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考试操作总结(共13篇)
1.初中信息技术考试操作总结 篇一
81中学2012信息技术中考难点总结
一. 信息技术 1.Win98操作系统是一种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九.计算机网络 1.信息就是消息,它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用文字、符号、图像、声音、2.文件名:文件名结构:主文件名.扩展名,例:abc.txt 1.计算机网络按地理范围划分为: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语言等载体呈现。文件名中不能包含的字符有:/:*?″<>|9个 2.因特网提供的信息服务:,国际组织int,军队mil,非赢利组织org,网络中心net 3.IP地址与域名地址一一对应,是唯一。八.常见的英文缩写的含义 1.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E计算机辅助工程CAT计算机辅助测试 2.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URL统一资源定位器FTP文件传输协议HTML超文本标识语言转发标识:Fw:回复标识:Re: 3.TCP/IP:TCP传输控制协议IP网络互联协议
PowerPoint、Access。2.在Frontpage中的“主题”是一组可应用在网页上的设计元素和颜色方案,赋予网页一致的外观,包括颜色方案、图形类元素,但不影响网页标题。3.Excel默认的文件名为Book1.xls(工作薄)。一个工作簿由多个工作表(sheet)组成,工作簿默认的工作表数是3,最多可以有255个工作表,默认的工作表名字分别是(sheet1,sheet2,sheet3)。每个工作表有65536行,256列。
每个单元格最多存储256个半角字符,默认的状态是显示8个字符宽度。Excel中的数据分为数值型和字符型两大类。单元格中数据的默认格式
是:字符是左对齐,数值是右对齐。常见的错误信息见书P102
4.Outlook Express是系统自带的软件。
5.Flash动画类别:帧帧动画、过渡动画(运动动画、变形动画)。6.过渡动画的完成至少需要两个关键帧。其中运动动画两个关键帧的内容必须是同一个“符号(组件)”;变形动画两个关键帧的内容必须是基础图形,不能是符号或组合对象。Flash动画默认的帧频是每秒12帧。.swf文件比.fla文件小。
7.Flash有3类符号(组件):按钮、影片剪辑、图形。8.Flash可导入wav和mp3等常见格式的音频文件。8位声音比16位声音占用空间小。
十一.引起注意的操作
1.文字录入:汉字录入中的汉字和标点均是中文全角字符,字母和数字均是英文半角字符,即
2.FrontPage:①表格中的居中操作先把光标放在相应单元格中,从格式工具栏点击居中按钮。②超级链接应注意是链接到邮箱还是网站,分别在不同的位置设置。3.Word:设置首行缩进2个字符,一次未设置成功,多次缩进不得分,若时间允许,需要重做本题。4.操作题注意不要更改原文件内容,若有误操作要及时撤消。5.PowerPoint题和Excel题中,要求设置文字字体及大小时,一定要把文字所在的框选中后,再设置。否则,如果只选中文字,即便设了也不得分。
2.初中信息技术考试操作总结 篇二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聚类分析,Clementine,K-Means聚类
0、引言
考试是检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是否实现的重要环节, 也是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历年来的考试积累了大量的学生考试数据, 利用这些数据对考试进行深入的分析, 可测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及时发现其中问题, 为调整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水平提供有益参考。但影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成绩的因素较为复杂, 定性因素与定量因素并存, 传统的对试卷所作的信度、效度、区分度等分析, 通常难以发现其中隐藏的规律, 找到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1]。聚类是深层次的数据信息分析方法, 是一种重要的数据挖掘方法。基于聚类的考试分析可以将成绩特征相同的考生聚集为一类, 从而更加客观和准确地揭示考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可得到传统的试卷分析难以发现的现象和规律, 对于个性化教学和素质教育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2,3]。本文采用Clementine软件中的K-Means聚类模块对学生考试试卷成绩进行分类评价, 提出了采用可视化的数据挖掘工具处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考试数据的解决方法, 并通过实例验证其有效性。
1、聚类模型与软件
1.1 K-Means聚类算法
聚类分析是数据挖掘领域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由聚类生成的簇是一组数据对象的集合, 同一簇中的对象尽可能相似, 而不同簇中的对象尽可能相异, 通过聚类, 人们可以发现数据分布的一些特征[4]。K-Means算法是一种简单的无监督学习算法, 该算法简单、快速、高效, 在处理大数据集时可伸缩性较好, 是一种理论上可靠、应用上高效的聚类算法。其算法的主要思想是:首先随机地选择k个对象, 每个对象代表一个簇的初始均值或中心, 对剩余的每个对象根据其与各个簇均值的距离将它指派到最相似的簇, 然后计算每个簇的新均值, 这个过程不断重复, 直到准则函数收敛。具体的算法如下:
1) 对于给定大小为n的数据集, 令I=1, 选取k个初始聚类中心Zj (I) , j=1, 2, 3, …, k;
2) 计算每个数据对象与聚类中心的距离D (xi, Zj (I) ) , 其中i=1, 2, 3, …, k, 如果满足D (xi, Zk (I) ) =min D (xi, Zj (I) , 则wk←wk∪{xi};
3) 计算k个新的聚类中心, ;
4) 判断:若Zj (I+1) ≠Zj (I) , j=1, 2, 3, …, k, 则I=I+1, 返回步骤2, 否则算法结束。
1.2 应用于试卷聚类分析的Clementine软件
对试卷进行聚类分析工作量巨大, 通常借用数据挖掘软件来实现。目前市面在售的数据挖掘软件种类较多, 主流的有SAS公司的Enterprise Mine、IBM公司的Intelligent Miner, Oracle公司的Darwin等, 它们功能完善, 处理能力强, 但通常以编程为主, 非统计专业的人员掌握起来较为困难。SPSS公司的Clementine是一款可视化的数据挖掘软件, 它拥有以下特点[5]:
1) 丰富和有效的模型算法。Clementine包含了数据的可视化、预测、分类、聚类、关联、序列等的数据挖掘方法, 而且提供机器学习和许多相关统计模型, 使数据挖掘的结果更具有可靠性与精确性;
2) 支持数据挖掘建模的全流程。从数据理解、数据准备、建立模型、模型评估到最终结果部署的数据挖掘全过程Clementine均可实现, 此外Clementine还支持数据挖掘的CRISP-DM行业标准;
3) 具有可视化操作界面, 简单易用, 分析结果直观易懂, 图形功能强;
正是由于Clementine这些特性, 使得数据挖掘过程更加直观且具有交互性, 非常适合于初中教师对试卷进行分析, 故本文选用Clementine作为聚类分析的主要工具。
2、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本文结合应用实例介绍基于Clementine的数据挖掘全过程[6]。
2.1 数据预处理
数据的预处理是数据挖掘过程中重要的环节, 本研究以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J初级中学九年级 (1) 班的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各次阶段性考试成绩作为原始数据。首先, 将各次考试的成绩表从学校的教务系统中导出, 转换为Excel格式。成绩表的含有以下主要字段:No为“学生学号”, x1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科目成绩, x2为“操作系统简介”科目成绩, x3为“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科目成绩, x4为“网络基础及其应用”科目成绩, x5为“电子表格”科目成绩。对数据进行清理, 主要的工作有:
1) 补充缺失值。对退学、转学、休学、缺考造成的数据确实采用平均值法, 以该科目的平均分数填充。
2) 进行数据转换。数据转换主要是对数据进行规格化操作, 将数据变成统一的格式。由于x1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科目的成绩采用的是定性评价, 采用“优秀”、“良好”等五个等级进行评价, 在进行聚类分析时需将其转换为数值型数据, 即百分制数据。因此, 需将上述五个等级的数据按照以下规则进行转换, 将“优秀”转换为“95”, “良好”转换为“85”, “中等”转换为“75”, “合格”转换为“65”, “不合格”转换为“50”.
3) 规范化数据。运用最小—最大规范化方法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 将数据映射到[0, 1]区间, 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max{xi}——为该科目的最高分;
mix{xi}——为该科目的最低分;
完成数据预处理步骤后得到的数据如表1所示。
2.2 基于Clementine的K-Means聚类
1) 读入数据
选择Clementine的Sources|Excel|Data, 在Data选项页中通过Import File输入框选定Excel格式的“成绩表.xls”文件;在Types选项页中指定各聚类变量进入方向为“In” (即所有变量都参与到聚类中来) 并点击Read Values按钮, 将所有数据读入。
2) K-Means模型设置
选择Clementine的Sources|Modeling|K-Means, 将K-Means模型节点添加进数据流来。双击K-Means图标,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Model选项页, 对该选项页中的参数做以下设置:
Number of clusters框:指定聚类数目, 这里指定为3类;
Generate distance field选项:选中该选项, 表示将输出各样本与所属类中心点的距离;
Show cluster proximity选项:选中该选项, 表示将输出各个类中心点间的距离。
继续选择对话框中的Expert选项页, 对该选项页中的参数做以下设置:
Mode选项:选择Expert模式, 表示将进行高级模式的选择;
Stop on选项:选中custom选项修改迭代终止的条件。其中, 在Maximum iterations框中指定最大迭代次数, 当迭代次数等于该值时停止聚类;或在Change tolerance框中指定一个值, 当最大的类中心偏移量小于该值时停止聚类, 满足两个条件中的一个即停止聚类。指定最大迭代次数为20次。
3) 执行和输出
设置完成后, 点击Clementine的Sources|Modeling K-Means选项页中的Execute按钮, 即可得到执行并观察到结果。也可将执行结果添加到数据流中, 方法是选择Clementine的Output|Table, 添加一个Table对象, 执行后可观察到直接的输出结果。
2.3 结果分析
Clementine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将成绩表中的115位学生进行聚类划分, 聚类在Viewer选项卡中以图形矩阵的形式显示出各类各变量的特征, 结果见图1。图1中以饼图显示了各类所包含的样本比例, 以柱形图反映了类内相应变量平均值的大小。图1还显示了有效性检验的情况, 由于聚类的变量均是数值型, Clementine采用F检验方法进行方差分析, 零假设是各类聚类变量的均值无显著差异, 若检验统计量的概率-P值小于0.05, 则认为该类相应聚类变量的均值存在显著差异, 该变量对识别类有重要意义, 用红色五边形表示出来。
聚类的结果表明:
1) 簇1中的学生都是考试成绩中等的, 簇2中的学生考试成绩较高, 簇3中的学生考试成绩较差。簇1中包含76条记录, 占总数的66.1%;簇2中包含26条记录, 占总数的22.6%;簇3中包含12条记录, 占总数的10.4%。可见大部分的学生信息技术课程考试成绩处于中等水平, 成绩较高的学生偏少, 而成绩较差的学生比率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该中学的学生大多来源于山区农村, 生源所在地信息基础建设薄弱, 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设备不普及, 造成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基础较差, 建议当地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人口, 特别是农村留守青少年学生的信息技术普及工作。
2) 各簇内变量x1 (即“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变量) 的均值偏高, 而变量x2~x5的均值显著偏低, 这表明该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在理论课程教学方面比较重视, 而在诸如“文字处理”等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方面较为薄弱, 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建议该校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教学, 特别是应开放机房, 增加学生上机课时, 鼓励并监督学生上机自主学习。
3) 各变量在各簇中的显著程度均较大, 表明学生对各科目的学习分化程度较高, 差异显著, 建议该校加强对差生的辅导, 或采取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缩小学生间的成绩差距, 以利于整体水平上的提高。
3、结语
本文采用Clementine软件中的K-Means聚类模块对学生考试试卷成绩进行分类评价, 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将成绩特征相同的考生聚集为一类, 易于客观和准确地揭示考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采用方法的整个数据挖掘过程直观, 交互性强, 初中教师易于学习和掌握, 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Clementine数据挖掘工具还提供了关联分析、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决策树等模型、算法, 采用这些模型算法对考试成绩展开分析将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吕岚, 林玉连.数据挖掘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以对某中学高中文科综合考试成绩进行聚类分析为例[J].软件导刊, 2008, 7 (10) :106-108.
