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最新

2024-08-12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最新(共7篇)

1.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最新 篇一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专题辅导材料

一、建党纪念日的由来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遍到我国,经过“五四”爱国运动,最早接受马列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人,相继在各地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宣传马列主义,从事工人运动。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积极帮助下,1921年7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出代表到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因被帝国主义密探发觉,会议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继续进行。参加会议的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包惠僧,周佛海,共十三人,代表全国各界五十七名党员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柯尔斯基。大会通过了党的章程,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时代,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环境困难,不能查记“一大”召开的准确日期(后经过考证,得出“一大”召开的时间为1921年7月23日),因此

1941年党中央决定召开“一大”确定1921年7月的首日即7月1日作为党的生日和纪念日。

二、党建三个历史阶段的成就

“第一个成就,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鸦片战争的爆发打断了大清帝国独自发展的道路,古老的中华民族经受了世界其他民族从而有过的磨难和痛苦。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中国的有识之士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然而,由于帝国主义、官僚买办和封建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广大中国人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中国人民的一次次抗争都最终都归于失败,未能从根本上改革中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总结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总书记深刻地指出,“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从而明确地指出,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正是人民和历史选择的结果。

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经过28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彻底摆脱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胜利。相比中国共产党诞生前80年的曲折探索,中国共产党在短暂的28年,就实现了三个彻底的改变,“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三个彻底”的论断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所取得的彪炳史册的伟业。

“第二个成就,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探索,虽然经历了很多曲折和磨难,但如总书记所说,变革是“最广泛最深刻的”,而且成就是主要的、巨大的。广大人民翻身成了国家的主人,我们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在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在基本没有外来援助的情况下,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在航空航天等事关国防安全的科学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极大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是中国人民挺直了腰杆。从1950—1977年,工业产量以每年平均13.5%的速度增长,从一个基本的农业国转变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工业国。在社会建设上,虽然面临着经

济的巨大困难,我们也高度重视教育、卫生、医疗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低水平的、基本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中国的预期寿命从35岁大幅度提高到68岁。在对外政治上,我们首先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打破了美国以及后来苏联的霸权主义,维护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真正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这也是我们在80年代以来的改革中能够避免苏东社会主义国家那样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经受住严峻的风险考验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所有这些成就,是在没有掠夺、没有殖民战争,在保证广大人民平等的基础上取得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所有这些成就也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制度基础和物质前提。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策,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轨道,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抉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一跃成为全球经济第二大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建设全面展开。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在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面对新世纪的新挑战适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既超越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又超越了发展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而正是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中国迅速走出了

2007年以来金融危机的阴影,并成为推动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无疑,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中国再次创造了一个奇迹。

纵观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在短短的90年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不但打破了一个旧制度,而且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制度;不但经受住了各种风险的严峻考验,而且开拓了社会主义的新局面,长期执政60多年;不但改变了中华民族被奴役的地位,而且走上了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重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可以说,90年来,中国经历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所以,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自豪地指出,“9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变革,中国人民命运发生的变化,其广度和深度,其政治影响和社会意义,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9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所取得的成就是无与伦比的,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这些成就充分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不能建设和发展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90年所完成的三个成就,分别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三个历史阶段的成就,体现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的三个重要里程碑,反映了90年党的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所以,胡锦涛总书记强调,“90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人民

一道顽强拼搏、接续奋斗的结果。”总书记使用“接续奋斗”这个词,生动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事业是一个需要不断接力的伟大工程,告诫全党全国人民要从历史的连续性来看党的成就,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不要把各个阶段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否则,就会导致历史虚无主义。只有坚持历史的连续性,才能对我们当前所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更高的历史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就,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指引下满怀信心地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个成就,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在清醒判断国情和时代主题的基础上,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策,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轨道,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抉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一跃成为全球经济第二大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建设全面展开。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在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面对新世纪的新挑战适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

想,既超越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又超越了发展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而正是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中国迅速走出了2007年以来金融危机的阴影,并成为推动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无疑,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中国再次创造了一个奇迹。

纵观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在短短的90年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不但打破了一个旧制度,而且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制度;不但经受住了各种风险的严峻考验,而且开拓了社会主义的新局面,长期执政60多年;不但改变了中华民族被奴役的地位,而且走上了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重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可以说,90年来,中国经历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所以,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自豪地指出,“9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变革,中国人民命运发生的变化,其广度和深度,其政治影响和社会意义,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9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所取得的成就是无与伦比的,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这些成就充分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不能建设和发展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90年所完成的三个成就,分别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三个历史阶段的成就,体现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的三个重要里程碑,反映了90年党的历史的主

