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还是失败的哲理故事

2024-11-14

成功还是失败的哲理故事(16篇)

1.成功还是失败的哲理故事 篇一

项羽的性格特征,决定了他无法接受逃亡。

项羽出身名门,少年得志,战无不胜,高傲自负。对于他而言,接受和承认失败意味着信仰的崩塌。因此,即使身边仅剩二十八骑,项羽依然用“快战”去证明“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但经历了垓下之战的四面楚歌,项羽很清楚自己已经回天乏术了。这个时候,与其委曲求全的屈辱逃亡,死在不知名的贩夫走卒手中,不如索性战个痛快。于是最终一战,以一当百,身中十创,傲然自刎。

回顾历史,有机会逃走的谭嗣同没有逃,苏格拉底没有逃,项羽也没有逃。不愿受辱的李广自杀了,老舍傅雷自杀了,项羽也自杀了。海明威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于是,海明威做出了他的决定,项羽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的确,说一个人应该寻死听起来难以接受,毕竟生永远代表了更多可能。可人生在世,不仅有理性的权衡利弊,更有感性的意气用事,前者让我们思考,后者则让我们动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与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之间,也许并没有什么价值上的高低。但对于项羽而言,在当年面对秦始皇的仪仗说出“彼可取而代之”的时候,就早就已经选好了答案。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成功还是失败的哲理故事 篇二

快时尚, 即快速时尚 (Fast Fashion) , 也被称为麦时尚 (Mc Fashion) 。前缀取自麦当劳, 意喻拥有麦当劳式的快速, 也有人称之为“高街时尚” (High street fashion) , 即在最繁华的商业街展示的时尚。在“快时尚”这一场风潮里, ZARA、H&M、C&A、UNIQLO皆属同类, 它们与任何其他快时尚品牌一样, 出身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却成长为相似的面孔。在快时尚的背后则是大量设计师与时尚买手借助高效整合的供应链条快速模仿和时尚改造, 并在世界范围内对此进行大规模快速扩散。通常以“快、狠、准”为主要特征的快时尚服装品牌越来越能带动时尚潮流。每一季度的新品从设计到生产到门店的速度奇快, 例如ZARA以闻名的15天神话的快速供应链著称 (从设计、制作、上市只需要15天) 。快时尚如同当今的速食文化一样充斥我们的市场。

“经济越低迷, 越会给予平价时装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时装业的金科玉律。在全球性经济低迷带来的购买力下降已经演变为普遍现象的今天。服装生产者为了讨好那些购买力下降, 但是对待时尚却依然挑剔的中产阶层, 以更低的价格和更高的附加价值成为快时尚必需的附带条件。可以说在一个恰当的时间快时尚成功了。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快时尚品牌成功的原因。

The right name captures the imagination and connects with the people you want reach. (Danny Altman, A hundred Monkeys) 正确的名字能够使你顾客了解你的品牌并开始联想。 (丹尼·奥特曼, 一百只猴子)

基本上, 一个快时尚品牌, 需要一个好名字和一个好的标志, 这是最重要的两项前提。品牌的名称或标志必须反映品牌的核心价值。该名称必须让受众容易记住, 名字的读法应该让顾客感到“I will know it when I hear it”“当我听到它, 我就熟识它” (Jackson, Tim, Mastering fashion marketing)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琅琅上口。标志设计也是很重要, 因为一个好的标志设计可以帮助人们快速记住这个品牌并且了解品牌的价值,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强调色彩, 简化图形等形式来抓住顾客的眼球。这也是不同的快时尚品牌在标志设计的初衷, 例如具有后现代设计风格标志的ZARA, 中性字体设计风格的CK (卡尔文·克莱恩) 和带有人情味设计风格的H&M (海恩斯莫里斯) 。

如果在某一天快时尚意味着撞衫和粗制滥造, 那快时尚的“快”时代又能持续多久?可以说时尚品牌的产品设计和服务也能影响消费的购买行为。设计优秀的款式, 较好的质量影响时尚品牌信誉。这是品牌最无形的信誉和承诺。快时尚可以认为没有设计师, 他们所需要的是更多眼光独到的时尚买手, 有时候企业对于制版师的需求远远大于设计师的需求。这也是快时尚的成功因素。在没有足够的时尚影响力的条件下傍“名牌”可以是成功的基石。同时也降低的设计成本。2012年香奈儿最为著名黑色夹克开始全球巡回展览, 可以说香奈儿的黑色夹克一时间被炒得风风火火, 这时候快时尚品牌也都蠢蠢欲动, 在ZARA, H&M的连锁店里随处可见设计极为雷同黑色夹克。这样的设计吸引了一大批喜欢香奈儿的中产阶级粉丝。风光2个月后, 又几乎难觅其身影。可以说快速消退也成为快时尚的一个重要特点, 也是一个严重的弊端。放眼一线时尚品牌或个性强烈的小众品牌都有固定的经典设计, 例如李维斯的牛仔裤, 路易威登的皮具, 但是快时尚几乎无法找到一个独特的具有代表性的产品, 你所能找到的也只有品牌的设计理念和公司理念, 可以说这也是“快”所带来的弊端。

除了服装设计和标志标设计, 快时尚的图像文化也深入影响市场。

“The fashion photograph is not just any photograph;it bears little relation to the news photograph or to the snapshot” (Roland Barthes, The fashion system) .“时尚照片不同于其他任何照片, 它承担着关系品牌的新闻发布照或品牌印象” (时装系统, 罗兰·巴尔特) 。

组成快时尚的部分就是时尚海报和时尚手册。每一个季度设计出了新的商品, 快时尚公司希望通过时装摄影的更新率和速度影响消费者, 让消费者紧跟潮流并且为潮流买单。海报模特也就成为了高街设计的牺牲品, 毕竟, 没有人希望看到在较长的时间内反复看相同的模特。但是也有例外, 那就是明星代言。例如H&M在2012年与贝克汉姆联合推出内裤内衣系列。H&M采用小贝赤裸上身只穿内裤的正面照为宣传海报。海外知名时尚网站WWD评论道:“贝克汉姆连同H&M卖内衣, 卖的主要是身体, 然后是梦想, 至于产品本身, 反而不那么引人注意。”据H&M店员反馈, 在首日的销售中, 大多数女同胞们买走了贝克汉姆的内衣, 店内巨大的海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样即使是现在在H&M的男士内衣专柜, 你仍然可以看到没有被撤走的贝克汉姆内衣海报。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快时尚的惯用伎俩用“性”来炒作。在广告摄影界我们都知道“Sex can help sale”。 (Jackson, Tim, Mastering fashion marketing) 性能帮助销售。赤裸着上半身的贝克汉姆所带给女性消费者的幻想帮助了销售业绩的成功。女性购买者会有意识或无意识把自己的丈夫或男友想象成贝克汉姆的样子。在男性受赠者中, 许多男士发出同样的感叹“即使我穿这条内裤, 我也不会成为贝克汉姆”。

除此之外, 平价可以说也是快时尚的重要因素。如何使价格更低, 获得更高额利润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方法。例如UNIQLO发家于日本经济萧条期, 在那个特殊的时期里, 廉价的服装是大部分人追求的目标。用丰富色彩来弥补简单的款式设计缺陷是UNIQLO降低成本的一剂良方。同样在H&M创立之始, 正是欧洲开始了战后漫长的自我修复时期, 被战争严重压抑了正常生活方式的消费者, 急切的寻找时髦款式的服装, 释放着对于“时尚”强烈需求。那些战时呆板沉重的衣着方式, 单调的颜色, 和没有线条设计的款式, 无法适应新的大众的审美。这时候, Christian Dior先生颠覆传统的NEW LOOK设计风行世界。从这个层面看, 由一小批设计师主导和推动的时尚流行一定是狭隘局限的。面对广大的消费者, 欧洲各大服装厂都在寻找“改变”高级定制的时候, H&M以平价策略的成功推出, 这无疑满足大部分人们在高端时尚面前所无法获得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 同时经济的急速增长, 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感觉不再单一和敏感, 全球性的时尚和流行成为更多人关注的重点。H&M所推行的“快速、平价的流行”又正好满足年轻大众对于流行时尚的需要。这时消费者会产生出习惯性消费, 当快时尚品牌适当的调价时对于顾客的品牌忠实程度几乎无法产生影响。

