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办学特色发展目标

2024-08-18

学校办学特色发展目标(共8篇)

1.学校办学特色发展目标 篇一

鄂尔多斯东胜区伊克昭中学

学校文化建设规划设计

肖 雅 丽

2012.5.12

学校文化建设规划设计

肖 雅 丽

一,办学宗旨

以教育方针为指导,明德立校、以人为本的育人办学思想,面向一切学生促其全面发展为办学宗旨。依法治校,明主管理,文化育人的规范管理的办学模式。人治会使人害怕,制度使人没机会,而文化管理则使人自觉,如此才能打造出优秀的管理,优秀的老师,优秀的办学条件及过硬的教育教学质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办学风格及教学特点。

二,办学理念“为祖国的未来着想,为学生的一生夯基。”其核心内容是:学校在执行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在传授给学生必需的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合作能力和生存能力,并把这些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的地位予以重视。所谓生存能力,包括会做人、会求知、会劳动、会生活、会健体、会选择、会适应等。

三,办学目标

总体目标是:建立“激励互动”的管理,“学会生活”的德育,“学会学习”的教学,教科研型的教管,“学会锻炼”的体卫,“学会抒情”的美育,“强化教育”的后勤等模式。

办学思路和学校特色的讨论使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明确了方向。我们认为:学校培养学生像科学家工作那样学习的办学特色与课程改革的核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吻合。我们将努力探索“探究体验,明理正行”,“勤思乐练,心灵手巧”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四,培养目标

1,学生方面:以一切为了学生为方向,品德优先,提升素质,促其自觉,发展个性,学会独立,能协作,培养创造性思维。

2,教师方面:培养高尚的师德修养,精湛的教育教学水平,专业知识扎实和自主的学习习惯,形成各有特色的教学风格。3,教育教学方面:

培养出品德优秀成绩突出的学生为办学的检验标准。教师会教书,会解疑,会研究,会创新。学生会学习,会讨论,会质疑,会动手。形成本校特色,学科综合基础强,有特色学科,领先教学研究,小三门技能突出,培养具有创造性学习习惯,全面发展教师队伍和学生。4,管理方面: 公平,公正,沟通,不猜疑,不打击,不偏听,不偏信,激励与表扬来凝聚人心。调动教师激情于热情,使其身心愉悦,充实而踏实的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49685 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文章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校园文化是一个不断建设、反思、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为了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切实落实县教育局年初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强化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顺利通过榆林市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和创建省级教育强乡镇验收,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学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为统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优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打造“活力樊小、实力樊小、魅力樊小”为发展目标,体现我校“先做人、后读书”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领导小组

组 长:周恩宏

副组长:刘金龙、王彦孝、王世雄

成 员:刘世财、陈国江、夏 雨、张虎玉、各班主任

三、实施原则

1、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整体素质。

2、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体现时代精神,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在功能中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特色性原则: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通过新事物来领悟传统文化,用融合的手段来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

4、继承与发展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做到硬化、净化、美化、文化,各个场所布置个性鲜明,符合特点,能使用规范字,体现浓厚的学校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四、整体思路

1、校园育人文化建设。

外墙以板报橱窗、醒目标语、宣传牌匾及办学思想为主,室内布置坚持统一规划与个性化设计相结合,具体内容如下:(1)室外环境布置。校门外侧设立安全文化宣传牌及相关制度,大门两侧悬挂规范性木制校牌,正上方镶嵌校标及各种荣誉牌匾;校门内侧设有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安全、创卫宣传栏;教学楼对面书写“向管理要质量、以质量求发展”的管理理念;教学楼外墙书写“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校风和“爱生、重效、格高、业精”的教风,楼门上方书写“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目标;校园中心区域书写“学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文化建设指导思想,在鲜红的党旗映衬下,指引我们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两边为永久性瓷砖地图,墙面依次设有“粉笔字作业、园丁谱、值周栏、公示栏、通知栏、组织机构、校旗校徽、学校全景图”等板块;办公区悬挂“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校训和“教好一名学生、振兴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百姓”的办学宗旨,努力实现由“人人有学上”向“人人上好学”转变;生活区门前均有温馨提示;运动区墙面有永久性标语,体育运动图标和安全创卫标语;教学楼走廊有名人头像、名言警句及温馨提示;校园择地安装游乐运动器材。

(2)班级环境布置。大胆将“三表一简介”(时间表、课程表、值日表、班级简介)搬出室内,张贴在各班教室门前,便于师生查看,室内布置学校进行统一规划,教室门口正上方书写“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的课堂要求,黑板正上方有符合各年级年龄特点的班训,两侧设有“四册一薄”专栏和远教、饮水设备,教室后墙设有开放式书架和卫生角,主墙面为“学习园地”,由各班主任负责个性化、人文性设计,要求班级文化建设有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凸显主题,个性鲜明。

(3)宿舍环境布置。围绕“温馨家园、你我共建”的口号,学校负责整体规划,各宿舍师生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布置。

(4)厕所文化建设。厕所是最不起眼的地方,也是最受人关注的场所,除了净化、美化,更重要的是“文化”,在相应的地方写上耐人寻味、意味深长的文字,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贴近方便,贴近文明”,“不能随处小便,不能小处随便”等标语,外墙有明显标志,内墙面有温馨的提示。(5)部室文化建设。根据各部室工作职能,确立相应的室内标语并张贴相关的规章制度,便于工作,引起重视。

(6)文化长廊展现特色。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充分发挥特色作用。北墙面以师生活动为主,设有“我的家园我做主、我读书我快乐、我是明星我能行、师生书画作品展、手工制作、报刊宣传、课改前沿、班队活动”等板块;南墙面以课外活动为主,设有“领导关怀、发展规划、校长赠言、师生名言警句、古典诗词、生活专刊”等板块,体现“在阳光下健康成长”的主导思想,精心打造属于自己的“温馨”的家“园”,故而将此长廊命名为“温馨园”。

2、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最高追求,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所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具体做法如下:

(1)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每周的国旗下讲话制度,认真做好节庆活动。

(2)利用班队会,经常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校情教育。坚持开好“两会”(晨会和班会),精心组织主题班队会。

(3)创建红领巾广播站,及时播放校园新闻和优秀稿件,不断优化校园音响系统,上下课电铃设为动听的音乐铃声,课前进行温馨提示,课余时间要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或歌曲,让师生在其中得到美的享受。

(4)创办校刊编辑部,每年两期,展现全校师生精神风貌,搭建师生写作平台。

(5)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定期举办“两节一会”(艺术节、科技节和运动会),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师生道德情操。

(6)实施特色大课间活动,集安全演练、文明礼仪、体质锻炼于一体,努力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7)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氛围。班班成立“图书角”,学校设有阅览室,走廊陈列开放式书架,试行“书中寻‘蜜’、‘甜’在心里”的借阅管理办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

(8)参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形式,认真做好每的敬业标兵、教坛明星、班务模范、五好媳妇、敬老楷模等评选工作,实行奖励颁奖词办法,从多方面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努力打造“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校园团队精神。

