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启蒙校本课程计划

2024-10-31

德育启蒙校本课程计划(共7篇)

1.德育启蒙校本课程计划 篇一

古诗文启蒙

丛书

三年级(上册)

前言

五于年厚重的历史,衍生出五千年灿烂的文化,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对中一华呱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于我们今天如何认识民族的历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促进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仍 然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它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髓,是一代代龙的传人不竭的血脉。

“仁、义、礼、至、信”,“温、良、恭、俭、让”等,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强调自身修养的文化规范。我们撷取这朵朵浪花,做为本套教材的主题,意在补充现行教材中德育点的不足,修身点的不够,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文品质的形成,教育学生守礼、坚韧、团结、惜时、进取,为实现“做现代人,做现代文明人”奠定基础。小故事、俗语、文言警句、名篇节选等是本书的主要内容。所选文章少则十几字,多则几十字,多是琅琅上口,易于成诵,且在短小精美的文字中,容纳了深刻的意蕴。一课一个教育点,一个知识点,在育人的同时,为孩子们将来学习古文打好基础。

在赏析部分,我们以强烈的时代精神为准,对相关内容作出推陈出新的诊释和评论。即该书的内容是“古”,但精神是“今”;形式是“古”,但价值观是“今”,使传统文化和现代理念很好地融合,让今天的孩子愉快地接受了传统文化,让灿烂的古代文化走进孩子们的心中。

创编这套从书,是复杂的情感和思维过程。我们徜徉在古诗文的海洋里,感受着古典的魅力,欣赏着古人的才情,心中充满了快乐。但是由于我们能力、水平和审美标准的局限,因而,所选文章及赏析等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会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努力做得更好。

目录

第一课 立与废·······························1 第二课 知而好问·····························1 第三课 学要切磋·····························1 第四课 有错即改·····························1 第五课 后事之师·····························1 第六课 同心协力·····························1 第七课 秋月·································1 第八课 学问勤中得···························1 第九课 不矜细行 终累大德····················1 第十课习惯成自然···························1 第十一课 常劳身健·····························1 第十二课 乐善好施 知恩图报····················1 第十三课 敬人即是敬己·························1 第十四课 见己短量人长·························1 第十五课 言之及言·····························1 第十六课 没齿难忘·····························1

第一课立与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③④

【注释】

①立:成立,成功。②废:与上文“立”相对,荒废的意思。文中可理解为事不能办好。③预:预先,文中指事先做好计划和准备。④则:就、才。

【译文】

(不论做什么事),事先(要是做好充分的)准备,就能做成;事先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将一事无成。

【评析】

本文节选自《礼记·中庸》。《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其主要内容为秦汉以前对各种礼仪的论述,还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本文强调了“预”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性。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有一定的准备、计划,这样才能获得成功。人们常说的“不打无准备的仗”就是这个道理。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有许多人做事时缺乏筹划,不愿意做充分的准备,往往故作潇洒,美其名曰“跟着感觉走”。其实,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这样终将难成大事。或者,我们也曾有过“无准备”而“有收获”的体验,这时,请想想”守株待兔“的故事,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一种偶然,偶然不会发展为必然,我们不可心存侥幸、自欺欺人啊!请记住:机会永远只垂青有准备之人。

【练习】

1.文言文中,才会产生时,”则“常被译为________。读下面两句话,写出“则”的意思。

(1)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

2.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你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哪些体会?然后说一说本学期你有哪些计划,你打算如何去实现它们呢? 3.背诵课文。

第二课知而好问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①②③【注释】

①知(zhi):同“智”,聪明。②而:且,并且。③好(hao):喜爱,爱好,文中可理解为愿意。④才:才能,文中是成为人材的意思。

【译文】

聪明并且愿意(经常向他人)请教(自己不懂的问题),这样做才能成为人材。

【评析】

本文选自《荀子.儒效》。荀子,名况,字卿,战国后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荀子》是由荀况及其弟子所著。全书共二十卷,收文章三十二篇。《儒效》是荀子弟子记录其言行的篇章。

文章告诉我们,人仅仅有聪明的头脑是不够的,还要勤学好问、虚心求教。的确,求学首先需要有谦虚的态度,只有不满足于自己己有的知识水平,才能产生如饥似渴的学习愿望。然后,还应有追根问底、寻宗溯源的精神,不能浅尝辄止。因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做到了这些,才能学有实效,学后成材。

【练习】

1.解释下面词语中“好”的意思,并想一想这里“好”的读音应该是______。(I)好为人师()(2)勤奋好学()

2.《论语》中也讲到了勤学好问、虚心求教的道理,其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请你试着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可以查查资料或向他人请教。3.背诵课文。

第三课学要切磋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②③④⑤【注释】

①切磋:比喻J位德学问方面互相研讨勉励。②独:独自。③而:连接并列的前后两项,可不译。④则:就。⑤孤陋而寡闻:知识狄隘,见识短浅。孤、寡:意思相近,指单一或少。陋:见闻少,知识浅薄。

【译文】

独自学习,不和学友交流、切磋,就会(导致)知识面窄且浅薄,见闻少而单一。

【评析】

木文选自《礼记·学记》。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其主要内容为秦汉以前各种礼仪的论述,还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是研究先秦社会的爪要资料。

木文告诉我们学习需要切磋。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动脑研究、刻苦钻研,固然值得提倡。但有的时候,与学友之间的切磋、探讨也是十分必要的,别人的想法也许会让你你豁然开朗。古今中外许多善于读书治学并且成大器者,大多十分重视结交学友,并在讨论与交流中获益匪浅。我们既要有独立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也要重视与别人的交流合作。

【练习】

1.你知道“孤陋寡闻”这个成语的意思吗?请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孤陋寡闻”的意思相近或相反的成语有很多,请读一读,并理解它们的意思。

才疏学浅浅见寡识满腹经纶博学多才见多识广

3.背诵课文。

第四课有错即改

人非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注释】

①非:不是。②圣贤:具有极高智慧和道德的人。(但圣与贤在程度上有所区别,圣:是指具有极高智慧和道德的人;贤:是指有道德、有才能的人。)③孰:谁。④而:表示转折,但是、可是、却的意思。⑤善:好的(事情或行为)。⑥莫:没有。⑦大:表示程度深的词,相当于“更”或“非常”的意思。⑧焉:语气助词。用在句末,相当于“了”。

【译文】

不是每个人都具有高级智慧、极高道德和极高才能,谁能没有过错呢?错了但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评析】

本文选自《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它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文章强调了改错的重要性。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会犯错。做错事情并不可怕,知道错了,改了,下次不再重犯,就是一件幸事。怕的是不知错,或知错而不改,或改而又重犯,知错能改,就一定会不断进步。

【练习】

1.你知道“孰”是什么意思吗? 查查成语词典,怎样理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积累下列名言,谈谈你的感受。

(1)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gou)《易论第九》(2)不贵(重要、宝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3)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3.背诵课文。

第五课后事之师

①②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④【注释】

①后事:以后的事,这里指以后的行为。

②之:结构助词,的。③师:学习,效法。本文可译为“借鉴”。④前事:从前的事,这里特指从前的经验、教训。

【译文】

记住从前的经验教训,并把这些经验教训当作以后为人处事时可模仿借鉴的(实例)。

【评析】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一》。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主要记述了战国时各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其作者不详,由秦汉年间的辩士汇编而成。

