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设计初探

2024-09-06

小学音乐课堂设计初探(精选11篇)

1.小学音乐课堂设计初探 篇一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浣溪中心小学 周群利

音乐是启迪儿童心灵、开发儿童智力的“金钥匙”。小学音乐课程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如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教学方法的运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音乐课不能像语数课的教学方法一样,非常严肃地讲解,当然也不能像专业音乐学校那样强调某些技能的训练,更不能简单地教几支歌就算上音乐课了。一堂音乐课的成败,教学效果的好坏是以学生是否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因此我们必须尽可能的让学生全方位的置身于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在本学期的音乐教学中,我摸索了几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任何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提问总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传递思想、进行师生交流的重要渠道,恰当的提问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使课堂结构紧凑、气氛活跃。音乐教学中的提问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要求学生立即回答,如:“这首歌曲中是几拍子?以前听过吗?”;另一种是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去唱,逐渐体会,寻找答案。譬如:在教唱歌曲以前教师范唱的时候,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情绪来演唱?”在欣赏歌(乐)曲时思考“本曲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情绪?”这类问题能引

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较难的歌曲可以先集体学唱旋律,练习时分成两大组,第一组唱前半部分,第二组唱后半部分,一遍下来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每一组都会集中注意力,担心自己表现得不好。另一组会集中精神去听唱的一组是不是有错误,这样即使唱了局部旋律,也会对整体有很好的掌握。当歌曲学唱进行到一定程度后,还可以分组进行巩固练习。这时的分组更可灵活一些,如:男生组与女生组;按排列分组;按前后位置划分等。这样的巩固练习引入了竞争机制,使每个小组充分调动积极性;使自己演唱更加完善。同时也可使听的一组在听的过程中有较大的收获,达到巩固练习的目的。

四、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现代电教手段,可以丰富并优化课堂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音乐课件具有形象性、真实性、主动性、感染性等特点,形、声、色并茂,表现手法丰富多彩,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诱导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掌握知识,使教与学变得容易。如在歌曲《动物说话》通过播放童声版的演唱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述几种教学方法,是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完善。总之,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只有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并且能够真正面向全体,使每个同学皆发挥潜能,共同提高,才能够符

2.小学音乐课堂设计初探 篇二

关键词:优化教学设计,有效教学,音乐课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 音乐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和音乐课程体系也随之逐步建立。然而, 我们的音乐课却始终处于十分尴尬的局面。在当前中学生中, 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也是一件让音乐教师非常尴尬和头疼的事情。我曾经向100位初中学生做过相关的问卷调查, 调查表明:有92%的学生是喜欢音乐的;而有35%的学生是不喜欢上音乐课的, 其中有72%的学生认为是个人原因影响学习兴趣;有16%的学生认为是课程内容影响学习兴趣。下面我就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 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基础。教学目标制定得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根据音乐学科特点, 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来确定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 我们要考虑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情。

例如欣赏课《鳟鱼》是一首钢琴五重奏, 教参的单元目标是:欣赏《A大调 (鳟鱼) 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感受体验乐曲中各音乐要素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及其生动深刻的艺术表现力。当具体到课时目标时, 这个单元目标就显得更宽泛些。所以我们不能照搬照抄教参的教学目标, 其实教参在教学建议中有这样的表述: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变奏手法。根据这样的要求, 我们就可以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聆听乐器变化, 感受音色变化, 体会乐曲的情绪变化。

明确了教学目标, 就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在教师的控制范围内进行有效的施教。通过一定时期的积累, 就可以使学生获得某种知识、技能和情感素养的提高。

二、导入要有吸引力

导入是音乐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选择适合他们的导入法。

1、利用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作为先进的教学设备已经成为我们教学的得力助手, 它能形象、直观的展现影像资料, 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感官, 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上《走进西藏》一课时, 我们可以先播放一些西藏的风景图片, 欣赏一段韩红的《天路》, 通过视听结合了解西藏。学生会被这些图片和歌声迅速吸引, 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不知不觉走进西藏, 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2、以游戏的方式导入

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 将游戏融入音乐教学之中, 不仅使他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了美, 同时起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在上《行进之歌》时, 我让学生根据音乐的变化来走步伐, 在体验了不同风格的进行曲之后, 导入本节课的课题———进行曲, 那么学生就会有疑问了:为什么同样是进行曲可以走出不同的步伐呢?让学生带着好奇, 进行探索式的学习, 效果自然就会好很多。

3、说故事导入

中学生都非常热衷于听一些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对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情感变化也非常感兴趣。例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 因为乐曲的内容取材于古老的传说, 叙事性很强, 所以上课一开始我选择用故事导入, 既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又能让学生对这个大型的艺术作品有更深的了解, 为下面的欣赏做好铺垫。

总而言之, 导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只要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充分考虑到学科特点、教材内容、教学设施等实际情况, 认真分析、巧妙设计、灵活运用, 选择最为合适的导入方法,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强化, 音乐课就会更具有吸引力。

三、问题设计要有效

课堂提问是引起学生反应, 增强师生之间相互交流, 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和形式。音乐课堂要实现高效, 就必须讲究问题设计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劳动号子时, 我先播放一个音乐片断, 然后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声音呢?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学生就会回答:感觉很多人在一起劳动, 喊得很有力……然后我再慢慢导入课题:因为劳动很消耗体力, 所以人们需要用呐喊声来为自己加油鼓劲, 这其实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喊号子”。民歌中的号子就是来源于生活当中的。那什么是号子呢?通过由浅入深的提问,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随你一同走进本课的课题。

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适度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性的思维, 促使学生通过努力取得良好的成果。

四、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 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途径以及手段。那么怎样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呢?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2、要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3、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 在课堂上有所收获。4、教师在选择方法时要结合自身条件, 扬长避短。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演示法、实践法、发现法、探究法等。

总而言之, 一堂优质高效的音乐课, 离不开好的教学设计, 它的优化需要大家深入理解新的音乐教育理念, 在实践中不断反思、研究、改进, 这样才会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有效的教学方法》.保罗R.伯顿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年

3.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初探 篇三

[关键词]合唱;识谱;兴趣;由浅入深

合唱是小学校园艺术活动中最广泛、最重要的活动形式之一。如果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合唱训练,不仅有利于启迪小学生的音乐思维,培养音乐情感和集体意识,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合作共处精神、提高学生音乐素质有着重要意义,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合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包含着声乐技能、技巧及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与表现能力的培养。那么要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有效地开展合唱教学,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合唱中来并喜欢合唱呢?