除了标识、名称、海报和价格最后一个重要因素是店铺的位置选择。通常情况下, 有五类地方适合快时尚品牌设计门店。首先是中央商务区, 其次是主要街道的位置, 第三是次中心, 第四是商场, 第五是自由独立店铺。众所周知, 亚洲拥有在世界上数量最多最庞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但有趣的现象, 在亚洲国际快时尚品牌刚进入市场时始终把门店开张在众所周知的奢侈店附近, 近乎雷同装修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在香港皇后大道上开着数家奢侈品商店, 古奇, 路易·威登, 香奈儿。同样, H&M在2009年把第一家商店也开在这里, 开幕当天超过1000人排队等候, 更有年轻人在早晨5点就已经排队在外。除了王后大道的中央商务的核心地理位置外, 其奢侈品牌影响力在香港也是首屈一指。在快时尚品牌走进亚洲的同时如何包装快时尚, 如何模糊快时尚和奢侈品的界限也是重要的“快”哲学。

归根到底H&M等快时尚品牌迎合的是大众消费群希望的“优质低价”的消费心理, 就如同我们中国人常说的“花少钱买品牌货”的心理。同样快时尚也是建立在品牌和时尚的附加值之上的低价“复制”时尚。复制的也永远是普通大众遥不可及的具有时尚影响力的奢侈品。更深层面的说快时尚的流行是现代中产阶级渴望全新自我定位的心理需求, 这种心理需求的变化也是随着时代文化、经济、政治的变化而改变。

随着国际快时尚品牌的亚太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 许多国内企业看到了快时尚的巨大经济效益, 纷纷效仿, 但是真正走上国际的中国快时尚几乎还未出现。时代在变, 消费者群体在变, 消费者背后的消费模式和观点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动, 因势而动是中国快时尚的必要条件, 至于变的如何, 到时就知道了。

参考文献

[1]Danny Altman, A hundred Monkeys, 丹尼·奥特曼 (音译) , 一百只猴子.

[2]Roland Barthes, The fashion system, 罗兰·巴尔特 (音译) , 时装系统.

[3]Jackson, Tim, Mastering fashion marketing, 杰克逊 (音译) , 提姆 (音译) , 时装市场.

3.成功还是失败 篇三

关键词:逃离 文学伦理学 爱丽丝·门罗 斯芬克斯因子 伦理身份

爱丽丝·门罗(1931- )是加拿大著名短篇小说家,也是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在门罗的小说中,她始终不渝地描绘平民小镇生活的画卷,将生命等严肃的主题艺术地蕴含在朴实无华的文字之中。作家休·加纳曾评价道:“从事写作的人比比皆是,可是真正的艺术家太少了,简直很难找到。爱丽丝门罗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傅俊295)《逃离》(爱丽丝·门罗2004)使门罗获得了加拿大文学大奖吉勒奖,评委一致认为故事令人难忘,语言精确而有独到之处,朴实而优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小说中,门罗以逃离为主题讲述了几位女主角出逃的故事。她们来自不同的生活背景,有着不同的人生阅历,逃离的目的、方式以及结果都不尽相同。本文选取的两个故事是《逃离》和《激情》。《逃离》中卡拉的出逃还未开始就已经结束,而《激情》中的格雷斯不假思索地轻易逃离了唾手可得的婚姻。卡拉的逃离是失败的吗?格雷斯的逃离是成功的吗?本文通过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从斯芬克斯因子、伦理身份、伦理意识等方面分析和探讨卡拉与格雷斯两位女主人公的出逃成功与否这一具有争议的话题,并由此展开关于伦理、责任、道德等方面的思考。

一、卡拉“失败”的逃离

卡拉在年轻时因为一时的冲动嫁给了驯马师克拉克,抛弃了或者说逃离了和父母一起的生活。然而,卡拉现在的生活并不如意:丈夫克拉克脾气十分暴躁;婚前偶尔的浪漫变成了浪费;天气太差导致生意惨淡;丈夫为了钱打算去勒索贾米森太太……所有的一切都压抑着卡拉,尤其是在给予她心灵慰藉的小羊不知所踪之后,卡拉萌生了逃离的想法,因为她“再也受不了了”(爱丽丝·门罗22)。但是,在逃离之旅即将开始之时,卡拉却陷入了恐惧与矛盾之中,终于在汽车开动之前下了车,回到了克拉克身边,回到了原来的生活。卡拉的出逃计划“胎死”了。从表面上看,卡拉的出逃是失败的,充分展示了她的懦弱和犹豫不决,一定程度上还暴露了女性在两性中受到的压迫以及无法摆脱的痛苦现状。然而,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来探究,我们又会发现另一种隐藏在男女两性对立之外的东西——身为成熟的成年人,卡拉清晰的理性意识。这也为卡拉的选择做出了解释。

卡拉的故事中出现了两次逃离——逃离自己的父母以及逃离现在的丈夫。第一次逃离的时候,卡拉年轻冲动,仅凭着一时的激情就和把家庭视为“血液中的毒素”(28)的男人私奔。这就牵涉到了文学伦理学中“斯芬克斯因子”(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伦理选择与斯芬克斯因子》5)的问题。“所谓的‘斯芬克斯因子其实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这两种因子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其中人性因子是高级因子,兽性因子是低级因子,因此前者能够控制后者,从而使人成为有伦理意识的人”(5)。人性因子的具体表现就是人的理智,兽性因子的具体表现就是人身上的自由意志。“由于理性意志能够控制自由意志,非理性的意志能够得到引导和约束,因此人能够成为有理性的”(9)。后来回忆起年轻时的出逃,她自己也表示“那只是性方面的问题”(27),还有母亲的那句“你都不明白你抛弃掉的是什么”(33),都说明了卡拉当时的决定并非是理性的。因此,不难看出,在做出逃离父母,逃离原来的生活这个决定的时候,卡拉让身体中主掌欲望的非理性意识——性——占胜了理智的理性意识,所以做出了非理性的决定。而这个非理性的决定所带给卡拉的这段婚姻的幸与不幸之处,门罗也用淡然文笔,将之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小说中主要的冲突主要集中在卡拉的第二次出逃上。卡拉并不是无助的,但是在西尔维娅提供给了卡拉资金和精神的帮助之后,卡拉仍然感到深深的不安和慌乱——“她慌乱的程度恐怕比西尔维娅认识到的要强烈的多”(27)。在大巴车上,卡拉回想起了至今的人生轨迹,回想起了她的“把一切都扔在了身后”(32)的第一次出逃,想起了她曾经要的“真实的生活”,想起了母亲对她说的“你都不明白你抛弃掉的是什么”(33)。随着这些回忆,卡拉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之中,因为她意识到了她这次不能轻易地逃离,因为对于未知的那个生活她“并不能融入其间”(34),并且克拉克“仍然在她的生活里占据一个位置”(34)。经过一系列的心理挣扎之后,她走下了车,拨通了克拉克的电话。从理性意识与自由意识的视角去考虑,卡拉做出的这个放弃出逃的决定明显地比第一次不顾一切的出逃理性得多,这是她的理性意识控制自由意识以后所作出的理智的决定。相比之下,在她的第一次出逃中,克拉克是她的“未来生活的设计师,她自己则甘于当俘虏”(32),她不需要思考也没有任何的主控权。而第二次的逃离,无论是关于未来还是现在,掌控权都在卡拉自己的手上,即使最终她放弃了逃离,那也是经过思虑之后所做的理性的决定,与第一次出逃的性质天差地别。

