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中的教育的作文(12篇)
1.理想中的教育的作文 篇一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育
曲德平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育首先是育人的教育。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即培育人才,既要培育人的才干,又要培育人的美德。我特别喜欢那个“园丁”与“花朵”的比喻。老师就像辛勤地园丁,学生就是成长的幼苗。幼苗想要开出美丽的花朵,既需要园丁为它施肥、浇水、锄草、松土,还需要适当地修剪、打叉、喷药、捉虫;既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也需要风霜雷电的磨炼。做老师的必须弄明白这个道理。传授知识仅仅是老师工作的一小部分,就好比施肥和浇水,还有很多更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悉心去做呢。而仅仅施肥和浇水两项,也有很大的学问。花的品种不同,时期不同,需要也不同。可以说一株小苗能否开花,开出的花是否美丽,和园丁的每一分劳动都有很大的关系。漫步于花圃,触目所及地是各种奇花异草,五颜六色争奇斗艳,在极尽视觉享受的同时,我们会叹服于园丁的栽培艺术。而园丁的栽培艺术,正应是老师们要学习的教学艺术啊!有句诗说得好,“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最关键在于“万紫千红”,该紫的紫,该红的红,我想这应该是教育之理想写照吧。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育还应是促进创造的教育。这是关系到学习目的的问题。我们学习知识为了什么?我认为是为了创造。有人可能说是“学以致用”,也就是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这话是不错的,但运用本身就是对知识的一种再创造。为考试而学习,为文凭而学习,为所谓前途而学习,这些学习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学习是为创造。学习的过程也应该是再创造的过程。古人用“蚕吐丝,蜂酿蜜”来比喻学习的过程,讲得就是这个道理。春蚕吃的是绿油油的桑叶,吐出的却是白亮亮的丝;蜜蜂采集百花的花粉,酿出的是香甜的花蜜。学生学习知识,绝不应该只是机械地被动地接受,而要像春蚕和蜜蜂那样有所创造。教师教授知识,尤其不能简单地机械地传授,必须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创造的开始是质疑。古人讲“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需疑”,都突出了质疑的重要性。质疑源于思考。没有思考的学习是没大有意义的。因此,我理想中的教育,必须把促进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的质疑,促进学生的创造作为核心。孔子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这样,使学生总是处在思考的状态中,那可能就是教学的理想化吧。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育更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教育。这是教与学的最高境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见学习本身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实的教育把学习搞得那么枯燥乏味,那么苦不堪言!学习的快乐首先源于知识本身。可以说任何一门知识都有着无穷趣味,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知识本身的趣味足以使学生孜孜以求,乐此不疲。其次,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一个人由无知到有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在得到知识的同时,收获的还有无尽的快乐。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享受过这种快乐的。至少在幼儿园时期是这样,每天都学到一点新奇的知识,回家就高高兴兴地对爸爸妈妈讲。可惜后来这份快乐渐渐变成了厌倦和苦恼!这实在不是孩子的过错啊!学习的最高层次的快乐来自思考和创造。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种“会意”源于他的思考,这种对文章意旨的理解与把握使他高兴地忘记了吃饭。有什么快乐能比得上这种快乐呢?颜回跟随孔子求学,正因为他喜欢思考,善于思考,才对孔子的学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闻一以知十”,以致于“欲罢不能”。如何让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是我们的教育应该重点研究的课题。
教师教学其实也是很快乐很幸福的事情。教学的快乐首先源于学生学习的快乐。学生的天真幼稚,学生的热情奔放,学生的思维敏捷,学生的质疑发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学生的每一分提高,都是教师快乐的源泉。教学的快乐还源于教师的创造。教学的过程也应该是知识的再创造过程。教师在享受传授知识快乐的同时,还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这就是所谓“教学相长”。作为一个教师,绝不能只抱着几本教科书,照本宣科地去做重复性的劳动,而要不断探索,不懈追求,领悟本科学问的奥秘和根本。如此授课之时才能深入浅出,才能让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愉快。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教与学相得益彰,融洽和谐,那是多么理想的一个境界啊!