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所以,胡锦涛总书记强调,“90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人民一道顽强拼搏、接续奋斗的结果。”总书记使用“接续奋斗”这个词,生动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事业是一个需要不断接力的伟大工程,告诫全党全国人民要从历史的连续性来看党的成就,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不要把各个阶段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否则,就会导致历史虚无主义。只有坚持历史的连续性,才能对我们当前所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更高的历史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就,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指引下满怀信心地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最新 篇二

作为现代社会和现代化过程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的反映, 现代性体现为对传统社会的经济形式、政治制度、文化思想观念的彻底颠覆。吉登斯认为, 现代性首先指的是在后封建的欧洲所建立、而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性影响的行为制度与模式, 或者说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在这个意义上, 现代性大致等同于工业化的世界[1]。美国学者马泰·卡林内斯库则把现代性定义为一种对历史发展进步的信仰, 同时, 他认为还有一种现代性, 是对上一种现代性的反动, 表现为工业文明的危机和人类对它的反抗[2]。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描述的那样, 发源于西方社会的现代性, 不仅使“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 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而且, 它还引起社会全面、深刻的变化, “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3]。

近代中国是在西方强势的现代化背景下表达其现代化诉求的。毛泽东同志曾说:“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 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因为“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 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因此, 西式现代化从本质上否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内生性与自主性, 也否定了中国获得现代性身份的可能性。从内部境况看, 由于无法摆脱依附性和弱势的阶级地位,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勇气, 更没有推翻封建统治, 推翻帝国主义, 争取民族独立的能力, 只能展开一种不彻底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同时, 基于自身的弱势处境以及对自身文化传统的信心不足, 近代中国已无法内生性地开创出一种堪与西式现代化相抗衡、进而能够积极地影响全球现代化浪潮的思想文化资源[4]。其结果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手下, 中国的现代性难以从容发展。

中国所处的特定历史语境和时代诉求最终在同样源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那里得到了回应。正是其面向时代的开放性与深刻的人类性, 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当时仍然处于彷徨迷茫之中的东方社会获得了现代性身份和改变民族命运的思想武器。尤其是它所倡导的以革命为核心观念、以政治解放为主旨的话语系统, 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心态的深层产生了巨大的、持续的冲击力。其结果是, 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十月革命”延绵不断的炮响声中迎来并最终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并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为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历史性地引导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 由此确立了中国现代性的起点。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谈到“布尔什维克革命”在现代化中的作用时曾指出:“跨入现代世界而又丧失了传统的合法原则和传统的权威制度的社会, 最容易受到共产主义的影响。在布尔什维克革命以前, 没有一场革命在政治上是全面的, 因为还没有哪位革命领袖系统地形成过一种能够阐明如何组织参与的扩大并使之制度化的理论, 而这正是革命的本质。列宁解决了这个问题, 从而完成了20世纪最有意义的政治创新”[5]。

从现代化的角度看, 在社会的分化和整合过程中, 政治文化层面上的现代性与传统的矛盾和冲突的解决对于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发展往往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自晚清以来, 随着传统社会结构的分化加快, 西方思想的冲击日益猛烈。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创立一种能够处理不断出现的社会问题、协调和整合各种社会冲突、推动社会转型的新的制度机制。这种制度机制在文化层面上必须能够融汇现代性和民族性, 即把现代性的一般取向与民族性的特殊价值有机统一起来。围绕着这方面的问题, 中国社会的文化舞台上呈现出多种势力竞争、对抗的局面, 以争夺中国社会的精神领导权, 但最终获得这种领导权的只能是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与社会主义紧密相连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这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所倡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其内容方面具有相当程度的包容性, 其中对于民族性的强调, 既是当时战争状态下民意的体现, 也是以文化来凝聚人心的重要方式;对于科学理性精神的追求, 延续了启蒙的精神;而“大众”则意味着隐含的民主意识。“延安整风”后, 包含着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在内的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由于毛泽东思想既科学地指明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之路 (这是现代性的重要内容) , 代表着现代性的“第二个发展阶段”, 又展示了“解放”之后的社会理想, 体现了“真理”和“价值”的统一。尤其是它吸取了传统的儒家“大同”社会理想, 树立了道德人格的楷模, 展现了与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承继性, 因而体现了无穷的思想魅力[6]。中国的民族革命迅速取得胜利, 主要原因即在于此。