除却“斯芬克斯因子”的因素之外,从伦理身份和伦理选择上也能够解释卡拉做出的选择。门罗在描述卡拉和克拉克的生活时,将卡拉父母的内容悄然隐去,而卡拉本身也没有儿女,这就是说,卡拉在现在的生活中,除了身为妻子的伦理角色以外,其他的伦理角色一片空白。正如聂珍钊教授所说:“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几乎所有伦理问题的产生往往都同伦理身份相关。在文学作品中,伦理身份的变化往往直接导致伦理混乱(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21)”。伴随着第一次出逃,卡拉放弃了身为女儿的伦理身份,换上了身为妻子的伦理身份。卡拉的第二次出逃,实质上是抛弃身为妻子的伦理身份的一次出逃。这次,卡拉面临着放弃她仅剩的伦理身份这一危险,这让卡拉感觉到恐惧。于是她想到“等到逃离一结束,她自顾自往前走自己的路时,她又用什么来取代他的位置呢”(34)。如果有能取代克拉克位置的人或物,那么她就能够拥有一个新的伦理身份,让她不至于迷失在一个“她并不能融入其间”的未知的未来里面。因此,在考虑到自己身为妻子的伦理身份以及逃离成功后可能缺失这种伦理身份之后,卡拉做出了决定——放弃逃离,回归原来的生活。

二、格雷斯“成功”的逃离

《激情》中,出身贫寒的格雷斯和家境优渥的青年莫里恋爱。莫里以及家人都和格雷斯相处融洽。在两人谈婚论嫁之际,格雷斯却和莫里的哥哥——和自己只有一面之缘的尼尔出逃。两人的出逃虽然短暂,但却给两人的命运带来了极大的变动——尼尔死亡,格雷斯和莫里的关系也随之结束。乍一看,格雷斯的逃离显然是成功的,她和尼尔一拍即合地就开车出发,绕开了所有的人,包括来医院找她的未婚夫莫里,度过了只属于两个人的短暂时光。最终,尼尔逃离了他的生活,格雷斯也逃离了她的婚姻。或许格雷斯会被当做女性追求自由的新宠而被歌颂,但是,这次逃离真的是在正常情况下的理智的格雷斯所选择的么?是符合人伦的么?若是通过文学伦理学的角度来看,答案就不言自明了。

在尼尔和格雷斯走出医院,格雷斯坐在尼尔的车上的时候,她感到有一扇门无声地在自己身后关上了。被关上的这个无声之门就是格雷斯的理智之门,门关上之后,她“发出一波又一波的默许,至于其他那些人的权利,那就干脆毫不踟蹰地被置之脑后了”(195)。于是,格雷斯就犹如当年的卡拉一般,什么也不多加思考地“把自己设想为一名女俘。一名无忧无虑的降臣,身内除了涌流着欲念以外别的什么都没有”(196)。让身边的尼尔掌控自己,而自己则沉迷于自己涌动的欲望之中,让“主要产生于人的动物性本能”(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及其他——聂珍钊自选集》8)的自由意志打败了体现人性因子的理性意志。“把人同兽区别开来的本质特征,就是人具有理性,而理性的核心是伦理意识”(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及其他——聂珍钊自选集》9)。她沉迷于动物性的本能还表现在对于尼尔的吻的强烈反应上。由于失去了理性意志,她的动物性的本能被扩大化了,她觉得尼尔的吻“撼动”着她,“使她听到的不是他在说着的那个内容,而是他的声音本身”(198)。那么在这个时刻,失去了理性的格雷斯所作出的这个出逃的决定显然不是一个有理性的人,或者说一个“正常人”所作出的决定。

格雷斯为什么会在莫里找上来的时候轻易地让自己的理性消失呢?这就涉及到了人物的伦理身份问题。人物的伦理身份会对人物所作的决定和最终的命运产生极大的影响。在《激情》中,格雷斯从小母亲去世,父亲被驱逐,她和她的舅公舅婆住在一起,但是她却细心地将“家”这个字与“舅公舅婆家”分别开来(185),这即是说格雷斯从小失去了作为女儿的伦理身份,哪怕在舅公舅婆的照顾下,仍然存在着作为女儿这个伦理身份的缺失问题。和莫里接触之后,格雷斯发现居然对莫里的家人“一见钟情”了:“她一下子就喜欢上特拉弗斯太太了。就跟莫里一下子就爱上了她一样”(178)。在和莫里家人接触的过程中,格雷斯找到了长久缺失的女儿的伦理身份,因为知道拒绝和莫里的婚姻,自己可能会失去这种身份,所以格雷斯并不是很爱莫里却没有拒绝莫里,只是对于自己和莫里的婚姻保持一种“既不质疑也不反驳”(185)的模糊态度,并且在内心认为,和莫里结婚是对“一种对自己的背叛”(203)。因为格雷斯并不爱莫里,也没有接受即将成为莫里妻子的这种伦理身份,所以她纵容自己的理性消失,跟着尼尔离开。在和尼尔的交谈过程中,她也说出了她不是他的弟妹,连未来的弟妹也不是这样的话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同时,也给自己可能触犯的乱伦罪——和丈夫的哥哥发生接触——找一个借口。格雷斯对自己这种伦理身份的刻意忽视,实则也是她道德失范的一种表现。

在这次出逃中,尼尔的伦理身份的变化也对格雷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尼尔开车掌控着两人的行进路线,就是以一种“权力者”与“长者”的身份凌驾于格雷斯的地位之上,而后,他又变换了身份,以“导师”的身份教格雷斯开车,让格雷斯对他言听计从。所以只有在尼尔醉酒睡着之后,格雷斯真正的理性意识才逐渐地显现出来。她发现,这不是激情,不是燃烧,“根本就是一场儿戏”(206),她在这场儿戏一般的逃离中什么都没有看到,什么都没有逃开,“她所见到的是一个终结”(206)。恢复了理性意识之后的格雷斯开始掌控全局,她和尼尔的身份做了调换——她成了车的驾驶者、掌控者,而尼尔沉睡不醒,任由她操控。最终,在一个连她自己都记不清楚的拥抱之后,尼尔离开了。格雷斯也结束了这场短暂的逃离。

三、成功还是失败?

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卡拉和格雷斯的逃离,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但是从伦理道德和故事结局所体现出的道德教诲方面来审视这两人的逃离,卡拉的这次“出逃”其实是成功的,而格雷斯的出逃却是失败了。

在第二次出逃过程中,卡拉理智地分析了她出逃之后的未来,发现和第一次一样,并不能带给自己想要的“真实的生活”,于是果断下车,回到了丈夫的身边。这不仅让自己回归了理性,同时也坚守了身为妻子的伦理身份和责任。从结局上来看,通过这次出逃,克拉克和她的关系得到了明显地改善。克拉克意识到了妻子在自己心中的重要性:“我读到你的字条时,就像五脏六腑一下子全给掏空了。真是这样的。如果你真的走了,我就会觉得身体里什么都没有留下了”(43)。实际上,克拉克承认的这种感觉和卡拉在大巴车上想象失去克拉克时的空虚感是一种心有灵犀。回归之后的卡拉发现生活变得没有那么难以忍受了,经济上的拮据也随着好天气的到来慢慢缓解,克拉克对她也变得温柔起来,走失的小山羊也在她回家的晚上神秘地出现……很显然,卡拉逃离的过程并不成功但是出逃的目的其实是达到了。