一、从兴趣入手,做好音乐基础训练

小学音乐教学重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识谱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事半功倍、教得轻松。但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觉得识谱特别枯燥。因此,我常常将识谱教学形象化,增强乐谱的趣味性,让学生对识谱产生兴趣。例如,在教授单音时,我给每一个单音赋予一个可爱的卡通形象,3是懒洋洋的小猫咪,唱起歌来“mi~mi~mi~”,1是小木棍,敲在地上“do~do~do~”等,并通过唱名找音符等各种游戏巩固学生的认识、加深印象。在平时的歌曲教唱过程中,我都会挑出一些旋律简单规整的歌曲带唱旋律。尤其是一些节奏简单的歌曲,我会让孩子们试着认一认每一句句末的那个长音,或是每个句子中节奏较长较有代表性的单音,然后以师生接龙唱的方式唱会曲谱,在指导他们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而到了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我便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不再接唱单音,而是试着唱唱一小节、一个短小的乐句等,由小而大,循序渐进。在反复的、有指导性、有趣味的学习过程中,锻炼学生良好的读谱能力,为合唱歌曲的教学打好基础。

二、拓展教法,帮助学生在合唱中找准定位

在合唱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一些方式方法,学生才能主动学习。首先,要注重聆听旋律对孩子的影响。在许多乐曲中,不乏以不同声部表现不同音乐形象的合唱曲。在欣赏这些歌曲时,我都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听一听其中有几种旋律,每个旋律像谁在干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些旋律放在一起又像什么。引导学生感受、想象音乐形象,从而对作品有更为清楚的认知。其次,由浅入深地进行合唱训练。我将小学阶段教学的合唱曲分为三类:第一类,轮唱式。这类合唱曲音乐形象明显,听起来层次分明,如三年级的《两只老虎》,四年级的《小树长高了》和《小黄鹂鸟》。在教学这类歌曲时,我强调了指挥的作用,用教师的身势动作帮助学生在合唱中找准定位。第二类,伴唱式。这类合唱曲往往只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主旋律,其余声部轻巧、恰到好处地烘托气氛,如三年级的《梦之船》等。在教学中,我通常会先让学生唱好主旋律,再以与录音合唱、与教师合唱的方式让他们体会主旋律部分在整首歌曲中的位置,然后再要求学生听辨其他声部的伴唱,想象与单一主旋律所表现的音乐形象的不同之处,最后分组合作表现。第三类,同行式。这类合唱歌曲属于同度音程行进的,合唱难度较高,学生也容易跑调,如五年级《蓝色的雅特朗》、六年级《冬天的请帖》。在教学这类歌曲时,常常会出现因担心学生唱不好而教师一味包办等问题,其实应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识谱能力、听辨能力,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音准训练。遇到这一类的合唱歌曲可以尝试着让学生发挥自主性,自己解决问题。因此,在指导这一类合唱教学时,我会将不同声部的旋律分别展示,先分声部解决问题,将不同声部唱准、唱好,然后对学生提出合唱要求及注意事项,包括轻声演唱、注意聆听自己的声音、控制好音准等。有时,我还会使用不用音色的乐器与录音合作,为学生伴奏,帮助他们找到各自声部的旋律。总之,教师应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帮助和指导学生在合唱中找到定位。

责任编辑 王凌燕

4.小学二年级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篇四

一、通过听《海娃的歌》、《劳动歌》,唱《不再麻烦好妈妈》、《种玉米》,理解劳动的喜悦与欢乐。

二、结合口风琴的键盘位置认识字母谱f、s,并能准确地吹奏。

三、能主动投入编创歌词、编创动作、填充字母谱、编创旋律等音乐时间活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劳动歌》

1、初听前,可讲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引起学生听音乐的兴趣。

2、复听时自编动作表演,可分小组设计动作,尤其对“用力”的表现。使学生通过动作表现、理解劳动内容。

二、聆听《海娃的歌》

1、初听前提示;是否去过还边,见过大海退潮的情景?退潮后海滩上都有什么?

2、你捡过贝壳、小虾吗?让学生明白“赶海”的含义。

3、初听后可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小海娃给你怎样的印象?

4、复听歌曲,边听边做动作表演。

第二课时

一、表演《不再麻烦妈妈》

1、听歌曲录音或教师范唱感受歌曲。

2、启发学生叙述妈妈对自己的呵护、辛劳,指导学生用柔和的声音、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

3、歌曲中的妈妈可以理解为其他长辈,再将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编创成为新歌词演唱。

4、边唱边表演,看谁表演地。

二、表演《种玉米》

1、用听唱法学唱《种玉米》,变换方式感受,跟唱学会歌曲。

2、指导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但不要唱得过强,要有内在的力度,蕴含着力量。另外注意“锄”“要”“种”三处附点要唱清楚;连续的饿两个附点不要忽略;两拍的长音要唱足。

5.小学音乐课堂设计初探 篇五

年 级:小学三年级(人音版第五册第九课)课 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学习准备:多媒体、钢琴、屏幕、投影仪 学习目标:

1、了解朝鲜族歌舞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对朝鲜族歌舞的兴趣。

2、用优美、抒情的歌声演唱朝鲜民歌《桔梗谣》,生动地表现朝鲜人们喜庆丰收的欢乐情绪。

3、通过对朝鲜族代表性动作的学习及运用,初步表现朝鲜族歌曲《桔梗谣》的风格特点,培养音乐表现能力。

学习重点:

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桔梗谣,表现朝鲜人们喜庆丰收的欢乐情绪。

学习难点:

1、用X.X X | X X X |为歌曲伴奏。

2、朝鲜族代表性动作的学习及运用。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启发引导,了解朝鲜舞蹈类别。

师:今天刘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客人,一起来看看她是谁?(出示朝鲜族女孩长今的图片,以韩剧《大长今》主题曲《呼唤》作为背景音乐,初步感受朝鲜族音乐的三拍子韵律。简单介绍朝鲜族舞蹈类别:扇舞、象帽舞、长鼓舞。)

2、观看录像,感受朝鲜族歌舞风格。欣赏长鼓舞蹈《桔梗谣》。感受朝鲜族音乐的内在韵律、服饰的清静朴素、舞蹈的含蓄优美。

二、学唱歌曲。

(一)分别用“0 X X | 0 X X |”与“X.X X | X X X |” 拍手为歌曲伴奏。

第一条节奏较为简单,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并随音乐伴奏。第二条带附点的节奏较难,教师启发:八分附点像溅起的水花,反复模仿动作及音响,待准确后随音乐伴奏。由于这一条节奏较难,启发学生用凳子模仿鼓声,增加学习兴趣,再次随音乐练习,巩固。

(二)完整聆听

(1)出示曲谱,初听全曲。

师:演奏到这里,同学们有没有听出我们伴奏的这首朝鲜族民歌在唱什么呀?(完整聆听,启发哼唱。)

(2)介绍桔梗、师:(出示jie桔梗)同学们知道桔梗是什么吗?(桔梗花非常的漂亮,可是桔梗最有用的并不是它的花,而是它的根,它的根是朝鲜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野菜,做成中药还可以治疗感冒,有药用的价值。)

(三)分段学习

1、难点句学唱。

每到春秋两季小长今便结伴到山上挖桔梗,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当的辛苦,我们帮她一起挖好不好?我们喝着这个节奏帮帮她:

哎咳 哎咳 哟,哎咳 哎咳 哟,哎 咳 哟。(以不同大小的字与音符时值结合的形式呈现歌词,帮助学生直观感受音符的时值;根据朝鲜族歌曲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设计挖桔梗律动突出第一拍重拍;随钢琴模唱,提示演唱状态、声音、坐姿等。)

2、根据歌曲的旋律特点及乐句发展分三段学习。⑴第一乐段从“桔梗哟→长满山野”。

师:小长今非常感谢大家帮她挖了满满一大筐,刚刚歌曲中唱到桔梗是什么颜色谁记得?(直观感受歌词节奏,引导学生先按节奏读)

师:现在让你的手指随着音乐翻过山野寻找桔梗吧。(让学生随图形谱感受音高及旋律概念。)

看图形谱随琴模唱,让学生自己去对比、发现、模仿,把握歌曲风格。

⑵第二乐段从“只要挖出→一大筐”。

师:那你知道长今挖多少能装满一大筐么?(同上按照节奏朗读、画图形谱、模唱。)

3、完整表现。

师:勤劳善良的朝鲜人民喜欢一边挖着他们喜欢吃的桔梗,一边哼唱着这首《桔梗谣》。让我们也来试试吧。

师:嗯,乐曲当中出现了两个小小的装饰音?(通过对比范唱来模仿前倚音)

三、综合表演。

1、激情表现

师:唱得这么好,老师都忍不住要表演一段了。(通过简单的律动,如弹肩、甩手、全身的屈伸与扭曲、侧弯等体态,体味朝鲜族舞蹈颇具起伏感的三拍子的内在韵律,进一步感受朝鲜音乐的特征。)

2、随音乐练习师: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学一学这个舞蹈。(指导学习基本动作,随歌曲练习。)

3、敲“鼓”起舞。

分组用“X.X X | X X X |”随音乐伴奏及舞蹈。

师:现在请同学们分组用舞蹈或者拍鼓的节奏来表演。一组拍鼓伴奏的坐下,二组舞蹈的请起立,间奏的时候交换。

4、情感表达。

师:现在请你再次完整的表现这首歌曲,你可以在座位上边唱边表演朝鲜舞的动作,但是一定要让我听到你优美的歌声。

5、直观感受。

欣赏由朝鲜国立民族艺术团表演的女生三重唱《桔梗谣》,演员们声情并茂地表演,优雅的动作生动活泼地向学生传达音乐和歌声带来的意韵,引起学生对音乐和教学活动的深入关注。

四、课堂总结,综合表演。

师:今天收获真大,我们看了朝鲜的舞,认识了漂亮又实用的桔梗,还跳了朝鲜族的舞,唱了朝鲜族的歌。认识了勤劳善良,坚强而且乐观的朝鲜族女孩小长今,但是她现在要跟我们说再见了。我们是不是应该送送她?最后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表演方式,送这位可爱的朋友回朝鲜!

五、下课。

6.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初探 篇六

荫田衡头学校雷琼

摘要:音乐教育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然而,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纵观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学现状,要么仅教少量流行歌曲,要么就被其它科目占用或自习。由于农村小学基础设施落后,没有师资也没有条件完成教育部所制定的音乐目标。不重视音乐教学对学生们的影响是非常消极的,这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非常不利。本文从实际出发,利用音乐课堂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性,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勤于动脑,发展学生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关键词:音乐教学,自主性,创造力

大学毕业后我有幸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怀着心中的理想和热情,我走进了乡村小学的课堂。由于老师的缺乏,我在教了六年级一个班的语文后又兼了五六年级共四个班的音乐课。虽然课有点重,但以我对音乐的热爱,还是欣然地接受了。由于没有音乐方面的教学经验,我去请教其它班的音乐老师,发现基本上都是兼职的,没有一个专业的音乐老师,也没有专业的音乐器材。大多数人的回答是:把录音机放上让他们自己听就行了,或让他们自习,我们又不会专业知识也教不来。稍微负责点的老师就教点流行乐,把歌词先抄在黑板上,再一句一句教孩子们唱,一节课不停地重复直到学会。我听到后反思了一下,乡村小学的音乐教学太落后了,这会给孩子们与外面有条件的学校的孩子们造成多么大的不平等啊。以下是自己总结出四点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1.教学观念落后,领导不重视。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对乡村小学的影响力度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惟一标准,跳不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窠臼

