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观察认识教案

2024-09-22

科学活动观察认识教案(精选12篇)

1.科学活动观察认识教案 篇一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鼻子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认识鼻子的外形特征、名称及用途

2、掌握正确擦鼻子的方法

3、通过活动使幼儿产生保护身体器官的意识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二、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认识若干种小动物,知道它们鼻子的形状知道酒、醋、香水、清水的气味

2、教具:鼻子正面、侧面图各一张,香水、酒、醋、清水各一瓶,纸巾人手一张

3、人手一张没画鼻子的小人头像三、活动流程:

1、请幼儿玩点鼻子的游戏,训练幼儿的思维、动作敏捷、协调2、先后出示”鼻子“图片及字卡,认识鼻子并认读,认识鼻子长的部位,外形结构,由鼻梁、鼻尖、鼻孔组成。

3、鼻子的用途:幼儿讨论,通过讨论得出结论:1、闻气味(出示香水、酒、醋、清水,请幼儿发挥小鼻子的作用,问出不同的瓶子里各盛了什么东西)2、告诉小朋友,鼻子不但能闻出气味,更重要的是起呼吸的作用(学习”呼、吸“两词,并感受,知道鼻子呼吸的重要。

4、安全教育:讨论怎样保护鼻子(不得外鼻孔,不用异物堵塞,不要用力碰撞鼻子,洗脸时要用湿毛巾轻轻将鼻子洗干净,正确的擦鼻子的方法)、

活动反思:

我带的是中班幼儿,我认为这节活动很适合我班孩子。我是在小班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将触角往外延伸了一下。虽然整个活动的时间长了点儿,但孩子们的积极性一直很高,兴趣浓厚,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本活动偏重于科学领域,但也渗透了艺术领域和健康领域,是一节综合活动。其实鼻子的话题很多,除了本节活动涉及的结构、功能外,还有鼻子的.不同之处。还有动物的鼻子,让幼儿感觉到虽然是一个小小的鼻子,但聊起来很有趣。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用鼻子直接去闻气味,这样是很不安全的。

因为有些气味如:烟味、油漆味等,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害的,所以不能直接去闻。因此我教给孩子用扇一扇的方法辨别物体的气味。这种方法其实我们是在初中上化学的时候才会接触到,那么在这里我教给孩子,是从安全考虑,让幼儿有自我保护的意识。我在设计活动时,喜欢在最后有个拓展环节,旨在给那些能力强的孩子和有更多想法的孩子有个思考的空间。在此活动的拓展部分,我引入了”我们的鼻子都一样吗?“以及”动物的鼻子",这里只是开了个头,不急于讲完。目的是激发孩子们继续学习、探索的欲望,让他们以后更有兴趣的参与活动。

但活动中也有欠缺的地方。如:在活动前还想一定要关注到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但在活动中还是出现了失误,有的孩子没有叫到。这让他们有些失望。在以后的活动中,自己一定要注意这点。

2.科学活动观察认识教案 篇二

一、创设情境营造气氛, 激发幼儿探究问题的兴趣

在幼儿园组织科学活动时, 教师要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 要通过情境创设正确引导幼儿, 可以根据生活中的日常案例、故事会、情景剧等多种形式,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1. 情境创设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正处于好动的年纪, 教师要通过对教学情境的创设, 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要让幼儿们在科学活动中体会到游戏的乐趣。比如在《可爱的小脚丫》这一活动中, 教师可以在教室中铺设一些海绵垫子, 然后让幼儿们脱掉鞋子和袜子, 漏出自己的小脚丫, 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小脚丫, 分析脚丫的结构和功能, 让幼儿学会该如何去保护自己的脚丫, 这就是很简单的生活常识, 但是却可以激发出幼儿的好奇心。

2. 情境创设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在《认识水》这一活动中, 幼儿教师可以根据水的特性开展科学活动, 让幼儿对水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还可以根据天气情况, 为幼儿设计一系列与水相关的活动, 可以在水中放一些充气鸭子, 给学生准备一些材料, 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各种玩具, 然后将自己制作的玩具放在水中, 这样就可以让幼儿学会水的浮力, 通过情境创设达到教学的目的。

