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发展部岗位职责

2024-08-19

规划发展部岗位职责(共8篇)

1.规划发展部岗位职责 篇一

发展规划部职责

负责公司建设项目的计划统计工作、工程进度的催办及报表的收集、上报等;负责办理公司建设项目的规划、建设、备案、产权等手续;负责公司建设项目各类工程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负责公司固定资产的配置与管理,负责物业合同的签订、租金及水电气费用的收取、日常维护负责工程前期合同的谈判与签订等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要求:能够统观全局,认真负责,任劳任怨。

例:

某集团规划发展部职责

规划发展部的职责范围:

——负责集团公司的政策研究、体制改革和组织机构运行情况评估。——负责集团公司总部的投资项目论证实施和投资经营管理工作。

——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负责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方案起草、方案论证和制定工作。

——负责集团公司总部工作计划的汇总、发布、跟踪、评价和考核工作。——负责起草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的主题报告。

——负责集团公司重大文件、报告的起草工作。

——负责集团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母子公司体制的工作。

——负责集团公司总部组织机构设置、调整方案的编制工作。

——负责提出集团公司产业结构调整、资产重组的有关方案,经集团公司批准后组织实施,实现突出主业、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

——负责研究集团公司多元化经营发展战略。

——负责提出集团公司向控股企业、参股企业委派的股东代表、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的人选要求或建议。

——负责归口管理集团公司派出的董事、监事、股东代表。

——负责集团公司的法律事务。

——负责与国家有关部门建立工作联系。

——按承担的职责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建立内部岗位责任制。

——向集团公司分管领导报告工作。

——设副主任或/和主任助理协助工作。

2.规划发展部岗位职责 篇二

1 城市规划及规划环评

在城市的未来发展中, 城市规划是重要环节, 它同时也是合理进行城市布局和安排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在一定时期内,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 是进行城市建设的依据。进行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然而, 在当前的城市规划中, 并没有对城市生态、规模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 也没有相应的制度对其进行合理修正, 常常要等到下一次规划时才会对前一次的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反应。在城市规划中,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极为缺失的一个环节, 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 环评工作指引其建设及发展的方向, 只有实现了城市与环境的和谐和统一, 城市的经济增长才会稳步向前, 城市的生态系统才能实现良好的循环。进行城市的规划环评工作, 首先要进行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 基于此,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划方案的影响分析, 对环境的主要因子进行识别并提出可靠性性解决方案, 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值得注意的是, 环评工作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想通过某单一的方案无法达到理想效果, 需要进行全面而完善的系统分析。

2 城市规划环评发展方向

进行城市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能够实现城市的生态化发展, 但当前的管理制度及相关技术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究其原因, 首先是没有实现城市规划与规划环评的有效融合;对此, 需要对两者融合的基本框架及思路进行构建, 具体而言, 包括以下几点: (1) 分析目标及过程并进行两者的相互融合。为了使城市规划和环评的目标保持一致, 达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首先应该明确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而评价的本质在于保证规划沿着计划的方向发展。在统一目标与理念的前提下, 才能实现融合与整合。其中, 过程融合的意思是实现规划与评价过程的同步进行。 (2) 进行城市的总体规划环评, 保证规划的有效性。建设和发展一座城市, 要合理的确定其发展方向及其总体的布局, 从而引导其制度的落实与产业的发展, 这些都依赖于科学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 环评工作能够有效预防城市规划的不合理性及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及保护了环境也对城市规划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3) 确立循环经济, 建立经济指标体系。作为一种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模式要求使用生态学的规律来指导社会经济活动。它倡导与环境协调发展,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经济活动中, 物质的流动过程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1];其主要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在进行工业生产时, 合理利用物质及资源, 尽可能的降低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在整个城市的总体规划中, 建立合理的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定量分析城市发展的空间结余与城市交通、城市景观、市政基础设施等。

3 城市规划与规划环评融合的案例分析

对某县级市进行案例分析, 该市总规划人口为12万人, 其功能定位为:居住、行政及休闲[2]。对城市规划的生态化篇章进行研究。首先, 需要构建金坛生态新城的概念, 对该地区的概念规划和结构规划进行同步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到编制中[3], 研究程序见图1。

在进行生态化规划时, 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保证布局的紧凑, 功能的混合以及适当控制土地的开发强度;在交通上, 要以步行、自行车以及公共交通为主, 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要高效利用能源, 大胆使用新能源;生态社会以及生态产业要有利于循环发展等。在设计重点上, 首先是空间的设计, 在确定重点空间管制区域时, 要对其周围的开发进行控制, 保证此区域的水源安全。其次是实现生态化的交通系统, 通过交通组织以及交通场地的设置等体现生态适宜、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等原则。在规划的核心区域禁止建设地面停车场;在规划的核心区域以外也应该优先选择地下停车场。在小区等位置尽量将停车场设置在门口。对于道路的要求有:在小区等位置以不行或是自行车为主;在城区次级道路上要设置专门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在主要道路上设置公交车道。

