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研修培训心得

2024-09-23

教师研修培训心得(精选8篇)

1.教师研修培训心得 篇一

暑期培训如约而至,没有往日的慌乱,但多了一份渴望,渴望知识的心20xxXXXX0,10灵,已飞进了名师们的讲堂。年月我们开始了为期天的学习生涯。

做惯了讲台上授课的老师,现在变换角色,以学生的身份坐在台下听课,

10天的学习,让我明白了作为老师,我们如何做才能使学生学的开心、学

得有趣、学的真实!

一、学的开心

XXXX老师在中提出一句话的影响,强调教育是心与心的呼应。需

要我们有感性(热爱工作)、理性(遵照发展)、悟性(善于思维创新)、灵性(掌握教育技巧)、韧性(持之以恒),让理念成为一种引领,让目标成为一种动力,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让创新成为一种追求,让特色成为一种品牌,让合作成为一种分享。最终,让师德之树根深叶茂,当我们如实做到,我们的职业幸福感会大大提升,同时,学生的学习幸福感同样会有所发展!

二、学的有趣

XX老师在儿童创意写作方面颇有建树,通过现场教学为我们带来了一

场别开生面的作文课,课堂上老师通过不同效果的老鼠作为导入,并采取让孩子们听故事的方法,带领孩子们一起走进中外作家笔下塑造的老鼠,不同的故事,引发他们的思考,让孩子们分享交流,说一说你更喜欢哪一个故事,让学生自己找到兴趣点。鼓励孩子们能有所读,有所思,有所说,水到渠成才有所写。

XX老师像一个百科全书,纵观全局。但凡文理兼修、学习轻松的中学

生,都是在小学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人的大脑好比待垦的荒地,广泛的高品位的阅读,使它成为热土,只有在这样的沃野里,才有可能长成参天的智慧之树。

这让已为人父母的老师们深思,对于自己的孩子,你为他买过几本书?读书,就要读适合他们年龄发展特点的.书,比如培养孩子们思考力和创造力的儿童哲学书籍,心理健康书籍等。

作为老师和家长,不仅要买书,更要有方法,会读。其中一点就是大声读整本书给孩子听,亲子(师生)共读共思,何愁与孩子没有共同语言,何愁孩子没有兴趣?

他还谈到,读书是欠债,写作是还债,幽默风趣的鼓励老师多提笔去写!

三、学的真实

XX老师强调,语文学习要回归根本,这样文化传承和思维发展才不会

受到阻力。在设计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定目标一定要具体,老师们都发现,学生出错失分的往往是一些简单的书写字。究其根源,是因为我们的课时目标达成度不高,课件太花哨,活动太频繁,课堂太喧闹,这就分散了注意力,助长浮躁之气。出现学生虚假学习、疑似学习、不在学习的现状。细思极恐,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我定会认真设计目标,目标中以学生为主语,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真实的教学!

有人说:”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这话是有道理的。不论是初入职场的新教师,还是耕耘多年的老师,我们都需要与时代同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经营好自己的课堂,悉心育人,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让学生能学的开心、学得有趣、学的真实!

2.教师研修培训心得 篇二

随着国培计划等各类培训的推进以及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中小学教师对网络培训一词已经不再陌生, 网络培训亦成为当前中小学教师在职提升的重要途径, 尤其是随着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班主任培训、小课题培训等网络课程的推出, 逐步渗透到教师专业的发展各个方面, 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 得到绝大多数教师的支持。但是, 经过调查发现, 也仍有相当数量的管理者和中小学教师对网络培训并不认同, 甚至抵制网络培训。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以上问题的出现?笔者尝试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切入做一些分析, 期与各位进行探讨[1]。

二、网络培训的优势

通过几期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笔者总结出网络培训主要呈现出如下的优势。

1. 节约时间成本

网络培训受到绝大多数老师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节约时间成本, 教师不必承受舟车之苦, 也不必专门请假外出学习, 只需要见缝插针, 在有网络的条件下便可随时登录相关平台进行学习, 许多老师总结出经验, 每天抽出半个小时的时间, 就足以让自己进步。最佳利用时间是上班前半个小时和下班后半个小时, 这些时段精力旺盛, 这个时间学习的成效最高。每天花半小时学习, 使得工作学习两不误, 减少了工学矛盾。

2. 节约物力成本

参加网络培训, 受训教师不必承担高昂的交通费、住宿费等。往往很多单位是因为费用问题, 导致培训人员的安排大幅度缩水, 制约了教师的发展。网络培训可以大面积压缩培训成本, 单差旅宿费这一项就可以大幅度减少。同样的经费可以保障更多的教师有机会参与培训, 即使是身处边远山区的学员, 也不会因经费受限等原因而无法参加优质培训。