3. 情境创设要有利于幼儿合作学习。

由于幼儿正处于智力发育阶段, 思维能力尚且不足, 幼儿在科学活动中难以独自完成任务, 所以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分组。比如在《认识洗涤用品》这一活动中, 教师可以提供很多种洗涤用品, 让幼儿以所分的小组为单位, 分别用手中的洗涤用品进行试验, 记录每种洗涤用品的气味、手感和颜色, 然后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由小组推选出一个人进行回答, 并且让这个学生介绍其他小组成员, 教师最后要对各个小组的结果进行点评, 通过物质奖励激励学生,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 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二、示范引导积极鼓励, 教会幼儿探究问题的方法

1. 及时捕捉教育契机, 积极引导幼儿“问一问”。

幼儿往往会对生活中的一切新鲜事物感到好奇, 常常会对教师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 教师这时不能对幼儿进行敷衍, 要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足够重视, 不能对幼儿进行阻止或斥责, 那样只会将幼儿的探究精神扼杀在摇篮中。在幼儿园教学中要及时捕捉教育契机, 积极引导幼儿“问一问”, 要鼓励幼儿进行提问, 教师要正确引导幼儿, 培养幼儿的认知兴趣。

2. 开展常见现象探究, 鼓励幼儿“想一想”“试一试”。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蜡烛灭了》这一科学活动, 让幼儿观察瓶子里的蜡烛, 为什么盖上瓶盖以后就熄灭了?鼓励幼儿去思考这个问题, 还可以给幼儿提供两个大小不一的瓶子, 让幼儿分别在两个瓶子内点燃蜡烛, 然后盖上两个瓶子的瓶盖, 让幼儿观察蜡烛熄灭的时间是否一致?通过这个科学活动, 鼓励幼儿“想一想”“试一试”, 增强幼儿的探究欲望,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3. 努力创造活动条件, 示范引导幼儿“做一做”。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磁铁的奥秘》这一科学活动, 为幼儿提供一些磁铁、塑料、陶瓷、铁板, 让幼儿自己动手去研究磁铁的特性, 幼儿会发现磁铁对塑料和陶瓷之类的物品没有作用, 但是与铁板却能吸在一起, 这一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幼儿会积极参与到学习探究中。

三、精心准备感知素材, 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幼儿的思维能力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所以教师要加强幼儿的观察能力, 要创设科学情境, 丰富幼儿的感知色彩。比如在《认识瓶子》这一科学活动中, 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颜色各异的瓶子, 让幼儿自己去观察每个瓶子的特征和不同点, 然后让幼儿用手去感知每个瓶子, 敲打每个瓶子, 分析自己所接触的瓶子是哪一个, 教师要对猜对瓶子的幼儿进行表扬, 这个科学活动可以将幼儿的感官都充分调动起来, 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四、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要求的实行, 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加强科学活动的开展, 要利用生活实际和情境, 启发幼儿的实践能力, 培养幼儿的认知兴趣, 增强幼儿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利云.小议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材料投放[J].小学科学 (教师版) , 2013 (07) .

[2]梁玉华.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类型、问题与建议[J].教育探索, 2015 (03) .

3.科学活动观察认识教案 篇三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在上课时能动动手、做做小实验。作为科学课老师在接受先进教学理念时,确实也能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种积极心态。于是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有结构的材料,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忙得不亦乐乎。教学过程呈现出一派热闹欢腾的探究气氛,充分体现了学习科学是学生要亲自动手做而不是要别人做给他们看的理念。但细细想来,这并不是探究的全部。科学探究活动强调动手,更强调动脑。因为真正的学习并非体现在学生忙碌的手上,而是发生在他们的头脑中。

从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标准来看,它包括认识科学探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八个方面。这一切真切地表明科学探究不仅要动手,更需要动脑才能完成。动手做做实验只是探究活动的一个方面,对于整个探究活动来说,只是起到收集事实、掌握证据的作用。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对动脑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所以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创造亲手实践的机会,更要组织学生在实践活动前进行假设猜想,在验证之后进行交流汇报,解释实验结论,并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与交流,这样才能体现探究本质,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一次校级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了《杠杆》一课。这节课就要求学生以亲身经历的实验探究活动来认识杠杆的工作原理。在课前。我为每个研究小组准备了充分的实验器材,同时提供了一份实验假设猜想及验证结果的表格。教学中,首先让每组学生自行猜想平衡架右边挂的钩码数及挂在哪一格位置,然后进行验证,并结合验证的结果组内研讨,达成一致的解释,最后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下归纳出杠杆的工作原理。应该说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是认真地贯彻了“探究”的教学理念,而并不是把“探究”仅仅作为一个简单的动动手的活动来处理的。