(9)认真做好学生校园明星评选宣传工作。《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发展。为此,我校遵照“全方位赏识学生,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的评选号召,启动了校园明星评选活动。评选内容有:学习明星、管理明星、道德明星、进步明星、礼仪明星、才艺明星、劳动明星等,用“我是明星,我能行!”板块进行专项宣传,精心打造樊小明星的“星光大道”。

(10)打造“爱生、重效、格高、业精”的教育团队精神。学校紧紧围绕“科研兴教、质量立校”的宗旨,狠抓校本培训,采取“经验交流、案例分析、课堂研讨、推门指导”等形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用每周三90分钟的集中学习制度,渗透“终身学习”的思想理念;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争取机会,搭建平台,走出去、请进来,每学年要求教师做到“六个一”,即:一个教育故事、一份教学设计、一节汇报课例、一篇课后反思、一本听课记录、一套学习材料。通过教师的实践与反思、合作与交流和专家的专业引领等形式,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抬起头来走路!”的樊小口号唱响校园。

3、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持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系统。“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在制度建设中要做到“大家的制度大家定、大家的制度为大家”,努力营造“人人定制度、制度管人人”的和谐制度建设的新局面。

自2007年以来,我们在制度建设中采取“从师生中来、到师生中去”的原则,借鉴他校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于2010年3月汇编成册。《樊学乡中心小学管理制度汇编》共有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指导思想”,有教育方针、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基本作风等内容;第二部分为“管理目标”,有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及保障措施和学校办学章程;第三部分是“岗位职责”,包括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和后勤总务管理等相关制度。同时,我们还将校本教研工作单独提出进行专项管理,精心编印《樊学乡中心小学校本教研常规管理材料汇编》,旨在重视并以此为突破口,努力实现“立足樊学、辐射乡村、影响全县”的宏伟目标。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3——4月)起草方案、宣传动员,着手校园墙体文化建设,重点做好校舍的维修与新建工作。

第二阶段(5——6月)借鉴经验,全面布置,重点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工作,进一步补充完善墙体文化,使得校园整体文化建设初具规模,顺利通过316工程评估验收。

第三阶段(7——8月)查漏补缺,改建部室,重点做好图书阅览室、自然实验室的搬迁工作。第四阶段(9——10月)反思整改,确定校旗、校徽、校标,重点做好章制完善、环境布置的整合性工作。

第五阶段(11——12月)精心规划,打造品牌,重点做好校园文化长廊的建设与宣传工作,以百倍的信心迎接省级“创强”验收。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实践和思考的问题还很多,只要我们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大胆探索、不断实践、及时整改,时刻拥有“以文化经营学校,让环境成为隐性课堂”的理念和做法,我们坚信:今日的“樊学”小学一定会成为明日“学樊”的特色学校,樊学的教育事业将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重视教育的乡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爱岗敬业的广大教职员工的通力合作下,樊小的办学目标更加明确!办学条件更加优越!办学质量更进一步!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感恩的心》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临高考的快乐女孩意外双手截肢后,仍不放弃生活,自强不息,从零开始,学习用脚自理生活,用脚写字,从而考上大学,而且成为一名游泳冠军,用实际行动感恩父母的故事。

影片中的女孩名叫志华,父母靠做风筝维持家计。志华立志要考上大学,让父母过上好日子。一家人虽然生活清苦,但志华开朗自信,一家人充满快乐,充满希望地生活着。一个风和日丽的中午,志华和同伴一起放风筝,看着风筝越飞越高,大家开心极了!一不留神,风筝挂在了高压变压器上,志华或许是缺少常识,也或许是心急,拿着木棍想要把风筝弄下来,结果触电,双手当场便电焦了!经过医生抢救,保住了性命,但必须截去双手!这就像一个晴天霹雳,打在了这个平静的家庭里,妈妈当场就昏过去了„„

痛苦过后,生活还得继续。就算没有双手,志华仍不放弃考大学的理想,她要继续上学!但因为没有手,不能写字,学校拒绝了志华的入学请求。于是,她回家开始用脚练习写字!脚磨出了泡,妈妈痛在心里!每练完字,妈妈都要给她按摩脚,擦脚,用双手,用心温暖这双带来希望的脚!皇天不负有心人,志华用脚练出了一笔漂亮的字,学校答应让她入学了!

学校离家里有一段距离,而且是山路,志华因为没有双手,整个身体平衡失调,经常会摔跤,所以迟到的次数也多。一般正常学生迟到是要被罚值日的,老师特许志华可以迟到,但被志华拒绝,她坚定地说:老师,我不用照顾,我可以的!而且主动打扫教室,用头和肩膀夹住扫把。

接着,又面临吃饭问题,因为用脚达不到这个高度!妈妈心痛,想要用喂的,被爸爸严厉吼住了,不许喂!于是志华又开始在妈妈的帮助下训练双腿的柔软度,经过锻炼,她可以自己吃饭了!

这个经历磨难的家庭又开始恢复了些许平静。一次,妈妈无意中发现一张志华的考试卷,是不理想的分数!妈妈便开始激动起来,对志华一阵数落:你这样的成绩,怎么上大学呀!怎么上大学?„„„总之,情绪非常急!志华见妈妈唠叨个没完,便顶了一句!妈妈没想到志华会顶撞自己,一时想不开,便独自向河边跑,志华见状赶紧跟上妈妈。无论志华怎么叫妈妈,恳求妈妈,但妈妈还是毫不理会地向河中央走去!志华也跟着下了河,但她没有双手,不能划水,而且也不会游泳!怎么办?!眼看着这对苦命的母女命在旦夕!紧急时刻,幸好有村民路过,把母女俩救上了岸。但是,志华的妈妈醒来后,她精神分裂了!她疯了!她的意识里只有志华的双手和志华的大学梦!因为这是她心中永远的牵挂!

从此,志华又失去了妈妈的依靠,而且还要照顾妈妈。志华开始自己用脚做饭,用脚缝补衣服!家庭的经济负担全部压在了志华爸爸的身上,他没日没夜地做着风筝。志华呢,也是没日没夜地学习功课,因为她要考上大学,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国家体育局到学校选田径苗子,一眼便看上了没有双手的志华。老师问她愿不愿意去体育局参加田径训练,她豪爽地说:“只要能继续考大学,怎么都行!”老师笑了,问她选什么项目,她想也没想,说:“游泳!”老师非常惊讶,说你没有双手,训练游泳是非常艰苦的。可志华不怕,说:“我要学游泳,这样下次妈妈再到河里去时,我就不怕了,可以保护妈妈了!”多么朴实而令人感动的想法!

高考后,同学们的录取通知书都下来了。唯独没有志华的!游泳教练告诉她:她报考的医学院,校方因为她没有双手,不能从医,拒绝录取她!志华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妈妈。但不久,这个不幸的消息无意中传到了志华的妈妈那里,这位精神分裂的妈妈听了,疯狂地跑了出去,之后再也没回来„„。而这时,志华正在备战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比赛时,志华作为第一次参赛的选手,备受关注!她在水里奋力拼搏着,好像在渲泄这些年受的苦,受的累,受的委屈!我开始哽咽了!她在为妈妈奋力拼搏着,但妈妈却永远的离开了她!好苦命的孩子!

