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国合伙人中小学的观后感

2024-07-20

电影中国合伙人中小学的观后感(共11篇)

1.电影中国合伙人中小学的观后感 篇一

最初看《中国合伙人》只是因为里面有自己喜欢的演员,对电影的内容并不有多大期待,无非是以俞敏洪老师为原型的一部电影,不过是将一个故事拍出来,拍的能有多么吸引?可开始第一个场景,被黄晓明的土鳖形象给雷得外焦里嫩,在心里不得不佩服成东青这个形象塑造地如此成功,一开始,便夺得芳心。

开学第一天,成东青这个不修边幅,默默无闻的大土鳖就交到了两个好朋友。自视甚高,锋芒毕露的海归后代孟晓骏还有最新诗词,风流倜傥的浪漫骑士王阳,燕京大学里,有3个人,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开展了属于他们的神话。 毕业大家多数选择出国,孟晓俊是唯一一个成功出国的人,出国前他带着一腔热血,在外人眼中,孟晓俊无疑是个赢家。

美好的开始却不是完美的结局,梦想终究是梦想,终究会败给现实。孟晓俊出国了,却连实验室喂小白鼠的工作也因为专业不对口败给同为中国人的生物系同学。对方在门口遇上神色黯然的孟晓骏,他并没有因为自己获得了这份工作而沾沾自喜,更多的是无可奈何。那个骄傲的孩子,在一夜之间,所有的尊严,骄傲,毫不客气地被抹杀了。 挫折,永远是成功之路的绊脚石,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雅思失败,苏梅的离开,被北大开除。成东青成了一个彻底的失败者。

但是,这个从山村里走出的孩子,为了不回到农村梦想,他开始了他的“新梦想”,并且一直坚持着他的梦想,孟晓骏因新梦想不能上市时要股东,王阳累了说要放弃时,他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看似他是个土鳖,但成东青才是真正的大智如愚,真正的执着不懈,真正的新梦想人。 王阳,那个为了爱情放弃出国的文艺青年,那个不怕肺结核来看望成东青的人,那个不断在背后支持新梦想的人。

改变世界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很难的,对我们来说,能做到的,就是不断让自己强大起来。这样 ,我们才能不被外界所影响,拥有强大内心,改变世界。也许某一天,你会发现,一个平凡人,甚至一个土鳖,改变了世界。

2.电影中国合伙人中小学的观后感 篇二

关键词:中国梦,美国梦,电影诠释

梦思悠悠, 拨人心弦, 在这个谈论梦想的年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 国家有强国梦、民族梦, 个人有成功梦、爱情梦。谈到梦想, 很容易联想到“美国梦”, 而“中国梦”一词的出现也引起了热议, 2013年电影《中国合伙人》也许是这一话题的艺术诠释。电影英文名American Dream in China, 翻译过来是“美国梦在中国”或“中国的美国梦”, 两种译法的中心词汇都是“美国梦”。究竟影片里做的是美国梦还是中国梦?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 年轻人向往美国, 一个遥远、陌生而又充满机遇和诱惑的地方。十年前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讲述的就是中国人美国寻梦的故事, 剧中精彩台词“如果你爱他, 就把他送到纽约, 因为那里是天堂, 如果你恨他, 就把他送到纽约, 因为那里是地狱”, 深刻反映了做着美国淘金梦的中国人, 在东西方文化差异下所经历的兴奋喜悦和无助彷徨。在热议“中国梦”的今天, 《中国合伙人》又成为“中国梦”的宣传片。影片中以孟晓俊为典型代表的怀揣“美国梦”的中国学子, 梦碎美国后回国, 在中国经济发展大好时代最终梦圆中国。剧中另一男主角成东青, 在经历签证失败、好友出国圆梦、女友远赴美国、丢掉饭碗一系列失败后, 为生计所迫另辟蹊径, 闯出一条开创培训学校的新梦想道路。男三号王阳, 除了有个美国妞做女朋友外, 似乎没做过狂热的美国梦, 以他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在成就孟和成的个人梦想路上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中国合伙人》是新时代“中国梦”的政治宣传片, 是“中国梦”反击“美国梦”的艺术展现。三个年青人赶上出国潮、开培训学校帮助中国学子赴美、公司美国上市, 看似追求“美国梦”的故事讲述的实际是地地道道追寻、实现“中国梦”的故事。

一、中国梦?美国梦?

1931年亚当斯在《美国史诗》中首次提出“美国梦”:不论家世和背景, 每个人依靠自身的能力和成就, 都有机会能获得更好、更富裕和充实的生活[1]。这一言论成为世代美国人的精神支柱, 并吸引无数移民。《中国合伙人》前段, 主人公们或多或少都做着美国梦, 片中大使馆门外签证失败时的一句“美国人民需要我”充分表达了上世纪80年代青年人对美国的狂热追求。他们自己都不清楚去美国做什么, 单纯假想着美国的自由、民主、希望和成功, 片中孟晓俊正是这样一个做着美国梦的中国青年人。