要实现教育理想,老师的水平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却是学生的时间如何利用的问题。如果教育不再浪费学生的时间,科学地利用好学生的时间,那样距离我的理想教育就不远了。理想的教育,应该让每个人在其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得到最大的收获。
2.理想中的教育的作文 篇二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核心
当今中国, 由于价值取向的多样化、思想文化的多元化, 形形色色的理想和追求令人眼花缭乱。在如此背景之下, 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在教学中应该更加强调理想信念教育的地位。
当前我们开展的理想信念教育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 刘建军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做了概括:“我们可以大体上从三个基本方面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丰富内涵, 一是对党的领导的信任, 这也是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三是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信念。”[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要通过教学活动, 逐渐引导和培养学生建立、坚守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理想信念教育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核心地位的确立
理想信念教育核心地位的确立有文件依据。2004年, 中央16号文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要“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可以看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担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该文又明确指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这就确立了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地位。由此可见,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 理应坚持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理想信念教育核心地位的确立还有其他几点原因:
1、课程自身的特点。
从内容上看, 本课程系统讲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教训, 从理论实质上,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到目前为止, 没有哪一门高校课程能如此详细的讲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于一体的党的奋斗历程, 既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主义理想信念, 又包括立足现实的探索理论, 这对于坚定大学生对党的信任, 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对现代化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 起到了直接的引导作用。因此, 本课程是一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课程, 也是关键课程。
2、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情况总体是好的, 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对政治理论问题的认识基本端正。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一, 少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发生动摇, 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产生怀疑, 这对他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必然产生负面的影响。第二, 少数学生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缺乏信心。第三, 少数学生对能否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缺乏信心。对于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消极现象, 认为这些消极现象是改革本身的结果。第四, 少数学生怀疑党的领导能力, 对党缺乏信任感。有少数学生把党内和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都归结为党的问题, 因此, 对党的领导缺乏信任, 对克服腐败现象缺乏信心, 对要不要坚定地支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 甚至有学生认为实行西方多党制, 更能惩治腐败。[2]
3、教学中存理想信念教育薄弱的问题。
近几年,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 师资队伍、教材改革、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进, 课程教学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 也存在一些使人担忧的现象:只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理想信念的强化;片面强调了形式的多样化而忘记了课程本身的职责;受网络、媒体影响, 理想信念教育也随波逐流。有些教育者缺乏探究现实的问题意识, 陶醉在“象牙塔”内构建自己的“精致科学”, 越来越学院化, 远离现实与生活, 丧失了生机与活力;有些教育者缺乏对经典的探索精神, 他们“把毛泽东、邓小平挂在嘴边, 但却不读他们的经典文献, 还有一种不良的倾向, 就是本本主义、绝对主义, 不会用时代的眼光来看待经典”。[3]总之, 理想信念教育在本课程里要么被忽视, 要么一开始就丧失了其枝繁叶茂的土壤。因此, 有必要重提并巩固理想信念教育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二、理想信念教育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核心地位的实现
理想信念的确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因此,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应遵循理想信念教育的规律, 坚持以人为本、循序渐进, 结合科学发展观, 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