夺冠后,志华的教练给她带来了好消息,送来了大学录取通知书!这真是太好了!为了庆祝,爸爸为志华做了一个大大的风筝,陪着她,和同伴们一起,高兴地放起了风筝!大家的笑声和风筝一起,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影片的结局是美好的,同时也留给我们家长及孩子深深的启发!志华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虽然艰苦,但她不自卑,充满自信,立志要考上大学,感谢父母。就算没有双手,她也不放弃,不怨天尤人,她的意志与理想还是如此坚定!她为了能救要跳河的妈妈而学游泳,她是在用行动感恩父母!而现在的孩子,她们衣食无忧,什么都不缺,她们不知何为“艰苦生活”,也不知道“回报”为何物!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有的只是能搏得父母一笑,就足矣!而父母呢,只要孩子分数高,就什么都OK!所以,孩子学习与生活的唯一目的,也只有那一纸分数!这不能怪孩子,因为这是父母强加给她们的,而且她们的父母也会为她们铺好路,她们的任务也只是走一遍而已!所有的一切都变得理所当然。

起坚强地对抗着风雨,却无力对抗孩子一次不好的考试成绩!她看不到女儿坚强不屈的精神,努力在感恩父母的决心!最后她精神分裂,她疯了!想想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孩子聪明,懂事,优点多多,就是看不到,但一发现孩子成绩不好,就歇斯底里,一副受不了的样子,好像天都要塌了!弄得孩子压力大,抬不起头来,感觉学习无趣,没有了自信。

志华的爸爸,一位言语不多的汉子。他默默地支持着女儿,强制要求失去双手的女儿生活自理。当时在影院就有父母拿自己的孩子和志华做比较,但他们有没有想过,是自己根本没有给孩子机会!因为,这些权力都被孩子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以及保姆给剥夺了!志华的爸爸是成功的,他教会女儿要坚强,勇敢,自立。他尊重女儿的选择,他相信女儿一定可以的!

志华是不幸的,但同时她也是幸运的。她有快乐的童年,即使双手疾残,也有爱她的妈妈,默默支持她的爸爸,以及帮助她的伙伴。

志华自强、自立、感恩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

2.学校办学特色发展目标 篇二

一、海沧高位嫁接, 农村娃跻身名校

在基础教育阶段, 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群体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均衡,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由于教育资源拥有的数量、质量、程度不同, 其结果导致了效率不同、发展不均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教育资源的流向总是向着优质的学校集聚。市场的需求就是要不断扩张优质的教育资源, 使原有的资源分布朝优质化方向发展。实施名校集团化联合办学, 就是一个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 它既可以通过名校的办学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又可以通过名校的集团化进一步带动新建学校、薄弱学校的快速发展, 达到教育资源配置的最大化。

厦门市海沧区贯彻“素质引领、均衡发展、管理创新、特色立校”的教育理念, 积极推动教育均衡发展。近年来, 厦门海沧区委、区政府大力推进以引进名校为主线的城乡教育资源整合, 先后引进了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外国语学校、厦门第一中学、厦门双十中学的教育资源, 分别创办了附属学校, 对原有的10多所农村、城区中小学进行了整合与提升, 海沧农村学生也搭上名校直通车, 共享名校优质教育资源,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二、厦外引领示范, 附属校跨越崭露头角

厦门外国语学校是全省唯一一所重点外国语学校, 也是享有20%应届毕业生保送全国重点大学资格的全国17所外国语学校之一。2006年2月, 海沧区将原延奎小学海景教学点、渐美小学、温厝小学、海农小学、东屿小学5所小学合并, 成立公办的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 (以下简称厦外附校) , 经过5年的努力, 厦外附校已成为海沧教育的一大品牌, 先后获得福建省“巾帼建功学校”先进学校、厦门市文明学校、厦门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厦门市绿色学校、厦门市“三项主题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校在老百姓心中产生越来越大、越来越好的影响。

1. 树立先进理念, 科学合理定位

厦外附校传承厦门外国语学校“进德修业”的校训, 做到“日行其德、日进其业”。学校的教育理念突出以学生为本, 努力创造最适合孩子的教育, 确立“以人为本, 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 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合作”, 努力培养“有教养的、积极向上的人”。基于学校九年一贯制的办学模式, 5年来, 学校围绕适合学生发展的德育体系、智育体系、评价体系等开展教育实践。学校充分利用厦门外国语学校的名校优质教育资源,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一所具有外语特色的九年一贯制“窗口学校、特色学校、品牌学校”。

2. 打造校园文化, 追求内涵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作为一所年轻、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学校, 厦外附校一直致力于营造积极向上、富有浓厚文化底蕴、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以文化确立学校的精神内核, 从而形成内涵式的发展———“以人为本, 立德树人”, 谋划学校的精神力文化;突出“精细化”理念, 加强制度与文化的建设, 形成高效的执行力文化;“依法治校, 质量立校, 科研兴校, 特色强校”, 形成独特的学校形象力文化。

3. 共享优质资源, 共同进步成长

厦门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名师荟萃的名校, 他们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厦外附校是一所年轻教师占多数的新学校, 为了更大程度地提升厦外附校的教学水平和促进岛内外教育的均衡发展, 厦门外国语学校选派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 与厦外附校的教师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子的指导, 他们每月来附校现场听课, 集体研讨指导, 附校的教师去总校听课学习。厦门外国语学校在名师带教的基础上, 根据厦外附校的实际情况与需要, 直接选派15名业务骨干到厦外附校支教, 激活了厦外附校教师的教学热情, 优化了教师结构, 提升了教学品质。为了整体提升厦外附校师资水平, 厦门外国语学校还定期指定名师到厦外附校来进行校本培训。

4. 引导自我管理, 谋求自我发展

厦外附校是整合5所农村完小学校而形成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或城乡结合部, 成长环境不尽理想, 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针对这一情况, 厦外附校将开展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环, 通过一系列的养成教育, 力求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厦外附校在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部实行值周班工作, 即各个班级轮流承担一周的年段管理工作, 在这一周中, 值周班级参与校园卫生管理、学生文明礼仪督导、“两操一锻”评比等方面的工作。在工作中, 学生表现出了很强的校园小主人的责任感, 积极参与, 身体力行, 亲历亲为, 比争赶超, 乐此不疲, 为加强校园日常管理尽心尽力。

5. 丰富校园生活, 提升学生素质

为活跃校园文化氛围,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厦外附校确立了以“校园六节”为主体框架的学生系列主题活动。“校园六节”即3月的健身节、4月的读书节、5月的艺术节、10月的体育节、11月的科技节、12月的外语节。这“六节”的确定, 既有大众化的需求, 又有个性化的考虑。通过举办“校园六节”活动, 学生有机会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走出教室, 寻找别样的世界, 使校园生活五彩缤纷, 精彩纷呈。此外, 厦外附校还组织学生到厦门外国语学校参加他们举行的外语节活动, 感受那里浓厚的外语氛围, 既加强了双方的联系和对接, 又使厦门外国语学校的优质资源辐射更为深远, 提高了厦外附校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能力。

6. 服务社区与家庭, 赢得良好口碑

厦外附校努力构建家校联系的德育网络, 在厦门市举办的百名校长万名教师进社区进家庭系列活动中, 厦外附校把家长会开到社区开到学生家门口去的做法赢得了社会一片赞誉。2006年以来, 厦外附校先后把家长会开到渐美村、东屿村、温厝村、古楼村等。开在家门口的家长会, 出席的家长更齐了, 家长、学生的心与教师拉近了, 家长的人才观、质量观更正确了, 教育子女的方法更科学有效了, 群众对学校的满意程度更高了。社区内百姓由衷地赞叹:“感谢海沧区政府与厦门外国语学校联合办了这所附属学校!”“厦外附校办在家门口是我这一生最大的受益!”