3. 量化监控手段

在传统培训模式下, 主讲人员对受训对象的评价往往是粗线条的, 难以对受训者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评价、学习成效检测等情况进行快速量化评价。通过网络信息技术, 可以对学习时间进行登载, 对学员在平台中做了哪些“点击”的动作进行跟踪;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针对学习内容思考过什么, 其境界和层次到哪个水平, 可以通过发帖进行追溯;学员是否擅长助人为乐, 是否尊重他人的观点, 亦或想帮助他人提升, 可以通过答疑区或者学习回帖区展现, 笔者曾跟踪过部分老师, 发现在网络中的表现和在现实中的表现如出一辙。对于学习整体情况的评价, 可以在学习平台中直接实施“测试”, 把培训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 对学员的学习进行一个综合评判, 在这种严格的量化评价下, 每次都会有3% 左右的教师培训不合格, 需在下一期再次接受培训, 这种量化评价是面授“模糊评价”难以做到的。

4. 增强跨学科之间的交流

在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 教师跨学科的教学能力显得极为重要。教育技术属于全员类项目, 参训时不同学科、不同学校甚至不同区域的学员会安排在同一个学习小组, 在针对同一个案例进行发帖分析的时候, 可以从不同的学科角度进行切入扩张, 大幅度促进受训者跨学科方面的交流和提升, 极大地扩大了培训的成效。通过多次的观察和分析, 这一点是最受学员欢迎的, 他们的学术观点在网络培训中得到充分的认可和肯定, 使得他们对培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

5. 促进优质资源的分享

一方面培训的网络课程资源背后都有一批精英专家队伍对课程进行设计开发, 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课程资源是由北京大学设计、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组织专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改编, 切实符合教师的成长需求。另一方面参与学习的学员每个人都是宝贵资源, 他们的优秀观点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推荐的资源, 都会成为学习的“再生”资源。

6. 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培训平台中, 除了优质课程资源外, 最大的优势在于助学导师与学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在班级讨论区, 学员可以针对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发帖询问, 助学导师及时回复或者学员相互协助。在小组学习讨论区, 针对案例的分析小组学员相互点评, 助学导师也会点评该帖回答的质量, 增强学习的互动性, 个别学员想单独向助学导师询问的, 可以使用“小纸条”, 培训平台为学员提供了个性化的培训服务[2,3]。

三、降低网络培训效果的因素

1. 退出培训

(1) 培训未实施前退出培训。主要是指已经报名参加培训, 而在实施培训的的初期就已退出了培训, 这种情况多数是因为工作安排的冲突或者是误报名。

(2) 培训实施过程中退出培训。这种是比较普遍的, 而且也是培训需要关注的重点, 退出的原因涉及很多方面, 如对培训课程不满意、对助学导师的辅导不满意、培训成就感获得较低、培训吃力且无助等等, 当然也不排除工作等原因。

2. 应付培训

(1) 马虎式培训。在参与培训的学员中, 每次都有那么一批学员不能如期结业, 在未如期结业的学员中, 有大约1% 左右因为工作原因, 无法全程坚持。还有2%的学员则是应付培训, 认为总能混到一个培训合格证书。殊不知打错了算盘。不认真培训, 阅读相关材料, 开展案例分析, 是难以轻松合格的;如果看了题目, 网上搜索一番贴上去, 在助学导师的火眼金睛下也难以蒙混过关, 遇到不留情面的助学导师, 还会进行通报批评。归结起来, 培训不过关还是因为少数学员在参训过程中不认真学习, 企图蒙混过关的投机思想在作祟。

(2) 替代式培训。部分学员为了达到继续教育的规定要求, 不得不报名参加培训。因为不得不过关, 因此, 找人替代培训, 请人撰写作业, 或者花钱请人培训, 乃至购买培训作业等现象时有发生, 虽然是极为个别的现象, 但是危害很大, 是我们极端不愿意看到的。

3. 不愿参训

按照规定, 每个学员需接受时间跨度为一个半月、学时认同50学时的网络培训, 在一定程度上, 该项目培训甚至与职称评定和教师资格再注册 (年审) 挂钩。可是, 五年过去了, 还是有相当数量的人至今未报名参加培训, 多数集中在年龄稍大的这个年龄层次。若不是因为有强制的政策规定, 有些教师是坚决不参加培训的。究其原因有二, 一是认为自己已经教书数年, 已经有了相当的经验, 足以教学, 而不愿意再花心思提升自己;二是认为培训是年轻人的事情了, 等着退休是他们的目标。

