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及对策浅析

2024-10-16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及对策浅析(12篇)

1.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及对策浅析 篇一

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小学语文写作的教学需要教师有效引导,构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积累丰富的生活常识和经验,掌握多元化的写作技巧,从而实现写作水平的有效提升。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题,从多个角度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对策,从而使得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关键词:语文;写作;技巧

一、引言

小学语文的写作难度在于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和能力不足。不论是看图写作还是作文,都是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素材构成技巧等,然而由于一些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缺失,写作过程中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笔者从事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将学生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成如下几个方面。

二、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写作缺少必要的兴趣

如果学生对文字有着一定的兴趣,他们写作就充满积极性。在过去的教学中,写作经常贯穿着一些生搬硬套的问题,一些学生就像套公式一样,写作文。对写作没有更多的兴趣,他们可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对写作内在的要素掌握不到位。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学生对写作的兴趣难以有效激发。学习缺少主动性。

(二)写作素材积累不足

一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经常感到无从下笔,写作的素材不够丰富。教师缺少对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要求。很多学生不能有效观察自己的生活,对班级里、学校中、家庭里发生的一些事情缺少观察和思考。没有积累成自己的写作素材。这主要是由于教师没有及时提醒学生,没有有效引导学生,学生的观察注意力缺少着重点。这样一来,学生就容易出现言尽词穷的问题。

(三)写作缺少方法和技巧

作文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性、层次感。一些学生缺少基本写作技巧和方法的掌握。在写作过程中,经常出现文章缺少调理,不够流畅。教师缺少对学生写作方法的引导,学生没有准确掌握写作技巧。

三、具体教学措施

(一)激发学生参与写作的积极性

首先,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布置写作任务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思考文章写作的意义。例如:在写自己最爱的**人的时候,教师可以跟学生说,大家都生活在社会之中,在家里、在学校里都需要与人进行交往,这些人都是给自己有着一定的帮助。我们需要从中选择自己最为看重的一个人进行描述。这样学生对这一篇文章的写作兴趣将得到有效提升。其次,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由于小学阶段,写作基本上是叙述性的文章。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了解课文中如何描述事物和人物的。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将小学课文中济南的冬天形象性的展示出来,使得学生对文章的表述有着进一步具体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实现对写作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需要加大对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教育和引导,使得学生更加注重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积累。首先,教师需要有针对性的让学生对观察生活中的具体某一项事物。例如:夏天,让学生利用周末跟着自己的父母去大自然听一听蟋蟀是怎么叫的,蜻蜓是怎么飞行的,知了是怎样完成整个生长周期等,这些都是学生今后写作的素材,当学生了解到这些常识之后,他们在写相关的文章时,将思如泉涌。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一系列的生活常识。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对生活常识的讲解。结合课文的讲解,对一些生活中的最为常见的知识进行讲解。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些生活常识――蝌蚪是青蛙的幼年阶段。蝌蚪生活在水里,青蛙既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近水区域。最后,家长需要加强对学生观察生活的引导。家长需要多抽时间,陪自己的孩子去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经验。

(三)更加注重写作技巧的教学

写作技巧就是学生如何构思文章,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等方法和手段。教师需要加强对写作技巧的教学。如果说对生活的观察是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使得学生写作有了源泉,那么写作技巧的掌握,则使得学生将自己心里的这些写作源泉运用有效的方法表述出来,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更加自然。第一,选材需要紧扣写作中心。一些学生存在为了素材而素材,选择素材的时候,缺少对写作中心的把握。教师需要加大学生对素养中心意思的总结,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实现素材服务于写作中心。第二,充分思考再动笔。在写作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重点思考自己的写作大纲,每一段写作需要重点的内容。在丰富写作大纲之后,学生动笔写作。因为写作大纲可以有效降低学生跑题的可能,使得学生呈现出更为层次性的写作脉络。第三,让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东西。一些描述相对浮夸、不切合实际的内容经常出现在学生的文章中。主要原因就是他们不能有效掌握写作技巧,没有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真情实感的引导。让学生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写自己的真实感受,让写作成为自己情感的表达。

四、结语

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不断去感受写作的乐趣,从而有效激发他们参与写作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不断积累自己的写作素材,构建丰富的生活常识。将写作技巧最为教学的重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从而准确表达自己的写作意图。

参考文献

[1]曹耀清.高中语文写作课如何有效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9(10):112-113.[2]孙启良.浅谈30年农村初中语文阅读写作教学心得――以农村生活为素材,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素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八卷),2014,12:157-158.[3]田绍君,徐晓欣,吕贺,齐立杰,乔国龙,窦智,厉旭婷,吕丹,李英子,白妮娜,梁晶敏,等.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五卷),2017,03:187-188.

2.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及对策浅析 篇二

1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的教学完全被多媒体教学代替

在课堂上很多丰富多彩的内容能够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展现,但是如果在课堂上只是观看多媒体课件,就无法将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完全地发挥出来,很多教师将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在上课的过程中一页一页地展现给学生,并不向学生讲解这些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了一个翻看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没有实现与学生的充分交流,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的英语教师变成了多媒体课件。不管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还是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现代教学方式,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教学过程中的“板书”,板书能够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标示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在课后对这些重点和难点进行整理。如果只是单纯地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虽然课堂气氛比较的轻松,但是学生在课堂上并没有掌握实质性的学习内容,因此,板书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在黑板上进行板书或者在多媒体课件上进行相应的标注。从以上的叙述中可以看出,我们在充分地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传统教学媒体的重要作用。

1.2 包含信息量太大

相比于板书,在多媒体演示过程中所展示的内容是比较多的,包含了比较大的信息量,因此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很多英语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预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比较快的速度进行幻灯片的演示,并不对演示的内容进行充分的解释,同时也没有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由于幻灯片切换的比较快,在幻灯片切换的过程中学生并不能对每一个幻灯片进行充分的理解。相关的研究表明,人在情绪紧张的情况下思维能力会降低,因此,虽然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了信息量非常大的内容,但是学生并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语言的应用,在英语课上并没有掌握实质性的知识技能,对于一些词、新句型、课文等都没有足够的熟悉,有的学生甚至发现整堂课上没有学到任何知识。

1.3 多媒体效果好于内容本身

图片、声音、视频、动画,以及特定的文字构成了课堂上所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很多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幻灯片设计得非常美观,但是如果只是过度地追求幻灯片的视听效果而没有重视幻灯片的实际内容,这样就会给小学英语教学带来消极的影响。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很多英语教师的课件都非常吸引人,例如,教师将卡通图片放在多媒体课件中进行展示,学生非常开心可以在课堂上看到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但是由教学的反馈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并没有在课堂上收获知识,很多教师也因为这种现象而感到烦恼,虽然自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了漂亮的课件,但是却没有达到实际的效果,可以看出华丽的多媒体课件并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华丽的多媒体课件确实能够吸引学生,可是吸引学生的不是教课堂教学的内容而是可爱搞笑的图片。除了应用图片以外,在应用音频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相应的尺度,不能偏离课堂的实际教学内容,如果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一味地使用音频只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例如,如果教师在幻灯片的切换中添加相应的声音就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进而影响了小学英语教学的效果。