2.缺少专业的音乐教师。由于农村教师师资不足,就是一般的主科老师都缺乏,更别说引进专业的音乐教师了,一般都是由课稍少的老师来兼顾。

3.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首先,缺少音乐专用教室。其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

4.音乐教材内容偏深。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在此情况下,不少学校虽然订了教材,但无法按教材的要求施教,以至不得不抛开教材,只简单教一些流行歌曲,或干脆不上音乐课。

走进孩子们的课堂,大家热切的眼神都表明了他们对音乐的喜爱,就算是没有条件,没有乐器,只是简单地教他们一些歌曲也会让他们激动,喜悦。可见音乐对于孩子们的魅力有多么大。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我只有利用有限的资源想办法让他们有与平常不一样的感受。由此我自己把一学期的音乐课分成了四大部分:欣赏,唱歌,编舞,游戏。由于音乐课上没有压力,我就利用这种自由的优势在音乐课上出现了很多让孩子们发挥自主性的内容,虽然没有科学的体系,可总算是让孩子们开心快乐,热爱上音乐课了。以下是我在音乐课堂上总结出的一些教学方法:

1,利用有限的资源:学校配了一台录音机,有录音的功能,还有一个话筒,可

以扩音。我自家有一台电脑,可以在周末把孩子们喜欢的歌曲在网上下载下

来,再用录音机录到磁带上,就可以放给孩子们听了。自己再从市场上买回

一些各种类型的磁带。教给孩子们的歌曲以儿歌,校园民谣为主,也会让孩

子们自己提供资源来丰富课堂内容。

2,活跃课堂气氛:第一节音乐课我就对我的学生们讲了我的要求。如果不喜欢

当前的活动,可以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但不能扰乱课堂纪律。以一节最

简单的教唱歌的课为例:除了传统的一句句教唱,还加入了分组比赛,分组

轮唱,两个声部二重唱,三个声部三重唱的一些练习。孩子们见音乐课有点

不同有点好玩,兴趣就都提起来了。特别是比赛的环节深受孩子们喜欢,有

分男女生比赛,小组比赛,择优比赛。大家的荣誉感特别强,都积极争第一。

3,游戏活动抓住孩子们的心:有时课堂不容易控制时就做一些集中注集力的游

戏如“大西瓜,小西瓜”,“西蒙说”,“倾听游戏”。大部分是以乐曲中的内容

来做游戏。如针对孩子们唱歌总是一个调调,没有高低起伏,我设计了一个

听指挥变化声音大小的游戏。四个标志代表四种指令: 小声地唱,声音由小

变大,由大变小,大声地唱。我点到哪个标志大家就要按规定来唱。这样唱

出来的歌就非常好听了,抑扬顿挫,十分有味道,而不是平时老一个调调了。

大家兴趣极高,有人也想来指挥,有人想挑战他心中的对手,有人还想出了

搞怪指挥,大家唱的笑成一片。在音乐课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让孩子们有自己做主的感受,当然乐意上音乐课啦。

4,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自主性:给歌曲配上乐器来演奏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环节。

由于没有音乐乐器,只能想办法做一些乐器。大家动手用水瓶做了很多沙锤,把饭盆当鼓敲,或者什么都没有的时候用自己的身体乐器,如嘴巴发出的各

种声音,拍手,踏脚等。在上古典音乐欣赏课时,课堂效果连我自己都很惊

讶。有一节欣赏课是欣赏我从网上找来的一首特别好听的夏日田园交响曲。

首先要求他们在听古典乐时一定要安静,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联想你脑海

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没想到音乐一响大家都轻轻

闭上眼睛沉浸于美妙的音乐之中。听完后还意犹未尽。讨论的时候发言的人

很多,说听到了什么什么的叫声,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壮美。特别是我让他

们为这首乐曲配乐器时,他们分组合作开动脑筋,商量最合适的表达方式。

每一组的配乐都不同,但都有他们的主见和侧重。最后是表演部分,大家把

自己配好的乐器和着放着的曲子敲打出来,真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下

课后好多孩子来到我的办公室说下次还想玩这种音乐游戏。看着他们如此感

兴趣,我想为备好课付出的准备和努力再辛苦都是值得的了。

5,把舞蹈与音乐融为一体:爱唱爱跳是孩子们的特性,特别是女孩子对跳舞有

着执着的爱好。音乐课为了丰富孩子们的内容,每次教到适合编舞的歌曲时

都会让孩子们过过自己编舞的瘾。一个学期下来大概有十首左右的歌曲被编

成为优美的舞蹈。本身我自己并不会跳舞,但教孩子们根据歌曲本身所要表

达的意思配上一些简单的动作还是可以的。当孩子们领会了我的意思后,他

们便大量的,别出心裁的为歌曲编舞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为《樱花草》

编的舞蹈。教完这首歌之后,大家便向我提意见说想编动作进去。我欣然答

应。依旧给他们分成几个组到外面去商量,练习。大家都各有特色,我都很

欣赏。但有一组跳的特别好,却引起了其它组的不满。很多同学向我告状说

她们几个早就编好了的。我听了一惊,原来在课下她们也在延续着她们的创

造力吗?我不但没有批评她们几个,反而给予了充分地肯定。她们的积极性

更高了,而其他的很多同学也参与到自己编舞的活动中来。有时她们还来我的房间跳给我看,让我指点,我都是夸她们比我能干多了。真的很多的动作

我不一定能比她们编的好。孩子们的创造力一旦被激发出来那就一发不可收

拾了啊,真替她们高兴。

7.浅谈小学音乐课堂试唱设计的优化 篇七

一、倾听试唱, 启动音乐感知触觉

在音乐学习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对音乐作品进行必要的解读, 还要进行示范演唱, 或者是利用多媒体反复播放演唱视频、音频, 为学生创造更多倾听的机会。要求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要让音乐先入耳、后入心, 然后在聆听中开始试唱, 找准音乐基调, 感知音乐魅力的肆意迸发, 进而建立崭新音乐感知雏形。小学生学习歌曲大多从模仿开始, 在聆听中试唱, 就是要进行模仿, 让听觉、触觉、嗅觉等器官都及时被激活, 广泛接受音乐信息的渗透, 学生自然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音乐感知。