“每个人都有追求个人幸福的权利”, 并不是这一简单信念就引人趋之若鹜。而是从“五月花”号的第一批移民在北美新大陆重获新生, 从发明家爱迪生、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IT巨头比尔盖茨等众多名流的成功案例, 到林肯、里根总统的胜利, 上演了太多美国梦想成真的真人秀, 让大家相信它的真实存在, 相信只要努力幸福一定会来敲门。直至今天的奥巴马, 用他非主流的身世和亲身经历向世人诠释何谓“美国梦”。究竟什么是“美国梦”?它所宣扬的价值观是什么?纵观历史上上演的一出出美国梦想剧, 我们可以解读“美国梦”强调的是个人通过努力所获得的财富和地位的个体主义梦想。

而中国, 自古以来也是一个有梦的国家, 从庄子超然浪漫的梦蝶哲学、屈原的政治家国梦, 自古的帝王梦、洪秀全的天国梦, 孙中山先生的共和梦、革命先烈的救国梦, 到今天我们提倡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中国梦, 一路坎坷, 一路艰辛, 流下了汗水和鲜血, 带来了我们今天的希望。2012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中国的中国梦”, 并先后对“中国梦”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阐释,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成为举国上下热议的问题。综观中国历史, 中国梦的历史记载和故事讲述的不单单是个人奋斗的历程, 更是关乎集体、国家、民族尊严的故事, 中国梦是家国梦, 是从集体到个人、个人到集体相互成就的伟大梦想。

中国梦不同于美国梦。其一, 承载的内涵不同。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的基本需求层次理论, 其中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 即实现个人理想、抱负。“美国梦主要包括房子、汽车、高等教育、退休保障、医疗保险与休闲时间等六个方面[2]”, 个人在追求这些美好事物过程中实现个人的最高层次的享受、权利和尊敬, 是以物质追求为基本内容的梦想。而“中国梦”正如习总书记所阐释的, 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物质追求只是“中国梦”里最基础的内容, 是关乎民生的梦。在热议“中国梦”的网络帖上,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老百姓的中国梦是关系孩子上学、病人求医、百姓谋生等各类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由此可见, 中国老百姓做的不仅是个人荣誉、成就的梦, 而是一个集体的中国发展进步的梦。其二, 梦实现的价值不同。实现“美国梦”追求的是以个人自由、平等为基础的个人价值的体现, 个人价值与个人奋斗是至高无上的。而“中国梦”追求的是在个人自由、民主、平等基础上的集体和谐, 它与中华民族的复兴息息相关, 是承载历史使命的伟大梦想。

二、影片中的梦

《中国合伙人》是一部讲述“美国梦”到“中国梦”演变的电影。主要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三个怀揣不同梦想的年青人, 在经历了种种磨练后走到一起, 共同圆梦的故事。

影片前期的美国梦。故事围绕成东青、孟晓俊和王阳在学生时代的美国梦一步步展开。电影一开始处处都是关于出国的视觉冲击, 签证、英语辞典、大使馆、美国妞儿、卡耐基、英文版的《红楼梦》, 充分显现了80年代出国追求美国梦的热情, 孟晓俊、成东青、王阳也不乏在留美潮人群中。孟晓俊, 出身于留学世家, 以美国为宿命, 志向远大却傲慢自大, 敢在课堂上与老师叫板, 一心要去美国寻求自由。成东青, 似乎和美国梦扯不上太大关系, 但身在中国最高学府又赶上出国潮, 历经艰难追上的女生顺利去了美国, 美国梦是圆不了了, 留在国内的他才恍然, 谋生、活下来才是他的路, 生在农村、靠母亲借全村人的钱才完成学业的他, 光宗耀祖、承担家族使命似乎才是他的梦。王阳, 不做美国梦不行, 爱卡耐基, 游刃于各种舞会, 天生浪漫、长发翩翩的他赢得了美国女神的芳心, 美国签证来的容易, 可偏偏女神跟他开了个玩笑, 他放弃了去美国、女友却又离他而去。三个年青人基于个人成就和爱情的梦想都没有实现, 对美国的憧憬和向往在一个个现实面前终究破碎。

美国梦到中国梦的蜕变和崛起。故事中三个有梦想的年青人, 最初都做着美国梦, 每个人都与美国扯上千丝万缕的关系, 可又与它若即若离, 美国梦最终“渐行渐远渐无书”。孟晓俊是三人中的一枝独秀, 最具实现美国梦的背景、气质和机遇, 一心要在美国证明自己, 可“自由女神”对他弃若敝履, 触手可及的美国梦破碎在美国。美国梦对王阳来说是最没有吸引力的, 他似乎没什么大志, 成为女友遗留在中国的一件包袱, 美国女神抛弃了他, 为此他剪掉长发、丢掉了浪漫, 一度没了梦想。土鳖成东青也许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要去美国, 签证失败后, 他费心追到手的女神去了美国离他而去, 在经历丢掉饭碗等一系列失败后, 顾不上思考自己的梦想是什么, 在生计的道路上他误闯误撞, 走出一条实现自我的中国梦想道路, 而且带着两个兄弟一起圆梦。最终三人都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 实现了个人的梦想, 也成就了“新梦想”的集体梦想。

