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除疟疾工作总结

2024-08-20

医院消除疟疾工作总结(共11篇)

1.医院消除疟疾工作总结 篇一

延长县中医医院

2011年消除疟疾工作总结

2011年我院消除疟疾工作继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依托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实现消除疟疾的宏伟目标。现将2011年我院消除疟疾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技能培训

上半年,我院组织全院各相关临床科室医生、护士、医技人员进行疟疾防治知识技能及消除疟疾工作要求的培训,并及时进行了考评测试,通过率95%。

二、发热病人血检

发热病人血检是疟疾防治和监测工作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目前我院还不具备镜检条件,需将样本送上级医院镜检。

三、疫情信息管理

根据县卫生局和疾控中心要求,我院有2名专业人员负责疫情网络直报和专报系统的疫情管理工作。每天查看疟疾疫情,发现疫情异动和恶性疟病例及时报告县疾控中心开展相关流行病学调查。

三、媒介控制措施

在全院范围内和医院周边人口较集中的居民点继续实施流行季节药物室内滞留喷洒和杀虫剂浸帐灭蚊措施。喷洒面积约65.98万平方米。

四、卫生宣教

多种形式并用,大力作好疟疾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医院利用宣传册、板报、专栏、广播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大力宣传疟疾防控知识。4月26日全国疟疾日来临之际专门组织相关临床科室进行义诊和宣传活动。通过广泛宣传,广大群众不仅掌握了疟防知识,而且大大提高了他们对疟疾防治的意识,并通过他们将疟疾防治相关知识传播给家人和四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这一年我们为消除疟疾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我县人口流动大,疟疾消除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我院将坚持不懈做好本职工作,为全县人民人健康保驾护航。

院感染管理科2011年12月28日

2.医院消除疟疾工作总结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监测资料来源于辖区各镜检站上报报表和记录表,疫情资料来源于汕头市濠江区历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疫情信息和疟疾个案调查表,知晓率及蚊媒数据来源于2014年现场调查资料,历年人口数由濠江区统计局提供,地理环境、气象资料由区农业局提供(汕头市濠江区是在2003年由原汕头市达濠区和原汕头市河浦区合并而成,我们只对原汕头市达濠区疟疾发病情况进行分析)。

1.2 方法

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1984—2014年汕头市濠江区疟疾监测资料和疫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Epi Data 3.0建立数据库对调查数据进行双录入,使用SPSS 13.0软件对居民、学生疟防知识知晓率,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2.1.1 血检情况

1984—2014年,全区血检数11 582人,阳性75例,阳性率0.65%,所有阳性标本都是间日疟。其中流动人口镜检数1 706人,阳性32例,阳性率1.88%;本地人口镜检数9 876人,阳性43例,阳性率0.44%(其中4例属输入性病例)。本地和流动人口镜检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1,P<0.01)。2005年以后,汕头市濠江区各镜检站每年“三热”患者监测中没有查到阳性标本。在1984—1992年和1997—2014年27年间仅查出疟疾阳性病例7例,为输入性病例,占监测总数的9.34%,其中本地户口5例,外地户口2例。1993—1996年4年间共查出疟疾阳性病例68例,为本地感染病例,占监测总数的90.67%;其中属流动人口30人,本地户口38人。31年间,出现本地感染病例的年份只有4年,占发病总年限的12.90%。见表1。

2.1.2 流行特征

全区5个街道均有病例报告,其中达濠街道发病数较多,发病35人,占发病总数的46.67%;发病数最低是珠浦街道,发病3人,占发病总数的4.00%;其他街道发病数为马窖街道9例,广澳街道13例,宕石街道15例。病例分布多以散发为主,发生聚集性疫情1起,1993年7月,汕头海湾大桥工地(在汕头市濠江区宕石街道澳头村)发生1起疟疾疫情,经对全工地人员采血确认,有5人疟原虫检测阳性;全年四季均可发病,5—10月发病率相对较高,占总发病数的65.31%。75例患者中,男性64例(本地35人,外地29人),女性11例(本地8人,外地3人),男女比例为5.8∶1。年龄以18~50岁的青壮年为主,发病数为71例,占发病总数的94.67%。职业分布中,共报告的职业有7种,以农民和工人为主,共64例,占发病总数85.33%;其中农民46例,工人18例,商务2例,干部1例,家务3例,学生4例,儿童1例。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四川、贵州、江西等地民工,没有发现国外输入性病例。

31年来,全区共报告疟疾发病人数78例,年平均发病数2.52人,年平均发病率1.22/10万,其中本地镜检站发现报告75例,其他医疗机构发现报告3例,这3例患者为输入性本地居民,不列入上面统计分析。

注:阳性指检出疟原虫。

2.2 流行因素调查

2.2.1 自然因素

汕头市濠江区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属冬暖夏凉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1.2~21.6℃,平均日照时间2 055.7 h,平均降雨量1 515 mm,无霜期350 d以上;地理位置位于汕头市南部,韩江、榕江、练江三江出海汇合处,背靠潮汕平原,面临浩瀚南海,北回归线从此经过。地貌属半丘陵地带,全区总面积134.88 km2,海岸线92.8 km。沿海滩涂面积占15%,山地占30%,平原坡地占55%。最高山峰海拔196 m。自然条件适合按蚊生长和繁殖。

2.2.2 社会因素

汕头市濠江区地处半岛,属农村城区,地域相对闭塞,经济欠发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落后,辖区内只有1家区级医院,有2家乡镇卫生院和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部门对疾病防控知识宣传不到位,人们防疫意识、卫生意识相对滞后。

