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家园说课稿

2024-07-27

蘑菇家园说课稿(共10篇)

1.蘑菇家园说课稿 篇一

小黑兔    得意

小白兔   难为情    敢和高手比

课后反思

这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注重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教师紧紧围绕“蘑菇该奖给谁”这一核心,引导学生读、思、议,全面参与学习过程。整节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特别强,学习氛围浓,他们敢想、敢说。讨论时,有的小组还争论起来。通过争论,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达到了阅读教学中“自读自悟”的境界。教师适时的点拨,完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是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了。学生不惟师,不惟书,师生之间允许存在观点、思维方法的分歧,新知识真正是师生共同生成的。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更多地学到了独立阅读的技能。

 

2.蘑菇家园说课稿 篇二

监督权作为公民的政治权利,学生在第1课第2框已初步接触。这节课是对监督权的具体展开和深入。也是对前面学习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承接。通过对公民如何参与民主监督进行概说,启示我们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也是整体上把握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识记公民的监督权谁监督、监督谁的问题及其具体内容

②了解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合法渠道

③理解民主监督的意义

④明确要负责任地行使公民的监督权

⑤考察自己所在的社区存在的问题,制定民主监督方案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对观点和行为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②帮助学生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感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②加强法制观念,培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行为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及学情

1教学重点:①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合法渠道。②公民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

课堂教学,要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东西:既然我们享有监督权,那我们可以通过哪些合法渠道行使监督权?通过比较选择有效的渠道。

现在的学生是感情丰富的热血少年,但缺少理智,理解怎样正确地行使监督权至关重要。

2教学难点:民主监督的意义。

现在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参与政治生活的实践几乎是空白。只有大家真正感悟监督权与我们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关系着你、我、他的合法权利的维护,才能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中。

四、说设计思路

这节课我秉承“德育回归生活”观念,从生活人手,从当前老百姓吃不放心、假药事件连连发生引出课题。

事实胜于雄辩。教学中最有力的应是一个个真实、有说服力的案例。我利用国家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落马这一素材,以药剂师高纯漫漫举报路为案例贯穿整堂课,在恰当时机设疑,捕捉学生的动情点,诱发探究心理,让学生在角色换位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五、说教学策略、学习策略

1教学策略:①在讲授过程中以归纳法为主;②在解决开放性问题时,采用头脑风暴法;③情境教学策略;④案例教学策略。

2学习策略:①自主、合作学习策略;②掌握记忆策略;③发现问题策略。

3教学工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

(一)生活人手,导人新课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那同学们觉得我们吃得放心吗?假如我们生病了,对用的药放心吗?

(结合2006年接踵发生“齐二药”事件、欣弗事件,出示一张张鲜活的图片,通过视觉冲击,在学生平静的心中荡起涟漪,同时也为行使监督权利的意义作铺垫。)

追问:假如你发现你所在的企业造假药,而国家机关——药品监管部门监管不力,你会怎么做?

(揭示课题:《民主监督:守望共同家园》)

(二)回忆旧知、自主学习

监督权谁监督、监督谁的问题及具体内容前面已接触,所以这部分学习我将采用复习提问法、学生自学法。

回忆(1)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2)监督权的监督对象、主体分别指谁?它包括了哪些具体的权利?

学生自学区分公民在什么前提下行使监督权中的哪一权利?指导学生圈出关键词,并当场出题检测自学效果。

A监督权的内容

接下来,以高纯漫漫举报路为素材。

(三)层层设疑、主动探究

高纯,曾是江南最大的一家抗生素制药厂的制剂室主任,他发现所在企业新药造假,就勇敢地署名举报。“从95年开始举报的11年里,我不停地写信、上访,至少向国家药监局寄了100多封挂号信、特快专递42件、电子邮件400多封、电报2封,电话打了500多次,去了21次,其中8次是在局长(郑筱萸,国家药监局原局长,2006年12月28日因涉嫌利用药品审批权收受贿赂,被中纪委“双规”)接待日。每次电话询问回答都是领导很重视,正在调查处理之中,但始终没有结果。——高纯对话记者

1面对国家药监局的行政不作为,高纯可以行使什么权利?

2请大家换位思考,假如你是高纯,面对向国家药监局举报自家企业新药造假无望时,你会怎么做?

(这是开放性问题,我将采用头脑风暴法,鼓励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观点。同时将学生的观点逐条写在黑板上,为后面学习怎样行使监督权作铺垫。)

算了、忍了;找国家领导人;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捅他一刀;向媒体曝光;在国家药监局大门前静坐

设疑:这些做法哪些比较有效呢?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不合法的?(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自己的观点。)

高纯怎么做了呢?他起诉国家药监局行政不作为,持续向中央各部门举报企业和国家药监局的违规行为。

3高纯是通过什么合法渠道行使了监督权?这一渠道有何特点和作用?引出——

B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4如果我们是高纯的军师团,你还会建议他可以通过哪些合法渠道行使监督权?说明你的理由。(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

特点:把国家权力机关和群众连起来

教师结合东阳市举行“万人百企评机关”活动,简单介绍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各级政府在不断创造新形式,尝试新方法,为公民直接行使监督权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渠道。如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

(刚才学生概括出几条合法渠道,针对“合法”二字,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为缓解学生思维坡度,我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把公民怎样正确地行使监督权提到前面讲。)

模仿“超级女生”,让高纯PK郑筱萸,把课堂推向高潮。

引导:高纯惧怕了吗?有没有向某些同学说的那样忍了?有没有像某些同学那样采取过激行为?