1、发挥伟人的榜样作用。
人都有模仿心理, 大学生对于成功人士、优秀人才都心向往之。毛泽东、邓小平等人在革命事业上取得的成功我们有目共睹, 他们的事迹、精神感人至深, 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无需发起什么号召, 学生们也会油然而生崇敬之情、效仿之心。学习本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事业成功必须具备的精神, 每位伟人都是在打破前人思想观念的基础上开创一番大事业, 这就需要一种精神--开拓创新精神;帮助培养学生“人民群众”的立场、观点、方法, 这些伟人年轻时就表现出对人民的关怀和热爱, 毛泽东对普通农民的关怀众人皆知, 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4]当今的国家重要领导人也总是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学习他们的求真务实精神, 例如邓小平先生提出“三个有利于”, 这就是立足现实, 坚持真理, 坚持理想。所有这些伟人所表现出的优秀品质, 对于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坚定理想信念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重视真理的摆渡作用。
缺乏真理的理想信念是幻想, 同样, 有了理想而不坚持真理, 也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本课程就是坚持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典范。让学生不断体会什么是真理, 并以此要求自己。培养他们探索真理的意识, 是本课程的重要任务, 所以, 在教学活动中要增强课堂的互动环节, 多开展讨论课, 在思辨中发现真理、认识真理、信仰真理, 比如在第二章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为了更加贴近实际, 在理论课结束后, 安排学生分组讨论这些理论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既加深了对真理的认识, 又运用了真理。使学生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明确到达理想彼岸的基本途径。
3、通过实践教学强化理想信念。
有些大学生虽然确立了人生理想, 但不知该如何行动。他们考虑多, 行动少, 多激情, 少理性, 往往缺乏深思熟虑的行动目标。一些人由于经常处于脱离实际的空想、幻想之中, 一回到现实, 就难免要苦闷、彷徨。所以, 实践教学环节在本课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 要开放课堂教学方式, 结合课程内容, 开展时事论坛、主题演讲、专题社会调查等;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 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服务, 让他们更全面的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现状况, 在实践中完善和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4、处理好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只有经得起各种严酷现实考验, 才称得上理想信念,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中不能回避这些现实, 即社会主义在我国的确立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当前甚至还存在很多问题, 在其他国家也受到过挫折, 这些严酷的现实是否会动摇当今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这就要引导他们认识到, 这些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问题, 而是因为今天的我们仍在探索过程中, 错误在所难免, 而那些在改革中放弃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国家由于固守僵化的模式自食恶果, 因此, 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而奋斗, 要正确看待社会现实和社会理想之间矛盾, 从现实中总结经验教训, 从理想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不能片面强调理想信念而无视现实, 也不能拘泥于现实而抛弃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刘建军:《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几点思考》, 教学与研究, 2004年, 第11期:第15页
[2]柴红伟:《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探析》,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6第6-7页。
[3]张祖晏、宋周、李明建:《融合通识教育,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教育机制》,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年, 第4期:第130页。
3.浅谈《理想国》中的公民教育 篇三
关键词 : 理想国;当代国家;公民教育。
一、理想国中的公民教育
首先,我们将谈到对所有公民都进行的教育内容。包括故事诗歌,音乐,体育,学科。关于故事诗歌,这里将故事诗歌从音乐中剥离出来讨论。柏拉图在这里拟定三个原则:第一,“最荒唐莫过于把最伟大的神描写的丑陋不堪。”既然宗教是人们的信仰,那诸神则是人们心中的楷模和榜样。柏拉图强调“为了培养美德,儿童们最初听到的应该是最优美高尚的故事。”这里,柏拉图认为故事、诗歌、史诗中的神的形象应该是善的、美好的。这样人们才会依照神的善的形象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严格要求自己。神是一切善的原因,而不是恶的原因。第二,“神是不能有许多形相的。”神使尽善尽美的,如果改变的话,只能往坏的变,所以神是不能改变的,只有单一的固定的崇高的形相。而神也只有完美,才能坚定人们对它的信念。第三,删掉对地狱及神灵、英雄不好的句子,这些对人产生消极的影响。而应让人对死不感到恐惧,及使神灵英雄保持光辉伟大的形象。关于音乐,不需要像混合的吕底亚调等挽歌式的调子,不需要像伊奥足亚调的靡靡之音,只需要多里亚调式的慷慨激昂、振奋人心的歌曲和佛里亚调式的温和的规劝歌。音乐能够使人充满教养,净化心灵,是有内在精神状态之美。而与之相适应的外在之美则是依靠体育。“他们必须要像通宵不眠的警犬;视觉和听觉都要极端的敏锐;他们在战斗的生活中,各种饮水各种食物都能咽下;烈日骄阳狂风暴雨都能处之若泰。”柏拉图认为音乐使身体保持健康,体育使身体保持健康。所以理想国中公民都要进行简单的体育运动,护卫者则需进行更加严苛的体育训练。学科方面,柏拉图认为 算术可以用于战争以及便于将灵魂从变化世界转向真理和实在。几何学可以认识永恒的事物,立体几何学虽然很难却极具魅力。天文学讨论运动中的天体并应研究其存在的恒常绝对不变的比例关系。而不是只研究其现象,会将灵魂的视力大大向下转。辨证学有能力让人看到实在,灵魂的眼睛陷入无知的泥沼中,辨证法能将其拉上来,引导其向上,并不断接近实在,看到真理。
