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学生帮扶实施方案

2024-09-28

贫困学生帮扶实施方案(精选8篇)

1.贫困学生帮扶实施方案 篇一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学校党委“一四”战略目标,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强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指导,依据学校教务处《关于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帮扶的通知》(湘一师教通〔20xx〕101号),制定本方案。

二、帮扶对象与帮扶人员

帮扶对象:每学期补考后有一门及以上课程学习困难的学生。

帮扶人员:相关课程教师、辅导员、班导师、教师党员作为帮扶教师。有较好学习基础、能承担公共课或专业课帮扶的同级或高年级学生、学生党员作为朋辈帮扶。

三、帮扶策略

1.学院成立专门的学习帮扶领导小组,负责学院全面的学习帮扶工作。具体帮扶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刘立勇满君丰

副组长:何向阳陈奕

成员:岳珂娟张燕丽黄悦王玉辉曾玢石

2.依据专业差别,分别为帮扶对象指定帮扶教师和朋辈帮扶,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一对一帮扶辅导。优先安排院领导、中共党员作为帮扶人员,了解被帮扶对象的学习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帮扶。具体帮扶对象安排表见附录。

3.对教师帮扶过程进行定期检查。每学期期初、期中和期末分别对教师帮扶情况和相关记录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帮扶效果好的教师进行表扬和奖励,并在评优评先时优先考虑。对于帮扶效果差的老师提出批评。

4.帮扶人需要从知识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帮扶,采取多帮助、多鼓励方式,并做好帮扶工作记录。

5.系统安排学生辅导答疑时间。要求各教学系制定学生学习辅导时间值班表,每个任课教师至少在每个星期需要值班半天,为学生学习提供辅导答疑服务。

6.建立家校联系机制。在每个学习期末考试结束后,学工办将学生挂科情况及时通知给家长,对于学习状态不好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提升家校协同育人机制。

2.贫困学生帮扶实施方案 篇二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有2000多名本科生, 1000多名研究生, 经济困难学生大约有400~500人左右。为了有效地做好贫困大学生的心里帮扶工作, 在工作中, 采取在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开展主题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措施, 构建全方位、立体的帮扶体系,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在每个班级设立心理委员

设立班级心理委员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心理委员是开展这一工作的最基层人员, 他们具有很多优势。首先他们是同龄人, 有着相似的经历和情感体验, 容易相互理解和沟通。其次, 他们生活在同学们中间,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实时。再次, 心理委员每天和同学生活学习在一起, 能及时地发现问题, 及时发现同学的情绪波动和异常反应, 及时寻求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 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心理委员的职责是:关注、倾听、宣传、报告。关注全班同学的情绪、行为的变化等心理健康状况, 倾听同学们的忧愁和烦恼, 在同学们当中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 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及时将不良状况向辅导员第一时间报告。

到目前为止, 计算机学院建立心理委员的班级为67个, 有心理委员67名。心理委员在班级开展普及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后, 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明显增强, 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 更加重视自我成长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心理委员在学生中发现情绪不稳定的同学8名, 第一时间向辅导员报告, 得到心理专家及时有效的帮助, 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可见心理委员基本达到了两项功能:一是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够快速反应;二是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通过心理委员渗透到学生中去。

二、以“阳光心理协会”为载体, 开展“人人享有心理健康”主题活动

开展经常性的集体活动, 有助于帮助广大贫困生在这个大集体中感受到归属感, 感受温暖, 释放压力, 敢于吐露心声、拓展素质、提升自我。同时开展经常性的集体活动, 成为学校了解贫困生情况的渠道, 进一步加强相互联系与沟通。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宣传教育必须有固定的社团和有效的活动作为载体。“阳光心理协会”是由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开展心里帮扶的社团, 他们的口号是“人人享有心理健康”, 紧扣同学们的生活, 突出关爱、亲情, 让阳光洒向每个人的心里。在主题活动中, 特别注重吸引贫困生参加。

通过长期的实践, 计算机学院充分认识到, 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讲座、报告、主题班会、心理剧表演等为载体, 通过报纸、板报、海报、网络等大力宣传,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必须加大力度并积极指导心理委员、心理协会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活动, 如心理培训、电影赏析、心理沙龙等, 提高学生的心理自助及助人能力。一年来, 计算机学院各班级心理委员通过举办主题班会、宣传展板、心理沙龙等活动, 在广大同学中大力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 从保持健康身体, 宣扬亲情、友情, 引导正确政治思想导向, 全方位, 多角度的, 有针对性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希望能够通过此来引导同学们的健康心理,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发挥学生工作者的作用