[2].葛庆龙.SPSS的聚类分析功能在试卷分析中的应用[J].统计教育, 2008 (1) :53-54.
[3].董萍.聚类分析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2010, 20 (1) :74-77.
[4].陈寿文.基于面向对象思想KMeans算法实现[J].滁州学院学报, 2008, 10 (3) :42-44.
[5].岳小婷.数据挖掘工具Clementine应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7, 16 (4) :103-105.
3.初中体育考试的性质和操作方法 篇三
1.初中升学体育考试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应具备三层含义:第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三是要让学生主动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主要区别是,教育目标和指向不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应试教育是“片面追求”。体育本身就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反对应试教育的同时,并不否认或排斥考试,只要考试手段和操作方法得当,它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如积极改革考试制度、内容和形式,通过运用考试引导学生建立坚实宽厚的知识基础,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创造精神,这才是素质教育中考试的真正含义。比如,体育升学考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他们认为体育课是副课,上体育课就是让他们出去散散心,打打球,对于体育技能,掌握不掌握无所谓。从家长的角度来分析,孩子要参加体育升学考试了,由于平时的不用功和身体条件差的原因,就通过各种渠道找人打招呼,走后门,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取得高分。这样做不仅带来较坏的社会影响,更给学生灌输了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从体育教师的角度来分析,平时不重视认真训练,对体育专业知识缺乏,或者平时对学生要求不严格,导致学生在升学体育考试中得不到满意的分数,这些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在初中升学体育考试中,学生、家长和教师都应该提高认识,正确操作,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考试的价值。
2.科学分析升学体育考试的性质和必要性,避免出现两种片面的认识
初中升学体育考试是国家教委根据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明显下降采取的重大举措,它牵动着广大学生、家长和体育工作者的心。未来的世纪是一个全方位竞争的社会,这就需要跨世纪的人才必须有强健体魄和坚强的意志品质。然而现状告诉我们,长期以来因为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体质健康,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初中生升入普通高中和分流到职业学校学习,都是为将来走向社会能承担建设祖国的重任。如果在初中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没有培养一定的运动兴趣和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将来到高中或走入社会后学习和工作压力变大,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体育工作者就更应该认真钻研教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考试的性质是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差距,体验成功的喜悦,这种考试以平时科学的教学作基础,与智育、德育、美育等方面有机地融合于一体,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心理品质都得到良好发展,因而体育考试就成了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但体育考试不能作为评价学生体育成绩好坏的依据,更不能作为衡量学校的体育工作好坏的依据。
3.制定合理的考试制度和正确的操作方式
在认识了升学体育考试的必要性和性质之后,还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良好的操作。各个地市要制定合理的考试制度,确定适合本地考试的项目,采取严格的考试方法,做到公平、公正,让考试得到社会的关注,让家长放心。
(1)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升学体育考试这项工作,建立考试领导机构,分工明确,落实到位,加强管理,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2)提高家长对升学体育考试的认识,重视这项考试,严格按照考试规程办事,不徇私舞弊,不弄虚作假,平时加强对子女的督促和关心,让他们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
(3)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认真抓好每节体育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总结,必要时可利用节假日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对学生严格要求,正确引导,齐抓共管,给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学习品德。
总之,对于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如果制定了合理的考试制度、内容与形式,使教和学有机结合,并将考试纳入到素质教育整体机构中,那么不仅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同时学校体育工作的真正价值也能得到实现。[e]
4.初中信息技术考试操作总结 篇四
和信息技术考试工作总结
本次考试,我校在接到市局考试实施方案后,认真学习了方案,制定了学校考试方案,考前准备充分,严密组考,认真落实,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就这次考试进行工作总结。
一、成立考试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唐小龙 考务:李冬荣 杨华俊 信息技术(保密员):谭德国
八年级联络员:张小初(生物)杨华俊(信息技术)九年级联络员:刘春发(物理)廖兴祥(化学)
二、认真作好考前准备
1、召开考务会
我校于5月25日召开了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及信息技术考试考务工作会。相关工作人员全部到场,认真学习了市局的考试方案,并就此次考试作了周密部署。
2、各科实验员提前作好实验室考场准备。清查考试所须各种器材设备及相关实验药品,所缺东西全部在考前都购置好,保证实验考试的顺利进行。
3、我校于5月21日上午9点派出了信息技术老师谭德国参加信息技术考试工作人员培训。
4、考务组于5月26日作好了考点布置。按市局要求挂好横幅,张贴标语,出好宣传栏,划好警戒线,并对学生考试作好了分组安排,考试气氛浓。
3、我校于5月26日召开学生会,认真宣传本次考试的意义及重要性,对学生如何考试进行了系统的指导,学生认识得到提高。
三、周密组考,考试程序井然。
考点工作人员,各施其职,每个岗位都非常到位,实验室里学生紧张有序地进行操作考试,老师认真作好记录,考试顺利进行,效果非常好。
四、考后对各种数据的处理准确及时。
每堂考试考完后,监考老师及时把记分表及试卷交考务组,考务组把成绩进行输机,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由于我校思想高度统一,老师们工作认真负责。组织周密到位,本次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罗桥中学
5.信息技术考试总结 篇五
现将学业水平考试情况总结如下:
一、考前准备:
考前三周,对考场设备进行检查,按要求对考试机和考试服务器安装软件。按照省里的安排,对本次学业水平考试进行模拟考试并上传模拟考试成绩。
考前一天,我校按照上级安排准时召开考前考务会,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考前培训,认真学习了《河南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实施细则》,并按要求布置了考点和考场。在巡考老师的指导下,彻底删除教师机和学生机上的模拟考试系统和数据。按要求安装正式考试用的监考端考点管理系统、考生端考试系统,并按要求导入正式考试试题包和考场数据包。按要求对机房进行封闭,打印了纸质考生名册,打印并下发了考生准考证。
二、考试情况
我校考点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于20XX年1月6日早上8:30至11:50举行。考试前启动考点管理系统并成功校时,考生进考场时下发纸质考生名册。
本次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总人数94人,分三场参加考试。实到考生人数92人,缺考2人。在考试过程中,网络稳定,考生计算机运行状况良好。考试按时开始,顺利结束,按要求备份和上传了考试数据。
异常情况:有的考生机在做WORD“页面设置”时提示要安装打印机,“页面设置”的题没有做成,不知是否是卓帆信息技术会考系统的漏洞。
其它问题:有两个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机器死机,换电脑断点续考后考试正常进行。
6.高一信息技术期末考试总结 篇六
(2007—2008第一学期)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任课班级18个班,每周每班一课时,具体课时分布在第四节、第八节、晚自习第一节和晚自习第二节,本学期教材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唯一的必修教材,针对具体教材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二大阶段划分,本学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以巩固和强化,下学期对操作技能和差生进行重点培养。
一、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简要分析如下:
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理解,知识点分布于教材第一章;
2、网络操作技能,知识点分布于教材第二章:
(1)学会使用常见搜索引擎搜集我们所需的信息;
(2)会对网上搜索到的信息加以保存;
(3)会使用免费电子邮箱,到到迅速传递信息的目的;
(4)在使用中逐步强化学生的获取信息技能;
3、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知识点在第三章渗透:
(1)了解简单的VB程序编写过程;
(2)熟悉编程过程中对象“属性”和“方法”的应用和作用;
(3)了解VB编程的详细过程,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的培养;
4、办公软件的工作辅助作用,技能涵盖于教材第四章:
(1)文字录入及效果处理,达到学生对字处理软件的熟练应用;
(2)文字段落和版面处理,让学生熟练字处理软件的排版,辐射学生对美感的培养;
(3)数据处理软件应用,让学生掌握简单等等差数列和简单函数的应用,为日常生活中数据信息的处理所简化工作量;
二、针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点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信息技术期末考试,具体考试策略阐述如下:
1、考试方式:
网络在线考试,学生进入考试系统注册后,随机调出试题答题,交卷后便可产生成绩,并同时回传成绩给教师机;
2、计分方式:
(1)学生在考试系统内可最多考试次数为10次,即可产生10个成绩;
(2)该考生的成绩为所有考试成绩的平均分;
(3)超过有限考试次数和成绩异常的学生须进行重考;
(4)平时缺席学生扣5分,平时课堂作业完成者加10分;
3、考前练习:
考试前两周和考试当堂,教师对考试系统向学生介绍并加演示;
4、考试注意事项:
(1)考试中见意学生慎重交卷;
(2)每套试题答题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以备成绩异常重考;
(3)每个考生最大考试次数为10次;
(4)试题页故障,教师反复巡试,加以即时修正;
(5)对“困难”生加以帮助(注册及试题调用);
三、本次考试虽已顺利结束,但存在以下弊端:
(1)耗时过长,部分学生多次考试仍无成绩;
(2)部分考生有代替做题现象;
(3)部分考生对考试系统仍不太熟悉,调用试题耗时过长;
(4)考试系统存在严重的缺陷;
本学期信息技术考试已结束,分析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我将在下学期在不足之加以完善,将成功之处记录在案,以备以后学习借签。
任课年级:高 一
任课教师:潘 超
7.初中信息技术考试操作总结 篇七
关键词: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具体措施
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都要求教学目标要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为主, 要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教师不能压抑学生的天性, 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在此基础上, 通过调整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过程, 以此来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水平的提升。
一、信息技术课堂的本质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互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新型学科, 在活跃又新奇的信息技术课堂里,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 学会如何使用电脑及一些常规的办公和学习软件。但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中, 由于教室电脑联网, 或者计算机中自带的小游戏无法删除, 导致了一些学生的兴趣却往往被游戏、网络所吸引, 因而, 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控制要比语文、数学等传统文化课更为困难。此外, 信息技术课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必须要自己动手体验操作过程, 教师需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 有效地控制课堂行为, 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 从而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二、信息技术课堂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具体措施