而格雷斯,她的逃离不能算是成功的。的确,从表面上看,她从出逃到结束都一气呵成,毫无阻碍,但是她却没有从这场逃离中得到自己想要的。尼尔以一种惨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结束了自己这场逃离,而活着的她却终于发现无处可逃,就犹如她在逃离的途中所感悟到的那样,“她知道所有的一切也就是这么一回事了”(206)。短暂的逃离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有时还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故事的结尾,莫里的父亲来看望她,虽然“没有表现出不友好”,但是从格雷斯与未婚夫哥哥的这场道德失范的出逃上来看,莫里一家是不会再接纳她了。她再次失去了身为女儿的伦理身份,还失去了潜在的成为妻子的伦理身份,回归到了孑然一身的孤独状态。相对于卡拉的有所获得,格雷斯除了一张冰冷的支票以外一无所有,就连最后她发出的感叹——觉得这笔钱能够给她一个“新的开端”,也散发着淡淡的无奈和自嘲。

无论逃离是成功还是失败,门罗的小说所蕴含的意义都不只局限于故事情节本身。“门罗的小说常常强调不确定性;在她的小说中,她所省略未写的和她写出来的同等重要,为阅读制造出某种悬念和神秘感,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探究式事实真相的好奇心”(傅俊296)。通过逃离这一系列的故事,门罗表现出来的实则是一种引导和教诲。正如文学伦理学所称,任何文学作品都带有功利性,这种功利性就是教诲(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及其他——聂珍钊自选集8)。除却之前通过分析得到的理性意识与自由意识的冲突以及伦理身份与伦理责任之外,门罗的生活哲理也透过两个主人公的选择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在《逃离》的结尾,卡拉回归到了原来的生活,虽然这仍是一个有缺憾的生活。然而,什么又是她声称的“真实的生活”呢?卡拉现在的生活是在为了第一次错误的选择承担后果,这是不能够逃避的,也是无法逃离的。而如果持续不断地做出错误的选择,那么毫无疑问,最后要承担的人也只能是卡拉自己。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卡拉想必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才决定回归自己的家。虽然最后,她仍然会感受到想要再次“逃离”的这种不安和躁动,但是她“抵抗着那样做的诱惑”,努力地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着责任。同样,在《激情》中,格雷斯一而再再而三地让自由意志控制自己做出非理性的选择,但是她在最后的关头却选择了勇敢地承担起了自己这些错误决定所带来的后果。面对着莫里自欺欺人一般地原谅——只需告诉我是他让你这样做的。只需说你是不想去的——格雷斯却坦白是她自愿去的(209)。如果说格雷斯的逃离是场彻头彻尾的失败,那么她唯一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她最后没有逃避这次逃离的后果。

“真正有价值的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是永恒的, 后人总能够从它身上获得新的启示“(张杰、刘增美141)。毫无疑问,门罗的作品中总是能够给人启示,但是门罗却从不刻意地去引导读者附和她的观点。在一次采访中,门罗表示,她并不是一个有政治倾向的人,如果读者能够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享受,她并不刻意地在乎读者是否得到了启示(转自新京报)。这也和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不谋而合:“问题是在引导读者回答,道德判断和结论则是直接灌输给读者的”(142)。以一种无形地引导而不是刻意地灌输的方式,爱丽丝·门罗通过她朴实无华又发人深省的文字触动了一位又一位读者的心灵,让读者从其中获得领悟和生命中的正能量。

注释:

[1]本文所引小说原文均出自于李文俊译,爱丽丝·门罗:《逃离》,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文中只标注页码。

参考文献:

[1]傅俊,严志军,严又萍.加拿大文学简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2]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伦理选择与斯芬克斯因子[J].外国文学研究,2011,(6):1-13.

[3]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0,(01):12-22.

[4]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及其他——聂珍钊自选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张杰,刘增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多元主义阐释[J].外国文学研究,2007,(5):137-143.

[6]吴永熹,江楠,柏琳译,斯蒂芬·阿斯伯格,爱丽丝·门罗.爱丽丝·门罗:在她自己的文字里[N].新京报,2013-12-11.

4.失败商人成功的故事 篇四

胡雪岩是清朝末年,在商业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商人,人称商圣。他富可敌国,常常被人与曾国潘放在同一个平台上,世人说:“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是对他商业头脑,以及商业眼光的重要认可。

胡雪岩的成就不仅仅是在商业上,在官场上也有他一点立足之地。他是后世由商入官的典范,在商人地位低下的封建王朝,这一点足以让人看到他的厉害之处。他先是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

胡雪岩聪明就聪明在这儿,就算他已经在朝廷为官,但是他本质上还是一个商人。就算他再有钱,但官场上看的却不仅仅是银票。为了能在官场立足,他必须有一个强而有力的后盾。胡雪岩选择的便是当朝名将,左宗棠。他为左宗棠筹措军资,为了能够筹备齐全,常常借外债。虽然是我朝廷借债,但实际上还债的话,洋行找的绝对还是他。这样看,好似胡雪岩亏了,但实际上这些钱就相当于胡雪岩的投资。借着这些钱,他能在朝廷上谋取更多利益。

有如此高的成就,胡雪岩的经商之道,绝对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的经商之道,一言以概之便是“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地为后天修为,靠诚信立身;人为仁义,懂取舍,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要看轻这短短的一句话,里面蕴含的绝对都是真理。

首先是“先天之智”,实际上说的便是经商的天赋。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商的天赋,即使有再多的资金,最后一定会亏空。就比如说现在,有许多的富二代,他们手中有大把的资产,但是做什么亏什么。就是因为没有经商的天赋,不懂得获取商机,抓住机会。而有些贫苦人家出来的人,却能白手起家,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而胡雪岩正是这样一个人。胡雪岩虽然是农家子,出生贫困,但是因为有这方面的天赋,最终却能一飞冲天。他自小聪慧,从杂役做起,也能从旁学习商业知识,最终慢慢的爬山顶峰。

后面的诚信,在高中政治上的商品经济这方面就已经提到过,不用多说。无论是商家还是买家,都不希望和不诚信的人做交易。

后面一点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实际上是一个大商人索要具备的基础。就算在贪敛钱财,也要有原则性,不能唯利是图,否则很容易因小失大。而年幼的胡雪岩,就已经为我们证明了这一点。小的时候,放牛捡到一大袋银子,最后选择了还给失主。这一点是很多人难以做到,所以胡雪岩能成功,而我们不能。

胡雪岩虽然是晚清商业巨擘,但最终还是破产了。对于他破产的原因,给出了很多的解释。一说,胡雪岩虽然有些时候需要与外商打好交道,但同时他们也存在着竞争关系。在外国纱布大量输入后,为了攻占市场,胡雪岩与外商拉开了一场商业大战。胡雪岩花费巨资,高价收购民间生丝,准备切断外商的原料。想法虽好,但没有算到变量的发生。

后来意大利生丝进入市场,使得外商购得原材料。可是胡雪岩手里高价收回的生丝,却变成了一份拖累。贱卖之后,亏损了千万多两的银子,再加上后来小人作祟,迫于四周压力,无法支撑下去的胡雪岩,最终宣告了破产。

5.关于失败和成功的故事 篇五

霍尼兹决恩:霍尼兹决恩1964年开始服务于CKN公司。这是一家世界最大的钢铁企业。可是他一进入这家公司时,发现这一公司的管理远不如他当初的设想。因为公司实际上完全没有形成整体,管理混乱。70年代,经济危机,在危难之时,他被任命为常务经理,面对即将崩溃的公司,乐观的他没有退缩,而是大胆地为公司做了几项非常棒的决策。使公司顺利地渡过了难关。经济危机过后,在霍尼兹决恩的建议下CKN公司进军军用飞机市场,并生产出十分畅销的产品。这些使霍尼兹决恩一跃成为公司的董事长。乐观的他把公司的下一个目标定为将公司转化为高效率的国际性集团公司。可是在他上任的第四个月里,英国出现了工业衰退的先兆,钢铁工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乐观的他并没有为此退缩,而是作出果断的决定,改变公司的生产结构。他卖掉了公司在澳大利亚的钢铁业的股权和英国传统的机械公司,同时进行大裁员。当英国的工业衰退果真来到时,CKN公司安然无恙。在霍尼兹决恩的带领下,经过六年多的奋斗,公司再一次从低谷中崛起,盈利达1·33亿英镑,霍尼兹决恩终于能够自豪地面对股东们说:CKN公司在开发复杂的新型机械产品和应用最新技术方面成为世界的领路人。

6.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故事 篇六

成功的对手我目睹过傅教授演讲的风采。他风度儒雅,广闻博见,最深奥的道理经他诠释后,也变得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演讲时,傅教授从不看底稿,仿佛是聊家常,娓娓道来。语言之简练,措辞之严谨,让人叹服。我常常想,如此了得的口才,是天生使然,还是后来练就的呢?