本文原句为“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后改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而成为一则成语,广为流传。文章告诉我们要注意吸取经验和教训,这是后事得以成功的前提。其实,在人生的历程中,我们做每一件事不一定都会成功,常常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失败,这很正常。失败并不可怕,有时它还会成为人生的一笔财富,因为“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我们不忘记曾犯过的错误,吸取教训,及时总结,这个”跟头“就没有白摔,它将丰富我们的阅历,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反之,则将重蹈覆辙,记住:相同的错误犯第二次,便是愚蠢。

【练习】

1.请解释下列词语中“之”的意思。一字之师()囊中之物()井底之蛙()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是一则八个字的成语,这个成语中含有一组反义词:前—后。你还能写出带有“前”“后”两字的成语吗?_____ ______

3.读一读下面这几则八字成语,然后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它们的意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4.背诵课文。

第六课同心协力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②③④【注释】

①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心:思想;协:合。②其:代词。他们的。③利:锐利,文中比喻力量大。④断金把金属折断,锋利。

【译文】

两个人同心协力,他们的(力量)能把(坚硬的)金属折断。

【评析】

本文选自《易经》。《易经》即《周易》,简称《易》,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本文告诉我们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就像一只只“拦路虎”挡在我们面前。有的困难单凭我们一人之力是很难克服的,这就需要亲人、朋友们的帮助。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块儿使,还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呢? 【练习】

1.下面这句话中“其”是什么意思? 鸟之将亡其鸣也哀。()

2.读一读下面的名言,说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一手独拍,虽疾(急速,猛烈)无声。——《韩非子.功名》

(2)万人操(拿着)弓,共射一招(箭把、目标),招无(没有)不中。——《吕氏春秋》 3.背诵课文。

4.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听一听,唱一唱。课下也可以搜集一些关于团结的小故事,和同学互相讲一讲。

第七课秋月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⑥

⑧①

⑤【注释】

①清溪:清澈的溪水。②碧山头:碧绿的山的尽头,可理解为山间至山边。碧山:碧绿的山。头:尽头。③空水:天空和溪水。④澄鲜:明朗,清澈。⑤一色秋:指天空和溪水都和秋色一样。⑥红尘:佛教中把人间称为红尘。⑦隔断红尘三十里:指溪水离有人家的地方有三十里路远(“三十”也并非实数,只是表明此处远离人群,写出其幽静、幽深。)⑧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译文】

清澈的溪水从碧绿的山间流过,天空、溪水与彩色的秋景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这里离开人间真是遥远(即使是白天也看不到人流,听不到喧嚣),只有溪上白云,山间红叶悠闲自在地欣赏这无限美好的秋景图!【赏析】

本诗选自《千家诗》。本诗作者程颖(1032---1085),字伯淳,号明道,河南洛阳人,北宋著名儒家学者。他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他们所创建的”天理“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本诗题为“秋月”,但诗中并未见“月”,而是写秋月笼罩下的一条小溪。前两句从“清溪”、“碧山”、“空山”融为“一条秋”,写出了月的皎洁,溪的清澈,山的幽静;后两句借景(白天见到的景)喻情:尽管地僻人远“三十里”,隔断世俗红尘,但天上白云、山间红叶依然悠闲自得,不仅着意渲染了此处的幽静自在和一尘不染,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心无芥蒂、光明磊落的情怀。诗中的“清溪”、“碧山”、“白云”、“红叶”等带有颜色的词,描绘出了一幅色彩丰富艳丽的深秋风景画,真是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练习】

1.有感情朗读课文。2.背诵课文。

3.你能根据诗中的意境,画一幅秋夜月光下的深秋风景画吗?试试看吧,相信你定会成功!4.为你推荐两首描写秋天的诗供赏读,能选择一首背下来就更好了!立秋 南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中秋 北宋·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lai)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衡(qi)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ma)休向眼前生;灵搓(cha)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第八课学问勤中得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①

⑥【注释】

①萤窗:《晋书·车J}6传》记载:“晋人车)}}以囊盛用萤火照书夜读。”后用“萤窗”形容勤学苦读;也借指读书的地方,的书。“万”是虚数。如:书室。③三冬:②万卷书:指许许多多

三个冬季,即三年。《汉书·东方朔传》:“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④今:现在,当前。⑤足:足够。⑥空虚:里面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这里指没有学问。

【译文】

知识要在勤奋学习中获得,用囊萤苦学的精神来饱读诗书。(只要真正勤学苦读)三年,(就能获得)当前足够用的知识,(那样还有)谁会嘲笑你腹中空虚(没有学问)呢? 【评析】

本文选自《神童诗》中的“劝学”部分。作者汪沫,字德温,鄞(yi n)县人。元符三年(1100)进士,官至观文殿大学士。幼时聪颖异常,九岁能诗,号称汪神童。后人以汪沫的部分诗为基础,再加进其他人的诗,而编成《神童诗》。全书共有34首诗,都是五言绝句。本文告诉我们“学问勤中得”的道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攀登书山,泛舟学海,原本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能做到勤奋、刻苦,必然能欣赏到书山峰顶的无限尽光,感受学海波涛的汹涌磅礴。其实,“神童”之所以最后能官至“大学士”,也绝不是因为“天才”所致,而是“萤窗”苦读“万卷书”而来。古往今来,多少博学之人的经历在告诉我们:坚持勤学苦读,才能获得一生受用的本领。

【练习】

1.“萤窗雪案”是一个成语,仔细读书,再查阅工具书,里面包含两个典故。了解一下。

2.你知道哪些关于鼓励大家写出几条和同学分享。“勤学”的诗、词、名言,写

出几条和同学分享。3.背诵课文。

第九课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①②③④【注释】

①矜:珍惜,这里指注意。②细行:细小的事情。③累(lei):伤害,在这里是“影响”的意思。④大:表程度深。

【译文】

(如果)不注意小节,最终会影响到最好的品德(的形成)。

【评析】

本文选自《尚书》。

《尚书》,也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该书是我国上古历史文件和追述部分古代事迹的汇编,相传是由孔子编选而成的。

本文意在告诉人们不要忽视生活中一些细小的事情,以免铸成大错这一道理。著名的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而小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那块最短的木板。因为一些不文明的习性乃至一些有损大局的事情,常常是由小事引起的。古往今来,因小节导致失节的事并不鲜见。有个寓言故事就揭示了这样的道理:一个人因偷拿了邻居家一根针被告官,法官在量刑时却定了与一位偷牛贼同样的罪。小偷很不服气,问法官:“为什么偷了区区一根针却判得与偷牛一样重?”没等法官回答,偷牛贼抢着说:“我当初就是从拿别人一根针始的·”可见小事不仅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素质与境界,甚至会影响人的一生。

“世上无小事,人间无小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日常生活小事着眼,于细微处讲品格千万莫让小节影响了我们良好品质的形成。

【练习】

1.“累”是个多音字,在本文读_,是_的意思,它还有两个读音,你知道是什么吗?请说一说,并各组一个词。

读音:____________组词:_______________ 读音:____________组词:_______________ 2.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细行”呢?和同学互相交流一下吧。

3.读一读下面的外国民谣,说一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丢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4.背诵课文。

第十课习惯成自然

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①②

③【注释】

①:少年,文中指小时候。②若:好像。③习贯:习惯。贯,同惯。这里指经常去做的事情。

【译文】

从小养成的品行就像天生的一样,经常去做的事情就像自然会做的一样。

【评析】

本文选自《汉书》。

作者班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他奉昭完成其父班彪未著完的书,历经二十余年撰写《汉书》,后因事牵连,死于狱中。未完成的部分由其妹班昭和马续接着完成。