2.2.3病例调查

75例患者中,有野外打工史64人,不知何故被传染疟疾11例,但都有睡眠不挂蚊帐的习惯。

2.2.4 媒介调查

据汕头市防疫站资料介绍,八九十年代,对汕头市区及其郊区进行蚊虫种类调查,结果发现有5种属9亚属18种蚊虫,其中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2002年10月—2004年1月,汕头大学医学院在汕头达濠礐石风景区及其周边地区做蚊虫种类及其生态环境调查,捕获到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2014年6—10月,濠江区疾病预防控制(疾控)中心在辖区内设2个蚊虫监测点,抓到中华按蚊2只,微小按蚊4只。

2.2.5 居民疟防知识知晓率调查

为了解汕头市濠江区居民对疟疾防控知识知晓情况,汕头市濠江区疾控中心于2013年10—12月对汕头市濠江区居民疟疾防控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采用问卷方式,设置与疟疾有关内容5个。发放调查问卷1 650份,回收有效问卷1 600份,有效应答率96.46%,知晓率为69.46%。学生共发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84份,有效应答率98%,知晓率为71.43%。居民中性别、居住类别、疫区非疫区以及不同文化程度的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生中,性别及居住类别,对疟疾防控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而文化程度不同,知晓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见表2、3。

注:知晓率(%)=总答对题数/(调查人数×5)×100%。

注:知晓率(%)=总答对题数/(调查人数×5)×100%。

3 不同时期疟防策略

根据广东省疟疾防控部署,疟疾防控可分成4个阶段[1]:1950—1959年为调查摸底阶段,1960—1977年为全面抗疟阶段,1978—2009年为巩固监测阶段,2010—2015年为疟疾消除阶段。汕头市达濠区1984年才正式成立,前两个阶段防疟资料缺乏。

3.1 80年代防控策略

全面抗疟和巩固监测阶段。以加强监测,跟踪治疗患者为主。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强调正规治疗的重要性,启用“疟疾个案表”,做好“个案调查”,追踪传染源,搜索病灶点,全面掌握现症患者,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共报告病例2例,1987、1989年各1例,为输入性本地居民。

3.2 90年代防控策略

1990—1999年,随着汕头特区范围的扩大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疟疾输入性病例也随之增加。防控策略,全面根治现症病人及流行季节预防服药,对重点地区辅以DDT或666滞留喷洒,或选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帐[1]。成立了区、乡各级灭疟领导小组,制定了汕头市达濠区《疟疾管理制度》和《疟疾管理责任制》,加强对疟防工作的领导;加强疟疾镜检站建设,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强化对“三热”患者监测工作,以巩固监测效果;开展防疟突击月活动,从1993年起,每年4和8月分别开展防疟突击月活动;广泛开展防疟知识宣传,开展现症病人流行病学调查和落实疟史者的查治、跟踪工作,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和病灶点灭蚊防蚊以及预防服药等工作;深入矿山石场,大型建筑工地了解工人疟疾发病情况,摸清高危人群的分布。通过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除1993—1996年这4年发病数较多并出现本地感染病例外,其他年份发病数很少,且都是输入性病例,1997年以后,年病例数维持在0和1之间。

3.3 进入2000年防控策略

随着疟疾发病数减少,工作重点是加强监测,加强培训,落实镜检站完成监测任务,以巩固监测效果。强化对输入性病例的规范管理和跟踪治疗。通过学校这个平台,以“小手拉动大手的形式”,加大疟防宣传力度。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高输入性疟疾病例的防治率。实行健康告知制度,全区卫生、旅游、劳务输出等相关部门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及时掌握赴疟疾高度流行区的人员及外派至疟疾高度流行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劳务输出等人员情况,并发放宣传材料,提供必要的疟疾防治知识,告知预防性药物的获得途径[2]。按卫生部印发的《2006—2015年全国疟疾防治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疟疾防控。2000—2009年,只发现2例输入性本地疟疾病例(2005和2007年各发生1例)。

3.4 2010—2014年防控策略

疟疾消除阶段。工作重点由控制疫情走向清除疫情。一方面,主要采取以防止发生输入性病例引发的本地感染病例防控措施,加强病例监测,重点提高病例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理;另一方面,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防控能力,继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和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3]。收集濠江区各时期疟疾防治基本情况、历史资料,落实“三热”患者查疟血检任务。2010—2012年受全球基金疟疾项目资助,按全区总人口1%分配监测任务数,2013年以后按全区总人口1‰按分配监测任务数。开展疟疾病例主动搜索,组织开展健康教育,落实媒介昆虫监测与控制,组织开展对医疗机构“三热”患者镜检督导与评估工作,为消除疟疾达标考核做充分准备。此期全区没有疟疾病例报告。

4 讨论

31年来,汕头市濠江区疟疾发病数除在1993—1996年间较高外(共68例),其余年份年发病率均低于1/10万,有19年没有病例发生,1997—2002年只报告1例病例,疫情处于低发水平[4]。监测数据显示,本地血检阳性率0.24%,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2.88%,本地人口与流动人口血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年间,出现本地感染病例的年份只发生在1993—1996年4年间,占发病总年限的12.90%。提示输入性病例是濠江区疟疾防控的重点人群,这与文献[5-9]报道相同;蚊媒监测发现,濠江区存在传播疟疾的蚊虫媒介,而且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很适合蚊媒生长,传播疟疾的风险依然存在;疟防知识知晓率调查显示,濠江区居民、中小学生疟防知识知晓率均低于国家消除疟疾的指标要求,且存在性别、地区(是否疫区)、文化程度差异。提示提高汕头市濠江区居民疟防知识知晓率,需针对不同人群,采取多种方式宣传,才能取得较好宣传效果。

由于疟疾流行影响因素复杂,具有传播快、易反复的特点,且我区的气候环境非常适宜疟疾媒介的生长繁殖,而人们防疫意识较差,医疗条件,卫生环境相对薄弱,以及人口流动性大,特别是外出到非洲、东南亚国家旅游、务工人员增多,输入性疟疾仍会威胁我区的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监测及管理是巩固疟防成果的关键[10,11,12,13]。

