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系党支部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4-09-18

我系党支部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共9篇)

1.我系党支部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篇一

论如何发挥基层党支部在卷烟营销工作中的作用

摘要: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成立于2003年的湖北中烟工业有限公司坚持多品牌营销战略,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方面加强企业营销工作,并把党建工作引入进来,发挥其在思想引导、组织协调、服务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但是目前中烟集团基层党建工作还存在对业务工作的参与度不够、对营销人员的引导和关怀不够以及组织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烟领导层提出了改进目标,基层党支部对此非常重视,并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关键词:基层党建 卷烟营销 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卷烟品牌越来越多,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品牌在市场竞争中是否有竞争力成为企业能否继续向前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面临国外跨国烟草企业激烈挑战和国内烟草行业大规模改革重组的大环境,烟草企业如何进一步推进卷烟水平,加快卷烟品牌结构调整,培育出全国性品牌和国际性品牌便显得尤其关键。面对机遇和挑战,湖北中烟集团的领导层决策继续推行多品牌战略,要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方面加强企业营销工作,并且要把党建与营销工作结合起来,挖掘基层党支部在卷烟营销中的特殊作用。

一、基层党建工作融入烟草营销管理的必要性

中国的事情想要办好,关键在于党。历史经验已无数次表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崭新的中国,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好局面。在烟草行业中,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也十分重要,是做好企业各项事业的基础和保障,当前我国烟草行业发展面临体制完善、和谐构建、烟草控制、国际竞争等多方面挑战,中烟集团的营销工作与之前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营销队伍中也出现了一些思想波动、等待观望等亟待解决的新问题,这个时候如果基层党组织能够充分参与进来,发挥党支部在思想引导、组织协调、服务指导等方面的作用,无疑会对全公司上下统一认识、团结协作、提升效率起到巨大的推动效果。

二、中烟集团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基层党建工作职能定位有待改变

虽然中烟集团在党建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上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长久以来,基层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融合度、参与度都不够,党建工作与业务经营基本上还是“两张皮”。这就导致了党组织并不能够充分履行其职责,也不能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指导作用。

(二)对营销人员的思想引导和实际帮助不够

1、营销人员工作地点分散,集中学习相对较困难,因此不能及时落实支部组织生活会要求 ;

2、营销人员长期出差在外,与家人聚少离多,基层党组织对其个人和家庭关心、帮扶不够;

3、与营销人员的交心谈心不够,营销人员反映的问题有的得到了解决,有的未得到及时的沟通、解释,导致产生误解。

(三)基层党建工作内容及形式需要改进

目前,基层党支部的活动仍停留在开例会、开报告会和搞培训班等传统形式上,活动方式比较单一,方法不够创新,对员工的教育效果也不够理想,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攻坚克难作用,基本得不到充分有效发挥,从而造成党内人力资源的浪费。

三、党建工作融入中烟集团营销工作的有效举措

针对目前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中烟集团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增强基层党支部建设:

(一)基层党组织要转变职能定位认识,充分参与并融入到企业营销工作中 中烟集团2017年营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紧盯湖北中烟“1381”方针目标,围绕“保状态、增份额、提结构、育品牌、上水平”的十五字工作方针,贯彻中烟公司“三个满意”工作理念,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聚焦工作中的“软肋”,以发现问题、正视问题为出发点,以着力解决重点问题、难点问题为突破口,努力推动营销工作的转型升级。

基层党支部要在以上方针指导下,明确自身责任和义务,转变基层党组织职能定位认识,积极参与到营销工作中来,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重点加强对营销人员的思想引导工作:

通过抓党建、带队伍,提升职工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这方面,中烟已有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比如:2016年,中烟省外市场遭遇严重困难,一季度出现断崖式下滑,营销队伍出现了“不谈主观谈客观”、“不比先进比后进”的消极思想。针对这个问题,厂党委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对策,提出了“三个压紧压实”的工作要求,各营销区域党支部重点在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上下功夫。一是加强营销人员思想统一。在召开月度工作例会前,先召开支部学习会,继续统一销售人员的“打硬仗能打硬仗”的思想意识;二是积极开展“两在”活动。广东区域党支部科学制定活动方案,围绕“黄鹤楼品牌上柜率的提升”、“二类烟下滑的短板”、“营销人员业务素质提升”三个攻坚克难课题,制定改进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做好营销职工的走访慰问。上半年,营销办和工会一起对营销战线7名职工家属生病住院或家庭困难的同志进行了慰问,及时送去组织的关心和温暖。

基层党支部应该在认真分析总结以上实践案例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基层党支部在营销工作中思想建设方面的作用,继续积累好的经验。

2、针对营销终端工作认识不到位的现象,将党建工作纳入督导范围

在这里,可将党建工作纳入督导检查范围,在各营销党支部分别建立健全主体责任清单,细化书记、支委、党员干部的责任内容。

上半年,厂部已成立3个市场督导小组开展市场督导工作。厂领导和挂点中层干部分别到省内外市场进行了实地走访,确保了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责任有人担。

3、针对对营销人员关心不够的问题,开展为员工送温暖活动。

以人为本,将对员工的走访慰问工作常态化。切实关心营销部门员工及其家属的生活,对于他们遇到的实际困难给予及时解决,同时建立双向沟通信息平台,提供员工与党组织更为方便的途径。

上半年,营销办和基层党支部一起对营销战线7名职工家属生病住院或家庭困难的同志进行了慰问,及时送去了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几位员工深受感动,表示一定会更加努力工作,回报组织的关心。

(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容及形式

可以从三个方面解决支部活动形式单一,效果不佳的状况:

1、与商业公司一起开展支部共建活动,进一步密切工商关系;

2、与零售户、消费者,开展评议、送温暖等主题活动,拉近与零售户消费者的距离、加强感情交流。

3、积极开展双在活动,对照先进,查找差距,分析原因,攻坚提升,把党建和业务工作有效融合。

综上所述,烟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在烟草企业中重视党建工作,对于巩固我党执政基础、提高企业综合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湖北中烟集团面对体制完善、和谐构建、烟草控制、国际竞争等多方面挑战,继续走多品牌营销战略,并通过调整党建工作职能,将其引入到营销工作中来,发挥基层党支部在思想引导、组织协调、服务指导等方面的作用。目前中烟集团党建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包括对业务工作的参与度不够、对营销人员的引导和关怀不够以及组织活动形式单一等。针对这些问题,企业领导层提出了一系列改进要求,基层党支部对此已经做出回应,并提出了解决办法。相信在党组织和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下,企业的宏伟目标一定会实现。参考文献: [1]马健.地市级烟草公司党建工作的思路与对策田.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4):249-25} [2]鲍波涛.关于新时期烟草企业加强党建工作的思考.田经管视线.2013(9):35 [3]任欢.烟草商业企业机关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田.党政建设.2013(4):31 [4]张建华.关于推进烟草企业党建工作创新的几点看法川.大科技,2014(3):19-2} [5]谭宇劲.浅谈烟草企业党建工作田.中国电子商务.2014(9):117 [6]刘丽.当前烟草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L}l.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9J , 2014(22).