5高纯在漫漫举报路上,面对强权,他执著追求,给我们深深震撼的同时,也启示我们: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

C公民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利(圈出关键词)

<1>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态度上

<2>要负责地实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行为上

依法:遵守法律,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

负责:①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情况,不能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

②不能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监察机关的正常工作,不能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

(前后呼应,根据学生自主合成答案,及时在黑板上删除不合法、无效的做法)

为加深对这一内容的理解,就地取材:2005年东阳市画水村民因环境污染与政府发生矛盾冲突,让同学们就群众的行为做出评价,培养辩证思维能力、是非判断能力。

高纯因举报改变了命运:被企业扫地出门。如今的他在广州打工。当记者采访他时,他斩钉截铁地说:“我不后悔,我觉得值!”

6高纯付出了如此大的牺牲,为什么还是觉得值?行使监督权对国家、社会、个人到底有何意义?

(引导学生在情感与理性的冲突中讨论,提高理解、认可正确的价值标准的能力。)

(首尾呼应,出示导人新课的图片:假药致人死亡;国家加大打击制药业腐败行为的力度,推进行政审批公开。)

D民主监督的意义

1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工作。

2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3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和主人翁精神。

(四)赠言共勉、情感升华

在至高无上的国家权力面前,或许我们很渺小,但从高纯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公民在觉醒、在成长,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腐儒或群盲!正是有了像高纯这样的人,对公平正义抱有希望,努力代表社会良知和责任感,捍卫自己的权利,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作为90后的一代,让我们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做公共生活的勇敢参与者,同邪恶势力较真,守望我们共同的家园。

(五)课堂小结要简洁明了:两点要求、三点意义、三条合法渠道、四个具体内容。

(六)课堂巩固

拟写公民行使监督权利的公益广告词。

范文:民主监督关系你我他!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开放性思维,提高活学活用的能力)

(七)课后作业

3.小康家园说课稿 篇三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 号选手,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小康家园》。我将从教材分析,教与学的方法,教学程序设想、意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一)本课内容在全书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内容选自人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第二单元第五课《小康家园》,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思想品德课要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我国基本国情的教育,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据。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课是本套教材第二个板块“感受现代生活”的第二课,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承学习“改革开放”的基础上为学习《飞天梦想》中的科教兴国作铺垫。因此,本课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从新《课程标准》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出发,初一教材的教学和教育目标,具体体现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思想觉悟三个方面。因此,本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比较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分;

2、能力目标:学会综合评价社会发展状况,尝试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达到总体小康的自豪感,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树立责任意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三)教材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我国现阶段已经在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但是这种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

原因: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中国社会当前及今后几十年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学生是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因此,要点出我国这一阶段小康社会的实际情况从而引导学生将国家的发展目标与个人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

2、教学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

依据:从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在内容上很难从宏观上把握,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上,也易产生片面性。因此,教师既要客观分析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困难,又要让学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分阶段、有步骤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关注国家的发展,家乡的变化,树立为小康目标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二、说教法学方法

(一)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我国从建国至今,生活和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与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是分不开的,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学习“小康家园”能很容易地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可以很自然引发学生对于现阶段小康水平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比较,从而产生紧迫感和使命感。但因学生仅仅能从理论上感知,对于真正的低水平、不全面和发展不平衡并不能从现实中去感受,无形中也增添了对此知识点学习的现实难度。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1、直观演示法。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利用电脑的直接、形象特点,把授课的重点内容和提出的问题、补充资料、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等演示出来,让学生能更充分理解和把握本节课的核心重点。

2、讲授法。讲授法虽然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但要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必须通过老师的讲解分析,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问答法。师生问答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重在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演绎归纳法。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充分利用“议一议”“想一想”“说一说”等小栏目的设置,要求学生进行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此手段体现了政治课的学科特点,作为引导、激活、推动教学的手段,是注重能力培养,强化素质教育的尝试。

(三)学法指导

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要使学生形成获得知识的本领。据此,在指导学生的学法中,我确定了“读——思——查——说——练——写”体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动手创新能力。即

1、阅读课文内容,对重点概念、结论、原理进行圈点、勾画;

2、根据教师布置的思考题,思考学习重点,提出疑难问题,加深对知识的.掌握;进而讨论加深理解。

3、通过完成教师课前布置的资料调查任务,完成调查报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4、通过展示调查结果,引起学生共鸣;

5、通过完成适当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6、自己写出学习笔记,积累自学问题,并归纳重难点等,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这六个方面是个循序渐进的深化提高过程,能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乐于学”。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理解、分析、动手实践、创新等能力,更好的实现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程序的设计

教学设计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应变简单呈现知识为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归纳知识,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其是引导学生关心国家、社会和自身生活的变化和发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内容较多,暂时定为四个课时。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进入课堂,在愉悦的气氛中更好的合作学习,我这样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

1、看说变化,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能亲身感受到的变化说明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大提高了,自然导入《小康家园》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力求从一开始就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激起学生探索的强烈欲望,引导学生思维与新的授课内容相衔接。

2、呈现教学目标。

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好的体现“学、教、练”的有机结合。

3、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这是本堂课的重要环节,通过六个活动来完成本环节的教学任务。要把教师的讲授、问答与学生的读、思、说、练有机的结合起来。

