计算机专业实训耗材

2024-11-06

计算机专业实训耗材(通用7篇)

1.计算机专业实训耗材 篇一

一、高职教育“实训教学转化为生产力、实训耗材转化为商品”的现状

实训教学转化为生产力, 是指学生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 从事真实的生产活动, 制造出来的实训产品转化为社会产品, 实现其价值。高水平的实训基地如果仅用于教学和培训, 并没有发挥它的全部效能只有将教育教学任务同生产任务统一安排、密切结合, 最终形成教学、生产、经营服务的一体化, 才能使实训教学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1. 对实训教学转化为生产没有明确的意识

实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 在实训教学中,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关注点着眼于人才的培养功能上, 重视实训基地设备功能的先进性, 强调实训教学体系的完善性, 强化实训环境的企业化。但对于实训教学能否转化为生产力、如何转化为生产力等问题没有意识, 要么认知不够, 要么根本没有思考到这一层面。因此, 实训教学虽然在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上达到了生产性的要求, 但由于对实训教学转化为生产力没有明确的意识, 而未能开发出实训教学的潜在生产力。

2. 实训教学的生产力功能开发不足

实训教学转化为生产力, 在许多高职院校也有所体现, 但整体上来看程度都较低, 实训教学的生产力功能开发不足, 形成生产力资源的相对浪费。湖南有近70所高职院校, 各院校都建立实训教学基地, 以机械加工实训基地设备投入为例, 其现值投入就达到2亿元以上。部分示范性高职院校, 机电实训基地功能齐全、设备先进, 实训教学的设备投入数千万元, 具有一定的生产加工能力。但是, 这些实训基地所承担的实训教学, 基本上都是纯消耗性的, 虽然学生从事真实的技能操作训练, 但不是生产性的, 除了人才培养功能之外, 没有其他附加产出, 实训教学的生产力功能开发不足。

3. 实训教学转化为生产力的模式单一

实训教学转化为生产力的模式, 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校外实训基地, 一种是校企合作的“校中厂”生产性实训基地, 一种是校办企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 学生进入企业, 在真实的生产中学习, 其学习过程即是生产过程, 其学习成果即是生产产品, 实训教学的实现实际也是生产力功能的实现。这一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转化为生产力的传统渠道, 甚至也是唯一的途径。但这种模式存在较大的弊端, 一方面学校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需要付出资源成本, 另一方面学校在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实习也要付出组织成本, 而且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许多具体问题, 如实训的过程和结果难以监控等。校办企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因为经营管理的复杂性, 办得成功的比较少, 很多高职院校并不愿意举办, 因此, 这一模式的实现程度并不高。校企合作的“校中厂”生产性实训基地, 是学校引入企业进校园, 学校方提供生产场地及必要的配套生产条件, 企业投入设备自主经营, 并承担学校实训教学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这种模式, 可以说是实训教学转化为生产力的最理想的模式。但这一模式在高职院校中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从上述分析来看, 实训教学转化为生产力, 虽然在各高职院校已有着一定的体现, 但整体程度还较低。这不仅不利于高职院办学效益的优化, 也未能为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作出更积极的贡献。

二、实现高职“实训教学转化为生产力、实训耗材转化为商品”的基本途径

从学院明确提出“实训教学转化为生产力, 实训耗材转化为产品”思想以来,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功能和作用, 安排学生到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边生产边学习, 使教学的过程、学习的过程、生产的过程互为一体, 不仅大大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也进一步实现了实训教学转化为生产力。

1. 建立三级实训教学模式

针对专业人才实践技能训练, 对应三种形态的实训基地, 建立三级实训教学模式, 即把实训教学分为初级实训、中级实训和高级实训三个层级, 在中级实训和高级实训层级, 力求实训教学转化为生产力, 实训耗材转化为产品。中级实训要求学生在实训教师或带班师傅的指导下把实训产品制成准产品, 这些准产品或经专业师傅稍做加工后即可成为合格的成品, 或进入高级实训层级, 由高级实训学生在实训教师或带班师傅的指导下将实训产品加工成为合格的成品。这样, 实训教学就转化为生产力, 学生实训加工出来的产品转化为了商品。

2. 建立校企业合作的“校中厂”生产性实训基地

为了提高实训教学水平, 最大程度实现实训教学转化为生产力,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行了一种“产学合作”的新模式———“校中厂”模式。引进专业对口的企业入校园, 学校与企业合作, 办学与生产融合, 促进学院重点专业的建设, 取长补短, 进行资源的有效利用, 实现双赢。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规划了实训产业园, 引进与重点专业群对口的企业进驻校园, 运营方式是学校方提供生产场地及必要的配套生产条件, 入园的企业投入设备自主经营, 把企业变成学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实现深度的校企合作。到目前为止, 学院已引进中青洗车设备公司、凯城精密机械制造公司等多家企业入校园。学院有关重点专业的中、高级层次的实训教学, 都在“校中厂”中进行, 在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 也最大化地实现了实训教学转化为生产力。

3. 建立基于校办企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院成立校办企业作为生产性实训基地, 以师生为主体, 以实训教学为主要职能, 学生实训加工出来的产品, 转化为商品。主要途径是寻求合作企业, 进行一些中、低端产品的外协加工, 这在其他高职院校中也有所体现。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办企业鑫茂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多年来与湖南安乡凯斯等企业合作, 代工一些机械制造的零部件, 平均每年产值达到60万元, 较好地实现了实训教学转化为生产力, 实训耗材转化为产品。