2.我系党支部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篇二

1 党校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 党校教育事业作为以全国党政领导干部为主要对象的继续教育事业 (包括以党政干部和理论骨干为对象的学位教育, 以及依托党校力量举办的函授教育) , 是整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教育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 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的。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所决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校教育要与党的基本路线相适应。党校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必须为发展生产力服务,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教育的改革和开放, 也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是党校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一个重要方面。

2 党校教育在党的建设工作中的地位

党校教育既是党的自身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党的历史发展的必然反映。它已由党的建设成功经验发展为党的建设机制。

党的建设机制是指党的自身调节和完兽的机构与功能的统一。党的建设机构包括管理机构 (如机关党委) , 组织机构 (如组织部) 、宣传机构 (如宜传部) 、监督机构 (如纪检委) 、协凋机构 (如统战部) 和教育机构, 而党校则是党的建设的教育机构。

党校教育在党的思想建设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党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种科学理论和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但它与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居于统治地位的主导思想, 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两者之间既有内在的联系, 又有相对独立性;既能在通常情况下相互统一, 又会在某些条件下彼此分离。因此, 如何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完全转化为党内的主导思想, 促使两者长期持续地达到统一, 始终是党在思想建设上的关注点和着力点。当然, 为了实现这种转化和统一, 党所采用的手段是多样, 例如党的多形式的日常教育活动, 集中性的整党, 重大纪念性的活动等, 党校教育也包括在内。其中, 党校教育所特有的功能, 是其他手段无法比拟的。它是以全党的中坚力量即各级领导干部为主要培训对象, 以集中时间系统地学习理论和总结实践经验为主要形式, 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灌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 从本质上理解和把握其深刻的内涵,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认识党的思想中牢固扎根, 并通过他们在全党居于统治地位, 由此可见, 党校教育在党的思想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党的组织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是紧密相连的。通过党校教育, 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各级党员干部的头脑, 提高他们的党性修养和政治素质, 增强其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对于党的组织建设来说至关重要。从党的高级领导层上说, 可以保证党和国家领导权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里, 确保党和国家的进程永不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对于党的基层组织来说, 可以保证其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自觉地保持高度一致, 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会在任何一级组织受到滞留、阻塞、动摇和违抗, 得以顺畅地贯彻执行。显而易见, 在党的组织建设中, 党校教育起着培养干部、增强党性、纯洁组织的重要作用。

3 紧密联系党建工作, 发挥党校教育作用

党校教学要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注重干部素质和能力培养。切实提高领导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全面推进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运用多种现代培训方式开展教学, 是干部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党校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员进行培养:

一是注重培养科学判断形势和把握全局能力。党校教学通过安排党的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公共管理等专题讲授, 组织高端外请报告等, 帮助学员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去科学分析形势、判断形势。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 善于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与时代发展的全局眼光, 密切关注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变化, 从中掌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发展策略, 培养科学判断形势和把握全局能力。

二是注重培养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党校教学通过安排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专题课程, 组织学员开展应急管理情景模拟演练等方式:加强对学员应急管理能力的培养。应急管理情景模拟演练是培养领导干部应急处理能力的有效方式, 通过应急处理模拟演练, 能够帮助学员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表现形式、特点和发展趋势, 建立有效的应急管理及处置机制, 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努力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应对复杂局面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推动和促进构建和谐社会。

三是注重培养依法行政能力。党校教学要建立和完善依法行政的学习机制。通过开设依法行政专题培训课程及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 形成干部学法制度和依法办事制度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使各级领导干部不断增强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 在政府公共事务中严格做到依法办事。使依法治国的原则通过政府行为落实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全社会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的社会氛围;使法律法规能够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得到普遍切实的遵守。推动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

4 结束语

党的建设主要以以思想建设作为依据和基础。制定什么内容的制度, 树立什么样的作风, 都必然以人的理论修养和认识水平为前提;同样, 人的理论修养和认识水平, 又决定着制度只写在纸上还是真正得到执行、作风仅限于口头上还是确实得以树立。党校教育在这方面发挥着深层次的作用, 它能使各级党员干部从理论上和思想认识上不仅搞清应该制定哪些制度, 树立哪些作风, 而且弄清为什么要制定与树立这些制度和作风。唯有如此, 广大党员干部才能自觉地而不是盲目地、积极地而不是被动地带头执行各项制度, 发扬和维护党的优良作风, 确保党的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得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家骐.党校教育原理概论.1989.[1]刘家骐.党校教育原理概论.1989.

[2]中共安徽省委党校编.党校教育学概论.1986.[2]中共安徽省委党校编.党校教育学概论.1986.

3.我系党支部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篇三

基层党支部处于最基层,是广大党员生活、学习、工作的园地。党只有通过党支部,才能把分散在基层各个单位的党员组织起来,形成团结统一的力量和整体战斗力。离开了党支部,党就会是一盘散沙,党的先锋队性质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根基,党的领导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党支部是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上级党委工作部署的执行、日常党务工作的开展、新党员的发展、党员队伍的建设都是支部工作的重要职能,而作为后勤服务系统党支部,在这些职能下,还有一定的特殊性:后勤服务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民心工程,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在此背景下,作为阳煤的后勤服务系统——升华实业公司的党员干部应该结合构建和谐后勤服务环境的要求,在服务中真正做到“后勤服务无小事”,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党员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支部的协调与组织,支部必须围绕引导好党员、组织好党务、推进好党建来发挥作用,那么,关于支部工作的开展,应该怎么做才能进一步发挥好支部的作用呢?

一、重视学习教育,构建和谐单位

党支部要充分认识到抓好学习的重要性,要把学习长期抓在手上,制定学习计划、丰富学习形式、争创学习型党支部。基层一些同志之所以学习成效不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愿吃苦,嫌麻烦,不能长期坚持,这就需要党支部一班人带头学习,要强化“学习就是工作”的观念,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作为一种终身要求,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任何时候都毫不放松地抓好学习。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学习活动和教育培训,尤其是在让党员干部真正动脑、亲自动笔的形式和办法上强化措施,使党员干部能够真重视、坐得下、用心学、学得好,保证学习不流于形式。我认为,我们中心组织的每周一的党日活动、每月的中心组学习、每年的党员24学时培训,就是一种极好的途径。二要增强党员干部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大力倡导自学的风气和习惯。要建立完善自学的检查评价和激励机制,把学习成果的检验纳入党员干部个人成长和工作实绩的考核评价中。通过学习,引导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凝心聚力、立足岗位,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

