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夜书所见古诗句(精选4篇)
1.舟夜书所见古诗句 篇一
舟夜书所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2,学习古诗《舟夜书所见》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像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
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巩固练习。
二、教学过程
1,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谁坐过轮船?轮船夜间行驶在大海上的情景你深吗?想一想,夜间在船上看到的景色是怎样的呢? 2,读古诗,理解诗意。
(1)齐读古诗,说一说怎样理解。(老师适当点拨、引导)
学生甲:“舟”是船的意思;“书“是”写、记的意思;“所见”是见到的东西。
学生乙:记夜间在船上所看见的景色。(2)齐读第一句,说一说它的意思。分小组讨论。
小组甲:“月黑”就是没有月亮,一片漆黑;“渔灯”是渔船上的灯火。“月黑见渔灯”是说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
小组乙:“孤光”是孤零零的灯光;“萤”是萤火虫的意思。“孤光一点萤”是说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河面上。小组丙:天地一片漆黑,渔灯的光亮虽然很微弱,却使人看了觉得是那么清楚,那么明亮。
(3)齐读第二句,说一说你的理解。请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甲:“簇”聚集、簇拥,这里是吹起的意思。“微微风簇浪”是说一阵风吹来,河面荡漾起层层细浪。
学生乙:“散”散开;“作”变作、变成。“散作满河星”是说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
学生丙:渔灯的光亮倒映在河里,河面在微风中起了细浪,灯光的倒影也随着微波荡漾。
老师讲:微风吹来,河面由静变动,泛起层层细浪;那一点点光亮倒映在河里也随着闪动,给人一种神奇的感觉。我们想像这个画面,会是多么美丽。
(4)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指导诵读,配上音乐,给人一种美面感和想像空间。)
学生甲:诗人观察景物很仔细,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生乙:诗人描写了夜间美妙的景象,表达了热爱生活的情感。
老师讲:这首诗,第一句写漆黑的夜晚,孤灯闪烁,给人“静”的感觉;第二句是写一阵微风吹来,河面上荡起层层细浪,灯光的倒影也在闪动,给人由“静”变“动”的感觉;这种变化是在刹那间。说明作者观察景物很仔细,把他见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出来,我们读了仿佛身临其境。
2.《舟夜书所见》的教学设计 篇二
学习古诗《舟夜书所见》,理解诗句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已知的`材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他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正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3、体会感情。假如你就是哪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4、感情朗读。带着你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六、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
3.舟夜书所见古诗句 篇三
舟夜书所见月黑见渔灯原文翻译赏析1舟夜书所见(月黑见渔灯)原文:
【舟夜书所见】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译文
夜黑了,见不到一点月光,渔船上孤零零的灯光好像微弱的萤火虫的光芒,微风吹起了细细的波浪,由于水波动荡,映在水面上的灯光好像化成了许多闪耀的星星。
注释
①书∶这里作动词用,是写、记的意思。②萤∶萤火虫。这里比喻灯光像萤火虫一样微弱。③风簇浪∶风吹起了波浪。簇,聚集、簇拥。
赏析:
虽然诗歌只有二十字,但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细微的观察力。没有月亮的夜是看不清什么的,然而因为有一点微风,远处的一盏小如萤火的渔灯,让诗人看到了满河的星星。诗歌写出了少中有多、小中有大的哲理。同时也用诗的本身启发我们,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美在你的心中,美在你的眼中。
“散”字是全诗的诗眼。“散”字写出了月光和渔灯倒影在水上,微风一吹,零零散散地散在水面上,给人一种画面感和静谧感。把作者所见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出来,人们读了也仿佛身临其境。
舟夜书所见月黑见渔灯原文翻译赏析2原文:
【舟夜书所见】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注释译文:
译文夜黑了,见不到一点月光,渔船上孤零零的灯光好像微弱的萤火虫的光芒,微风吹起了细细的波浪,由于水波动荡,映在水面上的灯光好像化成了许多闪耀的星星。
注释
①书∶这里作动词用,是写、记的意思。
②萤∶萤火虫。这里比喻灯光像萤火虫一样微弱。
③风簇浪∶风吹起了波浪。簇,聚集、簇拥。
赏析:
虽然诗歌只有二十字,但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细微的观察力。没有月亮的夜是看不清什么的,然而因为有一点微风,远处的一盏小如萤火的渔灯,让诗人看到了满河的星星。诗歌写出了少中有多、小中有大的`哲理。同时也用诗的本身启发我们,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美在你的心中,美在你的眼中。
“散”字是全诗的诗眼。“散”字写出了月光和渔灯倒影在水上,微风一吹,零零散散地散在水面上,给人一种画面感和静谧感。把作者所见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出来,人们读了也仿佛身临其境。
舟夜书所见月黑见渔灯原文翻译赏析3舟夜书所见(月黑见渔灯)
作者:查慎行
朝代:清朝