三、推进“实训教学转化为生产力、实训耗材转化为商品”应注意的问题

1. 认识问题

树立教育和生产共赢的工学结合观, 是实训教学转化为生产力的思想前提。对于学校而言, 把“实训教学转化为生产力”主要是为了使办学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一方面是通过实训教学来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是控制实训成本, 优化办学效益。从事高职教育的所有教职员工都要对“实训教学转化为生产力”的理念有一个系统全面深刻的认识, 只有更新和转变传统的实训教学观念, 明确方向, 达成共识, 此项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2. 师资问题

把实训教学转化为生产力, 对教师要求比较高。由于所有的项目都来自于企业生产一线, 生产的是真实的产品,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理论知识, 而且要有实践技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一般可从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双师型”教师, 既具有讲师以上职称, 又有其它专业技术职务;二是“双师素质”教师, 既具备理论教学能力, 又有必要的生产实践经验;三是“双系列”教师, 即教师整体中有部分是属于教师系列的, 有部分属于工程实践系列的;四是“双元型”教师, 即师资队伍中以专职教师为主, 兼职教师为辅。

3. 运行机制问题

实训教学转化为生产力, 需要通过产学合作, 要充分考虑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与学校的契合点和矛盾点, 积极探索产学合作的市场化运作方式, 建立利益互补的运作机制。首先应建立合理的组织机制。产学合作联合体应有双方的人员共同参与, 形成领导集体, 在培养人才方面一起制订培养方案、培养计划, 进行日常管理。其次, 明确产学合作参与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职责和利益。学校和企业各自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 享受哪些权利与收益, 要有具体化的细致规定第三, 建立产学合作长效利益驱动机制。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 建立利益机制, 作为推动产学合作发展的动力和维系产学合作良性运转的纽带。

4. 教学模式问题

实训教学转化为生产力, 就要求建立适应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模式, 这样才能将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模式可以从教学组织形式、教学项目、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来构建。一是建立生产性实训的教学组织形式。生产性实训基地将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发展合理地安排实训, 采取不同层次的实训阶段, 如前述三级实训形式。二是开发生产性实训的教学项目。生产性实训基地中以真实产品为载体, 通过把工作项目转化为学习项目来确定学生的学习内容, 才能将实训教学转化为生产力付诸实践。三是运用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方法。针对生产项目的开展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 把学生的学习、技能训练、真实生产整合成一个整体, 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 发挥生产力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成立平.高职专业人才精细化培养研究[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2]廖莹.浅析如何将企业培训转化为生产力[J].中外企业家, 2011, (2) .

[3]陈玉华.校企合作建设学习生产型校外实训基地[J].中国高等教育, 2010, (7) .

2.计算机专业实训耗材 篇二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实训;网络教学;虚拟课堂;虚拟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9-0058-04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受师资、教材、设备、生源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学生动手能力弱,对口就业率低,正面临生源萎缩的窘境。许多学校在“计算机组装维修”、“网络管理维护”等专业方向上,设备投入不足,学校实训条件欠缺;同时中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在专业实训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甚至恶意使坏设计障碍,严重影响正常的实训,机房管理员和科任教师善后工作繁重。那么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怎样构建实训环境?使之既能满足学生实训要求,又能还学生个性发展,自由探索的空间。多年的计算机专业教学,结合“计算机虚拟技术”,我们采用“虚实结合,构建实训环境”,破解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训中遇到的难题。

一、“虚拟课堂”构建学习平台

“硬实力”先天性不足,我们尤其需要在“软实力”上下功夫。目前计算机专业教材虽然层出不穷,但与之配套的教学课件还只是停留在对基本知识的简单呈现,侧重于“知识与技能”的灌输,未能体现“导学”的过程,对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注不够,我们需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倡导教师教导学生时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开发“虚拟课堂”,要做的就是营造“愤”的环境、“悱”的意境。

“虚拟课堂”是集成知识技能、引导者、学习者、反馈评价于一体的基于网络化的学习平台, 在信息技术应用高度发展的今天,它又是“真实、智慧、技术”的课堂。

1.构建“虚拟课堂”实时广播、监控、管理功能

我们可通过安装多媒体网络电子教室软件,帮助教师演绎形式多样教学活动,轻松驾驭课堂并实现高效课堂。当前网络电子教室软件名目繁多,“凌波网络教学系统”、“极域电子教室”、远志集团的LanStar改良版 “i Teaching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等都是非常成熟易用的多媒体网络教学产品。我们平时可能会常用其“监看、广播”的功能,但是作为网络教室的成熟产品,其功能远非如此,还有许多技术可以为我们“构建具有特色的课堂”服务 。下面就以图1所示“极域电子教室”为例,简要介绍网络教室的主要功能。

(1)广播教学

广播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影音结合可以满足不同的教学形式需求,同时还支持“屏幕监看”。教师不仅可以整体监看所有同学,还可以单独查看某个学生的桌面,及时发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远程遥控”的功能在线适时辅导,通过“屏幕转播”功能将需要集体点评的学生作品在线转送到所有同学的桌面。“电子教鞭、电子抢答”替代传统教学的“教棒和举手”,网络课堂真实而灵动。