7. 吟诵经典诗文, 书香溢满校园

厦外附校秉承厦门外国语学校的优良传统, 于2007年秋隆重启动了“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苏美栋校长认为, 经典诗文诵读意义重大, 公德无量。为了收获文明、传承文化、进德修业, 厦外附校全面铺开。学校师生充分利用每节课的课前3分钟, 课间10分钟, 立足平时, 渗透课堂, 扎实诵读, 通过“六一”节、元旦节学校文艺汇演的平台, 展示诵读成果。此外, 在学校的“创建书香校园”活动中, 让孩子们爱上阅读, 也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这是为这些农家娃将来的幸福人生打下良好的精神底色。

三、名校集团办学, 实效性反思与发展

近年来, 厦外附校与厦门外国语学校合作办学, 促进了厦外附校快速、高效发展, 缩小了城乡区域差距, 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得到了厦门市、区各级领导和各大媒体的肯定。回顾这次合作办学历程,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1. 品牌的总结与提升

公办名校的联合办学并不是为了追求教育规模的扩大, 而是在于将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与其他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既不可能通过行政分配, 也不可能通过人事分配来共享的资源, 即学校办学理念与学校管理模式 (文化) 。名校通过对自身办学理念与学校管理文化的总结与提炼, 将办学理念与学校管理模式转化为学校管理制度与学校办学流程, 然后向集团其他成员学校输出, 这对名校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办学要求, 即不但要向学校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而且要向其他学校提供“如何向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这就要求学校教育要将自己的成功经验与优秀业绩予以总结与解释, 借助于教育理论的指导将显得尤为重要。

2. 文化的衔接与传承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康健用“大象无形, 上善若水”来形容大学文化对附属中学文化的影响, 他认为, 这种影响虽然无形, 但却有一种持久的不可抗拒的力量, 推动着附属中学的发展, 名校创建的附属学校也需要这样的文化传递过程。例如, 厦门外国语学校与合作校都使用一致的“进德修业”校训、校标、校服等。联合办学校必须领会和贯彻名校的管理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师生文化等内涵, 才能尽快地传承名校的精髓。

3. 成员的统一与特色

合作办学成员学校必须关注办学风格的“统一”与“特色”的问题。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每个孩子在智力上的潜能分布是不同的, 为了激发某个孩子身上极具个性化的潜能, 学校要向他们提供差异化的教学, 要保证学校为学生提供差异教学, 就必须为学校的差异发展提供发展空间。但集团办学的宗旨就是共享集团创始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学校管理文化。这种“共享”既让彼此有一个共同使用的教育资源与办学模式, 又不因此而束缚教育集团成员学校各自的办学特色。“共享”只是集团成员学校的一种软性的办学资源, 但至于集团成员学校如何使用与开发这个资源, 就必须与成员学校自身的办学实践相结合来进行决策, 应体现各自的办学责任和特色。

4. 办学的规模与质量

学校提供服务产品, 实质是提供教育服务。由于通过集团化的过程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 它的规模经济是有保障的, 能提高规模经济效益, 但是其提高程度与管理有关系, 这是一个规模经济的问题。名校集团化联合办学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 才能发挥名校的教育辐射作用, 但是合作校数量过于庞大也会影响名校自身品牌的稀释和合作学校的办学质量问题, 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对合作办学进行适当的评估和督察, 以保证合作办学的质量。

5. 合作的利益与责任

义务教育是社会公平和公正发展的平衡器, 不能作为赢利的产业来经营。借助集团来办学, 并不一定意味着教育产业化, 也并不一定意味着赢利性办学。政府部门通过集团组织形式来举办义务教育, 借鉴集团化办学的经营机制来盘活教育资源, 降低运作成本, 实现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厦门市参与集团化联合办学的名校每年可以获得政府部门的经费支持, 但这些经费和学校的办学经费相比是微乎其微的, 公办教育集团与民办教育教育的“趋利性”是不同的, 这些公办名校应在政府的主导下担负起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

3.学校办学特色发展目标 篇三

我校围绕“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为教师和学生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和“为人生奠基,让生命精彩”的办学宗旨,坚持“学校特色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以质量创声誉,以和谐带队伍,以特色求发展”的强校之路,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师生的和谐发展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走出了一条以校本教研、师生大阅读、艺术教育和科技教育为突出特色的办学之路。

一、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铺就教师专业成长路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我校以校本教研为着力点,确立了“以先进的理念和教法为主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反思与实践相结合”为主的校本教研模式,在“教——学——研一体化”校本教研思路下,致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通过骨干教师的带动促进教师成长和发展,搭建教师学习提高、研究交流、自我反思、自我展示、自我实现的平台,让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努力成长为集知识的传递者、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为一体的优秀专业教师。近年来,我校校本教研效果明显,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创办校刊《窗口报》,被当地教研室评为优秀校园刊物;建成青岛地区首家《山东教育报》中学生记者站,标志着学校素质教育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贯彻教育部关于中学生应阅读10本名著的指示,组织教师广泛涉猎编辑整理校本教材《中外名著欣赏简略》,得到市教研室和业内人士的好评;2006年承担国家级重点课题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十一五”规划课题听说读写最优化研究,努力探索研究语文教学的成功之道;语文教研组被评为“青岛市优秀教研组”;学校被授予“青岛市教学示范示范学校”、“胶南市校本培训示范学校”。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胶南市级以上教学能手、青年教师专业技术人才20余人,举行胶南市级以上公开课60余节,有5人被聘为胶南市兼职教(科)研人员。

二、师生大阅读: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创建学习型学校

学校积极开展师生大阅读活动,创设了“干部引领,教师示范,师生共读”的学校读书氛围,成立“大阅读”领导小组,制定了《以人为根本,以阅读促发展》的大阅读活动实施方案,确保大阅读活动有序开展;开设班级读书角,在学生活动区设立开放式读书阅览区,强化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通过评选读书标兵、书香型家庭、书香型班级、学习型教师、书香型教研组,调动师生的读书积极性,激发师生读书热情,让阅读成为广大师生的习惯;举办“读书导航”、“好书伴我成长”、“师生读书论坛”、“读书讨论课”、“阅读指导课”、“读书讲座”、“优秀读书笔记评评选”等活动,引导学生读好书,指导学生会读书,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师生大阅读活动,去掉了师生的浮躁之气,促进了校风、教风、班风、学风的进一步转变,净化了师生心灵,教师更加潜心教研,职业理想得到加强,促进了学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执着精神,培养了学生的生命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近几年,教师随笔、教学论文和学生作品屡见报端,学校获得首届全国中学生创意作文大赛优秀组织奖,“胶南市书香校园”、“胶南市大阅读活动基地”荣誉称号。

