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精选9篇)
1.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篇一
莱阳市2012年小课题研究
《培养初一新生良好学习品质和习惯的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工作单位:莱阳市团旺中心中学
课题主持人: 赵凌
课题组成员:万国松、代言胜、高玉珍、宫锦艳
鉴定执笔人:赵凌
一、课题的提出
通过多年初一班主任的工作了解到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中学,大部分学生存在诸多的问题:如纪律性差,上课不能坚持45分钟,一般35分钟左右,注意力开始不集中,表现出坐立不安、小声与同学说话、乱抠指甲、东张西望等;导致的后果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没听清楚,以至于不能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作业,或干脆不交作业;再如有的学生写字潦草,作业本又脏又乱;还有一部分学生脑瓜子很聪明,思维也很活跃,但是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就其原因我们认为初一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起始阶段,生理变化引起心理变化,情绪不稳定,学习目的不明确,自觉性差、果断性不稳、坚韧性不够。
因此,我们认为抓住这一关键时期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基于此,确定了《培养初一新生良好学习品质和习惯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
二、本课题的概念界定
学习品质是随着人的学习活动而产生的能动的心理现象,实质上是人的思想品德在学习过程中的反映,是决定学习行为的倾向和特征的心理依据。学习品质是多方面的,包括认真细致、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知难而进,注意积累,举一反三,有效迁移等。而这些优秀的品质若能渗透到平时的学习中,能真正享受到“学习、探究、创新”的乐趣,那么也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习惯就是成功的经验。现在流行的“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正是对这一点的简洁而生动的诠释。培养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教育和训练,促使其成长。
本课题通过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和习惯的有效途
径、方式方法、目标效果、操作步骤等。从而让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自主地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观点。“皮亚杰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他指出,真正的学习是学生主动的、自发的学习,而不是教师传授的学习。正确的教育能够加速儿童的发展。他曾指出:“良好的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效能,乃至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而无所损害。
2.叶圣陶先生有关指导预习的论述。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说:“指导预习的办法实施了,上课的情形就将和现在完全两样。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叶氏认为,“惟有如此,学生在预习的阶段既练习了自己读书,在讨论的阶段又得到切磋琢磨的实益,他们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才会渐渐养成”。
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认知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前准备习惯。上课前,要求学生把课堂上用的东西,如课本、练习本、笔等放在桌上一定的地方,预备铃一响就安静下来。教师对学生怎样坐,答问时怎样站等都要提出明确要求,目的是培养学生认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2.培养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的习惯。根据学生注意力不持续,易转移等特点,我们教师要把握好上课的节奏,有张有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之中,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没有搞小动作的机会。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反映学生认真的态度,教师须严格要求学生无论是平时作业还是正式考试都有书写认真,不潦草,不涂抹。当然要培养学生作业书写工整的好习惯,教师首先应注意教学时板书设计合理,书写规范整齐,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都要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感染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经过潜移默化,就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的逐步养成。
2.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3.提高学生修养,完善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以后激烈的竞争打下坚定的基础,为终身学习服务。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研究法:对初一新生的学习习惯和品质进行全员调查,课题组成员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现状,写成调查报告。
2.个案研究法:针对不同班级、同一班级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品质存在的问题,查找其原因,并做出相应对策。
3.观察研究法:课题组成员每节课对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和程度进行观察并记录,及时记录来自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论证确定实际可行的有效策略。
4.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国内外相关的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及教学经验,进一步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以借鉴的优秀经验。
5.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课题开展情况,针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经常性的反思,为提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品质创造条件。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依据课题实施方案,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准备调查阶段(2012年9月)、实践研究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7月)、总结推广阶段(2013年8月-2013年9月)。
(一)准备调查阶段:统一思想,充分调研,打好开题基础。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定此课题为重点研究课题,并达成共识:这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社会声誉的条件和基础。然后召开了课题组成员研讨会。通过学习、宣传、讨论,统一了认识:只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才能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才是体
现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才能为学生一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成立课题小组,确定实验班级。落实责任,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实验开展。
3.集思广益,研讨交流,制定实施方案。依据教科研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在课题组多次研讨的基础上,认真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细化课题具体实验目标,并提交督导室审阅,受到肯定。
(二)实践研究阶段:结合实际,深入研究,巩固阶段成果。
1.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有机渗透学习品质和习惯的培养。为巩固第一阶段成果,深入课题开展,我们把课堂作为培养良好学习品质和习惯的主渠道,并研讨制定了《学习品质和习惯培养要求》。首先,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积极答问,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其次,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自觉研讨的学习习惯。教师根据各学科的学习任务,教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善于与他人研讨交流的习惯。第三、联系学生实际,教书育人有机结合。叶圣陶先生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渗透预习、复习的习惯,倾听的习惯,发言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习惯。
2.学科教学,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是全体实验教师的任务,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都要把“培养什么,怎样培养”作为研究课题,真正做到在学科教学中有机的渗透。为使教师有椐可依,课题组研究制定了《学科良好学习习惯培养量化参考表》。
3.优化环境,家校同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只有加强家校联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才有保证养成。首先开好家长座谈会。学校每学期都要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高度重视,充分准备。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班主任和家长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其次,建立《家长座谈档案》。家长把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心得与教师和其他家长进行交流,共商培养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使家长们受益匪浅。第三,注重家长学校的建设。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因此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时,我们邀请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倡言献策,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
