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问题及对策(共8篇)
1.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篇一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9-01-21 16:48:04)转载▼
标签:
财经
票据业务
票据市场
银行承兑汇票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对于经济和金融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票据业务的发展,其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业务经营比较粗放,票据业务不具有真实贸易背景,风险意识淡薄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使一些金融机构蒙受了经济损失,更使其经营信誉受到了极大损害。银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正常经营秩序。
随着我国银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已经难以满足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票据业务作为一项新兴的中间业务,以它独特的优势占据了银行业务的一席之地,并逐步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与传统的一般贷款相比较,票据业务的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其较低的风险性。票据贴现业务实质上就是一种特殊的贷款形式,一般贷款是到期后才收息,而票据贴现是先收息后放款,因此其安全性就大大增加;同时贴现是以票据作为抵押,到期后由承兑人承兑付款,从而降低了贴现银行的风险。其次是其较高的流动性。一般贷款的期限要半年以上,而且期限固定;而票据贴现的期限最长才6个月,大多数都在 1个月左右,甚至十几天,相对比较灵活。因此,票据贴现业务一方面很好地解决了中小企业短期融资的难题;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银行的盈利性,逐渐成为国内各商业银行重点发展的业务之一。
目前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势头强劲,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违规问题,商业银行办理票据业务违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违规办理票据业务的原因分析
票据业务收费低、成本高,银行审查贸易背景没有积极性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商业银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只收取万分之五的手续费。
(一)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审批都集中在市分行,办理却在各支行,办一笔承兑汇票花费的各种人工费用、管理费用要高于承兑手续费。因此从实际操作和成本效益方面来讲,银行办理承兑汇票业务只能对贸易背景作形式上的审查,不会花大气力去调查企业是否有真实的交易,了解签发承兑汇票后企业的经营状况,但迫于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应付监管部门的检查,商业银行对贸易背景往往会作形式上的要求,但不会作实质上的审查。而且,银行审查贸易背景还会妨碍银行自身承兑汇票业务的发展。目前在商业银行办理全额质押或 100%保证金业务的基本上都是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还有的是不符合资格的企业及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等经济组织之间经济往来没有正规的经济合同,经济往来往往是口头约定,或有一个简单的协议或合同,没有具体的金额、品种、质量、结算方式等内容,按规定这些不符合办理承兑汇票的 条件。如果商业银行把这些客户拒之门外,损害的则是自己的利益。
(二)银行承兑汇票对应的贸易背景非常复杂,银行在审查中不好操作。
1、经济合同约定的付款日期与实际付款日期往往不一致,银行若依据交易合同约定的付款日期与承兑汇票日期核对,交易真实性便不好判断,若不要求两者日期在约定的付款期内,承兑汇票开出日期则更不好确定,承兑汇票对应的合同也不好确定。
2、付款方式往往有多种形式,很多经济交易要求部分用承兑汇票,部分用现款,合同金额与承兑汇票金额不好对应,判断贸易背景也有困难。
3、合同规定金额与实际成交金额不一致,合同金额与承兑汇票金额不能对应,但又不能武断地认定该承兑汇票无贸易背景。
4、与上述情况相对应签订合同的企业,签发下笔承兑汇票所需上笔交易增值税发票到底应是哪一份便不好确定,要求增值税发票也就没有意义,因为在该时问段内,企业会有很多增值税发票,有的是原来用其他方式付款的,或者同一份增值税发票多次使用,或在不同的银行使用,签发承兑汇票的银行控制不了。如现在企业在异地办理承兑汇票或办理贴现,即使银行要求增值税发票原件,企业也会采取同一份发票多次使用的办法,但银行往往只是形式上要求有复印件,企业便可多次使用同一份增值税发票。
5、交易合同形式多样,银行审查合同有困难。按照《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书面形式又有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形式,银行很难区分这些合同的真假。
(三)严厉的考核机制迫使商业银行违规操作目前商业银行都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为了完成考核任务,有的银行被迫采取曲折的形式来完成一些考核指标。
1、为完成中问业务考核指标违规办理汇票业务。时下各商业银行都规定有中间业务考核指标,但内地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很低,各种金融创新产品使用率低。完成中间业务指标的渠道很窄,发展票据业务对商业银行来讲能时完成存款与中问业务两项考核指标,所以银行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否合规,银行则很少考虑。
2、为完成存款考核任务违规办理票据业务。实际操作中,银行为企业办理票据业务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吸收存款。银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办理贴现吸收保证金存款和贴现资金存款。
(四)企业有利可图,愿意配合银行弄虚作假。办理票据业务对企业来讲有利可图,企业也愿意办理。
1、企业可以套取利差。现在各行执行的保证金存款利率为1.89%,而手续费为万分之五,利差为 1.85%。企业为了赚取差价,愿意到银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结算。
2、便利企业低成本使用资金。企业使用银行承兑汇票节约了财务费用,便利了商品交易。在票据管理宽松的条件下,企业把收到的汇票交给银行作质押,银行可以免收手续费,有的银行还对企业实行专人专车专班服务,直接在企业签发承兑汇票。有的企业根本不使用自己的资金,交易收进、付出的全是票据,因此好企业不使用银行贷款,主要靠签发汇票进行资金周转。
3、企业能得到额外收益。对大户企业,银行除在办理承兑和贴现时放松条件,往往还违反规定不收或少收手续费,降低利率贴现,并把承兑、贴现、存款、中间业务等综合算账,然后给企业一定的额外好处。
(五)不正当竞争。不正当竞争迫使银行违规操作近几年来,商业银行把票据业务作为一项重要的业务品种进行发展,票据总量增加很快,本地票据市场被分割后,有的金融企业把目光转向外地市场。随着竞争加剧,银行在竞争手法上也花样翻新,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银行违规操作。二,商业银行办理票据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票据业务的 日益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 也逐渐增多。主要的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票据市场发展不平衡。
我国《票据法》明确规定 “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守诚实信用的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因此,目前票据市场只有交易性票据,而没有融资性票据。在允许的交易性票据中,也只是银行承兑汇票占据了绝大多数,商业承兑汇票由于风险较大而难被接受。从业务种类上来看,票据市场的发展极不平衡。
除此之外,我国各地区的票据市场发展也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及其他经济发达城市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借助宏观政策的支持,大力发展票据业务,进一步加深了票据市场的区域性特征。而中西部地区由于资金短缺,票据业务发展缓慢、滞后,也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二)票据业务管理缺乏严格规范。
目前,办理票据业务时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对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汇票进行承兑和现。主要表现形式有:(一)是经办人员未严格审查产品购销合同及增值税发票,就为无效商品交易合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银行采用开新票还旧票的方式,对没有真实交易背景的出票人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超过商品交易金额签发银行承兑汇票 ;为同一号码增值税发票办理多笔贴现等。(二)是在票据业务中还存在很多违规操作,如超授权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和办理贴现;为背书不连续的银行承兑汇票办理贴现,不按规定收取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等。近几年,商业银行虽然普遍加强了信贷管理,完善了内控制度建设,但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管理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内部往往忽视风险防范,有章不循、违规操作。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无形中也弱化了央行货币政策功能的正常发挥。
(三)利用票据犯罪现象频率升高。
近年来,随着国内银行票据业务的扩展,利用票据作案的频率也随之升高,作案手段相应升级,有些地区竟出现了多达百人的票据诈骗团伙,票据诈骗形式也多种多样。一般银行票据风险分为两种,一种是外部风险,即不法分子直接伪造、变造银行承兑汇票,骗取银行资金,造成银行信贷资金损失;另一种风险来自内部,常常是银行内部人员和企业勾结,盗取信息,内外呼应作案。目前,内部风险已经逐渐成为银行防范的重点。
不法分子造假的环节层出不穷,主要有:私刻存款户预留银行印鉴、伪造保证合同、伪造核保手续文件、伪造对账单等。而一些商业银行,特别是股份制银行,为了抢夺票据市场,片面地追求业务量,往往疏于风险防范,以致造成不良后果。
(四)商业银行鉴别票据真伪的手段落后、能力受限。
在实际工作中,客户提供的商品交易合同复印件和大额交易合同,工作人员仅能够审查收付款双方是否是商品交易合同当事人,签发票据金额是否在商品交易合同约定金额内 对于印鉴,只能用肉眼去对比预留印鉴,没有专门的鉴别仪器,很难辨别真伪。
(五)市场过度竞争与投机弱化了票据业务收益,银行业整体利益受损。由于票据是一项集流动性、效益性和安全性于一体的业务,成为各金融机构竞争的焦点。各金融机构除了在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上下功夫外,最主要的竞争手段就是降低贴现利率,以较低的利率吸引客户。同时票据业务过快发展引发的贷款结构性变化。对传统贷款业务产生了经营替代。票据业务相对的低收益降低了金融机构的整体信贷资产收益水平。