二、认真对待支部工作,增强党务工作的实效性

在企业中,从支部书记到支部委员,大多是兼职,我中心党总支下属8个党支部中只有2名专职党支部书记。而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事务都较为繁忙,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重业务、轻党务”的现象。如果一个支部一年下来没有组织过几次共同的学习、团队活动,甚至没有几次实质性的支部会议,这样不仅使支部党员感到缺乏组织归属感,还会使党员、支部的影响力大大下降。因此,作为支部书记及支部委员,应该认真重视,要围绕“抓党建、促行政”的工作思路,使之与行政工作合理兼顾、协调开展,要充分认识到基层党支部对于搞好支部党员、支部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党务工作的效果如何,实效性强不强,与党务工作的方法紧密联系。或许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认识误区——党的工作只是思想政治工作,而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是软工作,是很“虚”的,很难往“实”的方面开展,因而导致支部工作多数流于形式。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是脱离实际的空谈,尤其对基层单位而言,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和我们的实际工作相结合,把科学的、辨证的党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指导我们思考、工作的武器;而且,党不仅是一种组织,也是一种信仰,党员的先进性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和书面里,更多的应该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来。在工作中多做事、做实事,敢于挑战困难繁杂的工作,让支部及党员更多地用业绩来展现,让支部建设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辅相成,从形式化中走出来。

三、严格要求,提高党务工作者的能力素质

党务工作者是围绕党的建设,党的工作,对党内各项业务和事务性工作,进行一系列具体的管理活动的干部。负责基层党组织的帮助指导、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党员教育培训、党内信息统计,还要指导、支持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依照各自章程,独立自主的开展工作及其他综合服务工作,党务工作者人员整体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党务及党建工作的成效。我认为,党务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要求是: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党务工作知识,党性强,作风正,工作能力较强,勤奋敬业、敢于奉献,群众信任。党务工作者虽然不处于“行政领导”的位置,但一言一行,不仅影响广大职工的思想和行动,也关系到整个干部队伍的形象。因此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也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每一位从事党务工作的同志,都要站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高度,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无怨无悔、扎实工作,圆满完成所承担的各项任务。一是要准确把握好党务干部的角色定位;二是要熟练掌握党务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工作技能;三是要具备良好的个人形象,第一是“正”,第二是“严”,第三是“勤”。总之,作为党务工作者,要做学习的先行者、优秀的组织者、团队的引领者、群众的贴心者和企业管理者,才能做好党交给的各项工作,才能得到党员和员工的信任。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支部活动,注重增强支部活动对群众的影响力度

党支部的生命力在于活动,要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活动吸引人、引导人、凝聚人。在不少单位,由于经费紧张,导致活动次数少、活动形式相对单一,但这不意味着支部活动就难以开展,或是为了应付上级的要求而简单开展。我认为,基层党支部应从本单位、本队组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坚持经常性地开展各类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把一些行之有效的载体用好用活,以此促进和带动支部整体工作协调运转。从形式上,可以是开展一些讨论谈心活动,也可以是生活中的献爱心、送温暖等等一些有益的社会公益活动。通过开展健康有益和丰富多彩的活动,真正将看似“虚”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全体干部职工的潜能,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4.我系党支部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篇四

摘 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新形势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大任务。充分发挥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一是要充分发挥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引领作用;二是要充分发挥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约束作用;三是要充分发挥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协调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和谐医患关系;重要作用

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对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和使命,具体来说,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挥三个方面的职能作用。

一、发挥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引领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医院管理的全过程,强调政治性、一致性,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则,指导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起到引领作用。

1.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医患关系是医院面临的最基本的关系,它反映的不仅仅是医务人员群体与患者群体之间的关系,而且是整个医疗界乃至所有社会关系的缩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代表性关系。[1]近几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健全,但仍然存在着医患沟通不畅,期望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较大等问题。医患沟通的价值在于尊重患者的主体权利,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以人为本”一方面是解决医务人员的核心价值观,了解医务人员的实际情况,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使他们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不断钻研医学,提高医术,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具体到医患关系上,就是要以患者为主体,最充分尊重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医疗的权利,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2.要提高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实际本领,努力促进公益性与创新性共同发展

有了“以人为本”的观念,还有必须有实际的本领,这种本领主要体现在一是要体现医院的公益性的宗旨。公益性是立足于我国历史国情,并根据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做出的选择。坚持公益性,可以尽量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致困的现象,可使得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二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培养医务人员的高尚医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去影响和团结大家,不但专研医学,提高医术,切实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二、发挥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约束作用

约束作用能强化医务人员的服务、创新、高效、清廉的意识,提高其自我要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自觉性。

1.通过加强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文化建设的作用,在于可以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化成具体的奋斗目标、人生信条和行为准则,为其指明努力方向。近年来,医患关系矛盾激化的一种原因,就是部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下,收受红包、回扣等,导致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降低和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在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意培养广大医务人员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把医院文化活动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结合起来。[2]

2.通过加强组织制度建设,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加强医院组织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保证。一是医患沟通制度。根据病人的心理需求,制定了医务人员与患者沟通的主要内容,将其纳入医院质量管理范畴,使之制度化。提高患者对医疗过程及其风险的认识,得到他们对医疗服务措施的配合,是减少医患纠纷的关键;二是医疗纠纷调解流程化。医疗纠纷整个调解过程必须坚持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职业化的原则。它不仅要求我们医务人员有专业背景,懂医学专业知识,而且要求懂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在调解时,如何拒绝患者的不合理要求,如何取信于患者,这些都需要我们的医院成立专门的科室,训练相关的人员,有效化解医患纠纷。

三、发挥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协调作用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必须加强协调作用,而且这种协调必须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1.要协调医患关系,解决好医务人员的沟通水平

当前医疗纠纷增多,医患之间的沟通不畅,双方不能换位思考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沟通不到位,也就无法解决医患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又客观上扩大了自律空白,加剧了道德风险。医院可以通过相应的职能机构,对医患沟通从形式、内容、要求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注重对医务人员服务沟通意识与技能的培养,使医务人员在进行技术医疗的同时辅以“话疗”,实施心理辅导,既可以传达医方的信息,又可以掌握患方的心态。

2.要协调医患关系,搭建起医患之间的沟通平台

要协调医患关系,可以搭建起医患之间的沟通平台。一是可以积极利用互联网等虚拟搭建起医患关系的沟通平台。如可以利用内部网络、现代短信群发技术等渠道,将有关信息及时、有效传递给职工,提高医务人员处理的技巧;二是利用实体进行搭建,如医学科普知识宣传栏、告患者书、医疗咨询台等,从而建立起医患之间的经常化的沟通机制。

参考文献:

5.我系党支部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篇五

一、构建五个和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基础。安居乐业、全面小康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标志,也是和谐稳定社会的基础,劳动保障工作部门赋有重要的责任。