(三)总结推广阶段: 及时总结,积极推广,形成教育特色。
1.整理实验资料,进行分类汇总。为保证课题研究有据,为其深入开展提供可参考依据,为课题成果提供有力佐证,主要负责成员对课题研究的资料、相关的数据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存档。我们依据督导室要求,把资料整理装袋,做到目录清晰,资料齐全。
2.全面总结,整体验收。课题研究已进入最后阶段,为确保课
题研究能够顺利结题,学校曾多次并邀请督导室领导听取课题组负责人汇报课题进展情况,并给与指导和财力支持。除此,还召开两次全体教师会,动员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共同总结,共同实施。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由本人负责,成立课题组,健全研究机构,做到研究任务、时间、人员三落实;同时确立制度,制定课题管理程序,规范学习、研究制度以激励为杠杆,激活教师研究热情;技术保证:聘请专家担任顾问,选派骨干外出外出参观学习等;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相协调:做到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使学校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同步发展、共同提高。
九、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
组长:赵凌:全面负责课题研究。课题的立项申报、组织实施、初一班主任及生物学科教学研究的实施指导调控、反馈总结等工作。
组员:万国松(初一学生的心理指导老师):课题的指导、学生的思想及心理指导工作。
代言胜(初一生物教师):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归纳
与整理。
高玉珍(初一数学教师):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归纳
与整理。
十、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通过实质性操作和实践研究,总结经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提交关于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的相关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和教研论文等成果。
(二)各实验教师开展的课题研讨课、展示课资料。
(三)完成所制定的实验目标,良好的学习习惯已初步养成。
2.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篇二
幼儿期是孩子成长发育的关键期, 平衡的营养、合理的膳食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良好的进餐习惯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对幼儿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观察, 我发现很多孩子都是家长喂饭, 在家养成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很多不良的进餐习惯, 进入幼儿园后出现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家长对此非常担心, 经常有家长问我:“我家孩子吃饭怎么样? 吃了多少? 爱不爱吃? ”老师要学会观察孩子进餐的表现, 采取不同方法纠正孩子偏食、挑食、不爱吃饭等不良进餐习惯,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一、根据《纲要》的教育目标, 营造相适应的教育环境。
例如:在院内创设植物园, 在班级创设植物角。
1.通过种植园地让幼儿种植几种蔬菜和粮食作物。
2.在班级植物角摆设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 , 把幼儿绘画的各种水果、蔬菜的画放在其中, 让幼儿了解粮食、蔬菜、水果的各种功能, 劳动知道食物来之不易, 懂得爱惜。
二、认真学习《指南》, 并把《指南》要求渗透于幼儿一日生 活的各环节。
首先, 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常规管理体系, 细化每一个环节, 长期坚持严格要求, 组织灵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 日日常抓不懈, 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1.餐前安静活动。
帮助幼儿调节情绪, 在良好愉悦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安静活动的主要目的。如欣赏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 通过故事使幼儿安静下来, 并且引出问题:怎样才能不当漏嘴巴? 请幼儿讨论,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懂得吃饭时不专心, 东张西望, 注意力不集中就会造成桌面、地面、手、脸、身上都不干净。教育幼儿吃饭要专心。讲故事《小黄莺吃饭》, 使幼儿知道不吃饭人就没有力气, 了解食物对人们的作用。餐前请幼儿猜今天要吃什么食物? 这些食物有什么营养? 对身体起到什么作用? 使孩子们对食物有期盼。让幼儿以愉悦、期待的心理进餐。
2.抓住有利时机, 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
例如:早餐幼儿吃饼干、面包等时掰着吃, 揪着吃, 结果掉了一地干粮渣。根据这一情况, 让幼儿观察进餐后的地面有什么, 观察小饼干是什么小动物, 要一口吃掉它, 看看地面是否干净?通过电教手段让幼儿观看正确的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怎样吃早餐更好, 更干净, 更节约粮食, 更卫生, 更有利于健康。
3.利用游戏培养良好习惯。
游戏是幼儿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也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方式。通过这种活动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达到较佳效果。
例如:通过游戏《妈妈和娃娃》, 请幼儿自由结组, 两个幼儿, 一个妈妈, 一个宝宝, 让妈妈教娃娃怎样使用餐具? 怎样进餐? 可互换角色。妈妈是幼儿最喜爱的人, 也是最爱扮演的角色。让他们自己当妈妈, 教“孩子”怎样进餐, 并严格要求“孩子”, 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游戏中鼓励幼儿, 使幼儿在宽松的愉快的环境中充分表现自己, 发展自己, 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自觉的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4.营造宽松愉快的用餐环境。
营造干净整洁的进餐环境, 进餐时为幼儿播放轻音乐, 使幼儿在优美轻松的音乐中愉快、安定地进餐。对进餐好的幼 儿, 教师以赞许的目光给予肯定, 用亲切的摸头方式给予表扬, 激励幼儿积极进餐。对幼儿进餐过程中的过失要宽容, 帮助幼儿调节情绪, 纠正不良习惯。
三、及时与家长沟通, 确定家园一致的教育目标。
家园配合是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必经之路, 做好家长工作, 形成家园合力, 是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要多和家长沟通, 把幼儿的表现和教师的理念, 以及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意义、目标、计划, 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告知给家长, 请家长积极参与, 共同培养孩子。我们还给家长们发放“好孩子记录卡”, 家长和孩子一起记录, 周一带到幼儿园, 教师组织评比、奖励, 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有了家长的配合, 养成教育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通过实验、观察督促、记录等系统的教育手段, 使幼儿 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1.确立教育目标。
(1) 粮食来之不易, 应爱护珍惜粮食。
(2) 食物都是有营养的, 不要挑食。
(3) 只有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 才能有利于身体健康 , 保护环境。
2.及时了解幼儿, 正确看待幼儿的个体差异。
如:有的幼儿为什么挑食? 是身体不适还是药物所致? 是故意不吃还是其他因素? 等等。要及时了解幼儿身心健康状况, 对症下药, 同时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督促幼儿正确进餐。并及时记录下孩子们的进步和不足, 及时以适当的方式解决问题。通过努力使每个孩子都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为以后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3.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策略 篇三
关键词:幼儿;进餐习惯;培养;身心健康
3~6岁的幼儿,由于多方面原因,大多都有一定程度的挑食、偏食,或者边吃边玩的不良进餐习惯,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生活环境、卫生条件、饭菜口味及饮食结构的变化,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幼儿进餐问题,对幼儿身体的健康影响很大,家长、教师极为头疼。作为幼儿园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方法纠正其进餐过程中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以促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一、餐前组织
在幼儿园,餐前活动是为了让幼儿在用餐时,有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为了平复幼儿较为兴奋的情绪,用餐前应进行一些较为安静的活动,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告诉幼儿吃饭时如果东张西望,就会弄脏桌面、地面,还有身上的衣服,要注意力集中。或者在用餐前,和幼儿玩“猜猜今天吃什么菜”的游戏,通过向幼儿介绍要吃的食物和食物对宝宝成长的好处,使幼儿对饭菜产生期待,从而以愉悦心情去用餐。
二、进餐组织
1.明确规范
对于3~6岁的幼儿对能为大家服务有较强的欲望。我利用幼儿对做值日非常向往的心情,把每天进餐习惯的好坏作为能否做值日生的必要条件来奖励幼儿。要想做值日生,你自己必须要有很好的就餐习惯,才有资格去服务别人。我每天根据幼儿的表现选出四个幼儿,两个幼儿帮助我分发碗勺,两个幼儿做“小老师”,看护其他幼儿。当所有饭菜分发完毕后,值日生自己也要去吃饭。当然,他们必须吃得又快又好,吃完后,值日生开始打扫卫生检查工作:两个幼儿负责擦桌子,一个幼儿负责检查其他学生的饭碗,一个幼儿检查桌子和地面是否干净,无饭粒。我同时提醒幼儿,如果你值日生任务完成得好,明天还会请你做值日生,但是如果吃饭表现不好,就不可以做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再加上持之以恒的培养,幼儿有了很大进步。