2 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相关建议

2.1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更加的丰富,同时使学生具有更大的兴趣进行学习,但是教师不能对多媒体过度地依赖而忽视了和学生的交流。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教学的速度,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跟得上幻灯片切换的节奏,但是学生的思维是无法迅速转换的,因此应当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倡导和建立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和教师充分的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转换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合理应用将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就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要总是站在多媒体设备前进行播放,要经常走下讲台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同时要采用抑扬顿挫和富于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授课,以自身轻松和善的面部表情感染学生,进而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 提高课件质量

应当遵循“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来制作多媒体课件,根据授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找到多媒体课件的切入点,这样就能使制作出来的课件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只有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的重点内容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的英语知识,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应该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另外,教师应该综合应用多方面的计算机知识来制作课件,要在保证幻灯片包含了丰富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使幻灯片更能吸引学生。

3 结语

3.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篇三

一、只重教学流程,缺少师生交流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语文教学更是教师以个人情感、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反观现在不少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课堂,CAI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而这些流程是在课前早已设计好的,教师一步步按固定的、机械的程序往下进行。教师只顾忙着操作机器,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课件,既不能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又不能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学生只见屏幕不见老师。

二、重形式轻内容,违反认知规律

在多媒体课件开发之初,所谓课件其实往往只是文字、图画的简单拼合,界面与插件过于单调呆板,这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追求美观一度成为课件开发者的共识。如此一来,就令一些课件制作者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的课件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这些课件的确“花哨”“好玩”“新奇”,但恰恰是这一点画蛇添足、喧宾夺主,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三、内容繁多,重点迷失

多媒体的容量很大,可提供的材料也多。这本是其优势所在,可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在课堂上受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过多的资料使学生目不暇接。这似乎有着正面的、积极的意义,但大家不要忽视一个基本问题——学生的接受能力、反应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此走马观花的展现,反而无益,严重影响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关注。这就是多媒体信息海洋中的迷航现象。

四、留白不足,限制学生思维

在课件中,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板书、问题和答案都是事先设计好的,课堂上很难修改,教学过程中,教师势必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导到自己设计好的答案中,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这种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不利于鼓励创新,也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

总之,多媒体教学逐渐代替传统的课本加粉笔是时代的必然,然而它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我们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应着眼于其“辅助”作用,把它正确运用于课堂。如果喧宾夺主,程序机械,使它成为追求时尚、哗众取宠、装点门面,以此来掩饰自己文学素养不足的工具,那么将会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失去其积极的意义,实不可取。

4.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弊端 篇四

时下,在教育界,大兴多媒体教学,尤其是公开课,有图片、有文字、有声音,一节课,热热闹闹,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我们承认,多媒体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个性发展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多媒体教学也不是万能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是包含了教师对教育思想的理解,教师的经验、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学资源的充分合理使用,以及实施过程中复杂微妙的师生双边活动等等在内的过程,不是一两个课件就能解决问题的。所以,我认为,多媒体教学不能代替师生的双边活动,尤其不适用于语文教学,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离不开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学生一看一目了然,学生只需要“看”,不需要去听、去读、去说、去写。学生省事了,课堂效率看似提高了,而实际上扼杀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二、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

课件制作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当学生需要发挥想象的时候,教师适时出示了多媒体课件,学生马上停止思考、想象。比如说,文中有一段文字是描述沙漠环境的恶劣,学生没见过沙漠,这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学生结合课文中文字描述,展开合理的想象,然后组织好文字把它说出来或写出来,这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读说或写的能力和组织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学生通过读书,会有自己的发现,也会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与人进行交流,通过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解决了读书中大部分的问题,个别问题就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师生合作,共同解决。有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就省去了交流、探讨的过程,阻碍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四、多媒体教学阻碍了师生对语言的推敲

学习语文,实际上就是学会运用语言,恰当用词,准确组织句子和段落的过程,古人贾岛在文字推敲上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现今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使很多描述都可以通过演示直观、方便的表达,这就使我们往往忽视了对语言的组织与推敲,总以为通过直观的演示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与掌握所授知识,而在没有多媒体教学的时代,老师总会精心设计、深入思考如何用一句准确的语言描述,一个合适的比喻,一句有启发的笑话等等,来帮助学生对知识理解与掌握,事实上比单纯的演示更能让学生铭记于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多媒体教学分散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多媒体课堂上,学生往往被花花绿绿的课件所吸引,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课件上,而不是课件的内容上,更是很长时间回不到课本上,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思考,这是我通过长时间对多媒体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观察所得。我听过一个老师的课,当然他制作的课件也很好,学生完全被课件所吸引,当学生需要理解课文、小组交流的时候,有不少学生还在观察课件,议论课件达4分钟之久,结果这节课上的很失败,40分钟的课用了50分钟还是仓促收场。

5.当庭认证存在的弊端及对策论文 篇五

当庭认证是指审判法官在开庭审理中,基于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提供的和人民法院自行调查收集的经过当庭质证的所有证据,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审查、核实、判断、鉴别,在法庭上确定其证明力有无或大小,进而认定案件事实的审理活动。当庭认证是为了避免审判活动中“暗箱操作”、“先判后审”、提高庭审的透明度、公开化和增强司法公正而在全国各地审判方式改革中出现的一项措施,虽然其出台的初衷是好的,对案件快审快结,引导当事人有据举在庭上,有理说在庭上,让赢的赢得堂堂正正,让输的输得心服口服,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和良好的社会效果。但是在审判实践中仍然争议很大,很难操作,有的内容甚至与相关法律规定产生冲突。

第一,当庭认证难以具体操作。由于认证是审判活动中的一项具体内容,因此它应由独任庭审判员或合议庭成员合议后作出,合议的过程应由书记员记录在案。实践中,认证的过程独任庭审判员无须与谁商议,但合议庭在法庭上往往是简单交换意见或作出某种暗示后就作出认定其证明力的决定。在庭审中审判人员交头接耳进行商议,不仅使庭审活动显得不严肃,而且书记员也无法准确地记录合议过程,更重要的是当庭认证违反了秘密合议规则,让有的当事人听到会产生对审判人员的抵触情绪,影响了法官和法院的公正形象。此外,报请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若审判委员会与合议庭认证有不同看法,将会带来许多矛盾难以解决。

第二,当庭认证不利于庭审顺利进行。在法庭调查过程中,如果审判法官对证据的证明力当场确定,势必影响当事人在法庭辩论中的积极性,不利于当事人充分发表意见,间接地剥夺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甚至会出现当事人当场与审判人员就证据效力问题发生争辩,认为审判人员有偏见,甚至故意置法官一种尴尬局面,而影响庭审的质量及所产生的社会效果。

第三,当庭认证导致庭审效率不高。目前尽管不少法院都明确提出应当从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三性”来认证,但究竟是从形式上解决证据的可采性,还是从实质上解决证据的证明力(可信性)问题?或者是二者均包含?实际上很难说清楚,笔者认为,无论是指形式上的可采性,还是指实质上的证明力,都意味着当事人提供的全部证据材料都将进入法庭调查,都应在庭审过程中确认,从而导致庭审效率不高。

第四,当庭认证缺乏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三款规定:“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第七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陈述,应当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这些法律规定并没有要求证据必须当庭确认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第十二条规定:“经过庭审质证的.证据,能够当即认定的,应当当即认定;当即不能认定的,可以休庭合议后再予以认定;合议之后认为需要继续举证或者进行鉴定、勘验等工作的,可以在下次开庭质证后认定。……”而也没有要求证据必须当庭认证。因此,有关证据的确认,应视其情况具体分析。对当事人认可或者不予反驳的证据,可以当庭确认其证明力;对有的证据要通过分析整个案情、反复论证思考,才能确定其证明力,而在庭审过程中又无法做到,则不宜当庭认证。