通过进行新区规划的合作研究, 形成城南新区城市规划的基本生态原则以及设计细则[4], 为城市的规划和设计提供指导, 形成空间管制、交通组织、雨水收集等的多角度生态化管理。这不仅为该地区的水源保护提供了技术方法及具体的操作步骤;同时也实现了城市规划与环境评价的融合, 促进了城市规划的生态化, 保证了城市规划过程及目标。评价的早期介入可以实时调整规划自身, 避免环评过程中的寻租行为。

4 环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对当前的环评进行分析,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相关规定, 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该项工作实践。一方面, 它能够控制某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规划方案, 同时也能促进自身的生态化规划管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首先是评价体制, 当前很多的规划环评依然属于反映型评价, 都是在规划成果已经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评价, 缺乏评价技术人员的参与, 接触项目的时间较短, 导致环评工作缺乏全面的考虑。在完成全部规划工作以后, 评价人员能够进行方案调整的空间是极为有限的, 难以全面的否定一些决定。其次是规划环评自身理论还不够完善。理论上讲, 环评的作用有三个:首先, 环评可以用来明确项目开发者的环境责任, 并规定相应的需要采取的环境保护行动;其次, 就环保而言, 环评可以提供其有效的建议;最后, 对于环境管理人员而言, 环评可以为其提供有效的管理依据。分析环评的功能, 当前的研究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是将环评看成规划层的扩展, 认为在环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环评发展规划中的技术、方式以及模式等;另一种观点是将环评看成是规划编制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评价规划环评有效性的时候, 并不是以报告书的质量为主要依据, 而是以是否能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原则。当前, 在我国的规划环评中, 主要是以第一种观点为主要理论依据, 这样就会导致环评工作过多的依赖于定量分析, 规划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此外, 由于环评的技术十分复杂, 编制方案的时候相应的会较长。

5 结语

在城市的总体规划中, 要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各项因素;这一系列的因素同时也是城市发展框架的主要组成部分,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总体规划和未来的环评。所以, 要科学合理的开展规划环评工作, 对其进行正式系统的研究, 从宏观上把握城市规划方向。

摘要:对城市规划设计人员来说, 规划环评并不陌生, 它与城市规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文将两者进行了对比, 对其关联和相互制约进行了探讨。从影响评价的现状出发, 对两者的融合思路和方法进行了研究, 通过案例说明了融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旨在促进城市规划的生态化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环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秉钊.当代城市规划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雷翔.走向制度化的城市规划决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社, 2003.

[3]顾朝林.科学发展观与城市科学学科体系建设.规划师, 2005, (2) .

3.规划发展部岗位职责 篇三

一、切实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审计促进“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今年2月份,江西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五年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也对全省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3月份,审计署出台的《关于加强审计监督 促进“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的意见》,对审计机关如何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促进“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又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全省各级审计机关一定要深入学习、吃透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审计署的指示要求上来,深刻认识“十二五”规划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推进措施,深刻理解审计机关肩负的使命和责任,进一步增强审计服务“十二五”规划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保障“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摆在重要位置,推动江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找准审计工作为“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服务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坚持不懈地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为“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审计支持。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个龙头,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根本目标,把维护国家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努力培养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开放思维和创新思维,从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高度谋划审计工作,更加自觉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更加积极、主动和有效地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推动审计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巩固中提高、创新中跨越。