在中国大陆的大学, 有大量的学生事务工作者, 面向学生最多的是辅导员。辅导员一般都没有专业课程上的要求, 长期工作在学生第一线, 直接面对大量学生, 辅导员的帮扶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他们不具备专业的心理咨询, 但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专家讲座、板报宣传、心理沙龙等多种形式与途径的心理帮扶, 在具体的工作中宣讲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 帮助贫困大学生建立自信, 才能有效地避免或减轻贫困生受到的心理伤害。

通过适当的宣传教育, 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确立新的奋斗目标是克服心理问题的一个关键。

1. 营造适宜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 感受人文关怀。

要营造充满爱心和尊重的环境氛围, 营造团结互助的校园氛围, 给贫困大学生以更多的人文关怀。采取多种手段, 鼓励他们广泛参与课余文化活动。通过励志讲座、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团队训练等途径, 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2. 人际关系的指导。

学院在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人际关系指导时, 首先调整其认识, 使其逐步学会正确对待他人的关心和帮助, 正确看待经济救助及社会支持活动;其次教会他们自我接纳、自我排解、自我调适的方法与技巧, 增强人际关系方面的信心和勇气, 并鼓励他们广交朋友。

3. 就业心理的指导。

就业阶段往往也是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发的时期, 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 要特别重视就业阶段的心理。学院切实为他们的就业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在校园网站上建立完善、快捷、开放的就业信息平台, 尽可能帮助解决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渠道不畅、就业费用偏高等问题。对经济困难毕业生, 要加大资助力度, 从资金上解决他们因为求职而产生的经济紧张问题。对品学兼优的经济困难毕业生, 给予政策支持。

4. 构建健康人格, 树立正确人生观。

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正确的贫困观, 不少贫困生把贫困归于父母的无能、命运的不公。在发达国家, 大学生上学的费用都是依靠自己打工挣来的, 与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收入无关。学校及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贫困观, 加强对他们的人格教育, 促使人格健康发展。

帮助贫困大学生走出困境, 最根本的是通过自我激励、自我教育活动, 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外部支持和主观努力有机结合。这个帮扶体系不仅在经济、物质、就业上扶持学生, 而且在舆论、制度、政策、精神上给他们理解、支持和引导, 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精神文化生活环境, 鼓励他们战胜自我、克服困难, 做生活的强者。

摘要:高校贫困大学生是一个需要值得特别关注的弱势群体,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当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以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构建贫困大学生心理帮扶的长效机制为例, 从在每个班级设立心理委员、以“阳光心理协会”为载体, 开展“人人享有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发挥学生工作者的作用等入手, 探讨了贫困大学生心理帮扶的有效方法与长效机制。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委员

参考文献

[1]任江林, 臧小林.贫困大学生不良就业心态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 2006, (5) .

[2]包水梅, 王晓霞.21世纪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5, 21 (4) .

3.针对建档立卡贫困生实施重点帮扶 篇三

计划单列 单独招生

《方案》提出,针对贫困学生实行计划单列、单独招生,为他们接受优质教育开辟绿色通道,实现贫困初中毕业生100%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就读,确保更多贫困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深造。

在高中招生方面,建立统一的招生报名平台,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统一招生报名,实行双志愿填报制。各地组织初中学校指导贫困学生填报升学志愿,每个贫困学生在充分了解教育精准脱贫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计划、中职招生简章等信息的基础上,填报升学志愿。

各地要择优遴选招生学校,确保贫困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原则上,每市选择1—3所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面向全区或全市招收50—150名优秀的贫困初中毕业生;市直、县级普通高中(含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星级特色普通高中)要全部招收招生计划范围内报读的优秀贫困初中毕业生,城区籍贫困学生可优先选择市直普通高中。自治区择优遴选国家改革示范校、自治区示范性中职学校和行业特色鲜明的中职学校面向全区贫困学生招生。各有关中职学校要制定、优化招生工作方案,积极与各市教育局、初中学校沟通联系,开展“一对一”面对面宣传和咨询服务,确保新生报到率。