三、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

学校坚持“课内和课外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的原则,立足普及抓艺术教学,着眼特长抓艺术提高,突出艺术教育特色,广泛开展群众性的艺术教育活动,实现全面育人;实施“民间艺术进课堂”工程,挖掘乡土校本课程,积极拓展艺术教育空间;通过优化艺术教育环境,加强学校艺术氛围建设,陶冶学生审美情操,提升学生审美品位,增强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1996年以来,连年保持了“全市中小学生艺术节”优秀组织单位,学校的剪纸艺术成果在青岛电视台“生活在线”栏目和《青岛家教信息》等媒体上报道过,2003年在胶南市“汽运杯”年画、剪纸作品比赛中获得了全市24个奖项中的8个大奖,学校被授予优秀组织单位。学校应邀代表胶南参加了“青岛第十四届国际啤酒节”开幕式并进行了现场表演,学校先后已经有60多幅剪纸艺术作品被胶南市政府作为礼品赠送外国友人,学校被“相约琅琊——山东省年画、剪纸大赛暨优秀作品展”组委会授予优秀组织奖,学生的剪纸艺术作品代表胶南市新课改成果在青岛新课改展示会上展览,健美操《大家一起来》获青岛市中学生健美操优胜奖,2006年学校被授予“青岛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艺术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特色,艺术教育之花香满校园。

四、科技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以科技教育实践研究为依托,以实施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大力加强科技教育,强化学生的科技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学生科技兴国的信念,提高学生综合科学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学校主要通过抓“一个载体、上好两课、建三维网络”的思路来实施科技教育。学校先后被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科技教育研究实验学校”、“山东省科技教育研究先进单位”、“山东省地震科普示范学校”、“青岛市帆船俱乐部学校”;2003、2004、2006年分别夺得全国青少年航空航模比赛青岛市初中组第一名,4人获得青岛市一等奖,29人获得二、三等奖,学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2005年青岛市青少年智力七巧板比赛,5名学生获一等奖,代表青岛参加山东省比赛,4人获得省一、三等奖;在“畅想新世纪大赛”科普征文活动中,有20多篇征文获《少年发明与创造》杂志社一、二、三等奖,有三名同学的科普作品在杂志上发表,学校获优秀组织奖;组织参加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方案征集活动,有5篇方案获山东省一、二、三等奖;开展小城镇建设考察活动,一名同学的考察报告获青岛市二等奖,学校获青岛市生物与环境实践优秀组织奖;有4名学生被推荐为“青岛市少年科学院研究员”。

4.学校办学特色发展目标 篇四

2、学校发展规划(中长期、近期);

3、学校及各部门计划(学校工作计划、教务工作计划、后勤工作计划、德育工作计划、团队或少先队工作计划、教学改革规划、教研工作计划、校本培训工作计划等)。

1、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的实施;

2、学校中长期及近期发展规划的实施;

3、学校及各部门工作总结(学校工作总结、教务工作总结、后勤工作总结、德育工作总结、团队或少先队工作总结、教学改革规划、教研工作总结、校本培训工作总结等);

4、学校规划实施的创新做法。

1校长负责制方案、制度、职责及领导班子分工情况;

2、校长负责制落实情况;

3、校长向党组织报告(每学期至少2次)体现民主科学管理,要有讲话稿、有关报告、图片、记录及其他佐证材料;

4、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简明登记表及各种证件复印件(学历证书、职称证书、培训证书、获奖证书等)

1、规范办学行为组织、制度、方案;

2、教师师德师风承诺书;

3、教师基本功训练及比赛材料;

4、教师参加培训情况;

5、教师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原始文件、记录、图片及心得。

6、教师业务档案建立要完善齐全。

1、学校考勤制度、管理细则、考勤记录(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

2、重要工作或突发事件制度、有关报告及记录;

3、贫困生资助制度、贫困生档案。

1、学校各种计划(见B1)、行事历及落实情况;2、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学校管理细则汇编及落实情况;

3、按照有关要求制定的课程表及考课记录;

4、学生评价体系及结果情况;

5、学习教学管理创新做法。

1、规范办学行为组织、制度及方案;2、学校教学过程管理细则(备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等);3、学校备课、考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考绩、后进生转化等落实材料;4、按照有关要求制定的课程表、作息时间表;5、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情况、教案(两周一次)、心理辅导记录及个案分析材料等;6、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实施方案及实施过程材料;

7、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情况;

8、按照有关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情况

9、学校常规管理创新做法

规范办学行为组织、制度、方案

1、教研工作有关组织、制度(听评课、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集体备课、一课多上、教研课题申报等有关制度);

2、校本教研计划、校本培训计划及教研组工作计划;

3、课题或微型课题立项、申报、研究情况。

1、听评课制度;

2、学校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集体备课、一课多上等活动情况(要有通知、教案、听评课记录、听课记录等)

3、建议开展观课、议课活动。

1、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及活动情况(见B11);2、集中学习制度、学习材料及教师业务学习记录;3、教学开放周活动情况(要有通知、时间安排表、教案、图片、听评课记录等)1、财务管理制度、申请报批制度等及落实情况;2、记账情况。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及资产台账

1、安全卫生管理各种组织、制度、预案汇编;2、安全排查台账;3、安全教育活动材料(安全例会、节假日教育、各种演练、安全教育、安全活动等材料);

4、具体实施情况;

5、创新做法

1、教师聘任制度、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及考核办法或细则;2、实施情况;3、教师聘任有关证书;4、请销假制度、台账及教师考勤材料

1、教师培训各种制度、计划汇编;2、教师培训、校本培训、继续教育培训材料(简明登记表、培训证书、培训资料、培训效果等。

5.学校特色发展初步设想 篇五

一、规划制定、实施的基础

(一)学校概况:镐京小学创建于90年代,是一所环境优美、管理规范、发展中的学校。占地面积约1万多平方米,现有12个教学班,学生468余人,教职工26余人,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多年来,在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指引下,我校始终把“特色学校”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德艺双馨、责任为魂”的校风,“博爱、执著、善导、求真”的教风,“多趣、笃学、合作、提能”的学风,秉承“尊崇仁义 和谐奋进”的校训,本着“立足孩子的生命发展”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了一批批全面发展、学有专长的优秀学生。学校先后获得沣东新城平安校园,先进单位、文明校园、等称号。

(二)具备的基础

1、办学条件优越,设备先进

(一)打造教学特色,全面实施特色教育

1、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我校在总结以前课改工作的基础上,规划设计了“学导式” 教学法。今后要继续深入实践研究,真正激活了课堂教学,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其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2、精心打造特色品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学校办学特色发展目标 篇六