多年来没有疟疾病例报告,给汕头市濠江区疟疾防控工作带来一定的隐患,如部分医务人员对疟疾防控工作存在松懈麻痹思想,部分检验人员对镜检疟原虫、血片制作等技术出现返生现象,群众对疟防知识知晓率偏低等等,诸多因素提醒我们,疟防工作不能放松。为有效控制疟疾传播,必须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以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宗旨,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做到思想不松、组织不散、工作不停、干劲不减[14]。建议:(1)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监测及管理,防止继发感染。(2)普及疟防知识,提高疟防知识知晓率。(3)强化疟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疟防人员技术水平。(4)建立健全多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完善区、街道、社区疟疾监测、检测网络,提高疟疾监测灵敏性。(5)争取政府领导支持,保障经费投入。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摘要:目的 分析汕头市濠江区疟疾流行影响因素,为调整疟疾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1984—2014年汕头市濠江区疟疾监测资料和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并对辖区内居民、学生疟防知识知晓率、媒介蚊虫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1984—2014年,全区血检数11 582人,阳性75例,阳性率0.65%。所有阳性标本都是间日疟,其中该地血检人数9 876人,阳性43例,阳性率0.44%;流动人口血检1 706人,阳性32例,阳性率1.88%。该地人口与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1984—2014年31年间,只有在1993—1996年查出该地感染病例,其他年份出现的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2014年对辖区内居民和学生疟防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居民疟防知识知晓率平均为69.46%,学生平均为71.43%;2014年媒介蚊虫监测中,2个监测点均抓到按蚊。结论 汕头市濠江区疟疾发病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流动人口疟疾阳性检出率偏高,输入性疟疾病例为现阶段病例主要来源。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监测及管理,提高广大民众疟疾防控知识知晓率是巩固疟防成果的关键。

3.2011年消除疟疾工作总结 篇三

2011年消除疟疾工作总结

根据迁安市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任务安排,结合我辖区实际情况与特殊情况,我院于2011年 3月20 日对36 个行政村进行疟疾工作培训,使我镇卫生技术人员疟疾业务水平有了进一步认识,保证疟疾防治的质量。现总结如下:基本情况:全镇共有36个行政村,个卫生室,个卫生员。培训情况:开展了疟疾疾病的概述,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相关知识。有关问题:卫生员知识水平有限,个别难以完全接受个别卫生员记忆力下降,接受效果不理想个别卫生员没有工作经验。

4.医院消除疟疾工作总结 篇四

项目工作总结

我县疟疾防治工作在卫生主管部门及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结合我县实际,在年初拟定了疟疾防治方案和计划,采用以“三热”病人血检监测和流动人口“三热”病人的监测综合性防治措施,完成了2013各项工作任务指标,现将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

成立了县卫生局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项目领导组及疾控中心主任任组长的项目技术指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责明确,负责项目的协调、组织与管理工作。县卫生局把疟疾防治工作列入我县卫生系统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使疟疾防治工作组织落实,人员落实,任务落实,保证了疟疾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工作进展情况

1、“三热”病人血检,针对疟疾流行季节时的当地人口和流动人口的“三热”病人进行血涂片镜检,全年共血检“三热”病人1600人,未检出阳性病例。

2、血片复查:开展了10次镜检血片复查,覆盖5个乡镇,共对160张血片进行了复查。

3、疟疾病例治疗:我县无本地及输入性病例,未开展病例治疗工作。

4、疫点处置工作:我县无本地及输入性病例,未 开展疫点处置工作,7月份配合县城卫生清理开展消毒喷洒1次。

5、工作督导情况:按照项目要求开展了对乡镇、村级项目实施单位的督导工作,全年共对乡、村项目实施单位督导了5次。

6、技术培训: 根据项目工作要求,2013年4月份对全县5个乡镇乡、村两级医务及防保工作人员开展了疟疾病项目疟原虫镜检技术培训,加深了大家对疟疾防治知识的理解,提高了疟原虫镜检技术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我县今后疟疾防治及消除工作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7、健康教育宣传:今年4.26疟疾宣传日,我中心工作人员在中心领导带领下利用县城赶集天在人口密集路段设立宣传咨询点,通过悬挂横幅、张贴宣传画册、发放宣传资料、提供现场咨询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咨询活动。本次活动共悬挂“消除疟疾,履行承诺”为主题的横幅1条、张贴宣传画30余副、向现场群众分发“疟疾病防治知识宣传单”2000余份,现场接受群众咨询100多人次,取得了较好宣传效果。

8、常规管理工作:对全县5个乡镇卫生院、部分村卫生所疟疾防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抽查、督促,检查了门诊“三热病人”血涂片制作情况,查看了资料表册归档管理情况等工作。

三、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县已无本地感染病例,控制疟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仍存在各种问题:

1、疟疾防治工作人员在思想意识上放松,认识不 到位。专兼职工作人员业务技术偏低。

2、随着社会发展,流动人口增多,输入型病例有发生或增多的可能性。

3、水电站建设,带来气候和环境条件的改变,存在输入型病例引起当地感染病例的发生和流行的可能性。

四、下步工作重点

1、努力提高防治工作人员和全民对疟疾防治工作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2、加大组织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技术。

3、加大流动人口的管理,尤其对疫区务工返乡或疫区人员进入我县的监测力度。有效控制输入型的发生、发展。

4、做好移民疟疾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加强气候和环境条件改变下的虫媒监测工作力度,控制输入型病例导致当地病例的发生和流行。

某县疾控中心

5.消除疟疾宣传资料 篇五

一、什么是疟疾?疟疾是怎样传播的?