二、探究并非是唯一的学习方式

“探究”是科学教学的核心,是一种极具生命力的教学手段。但它不是目的,科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培养学科学的精神。所以在学生的科学学习中,不必处处要探究,事事要探究,为了“探究”而探究。事实上,科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探究不是唯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及策略都是必要的。

第一,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除了通过亲身经历体验获取第一手信息之外,还必须通过多媒体手段获得第二手信息和经过交流表达获取第三手信息。如在教学《天体》和《生物的繁殖》两个单元时,我就安排学生在课前通过各种方法去收集整理有关天体的资料和有关克隆技术方面的资料,然后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学习。这样,学生就能获取书本上没能表达的信息及有关以上两个主题的最新报道。

第二,在科学学习中,有些知识的产生是无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的。如教学地震、火山的形成、消化的过程等这些知识的学习,就不大可能采用直接探究的方法进行。这就需要视频录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的恰当引入展开教学活动。

第三,即使是在探究的过程中,也需要训练学生用亲历以外的方式获取信息,以拓展知识领域,像阅读、种植、饲养等活动不是探究活动,但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在结束《生物的繁殖》这一单元的教学后,我就组织学生进行有关植物的扦插栽培的实践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观察,再集中到课堂上交流关于植物扦插的心得体会,对植物的无性繁殖技术进行再学习、再认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探究并非是全程性的活动

科学教师都能深刻领会科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探究”是科学教学核心的精神。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些老师为了充分体现以探究为核心的思想,一味地希望将学生的探究过程,从提出问题到表达交流都成功地展示出来。其实这是对探究活动理解化和教条化的僵硬理解,这种理解实质上违背了科学探究的实际,没有紧密地与学生学习科学的现实有效地结合。

科学课程标准虽然强调,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设计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当然也可以是整个过程,但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可过高,要由扶到放,逐步培养。所以着重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探究能力,要根据具体的探究内容来确定。比如教学《垃圾》时,就适合重点培养学生自己设计研究有关垃圾处理问题的方案,能从不同角度研究垃圾处理不当的危害性、垃圾处理方式的能力;而教学克隆一类的内容,就比较适合培养学生通过上网、上图书室等途径查阅整理获得科学资料的能力,以及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因此,在学习探究的起始阶段,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对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同时兼顾让学生参与和体验探究的全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4.科学活动观察认识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知道荷花、藕、莲子的特征,以及它们是荷花的花、茎、种子部分。

2、了解它们与人类的关系,能关注水中生长的植物。

活动准备:

1、藕、荷花、荷叶、莲蓬若干。

2、一张生长在水中的荷花图片(包括在水下的`藕和根的部分)。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感知荷花、藕、莲子的特征。

(1)出示荷花、藕、莲子,请幼儿说说这些是什么?

(2)请幼儿仔细看看、摸摸、闻闻,说说花、藕、莲子是什么样子的。

(3)讨论:莲子长在哪里?莲蓬是什么样子的?藕是什么样子的,它长在哪里?

出示图片或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藕是横着长在水中的泥土里,是一节一节的;荷花谢了以后长出莲蓬,莲子长在莲蓬里。荷花、藕和莲子是一棵植物上的花、茎种子。

(4)讨论:荷花什么季节开花?它最喜欢什么?如果没有水它会怎样?

(荷花最喜欢水和高的温度,夏天温度高,荷花夏季开花,荷花是生长在水中的植物)

2、引导幼儿讨论荷花与人们的关系。

(1)人们用藕、荷花、莲子可以干什么?

5.科学活动观察认识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各种颜色,感知野花和野草的色彩。

2、学习从上至下地观察感知野草和野花的特征,知道有泥土的地方都有小草。

3、有探索自然的兴趣,感受体验大自然中的美丽色彩。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认识常见的颜色。

物质准备:选择有野花和野草的地方、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欣赏大自然色彩的美。引导幼儿到草地上,观察周围的花和草,感受周围环境的美,引起幼儿想坐一坐、躺一躺、看一看的欲望。

师:这里可真美啊!你们想在这里坐一坐、看一看吗?