二、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发挥审计促进“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的服务保障作用。今后五年,是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推进江西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全省审计机关要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重大部署,把审计工作进一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中,找准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切实加强对重点资金、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的审计监督,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更加注重深化对宏观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审计力度。要不断深化对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和反映问题,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确保各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要着重检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着重检查节能减排和资源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情况,在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引导各方面切实把工作着力点放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确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宏观决策和部署落实到位,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更加注重加大绩效审计的推进力度。要继续加大绩效审计力度,每一项审计都要关注绩效问题,注重从政策执行、资金使用、资源利用、行政效能等多方面作出评价,在关注经济效益的同时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正确处理好微观局部与宏观全局、揭露问题与解决问题、资金使用绩效与政府行政效能的关系,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三是更加注重加大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案件的揭露和查处力度。要始终把查处重大违法违纪案件、促进反腐倡廉建设作为重要职责,抓住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切实突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分配和使用,工程建设中的预决算、招投标和物资采购,土地转让中的“招拍挂”、出让金和异地置换,金融机构的贷款发放、票据贴现和保险理赔,国有企业的对外投资、资产处置等方面的审计监督。要加大案件线索移交力度,完善与纪检监察、检察、公安等部门的案件移送制度,加强工作沟通、协作、配合,严肃揭露和查处以权谋私、渎职侵权、贪污受贿等问题,推动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四是更加注重加大对体制机制制度性问题的揭示和反映力度。要切实增强审计监督的深度和分析研究的力度,着力反映体制障碍、制度缺陷、机制扭曲和管理漏洞,促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要更加关注财税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运行情况,促进健全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公共财政体系,推动建立统一和完整的政府预算;更加关注金融体制和金融市场建设情况,促进金融企业强化内部治理和风险管理,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更加关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情况,推动加快股权多元化和公司制改革,促进国有企业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五是更加注重加大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要切实增强督促整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认真落实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促使有关单位严格执行审计决定,采纳审计建议,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健全完善审计整改报告、督查、联动、公告、问责等制度,努力构建审计整改的长效机制,促进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到位,维护审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依法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工作,全面客观地反映审计和整改情况,提高审计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三、坚持探索创新,不断提升审计促进“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的能力和水平。“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要坚持不懈地探索审计创新,着力提高审计能力和水平,推动审计工作不断深化和发展,为促进“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审计支持。一是坚持不懈地创新审计监督内容和领域。要认真落实温总理提出的“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的指示要求,深化审计内容,拓展审计领域,把一切政府性资金纳入审计视野。要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来开展审计工作,既要坚持依法审计,又要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全面审计与突出重点、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把是否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评判标准,实事求是地作出审计评价、结论和决定。二是坚持不懈地创新审计业务管理。要进一步改进审计项目计划和成本管理,逐步建立动态的审计项目储备库,完善和有效实施审计项目中长期滚动计划,达到年度计划与中长期计划相衔接,提高审计计划的科学性。要积极创新审计组织管理方式,坚持上下联动,内外结合,科学配置和合理整合全省审计力量资源,大力开展全省性的行业审计和专项审计,积极探索“1+N”的作业模式,将专项审计、预算执行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整体效能,实现“一审多果”。要积极探索实行审计项目招标和审计组长竞聘制度,有效整合机关内部资源,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坚持不懈地创新审计方式方法。要积极探索实现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有效途径,对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审计资源、组织实施和成果利用进行统筹管理,提升审计工作报告和审计结果报告的层次和水平。探索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建设项目、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事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认真研究跟踪审计的工作思路、介入时间和具体流程,始终坚持审计的独立性,避免越权、越位,把跟踪审计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要积极探索跨若干项资金、若干个事项和若干个行业联合(综合)审计,如民生工程和投资联合审计,财政与经责联合审计等等,切实提高审计效果。要不断探索符合各地实情的审计技术方法,以审计信息化建设为依托,积极推进对税收、社会保险等重要单位的联网审计;推进审计数据中心建立,建立完备的数据库,为深化信息化条件下的计算机审计创造条件;进一步加大审计管理系统(OA)与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的应用与普及力度,努力提升计算机应用的层次和水平。四是坚持不懈地创新审计风险防范机制。一方面,积极防范审计项目质量风险。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逐步建立起更加科学规范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实现对审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跟踪检查。要全面推进审计项目审理制度,对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执行,以及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结果类文书格式、反映情况和问题、适用法律法规规章、评价定性、处理处罚等重要事项实行审理监督。要坚持和完善三级复核、审计业务会议、审计质量检查、质量责任追究等制度,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要建立健全审计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实名通报制度,确保审计结果准确,体现出水平、经得起检验。另一方面,积极防范审计廉政风险。要围绕权力运用这条主线,全面开展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建立健全审计机关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机制,加强对廉政风险点的查找与防控,加快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等制度,严格落实经费预算和“收支两条线”规定,积极推进“三公经费”网上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要积极推行审计外勤经费完全自理,严格执行“八不准”审计纪律和各项廉政规定,强化审计项目现场廉政监督检查和审计回访,维护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五是坚持不懈地创新审计人才工作机制。要逐步建立以“专业化”为导向的审计干部管理机制,努力打造一支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专业化审计队伍。要建立健全职业准入制度,大力引进工程、计算机、法律等方面高层次审计专业人才;要创新业务培训,强化审计专业能力的培养;要完善考评体系,深化以业务能力为标准、以工作实绩为导向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科学利用外部人才资源,探索建立外聘专家库和专家咨询制度,不断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

(作者单位:江西省审计厅)

4.《煤炭物流发展规划》解读 篇四

日前, 国家发改委发布了 《煤炭物流发展规划》 (下称 《规划》) , 全面总结了煤炭物流发展取得的成就, 深刻分析了新形势下煤炭物流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指明了煤炭物流发展方向。《规划》提出, 要按照科学布局、高效畅通、协调配套、节能环保的发展方针, 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改革开放为动力, 以科技进步为支撑, 完善煤炭物流基础设施, 培育大型煤炭物流企业, 健全煤炭物流服务体系, 提高煤炭物流服务能力, 促进煤炭物流科学发展。《规划》内容的现状如何?实施有哪些困难?对此, 本刊记者对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市场观察员李朝林进行了专访。

打造现代物流体系

CLPMA:《规划》规定, 到2020年煤炭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明显提高, 社会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 基本形成物流网络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物流服务绿色高效的现代煤炭物流体系。加强铁路煤运通道建设, 年运输能力达到30亿吨;结合国家煤炭应急储备建设布局, 重点建设11个大型煤炭储配基地和30个年流通规模2000万吨级的物流园区;培育一批大型现代煤炭物流企业, 其中年综合物流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的企业10个;建设若干个煤炭交易市场。目前, 我国的煤炭物流现状如何?要实现这个目标, 有哪些难点?