学生由于好玩、好动的天性, 使得他们不可能在固定的45分钟或90分钟的课时内始终保持安静, 并且将精力集中到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上来, 因此需要教师巧妙地设计课堂内容,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并通过具体的实践来提高操作技能。
1. 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整个信息技术课除了要有学期或学年的总体教学目标外, 教师还应该在每一堂课之初就公布课堂目标, 让学生充分了解本堂课应该完成的任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课堂目标的设置要注意其合理性, 目标太高, 很多学生就会被学习目标吓住而打退堂鼓, 但是如果教学目标定得太低, 也就会导致学生的懈怠情绪, 从而无法将注意力放在学习上。设置教学目标的意义主要有三点:第一, 学生通过教学目标可以大致清楚本堂信息技术课的内容,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第二, 每堂课都有目标, 学生就能判断出自己应该掌握怎样的操作技术, 从而在课上能够认真听讲、认真操作;第三, 一般的教学目标都包含教学难点, 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体验到突破难点的快感, 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因此, 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之初设定教学目标, 并充分注意目标的合理化, 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 激励学生提高自我操作技能。
2. 留更多的操作时间给学生。
作为一门操作类型的课程, 主要是要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虽然把大块的时间交给学生, 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利用课上时间玩游戏、浏览网页, 但是, 作为信息技术课, 不能因噎废食, 要想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就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体验教学内容, 从而提高操作技能。信息技术课程一般都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教师通过主机, 在学生的电脑系统上出现操作界面, 并结合教师的讲解, 让学生了解每一步操作的过程, 通过2~3次的示范, 学生可以初步掌握, 并自己操作。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非常重要, 是学生掌握技能的主要时间段, 而主要听教师讲解是没用的, 只有亲身体验后, 才能实现提高, 这也是最佳的教育时机。因此, 教师应该剔除大量的语言讲解, 而是将主要的课程时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动手操作, 进而提高操作技能。
3. 鼓励学生分组竞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性格, 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平均分成若干组, 并设置统一的问题和任务, 交由每个组的学生, 要求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参加竞争, 无论是打字、调整格式这种简单的任务, 还是编程这种难度系数比较高的任务, 都要求小组内的人员集体完成。对于那些“贡献”不大的学生, 要适当予以“惩罚”, 可以收拾课堂卫生等,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经常性的分组竞争, 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并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教师强制控制学生的电脑。
由于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也需要与时俱进, 教师设置的教学内容中会有需要学生联网查找的, 因此, 对学生使用的电脑采取断网来控制课堂行为的方法是不可取的。由此, 教师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强制控制学生电脑。信息技术课程一般都被安排在计算机教室授课, 理论和实践环节都在计算机教室内完成。一方面, 在教师讲解理论知识时, 将学生电脑切换到教室主机的界面上来, 教师一边讲解, 一边操作, 既控制了学生的电脑, 又能加深学生印象, 从而提高理论教学部分的有效性;另一方面, 学生实际操作阶段比较难控制, 因此, 教师应该在这个阶段对学生电脑进行监控, 通过主机了解到学生在利用电脑干什么, 从而强制性地要求学生练习学习内容, 这对于一些自制能力比较差的学生非常有效。
8.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上机操作的要点 篇八
信息技术,就是指人们对信息的获取、传递、储存和处理等技术。当然学科教程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很早就有的,不是新的概念。计算机进入教育领域是在发达国家的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80年代也就开始了探索,所以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开始结合早在那时就开展了。当然学科与技术的结合不是把计算机当做老师演示教学的工具,而是把各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做一种有机的融合,比如:用虚拟现实的方法完成在现有的条件下不能做的实验;用多媒体中的图像和声音让学生在一个比较愉悦的环境下学习到知识;还可以利用网络让学生查阅所需要的资料;利用邮件的方式解决学生的问题,还可以批改学生的作业。学校中局域网和校园网都已经在课堂上逐步应用,如何很好的上好小学生的信息上机操作课程呢?
一、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具体措施
上机操作是现在教育的一大优势,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可以手脑并用,理论与实践都可以直观的进行操作和认识。
但是上机操作一旦组织不好,就会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例如:在实际教学当中,一节课中老师可能要辅导60位学生,学生上机不明确目标,也没有做课前预习,心里都是新鲜好玩儿的思想,这样一节课下来就会表现出表面气氛很活跃,但实际效果却很差,一节课下来学生什么都没有学会。针对上述的情况,我们就要有针对的措施:
1、创造情景来启发思维。创造学习情景是以学习为主体,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反应的客体。创造学习情景一定要吻合真实情景,这样学生才会身临其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去。创造情景的方法有很多,例如: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段搞笑的动画等都可以引发兴趣。
2、运用类比,灵活的运用知识。学习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应该对外部来的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处理,这样才会获得自己的知识。老师们应该通过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上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师讲到对文件进行选择时,用Shift键加Ctrl键加鼠标单击就可以连续的选择文件,还可以单击鼠标进行拖动选取。
3、通过特定的观察,提高应用能力。我们每个人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认识是通过对特定对象来实现的。如:植物、动物、有形物体和无形物体,他们不同的性质都会决定他们不同的用途。例如,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对Windows不同元素的处理,有利于学生对操作对象的统一认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布置任务,学生自己探究。教师讲述的都是基础知识,实践的东西需要学生自己面对和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布置相关的任务,通过学生们自己的探讨、集体的合作来解决问题。与其他的课程相比较,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是变化无穷的,而且操作是没有必然联系的,所以如果知识死板的记忆是不行的。如果这时候老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将这些操作连接起来,学生就会更容易的理解接纳。例如:在Word操作中,老师就可以用一张已经排好版面的文章作为例子,让学生学习并且尽量做到一致。
5、拓展知识面。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提高学生本身的信息素养,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老师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合理的利用软件,拓展知识面。课本知识是有限的,但是实际应用却是无限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加一些软件教学,如:图形图像的处理、动画制作的软件、播放器、杀毒软件等。教学内容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够了解一些就可以。
二、小学生上机操作的具体内容
1、老师在上课前就要要求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明确上机操作的目的、内容、步骤、要求、注意事项,避免出现浪费时间的现象。2、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要求学生积极动手,认真的分析和思考问题,同学间要发扬团队精神,提高效率。3、上机操作虽然要求学生积极动手,但学生要保证操作在课程以内,如果出现不安因素,学生要求助老师。
总结: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应该注重以学生本身为主体,以培养操作技能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上好信息技术上机课的关键所在。
信息技术和小学课程的整合构筑新的教学环境和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能提高认知能力、合作精神、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小学教师要明确教学内涵,不要让整合过程存在问题。精心搜集材料,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且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处理,灵活运用,整理出符合小学生认知的现代信息技术,充分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选择合适的教学时机,再配合多媒体和网络实施课程教学,真正的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的完美整合。
9.初中信息技术考试操作总结 篇九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同学们认识计算机是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知道计算机各个部分的名称及主要用途,能够区别简单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2.了解计算机的应用。
教学重点:
计算机的组成以及主要设备的作用
教学难点:
软件和硬件的概念。
课时安排:
15分钟以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计算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目前计算机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日常工具。你家里有计算机吗?哦,几乎大家家里都有计算机,那么大家能告诉我,计算机是由那些部分组成的吗,通过今天的课程希望大家对此了解,并能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的硬件组成和软件系统
首先大家都知道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是组成计算机的物理部件。软件是计算机工作所需要的程序,数据等。打一个比方来说的话,硬件就好比是一个人的身体,软件好比人的知识和思想,所以硬件和软件相互配合,缺一不可,才能是一个完整的人。
计算机的硬件结构
从外部看,一台计算机由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等部分组成
从内部结构及功能上看,计算机系统是由输入设备,存储设备,输出设备以及中央
处理器组成的。
1.那么输入设备是什么呢?输入设备是用于把外部信息输入计算机,那么大家想一想对,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手写板等。这些输入设备基本功能就是把字母,数字,以及声音等形式表现的程序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辨认的电信号,再把它们输入存储器。在这里举一个例子就是机械式鼠标,机械式鼠标里有一个可以滚动的球,在平面上滑动鼠标是,这个球带动两个转轴,驱动内部的电路产生坐标的电信号,计算机接受到这种电信号后,会指示屏幕上的指针完成相应动作。这是我们所说的输出设备接下来
2.存储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信息,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大类。
内存储器也叫主存储器,简称内存,由集成电路芯片组成,安装在计算机的主板上,按照信息的存储方式分: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 ROM。两者的区别是RAM中存储的信息可以由使用者改变,关闭计算机电源时,其中存储的信息将全部消失。这是RAM那么ROM呢。ROM中存储的信息是由厂家设定的。使用者可以使用其中的信息,但一般不能更改它们,断电后也不会丢失。这就是rom.在这里扩充一下的是:在目前的计算机中,常常配备123MB.256MB.512MB等不同规格的RAM存条。
外存储器也叫辅助存储器,简称外存,主要用于存放需要长期保存的程序和数据等信息。长用的外存有硬盘,软盘,光盘.闪存盘,磁存盘等。
3.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也叫CPU,由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是计算机的核心,扩充一点知识就是微型机的CPU制作在一个集成电路芯片上,成为微处理器。CPU指挥计算机的各组成部分有条不紊的进行,是负责运算和控制的控制中心,是电脑的关键部件,相当于人的大脑一样。这里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是中央处理器也叫CPU