在大学招生方面,加大高等学校贫困专项计划招生力度,2016—2020年单列1.6万招生计划用于招收贫困学生和农村家庭学生。其中,国贫专项计划安排区内本科2 200个招生计划,主要面向全区34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享受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待遇县考生进行招生;自治区贫困专项计划安排区内本科第一批高校800个招生计划,面向国家及自治区级贫困县农村考生进行招生;精准脱贫专项计划安排区内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共13 000个招生计划,专项用于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

据悉,《方案》印发后,我区今年就安排了2 950个普通高等教育贫困专项招生计划,其中面向农村贫困地区安排950个本科定向招生计划,面向建档立卡家庭贫困户安排2 000个精准脱贫专项招生计划。

统一管理 精准资助

《方案》提出,针对贫困学生,实行概念编班,统一管理,全程跟踪,建立贫困学生在校期间管理新机制,实现贫困学生100%结对帮扶,确保其顺利完成学业。

一是独立建档。结合扶贫部门提供的数据,全面对比排查,摸清贫困学生的具体学校和班级,以学校为单位统一建立精准帮扶学籍信息数据(卡),单独建立贫困学生成长档案,配备专人管理,定期分析研究贫困学生的成长状况,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是虚拟编班。在独立建档基础上,对贫困学生以校为单位进行虚拟编班,班级名称统一为“教育圆梦班”(职业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添加专业或企业名称),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以50人左右为一班,高等学校以30人左右为一班。目前各学段在校生从方案印发即日起编班,各学段入学新生从2016年秋季学期入学起编班,各级各类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主题鲜明的班级活动。凡是编入“教育圆梦班”的贫困学生,2020年前无论家庭脱贫与否,均享受该学段的所有优惠政策。

三是结对帮扶。建立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工作新机制,班主任(辅导员)为结对帮扶责任人,在思想教育、学业帮扶、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生活帮扶等方面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和服务,使其顺利完成学业。

贫困学生入校就读后,我区还将对贫困学生进行优先资助、重点资助、精准资助、全程资助,实现贫困学生100%获得资助,确保其入学生活无忧,安心就读。

对于就读普通高中的贫困学生,实施免除学杂费政策,按照现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给予贫困学生每人每学年平均2 000元资助,确保贫困学生全部享受该项助学金且获得最高档次资助。

对于就读中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学生,逐步推进实施贫困学生免除中职教育学杂费政策,按照现行中职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给予其中一、二年级贫困学生每人每学年2 000元资助,确保贫困学生全部享受该项助学金且获得最高档次资助。

对于就读高等教育的贫困学生,按照现行高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给予贫困学生每人每学年平均3 000元资助,确保贫困学生全部享受该项助学金且获得最高档次资助。同时,积极引导其申请获得每人每年最高8 000元国家助学贷款,并按需求保证每人获得一个学校勤工助学岗位。

全程指导 充分就业

《方案》提出,针对贫困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全程就业指导,提高其就业能力和求职技巧,实现100%贫困毕业生就业创业或升学深造,确保“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一是提升从业能力。遴选100个规模大、信誉好、能提供就业实习岗位的企业建立教育精准脱贫就业实习基地,为贫困毕业生提供岗位见习、就业实习的平台。就业实习基地实行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组织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创业就业讲座,开展专业见习、职业体验、勤工俭学、顶岗实习等活动,全面提高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二是加强就业指导。组织教师与贫困学生结对帮扶,负责对贫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就业后支持。同时,在各市和区直各高校、职业学校设立30个教育脱贫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整合企业就业资源,统计分析贫困毕业生基本信息,统筹规划贫困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将优质就业岗位优先向贫困生推荐;组织学校开展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提供个性化就业咨询和指导;联合企业举办贫困毕业生专场“双选”招聘会,为每个贫困毕业生提供不少于3个的就业岗位信息,力争贫困毕业生充分就业。

三是搭建择业平台。建立“千企就业帮扶联盟”,搭建教育精准脱贫就业帮扶企业联盟网站,为企业和贫困学生建立沟通平台。联盟网站公开联盟企业基本情况,发布企业招聘信息、援助计划和资助项目,为企业实施扶贫资助提供平台,为贫困学生了解企业和就业信息提供服务,实现贫困学生就业需求与企业用工需求精准对接,提高就业质量。

