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2024-11-12

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制度(12篇)

1.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篇一

能源计量器具档案、技术资料的使用、保管制度

1、计量器具档案

1.1 所有精密测试仪器必须建立技术档案。计量器具档案包括:计量仪器购置申请报告、计量仪器使用说明书(包括附件明细表)及出厂合格证书、检定记录、操作规程等。

1.2 计量器具档案要齐全,便于使用查阅,并设有专人管理,不

得外借。

1.3 除各类报告由品管部存一份外,其他技术档案可由单位保管。

1.4 外检的计量仪器合格证书应由品管部负责保管。

2、计量器具技术资料

2.1 计量器具技术资料包括计量器具总账、分账、计量图书、检定规程、杂志、文件、通知,重要计量器具的说明书、计量器具账目的原始记录、图纸等。

2.2 对所以计量器具技术档案和资料要按规定的内容项目认真填写。做到字迹端正、清晰。

2.3 计量器具技术资料应由专人管理,丢失重要资料者,要追究

责任。

2.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篇二

1 研究国家计量法规政策, 探索计量检定管理方法

对于计量器具的管理:除了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还要依据《计量法》进行管理;同时, 我们还要清楚的认识到:我国的计量改革工作, 也日益向国际计量标准接轨, 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企业中建立一个势在必行的阶段, 即自下而上的“溯源性”。在国际企业计量的许多标准中, 涉及计量工作的要求很多。下面针对这些标准的共同特点进行详细的阐述:

1) 市场需求观念很强, 用户和市场的需要是衡量企业计量工作的标准;

2) 很强的使用性和适用性要求企业要针对自身的情况购置计量检测设备和建立计量管理模式;包括:规模、性质和产品建立不同的计量体系;

3) 较强的自觉性要求企业建立“溯源性”的观念, 自下而上地去寻求测量结果的溯源, 从而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可靠;

4) 较大的灵活性和可选择性, 企业可以根据大量统计结果来自己确定量值溯源的校准间隔时间、校准项目和校准范围, 而不是政府做千篇一律的、统一的规定。这些特点要求企业自下而上地摸索计量工作的特点, 实事求是地根据自身的特点, 建立完善的计量管理体系。在美国, 许多现代化大企业都建立了专门的计量机构。计量检测、原材料和工艺装备在国外发达国家甚至作为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三大支柱。目前, 我国也正在要求各大、中型企业大力开展完善企业计量检测体系工作。

从以上分析得知, 我们对计量器具检定管理, 可从以下3种方法进行考虑:

1) 建标:自上而下依法开展计量检定工作;

2) “溯源”:对于一些失控的计量器具, 根据维修特点, 确定检定等级, 自下而上, 用“溯源”的方法进行检定;

3) 实行“比对”的方法对控制区内的计量器具进行检定:许多计量器具由于放射性不能随意拿出控制区进行检定。在法国, 对于这样的计量器具会有专门的计量检定单位进入控制区对计量器具进行检定。而在我国, 目前还没有这样的计量检定部门, 所以我们只有考虑“比对”的方法建立起自己的控制区计量器具检定方法。

总之, 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 需要大量的信息和设备作为支撑, 这就要求我们建立许多信息通道, 掌握更多的科学方法。如果我们只停留在人工统计、制表、反馈、交流的水平上, 是难以真正对检定过程实现控制的。因此, 各级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和承担检定任务的计量技术机构, 都应合理分配有限的资金、把强检管理手段科学化列入议事日程, 逐步实现强检管理微机化、信息传递现代化、资源共享网络化, 确保检定过程的控制和实施, 实现科学化管理, 促进检定工作的有序正常地开展。

2 提高计量意识, 培养合格的计量技术和计量管理人员

计量检定、修理、精密测试和计量管理是企业计量的内容, 而后3类工作我们却没有人才去做。许多人根本没有量具检定的意识和概念, 更不知计量工作为何物。每年让工具管理组收集量具进行检定都是件非常头疼的事, 尽管再三强调, 还是不会收齐。与此对比, 从法国来的一些工人, 对待量具检定, 每次都要查合格证, 一丝不苟, 如果没有, 他们就拒绝使用, 在大修中他们多次发现和提出了量具的校验日期的问题。由此可知, 我国计量工作水平有所提高, 但同国际先进水平比较仍有很大差距。计量工作要与国际标准接轨, 就要进行改革, 将法定计量过渡到企业利益的自觉行为。