二、认识野花和野草。

1、寻找自己喜欢的野花。

师:这里的草地又干净又漂亮,我们去找一找,再轻轻地摘一朵你喜欢的野花。

2、讲一讲自己喜欢的野花。

师:你喜欢的野花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从上至下的观察。鼓励个别幼儿在集体中讲述,再请幼儿与同伴交流。

3、认识野草。

(1)师:那一片绿色的是什么?小草长在哪里?

(2)引导幼儿拨开小草,观察小草,知道草长在泥土地上,小草的根长在泥土的下面。

三、放松活动。

幼儿在草地上自由地玩耍,让幼儿感知体验在大自然中的轻松和快乐。

四、活动延伸

回到教室,教师出示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认识其他生活中常见的野花和野草。

6.科学活动观察认识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了解小麦的特征及用途。

2.知道农民伯伯劳动的艰辛,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

3.幼儿通过观察、想象、动口、动手及语言表达,进一步加强对小麦的认识,教育幼儿爱惜每粒粮食。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小麦生长期图片,实物麦子一小捆、麦粒一盘、面粉一小袋。

【活动过程】

1、出示小麦生长期图片,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

2、出示实物麦子,让幼儿观察小麦的外形特征,知道小麦生长在土地里。小麦的茎俗称麦秸、空心、有节、光滑,麦叶狭长。茎的顶端长麦穗,麦穗有象针一样的麦芒,麦穗上的麦粒整齐地排列着,小麦未成熟时呈绿色,初夏成熟时是金黄色的。

3、发给每个幼儿一个麦穗,让幼儿看、摸,了解麦粒是椭圆形的,知道麦粒磨成面粉可以做馒头、面条、饺子、蛋糕、饼干、油条、面包等等。

4、让幼儿知道麦秸可用来烧饭、烧水,也可用来盖房子、造纸,还可编各种用品,如:草帽、扇子、凉席子、草包等等。

5、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农民伯伯收割麦子的情景。

教师讲解炎热的夏天,农民伯伯收割麦子、捆麦子、搬麦子时汗水直淌,满脸是红的、衣服是湿湿的,腰酸悲痛,让幼儿从中感受收割麦子是辛苦的,应当尊重农民伯伯的,爱惜粮食。

结束部分:智力游戏《看谁说得快》

教师提问:

1.小麦的茎叫什么?(麦秸)麦叶是什么形状的?(狭长)茎的顶端长什么?(麦穗)小麦未成熟是什么颜色?(绿色)初夏成熟时是什么颜色?(金黄色的)面粉可以做什么?(馒头、油条、饼干等等)麦秸可以做什么?(草帽、扇子、凉席子等等)。

2.以回答速度快,正确的小朋友为胜。

【活动延伸】

1、启发幼儿到有面粉厂的地方看麦粒如何磨成面粉的2、引导幼儿回家观察妈妈加工馒头的过程。

教学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创造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去思考、去学习、去实践,从而体现了《纲要》中所规定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的思想。例如,认识小麦时,先让幼儿主动去观察;用肢体语言表现小麦的生长过程时也充分尊重幼儿个体独特的表现力。

新《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根据需要合理的安排,因时,因内容灵活的运用。在我们以往的教学观念中,总是以孩子学到了多少内容来定义他的学习到底好还是坏。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幼儿园的学习,我们并不是要让孩子学到多少,而是要积极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在各项活动中获得满足和享受到乐趣,进而使这种满足和乐趣成为孩子终身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教师也无须特别钟情于我们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而是应该随时随地的观察幼儿的兴趣,以幼儿兴趣的需要随时调整我们的教育内容及方案。本次活动中,教师采用了亲身体验、游戏、课件等教学形式组织活动,使幼儿在看看、听听、玩玩、说说、演演中愉快地了解到麦子的生长过程,懂得了珍惜粮食。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非常好。

7.科学活动观察认识教案 篇七

一、活动目标:

1、认识鼻子的外形特征、名称及用途

2、掌握正确擦鼻子的方法

3、通过活动使幼儿产生保护身体器官的意识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认识若干种小动物,知道它们鼻子的形状知道酒、醋、香水、清水的气味

2、教具:鼻子正面、侧面图各一张,香水、酒、醋、清水各一瓶,纸巾人手一张

3、人手一张没画鼻子的小人头像

三、活动流程:

1、请幼儿玩点鼻子的游戏,训练幼儿的思维、动作敏捷、协调2、先后出示”鼻子“图片及字卡,认识鼻子并认读,认识鼻子长的部位,外形结构,由鼻梁、鼻尖、鼻孔组成。

3、鼻子的用途:幼儿讨论,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1、闻气味(出示香水、酒、醋、清水,请幼儿发挥小鼻子的作用,问出不同的瓶子里各盛了什么东西)

2、告诉小朋友,鼻子不但能闻出气味,更重要的是起呼吸的作用(学习”呼、吸“两词,并感受,知道鼻子呼吸的重要。

4、安全教育:讨论怎样保护鼻子(不得外鼻孔,不用异物堵塞,不要用力碰撞鼻子,洗脸时要用湿毛巾轻轻将鼻子洗干净,正确的擦鼻子的方法)

4、手工游戏《贴鼻子》

教学反思:

我带的是中班幼儿,我认为这节活动很适合我班孩子。我是在小班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将触角往外延伸了一下。虽然整个活动的时间长了点儿,但孩子们的积极性一直很高,兴趣浓厚,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本活动偏重于科学领域,但也渗透了艺术领域和健康领域,是一节综合活动。其实鼻子的话题很多,除了本节活动涉及的结构、功能外,还有鼻子的不同之处。还有动物的鼻子……让幼儿感觉到虽然是一个小小的鼻子,但聊起来很有趣。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用鼻子直接去闻气味,这样是很不安全的。因为有些气味如:烟味、油漆味等,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害的,所以不能直接去闻。因此我教给孩子用扇一扇的方法辨别物体的气味。这种方法其实我们是在初中上化学的时候才会接触到,那么在这里我教给孩子,是从安全考虑,让幼儿有自我保护的意识。我在设计活动时,喜欢在最后有个拓展环节,旨在给那些能力强的孩子和有更多想法的孩子有个思考的空间。在此活动的拓展部分,我引入了”我们的鼻子都一样吗?“以及”动物的鼻子",这里只是开了个头,不急于讲完。目的是激发孩子们继续学习、探索的欲望,让他们以后更有兴趣的参与活动。

但活动中也有欠缺的地方。如:在活动前还想一定要关注到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但在活动中还是出现了失误,有的孩子没有叫到。这让他们有些失望。在以后的活动中,自己一定要注意这点。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鼻子》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327字。

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颜色的秘密》》:中班科学教案《颜色的秘密》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在幼儿对固定搭配有了充分经验后,引导幼儿去发现探究颜色深浅与量的多少有关,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科学《颜色的秘密》教案吧。

8.科学活动观察认识教案 篇八

活动目标:

1、认识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名称,学习八大行星的排列位置。

2、培养幼儿从小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地球图片,八大行星的嵌板、太阳系图片;各星球字卡及图片

2、黑板上布置好星空背景图、太阳系轨道图

3、太阳系轨道运转视频。

4、家长和孩子共同查阅太阳系资料的前经验。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谈话---我生活的地球

三、蒙氏工作内容---认识太阳系、八大行星

1、观看地球的照片——美丽的地球。

(1)出示地球图片,这是什么?地球上有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地球的家在哪里?师 :对了,我们要保护它、珍爱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有一个很美丽、很大的家,它的家叫做太阳系,地球在这个家里排行第三,她有八个兄弟姐妹。哪八个呢?

(2)师:你想知道这九个兄弟姐妹在太阳系的位置吗?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认识太阳系 及排列顺序。

(1)看太阳系轨道运转视频。师:太阳系有哪几个兄弟姐妹?!.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他们有什么特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2)师出示黑板上布置好星空背景图;依次向幼儿介绍八大行星,并出示相应的图片和字卡,指出它们的所在位置。

太阳:是这个家的妈妈,是主宰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在太阳系家中的所有天体宝宝都围绕着它运动,是地球的生命之源。

水星:在第一条轨道上住着水星大哥,他呀,动作最慢,是距离太阳妈妈最近的行星。

金星:在第二条轨道上住着金星姐姐,是最爱干净的一个。

地球:地球住在第三条轨道上,是宇宙中最为精彩绝伦的一个天体。

火星:第四条轨道上住着火星弟弟,他呀,和地球姐姐的感情最好,所以他要住在地球姐姐的旁边。

木星:木星弟弟,他住在第五条轨道上,是太阳系九兄弟中最胖的一个,其他所有行星兄弟加在一起还不够它的一半。

土星:土星妹妹,住在第六条轨道上,她最喜欢漂亮了,老戴着一个美丽的光环。

天王星:天王星弟弟,住在第七条轨道上,是最乖的一个。

海王星:海王星弟弟,住在第八条轨道上,他和冥王星弟弟一样,最不怕冷了。因为他们住的地方有零下200摄氏度以下呢?