学习新歌曲时,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倾听机会。在学习《七个小兄弟》时,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这首歌曲, 让学生倾听, 并鼓励学生随声哼唱, 跟随音乐自主自由试唱。学生学习快速启动, 很快就进入到音乐节奏之中。不久, 学生试唱进入熟悉阶段, 教室内学生歌唱声音越来越响, 学生已经熟练掌握歌曲旋律, 学习效果非常显著。教师反复播放音乐视频, 让学生用心倾听, 学生在自觉不自觉中进行哼唱模仿, 很快就掌握了歌曲音调, 顺利进行试唱。这种自主学习体现的是新课改精神, 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强调聆听和哼唱并重, 目的是让学生在聆听中养成试唱的学习习惯, 这对有效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伴奏试唱, 建立学习认知框架

小学生思维活跃, 音乐课堂教学应该处处充满欢声笑语,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聆听中试唱, 还要在音乐学习整个过程中时时进行试唱。教师播放视频时试唱、自主学习时试唱、小组互动时试唱、课堂演绎时试唱, 要让试唱穿串整个教学始终。音乐进入学生心里时, 会留下深刻感知印象, 只要音乐响起, 学生会情不自禁进行试唱。因此,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 经常打开音乐伴奏, 为学生试唱创造条件。学生反复试唱, 自然能够强化音乐感知, 学习效率也会显著提升。

小学生大多好动不好静, 在音乐学习时也是这样, 要鼓励学生运用肢体语言表达音乐内涵。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更多实践机会, 从不同维度出发, 感知音乐深刻内涵。在学习 《音乐是好朋友》时, 教师引导学生聆听这首歌, 请大家用拍手、或摇晃身体来体会音乐节奏, 教师带头跟唱, 熟悉音乐旋律。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还要求学生用柯尔文手势进行视唱, 感受歌曲描写意境美。教师关闭歌唱, 只播放音乐伴奏, 让学生参与试唱, 体验歌曲内涵。教师让学生用肢体运动找音乐节奏, 让学生跟随伴奏带进行试唱, 为学生感知音乐提供重要途径和方法。学生反复进行试唱练习, 对歌曲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 学习认知趋于理性化, 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当然是深刻的、完善的。

三、训练试唱, 激活音乐创新思维

课堂训练是音乐课堂教学重要环节。为巩固学生学习认知, 教师要设计众多训练内容, 促使学生在参与训练的同时, 获得更多学习认知。反复试唱, 是大多数音乐课堂教学采取的训练方式。教师要注意优化训练方法, 让学生以小组训练为单位, 重视歌词诵读学习, 先掌握歌词要义, 再进行试唱, 通过多种形式的演绎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体验, 形成学习认知。音乐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为学生学习设计更多训练机会, 学生会在具体训练操作过程中进行创新思维运动, 逐渐形成音乐素质和能力。

在学习《百灵鸟的歌》“顽皮的小杜鹃”时, 教师先让学生欣赏《杜鹃圆舞曲》, 并让学生跟随音乐自己编制舞蹈动作, 进行课堂演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展示, 两个学生合作, 一个演唱, 一个伴舞。小组筛选评比, 选出小组代表进行班级内演绎, 教师给出评价。学生听说现场演绎, 都显得非常兴奋, 积极行动起来, 学唱歌曲, 编制舞蹈动作。在课堂演绎时, 学生试唱虽然不是很熟练, 但节奏掌握非常好, 舞蹈者将杜鹃高飞、低飞, 以及在密林中啼叫、回旋形态展现出来。学生合作情况良好, 对音乐作品的解读非常到位。教师布置演绎活动, 这是重要音乐训练内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 逐渐培养音乐学习习惯, 对全面提升音乐素质有一定帮助。

8.小学音乐课堂中唱歌教学方法初探 篇八

关键词:小学音乐;唱歌教学;重要意义

有效开展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唱歌教学,对于培养多才多艺的全能学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进行音乐课程教学时,也应该通过应用科学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趣味性的教学环境,进而促进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接下来,本文就结合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特点,对开展小学音乐课程中唱歌教学的有效方法进行相关的探究。

一、应用多媒体营造创新教学环境

要培养小学生对音乐唱歌的兴趣,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多元化的教学环境。良好的课堂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为学生营造创新型的音乐课堂,可以调动学生的唱歌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应用多媒体展开教学。教师在开展每一节课的歌曲教学之前,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相关的音频,通过音频的播放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歌声的音乐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唱歌积极性可以得到有效地调动。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更愿意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在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时,也可以通过视频让孩子们先了解新疆的地理风光、歌曲与舞蹈等,这样可以让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得到提高。

二、开展特色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他们热衷于参加集体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认识这一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并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开展特色的音乐唱歌活动,进而促进学生对唱歌的学习。例如,在学习《摇呀摇》时,我组织学生创设摇小船的情景,按音乐的节奏边唱边“划”,从中体会温馨的场景,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收到愉快的教学效果。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并使学生的唱歌能力和表演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总之,小学音乐课程是小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法以及为学生设置特色的音乐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唱歌的学习,进而促进学生唱歌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黄建华,林晓玲.浅论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有效解决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2(05).