夏普吐勒乡中学位于县城11公里处,1959年9月建校,有53年的历史,学校占地76亩,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现在165名教职工,有1493名学生,38个教学班。学校有多媒体教室、电脑教室、语音教室、图书室、音体美功能室、生化物实验室,28个教学班还配备了班班通,各项教学条件都具备。2005年9月我校开办了第1批双语班,当时只有1个教学班,学生40名。2006年9月-2009年9年每年开办2个双语班,学生365名。2010年8月我们按照自治区的和地区的有关规定开办了7个双语班,311名学生(2010年小学毕业生数50%);2011年开办了4个双语班,学生174名,2012年开办了5个双语班,学生209名。现学校有16个双语班,学生总数为1493名,占全校学生总数的48.6%(双语班学生数726名)。其中九年级双语班7个,学生数311名(其中男生114名,女生197名),八年级双语4个,学生数185名(男生68名,女生117名),七年级双语班5个,学生230名(其中男生102名,女生128名)。学校有双语教师33名,占学校教师总数的23%,其中3名教师在国家级、14名教师在自治区级、20名教师在地区级、8名教师在县级等机构参加过双语培训,这些经过培训的教师为学校的双语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校现有的14个双语班均按照新的模式一来授课,也就是初中汉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其它课程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可以简称为“部分课程使用汉语授课、部分课程使用民语授课”)。

2008年至今我校总共有23名学生考入到内地新疆高中班。

一、打造素质过硬的汉语、双语教师队伍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打造素质过硬的汉语、双语教师队伍,是我校双语教育开展的首要任务。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推动并加快了我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进程。在双语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校一支教师队伍逐渐成型,并日渐成熟。师资力量的变化提高,使得学校教学的整体力量提高。

1、分层要求,形成梯队

我们夏普吐勒乡中学双语教研组现有双语教师31名,其中,上岗教师30名,准岗教师10名,试岗教师3名。在这些双语教师中,我们曾派出2名老师去北京参加了培训,1名在上海参加了培训,18名老师参加了自治区的培训,在地区和县上有10名老师分别参加了培训,经过严格的培训,这些老师现已成为双语教学工作的中间力量,由他们组织发起又在我校举办了多场双语教学培训活动,使我校的双语教学工作得到的很好的发展,同时也为以后的双语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对不同层次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一梯队:汉语基本功扎实又有学科经验的上岗双语教师;第二梯队:汉语基本功扎实但缺乏学科教学实践经验的准岗双语教师;第三梯队:有一定汉语基础、勇于双语教学实践的试岗双语教师。

2、校本培训,整体提高

成立双语教研组,结对结帮带培训。我校双语教研组的成立促进了双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双语教研组通过汉语教师与双语教师结成对子加强双语教学备课、上课的研讨,促进了学科与汉语的整合,提高了双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我校双语教研组每学期都会制定相应的双语教学活动,在双语教学活动中,要求每位双语教师公开展示一节双语课。学校还举办了教学技能大赛,双语组教师积极参与,在比赛中双语课堂教学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日常汉语与课堂汉语培训。为保证双语教学的正常开展,学校从原来的每周每位双语教师必须上1-2节双语课要求,改成现在的双语教师执教的学科每一节课必须进行双语教学,当然汉语的使用可以或多或少。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将各个学科教学中常用的词汇、对话汇总,由汉语教师会同学科双语教师,编写了《夏普吐勒乡中学学科课堂教学汉语会话 》、《夏普吐勒乡中学教师教学用语百句》、《夏普吐勒乡中学校园汉语用语100句》等,面向全体教师培训,使每一个教师具备基本的使用汉语进行日常会话、组织教学的能力。

二、制定双语教学目标,出台双语学科教案,形成双语教学体系

经过几年的实验,我们都觉得要想切实搞好双语教学,必须有专门的一套适合双语教学的教材及其双语教案。目前,初中阶段还没有这种正规的教材采购,更没有提供给双语老师参考的双语教案,所以双语教研组在课余时间,结合现用教材,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科特点,学科教师与汉语教师共同研究探讨,采取了收集、筛选、创编的方法,制定了包括汉语、数学、自然等一系列理科在内的一套《夏普吐勒乡中学学科双语教学目标》,使低年级汉语、数学等学科双语教案得到更好的发挥。

三、构建“汉语双语课-兴趣小组-民汉交流-日常用语”一体化的汉语使用环境

一种语言——汉语的学习,仅仅靠每天的汉语课和双语课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提供一个学生时时刻刻都在沐浴其中、都能实践锻炼的大环境。大环境的创设,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尤其关键。

1、学校汉语活动

学校倡导“月月有学,寓教于乐”的理念,从2005年至今我校已开展多次汉语活动,设有专门的“汉语角”供同学们进行交流和学习。每年的汉语活动

既是全校素质教育、也是双语教育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次汉语活动我们都能从“促进汉语正确运用”的主题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汉语学习活动。

2、汉语学习生活化

汉语的日常用语、汉语每周一句、汉语广播、汉语美文朗读等多项活动在学校有序开展,并在校园每处角落都张贴随处可见的双语信息,名言警句、建立校内通知、标志性双语牌、教室双语墙等,使学生时时处处浸染其中,一进校门,便呼吸到双语的气息,即无意中学到不少汉语,又受到了品格熏陶。

3、民汉交流学习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由校方拨发经费组织老师和学生去县里与汉语老师和汉族学生进行交流和学习,并通过老师宣讲,专家视频学习,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循序渐进感受和领悟汉语学习的多种方法和要领。同时由老师引导学生组建了“民汉交流社团”,“汉语午间俱乐部”等多种多样的学习俱乐部,激发了学生学习汉语的浓厚兴趣,也让他们认识到双语的实用性,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汉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4、汉语学习的拓展

学生对双语学习的兴趣培养要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来实现,学校最大限度为学生创设汉语能力表现的机会,如升旗仪式的双语演讲、汉语歌曲大赛、汉语课本剧展演等,强化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同时还组织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从而巩固自己的汉语口语能力,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

四、开展双语教学给学校带来的一些变化

自我校开设双语教学班以来,在2008年的第一批双语毕业生当中有7名同学顺利考入了内高班,至2013.年已经有23名毕业生相继考上内高班,通过双语的学习他们已经很好的适应了高中课程的学习,有的还被知名大学录取。通过这些优秀毕业生的证明,夏普吐勒乡的乡民们更加认可和肯定了我校的双语教学工作,并对今后的双语教学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现在双语教学班占我校总数的50%,它正逐步影响着我校未来双语教学的发展,使我校“打造双语教学特色,以特色引领学校发展” 的理念逐步实现。存在问题

随着双语教学班的增多同时对双语教师的要求也高,因此我校存在双语教师短缺,双语教师汉语水平达不到双语教学要求的现象.虽然近几年来双语教师有所补充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经验。

7.以特色管理促学校内涵发展 篇七

一、突破发展瓶颈是有效管理的背景

我校自创建以来, 经历了一个创办组建、整合过渡和有序发展的历程。全体教工凝心聚力, 咬定目标, 奋力拼搏,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名校品牌明显提升, 办学质量稳步提高。