活动一:学生展示调查报告:关于生活当中住房、问候语、和娱乐休闲方式的明显变化。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主要是要让学生将自己的实际调查融入到本课中,自己亲身感受什么是小康生活。特别是关于对问候语的调查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恩格尔系数,向学生讲解清楚以后,就可以让学生算算自己家里的恩格尔系数,最直观的感受到我们已经触摸到了小康。这也就是本课第一框内容《触摸小康》。

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活动二和活动三针对的是本课第二个框体《数字小康》的内容,本课内容比较抽象,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避免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活动二:理一理:小康的基本知识。

这一活动主要通过学生回忆已学知识并快速阅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整理出有关小康的基础知识。即小康的含义、不同类型及提出时间、实现时间、表现状况等。要结合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建设过程做一些回顾,让学生明白今天的新中国是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走上了小康的道路。

设计意图:逐条归纳板书的设计是为了加强记忆,吸引学生注意力;幻灯的配合可避免学习过程的枯燥,达到愉快学习的目的;并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活动三:学生讨论自己心中的小康以及小康标准,拟定指标。

设计意图:因为每个学生心目中都可能会有对小康生活的是设想,所以可以充分地让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并对这些想法展开讨论总结。从而延伸到课本上面的《全面小康基本标准及达标情况》表格,让学生正确认识小康的标准。既然学生有自己的想法,那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些小康指标,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小康指标的认识。

活动四、活动五针对的是本课第三个框体《还是很多人的梦想》,这一刻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懂得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离不开自己的努力。

活动四:讨论理解:总体小康(本课重点)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从两个角度来理解“总体小康”。角度一:总体小康指的就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阶段;在讲到低水平的小康时要重点强调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不全面的小康指的就是忽略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的发展,所以这个完全可以联系我们湘潭市治理六乱的典型事例来分析,从而可以更好的加深学生印象。角度二:为什么小康是还是很多人的梦想,正是因为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是比较低,还没有实现共同富裕,所以我们追求更高层次的全面小康社会。教材对这一部分内容涉及较少。教师应该注意补充。本框教材内容可读性强,但是内容抽象,比较难理解,教学时一定要注意结合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比如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家庭发生的变化等)进行理论分析,切不可泛泛而谈。

活动五:谈一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怎么做努力?

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知道“怎么做”。首先,结合教材提到的总体小康社会的三个局限: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让学生知

道建设全面小康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然后要让学生,谈一谈自己能为实现这个目标做些什么。这一个活动是本节课的升华,实现情感教育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形成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活动六:读一读:对本课内容的总结。

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把本课所学的知识整理成一段通俗易懂的文字,通过学生整齐的朗读,巩固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充分调动社会教育合力,形成知识、能力的升华。

4、完成练习,巩固验收。

通过做适当的练习题,检测教学效果,以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让学生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① 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整理能力巩固知识,应用知识,学以致用。②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本课内容多媒体内容较多,所以在板书设计的时候,着重的是知识结构,力求清晰明了,让学生一目了然。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贴近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发现生活,并运用知识,理解生活,深入生活,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于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蘑菇家园说课稿 篇四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下面我将从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说教法、学法及说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对本框教学进行说明。

一、学习任务分析

首先是教材分析,即本框题的教学地位和作用。《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四框题安排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公民所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了解到公民享有监督权,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框题承接了教材第一课“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这部分内容,又为后面第四课“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的学习埋下伏笔。所以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政治常识打下牢固的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了有效的进行本框题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框题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本框题的核心概念是“监督”。即要求学生了解公民监督的对象、范围;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以及明确要负责任地行使公民监督的权利,合法地使用监督权。所以我确定了本框题的教学重难点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公民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以及公民如何实行民主监督。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到我国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监督权是公民的其中一项政治权利,它包括有批评、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在这里学生知道了监督权的问题,而《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这一框题进一步详细地阐述在不同情况下,公民应该行使监督权里的哪个权利,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行使监督权有什么意义以及如何行使的问题,让学生对公民的监督权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学习过程中,面对复杂的生活发生的不同情况,学生要正确判断并选择正确的方式行使自己的监督权是学生面临的一个难点。

三、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相关内容,联系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基础知识以及认知、理解和接受能力,我制定了本框题的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列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感悟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监督权的内容;

2、理解行使监督权的渠道、意义以及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联系已经学过的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行为和能力,逐步增强和提高学生政治参与的责任感和实际本领;

2、学会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本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民主监督的意义,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 名人堂:众名人带你感受他们的驱动人生马云任志强李嘉诚柳传志史玉柱

3-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 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先由学生小结,教师再加以补充)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板书 :对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批评、建议(没切实履行职责时)

内容申诉(对行政处分、诉讼判决不服或受不公正待遇)控告、检举(有违法、失职行为)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信访举报制度(向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 „„)渠道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向人大代表 „„)舆论监督制度(向新闻媒体 „„)

其他新形式(监督听政会民主评议网上评议政府)意义:改进工作;维护利益;激发主人翁精神 如何行使:勇敢、负责、依法行使(两个不能)5、布置作业

三、课堂结构设计

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引导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学习搜集与处理信息,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在思想、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升华,本着遵循新课程理念的要求,结合本框题内容,我选择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契入点,以问题探究为中心,使学生从生活案例中获得体验和感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进行信息加工、观点整合、构建知识体系,打破教师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和唯一“信息源”。结构图如下:(略)