4. 抵制网络培训

这一类的人数相对较少, 但是破坏力相当大。这部分人对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的有益影响持反对态度, 认为技术走进教学课堂反而制约了教学的开展, 如用了技术之后, 学生退步, 则归咎于因技术把学生的思维培养弱化了, 如果学生进步了, 则说这是拔苗助长, 如此云云。有人一提到网络培训, 就宣扬网络培训是如何假等等。实际上, 笔者曾追踪分析过几个人, 出现这种现象的人几乎没有认真参加过一个网络培训或者是主动参加过这一类的技术提升培训, 对技术的发展持有恐慌心理[4]。

四、提升培训对策

针对上述几种现象, 笔者曾经在做督学、助学以及在区域教师培训管理的过程中, 对部分期次采取了一些干预策略,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每期培训人数大约在800至1000人之间, 每期约有200人左右会报名参加全国教育技术水平考试, 但是在笔者调整培训策略之后, 当期培训后竟然报考人数超过了500人, 考试的合格率也远远超出未实施策略的情况, 起初我们以为是偶然现象, 并没有很在意所采用的措施。然而, 在下一期培训的时候, 我们恢复了未做干预之前培训策略, 也就是不加以过多干预, 培训情况立刻恢复了原形, 培训合格率走低, 报名参加国考人数也降到190多人。

1. 切合需求, 设计优质培训课程

现在各类培训层出不穷, 培训是个框, 啥都往里装, 但是并不是所有推出的网络培训都是优质的培训资源。优质的培训资源是根据教师的发展需求、成人培训规律来科学设计培训的课程、内容、问题、互动、评估等, 且经过多次的试训、修改和完善, 方可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推广培训。不尊重区域差异和学习者的培训需求, 课程设计者就会进入自说自话的怪圈, 利用教师每年的课时要求强行填鸭, 这种做法是很难经得起考究的, 自然也不会受到学习者的追捧[5]。

2. 主动切入, 提前进行宣贯培训

在很多时候, 老师们参加培训都是因为上级的文件, 但是对于为什么培训, 培训的优势在哪里, 该进行哪些关键性的操作, 培训成绩如何体现等等, 好些地方是靠老师们在培训过程中摸索着前进, 影响了培训效果。各级教育部门应该提前在报名参训之前, 把培训的目标、内容、培训的管理、培训的评价甚至是平台的操作指引向各学校的负责人进行宣贯培训, 确保参训教师知道自己为什么参加培训、培训内容、如何培训等等, 减少参加培训的盲目性。如果有多个培训项目, 完全可以实施菜单式“点菜”培训, 既能满足上级部门的要求, 又能密切配合教师的发展需要。

3. 培训前测, 增强培训的危机感

设置必要的培训前测, 让老师自我暴露出弱势知识体系, 重新更新、更替原有的知识, 实现新的成长。还拿教育技术中级网络培训做案例切入分析, 其实参训教师对教育技术并非都很陌生, 但是要说很精通而不需要培训也不符合实际情况, 相当数量的学员处于似是而非之间, 似懂非懂之间。这个时候培训的组织管理者就要施与援手, 将他们的现状进行一个恰当的评测, 即培训前测, 最好这个培训前测是给教师自己用, 其他人不知晓。通过实验对比, 这一招最有效果, 教师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不足之处就是培训的生长点, 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的老师, 基本上在整个培训过程中都是很认真参与的, 学习成效自然也是最好的。

4. 助学到位, 提升培训归属感

网络培训中, 学员和助学导师之间因基本上不见面, 其“沟通”主要是通过培训平台中的“无声语言”---发帖、回帖、小纸条、质疑、答疑等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通道, 建立起彼此信赖的“师生”关系, 找到学习过程中的“归依感”。因此, 助学导师除了要有一定的学术能力之外, 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 尊重每一个学员的观点, 点评他们的观点, 使他们持续获得提升, 在培训中找到自我价值, 实现自我价值[6]。

5. 给予信任, 增强对学员先前经验的认可

所有参训学员都不是一张空白纸, 他们都有各种不同的教学背景和学习经历, 甚至有些有相当丰富的背景知识。部分年龄稍微偏大一点的教师, 他们是新技术发展的“移民”, 对技术带来的冲击有点不知如何下手, 但是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 与年轻教师娴熟的技术刚好形成互补, 他们也希望通过一定的渠道将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传递。笔者曾经跟踪过几个年纪大的老师, 挖掘出他们的先前经验, 并在培训中不断地施与鼓励, 最后培训取得了成功。