4.输出设备 主要功能是以电信号形式表示的处理结果转变成字母.数字.符号,声音图像等各种人能够识别的形式并展现出来。最常见的例子如,电脑显示器街道指令和数据的信号后,显示器屏幕会出翔不同的文字颜色视频,又如,普通激光打印接受到指令和信号后,会根据这些指令打印出相应的文字图像等。
二.计算机机 软件系统
我们说过硬件是计算机的躯体,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只有硬件的计算机叫裸机,1.BIOS是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这类软件一般是生产厂家把它们固化在计算机ROM中,接通电源首先运行的就是BIOS。它是计算机系统提供最低级,最直接的对硬件的控制手段,相当于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之间的桥梁,而它本身是一种软件,当裸机配上BIOS以后。就形成了比较初级的系统。这是,用键盘输入字符,磁盘驱动器可以读写信息,显示器可以显示信息,如果在此基础上安装Windows系统,会使系统进一步升级。
2.系统软件 是计算机所必须具备的,用以实现计算机系统的管理.控制.运行和维护等方面操作,一般人们都把操作系统,各种程序设计语言的解释或编译程序等看作系统软件。如我们上面所说,安装Windows系统后,就可以用鼠标,菜单栏等图像界面的工具了,可以说,形同软件时计算机与用户之间的桥梁,在裸机+ BIOS形成的系统之上,在安装系统软件,计算机功能更加强了,使用也更加方便了。
3.应用软件 常见的应用软件有
10.初中信息技术考试操作总结 篇十
1.[1分] 在Windows中,关于对话框的正确说法是(对话框的位置可以移动)。
A.对话框的大小可以改变B.对话框可以最小化为任务栏按钮C.对话框具有窗口的所有功能D.对话框的位置可以移动
2.[1分] 计算机病毒造成的损坏主要是(程序及数据)。
A.磁盘B.磁盘和其中的程序及数据C.程序和数据D.磁盘驱动器 3.[1分] 在Windows中,下面文件名中正确的是(My System32.txt)。
A.A?B.DOCB.My System32.txtC.中国/南京.DOCD.A<>B.C
4.[1分] word中用菜单的方法同样可以进行删除、复制、移动等操作,首先单击(编辑)菜单。A.文件B.编辑C.格式D.视图 5.[1分] 计算机病毒对于操作计算机的人(不会感染)。
A.只会感染,不会致病B.会感染致病C.不会感染D.会有厄运
6.[1分] 在Word中,当前插入点在表格中某行的最后一个单元格内,按Enter键后,其结果是(在插入点下一行增加一行)。
A.在插入点下一行增加一行B.插入点所在的列加宽 C.插入点所在的行加宽D.对表格不起作用 7.[1分] Word中要进行页面设置,在(文件)菜单下执行“页面设置”命令。A.表格B.文件C.编辑D.格式
8.[1分] Word中要删除表格中的单元格、行或列,应先进行(选择)操作。A.选择B.复制C.剪切D.粘贴
9.[1分] 在Word中,若处于插入状态,输入的文本(插入在当前光标前面)。
A.不能确定B.插入在当前光标后面C.插入在当前光标前面D.替换原有文本 10.[1分] 在Word中,要对文档作各种复杂的分栏排版,需要执行(格式菜单中的“分栏”命令)。
A.编辑菜单中的“分栏”命令B.表格菜单中的“分栏”命令C.格式菜单中的“分栏”命令D.工具菜单中的“分栏”命令
11.[1分] 在Windows中,利用未清空的(回收站)可以恢复被删除的文件。A.任务栏B.系统工具C.回收站D.我的公文包
12.[1分] 在进入Word时,下面叙述中(系统自动打开一个空文档)是正确的。
A.系统不能自动打开任何文档B.系统自动打开一个空文档C.系统自动打开最近被Word处理过的文档D.系统自动打开一个已创建的文档 13.[1分] 计算机病毒会造成(程序和数据的破坏)。
A.磁盘的损坏B.CPU的烧毁C.磁盘驱动器的损坏D.程序和数据的破坏 14.[1分] 在中文Windows中,为了实现中文与西文输入方式的切换,应按的键是(Ctrl+空格)。A.Shift+空格B.Shift+TabC.Alt+F6D.Ctrl+空格
15.[1分] 在Windows的“我的电脑”窗口中,若已选定了文件或文件夹,为了设置其属性,打开属性对话框的操作是(用鼠标右键单击该文件或文件夹名,然后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项)。
A.用鼠标右键单击“任务栏”中的空白处,然后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项B.用鼠标右键单击“查看”菜单中“工具栏”下的“属性”图标C.用鼠标右键单击该文件或文件夹名,然后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项D.用鼠标右键单击“文件”菜单中的“属性”命令 16.[1分] 写字板是Windows的一个程序(附件程序)。
A.系统文件B.工作桌面C.应用窗口D.附件程序 17.[1分] 在Word的编辑状态,进行字体设置操作后,按新设置的字体显示的文字是(文档中被选择的文字)。A.文档的全部文字 B.插入点所在行中的文字 C.文档中被选择的文字 D.插入点所在段落中的文字 18.[1分] 在Word中,用户可以将文档左右两端都充满页面,字符少的则自动加大间距,这种对齐方式被称为(分散对齐)。
A.右对齐B.两端对齐C.分散对齐D.左对齐 19.[1分] 在Word中,设置字体时应使用(格式菜单)。
A.视图菜单B.编辑菜单C.工具菜单D.格式菜单
20.[1分] 在Word中,用鼠标选择某句子时,需按住Ctrl,并(单击)该句子中的文本。A.单击B.双击C.三击D.右击 21.WORD中若要将一些文本内容设置为斜体字,则先要选择这些文字,然后单击格式栏中的(字体)命令。A.段落B.选择C.样式D.字体
22.[1分] 下列关于Windows窗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窗口的位置可以移动,但大小不能改变)。
A.同时打开的多个窗口可以重叠排列B.窗口是应用程序运行后的工作区C.窗口的位置可以移动,但大小不能改变D.窗口的位置和大小都能改变
23.[1分] 在Word中,要移动已选定的文档,正确的操作是(先剪切,再粘贴)。
A.先复制,再粘贴B.先粘贴,再复制C.先剪切,再粘贴D.先粘贴,再剪切 24.[1分] 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播性、潜伏性、破坏性)。
A.潜伏性、破坏性、易读性B.传播性、潜伏性、破坏性C.传播性、破坏性、易读性D.传播性、潜伏性、安全性
25.[1分] 当Windows启动后,桌面上会显示“我的电脑”、“网上邻居”和(回收站)等几个主要图标。A.附件B.回收站C.资源管理器D.游戏 26.[1分] 在Windows的“资源管理器”左部窗口中,若显示的文件夹图标前带有加号(+),意味着该文件夹(含有下级文件夹)。
A.是空文件夹B.含有下级文件夹C.不含下级文件夹D.仅含有文件 27.[1分] 在Windows中,可以由用户设置的文件属性为(只读、存档和隐藏)。
A.系统、只读和存档B.只读、存档和隐藏C.存档、系统和隐藏D.只读、系统和隐藏 28.[1分] 下面有关计算机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计算机病毒是一个能够通过自身复制传染,起破坏作用的计算机程序)。
A.计算机病毒是对人体有害的传染病B.计算机病毒是一个能够通过自身复制传染,起破坏作用的计算机程序C.计算机病毒是一个MIS程序D.计算机病毒是一段程序,但对计算机无害 29.[1分] 在Word中,经常利用(选择->剪切->粘贴)操作相互配合,将一段文本移到另一处。A.选择->粘贴->复制 B.选择->剪切->复制 C.选择->剪切->粘贴 D.选择->复制->粘贴 30.[1分] 在Windows中要播放CD唱盘,可用(多媒体)工具。A.记事本B.书写器C.多媒体D.Office
31.[1分] 计算机联网的主要目的是(数据通讯、资源共享)。
A.数据通讯、资源共享B.便于管理C.提高计算速度D.实时控制 32.[1分]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要实现粘贴操作,可以按(Ctrl+V)。A.Ctrl+XB.Ctrl+PC.Ctrl+CD.Ctrl+V
33.[1分] 在Windows的“我的电脑”窗口中,若已选定硬盘上的文件或文件夹,并按了DEL键和“确定”按钮,第1页(共2页)
则该文件或文件夹将(被删除并放入“回收站”)。
A.被删除并放入“回收站”B.不被删除但放入“回收站”C.不被删除也不放入“回收站”D.被删除但不放入回收站
34.[1分] 在Windows中,为保护文件不被修改,可将它的属性设置为(只读)。A.存档B.隐藏C.系统D.只读
35.[1分] 在Word的编辑状态,要模拟显示打印效果,应当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打印预览”按钮)。A.“打印预览”按钮B.“打印机”按钮C.“格式化”按钮D.“保存”按钮
36.[1分] 删除Windows桌面上某个应用程序的图标,意味着(只删除了图标,对应的应用程序被保留)。A.只删除了图标,对应的应用程序被保留B.该应用程序连同其图标一起被隐藏C.只删除了该应用程序,对应的图标被隐藏D.该应用程序连同其图标一起被删除 37.[1分] 要改变文件夹内容显示方式,可以使用(查看)菜单命令。A.编辑B.文件C.转到D.查看
38.[1分] 设Windows桌面上已经有某应用程序的图标,要运行该程序,可以(用鼠标左键双击该图标)。A.用鼠标右键双击该图标B.用鼠标左键单击该图标C.用鼠标左键双击该图标 D.用鼠标右键单击该图标
39.[1分] 在Windows的工作桌面中,单击“开始”按钮,屏幕上将弹出的是(开始菜单)。A.一组提示B.一个对话框C.开始菜单D.快捷菜单
40.[1分] 在Word中输入文本时,要将插入点移到当前行行首,应该按(Home)键。A.Ctrl+EndB.HomeC.EndD.Ctrl+Home
41.[1分] 使用菜单进行文件或文件夹的移动,需要经过(选择、剪切和粘贴)。A.剪切和粘贴B.选择和粘贴C.选择和剪切D.选择、剪切和粘贴
42.在Word中,单击“格式”工具栏上的“编号”按钮后,可以在每个新增段落前(自动加上连续的编号)。A.手动加上连续编号B.自动加上连续的编号C.自动加上间断的编号D.手动加上间断的编号 43.[1分] 下列创建新文件夹的操作中,错误的是(在“资源管理器”的“文件”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A.在“开始”菜单中,用“运行”命令执行MD命令B.在MS-DOS方式下用MD命令C.用“我的电脑”确定磁盘或上级文件夹,并选择“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命令D.在“资源管理器”的“文件”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
44.[1分] 在Windows中,用“创建快捷方式”创建的图标(可以是任何文件或文件夹)。
A.只能是程序文件和文档文件B.只能是单个文件C.可以是任何文件或文件夹D.只能是可执行程序或程序组
45.[1分] 对Windows对话框的描述,正确的是(对话框中没有状态栏)。
A.对话框的大小是可以调整的B.对话框含有菜单栏、工具栏C.对话框的标题栏中含有关闭、最大化、最小化这三个按钮D.对话框中没有状态栏
46.[1分] 使用菜单栏的“编辑”菜单复制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是(单击文件夹->单击“复制”->单击“粘贴”)。A.单击文件夹->单击“粘贴”->单击“剪切”B.单击文件夹->单击“剪切”->单击“复制”C.单击文件夹->单击“剪切”->单击“粘贴”D.单击文件夹->单击“复制”->单击“粘贴” 47.[1分] 在Windows“开始”菜单下的“文档”菜单中存放的是(最近打开过的文档)。
A.最近运行过的程序B.最近建立的文档C.最近打开过的文件夹D.最近打开过的文档 48.[1分] 在Word中,通过(“文件”下的“属性”)命令可以查看某篇文档的字数、行数、段落数、文档编辑所花的时间等信息。A.“视图”下的“主控文档” B.“工具”下的“选项”C.“编辑”下的“定位”D.“文件”下的“属性” 49.[1分] 在启动程序或打开文档时,如果记不清某个文件或文件夹位于何处,则可以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的(查找)功能。
A.浏览B.帮助C.查找D.设置
50.[1分] 说Windows是多任务操作系统,是指(Windows可以同时运行多个应用程序)。
A.Windows可以同时管理多种资源B.Windows可以共多个用户同时使用C.Windows可以同时运行多个应用程序D.Windows可以运行多种应用程序
二、判断题,以下各题只有对错两个选项(本大题满分30分,每小题1分)
1在打字的基准键位中,左手的食指在“F”键上,右手的食指在“J”键上。√ 2 文件夹删除后就不能恢复了。× 3 关闭窗口只能通过关闭按钮【×】 × 4 Caps Lock是大小写字母锁定键。√按ctrl键可以将选中的文件在不同目录间进行复制。√ 6 鼠标只有左右两个键子,不存在三键鼠标。()× 7 音箱是一种常用的输出设备。()√任务栏可以放在桌面的上、下、左、右的任意位置。()√ 9 所有微机上都可以使用的软件称为应用软件。()× 10在现实社会中,信息是广泛存在的。√计算机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位于键盘右侧,有数字键的区,我们称之为功能键区。× 13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硬件设施。×
14计算机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15一份电视广告属于信息。√word中的“右缩进”用来设置段落右端的终止位置。√只有按键盘上的CAPS LOCK键才能打出大写的ABCD。()× 18 暂存被删除文件、文件夹的是回收站。()√ 19段落间距包括段前、段后和段中(行距)三种间距。√
20删除文件或文件夹时系统一般会先把文件或文件夹放在回收站中。√
21电子邮件地址的书写格式应为“XXXXX@yyyy.yyyyyy.yyy”。“@”之前是用户邮箱名,“@”之后是邮件服务器名。√
22在word中不但可以编辑文字,还可以插入图形,编辑表格,直到打印出文稿。√ 23聋哑人通过手势来交流思想,这不属于信息的传播。×
24Word中规定,文档的纸张大小统一为A4纸的大小,不能随意更改。×
25用IE浏览网页时,如果想把当前网页保存起来,可以选择“文件”、“另存为”,在对话框中设置保存后的位置和文件名。√
26电子计算机如果按规模分类,可以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 27信息技术就是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及开发和利用信息的所有的技术。√ 28段落的首行缩进就是指段落的第一行向里缩进一定的距离。√
29凡是利用软件手段可以触及到计算机资源的地方,都可能受到计算机病毒的破坏。√ 30删除插入点当前位置前的一个字符可以按一次Delete键。×
11.初中信息技术考试操作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典型错误
一、遗忘错误
遗忘出错就是在信息存储的过程中,因为时间以及复习量的原因,会对有些学过的问题遗忘,这样就会出现信息中断或者信息遗忘等现象。在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当中,会出现这种现象的一般都是知识性较强的课程。比如,在进行多媒体信息的储存空间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很多细节问题就会容易遗漏,还有就是Flash动作命令以及参数设置的时候,因为要进行记忆的东西比较多,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如果没有认真听讲,就会在很多细节推敲上出现问题,学生在课后还没有花费时间去进行详细的推敲,就对公式和概念的理解一知半解,那么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有这样一道例题,小张录制了一段一分钟的wave格式的课文朗诵,文件设置的格式是PCM,设置的属性是16.000khz,16位,单声道31kb/秒,对该视频进行储存的空间大概有多少?