在新民主主义文化指导下, 中国共产党人得以把对社会结构实行彻底改造与争取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这双重任务有机结合起来, 并为此确立起新民主主义的纲领、路线, 这对于长期处于内忧外患状况中、缺少确定的价值取向, 但又被现代化的浪潮推到社会政治中心而有强烈民族独立和社会公正要求的中国广大社会民众, 产生了强大吸引力。这说明, 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进而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不仅是中国人民符合世界历史和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选择, 也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这一成功的选择, 使中国的社会转型和现代化完成了由“被动式的”向“主动式的”的转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成功为中国现代性身份的构建开辟了新的道路。但新中国成立之后却迟迟没有走上现代化的建设道路。造成这种情况的深层次原因在于, 由于对基本国情的判断有误并直接导致的对源于西方的现代性的简单拒斥。要实现现代化, 却对现代性简单拒绝, 这显然是发展中的悖论[7]。

20世纪的下半叶, 中国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重新认识毛泽东思想、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实行改革开放, 以一种更加务实的态度回归到现代化的道路上。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提出, 开启了中国现代性之路的新探索。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 中国共产党在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中, 把握住了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以及全球化的趋势, 以开放性的视野, 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观念、新思想。正是在这种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中, 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等现代性特征被逐渐纳入中国制度与体制改革的视野, 从而使现代社会所具有的制度性框架被逐步确立起来。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现代社会所具有的文化价值观念也在新旧观念的激荡中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所认同。

从现代性角度看, 作为一个伟大历史过程的改革开放, 同时也是一个吸纳与建构现代性的过程, 其历史功绩在于在坚持社会主义的条件下,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 将现代性价值从资本主义制度中剥离出来, 并将其与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整合起来, 从而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制度性维度和文化价值观念, 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历史命题, 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从根本上超越了以两极分化和对外掠夺为特征的西方古典现代性模式和新自由主义, 形成并不断完善以建设和发展为核心观念, 以科学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全面发展) 为主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实践系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崭新的阶段, 并把中国现代性推向崭新的高度。

中国现代性历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 在中华民族追求、探索现代化的历史征程中, 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真正找到了中国发展与现代性之间的契合点, 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实际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方式和基本经验。不过, 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中, 要协调好现代性生成过程中的内在矛盾, 避免“现代性悖论”在中国演绎, 中国共产党必须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实现人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以创造出有别于西方现代性的、更加合理的新型的“中国现代性”, 这是中国共产党未来必须面临和承担的宏伟使命。

摘要: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由闭关锁国逐步融入了世界现代化潮流, 经过历史潮流的反复淘洗, 马克思主义最终成为中国现代化的指导思想, 而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宣传与实践, 开启并推动了中国现代性的建构历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现代性视阈,历史功绩

参考文献

[1]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8:16.

[2]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M].顾爱彬, 李瑞华,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38.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256.

[4]邹诗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J].中国社会科学, 2005, (1) .

[5][美]亨廷顿.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M].张岱云, 等, 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9:362-367.

[6]赵剑英, 干春松.现代性与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危机及重构[EB/OL].http://www.china-review.com/sao.asp?id=16398.

3.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之学院篇 篇三

关键词:教师学校党建思想

一、教学过程目标的树立

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时刻地认识到教师不分教授哪门课程,既要耐心地、清楚地传道解惑,更不可以放松学生的德育,要指导学生树立科学观,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正确的生态自然观,教育他们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

二、管中窥豹

学生们做好人好事、救死扶伤、热爱地球、保护环境。 学生们还要适当对自己的未来有大概的计划,有能力给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出策献力。

三、解决办法

1教育学生们从小事做起“不以恶小而为之” 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要谦让,做事大度。2珍惜粮食养好身体,多为学校与祖国做贡献,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帮助学生成才,使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3加深学生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教员和领导鼓励学生们参加思想政治学习,动脑筋。4积累经验做人生规划长大了做健康的人,干理工,还是干文艺;研究历史还是说外语。5按时参加学校活动 ,注意安全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告诉他们,教师们已经按照依法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参加教职工代表大会。伴随着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学校的领导们广泛听取教职工们的意见,大大促进了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

四、部分条例的具体化

党员的八项义务规定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列一起,作为党员必须履行的首要义务,是党章对党员义务的重要规定。这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领会这项新规定的时代精神,对于我们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进一步履行党员义务,承担党员职责,具有重要的作用。