然而,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教育态势, 面对不断提高的社会要求, 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突破发展瓶颈,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而达成学校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学校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 仅仅依靠蛮干的方式是行不通的, 学校要避免出现发展僵局, 惟有投入更多的智慧, 在“研”字上下工夫, 将质量意识落实到学校管理的全过程之中, 走出一条以有效管理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制定管理策略是有效管理的关键

1. 扁平化管理——建设一支有效的行政管理及教科研管理队伍

现代管理学把管理结构模式分为两类:金字塔型和扁平型。现代学校的管理体制, 大多沿用传统意义上的金字塔式结构。然而不能回避学校存在以下现象:如机构臃肿, 人员庞杂, 素质参差不齐, 接受任务的领悟力和执行力不统一。经常会有信息的变形、漏传、错传和滞留的现象, 部门中层权力意识无限放大。它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政令不畅、效率低下、各行其是, 给学校的发展和提升带来根本上的障碍。所以, 为提高工作效率, 讲究管理实效, 扁平化管理模式的使用就很有必要了。

(1) 减少管理中间环节, 压缩中层部门人员

精减中层干部人数, 增加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 校长办公室设主任一名、工会主席一名、秘书一名, 教务处、学生工作处、总务处各设一名副主任, 处室主任分别由三位分管副校长兼任, 这样可以直接将校长室的各项决议完整地贯彻落实, 减少了中间环节, 有利于学校各项管理工

筅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乐文进

作的有效到位。同时这样错层式的组织层次, 便于分管校长靠前指挥, 有效地发挥了分管校长的职能, 增加了分管校长的决策权, 减轻了学校主要负责人的工作压力, 有利于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有序展开。

(2) 淡化教研组管理作用, 强化备课组实际效能

备课组是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第一线, 而教学质量又是学校工作的第一任务, 淡化教研组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强化备课组的建设与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加强备课组建设, 就是精选各学科业务骨干担任备课组长, 发挥其业务优势, 并形成辐射作用, 带动整个备课组业务能力的提高, 同时对备课组提出工作要求, 也就是要求各备课组努力缩小组员之间的业务差距, 做到质量水平整体提高, 学校在对备课组质量考核中明确提出重奖优秀备课组, 重奖整体水平齐头并进的备课组, 通过这些奖惩措施形成一种观念, 即“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以此来提高备课组的合作意识、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

加强备课组的管理, 就是将学校从校长到中层的所有干部全部分配到相关的备课组, 与备课组实行捆绑质量考核, 也就是强化学校领导层对备课组的质量管理意识, 并对备课组的工作及时进行指导, 对备课组的工作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解决。这样的管理, 它跳过了教研组的中间环节, 实现了校领导亲临一线靠前指挥的管理理念, 压缩了管理中间层次, 实现了扁平化管理思想。

(3) 健全年级管理模式, 发挥年级管理效能

合理处理好学校管理和年级管理的关系, 优化过程管理, 充分激发年级管理机制的活力, 推动各年段平稳有序发展。本着科学、合理、快捷、有效的原则, 实行年段召集人负责制, 增强年级管理的独立性、直接性、主动性、创新性。各年段要根据学校提出的教学质量管理要求, 从年段、班级、学生的实际出发, 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德育教学兼顾, 抓出实效, 促进三个年段协调、持续发展。

扁平化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优化学校管理体制, 强化学校各级管理职能, 提高管理效率, 为提高学校的运行质态, 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起到助推作用。这样的管理思想着眼于学校管理的快速反应能力的提高, 着眼于灵活处理学校管理工作中各种矛盾, 为有效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寻求管理上的突破, 寻求制度上的完善, 寻求方法上的创新。

2. 木桶理论———打造一支有效的行政管理及教育教学责任团队

“木桶理论”是说一个木桶的储水量由组成木桶的最短一块木板决定, 最短的木板限制了木桶的最大储水量, 又被称为“短板效应”。它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来。那么, “木桶理论”和学校管理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学校是由若干大大小小的木桶组成:各行政管理部门、整个教师团队、备课组、年级组、班级教育教学团队等都可看作木桶, 组成学校、各部门、各组室、各团队的集体或个人就是组成木桶的板。学校要获得发展, 就要想方设法提高执行力来消除各种“木桶”的短板———制约学校发展的不良因素 (集体或个人) , 以提高学校的办学能力。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办法就是实行有效管理。

虽说一个好校长决定着一所好学校, 但不是说这个学校工作只要有校长就可以做好。要管好一个学校, 校长个人理念再新, 付出再多都没有用, 他必须要仰仗一个团队, 一个没有“短板”的团队, 一个有执行力的团队。“木桶理论”有助于建设这样一支团队。

(1) “木桶”之一:中层干部团队

学校的中层是学校管理的主力军。他们既是管理者, 又是被管理者。中层的执行力是学校管理的关键。他们的协调、组织、操作、引领的能力乃至教学专业的水平、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校的意识都要很强。

工作方面要讲究三个“追求”:工作程序追求细致, 工作思路要清晰, 考虑问题要周密, 检查落实要到位。工作目标追求品位, 办事效率要高效快捷、要有极强的主动性, 要树立“凡事都要做更好”的思想。实施过程追求艺术, 要敢于决策, 勇于承担责任。同时, 又要注意处理的艺术性。

(2) “木桶”之二:备课组

实行备课组长负责制, 建立以备课组长为龙头的学科备课组教学质量责任团队。要做好教研工作, 光靠个人力量是难以完成的, 这就必须通过备课组合作来完成。备课组合作对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带着自己的方案来参加, 对自己的课程内容与教学观点进行分析和陈述, 教师必须首先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 按照教学内容, 制定学年计划、学期计划以及单元 (课时) 计划, 做到心中有数。

备课组合作可以各抒己见, 互相研讨, 相互借签, 取长补短, 达到共识, 准确把握重点及难点, 从而制定出最佳教学方法, 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完成教学任务。备课组合作可以总结积累教学经验, 改进教学方法, 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有助于教师总体水平的提高, 更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3) “木桶”之三:班集体

采用班主任负责制, 打造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教学质量责任团队。随着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管理和评价方式的变革, 同一班级各科教师间的合作不仅变成可能和现实, 而且更是一种工作必需。在新课程条件下, 学生需要和兴趣是施教的前提, 这种兴趣的了解、情况的掌握需要教师的合作。如学生的思想动态, 就可能因为不同的讲授内容、不同的讲课教师有不同的表现, 惟有班级教学团队的所有教师精诚团结, 才能促进班级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应用“木桶理论”要兼顾到木桶的“紧密度”。众所周知, 一个木桶的装水量, 最短的木板是关键, 而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紧密度却不容忽视, 即使木桶的的板子都很高, 但紧密度不够, 一样会漏水, 装水量还是不够。这就需要一个好的“箍”, 这个“箍”就是学校的校长。校长靠什么来增加木桶的紧密度呢?有两点最重要:一是制度管理, 二是协调能力。

