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自主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2024-08-2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自主实践教学模式探索(通用8篇)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自主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篇一

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实效性探究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环节。文章以赣西科技职业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分析了该门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注意的事项,指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所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实效性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实效性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实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内涵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组织和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的直接体验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或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性教学可使学生深入生活、走向社会,在实践体验中树立崇高的理想,陶冶爱国主义情怀,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知识内化为思想道德情操,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主要包括校内的实践教学和校外的社会实践教学,具体表现形式有:课题研究、参观考察、专题调研、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社团活动、主题活动等。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各种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相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更突出的是它的自主性、开放性、灵活性、探究性、实践性、创新性的教学特点。同时,在开展实践性教学时,还要求实践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时效性;实践性教学形式要多样性、灵活性;实践教学组织实施要具体化、规范化;实践教学评价方式要科学化、合理化。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性教学,通过实践性教学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达到了“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同时学生的各种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明显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高素质人才。

例如,赣西科技职业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长期坚持开展实践性教学,让广大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中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受到很好的教育和引导,陶冶了情操,心灵受到震撼,唤起爱国爱民强烈意识;加强了环保意识,增强自身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勇气;提高和锻炼了洞察能力、社交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独立活动能力、分析和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等;初步了解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步骤、格式,为三年后的毕业论文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一)实践性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实践活动是以学习小组为活动单位,5~7人为一小组(其中1人为组长)。每人分工不同,职责不同,共同参与完成研究课题。实践过程中每个人既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又要学会尊重和倾听别人的观点,这就需要小组成员间团结合作、相互谦让、群策群力、通力协作,这对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及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通过学习小

组成员的集体智慧、分工、合作与交流,共同完成研究课题,使学生增强了团队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经过对收集资料的“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处理过程,还培养了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此外,在教师悉心指导下,学生们还学会了如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养成了在科学探索道路上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勇气。实践教学培养了学生不畏艰难、勇于进取的科学探索精神,也使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实践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生活,了解社会现状,关注社会发展。学生们进行环保实践教学活动后,便会自觉地保护环境,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学生们走进贫困山村进行调研活动后,便学会了关爱他人,努力回报社会;学生们为地震灾区的人民进行义卖实践活动后,爱国热情便会持续高涨;学生们为奥运进行宣传活动后,自豪之情便会溢满胸膛。通过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实效性应注意的问题

(一)坚持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加强对基本理论的认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实践性教学尤其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运用理论知识指导我们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忽略了理论与实际联系,就会造成“知行”脱节,影响实践性教学的效果,达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目前有不少教师对这一问题重视不够,造成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没有理论联系实际,没有结合身边的人和事,脱离实践生活空谈理论,使得实践活动缺乏针对性、实效性。

结合课程和专业特点,与时俱进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必然要求。以赣西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联系本专业特点,结合身边发生的人和事,指导学生开展不同内容的实践活动。如环境科学专业学生进行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实践活动,写出“普及环保知识,共创美好家园”“一次性筷子引发的思考”等调研论文;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有关经济方面的实践活动,写出“社会对经济管理人才需求的研究” “当今企业与人才需求”等调研论文;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进行有关网络方面的实践调研活动,写出“网络利与弊调查” “青少年上网的调查” “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等调研论文。有的教师结合思品课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指导学生进行献出爱心方面及进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消费观等方面的调研实践活动,写出“关爱老人” “走进聋哑学校” “便民利民,爱心传递” “爱心义卖,温暖一生” “关于大学生人生态度调查研究”“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研究”“大学生恋爱动机研究”“构建合理的大学生消费观”“关于我校大学生新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告”等调研论文;实践活动内容不仅丰富多彩,实践活动成果形式多样化。有调研报告、研究论文、绘画作品(美术系学生运用漫画形式完成论文)、精美课件(把实践活动过程制作成课件,图文并茂且附有个人感言)等,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做好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前提

实践性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是关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性教学效果的好与坏,与教师的教学指导工作是否到位有着密切的联系。

1.教师要具有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心。实践性教学的自主性、灵活性、开放性特点决定教师要比传统教学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首先,教师要指定周密的实

践教学活动计划,在开学初向学生公布,以便学生对实践活动有所准备。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选题,确定课题研究,制订研究方案。再次,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耐心指导学生如何查找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撰写论文、调查报告等。最后,学生的研究论文完成后,教师还要进行认真批改、点评工作。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面谈、书信、电话、互联网等形式与学生保持联系和沟通,随时进行指导。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往往一位教师要上多个班级,教师教学任务非常繁重,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要进行实践性教学,做大量的工作,付出更多的精力。没有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心,教师就不会做到悉心指导学生。指导工作不到位,学生的实践活动就不能有序开展,学生也就不知如何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课题研究,这将直接影响实践性教学效果。从上述调研的论文可看出,少数教师指导不够,学生论文质量就比较差,甚至出现从网上、报纸杂志上抄袭现象,违背了实践教学的初衷,达不到实践教学效果。

2.要强化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在实践性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的效果。只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因此,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更多、更丰富的信息,才能在实践性教学中有效地指导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自己也要重视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要科学安排实践活动内容和实践活动的形式。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必须科学安排好实践活动内容和实践活动的形式。赣西科技职业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紧密围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要求进行,达到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和养成优秀道德品质及遵纪守法的目的。如关于环境保护(保护桂林环境、保护校园环境、保护漓江、保护大自然、垃圾处理)、大学生消费观、恋爱观、就业观、劳动观、阅读观、体育观、公共道德修养(爱护公共设施、节约水电)、爱心活动(参观福利院、聋哑学校、支教、义卖、献血、艾滋病宣传、奥运宣传、抗震救灾募捐),活动内容能结合本专业特点、结合身边发生的人和事,与时俱进,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富于爱心、遵守社会公德的精神风貌。另外,由于学生人数较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有限,教学任务重,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组织实践活动。有鉴于此,赣西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基本上采取学生个人实践方式,5人为一小组(其中1人为组长),利用课余时间由学生自行进行实践活动。有的进行实证调查,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写出文字性调研报告(大多数学生采取这种形式);有的亲自参与公益活动,把活动过程制作成课件,图文并茂,画面精美;有的利用网络、图书馆收集资料,写出实践性论文;有的结合本专业特点,运用漫画形式完成论文等,活动形式多样,新颖有创意,极大地激发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4.严格指导论文写作。实践性论文和调研报告是实践教学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它一方面客观地反映了学生在进行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真实地反映了实践性教学效果。因此,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基本掌握论文写作的方法和步骤,明确如何选题、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结果与分析、对策等)。学生的论文类型大致可分为两种:调研报告和实践性论文。调研报告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结合课程内容,选择某一方面,设计相关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的一种论文形式。实践性论文是经过认真选题、结合课程内容,选择某一课题,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认真论证得出结论的一种论文形式。实践性论文和调研报告都要求学生按学术规范来写作,思路清晰,资料丰富,要能融入个人的收获和体会。