三,促进票据市场良好发展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及时总结经验,积极防范风险,努力保持票据业务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
(一)拓展票据业务思路,丰富业务品种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形式比较单一,基本上以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与转贴现为主,而对商业承兑汇票涉足较少。在西方发达国家,商业承兑汇票作为一种便利 结算和融资工具,占据了票据市场很重要的地位。在我国 当前的金融发展形势下,大力发展银行承兑汇票很有必要。首先,签发商业承兑汇票的成本较低,银行可从中盈利;其次,通过商业承兑汇票这一载体可以对商业信用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其三,通过授予企业签发资格,可以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改善社会信用环境。
除了交易性的商业汇票,商业银行应尝试发展融资性票据。融资性票据没有真实的贸易背景,是以融资为惟一目的的票据,它实质上就是一种信用贷款。发展融资性票据可以优化金融机构的资产结构,使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强。当然,这要建立在优良的社会信用基础以及一定的市场规模前提下,同时防范风险也是极为重要的。
(二)加强监管、完善内控机制
首先,商业银行应加强对票据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票据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其熟练掌握票据的基本要素并学会鉴别假票,将假票拒之门外。其次,要进一步提高业务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坚持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逐级负责,严格审查各个环节,杜绝经办过程中的不合规现象,确保票据业务工作正常开展。再次,要加强对业务人员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其职业道德,以防止内外 勾结、弄虚作假、协同作案的情况发生,从而减少票据犯罪的几率。
(三)建立统一的票据交易平台
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票据业务大多是由专门的中介机构来经营。由于票据业务 自身具有专业性强、业务连续 性强等特点,风险又比较集中,非常适合专业化统一经 营。同时,由专业的票据中介机构代理,又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成本,提高市场效率,有效地降低票据风险,从而减少损失。因此,对于刚刚起步的我国票据市场,应尝试组建统一的票据中介机构。
除此之外,目前亟待解决的是票据查询速度慢、环节多、被查询行不配合等问题,为此商业银行应尽快联手建立全国统一联网的票据业务信息登记、查询和监控系统,商业银行通过网络即可查询到票据的真伪,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四)严格建立票据业务专业化队伍,努力减少操作风险。
加强对票据业务人员的培训,使其不仅掌握了解我国宏观金融政策,具备营销观念和 责任感,而且熟悉票据信贷、结算、法律等多方面的业务知识。同时,要加大职业道德教育,防范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
(五)开发适应票据业务管理和发展的信息系统,应用高科技手段防范票据业务风险。要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加强对票据真实性的审核。以提高业务效率,降低业务成本,防范和化解票据业务的风险。
转载]分享:银行为什么喜欢做承兑汇票业务Romney 字体: 大 小换肤: 收藏
原文地址:分享:银行为什么喜欢做承兑汇票业务Romney作者:济南实习
Romney:一直听说银行喜欢做承兑汇票业务,理由是可以派生存款。但是对这个派生存款的过程一直不甚了然。偶然查到这篇年代较为文章,觉得解释的比较清楚,给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刚发布的中报也表明,银行承兑汇票一块,增速快于贷款增速,从本质上说,银行承兑汇票是一种变相的贷款,而且会使得存款虚高。(http://finance.qq.com/a/20060710/000562.htm)
金融时报 :规范银行承兑汇票 防范金融风险
近年来,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发展很快,对于帮助企业融通资金、提高银行效益和促进票据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银行承兑汇票总量失控、超常增长的问题也非常严重,并蕴涵着一定的金融风险。
数据显示,2006年一季度末,全国银行承兑汇票余额约2.27万亿元,同比增长51%。银行签发了承兑汇票就意味着银行对购货企业承付货款提供了担保。一旦汇票到期购货方无力支付货款,银行必须无条件替企业垫付资金。从这个意义上讲,银行承兑汇票也是一种对外担保业务。任何企业对外提供担保,必须具备相应的担保能力。换言之,银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净额加上其他担保性业务之和不得超过银行净资产。根据5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005年年报公布的数据,2005年末,这5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净资产总额586亿元,而银行承兑汇票额余额4765亿元,减去2837亿元保证金,银行承兑汇票净额1928亿元,超过净资产近1342亿元。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些银行为了追求业绩,盲目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向企业收取高额企业保证金,从而达到增加存款业绩的目的。例如,假定某企业向银行申请1000万元贷款,银行完全可以对其直接发放1000万元贷款。但这种做法只能给银行带来1000万元的派生存款。因此,有的银行为了增加存款业绩,不直接对企业发放贷款,而是采取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办法,先让企业交纳1000万元的保证金,同时给企业签发一张面额20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然后银行再进行贴现。这种做法虽然仍然是给企业融资1000万元(不考虑利息因素),但银行存款的增长却放大了一倍。银行除了增加1000万元的派生存款外,还可以再增加1000万元的半年期保证金存款。这种现象尤其在一些急于扩张规模的中小银行最为严重,这就是目前为什么有不少银行热衷于开展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并导致银行承兑汇票泛滥的原因。这也使得目前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中蕴涵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首先,造成大量不良贷款。据调查,目前各银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平均保证金比例为45%,据此推算,在目前的2.27万亿元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当中,银行承兑汇票净额约1万亿元。2005年,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8.61%。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在目前1万亿元银行承兑汇票净额中,至少会造成861亿元的不良贷款。由于有些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没有经过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实际不良贷款率要高于报表数。
其次,造成银行存款的虚假增长。银行承兑汇票本来是一种支付和融资工具,但现在已经变味,成为各银行增加存款的手段。2005年末,上述5家股份制银行全部存款增加3679亿元,其中,保证金存款增长占到33%,最高的一家银行达到64.8%。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虚增存款,已经成为目前商业银行的一个普遍问题。
再次,造成票据市场虚假繁荣。目前票据市场空前火暴,根本原因就是银行承兑汇票失控。银行承兑汇票是票据市场的源头,1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可以带来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票据交易量。2005年,全国票据市场交易量约63000亿元。如果把银行承兑汇票总量控制在银行净资产额以内,全国票据交易量预计将减少40%左右。规范的票据市场应当是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并存,并且以商业承兑汇票为主。
此外,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后,会产生派生存款。上述5家银行超量签发的1000多亿元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后,如果按照最高准备金比率8%和现金漏损率20%计算,最少可产生4600亿元的派生存款。可见,超额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一方面增加货币供应量,一方面还会造成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假象。
更主要的是,在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中也出现了大量的违法犯罪案件。近年来,银行承兑汇票领域成为金融犯罪的高发区。2006年2月11日,中国银行双鸭山市四马路支行爆出涉案金额4.3亿元的银行承兑汇票诈骗案。2006年6月,中国银行河南沈丘支行再次爆出1.46亿元银行承兑汇票大案。犯罪分子以虚假承兑协议、提供虚假保证金,骗取银行承兑汇票1.46亿元。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中违法犯罪案件频频发生和银行承兑汇票的泛滥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银行承兑汇票总量得到应有的控制,银行承兑汇票的案件必然大幅度下降。
因此,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做出相关规定,合理控制银行承兑汇票的总量,防范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
另外一则刚发生的新闻在这里:(http://finance.caijing.com.cn/2012-09-05/112106851.html)银行表外业务增速15%超信贷 华夏民生增速超20%
财经网专稿】 记者 赵君在目前去杠杆进程中,银行表外业务并未降低。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上半年,中国商业银行表外加权风险资产为7.53万亿元,较上一季度增长3441亿元。其中,上市银行表外加权风险资产增速在15%左右,超过了同期信贷增速。
表外业务虽一般暂为债权债务,但随时可能转变成为事实上的资产或负债。根据记者统计,民生银行(600016.SH/1988.HK)、华夏银行(600015.SH)表外项目“信用承诺”较去年末增幅最大,分别增长20.60%、20.61%。两家银行的仅承兑汇票就分别达5784亿、2864亿元。而平安银行(000001.SZ)、中信银行(601998.SH/0998.HK)、兴业银行(601166.SH)、招商银行(600036.SH/3968.HK)等银行增速也都在15%左右。