没想到这个问题傅教授自己提出来了。一次演讲中,他谦虚地说:有人问我,傅教授,你的口才还可以啊。傅教授说,也许大家都没有想到,我小时候有很严重的口吃。

原来,傅教授小时候因为模仿别人口吃,自己患上了严重的口吃。8岁到17岁,他在公开场合没有讲过一句话。他最怕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一回答问题,课堂上就会笑成一片,连老师也忍不住发笑。直到18岁,他才进行了正规的纠正与训练。在一次小学同学的聚会中,有同学问他,你有没有怨恨小时候我们对你的嘲笑?他回答,其实我很感谢命运给我的这个十字架。因为口吃,他无法与人沟通,交不到朋友,只好在学习上格外卖力。从小到大,他的成绩非常好,每次都是第一名。从初中到在美国读博士,他都靠着奖学金生活。因为口吃,他比别人更深刻地感受到语言的重要。当终于可以流畅地表达时,他无比珍惜自己说话的机会,希望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别人都愿意听,都听得懂。

是口吃造就了他,让他取得日后的成就,成为享誉东南亚的演说家。其实我们不难想象,对一个孩子来说,口吃足以击倒他,让他自卑自闭,从此一蹶不振。幸运的是,他凭着倔强与勇敢,跨过了口吃的障碍,让人生拥有了成功的辉煌。

成功的对手是障碍,障碍无处不在。而真正的勇者,跨越障碍的过程,就是为成功获得更多动力的过程。

7.成功是失败之母 篇七

毛泽东同志在接见周谷城说到“失败是成功之母”时, 周教授却提出了独到的“成功也是失败之母”这一见解, 深得主席赞同。这句话说得相当精辟。当一个人处于失败或者逆境时, 可以用“失败是成功之母”来勉励自己, 为自己加油;而当你处于顺境, 或走在铺满鲜花的成功的路上时, 你则更需要“成功是失败之母”这句话来时刻告诫自己。

德国物理学家斯塔克, 因发现光射线在强电场中分裂的斯塔克效应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但他得到巨额奖金后却财迷心窍, 充当希特勒的政客, 迫害爱因斯坦而锒铛入狱;李自成占领北京, 登上王位, 但因被胜利冲昏头脑而前功尽弃;成克杰当上省部级领导后, 大搞权、钱、色交易而被判极刑。这些正是“成功是失败之母”的绝好例子。

面对成功, 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不移的意识, 人们常说“创业难, 守业更难”就在于此。成功带来的欢跃与陶醉, 易使人安于其中而难辨方向。这时, 不同的人就会做出不同的抉择:智者面对成功, 能不被其所迷惑了心智, 而把它当做一个奋斗的起点, 去攀登更高

的山峰, 去夺取更大的胜利。而不懂此道理的人很容易就被成功的喜悦淡薄了意志, 迷失了心智, 其结果只能以走向失败而告终。

8.成功与失败的故事3个 篇八

上世纪50年代,纽约市的父亲罗伯特·拉尼,住在纽约黑人聚居的哈莱姆区,本来已经有6名子女。1958年,当罗伯特的第7个儿子降生后,他高兴地将儿子起名叫做“成功者”(Winner),寓意他今后事事顺风。1961年,妻子又为罗伯特生下了第8个儿子。

但此时,罗伯特已对给子女起名字感到厌烦,竟随口将他取名叫“失败者”(Loser)!据现年46岁的失败者·拉尼回忆:“当我诞生后不久,我的爸爸回到家中,并要我的大姐给我起个名字。姐姐想了一会说:‘既然我们已经有了个成功者,为什么不再来个失败者呢?’我的名字从此而来。”

据悉,父亲罗伯特已经在儿子出生后不久去世。然而罗伯特做梦也没想到的是,两个儿子的人生轨迹恰好和他们的名字相反——尽管拉尼兄弟两人在相同的环境中长大,失败者·拉尼从小处处成功,成功者·拉尼却处处失败!

失败者·拉尼在学校里因成绩优异,成了一名明星学生和体育尖子,顺利地拿奖学金,并考上了宾夕法尼亚州名牌大学拉费耶特学院。大学毕业后,他又加入了军队,成为一名高级军官。如今,失败者·拉尼是纽约南布朗克斯区的一名侦探,事业成功。

然而,成功者·拉尼的人生却完全是另一条道路。据悉,他至少有31次被逮捕的纪录,,他甚至因盗窃汽车而被判监禁2年。如今,49岁的他住在纽约贫民区的一个流浪者收容所中。

如今,兄弟二人几乎很少见面说话,关系并不亲密。通常只有当哥哥成功者·拉尼缺钱花时,才会向弟弟失败者·拉尼打电话要钱。弟弟失败者称:“哥哥的许多罪行都是小罪名。他有些古怪,有点暴力倾向。尽管如此,我是一个警察,我有自己的道路要走,我很难忍受有这样的一个大哥。”

9.成功失败的名言警句有哲理 篇九

2. 成功的人是跟别人学习经验,失败的人只跟自己学习经验。

3. 成功的人会因为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更加自信,失败的人会因为体验到失败的痛苦而更加自卑。

4. 当你意识到失败只是成功的弯路的时候,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5. 跌到不算是失败,爬不起来才算是失败;行走不算是成功,只有坚持不懈才算是胜利。

6. 不会在失败中找出经验教训的人,他的通向成功的道路是遥远的。

7. 不会从失败中寻找教训的人,他们的成功之路是遥远的。拿破仑

8. 人生似一束鲜花,仔细观赏,才能看到它的美丽;人生似一杯清茶,细细品味,才能赏出真味道。我们应该从失败中、从成功中、从生活品味出人生的哲理。

9. 举世都在追求成功的时候,我们虽不必追求失败,对成功却要有最好的心理准备,就好像在为天的时节准备冬衣一样。

10. 失败是成功之母。菲利普斯

11. 许多次失败总会造就一次成功。

12. 面对困难我们只有锲而不舍地找寻战胜它的方法,才能获得成功。孙中山在经历过数次失败后,仍然锲而不舍,不断创造条件,最终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

13. 失败对于应该成功的勐士来说是巨大的耻辱。

14. 人生的旅途跌宕起伏,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成功与失败常常会伴随左右。我们都体验过成功后的喜悦,亦经历过失败后的心酸。却往往在失败过后的刹那,酸涩、懊悔、自责的心情油然而生,悔恨自己的举动带来的沉重。

15. 那些尝试去做某事却失败的人,比那些什幺也不尝试做却成功的人不知要好上多少。

16. 失败的男人喜欢和别人比老婆,成功的女人喜欢和别人比老公。

17.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幺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18. 在美国,只相信一件事情,成功或是失败。

19. 有一种人只做两件事:你成功了,他妒嫉你;你失败了,他笑话你。

10.成功还是失败的哲理故事 篇十

师:很高兴能与三 (2) 班的同学一起学习。下面, 我们先来玩一个对对子的游戏!