6. 树立标杆, 提升培训向心力

经过对比分析, 我们发现, 一种凡是某学校是校级领导带头参加培训的, 该学校的培训整体成绩较之其他学校优秀, 且校级领导参加培训体悟后, 能清晰知道这些培训是否能给其学校带来什么样的发展潜力, 同时也可对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培训课程进行宣贯, 提高培训的成效。另外一种情况是, 在培训过程中树立标杆, 也能起到很好的监督引导作用, 也会对培训的整体成绩的提升有较大的帮助, 甚至有个别还会成为培训学员明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大家在培训过程中逐渐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 培训氛围就起来了, 学习效果自然就提升了。

五、结语

实践证明采取适当的措施是能够干预并提升网络培训成效的, 如何克服各类弊端, 让广大教师有更多主动参训、主动选择、自我提升的机会, 充分调动学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尤其是在教师网络心理研究方面做一些干预, 加大力度提升网络培训的成效, 还有待我们再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摘要:网络培训已经成为当前教师提升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但是在网络环境中, 教师参与培训的情况参差不齐,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采取哪些措施能够让培训实现最大效果?需要我们去深入开展研究, 本文以教育技术中级网络培训为切入点, 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网络研修,干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徐莉.对我国教师在职培训现存问题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 2004, (4) .

[2]兰学文, 谢光阳, 贺凯, 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及网络教育环境设计[EB/OL].http://www.etr.com.cn/2010/0111/81.html.

[3]柯清超.面向混合学习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08, (2) .

[4]周蔚.成人网络学习与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5]蒋国珍.混合式研修: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3.教师研修培训心得 篇三

关键词: 幼教事业 “远程研修培训” 体会

随着幼教事业的迅猛发展,各类培训层出不穷,“远程研修培训”对于幼教事业的发展来说,是最有特色、最实实在在的一项培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段段真实的视频,让我明白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经过积累、学习、反思、研究、沟通、总结等过程。在这些过程中,要不断积累、总结经验教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同时需要具有研究幼儿、研究教学、研究环境、研究家长的能力和设计教育的能力等,这样才能成为最有智慧的幼教老师。

2015年10月至12月,我通过网络参加了远程研修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我通过观看视频,聆听专家的讲座,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生涯》、《数字化幼儿园的教师应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特点》、《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与利用》、《幼儿园教师研究素质提升的途径与方法》、《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等课程研修培训。专家结合实际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我收获颇丰,领略他们博大精深的教育情怀,感受到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深邃和魅力。每听一次讲座,我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收获、成长与进步。这些讲座,对于我们普通的幼儿园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久旱后的及时雨。这些讲座由面到点,基本覆盖幼儿园教育关注的各个方面和细节,有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和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特点》的解读和拓展,有对新时期幼儿教育形势和专业发展的前瞻分析,有对当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研究分享,有对幼儿安全、保健、良好习惯、社会化的探讨交流,有对幼儿园教师教育活动、环境创设等教育实践提升能力的方向指导,有对“家园共育,合力施教”的内涵探讨的真知灼见……他们每个人的语音,是那么的温柔和蔼可亲,可想而知,这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备不可少的一点。因此,我领悟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多年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不足和责任重大。“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

一、研修的收获、主要体会、反思

(一)以德为先是教师必备的基本业务素质。幼儿教师的高尚品德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每一个孩子的一生有着重大的影响。幼儿园的孩子好像一张白纸,家长和老师是他们的启蒙者和引路人,一个孩子行为习惯和性格取决于启蒙者的教育和引导。因此,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为人处世都要做幼儿的表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德为先,正面教育,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同时幼儿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较高的管理艺术,丰富的情感,随时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积极参与积极探索,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二)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衡量教师能力的必备条件。教师是文化知识和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只有树立创新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和思想,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传统教育观,以幼儿为主体,培养幼儿能力为目标,努力为幼儿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培养幼儿乐于学习,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兴趣和爱好,充分尊重幼儿并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新意识,才能为促进幼儿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发挥启蒙教育作用。

(三)敬业精神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幼儿园教师能否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是反映能否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重要前提。幼儿园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幼儿教育的启蒙者和引导者,承担着为祖国培育花朵和希望的重大职责。因此,必须具备敬业爱岗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幼儿、爱幼儿园、爱幼教事业,要有奉献精神,在工作中要不计个人得失,对孩子要有像慈母般的爱心,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做到爱生如子、女,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努力奉献自己的能力。