这一增速也超过了上半年各银行6.5%-14.1%的信贷增速。相比之下,四大行表外业务增长较慢。
来自央行《2012年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仍然多于上年同期。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为7.7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35亿元。而这其中,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6089亿元,委托贷款增加4827亿元,信托贷款增加3432亿元。信贷缺口已经由表外填补。
某四大行信贷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银行承兑汇票派生存款早已是万金油。今年上半年,民生银行承兑汇票比上年末增加1158亿,而开出信用证增长2.17亿元,开出保函增长2.15亿元。
而其他几家上市银行承兑汇票的增长情况为:华夏银行增长687亿元;中信银行50.80亿元;平安银行655.33亿元;光大银行586.43亿元;浦发银行1228.75亿元;招商银行461.48亿元。数家银行的承兑汇票在表外项目中都增幅第一。
“银行对于存款业务的依赖也是承兑汇票持续增长的根源。”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而地下钱庄、影子银行依靠保函保证金存款以及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存款等将存款无限放大。
2012年上半年,民生银行最大信用风险敞口由去年末的2.86万亿元上升至3.37万亿元;兴业银行表外风险敞口亦是由4582.41亿元上升至5347.51亿元。
银信合作业务气势不减。在兴业银行刚刚公布的2012年中报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下信托计划为142.09亿元;“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受益权类为2125.51亿元;“应收款项类投资”中资金信托计划为548.47亿元。
而对于城商行而言,贷款业务则严重集中在保证类贷款担保方式。而城商行的贷款又以小企业居多,在倒闭潮之下,担保方的保证质量亦存忧。
上半年,南京银行(601009.SH)保证类贷款余额达1702.89亿元,在贷款中占比37%名列第一;南京银行(601009.SH)保证类贷款达544.25亿元,占比高达46.39%;宁波银行(002142.SZ)数额为410.59亿元,占比30.12%。
2.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篇二
私人银行业务是一种向富人和其家庭提供的私密性的银行业务,包括为客户提供投资理财产品,替客户进行财富管理,利用信托、保险、基金等一切金融工具维护客户资产在获益、风险和流动性之间的精准平衡,同时也包括与财富管理相关的一系列法律、财务、税务、财产继承、子女教育等专业顾问服务,它是商业银行业务金字塔的塔尖,其目的是透过全球性的财务咨询及投资顾问,达到保存财富、创造财富的目标。
我国银监会在2005年5月25日发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也正式提出了私人银行的概念,并对私人银行定义为:“私人银行服务,是指商业银行与特定客户在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签订有关投资和资产管理合同,客户全权委托商业银行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计划、投资范围和投资方式,代理客户进行有关投资和资产管理操作的综合委托投资服务。”
二、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分析
私人银行业务是国际银行业务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已成为西方商业银行利润来源的重要方面。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富裕人口的集中涌现、金融制度的逐步开放和完善,我国已经具备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基本条件。
1、从需求方看,私人银行业务的需求市场已经在我国初步形成
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造就了快速增长且数量庞大的富裕人口。据美林和凯捷顾问公司2007年10月发布的《亚太区财富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共有49.8万位富裕人士(拥有金融资产100万美元以上的个人,不包括其主要居所),较2005年增加了9.21%,在亚太区占19%。又据IBM商业价值研究院2008年3月发布的《以客户为中心,创新业务模式——建立咨询驱动的本土私人银行》白皮书表明,预计到2010年,高财富净值客户的数量将达到41.6万人,其财富拥有量将达到20万亿美元。作为金字塔的顶端,富裕人口期望专业金融机构对其高价值身份认同,并提供相匹配的一体化、客户化的财富管理服务,协助其得到财富的高增长,并就投资、法律、财务、税务安排、风险管理等方面提供全面化的管理建议。
2、从供给方看,中外资银行正角力竞争私人银行业务
近几年,随着传统业务的萎缩和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中外资银行在中国纷纷推出为高端客户理财的私人银行业务,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2005年9月,美国国际集团(AIG)旗下专门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瑞士友邦银行上海代表处正式开业,成为首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2007年3月,中国银行与其战略投资者苏格兰皇家银行联合推出私人银行业务,成为首家开设私人银行业务的中资银行。目前,中外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家银行跑马圈地、争夺私人银行业务蛋糕的现象也更加普遍。仅在2008年4月,就有交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汇丰银行、招商银行、东亚银行等多家银行陆续宣布推出私人银行业务。按照国际银行业的成长轨迹,私人银行业务有望成为中国银行业新的盈利增长点。
比照中外资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二者各具特色,难分伯仲。外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全球化和专业化优势比较明显。它们凭借先进的技术系统和管理经验,提供周全的服务和特色的产品。从一些老牌外资银行在海外的私人银行业务来看,其业务范围可谓包罗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有委托理财、财务咨询、外汇买卖、代理税收等;还可进一步提供旅游、信息、交通和娱乐等全方位公共服务。更具特色的是,部分私人银行业务还提供艺术品收藏投资建议、继承事宜、离婚和财产保护、移民、赛马等本不属于金融领域的服务。这种个性化的服务既满足了富裕人士的多样化需求,也为银行自身带来更多的盈利空间。
不过,金融产品并不是银行业致胜的唯一决定因素。与外资银行相比,中资银行的重要优势在于国内市场中长期培育而成的客户关系,以及对国内客户的习惯和偏好深入了解。这是刚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所无法比拟的。另一方面,由于金融产品不具有专利权,对产品的复制与复制上的创新不难实现,中资银行可以结合中外产品更好的提供服务,而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则暂时受限。
三、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的问题
我国已经具备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基本条件,但是总体上看,我国在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方面仍然面临诸多问题。
1、产品种类单一
受产品创新能力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的制约,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品种单调,同质化现象严重。除传统的储蓄、信贷和少数中间业务产品外,各类代销产品事实上是银行理财服务的主体产品,如公募证券基金、商业保险产品等,这些产品都过于标准化或格式化,缺乏特性,无法与私人银行业务所强调的个性化产品要求相吻合,也难以适应富裕人士纷繁复杂的个性化财富管理需求。产品种类的丰富与完备是提供全方位综合理财服务的基础,产品定制则是满足个性化财富管理需求的必备条件。如果商业银行不能解决这一问题,私人银行业务就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
2、缺乏优秀的私人银行专家队伍
国际上著名银行其私人银行顾问一般都具有10以上的专业经验,且大多担任过跨国银行的分行经理。而从国内现实看,目前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客户经理大多是对公业务或储蓄业务的转岗人员,缺乏熟悉外汇、证券、基金、保险等综合投资专家和私人银行顾问的队伍,缺乏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敢于竞争、开拓性强、懂技术、会管理、善营销的复合型人才。此外,国内商业银行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相对比外资银行其在薪酬待遇和培训机制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难以留住优秀人才。
3、银行管理体制不适应
相比较国外银行的矩阵型或事业部组织形式,国内商业银行基本上仍然沿袭计划经济时代专业银行的机构设置模式。这种设置模式不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对业务流程进行分工和协作,而是以职能或产品为中心进行分工,强调各专业本身的特点和作用,这样把私人银行业务人为分属在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如储蓄、信用卡、信贷、结算和外汇等部门,在不同的部门之间又有各自不同的管理要求和操作办法,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缺乏有效的协调,使私人金融产品难以得到应用和推广,不仅浪费自身的人力资源,而且客户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共享,制约了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4、私人银行业务理念有待推广
当前客户对私人银行业务理念的接受程度不高,认识模糊。一方面客户对商业银行缺乏信任,商业银行的专业理财水平和信誉还没有达到令客户全权委托的程度,另一方面国内新富阶层中不少人缺乏现代的投资理念,倾向于亲自投资和高频率的投机操作,从这种意义上说,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需求不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此外,中国传统的“不露富”观念也对为富人理财的银行业务存在一定的阻力,人们不愿接受他人代己理财的观念,更愿意从事银行储蓄或购买国债等一般的投资操作。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面对这种情况,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四、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建议
在巨大的盈利空间和发展潜力面前,国内商业银行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促使私人银行业务稳步、健康发展。