目前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计量意识是当务之急。计量工作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 计量意识的建立, 是我们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必须具备的素质。我们加强计量管理的最基础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培养合格的计量技术人员和计量管理人员。

3 开展对计量技术的研究

对计量技术的掌握是建立完善的计量检测体系的关键。“知其然, 也知其所以然”计量工作研究的要求。在我国市场上, 国外的计量器具也很多, 在设备上、系统上、专用工具上, 许多计量器具都需要进行检验和检定, 有的可以送回厂家检定, 有的却无法检定。考虑这些计量器具的国产化是我们加强工作的必要内容之一, 解决这些国外计量器具的校验问题, 技术是根本。国外的计量器具和设备送往国外检定, 其实也并不是国内无法检定, 只是是我们没有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这些计量器具的精度、使用要求、等级范围, 使计量器具检定、修理国产化, 是我们加强计量技术的研究工作的重要方向。

4 完善计量器具管理网络

计量器具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 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要研究制定本地区应达到的量化强检目标实施的具体措施, 并灵活有效的解决控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同时提高行政部门的宏观控制能力, 充分保证市场的规范和人民的利益。

行业管理部门, 要依据《计量法》和国家计量工作总体目标, 积极主动的来安排自身的计量工作。在计量工作规划制定过程中, 把本行业的强检管理目标化, 层层考核, 来强化下属单位的计量意识, 使本行业的检定工作和全国同步、大局同步。

检定的计量技术的承担机构, 从观念上来讲, 要以“管理为主、监督为辅”代替先前的“监督为主、管理为辅”的思维模式。从方式上来讲, 对要进行检定的计量器具实现计划检定、准确监督、逐台建档、动态管理的方式, 还要在设备更新改造、人员培训、服务态度和质量上不断提高, 来适应计量器具日常发展的新的需要。

5 加强计量监督

目前, 我国法制建设日益健全, 计量监督作为一种促进全民法制意识提高的手段依旧可行。所以, 在计量器具检定过程中, 加强计量监督是很有必要的, 这有助于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加强执法力度。另外, 还要增强社会监督力度,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 向社会公开检定情况, 以加快检定工作实施的步伐。检定的计量监督过程中, 充分利用过程控制中的各种信息反馈, 不服从检定管理的单位 (个人) 要加强教育和管理并进行针对性监督, 使计量监督和过程控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6 结论

计量工作作为一项基础工作, 必须消除每一件计量器具数值不准确的隐患, 这就要求计量工作者要防微杜渐, 对每个数值的质疑态度。“于细微处见精神”才能保证企业运行的可靠和安全。

摘要:贯彻执行国家计量的法制法规, 建立一个完善的计量管理体系, 加强计量器具的管理, 保证计量器具传递的数值准确可靠并延长计量器具的使用寿命, 这对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和增加效益、安全生产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计量器具,管理方式,探讨

参考文献

[1]朱嬿,李章华.我国工业产品质量综合评价的抽样模型[C].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 (上) , 1999.

[2]关于颁发《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实施检定的有关规定》 (试行) 的通知[J].工业计量, 1991 (3) .

3.浅析计量器具管理系统的设计 篇三

摘要:为了给企业创造良好的计量管理环境,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本文以我国公司计量检测中心计量器具管理的具体需求出发,对计量业务流程进行分析重组,以ERP先进的思想与理念,运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和面向对象的应用系统开发方法和工具,设计并开发计量器具管理系统,以此实现了计量器具管理、检定管理、信息统计、信息查询、计量文档管理等功能。

关键词:计量器具管理系统数据库

1系统设计的总体目标

该系统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公司计量部门对全厂计量器具实行动态管理,尽量达到计量器具管理中间过程的无纸化,以充分共享计量信息。系统采用C/S模式和B/S模式的混合结构体系来构建。在计量部门内部通过局域网,采用C/S的结构对计量信息进行管理。同时,面向全公司通过Internet网,采用B/S的结构,以动态网页形式向各生产现场、主管部门发布有关计量信息,实现计量信息资料的网上传输和控制,使得各使用单位能够实时跟踪计量器具信息。

计量器具的日常管理是对需用和占用的计量器具实施不间断的管理和核算,包括计量器具的购建、验收转资、调拨(调剂)、报废处置、清查等内容。计量器具管理系统总的功能是完成计量器具的日常业务管理,保证计量器具在企业各部门的正常工作。它能够快速的反映计量器具的购建、检定、调拨、清理、报废等信息;能够反映计量器具的增加、减少及其它变动,并能及时输出相应的增减变动明细:同时完成计量器具各种分类汇总和统计,能够及时提醒管理人员应该按时检定的计量器具,并且输出相应数据信息。