【舟夜书所见】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译文 夜黑了,见不到一点月光,渔船上孤零零的灯光好像微弱的萤火虫的光芒,微风吹起了细细的波浪,由于水波动荡,映在水面上的灯光好像化成了许多闪耀的星星。
注释①书∶这里作动词用,是写、记的意思。②萤∶萤火虫。这里比喻灯光像萤火虫一样微弱。③风簇浪∶风吹起了波浪。簇,聚集、簇拥。
赏析:
虽然诗歌只有二十字,但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细微的观察力。没有月亮的夜是看不清什么的,然而因为有一点微风,远处的一盏小如萤火的渔灯,让诗人看到了满河的星星。诗歌写出了少中有多、小中有大的哲理。同时也用诗的本身启发我们,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美在你的心中,美在你的眼中。
4.古诗夜书所见的诗句 篇四
yè shū suǒ jiàn
《夜书所见》
sòng yè shào wēng
宋 叶绍翁
xiāo xiāo wú yè sòng hán shēng,萧萧梧叶送寒声,jiāng shàng qiū fēng dòng kè qíng。
江上秋风动客情。
zhī yǒu ér tóng tiāo cù zhī,知有儿童挑促织,yè shēn lí luò yī dēng míng。
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④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⑤篱落:篱笆。
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诗人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的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有《四朝闻见录》、《靖逸小集》。
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所著诗集《靖逸小集》。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创作背景: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①诗人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
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会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②诗歌抒发了诗人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一江秋水,满天黑暗,触耳寒声,诗人彻夜难眠必定是心有郁结,意有不顺。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③诗歌抒发了诗人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
通观全诗,整体而论,三、四两句写诗人客舟所见。儿童夜捉蟋蟀,兴致勃动,忘记了瑟瑟秋风、阵阵寒意,忽略了落木纷纷、秋江冷冷,深更半夜了,还津津有味地抓蟋蟀。那份专注痴迷,那份谨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举手一投足的举止中展露无遗。这种欢快有趣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勾起诗人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追亿、留恋。一二两句也可以作这样的理解,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流露出一种漂泊不定、愁绪莫名的感觉,更反衬出诗人客居他乡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思念。
写作手法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全诗四句均是写景。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三四两句写生活场子景。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秉灯夜游,捉弄蟋蟀,儿童欢悦,流露忘乎所以、得鱼忘筌之意。一悲一喜,相互映衬,均是不着痕迹地融汇在环境描写之中。
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灯、秋童、秋舟、秋意,均是写动,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漆黑如墨,幽深莫测,黑暗无边,这是写静,静得凄神寒骨、惆怅满怀。萧萧风声,顽皮儿童,这些动态情景巧妙地反衬出深秋半夜的幽深寂静,更引发人们对寒凉静夜中诗人那颗愁绪难眠的苦况心灵的体味。
③ 悲欢对比,以欢衬悲。一二句写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是悲景,传悲情;三四句写人,深夜挑促织,明灯照篱落,是乐景,传欢情。悲喜交加,以欢衬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惆怅无眠。
④传情达意,暗用典故。“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诗句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⑤ 拟人、通感,增辉添彩。“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似乎把读者带进了一种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痴迷难返,惆怅满怀。“萧萧梧叶送寒声”妙用通感,以萧萧之声催发寒秋之感,用听觉形象沟通触觉感受,意味深长。
⑥ 字斟句酌,“寒”“挑”传神。“寒”字一语双方,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儿童的专注敏感、精挑细翻,儿童的屏息观察、惊喜兴奋,全在一“挑”。
【舟夜书所见古诗句】推荐阅读:
关于理想的诗句,抒发理想抱负的诗句07-01
豪情壮语励志诗句表达豪情壮志的诗句11-05
描写爱国的经典诗句_关于爱国的古诗句08-28
六个字的唯美诗句-六个字的爱情诗句09-09
重阳节的诗句——《各年代的重阳节诗句》09-14
陆游有名诗句06-17
哲理诗句经典06-19
金鱼的诗句06-19
描写情谊诗句06-23
初夏的诗句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