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与统计核算的论文

2024-08-01

会计与统计核算的论文(共11篇)

1.会计与统计核算的论文 篇一

目前所在: 肇庆 年 龄: 23

户口所在: 江门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培训认证: 未参加 身 高: 155 cm

诚信徽章: 未申请 体 重: 46 kg

人才测评: 未测评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 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 会计:会计,出纳员:

工作年限: 0 职 称:

求职类型: 实习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1000--1500 希望工作地区: 江门,东莞,佛山

工作经历

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07 ~ 2008-09

公司性质: 中外合资 所属行业:造纸/印刷

担任职位: 普工

工作描述: 工作要求团队配合精神

离职原因:

志愿者经历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07

专 业 一: 会计与统计核算 专 业 二: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09 2009-07 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与统计核算 会计从业资格证 4407810196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粤语水平: 良好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1:取得了全国公共英语三级笔试合格书,具备一定的听,写,译的`能力。

2:能熟练应用Office2000、WPS2000自动化办公软件,拥有高级办公软件证。

3: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具备良好的会计基础。

2.会计与统计核算的论文 篇二

一、会计与统计的区别

统计包括包括宏观国民经济的核算, 也包括微观的企业经营过程的核算, 微观核算是宏观核算的基础, 但并非所有指标都存在自下而上层层汇总的关系。会计仅是从微观角度对企业的财务运行状况进行核算, 两种核算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差异。

(一) 核算的总体范围

统计核算是把国民经济当做一个总体的宏观核算, 而会计核算是把企业当做一个总体的微观核算。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范围上看是总体与个体的关系。

(二) 核算的目的

国民经济核算以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为核算对象, 通过制定一套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指标体系、分类标准、科学的核算方法及相应的表现形式, 为国家宏观经济分析、决策、调控提供资料。会计核算则以微观基层单位的资金运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其目的在于为微观活动单位的经营管理、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社会公众了解微观单位的财务信息提供服务。从理论上讲, 要求一个指标 (或科目) 既能满足企业的管理需要, 也能满足国家宏观经济分析、调控的需要, 这样的指标不存在。

(三) 核算的内容

国民经济核算和会计核算既有一致的一面, 也有互相区别的一面。就其两种核算中直接相互关联的部分而言, 主要的区别表现在核算的概念与分类上。在概念方面, 二者的区别表现为同一核算概念有时会有不同的含义, 如企业会计报表之一的利润表中的收入和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编制的国内生产总值表和产品核算表中的收入, 在含义上就不一样。从国民核算的经济观点来看, 企业收入中只有那些同企业本身的生产活动有关的收入才能作为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看待, 国民收入不是国民经济范围内所有企业在内的一切经济单位实际收入的简单算术和。在分类方面, 二者的区别表现为共同采用的分类所依据的原则和所划分的类别会不一致, 例如, 在企业会计中, 成本项目的分类是按其经济职能或者按其性态等划分的, 而在国民经济核算中, 同这种分类相关联的投入分类, 则是根据投入的经济内容划分的。从各自核算的目的看, 这两种互相关联但又不同的分类都是适当的, 无从分其优劣, 也难以人为地加以统一。

(四) 核算的方法

在国民经济核算的五大核算及循环矩阵中使用了会计的复式记账方法,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才较多地讨论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协调统一问题。但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应用会计方法, 主要表现为通过复式记账方法和账户形式在所有核算表和核算指标之间建立严格的核算关系, 以便于从相互联系中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切主要方面。因此, 二者尽管都采用了复式记账法, 并借助账户形式加以表现, 但二者使用的账户有以下区别: (1) 从登记立场看,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以账户本身为主体, 根据账户本身来确定收支, 且包括了交易的双方, 双方对同一项交易进行描述, 在账户记录上体现为四式记账, 即交易双方分别作复式记账;而会计账户以企业为主体;根据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所引起的各项会计要素的变动, 分别反映其增加及减少。 (2) 从登记项目来看, 国民经济核算中所有账户要登记的项目都是固定的, 它不随业务的变化而变动;而会计账户要随经济业务变化, 区分不同的账户登记实际发生额。 (3) 从账户类型来看, 国民经济账户是根据国民经济循环过程来设立账户, 包括生产账户、收入支出账户、投资账户、对外交易账户、资产负债账户;而会计账户则根据它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 分为资产账户和权益账户两大类型, 收入和支出要根据账户的不同类型进行登录。此外, 国民经济核算除复式记账和四式记账外, 也采用单式平衡表和矩阵表进行核算。

二、微观会计与统计的协调处理

一是要转变观念, 不能再以统计为中心进行协调, 更不能以二者的独立为前提。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打破现有企业的统计与会计彼此独立、各自为政的局面, 企业不必建立独立的统计数据搜集系统, 也不一定要设立独立的组织机构。这种合二为一的体制保证了两种核算的统一, 一方面能够取得企业的理解与支持, 另一方面也为准确、及时采集统计资料奠定基础。

二是必须以会计核算为基础。要把企业统计的核算职能归并到会计核算之中, 作为会计核算的一个分支, 满足于政府统计调查内容就可以由财会部门负责填报了。企业统计人员可以有更多的精力从事市场调查、预测分析等其他管理活动。现在我国企业统计核算资料的绝大比重是与会计资料重复的, 既然会计核算已提供信息, 统计核算就没有必要再组织专门的机构、人力重复劳动。在会计核算基础上行使统计职能, 有利于企业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在内容上各有侧重、信息资料上共享、方法上互通, 提高经济核算的效益和水平。

