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摄影师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2024-06-21

小摄影师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共10篇)

1.小摄影师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一

18 小喇叭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理解句子内容。教育学生平时要关心老人。

3、能正确地、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和新词,正确理解句子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意思和课文内容。

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前两天我们学习了《水仙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小喇叭》。

二、学习生字词

1、读课文,找出生字词。

2、板书生字词:

喇叭 牵牛花 花骨朵 篱笆

姑娘 邻居 温暖 银丝般

3、打指语,教学读音。

4、指导书写:

特别注意“喇”“骨”“篱”“邻”等容易写错的字。

5、结合句子讲解词义。

小喇叭:原指一种乐器,在课文中不是指真的喇叭。

花骨朵:可以让学生看实物理解词义。

银丝般:像银丝一样。

6、教学组词:

喇(喇叭) 牵(牵牛花) 骨(花骨朵)

篱(篱笆) 笆(篱笆) 姑(姑娘)

邻(邻居) 居(邻居) 温(温暖)

丝(银丝) 般(一般)

7、读词语,进一步理解词义。

三、练习

1、读课文。

2、抄写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四、作业

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给下面的字组词:

喇( ) 牵( ) 骨( )

篱( ) 笆( ) 姑( )

邻( ) 居( ) 温( )

丝( ) 般( )

二、讲读课文

1、教学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自然段。

(2)第一自然段写:早晨,牵牛花把花骨朵送过了篱笆(送到了老奶奶的家)。

2、教学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引导学生对照图,理解课文内容。

(3)总结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

写种花的小姑娘走进老奶奶家。

3、第三自然段:

(1)设问:小姑娘走进老奶奶家做什么呢?过渡到第三自然段。

(2)齐读第三自然段。

(3)对照图理解课文意思。

(4)总结段意:小姑娘扶着老奶奶坐在篱笆下,给老奶奶讲故事,老奶奶高兴地笑了。

4、讲读第四自然段:

(1)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理解课文意思,总结段意:篱笆上的牵牛花看见了(小姑娘关心老奶奶,老奶奶生活得很幸福),花骨朵变成了小喇叭(笑了)。

5、齐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意思。

三、巩固练习

指名学生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小结

议一议课文中小姑娘的行为,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五、作业

练习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指名学生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二、指导朗读

1、教师示范读课文。

2、让学生齐读课文,注意句子间的停顿。

3、指名学生读课文,教师个别指导。

4、分组朗读课文。

三、体会课文的内在联系

1、指名学生说说第二、三自然段的意思。

第二、三自然段写小姑娘关心老奶奶,把温暖送给老奶奶。

2、第一、四自然段写牵牛花和阳光把温暖送给老奶奶,把赞扬送给小姑娘。

3、这篇课文生动形象地赞扬了小姑娘关心邻居老奶奶的好品质。

4、教育学生要向课文中的小姑娘学习,学习她关心他人的好品质。

四、作业

1、预习课后练习。

2、朗读课文,背默课文。

第四课时

一、检查学生背诵课文的情况。

二、读拼音,打指语,写句子。

1、出示习题(见书本)。

2、领学生读拼音,打指语。

3、让学生独立写句子。

4、校对批改。

5、读句子,理解句意。

三、读一读,把能搭配在一起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1、出示习题:

走进 篱笆

送过 书本

打开 家

扶着 白发

照着 书包

背着 老奶奶

2、讲解题意。

3、教师举例:走进--家

4、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校对。

四、把括号中的词语加到句子中去。

1、出示习题:

小姑娘背着书包,走进家。(老奶奶的 种花的 邻居 那位)

阳光照着白发。(老奶奶 温暖的 银丝般的)

2、讲解题意。

3、举例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4、让学生独立完成。

5、集体批改。

6、读句子,进一步理解句意。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4、5、6题。

2、预习19课。

教学后记:

尊老爱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必须向学生灌输的思想,本课重点让学生受到这种思想的熏陶。思想的升华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我把重点放在词语的理解上,如“邻居”、“银丝般”等。学生掌握很好。

[小喇叭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2.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重点

1.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2.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厘清文脉络,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

教学过程

一、交流旅行经历,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你们喜欢旅行吗?为什么?你们去过哪些地方旅行?