学校管理中, 文化是魂, 制度是根。管理是制度管人, 而不是人管人。木桶的紧密度是无形的, 它表现在教师的紧密度和行政管理人员的紧密度。没有行政班子的紧密度就没有教师团队的紧密度。其中, 校长的协调能力最重要。

首先, 要协调好行政管理班子的紧密度。这个难度往往很大。但只要校长有敏锐的洞察力, 能防微杜渐, 明察秋毫, 任人为能, 用人不疑, 就能整合班子, 避免班子的不团结和部门之间的隔阂, 增强行政班子的合力。其次, 要增强教师之间的紧密度。校长个人的魄力和人格既是校长个性特点, 更是学校的灵魂。校长要善待、信任、尊重教师。校长不能总是用怀疑的眼光来盯着老师的一举一动;不能总是耿耿于怀于老师的缺点和不足;不能总是用一种你的好坏我说了算的态度来对待老师。校长要做到能让教师有困难首先想到请校长帮忙, 有了烦恼能找校长说说心理话, 有了好的想法建议能随时和校长沟通等等, 虽然这都是些微细节, 但往往不经意的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次交流就会拉近校长和教师的距离。

三、实现高效管理是有效管理的终极追求

8.学校办学特色发展目标 篇八

一、涵义

1. 办学模式

《现代汉语词典》写道:模式即“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范式”。由此可见,模式不是一般的具体存在形式,而是更具典型意义的、有代表性的存在物。除“典型性”外,模式还应是“简约的”。办学模式就是典型的、以简约的方式表达的办学范式。

2. 体育特色学校

体育特色学校是对办学中能出色地完成学校体育教育任务,而又在整体上具有独特、稳定、优质的个性风貌的学校的统称。体育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是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学校个性或特殊性的过程,是认真分析和研究本学校特点与优势的基础上,更好地研究学校体育建设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共同性,突出体现学校的办学个性和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

二、体育特色学校办学模式及发展方向

1.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强化体育教学

为了使学校的体育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使各项工作能正常运转,学校要狠抓内部管理,建立并逐步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制度,制定教师管理、课堂教学、教研科研、大课间活动、体育活动、运动训练、体育竞赛、学生俱乐部等各种规章制度,形成制度管理。

体育课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应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为目标。学校体育课应以国家体育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提高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学校通过组织教学研究活动,定期组织研究课,探索体育课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学科研课题,进一步地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发展。

2. 发挥学校体育功能,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建立完善体育校本特色课程研究,逐步调整体育教学支撑点,优化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造适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的教学过程。构建适合各阶段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使课程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功能,激发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积极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广东省中小学生体能素质评价标准》,使学生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体育成绩都有较大提高。

改革体育课评价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勇敢顽强的良好作风,树立高尚的体育道德。学生的精神世界将影响着学生的一生,学校的体育特色教育关注的不能仅仅是学生的知识与运动技能,而更应关注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与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康的人格,把校园建设成为学生心智成长的精神家园。

3. 建设特色体育教师群体

只有教师具有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自觉性与自主性,才能推进体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发展。这不仅要求体育教师勇于实践,还要勇于创新,努力学习,不断求索,而且要求体育教师具有扎实、宽厚的体育专业知识与高超的教学智慧,还要形成体育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与品牌。体育教师不仅需要用先进的理念武装自己,更要将先进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为此学校要积极贯彻“以人为本,重在发展”的管理理念,在为特长体育教师冒尖发展创设好环境外,更要加大体育师资培训的力度,组织好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通过点点滴滴的积累、筛选、优化组合,使体育教师掌握体育专业技能,熟悉学校体育特色工作的发展和落实。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技术精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体育教师队伍。学校应加强体育师资的培养,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4. 加强学校体育教育科研工作

积极开展体育教育科研,认真研究和探索教育和体育自身的规律,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是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只有加强体育教育科研,并在自己原来办学水平的基础上逐步探求体育特色学校发展的路子,才能正确分析学校的实际办学基础,挖掘潜力,扬长避短,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产生体育特色学校发展的动力。学校应有自己的体育科研课题,科研规划,并有一系列实施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体育特色学校发展思路策略的整体性。

5. 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学校灵活组织开展好各类活动,在活动中促进体育特色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学校通过组织体育教师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比赛;组织体育活动课、大课间活动;开展了班级大课间活动检查评比;组织了年级的田径、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毽球、棋类等比赛;每年召开了二次学校运动会。

体育活动的深入普及,形成了人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局面。面向全体学生,重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发展学生的体育才能时,以普及促提高,由提高带普及,学校重视抓好普及,同时不断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对那些身体条件好并具有某项运动发展潜力和才能的学生给予重点培养,不断提高其技术水平,同时也发挥了他们在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中的骨干作用。

积极参加上级开展的各类活动比赛,争取高层面创出佳绩。学校通过一系列活动,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彰显学校特色,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6. 充分发挥学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完成体育文化传承,形成稳定而持续的学校体育文化

开发运用好潜在的优势资源,在师生、学校内在中发现、挖掘、组织和运用好校内资源,接纳、传承本地特色文化资源,为学校的体育特色发展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开辟广阔的的空间,打造出体育特色学校的生长点。拓展学校自身优势的体育特色项目,充分利用优势的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并达到水准使特色更加显著,形成传统以精带广,以局部带整体,推动体育特色学校的全面优化。进一步拓展学校自身特色项目的优势,强化制度创特色、优化阵地创特色、深化活动创特色。

创建好特色学校的校园环境氛围,体现体育特色文化。利用校园网,建立“体育特色建设”专题栏目,扩大信息化建设阵营,唱响体育特色教育主旋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进程。加强校园体育特色文化等物质文化环境的营造。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是学校特色的外在体现,是学校魅力和个性的体现。学校通过橱窗、板报、校园广播站、媒体等宣传阵地,将特有的无形之精神文化与有形之物质环境有机结合,发挥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使人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其独具体育特色的魅力。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体育文化的表现形式。学校举办的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体育竞赛方面,学校定期举办全校性的田径运动会、篮球、羽毛球、毽球等常规项目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参加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运动。使各种体育活动成为承载与传播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

举办体育知识竞赛和讲座,组织观摩体育比赛。体育文化的推广,其先决条件在于学生对体育知识的了解程度,而体育知识竞赛和讲座都是丰富学生体育知识的重要手段。体育知识竞赛不单纯是考验学生的记忆能力,学生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会接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除此之外,还要定期组织学生观摩各种体育比赛。观摩既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激发体育运动兴趣和热情的有效方式。

积极培育赛事品牌,加强运动队建设。在建设学校体育文化过程中,要继续发挥校运动队的主力军作用,有意识地培育几个赛事品牌,加强学校运动队建设;在各项赛事中注意发掘一批新的运动员苗子,同时加强运动员队伍的训练,着力打造出具有学校特色的高水平运动队。

因校制宜,建设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根据学校类型、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师生结构等方面,在体育文化的内涵上下功夫,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因校制宜地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形成自己的传统和特色,最终形成学校的特色体育文化。

(作者单位:汕头市教育局)

上一篇:校团委期末总结下一篇:公司员工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