(一)构建和谐融洽的创业就业环境,使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得到贯彻,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这就要求我们千方百计的扩大就业,不遗余力地鼓励创业。我国是人口大国,就业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总量性矛盾。根据有关资料,我国15—64岁人口2000年为8.5亿,2010年将达到9.7亿,2020年将达到9.97亿。预计今后几年,全国新生劳动力供给将达到4650万,城镇现有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14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1.5亿以上。无论城镇还是农村,劳动力总供给都明显大于总需求。二是结构性矛盾。随着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体制转轨,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持续下降,释放出大批剩余劳动力,城市化进程加快,上亿农村劳动力将进入城镇;一些工业特别是传统工业生产能力过剩,部分资源枯竭的矿山和困难企业关闭破产,大批职工将转岗失业;企业管理体制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大量冗员需要分流;加入世贸组织,一些行业可能受到冲击,将加剧结构性失业现象不断出现,影响社会稳定。三是素质性矛盾。科技进步、技术更新、新兴产业迅速兴起,部分低素质劳动者不适应需要而失业或难以就业,一些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又不能满足需求甚至后继无人。四是经济增速放慢的矛盾。在保持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我国经济总量扩大,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经济增长有所减缓,加上有机构成的提高,对劳动力的吸纳量相应减少。此外,就业观念、职业培训和就业政策等方面也都存在一些问题,对劳动就业的严峻形势,必须高度重视,要采取多种方式切实解决好。

第一,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扩大就业总量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优先目标,要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政策,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这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根本性举措。

第二,统筹兼顾调整改革和扩大就业,拓展就业渠道。要从实际出发,妥善处理结构调整、企业改革与扩大就业的关系。既要推动科技进步、提高产业科技水平,又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既要发展加工业制造业,又要大力扶持社区服务、餐饮、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既要壮大国有经济,又要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发挥他们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的作用;既要分流冗员,减员增效,又要切实搞好再就业工程,为增加就业岗位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既要加强农业基础,又要实现城乡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

第三,鼓励支持创业,广辟就业门路。解决就业问题,是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能由政府包办大揽,必须依靠全民共同努力。要在全社会形成喜欢创业的机制,特别是扶持各种所有制的中小企业发展。要切实落实国家的有关政策,对提供新就业岗位和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服务业和中小企业给予政策鼓励和支持,放宽市场准入,简化创业审批,扩大融资渠道,减轻税费负担。社会有关方面应积极为企业提供投资融资、贷款担保、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对外合作、法律咨询等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要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组织起来再就业。

第四,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一是要有计划、有步骤、大规模地开展劳动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移能力,促进劳动者尽快就业、再就业和稳定就业。要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将工作重点由基本生活转为就业保障,对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条件的人员进行创办企业培训,帮助创业。二是加强企业职工培训,发挥行业协会、行业组织和企业的作用,对职工开展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培训,培养大批技术工人,鼓励职工学习技术,提高劳动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面向城乡初高中毕业生普遍开展职业培训,加强职业指导,提高青年劳动者的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四是广泛利用现代通讯技术,面向广大农村开展远程再就业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五是把职业培训、就业指导与企业、社会用人结合起来,提高培训就业率。

第五,扶持劳动就业弱势群众,解决就业困难。目前城镇就业困难群体,主要集中在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地区,也有一些职工年龄偏大难以找到工作,有的因病或因残疾而就业困难。这些人长期失业,家庭生活将陷入困境。有关方面要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以及处于困境的行业和群众,积极帮助城镇困难群众解决就业问题和改善生活条件。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给困难群众提供特殊就业照顾和就业援助,扶持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技能培训,增强自力更生能力。在全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扶危济困活动,使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

第一,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现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较好地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社会保障和自我保障相结合的原则,符合我国国情,应当继续坚持,并不断加以完善。要进一步扩大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将各种所有制企业职工都逐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适当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逐步做实个人帐户;改进和完善现行的企业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把阶段性指数化工资逐步演化成终身工作期间指数工资,作为计发社会性养老金的基数,其比例与缴费年限适度挂钩;同时,改革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调整和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办法,探索建立符合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特点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促进机关、事业、企业单位人才流动,解决待遇不公问题。

第二,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制度。1998年以业,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由国家、企业和社保机构共同出资、保障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是当时形势下采取的一种过渡形式。国家决定要尽快建立失业保险制度,有关方面已制定了失业保险条例和规章。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将进一步扩大,逐步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制度与失业保险并轨,下岗职工陆续出中心,企业新的减员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保障基金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负担,财政给予必要补贴,建立基金调剂制度,增强承受能力;强化保障基本生活与鼓励再就业相结合的机制,更好地发挥失业保险在保障生活和促进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当前,要做好下岗职工出中心后的失业保险接续工作,补充失业保险基金,适当缩短领取失业保险基金期限,促进领取人参加培训和就业。

第三,全面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按照规定,凡是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市居民,都有权从当地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这是我国城市困难居民最后一道社会保障安全线。要全面落实城市低保制度,切实贯彻属地管理原则,将符合条件的城市困难居民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并确定适当的保障标准;建立城市低保对象家庭备案制度,方便查询和监督;规范收入审核和待遇申请程序,推进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完善低保工作法规和程序,实现公开、公平、公正;建立稳定的财政预算,多渠道筹措资金;探索建立城市社会救助体系,从多方面保证困难家庭基本生活。

第四,积极推进医疗保险体系改革。旧的公费医疗劳保制度,国家包揽过多,医药资源浪费严重,国家决定按照“基本保障、广泛覆盖、双方负担、统帐结合”的思路,改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并涵盖至城镇大多数从业人员。加快落实并规范现行各类补充性医疗保险办法,制定公务员医疗补助、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等具体办法,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和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同时,加大医疗制度和药品流通领域的改革,杜绝不正之风,三管齐下,解决职工群众不能生病、不敢看病的问题。

第五,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和小城镇社会保障问题越来越突出,村镇居民生活富裕起来,也希望建立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要尽快研究制定适合于进城务工农民、被征用土地的农民以及农转非人口的养老保险制度,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其他农村人口。在有条件的城镇,可以从实际出发,自主自愿,民办公助,分散决策,标准有别,逐步探索适合当地特点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并将家庭赡养、土地保障和社区扶持相结合,共同保障村镇老年居民的基本生活。在富裕地方,可探索把贫困村镇居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第六,合理确定社会保障范围、标准和水平。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各地区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既保障离退休人员、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和职工基本医疗需要,又不能超出社保资金承受能力,避免导致社保基金入不敷出,财政不堪重负,并给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这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有很多深刻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还要动员和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商业性保险对社会保障的积极作用,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开展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

(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契约关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目前劳动关系总体稳定,但因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而引发的劳动纠纷仍呈上升趋势,有些地方还相当突出,成百上千人的xx时有发生,弄不好,会引发大的事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以协调劳动关系为主线,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重点,更加注重各类社会群体利益关系的协调平衡,比如在岗职工与下岗职工、城镇职工与农民工、特殊群体(如军转干部)与其他群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平衡,切实减少群体性劳动纠纷和争议,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第一要继续做好国有企业主辅分离、关闭破产和改组改制中职工安置及劳动关系处理工作。完善相关政策,严格实施改制方案的审核批复制度,分类处理劳动关系。注意妥善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职工安置、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和劳动关系处理等方面的遗留问题。