5.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考核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考核评价时要注意学生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重点评价学生参与过程、团结协作精神、科学探

究精神,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等。考核评价时要注意科学合理,尽量做到客观、公平、公正。根据每个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贡献及研究成果的质量综合考虑,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对认真完成实践教学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给予较高评价,对敷衍了事应付实践教学的学生要提出批评,成绩评定为不及格,真正做到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还要避免教师在考核评价时带有个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考核评价尺度把握不严等现象的出现。如小部分论文没有进行实地调查,也没有具体分工去查资料,而是抄袭别人的劳动成果,老师也给予较高的分数,这就会极大地挫伤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实践性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黄焕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界定[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自主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篇二

一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必要性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是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所决定的, 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之一, 是要求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去观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由之路。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在实践中检验理论, 在理论指导下丰富实践。社会实践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发展的基础, 也是实现理论教学目的的必要途径, 社会实践教学具有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是由高校学生源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高校的生源复杂, 地域不同, 文化背景不同, 家庭背景不同, 专业不同, 文化知识素质不同。一方面,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 大部分初、高中学生缺乏理论抽象的意识和能力, 另一方面,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难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难以解决学生自身或身边存在的现实问题, 教学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 缺乏引导学生内化的环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发挥作用, 必须从实践环节中寻找出路。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是由高校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规格是确定人才培养措施与途径的基础, 是组织实施教学过程的依据。高等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 加快培养社会紧缺的专业型、应用型人才, 要求学生既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 又要熟练掌握专业技术, 不仅会动脑, 更要能动手。为此, 所有的高校课程都应进行教学模式的调整, 引入实践环节, 加大实践力度。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推广以实践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与消化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 在实践体验中将正确的理论内化为自身的品质, 升华为自觉的行动, 形成较稳定的道德品质与思想素质, 使教学真正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面临的问题

当前, 由于受思想认识、重视程度、授课时数、经费投入等因素的制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存在诸多问题。

实践教学组织较难、效果不理想, 课内教学实践活动主要是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 改变学生单纯听课的方式, 采取课堂讨论、演讲、专题报告、案例教学等形式,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随着近几年的高校扩招, 高校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 受师资力量与教学设施不足的影响, 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由原来的小班上课改为合班上课, 有的合班人数达到百人以上, 组织实践活动如课堂讨论或演讲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以顾及到每个学生, 也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课外实践教学活动操作难度大。课外教学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二者相互衔接, 学生通过参与课外教学实践活动, 可以很好地体验到知与行的统一。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走出校门、走进社会, 进行社会实践, 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很难实现。如果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某一课程放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 并将学生实践教学的成绩作为考核的一部分计入总评, 那么, 学生的综合成绩只能在新学期开学两周后才能得出, 这样就影响了固有的教学秩序。以社会为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涉及校内、校外各个方面, 没有现成的教学大纲与指导教师, 仅靠任课教师组织安排是难以胜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怎样组织实施, 依靠哪些人组织实施, 这是许多高校都感到困惑的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教学效果评价难。目前, 各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已经建立了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效果怎样评价?如何处理好评估指标稳定性与实践活动创新性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尚待深入研究。促使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 因此, 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全方位的, 而不能是单方面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上, 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 一种倾向是以获取知识为本位, 过分看重在实践教学中获得多少知识, 得出什么结论, 而忽视对实践方法与过程的指导, 忽视学生的感受与体验以及实践活动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 另一种倾向是偏重结果, 将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如学生所撰写的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材料等作为评价的主要的甚至唯一的依据, 而忽视对学生认识水平、认识方法等的评价, 更缺乏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智慧、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改进对策

基于以上, 我们要充分认识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既是课程的内在要求, 也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必由之路。第一, 领导的重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根本保证, 是社会实践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 高校领导应从“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高度, 从素质教育的高度, 来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环节。第二, 在教学管理上, 凡根据课程内容安排的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 均应列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计划, 要加强对社会实践教学组织实施情况的检查考核。第三, 要整合学校教育资源, 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合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仅靠政治课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调动、利用校内的教育力量与教学资源, 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专业实习、参观考察等结合起来, 与学校所在地区可供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结合起来, 统盘考虑与设计, 在此基础上, 编制统一的社会实践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案, 逐步做到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分工协作, 形成合力。最后, 在经费安排上, 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 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费的投入, 以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

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 设计不同的实践教学形式内容决定形式, 不同的教学内容应有不同的实践活动形式。例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一种行为规范课程, 特别需要认知性实践活动, 可以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与校园周围社区状况, 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班集体团结协作活动”等实践教学活动, 使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 在生活矛盾体中体验生活, 领悟思想道德伦理、原则与规范, 找出自身差距, 修炼品行。还可以选择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 组织学生到监狱参观、考察, 到法院旁听, 设置模拟法庭进行庭审模拟等, 使大学生深入理解法理, 受到法制教育, 增强法律意识, 从而自觉地遵纪守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可以开展社会专题调查, 走访工厂、农村、考察家乡或学校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等, 加深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 坚定大学生立志成才、报效国家的决心。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自主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篇三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大学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环境,就业问题格外突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国务院、教育部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外重视,先后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等文件,标志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建设。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必要性