9.小学音乐识谱教学初探 篇九

从音乐历史看,乐谱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没有乐谱就无法记录稍纵即逝的音乐,就会给音乐的保存、传播、学习带来困难。因此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是单纯的识谱教学很枯燥也很乏味,学生若臵身于死记硬背、苦练技术的氛围中,兴趣的扼杀是必然的结果。识谱教学难,这几乎是所有音乐老师的共识;识谱教学枯燥无味,这又几乎成了所有学生的感受。如何使学生识谱学习富有趣味?如何更有效的在四十分钟的音乐课堂教学环节中落实渗透识谱教学?针对上述问题,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实践为重点。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去学习,避免单纯而枯燥的讲授,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一、在演唱活动中学习识谱

唱歌是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最有利的实践活动,人手一本的音乐教本中每首歌曲都附带使用了歌谱,重要的是学生对唱歌的兴趣较为浓厚;在这兴趣的驱动下,将会克服识谱这样的困难问题。在适当的引导下,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在学习节奏的基础上学习识谱

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旋律与节奏,而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具有表现力。节奏训练先行,能使视唱教学中的难点得到解决,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低年级音乐课中的节奏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恰当地利用语言中的自然节奏、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进行节奏训练,通过学生熟悉的各种动作来理解节奏,收集一些韵律匀整的儿歌,教孩子们按节奏朗读,进行节奏训练,学生学得有趣,记得牢固,易于掌握,效果显著。

2、在理解和熟悉音乐的基础上学习识谱

经过欣赏,歌曲已经“整体输入”到学生的脑中。虽然歌曲还没有学,学生却能轻声跟着唱了,达到了“似曾相识”而还不十分“熟悉掌握”的状态。此时,用母音进行旋律的模唱,即统一学生歌唱的声音,又能更进一步熟悉乐曲。

3、选择熟悉简单的歌曲进行识谱

分析学生的识谱水平,确定识谱曲目。依据学生年级和班级水平而定,选择学生会唱的、喜爱的歌曲来学习识谱。但歌曲选择把握几个原则。一是趣味性。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的教唱能否成功,在于歌曲是否优美、是否为孩子们所喜欢。如在低年级选择童谣歌曲《两只老虎》、《数鸭子》等歌曲,都取得了惊人的效果。二是熟悉程度。歌曲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识谱的效果。从会唱—喜欢唱,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学生“闭着眼睛都能唱”的歌曲进行识谱教学,让学生深切体会“识谱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对识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喜人。

4、在解决难点的基础上进行集中识谱

在教授一首新歌的时候,先让学生认真的聆听范唱,歌词多段的聆听一遍即可,再由师抽取其中两句旋律在钢琴上弹奏出来,要求学生在歌谱中迅速找出来,跟着琴声用一个母音哼唱,接着再去尝试试唱这两句旋律,这样当歌曲中的重点和难点都找到并会唱谱后,这首歌曲也就基本已经学会了。

二、在欣赏活动中学习识谱

在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音乐,学生每天都要“被迫地”接受许多音乐信息,这种无意识的听,往往都是“听而不闻”,这在客观上造成了这种不良的听觉习惯。这种不良的听觉习惯如果不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地加以纠正,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听觉分析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而且,这种听觉的不良习惯还会延续到课堂教学上,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校的音乐教育。由此可见,加强音乐欣赏教学,在欣赏音乐中培养学生“识谱”的艺术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小学欣赏教学课堂,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只有采取串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方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识谱能力。

首先,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发展儿童的听力是音乐课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基本任务,听是音乐体验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对欣赏音乐有着较浓厚的兴趣,要求也是十分强烈的,所以,在欣赏音乐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是一个最容易产生效果的做法。

借用熟悉的欣赏曲中拓展本课欣赏的教学目标借机落实识谱教学。例如:在人教版八册第七课《运动员进行曲》教学中,随着08年奥运会的刚落幕学生对这首耳熟能详的乐曲已经非常的熟悉,当音乐一响起时,同学们都能跟着哼唱出来。因为对此乐曲的喜欢和熟悉,我要求学生在复听的时候看着书本中记出的主旋律曲谱跟着视唱出曲谱。这十六小节的旋律在被学生反复聆听与模唱后,全班学生几乎都能完整准确的视唱下来了,在紧接着的歌曲《校园多美好》旋律视唱教学中,很多学生举一反三,将歌谱中的后十六分音符与附点八分音符唱得非常到位,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三、在演奏活动中学习识谱

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是识谱的过程,说到底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竖笛以它本身具有的形式美,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我表现的欲望。学生通过竖笛视谱演奏,可以促进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1、利用器乐吹奏学生喜欢熟悉的歌曲,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从心理学上说,演奏器乐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希望在器乐演奏中实现自我,表现自我,引起同学、老师对自己的注意与赞扬。演奏器乐,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使学生获得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2、利用器乐进行作品二度创作,提高学生音乐理解能力和识谱能力

通过学习器乐演奏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是因为器乐演奏如同演唱一样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在演奏器乐活动时,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识谱上,比如音符、节奏、调号等。我们把一些主旋律简单的欣赏曲,在分析情绪、曲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乐器再次表现出来。不但能提高识谱能力,也能加深学生对欣赏曲的理解。如在高年级的《欢迎进行曲》的欣赏中,学生通过吹奏两段不同的主题,感受两段主题所表现的思想内容。通过视奏,学生“眼到、心到、口到”,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又如教师用《我有一只小羊羔》的旋律,以《玛丽的一天》为题编成一个故事,在钢琴上通过节拍、速度、音区、节奏等变化表现出来,引导学生把会的一些简单的乐曲如《闪烁的小星》、《粉刷将》等歌曲也变化看看,学生从羡慕到摸索着自己创作,兴致盎然兴趣十足。

3、利用器乐巩固所学的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新课程中,音乐的演唱逐渐演化为表演。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歌曲的再表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完一首歌曲后,我们在用动作表现、用歌声表现的基础上,再用乐器进行演奏活动练习,如用打击乐和吹奏乐器为歌曲伴奏,不但会增加学习的兴趣,更会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

四、在创作活动中学习识谱

音乐创作做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音乐教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另外,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喜欢创新,创作的理论基础是识谱,在创作活动中学习识谱,对两者都是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