党员要履行好应尽的义务,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1自觉遵守党的章程和纪律

自觉遵守党的章程和纪律是作为一个党员最基本的要求,要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就必须自觉遵守党的章程和纪律,遵守国家法律。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始终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学习国家法律,培养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共产党员必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国家法律尊严,保证国家法律实施。党章规定,共产党员必须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做斗争。共产党员要带头守法用法,坚持事实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刻以党章中关于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履行好党员的八项义务,用纪律和党章来保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一个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就必须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时刻用共产主义道德要求自己,使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成为模范。首先,在个人要求方面,党员既要模范执行党的现行政策,又要在实际工作中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共产党员要发扬高尚道德风尚,先人后己,必要时放弃自己的利益,无私奉献。其次,共产党员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在日常生活中既要讲党性,又要讲良心,不能把自己的道德等同一般群众的道德。以是非感、正义感、责任感、同情感和自尊、自爱、自重等为表现的道德良心,对道德选择的确定、道德目标的追求和理想人格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作用,失去了道德良心,我们就不能保持先进性,不能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党员在遵守党性纪律的同时,不能忽视良心的作用,要以最纯洁的良心支配自己。这样,才能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在群众中才能树立起既高大,又亲近的道德榜样,同时确保拒腐防变的能力。作为学生党员,要时刻不忘努力学习,不断加强自身的党性建设,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去感染身边的人,在自身修养提高的同时,促进别人的共同提高。因为我们的目标不但是提高党员的素质,而且是提高我们全体人民的素质。

3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每一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至于思维方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广大党员又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所以每一个党员都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否则就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挑战,难以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艰巨历史任务。衡量和判断一个党员是否具有先进性,其先进程度如何,最根本的是看其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文化素养是要在学习工作中长期积累的,因此,要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实践“三个代表”,永远做合格的共产党员,就必须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树立終身学习的信念,增强终身学习的决心和毅力。

4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一个没有为人民服务意识的党员是不合格的党员,不是真正的党员,没有资格成为共产党员。我们要保持先进性,就必须在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上下功夫。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忘记远大目标,不是合格的党员,不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努力奋斗,同样不是合格的党员。为此,党员就必须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廉洁奉公,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过去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了,有了私心就没法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再有利的事情,再好办的工作,都会变得纠缠不清。有了私心,就不能头脑清醒,就不能秉公办事,就不能理直气壮,就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赖。我们要始终坚定伟大理想和信念,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党的先进形象,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继往开来,为共产主义事业培养人才。

学校中存在许多道德思想的冲突,犹如春秋战国时各种学术思想的汇集。党员们面对这类情况,也想出了办法。大学中很多学生惯于考虑的方式值得人们反思。自己的生活状况在大学中与同学们周围展现出来了,学习好些的学生们可能不已为然,因为他们得到了各种各样的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学习方面的奖励非常受学生们和家长们的欢迎。实际上,受教育者有好身体也是学校与老师的根本需要。大学阶段为学生们,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们准备好走向社会的本领。学生们要按照课表及时参加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提高素质;在党员们的带领下,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

参考文献:

4.《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后感 篇四

——观后感

学院: 姓名: 学号: 班级: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后感

2011年8月28日晚我们观看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这部教育片。影片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共一大、二大的胜利召开;详细介绍了党内的光辉人物,同时回顾了我党历史的珍贵镜头;影片中我们也看到了内战的爆发,根据地的建立,以及解放战争的片段。

由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中国的先进人士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通过1921年7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是建立了中国共产党。规定了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重温历史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党的艰苦岁月,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人民反抗国民党的斗争。当然最难忘的是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喝脏水、吃树皮的日子。虽然在此过程中我们牺牲了很多战士,但是我们最终克服天险,走出雪山、穿越了草地,成就了历史的又一次伟大胜利。

影片中,我们回顾的点点滴滴都将是我们共产党员以后人生的宝贵财富。长征是一种精神,就像奥多老师和我们说的这样:长征精神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是因地制宜,审时度势的革命现实主义精神;是服从组织,顾全大局的革命全局主义精神。当然我们还有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诸多精神。

在进入社会主义今天的我们依然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我们要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要密切联系群众,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我们要学习不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始终把党的事业、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也是每一位大学生都必须要做到的。

5.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及其重要会议 篇五

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一部从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发展史。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曾遭受的最重大挫折

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导致大革命失败;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2.从“革命道路”、“生死攸关的会议”、“建国后的伟大转折”三方面,说明中国共产党如何从幼稚走向成熟?