2.适时教育
平时多注意观察,并对吃饭习惯好的幼儿给予表扬,鼓励其良好的进餐习惯,引起其他幼儿的注意,激发他们模仿的天性,主动调整自己的进餐习惯。
班上有个叫陶陶(化名)的女孩,以前吃饭一直是让教师最头疼的。但她其他方面表现很好,有一次我请她做“小老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拍手,浩浩(化名)小朋友叫起来:“老师,她吃饭表现不好,挑食,她不能做‘小老师。”这一提,引来许多幼儿的赞同,是呀,她每天吃饭都拖到最后,说得陶陶脸都红了。我赶紧给她台阶下:“从明天开始,如果陶陶吃饭有进步,我们还可以请她做‘小老师,好不好?”幼儿同意了,陶陶也默默点了点头。第二天吃饭时,我发现她一边吃一边看着浩浩几个,在悄悄地跟他们比赛。因为她是一个要强的幼儿,她不想在同伴面前失去威信,结果她很快就吃完了,幼儿都为她竖起大拇指,我也感到高兴,又一个吃饭难的问题解决了。
3.利用游戏的作用
乐乐(化名)在我班是年龄最小的,习惯很差,挑食,吃饭速度又慢。一天上午,乐乐在和幼儿玩手机游戏,乐乐拿着玩具手机扮成幼儿园的张老师给爸爸打电话,我灵机一动,也拿起电话扮成“爸爸”,问:“乐乐最近在幼儿园的表现怎样?”张老师:“他在幼儿园很好呀,睡觉睡得好,绘画也画得好,跳舞也跳得好。那乐乐在家的表现怎样?”爸爸:“总的来说还可以,他还能讲很多故事。”张老师:“乐乐在家吃饭怎样?”爸爸……简单的对话,使乐乐在玩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借乐乐之口强调好好吃饭的重要性,让他明白应该怎样做。
4.及时评估
要及时对幼儿的进餐习惯进行评估,一方面给予幼儿积极的鼓励,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家长与教师的相互配合,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我制作了漂亮的蝴蝶模型贴在主题墙上,每个翅膀上贴上一个幼儿的照片,每天离园前都要根据幼儿一天的表现进行评比,表现好的贴上亮星,只有得了一定数量的亮星星,才能被评为本月的文明进餐员,将在家长汇报日颁发“文明进餐员”奖状,这样教,极大地激发了幼儿与家长的兴趣。部分家长在家里也效仿此法,给幼儿热发亮星,只要积攒够一定数量的星就完成幼儿的一个心愿,如买玩具带幼儿去游乐场等。这个评比环节,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明显地改善了幼儿的进餐习惯。
三、家园共育
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仅仅依靠幼儿在幼儿园的行为规范是不够的,家长的生活习惯对幼儿有着最直接、最巨大的影响。我们通过家长宣传栏,引起家长对幼儿不良进餐习惯的重视。通过视频和照片的形式记录幼儿的进餐习惯,为家长进行情景在现,使其更具体地了解幼儿的行为表现。通过与家长沟通,找到原因,取得共识,寻求解决方法。要求家长在家以身作则,谨言慎行,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中,改善幼儿不良的进餐习惯。
总之,良好的进餐习惯,对幼儿身体的健康成长极其重要。作为幼儿园教师,应想尽一切方法,争取各方面的协作,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以促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贾秀花,出生于1975年,女,甘肃玉门人,现职称:小教一级,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4.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篇四
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农村小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课题,系我中心校2011年6月10日申报的研究课题。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通过多年的亲身教育实践认为:“幼稚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知识、技能、言事、思想、态度、情绪等,都在此时期打下基础,它是决定其将来人格、体格的重要因素”。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早期,能否给予系统的、良好的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小学教育中固然要帮助孩子学习生活、学习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必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爱学习、会学习,爱动脑、会动脑,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个性品质,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是使孩子终身受益的一种基本素质。而且,也只有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孩子在生活中增长知识、发展智力。英国教育家洛克曾指出“事实上一切教育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也就是说,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如何结网,如何捕捞,他们才会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更多的鱼。可是,目前的现状是父母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较多的把目光集中在分数上。有些孩子家里过分宠爱,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较忽视。有些孩子,他们虽然聪明,但往往习惯很差,课堂纪律散漫,注意力不集中,听讲效果欠佳。有些同学上课时精神不集中,讲话或摆弄东西,甚至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有的一边写作业一边玩橡皮、铅笔,哪里说话哪搭茬儿;有的在家一边看书一边看电视,或者一边学习一边吃喝,这些小动作已经成了他们的不良习惯,这自然会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影响学习成绩。良好的学习习惯较之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更重要,可使学生顺利地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生可塑性大,各种习惯容易养成,也易于改变。本课题力
求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探索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培养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通过研究和实践,使学生能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能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一)背景条件。
第一,国内外有关学习习惯的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和财富,许多学校也有类似的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对新时期农村小学生的适应性不是很高,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深化操作原理,细化操作过程,明确操作方法,加大操作的针对性,增强操作的可行性,提高操作的实效性。
第二,坚持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的研究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学习型”组织、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的历史背景条件下进行的,师生的观念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我们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和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为导向,用理论指导实践,开展课题研究。
(二)基础条件
第一,基本制度保障。以校为本的校本研究制度的建立,为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确立了基本的制度保障。近年来,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学校常规教研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为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文化氛围。
第二,人力、时间保障。研究人员具备完成研究任务的基本素质和从事研究的时间。课题主持者长期从事教学管理与研究,有一定组织管理和研究水平。研究组成员平均年龄33岁,是从教多年的校长、副校长、教研主任、班主任和一线教师,精力充沛,积极进取,具有安贫乐道、执著追求、勇于奉献的精神,都能挤出时间学习探索、实施研究和撰写论文。研究人员有多篇论文获区县级教育学会等级奖,并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也积淀了有关学习习惯研究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
第三,经费、物质保障。不管学校经费怎样紧张,都要加强科研经费的投入。学校现已拿出相应经费作为启动资金,今后愿将本课题研究所需经费纳入学校预算,逐年增加资金,保障该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学校购置一批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图书资料,并给课题研究人员订阅一份专业杂志。
第四,技术手段保障。具有现代化的科研手段作保障,学校建有远程教育资源系统和宽带网络系统,可以多方收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与外界互通研究信息。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一)观念问题:必须从学生基本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抓起,使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基本的学习行为习惯素质都没有,何谈素质教育?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二)理论问题: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以及有关行为习惯研究的理论,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水平为目标,确立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和层级结构水平,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模式和评价方法等理论与实践操作技术。
(三)技术问题:在调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运用教育理论,对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最终探索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模式和评价方法等实践操作技术。