第五,当庭认证很不科学。从调查目的和调查过程来看,法庭调查显然并不只是为了确认证据在形式上的可采性,还必须确认其对案件事实的证明力(可信性)。如果在全部证据没有调查核实完以前,或者虽调查完了但没有进行认真审查、思考、分析就当庭作出认定证据实质上的证明力,是很不科学的,而且操作上有难以克服的障碍。首先,当庭认证本身违反了证据的关联性,因为证据是一个完整的链条构成一个证明体系,不能孤立地一证一质一认;其次,当庭认证有违秘密合议规则;再次,当庭认证还有违现行的庭审程序,法庭辩论程序因此可能形同虚设。

在审判方式改革的进程中,由于这些认证问题的存在,导致出现“当庭认证”比较混乱和庭审改革陷入困境的局面。要正确处理好认证问题,笔者认为,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对认证的目的、任务和程序均缺乏明

6.小规模奶牛饲养存在的弊端及对策 篇六

目前,小规模的奶牛饲养量占到奶牛存养总量的60%以上,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大多养殖户在饲养奶牛的过程中存在着饲养不规范、管理粗放等问题。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应对策,希望对养牛户有所裨益。

牛舍宽敞通风透光户养奶牛大都利用旧房做牛舍或在庭院中搭建,牛床往往凸凹不平,舍内通风换气和夏季防暑降温难以保证,光照条件得不到满足,有的牛舍甚至暗无天日,有的则难挡风雨。让奶牛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严重影响其健康,降低了生产性能。为改善奶牛的生活环境,农户应该到村里规划的养殖区内建造适合奶牛生长的牛舍,要求牛舍冬能防寒保暖,夏能防暑降温,舍内通风良好,光线充足,场区设运动场和遮阳棚。

加强运动增强体质有些养牛户习惯把奶牛拴在木桩上,限制奶牛活动,使奶牛运动量不足,导致奶牛生长发育受阻,发情不明显,屡配难孕;有些受孕奶牛难产,胎衣不下,体质较弱,抗病力差。“奶牛体质好,运动不可少”。因此,农户在搭建牛舍时,首先应考虑设立运动场,加强奶牛运动。如受条件限制不能提供运动场地,也应有人进行牵引运动,以促进奶牛新陈代谢,使其保持旺盛的食欲和正常的繁殖机能,提高其抵抗病原微生物侵袭的能力,延长利用年限。消毒防疫疾病远离不少养牛户在奶牛患了病的时候,不惜一切代价想把病治好,但却不舍得花少量的钱搞消毒防疫,其消毒防疫意识

很差。由于不设消毒池,场地不定期消毒,不注射防疫针,奶牛一旦患病,尤其是传染病,将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应对养殖环境、场地、用品进行经常性的程序化消毒,在传染病多发季节,要增加场地消毒次数。要树立防重于治的观念,根据本地区疫病发生情况,按计划定期请兽医人员给奶牛注射疫苗,同时注意饲料、饮水卫生,控制与外界人员及用品的接触,防患于未然。

刷拭牛体提高效益由于养牛户工作量大、时间紧,对刷拭牛体不太在意。有的只注意牛的后躯及乳房的清洁卫生,而整个体躯很少刷拭,即便刷拭也草草了事,致使有些奶牛污垢遍体,甚至滋生体外寄生虫。刷拭牛体有许多好处,既可以保持牛体的卫生清洁,促进皮肤血液循环,调节体温,增强抗病力,减少疾病发生,又能促进人牛亲和,便于管理,且有利于提高产奶量,并能保持牛奶的卫生质量。故农户应养成刷拭牛体的习惯,每天刷拭牛体2次~3次,每次3分钟~5分钟。

定期驱虫减少消耗体表寄生虫使奶牛周身不适,烦躁不安,蹭墙磨柱,消耗体能,影响产奶量。体内寄生虫不仅消耗营养,而且有些寄生虫会干扰奶牛的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养牛户应每年春秋两季定期驱除牛体内外寄生虫,夏季应注意驱除蚊蝇等吸血昆虫,这样可充分发挥饲料效能,保证牛体健康,充分发挥产奶潜力。适龄配种母子平安奶牛初配年龄应为18个月~20个月,体重350千克~400千克,这时奶牛已达到体成熟和性成熟。但有些养殖户在犊牛出生未足18月龄就开始配种,还有的养殖户不注重奶牛育成期

饲养管理,18月龄时体重只有250千克~300千克,认为月龄已到,便开始配种,常常造成头胎难产,结果不得不进行助产,造成产道损伤,阴户破裂,继发子宫内膜炎,影响本身的生长发育、产奶性能和下一胎的正常繁殖,产下的胎儿初生体重小、体质弱。因此,生产中应加强犊牛和育成牛的培育,配种时两项指标综合考虑,任何一项不达标都不能配种。

适量挤奶降低消耗奶牛的泌乳期一般为305天,然后进入60天的干奶期。由于受奶牛年龄、胎次、膘情及饲养水平的影响,其泌乳期可适当延长或缩短,但最短也不能少于45天。有的养殖户为了使奶牛多产奶,从产后一直挤到没有奶时为止,有时甚至挤到临产前。这样做所带来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一是由于奶牛过度消耗体内营养,影响胎儿发育和下胎泌乳量的提高;二是造成产后发情晚或发情不明显,性周期紊乱和受孕困难。因此,生产中奶牛的干奶期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对膘情较差的奶牛应适当予以延长,以使奶牛有充分的休养、缓冲时间,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性周期。

锦州市兽药饲料监察所

7.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及对策浅析 篇七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原有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正经历着很大的挑战。一间教室, 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拥有大规模信息量的教学内容的需要, 己经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 也不能满足当前快速发展的教学信息化要求, 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多媒体教学应运而生,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也改变了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原有角色, 教师的身份从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和教学组织者转变为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 学生的身份则由被动的接受者、学习者转变为网络学习过程的主体。多媒体教学以活泼的形式、新颖的设计、生动的画面、直观的效果以及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优势, 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深受广大师生喜爱。这种新颖的教学手段猛烈冲击着传统教学方法的主导地位, 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

二、中小学多媒体课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多媒体课件质量不高, 利用率较低

在中小学的教学实际中, 只有多数重点中小学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了多媒体课件, 其他学校的多媒体课件基本上只是在示范课、公开课上使用, 主要是为了展示给其它学校展示或学校之间的评比, 然后就弃之敝屣, 很大程度上只是形式主义。多媒体课件基本都是PPT, 冗长的文字使学生看后心烦意乱, 不知教学重点。课件中插入了很多与教学内容无关或关系不紧密的花哨的图片, 不但起不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还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课件页面布局不合理, 标题与主体内容的字体大小不恰当, 放置位置不当, 投影效果差。这些都影响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学校的不重视是导致多媒体课件利用率低的一个重大原因。另外, 各级多媒体课件比赛评比出的优秀课件有相当一部分课件是由Flash软件制作的。但在实际应用中, 这些优秀课件不一定适合每个老师的教学需要, 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调整这些优秀课件。由于Flash软件较PPT软件复杂, Flash课件修改就比较麻烦, 导致教师们都弃之敝屣, 造成浪费。最后一个原因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比较麻烦, 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精力, 由于中小学教师任务繁多, 老师们也不愿意制作课件。