3、出示八大行星的嵌板四个,请幼儿分四组给嵌板上的八大行星配上字卡,初步学习八大行星的位置。

师:这是八大行星的轨道图,请小朋友看一看 八大行星的位置,把字卡放在相应的位置,比一比哪组最快?

4、整理教具,放回教具柜。

教学反思:

活动应当来源于生活,还原于生活,贴近幼儿的生活。做到教师少动,幼儿多动;教师引导,幼儿实践;这是活动的目的。在教学中倡导幼儿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培养幼儿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在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中培养分工意识。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成为幼儿学习交往和合作的过程。

9.科学活动观察认识教案 篇九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水_中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在玩水的的过程中,让幼儿感知水的特性,水是流动的、无色无味、透明的。

2、积极与同伴交流,分享受自己的发现。

活动过程

1、水是没有颜色的。

有的孩子说水是白色的,有的孩子说水是黑色的,有的孩子说水是无色的……到底水是什么颜色的呢?我决定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去发现水的颜色。于是找来几个脸盆,里面盛满清水,给幼儿准备了不同的颜料,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把不同的颜料分别倒入每个脸盆中,水一下子就变成了各种颜色,这回孩子们总算明白了,在水中加入不同的颜料就会变成不同颜色的水,水本来是没有颜色的。

2、水是透明的。

知道了水的颜色后,我让每个幼儿都拿一块石子分别放到清水中和带颜色的水中去,看看会有什么结果?孩子们通过实验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有的孩子说:“石子放在带有颜色的.水中就会看不见了。”有的孩子说:“放在清水里的石子还能看的见。”有的孩子就说:“水也和玻璃一样是透明的,所以才能看见石子的。”于是我根据孩子们的发现,总结得出:水是透明的,所以放在水中的任何东西都能看的见。

3、水是没有味道的。

在知道了水是没有颜色、透明的后,我们继续做实验。让每位幼儿用自己的杯子接上水,然后去闻一闻、喝一喝会有什么味道?孩子们都摇头说什么味道也没有。这时我拿出一包糖来给每个孩子的杯子放上一点,再让孩子们去尝,这时孩子们都高兴地喊起来:“老师老师,水变成甜的了。”然后我又在每个孩子的杯子里放了一点盐,这回喝了后他们都不由地吐出了舌头,“老师,水怎么又变成咸的了?”在孩子们亲身实验的基础上,我进行了小结:水是没有味道的。

4、水是流动的。

孩子们已经迫不急待地想玩水了,我就在脸盆里放上许多玩水的小器具,然后提出玩水的要求:卷好衣袖,不要弄湿衣服,不要把水洒到外面,玩时说话声音要小,不要影响到别人,玩完后要把你的想法告诉别人。一声令下,孩子们开始玩水了,一会把瓶子里的水倒进脸盆里,一会又把碗里的水倒进小瓶子里,玩得不亦乐乎。这时我蹲下来问幼儿:“你们碗里的水是怎么到瓶子里去的啊?”孩子很自然地就告诉我:水是从碗里流到瓶子里去的;有的孩子说水会流啊,所以就流到那里面了。就这样在玩水的过程中很容易就领会到了水是流动的这一特性。

活动小结:

10.认识标志科学教案 篇十

在幼儿园,我们会将自己的物品写上名字,或者画上标记,这是为了防止小朋友物品混乱丢失的一种小手段,今天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小朋友认识自己的标志,知道哪些物品是属于自己的。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的号码,并能找到它。

2.对属于自己的新物品产生亲切感。

活动准备

毛巾架,杯子,小床上提前写上号码。

活动过程

1.出示杯子、毛巾架。

教师:“在幼儿园里都有自己的小杯子,小床,小毛巾,那这么多小朋友,而且都是一样的,你怎么分别哪是自己的呢”(号码不同)

幼儿自己找不同。

2.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号码像什么。

“你的号码像什么?”幼儿自由想象。

3.请幼儿找到自己物品的位置。

(1)“在你们喝水的杯子上,挂毛巾的地方,还有睡觉的小床上都是这个号码,快去找一找,属于你自己的.是哪个呢?”