如果说电影的前半部分是三人“美国梦”破灭的故事, 从孟晓俊回国, 三人重聚, 则是影片“中国梦”的崛起。三兄弟联手打天下开创“新梦想”培训学校, 历经重重困难, 最终公司远赴美国上市, 事业成功、寻回尊严, 成就了他们的个人梦、集体梦和民族梦。电影中孟晓俊回国后, 反复问成东青“你的梦想是什么”, 笑而不答的成东青不是不想回答, 而是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影片巧妙地在这里给美国梦作了个了结, 让片中人物开始思考、编制他们新的梦想, 伴随“新梦想”的创办、发展和壮大, 成东青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越来越明了。多年前, 成东青视孟晓俊为自己的偶像, 孟晓俊成为他永远够不着的梦, 可到了“新梦想”成功的今天, 成东青对于自己的梦想已经有了答案, 他可以在自己的偶像孟晓俊提出公司上市时勇敢说No。“梦想是什么, 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成东青在说这句话时已经找到并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 而不再是依附于孟晓俊的美国梦。而孟晓俊的梦又是什么?从他美国丢梦、回国演讲受挫, 到引领“新梦想”创新发展, 在一对一的面签培训中, 孟晓俊找回自我, 直到三人共赴美国, 谈判成功并顺利上市, 才是真正圆他尊严梦的时刻, 此时的梦早已不是当年在美国实现自我的梦想, 而是关系个人、民族和国家的“中国梦”, 是对“美国梦”的有力反击。而王阳, 从三人不打不相识结为兄弟开始, 一直以他中国式的中庸在二人之间扮演着调和剂, 没有这个中间人, 孟晓俊和成东青一个阳春白雪, 一个下里巴人, 两人恐怕难以成为好兄弟, 尤其是“新梦想”的成功更是离不开王阳在中间的调节。三个年青人奋斗的故事中映射的是日渐强大的中国, 他们抓住了时代赋予的好机遇, 在中国经济步入世界轨道的大好时代, 三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从“美国人民暂时不需要你”到“美国人民需要我”, 这是时代的呼唤, 是世界的需要, 美国已不再是人人憧憬向往的理想国。三个年青人是时代的缩影, 是影片最后一带而过的成功人士们的集体艺术剪影, 时代造就了他们的梦想, 而他们也用自己的成功谱写了那个时代的“中国梦”。这恰恰符合了习总书记对“中国梦”的概述,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 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三、结论

《中国合伙人》讲述了追逐美国梦失败后成就中国梦的故事。也许导演陈可辛自己都没料到电影上映后的热烈共鸣, 没有料到这部电影在“中国梦”时代上映的恰到好处。《中国合伙人》的另一个中文名《中国先生》正是电影关于“中国梦”的恰当标签, 它引起了实现“中国梦”的70一代的共鸣, 又激起了正在追求“中国梦”的80、90一代的雄心壮志, 更点燃了00后新生代的“中国梦”。无论是“中国梦”, 还是“美国梦”, 只要在失败中坚持梦想, 在绝望中寻求希望, 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梦想将一步步实现。

参考文献

[1]周显信, 卞浩瑄.“美国梦”的特色及其对“中国梦”的启示[J].探索, 2013 (02) .

3.电影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篇三

Do you have a dream?你有梦想吗?如果一个人没有了梦想会怎样?

影片中有一句独白:“中国的英雄可以跪的,甚至可以从别人的胯下钻过去。”因为有梦想,成东青选择了再一次高考,后来他考上了全国有名的燕京大学,所有高中补习过的人都知道,他们所面临和承受的压力有多大,但是有梦想在支撑着他们,给他们前行的动力。成东青在念完大学之后,成功地留在燕京大学当老师,但是因为他私自在校外给学生补习挣外快,被学校开除了。

作为故事中另外一个主人公,孟晓骏就幸运了许多,但是他的人生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孟晓骏出身于书香门第,爷爷和爸爸都是美国学成归来的高材生。当他顺利拿到签证到了美国之后,尽管有过短暂的实验室助教的经历,但是后来由于友人的竞争,失去了这份让所有留学生都羡慕的工作。失去工作的孟晓骏开始在餐厅里做杂工,连拿小费的资格都没有,当他发觉在美国已经混不下去,便选择了忍痛离开那个曾经让他深爱的美国,回到了北京。

而此时的王阳和成东青,已经在外语培训这个领域取得小有成就。孟晓骏回来了以后,给他们带来先进的办学理念,在办学的过程中,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政府限制民间办学,新梦想在羁羁绊绊中前行。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困难面前,他们选择了坚持,因为坚持新梦想的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新高。

这个故事,是以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洪敏等人为背景,虽然是一半事实一半虚构,但是他还是告诉,梦想每一个人前行不止的动力,但是有了梦想不代表你已经成功了,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我们要比平常人付出更多的汗水与泪水,同时面对的压力也随之越大,能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的人,终将会在追梦大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顺。