(2) 多媒体课件交互性不强

课件的交互性不强, 比如课件中的练习题部分完全可以由学生去操作, 让学生参与进去,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中始终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要重视这一点。课件的使用过程中没有和学生的交互、反馈。学生是受传者, 使用课件就是为了使学生能更有效率的学习, 所以受传者的反馈意见很重要。根据学生们的意见调整课件的内容, 知识结构, 演示形式, 可以使课件的教学效果更好。

(3) 盲目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一些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代替了教师的作用, 整节课完全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 减少了教师的讲解, 这是本末倒置。多媒体课件只是辅助教师授课的一种教学手段, 而教师是传播者。“寸有所长, 尺有所短”, 不能任何内容都用多媒体课件, 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性的使用。像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根本不适合多媒体演示, 需要老师逐步引导学生。且有的老师用自动放映的方式播放幻灯片, 自己就在一旁随便的解说一下, 学生根本跟不上幻灯片的速度, 跟不上老师的教学思路, 导致学生无法学习。

(4) 多媒体课件教学资源较少

很多教师都反映网上可供下载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较少。像教育部的网站里虽然有很多优秀多媒体课件, 但这些大多是高校的师生制作的, 大多不符合中小学的教学实际。具体来讲, 就是内容的设置和中小学的教学实际有些不符。这样的话,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就比较困难。因为从提炼课本内容到插入图片、影片再到页面布局, 最后到配色要花费很多时间。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 转变观念, 重视多媒体教学

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技术, 转变教学观念,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 重视多媒体课件教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只有完善了硬件设施才能谈应用, 这就要靠教育部门的投入, 特别是对一些乡村小学的投入。学校应要求各门学科的教师制作自己所负责学科的多媒体课件, 每学期开学时与教案一起上交, 由教务管理部门进行检查。同时, 教育部门应定期到有多媒体设施的学校进行抽查, 检查这些学校是否把多媒体教学落实到实处。通过双重管理, 多媒体课件教学才能落到实处。

(2) 加强培训, 使教师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

时代在发展, 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跟上时代。教育部门应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 使教师首先转变思想, 摒弃“多媒体课件教学是华而不实”的错误认识, 应积极地去发现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优点, 真正的认识到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教学效果。再次, 对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的培训, 使教师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及应用方法, 解决教师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此外, 中小学要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开发方面的探索, 使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简单化, 以便于教师能非常方便的制作开发高质量的教学课件。一方面总结多媒体课件在实际使用时发现的问题, 是技术性问题还是知识结构设计的问题, 并对所使用课件加以完善, 使多媒体课件变得更加完美。另一方面是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的探索, 力图发现在现有的制作多媒体软件的基础上, 是否能有一种更好更方便的软件可以制作出好的多媒体课件, 使教师们在制作课件时节省时间和精力。

(3) 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课件时要注意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多媒体课件。所以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 把书本的内容要加以提炼, 分清楚哪些章节适合多媒体教学, 哪些章节不适合, 以及采取什么方式做课件, 是插入动画还是图片。比如语文教学中学习诗歌时可插入图片及诗歌朗诵, 使学生们边学习边欣赏诗歌描绘的画面。但这不一定适合现代文教学, 所以在设计课件时就要考虑到这些。像文章的思路就要由老师来讲解, 发挥老师的主导性。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所以课件设计时最好有一定的交互性, 使学生积极参与, 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 自我发现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可以通过调查访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实际需要, 从而使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效果更好。

(4) 积累多媒体课件资源, 加强校际合作

中小学应该把学校内优秀多媒体课件收集到一起, 并分类进行保存, 放到学校的校园网上实现校内资源共享。与此同时, 各个学校之间应该互相合作交流, 把自己学校的优秀多媒体课件拿出来与其他学校共享,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共同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这样也避免了教师的重复工作, 也避免了资源浪费。

结束语

多媒体课件教学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化抽象为具体, 更直观更生动,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多媒体课件不是万能的, 应该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作用, 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文, 徐斌艳, 吴刚.建构主义教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1]高文, 徐斌艳, 吴刚.建构主义教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2]赵英红, 郭清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个误区[J].教育技术通讯, 2005.3.[2]赵英红, 郭清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个误区[J].教育技术通讯, 2005.3.

[3]龚婷.浅谈多媒体教学[J].科技广场, 2007, 12.[3]龚婷.浅谈多媒体教学[J].科技广场, 2007, 12.

[4]胡小平.关于多媒体课件交互性的探讨[J].考试周刊, 2008.5[4]胡小平.关于多媒体课件交互性的探讨[J].考试周刊, 2008.5

8.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及对策浅析 篇八

关键词:多媒体 问题 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以其直观性、生动性、灵活性、实用性、高效性等特点,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为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具有以下优势:1.图像、文本、符号、声音、动画等创设出逼真的视听效果,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生动地展现了客观事物的时间顺序、空间结构、运动特征和变化过程,将抽象或复杂的概念形象化,减轻学生的理解记忆等认知负担,使他们的思维表达进入最佳状态。2.丰富多彩的学习材料和真实的情境,打破了课本传授知识的线性顺序结构,将各种信息交织形成立体网状结构,创设出一种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良好环境,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具系统性。3.新型的师生交流方式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或家庭,促进课堂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创造了条件。4.新的教学手段需要新理念和新技术的支持,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加快了教师的专业化进程。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的教学带来种种益处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滥用多媒体,转移了教学目标

多媒体技术是为了产生一定的教学效果而使用的一种辅助手段。一些教师,盲目地追求时尚,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很模糊,过分地强调课件的作用,认为运用了多媒体就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因此他们每节课都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他们过分地依赖多媒体技术,认为不用多媒体就无法进行教学,从而会降低上课水准,却很少考虑课程的特点、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师自身的特长以及多媒体授课的效果。这样一来,大量的与教学目标无关的冗余信息也随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如音乐、图片、视频等成为学生关心和讨论的内容,学生更关心信息技术的层面而不是自己要学什么。还有极个别教师,利用多媒体的方便和新奇取悦学生,迎合学生的不合理要求,在晚自习甚至上课的时间,播放与教学毫无关系的音乐或电影。这种对多媒体设备的滥用现象,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容易使课堂教学偏离教学目标,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教学过程机械单一,忽略了动态生成

教学不仅是预设计划的执行,同时也是师生、生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及时开发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资源是课堂教学的有效生长点。课件是事先制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不易变动,整节课教师在多媒体操作台前,通过播放课件、解释说明来呈现所有的教学环节,学生把课件当作电影来看,只看不写、只听不记。 这种“人—机—人”的单向信息系统,无法摆脱“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模式。教师没有起到主导作用,成了“放映员”和“解说员”,很少关注学生的情感和理解能力,课堂气氛沉闷,难以使教师与学生产生共鸣,进行有效地师生互动。有些教师强调“大容量”“高密度”,呈现的信息使学生应接不暇,思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结果学过的知识像过眼烟云,更不用说消化吸收和运用了。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的时间空间被挤压,只能被动地跟着课件,无奈地接受教师事先得出的答案。原本十分丰富的教学过程被简单化为僵硬的课件演示,束缚了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忽视了在教学互动中的动态生成资源。