四、教学媒体设计

本框题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课件展示自己组的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因此会用到多媒体教学软件。

五、教学策略的选用 小组合作探究

5.蘑菇该奖给谁评课稿 篇五

这是一节常态课,主要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应该说,老师的教学是有功底的,也进行了认真的备课。但是,作为一节用来展示的“常态课”,我认为还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是老师在课堂上的评价语。我发现,曾老师课堂上表扬不多,批评不少。如果是平时咱们师生关上门,批评也就批评了。但是当着那么些听课老师的面,曾老师还是毫不掩饰地批评:“……你怎么搞的……”“老师有点失望,有的不读……”……

诸如此类的话当着外人面确实挺伤自尊的。这个时候我觉得“护短”也是有必要的。而且,不利于调节课堂气氛。不知道曾老师自己是否感觉课堂气氛一直调不动。如果换过来,忽视不好的表现,改成表扬多多,鼓励多多,想想看,孩子们会不会因为受到鼓励而变得积极踊跃?这是展示课啊!

其次,曾老师说话其实是很温柔的,尤其是课堂一开始讲故事的时候,声音很好听的`。这个声音特点贯穿到整个故事教学中是个长处。但是曾老师教学中的过渡语,建议提前设计好写下来。我发现曾老师在课堂上在思考过渡语的时候,喜欢重复说话,一句话说一遍重复一遍。这类语言是多余的话,一定要省掉,这是学生学习语言过程中的不好的示范。

第三,就课文教学内容来说,这是第一课时,以初读解决字词为主,分析课文也可以。而戴头饰表演应该呈现在熟读课文之后,也就是说,对课文反复诵读很熟悉之后,让学生脱离课本上台表演才是符合规律的。这节课,对课文并没有花太多时间朗读,然后就让学生脱稿表演了,其实难度比较大。可以让学生带着头饰在座位上看书读课文,一样会让学生兴趣盎然。

6.地理说课稿:《日本》说课稿 篇六

本课内容选自湖南学校第七年级第七章第一章,日本,日本自然地理部分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类型:新教学

三,教学分析: 1,编辑心:

(1)教材前后联系:

香朝教材的写作由大陆国家组成。日本这一部分是首次在中学教学国家单独教材的地理区域。因此,这部分教科书具有国家地理起源类的功能,应起到解释国家地理的目的和方法的作用。日本是东亚和世界的经济强国,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密切。由于关系,学生对日本更感兴趣也更感兴趣,日本有强烈的理解欲望。学习这一节现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日本自然地理部分,包括东亚岛,山地地貌,温暖潮湿的气候等。这部分知识,可以解释一些生活和问题的现象,能够更好地动员学生的热情,为日本经济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部分是一个学生在了解大陆之后,了解了这个区域进入 第一个国家。因此,本课程从内容上是对以往知识和应用的延伸,学习它为未来研究其他国家提供一种方式和思想,具有作用的链接。2,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A,可以说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的组成。

B,了解日本地形及其火山的特点,地震的原因。C,了解日本的海洋季风气候特点。

(2)工艺和方法:

A,使用地图和信息,了解物理和地理特征,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的能力。B,使用板块快速结构理论,解释日本火山,地震的原因。

C,通过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学习,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学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所以学生建立的东西是联系在一起的,地理环境是一个完整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A,日本的立场,领土构成。B,地形特征。C.气候特点。

(2)教学困难:

A.解释日本地震的原因。

B.理解内部之间的地理要素 接触。C.学习一般的国家学习方法。n 第四,教义:

鉴于现有的认知结构和课程的特点,根据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则,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突出要点,难以分散,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去教:

A,以教学的形式突破地理学的地理学,意识形态的瓶颈,关心学生的兴趣,熟悉主题或常见的生活现象,设定问题情境,创造悬念,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B,使用熟悉日本的学生,引导自己独立调查,提出的关键问题没有头发,没有成熟的结论来取代学生的思维,问题不是完美还是不完美,只要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看法,教学这是有道理的。

C.比较分析,通过控制区域地理特征。

五,说学习:

根据新课程概念的要求:学习有用的地理学生活,学习有用的地理学终身发展,获得必要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本课将以下学生学习以下说明:

(1)查询能力指导:

学生更熟悉日本,所以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经过思考,讨论解决问题,重点关注这一过程的积极思考,培养自我学习能力探索。

(2)使用地理生活:

使用主体知识在生活中的衍生物,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周围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还要利用地理学知识到生活理论,两者结合起来,相促进。

(3)重视地图的作用:

地图是第二种语言的地理,应该引导学生在地理学研究中集中地图的作用,从地图开发来提取信息,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六,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学前准备]在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日本的信息之前,我们对于日本有一定的印象。[日语图片] 通过一系列熟悉日本风景的学生,教师创造了一个生动,诱人的情况吸引学生,刺激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轻松地进入新的学习过程。前级收集信息

听,感觉,想法

独立培养学生积极收集信息,探索学习能力,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创建一个场景来动员学生的视野,听力和思维,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谈论过渡]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日本,了解这个国家的自然环境。介绍日本的自然地理。n [告诉我们] 在过去我们研究了大陆,区域两个不同大小的区域地理,如何使用地图来解释区域位置,范围?今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了解日本的位置,组成的领土。[上下文创建] 根据现实生活,问:一个国家试飞的导弹,突然下降在30n-45n,140e-145e的水域,哪个国家会抗议?