其次,护卫者实行更为严厉的体育训练,听慷慨激昂的歌曲。在思想方面,则培养护卫者的公共意识和共同意识。护卫者的妻子和儿女共有,财产共有。就如同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护卫者就有一种像保护自己财产一样保护这个国家。而不会因为一己私利而做损害自己国家的事情。并给予护卫者无上尊重与荣光。
最后,作为统治者的哲学家必须是真正的哲学家,而不是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成为符合公民喜好的伪哲学家。哲学家一定是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不断探究哲学问题,追求真理和智慧,不讲假话,满四十岁以上的充满人生经历的正义哲学家才能成为王。
二、对当代公民教育的思考
《理想国》中对普通公民,护卫者,统治者的不同教育内容让我们联想到我国当代公民教育现状。我们可以借鉴并吸取其中的有价值有益的部分来改善我国的教育现状。
首先,我国当代社会的普通公民的教育现状。第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进入转轨时期,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远远超过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市场上出现了热销的成功学、厚黑学等,人们的价值与成功取决于赚钱的多少,为了名利不折手段,并出现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不少人处于信仰缺失的精神状态。例如,网上炫富的郭美美,“小悦悦事件”,老奶奶跌倒不敢扶。第二,纵观我国的小学和中学基础教育,以各类基础学科知识传授为主,思想品德课由于不作为升学考试科目,被许多学校忽略。这个时候正是树立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而家长、老师都不断督促学生考个好成绩,而忽视了其自身的道德、素养的建设。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音乐和体育不被重视,个人的才能被压抑,导致很多学生都缺乏创造性和激情,少年的学生看上去十分老气横秋。并且,由于网络的普及和监管不严,一些不良信息对学生进行坏的引导。因此,我国的公民教育需要亟待改进。第一,虽然我国大力发展经济,但仍要重视思想文化的建设。文化落后于经济的发展,社会必然出现一系列的问题。那么,国家应该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普遍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体系,弘扬道德新风尚,使社会有一个完整健康的道德体系。让学生及其他公民多阅读积极健康的书籍,诗歌,多听积极阳光的音乐,重视体育锻炼,严格管理不良书籍,光碟,网络信息的流通。第二,则是积极开展素质教育,转变应试教育。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术等文艺素养,使其内心保持健康的心态。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一个良好的体魄是自身不断进,取的基础,是一个国家民族繁荣的基础。
其次,我国军队的教育现状。我国军队管理十分严格,军人作战素质普遍比较高。军人的国家荣誉感和奉献精神都十分显著。但是,我国军队中大部分军人的教育水平不高。我国的军备武器和军事知识不够先进。因此,国家需要加大对军人素质的培养,开展一系列算术,天文知识,武器装备知识等,鼓励军人不断创新,提高我国军队的整体教育质量。
最后,我国统治者的教育现状。我国统治者的素质总体比较高,都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且有相当一批来自哲学专业。但在这批官员队伍中,仍出现不少贪污腐败,滥用职权的官员。归根到底是思想上出了问题。这就需要加强对官员的素质教育,培养起哲学素养和道德素养及执政能力。学习哲学,让其看问题更加透彻,而不被眼前的利蒙蔽双眼,学会用辩证的思维看问题,提高其处理政务的能力。道德素质的培养使其树立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亲民爱民,为人民着想。并且,完善监督机制,使不好的欲望没有作恶的机会。
4.理想国中的教育体系 篇四
一、教育的功能
良好的政治制度和良好的教育能培养出良好的公民。一种正确的教育,能防止公民的护卫者变成对公民的残害者。正确的教育可以使人们成为有理性的人。有健全性格的人受到良好教育,又变成更好的人,胜过他们的祖宗,也使他们的后裔更好。每个人的灵魂中都有理性、激情、欲望3种成分,欲望占每个人的灵魂的最大部分,并且本性是贪得财富的。只有当一个人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的理智和激情受到良好的培养和训练,使理智得到加强,这个人的理智、激情和欲望这三者间的关系才能得到协调,用理智领导激情和欲望,三部分彼此友好和谐,各个安守自己的本分,这样的人才是有节制的人。国家和个人的节制的美德是由教育培养而成的。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从小所受的教育至关重要。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却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教育对于良好的政治制度的维护、人性的改进、人种的改良、道德水平的提高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育的任务
教育的任务,就是使人挣脱束缚,转离黑暗和影像,转离转瞬即逝的感性世界,转向光明和实物,转向永恒的理念世界,认识最高的理念——善。
三、设计的教育学科
柏拉图为护卫者的教育设计的学科包括:音乐、体操、数学、几何、天文、和声学、辩证法(哲学),还有作为必修科目的实际锻炼。
四、西方历史上的“七艺”
七艺分别指数学、几何、天文、音乐理论、文法、修辞、辩证法。
五、教育方法的思想
1、寓教学于游戏。教育者可以在游戏中更好地了解到孩子们每个人的天性。孩子们所进行的游戏必须是符合法律精神的游戏。寓教学于游戏的思想是柏拉图从古代埃及人的经验中吸取的。
2、实际锻炼。教育的每一步都要和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柏拉图认为,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年轻人只有经过了实际的磨练,接受实际工作的考验,才能取得实际经验。只有学习、研究和实际锻炼的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胜任职责的人才。
3、考试。柏拉图要求一个未来的治国者,除了接受平时的观察、考察外,还必须接受考试,以测定他们的学习成绩。
六、教育立法
5.理想中的教育的作文 篇五
她的骨架是钛合金结构,因为这种材质强度硬,不会因为碰撞而变形。要想在野外生活,它的设计必须是:四肢很灵活,体积跟动物接近,外形跟动物一模一样。不仔细分辨还不知道是机器动物呢!
它的眼睛由无数高清摄像头组成,能把四面八方的情况看得一清二楚。体内的内纯卡具有压缩功能,能把照片压缩并通过卫星传输到动物学家的电脑上,让动物学家第一时间了解并掌握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它的体内有一块晶片,那是GPS全球移动定位系统,又了GPS,不管动物机器人跑到哪里,都能跟踪和定位它的准确位置,了解它在野外的活动情况。
动物机器人在野外还必须解决电力问题。如果没有电它是要“罢工”的,所以在它体内安装了太阳能充电板和风能转换器,这样就可以自己充电可以把电力储存起来,科学家也不用发愁他的动力问题,只要定期保养和维护就可以了。
这种机器人既节能又方便,可真是人类的好帮手呢!