四是推动定向就业。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将中职学校招生计划与企业用工计划相结合,设立企业订单班,发布订单班招生计划,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职”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五是畅通升学渠道。组织区内部分高职学校与中职学校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通过“2+3”“3+2”等中高职对口招生方式,为品学兼优的中职贫困学生提供升学深造的机会,帮助升入高职院校学习的贫困学生完成大专阶段的学业,顺利就业。

(责编 欧金昌)

4.贫困学生帮扶实施方案 篇四

2018.9 瓦房小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总书记“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指示精神,按照区教体局《关于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万名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的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推进精准脱贫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全省精准扶贫脱贫推进会精神,将教育脱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优先任务和教育发展的重点工作,把精准脱贫与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全面成长相结合,采取结对帮扶的形式,切实解决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等方面的困难、困惑,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二、领导机构 组 长:张为

副组长:张廷林

成 员:李瑞英 张祥斌 孟凡礼 张学文 张令文 曹东风 帮扶工作由校长总负责,由教导处具体落实实施,负责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方案制定、结对安排、日常资料收集整理、汇报总结等,督查各年级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工作的开展情况。

三、帮扶人员 全校教师。

四、帮扶对象 在本校上学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非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农村低保家庭、农村特困救助供养人员的子女。

五、帮扶内容

(一)关心贫困学生学习。帮扶教师要全面掌握所帮扶贫困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确定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建立起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形成常态化、制度化。

(二)关照贫困学生生活。要关注贫困家庭子女的生活状况,想方设法帮助解决生活困难,使贫困学生在校期间吃、住等都能得到保障。同时认真开展家访活动,切实加强教师与贫困学生的联系和沟通,形成“家校合一”的帮教体系。

(三)关怀贫困学生成长。帮扶教师要通过走访、慰问的形式,关注贫困生心智情感和成长环境,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帮助其克服情感态度方面的困难,正确处理情感问题,促进帮扶学生心智情感健康发展,激发贫困学生成才志向和全面健康地成长。

六、帮扶方式

帮扶活动由学校扶贫办公室统筹组织,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建立起教师与贫困学生的帮扶体系,采取“一对一、一对二”的自愿互助模式,确保每名教师至少帮扶一至二名贫困学生,实现全体教师与贫困学生双向全覆盖。

七、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安排动员(9月15日至10月5日)。各班级要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方案,广泛宣传,对本年级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和核实,确保帮扶对象准确无误,10月5日前将摸底核实情况报学校帮扶办公室。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10月5日至11月20日)。扶贫办公室按照方案措施,根据贫困学生实际和帮扶教师人数确定结对帮扶人员,下发结对帮扶名单分配表,各位帮扶教师按照帮扶工作要求和所帮扶的贫困学生的具体实际开展帮扶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梳理(11月21日至11月30日)。各班级要认真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自查,总结教师在帮扶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相互交流,查找不足,并对活动开展情况形成材料,于11月底前报学校扶贫办公室。

第四阶段:持续推进(2019年至2020年)。各班级要结合帮扶情况,搞好每年春秋学期两次资助贫困学生的摸底审核,帮扶措施更新,实行动态管理,跟踪帮扶,不断提升活动成效,形成长效机制。

八、工作要求

(一)思想重视,责任到位。此项活动是抓好教育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之一,各班级、各教师要高度重视,统筹安排,认真部署,抓好落实。

(二)措施扎实,帮扶到位。各班级、各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因地制宜,认真设计师生互助方案和细化帮扶措施,确保活动有序高效开展。

(三)加强监督,检查到位。各班级、各教师要定期开展帮扶活动,及时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学校扶贫办公室也将适时对各年级组、各教师的帮扶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纳入考核,奖罚到位。学校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对全体教职工日常的量化考核。学校扶贫办公室根据平时检查及帮扶结果,对各年级组、各教师进行考核,奖优罚劣,确保帮扶取得实效。

(五)落实帮扶责任。成立瓦房小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以班级为单位成立结对帮扶小组。各帮扶小组成员,明确帮扶对象,确保每一名贫困学生都有一位在职教师帮扶。

5.贫困生帮扶实施方案 篇五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高中贫困生帮扶实施意见,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美德,保证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培养和教育不完整家庭的学生,帮助他们摆脱和消除家庭结构不完整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促进高中教育发展,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帮扶对象: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具有我校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应届班学生。