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重大斗争和重大历史事件: 大革命时期(1924~1927):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使北伐战争取得节节胜利。土地革命(1927~1937):1927年南昌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危机加重,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抗日战争(1937-1945):七七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945年的中共七大,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解放战争(1946-1949):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主力;渡江战役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新中国的成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会议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见八年级历史上页段)(1)时间:(2)地点:(3)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遵义会议——建党以来的第一个具有转折点意义的会议,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1)时间:(2)内容(3)意义:

3.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1)背景:(2)时间:(3)地点: 延安——敌后战场战略总后方;(4)主要议题: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5)内容:①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注意:针对抗日战争不是解放战争);②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毛泽东就中国前途的报告);(6)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4.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见八年级历史上页段)(1)时间:;(2)地点;(3)内容;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1)创作于1935年,抗战时期,田汉词,聂耳曲。

(2)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日本侵华、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3)当时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救亡图存、抗日救国。

(4)为什么和平建设时期还将这首充满民族危机意识的歌曲作为国歌? 居安思危,发扬抗战精神,实现民族振兴。

(6)今天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提高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三.建国后的会议(参见八年级历史上页段)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2.中共八大(1956年9月)(1)背景:(2)主要内容:(3)意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

新时期中新的表现;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与中国八大的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共八大的继承和发展

4.十二大:1982年召开,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十三大:1987年召开,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6.十四大:1992年召开,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7.十五大:1997年召开,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8.十六大:2002年召开,把“三个代表”的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9.1935年遵义会议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

都具有转折点意义;都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都确立了党的正确领导核心。10.1956年中共八大和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1)都遵循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最主要相似点(两次会议的主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3)作用:八大为社会主义建设开了好头,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4)结果:前者制定的路线和政策没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不久被“左”倾错误代替;后者的精神得到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建设稳步向前发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犯了那些严重的错误?这些错误是在哪次会议上得到全面纠正的?有何意义?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3)在纠正上述错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树立起一面新旗帜。这面旗帜是什么?在这一旗帜指引下,祖国统一大业有何突破性进展? 邓小平理论;成功的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4)20世纪末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严重的挫折,为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历史教训,这一“严重挫折”指什么?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

1949年3月23日上午,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的时候,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我们进京赶考的日子。”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50多年的实践证明,在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们党在这场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摘自胡锦涛2002年12月6日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

(1)50多年的时间,我们党在这场考试中取得了哪些成绩? 建立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国民经济、实现港澳回归等。

(2)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是这场考试的继续。我们党将怎样努力才能交出优异答卷?

政治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文化上: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研、体育、文化、卫生事业。

(3)通过上述问题的回答,你有何启示?

中共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及伟大成就。我们要热爱党、拥护党的领导。我们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本领,在中共领导下,为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四、农民、农村、农业“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简要说明新中国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内容结果

(1)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结果--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发展开辟了道路)。

(2)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结果---进一步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1978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3)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对此,孙中山、毛泽东分别提出了什么对策?结果如何?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采用“平均地权”的办法,但未落实; 毛泽东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改革),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使农民得到了土地。(4)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实行上述政策的相同主旨是什么? 立足国情,发展农业,改善农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8.对1958年总路线的认识

从主观上讲,它反映了人民普遍的良好愿望,从客观上讲,它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速度,实际上是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作用。使左倾思想更加膨胀。

9.如何看待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与现实相比,你得到怎么样启示? 这些失误后来成为我党建设社会主义的教训,成为领导中国人民继续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财富。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要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0、土地改革的认识

中国农民两千年来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实现了,只有中国共产党,农民才能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我们要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11、建国以来经济工作失误的原因:对国情认识不清,经济建设缺乏经验且急于求成;否定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违背了实事求是原则;没有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经验教训: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来;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成功;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实事求是,注意综合平衡,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改善人民生活;既要反右,又要防“左”,主要是防“左”。中国近现代人物和民族精神

一、主要人物活动及评价

1、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①辛亥革命前:a、1894年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b、1905年建立起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c、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②辛亥革命中:a、1912年元旦,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c、妥协退让,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使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

④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a、在中共和苏联帮助下,改组国民党,与中共合作;b、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c、1924年建立黄埔军校;d、1925年孙中山逝世。

2、邓小平——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①土地革命时期②解放战争时期,挺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参与指挥淮海战役;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二、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或:爱国主义,民主与科学,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勇于探索和创新,追求真理敢于反传统,个性解放、宣扬个性等。

2、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3、长征精神——①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4、抗日精神——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团结。

延安开始成为中国革命的重心是在(A)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

7、抗美援朝精神——①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②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③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④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⑤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8、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

9、铁人精神——“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创业精神。

10、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11、“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攀登。

12、抗非典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科学防治、战胜“非典”、舍生取义、自觉奉献。

13、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14、近代化精神——探索救亡图存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追求民主的精神。

15、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两次合作、两次分裂)

时期

时间 标志

统一战线名称

成果或影响

原因

第一次合作

北伐战争

1924-1927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

第一次分裂

土地革命

1927-1937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导致大革命的失败,内战给日本侵略带来可乘之机

蒋介石叛变革命,镇压人民

第二次合作

抗日战争

1937-1945 卢沟桥事变后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取得抗战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第二次分裂

解放战争

1946-1949

撕毁“双十”协定,进攻中原解放区

祖国至今未能实现统一大业

蒋介石发动内战,实行独裁

胡锦涛与连战会谈,党对党的交流后,两岸发展的趋势

经济文化交往密切;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启示

6.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最新 篇六

(2018年8月)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在线访谈。

近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正式公布。此次修订是在2015年《条例》的基础上把党内法规制度进一步向前推进。为何要对《条例》进行修订?修订中如何体现纪律建设的政治性、时代性、针对性?如何将执纪和执法贯通起来?针对这些问题,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法规室主任马森述同志做客演播室,为我们进行权威解读。

马森述同志,您好!