(一)当代大学生新的思想特点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对象是当今大学生,因此,要符合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特征。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政治意识有了新的变化,比如大学生的政治观开始向现实化发展,他们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政治信念,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在市场经济影响下,大学生的意识观念趋向个性化,竞争意识越来越强烈,个性越来越独立;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大学生受外来文化和思想的影响较大,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形式,追求物质享受和功利主义,导致道德观念和人生态度比较肤浅等;另外,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差,会出现盲目、消极甚至极端的现象。当今大学生在思想上表现出来的新特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思想特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做出相应的改革。

(二)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以教师灌输的方法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缺乏互动和参与性,使得课堂教学没有生机,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没有吸引力,缺乏针对性,比如有一部分内容与中学课程重复,教师在讲解时也不再深入细致的引导,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容易出现抵触的心理。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已跟不上高校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必须进一步改革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措施

(一)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市场需求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经济市场化的高度发展下,对社会和人的素质也提出了市场化的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但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培养学生的法治素质。教师要充分了解市场经济社会的特点及其对人才的要求,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立足于市场同时又要高于市场,以市场化的目标来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市场化思想道德素质的新型人才。另外,思想政治理论课还要时时引导学生因市场竞争及社会差别等产生的各种压力,这就要把市场经济的公平性、竞争性、开放性,以及经济全球化下的风险意识、法制意识、效率意识等,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人文关怀

由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不符合学生的要求,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生关系比较疏远,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增加人文关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尊重、关爱不同专业的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备课时要把学生感兴趣的作为切入点,与学生达成共鸣,使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也能形成充满人情味、民主、和谐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还培养了学生的民主精神和创新精神,也有利于真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入人文关怀,也是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比较重视理论教学,社会实践教学基本被忽视,这主要是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的特点造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讲解的都是与人类社会、自然界、人的思维等方面的普遍规律,以及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或基本规范,给教学实践的教学目标、内容安排等带来了较大困难。

为了使教学实践课取得该有的效果,教师和学校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首先要有效组织社会实践,可以将教学实践作为一个任务布置给学生,教师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写一份调研报告,怎样调研、去哪里调研,让学生自行安排。其次,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的暑期实践工作,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实践结果进行评价,学校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最终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效果。

三、结语

总之,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贴近生活,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符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也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与学生达成共识、产生共鸣,也才能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课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从而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成为市场经济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自主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篇四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大学生 社会实践

与课堂书本相比,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教材。用好这一活教材,对大学生内化“四信”意识、塑造健全人格、树立正确人生观和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绝大部分学校的实践教学仅处于初期摸索阶段,其活动和模式存在诸多弊端。我们要充分认识社会实践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作用,并不断完善优化其模式,用这一活教材教活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社会实践教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

所谓社会实践教学,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走向社会,了解国情,增长知识,提高才能和努力多做贡献的一系列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过程的总称。社会实践教学不同于被动地去死记硬背书本上知识符号的课堂教学,而是大学生自主运用社会实践这一活教材进行的自我教育,其作用是多方面的。

(一)有利于大学生内化“四信”意识

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上层建筑,有较强的意识形态性。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大学生在思想意识领域形成“四信”意识即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是中国共产党为加强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引领社会思潮、掌控思想意识领导权、确立有利于自身执政的主流意识和思想文化氛围的必然选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分配方式、就业方式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日益多样化,这在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使一些学生思想空虚,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产生困惑和疑虑,对改革开放产生怀疑,对党和政府失去信任,出现了“四信”危机。解决“四信”问题,不能单靠课堂上的理论灌输,必须强化社会实践环节。因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大多数都是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路走过来,很少接触社会,缺乏对社会系统而正确的分析和了解。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益于用具体生动的事实教育他们。如参观与考察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加深对祖国的爱和对党对政府的信任;与改革开放课题紧密联系的社会调研活动的组织实施,可以使学生深切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和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正确性,使他们产生与国家、社会、人民命运息息相通的真实情感;通过到革命圣地参观或者到英模故居及纪念馆参观,可以使学生亲身感悟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所产生的巨大震撼力。这种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实践方式所产生的积极效应是抽象思辨的课堂灌输模式所无法比拟的。

(二)有利于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当代大学生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经历的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生活日趋好转的过程,没有像父辈那样受过文革的洗礼,更没有像祖辈那样经历旧中国的战乱之祸。尤其是大量的独生子女大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优越的条件使他们形成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平时自视清高、评头论足,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马上就显示出信心不足、急躁的情绪,重者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甚至走上轻生的道路。因此,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克服大学生意志薄弱、情感脆弱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任务。一个人的意志从脆弱到坚强需要通过大量成功与失败的磨炼。在实践中,透过社会这面镜子,大学生能够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较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并可以实现和他人的较好沟通,达到既能接受他人又能为他人所理解和接受的效果,性格也就会逐渐

开朗起来,社会关系就会变得融洽起来,相应的心理也就能健康起来。在实践中,大学生置身于具体活动环境中,便于将社会公认的法律制度、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因素内化为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便于将个体内化的知识外化出来,实现对社会的认同,形成自己的个性。

(三)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西方各种思潮潮水般涌来,其中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人生观最容易感染大学生,使其产生错误的观念,把自己凌驾于集体和社会之上,认为自我奋斗就能够打下一片天空,把今天的学习当成个人明天索取的资本,而不是要服务于人民。社会实践是青年大学生把个人追求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的中介。社会实践使他们深入工农群众,从思想感情上和人民群众靠近,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使他们从一个旁观者转变为社会的主人翁。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教师指导,分工合作,共同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必要的协作使他们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淡化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强化团结才有力量的共识。在学校课堂上,无论你收集多少图片、播放多少有关英模人物的影像资料,总有不少学生半信半疑,但当他们亲眼目睹了刘庄、南街村的变化,亲耳听到老百姓用最朴实语言对张荣锁、李连成等英模人物的评价,大学生感动得流下眼泪。