2.揭示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又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

板书课题,并指导书写“旅”:左窄右宽。右下部分先写撇,再写竖提、撇,最后写捺。

3.提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呢?在牛肚子里旅行和我们平常的旅行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围绕“旅行”这个词做文章,让学生分享生活趣事,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可稳定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自读要求:

(1)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在容易读错或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解决。

2.学生自读后交流反馈,教师指导认字词。

3.小摄影师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三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懂得做错事就要改正的道理,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和对儿童的保护,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4.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咱们继续来学习《灰雀》这一课,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把课题读一遍。很好!

二、品读课文。

师:同学们,课文你们都读熟了吗?(读熟了)那谁来告诉老师,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的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主要讲列宁、灰雀和小男孩之间的事。

师板书:

灰雀

列宁男孩

师:是呀,课文讲了一个小男孩在列宁爱鸟的影响下,把捉回家的小鸟又重新放回树林的故事。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电脑出示(美丽的灰雀)

师:孩子们,灰雀美吗?(美)是呀,多美的灰雀呀!那课文是怎样描写灰雀的呢?谁来告诉老师?

生:

电脑出示:

三只灰雀颜色(),

动作(),歌声(),

真()。

电脑出示:请同学们再轻读课文,用“~~~”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

学生轻读课文,边读边划。

生1:每次都要经常

师:这三个词语体现了列宁对灰雀的无比喜爱。

生2:一天,列宁……也没有找到。

师:找遍了,也没有找到,这说明列宁怎么样?(体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担心。)列宁每次都要仰望三只欢快的灰雀,这一次,当他抬头仰望这三只灰雀时,他发现灰雀怎么了?

生:灰雀不见了。

师:此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生1:

生2:

所以列宁才这样说:电脑出示: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试读,师指导。

师:字里行间充满了列宁对灰雀的担心之情,列宁还自言自语的说:电脑出示:生读

师:什么叫自言自语?(自己对自己说话)列宁自言自语的目的是什么?(列宁想用自己的情绪感染男孩,体现了列宁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对于灰雀的丢失,列宁充满了可惜、充满了担心,那么,男孩是怎么说的呢?

生:没……我没看见。

师:这里有一个省略号,从这个省略号你可以看出什么?

生:可以看出男孩说话吞吞吐吐。

师:那他为什么会吞吞吐吐呢?从他吞吞吐吐的言语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什么呢?

生:可以感觉到灰雀的失踪与他有关。

师:是呀,男孩捉走了灰雀,想放在家中独自欣赏,他这样做对吗?(不对)后来经过列宁循循善诱的教育,小男孩后来是怎么说的?

电脑出示: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男孩连说了两次“会飞回来的。”说明了什么?“一定”又说明了什么?

生1:说明男孩一定知道灰雀在哪里。

生2:说明男孩这时已经下定决心要把那只灰雀送回来。

师:“一定会飞回来的。”男孩肯定的说。“肯定”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男孩已经决心改正错误。

师:那么,灰雀真的会飞回来吗?

生:会。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第二天……低着头。

师:从哪个词可以感受到?

生:果然。

师:“果然”是什么意思?谁来告诉老师?

师:和我们想的一样就叫果然。听了列宁的话,男孩回到家是怎么想的呢?请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力,一起来说一说吧。

电脑出示:

男孩回到家,来到鸟笼边,只见那只()的灰雀不再()歌唱,显出很不安的样子,男孩想起刚才列宁的谈话,()地说:“我真不该把它捉回来,明天,我()把它送回树林里去。”

师:是呀,男孩听了列宁的话,他的心里也充满了惭愧、后悔之情,他后悔自己不该那么自私,把那只深红色的灰雀捉回家。因此,他决定要把那只灰雀怎么样?

生:送回去。

师:正象大家说的那样,男孩真的把灰雀送回了树林,此时,列宁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读:

师:灰雀真的会回答他吗?

生:不会。

师:那列宁为什么还要问那只灰雀,而不直接问小男孩呢?

生:因为他认为男孩是诚实的。

师:“没……我没看见。”很显然男孩最初是撒谎了,那为什么大家和列宁还是认为男孩是诚实的呢?

生:因为男孩知错就改,所以我们都认为他是诚实的。

师:哎呀,你还用到了“因为……所以”的句式,真好。

师:小男孩虽然开始犯了错误,但他后来在列宁的影响下改正了错误,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所以小男孩仍然是诚实的。

师:围绕着灰雀在小男孩和列宁之间发生了这样一段感人的故事,在这个故事当中,列宁是爱灰雀的,那小男孩呢?

生:小男孩也爱灰雀。

师:他们同时爱灰雀,那老师问你们,他们的爱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呢?

生:列宁给他吃的,给他自由;而男孩是捉回家自己玩,限制了它的自由。

师:说得真是太好了!那你觉得谁才是真正的爱灰雀?