疟疾俗称“打摆子”、“发疟子”、半日子,是由蚊虫叮咬引起的传染病。当按蚊叮咬疟疾病人时,病人血液里的疟原虫就被蚊吸入,经过大约10天左右在蚊体内发育后成为有感染性蚊子,当健康人被这种蚊子叮咬后就会得疟疾。

寄生人体的疟原虫有四种,湖南省的疟疾大多是间日疟,但从非洲传染的多为恶性疟疾。

二、疟疾有哪些症状?

典型症状为先冷、后热、再出汗。发冷时暑天盖了棉被还感觉冷,发热时体温可达40℃以上,并伴有头痛和全身酸痛,几个小时后出一身大汗就退热了。间日疟一般隔天发作一次,恶性疟每天或不规则发作,还可引起脑型疟等,如不及时有效治疗将危及生命。

三、得了疟疾怎么办?

曾到非洲以及国内疟疾高发区务过工的人员,当您有发冷、发热、头痛等疑似疟疾症状时,要尽快去乡镇卫生院防保所或各级疾控中心找医生,验血可查明血液里有无疟原虫和得了哪种疟疾。疟疾治疗有特效药,只要按医生嘱咐连吃8天药就能把病治好。“求神拜佛”、“躲疟子” 既损害自己的身体治不好病,还会把疟疾传给别人。

四、怎样预防和控制疟疾?

1、疟疾蚊子传,防蚊叮咬最重要,改变露宿习惯,提倡人人使用蚊帐。

2、得了疟疾找医生,查血可见疟原虫,发现疟疾要报告。

3、疟疾传播危害大,春季复治很重要,一人得病全家预防,多人得病

全村预防。

6.医院消除疟疾工作总结 篇六

疟疾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寄生虫病。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疟疾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疟疾发病人数由20世纪70年代初的2400多万减少到90年代末的数万,流行区范围大幅度缩小,除云南、海南两省外,其他地区已消除了恶性疟。2000年后,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疫情回升,但随着《2006-2015年全国疟疾防治规划》的实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疟疾防控工作的支持和投入,使局部地区疫情回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目前,全国24个疟疾流行省(自治区、直辖市)中,95%的县(市、区)疟疾发病率已降至万分之一以下,仅有87个县(市、区)疟疾发病率超过万分之一。

为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响应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提出的在全球根除疟疾的倡议,我国政府决定在2010年全面开展消除疟疾工作,到2015年大部分地区消除疟疾,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为明确任务与措施,落实部门职责,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各级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类资源,保证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疟疾流行区分类

根据2006-2008年疟疾疫情报告,全国以县为单位分为以下四类。

一类县:3年均有本地感染病例,且发病率均大于或等于万分之一的县。

二类县:3年有本地感染病例,且至少1年发病率小于万分之一的县。

三类县:3年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的流行县。四类县:非疟疾流行区。

三、目标

(一)总目标。

到2015年,全国除云南部分边境地区外,其他地区均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二)阶段目标。

1.所有三类县,到2015年,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2.所有二类县以及除云南部分边境地区外的一类县,到2015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到2018年,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3.云南边境地区的一类县,到2015年,疟疾发病率下降到万分之一以下;到2017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到2020年,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三)工作指标。到2012年实现以下指标: 1.技能培训。

(1)省、地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一、二、三类县的乡镇卫生院有关人员接受过疟疾防治知识技能及消除疟疾工作要求的培训比例在95%以上。

(2)省、地市、县级和一、二类县的乡级医疗机构门诊相关科室临床医生接受过疟疾诊断、治疗知识培训以及实验室检验人员接受过疟原虫血片镜检技能培训的比例在95%以上。

(3)

一、二类县的村级及三类县的乡级医疗机构相关临床医生接受过疟疾防治基本知识培训的比例在95%以上。

(4)卫生检疫工作人员接受过疟疾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比例在95%以上。

2.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

(1)各省、地市级综合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够开展疟原虫血检的比例达到100%;一、二、三类县的综合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够开展疟原虫血检的比例达到100%;

一、二类县的乡级医疗机构能够开展疟原虫血检的比例达到90%。

(2)

一、二类县以乡镇为单位“三热”病人(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年疟原虫血检的总数分别不低于辖区人口数的2%和1%;三类县“三热”病人年疟原虫血检的总数不低于辖区人口数的2‰。疟疾传播季节血检人数不低于年血检总人数的80%。

(3)疟疾病例实验室检测率达到100%,实验室确诊比例达到75%。

(4)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自境外疟疾流行区入境的发热病人进行疟疾筛查的比例达到100%。

3.病例报告、治疗和个案调查。

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率达到100%,疟疾病例规范治疗率达到100%,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率达到100%。

4.疫点处置。

一类县疫点处置率达到50%,二类县达到70%,三类县达到100%。

5.媒介防制。

疟疾传播季节,一、二类县居民的长效蚊帐、浸泡蚊帐、纱门纱窗等防护设施覆盖率达到80%。

6.健康教育。

(1)

一、二类县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70%,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75%;边境口岸和卫生检疫相关工作人员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0%。

(2)在出入境口岸、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等场所放置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材料的比例达到90%。

到2015年实现以下指标: 1.技能培训。

(1)省、地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一、二、三类县的乡镇卫生院有关人员接受过疟疾防治知识技能及消除疟疾工作要求的培训比例达到100%。

(2)省、地市、县级和一、二类县的乡级医疗机构门诊相关科室临床医生接受过疟疾诊断、治疗知识培训以及实验室检验人员接受过疟原虫血片镜检技能培训的比例达到100%。

(3)