使用日本地形图来查找陆地和海洋位置和领土构成

日本是亚洲东部,西北太平洋岛屿,领土由______岛,_____岛,__ ___岛,____ __岛等四个岛屿及附近岛屿,东海,西海。

日本的纬度是

你分析你自己的地理吗? [学生交流的组织] 对于砍刀小测试的形式,让学生动手计算日本人口密度,并与中国相比,问: 结合日本领土形状,你可以从上面的表格用短语总结日本的特点吗?引导学生获得日本狭窄的特点。

强调日本是一个小岛的国家,人口密度。

[过渡]日本这个国家经常听说地震,火山现象,我们看看。日本的地震,火山视频和信息 问:有人认为:火山,地震是日本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报复的日子,对吧?

演示日本由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的接口,地球更活跃,所以很多地震,火山。

显示地形示意图让学生有一个理解的图像,然后让学生阅读地图,完成相应的练习

问:日本的河水短,速度快,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吗?

使用现有的学生知识储备,并利用日本的两个符号之一介绍气候教学,结合视频的过程,使用其直观的视觉效果和丰富的内容为学生带来心理感受气候。[设置情况,学生讨论] 在冬天,什刹海湖在北京充满了欢快的滑冰人群,但在东京,日本,有些人在划船,这是为什么?

呈现日本气候类型 数字

为了反映日本气候的海洋特征,以与北京相比的条形图形式的温度和降水,与亚洲相同的纬度,夏季冷却器,更暖的冬天,更多的年降水特征

大陆特征和海洋特征的意义是什么? [评测总结] 显示此课程分析结构的组成 n [实践整合] 教科书:

P66-67活动问题

调查日本周围的事情

思考:如果你是日本首相,根据日本的自然条件,你将如何发展日本经济?

记忆,总结

学生想想

阅读图片,说出日本和领土的位置。

尝试分析

计算日本的人口密度

学生回答:不

仔细观察

阅读地图完成相应的练习

讨论

观看视频

学生讨论

学生思考和讨论

学生记得和回答

课后讨论

使学生理解学习自然地理学的一般思想,同时也能诱导方法实现技能的转移,巩固

创造教学情境,利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进行高水平的智力投资 学习活动,学习活动和形式是非常丰富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习使用,通过类比学习

培养在地理上准确表达的能力

使用多媒体给学生直观的感觉

使用学生感兴趣的介绍问题,创造情境,同时充分评估学生的答案,自然实现教学内容的过渡 利用地图的优点,以直观和简明的方式抽象不可理解或不可理解的内容

培养学生阅读地图观察应用信息的能力,直接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习,而且作为一种参与形式参与教学的地理事物联系到思考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反映生活的学习有益于课程改革的精神

没有成熟的结论来取代学生的想法,问题不是完美还是不完美,只要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学是成功的。

通过控制获得区域地理特征

运用学生的思维,也要学习更多的使用地理和重要性

通过回顾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结构图的形式,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 想法,虽然更好地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存在于观点之内

7.蘑菇家园说课稿 篇七

各位专家、各位评委: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为田径:耐久跑——弯道跑。

一、教学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本单元教学内容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发展水平和增强运动技能的运用能力为手段,同时以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为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和合作性练习中感受快乐。

二、教材分析

下面,我向大家阐述一下本次课教学内容:耐久跑,它是田径类中长跑项目之一,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田径模块中的重要内容。作为田径运动会的传统项目,中长跑符合体育学习和竞赛的要求。耐久跑分为起跑、起跑至加速跑、途中跑和冲刺跑四个环节。耐久跑对速度耐力要求比较高,对于发展和提高人的心血管系统功能、身体灵敏性,增强体能,培养人的意志、品质都具有着积极的作用。此单元内容我预计5次课来完成:第一次课,起跑与起跑加速练习;第二次课,途中跑——弯道跑练习;第三次课,途中跑练习(呼吸);第四次课,定时耐久跑练习;第五次课,教学评价。

这样安排既能发展学生的肌肉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而且还能使学生在紧张繁琐的学习后身心充分的放松,即符合运动三大规律。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授课对象为水平五高一(1)、(5)男生,一共28人。该年龄段的男生学习能力较强,积极性较高,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很快融入到教学中。同时,学生在初中已初步学习田径模块练习内容,并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技术,这为课堂教学顺利地进行提供了保证。而且,该班学生非常热情,集体荣誉感特别强,教学中,他们自身不仅积极努力,而且还会主动帮助同学,达到共同进步。

四、教学目标

本次课教学内容为第二次课,因为我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三: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区分弯道跑与直道跑的区别。

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初步掌握弯道跑技术,发展学生肌肉耐力、力量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根据我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制定,因此我将本次课教学内容重点定位于弯道跑技术,难点定位于身体的协调配合。

五、教学过程和组织教法

为了掌握本次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本次课的教学难点,因此我安排了以下4个部分的内容:开始部分(2分钟),准备部分(5分钟),基本部分(35分钟)和结束部分(3 分钟)。

首先是准备活动。“开口螺旋型跑”,此内容预计耗时5分钟。教师通过演示法、指导法教学。我设计此内容的目的有二:

1、学生能学会开口螺型跑的动作技术;

2、这将为弯道跑的教学打下基础。通过教师演示、指导,引导领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可以对弯道跑技术建立初步的本体感受,为下面的内容奠定基础。