4.中国合伙人电影观后感 篇四

“风车在四季轮回的歌里,它天天的流转,风花雪月的诗句里,我在天天的成长……”这是一部关于青年成长的励志篇。20世纪80年代,成东青、孟晓骏、王阳,三个初出茅庐,年少稚气的小伙,怀揣着热情和梦想,在高等学府燕京大学的校园内相遇,开始他们为了理想和追求开始的一场征程。这场相遇源于一场无意的“交通事故”,殊不知这已为他们长达三十年的友谊埋下伏笔。

“过去的誓言,就像那课本里缤纷的书签,刻画着多少美丽的事……”出生于留学世家的孟晓骏渴望成为一支指挥棒,站在美国纽约的土地上,改变世界。浪漫自由的王阳,尽情享受改革开放初期那蓬勃激昂的青春气息。与孟晓骏和王阳相比,成东青显得如此截然不同,应该说是他们眼中的异类。曾两次高考落榜的农村青年成冬青,带着些许土气,些许胆怯,跻身于他们的行列。但是,成东青并没有因此而卑微颓废。他以晓骏为目标努力求学,积极进取。

“遥远的路程,昨日的梦,以及远去的笑声,再次的见面,我们又历经了多少的路程……”然而三个好友最终只有晓骏获得美国签证,现实和梦想的巨大差距让冬青和王阳倍受打击。原以为他们三个从此就此各奔东西,然而现实的奥妙就在于,它永远都不可能听从于你的指挥,按着你预设的方向发展。梦寐以求的美国并没有给孟晓骏带去多少喜悦,更多的是生活考量下的无奈和妥协。多少梦想跌落进美国街角的厨房,稚气蓬勃的燕大学子成为了普通的服务员。只得回国加入被开除公职的冬青在王阳的帮助下办起的英语培训学校。

“不再是旧日熟悉的我,有着狂热的梦。也不是旧日熟悉的你,有着依然熟悉的笑容……”三个经历过现实打压的年轻人,在找到努力的方向之后,仿佛又被注入了新的能量,开始了新的征程。孟晓骏的新潮思想与成东青的谨慎保守摩擦出了诸多分歧。更是在公司股权分制问题上闹得几尽决裂,甚至王阳在婚礼上说道“人生不要做的第三件是,不要和自己的兄弟合伙开公司”。但是当美元贬值,他们三个人合办的英语学校被批斗成卖国学校时,成东青的担当让孟晓骏深刻意识到他的不足。三个患难与共的兄弟因为一起侵权纠纷,齐力赶赴美国谈判,并获得成功。

5.电影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篇五

在这样的剧情背景中,陈可辛很好地完成了“讲故事”的工作。三位男主角一个海归、一个文艺、一个屌丝,略显标签化的人物设定因为流畅紧凑的叙事而不显生硬,反而在前半段给影片加分不少。通过三个人在画外音里的轮流主导来勾勒80年代初的燕京大学情景,配合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包袱,观众自然而然地就被带入到了那个时代。

这里不免要比较下近期题材撞车的《致青春》,赵薇同学真的可以跟陈可辛老师上一节生动的导演课。《致青春》的胃口太大,似乎想着把赵同学有所感触的校园时光一股脑灌输到观众脑中,颇有敝帚自珍之嫌,这也决定了影片后半段的潦草敷衍不知所云。《中国合伙人》前三分之一流畅地使用了当年的流行歌曲契合剧情发展(这简直就是对《甜蜜蜜》的致敬或者延续——首映结束后陈可辛也透露说,这片子里黄晓明跟女神无疾而终的感情,也是从甜蜜蜜那里传承来的),快速明快的剪辑来回穿,便干净利落的烘托出了一幅80年代大学生生活图景,全片100分钟的时长也能顺便提醒下赵同学,130分钟如果不能每分钟都让观众有惊喜,真的就会变成每分钟都在煎熬。

出色的前半部分玩儿的够花哨也够出彩,剧情的进展却丝毫不受怀旧的影响。三位主人公分开开始了各自悲催的生活开,又聚首共同打造新梦想,再到关系出现裂痕,直至一直的和事老佟大为在婚礼上说出“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邓超愤愤地决定去沈阳找人教英语,剩下黄晓明孤家寡人后,《中国合伙人》剧情终于迎来了最终的高潮。层层递进的剧情,交叉叙事的结构,俗套的设定被陈可辛讲出了一个接地气又有新意的好故事。

特别值得给个赞的是该片出色的摄像。号称“亚洲第一摄影师”的杜可风实力绝对不是盖的。一向对光线宗教般迷恋着的杜老师这次没有炫技,很多时候只是平实地用一个个包含深意的镜头进行着影片的叙事。例如玻璃在《中国合伙人》中有多次出现,模糊不定的玻璃反射既没有镜面的直接暴力,又能巧妙地进行构图和隐喻。邓超在与黄教主争论股份制问题的时候,分别与佟大为在办公室打乒乓球,前景一直是玻璃,右侧一直是佟大为, 快速精巧的转场、幽默的对白,交待两个人逐渐开始意见相左,而最后一个特写直接正面拍摄佟大为面部,教主一转脸,两人头部合二为一,暗示了之后佟大为会站在教主这边。随后,在邓超与黄教主提及公司上市时,一向屌丝的教主终于对好友说出了NO,这时镜头微微平移,一道细细浅浅的白色光线在前景的玻璃上逐渐变宽变大,将两人分在两侧,暗喻两人的隔阂已经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单从摄像上讲,《中国合伙人》是足够精致的。