在进行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没有熟记计算公式,还不愿意浪费题中给出的数字公式,所以,就会胡乱地把这些数字进行相乘,还有的学生在进行计算的时候忽视了“位”和“字节”的转化,也会出现很多错误,其实针对这类问题只要对公式进行熟记,很多时候就会很容易进行记忆。
一位教育学家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美丽的,学生的错误也都是有价值的,正是因为他们最朴实的错误,才能暴露他们在知识学习方面的不足,只有这样老师才能进行相应的课堂内容调整,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珍视这些美丽的错误,让学生尽量少犯或者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可以就两个方面对这类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让学生得到发展:一是,及时对出错题目进行分析,对于一般学生来说就是及时锁定公式,对公式进行强化记忆,可以经常用小考的方式加强公式的记忆,强调不要被题目中多余的信息迷惑,要认清有效信息,找到可以运用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把这些条件合理地运用到题目解决的过程中,这是任何时候都可以运用的方法;对于一些投机取巧和善于变通的学生,我们就可以采用另外一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就要培养其全面观察题中信息的能力,我们可以根据题中单位的变换来走一些捷径,我们可以把题中31kb/秒,读作每秒31kb,那么就可以询问录制这样的音频一分钟可以需要多少kb,这个问题就能够灵活地进行解决了。
二、理解错误
信息技术的学习很多时候是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思考的,学生要想进行思考就要求对基础知识有牢固的掌握。在平时进行训练的时候,很多时候理解不明白或者不到位,学生就会凭借着直觉来进行解题,猜测固然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方式,但是在进行问题猜测的时候要有理有据地进行,不要进行盲目的猜测。比如,在进行基础工具选择的时候,就要明确这些问题基础工具的作用,不能光凭猜测。还有的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来进行工具的选择,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是好事,但是还要符合实际应用的需要。
针对这个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采用对话教学的方式,因为信息技术很多知识点的学习可以说是繁细的,都是由一些小的细节一点点地堆积出来的,我们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就要有一定的耐心,因为学生问的问题也许很基础、很细节,但是有可能就是其他学生在进行训练的时候忽略的问题,所以,在学生提出问题时老师要细心解答,还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有效提问,及时弥补知识的盲点。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基础性较强的课程,在我们今后的生活当中都能进行及时的应用,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尽量找到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研究适当的对策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改善其懒散的学习状态,找到适当的方法来解决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参考文献:
[1]張兵.从多角度分析探索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方法[J].文理导航,2011(03):3-5.
[2]赵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方案探讨[J].山西青年,2013(14):11-12.
12.初中信息技术考试操作总结 篇十二
良好的学习情境, 是学生产生兴趣和联想的物质基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同样可利用情境教学, 把问题生活化, 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和学生好动的特点, 让学生在课堂中操作计算机, 通过不断实践, 自己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掌握了知识, 提高了操作技能, 揭开了计算机的神秘面纱。学生通过教学实践, 明白电脑不过是受人控制的机器而已, 通过键盘或鼠标就可以操作, 这样他们就会很自然地走近电脑, 一些诸如键盘、鼠标、显示器、软盘、光盘、硬盘等名词对他们来说不是新鲜事物了, 消除学习计算机的恐惧心理。自然科学的教学非常重视实验教学,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收集有关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资料, 总结某一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编写实用型程序。教师在介绍计算机系统组成中, 让学生面对计算机, 解剖整台计算机, 了解硬件、软件, 学到新的知识, 巩固原有的知识, 有利于发展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发现问题, 并解决问题。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结合, 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已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欢迎, 运用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学, 可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 激发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学习进度, 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当在原有知识否认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现有工具软件, 拓宽知识面, 如图形图像的制作、声音文件的处理、简单动画制作等, 使教学有的放矢。并充分利用校园网的网络资源, 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教学, 适当开放服务器的部分资源, 让学生对各种对象处理有所了解, 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 又能促进各种基本操作及应用能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师要善于提高学生的兴趣, 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法, 开展多媒体实时交互教学和网络远程学习。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给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带来巨大变化。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分析教材, 制作一些适合本课的演示教学课件, 适时控制进行上课或上机。教师讲课时能统一控制学生用机, 学生练习时能开放学生用机。如在教学“回收站”时, 我先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回答:回收站是做什么用的?放入回收站的文件能恢复吗?清空回收站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比较、讨论, 实际操作, 很快解决问题, 达到预期目的。这种模式具有实效性, 学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是双向的。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 用于控制台控制使用情况, 学生面对黑板和电脑, 既便于听课又便于操作, 教师应该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演示或让学生自行练习, 适当开放服务器的部分资源, 让学生自己上校园网获取各自所需, 上机完成。学生通过听、看基本掌握命令的格式、功能等, 通过自己实践, 进行巩固学习。例如在讲Windows98的基本操作中, 讲解Windows98具有的文件管理功能, 可以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创建、复制、移动、删除、重命名、查找和查看等操作。先让学生了解文件是有名称的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 文件名一般分为“基本名”和“扩展名”两部分, 书写时两者之间用下脚点“.”隔开;文件夹是用于图形用户界面中的程序和文件的容器。接着讲解在文件 (夹) 的操作方法, 创建文件夹或文件, 可以用鼠标单击第一个对象, 再按住Shift键单击最后的对象选取文件或文件夹, 掌握复制、删除文件或文件夹, 在不同的磁盘和文件夹之间复制或移动文件或文件夹的操作。教师既传授知识, 又有利于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加强机房内的巡视,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教师通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使学生由原来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探索,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 合理、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是当今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 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 培养学生初步收集、传输、处理、应用现代信息的能力, 以及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教师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不断探索有效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学生技能的掌握, 对于未来社会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教育,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最有效的手段, 它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 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 比传统教学方法更有感染力, 刺激学生的感官, 活跃思维, 从而更快、更有效地使学生接受知识, 提高教学效率。然而, 纵观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 由于种种原因,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或者学生高分低能现象仍然存在, 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因此, 重视中学信息技术课应加强实践操作。在教学过程中, 我在培养学生的技能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发现在信息技术教育中, 利用计算机优势进行实践教学, 对强化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是行之有效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 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能力。如果利用多媒体出示有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的练习, 配上轻松的音乐和画面, 或把练习寓于有趣的故事中, 就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新知识。要时刻注意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 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 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 轻松地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概念, 形象具体地演示出来, 直观地为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造提供感性材料。
13.初中信息技术考试操作总结 篇十三
1、三网是指哪三网?
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特点,组成部分?
定义:把分布在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运行环境下,以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为目标的系统。
网络的特点:
信息通过网络以比特和字节流—电子信号的方式流动—无人能看得见 以小的信息包传送 速度快
高度准确地传送到原定的目的地 组成部分:计算机,联网硬件和软件
3、大型机时代,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和特点 结构:一台主机连接了若干个终端; 每个终端有一个用户在使用;
特点:终端没有自己的处理能力,没有自己的本地存储器,只能采用分时技术和远距离分时技术输出并由主机处理信息。
4、第一个分组交换网是什么?网络特点是什么? ARPANET网络
特点:分组交换,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
5、因特网发展历程经历了那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 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 ISP 结构的因特网。
6、因特网的接入级有哪些?
大致上可将因特网分为以下五个接入级
网络接入点 NAP 国家主干网(主干 ISP)地区 ISP 本地 ISP 校园网、企业网或 PC 机上网用户
7、万维网是什么? 万维网:World Wide Web 是因特网的一部分,是图形化的,用鼠标点击的,带超级链接的因特网界面
是一个资料空间,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传送给使用者,而后者通过点击链接来获得资源。
第二章
1、计算机网络按照传输技术划分有那些,各自工作方式是什么? 按传输技术进行分类:
广播式网络:仅有一条通信信道,由网络的所有机器共享。广播系统可将分组或包发送到所有目标、子集或某一个机器。
点到点网络:由一对对机器之间的多条连接构成,一般来讲,小的、地理上处于本地的网络采用广播方式,而大的网络则采用点到点方式。
2、计算机网络功能划分有那些,各自工作方式是什么? 按网络功能可分为三大类:
中央网络:围绕终端和大型机建立。它们基于从终端到大型机的直接电缆连接在主计算机中处理信息。对等网络:基于微机的高度民主的网络形式,网络中的所有计算机都是平等的“伙伴”
客户机/服务网络:围绕一个活多个中央服务器建立的,而且是从中央位置管理。与基于大型机网络不通的是,客户机/服务器网络依赖不太集中的硬件和面向服务器的操作系统。
3、计算机网路按照作用范围有那些分类?按照通信介质有那些分类?网络拓扑结构划分?网络交换功能划分?