《汉书》是东汉时期(公元25一公元220)最重要的历史著作,由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汉书》起自汉高祖刘邦,止于平帝、王莽,写了西汉王朝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习惯成自然”这个成语便出自本文。这是贾谊在对统治者的继承人------太子的培养教育问题上,向汉文帝的上书。它告诫我们:要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和习惯。

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坏的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掉;好的习惯就像是良师益友,在年少时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将受益终生。

【练习】

1.本文中“贯”通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贯”是通假字。

在古汉语中,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yue)“,通“悦”,是愉快的意思。“风

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xian)”,通“现“,是出现,显现的意思。

古汉语中的通假字有很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资料,看看你还能知道哪些。2.说说“习惯成自然”这个成语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背诵课文。

第十一课常劳身健

常亲小劳则身健。①②

③【注释】

①:亲自,亲力亲为,课文中是“亲自做”的意思。②小:轻微。③则:就。

【译文】

经常亲自做些轻微劳动或锻炼就(可使人)身体健康。

【评析】

本文选自清朝申涵光的《荆园小语》。

申涵光,字孚孟,号凫(fu),一号聪山。直隶水年((今属河北省)人。清初政治家、诗人。少年时即以诗闻名,与殷岳、张盖合称“轰(ji)(国都附近的地区)南三才子”。其诗以杜甫为宗,兼采众家之长。著有《聪山集》、《荆园小语》诸书。

本文向我们介绍了一种养生之道,强调了劳动和锻炼的重要性。生活中的每一天,只要我们坚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会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反之,懒惰,什么事也不肯做,那就会成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这样,对人的健康和成长都是十分不利的。

【练习】

1.读下面几句话,理解“则”的意思。(1)水流则清,滞则污(污,污浊)。()(2)治则强,乱则弱。

2.“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众人皆知的道理。那么背一背下面的两句话吧。(1)能动能静,所以长生

(2)善养身者,使之(之:指身体)能逸(逸:指安适)能劳。3.背诵课文。

第十二课善好施知恩图报

①②施惠勿念,受恩莫忘。③④⑤⑥【注释】

①:乐意。②施:给(ji)予。③惠:好处。④勿:不要⑤受:接纳、接受。⑥莫:不要。

【译文】

给予(别人)好处,不要念念不忘;接受(别人的)恩惠,切切不可以忘记。

【评析】

本文选自《朱子家训》。作者为朱用纯(1617-1688),字致一,自号柏庐,是清初学者。江苏昆山人。《朱子家训》又名《朱柏庐治家格言》或《朱子治家格言》,是我国古代一部家教名 作。

《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用五百字总结了古代治家之道。因其通俗流畅,易于普及,故而三百年来流传极广,成为官宦士绅、殷实富户及书香门第津津乐道、倾心仰慕的治家良策;成为清代及近代家庭教育必读课本。当然,《朱子家训》中也有许多宣扬因果报应、安分守命等封建思想,这是今天的人们读此文时必须摒弃的。

本课告诉我们:帮助别人,并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报答。乐善好施,是每个人应该做到的。给别人带来了方便和快乐,自己也会快乐,所以,不必将此放在心上。然而,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就一定要记住人家的恩情。古人说: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我们要做有情有义的人,要知恩图报,绝不能忘恩负义或恩将仇报。

【练习】

1.请你先说出下面句子中”受“字的意思,再解释词句的意思(可以借助词典等工具书),最后任选一词或句子说一句话。(1)受之有愧()

(2)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

2.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你在学习、生活中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帮助的经历吧。3.背诵课文。

第十三课敬人即是敬己

①敬他人,即是敬自己;靠自己,胜于靠他人。

②③④【注释】

①即:就是。②靠:依靠、依赖。③胜:超过、强过。④于:介词。比。

【译文】

敬重他人,就是敬重自己;依靠自己,比依靠他人更好。

【评析】

本文选自《围炉夜话》。

作者王永彬,清代学者。此书以平实、质朴的语言,积极地阐述做人、处事的道理。多年来被广为传诵。与《小窗幽记》、《菜根谭》并称为“中国人修身养性”的三本必读书。

本文阐述了尊重他人与尊敬自己、依靠他人与依靠自己的关系,强调了尊重他人、依靠自己的重要性。文中第一个分句之所以说敬他人,即是敬自己,是因为你若总是对他人不尊重,他人自然不会尊重你。同时你也失去了自重。而凡事依赖他人,主动权在他人手中,做与不做,做好做坏你都无法控制。许多事,除非是力所不能及,否则,能自己做的还是尽量自己去做。一方面可以克服困难.增长能力;一方面也免得养成依赖别人的坏习惯。我们总要长大,自己去独立面对生活,所以应记住:“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靠自己最好。”

【练习】

1.写出下列词句中“即”的意思。非此即彼()荷花即是莲花()

2.学习和生活中自己独立做的事说给同学听出我们班自理自立方面的小标兵。3.试着翻译下面这句话,并与同学交流句子的意思。爱人者,人恒(heng,长久的意思)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4.背诵课文。

第十四课见己短量人长

①平生只会量人短,何不回头把自量。②③④【注释】

①量Clibng):本意为用尺、容器或其它作为标准的东西来确定事物的长短、大小、多少或其它性质。本课是“衡量”(即“评定”)的意思,“量人短”的“量”可以理解为“看”或“揭”,“把自量”的“量”可以理解为“查找”或“反省”。②平生:文中是平时的意思。③短:缺点。④何:为什么。

【译文】

(有的人)平时只会揭别人的短处(或只看到别人的缺点),为什么不查找或反省(x}ng)一下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呢? 【评析】

本文选自《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是一种格言谚语的汇集。原名《昔时贤文》,亦称《古今贤文》,或简称《增广》。此书查不到何人编辑,始于何时。相传由明代中叶一位儒生编主后经明末清初人士增补而成。自清后期以来,在我国间广为流传,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内容有的自文献、书籍中的名句,有的则选用民间俗语,其句精辟、琅琅上口,通俗易懂。

《增广贤文》大多讲的是为人处事之道,宣扬作者的人生哲学,许多内容今天读来也有其积极的意义。当然,文中也有消极的、不合适宜的内容,我们在阅读此文时,应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气之罢了。

本文选择了《增广贤文》中的一句话,指出了有些人只看别人缺点这个问题,提出了要经常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一观点。而看人短处,不看自身不足是古人乃至今天的小学生、成年人常常出现又不容忽视的问题,确实应该引起每一个人的注意。我们不应只看人短,不看己短,要多做自我批评;更不能以己之长比人之短。如果我们能够常“见己短”,常“量人长”,我们便会不断地健康成长。

【练习】

1.解释“何”字在下列句子中的意思。(1)早知如此,何必当初?()(2)区区流言,吾何惧之?()2.释“量”在下列词语中的意思。(1)量体裁衣()(2)量入为出()

3.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学此文的心得体会,要尽可能查找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若能有改正计划则更好了。4.背诵课文。

5.你能抽时间读一读《增广贤文》的原文吗?