3.会计与统计核算的论文 篇三

关键词: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差异;互补

1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差异

1.1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目标的差异

会计核算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而统计核算则是运用一系列统计指标对国民经济某方面或某部门进行集中、全面、综合地反映,主要是为各种宏观经济分析、政策制定和决策服务的。

1.2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确认的差异

会计核算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来核算生产经营成果,凡是属于本期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统计核算则按生产原则来计算生产经营成果。如对本期生产但未销售的产品都计算产值,会计核算则不计入销售收入。

1.3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配比的差异

会计核算要求在核算当期盈亏时,要依照各期间内的相关收入和费用进行正确配比。这首先表现在因果配比,即收入是由于一定费用耗费而产生;其次是时间配比,即属于某期间的费用必须与相同受益期的收入相配比。统计核算在计算增加值时,强调要保持中间消耗和总产出相结合,中间消耗的计算范围要与总产出保持一致,以保证准确反映当期经济活动、成果。配比在统计核算是建立在生产基础上而不是销售基础上。

1.4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计价的差异

一般情况下,对于会计要素的计量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以所购入资产发生的实际成本作为资产计量的金额。采用实际成本(历史成本)计价,使核算具有客观性。但这样核算的资产是不同时期购买价的混合量,经营费用也是资产混合量的当期派生流量,而收入则是以当期价格计算。统计核算对各种经济交易均以当期价格而不是历史各期的价格,是以市场价格而不是生产成本作为估价基础。

2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补充

2.1 统计方法在会计方面的应用

在财务会计方面,会计核算是从会计的三个静态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三个动态要素即收入、费用、利润这一基础上展开的,静态三要素反映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的存量分布也就是期末余额,这实际上是统计所讲的时点指标;而动态三要素反映资金的流量规模也就是本期发生额,这实际上是统计上所说的时期指标。统计时期和时点指标关于数的特性和计算特点,对会计存量核算和流量核算的区别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在财务会计中的存货计量的移动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其基本原理是由统计平均数阐述的。

在管理会计方面,统计方法在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控制分析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混合成本分解所采用的相关和回归分析、销售预测和成本预测所采用的趋势预测模型、短期经营决策中所用的概率决策、长期投资决策中有关风险价值的标准差系数计算、不确定性决策中的区间估计、全面预算中的概率预算、以及标准成本差异分析中对统计指数因素分析方法的运用,从而使得对不确定条件下的管理会计问题研究分析有了支持工具,可见统计方法是管理会计中必不可少的系统方法。

在财务管理方面,风险的衡量指标主要有方差、标准差和标准离差率等统计分析方法,筹资的资金需要量预测采用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法和长期趋势预测法。再如综合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财务分析中运用的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其基本原理是由统计相对数所提供的。

2.2 会计资料在统计方面的应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从对经济活动的结果进行记录、计量和报告,发展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监督,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长期决策,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提供重要的信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使会计信息符合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能及时的将信息提供给使用者,并使会计信息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利用。会计的复式记帐法,以及账账、账证、账实相互一致,为会计信息严肃性提供了重要保障。

统计活动的主要任务是统计指标的核算和指标的分析,会计活动的主要任务是会计账户的核算和财务报表的分析。统计在货币价值计量核算方面多借鉴会计核算数据,宏观统计核算在核算形式上已经吸收了大量会计核算方法,这使得宏观统计核算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2.3 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实现会计与统计信息资源共享

4.会计与统计核算的论文 篇四

浅谈建筑统计、会计和业务核算的统一

本文提出建筑企业统计、会计和业务核算是建筑企业经济核算体系中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三个组成部分,并指出三种核算的.统一,是目前建筑企业经济体制改革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作 者:张力平作者单位:辽宁省建设集团,辽宁沈阳 110014刊 名:辽宁建材英文刊名:LIAO NING BUILDING MATERIALS年,卷(期):“”(3)分类号:F402.4关键词:统计核算 会计核算 业务核算 统一 重要意义

5.统计与会计的联系 篇五

11103杨才龙

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两大部分,深刻地影响着国民经济核算一体化的进程。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记账单位,通过货币计价、账户设置、凭证填制和审核以及成本核算等一系列活动,对企业经营业务进行连续、系统地记录,来计算和编制会计报表。

而统计核算是以实物、劳动、货币为计量单位,通过运用统计推断法、综合指标法、统计分组法、大量观察法等一系列研究方法对国民经济活动的规模、结构、水平、速度及效益等数量关系进行量的汇总与计算,以探讨经济运行的规律性。

两者都是国家微观管理和宏观管理的重要工具,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会计和统计在许多领域相互交叉、相互利用,二者相互渗透和补充。这种联系不仅表现为它们都是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系统核算,有关的核算资料可以互相转化与换算,实现信息共享,在对某些会计资料的深度加工上,必须应用某些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从而把会计与统计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更好地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国民经济核算内容从广义上讲,是统计核算的最高层次,同时还包括了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但从微观角度国民经济核算则是采用统计方法进行会计核算,较多地使用了会计方面的资料。统计核算的相当部分数据均取自会计核算资料。

从企业来看,会计核算是企业核算的基础,企业各类资产和负债的数额及构成、资本金的筹集与运用、收入与成本、费用和利润分配等基础信息都来源于会计核算资料。

在会计领域,统计方法的应用十分广泛。有很多会计方法都是系统地采用统计方法来处理有关会计问题。在财务会计领域,存货计价的加权移动平均法原理是由统计平均数提供的;在管理会计领域,预测企业经营状况所采用的时间序列法以及在审计领域的审计抽样等方法都属于统计方法的范畴。在统计领域,会计方法的应用也相当广泛。企业统计核算多以会计资料为依据;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帐户设置等会计方法都使统计核算得到了改进;循环账户的设置借鉴了会计等式及大量会计记账符号,在含义上虽然略有区别,但这一核算方法也是根据会计核算方法推广和应用的。