最后,顺便表扬下三位主演演技的飞跃。这真的可能是黄晓明至今演技最好的一次了,放下耍酷扮帅的偶像派,彻头彻尾地塑造起了一个农村屌丝,竟然最终不显生硬,颇有了些农民企业家的气质,该片大概也能算得上是黄教主演技的里程碑了。邓超的演技一如既往的棒,出国前机场送别的一场戏,愣是把一个大男人的感情表现得无比细腻,催人泪下。

6.中国合伙人电影观后感600字 篇六

(一)调成泛黄色调,温火热煮青葱岁月,《中国合伙人》里有旧时代热血青春;三个青年从一无所有到身家万贯,这是一部励志大片;横跨几个年代,里面有时代的断截面;还有始乱终弃的爱情,有始至终的友情„„陈可辛想说的东西很多,但什么都没讲彻底。或许,其实是这样,他并不想说这么多,他只是觉得要堆砌这么多,因为这些对票房可能有益。经过《武侠》和《血滴子》(监制)或小或大的失败教训,他对失败产生前所未有的恐惧,迫不及待想找个机会消除挫败感。

陈可辛擅长刻画情感,收集整理以及更大一点的群体情怀,他所有的电影都在围着情感打转,即便在尝试拍摄中国式大片时,类型电影的框架也压制不住他对情感的突出关注。这是陈可辛最大的优点,他懂得人性的复杂,情感的美好与哀愁。可惜在《中国合伙人》里,他并没发挥出上好状态,成冬青、孟晓骏和王阳三人的性格和关系变化,包括他们各自的爱情,除了偶现的动人妙笔,几乎全靠旁白帮忙。在讲述方式上,我没见过这么笨、这么匆忙的陈可辛,旁白多得令人厌烦,简直退化到早期作品《双城故事》的地步,旁白甚至比之更泛滥。设想一下,假如抽掉三人相互交叉的旁白,仅借助于画面和情节,他们三人的性格和情谊差不多会坍塌。过于依赖旁白,就像强行灌输的评述,生硬地为观者构建对主角们的印象。

作为北上拍片的港区导演,对于影片营造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代质感,当给予一些表扬,这也是陈可辛从不失手的地方。不像别的香港导演到了内地,港味与陆味仓促杂交,如蹩脚的国语配音一样令人难受,陈可辛的《如果·爱》、《武侠》,包括这部《中国合伙人》,并没出现不自然的怪异问题。当表面功夫做足,就要深入内核精神。王阳是个文青,留着长发,有观众向陈可辛提问,王阳是否有海子的影子,他坦承,不知道诗人海子是谁。这个无关紧要的事实,泄露了很多秘密,可解释三个人物没有人格(不一定是高尚的)魅力的原因。陈可辛终究对人物的外在和内在设定有距离感,他做了功课,但视野和经验不够。王阳的文青范,孟晓骏的世家子弟样貌,成冬青艰难求学的漫画式描述,均流于类型片的套路化,尽管他们的形象借鉴了现实人物。

校园、创业、泡妞、决裂,自从预告片曝光,就可推断《中国合伙人》可能和大卫·芬奇讲述Facebook创始人故事的《社交网络》有关联。出来的成品,果然证实了这个猜测,《中国合伙人》偷了《社交网络》不少东西,这真令人尴尬。成冬青三人和美方律师对峙的戏及对整个电影的牵引作用,和《社交网络》如出一辙。甚至可以再一步推断,《中国合伙人》的诞生,就是《社交网络》催生的产品。主创照着《社交网络》的样子,找适合的故事,左转右拐到了新东方俞敏洪他们的头上。

中国合伙人电影观后感

(二)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掉在水里不会淹死,呆在水里才会,你只有拼命的向前游。——成东青

青春不仅是爱情,而是热血和奋斗,当一群有梦想的年轻人聚在一起时,世界上的一部分人将被他们改变。

影片《中国合伙人》是由着名导演陈可辛执导的以青春励志为主旋律的电影,内地三大小生黄晓明、邓超、佟大为等强强联手首次合作,影片讲述的是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在当时大环境下三个年青人从学生年代相遇、相识、相知,因为拥有同样的梦想而一起打拼,共同奋斗创办英语培训学校的励志故事。

以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与众不同的人,若干年后一定会特装地以一副身不由己的姿态行走在牛A和牛C间,然后特苦恼地告诉别人“自己想过普通人的生活”。即使现在偶尔和朋友互相揶揄下,事后也会满不在乎地告诉自己:牛逼的人生不需要解释,牛逼的人类自有同类。

年少顽劣时,爱幻想好追梦,一心想改变世界;成年打拼时,多无助和迷茫,思考该不该被世界改变。佟大为说,大多数人做的才是合理的。现在看来,有点道理。一个人飘在空中久了,难免接收的地气不足,看不到地面上的真实。把身上多余的气泄掉,落在地上的踏实感觉才是最棒的。