(2)教辅工具

为满足辅助教学需求,网络教学系统为我们提供了“消息发送、文件收发、屏幕录播、远端锁屏”等功能。“消息发送”可实现师生间无声的交流;“文件收发”不仅可在教师端发送文件到学生端的任意存储位置,而且可以设置允许学生提交作业至教师端;教师还可通过“屏幕录播”功能,将上课过程中的屏幕操作过程、声音、教材等多媒体内容进行录制,以供学生自主学习之用。

(3)远程控管

“远程命令”和 “远程设置”可实现远程开关学生机、禁用学生端USB端口、远程设置指定学生端的系统参数、远程开启应用程序,集中快速维护电子教室环境。“Web限制”功能则可设置学生浏览网页策略,通过管理“黑白名单”,设置允许或禁止访问的网站。良好可控的网络环境,为网络课堂的有效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

(4)分组教学

可实现将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分组,以便组织学生互动学习及讨论。

(5)在线测试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教师在组织考试反馈时,也可应用网络教室的考试系统功能。考试系统采用仿真传统的考试模式,可实现单选、多选、填空、问答题型的制卷,网络考试,试卷分析一气呵成。

2.构建“虚拟课堂”网络学习、互动、考查的功能

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情境”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搭建“协作”、交流互动的“会话”平台、开发有助于学生“意义构建”的有效资源。

网络学习平台即是具有交互功能的动态学习的网站平台,开发应坚持如下原则:

(1)遵循“拿来主义”,坚持“弱技术”原则

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把教师从技术性较强网站开发中解放出来,才会有更多的时间从事教学资源的研究设计工作。在开源技术流行的今天,有许多互动性专题教育网站的技术模式可供我们参考利用,如:Blog博客型专题教育网站、BBS论坛型教育专题网站、Wiki 威客型专题教育网站、WebQuest教学案例专题网站、Moodle 型专题教育网站,我们经常会看到如何利用Wiki 、WebQuest、Moodle等技术构建专题学习网站的文章见诸报端。百度搜索一下“网站源码”,你会发现“文章发布系统”、“BBS论坛”、“在线考试系统”、“留言板”、“调查投票系统”等开源的网站源代码林林总总,但通用性有余个性不足,各种动态网站的架设和管理相互独立,没有一款真正为网络教学量身定做。我们可对各功能不同的系统进行有机整合,将不同系统的身份认证进行统合,整合各平台的数据库,形成统一的账户、统一的后台,以便于统一的管理。

(2)崇尚“简约主义”,坚持“直观性”原则

打开互联网,特别是门户网站信息量均较大,动态的广告,众多的导航条,让人眼花缭乱,无暇顾及信息的实体。作为学习网站应考虑学生信息接收的实际,不能把网页搞的太花哨,界面布局要简洁,条理要分明。设计网站时,笔者采用如图2所示框架结构,top为功能区,left为目录区,main为学习内容显示区,功能区为不同教学策略设置的导航栏,目录区则如图3“[在线课堂]导航”所示,按学习内容的章节细分目录树,便于教师组织教学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在线学习。

(3)奉行“实用主义”,坚持“有效性”原则

网站栏目的设计基于两个方面的思考,一是怎样为课堂服务,提高课堂的效果和效率?二是如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以笔者所设计网站为例,如图4《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美术设计》课程网站的导航条采用“学习指南、在线课堂、课堂精讲、课堂练习、在线检测、交流反馈、学习资源、作品鉴赏、学生作品、作品投票”,从功能上看,构建了体现导学、自学、自测、互动、反馈为一体的网络课程学习模式。

技术已经不是建好学习网站的必备条件,对教师而言,重要的已经不是如何制作网站,而是如何应用网站的问题。我们可以不断丰富共建共享互动平台资源,一年一年,一届一届,老师同学们探索学习历程全部在网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为启发,共同进步!这就是学习网站的魅力所在。

二、“虚拟技术”拓展实训途径

1.计算机组装虚拟实验平台

虚拟组装实验为学生硬件实物组装的序曲,是计算机组装实验的有益且必要的补充。基于学校经费、教师管理、学生认知过程的考虑,可以先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下反复操练直至掌握安装的过程和所有应注意的事项,然后再让学生实物操作。虚拟组装实验可以解决同一时间多班级教学工位不足的问题,加强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可减少实物操作所需适应的时间和真实实验过程中出错的机率,有利于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管理维护。

虚拟组装实验平台可以应用具备丰富互动行为模块的实时3D环境虚拟实境编辑软件Virtools 配合3DMAX、Authorware等软件开发。

2.虚拟机(Virtual Machine)

虚拟机是指通过软件模拟的具有完整硬件系统功能的、运行在一个完全隔离环境中的完整计算机系统。“虚拟机”技术可在物理计算机上虚拟出包含CPU、内存、硬盘、光驱等的硬件环境,这些虚拟机完全就像真正的计算机那样进行工作,例如你可以进行CMOS设置、分区、格式化、安装操作系统、安装应用程序、访问网络资源(如图5)等。更为出色的是你可以在一台物理计算机上模拟出多台虚拟的计算机,学生不仅可以在虚拟机环境里完成相关计算机组装维修系统安装调试的实验,还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完成操作系统和网络类实验。一切都在虚拟的环境里完成,不会对计算机固有的系统产生影响,这就很好解决了平时我们在进行硬盘分区、系统安装等实验时,由于时间长且又要在物理环境下进行,影响机房正常实训安排的问题。