6.会计与统计核算的论文 篇六

第一,计量属性的选择。有人认为,环境会计应当使用多重计量属性,包括货币计量基础和非货币计量基础。其实会计的基本计量基础就是价值计量,其他物理量计量只能是作为会计计量基础的辅助性工具。会计核算一直将其他生产核算的计量标准作为辅助性、基础性的计量前提加以应用。这些非货币计量的过程,有的由车间核算员完成,有的完全由非核算人员完成。非货币环境会计计量工作,大多不是由会计人员直接完成的,而是由专业技术人员测定和计量的。

第二,关于货币计量属性条件下的计量基础选择。会计上一般选择以货币为计量属性的“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额”、“未来现金流现值”等价值观念作为会计核算的价值基础,最新会计准则还引入了“公允价值”观念。传统的`财务会计在资产确认时,一般采用“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基础;而管理会计则更多地关注“可变现净额”和“未来现金流现值”。现代会计中,则有很大的融合性,财务会计在其会计要素的计量与核算中,较多地使用了“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额”和“未来现金流现值”、“公允价值”的价值基础。

7.会计统计核算一体化 篇七

1 会计统计核算实现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两种核算的总体范围不同

会计核算属于微观核算, 它是把企业当作了核算的一个总体;而统计核算则属于宏观方面的核算, 它把国民经济当作了核算的一个总体。从它们的总体范围来看, 两者之间属于个体与总体的关系, 显然会计核算是个体, 统计核算为整体。

1.2 两者在管理体制上有差异

财政的预算是按照权责利三者有机结合的原则进行分级管理的, 各级财政部门掌握的会计核算资料只是一个小部分, 而并非当地的所有会计核算资料。而统计管理则是以“以快为主”的原则制定相关的体制, 主要是为了能够适应各级各部门搞好综合平衡以及管理经济的需求, 因此能够掌握当地所有企业的核算资料, 并能逐级上报汇总, 最后形成国民经济生产生活的总体核算。

1.3 两者在生产经营成果方面有着不同的核算原则

会计核算一般是根据权责的发生制原则来进行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的核算, 而统计核算则是按照生产经营原则进行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核算, 两者的核算原则明显存在着差异。比如说, 企业的统计核算中将本期所生产的但是没有销售出去的自制设备、大修理作业、订货者所提供的原材料的价值等都要进行产值的计算, 然而在会计核算中却不将这些作为销售的收入。

1.4 两者拥有不同的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一般是相关人员创建账户, 然后依据相关的会计凭证, 再采取一种重复记账的原理, 登记、汇总、分类每一项业务, 并进行相应的核算。而统计核算先要大量观察经济现象, 然后运用相关的统计方法来分析其总体的特征, 以此推断其总体的发展趋势。

1.5 两者有着不一致的收益分配

会计核算所反应的是利润, 而利润是企业获益的指标之一, 因此会计核算在利润的形成以及分配环节上, 总是比较详细。统计核算反应的主要是不同企业所拥有的生产总资金, 它是根据企业的增加值进行核算, 并以此研究企业当前可支配的资金以及如何分配。

2 实现会计核算、统计核算一体化的策略

2.1 完善二者的核算体制

新时期的企业管理, 应该建立一种完善的核算体制, 这就需要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相互协调配合。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这就需要建立一种把会计核算当作基础, 同时综合统计核算的分析研究方法。以往的大部分企业, 财务收支的资料, 往往只上报给相应的政府部门, 虽然符合财政预算的体制, 但是企业财务收支还关系着国民经济的核算, 根据这个需求, 依照统计核算还应该将企业所有的资料上报给相关的统计部门, 然后由专业的统计部门进行汇总分类, 运用宏观的分析, 以实现两种核算在职能上完美的结合、相对的统一。

2.2 规范二者的核算指标, 改进两者的核算原则

过去的核算中, 二者存在着指标与原则的差异, 这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问题, 因此两者在核算的时候应该统一相应的指标, 比如指标的名称、含义、计算方法与计算口径应该力求保持一致, 实现两者核算的共同语言。两者在核算的时候, 如果出现了资料的差异, 则应该选择恰当的方式相互补充, 做好协调统一工作, 改进两者的核算原则, 实现两种核算的一体化。

2.3 加强两者的信息管理

信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它不仅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依据, 同时也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 要做到合理科学决策企业的经营管理, 就要有全面系统、及时可靠以及准确规范的信息。从目前来看, 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没有一个完整的信息管理渠道, 这导致了企业很少提出科学化的决策。只有真正实现了会计审核与统计审核的一体化, 才能更好地进行企业的经营决策, 可见信息管理卫怍已经成为了企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2.4 实现两者的真正联结, 必须加强增加值核算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增加值是一个企业在经营活动中, 通过外购货物和劳务环节所获得增益, 也就是营业的收入减去活动中所耗费的劳务与中间产品所得的余额。增加值的核算包括比较广泛, 不仅涵盖了部分会计问题, 而且也包括了部分指标, 它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当前的会计与统计的信息使用范围, 也能更加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果。因此, 把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真正联结在一起, 就应该加强增加值的核算。

3 结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下, 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所以, 企业会计的核算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这样才能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发展, 而将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有效的结合, 是企业发展的要求, 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崔霞.浅谈企业如何实现会计统计核算的一体化[J].管理观察, 2013. (06) :78.