(四)实践问题:本课题研究致力于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使学生最终形成良好稳定持久的学习习惯,学会自觉、主动、科学、有效地学习,促进学校形成好学奋进的学风,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四、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养成自觉的课前预习、专心听讲、认真书写等习惯。使每个学生的个体在各自条件下得到最好的发展。
2.让教师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突破学科中心,在对学生的关注中提高教学素质适应新课程改革。
(二)研究内容:
1.当前儿童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主要是调查分析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方式,以及在校的学习活动情况。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行为,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因素,以加强学习习惯培养的针对性。
2.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目标的研究。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学习习惯培养目标。
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要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寻求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五、主要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收集材料,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低年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在这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
(二)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尝试和探索。本课题既是一项学术研究,同时也是我校今后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将把本课题确立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策略认真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三)个案研究法。本课题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促使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将随机选取一些孩子,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进行追踪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
(四)观察法:多听其他教师的课,注意他们在不同课堂情景中的表现方式,同时要观察学生和教师的反应。
六、研究的主要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1年7月)
主要工作是:健全机构,成立课题组,制定和修改研究方案,资料收集,学习理论。
本阶段初步形成的成果:形成课题研究计划;初步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二)调查研究阶段(2011年7月——2011年9月)
组织教师通过多种方法对小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写出调报告。
(三)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月)
主要工作是:进行理论辅导,实施研究方案,推出教学模式和优秀课例,同时收集与研究有关的材料,及时写出阶段性的专题小结等。
本阶段初步形成的成果:
1、对实施方案进行修定和调整,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课题实施方案;
2、根据方案分阶段、有针对、有重点地进行课题研究,形成课题研究的成果。
(四)课题总结结题阶段(2012年2月——2012年9月)
主要工作是:汇总材料,找问题,找规律,写科研论文和总结材料。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课题组负责人:张艳忠,带领课题组成员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及归纳《结题报告》,整体指导课题全程工作。
课题组组长:王秀书,带领组内成员完成调查报告、组织培训,汇总各类个案集。
课题组主要成员及分工:
卢林梅、齐鹏霞负责子课题一“低年级段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荣林林、张艳负责子课题二“中年级段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荣林林、刘江丽负责子课题三“高年级段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八、课题预期成果展示:
5.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篇五
丹阳市丹凤尚美幼儿园 汤叶菲 王贵云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的一日生活包括饮食、游戏、上课等,而睡眠是其中重要环节之一。对于一个由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陌生的幼儿园这样一个新环境的幼儿来说尤为重要。大多数幼儿入园后对午睡很不适应。有的小朋友因为害怕午睡,到中午吃完午饭或者看见午睡值班老师开始哭哭啼啼,还有部分幼儿在床上迟迟不能入睡,翻来覆去,可又不能不躺在床上,从而产生焦虑不安等情绪、有的扒在床上四处张望、自言自语或唱歌或不停地做一些不良小动作。有的小朋友因为害怕午睡,到中午吃完午饭后开始哭哭啼啼,从而产生焦虑不安等情绪。有时醒后要和同伴讲话,有的幼儿睡姿不正确,喜欢蒙着头睡。还有到了该睡时不想睡,该起床时却醒不来。入睡后发生梦惊说梦话等情况,如此一来午睡成了幼儿们的心理负担,而管午睡又成了教师的包袱。那么正视幼儿午睡问题,消除不良现象,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就成了我们幼儿教育工作中必须正视的问题。因此,我进行幼儿午睡习惯的培养研究。
二、研究对象与步骤(一)研究对象
丹凤尚美幼儿园小五班小朋友34人。(二)研究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17年11月—12月):(1)初步确定研究主题;(2)阅读关于幼儿良好午睡习惯养成的相关文献,进行文献综述和分析;(3)根据已有研究,明确具体的研究问题和方法,开始研究。
2.课题实施阶段(2017年12月—2018年4月):(1)随机检查幼儿自理生活能力发展水平;(2)根据幼儿午睡习惯的具体情况,在日常教育中渗透良好午睡习惯方法;(3)记录培养过程,精选培养案例进行分析;(4)检查幼儿在午睡方面自理生活能力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
3.课题总结阶段(2018年4月—5月):(1)整理搜集到的资料;(2)对资料进行分析;(3)得出结论;(4)撰写结题报告和研究论文。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采取文献研究、行动研究、案例分析、经验总结等方法进行研究。1.创设积极的环境氛围,促进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养成。
环境是最好的老师,适宜的环境能引领幼儿自主地参与。结合研究的内容,我们在活动室和午睡室内进行了相应的环境创设。以吸引家长和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家长园地栏里我们为家长和幼儿创设了亲子互动的“温馨驿站”,来园和离园时,停一下,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在一起欣赏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儿歌。环境因素也直接影响幼儿的午睡质量,是幼儿良好午睡习惯养成的最直接,最有力的外部条件,如没有外界干扰的声音,午间的活动量适中,午睡时不和同伴说话交谈,心情愉快平静,吃饱饭等等。在幼儿午睡时,教师帮助盖被子,可以去抚摸一下幼儿的手和小脸,使幼儿在情感上得到满足,为幼儿入睡打好基础。
2.设置形象逼真的角色游戏,促进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养成。
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小朋友们能找到无穷的乐趣,并乐此不疲,所以游戏也是培养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最好手段之一。角色游戏是我们对刚入园幼儿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每日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午睡习惯的培养。在“娃娃家”游戏中我们为孩子们投放了布娃娃、小衣服、小帽子、小鞋子等,孩子们在游戏中扮演爸爸妈妈,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自发的分配角色,在给娃娃讲睡前故事,为娃娃穿衣服的过程中,孩子们不自觉地进行了午睡的睡姿、技能、午睡“四轻”注意点等常规方面的培养。
3.做好家园同心配合,促进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养成。
俗话说家园配合得好,事半功倍;家园配合得不好,事倍功半。我主动利用幼儿入园离园时间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园一天的表现,尤其是对幼儿午睡方面交流得很多,对午睡表现好的请家长表扬鼓励,对午睡不好的请家长多引导孩子按时午睡改掉不良午睡习惯。
四、研究成果与反思
为期一年的小课题研究,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午睡习惯的措施,经过一年的实践证明,以下方法能很好的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具体总结如下 : 1.个别教育。
幼儿来自于各个地方、家庭,他们之间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养成的睡眠习惯也不同,在午睡中我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如邹玥小朋友刚入园时,午睡都要趴着入睡,我就经常告诉她趴着睡肚子里就会长虫子,而且肚子也会不舒服,经过我的耐心教导,现在宝贝不再趴着睡了,而且还会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应该怎么睡才对身体好。
2.事例说服。
刚入园幼儿第一次离开家来到幼儿园,一方面有些胆怯,一方面还要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我格外耐心细致地关照每一位幼儿,我利用早晨入园后、自由活动和下午离园时与个别幼儿沟通谈心交朋友,在集体活动中利用儿歌、故事、歌曲、游戏等内容与幼儿交流,让幼儿明白为什么要午睡,怎样午睡才是好宝宝。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直观形象,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很感兴趣,我就利用本班小朋友的事例来说服孩子。如刚开始午睡时徐梓涵小朋友睡不着,下午回家后连晚饭也没吃就睡着了;戎佳诺小朋友中午翻来覆去不睡觉,下午小朋友活动时她却无精打采地坐在椅子上打瞌睡,还差点摔倒,我让小朋友看一看她的表现,小朋友们都明白了要安静地午睡,不影响别人休息,自己也要按时午睡才是好宝宝。