马森述: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此次修订是在2015版《条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背景下展开的。本次修订是制度建设的与时俱进,可以说是“继往开来”,我们该如何理解“继往”?又该如何解读“开来”?

马森述:大家知道,2015年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将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果制度化,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纪法分开;把党章、党中央的纪律要求以及其他党内法规的纪律规定,整合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六项纪律;突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调政治纪律在六项纪律中是管总的、打头的,是最重要的纪律;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要求转化为纪律规范,体现作风建设最新成果,使党的纪律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和全体党员的行为底线。

[解说]《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作为规范党组织和党员行为的基础性法规,对严明党的纪律,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着重要作用。

[采访]中央纪委驻中国社科院纪检组副组长 高波

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了不少党员干部大吃大喝、出入高档会所、打高尔夫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015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对超标准、超范围接待或者借机大吃大喝等相关责任进行处分,一旦违反将依据《条例》严格查处,这对党员的约束力明显增强。

[采访]中央党校教授 辛鸣

对于什么是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行为,过去我们没有清楚具体的界定,在实践中难以把握,所以出现失之于宽的现象。2015年版《条例》实现纪法分开,增加了拉帮结派、对抗组织审查、搞无原则一团和气等违反政治纪律条款,把非组织活动、不如实向组织说明问题、不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不如实报告个人事项等列入违反组织纪律要求中,使违纪者不能再心存侥幸。

[解说]2015年底,中央纪委网站互动板块,网友热议“握紧纪律戒尺 守住《条例》底线”“让每名党员厘清行为规范”,高度关注的背后是人民群众对于正风反腐的热切期盼。

马森述:这次修订条例,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适应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全面从严治党,加强纪律建设再部署、再动员。《条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将党章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党内法规的要求细化具体化。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实现制度的与时俱进。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坚决维护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高纪律建设的政治性、时代性、针对性,使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

主持人:新修订的《条例》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体现纪律建设的政治性。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

马森述:党的十九大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总书记指出,在党的六项纪律中,政治纪律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现的管党治党的所有问题,从本质上看都是政治问题,都是“四个意识”不强的问题,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的问题。修订《条例》,紧紧围绕党中央和总书记关于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突出出来,作为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管党治党中的突出问题,特别是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七个有之”问题作出更有针对性的规定,不断完善制度。一是明确党的纪律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二是在纪律建设的基本要求中,增加规定党组织和党员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三是贯彻党章和党内监督条例要求,强调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层层设防,时时提醒,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四是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以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作为执纪审查的重点。五是在政治纪律中,开宗明义规定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不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且有实际言论、行为或者造成不良后果的,应当给予纪律处分;同时,在第50条、第51条、第55条进一步规定党员领导干部在本人主政的地方或者分管的部门自行其是,搞山头主义,拒不执行党中央确定的大政方针,甚至背着党中央另搞一套的,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坚决,打折扣、搞变通,在政治上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以及对党不忠诚不老实,表里不一,阳奉阴违,欺上瞒下,搞两面派,做两面人的,干扰巡视巡察工作或者不落实巡视巡察整改要求的,应当给予纪律处分。六是规定对制造、散布、传播政治谣言,破坏党的团结统一的,政治品行恶劣,匿名诬告,有意陷害或者制造其他谣言,造成损害或者不良影响的,应当给予纪律处分。通过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引导全党增强“四个意识”,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始终自觉地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全党令行禁止,确保党中央一锤定音、定于一尊的权威。

[采访]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法规室纪检条规处处长 陈亚新

在修订过程中,我们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系统梳理《党章》中的纪律建设相关内容,深入总结监督执纪中的新经验新做法,深刻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查处严重违纪违法中管干部忏悔录反映的问题,查找制度漏洞,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研究修改。

[解说]《条例》共142条,与原条例相比,新增11条,修改65条,整合了2条。

[采访]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法规室纪检条规处副处长 杜冬冬

《条例》每一处修改都离不开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按照委领导要求,对征求到的每一条意见和建议,都认真研究、反复论证,力求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解说]从瑞雪纷飞到春光明媚,从炎炎夏日到秋风送爽,近一年的时间里,反复展开调研和讨论,修订稿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步丰富、完善、成熟……