8.会计与统计核算的论文 篇八

关键词:SNA;MFS;金融工具

一、SNA与MFS概述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的经济都在迅猛发展,但在统一向前的大步伐中,世界各国的发展仍体现出明显差异。为了增强统计的国际可比性,协调世界各国的宏观经济统计制度,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先后制定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国际收支手册》(BOP)和《政府财政统计手册》(GFS)等国际统计准则。2008年联合国专家组又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1993)进行了修订,推出了08SNA。

SNA以全面(综合)生产理论为基础,运用会计账户方法对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活动的全部内容进行系统的统计核算,为宏观经济分析、决策和管理提供客观依据。SNA作为最为全面和系统的宏观经济统计国际准则,其中包含相当丰富的货币与金融统计国际准则。

但是,在2001年,经过长期研究和多次修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又颁发了一部专门的货币与金融统计国际准则《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MFS),用于指导和协调世界各国的货币与金融统计。MFS的出版,填补了货币与金融统计领域国际准则的空白,对世界各国的统计、金融事业及宏观经济管理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概念和原则上,MFS与1993年SNA保持一致,并与《国际收支手册》(简称BOP)和《政府财政统计手册》(简称GFS)等国际统计准则相互协调。

本文尝试从宏观上把握SNA与MFS的区别与联系,并以金融工具分类为切入点,细致探讨两者的具体不同。

二、宏观把握SNA和MFS的区别与联系

SNA是关于整个宏观经济统计的国际准则,MFS则是专门针对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国际准则。仅就货币与金融统计而言,两大国际准则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

(一)核算目的不同

SNA是为了核算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而设计的。它以整个社会再生产为主线,全面核算再生产的条件、过程与结果。全面测定生产、收入、分配、使用和资产负债的总量。在SNA中,反映国民经济的综合指标主要有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可支配收入(PDI)等。国民经济全部活动以账户和矩阵的形式列出。账户形式即会计账户的借贷格式,借贷双方平衡,最基本的是生产、消费、积累和国外(即国际经济往来)四大账户。体系中包括:国民收入计算,投入产出表,资金循环表,国民资产负债表与国际收支表等内容。

MFS是关于货币与金融统计表述方式的国际准则,是为了测定整个社会的金融活动状况、分析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而设计的。MFS范围覆盖了广义金融的各个方面及相关经济活动,内容包括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定义、分类、指标、方法和表式等。它以经济体中的资金运动为主线,侧重于金融性公司部门以及次部门的金融资产负债的流量和存量核算,在金融领域自成体系。

核算目的的不同是SNA和MFS最根本的区别。

(二)理论基础与指标体系不同

MFS和SNA两套核算目的的不同导致他们建立的理论基础也不同。SNA以社会再生产理论为基础。社会再生产理论认为:社会生产活动是一个生产-分配-流通-使用不断循环的过程,是一个综合物质运动与价值运动的过程,生产活动是一起经济活动的中心,以此为指导,SNA全面核算社会再生产的生产-分配-流通-使用各环节的价值和实际的流量与存量。其总量指标有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和资本形成总额等。

而MFS以金融理论为依据。金融理论认为:货币供应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货币供给可以制约货币需求,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以此为指导,货币与金融统计全面统计了金融交易形成的流量和存量,根据金融性公司的职能不同,核算了影响经济和金融过程的重要指标,详细描述了金融性公司部门以及次部门的债权和债务。

(三)SNA和MFS的主要联系

1 核算主体一致

一国之内的单位、个人和国外的单位、个人参与的经济与金融活动,是SNA和MFS核算的主体。

2 核算客体一致

尽管SNA和MFS在核算内容上与有关于生产、分配、使用等方面的差异,但是金融资产和负债额流量与存量是二者相同的核算客体。

3 基本概念一致

SNA和MFS在经济核算的许多基本概念上取得完全的一致。比如常住单位。机构部门、金融交易、金融资产、负债等,两套核算体系采用了完全相同的定义。

三、SNA与MFS金融工具分类比较

MFS的统计标准是以SNA的统计标准为基础的,SNA的统计标准是组织、计量、处理经济体中非金融和金融活动的完整框架。因此,SNA的基本原则决定了MFS的统计原则。但是,由于两者统计的目的不同,因而SNA货币与金融统计与MFS无论在体系结构和具体内容上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下面就以金融工具的分类为例,具体来比较SNA和MFS的不同。

SNA没有明确提出对金融工具进行分类,只从存量(金融资产)与流量(金融交易)出发将金融工具分为不同的七个类别。它采用复合分类法,在第一层次上把金融资产和负债划分为七种: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通货和存款、股票以外的证券、贷款、股票和其他权证、保险技术准备金、其他应收/应付账款。同时对一些一级分类做了二级分类,例如保险准备金分为住户对人寿保险准备金和养老保险的净权益。保险费预付和未决索赔准备金。对于贷款和债券分为长期和短期。