生:列宁才是真正的爱灰雀。

师:板书“爱”,列宁爱它,是给它吃的,当发现灰雀不见时,他的内心是着急的,是担心的,而男孩爱灰雀,却把它捉回家,这里边我们看到了列宁和男孩对灰雀的爱,还看到了谁对谁的爱呢?

生:列宁对男孩的爱。

师:是呀,列宁这样做既保护了男孩的自尊心,又让男孩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了错误,这种默默的教育,也是对男孩的爱呀,一个简单的事理,却写出了动物和人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爱。下面,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来体会人和人之间,人和动物之间的这种浓浓的爱。

三、课外延伸:

1、如果你是那只重新站在枝头歌唱的灰雀,你想对小男孩和列宁说些什么呢?

2、同学们,你们在生活当中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你又是怎么做的呢?

板书设计:

5麻雀

(惹人喜爱)

不见捉走

担心爱放回

列宁男孩(知错就改、诚实)

(循循善诱)

4.小摄影师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四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2、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会用“(哪儿)(怎么样)这边……那边……”的句式说、写句子。

4、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词,理解词义,学会运用。

2、理解句子意思和课文内容。

3、用新句式仿写句子。

教学难点:

弄清句子与句子间的联系,段和段的先后顺序。

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秋天是美丽的,三位小朋友用画笔画下了美丽的秋天。三位小朋友画了秋天的哪些美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5课《美丽的画》。

二、学习字词

1、出示挂图,初步理解三幅图的内容。

2、让学生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和词。

3、板书生字词:

夏娟 王平田间 树林

树林 黄澄澄 枣树 草原

4、教学读音。

5、集体读词语。

6、分组读词语。

7、指名学生读词语。

8、讲解词语的意思。

9、指导书写:重点指导书写“澄”、“枣”。

三、巩固练习

1、读词语,打指语。

2、说说词语的意思。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默写课文中的词语。

2、读课文,说说夏娟、王平、章雁画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

1、读课文,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弄清图中的内容。

(3)读课文回答:夏娟、章雁、王平都喜欢做什么?

他们是怎样做的?

(4)说说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第二自然断。

(2)出示挂图,弄清图意。

(3)读课文,回答问题:夏娟画的是什么?

她画了田野中的哪些景色?

(稻子 棉花 蔬菜)

(4)她还画了什么?

(一个小女孩走在田间小路上)

(5)总结这一段的段意。

三、巩固练习

1、读一、二自然段。

2、填空:

( )稻子 ( )棉花

( )蔬菜

四、作业

1、读一、二自然段。

2、预习三、四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说说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填空:

( )稻子 ( )棉花 ( )蔬菜

二、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讲读第三自然段

2、读第三自然段:

(2)出示挂图,弄清图上的内容。

(3)读课文,回答问题:

章雁画的是什么?

她画了哪些果树?

(4)说说第三自然的内容。

3、第四自然段:

(1)读第四自然段。

(2)读课文对照图回答:

王平画的是什么?

草原上的天怎样,草怎样?

小男孩在做什么?

(3)说说第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巩固练习

1、读课文。

2、看图说说第三、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默课文。

第四课时

一、第四题:

1、板书习题:把能搭配的词语用线连在一起。

金黄的 天

黄澄澄的 草

雪白的 枣

红通通的 梨

蓝蓝的 蔬菜

青青的 棉花

绿油油的 稻子

2、让学生读一读。

3、指名学生做一做。

4、师生评议。

二、第五题:

1、板书习题:填空。

大草原上的草是( ),天是( ),果树上结满了( )梨,田野里有( )稻子。

2、让学生根据课文填写。

3、师生评议。

4、让学生读一读。

三、第六题:

1、板书习题:仿写句子。

果树上结满了果子, 这边 是梨, 那边 是枣。

( ),这边( ),那边( )。

( ),这边( ),那边( )。

2、读句子,总结句式。

3、老师举例。

4、引导学生说句子。

5、让学生独立说写句子。

四、作业:

完成书上1、2、3题。

教学后记:

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我注重了对学生进行读和说的引导。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四幅美丽的画各画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征是什么,在指导看图的基础上,学生说得很好。

5.小摄影师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五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大家看完了告诉老师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请发挥一下你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有位朋友觉得那是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我们的。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今天我们就跟随这位朋友去看看秋天的雨究竟怎么神奇了。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看了这么美的秋雨图我们就一起来看到课文大家根据提示自由地读课文。