3.忽视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传统教具的使用

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多媒体,使其与其他有效的常规手段有机地结合,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师图省事,直接从网上下载课件,忽视了教学基本功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导致课堂的应变能力差,语言表达缺乏艺术性。使用现成的课件,使教师们疏于理论学习、研究学生和进行课堂设计,不能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和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有些教师过分依赖课件授课,完全放弃了直观的教具、板书,使得课堂教学缺少新意。许多具有实用性的传统教具是经过广大教师多年的使用和积累保留下来的,运用起来简便、有效,制作成本经济实惠。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出现,使得有些人认为课堂教学从此可以告别黑板与粉笔的时代,于是屏幕遮挡住了黑板,课件显示代替了板书。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能起到其独特的作用,有些作用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比如,有时学生的答案和老师的预设不一样时,用板书记录下来,显得既真实又及时;板书还可以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对策

多媒体技术运用的方法不同,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不一样。教师应根据多媒体技术在不同学科中运用的特点,巧妙地整合教学的对象和内容,力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为了解决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采取以下对策:

1.注意激发兴趣和合理使用声像效果

学生有兴趣并愿意继续学习是整合教学内容的出发点。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提供的生动的声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但要避免过分追求声像效果而使学生无法专心于视听媒体所蕴含的教学内容。尽量做到课件界面友好,不会造成视觉疲劳;背景音乐柔和,有利于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避免使用运动着的装饰物。

2.注意“量”和“度”的问题。

根据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课件呈现的内容方式和时间。精选一些需要通过多媒体来呈现的内容。容量过大,会舍本求末;过早演示,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播放速度适中,要留给学生记笔记的时间,保证学生能理解和掌握知识;要更多地考虑如何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让学生更加自主愉快地达到教学的目标。

3.注意将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结合起来。

计算机与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信息和资源,但教师的职责绝对不是在课堂上展示、共享这些内容或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线索,而是根据不同学科的规律和特点,系统地指导学生按照学习规律和方法,全面准确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课件演示要紧扣教学目标,要与学生的参与结合起来。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提示,提高学生心理上的参与度;要点拨,“点”在学生不懂或似懂非懂之处, “拨”在学生忽略之处,“拨”在教学重点、难点紧密联系之处。课件演示还要与情感结合起来。多媒体不可能替代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直接交流和互动。

4.注意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

多媒体技术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传统教学手段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为教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但它不能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得益彰,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要摆脱教师对多媒体的过分依赖,特别在课前要准备多媒体出现技术故障的一般性对策,不浪费课堂教学的时间。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遵循“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件的辅助作用”这一基本原则,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李玉华,都晓梅.多媒体课件能否完全代替板书[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7(11).

2.李金.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思维[J]. 河北教育(综合版),2007(11).

3.高安芹.多媒体教学形式的研究与实践[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6).

4.刘慧芳.关于多媒体教学的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12).

5.金兰.浅议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信息化,2005(3).

9.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及对策浅析 篇九

我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深感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诸多弊病,本文试着对一些主要作些考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期抛砖引玉,求教方家。

问题

一、重视课文教学,轻视作文教学

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非常重视课文教学,在每一学期初,老师都能根据教学计划、大纲制定详细、合理的课文授课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而对作文教学却没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即使有也缺乏系统性,随意性很大,可操作性很差。

问题

二、注重教师教学,忽视学生实践

许多教师整天致力于“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五步式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致力于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谋篇、遣词造句、修改及各种表达方式和手法的运用,不同文体的写法,甚至常常用应试作文取代常规作文的训练。一言以蔽之,他们注重老师教学,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的培养。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传统教学和方式的,过分的看重老师的主导作用,而没有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问题

三、注重写作数量,忽视写作质量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各科教学都有追求“大运动量”的趋势,作文训练也不例外,许多老师曾片面地认为,只要不断的增大作文训练量,学生的作文成绩就会提高,因此不断的鼓励学生多些多练,一周交一次作文,天天写日记,读书札记,每天的所见所闻等等,学生拼命的写、凑字数,甚至抄袭,老师拼命的批改,讲解,师生不堪重负。造成了事实上的两败俱伤。究其原因,一是受理科教学的影响,搞题海战术,错误地以为广种就能博收。二是“多读多写”一直被公认为是传统经验而加以推广,教学大纲也要求老师尽可能的给学生以更多的写作机会,许多老师静止的理解了这句话的内涵,没有将“数量”和“质量”结合起来统一考虑,没有认真地作文教学的客观。

针对上述问题,我思考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如下:

一、注重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计划

老师应根据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作文教学的比重和要求,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的教学计划,并认真执行。根据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年级的目标计划,有目的的循序渐进的训练各种题材的作文。从审题、拟题、开头、结尾、立意、谋篇布局、写作顺序等方面,有侧重的训练,使教学计划具有可操作性,以满足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需求。

二、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当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舞台,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经过逐步的训练,学生习作中表现出的是真实的自我,真实的个性,他们不仅在思考自己的得失悲欢,也在社会的种种现象。他们学会把握写作的机遇,表现浓厚的写作兴趣

三、注重作文基本功的训练,积累作文素材

为了使学生有扎实的作文基本功,老师必须在平时加强指导和训练:一篇文章如何确立题目,如何运用语言准确表达中心思想,如何选材,如何分段,如何前后呼应、开头和结尾相衔接,如何画龙点睛、耐人寻味,如何紧紧把握脉搏,引起读者共鸣,如何详写,如何略写等等,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笔者在每个学期都要开展读书竞赛活动,按时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摘抄、读书心得,及时表扬或在班内交流。通过这些,不仅使学生积累了作文素材,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四、注重作文批改和讲评,形式灵活多样

10.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及对策浅析 篇十

—朱仓乡小学德育教学状况自省

人才培养德育为首,品生(品社)是小学生的必修课,它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品德认识能力的提高、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工作仅流于形式,教学目标没有得到具体落实,教学质量令人担扰,农村边远地区更是如此。

一、农村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现状及原因

1.认识不到位

由于传统应试思想的影响,农村部分学校领导忽视对品生(品社)这门课程的教学,把该课程作为副科,在学校平常教学评价上,一般不对该学科的教学状况进行检查,经常是在县级以上教学部门即将对其进行检查时才忙于突击督促检查,学校却不能正常开课,有的甚至把品生、品社的课程名称都分不清,虽然课程表上按国家课程标准排齐排足了课时,可是教师在上课时却挂着“羊头卖狗肉”,学校检查发现了也不管不问,存在严重不按课程表上课的现象,教学进度严重滞后,听说上级要检查了,就进行突然“袭击”,一节课灌输原本应该上多节的内容,甚至有的教师一节课能“突击”上六节课的内容,相当于一节上了近半个学期的内容,如此效率上课,学生能接受的了吗?能把学生逼成神童吗?这种行为极其严重的背离了教学目标要求,违背了师德准则。为应对学科教学质量考查,让学生死记硬背教材内容,根本不是出于让学生理解内化。将备课要求简单,目前语文、数学、英语学科都进行精品备课,可品生、品社等多数的学科却没有老师备一节精品课。

教师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正在逐渐缺失,忽视了对学生榜样师范的作用,课堂上对学生讲的头头是道,可在课下老师们随地吐痰、衣衫不整、自行车随意摆放等随意而又习以为常的动作,却在侵蚀者学生的心灵。