MFS在SNA分类的基础上对金融工具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具体表现在:一、把新的金融衍生产品作为一类,并对金融衍生产品做了详细分类。二、MFS对债券分类比SNA细致。MFS不仅依据期限,而且结合利率、抵押和衍生特性对债券进行了分类,具体分为零息出售的短期债券、固定利息出售的长期债券、抵押转移债券和有衍生特性的债券。三、SNA把贷款分为短期和长期,MFS没有期限划分,而是根据性质分为商业信贷和银行承兑汇票、金融租赁、分期付款等多种。四、对于股票,MFS要求金融性公司对于股票和其他股权负债方作为一类登录,然后再按照所有者贡献的资金、留存收益、一般和特别准备金、特别提款权、价值调整分别登录。MFS对于其他应收/应付账户做了更为细致的分类。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金融资產分类上,MFS比SNA详细得多,并且增加了一些新金融工具的讨论。

9.会计与统计核算的论文 篇九

析及改进方案

摘要:作为一家私人中小企业,神木盟旗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特别是会计核算中货币资金缺乏内部控制、财会电算化实施困难和未能全面执行新制度等已经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多负面的影响。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相应的从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检查监督制度的执行力度、推进会计电算化实施、提高人员素质,全面贯彻新的会计制度等方面来不断规范本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

关键词:货币资金 内部控制 会计电算化

一、实习企业简介

神木盟旗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私人煤矿企业。在这里的实习让我发现了许多中小型企业共同存在的问题。

二、实习岗位描述

从事助理会计师岗位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1.家族式的经营方式使本企业内部管理较混乱,容易出现贪污舞弊现象。在我国,中小企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家族式的经营方式。这类企业在创建的初期,往往都是依靠家庭或家族成员共同经营打天下的,所以其所有权和经营权大都控制在其家庭或家族成员的手中制在其家庭或家族成员的手中。另一方面,出于某些方面的考虑,这类企业的所有者都会选择自己人来管理一些重要部门,特别是作为直接掌握整个企业的货币资金的岗位———出纳,绝大部分的老板会启用自己的亲戚。本企业也是这样。这种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密不可分的情况,导致企业内部管理比较混乱,报销审批制度不严,容易出现贪污舞弊现象。

2.会计、出纳岗位职责划分不清,缺乏监督和牵制机制。本企业由于规模小、业务频繁、会计核算简单、会计制度不健全,同时企业老板出于管理成本的考虑,往往要求财务人员“一个萝卜几个坑”,有的企业出纳除了办理涉及现金、银行存款的本职业务外,同时还兼保管银行存款全套印鉴、审核会计凭证等会计业务,而有的企业会计,偶尔也收取现金,一个人办理有关现金业务的全过程。加上财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会计、出纳岗位职责划分不清,缺乏监督和牵制机制,甚至有时一人身兼数职,混岗和职能的交叉最容易引起货币资金的挪用和侵吞。

3.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会计资料乱、漏的现象。本企业所有者的“任人唯亲”,导致会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有的会计人员“半路出家”,业务不精通,方便那些“有心人”利用各种手法贪污现金。比如:利用工作之便,少开收据,隐瞒收入;涂改原始凭证的金额,达到多支出的目的4.缺乏健全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本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出现混乱的根源,除了其本身经营特点之外,更重要的是在企业内部缺乏货币资金控制制度。一个企业的财务规章制度是否健全,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严格,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货币资金能否健康运转,关系到企业的财产能否安全无恙。

(二)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1.投入成本费用高,加重本企业管理费用负担。要使会计电算化能在本企业成功运行,必满足硬件和软件的需求。首先需要配备电脑、打印机,计算机供电系统必须配备不间断电源。计算机、打印机更新快使用期限短,这就大大增加了财务工作的成本。其次财务软件的购买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购买了一种财务软件,并不意味着永远使用下去,其中的维护费用,升级费用等一直伴随着使用全过程。另外在运行过程中,纸张和墨盒的消耗也是不容忽视的。与手工方式相比,会计电算化成本费用高,加重了企业管理费用的负担。

2.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落实不力。中小企业在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时,一般都制定了相应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内控制度。但有的单位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没有严格执行制度中的相关规定,如:操作口令通用、电算化操作人员岗位互串、凭证修改不规范、数据备份和病毒防护意识不强等。只是勉强做到及时把会计凭证做出来、按时把会计报表送出去,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仅仅停留在普通的应用水平上。正因为存在制度执行不严和操作的随意性,导致了单位财务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有时甚至整个会计系统崩溃,使会计电算化工作处于瘫痪状态。监控乏力、低层次的技术应用不适应先进技术带来的复杂变化,影响了企业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3.人员配备不齐。开展电算化工作时,企业还需要雇佣和维持一定数量的既懂财务又熟悉计算机技术的人员用于维护企业的计算机系统。在IT人员供不应求和中小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设置一定规模的IT部门和人员对于本企业来说是不太现实的。

4.本企业领导认识上的误区。许多中小企业是改革开放后在国家没有任何投资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企业领导的管理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对进行企业财务管理的认识不到位,不能很好地支持电算化的普及。

5.政策法规滞后。现行的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主要是以手工核算为基础的,会计电算化后,从账户设置、账户登记方法和账务处理程序到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系统设计、内部控制的方式和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和方法都发生了变化,因此本企业必须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对财务会计制度做出相应的修改,财务会计制度的滞后已影响了本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三)执行新会计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人员的素质跟不上。突出表现在:(1)专业水平低下;(2)财会基础较差;(3)职业素质较差,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只顺从领导意图办事,依赖性强,缺乏进取敬业精神,对新制度的贯彻执行没有积极性。

2.担心“利润缩水”会影响自身利益。新制度明确规定,对于不符合资产质量定义的各项财产,都应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同时,与老制度相比,新制度又增加了四项计提,所以,按照新制度规定运作,不少股份有限公司的利润必然要“缩水”,因此担心影响自身利益。