李朝林:我国煤炭物流体系还不完善, 物流成本较高, 造成煤炭产品从西部到达东部地区的价格超过进口价格, 国内煤炭市场占有率有不断下降趋势。煤炭生产企业与下游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工业企业分布较为分散, 运输距离长, 环节众多。一是煤炭主产区铁路运力紧张制约煤炭流通, 而“倒卖车皮”等不良现象更加剧了运力的紧张和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二是煤炭经营单位缺乏诚信, 中间流通环节运营不规范, 加大了交易成本;三是铁路、公路垄断经营, 不规范收费比较多, 给煤炭生产经营企业的流通带来了很大困难;四是煤炭质量优劣混杂, 市场无序竞争,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煤炭物流市场的顺利发展。

从《规划》的具体目标来看, 30亿吨的铁路运量应该比较容易达到, 但要在压缩运输费用、降低运输成本方面有所突破估计比较难做到。虽然我国运输设施的利用率很高, 但运输设施建设成本高、乱收费多, 造成煤炭运输价格远超发达国家, 我国物流规划不仅要进行运量方面的规划, 对于垄断程度较高的铁路、公路行业的收费也应该有所限制, 应对节能降耗、降低运输成本进行规划。

CLPMA:《规划》提出, 根据煤炭生产开发和消费布局, 结合区域发展规划, 完善煤炭运输通道, 建设一批煤炭物流节点, 形成“九纵六横”的煤炭物流网络。通道布局包括晋陕蒙 (西) 宁甘的煤炭外运通道、内蒙古东部的煤炭外运通道、云贵的煤炭外运通道和新疆的煤炭外运通道、水运通道、进出口通道。加快铁路、水运通道及集疏运系统建设, 完善铁路直达和铁水联运物流通道网络。这样的目标计划会给煤炭物流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李朝林:煤炭物流的铁路运输瓶颈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局部运力不足;二是铁路垄断造成的运输瓶颈。近年来, 煤炭铁路运力紧张的局面有所缓解, 华东、中南地区基本上已经能够满足运输需要, 甚至出现了局部地区的运力过剩和闲置问题, 包括华北地区的山西、内蒙古等地区;运力不足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及西南。随着高能耗产业的西移、煤炭运量在生产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会有所减少, 运输瓶颈会有所减缓。通过铁路改革后, 服务质量有所提高, 乱收费有所减少, 但运价却有所提高, 综合运价高、运力满足不了客户需要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九纵六横通道的建设, 将会在基础设施方面减小铁路运输的压力。

铁路改革后, 随着煤炭物流运输线路的优化和运输能力的增强, 铁路运输瓶颈将逐步减小, 铁路运输将可以满足铁水联运的需要, 提高运输效率。不过, 煤炭铁水联运难以大规模实现, 主要是由于煤炭市场不稳定、煤炭购销合同履约率不稳定、铁路运输的满足率不高造成的。

完善市场体系

CLPMA:《规划》提出, 要按照现代物流管理模式整合煤炭物流资源, 发展大型现代煤炭物流企业, 推进煤炭物流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剥离物流业务, 发展专业化煤炭物流。鼓励煤炭企业之间、煤炭企业与相关企业之间联合重组, 形成高效的产、运、销一体化供应链。鼓励煤炭物流企业完善服务功能, 提升流通效率和服务质量, 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煤炭物流企业。我国目前煤炭物流企业的现状如何?哪些企业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李朝林:目前我国专业化的煤炭运销企业多隶属于煤炭企业或煤炭需求企业, 依附于煤炭供求企业提供的优势物流资源, 一般这些企业规模不大、运输成本偏高、管理不太规范、社会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能力有待加强。

我国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大都自营煤炭物流业务, 其运营模式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单纯的煤炭贸易, 买入卖出赚取贸易差价, 由用户自己负责煤炭运输、中转、仓储和加工等中间环节;二是在进行煤炭贸易的同时, 提供煤炭运输服务和配煤等加工服务, 但主要盈利点仍是煤炭贸易, 服务水平较低;三是少数领先的煤炭物流公司, 是由煤炭贸易转型为煤炭流通服务商, 在从事流通贸易的同时提供专业化的煤炭加工和数字化配煤等服务, 靠准确、高效、全过程的煤炭供应链服务为企业创效。