第十五课言及之言

子日:“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③④

【注释】

①言之及言:话到该说的时候才说。②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或美称。在《论语》中出现“子曰”,专指孔子所说。③未:不曾;(还)没有。④及:到,至。⑤之:代词,他。⑥而:就。⑦谓:叫做。⑧之:代词,可译为“它”、“他”、“她”等,此处指“言未及之而言”的这种行为。

【译文】

孔子说:不到该说话的时候就说了,这种行为叫作急躁。

【赏析】

文中的句子节选自《论语》。

《论语》是孔子与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经典之一。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后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姓孔,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创始人,世界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本文是孔子告诫学生与人相处时要注意的一个问题:还没到自己该说话的时候,就出来发表意见,这叫毛毛躁躁,这是一种不懂规矩,没有礼节的表现,到我们应该说话时则说,不到我们说话时,不应插话、抢话,同时,说话前应“三思而后行”。那么,让我们首先学会倾听吧,听人把话说完再发表意见,这样,我们会说的更全面,更深刻。其次,也不会影响其他人的倾听,让人感觉你很有礼貌,何乐而不为?

【练习】

1.热读下列句子,并解释带点词语的意思。(l)言及之而不言之隐(隐瞒)。()(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2.你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否有过“言未及之而言”的现象,这种“躁”应如何改进?请你和老师、同学交流一下吧

3.背诵课文

第十六课没齿难忘

哀哀父母,生我动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②③④【注释】

①没(mo)齿难忘:一辈子也忘不了.没齿:终身。没:尽,终。②哀哀:悲哀,悲伤。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感到悲哀。③劬(qu):劳苦。④瘁(cui):过度劳累。

【译文】

(我)哀伤啊,我的父母(离我而去了),(他们)为生养我吃了很多辛苦;(我)哀伤啊,我的父母离我而去了,(他们)为抚养我成人操劳过度。

【评析】

本文选自《诗经·小雅·寥莪》。(寥1u:植物高大的样子。莪e:多年生草本植物。)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三类。《诗经》

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诗经·小雅·寥我》是一首哀悼父母的诗歌。

本文意在告诉我们,应体会父母培养我们的艰辛与劳累,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两句真挚感人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歌咏者痛失父母的孤苦与未能更多地尽孝父母的遗憾。作者能在父母辞世之后体会到父母抚养自己的艰辛,懂得父母的含辛茹苦,实为可贵。但如果能在父母尚且健康、还守护在我们身边的时候,就能理解他们的辛苦操劳,竭尽所能去关心他们、回报他们,让他们在辛苦之余,感受到儿女给予他们的慰藉和温暖,岂不是更好?

【练习】

1,结合注释,理解下面的话,并背诵下来。无父何估(hu,依靠),无母何恃(shi,依赖)。欲报之德,昊天阁极(像天一样没有尽头)。2.背诵课文。

3.阅读下列故事,学习陈毅的美好品质。

陈毅孝敬父母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到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着实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 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注:陈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再版说明

《古诗文启蒙》(从书)自第一次出版至今己经整整五年了。无论是作为校木教材,还是经吉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后作为可公开征订的吉林省小学生通用教材,在小学生的国学启蒙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语文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搭设了新的平台。但是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学校决定全面修订补充后再版。

这次修订的原则是初衷不变,只是在注释、译文、评析、练习、延伸等五个方面做了更为细致的探究。增补了一些新的文献资料和新知识,难易程度有所调整。可以说,修订后的《古诗文启蒙》(丛书)更严谨、更准确,文字表述更易于孩子们学习和理解。

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这次修订难免仍有不妥、不周、不够准确之处,热切地期待着使用教材和教师指导孩子学习的家长、阅读此

书得读者及专家学者们的批评和指正,也希望在使用本书的过程中,能及时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使本书更臻完善。

作为丛书的主编,我也力图藉此再版之际,向吉林省教材审定委员会的领导和专家、向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的诸位教师、向付出智慧和心血的本丛书的编写者们一并致以谢意。

2.德育启蒙校本课程计划 篇二

关键词:德育,校本课程,德育校本,德育校本课程

一、引言

德育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国家和上级有关教育部门规定开设的课程以外, 在国家和地方颁布的德育课标指导下, 对本校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 充分利用学校及当地社区的德育资源, 以学校教师与学生为主体, 借助相关人员力量, 选择、改编或新编适合于对本校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政治、心理品质教育的教材或活动, 并纳入学校正式教学计划的德育课程。国内各中学开发出来高质量的德育校本课程并不多。比较有影响的有上海行知中学“真人教育”系列;上海金山中学的“模拟家庭”系列;青岛第三十九中学开展“德美体”;天津市南开区教育局构建了学科德育, 在地方和校本课程中发展学科德育, 编写了《学科德育的理论与实践》、《德育课程优秀教案100例》、《德育活动集》德育校本书籍, 供全区内的学校使用。当前国内多数学校对开展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不足, 也不知道如何开发, 开展系统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就更少了, 质量也不高, 本文对如何开发德育校本课程进行探讨, 为各级中学开展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借鉴。

二、德育校本教材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改革德育工作现状的需要。

传统的德育教育与学生的实际反差大。德育的“政治化”、“成人化”, 德育目标“高、大、全”, 德育主题错位等等, 影响了德育目标的正常实现, 德育工作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育德”功能。

2. 调动了老师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由原来德育课程的被动执行者, 转变为积极参与课程的设计者、执行者、评价者。调动了教师参与德育工作的热情、信心、积极性、主动性。贴近学生实际, 学生参与程度高, 有利学生个性发展。德育校本课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校、社区、独特的人文、自然资源特点, 创建有特色的学校, 培养有创造性的独特个体, 接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 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寓于丰富多彩的德育校本课程中, 调动了学生参与德育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3. 是整合学科教学和德育工作的需要。

学校教育与教学没有整合一致, 学科教学与德育工作要求不协调的现象普遍存在, 抓德育的只抓思想品德教育, 不注重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作用;抓教学的往往只管知识传授, 不重视学科教学德育渗透。

三、德育校本教材开发的组织与管理

成立德育校本教程开发管理机构。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为负责人, 德育主任为具体组织者和管理者, 年段长为实施者, 教研组长为协助者, 成立德育校本培训、开发管理体系。德育处负责制定德育校本教程开发计划和实施方案, 明确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内容、考核、评价。管理课程开发的资金、编写进度、开发课程的先后顺序、审核与评价, 对课程的实施与考核等。德育校本课程编写流程。专家指点→德育处→撰写课程纲要→评审→修改→分配任务→编写→讨论修改→审查→印刷→实施→评价。

四、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效益

1. 开发校园文化的德育校本课程, 激发学生爱校情结。

通过立足于校园文化之上的德育校本课程建设和学习, 营造学校的校园文化, 传递学校的办学理念, 传承学校的优秀传统。开发以校园物质环境为素材的德育校本课程, 激发学生以校为荣的爱校情节。如《校园建筑历史变革》、《校园植物探秘》等。以校园舆论文化环境为素材的德育校本课程, 如设置内容丰富的专栏橱窗、学生电视台以及广播站。如我校厦门集美中学是著名华侨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学校, “诚毅”校训, 是嘉庚精神的精髓体现。以“诚毅”和“嘉庚”为主线开发系列的德育校本课程。如《“诚毅”校训与集美校友》, 《嘉庚建筑》、《陈嘉庚与教育》、《嘉庚与华侨办学》等。开发以校园制度为素材的德育校本课程, 培养学生的习惯养成。校园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 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规范, 学校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制度纪律等。优秀的制度文化, 可以培养师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 形成优秀的品行和价值观念, 凝结成一种在代代师生中薪火相传的文化传统, 培养出高质量的优秀人才。开发德育校本教材, 如《学生手册》、《班主任工作手册》等。