3.认识上存在误区。(1)一部分从乡镇企业、民营企业改制而成的股份有限公司认为,新制度对上市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来说是必要的,因为这类企业要向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披露会计信息,所以必须保证其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而他们却没有对外披露信息的要求,所以选择何种会计制度,应以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2)不少企业认为在当前会计造假现象大量存在的情况下,有很多企业通过“粉饰业绩”“操纵利润”捞到了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3)一些企业认为执行新制度,实行减值计提后,税前会计利润相应减少,但应税所得却不减少,由于减值计提一般数额较大,尽管缴纳的税款在以后期间能够转回,但计提当年可供企业分配的税后利润少了,企业得不到实惠。(4)不少企业的会计人员反映,现在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日趋增多,会计职业判断的难度增加。

四、改进措施

完善本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具体建议

(一)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1.要建立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制度。这是中小企业建立相互约束机制的基础。就会计部门来讲,出纳和会计这两个职务,不能由同一人担任,即:出纳只负责货币资金的收付、保管各种空白收据、支票、发票等,不能兼任会计审核、会计档案保管和登记债权、债务、收支、费用等分类账、总账的工作,应该根据分工原则,尽量地将涉及到现金的业务由不同的人员来完成,避免只由一个人去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如果企业的确人手有限,也应保证实行钱账分管,即管钱的不管账,管账的不管钱。此外,本企业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种职务之间的分离: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财产保管职务与

会计记录职务。

2.建立票据与印章的管理制度。票据和印章的管理对一个企业来讲是货币资金业务得以正常进行的保证,有了票据和印章,就可以支配企业的货币资金运动。所以,企业应当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并设置专门的登记簿进行记录:购入票证时及时登记,妥善保管;详细登记用途;领用时必须按编号顺序使用,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同时,还要加强对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是由出纳保管空白支票和个人私章,财务专用章由会计或其他授权人员保管。严禁只由一个人保管全套银行印鉴和空白票据。

3.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企业的经营活动离不开人这个主体,要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和运作畅顺,就必须保证货币资金业务岗位人员的素质。企业的会计人员必须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这是对从事会计工作人员的最起码的要求。对货币资金岗位的人员进行定期换岗,并应当鼓励会计人员多学习相关知识,定期参加后续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二)加强检查监督制度的执行力度

1.对现金实行突击盘点。据了解,许多中小型企业只在年末(每年的12月31日)进行一次现金的定期盘点,由出纳盘出现金的实存数额,会计复核,并与总账的现金数额进行比较,看二者是否一致,然后填制《现金盘点表》。本企业的负责人应该重视对现金的内部控制,采取经常性的突击盘点,并且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感,把这件事情落实到位,及时发现和处理现金收支保管中存在的问题。这样,现金的安全才能得以保障。

2.加强对银行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同时对未达账项的真实性进行核查。在银行存款业务方面,主要是由会计人员每月月末对银行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并且应该在与银行对过账的前提下,才出会计报表。如发现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不相符,应尽快查找不符原因,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有的会计为了赶报表,不认真核对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以为两者金额一致就没错了,殊不知那些“有心的”出纳正利用了这点,故意少记两笔金额相同的收支业务,来达到贪污资金的目的。所以,会计人员应对银行存款每一笔的收支都仔细审核,弄清楚未达账项的真实性,避免银行存款长期未达,防止循环入账,“拆东墙,补西墙”的情况出现。

(三)积极地推进会计电算化实施

1.选择成熟的财务软件。中小企业财务软件的设计人员对会计原理、财经法规、财务管理等知识了解不多,对会计处理流程的中间环节考虑不周,会计流程不够通畅。为此,要购买经过财务软件管理部门或有资质的机构认定的,通过检测系

统确定性能稳定、数据安全、功能强大、兼容性好的软件。

2.建立电算化财务管理制度。要使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电算化财务管理体系。具体包括:从基层做起,严把质量关,人人负责,不出差错,层层设卡,检查核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会计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教育,强化会计人员使用和维护计算机安全意识,不断完善现有的软件,建立完整的财务网络体系,充分发挥其分析数据的作用,为企业管理者提供预算决策依据,加快改革进程。

(四)提高人员素质,全面贯彻新的会计制度

1.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当前股份有限公司会计人员素质跟不上,是影响新制度执行的一个重要困素。为此,企业应加快会计人员的结构调整,引进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加强企业财会基础工作,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有关部门应根据形势的发展,提高财会重要岗位的从业资格标准。同时,还要抓好在职会计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要求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人员都必须经过新制度的培训和考核,使会计人员都能把握新制度的实质和特点,掌握新制度核算方法。

2.有关部门应为新制度的贯彻执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要进一步抓好会计秩序的整顿工作,坚决打击企业造假行为,对粉饰业绩、操纵利润、骗取利益的现象要进行坚决披露和处罚,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其次是企业主管及银行等部门要转变观念,对企业考评时不能只看利润。同时,对企业因执行新制度而带来利润指标的变化要加以综合分析,在政策上予以相应倾斜。总之,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支撑则是会计核算。本企业要切实提高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理性认识,从大处着眼,从基础起步,进一步加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使本企业财务逐渐走向正规化、制度化,使其能在经济浪潮中发辉它最大的能量。

参考文献:

10.会计与统计核算的论文 篇十

一、环境成本简述

近年来,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而某些行业的蓬勃发展与有限的自然资源产生了很大矛盾。企业在获取资源,满足利益需求的同时,必须对破坏的自然环境进行补偿,会计核算人员要把这部分的资金纳入到环境成本的范畴内。