基本部分中,我安排了以下7个内容: 1、60%速度20米直道跑。教师提问,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在距离为20米的直道上教学,学生带着疑问分组进行练习,预计耗时2分钟。教师在起点和终点分别设立4个障碍物,以作为20米距离的标志物。练习前,教师运用提问法,问题:“今天安排了直道跑和弯道跑,练习后,同学们需要回答直道跑与弯道跑有何区别?”学生们带着疑问进行练习。因为耐久跑对于耐力的要求非常高,所以限制了跑的速度。2、60%速度圆圈跑。教师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在直径8米的圆上进行练习,预计耗时3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两组,在原先画好的两个圆圈内组织学生进行弯道跑,要求学生体会弯道跑的本体感受。练习后,学生进行答疑,教师给出正确答案,从而达成认知目标。

3、原地弯道跑练习。教师将学生分成两组在分别直径为8米的圆上进行练习,预计耗时4分钟。跑动时,学生要做到身体内倾明显、内臂摆幅小、摆臂摆幅大、内侧脚底外侧着地、外侧脚底内侧着地。学生在明白基本动作要领后,通过结合练习,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从而初步达成技能目标。

4、慢跑中的弯道跑练习。教师组织学生分别在在直径8米的圆上进行练习,期间进行巡回指导纠错,预计耗时4分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圆圈中心进行指导纠正。慢跑中的弯道跑练习更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弯道跑技术动作。练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及纠正方法:

1、弯道跑中动作不协调: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和个别指导,让学生了解动作放松的重要性,上下肢协调配合,摆臂、摆腿、落地等动作都要轻松、自然;

2、跑的节奏性差:通过讲解、示范以及慢跑的反复练习,培养学生的运动感觉和跑的节奏性。

5、直道进入弯道跑、弯道进入直道跑练习。教师组织学生在场地中练习(该场地为两条20米的直道,间距8米,并在两直道间画直径8米的圆),预计耗时7分钟。在跑道中,教师组织学生在20米起点处进行直道进入弯道跑练习,走回起点。两组练习后,在弯道起点处进行弯道进直道跑的练习,后走动至起跑处。之所以安排这一练习内容,是让在初步掌握弯道跑技术动作的基础上得到了更大程度的锻炼。6、60%速度弯道跑练习。教师组织学生在田径场一边弯道处进行循环练习,预计耗时8分钟。教师安排学生在进入弯道20米处进行60米弯道跑练习,要求发挥60%的速度,学生按小组依次进行练习,随后走动回到起点处。期间,教师进行纠正指导、优秀学生示范等内容。单独让学生体会弯道跑技术可以加深学生对弯道跑技术中身体内倾、摆臂和脚的着地点三个要点的认识。教师鼓励动作优秀的学生进行示范不仅使学生起到标兵的学习引导作用,而且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要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给予鼓励,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7、分层练习。教师组织学生在田径场跑道上进行练习,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选择距离进行5分钟耐久跑,同时,教师强调弯道跑技术,耗时7分钟。此练习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肌肉耐力、力量充分得到发展,而且培养学生的毅力、运动感觉和跑的节奏性。

因本次课练习密度较大,学生身心会较疲惫,所以在课的结束部分,我安排了肌肉伸放松练习,预计耗时3分钟。教师组织,点拨学生进行练习。此练习内容主要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进行静立性拉伸和学生之间拉伸放松为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最后,教师邀请学生谈本次课感受,充分达到师生交流、共同进步的效果。

六、场地器材的安排及特点

本次课所需的场地器材有:田径场弯道一块、石灰粉若干、尺子一把、4个障碍物、CD机一台。

七、说教学效果的评价

通过教学,我认为本次课可以达成教学目标。我预计本次课密度将达到35-40%,心率达到130-135次/分。

8.蘑菇家园说课稿 篇八

一、教材分析

梯形的面积是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3中的内容,位于课本的73页。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之上学习梯形的认识的。在整个小学阶段属于最后一类直线型平面图形,与前面已学的各种图形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可以相互转化).为进一步探究梯形的面积作铺垫。

二、学情分析:

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和平行及平行线间的距离等有关内容,为本课教学作好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准备。梯形虽然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图形,但在生活实际中,学生已建立了一定的表象。只是很难准确的抽象出它的本质属性,另外对于梯形高的概念的理解和作法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特征,认识几种特殊的梯形及其属性。

数学思想目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问题解决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类比归纳、操作想象等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感受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理解梯形高的概念,会作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探究梯形的本质属性的过程,以及做梯形的高。

四、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采取“分类、比较、操作”等方式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2.组织学生开展有意识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五、教具学具:我准备了课件和各种梯形卡片,直尺,量角器,这样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六、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分类比较,初步认识梯形

1.组织教学,复习引入:“老师这有一些图形,摆放的有些混乱,谁能帮老师整理一下。”学生上台分类。“你是怎样划分的,你能说一说它们的本质特征吗?”“谁来说一说这组图形的几何名称,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3.揭示课题:梯形的特征。出示学习目标。

4.生活感悟: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有一个面类似于梯形的物体?(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引导观察比较,激发探索动机,培养发现意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经验,让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引发思维共振,培养发现能力】

二、操作体验,了解特征

1.学生活动:拿出学具袋中的1号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再借助手中的工具(三角板、直尺、量角器)通过对比来发现梯形的特征并做好记录。