本文以ERP的先进理念、用C/S与B/S混合模式开发的计量器具管理系统,能够做到:

1.1简化计量器具手续繁琐问题,提高效率。减少、消除计量管理混乱现象。

1.2易于操作与维护,节省计量器具管理的人力,减少支出成本。

1.3达到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的计量管理,为整个企业的运作提供良好的计量保证,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1.4实现计量器具的动态管理,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使各单位能够及时跟踪有关计量器具信息。

2系统功能模块

计量器具是企业的重要资产,计量器具管理是企业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一个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计量器具的有效管理。对于技术装备密集型大中型制造企业,计量器具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大中型企业因为计量器具规模庞大、分布范围广且分散,计量器具的管理和清查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手续繁琐、工作量大、时间长,容易出差错。

计量器具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计量管理制度,合理配备并有效使用计量器具,提高计量器具的使用效益,保证计量器具的安全和计量的准确性。传统的计量器具管理模式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效率上,都难以满足企业现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开发一套使用方便,管理高效的计量器具管理系统十分必要。计量器具管理系统即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与其他系统配合使用,它也是一个完整的ERP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1系统功能分析根据以上的分析,本系统实现计量器具管理的基本功能有:

2.1.1计量器具的基本信息管理计量器具的基本信息管理,是准确录入、异动、查询、统计计量器具的重要基础。使用部门、检定单位、检定结果、检定周期、管理状态等基本信息是计量器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1.2计量器具管理包括计量器具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计量器具的台帐管理、计量器具的异动管理、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计量器具统计,信息输出等等,它是计量器具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计量器具管理系统的设计重点。

2.1.3计量人员管理计量人员管理,包括计量中心人员和单计量器具使用单位计量人员管理,他们是计量器具的主要管理者,也是该系统的主要使用者。

2.1.4计量文档管理计量文档管理,包括各种计量管理文件、法规、制度以及企业内部的各种与之有关的文档管理,方便用户查询、阅览、保存。

2.2系统模块设计根据功能分析,本系统分为计量器具管理和计量器具查询两大功能模块,其中计量器具管理模块采用c/S模式,主要针对计量管理人员,计量器具查询模块采用B/S模式,主要针对各使用单位人员以及相关部门的一些用户。

计量器具管理模块包括基本信息、计量器具管理、计量人员管理、文档管理、系统维护五个模块。其中基本信息模块包括使用部门、检定单位、代码维护、年度管理等功能模块;计量器具管理由计量器具台帐管理、计量器具查询、计量器具异动、计量器具检定周期、计量器具检定计划、计量器具检定结果、计量器具数据导出、计量器具信息统计、计量器具检定报警以及计量器具图片管理等功能模块组成,它是计量器具管理的主要模块;计量人员管理包括计量人员的基本信息和计量人员的信息查询等功能模块;系统维护主要有用户口令维护、用户权限设置和数据库备份等模块组成。

计量器具查询模块主要完成计量器具的综合查询、分类查询等功能,该模块是通过Internet网发布信息的Web应用程序,由于供用户,主要是计量器具使用部门的一般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查询使用,功能相对简单。

3系统的软件描述

计量器具管理系统是面向该计量检测中心的计量工作流程和计量信息管理的应用软件系统。该软件系统运行于公司的企业局域网环境。

系统采用C/S与B/S的混合模式的体系架构来构建。

在计量部门内部通过局域网,采用C/S模式对计量信息进行管理。这部分具体划分为以下几个大功能模块:基本信息、计量器具管理、计量人员管理、文档管理、系统维护五等。同时,系统面向全公司通过Intranet,采用B/S的结构,以动态网页形式向各生产现场、主管部门发布有关计量信息,实现计量信息资料的网上传输和控制,使得各使用单位能够实时跟踪计量器具信息。

整个系统各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有信息通信和交互,它包含了计量器具信息的全部管理工作,并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特点,为计量工作和计量信息的管理提供了一个现代化的手段。

4系统数据库的设计与优化

数据库是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是存储数据的实体,是整个系统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数据库设计的任务是按照用户应用的要求,为某一部门或组织设计一个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效率较高的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设计的优劣将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