3.表扬鼓励。
幼教专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小朋友是喜欢称赞的。尤其是刚入园幼儿更喜欢表扬鼓励自己,午睡时我轻轻摸一下小朋友的头,或者对他悄悄地说上一句赞扬的话,或者给他一个拥抱和微笑,让他感到我做得很好,老师是喜欢我的。小孩子都喜欢漂亮的贴画,于是我充分利用贴画的作用来鼓励孩子安静就寝。想得到贴画的小朋友就赶快闭上眼睛了,渐渐的小朋友都安静地睡着了。
6.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篇六
一、研究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减负增效的实施,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的关注。素质教育论者都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既是“学会了”,也就形成了能力。而“学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若不能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可能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其学习过程就有可能中断。学习过程一中断,就无所谓“学会”,无所谓能力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之后,又发表了题为《学习:内在的财富》的专题报告,为21世纪教育提出了战略性思路与行动建议,指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其中也强调这个目标“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实现”。这也告诉我们,学生要“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就必须“长期的努力”坚持下去。而要能够“长期的努力”坚持下去,就必须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尤其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更需要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使学生具有开拓和竞争意识,健全开放的人格,能够独立自主接纳他人,友爱宽容,健康文明,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方式和良好习惯,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使我们的教育与之相适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更好地有条理地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有助于今后发展的学习习惯。我在2006年所带班级中确立了“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研究课题。根据自己对这一课题的确定,我进行实际,有效的研究。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深感对此课题进行研究与实践具有更加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1、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素质教育还没有能完全真正落到实处,“应试教育”的阴影并没能彻底摆脱。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研究”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俗话说“好习惯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和工作生活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研究”这一课题而言,教师们都有过研究,但缺乏系统而深层次的探索,这正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并由此而提升到理论的高度。
3、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
三、研究内容
(1)常规学习习惯。
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听、说、读、审、检、作业书写、预习、复习方法的习惯。(2)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
主要是指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3)合作性学习习惯。
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课堂积极参与合作操作、实践。课外合作收集生活中学习信息,思考探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习惯。(4)自信的学习习惯。
自信心是创新者不可缺少的良好心理素质。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惯,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习惯和联想探索,假设习惯的培养,体现个性发展。
以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归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习惯培养的统一。以素质教育的培养为目标,创造性地超越和拓展了传统的学习习惯的内涵。围绕这些培养内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训练学生,注意扩展到课外家庭、社会,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习惯,是适应时代发展,创新的培养策略与培养方法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与过程:
1、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
为把这项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我首先在班级中民主推选班委,形成了全方位的管理体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教书育人的成败,关键在教师,课题研究能否顺利地开展,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的教育观念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而教育科研又是更新教育观念、永葆教育发展的生机与活力的有效载体,是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的必由之路和必经过程。因此在实施研究前,我们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组织课题组教师深入学习。一方面集中学习有关习惯培养方面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了解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步骤,组织教师仔细研读,认真琢磨,在级组里交流心得,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相关理论经验;一方面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教育科研经验;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珍惜每一次与专业教研员的交流和研讨,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和能力。
这样经过长时间的充电学习,我校大部分教师由原来的不知道心理教科研如何下手,成长为具有一定的教科研操作能力的教师,提高了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2、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掌握第一手材料。为了掌握学生的情况,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我校为实验班全体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生活习惯、学习兴趣、课外阅读、家庭学习、交往、爱好等)和问卷调查。通过认真分析综合,在掌握学生在校表现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和生活环境。另外各班还建立了“知心信箱”、“悄悄话”等心理教育信箱,以便及时把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生活心理。一系列的操作使得我们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为实验的实践奠定了基础。
3、围绕课题,狠抓实验工作管理。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者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集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开发自身潜能,取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人格健全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课题在内容上侧重于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背景调查、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帮助全体学生获得适应与发展,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矫治的能力。在途径和方法上,侧重于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优化个案者家庭教育的辅导研究,并辅之一次定期教育、适时矫治和过程评价等多种方法。
4、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有机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心理教育活动课,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形式。我校实验班开设每两周一次的心理活动课。课的内容有的选用指导书上的范例,有的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及近期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即兴而定,在认真编写教案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如:角色扮演、讨论分析、辩论心理陈述等,使心理教育不受传统学科教学的干扰,以期收到更好效果。