3、家庭经济困难

4、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遵守班规班纪;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5、勤奋学习,成绩优良,积极上进,生活俭朴,积极参加学校、班上的活动;

三、在符合国家助学金基本条件的前提下,以下情况之一为优先资助条件

1、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或孤残学生等无直接经济来源者;

2、单亲家庭(指父母其中一人死亡)、父母患病丧失劳动能力(要有相关证明材料),家庭无固定经济来源者;

3、父母双方或一方有残疾(要有相关证明材料),家庭无固定经济来源;

4、学生家庭或本人突遭不幸(如家庭遭遇自然灾害,学生本人突发疾病或意外事故),超越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

5、享受农村或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子女;

6、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家庭独生子女或两女绝育户且经济困难的;

7、除以上条件外,在同等贫困条件下学生会干部、班团干部、成绩优异的学生优先资助(各班从条件1到条件7排序享受资助)

四、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予资助或取消资助

1、违反学校规章制度,被学校处分过的不予资助,中途违反学校规章制度被学校处分过的将被取消资助。.2、获得过资助的学生(尽量不重复资助)不予资助,特殊情况(父母一方丧失劳动能力且家庭无其他固定经济来源、残疾学生且家庭经济困难、单亲家庭【指父母其中一方死亡】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重复资助;若有其他特殊情况班主任都认为需要资助的可以重复资助。

3、不诚实守信提供的材料弄虚作假的将不予资助或取消资助

4、学校、班级安排任务无故不参与、不完成的不予资助或取消资助

5、中途自动流失的学生将被取消资助资格

6、在规定的时间内材料准备不齐的学生取消资助资格

三、帮扶方式

1、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的意见》,县教科局《关于做好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国家助学金”计划资助金额为每人每年1500元、每人每期750元发放,学校按实际到位资金发放帮扶贫困生。

2、正安在筑乡友的结对帮扶。

3、香港慈恩基金的贫困生帮扶,贫困生每年500元的资助。

4、中央彩票公益金的慈惠计划贫困生没生2000元一年的帮扶。

5,、学校的对贫困生的学费减免的帮扶。

三、工作内容

1、思想上解惑

鉴于这类学生的家庭特殊,有的是单亲家庭,往往缺少完整家庭的关爱,有的是父母体弱多病,无经济来源,因而资助方要从情感上贴近他们,学习上关心他们,生活上帮助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这些学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自立自强;要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贫困是暂时的,是可以改变的,进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真正体会到多一份努力,就会多一份收获的道理;要求平时要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经常找他们谈心。

2、生活上资助

贫困生平时的生活费用都很低,往往不能满足他们最低的生活需要,因而对他们要适当的资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使他们安心地投入学习。资助金分为三级管理,层层把关,确保学生信息的真实,并在学校公示栏公示一周,接受学生和教师的监督。由总务主任发送给家长,家长给学校打电话核实,保证资助金到达贫困生手中。

四、辅助措施

1、加强组织校领导小组。学校在校长领导下,由团委负责资助贫困生工作,监督落实各班贫困生资助;

2、认真建立好不完整家庭学生、贫困学生档案。

3、从情感上贴近缺少完整家庭关爱的学生,学习上关心他们,生活上帮助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给予他们精神上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4、师生齐动员,广泛宣传,积极发动,让人人献出一点爱。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从“少点吃喝穿,省下零花钱”入手,实施爱心捐助贫困学生。

6.帮扶贫困户工作方案 篇六

为贯彻落实2012年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会议精神,以建立健全我乡“三帮扶”活动机制为重点,认真做好帮扶各村贫困户工作,切实把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落在实处,加快我乡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根据我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三帮扶”活动精神。坚持开发式帮扶的基本方针,按照“每名干部进行帮扶,构建和谐文明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瞄准贫困人口,以增加贫困户收入为核心,以改善贫困户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为目标,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参与结对帮扶的积极性,利用和发挥各部门的人才、物资、资金、技术、信息优势,对贫困户实行有效的帮扶,使贫困户尽快脱贫。

二、帮扶原则

1、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激活脱贫信心。

2、坚持“帮勤不扶懒”的原则,对虽贫困但不勤奋,只知伸手要钱要物,不肯吃苦实干的贫困户,暂不列入帮扶范围。

3、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在帮扶工作中,应先选择脱贫决心大、具备一定条件、能扶得起的贫困户进行帮扶,为探索途径提升帮扶水平提供经验。