笔者曾经在2004年写了一篇《虚拟的世界 真实的操作》一文,详细介绍了关于虚拟软盘、虚拟光驱、虚拟机Virtual PC安装系统过程和光盘映像文件的制作方法。如今八年的时间悄然而逝,Virtual PC也已经被微软收购,虚拟机软件市场早已异军突起,流行的虚拟机软件有VMware、VirtualBox、Virtual PC等多款。

如图6所示,VMware虚拟机上也可安装苹果操作系统, VirtualBox对于雪豹Mac OS X的支持非常优秀。

3.虚拟系统(Virtual System)

虚拟系统不同于传统的虚拟机,虚拟系统是现有操作系统的全新虚拟镜像。以Prayaya迅影V3虚拟系统为例,虚拟系统具有如下功能:(1)V3虚拟系统中用户可以独立安装软件,保存数据,拥有自己的独立桌面,软件操作和Windows系统完全一样;(2)V3有自已的虚拟注册表,不会往本机系统写入注册信息,一切V3中的操作不会对真正的系统产生任何影响;(3)可以将V3虚拟系统安装在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上,打造个人移动软件办公平台,让你的个性需求随时随地,如影随形;(4)能在现有系统与虚拟镜像之间灵活切换。

基于Prayaya V3的如上功能,我们可使用虚拟系统技术,让学生在在虚拟系统环境下进行软件安装、系统测试等技能实践,达到净化机房系统运行环境,实现管理员零维护。

迅影V3下载地址http://www.q3v3.com/,启动虚拟系统界面如图8示,用户可通过注册新账号获得免费会员账号。启动虚拟系统后桌面上方有如图7所示图标菜单,用户可实现本机系统和虚拟系统间的自由切换。

4.虚拟网络

网络组建实验需要路由器、交换机、网线、若干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实际操作过程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设备费用贵,学校投入有限,实习工位不足;(2)必须现场实物操作,网络实验室设备管理困难,教师工作负担重;(3)配置过程频繁切换console口,设备管理灵活性差;(4)拓扑连接频繁插拔接口,网络设备易损坏;(5)无法提供有效考试手段。

基于以上问题,Packet Tracer 5.0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Packet Tracer 5.0是一款非常优秀的Cisco(思科)网络设备模拟器,具有如下优点:(1)功能强,可模拟思科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CCNA阶段的全部实验;(2)图形界面,多种虚拟网络设备可供选择,人性化设计,方便教学;(3)图形化拓扑修改连接,无需插拔网线,简洁直观;(4)拓扑及配置可保存和加载,方便异时异地调试,便于考查。?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OL].百度文库.

[2]王靖,刘志文.网络课程设计中的教学系统设计[OL].中教网.

[3]吴倩.基于Virtools的计算机硬件组装虚拟实验开发及实现[OL].豆丁文库.

[4]李耀标.CAI教学实践探索[J].信息技术教育,2004(5).

[5]刘鸣家.用智慧和技术构建信息技术新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2).

[6]魏宁.亦喜亦忧的数据[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3).

3.计算机专业实验实训室简介 篇三

为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学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学生实习实训条件的建设,先后建立了11个专业(综合)实训机房,1个计算机网络实训室、1个计算机硬件组装维护实训室。

一、专业(综合)实训机房

学院现有专业(综合)实训机房11个,每个机房有66个机位。所有专业机房全部是根据专业发展的需求采用当前最新的配置,能运行当前最新的各类软件,保证所有专业课程的实训需要;综合机房以基础课程和公共课程的实训要求进行配置。

二、计算机网络实训室

为了提高网络专业学生实际应用动手能力的提高,学院投资建立了一个具有先进技术含量的网络实训室,此实训室具有如下功能:

1、满足计算机类专业教学需要,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网络实验室需提供技术先进、全面地交换、路由实验条件,可以根据满足不同教学要求进行网络实验,内容应充分结合当前网络工程的典型应用,模拟真实环境。

2、成为专业教师从事网络技术研究和应用系统开发平台

实验室系统涵盖目前主流网络设备及技术,同时须具有充分的可扩展性,实验设备和实验内容能灵活扩展。为专业教师研究当前网络最前沿的技术动态和发展方向提供实验平台,通过前沿实验能够模拟先进网络技术,搭建网络工程环境,从事应用系统与技术研发。

3、能够满足学生的实习要求

网络实验室不仅能够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教学实验,同时还要能够为学生提供实习的环境,让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模拟搭建大型的网络,完成学生的实习要求。

4、成为有特色的培训基地

具有一定开放性的专业技术实验室,在满足本专业实验教学的同时,还可以为全校师生提供网络技术实验环境,有能力成为面向社会的专业培训基地。通过特色鲜明的教学体系,针对性强的实训内容满足国内主流系列网络专业技术人才培训要求,能够与信息产业部或其他国家部门认可的网络技术职业证书考试要求接轨。

三、计算机硬件组装维护实训室

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所必备的一种基本技能,为此,学院投资建立了计算机硬件组装维护实训室。通过此实训室,学生可进行计算机的组装、软件安装、系统维护、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检测和维修等技能训练,同时通过此实训室,学生可以观看和了解到当前最流行的各种计算机硬件设备。

4.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论文 篇四

1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其中,校内实训基地的教学内容是在培养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综合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内容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但更多的是结合社会就业岗位的需要,让学生在学习期间体验社会工作,使学生可以更早地适应社会,缩短学生进入社会后的适应时间.