世界上关于环境成本的定义很多,把很多的理论结合起来大致可以把它定义为:企业在进行生产活动及经营运作时,对环境产生了可以估算或难以计量的破坏,被要求执行以资金方式或其他行动付出的成本。环境成本可以被分为以下几类:

(一)环境保护成本

1、环境预防成本

企业在进行生产活动之前,必须要考虑即将进行的操作会给当地的环境带来什么破坏以及这种破坏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因此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减小这一危害的影响,甚至避免破坏生态环境。这主要表现在投入资金改善生产设备,引进净化污染的科学技术,这部分主要在于企业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以及环境保护的意识。

2、环境治理成本

不是每一项的预防成果都有效,也不是每一位管理者都有预防意识,生态环境还是会被有意无意的破坏。污染已经形成,企业就必须拿出资金来恢复生态。在这个过程中涉及的项目比较多,包括治理的材料费、务工费、交通费、水电费等等。而在这其中还要对直接或间接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的人或物补偿。例如:污染当地的土地资源,造成粮食减产;破坏绿地,引起沙尘暴,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污染饮用水,导致人们用水障碍。

(二)环境损害成本

环境损害成本不同于保护成本,它不能计算出实际的花费金额。它存在于无形之中,也并不需要企业来支付,但对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基本上不会使自然资源恢复原貌。

工业产业对此的破坏最大,例如“三废”的排放,土地、水资源、空气都被污染了。有毒气体的过度排放造成酸雨形成对植物、建筑物、古文化遗迹等都会造成损害。再有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二、环境成本会计核算观念更新

企业要利用环境产生经济效益,必须核算出所需要的环境成本。有的项目能够实际核算出成本。例如开采矿藏,没有排放什么污染物,只是占用了土地,减少了绿化面积,就很容易计量。但是工业企业的项目造成的水污染,空气污染,消耗多大成本是很难核算出来的。因此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计算方法,改良现有计量体制,来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项目。

(一)机会成本观念

企业在制定方案时,没有办法确保一个方案就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因此总会有许多解决办法列在一起。被选的和淘汰的都可以看做彼此的机会成本。对于水污染,土地污染等不易估算出资金的项目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用环境的单位机会成本和环境的污染量的乘积计算出损失的机会成本。

(二)替代成本观念

替代成本观念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在无法实际计算出被污染的资源实际价值时,此法同样适用,它主要是把有关联的对象相互替换。像在估算被污染土地资源的本来价值时,可以根据无土栽培所收获粮食的总量来计算。选择恰当的替代对象关系到计算的准确性。

应用这些观念可以较精确的计算出所需要的资金,在企业选择项目上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有甲和乙两个项目,如果通过计算得到他们的环境成本一致,但是甲项目比乙项目的利润高,那选择哪一个显而易见了。如果利润相似,只是甲的环境成本高于乙的,那乙项目就会成为更好的选择了。

三、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的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的环境会计研究方面相比于西方国家落后了很多,我国的市场还没有完善,彼此信息沟通不灵活,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交易。在日本,美国等国家研究此类的学者非常多,并著有很多作品供大家学习探讨。我国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并未产生实质的效果。

环境成本会计核算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它必然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但同时它本身的体制也有一些问题,解决这些绊脚石,将来必然呈现上升的姿态。

(一)政府鼓励,制定优惠政策

每个企业都是以营利为目标,如果放在环境支出上的费用很大,使经营成本提高,大多数企业家都不会同意这样做。这时政府就要出台一些奖励,优惠政策,而不是一味的向企业征收排污费。政府对一些治理污染比较配合的企业拨付专项污染治理资金,构建污染治理设施,减少污染物排放,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利润。还可以派一些技术人才指导,这样会吸引更多的企业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二)自身改善核算体系

每个企业内部都存在自己的一套核算体系,对体系的改革是要与时俱进的.。每一个阶段有本身的特点,根据其特点研究建设新的理念,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保证会计工作正常、有序、高效的开展。将来的环境成本会计核算体系一定会向更加完善的方向迈进。

(三)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

人才往往都是许多用人单位缺少的,一个有才能的人必然会在企业内部掀起改革的浪潮,必然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那么在环境成本核算这方面,更需要引进更多更优秀的科技人员。在一些复杂的项目投资决策中,像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物排放等环境成本增加了核算的难度,但在整个成本会计核算中,这部分却是不可或缺的。必须要精确比较成本与预期的收益,建立合理的计划。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送内部先进的科技研究人员到国外学习高端的核算技术,打破传统思维观念,形成一个强大的专业队伍。

(四)强化项目环境成本决策意识

在如今的形势下,企业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减少资源的使用。洲际酒店集团的旗下有几百家公司,为了很好的知道各公司的运营状况,总部通过慎重的筛选,最后确定了一款绿色节能软件。通过它可以很好的掌握到所需要的信息,同时也能够了解各部使用能源的状况,以及时改进。洲际酒店集团的做法节省了25%的电量,并节约了2亿美元的成本。这种环保意识降低了企业环境成本,给它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此外通过收集价值链上面的信息,找到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环节,也是企业在项目决策时考虑的方法。通过分析买入的材料,处理方式,顾客实际使用了多少以及用过后是怎样处理的,来找到有害环境的源头。美国的有机酸奶制造商石原农场在经过一系列的分析以及对顾客的调查后,决定把酸奶盒子上面的塑料纸改为锡箔纸,这一举措使耗水量减少了13%,并节约了100万元的企业成本。环境成本核算的未来必然会与企业的决策有很大联系。