师:傲慢对———

生:谦虚。

师:黑暗对———

生:光明。

师:失败对———

生:成功。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与“成功”有关的课文。

【点评】导入能唤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 授课伊始, 赖老师首先让学生来个反义词游戏活动, 引出“成功”一词。寥寥几句对话, 为课文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读题质疑, 破题入文

师:请看课题, 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知道这是一次怎样的实验?

(生读课题, 突出“成功”)

师:把重音落在“成功”, 读出了感觉。

师:读了课题, 再结合课文的内容, 你有问题想问吗?

生1:这个实验是怎样的?

生2:这个实验为什么会成功?

生3:教育家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

师:接下来就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读书时间为5分钟, 先把课文认真读一遍, 然后跟同桌一起拼读带拼音的词语, 还有时间就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点评】课题的解读与有效迁移自然流畅, 使学生在极短时间内经历了对课题的思考。老师巧妙导出三个关键问题, 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自觉读书。

三、细读体会, 探究“成败”

1.检查字词, 总结延伸, 升华“成功”。 (略)

2.走进实验。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实验呢?请一个同学读2~3段, 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并按要求完成下列内容———

【实验准备】实验开始前, 教育家做了哪些事?在下面句子中填上适当的动词: (1) (拿) 瓶子, (取) 铅锤; (2) (放) 瓶子, (分) 铅锤; (3) (拿) 绳子头, (放) 铅锤。

【实验要求】三个铅锤代表 (三个学生) , 瓶口 (很窄) , 一次只能上来 (一个人) 。

(生读2、3段。根据课件提示完成练习)

3.失败原因。

师:这个实验的结果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看看你是从哪个自然段或哪个句子知道的?用直线画出来。

生:失败了。我从“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 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 结果小铅锤都堵在瓶口, 一个也拉不上来”读出来的。

生:成功了。我从“今天, 我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读懂的。

师:有过失败, 也有成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4.质疑争辩。

师:争和抢会让实验失败, 为何还要这么做? (预设:情况危险) 文中哪句话体现出了当时情况危险?

生1: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 他一边灌, 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

师:你为什么这么读?

生1:因为情况十分危急, 所以语速要快一点, 突出紧张的心情。

师:谁还有补充?

生2:“喊”字说明声音要响亮。

师:的确如此!一个标点符号都会让我们有所发现?最亮的眼睛在哪里?

生3:“我知道了!”中的“!”也说明当时的情况很危急。

师:你们不仅善于思考, 一点就通, 还善于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太棒了!

5.成功缘由。

师:这么危急的时刻, 以往大家都一味地争和抢, 所以实验失败了, 不过今天, 教育家的实验却成功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至10自然段, 找出实验成功的原因。找完后试着跟同桌用这样的句式练习说话: (课件出示:我认为实验成功的缘由是____, 理由是______)

(生默读文段, 找出句子, 同桌交流)

师:端正的坐姿、小手如林的场面说明你们已经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了。请你来!

生1:先人后己。

师:好词!老师写在黑板上, 同学们记在句子旁边。 (板书“先人后己”)

师:谁来继续谈!

生2:我也找到了这句话, 我认为实验成功的原因还有小女孩的沉着冷静, 理由是“低声”和“第一、第二、最后”, 说明在危急的时刻, 小女孩还能安排出“逃”的顺序。 (板书:沉着冷静)

师:真了不起!这么隐蔽的原因你也找到了。

【点评】通过反复诵读品悟,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来源于对同伴的认同与接纳, 体会到小女孩心中有他人及教育家对中国小女孩的赞美。

四、总结延伸, 升华“成功”

1.总结成功的原因。

师:现在你知道这次实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了吗? (课件出示:实验成功的原因是______)

生:实验成功的原因在于小女孩遇到危险时沉着冷静, 有先人后己的品质, 也在于其他同伴听从指挥, 服从安排。

师:非常完整的表述, 掌声送给他!

2.体会教育家做实验的目的。

师:这次实验成功了, 以后还会做吗?

生:会。

师:为什么还要做这次实验?

生:教育家想让同学们拥有在危急时刻沉着冷静、先人后己和团结合作的品质。

3.思辩“争”“让”, 升华“成功”。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的板书, “争”让实验失败了, “让”却让实验取得了成功。那么, 生活中, 是不是只要争, 都会失败?只要让, 就能成功呢?

(板书:争—?—失败;让—?—成功)

师:这节课, 我们不仅了解了实验成功的原因, 还明白了生活中面对不同的情况, 要懂得“争”“让”, 这样成功才更有意义。感谢三 (2) 班同学这节课上精彩的表现,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下课。

【点评】在理解“成功”的背后时, 借助生活中成功与失败的例子, 设计一个“争”与“让”的课堂活动, 给学生一个思维碰的撞空间。

总评

《一次成功的实验》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许多次都没有成功, 而这一次却获得了成功。实验说明了合作才能成功, 也赞扬有了面临危险时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课文可分为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个部分。叙述顺序清楚、结构明晰。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受到与人合作、先人后己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人物的动作与语言体会实验成功的原因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1.爱迪生失败又成功的故事 篇十一

1912月,爱迪生为了发明镍铁电池,经济状况再次出现了严重的赤字,工厂也面临破产.就在此时,致命的灾难又向他袭来.

那是一个隆冬的夜晚,爱迪生的工厂突然失火.顷刻之间,做唱片用的材料赛璐珞,化学品及大量的可燃物品全部燃烧起来.由于火势太猛,8个城镇的消防队相继赶来进行灭火.然而,这没能为爱迪生挽回些许的损失,他所有的财产都在大火中烧光.

这时的爱迪生已经67岁了,人们都在揣测,这场大火也许烧去了爱迪生所有的希望,也许他将从此心灰意冷地沉寂下去了.

很快,爱迪生闻讯赶来.看到熊熊烈火吞噬了整个工厂时,他先是怔怔地站在那里看了一阵子,突然又兴奋地大叫起来:“这样的大火,真是百年难得一见啊.太棒了!旧厂房烧没了,我可以再建一间更大更好的工厂了!”

第二天,天还未亮,爱迪生便召集工人们布置盖新厂房的事情.待一切都安排妥当,他突然像想起了一件小事情一般的问大家说:“对了,我在银行里已经没有存款了,谁能弄些钱来?”

建工厂可不是个小数目,工人们自然是没有办法的.爱迪生只好向家人和朋友东拼西凑,最终还是将工厂建了起来.

人们劝爱迪生:您不要再干了,何必老了还欠下这么多的债务?爱迪生微笑道:“其实金钱也是一种原料,跟金属没什么两样,关键是要加以运用,而不是积聚.”

一生只接受过6个月教育的爱迪生,以这样的毅力留给这个世界1093项发明

12.从失败到成功故事 篇十二

宁朝霞的经历算得上一部女性励志片,从成为单亲妈妈的那天起,她就选择勇敢的面对生活的苦难,一人挑起抚养儿子的重担,她用不屈的精神在直销行业打拼出一片天地。从一名小学音乐老师到如今的直销业金牌导师,其中的甘苦已经成为她一生的财富。2013年,宁朝霞加盟绿之韵公司,在她看来,绿之韵具有市场差异化的产品是打动自己的第一要素,而公司重承诺,守信用,视经销商的利益如生命的做派更让她下定决心跟随,并在短短的一年内成为公司奔驰大奖的得主。

宁朝霞:单亲妈妈的励志路谈及新一年的规划,宁朝霞说,直销是一个只有依靠不断学习才能有进步的行业,自己希望在团队中能多培养人才,带领大家实现经济收入上的提升和个人修养方面的成长。对个人来讲,她想在事业和家庭上达到一个平衡,能有更多的时间去陪陪家人。

在“第十届中国直销产业发展论坛”上,宁朝霞分别获得了“风云2014·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营销领袖”、“风云2014·亚太地区直销行业德艺双馨培训导师”两项大奖,她表示,奖项是对个人成长的一种激励,希望自己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将自己在直销行业多年的经验传播出去,带领更多的人走进直销,也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乃至认可直销。