(四)有利于大学生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有人说,教育应该使孩子在独立面对世界的时候,学会同世界对话,学会从周围的环境中汲取营养,能够面对困难,抓住机遇,找到自己的幸福。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一种转换器。与理论教育相比,社会实践活动更有利于激发人身上所蕴涵的符合教育目的的潜能以形成某种理想品质。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常常会用理想主义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和人生。通过组织社会实践,让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工厂、农村去感受、体验,他们既可以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又会看到由于多种原因所造成的发展不平衡。社会实践使他们理解了中国要现代化,没有广大农村的现代化一切都只能是梦想的道理;实践使他们深刻体会到社会对知识、技术的需求,增强了立志报国、献身祖国建设事业的强烈责任心。

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实效的对策

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是以少数有组织的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为主导、以大多数学生自主社会调查为主体的暑期家乡社会调查模式。这种小集中大分散模式存在实践活动的方式缺乏多样性、组织缺乏周密性、结果缺乏实效性等诸多弊端,不适应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我们应当尽快优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模式。

(一)合理组织规划,完善保障机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是难度系数较大的教学环节,需要合理规划,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首先,学校应成立以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由教务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学工处、校团委、各学生所在系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的领导小组,系部应成立由主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系领导担任组长,由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学生团总支书记、学生辅导员参加的社会实践指导小组。领导小组签发《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管理办法》,明确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内容、具体要求等,负责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指导小组根据《办法》精神联系当社会热点制定当年《社会实践指导意见书》,以根据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动态规划指导实践活动。在规划社会实践活动时,可以考虑实行点、线、面结合的方式。点上活动以学校组织为主,讲求一个“精”字,组织精细,安排周密。它主要适用于那些影响大、费用高、跨系部的重点实践项目。线上活动采取学校资助、各系组织的方式,讲求一个“特”字,即各具特色,百花齐放。主要适合各系实践小分队或社会实践团队等具有一定组织难度的集体项目。面上活动是对全体学生,讲求一个“广”字,要求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多数学生个体进行的暑期社会调查活动。其次,为保证社会实践顺利进行,学校应设立社会实践专项经费,为社会实践团队提供必要

条件,资助立项的重点和一般社会实践项目,奖励优秀社会实践团队、个人、优秀报告和优秀指导老师等。社会实践经费由学校实践领导小组统一管理。每年学校都要制订《实践项目经费汇总表》,将项目名称、负责人、时间地点、人数及所需经费清单列出。学校在社会实践活动经费筹措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从单一拨款的方式转变为拨款、自办实体、项目合作和寻求社会赞助等综合方式,逐步改变社会实践经费紧张的局面。

(二)制定考核体系,强化奖励机制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存在多头管理、考核混乱的现象。团委组织的社会实践由团委考核,考核方法主要侧重于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组织的社会实践由任课教师进行考核,考核方法主要侧重于结果;此外,各系部也时常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考核方法主要侧重于声势大小、报道多少。考核方式不同,标准多样,有时也出现重复考核现象,因此有必要制定统一的考核指标体系。但统一考核指标体系的制定,应建立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二者综合统一的基础上,考核成绩既要看实践调查报告、社会服务总结报告、论文内容的真实性及水平高低,又要参照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做到知、行统一,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特点。由于重点项目和主线项目一般有专人负责带队,注重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的综合统一性难度不大,难度最大的是如何对大量无人监管的个体自主调查项目的考核问题。为加强过程考核,教师应要求实践报告中必须有专门部分对调查过程进行描述和实践体会的总结,明确所调查的具体乡村、城镇、社区或学校的名称、地址、被调查人的联系电话、邮箱、在调查地点的留影、调查人与被调查者的合影等资料,并尽量索要《社会实践单位回执单》,以便于事后抽查。为鼓励在社会实践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体以及组织,学校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成果报告会,由优秀学生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给出“优秀组织奖”“优秀实践团(队)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先进个人奖”和“优秀调研报告奖”等一系列奖项并予以一定的奖励。对于优秀的研究成果,还可按编印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优秀调查报告选》或制成光盘保存,也可推荐到校报或正式出版刊物或结集发表。

(三)建立实践基地,提高实践质量

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自主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篇五

摘 要:杜威“在做中学”理论强调实践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做中学”理论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具有诸多借鉴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思想意识教学,而实践是获得认识的主要来源,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教学方式枯燥,忽视了实践教学,导致教学效果不显著。杜威“在做中学”理论对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完善教学形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具有启示作用。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理论认识的源泉、目的、发展的动力和检验的标准。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实践是理论的生命之源,本真之源,丰富的实践经验为理论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理论动力。脱离实践或是与实践脱离,理论只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和灰色遐想。”[1]

(二)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弊端,主要表现为以传授法为主,教师是整个课堂的控制者,掌握整个教学的进程,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客体地位。这种模式必然导致教学走向“填鸭式”或者说是“灌输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模式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一些不容忽视、不可否认的缺陷。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本”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课堂教学也已经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加注重学生自己动手的实践能力。克服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根本出路在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转向,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我们的时代。

(三)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2010年,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亲和力与感染力,努力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2]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作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和道德品质素养的主渠道,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在搞好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准确地认识和拓展实践性教学的基本途径。

(四)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上是采用以课堂为中心的封闭模式来操作,以教师为主体,围绕教师、教材、教室的模式进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脱离现实世界,忽视现代社会对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要求,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需要。在今天变化发展了的社会条件下,大学生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多变化,参与意识增强、了解社会的愿望增强,高校大学生的信息接受力较强,思想变化超前,同时,大学生的社会阅历浅,对理论性问题的理解有些肤浅或存在偏差。因此,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务必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感,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课堂灌输,轻视实践践行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成为了“闲则有之,忙则少之”的面子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众多学生“必逃”的课程。根本原因是教学方法方式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主要以课堂为主,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纯理论灌输,教学过程并没有离开课堂、学校,普遍存在着脱离生活、脱离实践、忽视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的目的只是为了学生记忆更多的知识,知行分离使学生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讲的是大道理,与现实生活脱节。尽管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开展实践性教学,但是把实践性教学仅仅定位在社会实践上,限制了实践性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局限了学生广泛参与的空间,同时,教师对实践性教学含义的理解偏颇,误以为实践性教学仅指社会实践。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了“放羊”的做法,实践教育重形式轻效果。