按网络的作用范围划分: LAN、MAN、WAN、AN 按通信介质划分: 有线网、无线网 按网络拓扑结构划分:
星形结构、层次结构或树形结构、总线形结构、环形结构 按网络交换功能划分: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混合交换
4、什么是CSMA/CD?
5、什么是令牌环?
6、什么是通信子网?
子网通常在谈到广域网时才有意义,它指由网络经营者拥有的路由器和通信线路的集合;子网和主机构成了网络。
7、什么是存储转发?
当通过中间路由器把分组从一个路由器发往另一个路由器时,分组会完整地被每个中间路由器接收并存放起来。当需要的输出线路空闲时,该分组就被转发出去。
8、一般网络internet和互联网的区别Internet internet 和 Internet 的区别
以小写字母 i 开始的 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以大写字母I开始的的 Internet(因特网)则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
9、什么是网络协议?特点是什么?
协议是指通信双方必须遵循的、控制信息交换的规则的集合,是一套语义和语法规则,用来规定有关功能部件在通信过程中的操作,它定义了数据发送和接收工作中必经的过程。协议规定了网络中使用的格式、定时方式、顺序和检错。
网络通信协议的特点是层次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分层”可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若干较小的局部问题,而这些较小的局部问题就比较易于研究和处理。
协议可靠性和有效性是正常和正确通信的保证,只有协议可靠和有效,才能实现系统内各种资源共享。
10、实体、对等体、接口、服务的概念?
实体(Entity):是通信时能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任何软硬件设施; 对等体(peer):不同机器上构成相应层次的实体 接口(Interface):是指网络分层结构中各相邻层之间的通信接口。
11、网络体系结构?协议栈? 层和协议的集合被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某一系统所使用的协议列表,每层一个协议,合在一起被称为协议栈(protocol stack)。
12、分层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按功能分层、归类,每层功能应明确、独立。
层与层的接口适合于标准化,其边界的信息流应尽可能少。每一层只与相邻层有边界。
为满足各种通信服务需要,在一层内可形成若干子层。
13、面向连接和非面向连接的定义?
面向连接的服务:以电话系统为模式。用户要首先建立连接,使用连接,然后释放连接。
非面向连接服务:以邮政系统为模式。每个报文有完整的目的地址,并且每个报文都独立于其他的报文,有系统选定路线传递。
14、服务原语?
服务在形式上是由一组原语(primitive)(或操作)来描述的 请求、指示、回应、确认
15、有证实和无证实服务?
有证实服务包括请求、指示、响应和证实4个原语。而无证实服务则只有请求和指示2个原语。
16、OSI参考协议分层?各层功能?
物理层:利用传输介质为通信的网络节点之间建立、维护和释放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进而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服务的基础上,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输以帧(frame)为单位的数据包,并采取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网络层:为分组交换网络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为以分组为单位的数据包通过通信子网选择适当的路由,并实现相应功能
传输层:向用户提供端到端(end-to-end)的数据传输服务,应用进程之间的通路,实现为上层屏蔽低层的数据传输问题。
会话层:负责维护通信中两个节点之间的会话连接的建立、维护和断开,以及数据的交换。表示层: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
应用层:为应用程序通过网络服务,它包含了各种用户使用的协议。
17、数据帧?数据桢识别?
数据帧:数据链路层传输数据包的单位。
帧的组成必须保证能够识别一个完整的帧,并保证一旦出现差错而导致前一个帧丢失时,能偶是别下一个帧,即具有帧的再同步能力。产生和识别帧边界。可以通过在帧的前面和后面附加上特殊的编码模式。
18、TCPIP协议分层?各层基本功能? 互联网层:
主机可以把分组发往任何网络并使分组独立的传向目标。IP协议即在此层。传输层:
使源端和目标端主机上的对等实体可以进行对话。TCP协议在此层。应用层:
包含所有高层协议。主机至网络层:
TCP/IP参考模型没有真正描述这一部分,只是指出主机必须使用某种协议与网络连接
19、TCP协议的功能?
传输控制协议TCP:它把输入的字节流分成报文段并传给互联网层。在接收端,TCP接收进程把收到的报文再组装成输出流。
20、TCP/IP应用层的主要有那些协议? 虚拟终端协议(TELNET)文件传输协议(FTP)电子邮件协议(SMTP)域名系统服务DNS NNTP协议,用于传递新闻文章
HTTP协议,用于在万维网(WWW)上获取主页等
21、IP地址的划分原则和划分方式? IP地址分为A、B、C、D、E类 A: 大规模网络 B: 中规模网络 C: 小规模网络 D: 多址传送地址 E: 保留将来使用
22、什么是子网掩码,功能是什么?
因为子网地址长度不是固定的,所以必须说明设备地址中的哪一部分是包含子网的网络地址段,地址中哪一部分是主机地址段
子网掩码的网络地址部分和子网地址部分全为1,它的主机部分全为0
23、什么是域名系统?命名原则是什么?
DNS域名系统:分级的、基于域的命名机制和分布式的数据库系统,用于映射域名与IP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将输入地址变成相应的数字IP地址 原则:域名是从叶到根的路径,用点分开
24、OSI和TCPIP的比较?TCPIP的缺点?
出发点不同 :OSI-RM是作为国际标准而制定的,不得不兼顾各方,考虑各种情况,造成OSI-RM相对比较复杂,协议的数量和复杂性都远高于TCP/IP。早期TCP/IP协议是为军用网ARPANET设计的体系结构,一开始就考虑了一些特殊要求,如可用性,残存性,安全性,网络互联性以及处理瞬间大信息量的能力等。
OSI模型有3个主要概念,服务、接口、协议,OSI模型使这3个概念之间的区别明确化,TCP/IP参考模型最初没有明确区分服务、接口和协议。所以OSI协议比TCP/IP协议有更好的隐藏性,在技术发生比那话是能相对比较容易的替换
OSI参考模型产生在协议发明之前。该模型没有偏向于任何特定的协议,非常通用。但不利的是设计者在协议方面没有太多的经验,因此不知道该把哪些功能放到哪一层最好。
而TCP/IP却正好相反。首先出现的是协议,模型实际上是对已有协议的描述。不会出现协议不能匹配模型的情况,它们配合得很好。唯一的问题是该模型不适合于任何其他协议栈。明显的差别是层的数量:OSI模型有7层,而TCP/IP模型只有4层 TCP/IP的缺点:
(1)该模型没有明显地区分服务、接口和协议的概念。
(2)TCP/IP模型完全不是通用的,不适合描述除TCP/IP模型之外的任何协议栈。
(3)主机网络层在分层协议中根本不是通常意义下的层。它是一个接口,处于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4)TCP/IP模型不区分(甚至不提及)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第三章
1,模拟和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书P71 2,信号分类:模拟信号,数字信号
模拟传输
• 的信号量。
• • • • •
模拟传输
模拟通信系统通常需要两种变换:
发送端的连续消息变换成原始电信号,接收端收到的信号要反变换成原连续消息。
原始电信号中包含有低频分量,不宜传输,将原始电信号变换成其频带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并在接收端进行反变换;这种变换和反变换通常称为调制或解调。经过调制后的信号称为已调信号
携带有消息 适应在信道中传输。
发送端调制前和接收端解调后的信号称为基带信号。因此,原始电信号又称为基带信号,已调信号则常称为频带信号。
数字通信迅速发展,更能适应对通信技术越来越高的要求:
• • • • • 数字传输抗干扰能力强,尤其在中继时;数字信号可以再生而消除噪声的积累; 传输差错可以控制,从而改善了传输质量;
便于使用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来对数字信息进行处理; 数字信息易于做高保密性的加密处理;
数字通信可以综合传递各种消息,使通信系统功能增强。模拟信道:适于模拟信号传输的信道 模拟传输系统:传输模拟信号的通信系统 数字信号:时间和幅度取值离散 数字信道:适于数字信号传输的信道 数字传输系统: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 模拟信号:时间和幅度取值连续变化
数字传输
(不连续变化)的信号量。
3,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
基带信号
在数据通信中,表示计算机中二进制比特序列的数字数据信号是典型的矩形脉冲信号。人们把矩形脉冲信号的固有频带称作基本频带(简称为基带),这种矩形脉冲信号就叫做基带信号。
在数字信道上,计算机中的数据是以矩形脉冲信号直接传送的,这种传送方法称为基带传输
频带传输又称为调制传输,就是先将基带信号变换成便于在模拟信道中传输的、具有较高频率范围的信号(频带信号),再将这种频带信号在信道中传输。
4,通信系统的分类
按消息的物理特征分类
• • • 电报通信系统 电话通信系统 数据通信系统 图像通信系统等
基带传输 频带(调制)传输 按调制方式分类
基带传输是将未经调制的信号直接传送,如音频市内电话;数字传输中,局域网 频带传输是对各种信号调制后传输的总称 按信号特征分类 • • • 模拟通信系统 数字通信系统
按传输媒介,通信系统可分为有线(包括光纤)和无线两类 按传输媒介分类
按信号复用方式分类
为了提高信道利用率,使多个信号沿同一信道传输而互相不干扰
频分复用—模拟通信
时分复用—数字通信
码分复用
5,按照消息传送的方向与时间关系
单工传输——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半双工传输——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就不能同时接收)。 全双工传输——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6,并行串行
串行传输指的是组成字符的若干位二进制码(bit)排列成数据流在一条信道上逐位顺序传输。并行传输指的是数据以成组(字符为单位)的方式,在多条并行信道上同时进行传输 7,信道划分
信道是信号的传输媒质,它可分为有线信道与无线信道两类。
有线信道包括明线、对称电缆、同轴电缆及光缆等。
而无线信道有地波传播、短波电离层反射、超短波或微波视距中继、人造卫星中继以及各种散射信道等。
广义信道按照它包含的功能,可以划分为调制信道与编码信道。
8,多模单模光纤
• •
9,无线电波波段 ~30 MHz,用于短波通信;
30~300MHz,用于数据通信; 蜂窝无线电移动通信。10,传码传信概念,计算方法
传码速率:传码速率又称为调制速率、波特率,记作NBd,是指在数据通信系统中,每秒钟传输信号码元的个数,单位是波特(Baud)。
传信速率:又称为比特率,记作Rb,是指在数据通信系统中,每秒钟传输二进制码元的个数,单多模光纤:多条不同入射角光线在一条光纤中传输。单模光纤:直径只有一个光波长大小,直线传输。位是比特/秒(bit/s,或kbit/s或Mbit/s)。
波特(Baud)和比特(bit)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波特是码元传输的速率单位(每秒传多少个码元)。码元传输速率也称为调制速率、波形速率或符号速率。 比特是信息量的单位。
信息的传输速率“比特/秒”与码元的传输速率“波特”在数量上有一定的关系。 若 1 个码元只携带 1 bit 的信息量,则“比特/秒”和“波特”在数值上相等。 若 1 个码元携带 n bit 的信息量,则
N Baud 的码元传输速率所对应的信息传输速率为 N n b/s [例2-1]若信号码元持续时间为1×10-4秒,试问传送8电平信号,则传码速率和传信速率各是多少?