为促进物流业剥离和发展, 国家和企业层面都通过强化经营管理, 优化物流环境, 降低物流成本, 促进物流企业自主经营, 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在人员配备、运输设施完善、运输车辆配置、流动资金拨付方面给予物流企业大力支持, 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国家培育大型煤炭物流企业, 煤炭生产企业的优势最明显、基础最好、机会最大。

CLPMA:《规划》规定深化煤炭产运需衔接制度改革, 建立以全国性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 以区域性煤炭交易市场为补充, 以信息技术为平台, 政府宏观调控有效、市场主体自由交易的煤炭市场体系。以煤炭交易、信息服务、价格发现、金融服务为重点, 在具有政治、经济、金融、 科技等资源优势的城市, 建设中国煤炭交易中心;在煤炭主要生产地或集散地, 建设区域性的煤炭交易市场, 反映不同煤种、不同区域的煤炭交易动态, 降低流通成本, 优化煤炭资源配置。国家应该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机制?

李朝林:在煤炭运力不足时, 铁路运力是制约煤炭交易市场化的关键, 前几年的煤炭订货会主要也是运力配置的订货会。随着煤炭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先进物流技术的应用, 煤炭运力增加、物流成本降低, 煤炭交易受运输的制约将不断削弱, 这将推动煤炭交易的市场化进一步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国家对煤炭交易的干预不断减少, 煤炭运力特别是中东部地区的煤炭运力基本上能够满足煤炭贸易的需要, 国家在政策层面基本上实现了煤炭交易的市场化。煤炭企业对煤炭交易市场化基本上都通过提高竞争能力来主动适应煤炭市场的发展。而在完善煤炭交易市场化的过程中, 影响最大的是政府干预太多, 用行政手段来干预市场的运作, 使企业在市场面前不能够平等竞争。今后国家要尽量减少对市场的干预。

深化体制改革

CLPMA:《规划》指出, 要加快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运价改革, 鼓励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煤运通道和集疏运系统建设, 不断完善运价形成机制, 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煤炭运输市场体系。充分发挥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 协调煤炭物流发展的重大事项, 统筹推进煤炭物流基础性工作。民营煤炭铁路运输通道的现状如何?发展的难点是什么?

李朝林:一直以来, 我国民资进行煤运通道建设的发展非常缓慢, 尤其在铁路通道建设上更是难上加难, 基本上还没有民营铁路运煤通道。2006年江西罗岑铁路的权益出让给民营资本, 成了国内首条 “民营铁路”。此后, 在我国铁路建设的热潮中民企投资人的身影不断。但近几年来, “民营铁路”真正被修到“跑火车阶段”的并不多。相反, 它们中的大多数要么和罗岑铁路一样沦为“烂尾工程”, 要么民资被国资全盘吞下, “民营”色彩荡然无存。

今后民营煤运通道建设的难点是:一是政策上不允许民资进入部分路段建设;二是国有铁路垄断程度比较高, 国有铁路对民营铁路接轨设置种种障碍;三是地方政府对民营铁路发展进行限制;四是不正之风严重, 有关部门设置障碍, 对民营铁路吃拿卡要, 制约民营物流通道发展。

CLPMA:《规划》指出要完善物流法律法规体系, 研究制定促进煤炭物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优化现行税制, 统一煤炭物流各环节税率。规范涉煤基金和收费项目, 坚决清理各类不合理收费, 降低流通成本。落实煤炭仓储设施应享受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土地使用税政策, 支持将国家煤炭物流规划项目用地纳入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央和地方通过注入资本金、 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措施, 支持公益性较强的重点煤炭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 加大对煤炭物流企业资金支持力度。今后国家应该如何落实各项支持措施?

李朝林:很多物流企业更需要的不是扶持, 而是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政府要在市场面前对所有物流企业一视同仁, 优化物流企业的市场发展环境。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都是想得到公平竞争的市场竞争环境, 如果政策扶持只对一些有关系、有后台的物流企业有利, 少数物流企业得到了政策优惠, 就必须以牺牲大多数企业的利益为代价。因此, 国家最需要的是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 以推动物流企业在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提高竞争能力, 促进企业发展。

5.浅谈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统筹发展 篇五

【关键词】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统筹发展

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有着统一的大方向,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步骤,但却分属不同的行政部门。在两个部门之间都有着不同的管理体系,工作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这也就导致了两个部门之间缺乏合理有效的沟通,互相之间的工作不能够协调发展,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这也是目前我国土地规划和城市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很多地区的土地规划往往只注重土地规划的项目措施,忽略了城市规划的发展,这样就会使城市在用地方面出现问题,城市用地问题的出现也使城市的发展出现畸形,从而使土地的价格发生严重的波动。而一些地区只看重城市规划而忽视了土地规划,这样在城市的规划发展过程中,很多城市用地都用于商业的发展,忽略了城市发展的整体布局,从而导致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相互脱节,互相之间出现不和谐的局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是以发展国民经济为主要目的,从整体的布局来看,和谐的统筹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协调互补的双赢格局。