(二)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交流、意识互动的过程,教育者的理论传输要与教育对象的选择、理解、内化知识的过程统。在传统的授课的过程中,教师的讲述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精神;课堂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操控课堂,教学内容上,教师仍死抠书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特点是具有时代性,其教学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当前,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把学生的学习看作一个静态的被动接受过程,课堂上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忽略了师生双方的互动,学生身心发展被压抑,学生的学习无非是对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

(三)教学方式陈旧,教学效果不显著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采用理论灌输的传统方式,教育方式多以课堂的理论教学为主,把受教者当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接收器”,忽视了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使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主体意识淡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也不乏一些所谓的实践性教学,这种教学多数流于形式,属于蜻蜓点水式,没有取得实践性教学预期的效果,很多大学生局限于社会调查、支教、团日活动等形式,实践活动的领域不宽、内容不丰富,缺乏向纵深方向发展的改革与创新,不能满足新时期大学生能力提高的需要,对学习参观等新型实践形式不够重视。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创新实践型人才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面临新的挑战。

三、杜威“在做中学”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意义

(一)强调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人为本”是“在做中学”理论衍生的一基本教育本理念,主要体现在从学生出发,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做中学”理论彻底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师讲学生听,一切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其主体性地位,教师不再是权威家、指挥家,而是参与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在做中学”理论“要求学生亲自接触具体事物,运用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再根据所获取的感性知识去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达到亲自动手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3]这一切无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要强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大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一是能动性,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具有能动性;二是创造性,创造性是主体最宝贵的品质,包括观念的创造和实践的创造;三是自主性,主体具有不依赖外界力量,自由的支配自身活动的意志和能力。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树立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以大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大学生的发展和完善为目的,调动和激发其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强调知与行的关系

杜威强调知识来源于行,知行不能分,知识与经验的获得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杜威讲的“在做中学”是符合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的,即知识经验是从做(实践)中获得的。

杜威主张的“在做中学”,强调知与行、学与做的关系,尤其是提出了学校教育应该考虑如何做的观点,击中了传统教育中重知不重行、脱离学生和社会实际的要害问题。对满堂灌的传统教育思想是一个严厉的批判。应当肯定杜威:“在做中学”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符合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即知识是从实践中获得的。用中国俗语说,那就是“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如果没有广泛的社会实践中践行,“内化为知,外化为行”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

(三)强调反复实践对个体品德形成的重要性

认识具有无限性和反复性,而实践又是认识的来源,一个正确的思想认识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反复教育就是根据人们的思想品质在形成过程中具有反复性的特点,反复抓,抓反复,耐心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4]毛泽东同志说过,革命的道路,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发展的道路一样,总是曲折的,不是笔直的。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更是如此,其曲折性和反复性尤为突出。这是因为,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不可能一次而蹴,不可能上一次课,经过一次实践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必须考虑个体原有的思想基础,反复地进行实践,促进个体思想的向前发展。

6.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自主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篇六

摘要:建模思想作为能有效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能力的工具之一,得到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学的关注。本文从当前高校经济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建模思想融入高校经济学教学的意义两个方面,论述了建模思想融入高校经济学教学的必要性。阐述了建模思想融入高校经济学教学的具体途径,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经济术语表述口语化、案例教学推广深入化、建模工具运用日常化,以期促进学生树立建模思想,推动高校经济学教学的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教育改革 建模思想 经济学教学 教学目标

一、引言

宏微观经济学是教育部审定的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是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普通高校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如何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通过经济学教学改革完成宏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目标,是许多普通高等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阮守武认为经济学的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待经济学的发展,帮助学生建立起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李桂娥()提出借鉴剑桥大学研究型教学的经验,以创新教学理念为指导,以问题为导向,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指导两个方面开展研究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显著作用;曹建忠()认为应将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经济学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建模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课堂中。自“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工作会议召开后,全国高校掀起数学建模热潮。建模思想作为能有效提升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思考能力的工具之一,越来越受到高校教师的关注。因此,如何将建模思想渗透到数学课程教学成为我国学者的研究热点,并且成果丰硕。然而,在宏微观经济学中也存在大量的数理模型,我国学者对于如何将建模思想融入高校经济学教学的研究略显不足。实践证明,经济学模型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研究如何将建模思想融入到高校经济学教学中,把经济学理论知识与建模思想进行有效融合,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我国高校更好地完成宏观微观经济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建模思想融入高校经济学教学的必要性

1.当前高校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学生经济学思维的培养。作为经济学科的学生,除了需要掌握经济学原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经济学的思维模式。然而经济学知识相较一些科目理论性强,原理、知识点深奥,初学者不易理解,教师大多重视知识的传承,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机会比较缺乏,忽视了对学生经济学逻辑思维的培养。

(2)教学方法传统。现实教学中,经济学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单一、枯燥等现象,“讲授-接受”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居于主导地位,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互动较少,这必然导致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难以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虽使学生获得了暂时性的理解和记忆,但缺乏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用经济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导致学生知识吸收的僵化。

(3)教学中建模案例的匮乏。经济学是应用性很强的社会学科,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了理论之后,仍然不会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实际问题,实际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措施多是单纯地套用经典案例,忽视了对建模案例的指导。

2.建模思想融入高校经济学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推进高校经济学教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现实教学中,经济学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单一、枯燥等现象,灌输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居于主导地位。在目前经济学教学目标中,要完成计划的教学内容,传统的经济学教学方式很难实现,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建模思想,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促使经济学教学目标得以实质性的完成。可见,建模思想融入高校经济学教学,是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本身的需要,有利于推动高校经济学教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