四、结束语

11.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会计;统计;比较

会计和统计在人类历史上是源自于同一种计量方法,在古代的计量行为中,历史学家都分不清楚何为会计,何为统计。可见,会计和统计的联系自古有之。在当今的现实中,会计人员可以代替统计人员工作,统计人员也可以兼职会计。因此,对会计和统计进行比较研究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比较会计指标与统计指标的差异

(一)会计指标

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资金运动是会计的研究对象,相应的。所谓会计指标,即反映社会经济活动中有关资金运动的相关数据,是指用货币的形式来表示经济现象的数据。会计指标是制定会计制度的关键,是进行会计分析依靠的数据,是确定会计报告中项目和种类的依据,是制定会计科目和设置账户所凭借的材料。会计指标可以分为综合性指标和非综合指标。综合性指标一般都是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的,决定着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方向。非综合性指标是为特定主体服务的,以便主体观察社会资金的流动和集团更好地进行内部管理,提高个体和集体的经济效益。会计指标一般要求准确无疑,不能出现任何纰漏,会计指标是会计中许多项目进行的依据。

(二)统计指标

统计指标属于统计学中的基本范畴,统计指标的运用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统计指标指向反映总体数量的,用来表示一些基本的概念,比如年末公司生产总值、公司生产总值年度总长率等等;另一种是统计指标指的是现象总体数量的数值或概念,例如,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是18%等等。资产统计指标是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的主要工具。统计指标一般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可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统计指标按照总体特征的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一般是表明数量,表示数值的指标。数量指标一般以绝对值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资产总额、公司年收入等,因为数量指标又可以反映现象的总数,所以数量指标还可以称为总量指标。而质量指标是表示质量效应的指标,可以表示一个公司的产品的好坏,表示公司平均值或者其他现象的平均数。质量指标一般用相对数或平均数来表示。例如,企业员工的平均工资、某件产品合格率等。

统计指标按照表现它的反映的内容和数量值的表现形式又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三种。总量指标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前提,总量指标一般指的是总的数值,例如财政收入,公司生产值等;相对指标是用来反映数据之间联系性的指标,用来表明数量之间联系程度,一般以比率或者比例表示;平均指标是用来反映一类相同事物的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状况的指标,表示这个现象在某一时间或空间上的数量状况。

统计指标又可以按照指标所反映出时间状态的不同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静态指标是在某个时间点上这个现象显示出来的数量状况的统计性指标;动态指标是用来表示现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数量状态的统计指标。

(三)二者的比较

1、指标概念范围不同

会计报表指标实质是反映会计对象的六大要素,会计指标一般都会体现在会计报表中,会计指标中包含许多的会计科目,所有的会计科目就构成了会计指标。会计指标一般有财务指标、利润指标等等。而统计指标是用来同一类社会经济现象,统计的数量或数值必须要具有相关性,表示的数值一般具体性,统计指标是有个体到总体慢慢发展形成的,通过个体数量的变化来表示总体数量的变化。所有的统计指标都可以用数值表现出来,没有数值的统计指标是不存在的。

2、指标概念内容的不同

会计报表指标全面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报表具有相对性,具体性。统计的任务主要是为了满足宏观核算的需要,对于负债情况波动较大的企业,就要用统计比会计核算多出的两个指标,即“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和“流动负债年平均余额”,它们的计算公式分别是:

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1至12月月初、月末流动资产余额之和÷24

流动负债年平均余额=1至12月月初、月末流动负债余额之和÷24

会计与统计在工资薪资上也有差异,会计只包括正式员工的工资和福利费;而统计不仅包括计入成本的员工的工资和福利费还包括实习生或试用期员工的工资和福利费。

二、比较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

会计报表是企业、单位会计部门进行企业财务报告的主要内容,会计报表是企业展示自身会计信息的主要资料。会计报表是综合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书面性的总结文件。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的最终结果。

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有统一的报送时间和报送程序,是有下级向上级逐层递进统计资料,是一种非常规范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统计报表具有统一性,统计报表是以全面调查的方式展开的。统计报表的调查资料可靠,回收率较高,方式灵活。

从形式上看,会计报表是封闭式;统计报表是半封闭式。从计量单位看,会计报表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统计报表以“千元”等货币单位或实物单位为计量单位。从编制上看,会计报表分为年度会计报表和中期会计报表;统计报表分为定期报表和年报两部分。

三、比较会计方法和统计方法

会计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按照会计职能,会计性质,会计手段,会计历史发展等会计类型的不同来划分。但是现代会计一般分为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两大系统,会计管理系统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所以其细分出来的方法也很多,例如,会计控制方法,会计检查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监督方法,会计预测方法等。会计核算系统中的方法一般较少,常见的方法有,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成本核算,财产清查等七种方法。

统计方法则有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统计分组法,统计模型法,归纳推断法。常用的统计方法有动态分析法,指数分析法,相关分析法,抽样推断法,平衡法,统计预测法等。其中比较法是统计分析中最受欢迎的,最普遍运用的,也是最主要的、最基本的分析方法。

四、结语

会计和统计有比较的客观基础,二者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通过二者的比较,将统计中适用会计的有关理论和方法移植到会计工作中,将会计资料对于统计的作用发挥大最大,不仅可以发展会计理论体系也可以使统计数据更加精确。(作者单位: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

参考文献:

[1] 杨福平.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

上一篇:局精神文明工作总结下一篇:踢球四年级作文精选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