自由地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并注音

把句子读通,并给段落标好序号

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开火车找多音字宝宝

钥匙柿子喇叭衣裳粮食

菠萝趁机衔来邮票扇哪扇哪

写“邮、爽”

引导观察字的顺序(先结构再关键笔画)

带领写字

生练写(提醒注意写字的姿势)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感受:秋天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在文章中,作者每个自然段的开头写出了他的感受,自己读课文,把相应的句子画下来,同桌交流看看找的对不对。

讨论这几句话是分别从哪些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

讲读第一自然段

钥匙--秋天的雨怎么会是一把钥匙(板书钥匙)你家用钥匙干什么?秋天的雨这把钥匙是用来打开什么--秋天的大门(板书打开大门)哦,我明白了,你们明白了吗?明白了什么?(下了秋雨,秋天就到了)秋雨这把钥匙真神奇啊!把第一句齐读一下

秋天的雨是怎么来的呢?夏天很炎热,前不久下了几场雨,我们就感觉现在的天气凉爽多了,秋天,就是这样趁你没留意,不知不觉地、轻悄悄地来了。

谁能带着感情把这句话读一读(指名)

老师范读,大家感受下秋天是不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来

全班齐读

6.小摄影师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六

【《灰雀》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简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了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三只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深受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城实和天真。

通过言语和行动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事件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动物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

本文篇幅较长,难度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中有几个生字是平常不常见的,很容易读错,部分词语的意思比较抽象,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列宁的循循善诱学生也不易领会。《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结合我们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难心,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五、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1.出示列宁的照片,指名学生谈谈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

3..出示灰雀图,板书:灰雀。师:我们来和这只灰雀打打招呼吧。齐读课题三遍。

指导书空“雀”

师:灰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为了这只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个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的去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学习生字,新词。重点指导读准“胸脯、白桦树、散步、婉转、面包渣、诚实”。

3.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师适时指导。

4.生自由读,以小组为单位赛读课文,互相评价,帮助。

5.分角色朗读课文。

6.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那几个自让段是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情的?那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设计意图:养成读书自学的好习惯。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让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让段。说说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教师指导朗读,体会灰雀的可爱。

借助多媒体,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列宁喜欢灰雀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

4.齐读课文第一自让段。

5.就是这样惹人喜爱的灰雀,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积累文中的词语。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分组出示“渣、胸、脯、惜、低、诚” “郊,步,或,散,敢,者”

2.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记住这字的。

3.指导书写。第一组强调左窄右宽,第二组强调“或、步、者”。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作业讲评。

设计意图:养成正确,规范的写字习惯。

五、课堂作业

1.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预料的相符。()

2)令人惋惜。()

3)抬着头向上看。()书写生字并组词。

设计意图:巩固字词的学习。

板书:

两只粉红 一只深红

三只灰雀 惹人喜爱

来回跳动 婉转歌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语句。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唱歌,跳跃的画面。

2.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的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都来这儿散步,和他们打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风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去哪儿了呢?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读课文的2---10自然段,看看那几段话是列宁讲的,那几段话是小男孩说的?找出来。

2.灰雀不见了,列宁的心情是怎样的?(急)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指导朗读。

3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对小男孩说了什么呢?

出示:1).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2)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3)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4)会飞回来?

细细读这些话,你对那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指导朗读。列宁的关心,惋惜,焦急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呢?(板书:爱)

4.聪明的孩子,小灰雀去哪儿了呢?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呢?说一说。

出示:1)没……我没看见

2)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

细读这几句话,你对那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吗?指导朗读。

5.小男孩为什么要捉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列宁的爱是给小鸟自由,小男孩的爱却夺去了小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分角色朗读课文的3---10自让段。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出示灰雀在枝头歌唱的画面。在列宁真该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森林。看,灰雀有在枝头歌唱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11---13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3.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让段。

设计意图:感受孩子的诚实,列宁对孩子的爱。

4课堂练笔:1)(课件出示)如果你是那只重新站在枝头歌唱的灰雀,你想对小男孩和列宁说些什么呢?请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2)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拓展延伸

1.这个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小男孩,放回了灰雀。及时改正了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个别交流。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拓展知识。

五、课堂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

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我从“……”体会到

2)“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我从“一定”和“!”里推测出男孩当想什么?