1.1通过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学生通过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学习,获得计算机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校内实训基地教育活动主要根据学校教学体系进行安排,因此能更加合理、全面地安排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校内实训基地的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课内实践活动为主,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通过在校内计算机服务中心的学习,可以增加校内实践的机会;学生通过对校内计算机设施的维护和运行工作,可以初步了解计算机专业的工作内容,加上教师的指导,计算机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也能得到强化;学生通过在校内计算机专业项目组的学习,可以提高对计算机专业软件和项目的开发能力,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计算机专业实训耗材 篇五

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是践行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办学理念的有力抓手,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工程,是职业教育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的有效载体,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践教学的广阔平台。目前,现代教育技术日益成熟,计算机已成为学生深入学习不可离开的辅助工具,在教学中加强计算机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强化实践实训教育,成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途径,实训场所建设便首当其冲。我校在这一前提下,合理建设并充分利用了实训基地这个实践平台,现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分析,合理规划。根据地域性特征和现有办学特色,综合考虑学校的发展规划与发展前景,结合社会人才需求结构,编制了完备可行且相对稳定的人才培养计划,制订了详细的课程设置目录。从全校和发展的角度深入分析,全面调查师生的实训需求,计算投入与产出比例,权衡升级、更新、扩建和新建多个层次,把计算机实训基地建设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做。

二、实训基地的定位与主要功能

根据学校的调研与发展规划,确立计算机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从而确立基地规模,作了以下几种定位:

1、学生实训的基地 先进的实训基地能为学生实训提供场所,承担校内外学生实践教学和职业素质的训导工作,在实训管理的过程中,可引入企业管理模式,使学生一出校门就能适应企业的生产环境。

2、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和职业资格认证中心 实训基地设备先进性,完全有条件成为职业资格鉴定基地及职工岗位培训或再就业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基地。实训基地依托学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可面向社会计算机工种的中级工和高级工鉴定任务,并成为职业资格认证中心。

3、职业学校和企业共享的资源中心

计算机实训基地建设投资多、规模大,建设水平高,为缓解教育资源不足及资源分散提供了有利条件,资金的绝大部分来源于政府与合作企业。所以我校以实训基地为依托,充分有效利用,发挥基地的辐射作用,与周边地区、企业、学校形成资源共享。

4、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要达到一流水准,就要形成足够的实训规模,形成较高的实训档次,形成一流的师资队伍,形成规范的实训教材,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我校的实训基地在地区乃至全国同类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中起示范作用。

三、实训基地框架构建

根据专业特点设置了实训室的功能与数量,满足了最低开设实训教学的配备要求(一般最少同时满足40人/班),计算机专业设置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三大方向,在初始规划中构建了计算机基础 实训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作为公共基础技能实训室,网络综合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专业专项技能实训室,软件开发测试实训室作为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专项技能实训室,多媒体制作实训室与音视频制作实训室作为多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专项技能实训室,有了这些功能性实训室就满足该本专业的主要课程实训。

实训室数量的规划中,充分考虑了本专业班级数量及专业课程设置要求与特点。现代计算机教学一般都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期教学中都有整周或几周的专业技能训练,这要与整体课务安排相协调,做到正常课务实习与阶段性项目实习都不冲突,并有一定实训室的冗余。

实训室规模规划,充分考虑了学生班级最多人数、机器损坏及教师用机等因素,一般班级人数不超过45人,实训室机台数不少于50台,留有10%的备用机台。

四、实训基地资金的筹措

经费问题一直是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国家教育投入不足、投入分布不均衡,收费政策不一致,银行信贷难等问题致使我们在建设计算机实训基地时必须控制成本,权衡收支。为此我们尽可能地提高利用率、降低成本,采取多种途径来获得资金。

1、根据地区性差异,在政府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基础实训室引入了社会力量进行建设,建成后利用课余时间向学生提供网络开放,即正确引导学生上网,又增加课外实训机会,也利于成本回收。

2、利用政府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契机,与政府部门合作,由他们出资,共建计算机实训室,保证他们部门成员培训或对外培训的前提下,为我们教学使用,实现学校与政府部门双赢的合作。

3、与国内国际的各类计算机相关认证考试、水平考试认证机构合作,由他们在校内设立培训中心,即能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又能让学生接受更多、更权威的培训。

4、定单培训,共建实训室。对于急需专门人才企业,争取他们提供实习指导教师和设备设施,把企业管理的新理念与新工艺、新技术引入实训中。

五、实训室建设与管理

每个实训室的建设都是一个项目工程,按总体规格,结合现有设备情况确定建设目标,详细列出设备性能参数、规格和数量,进行项目建设式招标采购而不是采购设备,不同功能的实训室,电脑配置不尽相同。例如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室因为可以使用其它实训室淘汰下来的设备(如主板,显示器等)供学生进行维修练习、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的安装练习等,每年只需购置少数几套市场上的主流设备供学生认识和分组练习使用,就能满足学生循环实习所需,又能实现设备的不断更新,所以成本最低。网络实训室的使用,可以先在基础性实训室内安装模拟配置软件,然后再在网络实训室中实战练习,各个班级要做好实训计划,做到停人不停机,以提高实训设备利用率,另一方面,网络实验室设备可与校园网进行相联,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或周末的时间登录到相关的设备(保证路由、交换畅通,这些设备不必每天进行关机),进行设置,教师只要用超级口令做到上课前的配置清空操作,这都提供了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的机会。