(四)认真做好家园配合工作是教师必备的工作方法。幼儿教育是一项社会综合性工程,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而是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的结合体,要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仅靠幼儿园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必须家园共育,和家长建立密切联系,借助家长,社会的力量,重视家长资源的开发,利用家园联系栏、幼儿园网站、幼儿园宣传板报、老师和家长的微信群等。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方面的信息和方法,做到家园共育,共同教育孩子。

(五)随着远程培训学习的逐步深入,我意识到自己专业上还需学习,成长、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值得我去后续学习和整理、反思、总结、提炼的东西也还有很多很多。蓦然回首,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在“国培计划”——宁夏幼儿园转岗教师园本研修能力专项培训中,我又一次完成人生破茧化蝶的瞬间,未来定格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二、对幼教工作建议

由此可见,培训对幼儿教师提升素质的重要性,因此建议将远程研修培训纳入幼儿教师基本的教育教学培训工作中。这样才能使每一位幼儿教师在培训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不断推进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必发.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生涯.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2]李季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郝秀英.数字化幼儿园的教师应对.2014.12.27.

[4]陈志超.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与利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5]李学峰,杨卓.幼儿园教师研究素质提升的途径与方法.

4.教师研修培训心得体会 篇四

说起“双减”,的确大有必要,无论是现在的孩子还是家长都倍感压力,拿小学的孩子来说,大部分课余时间都是在补课,家长生怕落后,本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自有自在玩耍的年纪确被课业压的喘不过气来,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受到了影响,这是社会的产物,所以当国家出台“双减”政策后,对孩子对家长对老师都是莫大的福音。

作业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重要载体,学生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自主学习,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所以老师不单单是授业解惑者,更是领路人,作业承载核心功能,所以作业应该是培养学生走向真实深度的学习方式,承载学生思维发展,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知识在于运用,不能运用的知识是没有价值的,我们日常基本是一些基础性作业,如何提高基础作业的质量,章老师给我们指点了迷津,他说关键在于迁移的运用,情景变化,比如他举的从旦,东,杲到杳的学习,利用了知识的迁移,情景的变化,使作业生动有趣,学生乐在其中。

再就是从单一知识点到综合的运用,以前我们布置作业往往是知识碎片化,追求覆盖面,具有机械性,学习方式是反复记忆,重复讲解,大量训练,章老师通过倒推分析,给我们阐述了这样的作业设计的缺陷,我们的理念虽然走进来核心素养时代,但是行为却还是在双基时代。所以我们应该抛弃这种作业方式,作业要体现学生真实学习性,引导学习进程,可以在设计作业时给学生设计学习支架,控制好作业量,还要做到因材施教,布置差异性作业,但是要警惕分层作业。根据智能特点或兴趣设计作业。作业注重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过程大于结果,设置开放的问题情景,不要追求唯一答案,作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设计作业时适当能够整合,让学生产生新的思维体。

5.教师研修培训心得体会 篇五

20xx年4月20日,我有幸来到z市z大厦参加z省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和省内近100名优秀教师齐聚一堂学习研讨。晚上一进会议室,一种浓浓的学术氛围迎面而来。静心坐下来,时不时的从大家的交流、谈话中感觉到来到这里的每位教师在教学务上都非常的优秀。心想,这次我能和他们坐在一起进行为期一周的学习研讨,肯定收获非常大。心里暗暗告诫自己:一定好好珍惜这次机会认真倾听,好好学习。

(二)倾听——参与——合作

起初,我因为感觉自己年龄小,经验不足,老是想:我要多听听专家、特级教师的建议。他们的教学理念先进,业务一流,生怕自己说的不对,充当听众的成分多一些。

渐渐地,我意识到:在这个团队中,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人都在默默的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每一个人对于这个团队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大家不会因为你的观点不对而不理会你,在这里有的只是知识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慢慢的,我由最初的静心倾听变为适时的参与。

当撰写B段脚本时,我又感觉到合作的力量是多么的伟大。起初根据要求我们大家分工撰写,各自完成后和在一起通览全稿。由最初的懵懵懂懂到渐渐地思路清晰,再到最后的审阅定稿,前后经历了7次的修改完善。这个过程并不是各自干完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就以了,大家拧成一股绳,绞尽脑汁、集思广益,想的是如何把我们的B段脚本写得最好。