2.摘抄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教学总结

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教学《灰雀》一文时,我将全文紧紧围绕“爱”一字展开,引导学生讨论了三种“爱”——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这是最浅层次爱的体现)、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在体会这三种爱时,让学生区分列宁与小男孩对灰雀“爱”的不同,并重点感悟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感受。整个课堂教学也呈现流畅的态势,如在文中的泡泡里提出了一个问题 “列宁来到白桦树下,为什么跟不会讲话的灰雀说话,而不跟会说话的男孩讲话呢?”我就让学生读书思考。然后,组织交流。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伤心,所以不直接问小男孩。”有的说:“列宁不愿意伤害小男孩的自尊心。”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难堪。”还有的说:“列宁对灰雀讲话,实际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说话。”我觉得利用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通过学生读书思考,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其实,儿童的情感是最丰富的,儿童的感觉也是最敏锐的,只要能够为他们创设一个合适的情景,他们的情感就会充分流露出。但在这下面,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1、朗读教学中,朗读缺乏

本堂课,我和学生在探讨上进行的十分圆满,但我却有些忽略了朗读这一块。语文课堂,朗读占有极大的比重,究竟怎样合理地朗读,才能做到做适合于学生的发展呢?我想,首先要做到能与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发生共鸣,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朗读才能有迹可循。我在教学中,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便是让学生融入角色,将感情带入文中,激情朗读。可在实际教学中,我自觉还缺乏合理引导的手法,因而,课堂上,学生始终无法读出列宁焦急寻找的语气。这时,我虽提示学生,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心爱的东西丢了,自己是怎样的心情,但学生依旧把握不准。而此时,我本该发挥作用,示范朗读,可我却忘了这么做,可见,我的临场应变能力需要很大的提高。最后,这一环节,在学生并没有很好的进行朗读情况下,我就进入了下一环节。在朗读环节中,我还不会采取多种方式教学,这是我今后需要不断学习的其中一方面。

2、基础知识的再学习

虽然在第一课时中,已经比较全面地学习了字词和课文的初读,但这并不是说字词的学习在第二课时中就可以停息。相反,在课堂中,抓住一些重点的字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能起到增加词汇的作用。在《灰雀》一文中,有不少词语是需要随文理解的。但这一步我却忽略了。所以在这一堂课中,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学得不太扎实。

7.小摄影师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七

教学要求:

1、让学生区别发音相近韵母的发音,提高读音结的质量。

2、知道字的偏旁,能仿照例子写出带有同偏旁的字,进行字、

词、句的综合练习。

3、练习选适当的词语填空。

4、对学生进行问答练习,培养学生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5、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用完整的话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对学生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一、拼音练习。

1、出示拼音。

j-ia→jia zh-uo→zhuo

x-iao→xiao h-ua→hua

2、提名式读拼音。

3、集体读拼音。

4、带字练习。

二、练习第二题。

1、出示习题。

2、讲解题目要求,老师举例。

3、让学生独立做一做。

4、完成本题。

三、读下面的词语,组成词语,再写句子。

1、出示练习题。

挥( )( )( )

许( )( )( )

愉( )( )( )

绊( )( )( )

2、讲解题目要求,先组词,再说句子。

3、老师举例。

4、让学生组词。

5、指名学生说说句子,并让学生演示句意。

6、让学生做一做。

7、师生评议。

四、作业

第二、三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组词,造句。

挥( )( )( )

许( )( )( )

愉( )( )( )

绊( )( )( )

二、练习题第四题。

1、出示习题。

读下面的词填在括号里,再读一读。

向 响

拔河比赛的同学都抓紧绳子,用力( )后啦。

拔河比赛的哨子声( )了。

谢谢 不用谢

小红帮助小明洗手帕,小明说:“( )”小红说:“( )”

小明把小红扶起来,小红说:“( )”小明说:“( )”

2、先说说词语意思,了解同音异义词。

3、让学生独立填空。

4、师生评议。

5、读读句子。

三、第五题

1、出示习题

把句子补充完整,再加上标点。

大花坛( )是整洁明亮的教学楼

老师在班级里( )王小芳做的对

2、学生自由读句子,想想句子的意思,应填上什么词。

3、指名学生填写。

4、师生评议。

四、作业

四、五题。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1、看手语写句子。

大花坛后面是整洁明亮的教学楼。

老师在班级里表扬王小芳做的对。

2、默写词语。

二、第六题

1、出示习题。

2、讲解例句:

例:王小芳马上跑过去。

王小芳把李小鸥扶起来。

王小芳马上跑过去,把李小鸥扶起来。

(1)读例句。

(2)老师讲解,让学生知道把带有同一主语的两个句子改写成一句话,采用的方法是把第二个句子的主语省略,与第一个句子连写,中间用逗号隔开,意思不变。

3、指名学生做一做。

4、师生评议。

5、读一读句子,进一步理解句子意思。

三、第七题

1、讲解题意。

2、出示问题:

李小鸥被石块怎么了?