1、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要加大科研投入和研发力度,提高研发质量,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不断充实理财产品品种,在收益、流动性和风险偏好方面形成较大梯度,涵盖目标市场客户不同喜好。此外,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在借鉴国外成熟的理财产品和产品研发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国内客户的偏好,开发出更符合国内需求的产品。
2、建立垂直管理的业务体系,向事业部转变
事业部制将改变传统以分行为利润单位的管理模式,以事业部为主要利润考核单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同时在体制上采取垂直管理,取代过去分支行层层管理,不仅人、财、物完全独立,考核与激励机制也随之加以改变。这种专业化运作、垂直化管理所带来的最大益处是,银行效率大幅提升,包括管理性程序的简化、事务性环节的减少,以及成本费用的控制和资源配置的优化。对于私人银行业务来说,它更需要有自己独立的团队、独立的服务体系、独立的运作机制和独立的考核指标。目前民生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家银行都不同程度的启动了事业部制改革,但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建议对私人银行部门可先单独实行垂直化管理,对分散在各地的私人银行中心在服务标准、服务流程、产品研发、后台支持、风险管理等方面实施全行统一化管理。
3、培养和吸引专业化人才
人才是商业银行间竞争的关键,也是私人银行业务竞争的核心。花旗银行前总裁沃尔特?瑞斯特曾非常明确的指出,“客户对银行的满意度取决于为其提供服务的银行职员,而不是银行产品。”针对国内私人银行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加快私人银行业务的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做好CFP等注册认证制度的推广,逐步建立一支产品经理队伍,另一方面要培养好熟悉投资知识、法律知识等多元化知识的私人银行业务专家,建设一支专家队伍,同时还要加强和国际先进国家的人才交流,重视优秀人才的引进,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用各种激励手段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4、完善客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
私人银行业务的财富管理必须建立在对客户个人信息资料和信用档案完全掌握的基础上。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也有利于建立金融产品信息反馈体系和客户信息资源的开发运用体系。在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方面,国内商业银行要注重利用有效的客户数据,采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加强对客户信息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要加强管理和销售活动管理功能,提供高效的咨询工具,帮助私人银行顾问定制高质量的咨询建议;要支持开放式产品架构的业务管控能力,主要是整合相关外部系统信息,灵活地进行绩效评估,并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报告。
5、培育良好的金融环境,树立现代投资理念
良好的金融环境是商业银行业务顺利开展的保障。针对我国信用制度欠缺和信息不对称的现状, 政府和社会各个方面要大力开展诚实守信教育, 培养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中央银行要加快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步伐, 使商业银行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价客户的信用状况, 更有针对性地发放贷款和科学定价, 减少逆向选择问题, 最大限度地防范和控制信用风险;要健全信用中介服务体系, 积极支持资产评估、信用评级等各类征信机构的发展壮大, 为商业银行的市场细分和客户定位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支持。另外, 要提倡“小储蓄、大投资”的投资新理念, 加强对公民的金融消费意识培育, 营造有偿服务的金融消费文化。
参考文献
[1]、毕奇.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国际借鉴与思考[D].吉林大学.2007
[2]、高昕.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路径选择[J].金融经济.2008 (6)
[3]、康承东.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 (3)
[4]、钱正颖.对中国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篇三
【关键词】个人理财 问题 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运营模式相对落后
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获取利润的主要手段是存贷利差。现阶段各家商业银行为了增加获利的渠道纷纷地开展个人理财业务。但商业银行在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时由于受内因和外因的影响,个人理财业务还没有被广大消费者普遍接受。很多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不理想,使得很多时候商业银行在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时不但没有盈利,有时还出现亏损。
(二)有关政策的限制
现阶段,在我国商业银行还是实行分业经营模式,这种模式使得商业银行在发展业务时还主要是侧重于存贷业务,而对保险、开放式基金等业务只能代理,其开展情况常受制于代理产品质量的高低。同时,我国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证券公司的委托理财、保险公司的分红保险、信托公司的信托投资计划等金融产品的实际利率已高于银行存款利率,远高于银行产品对投资者的吸引。
(三)创新产品的匮乏
对于商业银行和客户来说,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推出的个人理财产品基本等同于投资,而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以及政策的限制,商业银行很难推出具有优势地位的理财产品来满足客户的投资需要。
(四)售后服务不到位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固然重要,但理财产品销售出去之后良好的售后服务也是至关重要的。我国商业银行目前还不能完全做到产品信息及时纰漏,客户投诉渠道畅通,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客户接受银行理财产品。同时我国已建立了个人征信制度,但个人征信制度还不够健全,这使得一些客户在面对手续较为复杂的理财业务时就望而却步。也使得客户对理财业务的办理产生了不良情绪。
(五)业务人员及网点层次较低
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专业性很强,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掌握有关理财方面的多种知识,同时理财人员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社会沟通能力。我国目前市场当腹中从事理财工作的人员数量很多,但真正具备较高素质的从业人员数量却较少。理财队伍建设的滞后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同時虽然目前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的营业网点数量巨多,但高品质的网点数量却很少,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能够吸引更多的高端客户购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理财业务的对策
(一)加快业务定位
从目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商业银行要把理财业务发展好,必须以客户为中心,结合自身的优势条件,利用好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手段,开发出一些便民的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客户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错误认识,争取在市场当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加快市场细分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要想开展好个人理财业务,就必须针对个人理财业务所确定的客户群就行分层,将客户按照收入、年龄、等多种因素进行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客户的特点帮助客户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为客户争取最大的利益。
(三)加快创新步伐
我国的商业银行要想做强个人理财业务就必须加快创新的步伐。商业银行在创新时主要应从模式、产品、手段以及监管方面进行创新。首先,我国的商业银行在进行理财产品销售时要打破过去传统的柜台销售模式,要不断根据产品特点,客户创新销售模式。其次,有了适合的销售模式,还必须要有适合市场的产品。第三,个人理财业务在办理过程中也要大力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是个人理财业务的办理更为方便、快捷。第四,商业银行在开发个人理财产品、办理个人理财业务时也必须加强对理财人员的监管,健和完善理财业务全过程。
(四)提高理财业务从业人员的素质
任何一项业务的发展都离不开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一个高素质的理财经理必须要掌握丰富的理财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客户沟通能力。理财人员个人素质的高低是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豪华的关键点之一。因此商业银行在重视乐彩业务发展模式、产品创新的同时,也必须要加强对理财人员的培养,对理财经理不断地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不断提高理财经理的客户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发展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
(五)对个人客户实行分层次服务
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根据手中的客户群进行分层服务,理财经理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客户进行服务,为客户争取更多的利益。理财经理可以在充分了解客户的收入、投资预期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一对一的进行服务,提高服务效率,为商业银行争取更多的客户。
参考文献
[1]杨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中国经济,2010.