6.青年教师研修班培训心得 篇六

——张燕

“教学培训” ——献给青年教师最好的的福利。

今年,我有幸享受了这一特殊“福利”。在此,首先感谢学校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尤其要感谢潘璐教研员为本次培训所做的精心准备,她的精心组织使得这次培训具有很强的教育性、针对性和创造性,同行进行交流,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这次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次培训分三部分,听课、集体评课、专业讲座。从各学校抽了四名老师上展示课,从上课的情况来看,这四名老师首先都经过了精心的备课,准备得很充分,课堂的处理也很到位,虽是对比课,但却不分伯仲,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门道。让我们“大饱眼福”。第二环节集体评课给我感受很深,我们以前的集体评课都流于形式,因为老师少或有些老师不屑说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去评,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评课习惯和氛围,其实我认为集体评课不单单是去评价上课的老师课上的好与坏,环节设计的恰当与否,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一个参与交流的老师看到了自己平时没注意到或没发现的问题,还有一个在交流过程中老师们的集思广益和思想火花的碰撞,一箭多雕的效果,我们何乐而不为。而这些我们平时恰恰不愿意去做或受各种原因的限制无法做到,通过这次的培训,我在集体评课上收到了一个新的洗礼。我很惊叹,惊叹于年轻老师们不拘束,有什么大胆提出来大家探讨,没有扭捏作态或保守意见;惊叹于老师们评课时很专业,一针见血,可见是平时的积累和学习所得。

7.教师研修培训心得 篇七

随着信息时代号角的吹响,传统的教师培训也逐步融入了发展无边界的赛博空间。我国的网络研修,自本世纪初在华夏教育界的土壤中扎根之后,它已从教师个体或团体自发地在网络上开展研修活动,发展为由教育部门有组织有规划地大规模开展;从关注网络设备及资源的硬件建设,到关注网络研修的本身及其可持续性。教师作为网络研修的主体,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教育研究者们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技术来促进教师群体之间,以及教师群体与教育专家之间的互动,以真正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互动”是网络研修所有活动的核心,也是信息技术催生的网络教育中最具有时代特征的术语。社会心理学家常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人们之间的行为相互影响的过程”称为互动。教师们正是通过研修平台来与同行及专家的交流互动,来实现知识和意义的重构,最终促进其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国培计划“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是教育部在近三年成功实施小学班主任教师国家级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的大规模网络研修活动。在2010年全国共有27个省(市、自治区)的10万名小学班主任参与该项目。研修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学思阶段,各参训学员通过学习平台来进行案例式课程研修以及完成研修日志和研修作业;而后则可通过班级沙龙等来实现班级内参训学员间的互动;并且各不同班级能够互相访问,来达成全国各省市十万名参训学员的跨班跨省交流互动。第二阶段为知行阶段,在保持学思阶段的各项研修活动的同时,通过建立各自的网络班级,与全国班主任教师同行、本班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进行家校互动,在实践中反思所学的案例课程。

二、研究方法及设计

“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作为国培计划的一部分,由教育部统一组织实施,且规模大、影响广,具有权威性和典范性,因此,本研究选择该项目基于中国教师研修网的互动情况为研究对象。收集了课程留言区的留言贴、班级沙龙的讨论贴,以及三人行网络班级的家校互动贴。具体情况为:其一,共随机选取了课程留言贴共200条;其二,选取了该项目一百个班级的共200篇班级沙龙主贴,每个班级抽取2篇(随机抽取一篇置顶贴和一篇非置顶贴);其三,三人行网络班级则从每省随机选取2个班级,共随机抽取了54个网络班级,每班从论坛随机选取2篇主贴。

截止时间为2010年11月2日。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内容分析法是质的分类中的量的测量,兼具量与质的研究特征。笔者对“知行中国”网络研修活动的互动记录进行了反复的阅读和总结,依据互动层次标准和互动程度编码方案对其进行分析。

(一)互动层数的判断标准

根据李克东教授所提出关于博文深度交流的标准,访客与作者之间的回复循环要到三次以上才是深度交流,由此得出依据回复层数来判定互动深度的标准(如表1所示)。

(二)互动内容深度的评价标准

关于在线学习交流互动的内容分析框架已有十几种,其中较为经典的有Stacey的协作学习框架;Henri的五维分析模型;以及Gunawardena提出的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五阶段互动分析模型。笔者在综合比较了现有的互动模型之后,参考选用表2的编码方案。