该片以90年代改革之初拼搏奋斗在一线的企业家俞敏洪等人艰苦创业的故事为蓝本,展现了那个时代许多年轻人追求梦想挥洒青春激扬励志的血泪史。青年人为了理想而奋斗是人类社会永不磨灭的主题,无论你有多少梦想,有多么高尚的梦想,还是这梦想“Too young,too naive”(太年轻,太幼稚),(Inspirational quotes yuedu.mipang.com)都或多或少的沾染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所以为了这些理想,有些人迷失了自我,我的梦想如今又被遗落在哪?而我现在又能为之做些什么?昨晚我失眠了!想着想着心就痛了。我不能再这样过了!现在我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了。是的,我确定了!有时候被逼着去做某件事并不一定是坏事。趁着将逝的青春,冲动一把,勇敢一点,把前期功课做足,信心在握,不憧憬,不愿望,朝着目标一步一步的走!I can do it!I can do it!I can do it!

中国合伙人电影观后感

(三)昨天我们去看了电影《中国合伙人》,是由黄晓明、邓超和佟大为饰演的。讲的是成东青、孟晓骏和王阳三个好朋友合伙办“新梦想”英语培训学校的故事。为什么在片名上加上“中国”二字,是为了特别强调中国人的创业理念和奋斗过程。

孟晓骏和王阳曾经的梦想是去美国,成冬青本来只想去北京,后来在他们的熏染下也变得想去美国了。那么美国真有那么好吗?就像城市的灯火虽辉煌却始终不是为我们外地人而亮一样,一个人漂泊在异国他乡,那份辛酸苦楚可想而知。孟晓骏曾是出类拔萃的优秀学子,到了美国却被残酷的现实一次次地打压,成了餐厅的打工者,他没法改变这个世界,反而被世界改变了。终于他回到了中国,抱着他伤痕累累的美国梦。而此前在人生中屡遭挫败的成东青早已带着王阳一起成为了富人。看来在现实面前,与其抱着狂傲且不切实际的梦想,不如把自己置于大千世界中一个渺小的位置上,脚踏实地地辛勤耕耘,相信有付出就有回报,总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孟晓骏意识到了这一点,决定跟着成东青一起干,于是便有了他们三人组成合伙人的故事。

一番事业的成功,少不了引导者、创意者和参谋家,但这其中也难免会因意见不合而出现分歧甚至解散。当王阳感慨万千地说“千万不要和自己最好的朋友成为合伙人”时,成东青和孟晓骏都心酸无比。然而真正的友谊又岂能因为利益的纠纷而变质?当美国炸掉中国大使馆,成东青的“新梦想”遭千万人唾骂时,孟晓骏和王阳回到了他身边,就像当年成东青保护孟晓骏和王阳逃出去而令自己被众人殴打一样,朋友就是在对方最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为其解围。最后,在和美国人谈判时,成东青说出了让“新梦想”上市的决定,这也正是孟晓骏当初屡次提出而不被成东青采纳的方案,现在成东青抓住了美国人要告“新梦想”的时机,使“新梦想”在众人的关注下走得更远更好!

孟晓骏和王阳再也不做美国梦,他们为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感到骄傲!在他们心里自有一个美国梦,那就是将英语洒在自己的国土上。而成东青则一直坚持着他“红旗不倒”的最初的信仰。所以他们是最优秀的合伙人,引进西方先进元素的同时坚持自己的中国创业理念,就像“新梦想”用中文谐音记英文单词一样。

是的,如果不能改变这个世界,至少不要让自己被这个世界改变。

这是一部励志片,看了让人颇有收获。

就说成东青这一角色吧!他是“新梦想”最大的股东。他的成功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命运迫使他从十七岁开始就学会了背完整本词典的本领。可想而知他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付出了多少努力。他从不因失败而气馁,从不惧怕荆棘丛生。别人问他他的梦想是什么,他说他答不上来,但我只想说,面对挫折他从未放弃过,这一点足以让他成就他所有的梦想!用“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来形容他再合适不过了!

再说说饰演成东青的黄晓明,他淋漓尽致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搞笑、朴素、认真、善良的土鳖男主人公形象,让我们捧腹大笑的同时深感怜惜。而成东青从一开始的老土到后来帅气沉稳的成功人士的转变,也着实让我们眼前一亮!

7.中国合伙人电影观后感1000字 篇七

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梦 想是我们人生的航标,指引我们走向成功的终点。当然,并不是每个 人都能一帆风顺到达目的地, 但当你意识到失败只是成功的弯路的时 候,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了。 从一开始就告诉我们梦想的重要性。 跪在地上的成冬青被他 的老母亲一再告知复习考大学让家里已经负担不起了, 可他并没有因 为这句话而放弃自己上大学出人头地的机会。 当母亲再次说让成冬青 安心当农民,种一辈子地时,可他还是没有起来,因为他深知知识改 变命运。最后代表传统力量的一方屈从了梦想的执着之力,村民们答 应让成冬青重新考试, 而他也没有辜负众人期望, 进入燕京大学学习, 走在了实现梦想, 改变命运的道路上。