2. 开发学科渗透德育的德育校本课程, 润物细无声中沐浴德育教育。

开发各学科中蕴涵的德育功能, 寻找德育和学科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融合点, 实现学科教育与德育的无缝隙连接。以教务处为组织者, 教研组长为执行者, 挖掘各学科中的德育素材, 开发学科中渗透德育的校本课程。既可以在学科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也可以编写德育教材, 如《化学史与批判精神》、《哲学与延安精神》、《青少年性心理与性生理教育》、《中国历史中的民族英雄》、《感怀哲学》、《欧美文化差异分析》等。

3. 开发地方德育校本课程, 激发学生爱我家乡的情感。

地方德育校本课程是挖掘学校所在地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风俗、文化、地理等知识, 开发出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地方德育校本课程。如少数民族居住集中地区, 可以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 如《藏歌》、《藏文化》, 《侗歌飞进校园》、《芦笙飞歌》、《民族服饰》、《民族体育运动》等。

4. 开发品德修养类的德育校本课程, 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开发适合学生的品德修养类的德育校本课程, 提升学生人文品质, 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如何生活,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健全学生的人格。如《礼仪手册》、《人际交际》、《职业规划》、《交通安全教育》、《形体健美》、《中西方美术欣赏》、《艺术与审美》、《插花艺术》、《剪纸艺术》等。

5. 开发系列活动类的德育校本课程, 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

学校有计划地开展月系列活动。如感恩月、民族精神月、艺术月、科技月、体育月、读书月等等。感恩月系列活动, 以“感恩”为主线的情感教育, 如“感谢父母养育我”、“感谢老师培育我”、“感谢他人帮助我”、“感谢社会关爱我”、“感恩自然赐予我”;艺术月系列活动,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如“书画专场”、“舞蹈专场”、“十佳歌手”评比、“相声、小品”专场、“棋类专场”等等。

6. 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德育校本课程, 在体验中提升道德素养。

利用特定的节日或活动为契机, 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如清明节, 祭扫先烈;端午节, 纪念文化名人等。活动如义务劳动、植物、参观访问、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服务敬老院等。通过活动, 让学生在体验中提升接受教育, 提升修养。

因此, 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是提升德育效益的有效途径, 通过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等, 使德育教育活动生活化、真实化、校本化、趣味化、人文化, 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的继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修养好的建设人。

参考文献

[1]丁蓓.中学德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2]朱跃民.中学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3.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 篇三

一、 “新滨江小公民”课程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滨江是杭州的一个新区,建区后人口持续增长。随着杭州市政府“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迅速,经济十分活跃,但居住人口基本以外来人口为主,人口素养参差不齐。“新滨江小公民”是指原滨江本地及大量经商务工、投资创业等外来人口的子女。他们学习、生活在滨江,肩负着和谐滨江、建设滨江的重任,他们是与滨江共成长、共发展的新生力量。 “新滨江小公民”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意在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环境意识。让他们从小就学会以公民的目光认识世界、认识滨江、认识生活和认识自己,增强社会责任感。

具体来说,“新滨江小公民教育”涵盖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有关滨江悠久的历史及丰富的文化遗产的内容的学习和渗透,让学生感受新区科技产业和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在了解滨江的变迁与发展过程中热爱滨江,为身为新滨江小公民而感到自豪。另一方面,结合区情、学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新滨江小公民道德行为准则》,按年级高低提出不同要求,并指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努力践行,以期系统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道德观念,使他们与周围的人、家庭、学校及社会建立起密切的关系,进而提升每位小公民的素养。

二、 “新滨江小公民”课程的实施途径与策略

“新滨江小公民”校本德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力求避免狭隘的课程认识,而是紧紧抓住德育的特点,强调与学校教育各项工作的有机渗透,重视和营造学校、家庭及社会和谐的人文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既立足于校内,又高度重视校外,既有面上的有序推进,又要注意突出重点。同时始终坚持规训为主、实践体验为主的“双主”策略,强调通过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予以推进。

1.立足国家课程,进行深度拓展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是德育的重要阵地,课程本身的设置也是与学生的生活和道德认识息息相关的。为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新滨江小公民”校本德育课程的实施强调立足于《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并结合滨江本土文化特色进行深度拓展。在具体做法上,常规性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利用每次品德课前两分钟,轮流播报滨江新闻或见闻;二是每月开设一节《新滨江小公民教育》专题课,选择本学期《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内容的某个点,结合滨江区的人文或历史等进行深度拓展。例如:结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我们的社区”一课,先引领学生学习书本中社区的概念,使学生对社区有初步的认识,然后带领学生走进杭州市十大优秀社区之一的滨江长河街道“天官社区”,聆听社区主任关于社区的昨天和今天的生动介绍,感受社区的变迁,并实地了解社区里的各种设施,以及它们的作用。学生看到了社区阅览室、老年活动中心、卫生院,尤其是看到社区内的一些残疾或智障的居民,在社区工疗站的工作人员的关心、照顾下,能依靠自己的双手制作出各式各样的绢花或小工艺品,自信、快乐地面对生活时,孩子们无不为能生活在这样的社区而感到幸福与自豪,从而对社区这个大家庭也多了一份亲切与热爱。

了解了天官社区后,学生还参观了社区所在的槐河街(长河老街)、山下里的百年民居、大夫第(慎俭堂)、抗战时期的联络点坤记理发店遗址……开展这样深度拓展的活动使学生对滨江古老的人文情怀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也增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这些课程的设计很好地实现了让德育从课堂到生活的无缝对接,也实现了从课本知识到情感体验的自然达成。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有机联动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依托综合实践,设计序列活动

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大胆设计序列化的主题活动,为校本课程搭建实践平台,这应当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条有效路径。“新滨江小公民”课程实施中强调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通过有主题的精心设计活动方案,以促成校本德育课程的落实,并形成序列,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实践活动中了解滨江,感悟道德的内涵,继而落实校本德育目标。如低段的“毅行钱塘江”“画画我眼中的新滨江”活动;中段的“滨江历史人物故事会”“常用社交礼仪”讲座、“做可爱的滨江人”义务宣传活动;高段的“基本涉外礼仪”讲座、“走进阿里巴巴、走进中南动漫基地”参观活动,接待“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游学团师生”的实践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内容都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校本德育课程作用的发挥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各个年段“新滨江小公民”的主题活动相互衔接,环环相扣,纵横相连,具有系统性。范围上由小及大,距离上从近到远,要求上由低到高,内容上从具体到抽象,使学生热爱校园、热爱滨江乃至热爱祖国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地得到升华与跨越,从而使德育课程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3. 融入常规教育,制定践行目标

强调“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的行动方略,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塑造学生的道德行为,加强最基本的公民道德规范的规训,这是学校德育工作重要的落脚点。为把“新滨江小公民教育”中的“习惯养成”落到实处、细处,在课程的实施中,注重多方位、多维度塑造学生的道德行为。在校内,明确落实各年段的道德行为准则,如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引导学生了解友谊的意义,懂得同情、关心,力所能及地帮助弱者,学习与他人合作等;在日常校园用餐时,严格要求学生遵循餐桌上的基本礼仪,文明就餐;在接待来宾时能大胆沟通、交流,介绍学校特色和滨江文化……定期对学生道德规范进行评价及反馈。在校外,各年级结合《新滨江小公民道德行为准则》中的重点,制定了相应的“导行作业”,提醒督促、定期引导学生的品行和规范意识,使他们能够不断向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针对中段学生,培养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由此,教师设计了简单易操作的“导行作业单”——家务劳动记录表(见下图),紧扣生活中的琐碎家务事,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 )月家务劳动记录表