4.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篇四
论文题目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班级
学号
姓名
联系方式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国外个人理财业务是一种十分流行的金融服务。在经济发达国家,个人理财是一项发展得相当成熟的银行业务,且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而在我国国内个人理财业务行业目前还处于新兴阶段,但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教育、医疗、住房改革的深化,居民收入的迅速提高和投资意识的增强,使得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发展得非常迅速。近年来个人理财业务越来越成为各家商业银行业务竞争的焦点。我国居民的个人可支配资产快速增长,居民金融需求多样化和个人金融资产多元化的格局逐步形成,这使得广大居民对个人理财的需求日渐强烈。目前,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个人理财业务,个人理财业务产品百家齐放,争相斗艳。近几年来国内银行纷纷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自招商银行推出了“金葵花”理财品牌之后,工行推出了“理财金账户”,建行推出了“乐当家”,农行推出了“金钥匙”,交行推出“圆梦园”,民生推出了“非凡理财”,广发推出了“真情理财”等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是未来银行竞争的主要领域。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加上缺乏相应的基本的投资理财知识和法律保护意识,面对手中大量闲置的钱,普通居民却不知该如何来安排自己的财产,能够使之得到良好的配置,因此,普通居民希望能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指导确定投资理财方向、渠道和品种,有策划的调整投资结构,避免个人投资理财的盲目性和随机性,从而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市场实况,让更多的普通居民知道什么是个人理财业务;研究目前商业银行行业存在那些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探讨未来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趋势;本人通过进入商业银行进行实地考察,产生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并进一步探讨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论文通过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认识,将深层次地研究对这个项目的发展,使之得到优化和进一步的发展,并对此提出建议对策。对于提升和改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并可以为有关部门提供基本的信息,因此一定具有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作为一项高利润、高增长的业务,渐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极富竞争力和挑战力的领域之一。深入分析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其问题根源,联系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实际情况提出可操作性的发展建议,对国内商业银行加快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许多学者结合理论与实际,国内研究与国际比较相结合等研究方法,明确提出了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现阶段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1、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面临巨人的发展潜力和机遇,中外资银行将在这一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在比较分析了中外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优势和劣势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国内银行的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外国银行业的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步入成熟期,国外银行金融机构都将个人金融业务作为发展重点,面向中高端客户的个人理财业务竞争十分激烈。外资银行能够在自身各个方面因素不足的情况下,有效的利用高科技技术和网络,并且充分利用资源,弥补不足的同时又降低了自身的成本。所采取的措施及时有效。在这种经营环境下的个人理财业务呈现服务内容多样化、理财方案个性化、服务手段科技化、服务水平专业化、服务范围全球化的特点。
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处于起步阶段,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较快,但无论从理念、内容、形式、服务上都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一些学者从营销渠道与市场定位、理财产品的设计和运用和营销服务战略——客户管理和专业化服务三方面进行比较,李松柏,蒋太才,朱春兰(2007),陈娟(2007),常雯(2007),李艳(2007)等认为我国存在的问题是:专业人才的匮乏、创新不足、理财需求和理财文化的制约,成本较高,没有有效地利用资源还有就是相关部门实施了,却没有深入的落实和宣传的力度不够,还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等方面原因的限制,让银行无法与客户实现无缝对接,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问题。建议和策略是转变经营观念,树立营销意识、加强创新力度,拓展理财业务品种、尝试“客户关系管理”,分层次服务、做好宣传推广工作、注重相关人才的培养。还有些学者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持有不同的观点,以张静(2007),朱晶华(2007),王丹(2007),伊娜(2007)等认为:需求不足、个人理财产品有同质化趋势、金融业分业经营不利业务发展、缺乏高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人员。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细分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创造市场需求;加强金融机构之间跨行业的合作,丰富理财业务内涵;培养和选拔专业的理财客户经理,提高理财人员的综合素质。
归结以上国内外学术界对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进行比较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一是业务发展理念概念化,缺乏实质性;二是产品品种同质化,缺乏创新性;三是服务水平技术含量低,缺乏竞争力;四是组织机构随意化,缺乏科学性;四是理财人员素质弱,缺乏综合性。
2、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思路
刘永祥,张金城(2007),任献荣,吴庆(2007),张静(2007)等这些学者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路的认为:集中精力打造优质高效的理财中心;网点设置要实事求是,按照低成本、高效率的原则,在实践中努力找出二者的均衡点;强调个性,分类营销,提供差别化服务;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用人环境,吸收和选拔优秀个人理财人才;创新机制,整合资源,防范风险,为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而另一些学者在这方面持有不同的观点,以徐炜(2007),胡佳(2007),孙炜(2007),周航(2007)等为代表认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路是根据国内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趋势和发展现状等因素,呈现经营思路上重“批发”轻“零售”、理财服务技能有待提高、合格理财人员缺乏、对理财服务认知的差异导致服务策略还不完善、理财产品还不够丰富。需要通过这几个方面,做出相应的对策。
结合以上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思考和对策:在技术层面建立强大的知识管理系统支撑,构筑统一的理财业务平台、客户数据库系统和经济信息系统;在组织架构层面科学设置理财中心,加速培育理财经理队伍;在经营层面确立目标客户营销策略,多方探索产品研发创新途径,建立金融创新保护机制;在管理层面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个人理财业务管理体系,当务之急应建立个人理财经理管理办法和考核制度。转变经营观念,树立营销意识、加强创新力度,拓展理财业务品种、尝试“客户关系管理”,分层次服务、提高服务质量、适当降低个人理财业务服务门槛、细分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实行差别化、个性化、分层次的服务,加大营销宣传力度,主动出击,引导市场,创造市场需求、加强金融机构之间跨行业的合作,丰富理财业务内涵、培养和选拔专业的理财客户经理,提高理财人员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该领域内这些学者对于商业银行总体认识和大部分的观点与看法都是相互一致的,还有是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受到当前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的制约;个人客户市场的挖掘和培育有待深入;商业银行的经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方面,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模式还不够多样化,不能同时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产品品种单一等。所以本文在这些方面可以做进一步地研究。
三、论文提纲引言
描述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2.1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
2.2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2.3国内商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比较分析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阐述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策略
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对策结束语
四、与选题相关的主要参考文献
[1]张建琴.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9(1):111.[2]刘永祥,张金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创新思路与发展对策[J].理论纵横,2007,08:11-12.[3]任献荣,吴庆.浅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J].当代经济,2007,2:78.[4]赵寅珠.加强政府监管促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3:109-110.[5]朱晶华.关于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与策略[J].新疆金融--投资理 财,2007,3:54-55.[6]周航.城市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策略分析[J].金融经济,2007:48-49.[7]张静.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315:51-52.[8]赵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318:31-32.[9]陈娟.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J].时代经贸,2007,78(5):194-196.[10]徐炜.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制约因素及出路探讨[J].理论探索,2007:77-78.[11]胡佳.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
5.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篇五
一、甘肃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的企业及个人客户在经营过程中需要资金支持,客户往往希望贷款成本能低一些,同时贷款金额能高一些,甘肃银行针对市场上客户的需求,推出小微企业抵押贷款。抵押贷款前提是借款人或借款企业拥有产权明晰的自有或第三方所有的住宅、门市、厂房等不动产,借款人或借款企业将以上不动产作为抵押物,获得贷款资金。甘肃银行推出的小微企业抵押贷款与传统的抵押贷款最大不同在于非足额贷款,传统抵押贷款一般都是足额抵押贷款,也就是抵押住宅获取的贷款金额不能超过住宅评估金额的百分之七十,抵押门市获取的贷款金额不超过门市评估金额的百分之六十,抵押厂房获取的贷款金额不超过厂房评估金额的百分之五十,甘肃银行推出的小微企业抵押贷款,可以按照评估金额进行百分之百的放款,这极大的满足了急需资金的小微企业的欢迎。甘肃银行针对大型企业开发了流量贷款,流量贷款的对象是大品牌的产品经销商或产品供应商。流量贷款首先是要调查申请贷款企业的进出货流量记录,流量记录要求长期稳定,如流量记录波动太大,则需要进行风险分析,一般来说,越是大品牌的产品经销商或产品供应商,其流量记录越容易符合银行审查要求。流量记录实际就是借款人经营情况最直观的体现,同时也能体现出借款人的信用,以及借款人通合作企业之间的合作程度。对于信用评价高、经营状况良好的借款人,流量贷款往往能提供更高的贷款额度,同时还可以享受到更加优惠的贷款利率。