把心理教育渗透到各科课堂教学中。课堂40分钟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宝贵时间,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要渠道。因此,充分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抓住学科教学这个关键,适时地进行心理教育渗透,不仅在备课中列出心理素质培养目标,而且在授课中得到体现。学校在评课中将是否合理渗透心理教育,是否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评课的重要标准之一,有的放矢的教学管理也为我们在课堂中全方位渗透心理教育奠定了基础。
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实际,文道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等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习惯,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这不仅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日复一日,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无穷。
5、家校同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很大,根据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在对我校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心理辅导时,发现一些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良习惯往往根源于家庭的不良教育或家长的不良行为的影响,我们发现要帮助他们克服、矫治这些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习惯,必须取得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开办《家长报》。根据我校家长的特点,在2004年初开办了《长凝小学家长报》。使家长掌握了大量教育孩子及培养孩子好习惯的科学方法,使家长们认识到要改变以往把教育责任全部推给学校的错误想法和做法,从而积极配合学校做好习惯培养工作,把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
启动“走进家庭、同育新人”工程。利用课余时间全校上下进行集体家访,特别是对后进生、学困生、家庭生活贫困、有残疾的学生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并对于那些问题较严重的学生,我们利用各种形式和机会对他们进行心理调整、心理训练、行为训练,在进行个别辅导的过程中,我们力求建立一种平等自由的辅导关系,在和谐的辅导关系中,引导学生自我探讨,发现并了解自我,纠正不良习惯,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为了将问题生尽快转化,我们还进行问题生跟踪教育,进行个案分析,让孩子们与快乐共存,与幸福有约。
6、将学习习惯的培养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丰富多彩活动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载体,它具有现实生活中所不及的凝练和精神,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校各学科设立兴趣小组,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同时学校也组织了相关系列活动:如勤奋学习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晨读、学生作业展评观摩、朗诵会、百题口算大赛、学习习惯童谣创编大赛等等。学校发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并根据自身的不足和学校师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作出总结,并动员学生们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入生活情景拍成小品、相声、短剧等,在主题班会、中队活动、校本课程、心理培育课上进行表演,使同学们对学习习惯的要求理解得更加深刻、更加透彻,提高了师生的规则意识,使学生逐渐形成了善于对自己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选择与反省,善于及时调控自己不正确行为的习惯。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1、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同学们经过不断的训练,学生原有的一些不良的学习惯得到了改正,逐步养成了多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坚持每天20分钟练字,书写清楚、规范、美观;在学习过程中已能够熟练使用工具书,自行扫除阅读理解上的文字障碍,成为一种基本技能;养成了“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记好听课笔记,写好读书笔记,切实提高了听课的效率和读书的质量;养成了朗读背诵的习惯,能有表情的诵读课文,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坚持课外阅读,既拓展了视野,吸收了大量的信息、知识,又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养成了科学思维的习惯,掌握了创新思维的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思维活跃,不人云亦云,不偏激武断,实事求是,辩证全面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个人看法,并尽可能做到自圆其说„„
2、实验班各学科考试成绩较前有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了明显进步。在全镇每学期末的统考中,各学科成绩都居同年级第一名,得到了同行的肯定和校领导的表扬。从2001年9月开始,我校先后在两个平行班中以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由一人执教进行了对比实验,到2005年7月实验结束,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见下表: 学期 成绩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实验班 对比班 实验班 对比班 实验班 对比班
2011—2012年上期 89.5 84.7 100 97 47 42 2011—2012年下期 92.6 90.3 100 94 48 40 2012—2013年上期 92.2 91 100 95 42 42 2012—2013年下期 94.3 92.3 100 98 44 39 2013—2014年上期 95.6 93 100 94 45 42 2013—2014年下期 97.8 94.6 100 96 47 45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会学,而且善学。关于学习中的行为习惯,我们根据学校制定的“良好学习习惯评估细则”要求进行了调查测试,在前测中,全校402名学生中学习习惯良好的占32.7,一般的占40,较好的占27.3,在后测中,学习习惯良好的占70.5,一般的占18.5,较差的占11。
4、学生素质方面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在全市、县、镇各级比赛中获奖达一百余人次。
5、教师会教、善教、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我校是一所镇直农村小学,在研究中,全体教师通过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发生变化,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去年的教学质量评估中,我校的教学质量及各级各类活动均名列全镇第一,甚至超过一些城市小学。通过这项课题的研究,教师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逐步由实践型向经验型、进而向科研型转变,一个科研性的教师群体正在我校形成。
六、问题分析与思考
经过几年的深入系统研究,我校课题组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习惯成为自然,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还要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提炼出一整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操作模式,以供同行参考借鉴,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同时,希冀得到专家、领导的不吝赐教,使本课题研究得到提升,臻于完美,从而更好地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大纲》
2、《叶圣陶教育文集》
3、《中小学课堂教学》
4、《素质教育与实践》
7.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篇七
泰迪熊教洗手
鉴于小班幼儿爱模仿的年龄特点,我利用幼儿喜欢的泰迪熊形象,画了一组“洗手步骤图”贴在盥洗室的镜子上:卷起小袖子——先用清水冲一冲——再请肥皂来帮忙,手心手背都搓搓——小手冲干净——一二三,甩一甩,再请毛巾来帮忙——用完的毛巾送回家。我还利用复读机为泰迪熊配音:“宝贝们,请和我一起洗手吧!首先,请你和我一起卷起小袖子。然后,拧开水龙头,把小手打湿。再请肥皂来帮忙,手心手背都搓搓,要搓出泡泡哦。小小手儿冲干净,一二三,甩一甩,请来毛巾擦擦干。最后,别忘记把用过的小毛巾送回篮子里哦!对了!还要把你的小袖子放下来哦!看一看,你的小手洗干净了吗?真棒!你真是个爱干净的好宝宝!”这样,幼儿在洗手时可以一边听着泰迪熊的指导,一边模仿图片中的洗手步骤,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鼓励墙
我在餐厅墙面上设计了一组卡通娃娃吃饭的图片,巧妙地将进餐要求融入其中。如“耍一手拿碗,一手拿勺子”“吃饭时不要离开座位”“饭菜要吃干净”等,以问题“你做到了吗”引导幼儿对照和改进。与之对应的是一面“鼓励墙”,以“我进步了”为题,强化幼儿的进步。“鼓励墙”上有三朵花,每个幼儿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花瓣,并配有自己的头像照片。我准备了三种贴纸:“眼镜”贴纸代表吃得干净,“红五星”贴纸代表吃得快,“嘴巴”贴纸代表吃饭安静,不离开座位。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当天的进餐表现选择相应的贴纸贴在自己的花瓣上。这种奖励具有针对性,可以促使幼儿改掉进餐中的一些不良习惯。
细节魅力墙
餐后的物品整理和个人卫生习惯也是进餐习惯培养的重要方面。于是,我设计了“细节魅力墙”,用照相机拍下班里幼儿的文明行为,如“碗勺轻轻放”“饭后要漱口”“毛巾用完叠整齐”,然后将照片贴在墙上,提示幼儿养成文明的餐后习惯。幼儿都很希望自己的照片能贴上墙,也很乐于学习同伴的文明行为。
小班幼儿的动作发育還不完善,擦嘴后经常会有残留物。因此,我在墙上放置了适合不同幼儿身高的两面小镜子,巧妙地提示幼儿“你擦干净了吗”。幼儿觉得很新奇,每次擦完嘴都会自觉地去照照小镜子。
自制活页图画书《我什么都爱吃》
为了纠正幼儿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我自制了一本图画书《我什么都爱吃》。书的封面是一个张大嘴巴的笑脸娃娃。内页有主食、蔬菜、肉、河(海)鲜、水果、点心六大类食物的图片,都是教师自己画的卡通图案,非常可爱。这些图片能随意取下,放入笑脸娃娃嘴里。每天午餐前,我都会请幼儿根据当日菜谱找出相应的食物图片,“喂”笑脸娃娃吃饭,给予幼儿积极的暗示,鼓励幼儿不偏食、不挑食,样样都爱吃。
笑脸娃娃与哭脸娃娃