6.理想中的校园作文 篇六
开始走入校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高大、巍峨的梧桐树。夏天,为我们遮阳,为我们带来一片阴凉。冬天,向军人一样树立在那里,好像我们问好、招手,顿时,能体会到“他”坚强的毅力,正是我们要学习的最可贵的品质。
接着,再向前走,可以看到那广阔的操场,许多学生都好像是脱缰的野马奔腾在校园的操场上。其乐融融,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带来了校园特有的、独有的活泼与天真。
深入其中,可以看到美丽的教学楼,朗朗的读书声传入耳中,好像是优美的乐符,进入耳膜,响彻云霄。书香气息在校园中回荡。巍峨、高大的梧桐。活泼可爱的同学。美丽的书香气息再加上阵阵木瓜的的幽香。组成了一个美丽、欢乐的校园。
7.最理想的“理想教育” 篇七
郭刚从小就有一个朴实的理想———做一名理发师;他一直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充满自信的努力;他走出校园后成为一名优秀的理发师, 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理想引领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也让他能够在喜欢的岗位上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这难道不是教育的成功吗?而真正让郭刚受益的人, 不是校园里的教师, 而是郭刚的妈妈, 是她给予了郭刚最理想的“理想教育”。
教育的理想不仅是为师者自己的美好设想, 也不仅是每一位家长自己心目中独具匠心的蓝图, 它更应包含着具有受教育者个人特色的成长愿望。只有当这些“理想”互相接近时才会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 才有可能演变为“成功的教育”, 而这恰恰正是丁俊辉成为“斯诺克天才”的奥秘———自己年少懵懂中的台球理想和父亲强烈的培育愿望无限接近, 虽然极具看似豪赌的悲凉, 但是教育效果还是无可争辩的。
郭刚的妈妈也是深谙其中的道理。对于孩子的理想, 即使在别人眼里那么毫无出息, 也给予呵护和珍视, 并用“芝麻中的一颗米粒”进行形象的比较, 肯定并支持他的理想, 有效地引导他坚定自己的信念。可现实呢?不论为师者, 抑或是为人父母者, 大都期望自己的教育对象成为出类拔萃、诸类皆通的精英人士、风云人物, 心目中都有一整套构思雄伟的人才培养理想, 却很少会顾及到孩子自己的理想, 并常常将自己的意愿等同于他们的理想。这也难怪当郭刚说出自己这个过于平常的理想时, 老师会批评他“要有点志气”, 同学们会讥笑他“没出息”。
芝麻拥有芝麻的理想, 米粒拥有米粒的理想。理想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育人者只有理性地面对并尊重这种差异, 既不能因孩子成长需求、过程、状态与自己的设想相同、相似或者相近就过分欣赏、惊喜、偏爱;更不能因其求知的选择、趋势与自己的“判断”异向甚至背离就过分厌恶、贬低、打击, 甚至“一厢情愿”“自以为是”地用自己的教育愿望去替代、去覆盖、去反对。育人者应用心地、公平地为孩子创设成长所需要的良好环境与条件, 努力地引导其看到自己选择的价值, 千方百计地激励其向着目标努力, 并让其充分感受到自己成长中的快乐。我想, 尊重孩子自身独特的成长意愿的最好方式, 就是要求育人者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适时、适度、适当地调整自己的培育理想, 及时淘汰难以滋生效果的一些育人方式, 及时纠正不合时宜的一些培育目标、评价方式, 甚至自己的工作、生活习惯, 而应多去思考一下孩子面对的现实生活, 多去体会孩子内心的世界, 多去考虑孩子的个性特征、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 不断努力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育人技艺, 让自己的教育实践尽量和孩子的成长愿望相适应, 尽力让双方的“理想”去接近和吻合, 努力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 这样才有可能演变为“成功的教育”。
8.理想中的教育的作文 篇八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 价值观 以人为本 思政课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143-0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今天,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缺失对其正确价值观的塑造起到了非常大的阻碍作用。如何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给予正确的引导以及加强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这是民办高校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思政课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 理想信念教育是民办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塑造中最重要的环节
我们所说的理想信念教育指的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它是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科学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影响非常明显。表现在理想信念的选择上就是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比较关注自我、功利色彩较浓。对于民办高校大学生而言,在价值观的选择和塑造上,存在一个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化的过程。相比于公办院校的大学生,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体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他们把追求个人事业的成功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当做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也就是说,在个人目标的选择上,他们注重自我发展,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功利主义倾向十分明显。很多大学生已经不再把理想主义的价值观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而是将社会的认可、事业的成功、财富的多少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重要目标。
当然出现这种情况也是有原因的,基于高校教育资源竞争的压力,一些民办高校为了吸引好生源,维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并在竞争中获得或保持优势,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强调专业技能的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些学生只是注重与将来就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的学习,而忽略了自身理想信念的树立和提升,对于崇高的理想信念在其未来就业乃至一生事业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社会责任意识观念淡化。
因此,民办高校应在充分认识到理想信念教育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塑造方面的重要意义的前提下,基于民办高校大学生独特的成长环境和就业压力,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活动来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尤其是要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的积极作用,充分调动和挖掘思政课教师“为学生服务”的主观能动性,这对于加强和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水平至关重要。
2 思政课教师在民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在民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整体框架中,思政课以及思政课教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必须树立和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
一直以来,民办高校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在:教育主体的缺失,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足。体现在思政课教学中就是过多地强调教师教、忽略学生学,强调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模仿者和接受者。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只是注重帮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把它仅仅看成是掌握理性知识的条件,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真正有效的沟通,这样的教育很难真正的深入学生内心并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更不可能达到民办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真正目的。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人为本,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健康成长。通过多年来和学生的接触还有了解,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学生来说,其实除了学习上的困惑之外,还有很多很多困扰他们的、在他们看来很严重并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人际关系、未来就业、情感困扰等等。太多太多的矛盾让他们无所适从,爱情与事业、学习与工作,理智与情感……而这些问题虽然有的课程也能多少涉及一些,可是依靠仅有的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可是这些问题又很重要,不解决是不行的。所以教师应多利用课堂和课下的时间和学生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思想困惑,尽自己所能地为他们解决、帮助他们疏导。毕竟除了传授知识之外,爱,关心,尊重,也是一名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的东西。正所谓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有的学生也许学习成绩不是最好的,可是并不代表他们不懂得做人,不懂得感情,不懂得感恩。任何一种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也好,理想信念教育也罢,说穿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好任何一种学问的前提都是要先学会做人。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化,可是不能没有教养,没有素质,教师的每一次言传身教都会为学生传递着无限正能量,不管为学生付出多少,不管占用了多少个人时间,看到学生一天天的长大、成熟、懂事,这就是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成就感和价值所在。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通过“亲其师而信其道”发自内心地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理想信念教育不再排斥,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今后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而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景峰,吴金铎.民办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问题[J].现代交际,2012(11).