4.1数据库的规范化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三种。

4.1.1层次模型能够反映客观世界存在较广泛的同类事物的信息结构,但处理效率较低,难以描述层间是多对多关系的数据结构。

4.1.2网状模型改善了层次模型的限制,提供了多对多关系的描述。

4.1.3关系模型将数据的逻辑结构归纳为满足一定条件的二维表的形式,称为一个关系,其中行称为记录,列称为域。这与我们实际

中应用的用各种表格来记录,处理有关数据极为相似,因此,用这种关系模型来处理和使用信息就更为方便、直观。

与其它两种模型相比,关系数据模型具有以下优点:①具有较好的非过程化特性,面向非专业用户,应用系统的开发效率高。②易于实现对数据库的重组和控制,简化了DBA(数据库管理员)的工作。⑨易于实现各种不可预计的随机查询,从而对管理决策活动中数据库应用提供较好的支持。④理论基础好,数据库的研究更加科学化,尤其是关系操作的完备化、规范化和查询优化等方法,为数据库技术的成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为此,本系统采用关系数据库SQL Server 2000设计后台数据库。根据系统需求,本系统数据库中表较复杂,存在多种表中套表的情况,应用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常用的有三范式理论)能够很好地避免这种情况。

4.2数据库性能的优化数据库性能的优劣涉及到应用程序、系统软硬件及控制管理等多个方面,规范化理论也只是针对关系模型中的属性之间的依赖性来建立的,并不是规范化程度越高就越好,规范化程度增加,获取数据要求的表的数目和表之间连接的复杂性势必会随之增加。因此,获取数据要求的表的数目和表之间连接的复杂性势必会随之增加,而这种太多的表间的复杂关系的连接会太大地降低数据库的使用性能。因此在进行完数据库的初步建立后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性能优化。

4.3系统数据库的设计本系统数据库设计主要分为需求分析(分析用户需求)、概念设计(信息分析和定义)、逻辑设计(设计实现)等几个过程。

4.3.1需求分析用户的需求具体体现在各种信息的输入、保存、修改和查询。这就要求数据库结构能充分满足各种信息的输出和输入等要求。按照系统功能,计量器具管理中主要包括计量器具基本信息表,使用部门表、检定单位表、检定周期表,计量人员表等等组成,这些表相互依存,互有联系,组成了用户需求的各种信息。数据、数据输入和数据处理流程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

4.3.2概念设计进行数据库的概念设计,需要选择适当的概念-数据模型。目前应用最广泛是实体关系数据模型(E R模型),用E-R图表示的E-R数据模型,便于开发人员与户理解与交流。采用E-R图的方法来进行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E-R图是描述数据实体-及其关系的种直观的描述工具。实体、联系和属性是E-R图的三个基本要素。通过分析,计量器具管理系统中规划出来的实体有:系统用户实体、企业部门实体、计量器具基本信息实体、器具检定实体、检定结果实体、器具台帐实体、器具异动实体、计量人员实体等等。

4.3.3逻辑设计开发一个具体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时,核心问题是设计数据库结构,数据库结构的设计好坏是系统成败的关键所在。由于设计者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或看问题的方法不同,同一个系统可以设计出不同的关系数据库结构,由于设计不当,在实际应用当中往往会出现数据冗余修改异常,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等问题。数据模型是面向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的,一个数据模型实质是一组向用户提供的规则,这组规则规定了数据是如何组织的,其结构怎样以及允许进行那些操作。

5小结

依据系统需求规划设计功能模块是设计应用系统的前提,系统数据库的设计是整个系统开发与实现的基础。本章根据计量器具管理的功能分析,将本系统分为计量器具管理和计量器具查询两大子系统,其中计量器具管理系统采用C/S模式,主要针对计量管理人员,计量器具查询系统采用B/S模式,主要针对各使用单位人员以及相关部门的一些用户。采用C/S模式的计量器具管理系统可以让整个工作分布在客户系统和服务器系统共同执行,从而使系统中软、硬件资源最大限度的得到利用,具有较强的事务处理能力,能实现复杂的业务流程,执行效率高,速度快。操作界面漂亮、形式多样,可以充分满足客户自身的个性化要求。采用B/S模式的计量器具查询系统具有很强的通用性,软硬件配置要求不高,能有效的降低系统的总体成本,并且共享性强,具有分布特点,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查询、浏览信息。本文对数据库设计做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为系统的最终实现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兵兵.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J].ERP—企业资源计划.1998(7)30—32

[2]罗鸿,王忠民.ERP原理设计实施[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汤文成等.企业实施ERP工程的几点建议[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3:71—73