13.成功还是失败的哲理故事 篇十三

中秋佳节,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虽然也有别的民族想将这一节日占为己有, 但它无法取代中国人固有的那种骨子里向往团圆的渴望, 无疑, 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诸如此类的优良传统, 还有很多。

可是, 不知何时, 我们开始更加关注外来文化, 看到它们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于是乎就认定, 人家的一切都是先进的。这在农机行业, 也普遍存在, 尽管有时候我们抱着满腔的爱国热忱不愿意承认。

原因很简单, 跨国农机巨头, 带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进入中国市场, 他们甚至牢牢占据中国农机的中高端市场, 这是我们中国农机行业需要学习的地方。可是, 笔者以为, 我们也应该保持自己的一份文化和理念, 而不是照抄照搬。

为何这么说?前段时间, 笔者走访一家企业, 很偶然的一个问题引发笔者的思考。当时某企业老板告诉笔者, 他们完全参照某国际巨头的标准, 建立自己的工作制度, 甚至连品牌营销也学着人家, 笔者注意到, 他们连产品LOGO都和人家很像。

一言以蔽之:简直模仿到了骨髓。

可这家企业仍旧在行业籍籍无名, 为何?笔者刚开始以为他们没有做出成绩, 不太愿意宣扬, 低调毕竟不是坏事。但经过仔细了解, 笔者发现, 这家公司其实标准做得很好, 执行却很混乱。向他们的司机和接待人员一打听, 原来他们老板认为的国际化管理体系, 员工们很是“水土不服”。

像上述这样的企业, 在我们农机圈里, 恐怕不在少数。

2014年7月19日, 2014第二届中国农机工业高端论坛 (CAIF 2014) 上, 通过企业家沙龙、主题论坛、圆桌对话等活动, 充分探讨了中国农机如何追梦下一个“黄金十年”, 其中有不少专家十分关注本土企业发展的问题。

就像知名媒体人、本刊主编刘振营所说:“我们有自己的文化基因, 不能完全照抄照搬。”福田雷沃重工农装营销公司总经理王宾也表示:“我们有着自己的情况, 要走一条自己的路子。”

确实如此, 如果我们本土农机企业也像国际巨头那样, 按照投资回报率计算、更看重利润, 情况不利他们可以转移战场, 可我们是在自己的大本营“作战”, 没有退路。我们不可能一味地去模仿他们的做法, 何况即便模仿成功, 也会出现“水土不服”。

退一万步说, 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成功, 是因为他们是能够走向国际化的优秀企业, 加上他们对风险的把控十分严格, 本身失败概率没有那么高。再说, 他们不也有不成功的案例么?我们也有成功的典范啊!

14.关于爱迪生失败又成功的故事 篇十四

电报、电话、电灯,这些东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看来是多么的普通和司空见惯,谁也不会因此而惊奇。可是你知道这些东西对于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和欣喜若狂吗?人类因此而记住了它们的发明者——爱迪生。

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的一生,仅是在专利局登记过的发明就有1328种。一个只读过三个月书人,怎么会有这么多发明创造呢?我想,如果你听说过“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就一定会明白,他的成功源于强烈的好奇心。

1847年,爱迪生降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米兰市的一个商人家庭里。很小的时候,爱迪生就显露出了极强的好奇心,只要看到不明白的事情,他就抓住大人的衣角儿问个不停,非要问出个子丑寅卯来。

15.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故事 篇十五

一天,他坐在电脑前,突然间想了一个办法。他按照5个人简历上的电子邮件地址,给每人发了一封电子邮件。不到一个小时,其中一位便给他回了邮件,上面写着:“请给我你的电话。”他把自己的电话写在邮件中,然后又发了过去。不一会,他的电话响了,里面传来一个温柔的声音,对他说:“嗨,怎么回事,需要我帮助吗?”那一刻,他欣喜万分,直接亮明身份,并盛情邀请她担任公司CEO,她欣然同意。

其他4人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失败,便通过各种渠道打探失败原因,还是皮埃尔给出了解释,他说:“因为那封电子邮件。他写的内容是:我是你的一个客户,我的卫生间漏水,能帮我吗?”结果只有她给我回了邮件,所以,我就选择了她。这个解释,听起来非常滑稽可笑,4个人都对此嗤之以鼻,他们均说看到了邮件,但他们都直接删除了,强调他们是每日忙得不可开交的公司高层人员,每天的工作都忙不完,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并不是他们管的事。

公司人员也感觉皮埃尔的选择有些鲁莽,劝他再考虑一下。可皮埃尔意志很坚定,他说:“目前我们公司最紧迫的,是让更多的客户了解我们,来扩展我们的品牌,她能这样对待一个客户,我觉得她正是我们需要的人。

事实证明,皮埃尔的选择十分正确。她上任后,大力倡导平等理念,在不大的办公室中工作,看起来与雇员并无区别,她每天都会在午休或是下班的时候,亲自阅读一百多封eBay用户电子邮件,帮助客户解决各种问题。她每月都要召集客户征集对公司的各种意见建议,并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半年后,eBay公司在华尔街上市,公司实现质的飞跃,几年后,用户平台由她上任时的几千户,急速发展至1。5亿,单单在美国本土,就有超过50万人天天全职”泡“在ebay上谋生。到她离开时,亿贝已成长为一家拥有1。5万名员工、年营业额80亿美元的企业,并作为全球最大的在线电子商务网站跻身《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

16.成功还是失败的哲理故事 篇十六

创业环境大小不同

记者: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了, 而大学毕业生创业是解决就业难的途径之一。但是, 就目前来说, 要大学生们去创业, 恐怕他们最缺的不是勇气和热情, 而是现实的创业条件和创业环境。您能谈谈自己当时的创业环境吗?

冯军:我创业的时候是1993年, 理论上说那个时候正值创业潮的第二个高峰期, 但如果从创业环境来说, 那个时期应该还是一个刚刚开始流行创业的时期。创业在之前叫“下海”, 那时候“下海”其实是一个贬义词, 而现在看来, 创业基本上是一个褒义词。所以其实当时的创业环境并不是那么理想。

当时大家都觉得中关村是一个黄金遍地的地方, 但其实机遇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多, 我创业是真正从零开始的, 没有资金, 没有什么人帮忙。如果把现在和过去的创业环境相比, 我一定会说是现在更好。现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 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可以这样说, 如果我现在重新创业, 再用十几年的时间, 可能做得比今天还要好。所以现在的大学生创业, 实际上是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期, 有很多可利用的资源, 现在更是一个行行出状元的时期, 非常多元化。

记者:创业不仅要有大环境, 社会环境, 还要有创业者自身所处的小环境, 能谈谈您创业时的小环境吗?您觉得小环境对创业的影响有多大?

冯军:如果说大环境是创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的话, 我觉得小环境并不是太重要的因素。拿我自己来说, 我脸皮比较厚, 不太在意和关心别人的看法, 我关心的是能不能创造价值, 只要能创造价值, 你的创业就有价值。如果把面子问题看得太重, 受累的是自己。

在决定创业的时候, 自我一些, 很多决定自己做主, 自己选择, 会有更多的空间和道路。我做数码产品, 关注的是消费者需要什么, 而所有的消费者他最关心的其实是自己, 所以最关键的不是你是干什么的, 是你能给大家带来什么, 消费者最关心的就是他的利益, 如果你能够给全世界的消费者带来利益, 那你就是有价值的, 就是这么简单。有些事情是想得越简单越好, 想复杂了就麻烦了。所以我认为应该多关注自己的需求, 心无旁骛, 勇敢创业, 小环境并不重要, 摆正自己的心态是第一位的。

创业没有专业限制

记者:您是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的, 但创业的时候却选择了和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一点关系的数码产品行业, 当初为什么要抛开自己四年所学, 而去做数码产品这行呢?