1、从模仿中学会创造,应用节奏与旋律

小学的音乐创造活动常常是从模仿入手的,模仿是音乐创造的必经之路。通过模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创造学习。就拿竖笛教学来说,当学生能熟练吹出各音时,我让他们把陌生的谱子进行吹奏。当一个乐句被学生吹奏的很好以后,我就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根据此乐句的节奏吹奏出不同的旋律,然后教师把它出示在黑板上,大家共同演唱,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锻炼,识谱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从即兴创造进入创作,学习音乐基本知识

10.小学音乐课堂设计初探 篇十

王燕

昌邑市围子初级中学

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评价方法初探

读了近期《中国音乐教育》上关于音乐考试问题的讨论,给我许多启发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和现状以及音乐学科测评等问题的思考,谈谈自己的想法,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指正。

音乐学科教学评价是指对音乐学科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的过程。通过音乐学科教学评价,可以鉴别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状况和发展水平,了解音乐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提供音乐教学的反馈信息,对提高音乐学科教学质量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大多数学校以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获得的水平作为音乐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而事实上,音乐学科教学的内容除了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还包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音乐知识和技能只是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是以培养人的审美情感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以技能及知识获取多少为目标,这是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区别。如果我们用一般学科考试的方式、方法来对待音乐学科的考试,不仅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准确的测评,而且能会背离音乐学科自身的规律及其特征。

一、音乐学科的特点

音乐的特点在于它的情感性和形象性。音乐教育是凭借审美感受来进行的,而审美感受是在轻松自如的情境中,用音乐进行情感交流方式来完成的。音乐是听觉艺术,它具有不确定性。作为情感艺术的音乐又具有鲜明的形象性,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如音的高低、节奏的变化、力度和速度的对比和丰富的音色等使人心灵产生共鸣,再通过联想、想象等间接地表现客观世界,这就是音乐能够直接触动听者心灵,而区别于绘画中的摹拟,语言中的描述,摄影中的再现。

有经验的老师往往借助音乐形象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因为音乐形象在音乐中最易被感知,特别是在学习音乐的初级阶段,形象与情感的联系更加密切。唱歌教学中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就是这个道理。所以音乐教育活动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感受美和表现美。音乐学科是以审美为主要特征,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是以培养人的审美情感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以技能及知识获取多少为目标,这是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区别。如果我们用一般学科考试的方式、方法来对待音乐学科的考试,不仅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准确的测评,而且能会背离音乐学科自身的规律及其特征。

二、音乐考试的现状与音乐统考的可能性

音乐的知识和技能只是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表现力。一个学生可能唱不好也奏不准,但他对歌曲、乐曲的感情体验可能与他演唱、演奏情形不同。我们现行的音乐考试办法主要是考查学生学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获得的水准,却难以确定一个学生音乐教育整体目标达到的水平。这是由当前音乐教学现状诸多方面因素决定的。至于各校实际考试具体操作上的问题就更多了。

至于统考问题,困难首先是城乡音乐教育环境、师资、设备等的巨大差异,甚至在重点与非重点校之间的差异也很突出。全国音乐教育水平如此不平衡,在这种情形下如果将音乐课列入统考(高考、中考)记入升学成绩,这样的竞争是不公平的。再则,以现行的考试方法怎能完成统考任务?以我校为例:周课时14节、每班50多人,每个学生演唱、演奏、视唱分别进行,需要很多时间。实际上是无法操作的。

三、建立音乐学习水平测评的设想与探索

音乐学科学生学习班水平的测评应以音乐教学目标为标准,它必须建立具体的、行为化的、可操作的分项标准。制定出一套适合现阶段音乐教学的测评体系和方法,这无疑是我们面临的课题。

通常,学生学习水平的测评按测评结果形式分为定量法和定性法,按类型又可分为主观测评和客观测评、综合与单项测评等。针对不同的对象、内容、层次,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音乐学习水平测试和评估,所以要制定出科学的音乐教学测评体系首先要从理论上进行多方面的论证,在实践中逐步摸索积累经验。逐步败革完善我们多年来习惯进行的音乐课堂考核办法。在短期内拿出一整套科学的音乐教学测评体系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重要的是测评的科学性及其正确的操作。

我市教研室制订的《学生音乐学习水平测评方案》是在这个方面的有益探索与尝试。现将测评方案介绍如下:

测评方案包括:测评的依据、基本原则、项目和方式、等级四方面。其中基本原则,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面素质,体现美育特点“,提出了指导性原则、基础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在项目和内容上设有音乐知识、音乐能力、品德教育三个项目和七项内容:

1、唱歌能力考查。指定一人或多人演唱;或由学生选曲演唱。

2、欣赏能力考查。以课堂口头提问、答卷;随堂进行实音测验(听录音、笔答试卷)。

3、器乐能力考查。指定一人或多人演奏;或由学生选曲演奏。

4、视唱能力考查。教师提供视唱曲,指定一人或多人视唱;或实音测验(听录音、笔答试卷)。

5、听音能力考查。由教师用琴提供音响,由学生回答或模唱。

6、音乐知识考查。采用口头提问和笔答。

7、学习品质考查。音乐课学习态度、表现。评价内容比例为:音乐各项能力考查的得分为80%,音乐知识考查得分为10%,学习品质考查得分为10%,评价采用等级制,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得分85分以上为优秀,70-85分为良好,60-70分为合格,60以下为不合格。试题难度控制平均分为80分左右。优秀率为23%,良好率为71%,合格率6%,基本上不出现不合格。每学期考查不少于以下次数:唱歌2次,乐器1次,视唱和听音1次,欣赏和音乐知识1次,学习品质1次。

我校在实施测评方案的实际操作中,体会到它符合音乐学科特点,能够体现对学生音乐学习的综合评价。例如:多样、灵活的测评方式、方法,特别是试题难度控制和平均得分率的规定,更是体现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基础教育,培养能力的原则。