解:由于T=1×10-4秒,所以传码速率NBd=1/T=10000波特
由于传送的信号是8电平,所以,M=8。
则传信速率Rb = NBdlog2 M =30000bit/s。
11,信道带宽
信号带宽:(bandwidth)是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是赫(或千赫、兆赫、吉赫等)。 模拟信道:表示通信线路允许通过的信号频带范围就称为线路带宽(通频带)。
数字信道:“带宽”是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同义语,单位是“比特每秒”。 常用的带宽单位是
千比每秒,即 kb/s(103 b/s) 兆比每秒,即 Mb/s(106 b/s) 吉比每秒,即 Gb/s(109 b/s) 太比每秒,即 Tb/s(1012 b/s)
请注意:在计算机界,数据量的表示
K = 210 , M = 220, G = 230, T = 240。
时间轴上信号的宽度随速率的增大而变窄,对应的信号频率增加,则占用带宽也增加。
12,奈奎斯特定理和香浓定理
奈奎斯特(Nyquist)定理
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N= 2W Baud W 是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单位为赫(Hz)
在理想低通信道中,如果信道带宽WHz,则最高码元传输速率是每秒W 个码元。 每赫带宽的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是每秒 个码元。 Baud 是波特,是码元传输速率的单位,1 波特为每秒传送 1 个码元。
无噪声的情况下,在带宽为W的信道,其最大的数据传输速率C(信道容量)为
C=2Wlog2M [例2-6] 一个无噪声的话音带宽为4000Hz,采用8相调制解调器传送二进制信号,试问信道容量是多少?
香农(Shannon)定理
香农(Shannon)用信息论的理论推导出了带宽受限且有随机噪声干扰的信道的极限、无差错的信息传输速率。
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C(信道容量)可表达为
C = W log2(1+S/N)b/s
• W 为信道的带宽(以 Hz 为单位); • • •
• S 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 N 为信道内部的随机噪声功率。S/N信噪比
很多情况下信噪比用分贝(dB)表示
信噪比(dB)=10log10S/N 信噪比30dB,则S/N=1000 [例] 噪声信道(语音信道),当带宽为3500Hz,信噪比30dB,则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解:已知信噪比电平为30dB,则信噪功率比
S/N = 1000
C = 3500log2(1+1000)=35kbit/s
数据率不会超过35 kbit/s 最大数据传输速率35k b/s,这是在噪声信道中的传输速率极限
香农公式表明
若信道带宽 W 或信噪比 S/N 没有上限(当然实际信道不可能是这样的),则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C 也就没有上限。
实际信道上能够达到的信息传输速率要比香农的极限传输速率低不少。 信道的带宽或信道中的信噪比越大,则信息的极限传输速率就越高。
只要信息传输速率低于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就一定可以找到某种办法来实现无差错的传输。
13,误码误信
误信率:在一定时间内接收到出错的比特数e1与总的传输比特数e2之比。
Pe=(e1/e2)×100%
误码 率:在一定时间内接收出错的码元数b1与总的传输码元数b2之比
Pb=(b1/b2)×100% 14,传输时延包括哪几部分
1发送时延(传输时延):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信道带宽:数据在信道上的发送速率。常称为数据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2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信号传输速率(即发送速率)和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3处理时延: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是处理时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处理时延的长短往往取决于网络中当时的通信量。 有时可用排队时延作为处理时延。
总时延 =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处理时延 15,模拟数据在模拟信道上的传输
将基带信号的低频频谱搬移到载波频率上,使得所发送的频带信号的频谱匹配与频带信道的带通特性
通过调制技术还可以在一个信道内同时传送多个信源的消息。已调信号的带宽比信道的总带宽小,可以将不同的消息搬移到互不重叠的频带上
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模拟调制方式是用正弦波作为载波的幅度调制和角度调制。 按照基带信号的变化规律去控制载波的幅度,频率或者相位
常见的调幅(AM)、双边带(DSB)、残留边带(VSB)和单边带(SSB)等调制就是幅度调制的几个典型实例。正弦波数字调制技术(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调制) 实际通信中不少信道都不能直接传送数字基带信号,必须用基带信号对载波波形的某些参量进行控制,使载波的这些参量随基带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即所谓正弦载波调制。
在大多数数字通信系统中,都选择正弦信号作为载波。这是因为正弦信号形式简单,便于产生及接收。
数字调制有调幅、调频和调相三种基本形式,并可以派生出多种其他形式。
模拟调制是对载波信号的参量进行连续调制,在接收端则对载波信号的调制参量连续地进行估值; 数字调制都是用载波信号的某些离散状态来表征所传送的信息,在接收端也只要对载波信号的离散调制参量进行检测。
数字调制信号,在二进制时有振幅键控
(ASK)、移频键控(FSK)和移相键控(PSK)三种基本信号形式。数字数据在数字通道上的传输
最普通的方法是用两个不同的电压值来表示两个二进制0和1 常用的数字信号编码有:
不归零编码 曼切斯特编码 差分曼切斯特编码
模拟数据在数字通道上的传输
采用得最早的和目前用得比较广泛的“模—数转换”方法是脉冲编码调制,即PCM,简称脉冲编码调制。
16,抽样定理,pcm调制(一)抽样定理
抽样定理:如果对某一带宽有限的时间连续信号(模拟信号)进行抽样,且抽样速率达到一定数值时,那么根据这些抽样值就能准确地确定原信号。
若要传输模拟信号,不一定要传输模拟信号本身,可以只传输按抽样定理得到的抽样值。因此,该定理就为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奠定了理论基础。
抽样定理是指:一个频带限制在(0,fH)赫内的时间连续信号m(t),如果以T≤1/2fH秒的间隔对它进行等间隔抽样,则m(t)将被所得到的抽样值完全确定。(二)脉冲编码调制(PCM) 抽样:将在时间和幅度上都是连续的模拟信号在时间上离散化的过程
量化:量化是用有限个幅度值近似原来抽样得到的幅度值.把样值的最大变化范围划分成若干个相邻的间隔,当样值落到某一间隔内,输出数值就用此间隔的某一个固定值表示 编码把抽样量化得到的数值变为数字编码脉冲 17,复用技术
1、频分复用
当传输信道的带宽较大,而所传输的信号只需部分带宽就可实现有效传送,则可以在信道中同时传输多路信号,每路信号占用部分带宽。
频分复用是按频率划分不同的子信道,每个子信道占用不同的频率范围。采用调制技术,将信号搬移到信道相应的频段上。
频分复用常用于载波电话系统、电视等。
2、时分复用
实现多路通信方式,除频分复用(FDM)外,还采用时分复用(TDM),即(Time Division Multilplexing)。 时分复用借助“把时间帧划分成若干时隙和各路信号占有各自时隙”的方法来实现在同一信道上传输多路信号。相对地,频分复用是“把可用的带宽划分成若干频隙和各路信号占有各自频隙”的方法来实现在同一信道上传输多路信号。
需注意,TDM在时域上各路信号是分离的,但在频域上各路信号谱是混叠的;FDM在频域上各路信号谱是分离的,但在时域上各路信号是混叠的。
每个信号按照时间先后轮流交替地使用单一信道,那么,多个数字信号的传输便可以在宏观上同时进行,对单一信道的交替使用可以按照位、字节或者数据块等单位来进行
3、码分复用
码分复用是蜂窝移动通信中迅速发展的一种信号处理方式。 常用的名词是码分多址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这种系统发送的信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其频谱类似于白噪声,不易被敌人发现。
每一个比特时间划分为 m 个短的间隔,称为码片(chip)。 每个站被指派一个惟一的 m bit 码片序列。
如发送比特 1,则发送自己的 m bit 码片序列。 如发送比特 0,则发送该码片序列二进制反码。
例如,S 站的 8 bit 码片序列是 00011011。
发送比特 1 时,就发送序列 00011011, 发送比特 0 时,就发送序列 11100100。
S 站的码片序列:(–1 –1 –1 +1 +1 –1 +1 +1) 每个站分配的码片序列不仅必须各不相同,并且还必须互相正交(orthogonal)。 在实用的系统中是使用伪随机码序列。
4、波分复用
波分复用就是光的频分复用,即在一根光纤上传输多路光载波信号。 密集波分复用(DWDM)是一种支持巨大数量信道的系统。
波分复用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光纤的传输容量,满足通信需求量的迅速增长和多媒体通信。18,交换技术都有哪些
• • • 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虚电路交换和数据报交换
分组交换根据其通信子网向端点系统提供的服务还可以进一步分成数据报和虚电路两种交换类型。
在数据报分组交换中,每个分组的传送被单独处理,为每个数据报作路由选择。 在虚电路分组交换中,所有的分组都采用事先建立好的路径。
永久虚电路:书上P128 电路,虚电路,数据报交换时间关系图:书P99
第四章
1、电话系统的基本构成
概括起来,电话系统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本地回路(双绞线,模拟信号)。
干线(光纤或微波,绝大多数为数字信号)。交换局。
2、电话通话呼叫建立、通话、释放连接的过程?
每一部电话有两根铜线直接连到电话公司最近的端局(也叫做本地中心局)1~10km 地区码和电话号码的前3位(4位)数字一起唯一地指明了一个端局 这种客户电话和端局之间的双线连接在电话行业中被称作本地回路
同一端局的客户互相呼叫,端局的交换机在两个本地回路之间建立起一条直接的电气连接。如果不是同一端局,建立连接的过程就不同了。
每个端局有大量的外线引至附近的一个或多个交换中心,即长途局或汇接局,如果它们同在本地。这些线路被称作准长途干线。
如呼叫方和被呼方的端局都有一条准长途干线连到同一长途局,连接可在这个长途局内设立。如呼叫双方没有共同的长途局,通路就要经过更高层次才能建立。
3、数字信号比模拟信号的优点?
首先,虽然发送两级信号时衰减和变形严重,但很容易把信号复原。可经过任意多的再生器而不会丢失信号。模拟信号在放大时常会丢失一些信息,并会逐渐积累。最终结果是数字传输的出错率较低。第二:话音、数据、音乐和图象可互相混杂以更有效地利用电路和设备。另一个优点是利用现有线路可获得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第三个优点是数字传输比模拟传输便宜得多,没必要精确再生波形。能区别0和1就足够了。最后,维护数字系统比维护模拟系统更容易。不是正确就是出错,这使得跟踪故障简单多了。
4、传输损害?
模拟信号由随时间变化的电压组成 收到的信号和发送的信号并不完全相同 对于数字信号,这种不同可能导致错误。传输线路有三个问题:衰减、延迟畸变、噪声。
5、正交振幅调制?
图3-19(b)
4位/波特调制。
该方案使用振幅和相移的16种不同的组合。
用于在2400波特的线路上传输9600b/s数据时,它被称作正交振幅调制QAM。
6、回声抑制器工作原理?