家务劳动内容时间自评家长评

星期一( 日)

星期二( 日)

星期三( 日)

星期四( 日)

星期五( 日)

星期六( 日)

星期日( 日)

本周感悟:

家长评价:

有了这样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的“导行作业”,使得大多数学生都能自觉参与,同时在每天付出劳动的过程中,不仅践行、提升了家庭责任感,更真实地表达了对父母的关心和孝敬之情。

小公民道德素养的形成,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逐步提升,对课程实施者来说,需要耐心和时间,需要引导和鼓励,需要强化和督促,需要潜移默化地促进。

4.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合力作用

随着滨江高新区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和需求的改变等因素,都为校本德育课程提供了新鲜的元素,小公民教育的外延也随之不断扩展。学校除了要利用好自身的资源外,还必须树立开放办学的理念,充分整合和利用好社会资源,为“新滨江小公民”课程的有效实施锦上添花。如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到公民教育活动中来,通过亲子沟通、青少年保护等方面的服务、示范,提升家庭生活的情趣和品位,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育人氛围;聘请一些有特长或精通某些领域业务的热心家长,来对学生进行诸如礼仪、法律法规、自我保护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利用高新区特有的资源(高科技人才、高新企业、新的产业等),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身为滨江人的自豪感,树立小公民的责任意识……使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达到最大值,使校本德育课程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输入,让更多学生有兴趣,有体验,有感悟。

三、打造“新滨江小公民”的成效与思考

打造“新滨江小公民”的探索和实践历经5个年头,有素养的“新滨江小公民”已初步形成。学生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增加了对滨江的新区经济建设、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的了解,为成为滨江小公民奠定了情感基础。通过对《新滨江小公民道德行为准则》的推行、指导、落实,学生举止合宜的文明礼仪,大气包容的品德修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也正在逐步养成。

“新滨江小公民”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也带给我们不少思考。首先,在课程内容上,应遵循循序渐进的系统性原则。其次,在课程实施上,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生活为背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认同、提升,从而较好地落实德育目标。最后,课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协调各方面力量形成正向合力。

当然,校本德育课程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实践探索中,我们仍存在许多困惑。比如:如何制定有效、生动的校本德育评价标准;如何让“间接教育者”(家长、全校师生)也能深入了解校本德育的真正意义,并主动投身其中等,仍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完善。

4.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总结 篇四

临汝镇一中

我校为了适应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求,坚决贯彻县乡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精神,在学校的统筹安排下,并结合我校的校本、校情及教育教学资源,对我校的校本课程进行了调研、探索及开发。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安排。成立了以杜须录为组长,连要卫、马建庭、权平洲为副组长,以及聂俊强、李志国、尚朝辉三位教师为成员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分别明确任务,下达目标,经过调查研究,查询资料、探索研究,深入开发,已初步取得成绩。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校采用总——分——总的原则。即德育教研室对课程开发下达总体任务、总体目标、任务分解到三位老师手中,通过调查,研究,探索实践能力,老师整理上报、最后把收集资料上报德育教研室,由德育教研室综合形成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内容。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校又坚持实践性、地域性、综合性原则。在校本课程安排及培训会上,通过对老师宣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实施途径、评价标准等,让老师首先了解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即结合校情、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对学生有益于生活的一门课程,要真正服务于学生的生活,而这门课程开发的核心在于要体现地域性,即对本校区周围农村经济发展要有指导作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老师仍然是组织者,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这一任务的实施者,起主体作用,发动广大学生,调查了解、查询资料、收集与本校校本课程开发有用、与本乡经济发展有用的资料,了解信息,开阔视野,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有所收获;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培养了学生了解社会的意识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社会交际能力和收集信息能力;第三方面让学生知道社会调查,实践是获得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校充分发挥学校、老师、学生集体智慧,从学生到教师,并教师到学校,自下而上,并通过学生、老师的共同努力,通过调查、研究、探索、对比、综合终于完成了适合本校校本课程资料。

以学校周边的历史文化为载体,通过调查了解、查询资料等手段,并结合学生学习的情况和能力水平,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探索、研究开发校本课程《校园礼仪》、《法律讲堂》。

为了搞好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任务,学校坚持贯彻县德育教研室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精神,高度重视此项任务,专门组织了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对聂俊强、李志国、尚朝辉三位教师进行了专门培训,让他们了解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实施步骤、目标任务、评价等,让他们从思想上先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并能高度重视此项任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我校共分了以下几个阶段。

1、校本课程开发,了解、认识、研讨阶段。

通过校本课程培训,了解、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并且通过相互之间互相谈认识、谈看法,互相研讨,充分认识校本课程开发意义,提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明确课程开发任务及近期、远期目标。

2、提出方案,下达任务,调查研究阶段。学校组织老师召开了校本课程开发安排会议,提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明确、分解校本课程开发任务、收集资料。

3、补充、完善、分析、综合阶段。

老师负责收集学生掌握的资料,并加以补充完善、分析、取舍、综合、完成了校本教材文字的资料。

4、形成文字性材料。

5.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五

第一阶段为确立科研课题,逐题研究,通过研究最后确立共同研究的主题。

第二阶段为边研究,边总结,边编写教材阶段。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分年段来选择教材内容。

第三阶段为实际操作与总结阶段。

总之,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当地社会发展、文化传统,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利用现有条件,合理确定开发内容,分年段设计,体现系统性、层次性和连续性。

6.三阳中学德育队伍校本培训计划 篇六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教育决策、计划的执行者;是班级各科教育、教学的协调者;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是学生美的心灵、健康人格的塑造者。所以,拥有一支热爱学生、爱岗敬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又懂得科学管理的班主任队伍,是完成学校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

然而,我们也发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班主任工作中新情况不断涌现,班主任普遍感到工作越来越难做,压力也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以下几种类型:居高临下的权威型教育、简单粗暴的体罚型教育、随心所欲的主观型教育、千篇一律的切菜式教育。这样的教育无疑会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巨大的危害。

目前,我们学校有班主任44位。其中有40人从事教育工作在十年以上,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已经成为学校班主任队伍中的骨干力量,但我校大多数班主任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都比较缺乏,迫切需要有关方面知识的指导,以尽快胜任班主任这一岗位工作。所以,就我校来说,无论是新班主任,还是老班主任,都感觉自己的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为全面提高我校班主任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的德育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一、培训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全体班主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探索班主任校本培训模式,提高班主任培训的针对性,从而促进我校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培训目标

1、提高全体班主任的素质和班级管理水平。在2013年12月底之前,全体班主任完成校本培训任务。通过培训,全面提高班主任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

2、构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建立班主任上岗制度、班主任聘任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和规范管理等工作制度,并形成长效机制。从2013年下半年起,凡进入班主任队伍的教师,在上岗前或上岗后半年时间内均应接受不少于10学时的专题培训。

3、进一步推进校本培训的发展。根据我校校本培训计划,开展班主任全员培训。通过实施班主任校本培训计划,进一步完善我校校本培训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培训对象

全校在岗班主任和班主任后备人员。

四、培训原则

1、针对性原则。针对不同年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班级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研究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远程培训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