三、统计与分析

(一)互动层数

网络研修平台中的留言及回复是描述受训学员学习过程中互动行为最基本的单元。笔者就以研修平台的每一篇主贴作为分析单元,通过分析各个主贴的跟贴回复层数来评判互动程度。

1. 课程留言贴

依据网络统计数据所显示,每个专题的课程留言贴数量平均有15万条之多,多者有20余万条,而受训学员人数为10万人,则人均留言1.5条。并且普遍出现个人留言数有十余条之多,说明研修课程所采用的案例式专题能够引起受训学员的共鸣,使学员能够积极互动。但是遗憾的是,授课的专家及特级教师均没有给予回复,互动层数仅为一层。这也是客观原因所致,项目另有组织集中答疑时间,所以课程留言区只有学员留言。因此,根据互动层数评判标准,课程留言贴100%均为浅层互动。

2. 班级沙龙评论贴

在抽取的200篇沙龙主贴中,有9篇的回贴数(即评论)超过300条,56篇的回贴数在30条以上,无回贴数的主贴则有45篇。笔者发现,回贴数高的主贴一般为顶置的精华贴,而超过300条回复的则一般为推荐到研修网首页的精彩沙龙贴,从一方面也印证了马太效应。比如:《弱智学生的教育问题》这篇精彩沙龙评论贴,阅读数有410次,而评论数高居336条之多。这9篇精彩沙龙贴的互动层数均超过了三层,而达到二层互动的主贴则有72篇,其余119篇则仅有访客回复,互动层数为一层。因此,根据互动层数评判标准,在班级沙龙贴中,深度互动达14.5%,中度互动达36%,而浅度互动则为49.5%,其中还有22.5%的主贴互动层数为0,没有与访客产生思想共鸣。

3. 三人行网络班级家校互动贴

三人行网络班级的建设是此次网络研修的第二阶段,起步时间较晚,从所抽取的54个网络班级中发现,只有11%的主贴达到中度互动,而且89%的浅度互动中还包含57%的零互动。说明目前三人行网络班级的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整体还处于浅度互动中。

(二)互动内容深度

依据互动程度编码方案,我们将抽取的课程留言贴、班级沙龙评论贴和三人行网络班级家校互动贴综合处理,逐条分析了各种类型的回复评论共3728条,剔除21条与主题无关的无效回复,如拉票消息类。其余3708条回复情况如图1所示:

从图1可得知,41.1%(1525条)回复集中在浅层互动,其内容主要是,用“敬佩”、“赞”、“学习了”等语言赞扬作者的文笔好、内容精彩;或者摘录主贴中的某些事例或词句,并表示这些词句写得非常好,正如自己所想等等;有563个回复属于浅层领会(S3),主要表现在简单地评价了主贴的观点或者其他人的留言。有的访客阅读主贴之后,对主题或所描述的场景产生了浅层的共鸣。

44.1%(1630条)的回复处于中度互动。其中有729条评论体现了访客将个人看法与主贴的观点做了简单对照,或者比较详细的与作者分享自己对主贴所描述事件、观点的感受。并且有901条回复中有访客在阅读完全文之后归纳了文章的要点,整合了个人对主贴的写作和作者的评价,说明该访客在理解了主贴内容的基础上,认真客观地评价主贴及作者。

深度互动的回复数为553条,占总数的14.9%。有189条评论内容显示访客质疑博文中某些观点,与作者商榷和推敲各自看法。这说明参与者能认真仔细阅读主贴,深入思考作者的观点。并且有216条回复中表现出访客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所搜集的事实性信息提出详细的观点、看法和建议。而另有148条回复反映访客运用了批判性思维对主贴进行反思,将观点与现实紧密联系,并迁移到实际情况中,或者与作者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和看法。这些回复通常引起两层以上的回复循环,并致力于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或者从多角度论证某个观点。

(三)互动层数与互动内容深度的关系

在互动层数为两层以上的回复中有86%的交互内容达到中度互动程度,当主贴作者提出既具有实践意义又能引起访客深思的话题之后,往往能够引起众多访客的共鸣,而访客的具有深度的回复,往往又能引起其他访者或者作者本身的再思考,这就形成了就某话题的深度互动。例如:《如何教育留守儿童》、《弱智学生的教育问题》、《忙而不乱有啥法》、《三人行,怎么样才行》等沙龙贴,访客与作者就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些沙龙贴的回复数均在300次,循环层数也远远超过了3层。

四、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国培计划“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网络研修日志及研修沙龙的文章阅读点击率和评论的次数非常高,群体间互动程度整体上已达到中等互动水平。与其他的教育博客或教育论坛相比,“知行中国”的整体互动水平确实令人欣慰。