三、帮扶对象

帮扶对象应在农村贫困党员或贫困群众中选定,具体帮扶对象名单必须公示,在村民或村民代表认可的基础上,与村“两委”共同确定。

四、帮扶任务、目标和时间

1、任务:领导干部各包保一户,包村组各包保一户,站办所各包保一户。超前达成帮扶目标或帮扶成效较好的,年终考评予以相应奖励。

2、目标:通过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被帮扶贫困户基本脱贫,贫困户家庭成员有病能及时就医。

3、时间: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

五、帮扶措施

党员干部要对帮扶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确保帮扶资金、帮扶项目和指导服务等各项措施真正入户,落到实处。

1、对存在“等、靠、要、怨”等思想的贫困户,重在思想引导。要采取正面引导、典型激励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帮助他们摒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陈旧思想,克服思想障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主动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尽快脱贫致富。

2、对“因老、因残、因病、因灾”等原因导致的贫困户,重在生活救助。一是建立贫困户帮扶制度。本着“强化管理、扶出效益”的思路,采取“扶贫资金支持一点、包保党员干部捐助一点、社会募集一点”的办法,多途径筹措贫困户帮扶资金。二是建立贫困户子女教育救助制度。完善党员干部对贫困户子女帮扶制度,实行定人、定责、定标准帮扶。三是建立走访慰问制度。坚持春节等重大节日以党组织的名义上门进行走访慰问。对家中发生突发性事件和生活一时遇到困难的贫困户,要及时上门走访慰问。

3、对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等原因导致的贫困户,重生产扶持。一是技能

培训。切实加强贫困户家庭的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其集中培训、上门指导,发动种养殖大户进行结对帮扶,提高贫困户的致富技能。二是就业扶持。对帮扶贫困户的剩余劳动力,要多方联系,尽可能介绍外出务工,提高收入。三是资金扶持。对那些有脱贫愿望和信心,因缺资金而无法起步的贫困户,想办法、找门路,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帮助他们落实一些种植、养殖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生产项目。四是提供信息服务。按照市场需求,引导他们选准致富产品和项目,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确保增产增收,加快脱贫步伐。

六、责任机制

1、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实行“定人员、定目标”的帮扶责任制。乡党委要合理安排人员,采取“一帮一”、“几帮一”的形式,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重点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拿出过硬措施,提高他们的致富技能,增强自我脱贫致富的能力,确保帮扶的贫困户达到本方案确定的目标。建立结对帮扶管理台帐,及时详细记录帮扶措施和效果,主要内容包括:扶持的项目、资金,上门指导和服务次数,帮助解决了哪些困难和问题,项目的实施情况和效果等。

2、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有主管领导参加的帮扶工作联系会,研究帮扶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典型,制定对策和措施,强化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3、建立督查考核制度。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强化督查,形成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七、领导小组

组长:xxx(党委书记)

副组长:xxx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纪检书记)

成员:xxx(组织干事)

xxx(宣传干事、团委书记)

xxx(党办科员)

xxx(妇联主席)

xxx(民政办 主任)

xxx(乡建办 主任)

xxx(财政所 所长)

xxx(劳动保障所 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办。

主任:xxx兼)

7.贫困学生帮扶实施方案 篇七

所谓高校片区心理辅导站,即高校根据二级院系学科门类或全校宿舍区分布构建的心理辅导站点。站点须有专门的指导教师、心理咨询师和朋辈咨询员,主要任务是做好学习困难、心理障碍学生(贫困生是重点群体)的信息统计、心理疏导和学业帮扶工作,维护学校的和谐稳定,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目前,高校贫困生的国家资助体系相对比较完善,社会资助渠道也较多。值得注意的是学习困难、心理障碍已成为影响高校贫困生群体健康成长的至关重要因素,特别是这两种情况集中在同一个贫困生身上的情况更需重视。