在大学, 他有自己明确的目标, 读八百本书,去美国。第一次申请签证他就被拒绝了,这都是可以预 见到的,蹩脚的英语发音被认为是学过日语,没有自己的梦想,没有 自己崇拜的偶像,缺乏美国人要求的要素,自然是去不了美国的。 经过不断努力,事实只证明了一件事情,他们没能改变世界,而 是世界改变了他们。梦想的实现并非易如反掌,但他们在失败中寻找 胜利,在绝望中寻求希望。为了生活,成冬青去给被人带家教挣钱, 却被人嘲笑侮辱到失去尊严,结果却被学校开除。王阳被美国女人像 行李一样的抛弃掉,生活潦倒。孟晓骏,辛苦来到美国,白天在实验 室工作喂老鼠,晚上在餐馆当杂工洗盘子,三人都慢慢地迷失在生活 的牢笼中,失去了梦想。成冬青说过掉在水里你不会淹死,呆在水里 才会淹死,只有游,不停的往前游,才能生存,才能胜利。当三人都 处于低谷时,他们都在慢慢学会适应社会,转变自己,正所谓穷则思 变,大概就是在他们的境况之下吧。在这一阶段,他们似乎没有了目 标,只是为了生存在奔波,事实上他们的目标是一样的——打破原来 的桎梏, 追求自己所追求的, 而且不只是追求成功, 追求自己的尊严。

虽然在后来,成冬青只会用麻袋去装钱,三个人产生了分歧,可 是最后他们共同的梦想却使他们重新走在一起,一起用流利的英语, 美国人的思维去战胜了美国人,为中国人赢得了尊严。 看过这个之后,记得他们说的一句话:如果额头终将刻上邹纹,你只能做到邹纹不要刻在你心上。我们渺小的个人力量无法改变世界对我们的改 造,我们只需记住我们的梦想,永不止步的为之而奋斗。

8.电影中国合伙人中小学的观后感 篇八

成东青:是一个农村来的土鳖,家里面为了他上大学,借了很多的债,大学毕业,但是签证没办下来,那就留校当老师。因为在校外兼职办学被学校给辞退了,现在的境地对于他来说就是穷途末路,但是他没有放弃。他不断的在电线杆上贴传单,直到他成功之后见了电线杆还想上去贴,绝对是达到一种发疯的地步。

孟晓俊:从小到大的梦想就是可以到美国去留学,但是他的日子也并不是那么的好过,在学校做助教被辞退,每天到餐馆里面帮别人刷盘子,却只能在老板娘高兴的时间赏赐几个小钢镚,过着美国最低层的生活,曾经远大的梦想,如今都成为了泡沫,但是他也没有放弃。

佟大为:很有文人的范,对朋友特别的好,喜欢交际,被美国女朋友抛弃之后,曾一度的伤心难过,把很有艺术的长发给剪掉,为了温饱跟着成东青一起办英语补习班。

9.电影《梦想合伙人》的精选观后感 篇九

今天看了期待已久的《梦想合伙人》,因为很喜欢《中国合伙人》,已经看了好几遍,励志又充满正能量,这次的三位女人的《梦想合伙人》不出所料,三个女人一台戏果然演绎得火热,给在当今社会男性强于女性的主观强力一击,在影片中我们能看到女性的粗鄙与高雅,但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三位不同类型的女人对共同梦想的追求。

所以当此片开始启动时,我就好奇如何能让如此不同的三个人在一起信任甚至去合作呢,最后居然是拥有共同敌人,以大战小三开始的,并且知道了彼此的`真实背景,想想也挺有意思,自此便有了梦想的开启。俗话说得好,每个人都有梦想,但是为了梦想不断付出的人少之又少,这部影片让我们看到了女性的梦想所在,同时正视了女性的真正价值以及她们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同样令人尊重,属于一部现实性的亮眼商业题材。

与此同时,在激烈的市场下,三位女人充满正能量去接受市场的打压和考验,让我切实感觉到女性的真正魅力以及她们绽放光彩的力量。片子虽然题材角度新颖别致,但是部分剧情仔细回想是有矛盾的,例如:如果没有郭富城饰演的那位如同伯乐的老师私下帮助这三个女人,是不是她们的创业就不会成功了?项目的启动资金从哪儿来的,就因为是老师的举荐,投资方听到她们的演说就肯投资吗?…总之各种细节很值得思索与推敲,应该认真琢磨情节的合理性吧!与《中国合伙人》比较,我觉得这部影片还是有些欠佳,无特别突出的亮点,也还算是不错的适合女性观众的正能量题材影片。最后特别要感谢新浪观影团小编们提供的观影机会!

10.电影中国合伙人台词 篇十

2) 在你眼里我从来都是一傻逼。

3) 你要是不答应我,我就拉你跳湖。

4)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也要欺骗生活。

5) 中国的学生是全世界学生里最容易失败的。

6) 去向那个打你的人学习,直到你变得比他更强。

7) 有这样一种女生,你没开口她已经拒绝了你。

8) 有些事情只有停下来,才能看得更清楚。

9) 我就是为了我自己,至少我敢承认。

10) 如果皱纹终将刻在额头,那就别让皱纹刻在心里。

11) 从失败中寻找胜利,从绝望中寻求希望。

12) 你除了拿麻袋装钱还会干什么?