王小芳看见了?

李小鸥对王小芳说什么?

王小芳说什么?

3、师生练习。

4、让学生做一做。

5、把回答的句子连起来说说,写下来,读一读。

四、作业

六、七题

第四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把两句话改写成一句话。

同学们高兴地挥动着双手。

同学们大声喊着:“加油!加油!”

2、看手语写一段话。

李小鸥被石块绊倒了。王小芳看见了,马上跑过去,把李小鸥扶起来,李小鸥对王小芳说:“谢谢你!”王小芳说:“不用谢!”老师在班级里表扬王小芳。

二、看图说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1、出示挂图,让学生初步理解图的意思。

2、提问:

图上画的是谁?在什么地方?他们在做什么?再想一想,这是什么时间?

3、要求学生按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内容,又顺序地说句子。

4、提名学生说句子。

5、把所说的内容写下来,并读给大家听。

6、抽学生上黑板写。

7、师生评议。

8、小结。

三、作业

看图写话。

8.小摄影师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八

在上一讲的内容里,我们向同学们介绍了如何观察与分析图形之间的变化规律,

在这一讲中,主要介绍如何分析数之间的变化规律。

例1观察分析下面各列数的变化规律,然后填空。

(1)5,9,13,17,();

(2)10,12,16,22,();

(3)1,4,9,16,();

(4)2,4,8,16,();

8

(5)4,5,7,11,19,()。

分析与解分析一列数的变化规律,一般是顺序对这列数中相邻的几个数进行相同的四

则运算,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从中找到规律。

(1)依次用后一个数减去相邻的前一个数,差都是4,所以应填21;

(2)依次用后一个数减去相邻的前一个数,它们的差依次为:2,4,6,那么下

一个差便应该是8,所以应填30;

(3)由于1=1×1,4=2×2,9=3×3,16=4×4,所以下一个数应为5×5,填

25;

(4)因为2=2,4=2×2,8=2×2×2,16=2×2×2×2,因此下一个数应为5

个2相乘,填32。也可以这样分析: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相邻前面数的2倍,

所以空白处填16×2=32。

(5)由于5-4=1,7-5=2,11-7=4,19-11=8,观察1,2,4,8这列数,

一个数的2倍便是它后面的数,所以8后面应是16,而19+16=35,所以应填35。

对于一列数的变化规律的分析,经常是对这列数进行某种运算,然后依次将运算

结果写下来,组成新的一列数,转而考察新的这列数的变化规律,从而得出原来那列

数的变化规律。

例2观察下面各数列的变化规律,然后进行填空:

(1)7,14,10,12,14,9,19,5,______,______;

9

(2)7,8,10,______,22,38;

(3)5,14,41,122,______;

(4)1,2,3,5,8,13,21,______;

(5)1,2,2,4,8,32,______。

分析与解(1)表面上看这列数规律不明显,那是因为我们的眼光只局限于“相邻的

两个数”之间,仅对这两个数依次进行计算、比较结果。现在我们隔着看,将这列数

分成两列数,即

7,10,14,19,______;

14,12,9,5______。

第一列数7,10,14,19,它们相邻两数之差依次为3,4,5,所以下一个数应为:

19+6=25;而第二列数14,12,9,5,相邻两个数的差(大数减小数)依次为2,3,

4,所以第二列数中下一个数应为:5-5=0。

因此,两个空格中的数依次为25、0;

(2)“空项”出现在一列数的中间比出现在这列数的最后分析规律要困难一些,

因为这列数在“空项”处断开,则我们分析这列数的变化规律时,往往也在此断开,

不易往下进行。解这类题的步骤一般是将“空项”两边的几个数的规律先各自找出来,

然后再在“空项”处试验填数,看看此数填进去后,能否使前后两边数的规律统一起

来。

10

在这列数中,前面三个数中相邻的两数之差为1,2,后面的两数之差为16,如果

插进去一个数,将会又产生两个差,即1,2,______,______,16,不难看出这两个

空分别填4,8,就使差所构成的这列数1,2,4,8,16规律统一,而10+4=14,14

+8=22,所以应填14;

(3)观察相邻两数,发现5×3-1=14,14×3-1=41,41×3-1=122,也就

是说前一个数的3倍比后一个数多1。所以应填365;