(2)让幼儿明白贴着自己号码的东西都是自己的。

“请你以后就用贴着这个号码的小杯子喝水,小毛巾擦手,小床睡觉,好吗?”

活动延伸

11.小班科学教案:认识柳树 篇十一

1、知道春天到来的时候柳树会发芽,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的好习惯。

2、认识柳树的主要外形特征,并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

活动准备 Ppt课件:认识柳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教师:小朋友,你们每天走在马路上,街道上,都见过什么样的大树呀? 2.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见过的大树。

二、观察柳树

1、课件演示

(1)仔细看看这是什么树?说说柳树的树干看上去是怎样的?(2)请幼儿观察柳树的颜色,提问:柳树的树干是什么颜色的?树枝是什么颜色的? 树枝上面又是什么颜色的?(3)请幼儿仔细观察柳树枝上有什么?(柳树发芽了,有嫩绿的小芽孢)请幼儿想一想小芽会变成什么?(柳树叶)。

2、讨论:柳树什么时候发芽? 请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3、请幼儿想象长长的柳树枝在风中飘动象什么? 学学柳树枝飘动的样子。

三、了解各种柳树

1、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柳树也有好多种呢,你们想看看还有什么样的柳树吗?

2、课件演示

引导幼儿通过照片认识不同品种的几种柳树 杨柳 垂柳 麻柳 竹柳树

四、结束

12.科学活动观察认识教案 篇十二

活动目的:

1、让幼儿知道空气流动形成风。

2、让幼儿具体感知风,并让他们知道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感觉到。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以及人们怎样利用风和战胜风灾。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风》

活动准备:

1、课前引导幼儿观察风给外界带来的变化,如:红旗、水、头发等的变化。

2、一把扇子,每人一个气球,碎纸屑许多,小风车每人一个。

3、有关风的课件。

活动过程:

1、谈话:这几天老师让小朋友观察了树枝摇动,红旗飘,水面起波纹,你们知道是谁引起的吗?

2、让幼儿感知空气流动形成风。

(1)教师引导幼儿玩气球,通过玩气球亲自感受空气流动形成风。

(2)幼儿自己动手做小实验: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扇动空气,使空气流动形成风。

(3)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哪里有空气流动,哪里就有风。

3、了解风的特性。

(1)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当小扇子,扇动空气,说出扇的快脸上有什么感觉,扇的慢脸上又有什么感觉?(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小结:扇的快,空气流动的快,风就大,扇的慢,空气流动的慢,风就小。

(2)老师给小朋友扇扇子,请小朋友试一试能不能抓住风?瞪大眼睛看一看能不能看到风?

小结:风看不见,抓不着,只能感觉到。

4、玩纸屑。

(1)分给幼儿每人一小堆纸屑,让他们想办法玩纸屑,看谁最聪明,想的玩法多。

(2)讨论:玩完后让幼儿自由讨论,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办法产生风使小纸屑动的。

5、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

幼儿讨论,教师讲解。

(1)(看课件)风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风吹干了妈妈洗的衣服;使人凉快;让风筝飞上天;风车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

可是有的风却做了许多坏事。它把房子推倒了;把树木刮断了;打翻了鱼船……这样的风很可恨。

(2)小结:现在的人们本领可大了,想出了许多办法不让风做坏事,人们建起了防风林,把风挡住,还提前预报风,这就减少了风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6、玩“风车转转转”游戏。

幼儿每人一个风车,想办法让风车转起来。请几名幼儿到前面演示讲解后,幼儿自由玩风车。

带幼儿到户外玩风车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风》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292字。

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魔术变变变》含反思》:大班教案《魔术变变变》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用记录表记录自己的猜想和操作结果,萌发对魔术奥秘的探究兴趣,通过观察和操作,尝试单根皮筋和双根皮筋魔术的几种变法,培养对事物细小变化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感受魔术的神奇与趣味,体验成功的快乐,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魔术变变变》含反思教案吧。

上一篇:控制噪声的三个措施下一篇:励志句子摘抄不超过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