2.评价机制不健全

在学校层面上,学校教师缺乏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动力,现行教育管理体制中,严重缺乏对学校教干和教师的奖励考核评估机制,导致多数小学校长总认为只要安全工作做好了,其他工作可得过且过,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虽然也在文件上摆在重要的育人发展战略位置,可在事实上,学校的校会,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等最常规学生品德教育工作,几乎没有一个学校正常进行,甚至近有近半数学校一个学期也很难得有一次,学生品德等的考评检查措施几乎不落实,素质教育报告手册都让学生填写,甚至有的学校接连几个学期不填不发;有的学校在进行“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的评选时,不注重学生平时思想表现和行为习惯,只注重语文、数学两科的分数;教师上课只是一味的说教,照本宣科,不组织学生去践行,去体会,去感悟。

在教师层面上,由于农村师资力量缺乏,品生、品社课几乎没有专职教师任教,多以语文、数学教师挂靠的形式担任教学任务,传统的以语数教学为主的教师评价机制,使得品生、品社教学效果评价分值比例根本不足语文数学分值的一半,为了追求量化评估高分,部分教师更是只偏重于语文和数学两门学科的教学,片面追求这两门学科的高分数,甚至把品德与生活课拿来补语文和数学,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重教学轻育人的现象。有的虽然由教干专职担任,可是他们往往是出于满足带两节课模糊上级任课节数的要求而担任教学,平时由于工作繁忙,再加上教干工作绩效量化的特殊性(学科教学质量一般不纳入教干量化,即使纳入所占比重也较小),还常会导致开课不正常。这样,学生的品德及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停留在口头上、表面上,使学生的品德教育不能落到实处。

在学生层面上,品生、品社课程在各校一般作为考查科目,是由授课教师根据平时对学生行为习惯的了解作一个印象性的评价。即使有的学校在学期末也进行了书面的考核,但是评估分数比重却占得很小,甚至不足语、数学科分值比重的20%,教师们在错误的教学评估机制引导下,严重忽视品生、品社学科教学。当然书面的评价代替不了学生真实的道德水平,只能代表对该学科的知识掌握水平。可由于大多数农村学校在新课程开始实施阶段尚未制定一个对学生科学的评价标准,因此,现行对学生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影响了对学生品德评价的公正性。

3.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

目前,虽然各校在硬件配备方面堪称达标,可学校领导及教师素质一时难以提高,由于上级各种检查、达标等活动接踵而至,让农村小学教干教师难以应对,甚至有些力不从心,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在一些工作上教唆学生共同配合造假哄骗上级,明明学校教师应该做到而没有做到的事,教学生用谎言庇护教师。例如,明明品生、品社等所谓的常识学科开课不正常,老师却偏偏教学生如何向检查人员撒谎;有的教师经常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教师却以“爱”的名义,不允许学生反映,还必须说没有等。

学校是社会的细胞,它与社会各方面相互依存的。因此,来自社会和家庭一些消极因素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品行。例如,在校内教师教育学生不打架不骂人,但学生出了校门后,在社会见到的是打架骂人现象及家庭暴力;在校老师教育学生要诚实,而部分学生家长却让孩子说谎话……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小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究竟听谁的呢?这使受教育的小学生处在进退两难的地步。外部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造成了部分学生是非不清、黑白不明。这就是目前农村边远地区学校小学生品德教育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方法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学校要加强对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工作的领导,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学科教研组,把品德课的教学摆到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真正做到认识到位、机构到位、措施到位。充分发挥品德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的主渠道及主阵地作用。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工作措施,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了解和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特点,正确处理好该课程的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关系,把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教材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及教师严谨治学的精神和人格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

2.开展好培训活动,树立正确人才观

举办家长学校,定期与家长沟通交流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让家长明白什么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不溺爱,不无理袒护,不鼓励孩子好占小便宜,给孩子施以正面教育,做好表率,严格要求孩子。

经常对教师课堂授课水平进行指导,定期组织教师业务培训学习,掌握教学业务技能,提高敬业奉献精神,树立正确人才观。

落实素质教育精神,不单纯以教学成绩评价学生优劣,而应首先考察学生的道德水平,并作为第一依据。大力开展“小雷锋”,“文明之星”等的评价活动,从多角度评价学生素质,特别对那些所谓的学困生,应多鼓励发展优秀道德品质个性,唤起学习自信心及对知识的渴求,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型人才。

3.充分利用宣传阵地

授课教师要积极配合班主任工作,充分运用好板报、手抄报、主题班队会、红领巾广播站、宣传专栏等阵地,大力表彰好人好事,批评坏人坏事,弘扬正气,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4.注重实践,发挥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网络作用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课堂,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向,把学生的品德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社会实践活动中。要利用好当地的德育资源,组织学生瞻仰烈士墓,缅怀革命前辈,经常到敬老院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在家庭教育中实施“孝亲敬老”和“感恩教育”等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家庭和社区“三结合”的网络,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区的具体表现,掌握其思想动态及心理健康状况。因此,授课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三结合”教育方案,建立家校联系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聘请司法人员及老红军、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老模范等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同时,有计划地把学生带到工厂、社区、农村去,感受城镇建设、工业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热情。

5.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评价中要坚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原则,引导学生进行良性的学习竞争。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采取观察记录、成长档案袋、访谈、调查问卷和开卷考试等方法对学生思想品德学科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各级教育部门,应经常不通知的深入学校、深入课堂调查了解,掌握第一手品生品社课教学真实情况;建立适应素质教育发展需求的学校、教师、学生评价体系,引导教育发展。

学校要建立对教师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提高品生、品社课在教师综合量化评估中的分值比例。

11.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及对策浅析 篇十一

关键词: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对策

2006年,人事部出台《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后,全国各地陆续启动实施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至今基本完成。目前大多实现了岗位设置正常化管理。在事业单位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形成符合事业单位规律和特点的用人新机制,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和创新;是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前提。实施岗位管理就是要打破身份管理,有效地解决身份管理带来的种种弊端,实现事业单位人员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就是要逐步建立规范、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使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科学规范、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事业单位的协调健康发展。

1.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后的弊端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推进实施以来,在全国各地各种类型事业单位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弊端和矛盾,主要有:

1.1存在因人设岗问题

正常情况下,组织结构设置是先设计岗位,然后再配置岗位上的人。从组织结构需求的原生态来考虑,组织就是一些人为了一个目标一起来做一些相关的事情,那么,进行组织结构设置的目的,就是看看这些事情和这些人如何很好地组合以更好地实现组织的目标。岗位设置管理的出发点是“因事设岗”,即事业单位根据其工作任务和发展需要,对其职能、工作进行规范评估和分析,科学合理的设计工作岗位,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具体明确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由于岗位设置工作的主体、对象重叠,有的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过程中将“如何安置现有人员”作为前提拟定设岗方案,使岗位设置和聘用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同时,在竞争上岗实施中往往以资历、工龄、学历等为硬条件使得年轻优秀人才难以竞聘。个别单位甚至出现为有资历的人设置“照顾岗”,为有关系人设置“人情岗”,为喜闹事、惹不起的人设置“特殊岗”等因人设岗现象,导致岗位设置管理的作用被削弱。