(2)有利于推进高校经济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经济学教学中,由于经济学知识相较一些科目理论性强,原理深奥,不易理解,学生在学习时容易表现出消极态度。把建模思想引入到经济学教学中,重点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促使学生应用经济学知识的能力在具体的建模过程中得到较大提高。同时,在建模过程中,学生需独立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针对性阅读并及时消化,将其应用到建模中来,可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以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有利于高校经济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内容处理上,偏重理论与习题的讲解,往往由于内容单调,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通过构建经济学模型可以改善学生对经济学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因为运用经济学模型解决的问题均源于实际的生活,所提出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建模思维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结果不唯一,学生可从不同角度,建立相应的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建模思想融入高校经济学教学的途径

高校经济学教学融入建模思想的目的,就是促使学生学会运用数理模型和经济学模型,把现实中的经济问题进行提炼、进而采用模型对问题进行解答。建模思想体系的内容是培养学生在遇到实际经济问题时,首先要通过分析与推理,将实际问题用经济学语言加以表述,并提出一系列符合该问题实际背景的假设,建立起相应的经济学模型,进而寻求适当的计量工具来获取模型的结果,最后还需将模型的结果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具体途径如下:

第一步:实际问题的提出。结合日常生活,对于生活中出现的经济现象提出疑问。

第二步:提炼,抽象化。这一步是把实际问题进行提炼、简化,把实际问题抽象成经济术语。同时,收集必要的信息,弄清楚对象的特征,找出相对应的经济学理论。

第三步:形成模型假设。把问题融入经济学理论之后,需要提出一系列符合该问题实际背景的假设,为建立起相应的经济学模型做铺垫。

第四步:建立模型。基于模型假设,建立相关的经济学模型,并阐释模型原理,对问题进行量化处理,运用数理模型把现实中的经济问题进行提炼、抽象为数学问题。

第五步:求解模型。对模型求解,得出解决的方案。可以使用传统的解方程、画图、证明的方法,也可以使用计量经济学软件等。

第六步:在以上过程得出的结果后,将结果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说明和阐释,最终解决疑问。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建模思想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经济术语表述口语化

在最初的教学阶段,由于经济学知识理论性较强,原理深奥,不易理解,学生在学习时会感觉到枯燥无味,容易表现出消极态度,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面对初学经济学的学生,首先要引导学生在可以触摸到的平常生活中去理解经济学的概念,用生活语言来解读经济学的各种概念,让学生觉得教材里的概念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譬如经济学中的价格弹性、机会成本、经济利润、道德风险等概念,任课教师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配备具体生动的例子进行讲解,这样既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会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推广深入化

融入建模思想的本质就是要联系实际。因此,在高校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是仅仅在讲课的过程中偶尔插入几个例题,而是把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贯穿经济学教学全程。应该尽量结合实际,设计适宜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到通过自己的思考能够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以具体案例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具体问题的建模范例,介绍建模的思想方法。同时,选取的例子要贴近教材内容,贴近学生认知水平,贴近现实生活实际。涉及的专业知识不能太多,且要易于理解。此阶段的重点是站在提高学生素质的高度,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把渗透建模的意识作为首要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我国股票市场多次暴涨暴跌,央行多次降准降息,全力护市,这些发生在现实中的经济学案例贴近学生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若把这一案例结合经济学教学中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IS-LM模型等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必能激发起学生探讨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模工具运用日常化

经济模型求解的过程一般比较繁琐,需要较强的数学功底,要求熟知模型的应用原理。随着教改不断推进,现代教学辅助仪器也在不断地进入课堂。从以前传统的黑板到十多年前的投影仪,再到现在的多媒体,这些现代仪器的应用,给现代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辅助设施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尤其是计算机的普及,给经济学模型求解带来了很多的方便。教师如果能够好好利用计量软件的话,那么教学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加强课后练习,提高对软件的熟悉程度。课后练习是培养学生使用计量软件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设计课后练习题的时候,应该选择一些适合初学学生能较好操作的实际问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可以让学生获得用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宏微观经济学是教育部审定的经济管理类的核心课程,在普通高校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受到高度重视。目前,由于高校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理论知识传授重于思考能力培养、教学方法方式传统等一些弊端,导致知识固化,使得学生无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建模思想作为能有效提升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思考能力的工具之一,得到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学的关注。高校经济学教学融入建模思想的根本,就是促使学生学会运用数理模型把现实中的经济问题进行提炼、抽象为数学问题,进而对问题进行解答。通过培养学生在遇到实际经济问题时,首先要通过分析与推理,将实际问题用经济学语言加以表述,并提出一系列符合该问题实际背景的假设,建立起相应的经济学模型,进而寻求适当的计量工具来获取模型的结果,最后还需将模型的结果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形成建模思想体系。另外,为了将建模思想有效地融入高校经济学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注重经济术语表述口语化、案例教学推广深入化、以及建模工具运用日常化,从而推动高校经济学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推动高校经济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谭冰.经济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11):99-100

[2] 刘金石,刘方健.教学方式创新:运用经济学的三种语言[J].中国大学教学,2011(9):86-89

[3] 李海明,翁卫国.宏观经济学:教学范式新探索[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2):112-116

[4] 冯英华.数学建模思想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10):17-18.

[5] 覃思义等.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大学数学基础课的探索性思考及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3):36-39

7.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自主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篇七

一、紧扣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设计实践教学活动

设计实践教学活动要注重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契合, 只有契合度较高, 实践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有共同的教学目标, 即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又各有侧重。例如:《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 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进一步提高分辩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 逐渐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由此可见, 这门课侧重于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的培养。因此, 平顶山学院规划设计的实践教学活动主题是“感受知青精神, 服务奉献社会”, 主要内容是参观郏县知青纪念馆, 到郏县广天乡敬老院开展“爱老敬老, 从我做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参观知青纪念馆, “90后”大学生对30多年前的知青生产生活有了大致的了解, 通过一些优秀人物的故事感受知青奋发有为的经历和精神。然后, 带着这些感受和感动到敬老院为老人们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学生为老人们送去水果和糕点, 表演节目, 还为老人打扫卫生、叠被褥, 陪老人聊天拉家常。通过实践教学活动, 大学生们感受到“为国分忧、吃苦耐劳、无私奉献、执着进取”的知青精神, 在服务老人的活动中践行奉献精神。在唠嗑中, 老人们也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二、深入挖掘当地革命历史文化资源, 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只有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才能定期组织学生到这些地方开展实践教学, 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 到基层去, 到群众中去, 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社会现象的能力, 实践教学的稳定性、规范性、实效性才能得到保障。可以说, 没有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就无从谈起。