(4)前面两个数之和等于相邻后面的数,如1+2=3,2+3=5,3+5=8,5+8

=13,8+13=21,所以应填34;

(5)前面两个数之积等于相邻后面的数,如1×2=2,2×2=4,2×4=8,4×8

=32,所以应填256。

例3观察下面各题中数的变化规律,然后填出各题中所缺的数:

(1)26 7 11 4

44()1 4

35

5

6 4

11

(2)2 6 1 3

310 2 5

4()3 1

1 114 6

分析与解(1)填这种题中所缺的数,要注意联系行与行、列与列之间数的规律。观

察这三行数,发现第三行的2倍正好等于第一行与第二行的和。因此,空格处填5×2

-7=3;

(2)观察这四列数之间数的规律,发现第一列,第三列,第四列数的和等于第二

列。因此,空格处应填4+3+1=8。

例4在下列各图中填出所缺的数:

(1)如图1:

(2)如图2:

(3)如图3:

12

(4)如图4:

分析与解(1)作这种题一般先看一个图形中各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再看其他图形中

的数是否也有这个关系,最后使几个图形中的关系统一,便找到了规律。

注意到圆中上面两个数的和等于下面两个数的积,因此第一个空白处应填(13+8)

÷3=7,第二个空白处应填7×2-5=9;

(2)用外边三个三角形内的数去凑中心三角形内的数,实际上,外边三个三角形

内的数的积等于中心三角形内的数的2倍,因此,空白处应填4×3×6÷2=36;

(3)注意图中“拖拉机”的后轮(圆)与“拖拉机”之间有空隙,所以用其他三

个数进行运算,设法使结果等于“后轮”中的数。规律是:两个三角形中的数之差(大

数减小数)与正方形中的数相乘,结果应等于圆内的数。所以空白处应填(5-4)×3

=3;

(4)设法用三个小圆内的数进行运算,使结果等于大圆的数。规律是:三个小圆

内数的和等于大圆内数的一半。所以空白处应填(5+6+9)×2=40。

13

通过对上面四个例题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下面几点:

1.对一列数变化规律的分析,一般的思考步骤是:顺序对这列数中相邻的几个数

进行同样的某种四则运算,将它们的运算结果依次写下来组成新的一列数(通常这列

数的变化规律是比较明显的),通过对这列数变化规律的分析,从而了解原来那列数

的变化规律。

2.有时要将一列数分成两列数,分别考察它们各自的变化规律。

3.对于几列数组成一组数变化规律的分析,需要同学们灵活地思考,规律没有一

成不变的,有时需要综合运用其他知识,一种方法不行,就换另一种方法接着分析。

4.对于找到的规律,那么它应该适合这列数中的所有数,不能只适用于前面几个

数,而不适合于这列数中的其他数。

5.对于那些分布于某些图形中的数,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往往与这些数在图形中

的特殊位置有关,这是我们解这类题的入手点。

练习二

1.观察下面各列数的变化规律,然后进行填空:

(1)64,48,40,36,34,______;

(2)4,7,9,11,14,15,19,______;

9.小摄影师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九

1.减法的性质

(1)一个数减去几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和中的每个加数。

一般的,有a-(b+c+d)=a-b-c-d

反之,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一般的,有a-b-c-d=a-(b+c+d)

(2)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从这个数中减去差里的被减数(在能减的情况

下),再加上差里的减数;或者先加上差里的减数,再减去差里的被减数。

一般的,有a-(b-c)=a-b+c

或a-(b-c)=a+c-b

(3)几个数的和减去一个数,等于从任何一个加数里减去这个数(在能减的情况

下),再同其余的加数相加。

一般的,有(a+b+c)-d=(a-d)+b+c

=a+(b-d)+c

=a+b+(c-d)

为了帮助同学们记忆,我们可以简要地概括如下:

104

第一,在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计算时可以带着符号

“搬家”。

一般的,有a-b-c=a-c-b

a-b+c=a+c-b

第二,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括号的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时,括

号内的减号变加号,加号变减号;如果括号的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时,

括号内的符号不变,一般把这种做法叫做同级运算去括号的性质。

一般的,有a-(b+c)=a-b-c

a-(b-c)=a-b+c

a+(b+c)=a+b+c

a+(b-c)=a+b-c

例3巧算下列各题:

①5283+1396-283

②4325-1347-325

③4328-(328+497)

④8495-(495-287)

105

⑤1825+(175+348)

⑥576+(432-176)