[2]李海峰,王元莉,张慧文,等.民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调查研究[J].高教探索,2006(1).
[3]宋艳华.民办高校学生价值观调查与思考:上海实证[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2(6).
[4] 李淑贞.浅谈对青年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塑造[J].福建理论学习,2000(2).
9.理想中的校园作文 篇九
在学校里,学生不是孤独的,而是不仅可以和同龄人交友,更可以与高年级同学,甚至老师、园丁、校长成为朋友,在这里人人平等,相互尊重。学校里最好听的声音是读书声和歌声。课堂上中师生的诵读如同黄河大合唱的让人心动;校园中飘荡的童稚歌声摄人心魄,课间孩子们欢笑声让足以天上的自由飞翔小鸟也羡慕......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课堂没有了读书声,只有教师的谆谆教导和苦口婆心的说教,老师们用一张嘴代替了讲台下几十学生的口,老师一个人的声音代替学生几十个人的思考,老师一个人的思考占据了学生好几十个人的灵魂;也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校园里没有了歌声,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书写,超负荷的训练,数学的枯燥运算代替孩子们丰富的联想,考试成绩变成了大山堵塞了孩子歌喉;更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校园里没有了笑声,孩子们一张张备受压抑的面孔呈现的是单调呆滞的表情,他们的身躯不再挺拔,他们的步伐不再轻盈,他们的身心不再自由,每天在题海中遨游,在斥责声里挣扎。
但是,学校不是地狱,理应充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理应充满朗朗的读书声,理应充满充满童趣,理应让历代美文化作涓涓细流滋润孩子的心田,让美妙的歌声为孩子们的生活涂满色彩,让充实、活泼、快乐的学校生活支撑起孩子一生的辉煌!
10.理想中的学校作文 篇十
我想我的教室是一艘潜水艇,这样我就可以天天见到海里的小动物们在海里自由自在地游了。我也可以和海参跳绳、捉迷藏了。我会和小丑鱼做朋友,问问小丑鱼“你的名字,是因为你长的丑,所以大海里的小动物们都叫你小丑鱼,是吗?”。
我要每天都和美人鱼聊天,看一看世界中会不会真的有美人鱼呢?美人鱼到底是不是在这个世界中,这样我就知道美人鱼这个故事是不是传说。
我想天天和海底里的小鱼、小虾、海参、小丑鱼……一起玩游戏了,我还可以和这些小鱼、小虾等……一起做朋友。在海里嬉戏了。
万一潜水艇进水了,这可怎么办好呢?妈妈想了一想,突然说;
“海里会有海豚,让这个动物把我们救上来。”
11.用教育的理想实现理想的教育 篇十一
一、“理想的教育”是始终关注人的发展的教育
人的发展有现实发展,也有长远发展乃至终身发展。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当下的发展,而且更要重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个基础概括地讲就是对社会、对自己负责的态度——终身学习的愿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本领——终身学习的能力。
人的发展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里的人不仅指学生,而且指教师。当然,学校的最大群体是学生,办学校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人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各个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我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人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学校教育具体到每一个学生,其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其发展路径又是各不相同的。只有适合每一个学生充分自由发展的教育才是真正公平的、优质的教育。在高中阶段,只有注重引导学生开始进行人生设计,才能把学生对学习探究的直接兴趣转化为远大的人生志向;只有引导学生把远大的人生志向落实到具体的学习实践之中,才有可能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各行各业的创新型拔尖人才。因此,学校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创新学习,多元优质发展”的条件,让他们去实现缤纷的人生梦想。
二、“理想的教育”是遵循教育规律的教育
良好的品德是学生成人成才的首要条件。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一套独创的“内化教育法”,就是在认可学生个体育德的内在需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符合品德发展规律的、能调动学生内驱力的一系列措施,使得学生不断向自我育德的方向发展。