2、实效性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班主任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现实问题设计与安排培训内容,重视经验交流,突出案例教学。

3、创新性原则。积极创新培训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针对教师在职学习的特点,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作用,不断提高班主任培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五、培训内容

根据我校班主任工作的实际需要,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班主任工作规范、班主任素养、班级管理、班队主题设计、班主任专业成长等五个专题模块。

1、班主任工作规程。主要包括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校制度、班主任行为规范、校园安全等内容。

2、班主任素养。主要包括师德素养、获取信息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内容。

3、班级管理。主要包括班级环境建设、班级舆论建设、小干部队伍建设、特殊学生的教育转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班级日常管理等内容。

4、班级团队主题。主要包括主题班队活动设计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等内容。

5、班主任专业成长。主要包括班主任专业发展设计、专业化知识结构等内容。

六、培训模式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校将采取县级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并完成相应培训任务。

(一)县级培训

1、选派一名分管领导参加县班主任校本培训。

2、推荐优秀班主任参加县班主任培训。根据县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的统一部署,我校推荐二名教师参加县班主任培训,并充分发挥骨干班主任的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

3、所有新教师参加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新教师培训班,确保新教师培训上岗。

(二)校本培训

1、建立班主任学习制度。通过班主任例会、班主任会议、等一系列例会制度,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学校购买有关班主任成长的书籍并积极向班主任推荐有关的专业书籍,组织教师学习,进行学习心得交流。

2、建立班主任反思制度。每一位班主任老师每期写一篇文章,可以是教育反思,也可以是叙事或案例,记录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失败之举,或者直面困惑,为自己留下成长的轨迹。其他教师可以就其反思发表点评。

3、举行班主任专题论坛。班主任专题论坛关注班主任工作中的典型问题。通过务实的交流,探讨班级管理中的普遍性问题,展示优秀班主任的先进理念和宝贵经验,让更多的班主任老师从中受益。

4、继续采取挂职锻炼的方式促进优秀班主任后续发展。让优秀班主任到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校跟随优秀的班主任进行学习,以开阔眼界,提高自身素质,带回先进的育人理念,为本校整个班主任队伍建设增强后劲。

5、结合年级自主管理加强班主任工作指导。年级组长与组内班主任老师接触最频繁,指导工作也更为具体,且年级组自主管理能有效地把集体智慧结合在一起,使整个年级的班主任工作更具有创造性。扩大年级组长管理自主权,明确了组长的管理职责,特别是强调组长要经常性地对经验比较缺乏的老师进行指导,经常性地关注年级内的班主任工作,有问题及早发现,尽快解决。

6、聘请有关的专家、学者、优秀班主任来我校作报告、作讲座。班主任校本培训安排如下: 时间 培训主题

培训方式

参加对象 负责人

学时 3月

师德教育

看录象学习班主任 毛欣祥 2 4月 班主任工作职责 讲座

全体 李大洲 2 5月 新德育的特点

讲座

全体 周平2 6月 班主任工作方法:学习相关的教育政策及法律法规、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学习班主任专业理论

分散学习心得交流 全体 林武兴 4 9、10月 道德修养

学习会 全体 吴繁荣 2 11、12月 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

分散学习心得交流 全体 毛欣祥 4

七、培训方式、方法

1、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指新学年的开学前,对班主任进行有关班主任日常行为规范方面的集中培训;分散培训,指利用班主任会议时间,分专题学习有关教育及心理科学方面的知识。

2、在职培训和参观考察相结合。比如到相关学校或单位实地考察等。

3、实验研究与相互探讨相结合。即把班主任工作与教科研工作结合起来,在日常工作中相互探讨,在课题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名师传授与自我总结相结合。请本校或外校有丰富育人经验的老师做专题报告,每位班主任撰写育人心得或论文等。

八、培训措施

1、成立班主任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组长:周平;组员:李大洲、毛欣祥、林武兴;培训工作小组组长:毛欣祥;组员:吴繁荣、邓望成。

2、建立健全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规范班主任培训的操作程序,做好培训工作精细化,不断提高培训效率和质量。

3、进一步完善教师继续教育考核机制。将班主任培训的内容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并列入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和认定范围,其成绩记入班主任培训登记单的同时,记入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册,并给予相应继续教育学时。对担任班主任,并按规定培训合格的教师,在相关的表彰奖励评选及专业技术职务评定中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考虑。

九、培训要求

1、认真参与学校校本培训活动,主动承担相应的活动任务

2、根据个人教书育人的实践,结合教育法规的学习,每学期完成一篇心得体会。

3、按照计划要求自学教育教学书刊,做好摘录。

4、每学年至少参与一个教研小课题,每三年至少有一篇论文获奖或发表。

十、检验与评价总结:

每学期由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按培训要求进行评价总结,平时由领导小组督促抽查并落实培训措施,由工作小组负责落实培训工作。

三阳中学政教处

7.德育启蒙校本课程计划 篇七

关键词:四独立人;校本德育课程;学校文化;微课;数字德育

中图分类号:G7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6-0064-03

鲁迅先生在《文化偏至论》中指出:“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国家之昌盛首在立人。而探寻立人之本,教育自当以德为先。让孩子学会做人,做有品德之人,有德性之人,有责任之人,是教育最本真的追求。孩子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是可塑性极强的精灵,德育更应尊重儿童生态的发展,实现生命的独特成长。多年来,学校在鲁迅先生的“立人”教育思想中汲取智慧,以“独立、独特、独创、独秀”的“四独立人”文化特色构建校本德育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文化探源:确立“四独立人”课程核心

核心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是开发校本德育课程的关键。作为以鲁迅先生名字命名的学校,自当从先生的精神遗产中汲取不竭的育人资源,于传承中获得新的发展。“四独立人”校本德育课程根植于鲁迅先生博大精深的文化思想,既应传承鲁迅先生“立人”教育思想,遵循鲁迅先生尊重儿童天性,倡导儿童顺性而长的理念;同时,更要适合新时代的发展,关注学生成长的当下需要,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个体与社会、精神与物质、崇高与平实、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基于以上思考,学校确立了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思路:即传承鲁迅先生“立人”教育思想,以“独立、独特、独创、独秀”追求为课程核心,以“四独立人”实现学生的个体成长和学校特色文化的发展。

“独立”,是鲁迅最为注重的品质。他在《文化偏至论》中说:“地球上至强之人,至独立者也!”[1]125独立即学会自主自强,不依赖别人。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九条强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新版《小学生守则》也提出要“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先生的远见卓识与今天的要求不谋而合。因此,独立之于学生,在学习上,即要养成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在生活中,即要学会自强自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独特”,实质上是指一种健康的个性。鲁迅先生说:“要适如其分,发展各各的个性。”[1]137德育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强调张扬个性,进而实现人的社会化发展。独特的内涵就在于注重个性的健康发展。

“独创”是立人的追求。鲁迅先生说:“后起的人物,一定优异于前,决不能用同一模型,无理嵌定,长者须是指导者,却不该是命令者。”[1]156先生强调,要培养儿童的独创精神,父母或教师都应该明确教育孩子的重要意义,而后循循善誘,用健康的思想教育儿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11条指出:学生应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因此,独创,即强调儿童独出心裁、独具慧眼、独辟蹊径,用创新意识拥抱眼中的世界。