⑦1242-396

⑧1243+998

分析:①、②题可利用“带着符号搬家”的性质,使运算简便;③~⑥题可利用

“去括号”的性质,其中⑥题去括号后再带着符号“搬家”,这样可使运算简便;⑦、

⑧题可先把减数或加数“转化”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利用“去括号”

的性质进行运算。

解①5283+1396-283

=5283-283+1396

=5000+1396

=6396

③4328-(328+497)

=4328-328-497

=4000-497

=3503

②4325-1347-325

=4325-325-1347

=4000-1347

=2653

④8495-(495-287)

=8495-495+287

=8000+287

=8287

106

⑤1825+(175+348)

=1825+175+348

=2000+348

=2348

⑦1242-396

=1242-(400-4)

=1242-400+4

=842+4

=846

⑥576+(432-176)

=576+432-176

=576-176+432

=400+432

=832

⑧1243+998

=1243+(1000-2)

=1243+1000-2

=2243-2

=2241

这里应注意:同级运算有“去括号”的性质。反之,同级运算也可以“添括号”,

这样有时可使计算简便。总之,通过改变运算顺序和利用运算性质,可使运算简便。

2.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巧算

例4计算4000-5-10-15-…-95-100。

分析:通过观察可知,题目中的减数可以组成等差数列,所以,可先求这些减数

的和,再从被减数中减去这个和。

107

解4000-5-10-15-…-95-100

=4000-(5+10+15+…+95+100)

=4000-(5+100)×(20÷2)

=4000-105×10

=4000-1050

=2950

小结:当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这些减数能组成等差数列时,可以先求这些减

数的和,再从被减数中减去这个和。

例5计算83+82+78+79+80+81+78+79+77+84。

分析:当许多大小不同而又比较接近的数相加时,可选择其中一个数,最好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作为计数的基础,这个数叫做基准数。再把大于基准数的

加数写成基准数与某数的和,把小于基准数的加数写成基准数与某数的差的形式,最

后再利用加、减混合运算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本题的基准数选为80。

解83+82+78+79+80+81+78+79+77+84

=(80+3)+(80+2)+(80-2)+(80-1)+80+(80+1)

+(80-2)+(80-1)+(80-3)+(80+4)

=80×10+(3+2-2-1+1-2-1-3+4)

108

=800+(3+2+1+4)-(2+1+2+1+3)

=800+10-9=800+(10-9)

=01

小结:当许多大小不同但彼此又比较接近的数相加时,可选择其中一个数,最好

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作为计数的基础,再找出每个加数与这个数(基准数)

的差。大于基准数的作为加数,小于基准数的作为减数,把这些差累计起来。再用基

准数乘以加数的个数,加上累计差,就是答案。脱式计算时可简略如下:

原式=80×10+(3+2+1+4)-(2+1+2+1+3)

=800+10-9

=801

练习一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①729+154+271

②7999+785+215

③8376+2538+7462+1624

④997+95+548

109

2.求和:

①3+4+5+…+99+100

②4+8+12+…+32+36

③65+63+61+…+5+3+1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①516-56-44-16

②8216-6734+2734

③5723-(723-189)

④2356-(356+187)

⑤723-800+277

⑥576+(257-176)

⑦756+478-156

10.小摄影师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十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2、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了我们的眼前?

3、有位小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她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换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她是怎么说的吗?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课件播放课文朗读

2、你们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吗?

3、你们最喜欢那段课文呢?

三、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朗读给大家听听?(指名多人读)

(2)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

(3)指导朗读:声音轻一些,要给人轻松舒服的感觉。

(4)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二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以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朗读并回答。

(3)品读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特别有趣?

(4)理解词语:五彩缤纷。可以用哪个词语来替换五彩缤纷?

(5)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的朗读课文,把热闹绚丽读出来。

3、过渡: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下面请再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读)

4、品悟,想像第三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谁能说说你从第三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2)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像: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让学生交流秋季其他水果的气味)

(3)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4)指导朗读:读出香甜的气味。

5、品悟,想象第四自然段

(1)师: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2)多人次朗读后,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她会对一些小朋友关心的说些什么呢?

(3)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出示课件)

6、总结感受,拓展活动

(1)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用以评促读的方式读好这段话。

(2)联系思考: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3)美丽又丰收的秋天来到了我们身边,学了这篇课文,你最想做什么?

四、课后作业

请拿起你的画笔画一画你眼中美丽的秋天。

上一篇:个人励志座右铭下一篇:2023社会保障学网上第二次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