一、二类县的村级及三类县的乡级医疗机构相关临床医生接受过疟疾防治基本知识培训的比例达到100%。

(4)卫生检疫工作人员接受过疟疾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比例达到100%。

2.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

(1)各省、地市级综合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够开展疟原虫血检的比例保持100%;一、二、三类县的综合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够开展疟原虫血检的比例保持100%;

一、二类县的乡级医疗机构能够开展疟原虫血检的比例达到100%。

(2)

一、二类县以乡镇为单位“三热”病人年疟原虫血检的总数分别不低于辖区人口数的1%和2‰;三类县“三热”病人年疟原虫血检的总数保持不低于辖区人口数的2‰。疟疾传播季节血检人数不低于年血检总人数的80%。

(3)疟疾病例实验室确诊比例达到100%。

(4)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自境外疟疾流行区入境的发热病人进行疟疾筛查的比例保持100%。

3.病例报告、治疗和个案调查。

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率保持100%,疟疾病例规范治疗率保持100%,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率保持100%。

4.疫点处置。

疫点处置率达到100%。5.媒介防制。

疟疾传播季节,一、二类县居民的长效蚊帐、浸泡蚊帐、纱门纱窗等防护设施覆盖率达到90%。

6.健康教育。

(1)

一、二类县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边境口岸和卫生检疫相关工作人员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100%。

(2)在出入境口岸、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等场所放置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材料的比例达到100%。到2020年实现以下指标: 1.消除考核认证。

100%疟疾流行县完成消除疟疾考核认证。2.疑似疟疾病人实验室诊断。

(1)原流行县的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均具备疟原虫血检设施和能力。

(2)所有疑似疟疾病人均得到实验室疟原虫血检。(3)流行病学不能确定感染来源的疟疾病例均得到国家级实验室的基因溯源鉴定。

四、防治策略和措施

一类县加强传染源控制与媒介防制措施,降低疟疾发病。二类县清除疟疾传染源,阻断疟疾在当地传播。三类县加强监测和输入病例处置,防止继发传播。四类县做好输入病例的处置。各地可根据防治进程和流行情况的改变,适时调整防治策略。

(一)加强传染源控制和管理。

1.及时发现疟疾病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三热”病人开展疟原虫血片镜检,或进行快速诊断试条(RDT)辅助检测。RDT检测阳性者,须采集并保留血片备查。

2.规范治疗疟疾病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发现的疟疾病人均应当按照卫生部下发的《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进行治疗。对所有疟疾病人应当进行全程督导服药。3.加强疟疾疫情报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发现的疟疾病人均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规定报告疟疾病例。

4.病例核实。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对网络直报的所有疟疾病例立即进行疟原虫血片镜检核实,并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对上疟疾发病率下降到十万分之一以下的县,由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网络报告的所有疟疾病例进行实验室病原学确认和基因分析。

5.疫点处置。在出现疟疾病例并具有传播条件的自然村或居民点(疫点),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开展病例搜索,对近2周内有发热史者采集血样进行疟原虫血片镜检或RDT检测,同时对疫点所有住家采取相应的媒介防制措施,发放疟疾防治宣传材料,提供疟疾咨询服务信息。

6.休止期根治。在疟疾传播休止期,对上间日疟病人进行抗复发治疗。

(二)加强媒介防制。

1.防蚊灭蚊。疟疾传播季节,各地应当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和新农村建设,进行环境改造与治理,减少蚊虫孳生场所,降低蚊虫密度。在疫点采取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和杀虫剂处理蚊帐等措施。

2.加强个人防护。疟疾传播季节,提倡流行区居民使用驱避剂、蚊香、蚊帐、纱门纱窗等防护措施,减少人蚊接触。

(三)加强健康教育。

1.加强大众媒体宣传教育。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要结合“全国疟疾日”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疟疾防治知识和国家消除疟疾政策,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和参与疟疾防治和消除工作的积极性。

2.加强出入境人员健康教育。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要在出入境口岸设置公益广告宣传栏或电子大屏幕等设施,在出入境旅客通道摆放疟疾防治宣传材料,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旅游部门应当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对领队、导游人员和游客的疟疾防治知识培训。

3.加强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教育部门应当对中小学健康教育进行部署和安排,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加强对中小学健康教育的指导。

一、二类县的中、小学校应当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结合健康教育课或主题班会活动,开展疟疾防治健康教育,并通过“小手牵大手”的方式向家庭渗透相关知识。

4.加强社区宣传教育。在一、二类县,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有关单位在各医院候诊大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大型工程建设工地等场所,设立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编制适合当地民族语言文字特点的宣传材料。

(四)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防治。1.建立健全信息通报制度。卫生、质检等部门定期向公众发布境内、外疟疾流行状况和相关信息。旅游部门按照卫生部门的统一部署,定期或不定期向旅游者发布境内、外疟疾流行状况和相关信息。部门之间定期交流工作信息。

2.加强出入境人员疟疾防护工作。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对出境人员宣传疟疾防治知识和提供咨询服务,对自境外疟疾流行区入境的发热病人进行疟疾筛查,报告疟疾疫情;配合做好出入境人员疟疾病例追踪,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疟疾病例信息。旅游、商务等部门应当要求有关单位,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对出入境人员疟疾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培训;配合提供有关人员的信息和协助做好相关工作。

3.做好境内流动人口疟疾防控。在疟疾流行区实施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单位,应当为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疟疾防护用品,并配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疟疾防控工作。流动人口疟疾病例实行属地化管理,病例输入、输出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互间应当及时沟通相关信息。公安、卫生部门应当密切配合,做好流动人口疟疾病例追踪,重点人群筛查和相关信息的沟通。

(五)完善疟疾监测检测网络。

1.加强疟疾确认实验室能力建设。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进行病例的实验室鉴定和溯源;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上发病率降至十万分之一以下县的疟疾病例进行病原学确认和基因检测;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所有网络报告的疟疾病人血片进行复核,并抽查至少5%的发热病人阴性血片。各级实验室应当定期进行技能考核和质量控制,确保实验室网络正常运行。