为了消除回声所带来的问题,在超过2000km的线路上,安装回声抑制器 回声抑制器检测来自话路一端的话音,并抑制所有逆向传播的信号。
它基本上是一个可被控制信号开或关的放大器,该控制信号由话音检测电路产生。另一种回声抑制器是回声消除
模拟回声,估计其数量,且将其从发送出去的信号中减去;用了它,全双工就成为可能。
7、电话中的多路复用技术?T1的标准数据帧格式?
电话公司精心设计了一些方法,将多路会话复用到一条物理主干上:多路复用 频分多路复用FDM:频带被划分为若干逻辑信道,每个用户独占某些频段; 时分多路复用TDM:所有的用户轮流(转圆圈的方式)瞬时地占有整个带宽。波分多路复用就是光的频分复用,即在一根光纤上传输多路光载波信号。T1的标准数据帧格式:T1线路由24个多路复用的话音信道组成
通常,模拟信号被轮询采样,结果的模拟信号流被送给编码解码器,编码解码器125us发送一个数据帧 每信道7×8000=56000b/s的数据传输速率,以及1x 8000=8000b/s的控制信号信息。每数据帧有24×8=192(b),再加上1b用于分帧,即每125s产生193b。这样总的数据速率为1.544Mb/s。
当T1系统被完全用于数据时,仅有23个信道被用于数据,第24个信道完全用于同步模式,以便在失去帧同步时快速恢复。
8、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其输出不是数字化的幅度本身,而是当前值和前一个值之差。如果按128个幅度级别来计算,+16或更大的跳变量是不太可能的,因而5b应该足够了,不需要7b。
9、交换机,空间分隔交换机、时分交换机 电话系统可被分成两个部分: 机房外部---本地回路和干线 机房内部--交换机 空间分隔交换机 通过把纵横制交换机划成小块并且互连它们,就有可能以少得多的交叉点构造多站交换机,即空间分隔交换机(space division switch)时分交换机要点:
在时分交换中,n条输入线路被顺序扫描,以建立有n个时隙的一个输入帧。每个时隙有k比特。对于T1交换机,每时隙8比特,每秒处理8000帧。第五章
1、ISDN中参考点的定义?
CCITT定义了4个参考点,即R,S,T和U。
U参考点是电信公司ISDN交换机和NT1间的连接。目前由两根铜质双绞线构成,将来可能被光纤取代。T参考点是NT1上连接器提供给客户的连接点。S参考点是ISDN PBX和ISDN终端间的接口。
R参考点是终端适配器和非ISDN终端间的连接。在R参考点上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接口。
2、ISDN的信道有那些?
ISDN比特管道支持由时分多路复用分隔的多个信道。共有7种标准化的信道: A—4kHz模拟电话信道
B—64 kb/s数字PCM信道,用于话音或数字 C—8kb/s或16kb/s数字信道 D—16kb/s数字信道
E—64kb/s数字信道,用于ISDN内部信令。H—384,1536或1920 kb/s数字信道。
3、ATM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通常输入输出线路在数量上相等
在每一周期从每一输入线路取得一个信元(如果有的话)。通过内部的交换结构,在适当的输出线路传送。从这一角度上来看,ATM交换机是同步的。
交换机可以是流水线的,即进入的信元可能过几个周期后才出现在输出线路上。信元实际上是异步到达输入线路的,因此有一个主时钟指明周期的开始。
当时钟滴答时完全到达的任何信元都可以在该周期内交换。未完全到达的信元必须等到下一个周期。第六章
1、光纤传输的构成?
光纤信道由光源、光纤线路及光电探测器等三个基本部分构成。光源是光载波的发生器,目前,广泛应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或激光二极管(LED)做光源。
在接收端是一个直接检波式的光探测器,常用PIN光电二极管或雪崩光电二极管(APD管)来实现光强度的检测。
根据应用情况的不同,在光纤线路中可能还设有中继器。当然,也可能不设中继器。
2、sonet网络的设计目标?STS-1标准数据帧的构成? SONET有四个主要设计目标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是,SONET必须使不同的线路能够相互联接工作。第二个目标,要统一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系统
第三个目标,SONET必须能以某种方式将多个数字信道复用在一起 第四个目标,SONET必须支持操作、管理和维护,即OAM。基本的SONET帧是:每125s产生810 个8位位组 不论是否有数据,帧都被发送出去。
8000帧/s与数字电话系统中使用的PCM信道的采样频率完全一样 810 B的SONET帧最适于用一个矩形来描述,90列乘以9行。
因此每秒传送8×810=6480(b)共8000次,总的数据传输速率为51.84Mb/s。这就是基本的SONET信道,它被称作同步传输信号STS-1。所有的SONET干线都是由多条STS-1构成的。
每一个帧的前三列留作系统管理用。剩下的87列包含50.112Mb/s,同步净荷SPE,第一列是通路开销(端到端的协议),前三行含段开销,后6行包含线路开销
第七章
1、PLC的优缺点
优点:PLC技术能够充分利用最为普及的电力线网络资源,建设速度快、投资少、室内无需布线、用户通过遍布各个房间的电源插座既能进行高速上网,实现“有线移动”,具备了其他接入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缺点:
(1)电力线会对高频信号造成较大的衰减。(2)电力线上存在较大的噪声干扰。
2、PLC的典型接入方案
根据配电网线路、楼宇结构和用户的特点、可以分为高层住宅楼、低层住宅楼和商业写字楼三种情况。高层住宅楼
新建的高层住宅楼高度为十几到二十几层,住户密度较大,每栋楼内大约有150 ~ 200户 楼内地下室设有独立的配电间,一台配电变压器将10kV电压转变为220V/380V电压。接入方式采用“FTTB+PLC”的方案 低层住宅楼
低层住宅楼以6层以下为例,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有独立的楼梯,每层2 ~ 4户。楼内通常有60 ~ 80住户,最多可达100户。
一台配电变压器负责5~6栋楼的供电,每单元有一条电力线从底层一直到达顶层,每层楼有该层用户的分电表和单元总电表。
采用FTTZ+PLC或光纤到变压器+PLC的方案,小区通过光纤与城域网连接。商业写字楼
写字楼的接入采用FTTB+以太网+PLC的方案,光纤到小区内每栋楼,并与城域网络连接。第八章
1、蜂窝通讯的目的和好处?
蜂窝的概念是一个系统级的概念,其思想是用
许多小功率的发射机来代替单个的大功率发射机,每一个小的覆盖区只提供服务范围内的一小部分覆盖。特点:信道的复用
蜂窝概念是解决频率不足和用户容量问题的一个重大突破。它能在有限的频谱上提供非常大的容量,而不需要做技术上的重大修改。
2、AMPS中 信道的划分,以及通话工作流程
AMPS系统使用832个全双工信道,每个信道由一对单工信道组成。
从824MHz~849MHz有832个单工发送信道,从869MHz~894MHz有832个单工接收信道。每个信道宽为30kHz,AMPS利用FDM来分割信道,在800MHz波段,无线电波长大约为40cm,以直线传输。832个信道被分成4类:
控制(基站到移动电话)用以管理系统。
呼叫(基站到移动电话)用以提示用户有人呼叫。接入(双向),用于通话建立和信道分配。数据(双向),用于话音、传真或数据。
有21个信道留作控制;由于相同的频率不能在相邻的单元中使用,所以每个单元实际上可用的话音信道比832少得多,一般大约为45个。
工作方式: 在打电话时:
用户开机,键入电话号码,并按发送按钮。
电话就在访问信道中发送该电话号码及它自己的身份。
当基站获得请求时,它通知MTSO。MTSO为该呼叫寻找一个空闲信道。如果找到,则通过控制信道将该信道号参数发回。移动电话随即自动切换到选中的话音信道上,并且等待被呼叫方拿起电话。打进来的电话工作方式不一样:
所有的空闲电话不断监听呼叫信道以检测给它们的信息。
当呼叫一部移动电话时,一个分组被发送给被呼叫方的主MTSO以找到它的位置。
随后,一个分组被发送给该电话当前所在单元的基站,后者则在呼叫信道中广播,例如“14号在吗?” 被呼叫的电话则通过控制信道回答“在”。基站就通知它有人呼叫,例如“14号,信道3有你的电话。” 被呼叫的电话切换到信道3并且开始振铃。
3、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技术有那些?
当以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不同来区分信道建立多址接入时,称为频分多址(FDMA)方式;
FDMA为每一个用户指定了特定信道,这些信道按要求分配给请求服务的用户。在呼叫的整个过程中,其他用户不能共享这一频段
当以传输信号存在的时间不同来区分信道建立多址接入时,称为时分多址(TDMA)方式;
TDMA是在一个宽带的无线载波上,把时间分成周期性的帧,每一帧再分割成若干时隙(无论帧或时隙都是互不重叠的),每个时隙就是一个通信信道,分配给一个用户
当以传输信号的码型不同来区分信道建立多址接入时,称为码分多址(CDMA)方式。
CDMA方式是将不同的波形信号(即不同的固定代码),以同一频率发射出去,各站的接收是根据相应的信号波形(码型)分离出自己需要的信号。在码分多址中,是采用对特定码型的信号起作用,而对其它信号不起作用的相关检测器来分离信号的。第九章
1、微波通信的特点?
在100MHz以上,微波沿着直线传播,通过抛物状天线把所有的能量集中于一小束,发射出去。特点: 可以获得极高的信噪比
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必须精确地对准 这种方向性使多个设备不会发生串扰 不能很好地穿过建筑物 在空间里还是会发散
某些微波可能被较低的大气层折射,从而比直线传播的微波多走一段距离。它们到达目标时的相位可能不对从而消除了信号。出现多路减弱现象。保留信道的10%作为空闲
对频段越来越多的需求使技术不断发展,而传输也就能使用更高的频率。当使用超过8GHz的频率时,又出现了“被水吸收”的问题。
2、地球同步卫星?
在赤道上方大约36000km的地方,卫星的周期是24h,和地球的自转速度相同。特点:
较长的来回距离造成了较大的延迟。
端到端的传输时间大约为250ms-300ms。典型值为270ms(对于VAST系统则为540ms)。采用微波链路的传播延迟大约为3s/km,同轴电缆或光纤链路的延迟大约为5 s/km。一种广播介质
从安全和隐私的角度来看,在要求安全性时必须加密。传送一条消息的成本与距离无关
基本的多址技术有四种: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和空分多址(SDMA)。
3、多路减弱?
某些微波可能被较低的大气层折射,从而比直线传播的微波多走一段距离。它们到达目标时的相位可能不对从而消除了信号。出现多路减弱现象。
4、卫星通信中的多址技术有那些?
基本的多址技术有四种: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和空分多址(SDMA)。
计算题: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操作总结】推荐阅读: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07-15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题库09-26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经验总结10-09
初中历史信息技术07-29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初探07-12
初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08-09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叙事10-03
初中信息技术研修计划10-29
《初中信息技术之我见》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