充分考虑了实训室的功能整合,如所有专业都需要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室,我们把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实训室与之整合;如程序设计与网页开发整合,图像处理与动画制作整合;由于开课时间的不同或课程学期的断层,一些实训室可以进行多种项目的实训,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和故障诊断与维修一般不在同一学期开设,这时可以使用同一实训室,又如C语言,数据结构,VB,JAVA等程序设计语言可以使用同一个实训室。

在日常管理中,成立了“实训管理中心”,制定了生产经营性实训制度,引进企业管理制度,配备了一定数量管理员(尽可能是实训指导老师),做到一人一室(一个实训环节、一个实训功能区),并开发设计至少一人实训项目,制定了相应的校本实训标准。在实训中,保证至少三分之二的专业课依托实训基地开展,至少二分之一的专业实训课,实施项目教学。管理人员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提出更新方案,配合任课教师完成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组织实训室课外开放,推行“三位一体”、课外实训等新兴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

六、师资队伍建设

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就必须具备一支理论功底扎实、科研和动手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良好的实训基地,应该有一支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过硬的师资,这里包括指导学生进行实训实习的本校教师、校外实训实习单位具备相当业务素质的技术人员或培训人员等。为了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我们具体采取了以下途径:

1、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

通过专业实践,教师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教师也可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开发的能力。

2、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

专业教师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在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训教学中,结合实际,真题真做。如网络课程教师,他们都是先到实训基地网络实验室实训,待掌握了过硬的生产技术和取得一定的实践经验后,再上台授课。对于一些专业基础好、有事业心和上进心的青年教师,有意识地选派他们担任实训指导教师让他们即从事生产又管理学生,在带班中积累实践经验。

3、实施“产学研”结合跟踪高新技术

职业教育中最适合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教育,通过产学研结合可以提高教师科技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计算机教师通过开发一定的程序,如利用Asp.net来开发学生收费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等,利用flash、Author ware开发书籍多媒体教材片头等,这都可以提高了教师业务能力。

4、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做兼职教师,我校和本市知名企业“天津双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关村电脑城”、“天津市华天瑞丰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他们的工程技术人员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

总之,我校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从规划、发展和管理的角度,切实提高了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效果,多渠道着手,全方位着力,探索实践教学体系,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强化了学生操作技能,提升了其就业竞争力和个人发展潜力。

6.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讨 篇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社会迫切需要大量具有信息化处理能力的优秀人才, 高校是培养此类人才的主要场所, 担负起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科院校都开设有计算机专业, 为培养信息化处理专门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 不可否认的一个现象是, 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主要体现在教学上, 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达不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学生缺乏严格的项目训练, 加之没有相应的实践经验, 毕业后很难独立从事相关的工作, 因而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 很多高校都建立了校内外实训基地, 把实训纳入专业课程中的主要的教学内容, 并围绕着社会需求对学科进行综合的改革。从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等多方面进行改革, 收到了较好的实践教学的效果。

2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本科计算机专业除了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还应具有较好的实践操作技能的专门人才。很长一段时期以来, 在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学上, 还存在较多问题。比如, 由于教学时数少和教学环境的差异, 学生得不到应有的训练, 因而不能满足专业教学的需求。为此, 教学单位提出了不少有效的措施, 比如增加实践课时数, 以项目或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授课。邀请行内专家来和师生进行交流等。而建设计算机实训基地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做法, 实训基地通常是与学校有合作的IT企业, 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教学平台和教学环境, 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实现操作技能训练的场所, 同时也为学生在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前提供一个相似的可能的工作场所。对于不少老师而言, 由于缺乏实践经验, 因而在某些课程的教学中, 还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教学中来, 因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实践课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上进行, 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具体工作安排, 带队到基地实训, 与基地单位技术人员合作, 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指导学生实训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积累实际经验, 把这些经验应用到理论课的教学, 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 教师可以和基地技术人员进行合作, 申报相关科研课题、开展项目研究、提供技术服务, 为基地建设和教师教学与科研提供一个合作平台, 是一个双赢的举措。

3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高质量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当前, 建立实训基地是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一个发展趋势, 不少学校在实践当中,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然而, 在实施过程中, 也确实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学校对基地建设缺乏长远规划

为更好地给实训一个良好的场所, 使之能够较好地服务于学生和企业, 基地建设应有一个长远的规划, 比如从选择基地到实训要求、实训内容的设定, 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的途径和过程、效果都要作很明确的规定。但目前不少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虽然有实践教学的计划, 但没有一个在基地实训的长远规划, 因而, 实训工作不连贯, 处于一个较为松散的过程, 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2企业和高校对基地建设目标不同

企业和高校各自从自身的需要出发, 对基地建设有着不同的目标追求。对于企业来说, 企业希望来基地实训的学生能够为企业作一些实实在在的贡献, 比如, 能够辅助员工进行某个特定的生产过程, 或参与进行某项活动的管理, 等等。 而高校希望学生通过实训进一步加深专业知识的理解, 能够将理论知识转换成具体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出发点不同, 导致在实训中, 可能企业带班人员并不过多关注学生本来要实训的内容, 比如, 可能有些企业员工仅让学生做一些与技术无关的事, 或者让学生处理一些行政事务, 总之, 从事一些没有和专业技能相联系的实训工作, 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实训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3学校和企业对基地建设不够重视