2.消除疟疾地区的监测。对于已达到消除目标的地区和非流行省份,应当继续开展相关医务人员疟疾诊治技术培训,重点加强对来自疟疾流行区人员的病例监测,防止继发病例发生。

五、政策和保障

(一)加强政府领导,健全管理机制。

建立部门协调会议制度,由卫生部有关部门牵头,各有关部委(局)的相关部门参加,负责消除疟疾工作及相关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过程中的协调事宜。

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消除疟疾工作列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明确职责任务,加强组织协调,完善政策措施,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工作到位。重点省(区)应当建立消除疟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制订规划,落实任务。其他地区根据当地实际,建立相应的领导协调机制。军队系统消除疟疾工作按军队管理体系组织,与驻地人民政府消除疟疾工作计划同步实施。武警、公安现役部队的疟疾防治工作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由地方政府统一领导。

(二)明确部门职责,强化措施落实。

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做好消除疟疾工作。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卫生部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消除疟疾工作方针、政策、规划和措施,负责综合协调工作。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负责将疟疾消除工作相关内容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安排疟疾防治与消除专项经费,并加强资金监管。出入境检验检疫、公安、旅游、商务等部门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相关出入境人员疟疾健康教育、病例监测和出入境防病管理,及时与卫生部门沟通有关信息。广电部门负责安排多种形式的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教育部门负责在中小学校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科技部门把疟疾防治与消除科研项目列入国家科技计划。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抗疟药品、试剂的生产供应。总后勤部卫生部负责军队系统消除疟疾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三)依照法律法规,开展消除疟疾工作。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方案,依法、科学开展消除疟疾工作。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技术水平。各省、地市、县要建立、健全疟疾防治专业队伍。一类县和任务较重的二类县,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置专门科室并配备得力人员,乡镇卫生院有专人负责疟疾防治工作。其他二类县和三类县,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配备与防治任务相适应的专职疟疾防治专业人员,乡镇卫生院有专人负责疟疾防治工作。要逐级分期、分批开展专业技术培训,保证培训效果,提高人员业务水平。

(五)增加财政投入,多方筹集资金。

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疟疾流行程度和消除疟疾的实际情况,将消除疟疾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中央财政对贫困地区的疟疾防治工作予以支持。同时,应当广泛动员和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提供资金和物资支持消除疟疾工作。

(六)开展科学研究,提供技术保障。

通过国家科技计划等渠道支持消除疟疾中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组织跨学科的联合攻关,研究疟疾传播动力学、疟原虫抗性监测、间日疟根治以及开发新型有效的快速诊断试剂、病原追踪溯源技术等。

(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和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并充分利用全球基金等国际资助项目支持疟疾消除行动。建立跨边境疟疾防控合作机制,加快我国边境地区控制和消除疟疾步伐。

六、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

(一)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各地要根据本行动计划的要求,结合实际,制订本地区的实施计划和方案。各有关地区要将工作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签订目标责任书。对没有实现工作目标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二)监督检查。

各地要根据“科学、定量、随机”的原则,制订详细的监督检查方案,通过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自查、抽查,对工作内容和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考核评价。要及时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反馈给被检查单位。卫生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组织对各有关地区行动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通报。

(三)考核评估。

各流行省(自治区、直辖市)对达到阶段性目标的县(市、区)及时组织开展考核评估,并在2020年完成本省的疟疾消除证实工作。

7.疟疾防治工作总结 篇七

一、落实责任,明确目标任务

按照《四川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xx-20xx年)》和《消除疟疾技术方案(20xx版)》要求,宝兴县地病办公室在年初制定下发了《宝兴县20xx年、中央补助疟疾防治项目技术方案》(宝地病办〔2017〕1号)工作方案,进一步落实责任,明确工作职责。

二、强化宣传,营造防控氛围

一是通过进村社、学校、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疟疾健康教育宣传,增强居民、学生、出入境人员、输入性疟疾病人及其家属的健康防护意识;二是今年4月26日第10个“全国疟疾日”,宝兴县疾控中心联合穆坪镇卫生院、县人民医院开展以“消除疟疾:谨防境外输入”为主题在县城十字街口开展防治疟疾宣传活动,并群发疟疾防治知识短信3000条,现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0余份现场接受健康咨询100余人,向群众讲解疟疾相关国家政策和防治知识,提高群众及时就诊、规范治疗、自我防护和积极主动参与疟疾防治工作的意识。

三、加强防控力度

根据我县疟疾防控方案,我中心进一步加大疟疾防控工作指导、督导力度并及时在全县各乡镇开展了宝兴县境外回国人员情况摸底调查,及时准确掌握境外回国人员信息,防治输入性疟疾发生。全年完成“三热”病人血检人份,其中县人民医院完成1500份,县中医医院完成500份,均未发现阳性患者。

四、培训和质量控制

20xx年7月12日在县卫计局二楼会议室举办了消除疟疾技术培训班。县级医疗机构、各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共计26人参与了此次培训班。

疾控中心对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的血片定期进行了复核,按每季度10%血片抽查复核进行质量控制,抽查血片200张,发热病人血检吻合率达100%。

五、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疟疾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群众防病意识。