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 要坚持就近原则, 以市区附近、郊县和省内相邻地区为主, 深入挖掘当地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就近开展实践教学有很多便利之处, 如安全性高、费用低、好组织。河南地处中原, 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光荣的革命传统, 在新中国成立后涌现了不少模范人物。用这些材料进行现场实践教学, 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知, 所以, 可以构建“三馆两院一园一区”的实践教学基地资源体系。“三馆”即博物馆、革命纪念馆、模范人物事迹展览馆;“两院”即敬老院和孤儿院, 组织学生慰问老人和孤儿等志愿者公益活动, 服务社会;“一园”即烈士陵园, 在清明时节或重大纪念日, 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祭扫, 缅怀先烈;“一区”指新农村社区。近年, 各地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 农村社区、合作社经济蓬勃发展。学生参观新农村社区后, 可以感受党的富农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目前, 平顶山学院在平顶山地区建立了市博物馆、郏县曹沟革命旧址和郏县神前新村、郏县广天乡知青纪念馆等多个实践教学基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每学期都带领学生到这些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教学,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抓好实践教学各个环节, 使实践教学环环相扣

实践教学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 包括诸多相互联系的环节。只有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环节的工作, 才能把整个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效果明显。每次实践教学活动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实践教学前的准备阶段、实践教学中的参观和服务阶段、实践教学后的成果展示及考核总结阶段。

开展实践教学前, 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提前几周把参观考察的相关事项通知学生, 要求参加实践的学生查阅与参观考察内容相关的知识。教研室主任或带队教师更要备好相关功课。在动员会上, 带队教师除讲参观考察路程安排和纪律安全注意事项之外, 要介绍学生重点说明此次实践教学的目的、内容和具体要求。在学生参观纪念馆时, 教师要介绍纪念馆的基本情况, 重点参观什么, 要求学生带着清晰的目的和对纪念馆的大致了解去参观, 可以避免学生走马观花, 使实践教学缺乏实效性。

在实践教学中, 教师要求学生做到“听、看、记、说、做”五统一。在到达实践教学基地后, 学生们先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进行集中参观, 边听边看边记。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拍照或拍摄DV, 为日后制作参观体会汇报准备资料。在学生参观后, 教师要立即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或福利院进行志愿者服务活动, 让他们的思想触动在服务奉献中得到升华。在敬老院或福利院, 学生为老人或孩子们送去食品、书籍、玩具, 表演节目, 为老人们打扫卫生, 在和老人唠家常中, 了解生活的变化, 感受党的富民政策, 这就是“说和做”。学生只有在实践中做到“听、看、记、说、做”五统一, 才能使实践不流于形式。

在实践教学结束后, 教师要做好成果展示和总结考核工作。一般情况下, 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实践活动。因此, 为了让实践教学成果影响到每一个学生, 使每位学生都受到教育, 教师需要参加集中实践的学生在实践结束后, 要撰写参观心得并制作PPT, 在课堂上与全体同学分享。教师要在实践活动前把这作为任务布置给学生, 对学生认真完成实践任务也是一个督促。教师要根据参观考察的表现、参观心得及PPT展示演讲情况, 给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评实践成绩, 还可以评出优秀的学生予以表彰。学校也要组织学生和教师进行座谈交流, 总结经验, 思考不足, 避免实践教学走过场, 保证实践教学取得良好的实效性。

四、营造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体系。实践教学需要相当的经费投入, 需要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 安排学时学分。教师实践教学工作量需要核算, 这些牵扯到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等不少管理部门, 没有学校领导牵头协调根本无法解决。纵观全国高校, 凡是实践教学搞得比较好的, 都是校领导高度重视, 有的学校是主管领导亲自抓, 制定文件, 给予政策、经费的大力支持。所以, 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 制定加强实践教学的文件, 成立领导组织机构, 由校长或书记任组长, 相关职能部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负责人为成员, 明确分工, 定期召开会议, 研究制定实践教学总体规划、经费保障等重大事项。

二是制定实践教学文件, 保障教学的规范运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要在组织教研室充分研讨的基础上, 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做出总体规划, 在规划的指导下, 各教研室制定出每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大纲、每学期的实践教学安排表和每次实践教学活动具体的实施方案, 还要统一设计制作《思政课学生社会实践情况登记表》《调研报告撰写要求和课题指南》《调研成果汇报或主题讨论/演讲评分标准》《学生社会实践考核办法》《学生社会实践成绩登记表》等实践教学需要的各种表格和规定。每学期结束后, 教研室要把相关材料整理归档。

三是建立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和考评体系。实践教学组织得是否规范, 成效如何, 都离不开监督和考评, 这就需要建立合理的质量监控和考评体系。首先, 要建立实践教学效果测评制度, 可以通过定期检查汇报、经验交流会、总结报告会、学生测评等形式监督检查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和效果。其次, 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可以评选优秀社会实践成果、社会实践优秀学生及优秀指导教师, 并进行适当奖励, 以此激励广大师生认真参与社会实践, 确保实践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向泽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与重构[J].宿州学院学报, 2010, (12) .