冯军:其实在创业初期选择行业的时候, 很多创业者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 选择自己所学的专业。因为一般看来, 自己熟悉的, 自己学过的, 就可以轻松驾驭, 这其实是一个误区。你熟悉了这个行业, 这并不意味着你的创业就一定能成功, 因为影响创业成功的因素是多元的。

我大学时的专业是土木, 其实这个行业也挺好的, 因为中国一直在高速发展, 大兴土木, 建筑业是很有前途的。我选择数码行业, 除了我清楚自己的爱好以外,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当时创业的伙伴已经涉足这个行业, 他非常了解。这在创业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点, 如果你不懂得这个行业, 但你的合作伙伴却是这个行业中的行家, 那你要涉足也未尝不可。另外还有一个因素, 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但高科技行业当时没人干, 也没人愿意干, 所以我就去做了。

艰苦是创业的催化剂

记者:中关村是您创业的地点, 可以说您就是从中关村走出来的创业成功者。当时在中关村创业的时候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状态?生活环境比较艰苦吧?

冯军:刚开始创业的时候, 我租不起自己的柜台, 所以就从朋友那里蹭了个能放张桌子的地方, 做起电脑配件生意。我自己每天搬着机箱键盘到处推销, 人家觉得不满意, 第二天换一款再过去给客户看。经常是把机箱从楼上搬到楼下, 又从楼下搬到楼上。

现在看来那个时候是挺艰苦的, 不过当时并没有觉得苦, 因为是自己给自己创业, 再艰苦也比上学的时候要好, 在清华的时候我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还吃不饱饭, 那时候还是长身体的时候。工作了毕竟是能够养家糊口了, 吃东西的时候不用考虑钱够不够了。所以后来创业的时候反而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可忍受的。

记者:创业过程总是充满了各种困难和艰辛, 那您创业的时候有没有一段非常艰苦的时期让您想要放弃, 不干了?

冯军:艰苦的时期肯定有, 从开始到现在, 一直都有, 今后也一直会有。但当时没时间想放弃不放弃的问题, 当时的状况就是自行车已经骑到墙头上了, 只能前进, 不能撤退, 更不能停, 停了, 你就掉下去了, 所以就只能往前骑, 高速度地往前骑。

人的能量都是逼出来的, 越是这种逼人的环境, 越可能让人成长得越快一点。所以我觉得在创业的时候应该正视这个问题, 一般从象牙塔里出来的学生在应对创业难题和障碍的时候往往容易畏难, 最后放弃。对创业者来说, 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心和毅力, 这是创业的源动力。特别是遭遇坎坷和困难的时候, 要对自己有信心, 对未来有信心, 想办法解决问题, 而不是停留在遐想、憧憬和顾虑之中。

我想送给大学生创业者一句话:成功者找方法, 失败者找借口。

独辟蹊径敢于创新

记者:对于一个想要创业的人, 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我该从事哪一行业?可以说, 创业的行业选择对于创业是否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初为什么会涉足数码行业, 而且是选择卖机箱、键盘之类的计算机配件呢?

冯军:我想最重要的一个宗旨就是创造价值, 因为在我当时看来, 数码领域能够创造的价值更大一点。

从当时的行业情形看来, 联想在这个领域已经做得很好了, 当时我就在想, 那我该做什么?1996年, 当我们有50名员工的时候, 我买了《联想为什么》, 人手一册, 在学习模仿的过程中去探索新的创业空间。当时联想主要经营PC、笔记本电脑, 并且做得比较成熟了, 所以我们就选择做一些补充的, 周边的东西, 比如说计算机配件, 机箱、键盘、显示器, 都是联想和其他的大企业不做的, 我们就做这些小东西。

从别人没有涉足的地方着手, 我想这是一个很常规的思路, 又往往是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当时选择的是别人都不屑于做的键盘、机箱等配件, 这些东西技术含量低, 体积大, 利润小, 竞争门槛极低。对于那些资金充裕, 从事品牌代理、做整机的人, 或者经营高附加值的硬盘、主板、内存、处理器等配件的人而言, 我的起步要艰辛很多, 但正因为没人做, 正因为别人都不屑于做, 我这条创业的路还走对了。

团队精神是创新的源泉

记者:您多次谈到“创新”这个词, 那您在创业过程中是如何去不断实现创新的?

冯军:在创业过程中实现创新这一点上, 我要特别说一下团队协作的问题。华旗很注重团队精神的建设, 我本身也是学生创业, 爱国者正是通过团队精神与自强不息, 使得我们的团队超过了众多国际企业, 打造了中国数码第一品牌。

要实现这个目标, 不断创新是必备条件, 那要实现创新, 没有一个良好的团队是绝对不行的。就像踢足球, 相互配合才能取得胜利, 我们做数码产品也是一样, 个人优势再突出, 没有团队协作, 优势也发挥不出来。中国的民族企业要走向世界, 要实现国际化, 不能靠个体户式的单打独斗, 而要靠强有力的团队力量。

记者:如果团队中出现分歧, 您如何处理?

冯军:团队是由不同的人组成的, 分歧必定会产生, 华旗有一个“六赢”理念, 就是“大众、代理、员工、公司、供方、社会”参与合作的六方, 共同获得合理利益的满足和发展的机会, 这种长期、稳定、有效的合作模式伴随着华旗的发展, 对整个公司思想、做事风格的统一, 内部分歧的解决, 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记者:1993年, 在您创业的时候, 周围有和您一样选择创业的同学吗?他们发展得如何?

冯军:也有, 并且发展得也非常好, 我并不是当时唯一选择创业的。现在国际奥委会的领导也有我当时的同学, 包括微软的副总裁, 在很多领域, 都有我们当时选择创业自己干的同学。

照这样看来的话,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改行创业的都挺成功的。当然, 不改行的也挺成功的, 但是相对之下, 创新的行业可能机会更多一点, 最后能够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一些。

所以, 从我周围的情况来看, 创业选择行业并非一定要局限于自己的专业, 迈出去一大步, 看似前方道路不明, 实际上收获反而会在你意料之外。

创业并非奢侈

记者:现在大学生们谈起考公务员和就业难就滔滔不绝, 谈起创业却不知从何说起, 因为对很多人来说实在是望尘莫及。您觉得现在的学生、年轻人创业, 是一种奢侈吗?

冯军:为什么创业会是一种奢侈?我认为这是对创业的一种曲解。其实在中国文化中, 咱们的祖先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创业, 就是创造新的价值的事业, 你只要做的是创造新的价值的事情, 就绝对是应该鼓励的, 但是如果你创造的不是新的价值的事业, 那么创业可能就是在毁东西, 在单纯地消耗。

所以创业是否有意义, 关键得看你是不是在创造价值, 只要你能创造价值, 就是好样的。我看到目前大学生选择从事的创业项目, 多数技术含量不高, 并没有体现大学生的技术优势。多数大学生从事的是餐饮等行业。实际上, 他们选择的创业行业只是从已经成熟的市场中划分的一块蛋糕, 并不是在创造新的社会财富, 创造新的价值。所以在这方面我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创业选择方面的培训, 多给有创业欲望的同学一些指导。

冯军, 华旗资讯数码科技集团总裁。出生于1969年6月, 籍贯江苏。199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3年创建华旗资讯;1996年创建品牌——爱国者;2002年, 入选“TOP 10中国科技新锐”;2003年, 荣获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杰出奖”;2004年, 完成北京大学EMBA学业;2005年8月, “爱国者”推出了第一台中国人自主研发的800万像素数码相机, 进军高端数码相机市场。

感谢阅读。您可以把意见发送到电子邮箱:lidan@neusoft.edu.cn, 您将有机会参加幸运读者抽奖活动。欢迎登陆杂志网站:www.itblog.net.cn

上一篇:上海某民营医院企划案下一篇:产品质量事故处理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