一、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统筹的整体思路

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都需要进行深入的区域规划,而区域规划正是需要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来共同完成。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对土地规划进行有效的统筹编制,一方面是由于土地规划关系着城市规划的总体进程,也是城市规划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另一方面在土地规划时,城市规划也要进行全面的兼顾,城市规划是土地规划执行作用的重要标准,体现了土地规划的合理性。而二者不仅要进行互补作用,在整体规划发展过程中,土地规划必须要以城市规划作为指导,以城市规划为规划核心,从而将土地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基础内容,这样也有利于城市规划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土地规划的实际意义。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保证规划工作的合理性。前面说到,城市规划是土地规划的基础,所以土地规划要按照城市规划的思路来进行。但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往往还要斟酌实际的情况,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来决定具体的规划内容,不应当出现教条思想,要灵活运用规划措施。其次,规划工作的协调性。作为区域规划的一部分,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要保证二者之间的协调作用,不能单单只强调城市规划而忽视土地规划,也不能只重视土地规划而忽略城市规划,应当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保证二者能够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从而能够更好的提高二者的规划效果。最后,规划工作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要有明确的规划目标,保证多元化发展。在规划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经济效益,同时还要注重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综合提高。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证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另外,规划的内容要有目的性。很多地区的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都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只看重规划的结果而忽视了规划应有的作用,这样不利于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应当注重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的综合效益,明确规划目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此同时,好的规划是在实际发展中逐渐提升其作用的,因此,还要注重规划的实际作用。

二、统筹两个规划的发展途径

两个规划受制于不同行政主管部门,这种分离的管理体制使得两个规划的侧重点、标准、目标往往出现较大差距,两个主管部门不能及时进行相关信息的交流,以及在规划过程中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共同发展。这对这一现状,要统筹两个规划,必须将两个部门进行合并,制定统一的规划,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规划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能够充分体现城市体系规划是一种基于整体利益的协调规划的实质,能够较好地统一行政指令,加强规划的实施效果;也能够充分考虑地方区域发展实际,立足于区域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广泛征求各利益主体意见后的综合协调;也有利于规划管理体制从上级的集权制转化为公平合理的民主制。这样制定出的规划更能适应城市发展实际,更能为解决规划问题献计献策,这样的规划透明度高、可信度强、可满足全社会的发展愿望。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向结合有以下优势:首先,从国民经济发展总体出发,统筹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避免在两个规划的编制过程中相互脱节、各自为战的现象。其次,这样的结合既能够满足上级规划实施的执行力,加快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也能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利用特色资源。再次,这种结合对于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可以进行及时纠正和处理,避免出现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

三、统筹两个规划,做到制度创新

从法律制度上讲,就目前的法律体系而言,城市规划已有相关领域的法规——《城市规划法》作保障,而我国到现在都还没有为土地规划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就导致在规划的实施进程中城市规划比土地规划更加严肃、更加科学、更有可操作性。而从管理角度看,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分别由两个行政级别对等的管理部门加以编制,这必然导致两个部门各行其是,缺乏有效的沟通,行政指令措施无法进行统一,效率低下、浪费资源。另外,我国已经是市场经济国家,规划的行政属性 还相当浓厚,在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中常常忽略市场经济规律,不考虑客观的供求状况,主观行事,造成规划与经济规律不服,与市场经济脱轨的严重后果。基于以上的种种制度诟病,要统筹两个规划必须进行制度创新。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虽然在概念上各不相同,但是,站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上,而这却是可以统筹的,它们是相互弥补、相互促进的,城市规划离不开土地规划,后者是前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规划也离不开城市规划,前者需要以后者作为坐标,为其前进明确方向。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为了更好地统筹两个规划,不论是在发展思路上,还是在发展途径、制度创新上,都要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将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共同纳入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城市规划兼顾土地规划,土地规划参照城市规划。统筹两种规划才能提高经济效益,才能提高社会效益,才能提高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万茂.士地利用规划学[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0.

[2]萧昌东.“两规”关系探讨[J].城市规划会刊,1998,(1):29-33.

[3]高中岗.对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若干问题的思考[J],1998,(1):93-97.