一、增强片区心理辅导站功能,构建学习困难贫困生学业帮扶综合体系

(一)运用片区心理辅导站开放功能,实施学院、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综合帮扶

“学校心理辅导制度可以通过有效整合学校和家庭资源,改善我国心理辅导师资力量薄弱的局面,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心理支持力量,提高心理辅导效率,增强心理辅导效果。”[3]片区心理辅导站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开放性,要积极吸纳学生家长参与到辅导站的帮扶活动中来,增强帮扶效果。针对学习困难的贫困生,以片区心理辅导站为纽带,发挥“学院、学生、家长”的综合帮扶作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的学院指高校中的二级学院(系))。家长的参与和支持是片区心理辅导站发挥综合作用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片区心理辅导站综合帮扶体系的必要条件。

(二)加强片区心理辅导站引领功能,积极开展站内党建“三个一”结对帮扶

片区心理辅导站也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功能,要把优秀的学生党员、团员干部纳入到辅导站的工作队伍中来,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既做成长成才的典型,又做自助助人的示范。要把对学习困难贫困生的帮扶融入到党建“三个一”(“一个党支部带好一个班”、“一名党员带好一个宿舍”、“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帮助一名同学”)的带动帮扶中,形成先进带落后的良好氛围。

(三)发挥片区心理辅导站关爱功能,积极开展高校“关工委”爱心帮扶

学习困难贫困生的心理压力较大,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困难,正确认识学习问题,是提高其心理自信的重要基础。“各高校‘关工委’的老同志都是有爱心、有思想、有专业知识的退休老教授、老专家,他们都有一颗为祖国培育人才发挥余热的赤忱爱心。”[4]要积极发挥“关工委”成员的专业学科优势和人生经验优势,通过对学习困难贫困生的课程辅导、生活引导和心理疏导,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减少补考及重修门次,使他们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与提高。

(四)完善片区心理辅导站服务功能,积极开展学习辅导义工帮扶

高校片区心理辅导站的宗旨是服务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义工帮扶服务机制是实现这一宗旨的重要渠道。目前,很多高校的助学金评定,都需要贫困生做满一定的义工时数。根据这种情况,高校在实践中要积极创新义工实现形式,让品学兼优的贫困生以义工的形式,积极参与到心理辅导站的帮扶工作中来。

二、夯实片区心理辅导站平台,构建心理障碍贫困生心理辅导支援体系

(一)基于心理辅导站咨询平台,做好朋辈咨询,形成辅导体系

大学生朋辈心理咨询员是大学生中对心理咨询感兴趣、有一定心理咨询知识、综合素质较高的心理咨询志愿服务者。高校要运用片区心理辅导站平台,通过选拔、培训优秀的朋辈心理咨询员,协助做好心理障碍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如针对有心理问题的贫困生定期举办心理沙龙、心理素质拓展活动,进行心理引导和思想激励。

(二)依托片区心理辅导站档案平台,加强心理调适,引导思想行为

心理障碍贫困生的心理状况一般都能在高校心理普查档案中显示出来,高校要依托片区心理辅导站平台,对心理障碍贫困生的心理普查档案给予格外关注,积极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冲突,克服心理素质方面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正确引导他们掌握适当的心理调适方法,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三)运用片区心理辅导站信息平台,畅通反馈渠道,积极转化促进

构建畅通的心理辅导信息反馈机制是引导心理障碍贫困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高校可运用片区心理辅导站信息平台,在全校每个班设置班级心理委员(舆情信息员),并通过其全面调查了解心理障碍贫困生的思想心理状况,“掌握这类同学的思想变化和情绪变化。一旦发现这些学生表现异常时,院系心理咨询员和校级心理咨询师便可以及时进行干预,及时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从而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正确面对现实”[5]。

(四)完善片区心理辅导站培训平台,规范培训制度,形成沟通机制

高校应通过心理辅导站平台,对学生干部进行心理素质培训,使他们在心理障碍贫困生帮扶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培训可以由心理辅导专业老师担任主讲,重点围绕学生干部应具备的思想心理素质及如何做好朋辈交流。首先,要培养学生干部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心理,真正理解“把学生的利益放心上,学生才能把你放位上”。其次,要引导学生干部创造机会与心理障碍贫困生多加强思想心理交流。一方面,通过交流,全面了解心理障碍贫困学生的心灵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与他们进行沟通,实现班级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学生干部特别是团支书、心理委员要及时了解和报告班级的思想心理动态,并使汇报制度化。

(五)立足片区心理辅导站关爱平台,给予人文关怀,营造温馨家园

8.贫困学生帮扶实施方案 篇八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就业帮扶 政策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a)-0247-0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1]。虽然我国教育公平的整体状况在不断改善,但目前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的师资和办学条件的较大差距,出现了贫困生群体。所谓贫困大学生(以下简称贫困生),是指在国家招收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的学生[2]。由于种种原因,贫困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