第二要切实执行劳动合同制度。加快国家《劳动合同法》的起草、出台和地方劳动合同立法,下大力气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特别是建筑施工企业与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要加强对合同执行情况的督查,重点检查非公有制企业遵守劳动合同规定的情况。

第三要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建立健全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推动三方机制向县市一级延伸,进一步扩展三方机制的职能,完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发挥实效。以工资集体协商为重点,落实《集体合同规定》,指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国有改制重组企业建立集体协商制度,签订集体合同。劳资矛盾比较突出、xx多发的地区和企业要深入调研,提出缓解矛盾的措施,建立解决问题的机制。

第四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学习宣传活动,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改善监察执法环境。完善监察程序和监察员管理工作制度,重点推进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监察执法水平。

第五要加强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积极建立企业内部调解、区域性调解和仲裁调解相结合的调解工作体系。继续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加强集体劳动争议的处理,提高仲裁的质量和效率。积极推进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研究试行仲裁员资格制度及职业等级制度。

(五)构建和谐完善的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推进劳动保障工作的人本服务,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决定》指出,“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这个管理格局的形成,对劳动保障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就业服务社会化是劳动保障工作一贯要求,又在新的形势下赋予了新的内容。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劳动就业服务要逐步实现专业化、制度化、社会化”,这个“新三化”要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 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策促进就业 ”的就业方针。所谓市场导向,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打破部门封锁,地区分割的格局,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地配置,人才人力得到充分地使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都能迸发出来。

第二、社会保险管理社会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企业职工的劳动保险由“企业保险”向社会保险的转变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从基金的社会统筹到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再到人群的社会化管理,社会保险的社会化正在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随着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的完善,社会保险的社会化管理层次将出现新的飞跃、走上新的台阶、达到新的水平。

第三、构建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体系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重要任务。当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过程,最具特征的是广大职工由“企业人”转变为“社会人”,数以千计的职工在劳动保险关系逐步地由完全企业管理转变成了社会管理,还有几亿社会劳动力(主要是农村富余劳动力)更要逐步纳入劳动保险管理的轨道,如果不建立一个完善的、统一的、有效的社会化管理体系,那么劳动保障工作就很难适应新时期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管理就会出现混乱,就很难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迅速加快劳动保障社会化管理体系建设,尽快地承担起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

一是要制定动劳动保障管理政策法规,使这个体系能够合法存在、有法可依、依法管理。要保证这个体系的机构、编制、用房、经费,任何单位和组织不能侵占、调用和削弱。

二是建立健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服务体系,以维护所在(市、县区)两级政府的统一领导、合理布局、服从规划、信息畅通的原则基础。

第四、高度重视发展社会服务业,这是搞好劳动保障社会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我们之所以要高度重视社区服务业,一是社区有大量的就业岗位。目前,社区便民服务,如托幼托老、家庭病房、代购物品、修理维护,以及小餐饮、小商店、报亭、电话亭等,虽有一定的发展,但与家务劳动社会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随着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物业管理、保洁保绿、商品快递等工作大量增加,将为社区就业提供大量岗位。在加强社区建设中,社区管理、治安等公益性工作都要人去做。这些都是社区就业的潜力。把这些社会服务业的岗位开发出来,既解决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也方便了群众活跃了社区的物质文化生活,使社区充满生机和活力。二是社区的就业岗位适合下岗失业人员。家政服务、钟点工、保洁保绿、治安管理等社区就业岗位,对技能的要求比较单一,下岗失业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就可以上岗。下岗失业人员生活在社区,相互熟悉,适应社区各种灵活就业方式,自己方便,别人放心。社区就业岗位的进一步开发既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也有利于社区这一基层单元的社会和谐与稳定,从而形成最广泛的和谐稳定的社会基础。

二、提高“四种能力”,建设一支构建社会和谐的干部队伍。

劳动保障工作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必须认真贯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决定》把加强能力建设作为重要手段,摆在突出位置。这是因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劳动保障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课题,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才能全面履行好职责,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把握大局谋划长远的能力。劳动保障工作已经摆上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工作的中心,谋划劳动保障工作的全面和长远发展。就必须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观大局、察大势、议大事、谋大策,把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变为自己的实际行动。把握大局谋划长远就要从基本国情出发。每干一件事情,都要考虑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情况,顾及各方面承受能力,比如企业退休人员待遇水平与机关事业单位差距拉大这个问题需要解决。但必须坚持分类指导,区别对待逐步提高。把握大局谋划长远就要正确处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劳动保障工作既要坚持改革,又要维护稳定大局。当前要着力做好企业关闭破产,改制改组企业职工安置和劳动关系处理工作,做好并轨过程中的基本生活保障、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关系接续工作。从长远看,出台一项改革措施,要坚持先试点,总结经验,再逐步推开,不搞一刀切,不急于求成。这样做,表面看起来慢一些,但是每一步都要走稳,不“翻烧饼”,从一个时期看,步伐是快的。把握大局谋划长远就要坚持观念更新、理论创新。实践在发展,我们的思想观念也要更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劳动保障理论也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比如,我们长期面对的劳动力状况是供大于求,但从去年开始出现了局部地区的“民工荒”。要深入分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对劳动力地区结构、素质结构、劳动力价格体系的影响,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高度提出应对之策。

第二,联系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劳动保障部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要坚持深入群众,了解实情。要针对群众最急迫的问题提出措施,切切实实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劳动保障部门的窗口单位——就业、社保、合同、信访、监察、争议处理应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增强服务意识,方便群众办事。三要求真务实。制订政策、完善制度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局部利益与全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既不能对群众的合理要求视而不见,又不能做不切实际的过高承诺,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

第三,综合协调形成合力的能力。劳动保障工作是涉及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工作。要善于调动各种力量、利用各类资源来推动工作。首先要争取党委政府各个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和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其次是充分发挥群众组织、社会团体的作用,保障体系的作用;再次,要注意发挥、利用和引导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的作用。

第四,廉洁自律抵御腐蚀的能力。党风廉政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提高抵御腐蚀和诱惑的自律能力,重点抓4个环节:一是各种资金的分配。要把隐蔽的权力公开化,把分配依据、计算公式拿到桌面上,不搞“猫腻”、不搞暗箱操作;第二要把集中的权力分散化,集体研究决策,不能一个人说了算;第三还要健全程序,管计划与管钱分开,分钱的与发钱的分开,相互监督和制约;二是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这些都是老百姓的养命钱,一分钱也不能乱花,要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出现了挪用问题,要严肃查处,触犯刊律的要绳之以法。三是行政审批和行政管理权。要依据《行政许可法》继续清理行政审批事项,不能把备案变相成审批,更不能把已经取销的项目转受给有利益关系的中介组织,对他们审批的项目要公开、公平、公正。四是工程建设。凡是涉及工程项目的,要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度,绝不允许暗箱操作,纪检监察机构要派人参与全过程监督。