6.规划发展部岗位职责 篇六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是在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区域发展的一个科学规划,其精神实质是:“科学发展,先行先试”。

其中,《纲要》对珠三角地区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与要求进行了中长期的定位与规划,涵括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教育培训、教育改革、教育开放、教育一体化等方面的内容。《纲要》第九部分对此作了集中阐述,第一、四、六、七、十一等5个部分也作了重要论述。这不仅是珠三角地区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而且是广东编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性文件,对广东全省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于教育发展情况

《纲要》概述了珠三角地区改革开放30年来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事业发展情况及其面临的挑战。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纲要》第一部分“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之一“30年改革发展的成就”。

●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和文化软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纲要》第一部分“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之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关于教育均等化

《纲要》提出要按照公共服务一体化要求,促进包括教育在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

●统筹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均衡配置,把社会事业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

——《纲要》第六部分“统筹城乡发展”之三“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严把农村教师准入关,建立教师退出机制,提高农村教育师资水平,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同上。

●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逐步实现农民工子女就学、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同上。

●加强城市对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领域的对口支援。

——《纲要》第六部分“统筹城乡发展”之四“建立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新机制”。

●加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协作,推进区域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纲要》第七部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之四“推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

关于教育发展定位

《纲要》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让人民“学有所教”。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做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打造全国高水平、高品质社会事业发展示范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进步。

——《纲要》第九部分“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之一“优先发展教育”。

●优先发展教育。

——同上。

关于基础教育结构

《纲要》提出要“优化基础教育结构”,重点提及义务教育办学资源配置、教育普及水平、职业教育等内容。

●合理配置义务教育办学资源,逐步解决常住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纲要》第九部分“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之一“优先发展教育”。

●从实际情况出发,由地方财政统筹考虑,逐步实现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教育。

——同上。

●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率先实现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推进校企合作,建设集约化职业教育培训基地,面向更大区域配置职业技术教育资源,把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

——同上。

关于高等教育

《纲要》提出要改革高等教育,放宽高校办学自主权,“以新的思维和机制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上水平”。

●支持企业与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的技术研发机构和人才培养机构,组建企业技术中心,共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纲要》第四部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之二“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

●支持国家重点高校、科研院所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合,组建100个左右省部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共建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科研机构、重大创新平台和省部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纲要》第四部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之四“深化国家与地方创新联动机制”。

●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显著提升高校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

——《纲要》第九部分“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之一“优先发展教育”。

●以新的思维和机制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上水平。支持港澳名牌高校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举办高等教育机构,放宽与境外机构合作办学权限,鼓励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的智力引进和人才培养合作,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大对国家重点建设大学支持力度,到2020年,重点引进3-5所国外知名大学到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合作举办高等教育机构,建成1-2所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高水平大学。

——同上。

关于教育综合改革

《纲要》提出珠三角地区要“争创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在教育改革中“先行先试”。

●争创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制定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率先探索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和运作方式。改革应试教育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寻符合人类文明成果传承规律的教育方式。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推进高等学校治理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纲要》第九部分“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之一“优先发展教育”。

关于教育培训

《纲要》重视教育培训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规划。

●加强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培训。

——《纲要》第六部分“统筹城乡发展”之三“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

——同上。

●强化农村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转移就业能力,把珠江三角洲地区打造成为全国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区。

——《纲要》第九部分“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之四“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创业培训,构建全国性的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

——同上。

关于教育开放

《纲要》提出珠三角地区的教育要加大开放合作力度。

●(粤港澳)加大开展银行、证券、保险、评估、会计、法律、教育、医疗等领域从业资格互认工作力度,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纲要》第十一部分“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之二“推进与港澳更紧密合作”。

●鼓励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应急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开展合作,为港澳人员到内地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推动专业技能人才培训的合作。

——同上。

●加强与台湾在经贸、高新技术、先进制造、现代农业、旅游、科技创新、教育、医疗、社保、文化等领域合作。

——《纲要》第十一部分“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之三“提升对台经贸合作水平”。

●鼓励开办台商子弟学校。

——同上。

●支持与新加坡等东盟先进国家加强经济、技术、园区管理、人才培训等多方面的合作。

——《纲要》第十一部分“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之五“加强与东盟等国际经济区域的合作”。

其他

●(广州)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提高辐射带动能力。

——《纲要》第七部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之一“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模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纲要》第九部分“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之五“建设和谐文化”。

●建设学习型社会,形成热爱学习、崇尚知识的良好氛围。

7.民航流量管理规划发展思考 篇七

1 建立完善的民航流量管理运行控制体系

流量管理系统的构建,对于发展较慢的地区来说要尽可能的赶上发展较好地区的发展水平,这种“追赶”不能只是加快地区发展速度,而是要根据市场情况和经济发展需求,在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基础上进行改变,改变单一的增长的模式,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发展的规划。这样建立起新时期流量管理系统,能够更好的均衡发展速度。对于民航飞行流量的控制来说,空中交通的拥挤问题必须解决,让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尽快的加强发展实力。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都是通过长期的规划和设计才能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发展均衡状态,我国在进行流量管理规划时,也不能盲目的追求效率而忽略了发展的根本,以为的加快发展进程显然是不符合发展规律的。科学的流量管理体系不是完全的限制,而是通过合适的手段进行控制,从宏观的角度追求整体的平衡关系,在资源和利益要求方面都进行合理的调控。在调控的过程中,流量管理的具体流程,决定了最终的效果,也判定了该管理方法是否成熟。正因如此,流量管理系统的建立,必须要进过科学理论的验证,根据具体需求不断探究,逐步实施来发挥作用。除了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完善管理系统外,还需要从现有的管理经验中总结规律,保持优良传统的同时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来完善规划。在建立管理系统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控制运行要从全局的角度进行,不能只顾眼前,确保从发展的角度进行控制和决策,通过与时俱进的分析来判断时局,采取措施的同时保质保量的进行发展。