很多高校在很长一段时期内, 对学生的实训环节的教学不是很重视, 实训工作往往走过场, 没有给予必要的重视。 对于实训工作, 学校通常就是为学生联系实训单位, 但对于实训单位所从事的业务是否和实训内容密切相关没有进行详细的了解和给予必要的分析, 因此, 会存在实训内容没法得到很好的执行, 指导教师也由于不熟悉单位业务而可能无法解决学生在实训中遇到的问题。近年来, 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激增, 因此, 高校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申办新的计算机类专业或不断扩大已有计算机专业的招生规模。 但教学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办学观念上, 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发生冲突时, 基础建设与实训基地建设发生冲突时, 学生在校教育与社会实习教学冲突时, 均以牺牲后者为代价[1]。对于企业来说, 企业希望学生能够为企业做些实事, 创造一些效益, 但学生由于缺少实践经验, 无法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另外, 有些企业由于存在商业秘密, 不太愿意接收学生来实训, 加上可能要付一定的实训费用, 而很多企业不愿意投入这笔经费。

4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思路与内容

为充分发挥基地在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实训基地建设要遵从一定的原则、沿着正确的途径进行, 基地建设的原则, 主要有质量优先原则、示范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产学研相结合原则[2]、量力而行的原则。

4.1基地建设原则

4.1.1质量优先原则

选择一个信誉好、实力强大的企业作为基地, 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实训环境, 学生在这样的企业实训, 可以满足实践教学中的多样化与个性化的需求。实力强大的企业通常拥有先进的设备, 技术精湛的员工, 企业研发项目多, 员工具有项目开发与管理的经验, 学生在实训中遇到的问题, 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 实力强大的企业在业界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可以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期内生存下去, 因而, 实训在一个相对稳定的企业进行, 可以保证实训内容的顺利开展。

4.1.2示范性原则

在建设实训基地时, 选择在行业中具有较高声誉的企业作为实训基地, 这些企业拥有先进的设备, 优秀的员工, 良好的企业文化, 在项目开发、组织管理上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建成无论是在实训规模、指导实力、管理方式、最终效果方面, 还是在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均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的实训基地。并以此为导向激励和推动基地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不断有序高质量向前发展[2]。

4.1.3开放性原则

在某学科专业建成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校外实训基地后,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不局限具有实践教学要求的在学学生到基地实践, 还可以允许所有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 随时到基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4.1.4产学研相结合

基地建设需要学校与企业进行密切合作, 学校在合作过程中, 要发挥其在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 为企业的基础性研发提供支持, 为企业输送优秀的毕业生, 企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场所, 让学生学到先进的工程技术和项目研发经验, 企业也可以为教师从事本单位科研提供资金支持。所以说, 基地建设对于学校和企业应是一个双赢的合作。

4.1.5量力而行原则

如果不和现有企业进行合作, 或者主要以校方自身力量来创建基地的, 则要考虑学校是否有足够财力给予资助, 不能为了创建基地而加重校方财政负担, 从而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 创建基地可以不必一步到位, 而采用渐进式的方法来建设基地, 逐步完善。另外, 基地选址要考虑到方便师生出行, 如果选得太远, 会增加师生出行成本, 也不方便校方对实训工作的管理。

4.2基地建设思路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基地的建设:第一, 从低年级学生到毕业生, 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实训计划, 有计划选送一些优秀学生和毕业班学生分批次到基地实训, 通过实训, 使学生掌握软件项目开发的过程、学习最新的软件开发技术, 了解IT公司运作与管理的流程和制度, 为下一步的学习和毕业生就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第二, 与IT公司进行深入交流与加强合作, 邀请业内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深入课堂进行讲学, 通过讲课,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课本知识的理解, 同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每年要开设的多场讲座与交流活动, 以促进学生对实训的了解。第三, 加强校企双方的合作, 在学生实训中, 教师不是旁观者, 而是参考者, 教师要全程和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一起指导学生实训工作。特别要利用企业现有的设备和人力资源, 在科研上可以有所合作, 共同申报科研课题, 促进双方科研能力与水平的提高;第四, 学校平时要加强与基地的联系, 要指定专人负责与基地的建立、管理与联系工作。双方单位领导每年应该定期若干次见面研讨, 明确每年双方合作与开展工作事宜, 为实训基地开展工作打基础。

4.3基地建设内容

4.3.1基地建设要有长远规划

如前所述, 基地建设的一个原则是质量优先原则, 选择一个实力强, 在业界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作为基地是成功进行实训的第一步, 但仅有这一步, 还远远不够, 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企业的业务也在不断变化发展, 所以, 要制定一个基地建设的长远规划, 以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实践教学与企业业务提升的需要, 基地规划由校企双方联合制定, 内容可以包括一切与实训工作有关的事项, 基地建设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根据企业业务需求的变化而作相应调整, 规划一旦制定, 就要严格遵照执行, 以便能够日后对实训工作进行总结与评价, 进一步调整实践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制度保障的前提下, 高质量地完成相关实践教学。