2、学生分层次汇报,集体总结概念。课件出示概念。学生齐读,圈出关键词,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后学生再读。

3、教师板画一梯形,引导学生说出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4、画一画,量一量:画出一个梯形,指出各部分名称并作高。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交流和讨论,从中认识梯形,发现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高,认识等腰梯形。高的意义指的是两底间的距离;并明了两底间的垂线段(高)有无数条。更清晰的展示出梯形的主要特征,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既符合直观性原则,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操作探究,深化新知

活动一:利用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任选其一,沿直线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

(说明:破坏一组平行线)

板书:直角梯形

活动二:利用三角形,沿直线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

(说明:创造一组平行线)

活动三:利用一条类似于长方形纸条,沿直线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

(讨论交流、归纳小结:等腰梯形)

说明: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是梯形的两种特殊形式。

引导主体参与,预设活动进程,强化发现能力

本环节,以小组合作、操作探究为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转换,进一步加深了对梯形本质属性的理解,同时又认识了“直角梯形”及“等腰梯形”的独特属性。主要优点有:

1.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符合新课程要求。

2.由共性到异性,由表象感知到创造新知,体现阶段渐进性原则,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

3.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开放性动态学习进程,没有刻意区分梯形与各种图形的特征差异,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体现比较、归纳的数学思想。

四、游戏活动,拓展新知

1.找一找

出示七巧板图,设疑:图中你能找出几个梯形?这个梯子最多能达到多高的高度?(见课件)

2.拼一拼:

①利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出一种你熟悉的图形。

②利用多种梯形图片,摆出一种最喜欢的图案。

创设问题情境,深化思维层次,构建知识体系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玩”的新课程理念。

2.教会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新知、拓展思维、加深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

3.在拼摆中渗透转化思想,为梯形的面积推导作铺垫,构建新知学习的立体框架。

五、交流评价,总结升华

1.小结全课:

谈谈你的收获及感想。

2.集体评价:

自评、互评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

完善知识结构,训练思维品质,升华发现能力

①通过人性化语言,体现以人为本思想。

②引入互动评价方法,交流活动感受,形成自我反馈机制。

六、课堂评价

9.蘑菇家园说课稿 篇九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语第二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识字4》。下面我从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教学过程三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本课是一篇识字课文。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的形式,要求学生认识“蜻”、“蝴”等14个生字。

本课由六句儿歌组成,不仅形象地介绍了六种小动物在夏天时的活动情景,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儿歌这一艺术形式,从而引导学生注意发现和积累语言,丰富自己的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蜻”、“蝴”等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的语言美。

3、有主动积累语言的愿望,能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增长知识。

(三)说重点、难点:

1、了解儿歌意思,懂得自然常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发现科学的兴趣。

2、学会本课的生字,朗读儿歌,背诵儿歌。

(四)说教具、学具:

1、插图

2、词语卡片,上面有生字。

二、说教法、学法

识字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识字,还要教给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具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掌握独立识字的方法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因此,拟定了以下教法。

1、情境导入法。利用插图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

2、编韵语记忆法。培养学生运用巧妙方法独立识字的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过去,夏天就会来了。夏天多美呀,请大家先来欣赏一幅夏天的图画,请大家仔细看看图上都画有什么?(利用图画这一直观的教学资源,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看图,师描述画面内容。(师按顺序描述画面内容,为一年级小学生按顺序有条理地观察画面作了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为以后的学会观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诵读感悟。

1、夏天这么美,我们小朋友在夏天都喜欢干什么呢?我们在夏天玩得多开心呀,小动物们也没闲着,想不想知道它们都在忙什么呢?请看儿歌。(先说说小朋友自己在夏天的活动再看看小动物们的活动,学生兴趣昂然。)

2、多种形式读儿歌(因为“读”是学生学习的语文的最基本的途径,也是检验学生是否理解课文内容的最好方法。多种形式的读,学生情绪高涨,读得原汁原味。)(1)教师范读(2)生自已试读

(3)抽查读,相机帮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4)男女生接力读

(5)问答读(师问生答、一生问大家答)(6)带动作表演读

(三)学习生字

1、这首儿歌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请你用铅笔将它们画出来。(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2、指名说,师板贴(将生字、词板贴出来,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各种形式的读又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

3、多种形式认读

全班齐读,开火车读

4、引导学生观察,初识形声字

5、编韵语巩固记忆。(让学生用巧妙的方法来学习、记忆,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束全课

1、齐背儿歌。

2、小结:

学了这首儿歌,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小动物,它们不光可爱,还非常了不起。我们在课外时间要仔细观察它们的生活,去了解它们、关心它们,作它们的好朋友!(由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观察,丰富他们的生活,增长他们的学识,还使他们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板书设计:

蜻蜓

蝴蝶

蚯蚓

蚂蚁

蝌蚪

蜘蛛

10.蘑菇家园说课稿 篇十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56页《角的初步认识》。

2、教材分析:

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应用广泛的学科。本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掌握知识,是应用数学的一个体现。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编写,但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方面: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思想情感方面: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4、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二、说教法和学法:

角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鉴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以下几方面考虑:。

1、分借助形象直观,运用多媒体的特殊功能,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因此,要解决数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靠具体的操作与观察。教学中必须重视形象直观的作用,充分利用和创造