[4]周玉清,刘伯莹,杨宝刚,王新玲ERP原理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篇四

1.公司计量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

(1)质量检验科是本公司主管计量管理工作的职能机构,其工作是对本公司所有计量器具实行统一归口管理;

(2)计量工作必须在上级计量部门的辅导下,实行统一管理与分工合作相结合,为提高本公司的经济效益和技术素质服务;

(3)贯彻国家的计量法令,制订本企业计量管理制度和发展规划;(4)统一管理计量器具和设施,编制外购计量器具申请计划;

(5)组织开展计量检测,提供计量保证,负责各级力量、物资及工艺产品质量等主要参数、计量数据的监督;

(6)对企业内部实行计量监督,处理企业计量纠纷,发挥计量执法职能;

(7)制订本公司计量器具管理目录,认真做好计量器具登记造册、建卡、建档,并做好购进校验、报废封存、转移交接等手续管理工作;

(8)编制各类计量器具周期检查表,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须100%。

2.计量器具流转制度

(1)凡因工艺、管理需添置各种计量器具,必须到质量检验科报计划,经质量检验科同意,部门领导签字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购买;

(2)购入的各种计量器具,必须由公司计量员验收,重要计量器具应由公司领导参加开箱验收,并一律纳入质量检验科保管;

(3)计量器具验收内容:

1)企业未开展的项目必须进行入库核定;

2)企业开展的项目检查,如外观是否完好,有没有合格证、说明书、生产许可证、标志,有一条不符合要求就不能办理入库;

(4)投入使用的计量器具,严格按周检计划进行周期检定,合格的可继续使用,不合格需修理检定后方能使用 ;

(5)在用计量器具要有坚定合格证,其检定证书由标注质贯科统一保管;(6)由于产品转移或其它原因暂不使用的计量器具,交由标准质贯科办理封存;(7)经计量检测部门鉴定无修复价值或无法修理的各种计量器具,必须申请报批手续后方可报废。

3.计量器具周期检定制度(1)本公司各部门使用的各种计量器具,必须按照国家计量管理法令、法规的规定,确保检定周期,并按检定结果及时更换器具台帐;

(2)公司质量检验科必须掌握全公司计量器具情况,编制好器具周期检定计划,送检率要达100%,超过规定期不检的要追究责任;

(3)各车间、科室所有计量器具必须严格按照送检日期主动送交公司标准质量检验科,在送检期间为不影响生产和工作,由质量检验科或本车间、科室负责调换解决;

(4)对到期送检的计量器具,各部门应同标准质贯科密切配合,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涉器具的送检。4.计量器具的抽查制度

(1)按计量器具的类别,每月进行分类抽检;

(2)抽检内容,采取一看、二查、三问的方式进行(看外观、保养完好状况,查是否在有效期内,问使用者的使用维护状况);

(3)抽检中如发现在用计量器具在周检期内,已不符合要求时:

1)立即停止该计量器具的使用;

2)及时分析研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

3)及时组织修理和临时调度不影响计量点的正常工作;

4)做好抽查记录。5.计量器具维护保养制度

(1)各科室、车间使用的各种计量器具均要固定专人使用保管,应根据各自技术性能、操作规程精心操作使用;

(2)非固定使用和不熟悉该器具技术性能的人员,一律不得擅自启动、操作,如有擅自动手损坏器具,按计量器具赔偿制度执行;

(3)各种仪器、仪表及精密器具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各部位检查,认定可靠灵敏在合适的量程内方可使用,用后必须做好清洁卫生工作,按要求保养好;

(4)在使用中发现故障或出现异常情况,要立即停止使用,检查原因,如发现故障或毁坏事故应保持现场,及时汇报标准质贯科;

(5)各种计量器具应按规定要求使用存放,妥善保管,注意维护保养,任何人不得私自带出厂或借出他用;

(6)各种计量器具不得随意乱放(如游标卡尺不得放在机器、工件上);(7)计量器具不得当运输工具用(如台秤等);

(8)发现违反计量器具操作规程的必须按有关规定处罚。6.计量器具赔偿制度(1)工作不负责,违反计量器具操作规程,人为造成器具损坏、失灵者,视情节进行赔偿或承担修理费;

(2)对违反工艺计量标准给生产造成损失或严重损失者,赔偿损失的10-50%或全赔;(3)私自将计量器具带出厂和擅自借出者,一经发现严肃查处;