1.2不利于优秀人才培养

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表面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现实中,新进的人员一般都是来自毕业起码都是本科学历的人员,甚至于硕士、博士生。按照这种设置要求,新进的刚毕业本科、硕士、博士生到单位后,享受的档次自然很低,而且会长期处于低档状况。原因是这种设置造成低档次偏重且过多,而中高档的晋升空间过于狭窄,导致受聘人员长期处于低档层次。这种设置表面具有科学性,但其考虑现实状况的整体性、人性化不够合理,而且现有的职称晋升评审也需要在第一级岗位聘满多少年才符合参加评审条件,因此这种聘任管理办法阻碍了优秀人才的培养。

1.3“双肩挑”人员占有的岗位使岗位职数明显短缺

事业单位中,专业技术人员往往占很大一部分比例,而且内设机构负责人往往需要,有的专业职能科室还必须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管理岗位负责人才能完成工作任务,这就造成了事业单位部分专业岗位与管理岗位“双肩挑”的必然性。这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即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又担任着管理岗位的负责人,使得事业单位本来就少的专业技术岗位或管理岗位职数更加短缺。

1.4考核管理存在走过场,不利于单位长远发展

一是考核条件过低问题。虽然一些岗位聘用资格条件符合要求或较高,但聘用后,在年度考核时却出现偏低现象,时有存在。成为进门槛高、考核门槛低的倒挂现象。一些竞聘到高档位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享受着高待遇;却因考核条件过低,工作积极性大不如从前,工作任务量轻松,没能干出更好更大的工作成绩。这种现象严重阻碍和破坏专业技术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二是考核形式走过场。在另一方面,一些单位考核条件设置适中,甚至于很高。但是在年度考核中,却是走走过场而已。对于完没完成任务或做没做出工作业绩,完全不去追究。实际上,考核就是走形式、走过场。这对整个单位来看都是和谐的,但不利于单位整体工作出成绩,不利于单位的长远发展。

2.对策与建议

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改革的难点、矛盾的焦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岗位设置管理各个方面的工作,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岗位竞争上岗聘用条件设置要合理

岗位设置后的管理工作关键在聘用环节,竞争上岗聘用条件的设置是重中之重。在设置岗位聘用条件上,应注重四个方面问题:一是不要设置太高过于离谱,那样没有人符合,反而成了摆设,空着职数成资源浪费,引发人员不满。二是不要简单地按上级文件的基本条件照搬照抄,要按照实际设置岗位聘用资格条件到一定的高度,最好具体化,以便能激发人员去按实力拼搏,使职工形成奋斗的目标。三是设置岗位聘用条件的目标要发展一头,关注中间,激励落后。发展一头是要设置好高档位,并保留高档位一定的空间;关注中间是要让大多数人员进不了高档但能享受到中档;激励落后是要减少设置低档,鼓励低档人员进入中档。四是设置聘用条件内容以普通化、大众化为主,但要体现行业上的专业技术技能特长。比如,发表的论文、具体的业绩、获得的奖励或荣誉称号、因某项工作取得的经济或社会效益等等。这种特殊性条件能展现本行业的水平和个人的能力与优势。具有这样能力和优势的人,被聘用后,在今后工作中更能够发挥其个人能力与优势,有利于本行业的工作。这能体现公平,也有利于长远发展。

2.2建立能上能下的聘用考核机制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后的考核管理往往是很难的问题。难就难在没有出口。因此建立合理的考核方案是岗位设置管理正常化后工作的重点。最合理的聘用、考核倒挂现象应该是聘用门槛底,而考核门槛高。这种聘用、考核机制能使能者上、庸者下;能者晋升,庸者降级,起到激励作用。由于聘用门槛相对较低,在竞争聘用时具有相应职称资格条件的人均可以参与竞争,竞聘上后享受相应档次的待遇。但是考核必须按照相应档次以上要求进行考核,考核内容要高于进入门槛,甚至有特殊的考核要求。例如第一个年度考核不合格,扣发年终奖50%,连续两个年度考核不合格,降低档次使用。将这个档次重新进行竞争上岗。例如,一个单位有5名副高级岗位,将副高级职称的岗位设置为五级1个、六级2个职数,七级2个,拿出来由5名副高级职称资格人员竞争上岗。五、六档的聘用资格条件不很高、而且之间差距不大。经过竞争聘用后,3名副高级职称人员被分别聘用到五档、六档,剩余2名副高级职称人员可以直接聘用到副高七档。聘用后的年度考核中,针对副高五档和六档,特别是副高五档,在年度考核内容上就可以比聘用资格条件要求更高,制定合适的、量化性的考核条件,严格按照量化指标对相应岗位等级人员进行量化考核。如果聘用到副高五档人员第一年度考核不合格,扣发50%年终奖,第二年考核仍不合格,即连续两个年度考核不合格,则应该取消该人员五档资格,然后将五档拿出来,由其余4名副高级职称资格人员重新竞争上岗。被取消五档人员可能重新竞争到六档,也可能回到七档,甚至于降到中级八档。同样地,副高六档、七档的考核也可以采取类似方式,二年一轮,重新评估、竞争上岗。只有这样建立健全聘用门槛低,考核门槛高,根据考核结果做出惩罚和奖励,特别是连续三年考核不能完成相应岗位等级任务的人员应该降低岗位等级聘用,才能使聘用到高等级岗位的人员有工作压力和动力,并可以疏通出口,从而激活整个队伍,形成奋发向上的活力,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才能为单位创造出更大的业绩,推动单位整体发展、长远发展。

作者简介:张强民,男,安庆市花凉亭灌区管理局人事劳动教育科科长,工程师,政工师,从事人事劳动教育管理及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12.网络团购中存在的弊端及对策分析 篇十二

一、网络团购概述

1、网络团购的概念。

关于团购,其实消费者并不陌生,很早的时候,就有一些相同购买意愿的消费者自发的组织起来,形成一个购买团体,以集体的形式采购某种商品,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强消费者自我的议价能力,以求获得较低的价格折扣。

而我们这里说的网络团购,并没有脱离团购的基本思想,只是消费者形成团体的手段发生了变化。为了能够更大范围的找到相同购买需求的购买者,消费者开始采用网络的手段聚集团购人员。这样一来,团购的思想得到了更多消费者的赞同,网络团购也很快形成了一个行业。

因此,本文对网络团购的定义是,利用互联网(团购网站)聚集具有相同购买意向的消费者,形成特定人数的团体,并以特定的条件进行购物的行为。

2、网络团购的形式。依据团购组织者的不同,可以将网络团购分为三种形式。

(1)消费者自发形式。这种形式较多的表现为,由某个人或几个人,在自身具有特定需求的基础上,通过论坛、网络空间、博客等手段召集具有相同购买意愿的其他个体,形成一定规模后,以团体的形式向商家购买某种商品的活动。

(2)商家发起形式。这种形式是由商家作为团购的主要发起者,利用各种现代互联网手段,设定一定的条件和要求,通过某种具体的筛选办法组成购买团体。

(3)职业中介发起形式。这种形式的主要载体是团购网站。先是由有销售需求的商家,设定团购商品和购买条件及折扣水平,再通过第三方中介组织(团购网站)发布团购信息,接下来再由消费者登记购买需求,当达到一定的人数要求之后,团购即形成。在这种形式下,团购网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但承担审核团购信息的任务,还应当承担团购网站的宣传推广的工作,更进一步,它们更肩负着售后服务和问题投诉的使命。