主持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做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修订的《条例》如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纪律建设的时代性?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

马森述: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脱贫攻坚、民生领域等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严重侵蚀我们党的宗旨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条例》紧密结合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对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增加了相应处分规定。一是规定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力,对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失察失责,造成较大损失或者重大损失的,从重或者加重处分。二是坚决惩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增加对扶贫脱贫中优亲厚友、显失公平的处分规定,对在扶贫工作中有克扣群众财物、违反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等侵害群众利益的,从重或者加重处分。三是把惩治“蝇贪”同扫黑除恶结合起来,增加规定利用宗族或者黑恶势力等欺压群众,或者纵容涉黑涉恶活动、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处分规定。这些规定,体现了纪律建设鲜明的时代性。

[采访]杭州市委巡察办副主任 张群新

在巡察过程中,发现有些党员领导干部故意规避集体决策,有的甚至借集体名义违反民主集中制,新修订的《条例》对这些行为作出明确处分规定。同时,增加干扰巡视巡察工作或者不落实巡视巡察工作整改要求的处分规定,使巡视巡察利剑越擦越亮。

[采访]成都高新区坛罐乡纪委副书记 曾显彬

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严重损害干群关系;黑恶势力及其背后“保护伞”一直为人民群众所痛恨。这次新修订的《条例》对这些违纪行为从重加重处理,回应社会关切,也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依据。

主持人:新修订的《条例》如何总结党的建设实践经验,增强制度的针对性?

马森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卓著成效,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但从立案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看,暴露出的问题仍然很突出。《条例》进一步总结实践经验,凝练为纪律规定,进一步扎紧制度笼子。一是在组织纪律中,对故意规避集体决策、借集体决策名义集体违规等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行为作出规定;进一步明确违反干部选拔任用规定的情形,对任人唯亲、排斥异己、封官许愿、说情干预、跑官要官、突击提拔或者调整干部等行为作出处分规定。二是在廉洁纪律中,强化对党员干部从事营利活动的监督,增加对利用参与企业重组改制、定向增发、兼并投资、土地使用权出让等决策、审批过程中掌握的信息买卖股票,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通过购买信托产品、基金等方式非正常获利行为的处分规定;规定对借用管理和服务对象的钱款、住房、车辆等,或者通过民间借贷等金融活动获取大额回报,影响公正执行公务行为的纪律处分;针对“四风”隐形变异,对以学习培训、考察调研、职工疗养等为名变相公款旅游,参加所管理企业、下属单位组织的考察活动借机旅游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新表现作出处分规定。三是在工作纪律中,重点针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积习甚深的问题,增加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只表态不落实,热衷于搞舆论造势、浮在表面,以及单纯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在实际工作中不见诸行动等行为的处分规定;规定对在上级检查、视察工作或者向上级汇报、报告工作时纵容、唆使、暗示、强迫下级说假话、报假情的,从重或者加重处分。四是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自律意识,严格约束操守,以更好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在生活纪律中增加不重视家风建设,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失管失教等行为的处分规定。

主持人:新修订的《条例》如何把执纪和执法贯通起来,巩固发展执纪必严、违纪必纠常态化成果?

马森述: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严格依照纪律和法律的尺度,把执纪和执法贯通起来。纪律和法律本质目标是一致的,党规党纪是国法的先导。纪法贯通,首先是坚持纪严于法,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要通过抓纪律执行避免党员干部犯更大的错误。赵乐际同志强调,要认真落实总书记讲话要求,把纪律挺在前面,严肃认真做好日常监督工作,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这样党和人民少受损失,党员干部个人少犯错误,可以挽救许多同志,体现对干部的关心爱护。这次修订条例,贯彻把“严”字长期坚持下去的要求,扎紧制度笼子,促使广大党员明规矩、存戒惧,筑牢不可触碰的底线。《条例》在坚持纪严于法的同时,做好纪法衔接,规定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犯罪的,原则上先作出党纪处分决定,并按照规定给予政务处分后,再移送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明确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有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徇私舞弊、浪费国家资财等违反法律涉嫌犯罪行为的,应当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与监察法做好有效衔接。

党中央时隔三年,再次对党纪处分条例作出修改,体现了党中央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将全面从严治党推向纵深的坚定决心和担当精神,向全党释放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强烈信号,有利于增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凝聚力、战斗力,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使我们党能够经得起各种风险考验,更好担当起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我们要按照总书记要求,抓好《条例》的学习宣传、贯彻执行,进一步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让制度“长牙”、纪律“带电”,充分发挥纪律建设标本兼治的利器作用,使铁的纪律真正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使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下工作生活。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马森述同志。