三、落实三项要求,把当前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做好

第一、要突出重点。完成并轨和推进做实个人帐户,是近年两项重点改革,也是整个劳动保障工作的重点工作,要摆在突出位置。劳动保障的各项业务工作,都要在认真分析工作态势、把握走势的基础上,抓住各自的重点。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重点是落实困难人员再就业和控制失业率的目标任务,并通过加强培训和接续社会保险关系,提高再就业的稳定性,进一步落实各项政策,特别是要在小额贷款和主辅分离两个难点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社会保险工作,要重点推进私营个体、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着力解决国有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重点解决风险大的行业、企业职工参加工伤保险问题。在劳动关系方面,要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重点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企业破产转制中损害职工利益以及群体性劳动争议增多的问题。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也是一项重点工作。劳动保障工作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重点工作,这些重点工作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所在,要紧紧抓住毫不放松,才能卓有成效。

第二是因地制宜。开展工作,都必须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出发,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在制定政策时,要坚持推进改革和发展,明确目标和任务,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

6.我系党支部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篇六

病例研究教学是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中职学校基础医学教学中全面开展贯穿课堂始终的病例研究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在实践应用中收到显著效果,病例研究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础医学病例研究教学作用基础医学教育是医学生学习医学课程的必经过程,基础医学包括生理、解剖、病理、药理及微生物和寄生虫学等。这些课程量大且内容多,知识抽象,特别是刚入校的职业学校医学生,学习困难大,死记硬背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这种方式的长期发展就会导致学生对医学学习失去兴趣,也失去探索医学奥秘的动力。长此下去,不但影响临床课程的进一步掌握,更会导致将来开展临床工作后,在医疗实践工作中照搬生套,没有建设性开展医疗工作的能力。我校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在基础医学学科中开展病例研究教学模式。病例研究是近些年被广大教师应用的教学方法,病例教学就是通过设置典型病例,在该病例中将临床症状以常见方式展现,通过分析临床病例来和基础医学理论相联接。通过分析、推理和判断,帮助学生掌握基础医学知识。在病例分析中穿插理论教学知识点,使学生在头脑中把相应的知识点通过临床症状建立联系,产生深刻印象,建立大脑反射模式,形成病例判断分析程序,为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和习惯。病例研究教学模式将病例教学法更深入开展,加重病例教学在课堂中的比重,侧重学生病例研究能力,通过研究病例来消化基础医学理论,让学生形成立体的基础医学理论模式。

一、以往病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病例教学方法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展,但是教师应用起来参差不齐。现在编写的.中职及高职教材都强调将知识点活化运用,往往都要求引用病例在教材中,特别是一些职业学校的教材,病例更是占教材内容相当篇幅。但实际教学应用中,教师往往习惯于以往的教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主导应试教学,强化学生掌握常规固定知识点。病例只是部分学生在课后随意阅读的内容,毫无实践应用价值。有时教师也受教学学时限制,无法开展病例教学,更谈不上病例的深入研究。例如,中职病理教学,教材要求学时72学时,72学时中既要完成基础病理学内容,又要完成病理生理学内容,每堂课内容知识点遍布,教师总感觉一直在讲,学生一直在听,但每每下课时都是仓促收尾。更深一步存在的问题,就是现在的中职基础医学教学注重知识点的细化掌握,考试内容固定死板,学生必须掌握教材的条条内容,才能完成考试。这种现状造成的结果,就是教师无法抛开期末考试成绩来开展病例研究。

二、病例研究教学模式实践开展状况

病例教学中,病例是教学的核心,学校倡导基础医学教学以病例研究为主导。病例研究在教学中的开展首先要求病例设置要科学、合理。我校要求基础医学解剖、生理、病理学科建立专业病例库,每节教学内容完全围绕病例研究来开展。建立病例库要求专业教师将知识点梳理后,寻找、选择、设计病例,让知识点潜藏在病例中,让学生通过浅显易懂的临床症状,深入追寻其内在原由根理,从而通过自主探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完成医学教学目标。病例库的建立激发教师到临床工作中寻找典型病例,将典型病例与教学中常遇到的问题结合,对典型病例进行适当的编撰,并紧扣病例设置问题,对病例灵活应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每个知识点用病例串联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个或若干个典型的具体病例,经过精心设计、推敲,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展开分析研究,既融合知识性,又要有一定趣味性,让学生的兴奋点能紧紧的围绕在学习中,从而让学生学会概括知识要点,便于深刻理解和把握。

病例研究方法在我校实践开展效果显著的原因,除了专业设置课程病例库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考试内容完全以病例形式设置。学校自成立无纸化考试系统后,无纸化考试覆盖基础医学全部学科。题库最早建立中,病例题比例只占10%~25%,近几年通过病例研究教学后,病例题量已经提高到总题量的80%~90%。教师在开展教学中将病例研究结合到考试应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关注力,也将教师对教学的研究集中到病例的采集、设计、应用中。

三、病例研究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以往的课堂教学活动,多是以教师为中心形成的灌输式教学,枯燥被动的学习,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基础医学等科目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率高达35%。,我校在级护理班基础医学教学中的病理科目中开展病例研究教学法,为对比教学效果,应用两种教学方法在同一年级专业学生中开展教学,最后通过学生的卷面得分情况,来探究开展病例研究教学模式在医学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2010级护理10个中专班分成两组,5个班仍是采用传统理论讲授法进行教学,另5个班则教师授课全程以病例研究为主导。病例研究贯穿课堂始终,教师在教学中侧重教授学生研究能力,通过研究病例来理解基础理论知识点。期末考试应用相同试题考试,采用病例教学法的教学班不及格率为11%,而另5个班的不及格率则为32%。通过对比,应用病例研究教学模式来开展基础医学教学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成绩。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能强化知识的应用能力,更能实现培养有创造力的实用型医学人才的目标。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开展,病例研究教学模式在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医学基础学科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四、病例研究教学模式可增强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基础医学教学中不断强调的一个重点,就是与临床医学相结合,学生学习基础医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到临床实践中,通过掌握的基础医学理论解决临床医疗实践中遇到的复杂问题。病例研究教学模式对开展基础医学教学的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可以促进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在开展教学中,不再只局限于传授书本上的规则和理论,而是将各章节的难点和重点,精心设计在病例中,创造出让学生身临其感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找到因果关系。我校通过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应用病例研究教学模式,使基础医学教师不断增加了临床实践愿望。3年来,共有6名教师到本市三甲医院临床实践,在实践中教师通过经历的临床病例,把基础医学理论教学内容进一步巩固、活化,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五、病例研究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7.我系党支部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篇七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原则,实施途径,分析研究

写作活动应当反映和接近学生的生活状态, 保证学生在生活中有深刻的感悟, 并将自己的感悟以文字的形式描述出来, 这样的方向应当成为小学作文教学的大趋势。对于许多学生而言, 他们的作文写作脱离了自己的生活实际, 言之无物, 没有能够从生活中汲取精华与素材, 导致写作能力低下。笔者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 针对生活化原则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主要针对这一原则提出的背景和贯彻的途径进行简要分析。