11.小学音乐课堂歌曲教学的活动设计 篇十一

一、在活动中感受体验音乐

据有关教育科研资料表明:人们通过各种学习方式所获得的效果比例分别为:听讲课5%,阅读10%,音像20%,示范30%,小组讨论50%,实践75%。由此可以看出:实践是获得认知的最佳途径。而实践需要以自我参与作为前提,所以,自我参与成为实践学习的重要手段。小学生喜欢模仿,在模仿活动中学习的乐趣远胜于单一机械的模唱。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活动去探索音乐要素,感受音乐的魅力。例如,在教学《理发师》一课时,可以在学生初步完整地感受歌曲旋律之后,让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同时用肢体语言来模仿理发、剪发、梳发、喷水、吹发的动作和节奏。然后,请学生们将代表这几种动作的节奏读熟,并加入像声词和动作进行模拟表演。如: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节奏加上动作模仿。对于节奏感强和有较好合作能力的班级来说,教师还可以将四条节奏分别请四个小组逐一加入进行拍奏,形成多声部的节奏练习。这样练习的目的是通过多种游戏方式,让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在活动中掌握节奏,学会与同学配合,这样的学习贯穿于唱歌教学始终,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合作能力不断加强。如歌曲《粉刷匠》《洗手绢》《快乐的小木匠》等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活动设计进行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还可以用多种律动方式进行学习,避免单一模唱所带来的枯燥乏味感。例如,学习《我的家乡日喀则》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组织学生学跳踢踏舞,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打破以往一遍又一遍机械学唱的教学模式,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分解动作难度,将踢踏舞的音乐活动有机地融合到教学中,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愉快地学习,感受音乐,则歌曲教学很容易顺利进行。

二、用活动的方式解决知识点和学习难点

音乐知识学习本身对于学生来说是单调、枯燥的,在教学中用活动的方式学习掌握知识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如,教学中一些歌曲中的音乐记号较多,学生不易掌握,有V(换气记号)#(升记号)等,首先,在歌单显示时,可以把它们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重音记号(>)字的呈现较为大点等,提醒学生在演唱时注意这些记号的变换,遇到这些音乐符号时采用变换手势的方式,#(升记号)手势轻轻向上抬起,b(降记号)手势向下缓缓落下等,为进一步准确掌握音高,教师还可以采取随着旋律线起伏用手势表现音高。在学习《红星歌》这首歌曲时,下面这两句曲谱节奏相同,第三、四小节的音高第二句比第一句高,学生往往掌握不准,教师可以采取第一句身体向下,第二句身体向上的动作,引导学生很快就把这句曲谱准确掌握,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习《白鸽》一课时,对于乐句的分辨是个教学难点,教师可以采取画旋律线的方式,走路击掌等方法,将这一难点通过学生易于接受的活动方式,让学生掌握,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我是小小音乐家》一课中,演唱跳音与连音的区别,采取弹橡皮筋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跳音、连音的唱法,进一步巩固这几个知识点。

三、用活动的方式巩固学唱的歌曲

在演唱或欣赏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理解音乐,否则就达不到音乐美育的目的。运用活动的方式,可以把音乐所要表现的情境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对音乐形象一目了然,如学习歌曲《小红帽》时,为了巩固学唱的歌曲,教学最后,让学生表演《小红帽》的情景剧,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小红帽、外婆、猎人、狼、小花、小草、大树、蘑菇、小房子等,学生对《小红帽》所要表达的故事一看便知,音乐形象展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样既巩固了本课学习内容,更好地理解表现歌曲,也为表现与创造音乐形象提供了素材。我们老师在教授《我的家乡日喀则》一课时,最后采取歌舞表现的方式,把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唱歌,一部分跳舞,还可以边歌边舞。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使本课学习内容进一步得到巩固。

四、歌曲教学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演唱”(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收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在进行歌曲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注意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

歌唱教学中揭示歌曲的艺术形象,理解和表现歌曲的情感和风格,学生在歌曲的学习中体验和表达歌曲的情感,这是歌唱教学的中心环节。“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我们在歌唱教学中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和风格,进而引导学生用音乐表现手段,来表达歌曲的情感与风格。音乐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对于《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有表情地唱歌”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为此,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表现歌曲的速度、力度、音色、节奏与句法、连音与非连音、高潮与铺垫等方面的特点,运用这些特点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启发、鼓励学生在歌曲艺术处理上进行创造性的尝试,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做出评价。

(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绝大部分学生本能地喜欢唱歌活动,教师应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符合音乐学习规律的方法学习唱歌,注意保护、调动学生参与演唱活动的积极性;相反的,淡化甚至扭曲音乐整体艺术形象、进行过多单调呆板练习等会使学生失去演唱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歌唱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歌唱的自信心,多给学生展示的平台,使学生踊跃地参与演唱活动,让学生在歌唱中享受美、体验美,受到美的熏陶。

(三)歌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

歌唱教学中根据各学段、各年级的情况进行必要的歌唱技能练习,歌唱技能练习包括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和咬字、吐字等,其中正确运用科学发声和使用气息支持尤显重要。歌唱技能练习一定要在演唱活动当中结合歌唱实践,并根据各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避免脱离歌唱活动的“专业化”“成人化”的技能训练。《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歌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这样,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四)要注意学生的嗓音保护,避免大声喊唱

小学生大都活泼好动,爱喊爱唱,自控能力比较差,发声器官正处于细小嫩弱时期,容易受到损伤。音乐教师应该经常关注、指导学生对嗓音的保护,特别是变声期间。如不注意保护,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伤害。由于社会环境等原因,近年来儿童变声期有提早的趋势。音乐教师除对相关年级学生进行变声期知识教育外,更重要的是在音乐教学中指导学生使用科学的演唱方法,纠正不良的歌唱习惯。要指导学生运用头声发声,注意控制歌唱的音量,及时制止大声“喊唱”。教材歌曲要采用适宜的音域,注意伴奏的定调,歌唱活动可穿插欣赏、器乐等教学,使发声器官得到休息。教育学生不要模仿成年人(男中音、男低音),尤其是某些歌星(沙哑的、喊叫式)的歌唱方法。

上一篇:嘉兴南湖红船感想下一篇:50本产品经理入门经典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