但不尽人意之处也仍然存在:现象一,存在“作弊”现象,笔者发现有不少回复的内容完全雷同,另有“拉票”者,直接把自己主贴的网址发在对方的评论框内,希望更多人访问评论自己的贴子,但是却不对对方的贴子进行任何相关回复;现象二,存在“惰性”元素,一些班级沙龙的回复率极低,存在满眼的零回复现象,甚至连一篇置顶的文章都没有;现象三,出现“三人行,行不通”现象,有不少农村地区的教师发出无力建设三人行网络班级的感叹,偏远农村计算机和宽带普及率低,无法使用网络与学生和家长互动。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一)树立正确观念导向,消除形式主义

此次研修项目制订有完善的个人及学校、地区的考核任务,以对研修结果进行成绩评定。但是却有少数学员却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行动,为了拼凑数量而不顾质量甚至不顾诚信地去完成,这就失去了网络研修的本真意义。需要对受训学员进行正确的观念导向,增加其内部动机,不至于在外部动机的驱使下使网络研修流于形式。

(二)进一步提高指导教师的综合协调能力

每个班级都配备有一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职责是调动整个班级的研修热情,敦促班级成员课程及作业的及时完成。那么出现整班沙龙零回复的现象,可能需要个别指导教师的注意了。所以,提高指导教师的综合协调能力也是当务之急,另外可以适当地增加指导教师的名额,减轻指导教师的工作压力,将班级管理工作做得更为完善。

(三)大力发展农村地区的信息工程建设

全国范围的网络研修,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可以让交通不便或者缺乏跨区域研修经费的农村教师得到最优质的培训。然而,现实却是往往最需要进行网络研修的教师却因为学校缺少机房或者宽带不畅等硬件问题拖延了他们与其他发达地区同事们的互动交流,也直接影响了三人行网络班级的建设,农村家庭有条件拥有计算机和宽带的情况也还是少数。那么只有大力普及农村地区的信息工程设备,才能让我们的国培计划网络研修项目走得更快,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辛敏娜.远程教育中互动的理念及派别之述评[J].中国远程教育, 2000,(1):27.

[2]李克东.李克东淡“李克东难题”[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8.

[3]严亚利,黎加厚.教师在线交流与深度互动的能力评估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0.

[4]熊才平,杨薇薇.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城乡教师教研互动研究[J].教育研究,2010,(4):82-83.

[5]胡小勇,徐旭辉.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网络课程的调研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0,(4):63.

8.教师研修培训心得 篇八

在会议上我们还有幸听到县高级中学张修前老师的讲座“构建有效生物课堂的几种策略”。张老师是我们生物学科的带头人,他有很多文章在生物学权威杂志上都发表过,张老师不仅谈吐优雅,形象平易近人,而且还做了很漂亮的多媒体课件。他做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的动画相当优美,气体的进出、血液的流动及颜色的变化看的都非常清楚。根本不用老师多讲学生就一目了然。在讲座中张老师结合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把他从教以来积累的经验进行整合,使得整个讲座高潮迭起,引人入胜。

首先是对教育理念的转变

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应试教育转入到素质教育。张老师列举了一个非常恰当的例子,他说:很多人喜欢看时装表演,看模特在T型台上尽情展示,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时装是不能穿出去走在大街上的,但仍然有很多人尤其是女性(笑声)喜欢看,这是为什么呢?他说时装表演其实是在宣传一种服装流行的理念,服装流行的趋势,服装的颜色、质地朝某个方向发展的理念,虽然整体的时装不能穿出去,但看过的人们在购买实用服装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把时装中的某个因素考虑进去。也就是说时装表演传达的是服装消费的理念。所以教师只要在心理把教育的理念转变了,那么在从事教学过程中就能从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

其次是教学媒体的选择

张老师非常实际地说,教学媒体的选择要根据自己所在的地区、学校进行选择,不要看到有的老师在上公开课或示范课时用的课件非常漂亮,就“拿来主义”,非要套用在农村中学,这样就脱离实际,农村的学生只能看、欣赏,根本不能动手操作,违背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原则。教学媒体有多种,不能只盯上多媒体,其实还有如实物、挂图、模型、黑板画等等,每一种媒体都有它自己的优点,不能相互代替。要根据教材、教学环境加以选择。

再者是对教材的处理

他强调教材是一种载体,它承载着的是一种教学理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是“用教材”,而不是“学教材”。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能够进行灵活处理尤为重要。可以将原有的知识结构顺序调换,也可以增加必要的内容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总之是一切要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适当的调整。

听了张老师的讲座感觉真的是受益匪浅,也非常感谢县教研室给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搭建了这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使我们在假期中充电。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知识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

上一篇:杜甫《狂夫》全诗注释赏析下一篇:多年以前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