二是进一步加强“三热”病人的筛查工作和及时掌握境外回国人员信息,对发现可疑的疟疾病例,及时开展相关防治工作。

8.册山疟疾工作总结[推荐] 篇八

全球基金疟疾项目防治工作总结

册山卫生防保站

2011年7月17日

册山卫生防保站

关于全球基金疟疾项目防治工作总结

根据罗庄区卫生局、防疫站文件要求,对照《2006-2015年全国疟疾防治规划》和《山东省消除疟疾实施方案》,结合全球基金疟疾项目,重点加强疫情不稳定地区的疟疾防治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我办事处疟疾病例的监测工作,完善疟疾监测,提高监测水平,提高疟疾暴发发现率及应急处置能力,规范病例侦查的程序与方法,更好的为疟疾防控工作服务,现将册山办事处疟疾防治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开展疟疾主动侦察是预防控制疟疾的关键措施,也是早期预测预警疟疾疫情的重要基础。各村庄要提高对疟疾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落实好各项工作,确保任务的完成效率。

一、时间安排

(一)按照工作计划,在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项目季度开展主动病例侦察活动,项目季度从2010年7月份为第一季度。

第一季度:老沂庄村卫生室1次,东册山村卫生室1次。第二季度:南头村卫生室1次。第三季度:五寺庄村卫生室1次。第四季度:沙旦子村卫生室1次。

第五季度:郑旺村卫生室1次,房沙沟村卫生室1次。第六季度:黑虎墩村卫生室1次。第七季度:山前村卫生室1次。第八季度:义和村卫生室1次。

(二)组织安排:

主动侦察由防保站统一安排,人员组成包括镜检员一名、门诊医生一名,司机一名,车一辆,主动侦察小组,并携带镜检和必要的设备器材。

(三)主动病例侦察范围

以辖区内自然村为单位进行侦察,如发现从疟疾高发区返乡人员或大型工地中的流动人员较集中,也可以在这类高危人群中开展主动病例侦察。

(四)内容及方法

1、主动病例侦察对象:采用入户调查方式,每次调查1各行政村,走访不少于100人,了解村庄发病情况,对发热病人或近2周内有发热史者进行登记,并采制血片进行检查。

2、高危人群中搜索调查:从疟疾高发区返乡人员、大型工地中的流动人员,来自疟疾高发区的大学生中调查疟疾病人。每次调查不少于100人,对发热病人或近2周内有发热史者进行登记,并采制血片进行检查。

3、发现疟疾病人的处置与报告

主动侦察到的疟疾病人的报告与处置参照疟疾病人疫情报告与规范治疗方案执行。

4、资料收集和报告 收集整理调查资料,完成主动病例侦察报告,于完成后5天内报区防疫站。

特成立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病例主动侦察小组,名单如下:

长:宋清学

成员:胡庆民

赵其国

王智新

孙廷宇(门诊医生)

王德凤(镜检员)

二、各项疟防措施落实情况

(一)建立健全了疟疾防治领导体系,成立了由尚学锦院长任组长,防保站、医疗、检验室工作人员参加的的疟疾防治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规范开展工作。

1、从年初到6月份底,共完成了138例“三热病人”的血检工作任务;

2、举办了1次辖区内所有医务人员参加的疟疾防治知识的学习培训,并进行了考试;加大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举办了1次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乡级培训村医会议,并利用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画等方式对辖区内的村民进行疟疾防治知识宣传。

3、组织骨干人员到辖区内的村居和高危人群走访,于5月12日开展了主动侦查病例的筛查工作,对发热的6人进行现场血检筛查,并未发现疟疾血检阳性病例;

4、组织人员对4个村庄进行现场督导,查阅资料,询问村卫生室 的负责人,现场考核疟疾防治知识的相关培训情况,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疟疾病例的诊断标准,高危人群的登记掌握情况。

二、不足之处

1、因我办事处流动人口幅度大,对掌握流动人口的管理变的十分困难,再加上到目前为止我办事处还没发生疟疾病例,导致许多医务人员对疟疾疫情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

2、血片制作整体来说比较好,通过上级部门抽检结果看仍存在有血片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现象。

三、今后打算

1、进一步广泛宣传疟疾疫情的危害等防治知识,做到家喻户晓,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

2、加强业务知识培训,让所有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疫情的严峻形势,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熟练掌握业务知识。

3、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做好登记,对高危发热病人,首先嘱咐其到医院进行血检,以排除疑虑,严防疟疾病例的输入、输出。

为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生活安定,我们将再接再励,努力做好册山办事处辖区内传染病防治工作,做出我们的贡献。

9.鲁山八中疟疾防治工作总结 篇九

治工作

鲁山八中

结疟防总 鲁山八中疟疾防治工作总结

为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师生健康和公共卫生,我校把预防传染病的工作纳入学校工作重点,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学习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实施办法》等,结合县教育相关文件精神,有计划、有目的、科学有效开展学校疟疾防疫知识宣传,遏制了疟疾的传染病,现将一年来所开展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建立完善制度,加强领导,构建组织机构,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1、建立完善制度,推进制度化管理进程。

我校结合县教育局文件精神,建立完善了疟疾工作管理制度,初步完善了相关制度。如:建立了《鲁山八中传染病防治预案》、学校晨检制度、学校卫生公约、学校疟疾防疫培训制度、,责任追究制等。

2、加强领导,构建组织领导机构。

为保障工作有效开展,我校结合实际立即组建疟疾防疫工作领导小组(见政教处),确保疟防工作有序开展。

二、采取措施,遏制疟疾病的发生与传染

1、组织培训,培养骨干教师。学校利用教师例会,对教师进行了疟疾防疫知识的宣传及怎样进行学校疟疾防疫知识宣传,全体教师参与培训学习,为开展疟疾防疫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加强宣传,提高受训层面。我校高度重视全球基金疟疾项目,认真落实有关文件精神,抓好抓实疟疾防疫工作。确实纳入学校重点工作,统一安排部署工作。各校通过执行每学期两节“疟疾防疫专题课”,一节班队主体队会,一期主题板报,一周专题广播宣传,发放宣传知识卡片,张贴宣传图画和标语等形式,落实疟疾防疫工作。共张贴100多张宣传画,发放1500多张知识宣传卡片,从而提高了学校师生的预防疟疾的意识和防范能力。