13) 没有人会记住第二个登上月球的人。

14) 小姐心态,寡妇待遇,妇联追求。

15) 有些事情只有停下来才能看那清楚。

16) 成功者总是不约而同的配合时代的需要。

17) 我没有朋友,只有你们两个是我朋友。

18) 告诉我,你现在还是一个失败者吗?

19) 做买卖的,低头弯腰下跪是基本功夫。

11.中国合伙人电影观后感参考 篇十一

经历过崇洋媚外,经历过外国梦的幻灭,经历过好胜的失败,经历过谁都不是的折磨,走到今天,才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独一无二的自己,这就够了。

影片描述了三个胜利:

1、自己对他人的胜利--三个主人公开始都是向往着他人设定的梦想或标准,最终实现的都是自己的梦想和标准。

从学习别人开始,超越别人;从说yes开始,学会了no;从输了自己开始,到赢了自己;最终的胜利,其实不是成名,不是上市,甚至不是合伙,而是剥开自己最脆弱的一面,接受自己的失败,坦然地做自己喜欢的,玩出自己的风格。

2、中国对美国的胜利--新梦想的成功其实是中国文化对美国文化的成功,也凸显了两国文化的差异。

中国是集体文明,美国是个人文明。中国是群众文化,美国是精英文化。中国文化的优势是复制--这也是美国人看不起中国的地方:拷贝仿造;美国文化的优势是创新--这也是中国人崇拜美国的地方:英雄奇迹。

但是还 有另外一面:在中国复制的文化中,体现着一种生存的平等:一群人可以从一个人的成功中获取梦想与经验,人类的成功在这里被最大程度的共享与传播,这背后深层的精神理念其实是共产主义式的分享:在集体的利益面前,牺牲个人的利益。而在美国的创新文化中,体现着天生的不平等:极少数天赋突出的人成了英雄,而一大批天资平庸的人甚至都不敢再有梦想,因为成功既然与天分有关,那么对于普通人,人生简直是生而绝望的。这精英文化的背后,其实也体现了资本主义多数人服从少数人的理念。

信息技术为世界带来的革命是共享的革命,从这个角度看,西方国家的产权保护其实代表了落后的生产力。我们都崇拜英雄,美国盛产英雄,从几岁到十几岁的孩子都能创造让世界震惊的科学技术产品。但是,英雄,是不可以复制的,因为文化定义了,复制的不是英雄。所以,这种文化,永远只能传播给少数人。但是中国这种拷贝的文化却是包罗万象的,甚至连这种精英文化也一股脑地在拷贝过来。我们在美国电影里看到的很理想的积极、平等、创新与奋斗,其实在美国对大多数人而言也只是理想,但是现在已经潜移默化成了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的行为理念。虽然我们的行为还 有差距,但是我们在飞速的成长,过去在国外吐痰是中国人的标志,现在在国外买名牌成了中国人的标志--如同电影中新梦想的上市,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就像成东青对波诺先生讲的,我们已经在改变了,可你们还 陷在过去中看不见现实。中国的文化的确毁了少数英雄,但是能够被毁的英雄也注定迟早被湮没。但是中国文化更造就了千千万万个笨鸟的成功,造就了普通人的成功和勤劳朴实的成功。美国文化是强者文化,你赢了你才有资格说话;中国的文化是弱者的文化,中国站起来,是因为团结了大多数--大多数总是弱者。从互联网发展的今天可以看到,它的胜利在于集体文化与个人文化的平衡--大多数人的声音总是最强大的,同时最有影响力的个人也是最精英的。

中美文化的对决,取决于谁能先学会对手的优势。集体文化要吸收个人文化的优势,关键在于释放一直被压抑的自我。释放集体文化中压抑的个人意识就像释放人被压抑的本能一样,虽然艰难,一旦释放能量巨大。个人文化要吸收集体文化的优势,关键在于抑制被放大的自我,而关注大多数人的需要--一粒种子死了,才能有千万颗种子长出来。但是在英雄主义中,这种抑制是很难的,因为这可能要牺牲作为多数人梦想的少数英雄的光环。其实东西方目前要做的,都是打破自我的限制,东方需要打破的是外界给的限制,西方需要打破的是内在膨胀的EGO限制。谁战胜了自己,谁就赢了世界。依我看,前者更容易些,中国的希望更大些。

3、领导对专家的胜利--领导者是让别人更强的人,而专家是让自己更强的人,当然,他们测成功都需要战胜自我。

刚好上周末邀请一位美国耶鲁毕业生分享耶鲁经验,他分享了两点:一是做领导者--能够帮助别人的才是领导者,你能帮的人越多,你就是越大的领导;一是发掘你的天赋,让兴趣发展成技能与知识,玩成专家。领导者古如刘备,今如成东青,貌似没有专长,其实他有,那就是成就别人,从为兄弟挡拳开始;而专家总是有所长,他们成就自己在先,所以总是被局限在了自己的领域。这两个角色,如果对号中国与美国,你的答案又会是什么呢?

上一篇:《化石》阅读答案下一篇:必修一名著导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