1 现有对贫困生就业帮扶的主要政策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要求做好贫困生就业帮扶工作。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贫困生作为高校的弱势群体面临的就业压力和现实困难,从2006年开始,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切实做好普通高等學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做好贫困生就业工作[3]。

对于贫困生上学期间的经济困难,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奖、贷、助、补、减、免”为主要内容的多种方式助学体系,仅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一项,中央财政此项支出从2006年20.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98亿元,高校资助面超过20%。2003年以来,坚持实施和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从财税、金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2003~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五年累计666亿元[4]。各高校、社会各界也以多种方式资助贫困生,我国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取得了积极可观的成效。帮助贫困生解决就业困难,是高校“扶贫工程”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实现整个社会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

各地纷纷推出对贫困生就业特殊帮助政策和活动,根据教育部和有关部门要求,各地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高校、用人单位和地方服务机构也纷纷根据要求落实援助政策。

2 现有对贫困生就业帮扶政策的特点分析

2.1 明确任务目标,落实领导责任

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继续实施“一把手工程”,切实落实加强对贫困生的就业帮扶,加强统筹和协调力度,真正把就业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2.2 完善政策框架,建立帮扶机制

制定了各种政策配套措施,不断改进就业困难工作体制、机制、模式、方法和手段,建立起与市场机制、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适应的就业帮扶机制。

2.3 构建服务体系,体现人本服务

构建更加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更加重视就业帮扶工作中的“人本服务”,强调就业指导的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加强贫困生就业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实现国家、地方、高校三级联网,教育、人事、劳动等网络和市场互连互通,资源共享。

2.4 完善管理措施,加强人才储备

对于因就业困难确实未能就业的,推行暂缓就业制度,将没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暂时储备起来,待来年找到工作后再办理就业手续。对毕业半年以上未能就业并要求就业的贫困生进行失业登记,为他们提供免费就业政策咨询、职业指导等。

2.5 理想信念为先,有效促进就业

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就业观,树立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理想和信念,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的统一。

3 提升贫困生就业帮扶效果的建议

据调查,对国家就业帮扶政策的效果,51.8%的毕业生认为一般;22.9%认为没效果;19.3%认为说不清;只有6.1认为很好[5]。这充分说明,国家现有的帮扶政策,有较为明显的不足之处。必须求实创新,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3.1 制订就业帮扶计划

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制订贫困生的就业帮扶计划,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分步骤开展工作,使工作既有章可循又切合市场的实际,不断加强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求职工作中处于主动,使他们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2 加强就业政策指导

积极开展政策指导,使贫困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在国家政策规定的范围内正确选择职业。学校要根据市场就业形势的变化,举行毕业生就业工作咨询会,使贫困生掌握一定的就业技巧,树立敢于竞争精神。

3.3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要以改革为契机,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使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成为有用之才。

3.4 拓展就业帮扶渠道

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拓展就业帮扶渠道,为贫困生提供有用的就业信息。使学校更了解社会,社会更了解学校,为贫困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3.5 开展经验交流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工作会、经验交流会和模拟招聘会。邀请有关专家、教授为贫困生举行讲座,增强他们的就业信心。邀请上届毕业生传授求职经验,为他们传经送宝。

3.6 制定就业保障制度

目前,我国现有的就业政策中对于怎样解决就业歧视问题、大学生解约、用人单位过分要求等问题,政府鼓励和扶持贫困生的力度不强。建议制定新的、更加符合实际要求的帮扶政策,以期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需要,例如,制定《大学生就业保障法》等,建立多层次的法律保障制度。

总之,贫困生就业帮扶工作是一项综合工作,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重视,出台切实有效的帮扶政策和措施,更加需要贫困生自身勇敢面对现实,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才能体现就业帮扶的效果,实现贫困生的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Z].新华社北京,2007,10,24.

[2]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对高等学校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的通知[Z].(教财<53>51号文件).

[3]中国教育报[EB/OL].http://www.zk789.net/HtmlContent/EduExamNews/GaoKao/QuanGuoDongTai/0606/356.html.

上一篇:简短有深意的英文句子下一篇:本月总结与下月工作计划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