8.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自主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篇八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实践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及其实践教学是我国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笔者作为一名在校的硕士研究生,跟随自己的导师对新疆部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做了跟踪调查。一段时间以来,“三股势力”一直把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其思想渗透的重要对象,这就决定了承担着重大思想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实践教学课程必须尽快进行改革,提高实效性。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实际状况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对策。

一、新疆高校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践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疆高校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践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尽管目前新疆高校高度重视新疆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也对实践教学形式做了很多探讨和改革,但现实中实践教学的形式仍然比较单一,很早就已实施的如参观博物馆、工厂而后写观后感等活动被视为效果欠佳,而让学生考察社会写调查报告的方式实施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其他形式又很难被认可,部分高校甚至把阅读马列主义原著作为实践教学的形式。

2.实践教学效果不好。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新疆高校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圆圆不能令人满意。例如,参观能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发展成就的感性认识,但读后感大多写得比较差,这与他们的整体汉语水平和文化水平都关系,也与老师的辅导有关。再者,搞社会调查,这些学生对调查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有限,实施效果自然会打折扣。汉语水平不搞也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对教材(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理解及对马列原著的阅读。理论理解不深入,必然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3.实践教学改革难度较大。目前我国非常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践教学,尤其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践教学,也积极支持和鼓励改进实践教学形式,提高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但在现实中,要改进实践教学形式何其困难,目前实践教学形式的单一恰恰说明了这一问题。问题的难点在于:一,不论是一线从事教学的老师,还是相关管理部门,对实践教学的理解都存在偏差;二,实施实践教学的经费有限,实践教学的改革受到很大限制。

二、新疆高校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践教学面临严重问题理论原因探讨

新疆高校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践教学面临严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在此拟重点探讨理论上的原因。笔者认为,理论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参与高校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践教学的各部门普遍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解存在较大偏差。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过是我们正确理解实践教学的前提。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中,首次对实践范畴做出科学论述的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马克思认为实践必须被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而这中感性活动是具有批判性和革命性的活动。费尔巴哈的错误就在于“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1]16-19马克思还说,“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庭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且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1]18-19等等 。因此,在马克思看来,革命性和批判性是马克思实践观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首要的观点。只有富于批判性和革命性的实践活动,才真正具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意义。但是,马克思的这一重要观点长期以来收到忽视,人们在片面强调实践的物质性、客观性的同时却剥离了其革命性和批判性,因而把马克思的实践观理解为空洞的、僵死的、远离真正的实践的客观活动,从而使实践范畴丧失其对现实应有的解释力和批判力,使实践活动丧失了正确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而这正是目前我国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的主流态度。受这种态度的影响,人们简单化地理解实践范畴,丧失了对实践活动的基本的判断力改造客观世界。

2.对实践教学范畴的理解太过于狭隘。众所周知,我国高校開设思想政治课程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有四个方面,分别是:一,帮助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简称信仰;二,向大学生们灌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简称知识;三,提高大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能力;四,提到大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简称道德。思想政治课程要达到信仰、知识、能力、道德这四个方面的目的,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对实践教学的理解与马克思的实践观有较大的差异。首先,马克思的实践观重视批判性和革命性,特别强调实践的主体——人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发挥批判性,而我们所理解的实践教学却主要是让学生参观,这一过程大大偏离的实践的本意。其次,马克思的实践观强调要改造世界,但我们所理解的实践教学,却只是简单的观察社会,学生实际是旁观者。

三、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1.以马克思的实践观为指导,正确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在上述对实践的重新解读的基础上,我们应当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也进行科学的诠释,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在教学实践这一范畴中,实践是修饰词,重点是教学。即是教学活动,老师就自然是实践教学的主导者。因此,所谓实践教学,笔者认为,就是要把实践因素引入教学,使教学活动与社会现实密切结合,从而充分地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把实践因素引入教学并不是说一定要求学生本人到工厂的车间参加劳动,或到农村的田间地头和农民一起干活,或者是到政府机关和公务员们一起处理政事,而是要求他们必须做到一下几点:

首先,必须要能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能真正地接触真实的现实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第一要求。因为马克思强调实践是一个感性的活动,也即人的感官必须与现实世界相接处,动用感官去感知真实的世界,使人的认识建立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

其次,必须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能深入到社会现实中,对社会现实社会深刻的分析和批判,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之批判性的逻辑要求。这一点当然是应当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

再次,应当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得出的结论能对社会的发展起到实质的影响,即起到改造社会的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之革命性的内在要求。笔者认为,这一点事实上并非不可能。

笔者认为,只有从上述几个方面理解实践教学,才能正确理解实践教学的功能和价值,开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的新形式,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实现实践教学的目的。

2.开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的新形式。如何在正确理解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范畴的基础上开创其实践教学的新形式呢?笔者认为,老师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问题、分析现实问题,鼓励他们去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是最好的、最有效的实践教学形式。

第一,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使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在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中接触到现实社会。要使他们真正地接觸现实社会,并不一定非要到城市和农村的特定现实氛围中,事实上,科学利用当前的技术手段就可以做到,只要是真是可靠的,就完全可以触动他么的感官,起到让学生真实地接触社会现实的作用,事实上,这些途径本身就是学生们了解社会现实的有效途径。

第二,老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去分析各种资料。不要怕学生分析现实问题,关键是如何引导。现实中总是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不要只给学生们讲正面的而回避负面的。不要怕学生们关注社会的阴暗面,任何社会都有阴暗面,关键是如何引导看待这些阴暗面。一个健康的社会不是没有阴暗面的社会,而是能够通过对阴暗面的解释和批判,不断消除和克服阴暗的东西,使自身不断进步的社会。少数民族大学生们并非完全没有分辨能力,而是分辨能力有待于提高。

第三,老师应当鼓励和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们去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正确方法和途径。在这一问提上,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广泛搜集古今中外的相关资料,看看前人和他人是如何理解和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的,分析一下这些方法是否适用当前的我国社会,学生们能否根据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都是其民族中文化素质较高,思想认识水平较高的人,他们关心现实社会、关心本民族的发展,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只要老师能做到这一点,完全可以调动的积极性。事实上,这种方法已经接近让他们参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进程,为国家的发展献计献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笔者认为,这种新的形式首先与参观等传统的实践教学形式不矛盾,甚至还可以充分的吸收和包容传统的实践教学形式,同时还可以充分调动少数民族大学生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认识能力,只要他们能够在实践教学中感受到自己在思想上和认识上有所进步,感觉到自己对社会问题的分析比以前有所深刻,就必然会认可这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此外,这种实践教学形式还可以把当前高校的各种现代教学设施有效地利用起来,如图书馆的各种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同时还有助于教师全面地掌控和支配教学过程。因此,各相关部门应对这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给予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上一篇:管理培训课程表下一篇:运维团队的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