二、甘肃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1)业务风险迅速增长 随着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总量的不断发展,甘肃银行所承担的业务风险也不断增长,2010年以来,为了扩大市场份额,甘肃银行大力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信贷总额迅速提升,而由于当期的资信评价模式与审核制度不够严密,造成部分小微企业因经营不善等原因无法按期偿还贷款,甘肃银行需承担额外成本进行催收,同时应收账款规模的扩张,资金链运转的不顺畅也制约了甘肃银行开展其他业务的能力,在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迅速增长的同时,甘肃银行信用卡业务及其他信贷业务的发展考虑到现有业务风险,市场竞争力遭到制约。业务风险增长的原因还体现在甘肃银行对于业务风险的控制能力不强,忽略风险过程管理的基础上没有搭建适宜的风险预警机制,当业务发展操之过急时,管理层盲目关注信贷规模的增长,追求短期业绩而忽略应收账款规模控制与资金回收风险,对甘肃银行小微信贷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破坏,一般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把握市场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合理控制风险,实现平稳发展,甘肃银行需合理控制业务风险增长。(2)营销水平有待提高 现在看来,甘肃银行的小微贷款业务,贷款余额有怕提高,根据具体业务的不同,在抵押和担保方式上也有一定的调整,更是推出了多个种类的小微贷款产品,但是从总体来看,小微金融服务项目仍没有大的改进和创新,首当其冲的是各个行业上小微企业有着不同的特征,而对这些特征在把握上不够全面。具体表现上,比如对制造业来讲,一般对贷款的金额要求相对较大,周期也相对长一些,在用途上更难以分门别类,种类非常的繁多,而甘肃银行在应对制造业的小微贷款产品种类明显不能满足需求;又比如科技型的小微企业,往往其有利条件是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其融资主要途径是风险投资基金,而甘肃银行在贷款与风险投资基金融资相结合的产品上有所欠缺。另外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抵押担保的条件相对还过于严格。甘肃银行在抵押贷款业务上,往往更看重的是企业的固定资产、业绩报表等内容,对企业的潜力、专利、市场、流动资产等难以直接掌握的隐形资产抵押上很少考虑或者考虑不足,营销工作的开展遭到制约。(3)绩效考核不够完善 信贷业务最根本的要求是有效的把握风险,降低风险拨备的消耗,从而达到以最小的风险情况下使有限的资金创造出最大的利润。而甘肃银行在小微企业信贷业务考核上,很明显的没有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把握,考核目标的设定存在着极大的不合理。这种不注重风险的考核指标指导下,不但会使大批的业务人员为了追逐奖励而忽略风险,最终导致甘肃银行的风险增加,还会使那些风险意识强烈的人员因为得不到足够的奖励和取得成效,转而跳槽到其他适合的银行,造成人才的流失。另外,甘肃银行的绩效考核中并没有对贷款发放后的相关的管理工作进行设计,而这一部分工作又恰恰不能忽略的。由于小微金融业务具有金额小、数量多、面对的客户相对固定的特点,因此当银行所办理的小微金融业务达到一定的数量时,相应的后期维护、综合管理、客户维护、资金回收等一系列的工作就自然落到了业务办理人员的身上。正是因为绩效考核的激励,所以业务人员努力增加业务量,但是后期的管理就没有相应的绩效激励,容易打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甚至造成人员流失。
三、甘肃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1)合理控制信贷业务风险 小微企业自身的特点决定其具有产业系统风险、行业集中程序风险和借贷人个人风险等风险,甘肃银行根据风险管理的策略结合小微企业的实际,制定主要的风险防范策略:首先,行业选优方面。对于企业运营受经济波动的影响不大的、对资金需求变化稳定的、企业经营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的、企业运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品牌效应和用户认可度较高的、具有稳定的资金缓冲的、与内需分不开的消费品和服务业为主的企业为优先选择;按照先进行规划再实施、大量选择的管理理念,优中选优的对有自主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的、产品主要供应内需市场的企业和行业,以及各自相应的上游和下游相关产业企业,包括生产与之相配套的其他产品的企业进行支持和发展,这样就可以对经济动行过程中产生的系统风险和周期风险达到最大限度的防范的作用。其次,客户甄别方面。充分利用甘肃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主导地位的作用,经合市场信息和行业信息,对企业的现金运行等实际状况进行监控并分析,同时从该企业的竞争对手、合作伙伴以及相应的行业协会、中介等机构加强对企业的了解,全面掌握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类关系包括人际关系等信息的掌握。在掌握了以上信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处理手段,对各类信息进行归类汇总并分析利用,最终形成便于甘肃银行进行操作的小微企业客户价值评价标准,以此标准为依据对小微企业进行甄别,最后实现甘肃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整体评价和认识。(2)利用网络营销进行推广 与传统的营销方式有所不同,网络营销必须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各种工具,最大程度的将网络的优势发挥出来。网络营销有自身的特点,因为展现在用户面前的是文字和语音上的沟通,除了完善的影音宣传资料外,营销人员通过网络平台与客户进行沟通。沟通的途径就是文字或者语音,对文字输入人员则要求打字速度要够快,不要让客户等待时间过长,描述的事项要清晰、简练、通俗、易懂;语音沟通除了上述要求之外,还要语音甜美、吐字清晰、态度热情等。根据以上分析,甘肃银行将网络营销分为售前、售中、售后三个阶段进行网络营销服务。售前服务主要针对的是甘肃银行的潜在客户,充分利用有效的网络资源,将甘肃银行的特色、详细、优势的产品信息展示给客户,达到营销信息大范围的覆盖面。售中服务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已经接收到了甘肃银行的产品宣传,并有一定的兴趣,有购买想法的客户。在这一阶段的服务主要是通过即使沟通软件进行沟通,通过文字或者语音,用简练的语言热情、充分、详实、周到的解答客户的问题,并对产品做出进一步的介绍,最终促成交易成功。因为甘肃银行的中小微企业金融产品的售后服务同期较长,因此为了维持甘肃银行的良好形象,树立品牌意识,为银行开发更多的潜在客户,对售后服务的质量要求也较高。除了人员上,在技术上也要保证客户的售后反馈信息能够及时有效的被甘肃银行接收,并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回应。通过这种网络售后服务的途径,不但可以方便快捷的解决用户的售后问题,还可以大量节省银行的售后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3)建立健全科学考核系统 通常情况下,绩效考核关注的是企业运营的规模,以企业规模的大小作为绩效考核的评价标准,单一的以规模为标准进行绩效考核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因此,还要兼顾以价值导向为标准的绩效考核。以价值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与以企业规模为标准的绩效考核并不发生直接的冲突,以价值为导向,就是指在一定资本投入的条件下,以资本产生的效益回报作为评价标准,目的是达到最大收益。在银行利率由市场进行调节的大的环境下,甘肃银行通过多种渠道获得资金和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仅以扩大自身规模的方式来达到自身发展的目的,很显然是事倍功半的,因此以价值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必然纳入银行发展的战略计划中来。甘肃银行在逐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建立以利润为基础的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选择那些规模比较大的企业作为发展客户,客户同样也把规模比较大的银行作为发展客户,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正确性,但不是绝对的。与这种以大论优的观点相对应的就是以质论优的经营观念。以质论优的观念,其重点考虑的不是一个企业的规模,而是企业能够给银行带来的经济增加值,规模小的企业同样也有提供较大经济增加值的情况。因此,甘肃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在充分考虑和预防经营风险的同时,更应该增加对质量过硬的中小企业客户进行拓展和开发,并积极维护。
6.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篇六
【中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个人财富存量的积累已相当可观,由于我国居民理财观念淡薄,在全球性通胀的大背景下,居民的理财需求日益积聚。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建设还有待完善,投资方式和投资途径相对单一,个人资产缺乏科学有效的综合规划管理途径。商业银行个人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为居民个人理财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现状,并已逐渐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我国的个人财富管理业务发展时间较短,难免在实际经营中存在各种各样不尽人意的地方。为实现个人财富管理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当前业务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立足于实际,希望能通过新问题和新对策的提出,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依托于现有金融理论研究成果,对商业银行个人财富管理业务的内涵做出较为准确的界定,从银行和客户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必要性,将外资银行相对成熟的财富管理业务的经营模式和发展经验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现状进行对比,指出当前我国个人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误区和实际业务操作中存在的不足,结合作者多年理财从业经验,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并结合当前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说明当前
正蓬勃发展的针对特定人群的私人银行业务,是现阶段个人财富管理业务的较理想化体现,是财富管理核心思想的终极落实,是未来财富管理业务的基础与有效借鉴。
【英文摘要】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disposal income of Chinese people.individual
wealth has reached to a considerable quantity.However.with poor financial management.people’s need of financial managing keeps increasing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inflation.Since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financial markets need improving and the way of investment is relatively simple.the management of personal assert is ineffective.The personal financial service of commercial banks.which.to some extent.has solved this problem and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strengthen the
competence of enterprises.provides a broad platform with the individuals.But this kind of service has newly come to China;hence.it’s inevitable that some aspects can’t fulfill people’s need.In order to imple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 financial service.it’s necessary to further analyze the current developing state of this service and find out the problems in it to raise a reasonable solution.In the paper.these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and I hope I can put forward a new field of vision in this issue.Basing on the current