4.3.2实训内容设置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体系结构一般包括通识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三个部分。通过这些课程的教学与实践, 培养和构建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能力、计算机系统的认知、分析、设计与分析能力[3]。实训为教学理论联系实践搭建一座桥梁, 由于每门课有各自的特点, 如果每门课程学习结束后都需要到基地进行实训, 既无必要, 也很难实现, 因而, 如何设置实训内容, 是基地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训内容可以分为面向毕业设计的实训和面向课程阶段学习结束时的实训, 可以融入多门课程的知识来确定实训内容, 比如, 数据结构、程序设计、数据库和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 网站开发等都可以作为一个实训内容来进行设计。实训以面向任务或案例、项目的方式进行, 要尽可能覆盖课程涉及的知识点, 实训内容可以由专业教师和企业相关人员共同确定。

4.3.3师资培训

做好专业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是搞好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必需, 虽然学生到基地实训有企业相关技术人员指导, 但任课和带队老师也必须掌握企业相关项目设计、 管理的知识。而现在大多数据高校的老师都缺乏这方面的知识, 所以加强对任课和实训带队教师专业实践锻炼, 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开发锻炼, 显得十分的必要, 师资培训能够建立校企双方良好的合作关系, 通过培训, 使老师能够走出校门进入企业, 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运作管理活动, 在企业学到的相关技术和管理带回课堂, 为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实习实践做必要的知识及能力储备。

5结束语

要使基地成为培养合格人才的场所, 基地建设必须要有周密的建设措施和严密的组织管理手段, 基地建设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合理科学地制定建设规划, 学校要负责实训基地的规划, 发挥宏观管理、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作用;教学单位是实训基地建设的主体和第一责任人, 根据本单位专业发展规模, 制定示范性实训基地规划, 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基地要成立指导小组, 制订管理文件, 将学生的管理纳入实训基地管理范畴, 同时建立管理工作和学生资料档案, 做好实训工作总结。

参考文献

[1]陈振武, 张继炎, 梁俊平.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探索[J].龙岩学院学报, 2012, 30 (2) :74-79.

[2]杨亚会, 史旅华, 张友兵, 等.基于卓越计划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2, 32 (6) :45-48.

7.计算机专业实训耗材 篇七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实训基地 建设

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是践行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办学理念的有力抓手,主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笔者所在学校借助国家示范校建设平台,经过两年的建设,建成省内乃至全国领先的示范性实习基地,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顶岗实习,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一、计算机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特征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已成为学生深入学习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因此在教学中加强计算机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计算机专业教学来说,强化实践实训教育,成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途径,实训场所建设首当其冲。如何合理建设并充分利用好实训基地这个实践平台,便成了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参与,必须引进企业的设备资源或人才资源进行共建、共享,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必须体现“学做合一”,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练”“做中考”。先进的实训基地将为学生实训提供场所,承担校内外学生实践教学和职业素质的训导工作,在实训管理的过程中,可引入企业管理模式,使学生一出校门就能适应企业的生产环境。

二、实训基地建设功能

1.实践教学功能

示范性实习基地的建设要突出计算机专业特点,纳入专业建设的范畴。要与实习基地一起研究建立、健全实习过程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教师专业发展要协助实习基地建设开展学科建设、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开发、教育科学研究等形式的智力支持,特别要以教学改革为契机,充分发挥学校示范专业引领作用,把实习基地建设建成学校的实验基地,并使之成为当地的职业训练体验中心。这样,既能体现工作过程的各项要素,并反映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又能让每一位学生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

2.让学生成为生产性实训的主体

生产性实训基地强调学生的参与,要使学生成为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要使教学基地不但成为学生生产实习的基地,同时也成为学生进行多工种实际技能培训的场所。学生进行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时,应打破生产实习的常规方式,学生按照工厂制度管理,跟班组参与工厂生产,学习实际的操作本领,以更好地适应校外顶岗实习。

3.实现教师技能的提高

良好的实训基地,应该有一支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过硬的师资队伍,这里既包括指导学生进行实训实习的本校教师,又包括校外实训实习单位具备相当业务素质的技术人员或培训人员。通过专业实践,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教师也可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开发的能力。

三、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1.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双方共建共享校内实训基地,即“筑巢引凤”型的合作模式:学校有偿或无偿提供场地或设备,将企业有关环节迁至学校来生产,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共同出资建设和经营生产性实训基地,基地可以以企业的名字冠名。如笔者所在学校主动与北京京东方股份有限公司合建实训基地,由企业提供数控设备,校方提供场地和师资,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共建。作为培训和实训基地,除对客户培训外,培训中心还面向社会开展短期培训。

2.共同经营型模式

实训基地建设必须由原来单纯的消耗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化。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需要大量的设备投入和资金投入。学校利用国家示范校建设,可以利用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契机,与政府部门合作,由他们出资,共建计算机实训室,在保证他们部门成员培训或对外培训的前提下,为我们教学使用,实现学校与政府部门双赢的合作,并争取政府高投入,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实训基地。在充分满足学生实训、企业培训的前提下,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营方式,主动为社会、为企业承担一定的生产任务,同时利用学校师资、设备优势和学校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的特点,可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促使实训基地的运转步入良性循环。

为了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要建设区域共享型的实训中心。除教育行政部门外,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协调下,努力把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本地区中职教师培训基地、本市人才培养培训中心和技能鉴定中心,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对区域经济的助推功能,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上一篇:回款合同书下一篇:*区食品安全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