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学生通过找角、折角、做角等操作实践,及观察电脑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动脑过程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让他们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2、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除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还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这一模式进行,使教学过程始终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3、重信息反馈,坚持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根据信息反馈的理论,在学生接触新知时通过巩固练习、辨析练习及时反馈,在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解决新矛盾,使认识得到深化、升华。

4、坚持面向全体,发展为本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将根据问题的不同难度,教学时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努力体现因材施教。并通过教法、学法的使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多媒体应用分析及设计思路 〈一〉激趣导入

(媒体应用)屏幕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实物图。引导学生回顾复习,依次回答出各个图形的名称。〈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引导探究

1、影像激趣,整体感知。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角。

(媒体应用)〈屏幕依次出示:红领巾、三角板、钟面和折扇实物图〉。仔细观察,红领巾上的角在哪里?数一数有几个?其它物体的面上有角吗? 学生讨论找角。

(媒体应用)在学生找到实物图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现闪动角。(2)举例 其实在你身边就有很多角,仔细观察,你发现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也有角?

生A:桌面上有角。生B:书本上有角。生C:地面瓷砖上有角。(……)

(3)启发学生用纸片折角。

(媒体应用):利用计算机的动画功能教学折角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对折的含义。

学生讨论折角,(媒体应用)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说折角的过程并指出角所在的位置。然后同桌两人互相比较角的大小。你能折得再小些吗?用这种方法可以折出多少个角?(4)做活动角

引导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活动角(两人为一组)。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角?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大的角?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小的角?(媒体应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

组织学生讨论角的大小与纸条张开大小的关系,角的大小与纸条长短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媒体应用)多媒体演示制作过程、讨论过程及结论。

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找出最终结论:角是有大有小的,但角的大小与纸条长短没有关系。

2、通过感知并利用媒体,建立概念。

让学生用刚才所折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尖尖的;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从而揭示了角的本质属性。(媒体应用)屏幕出示:四个实物图的角。四个图的角闪动,淡化实物外形,留下闪烁着的角。让学生尝试归纳出角的组成。教师订正,讲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学生练习,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3、指导学生正确的画角。

我们刚才看到了许多实物上存在的角,若要把它画下来,该怎样画呢?

让学生讨论: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学生尝试画角。

(媒体应用)展示作品,讲画法。

学生交流角的画法,讨论后老师归纳:画角的时候,一般都是先画顶点,再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线。(媒体应用)计算机出示画角的全过程。学生在本子上练习画角。

(媒体应用)展示作品,说画法并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4、归纳角的本质特征。

用学生所画的角,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这些角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学生讨论。

学生归纳:这些角大小不一样,但它们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5、练习:(屏幕出示练习)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角? A B C D 〈三〉归纳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些什么? 生:怎样折角 生:怎样画角 生:怎样比较角的大小(……)学生回顾小结。〈四〉巩固练习

1、找出下列图形中的角:

2、比较角的大小。书58页 学生先观察得出初步结论。

(媒体应用)用三角板上的角去比第一个角。学生自己用三角板比一比,得出结果。(媒体应用)两个角慢慢重叠。引导学生找出比较的方法

3、要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媒体显示)

4、(发展思维)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剩下 几个角?

四、评议:

由旧知过渡到新知,采用激趣法从而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一切客观事物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的启蒙教育。

用计算机辅助由“三角形”到“角”的转换过程,变“静”为“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更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活跃起来。学习的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出,教师只起“桥梁”作用,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到了“我要学”。

由学生身边熟悉的实物图过渡到几何上抽象的直观图,贴近学生的生活,便于学生理解。计算机对实物图中角的显示效果在这里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闪动时变换为较醒目的色彩,并加上声音。)从生活中不同物体表面上找出角,使学生更好地初步感知角。利用计算机的动画功能,展示“对折”的含义,直观、易懂。纸片的大小要不同,颜色要醒目。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便于比较所折角的大小。

让学生到讲台上展示作品,说折角过程,以便全体学生观看,可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教师的教学思路是探求——研讨——汇报——结论。学生在边操作、边思考中从认识静态中的角过渡到动态中的角,观看纸条的张合产生大小不同的角,纸条的长短对角的大小没影响,由此渗透角的本质特征,学生轻易掌握难点。并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使操作、思维、语言有机结合,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克服了纸片小的缺点,便于学生观察和比较,同时再次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

用多媒体展示探究过程,即便于学生观看,又便于学生比较、归纳出结论。

充分利用媒体优势,由实物直观过渡到抽象直观,突破重点。巧用媒体的动画、声音等特点,从实物过渡到图形,为后面的画角打下基础。

通过前面对角的感知,逐渐过渡到“画角”,使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到抽象过渡,完成了“物——形——初步认识”的过渡,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利用计算机对“顶点”、“边”的闪烁及相应的声音,直观、形象,学生对画角加深了认识。教师适时给予讲解指导,如画边时要强调边要画直、均匀。

在学生画角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找到角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再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再次活跃起来。

在学生对角建立起概念的前提下,让学生做该练习,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增强分析、判断能力。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所学到的知识,再让学生小结,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

步巩固、复习,加深了认识。巩固练习紧扣知识点,对知识基础知识起了巩固作 用。

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用动画演示结合学生动手操作,不但更形象生动地说明两个角一样大,而且也教给了学生比较物体大小的不同方法,蕴含了数学学法的指导。

上一篇:小学校园足球开展情况总结下一篇:养老资格认证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