achievement of finance theory.this paper specifically defined Personal Financial Service and analyzed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PF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ank and customer.By making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ature managing model of foreign bank and the current state of our commercial banks.this paper will point out the misunderstanding and deficiencies in
practical business and propose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through the author’s years of financial managing experience.By examining the current developing state of private banking.this paper finally came to the point that the private banking business will be the focus of wealth management business in the next period.【关键词】商业银行 个人财富管理 私人银行
【英文关键词】Commercial BankPersonal Financial ServicePrivate Banking 【备注】索购全文在线加好友:139938848.....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指导和论文发表委托服务
【目录】商业银行个人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文摘要4-5英文摘要5引言8-1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8
(三)本文的逻辑结构10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8-10
(四)本文的创新点、难点和不
足10-11
11-16
一、商业银行个人财富管理业务的理论分析
(一)个人财富管理业务的基本概念11-12
12-16
(二)商业银行个人财富管理业务的理论基础
富管理业务发展简述
展背景及发展历程
现状17-19
析19-2716-1916-17
二、国外个人财
(一)国外个人财富管理业务发
(二)国外个人财富管理业务发展
三、我国个人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必要性及现状分
(一)我国个人财富管理业务发展背景
19-2319
(二)个人财富管理业务的必要性分析
人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历程23-24
务发展现状24-27
题27-39
(三)我国个
(四)我国个人财富管理业
四、我国个人财富管理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
(一)我国金融市场客观条件的制约27-28
(三)个人
(二)银行自身在业务发展中暴露的问题28-33
财富管理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33-39
富管理业务的发展对策39-43
合作,合理规避金融分业管制39
五、我国商业银行个人财
(一)加强各金融机构之间的(二)构建更高效的电子信
(三)细化客户分层,(四)培养专业的理财
40-41
(五)突出理财
(六)加强营销设计,息平台,提供更优质的客户体验39-40明确市场定位,树立理财服务品牌40从业人员,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制度业务的独立性,培养客户的理财意识41
提升营销水平41-42
理财打好基础42-43
44-46后记46
7.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篇七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可持续发展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和负债, 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中间业务最基本的性质是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的时候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出现, 这是中间业务同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的最直接区别。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起步较晚, 与外资银行相比, 中间业务仍有较大差距。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金融产品需求的拉动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 特别是近几年,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
1、经营理念有较大突破, 业务管理不断加强。我国商业银行正逐渐转变经营理念, 将中间业务发展作为实现金融工具创新、新的利润增长点。我国各商业银行加强了对中间业务的管理, 加大中间业务的创新和营销力度, 加强风险控制。各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认识逐步由辅助性业务的间接效益向主营业务直接效益转变, 收费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明显增强, 实现了中间业务依法合规跨越发展。
2、中间业务收入达到一定规模。2008年上半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深发展、浦发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等几家银行的业绩预告显示, 各家银行都预计业绩将出现大幅增长。中间业务收入成为各家银行业绩的亮点。
3、中间业务品种明显增加, 业务量增大较快。随着经济的迅猛增长和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 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结算、汇兑、代理等中间业务的基础上, 陆续推出了诸如信用卡、信息咨询、租赁、代保管、房地产金融服务、担保、承兑、信用证等一系列新兴中间业务, 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中间业务品种体系。
二、国内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中间业务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商业银行尚未将中间业务发展提到应有的战略高度上来认识, 仅仅将中间业务作为对传统业务的一种补充和推动, 尚未充分认识其对于改善收入结构、转变经营模式的重要意义。
2、自主创新动力不足, 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一是缺乏创新的内生动力。目前相当多的银行分支机构认为金融创新只是总行层面关心的事, 将其职能定位在仅负责对总行创新产品的推广方面, 没有创新的动力。
3、中间业务无序竞争, 不惜血本。各家商业银行除想方设法扩大原有业务的经营规模外, 对他行开办的新业务品种, 采取“一哄而上”“仿而效之”的方法, 以致于形成中间业务品种十分雷同, 加剧了中间业务经营的压力。为争揽业务, 不惜工本, 赔本赚吆喝的事时有发生, 部分商业银行对此解释为“圈地运动”。
4、专业人才的不足成为中间业务发展的一大瓶颈。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大批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尤其需要具备系统的银行、保险、证券、外汇等金融专业知识, 通晓各种金融商品和投资工具。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 我国商业银行这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较少, 培养和储备不足。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及建议
商业银行应在中间业务发展方面明确思路, 当前应加大对高附加值型业务品种的研究与营销力度, 并逐步发展信用性、融资性等高技术含量、高收益的中间业务。
(一) 加强中间业务研究, 谋划经营发展战略。
随着我国银行传统业务利差收益的不断萎缩, 中间业务收入已逐步成为商业银行新的效益增长点。国内银行要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必须更新经营理念, 积极研发新的中间业务产品。在重点研究社会资金变化情况、区域经济结构和客户结构的基础上, 根据自身的经营特色和优势, 从中间业务品种、业务规模、人员结构、经济效益等方面对全行中间业务进行清理与重新定位, 制订中间业务发展计划, 做好新品种的设计研究, 发展和推广, 不断提高中间业务市场占有率, 以确保中间业务健康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二) 强化中间业务创新和产品开发。
我国商业银行在产品、服务上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作为未来银行的业务发展方向, 中间业务创利水平代表了银行创造高附加值金融产品的能力, 为此, 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 应着重加强金融创新, 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与服务的创新, 借以拓宽中间业务收入渠道。
(三) 实施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注重营销实效。
市场营销作为连接产品与市场的桥梁, 在竞争中显得特别重要。目前, 各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 无论是营销队伍建设, 还是宣传费用投入都存在明显不足。由于银行自身对产品缺乏营销, 使相当一些中间业务还未被社会认同, 也未能真正形成社会需求。因此, 要推销中间业务品种和服务, 扩大市场占有率, 银行应该采取有效措施, 让中间业务面向市场、面向客户、面向产品、面向基层, 从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制定中间业务营销策略。
(四) 加大技术支持, 优化服务手段。
中间业务, 尤其是中高级的中间业务, 需要一系列技术的支持, 附加值越高, 对技术的要求就越高。各商业银行还要把更新技术装备作为一个战略性问题来对待, 软件硬件同步发展, 以此来增强国内银行中间业务的竞争力, 促进我国金融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金融需求的不断增加, 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加速, 商业银行将会更多的发挥中介服务创新功能,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将可以有效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实力, 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世豪, 《大力推进中间业务, 拓展收入增长空间》, 《城市银行》, 2004 (8) 。
[2]、黎红梅,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制约因素及拓展思路》,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6) 。
[3]、张汉飞, 《银行业全面开放下的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战略》,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2) 。
8.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篇八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转型;理财产品;发展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理财有更加强烈的兴趣和意识。个人理财俨然成为了一种趋势,人们希望通过个人理财来达到赚取收益或保值增值的目的。个人理财业务是银行通过结合客户信息、投资信息与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的理财业务。尽管我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不如国外的久远和完善,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人们对理财的热情只增不减。随着国内理财业务不断的进步和经济环境、政策的支持,居民生活品质和收入不断提高,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必要性
1.我国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
步入21世纪后,国内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逐渐放开,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逐渐向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目标靠拢。伴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个人财富管理成为了人们日趋热议的话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备存款余额从2000年的64332.38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485261.30亿元,得到了显著提高。这十几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大幅上涨,个人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这使得人们不得不去思考对减去必要消费后剩余财产的分配问题。除了个人之外,广大家庭也需要对剩余资产进行管理理财,合理对家庭财产进行投资理财不仅可以使资产保值,还能获得额外收益。因此,无论从个人还是家庭来说,理财业务的发展十分必要。