8.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调查报告 篇八
写作提纲: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二、调查内容、对象、方法
三、调查结果
(一)个人卫生习惯方面
(二)良好的睡眠习惯
(三)良好的饮食习惯
四、建议和对策
(一)与幼儿协商,订立规矩,严格执行
(二)注重培养方法,坚持不懈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三)家园配合,保持教育一致
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幼儿正确、有序、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活活动,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为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打下扎实的基础。然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条件可以说是空前的优越,随之而来的“溺爱”、“娇生惯养”也比比皆是,他们对幼儿生活方面大大小小的琐事儿几乎是一切包办代替,从而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爷爷、奶奶背着或抱着健康结实的孩子上幼儿园;在家里四个大人轮流充当“保姆”,穿衣、洗脸、洗手,一切都照顾得周周全全。吃鱼吃虾更是挑净刺,剥去壳,亲自送到孩子的口中。造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局面。如此这般,父母的辛苦。幼儿受害,我们着急,现在如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即良好的生活处理能力(包括饮食、睡眠、穿脱能力等);急在如何让家长也参与到我们的教育行列中来,让我们朝着共同的目标,互相利用各自的优势,分别主动地同步对幼儿实施教育从而产生综合化教育效应。
二、调查内容、对象、方法
本次调查以了解小班幼儿的生活习惯的养成状况为目的。主要对小班有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和自理能力进行调查和了解。调查对象为向阳花幼儿园3——4岁 幼儿25人,家长25人。调查主要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
三、调查结果
通过对3-4岁25名幼儿的观察和对其监护人的访谈,得出如下结论:,(一)个人卫生习惯方面
1、保持个人身体和服装整洁的习惯。例如会正确地洗手、洗脸,勤理发、洗头、洗脚、洗澡、剪指甲,这不仅能清洁身体,保证卫生,而且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进健康。调查中95%孩子在幼儿幼儿教师的指导下养成饭前、便后和手脏时及时洗手的习惯。85%的幼儿洗手时要认真用肥皂搓洗,如果只用水冲冲是洗不干净的,还有5%的幼儿没有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另有15%的幼儿洗手时不认真,忙着玩水。
2、口腔卫生方面。经调查90%的幼儿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75%的幼儿有饭后漱口的习惯。还有10%的幼儿没有养成刷牙的习惯,究其原因主要与家长的引导有关,极少部分认为孩子的乳牙反正要换,因此不注意对它的保护。如果不注意保护乳牙,一旦它被龋坏缺损,将影响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乳牙被龋蚀还会影响恒牙的生长发育。因此一定要注意保护孩子的乳牙,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会漱口、刷牙,睡觉前不吃糖果饼干等。
3、五官的使用卫生方面,小班的幼儿对五官的作用有一定认识,但如何保护五官还不是很明晰,需要教师和家长进一步教育和引导。
4、保持周围环境整洁的良好习惯。例如: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和擤鼻涕,不随地大小便。这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有重要意义。据化验,马路上百分之二十的痰都带病菌,结核病人的一口痰里就有大约四、五千个结核菌,这些带病菌的痰干了以后,随风到处飞扬,污染空气,危害人们的健康。因此,从孩子到大人都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习惯。另外人在患病时咽喉和鼻腔里往往有大量的病菌,打喷嚏时很容易将病菌喷出来,所以应该教孩子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绢捂住口鼻。
(二)良好的睡眠习惯
1、睡眠时间方面。科学家发现,孩子熟睡时比醒着时的生长速度快3倍,睡眠甚至还会影响大脑的活动质量,总之充足的睡眠对于幼儿来说尤为重要。调查发现小班幼儿的晚上上床睡觉时间大约在八点半到九点之间,早上大约在7点种左右醒来,中午午睡时间为两个小时,98%的幼儿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2、正确的睡眠姿势、睡眠环境及睡眠前的活动都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通过观察发现被调查的25名幼儿基本上能保持真确的睡眠姿势,极少出项趴着睡觉的(三)良好的饮食习惯
1、养成经常及时喝水的习惯。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孩童时期体内水分相对的较成人多,约占体重的70~75%。他们的新陈代谢旺盛,热量需要较多,因此需水量也较多,一岁到三岁的孩子每人每日需水量大约l00至150毫升,四岁到六岁的孩子每人每日需水量大约90至100毫升。这些水分除了从食物中获得一部分外,还应由饮料补充。所以我们应该观察孩子,提醒他们喝水。每天上、下午固定喝水一次,其余时间随渴随喝。有的孩子常常只顾玩耍,忘记喝水,到了吃饭时才觉得口渴,于是饭前大量喝水,这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在吃饭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内,提醒孩子喝水,饭食内也可适当加些菜汤、稀饭,让孩子干稀搭配着吃。
2、不吃不净的食物。地下拣的东西绝对不能随便往嘴里放,生吃瓜果一定要洗干净,最好削皮。有的孩子生吃瓜果时只在自来水笼头下把瓜果一冲就算洗过了,其实这达不到消毒杀菌的目的。应该用刷子或丝瓜瓤擦上肥皂把瓜果刷洗干净,再冲洗两遍,然后用干净的布擦干净才能吃。
四、建议和对策
习惯贯穿于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好,就有益于身体健康成长;文明礼貌习惯好,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定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总之,习惯对人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就都至关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那如何培养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呢?结合本人的幼儿园工作经历和思考,提出如下建议:
(一)与幼儿协商,订立规矩,严格执行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时为孩子立规矩。中央电视台的《生活空间》栏目中曾报道过一名五岁儿童生活很有条理,自己的玩具柜、小书架、抽屉等都是自己主动整理,小小的年纪已初步养成了爱整洁、爱劳动和有条理的良好习惯,令人称赞。从报道中得知,自孩子两岁开始母亲就对他立下规矩,要求他玩完玩具必须收回原处,若不收,妈妈就将玩具没收。正是由于这位母亲注意立规矩并严格要求,孩子才逐渐养成了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和爱整洁、有条理的好习惯。
(二)注重培养方法,坚持不懈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要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对于幼小儿童应使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法来引导培养良好习惯。比如培养两三岁的孩子玩完玩具收回原处的习惯。在开始训练时,家长可以用游戏的口吻对孩子说:“玩具要回家了,你帮它找找家在哪儿,把它送回家去吧!”这就比干巴巴地向孩子提要求效果好得多。当孩子把玩具收放好以后,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孩子受到称赞后,下次定会再重复这种良好行为的。
习惯是在不断重复中逐渐养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因此,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家长不能想起来就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又听之任之,要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使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当前,对家长说来最难做到的是严格要求,是将爱与严结合起来。这主要是由于家长在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上,最容易情感失控。不少家长也知道应该如何要求孩子,但做起来又往往以感情代替理智,这在家庭教育上是常见的情况。例如,说好了不能随便吃零食,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家长就心软,常常迁就、退让,直至“败下阵来”,以妥协告终,继而发展到有求必应,致使孩子养成了随便吃零食的坏习惯。也有不少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方面取得了成效,这是由于他们能理智地爱孩子,把爱与严结合起来,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要求和耐心训练的结果。
(三)家园配合,保持教育一致
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特别需要施教者在教育上要求一致。首先,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要一致。不少孩子在幼儿园里能自己吃饭、自己穿衣,一到家中则判若两人。如果孩子在家、在园表现不一,就说明还没有养成好习惯,也反映出家园在这方面未能很好配合。如果家庭与幼儿园彼此密切配合,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果幼儿在幼儿园是一种要求,在家里又是另一种要求,这样很难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的父母在培养幼儿习惯时,时而执行时而不执行,这会使幼儿在思想上造成混乱而无所适从。其次,教育过程中,家庭内部(父母、祖辈及家中的其他人)对孩子的要求要一致,如培养孩子不随便吃零食的习惯,如果父母严格要求而爷爷奶奶放纵,那是不可能培养起好习惯的。
9.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篇九
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来源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 :“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幼儿时期是人生的最初阶段,是最适合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是培养幼儿种种健全心理的时期。抓住幼儿期这个黄金季节,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身。