一、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原则提出的背景

作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将写作活动建立在自己的亲身经历、耳闻目染及其产生的真实情感活动基础之上, 这样的文章符合人的表达特点, 更具真情实感, 是对现实生活的有效反映。但是在现行应试理念的影响下, 许多教师的作文教学背离了这一宗旨, 成为了应试模式的生产线, 主要针对几种类型的应试作文题材进行反复训练, 甚至有背诵范文、生搬硬套的做法, 脱离了学生的生活。针对这样的状况,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作文教学提出了返璞归真的要求, 要让作文回归其本来面目, 作文教学生活化原则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一项创新, 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记录、体验、感悟、分析、发掘自己的生活, 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素材, 增强情感体验, 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这个世界, 用大脑去思考这个世界, 用手中的笔去描绘这个世界, 从而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高质量文章。

二、小学作文教学中贯彻生活化原则的途径

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以后, 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了显著提高, 这就为作文教学中贯彻生活化原则奠定了良好基础, 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有效贯彻与落实生活化原则。

1.认真观察记录生活。叶圣陶先生认为, 如果将文章看做喷涌的泉水, 那么其源头就是丰富的生活, 生活生动精彩, 文章才能够源源不断。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生活, 这一点正是许多小学生所匮乏的, 他们涉世不深, 对社会观察不够全面和深入, 导致在作文学习中没有生动的素材。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 笔者首先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从自己周围的生活圈子着手, 从最熟悉的人入手,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事情, 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哪些是平常的事情, 哪些是具有写作意义价值的事例, 在观察中敏锐地发掘有价值的写作素材与信息, 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试听所获得的丰富信息中有效提炼出其中的闪亮题材。在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的基础上, 笔者还培养学生随手摘记的良好习惯, 每一位学生都备有一本精致的小型笔记本, 随时将自己观察到的事情以及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 有些时候灵感一闪而过, 所记录下来的内容具有较高的价值,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积累, 长期下来能够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

2.深入体验感悟生活。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 他们的社会接触面仍然比较狭窄, 没有能够有效深入到生活之中进行感悟, 客观上学习压力较大, 也导致学生没有这样的载体与空间。在作文教学中, 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悟, 笔者坚持带领学生深入到生活中进行体验感悟, 着重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指导学生设计体验方案, 自主地深入到生活中进行感悟, 如对学生布置了“听故事谈感受”这种类型的活动, 要求学生听不同人物讲不同题材、不同年代、不同主题的故事, 提高学生的素材积累, 同时大胆进行想象, 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写心得、复述故事、续写故事等方式增强对生活的感悟, 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另一方面, 笔者还结合各种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感悟, 如学校在清明节组织扫墓活动, 重阳节组织学生慰问敬老院老人活动, 学雷锋活动月组织开展公共场所卫生清扫活动等等, 这些活动都是需要学生亲身参与的。在这样的活动之中, 他们会接触到更多的人物, 看到更多的事情, 笔者要求他们在活动中进行思考、分析、感悟, 在活动结束后将自己的心得记录下来, 这样的途径也是提高学生感悟能力的重要方式。

3.深度发掘提炼生活。写作活动源于生活, 但是其还要适当高于生活, 要在生活中表面现象提炼发掘出深层次的中心主题, 从而达到教育他人的目的。在这一方面, 笔者侧重于训练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梳理提炼中心思想, 使文章的选题立意更加新颖, 更具生动。如在布置学生开展“看一看群众生活条件变化”这样的实践活动之后, 学生搜集到了大量生动的素材, 有居住条件越来越好的, 有家用电器数量越来越多的, 有汽车、摩托车进入普通家庭的等等, 这些素材源于生活, 体现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笔者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群众的生活能够发生这样的变化?将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引导, 经过分析讨论, 大家明白了, 是党的坚强领导, 是各级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 是全社会共同努力, 为群众提供了创业致富的良好环境和平台, 这才是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提高的根本原因, 其本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强有力。通过这样的发掘, 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习作的训练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贯彻生活化原则, 是夯实学生习作基础、提高学生习作技巧的重要途径, 广大教师应当引起重视, 并在教学中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江和平.小学作文课外练笔重在“三化”[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小教研究) 2011年Z3期

8.我系党支部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篇八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和谐企业 激励 作用 措施

所谓和谐企业,是指一个有序的充满活力的企业。构建和谐企业关系到企业的稳定,同时也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的政治优势,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企业内外部和谐状态,成为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项新的任务和研究的课题。

一、构建和谐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

所谓和谐企业,一是企业各组织之间的和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特别是企业中的党组织凝聚力强。二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和谐,企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服从、服务于中心,协调有序,既追求经济效益,又注重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企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企业发展与职工的发展相协调;三是企业内部关系和谐,干群团结一心,充满活力。职工利益得到充分维护,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有效的发挥,职工间互帮互助,诚信守信、融洽相处。构建和谐企业,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课题、新的要求。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这一变化,服从和服务于构建和谐企业的新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障。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做到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中得到贯彻落实,又要充分发挥培养企业员工健康向上精神风貌的企业文化功能。

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舆论和激励鼓励作用

企业最基本的和谐是干部职工政治、思想上的和谐,这种和谐突出地表现为全体人员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进而把人们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汇成巨大的精神合力。而要做到这些,思想政治工作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正确的导向作为第一使命,促进干部职工观念创新,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思想保证。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首先是要增强工作的预见性,摸清职工的困惑点;增强工作的渗透性,激发职工的兴奋点;要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化解职工的忧虑点。坚持以人为本,真正摸清干部职工的所思所想,善于发现潜在的思想问题,切实帮助职工解除心灵深处的困惑和疑虑,要让职工理解企业、支持企业,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保持职工队伍的思想稳定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动员他们自觉地为实现当前和长远目标而努力奋斗地工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健康的心理参与企业改革改制,自觉地投身到企业生产经营各项工作中去。

三、积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矛盾、协调关系作用

和谐企业应是既富有活力,又保持稳定的企业;是既包括各方面的不同利益,又能把各种复杂利益关系处理恰当的企业。当前,企业改革改制已成为社会又一熱点、难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现代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对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出新的需求,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也在不断涌现,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利益相互调整,思想观念、心理矛盾作为社会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引起企业内部利益格局的变化,各种矛盾如果处理不及时就会影响企业的稳定。

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客观地、准确地摸清和掌握企业干部职工所关心、所期盼、所焦虑、所困惑的问题,认真分析其原因,创新思想观念,通过民主的、相互沟通的、说服教育的方式,帮助职工化解矛盾,协调各种关系,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尤其要关心最需要帮助的职工和弱势群体家庭,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

四、加强党的建设,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组织保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企业是企业党组织面临的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程中,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构建和谐企业的战斗堡垒,使党员成为构建和谐企业的先锋模范,必须大力加强党的组织、思想和作风建设。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广大党员的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时时处处事事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和影响周围的职工,积极投身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的实践活动,充分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促进“人企共同发展”,为构建和谐企业,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组织保证。