2.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增长改变了人们消费观念,比如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的“房奴”“车奴”现象,说明了人们广泛接受超前消费,解决了人们消费与时间不对等的难题。与此同时,也促进了信贷的发展,增加了个人消费信用,也促进了房地产、汽车等行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迅猛的影响下,银行的业务越来越广泛,各项业务共同发展促进了银行向收入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搭上了经济增长的快车得到了发展,成为了银行中间业务的主力军。同时,个人理财业务的出现使人们的投资选择更加多样化,有效地改变了个人金融资产的结构,分散了风险。
3.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必要途径。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各大银行卷入了全球金融化的浪潮,国际竞争不断加剧。国内商业银行在这样的全球化竞争中劣势凸显,与国外金融机构抢占市场时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存贷款业务都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占银行收入很大一部分。而发达国家银行的利差收入占其总收入来源的50%以下,大部分的收入都来自于中间业务,作为中间业务主力的个人理财业务则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从我国国家统计局关于2015年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近25%这一数据来看,国内商业银行单纯依靠存贷款利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这一状况并未改变,银行的业务结构急要调整。我国商业银行想要在国际市场上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必须优化业务结构,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改善个人理财业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起点较晚,时间也十分短暂,比不上国外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规模。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初始发展时期,那时人们对这种新兴业务并不了解也不热衷,少有人关注。从21世纪初到现在,随着个人理财环境、观念、产品、意识和理财团队的建设有了显著的提高,国内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们对个人理财业务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更能接受这样的理财方式。尽管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起步晚,与国外个人理财的发展相差甚远,但是发展速度却很快,各金融机构十分重视理财业务,商业银行也不断开发新的个人理财产品来吸引人们投资。
此外,近几年各大商业银行争相推出了许多理财产品,大有百花争艳的架势,比如中国银行的“中银致富理财计划”,建设银行的“汇得盈”,工商银行的“灵通快线”等。尽管国内各大银行都在推出理财产品,但是各个产品之间都是万变不离其宗,主要依靠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汇理财产品充当主力军,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仅仅是靠数量取胜。如果国内商业银行想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对理财产品不断地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理财产品缺乏创新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是从银行的角度出发,以银行传统业务为核心来设计开发,没有更多的考虑客户的需求和利益上。产品本身就是为了客户而设计,只有吸引更多的客户购买才能获得收益,站在客户的角度上设计产品,才能让银行与客户两者共赢。国外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则做到了这一步,站在客户的角度上来设计,以客户为中心,根据客户的要求和需要设计开发出让客户青睐的产品,因此大部分产品具有多元化和私人理财服务的特点。产品是否符合客户自身的购买需求,是吸引客户购买的主要因素,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与产品设计和开发息息相关。
(二)理财人员专业素质匮乏
投资具有风险,理财也不例外。随着居民收入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投资浪潮,证券、基金、期货等投资方式收益高、风险大,国内“卖房炒股”之类的新闻层出不穷,人们没有专业的判断能力和独特的眼界,盲目跟风的投资往往亏损巨大。个人理财业务涉及的经济领域十分广泛,注定了它具有一定的投资风险。同时,对从事个人理财业务的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理财从业人员需要对个人理财产品的各项功能及风险控制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还要了解证券、期权期货、保险等各方面的金融知识以及各个投资行业的基本情况。目前,各大银行十分缺乏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理财队伍。
nlc202309081113
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人员大多都是从银行柜台工作人员挑选的,简单的培训根本不能满足个人理财对就职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的要求。而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业务,不同于柜台人员,它的服务范围极广,对从业人员的金融知识、行业知识储备有很高的要求。在如今全球金融化下,个人理财方面的高端人才将会更加受到市场的欢迎。
(三)理财产品存在信用风险
国内各大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没有一套完整的风险评估机制,客户不能充分了解到产品可能存在的信用风险。而银行工作人员在销售这些理财产品时,应尽可能避免谈到风险控制这一话题,更多的向客户解释产品带来的效益,同时客户也对风险这一因素不大重视,只关注到了产品带来的高收益、高回报。最后,产品的风险往往都是由客户来承担,银行的信誉会因此而受到损失,客户也会对个人理财产生误解,不利于个人理财业务的长远发展和进步。
(四)金融分业经营体制的阻碍
我国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务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出于风险控制这方面的考虑而言,这样的管理机制或许很安全的避开了一部分风险,但是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银行对个人理财产品设计与开发上的创新。在严格的分业经营体制下,三者分离,无法构建合理有效的投资组合方式分散风险,不能将资金合理配置。银行、证券、保险站在各自的阵营里为客户投资理财,同时投资资金在各自的体系中流转,三者的资金没有交集,不能交错组合投资,银行更是只有提供证券及保险咨询和代销的资格,导致理财业务的创新十分有限。
三、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建议及对策
(一)大力开展理财产品创新,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各大商业银行争相推出各种理财产品,但效益甚微。目前各类产品对客户而言不具有针对性,不能解决客户理财方面的难题。为了取得更大的进步,国内银行应该借鉴国外银行对理财产品设计与开发的模式,结合国内的经济、政策条件来制定出属于自己的理财产品。除此之外,各大银行应该与其他金融机构建立好良好的合作关系,增加理财产品的多样性。在设计和开发产品时要树立自己的产品品牌风格,避免理财产品模仿和复制,缺乏市场竞争力,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尤其是在银行竞争日益激烈的时期,更要推出有创新、有品牌特色的理财产品。
国内商业银行应该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可以实行分类管理模式,从客户实际情况出发将客户划分不同的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设计不同的产品,满足客户的理财需求。同时,还可以实行阶段管理,将客户划分高、中、低端三个阶级,对不同的阶级采取不一样的方式。例如针对高端客户,银行可以为他量身定制理财计划,中、低端客户就可以采取分类管理的模式提供服务,使个人理财向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二)加强对理财人员的培养,提升人员素质
因为个人理财业务不仅具有一定的风险,还对理财从业人员有很严格的要求,商业银行在招聘员工时应该格外看重应聘者的专业能力和道德品质。从业务成熟度、具有责任心、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专业的个人理财知识储备等方面来考察应聘人员。此外,在理财人员就职前,还要接受证券、基金、保险税收等金融专业知识的强化培训,建立考试制度,允许通过考试的人员上岗工作,达到建立一支专业的营销和理财队伍的目的。
(三)加强营销力度,提高营销质量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传统营销已经出于尴尬地位。银行在对产品进行宣传前,除了要合理计算广告的投入,还要制定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宣传模式。比如同时选择广告、营业推广、公关促销多种渠道的宣传方式,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线上线下结合大力宣传产品优势,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其次,还应该加强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对于到营业网点的客户采取面对面的方式详细介绍理财产品。
(四)建立完善的业务信息披露机制
在设计、开发产品时,要清楚本产品的收益的同时要测算产品的风险。理财产品销售人员在向客户销售产品时除了要向客户介绍产品,也要将产品收益和风险一并告知客户,是否购买产品,由客户自身衡量利弊后决定。销售人员不得为了自身的销售额,而故意向客户隐瞒产品风险。
此外,商业银行应该定期告知客户产品变动收益或损失的情况,出现重大变动、异常风险、资金不安全等情况要及时向银监会和有关管理部门上报。各商业银行要严格控制风险,完善理财业务的服务及投诉机制,切实建立起理财业务的信息披露机制。
(五)完善个人理财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
在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中,法律文件和监管机尤为重要,需要这样的机制来督促个人理财业务的良好健康的发展。没有监管必然会出现混乱,带来诸多问题,引发人们对于个人理财的误解,必将阻碍理财业务的发展。对此,完善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是个人理财业务取得长远发展的一个方面。就像证券从业人员监管一样,证券从业人员上岗工作必须取得从业证书,还要接受证券业协会的管理。银行个人理财人员也可以效仿这样的方式,对个人理财业务从行业上、人员上进行规范化管理。
四、总结
面对全球金融化趋势,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内银行与国外银行在竞争中怎样才能占得优势?商业银行避免不了调整业务结构,将重心从传统存贷业务转移到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上。而在中间业务占大头的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商业银行除了对个人理财给予更多重视之外,还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服务为导向”的服务理念。虽然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人们对它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但是改变不了它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和日趋激烈的竞争,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是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06-210.
[2]雷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分析[J].华人时刊,2013,(11).
[3]于磊.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創新导报,2010,(13).
[4]王芸芳.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前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J].甘肃科技,2008,(14).
作者简介:汤晓庆(1994-),女,重庆人,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商业银行。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问题及对策】推荐阅读:
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09-27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研究07-02
浅谈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14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07-06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6-19
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07-21
我国预算会计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的论文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