7.论共产党员要保持党的纯洁性 篇七

一、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根本保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共产党员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主体,面对复杂纷繁的新形势,党员干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因此,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和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纯洁性。

1.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核心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各个历史阶段,始终把保持党的纯洁性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核心要求。党的纯洁性对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有着根本性影响。党的纯洁性保持得好,党的执政能力就更强,党的事业就能发展得更好、更快;党的纯洁性保持得不好,党的战斗力就会下降,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十八大报告强调:“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目前,党的队伍总体上是纯洁的,但在现实工作中,保持党的纯洁性也面临不少问题。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不能坚持执行党的纲领、章程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现象,存在不能坚持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的行为,存在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权谋私、弄虚作假和追求奢华等不正之风。这些问题要求共产党员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到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核心要求。

2.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因素。共产党员要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不断提出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符合人民群众愿望的新思想、新论断,以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及和谐度。有些党员干部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不能正确认识自身价值,不能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导致精神支柱坍塌、人生方向迷失,严重影响共产党员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自然产生不少人民内部矛盾。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有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增进团结,进而促进社会和谐,更有利于广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发展,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的先决条件。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对于我们党来说,能不能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关系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保持党员干部纯洁性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尤其是近年来,我们党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等,进一步统一了全党思想,为党带领人民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对党员干部来说,保持纯洁性是立身之本、从政之基,只有保持纯洁性,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才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经受住各种考验,才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没有党的纯洁性就没有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没有党的纯洁性就没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没有党的纯洁性就没有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没有党的纯洁性就不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4.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人民民主不断扩大、需要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需要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需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以党员干部的奋发有为、努力工作为保障,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至关重要,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十八大报告指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强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需要;需要全党同志充分发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先锋模范作用;需要党员干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才能做好党的各项事业,才能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才能推动社会向小康迈进。

二、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根本方法,需付诸实践、常抓不懈

保持党的纯洁性,就是要使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使命,不负重托,着力加强能力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着力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着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真抓实干,着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保持党的纯洁性绝不能是一句空话,而要付诸实践,要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监督、检查,使其信仰坚定、忠诚可靠;艰苦奋斗、拒腐防变;克己奉公、服务人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必须加强对党员的经常性教育。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要加强对党员的经常性、全方位教育。十八大报告强调:“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要经常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切实把科学理论转化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行动。要经常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是当前开展形势任务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党员认清国情、把握机遇、明确方向,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念和信心。要经常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自觉形成爱岗敬业、严于律己、诚实守信、公道正派、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道德规范。要经常加强组织纪律教育。通过学习法律法规和党风廉政建设等内容,使党员不断增强自己的组织纪律观念,服从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纪律,摆正个人和组织的关系,始终做到个人服从组织。

2.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必须严厉查处党员违反党纪的行为。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在党纪面前人人平等,党内决不允许有“特殊党员”。党组织的每一位成员都应该带头遵守、带头执行,做遵纪守法的模范,特别是应该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十八大报告着重指出:“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要坚持把查办案件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对腐败分子不管涉及谁,坚决查处,决不姑息、决不手软,决不让任何腐败分子逃脱党纪国法的惩处;要坚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查办案件工作,保证中央、省、市的重大决策部署有序贯彻落实;要坚持把查办案件与专项治理等工作紧密结合,推动解决一批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3.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必须有效监督党员的权力。在党员干部中出现一些违纪违法案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权力缺乏有效监督。因此,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权力的有效监督至关重要。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切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纪检监察机关作为专门的监督机关,要想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就要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建立起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有效的监督应做到权力透明、制约机制合理、评价机制健全、监督主体协调配合到位。有效的监督应达到以下效果:所有人都要受到严格监督,所有的监督主体都要充分发挥作用,所有的监督方式都要收到良好的效果,各种监督机制之间存在良好的互动关系,监督工作寓于反腐败各项工作之中,保证能够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这样才能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

4.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新形势下保持党的纯洁性面临不少情况,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原则性不强、为政不廉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必将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削弱党的战斗力。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最关键的是思想纯洁,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广大党员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会有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和神圣感;无论工作有多困难,都会披荆斩棘、恪尽职守;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会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无穷的。革命战争时期,无数仁人志士靠坚定的政治信仰,剖头颅、洒热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和平建设时期,无数共产党员靠坚定的政治信仰,不怕苦、不怕累,换来了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今天,我们共产党人更需要这样坚定的政治信仰,敢突破、敢创新,以此换来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上一篇:普通高校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下一篇:部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