“内化教育法”实现了一系列的创新。一是否定过去品德教育“目中无人”的现象,突出了德育要“育德”的目的和功能;二是肯定学生具有育德的内在需求,激活了学生自身的内驱力;三是指出这种需求带有层次性,肯定了学生的品德可以不断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主张品德分层施教,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四是研究内化的心理机制,指出了德育应遵循“行—知—情—意—行”的品德内化的客观规律;五是强调德育和其他各育的协同及内在关系,发挥了德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和动力作用。
我提出了以“两把两重”为核心概念的课堂教学模式。
“两把”就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在教学改革中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确保自习课不被占用;把学生参与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确保每节课学生活动思考的时间;把学生个性发展的时间还给学生,确保每周各类兴趣选修课和社团活动的时间;把学生休息锻炼的时间还给学生,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把方法教给学生”,就是始终把学习方法指导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倡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各类学习方法的指导。
“两重”就是“重视学生学习动力的激活,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重视学生学习动力的激活”,就是从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出发,培养学生学习的间接兴趣,重视激活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成功感;“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提倡学校的课堂教学要进行“五个”转变,即变重班级学习组织形式为重小组学习组织形式;变重课后训练为重课前自学;变重教师讲授为重学生交流;变重分数考核为重能力考核;变重结果评价为过程与结果并重评价。课堂教学要突出课中,并延伸到课前、课后,要落实“五个”环节(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分析讨论、归纳小结、拓展探究)全过程指导。
时间、方法、动力、能力,课堂教学中的几个核心概念与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相呼应,从“时间、方法”小处入手,成“动力、能力”大器之功。从每一堂课的量变,逐渐实现质的飞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如一枚奇石,激起一潭春水!当主动、互动、能动合力成了生动、趣动、灵动,华师一附中沸腾了,学生们在其中尽情地汲取养分,教师们在其中尽兴地挥洒智慧,教育的激情得到了彻底地释放!
去年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老师们献上祝福。我听到体育班学生的嘹亮歌声,看到新疆博乐分校学生的翩翩起舞,听到国际部学生用近20余种语言献上的祝福,还看到飞翔班学生的土家族“摆手舞”,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做了一生的教育,能看到我的学生得到自由个性的发展,我心满意足了!
12.理想中的教育的作文 篇十二
古今中外许多卓有成就的人, 都源于他们胸怀崇高而远大的理想。周恩来青年时就怀有“为中华之崛起”的理想;马丁·路德·金崇尚“自由平等民主正义”的理想;李白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莱特兄弟渴望飞上蓝天。可以说, 是理想成就了这些伟人。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没有理想, 就没有坚定的方向, 没有坚定的方向, 就没有真正的生活”。邓小平同志提出新时代“四有”新人时, 就把“有理想”放在首位。
然而, 在现实中有多少人有自己明确而崇高的人生理想, 又有多少人在为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努力奋斗?尤其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浮躁时代, 不乏有人迷失人生理想, 甚至丧失做人的基本原则。
正因为如此, 加强学生的理想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
1 当前中学生理想教育现状令人堪忧
中学阶段, 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 是学生身心发展最快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在自我和叛逆中却又依赖和盲从, 在激情和冲动中却又胆怯和脆弱。他们对未来充满向往好奇却又迷惘无奈。成长的烦恼、学习的压力时时侵扰着他们日渐丰富的心灵。此时,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 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帮助学生及时建立自己正确而明晰的人生理想, 并鼓励他们为着理想奋勇前进, 都是十分重要的。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研究所“0”点调查课题组的专家调查表明, 有62%以上的人, 人生理想是在中学时期形成的。
然而, 我们的理想教育状况又如何呢?