“独秀”。鲁迅先生认为:“后起的生命,总比以前更有意义,更近完全,因此更有价值,更可宝贵 。”[1]167《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13条和26条则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这是希望学生在活动和体验中明白为人之道。真正的德育是让每一个人都自信地认识自己,自觉遵守公德,自主展示自己。可见,独秀即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体现。

二、传承创新:践行“四独立人”课程策略

只有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学校才能获取自身及其独特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遵循鲁迅先生生命健康生长的“立人”之道,以富于时代气息的文化创新实践,关注个体生命的当下需要,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1.营建校园:开发“四独”隐形教科书

传统都有惯性,文化都有根源。[2]当“四独立人”成为学校之校魂,“四独立人”文化就应该成为校园的精神意蕴。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应传达“四独”之价值追求,犹如隐性课程,以独特的文化个性濡染生活于其中的师生。

学校大厅是校园最显眼的场所,这里是人们走进学校所见的第一道风景。学校以“走近鲁迅”为主题,设立了文化长廊,图文并茂地列述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作品,解读“独立、独特、独创、独秀”校训的渊源。让了解鲁迅、走近鲁迅,成为走进鲁迅小学的孩子的第一课。

核心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学校以孩子的视角,将“独立、独特、独创、独秀”的校训设计为四个卡通人物:立立、特特、创创、秀秀,形象生动地解读“四独”文化内涵,以视觉化的形象感染、教育学生。图案中,立立竖起手指告诉孩子们:我是立立!“独立”就是自主自强,不依赖别人;特特则一脸俏皮:我是特特!“独特”就是培养兴趣,发展个性;可爱的创创则说:我是创创!“独创”就是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活力四射的秀秀则一边展示球技,一边说:我是秀秀!“独秀”就是展示自我,秀出风采。

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尊重学生认知特点的校园环境,真正成为了一部蕴涵“四独”文化的立体教科书。由此,“只要进入校园,教育就开始了”。

2.研发“微课”:践履“四独”主题教学

近年来,“微课”以其自由、开放、自主等独特的课程优势走进人们的视野。学校敏锐地发现了“微课”建设之于尊重学生个体,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四独娃”的巨大潜力。于是,学校实施网络课程改革,以数字化德育促成学校新的飞跃。

学校将网络课程命名为“百草园”,设计了八个主题板块,即“三味书屋”“朝花夕拾”“疾风野草”“水乡社戏”“现代闰土”“‘风筝’记忆”“上天入地”“童年与画”,以鲁迅先生的“立人”文化观照微课。学校首批推出了近80个项目菜单,围绕“四独立人”教育目标,致力于培育独立、独特、独创、独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一代鲁小人。

学校分别以“独立、独特、独创、独秀”为四个主题,开展了四个版块的微课教学。例如,“独立”篇章的教学,以学生最普通的一天生活为内容,抓住早上、中午、傍晚和晚上四个时间节点,引导学生领悟小小“四独娃”应如何体现“独立”的优秀品质。微课从如何叠被子,怎样巧妙地为书包“减肥”等生活细节入手,深入浅出,操作性强,让学生逐渐学会做一个自信自理的人。

3.创设活动:构建“四独”活动课程

活动是德育的载体,儿童的品德是通过其在生活及活动中的直接体验、感悟而逐步建构的。学校以“四独立人”文化为指引,构建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的活动课程,让活动成为学生开放、丰富、流动的生活,让学生自主选择、主体亲历和个性发展。

自理能力大赛:倡导独立。“自理大比拼 立立显身手”生活自理能力大赛,是学校训练学生自理能力的平台。比赛根据不同学段分三个内容:一、二年级比赛“穿衣穿鞋戴红领巾理书包”,三、四年级比赛“叠被子”,五、六年级比赛“叠衣服”。大赛流程涵盖家庭推荐、全校选拔、班级擂台和综合展示,多层次、齐参与,让学生练就自理本领,真正成为一名独立的学生。

红领巾社团:鼓励独特。鲁迅先生“立人”思想的精髓,是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和内心发展需求,让每一个孩子成为独特的自我。基于这一理念,一种自下而上、完全根据队员兴趣和特长而组建的“红领巾”社团,在鲁小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夕拾摄影团、孺子牛服务队、“早”字讲解班、呐喊体育社……相继成立。孩子们自主组织社团、开展活动、聘请辅导员。由此,开启了一条成长、收获之路……孩子们在社团活动中不仅“走近鲁迅,学习鲁迅”,更拥有了鲁迅先生所呼吁的张扬的个性,增强了感悟快乐和幸福的能力,绽放自信风采,展现五彩童年,成为一个个充满活力的“后起的生命”。

科技创新大赛:引领独创。创新教育是一种能力的教育、全面的教育和面向未来的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就要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自由的环境。为此,学校每年举行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开展征集科学金点子、展示科学幻想画活动……活动丰富多彩,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探索,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思考,去想象和创新。

春芽艺术节:展示独秀。每一个人在童年时期,所接触的事物、阅读的书籍和参加的活动等,都对其心智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其中,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化育着人的成长。学校每年举办春芽艺术节,评选“十佳小书法家”“十佳小画家”“十佳小摄影家”“十佳小外交家”“十佳小作家”“十佳小舞蹈家”等,为全体学生搭建施展才艺的舞台,展示学生独有的风采,以艺术美化生活,让每一个生命都拥有独秀的人生。

4.成长手册:创新“四独”课程评价

科学的评价方式是德育課程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学校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以《“四独娃”儿童成长手册》替代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

成长手册从“独立、独特、独创、独秀”四个主题展开,每个主题分为三个部分共十条内容,并分低中高三个学段进行了细化。例如,“独立娃”中“生活自理”的评价要素中,一、二年级要求自己背书包,书簿自己理,穿衣整床铺,晚上独自睡;三、四年级要求红领巾自己洗,家里书桌自己理,急救电话牢牢记;五、六年级则是喷香米饭我能烧,简单衣物自己洗,购物消费讲合理,活动安全记心里。“独特娃”中“学习自信”的评价要素中,一、二年级要求“课堂发言大胆又响亮,读写姿势好,书写真漂亮”,三、四年级要求“上课认真勤发言,遇到困难会请教,独立作业不抄袭,订正作业进步快”,五、六年级则为“学习专注有恒心,善于倾听有收获,积极思考亮观点,每天进步我自信”。

成长手册力求评价主体多元化,既有教师、学生,也有校外辅导员及家长;注意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围绕“四独立人”规划细则,从认知态度、收获、体验、研究成果、团队合作精神、创新与实践能力等多方面评价学生;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和方法,自评、互评、小组评、师生评相结合,书面评价与口头评价相结合。

于是,“立立”“特特”“创创”“秀秀”四个可爱的学生娃,成为每一位学生成长路上最亲密的小伙伴。鼓励每一个孩子生活自理,做自己生活的小主人;个性阳光,做快乐幸福的小天使;敢于质疑,在学习生活中学会发现问题;特长鲜明,具有一技之长的同时,在展示活动中各领风骚……

“四独立人”校本德育课程仍需不断探索,在鲁迅先生精神的引领下,鲁小的每一位教师都以追寻童真、尊重童心为教育的逻辑起点,呵护孩子最自然纯真的状态,让每一个鲁小的孩子都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独特个性、独创精神、独秀品性的人。

参考文献

[1]陶月梅.跟着鲁迅学立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黄雪锋.基于学校玉石文化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初探[J].中小学德育,2012(12).

(作者单位: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 浙江绍兴 312000)

上一篇:世界地球日宣传口号下一篇:且看国外高校的人才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