结合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期他们情绪很不稳定,对新环境的不熟悉,导致哭闹现象非常的严重;报漏出很多生活自理方面的问题:他们不会自己吃饭,不会用水杯喝水,不认得自己物品的标记,不喜欢用幼儿园杯子和毛巾,不愿意玩的玩具乱扔或索性损坏它,不愿意耐心等待或轮流分享玩具,不会与同伴友好相处;他们对家人有强烈的依恋,不喜欢与老师交往,怕见生人,不主动与他人打招呼;不满足时会出现攻击性行为,比如咬人、抓人现象时常出现;玩玩具时与同伴争抢等。根据本班幼儿的现状,应该注意对幼儿的需要给予满足,对他们的不良行为给予制止,促使他们生活在一个和睦、相互给予爱的环境之中,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因此,在小班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接下下来的课题研究中
二、理论依据 我们借用
1、陈鹤琴先生理论的相关内容。
——“凡是儿童能够学的而有应当学的,我们都应当教他” ——“幼稚园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
2、《纲要》指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3、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理论来支持我们的研究。
二、研究目标 研究初我们确定了幼儿交往和卫生方面的研究目标,作为我们的研究努力的方向。
三、研究准备 研究初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1、活动初我们通过对幼儿的观察,确定指标,对本班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了前测。
测查对象:小班幼儿48名
刚入园的新生在一系列行为习惯上表现极差,在交往习惯和卫生习惯方面,达标的几乎0%,基本达标的也不高于28%。在家养成的一些坏习惯同时也暴露了出来。如:用手抓饭菜吃,小便不能独立,不会用水杯喝水;玩具不能与他人共享,出现抓人、咬人现象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正确的示范,及时的引导。所以建立良好的一日生活常规,保证小班幼儿有一个良好的集体生活环境,让小班幼儿行为习惯有着明显的提高是相当重要的。
2、制定观察记录
结合调查结果和分析我们为孩子们制定了观察记录表。观察记录提供了幼儿各方面行为习惯的情况,使我们在与幼儿互动时能明确知道他们需要何种帮助和支持,为下一步的实施提供依据。
(3)、根据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程序,制定小班幼儿一日活动中交往与卫生的具体要求。
四、研究过程
1、创设互动环境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环境是最好的老师,适宜的环境能引领幼儿自主地参与。结合我们研究的内容,我们在走廊和活动室内进行了相应的环境创设。以吸引家长和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图书区里家长为幼儿提供良好行为习惯和幼儿礼仪交往方面的书籍。在我们对幼儿将结和孩子们在翻看的过程中对幼儿良好行为和幼儿礼仪幼儿初步的了解。为了幼儿促进幼儿使用礼貌用语我们创设了“礼仪宝宝大PK”栏目,早上来园主动问老师好的宝宝,我们就会把宝宝的照片张贴主题墙上,成为大家羡慕的小明星。活动室内“幼儿园里好习惯”栏目的创设吸引了全体幼儿。我们把幼儿园里孩子们应该遵守的幼儿行为,用图片的形式张贴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看到图片中的自己和同伴非常的兴奋,照片贴在这里,对于孩子们是约束,同时更是激励。不用太多的说教,孩子们就明白了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晨检室里“谁是好宝宝”栏目,有幼儿喜欢的卡通形象,他们在看看说说中,相互评价画面中人物作法,在此过程中幼儿间也有了相互的评价标准。幼儿有了他们的模仿对象,争当大家喜欢的好宝宝。走廊里我们为家长和幼儿创设了亲子互动的“温馨驿站”,来园和离园时,停一下,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在一起欣赏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儿歌。儿歌的内容将随着幼儿的掌握情况不断的更换,家长及时了解我们的活动内容。同时在家长的合作下促进幼儿更快更好的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2.“区域游戏”中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区域游戏是我们对小班幼儿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每日区域活动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如娃娃家里教师为孩子们投放了布娃娃,小衣服、小梳子、发卡等。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自发的分配角色,相互间学会了分工、合作。为娃娃穿衣服,梳头,在打扮娃娃的过程中,孩子们不自觉地学会了穿衣服、扣扣子,扎小辨、洗脸等行为。
益智区里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拼图卡片,起初孩子们喜欢自己玩,随着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在操作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为了完成任务,孩子们之间学会了相互合作、帮助、欣赏。他们的这种表现,在小班孩子中应该算是非常棒的了。
在区域活动结束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会忘了把玩具放回原来的地方,而且幼儿也会到处跑,我们就和幼儿们玩起“宝宝要回家”的游戏,这时小朋友就会像爸爸妈妈们一样照顾他们的玩具。往日吵闹声没了,玩具也放得整整齐齐的,习惯培养贵在坚持,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孩子乐意接受的,时间一长孩子觉得不新鲜了,感到疲倦了,就不愿坚持下去了。这时就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用游戏方式来吸引孩子,重新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重复这样的行为,这样持之以恒、一贯要求、反复强化,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
3、在一日活动中,渗透随机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对幼儿多观察,多注意,随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做到及时发现,给予及时表扬鼓励及纠正,让幼儿的良好行为得以巩固并发扬。活动中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午睡前有些幼儿急于上床而把拖下的鞋子乱扔一地。起床以后又有个别幼儿会为了寻找自己的鞋子而把大家的鞋子翻乱。每次看到此情景,老师们都会抱怨小朋友们为什么不摆好鞋子在上床,可是无济于事,并没有好转。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我悄悄地把孩子们脱鞋的情景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了下来?下午教育活动时间,孩子们惊喜地发现他们上了电视(我把录像连接在了电脑上),小朋友看得特别的投入,“看,宋浩泽的鞋子没摆就上床了。”“老师,我摆鞋子了,我还帮小朋友摆了呢!”“老师,我们的鞋子好乱呀!太难看了。”孩子们看到他们鞋子的狼狈样一个个发表了他们的感慨,七嘴八舌的相互争论。画面中的“小捣蛋鬼们”小脸都羞得通红。我没有过多地发表意见,只是肯定了孩子们的发现。“下一次睡觉前我还会给小朋友们录像,看一看谁能把鞋子摆好。”孩子们听了,立即个个表态以后一定摆好鞋子。还真见效,现在孩子们都能自觉地把鞋子摆放在规定的位置。同样,我们把孩子们很多的行为如:吃饭、做操、排队、上课等情景片断用录相或照片的形式进行纪录,然后和孩子们一起分享,活动完全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4、以游戏为主导,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小朋友们能找到无穷的乐趣,并乐此不疲,所以游戏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最好手段之一。我们把幼儿日常的喝水、穿衣当成游戏,和孩子们一起参与。当有的孩子在喝水时偷懒,我会变成小小魔法师,摸摸他们的小肚子,这招非常的奏效,有的小朋友真的相信老师会魔法。一摸肚子就知道小朋友有没有喝水(其实我是在他们喝水时留心观察他们的喝水情况)。哪些偷懒的小朋友会自觉地去补水。如玩“小手、小口动一动”的游戏,幼儿们可以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小朋友可喜欢啦!大家都一边扭着屁股一边念:“先湿水后搓皂,搓手心,搓手背,手指头洗仔细,小手腕别忘记”。就这样,孩子们把洗手当作游戏,使幼儿养成食前洗手的好习惯,就连平时最不喜欢洗手的小朋友也都认真地洗起来,幼儿不但能把手洗干净,也玩得很开心。
五、反思:
1、与家长的联系还需更紧密些。
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孩子们在生活习惯和礼仪方面幼儿明显的进步,但是部分幼儿出现了反复性,我们的研究还需继续,孩子们的行为还需继续练习。因为各种原因,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时间还很少。我们的研究往往还停留在针对集体和幼儿的层面上,所以,在以后的课题实施中,教师应该利用各种途径,让家长更加了解我们的课题内容,实施方法等,使家长更能够配合我们的研究,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地成长。
2、研究方案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研究初我们重点针对幼儿的交往礼仪和生活习惯进行研究。我们将追随幼儿的发展及时地将研究中的不足和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细化幼儿的行为习惯,分阶段,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练习。不断地补充方案,加强课题的操作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使课题研究真正为幼儿服务,为教育服务,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吉木萨尔县第一双语幼儿园
小教组:高蓉
【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推荐阅读:
小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培养探索与研究09-24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课题研究总结07-10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07-22
如何培养阅读的良好习惯论文07-05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计划09-2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件设计10-07
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11-08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08-15
培养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良好习惯09-15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