首先, 家庭教育重功利而轻性情, 人生理想教育有所缺失。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往往停留在读书升学, 找好工作, 出人头地上, 而缺少对孩子远大崇高理想的教育和心理的引导。因此, 不少孩子的人生理想显得自私而狭隘。
更令人堪忧的是, 大批民工带着他们的孩子 (不少民工有两三个孩子) 进入城市。受生存环境的制约, 很多民工一旦把孩子送到学校, 就万事大吉, 一切顺其自然, 根本不会正确的引导孩子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
其次, 学校教育过分重视智育而轻视理想信念教育。“升学率”往往成了评价教育的关键词, 学生的人生理想教育从根本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其三, 社会的价值引导使中学生无所适从。市场经济发展, 城市化进程加快, 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影响着学生人生理想的形成。金钱、权势、贪污、腐败、色情、凶杀等负面信息时刻抵消着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正面教育。面对现实社会, 正处在成长时期的中学生常常会矛盾重重, 无所适从。
基于此, 我对中学生人生理想教育做了一些粗浅的探索。
2 学生理想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学生刚升入初中时, 我做了关于人生理想的学生调查, 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可见, 初一学生的人生理想呈现出以下特点:
(1) 约三分之二的学生已经有了或初步有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是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有不少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理想并不明确。
(2) 学生的理想总是美好的, 但往往是建立在对自己的实际情况缺乏理性分析的基础之上的。
(3) 学生的理想有短期的, 也有长远的, 有明确的, 也有模糊的。但多数学生的理想基于家庭的教育 (如父母的期望、亲人的意愿等) 、学校教育 (如教师的宣讲、同学间互相感染等) 和社会环境影响而建立的, 缺乏学生的主体性。
进入初二下期, 我再次对学生的人生理想进行了调查, 其结果如下:
可见初二学生与初一相比, 在人生理想上有很大的变化。
一是虽仍然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人生理想, 但有理想的人数明显增多。
二是学生的人生理想呈现多元化, 具体化, 也更具有主体性。
三是学生人生理想的现实成分明显增加, 而更加高远的具有责任担当的社会属性的人生理想却很少。
但总体上讲, 初中学生的人生理想具有肤浅性, 从众性和不定性, 受学习成绩和家庭、社会的影响较大, 学生理想缺失的现象较严重。
加强学生的理想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用智慧的火种点亮学生理想的灯塔, 是教师不可旁贷的重要责任。
3 开展形式多样的理想教育活动
3.1 充分发挥教师的干预作用
对学生进行人生理想教育, 教师的作用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教师要有意识地, 从不同的角度, 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人生理想, 并帮助他们建立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的坚强信念。
(1) 进行关于理想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 既可以了解学生, 又可以给理想教育营造氛围。生在参与活动的时候或多或少会对自己的未来人生做一些思考, 这有助于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
(2) 组织关于理想的主题班会。在主题班会上, 我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 讲述有关理想引领人生的故事, 传唱理想歌曲, 观看励志影片等, 使学生明白从小树立远大人生理想的重要意义, 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理想。
(3) 把理想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中学各学科教材都有人生理想教育的有利因素。教学时有意识地挖掘这些因素, 加强关于人生理想引导和教育, 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4) 开展关于理想的征文活动。组织学生通过征文书写自己的人生理想, 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树立美好的理想, 朝着自己的远大目标努力奋斗。
(5) 召开关于理想的故事会。让学生搜集名人故事, 从他们的故事中得到启发。如匡衡、司马迁、比尔盖茨、诺贝尔、科比、周杰伦等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 都可以让学生受到有益的启示。
(6) 坚持与学生单独交流。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和心理等方面的情况。同时也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自己, 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
(7) 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学生随时保持一种欣赏的态度。让学生经常得到“没问题, 我能行”的积极心理暗示, 使他们能够对自己的理想充满信心。
3.2 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干预
(1) 利用好家长会这一阵地。与家长们共同探讨学生理想教育问题, 把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教育通报给家长, 有意识引导家长配合学校教育。从而, 有效地促进理想教育工作。
(2) 做好有针对性的家访。每到一个家庭, 都真心诚意的与家长进行沟通, 敦促家长们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尤其要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做一个有志向的人。实践证明这样的家访是有成效的。
(3) 建立家校联系机制。如通过《家校联系本》、腾讯QQ、手机等工具与家长保持经常地联系, 保证家校信息通畅, 促使家长与学校一起点亮学生理想的灯塔。
3.3 发挥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鲜活的榜样指引学生树立正确而远大的人生理想, 是理想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是学生身边的榜样。每当学校或班上涌现出优秀的同学, 就把他们的事迹拿来宣传, 或者请这些优秀学生到班上现身说法。让学生真切地受到教育, 鼓起信心和勇气, 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是从书中寻找榜样。开展读书活动, 学生都读励志书籍, 寻找学习的榜样, 并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和作品展示。学生在书中找到了学习的榜样, 受到了教育和影响。
三是从生活中寻找榜样。生活是教育的最大舞台。来源于生活的榜样给予学生的教育是最深刻、最有效的。要求学生收集身边的亲人、朋友、邻居中通过艰苦奋斗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故事。组织专题班会, 互相交流, 让学生从这些人的故事中获益, 从而坚定他们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信念。
总之, 作为教师, 我们应不遗余力地用教育的智慧去点亮学生理想的灯塔, 让学生带着美好的人生理想, 在人生的征途中扬帆远航。因为:“理想是石, 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 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 照亮前行的路。理想是路, 引你走向黎明。”
摘要:中学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理想的重要阶段, 但目前中学生的人生理想存在粗浅、从众、脱离实际, 甚至缺失人生理想的问题。而学校、家庭和社会又常常忽视学生的理想教育。本文拟就学生的理想教育进行探索, 以期帮助学生及时树立正确而远大的人生理想, 并鼓励学生为着理想勇敢前进。
【理想中的教育的作文】推荐阅读:
理想国中的教育体系08-07
我的理想教育07-31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摘录06-17
《我的教育理想》初中读书笔记08-12
我理想中的教室小学优秀作文08-04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600字左右10-24
理想信念主题教育11-06
本科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07-31
放飞理想主题教育总结06-22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