五、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当前,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闩我变革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包括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等等),是企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发展的助力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的增强,也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最终决定或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工夫,保持与时俱进,为促进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更新内容,要在继承和发扬原有内容的基础上,探索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在实践中所取得的新鲜经验,充实和完善新的内容。要着眼于解答和解决构建和谐企业过程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作出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有说服力的回答。要着眼于激发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眼于维护和促进企业和谐安定和发展,为职工办实事好事,在办实事好事中贯穿思想教育,在服务职工中引导提高精神境界。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要探索新方法。面对新情况、新任务,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说理教育、人际协调等方法,依据有关政策和法律规定,妥善处理职工内部矛盾,防止侵犯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要把传统形式与新兴科技手段结合起来,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思想内涵和技术含量。

三是思想政治工作要着力创新机制。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创新,是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理论、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按照我国当前企业的管理实际,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对传统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进行整合和创新,要形成畅通的民情民意反映渠道,健全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把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企业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要健全和完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应急机制,从而保证思想政治工作高效运转,充分调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9.我系党支部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篇九

王明学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三农”问题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新的历史时期,积极探索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对深化新农村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黔西县的农村党支部以统一思想为载体把握“方向盘”,以能人建设为载体安装“传动轴”,以制度建设为载体启动“驱动器”,通过创新工作模式使新农村建设之车驶向“快车道”。

统一思想,把握“方向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统一思想,才能在发展上一个路子。由于群众受自然环境、知识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小农意识普遍存在,思想不统一,不利于新农村建设。村党支部通过多做教育引导工作,把上级的政策与群众的实际想法统一起来,把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向群众讲清楚,让群众听明白,避免因宣传不到位,群众对情况不了解,从而乱猜测、乱估计的现象。坚持走群众路线的新农村建设之路,保证户户必访、人人必谈,把思想政治工作细化到每个人的心底。充分发扬民主,对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确定先由村“两委”会进行研究,再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人大代表、村组织干部会进行酝酿,最后由全村代表大会通过。目前,全县382个村理清发展思路393条,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五年发展规划361个。如中坪镇老街村提出“一业为主,多业并举”即以大农业为主体,商业、服务、个体运输业等行业共同发展的致富路子;甘棠乡红星村提出了“粮食是基础,蔬菜、养猪是关键,富余劳动力转移为重要补充”的发展思路。

培训能人,安装“传动轴”。为使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党支部以远程教育为载体,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培训农村能人工作,充分发挥能人的明灯和旗帜作用,让他们带头发展经济,带头落实计生政策,带头监督安全生产,带头维护社会维定,带头整脏治乱,以点带面推进新农村建设。锦星乡经济发展带头人王大平,投资40万元建起生猪养殖场,年收入15万元,无偿投入资金1.7万元硬化新街村100米的进户路,并真心诚意地向群众传授养猪知识,带动全村养殖业发展;定新乡计划生育践行者肖光祥,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主动到乡政府落实结扎手术,并向群众广泛宣传计生政策;太来乡安全生产守护神李佳义,带头24小时监督非法小煤窑的开采;中建乡社会稳定捍卫者张光明,在村里组建“治安巡逻队”,让人民过上平安、祥和的日子;洪水乡整脏治乱带头人史开泽,在治理街道脏、乱、差的工作中免费运沙石30吨,清理垃圾80吨,为创建舒适的人居环境献出光和热。全县农村党支部共计培训“双培双带”能手、“土专家”和“田秀才”等农村致富能人18456人(次),通过能人“传、帮、带”作用,为20余万村民找到增收致富的门径。

建立机制,启动“驱动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集体事业项目的确定,财务的公开,村组干部的确定以及各家连户路卫生的打扫等事项,都通过村党支部的研究,村“两委”的讨论,村民代表大的表决,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的长效机制,使村党支部办事有章,驱动村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发挥作用。其一,建立村党支部“说事”制度。根据乡镇工作计划,围绕中心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例会。由乡镇党委、政府组织召开,听取村党支部书记作报告,总结工作经验,研究解决有关问题的措施及办法,布置下一步的工作任务。其二,建立民主评议制度。由乡镇组织召开由农民党员、村民小组长、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参加的民主评议会,对村党支部的工作实绩进行民主测评,把群众赞不赞成、高不高兴、满不满意作为衡量村党支部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其三,建立奖惩制度。建立村干部工作实绩档案,年终对工作表现突出的村干部进行奖励,将此项工作作为干部推优评先的重要条件之一,将其作为考核村干部“能上”、“能下”的凭据之一,同时实行责任追究,因村干部工作失职,给群众造成较大损失的,要对村干部进行处理,并限期整改。全县有共建立健全村党支部工作制度35个,如城关镇的村党支部书记定期“说事”制,洪水乡的村级事务“代办”制,林泉镇村务“联系卡”制,绿化乡的村干部“民情日志”制,太来乡的村干部“夜访”制和锦星乡的“五项”制度抓村级全盘工作等。这些制度的形成,进一步明确了各项工作的目标及任务的落实,为村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有效制度保证。

创新模式,驶往“快车道”。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党支部创新工作模式,把重点放在“民主”上,把关键放在“积极性”上,把核心放在“富民”上,使新农村建设驶往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其一,把民主治村贯穿农村工作的始终。新农村建设要走群众路线,不是几个村干部能干得出来的,要靠所有农村人的努力。遇事要多开党员会、村民大会,多宣传发动,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涉及集体利益的事,要通过“一事一议”,让群众自己决策。在实施项目时尊重群众意愿,尽量避开农忙季节。哪怕是涉及群众1分钱的事,也要认真的落实,把为群众谋利作为工作的第一责任。其二,把积极性和主动性高的群众作为工作的主要对象。群众积极,村干部更积极,把群众的积极性与村干部积极性有机联系起来。从所周知,新农村建设不是下“满天雨”、洒“胡椒面”,而是一个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的过程。所以,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搞“路边花儿开”的事,要找准工作对象,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群众积极性高的不管是路边还是深山脚下,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不管是村组干部还是一般群众,都要优先给予政策倾斜。其三,把主要精力放在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上。很多群众离不开传统农业,增产不增收。新农村建设既要让村庄亮丽起来,更要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因此,村干部要把主要精力要放在教育培训和思想引导新型农民上,放在市场调研和产业结构调整上,放在招商引资和带领致富上。为进一步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现在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发展农村经济,只“生产

发展”群众才能“生活宽裕”,才有能力实现“村容整洁”,从而促进“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所以,要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上,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群众增产增收。通过党支部创新工作模式,涌现出五里双塘、钟山陶家坝、太来芭蕉、素朴古胜、城关双桥、绿化大海子等28个新农村建设的亮点村,这些典型村示范效果好,群众积极高。

上一篇:英语名言唯美短句下一篇:金蛇狂舞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