目前,比较盛行的就是职业中介发起的团购形式,它们通常是以团购网站的形式出现,主要靠收取服务费或者利润分成的方法赢利。目前,规模较大的团购网站已有不少,例如拉手网、美团网、满座网、团宝网等。本文研究对象就是职业中介发起的团购形式,通过分析团购网站经营中出现的弊端,给出针对性的对策。

二、团购网站经营中存在的弊端

1、审核机制不健全,欺诈消费者现象频出。

团购的兴起,让很多商家看到了商机,纷纷将自己的主打产品经过包装筛选之后,通过团购网站将这些团购信息发布出去,进而形成网络团购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商家是团购商品信息的发布者,团购网站是发布信息的载体。这很类似于现实商品经济中的商贸大厦,大厦提供的是一个一个的摊位,而真正做生意的是一个一个商家。如果在现实商品经济中,如果产生消费纠纷,大厦管理者也脱不了干系。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团购网站起到的作用和商贸大厦应该是一样的,那么同样,如果产生消费问题,团购网站也要负一定的责任。这就要求,团购网站在发布团购信息时,必须严格把关,控制好每一个环节,使买卖双方都能够在一个比较公平的环境中自由的交易。但实际上,这只是我们的美好愿望,一些团购网站为了赚取更多的佣金,置消费者的利益于不顾,致使应有的审核过程形同虚设,大量的虚假甚至欺骗性的商品信息充斥在各大团购网站。

2、团购保障机制不完善。

短短的一年半的时间里面,团购网站的数量激增至3600多家,平均每天新成立的团购网站接近10家。在团购网站快速扩容的过程中,一些自身实力不强,管理能力低下,道德品质缺失的团购网站大量涌现。使得团购行业鱼龙混杂,诚信不在。正常的逻辑是,售后服务保障不仅是团购网站维护与吸引用户的核心,更是团购、商户、用户之间亟待探索解决的全行业问题。许多团购类网站因规模及资源的局限性,在与商户的合作中议价能力低,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后,由于团购与商户之间的职责不明,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售后问题,导致双方互踢皮球的现象,进而损害到消费者权益。面对团购业的“灰色乱象”,虽然各管理部门如工商、商务、银行、公安等颁布了一些管理办法,但由于现今还没有一部统摄全局的法规,再加上网络的虚拟性与宽泛性,监管起来有较大难度。在任何一个新兴的市场上,都有可能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针对问题保障机制并不是一个企业的责任,而更多是全行业的事情。

3、团购网站准入门槛低,恶性竞争泛滥。

事实上,团购网由于模式简单、可复制性强一直被市场认为“准入门槛低”,目前大多数团购网站都简单复制美国Groupon模式,每日一团依靠商家返点盈利。但这种模式有很强的地域性限制,而且线下销售团队的要求远超线上团队,所以如果仅仅依靠“低价”产品,团购网站很难形成较强用户黏性。

登录这些网站不难发现,国内不同团购网站之间具有相当高的相似性,就连推广的内容也大同小异。或者是Groupon的纯粹模仿者,或者是是复合了网址站的团购导航,或是依附于一些SNS社区的团购插件。

团购对于国内的消费者,更多的人是奔着商品的低折扣而来的,消费一次即离开,如果另外一个网站有更低的价格,那么用户就会很轻易地背叛。他们并不能成为商家眼中希望长期拥有的“回头客”。这也成为了国内团购网站无法回避的伤痛。

因此,由于团购网站进入门槛低,盈利周期短,盈利速度快,不少创业者纷纷淘金这个看似前景无限的领域。必然招致大量的创业者投身此团购网行业,这也必将迎来此行业的竞争加剧及利润的缩减。

三、解决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网络团购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探讨如何建立起一个规范的、诚信的、有序的网络团购市场环境,促进我国网络团购行业健康快速地成长。

1、采用连带责任制,弥补审核机制漏洞。

大量涌现的团购网站,使得短时间内出现了僧多肉少的局面。一些实力不强,管理能力低下,行业道德缺失的团购网站开始不择手段的招徕客户。这种疯狂逐利的行为势必会产生不少违法违规行为。

大部分中小型团购网站放松的审核标准,对一些商家的真实性未能做到严格把关,对商品信息未能做到严格审核,对产生的售后服务问题未能及时跟踪处理。

鉴于此,本文建议采用连带责任的措施,弥补审核机制中存在的弊端。连带责任是指的当发生商家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时,团购网站同样需要为售后服务提供便利,并负有全程监督的责任,当发生不可避免的损失时,团购网站应当负有赔偿责任。

2、强化法律监管,加强行业自律。

团购行业中出现的种种弊端跟缺乏行业监管的关联度很大。任何一个行业在发展的初期想要寄希望于行业高度自律都是不现实,团购行业同样不可能。大量出现的团购网站,使得行业中的企业鱼龙混杂。自然,浑水摸鱼的团购网站并不少见,而同时,消费者自身又缺乏相应的辨别能力,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既然无法依靠行业自律来解决问题,那么只能靠相关部门的法律监管。本文建议,首先,可以设定团购网站的资质条件,必须在满足一定条件,比如规模、注册资金、产品数量、经营年限等,才能被允许成立团购网站;其次,对于允许成立的团购网站设立团购商品的专项跟踪,以求团购商品的真实性;最后,还可以通过成立行业协会的方式加强监管,并对行业协会采取法律约束,必须制定必要的条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3、建立消费保障机制。

针对团购行业消费保障机制欠缺的情况,有必要建立针对该行业的消费保障机制,即团购网站先行赔付机制。若产品质量有问题且证据确凿,团购网站应先行赔付,由团购网站再向商家索赔;若由于团购网站发布的虚假信息导致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则应加大对网站的处罚力度。另一方面,可以效仿淘宝网,设立消费者保障计划,由参与团购的商家提交一部分利润或者保证金,成立消费者保障基金。在商家无法履行赔偿责任时,由该保障基金进行赔付。

这方面美国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美国的团购网站在注册登记时,需要提供详细的身份证明、住址、办公地址、服务类型等信息。同时,在网站的经营过程中,政府会通过信用评级的方式对网站进行严格监管,付款后未收到商品的消费者可以向美国国家职业经理人犯罪投诉中心和美国联邦调查局共设的美国网络欺诈投诉中心进行投诉,该中心接受投诉后,由标准普尔、穆迪、惠誉等第三方分析机构进行裁定,一旦构成欺诈消费者的行为,网站有可能面临高达上亿美元的巨额罚款。

此外,消费者在进行网络团购时要仔细阅读服务描述、消费规则、消费时限等要求,保留好支付页面截图、确认页面截图和确认短信。在餐饮这类服务消费中,如发现分量不足等问题应及时拍摄实物照片,一旦发生纠纷便可将这些有效证据交给有关维权部门,及时维护自己的权益。

摘要:我国自2010年首家团购网站成立以来,网络团购市场异常火爆。但一片繁荣的背后,各种弊端却隐藏其中。本文深入分析了网络团购中的存在的主要弊端,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网络团购,弊端,对策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0中国网络团购调查报告[EB/OL].2011.1.24

[2]、王乐鹏等.新兴团购网站及发展模式探讨[J].中国市场.2010(32)

[3]、周小勇等.网络团购的电子商务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10(20)

[4]、洪壁.我国网络团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22)

上一篇:用社会价值丈量人生下一篇:婚礼现场背景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