2 提高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民航发展起步较晚,发展时间也比较短,流量管理的建设也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并没有多少基础经验,所以在运行过程中管理程序显得不够完备,系统功能也没有获得较好的效果,这使得流量管理工作在民航发展中一直处于一个比较落后的状态。在发展过程中,也想过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理论,但是引用到国内的情况还是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对于国外引进的产品升级和改进的空间也比较小,整体来说还是自主开发的系统更适合自身的发展需要。依靠国家自行研发和创新的管理系统来进行流量管理,是未来民航发展规划的重要一环,这需要根据目前流量管理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升级,积极总结优秀的工作经验,组织专业的管理人员,发挥创新优势,制定一套适合自身管理需求的系统。通过自主创新研发适合自身发展的流量管理系统,除了需要专业素质人才外,还要对流量管理和空中管理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管理人员和运行人员联动才能确保流量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从实际出发对民航流量进行针对性的控制。

目前,我国飞行业有很多实力雄厚的企业,但是也正是因为流量管理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飞行企业也需要培养专业的管理人员,熟练业务并能够高效的执行管理工作。我国流量管理系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不仅是针对眼前的工作表现的非常高效,同时还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流量管理不能只局限于解决当下的发展问题,更要具备大型化可扩展的弹性发展潜力,功能稳定的同时也具备扩展性,针对未来的发展趋势,管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要对未来的民航市场有一个判断,从而让流量管理能够适应长时间的发展规划。

3 加强基础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流量管理系统的构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高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效率。先进的管理经验告诉我们,流量管理系统对于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非常关键,管理系统要尽可能的收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比如空中环境信息、飞行规划信息、动态飞行信息等等。空中环境信息主要包括气象信息等内容,对于流量管理来说是比较客观的信息内容。我国对于空中环境信息的控制还略显不足,在气象信息方面无法针对不同的系统运行提供可参考的信息内容。对于流量管理必须的数据和信息,要有专门的信息发布部门,以及全方位的信息收集系统,对流量管理的相关信息进行全面的收集和处理,才能让流量管理工作更加稳定。缺少专门的信息处理,流量管理的显像管决策等很容易出现偏差,对于实际的民航管理也很难保证真确性和稳定性,所以为确保民航事业的发展,必须要增强流量管理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我们从以往的流量管理工作中也发现了,缺少准确信息的指导,流量管理很难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未来民航流量管理首先要做好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否则再好的管理体系都很难达到实际的功能。除此之外,已经意识到流量管理中信息的处理是一个重要的难题,在完善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就要结合更多的力量,来建立一个全面的信息网络和飞行信息规划是护具哭,这个集成的信息系统需要多方面的支持,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尽可能的与多方实现可持续合作,争取早日建立起全面的信息库。

流量管理工作要考虑到投入运行和系统开发完善两个方面的问题。构建高效流量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旋转式系统开发模式。所谓旋转式开发模式,就是在投入运行之前对流量管理的功能进行规划,然后根据规划逐步实现系统功能,通过模块功能的部分实现来提高流量管理的能力。管理能力的提升必然会提高管理系统的需求,所以在新要求的前提下再次设计管理功能规划,以此来实现运行和开发的相互推动。投入和运行的相互作用会不断完善流量管理系统的功能,功能实现的同时也能提高流量管理的质量,这样旋转式的开发模式更有利流量管理的应用和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晓林.遗传算法在空域流量管理决策辅助中的应用前景及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1)

[2]肖震.美欧中央流量管理机构运行席位设置分析和启示[J].中国民用航空.2011(08)

8.课程规划师基本岗位职责 篇八

2. 客户维护,教学服务满意度调研,学员及客户的满意度回访;

3. 跟进客户的需求变化,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持续稳定地实现销售目标;

4、外呼客户,预约客户参加公开课程及推荐客户各项市场促销活动;

5. 根据公司提供的精准客户,分析客户潜在需求及目前学习困惑,推荐合适的辅导方案,最终促成报班交费

6. 华询教育各项教育服务的推介和销售,如:执行网络营销和其它营销活动

上一篇:电力营销基本业务与技能考试重点整理下一篇:交通安全工作总结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