3、措施得力,遏制病情发生

⑴坚持师生有病自觉报告和学校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健康状况,必要时填写日报表,准时报告情况。

⑵坚持每日校园环境卫生清扫制度,保持室内通风,对学生宿舍、食堂、教室、图书室、实验室、厕所等按规定消毒。

⑶加强锻炼身体,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把住病从口入关。

⑷在医生的指导下,必要时对学生及老师实行预防接种,提高免疫力,建立免疫屏障,保护易感人群,必要时进行应急接种。

⑸ 宠物不得进入校园。

⑹开展灭鼠、灭蝇、灭蚊、灭蟑活动。

⑺实行对相关责任人视情节轻重给予查处,对在预防传染病成绩显著的人员进行表彰。

通过全师生的共同努力,利用各种形式宣传预防传染病的知识,提高师生对传染病的防范能力,让学生明白传染病是可防可治的,相信科学,能战胜传染病。

10.疟疾防治工作督导小结. 篇十

根据《2012年疟疾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及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开展了疟疾防治工作督导。现将督导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医院和

二、督导时间、范围 时间:xxx年xx月xx日 范围:xxx

三、督导结果

1、宣传情况:每年疟疾宣传日按区卫生局要求,在医院内统一进行宣传和义诊活动,并在当月下社区和厂矿举行疟疾卫生讲堂活动。使居民和厂矿工人对疟疾的知晓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使用区疾控中心统一发放的门诊日志。

3、发热病人进行登记,内容完整,字迹清晰。

4、血片采集登记、符合三热病人采集。

5、按时间完成当月血检任务,全年完成血检任务200人。

6、血检送检单填写规范、内容完整、采集对象真实。

7、当月采集血片及时送交区疾控中心检验科。

8、每季度对辖区内的服务站和卫生所进行督导工作、三、存在问题

医疗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医疗人员不能得到全面系统的业务培训,给此项工作的指导和开展带来了影响。忘以后多组织关于这方面的培训和学习的机会。

四,建议

1、片医多进居委会和楼院宣传、多与居委会负责人联系。

2、加大宣传力度。

3、加强业务学习,。

本次得到了区人民政府和区疾控中心的大力支持,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疟疾防治工作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11.消除疟疾乡村医生培训小结 篇十一

2010年县卫生局下发42号文件(关于开展中国消除疟疾试点工作的通知),年初,卫生院施行院长负责制,卫生服务站施行站长负责制。成立“消除疟疾”工作领导小组,向卫生服务站下达《消除疟疾工作要求》及“预防疟疾”宣传资料。10月份,在县疾控工作要求下,我们对二个卫生服务站6名乡村医生进行“疟疾预防、诊断治疗,病例报告”业务知识培训,并进行理论知识试卷考试,成绩分别是兰竹全100分;李爱芳85分;闵才根95分;黄立三100分;章水根95分;丁莲萍85分。

通过培训,我们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参照上级工作要求,一、抓住外来人口登记排查,对外地疟疾高度流行区人员进行造册登记,做到主动侦查。

二、与社区村委协调;当好参谋,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积极整治;消除积水;疏通排水沟,消灭蚊子孳生地。

三、我们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以“宣传橱窗”为阵地。结合责任医生上门访视,发放“预防疟疾”宣传资料,提高群众的知晓率,使群众懂得发病原因,提高自身防护,达到“消除疟疾”的目的。

四、进一步加强卫生服务站制度管理,提供规范诊疗服务,乡村医生应做到病例报告率100%;病例规范治疗率达到100%;参与流学病调查。

今后,我们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重抓工作薄弱环节,定期对卫生服务站督导检查,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

丰食溪卫生院

2010年10月8日

消防疟疾乡村医生会议督导检查总结

时间:2010年10月4日 主持人:郑爱荣

出席人:谢天元、黄立

三、章水根、闵才根、兰竹全、李爱芳、丁莲萍

会议内容:

一、郑爱荣副院长传达学习卫生局2010-42号文件《关于开展中国消除疟疾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对村卫生服务站“消除疟疾”工作职责范围作了进一步说明。

二、谢天元布置开展“消除疟疾”各项工作、组织业务培培训,要求乡村医生进一步掌握“预防和诊断”理论知识,做好“预防宣教”工作,提高群众自防意识。

三、会议要求各站,把“消除疟疾”工作列入到农村卫生工作议事日程中,施行站长负责制,加强工作责任心,主动做好各项工作。

丰食溪卫生院

2010年10月6日

关于“消防疟疾”工作督导情况报告

于10月8日卫生院组织人员,对双河卫生服务站、吉庆桥卫生服务站进行“消除疟疾”工作督导。

督导内容:

1、基本情况:

(1)门诊日志督导检查,“三热”病人是否主动送检。(2)送检单项目是否填写完整。(3)外来人员是否正确填写原户籍地址。

2、存在问题:

目前,卫生服务站乡村医生对“消除疟疾”认识不足,缺乏主动送检意识。

3、工作建议

通过这次督导检查,发现工作中确实存一些问题,建议:卫生服务站进一步完善门诊管理制度,卫生院定期举办《村医健康教育、村医病例报告》培训,结合不定期工作督导检查,加强乡村医生工作责任心,做到主动配合,全面做好“消除疟疾”工作。

丰食溪卫生院

2010年10月8日

关于开展“消除疟疾”督导检查通知

村卫生服务站:

为开展“消除疟疾”工作,卫生院于10月8日对村卫生服务站进行督导检查,督导内容:检查门诊日志、流动人口登记、疑似疟疾病人转诊等情况。请整理好各项资料,接受督导检查。

上一篇:人生需要奋斗作文下一篇:和美丽的早晨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