5.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篇五

2各车间每月按实际需用报计量器具领用计划,由计量员统一整理后报综合办公室。

3各车间新领计量器具的说明书等资料,由计量员交资料室统一保管。

4各车间建立完整的.计量器具台帐,与现场和公司计量器具总台帐相符。计量员必须掌握现场计量器具使用情况,有变动及时上报。

5使用计量器具的人员须了解其性能、使用范围、注意事项,要爱护计量器具,严禁超温、超压、超载运行,防止损坏其精度。

6使用中的计量器具,必须按检定周期按时送检,未经检定或超期未检以及检定不合格或无合格印证和计量器具一律不准使用。

7各车间计量器具报废、检定、反馈等通知单,由各车间计量员统一交资料室保存。

8对检定期应检定而未及时送检,使用中造成数据误差的事故责任者,要给予一定处罚。

9计量员对使用、送检等情况进行总结,及时修改台帐,填写相应表格。并于当月25日前送交综合办公室。

10不定期进行现场检查,对于不能按要求使用、保管计量器具的车间,给予一定处罚。

11有关人员应认真填写使用维修、事故记录,并妥善保管,不经管理人员同意,不得私自外借计量器具。

6.计量器具周期检定制度 篇六

1.计量器具,均应安排周期检定计划,按上级有关规定进行周期检定,以确保其测量精度符合标准。

2.根据计量器具的种类,使用频度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决定的可能保持精度的间隔时间,确定检定周期。

3.严格执行周期检定计划,要求周期检定率达到100%,检定合格率达到95%以上。

4.凡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应有检定部门发给的合格证。

5.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没有检定合格证的计量器具或超过检定周期的计量器具,应停止使用,送修或作其他处理。

7.电能计量器具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 篇七

电能计量器具供应链涉及到的节点主要有电能计量器具供应商、电能计量中心、供电局与供电公司。电能计量器具供应商主要负责对不同的电能计量中心提出的采购订单及时配送。电能计量中心是电力行业的电能计量检测机构, 担负着辖区电能计量装置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职能, 承担着电能计量器具全生命周期管理, 包括采购、仓储、检定、配送、质量监测等各个环节。供电局与供电公司主要是负责汇总用户提出的需求, 向电能计量中心提交需求计划, 并负责对电能计量中心配送的表计进行仓储管理。

目前电能计量器具规格型号众多、复杂。电能计量器具需求不确定主要受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首先是随着地产业发展速度加快, 新装计量器具需求超过预期;其次是需求随机性强, 计量器具安装时间难以确定;再次是与客户沟通难度大。

优化统一招标机制

电能计量器具统一招标机制对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具有很大的影响。它克服了分散招标的诸多弊端, 如各电能计量中心独立、反复招标, 一方面增加了运作成本, 另一方面也容易在招标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规范操作。而统一招标则有效降低了全国网公司的招标成本, 提高了招标效率, 同时也更加规范。但现阶段的统一招标机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足之处, 如招标总量大、招标频次多、时间要求高等。高频率的招标使得电能计量中心每次招标都可能面对不同的供应商, 因而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不稳定, 双方不能形成有效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供应商不会也没有积极性在双方的合作中进行大规模和深度投资, 包括运输、仓储和配送等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 以及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等等。因此, 优化统一招标机制, 有助于供需双方形成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在节约电力部采购成本的同时, 也能激励供应商进行更多的基础型和技术性投入, 增强供应链稳定性和运作效率。具体的优化措施为:降低招标频次、和中标优质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品库存管理策略、鼓励供应商参与需求的预测、计划和补货等。

建立供应链协同机制

电能计量器具供应链以电能计量中心为核心节点, 由计量器具供应商 (生产商或销售商) 、电能计量中心、供电局和电力公司等环节组成。建立核心企业主导的供应链协同机制, 能有效解决需求预测不准确、供应链企业间衔接不紧密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是电能计量器具供应链降低成本、增加运作效率的紧要任务, 主要措施有:

信息充分共享, 优化供应链整体库存水平, 降低库存成本。电能计量器具供应链中也存在“牛鞭效应”。如地方供电局的需求信息向电能计量中心的传递, 电能计量中心汇总后的需求信息向供应商传递, 都可能扩大需求的不确定性, 增加各供应链节点企业需求预测的难度和库存量、库存成本, 不利于供应链整体运作绩效的提升。而供应链节点企业间充分的信息共享, 则有助于尽可能优化产品供应链层次的库存水平, 使得产品供需达到一定程度的均衡。可建立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 实现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 主要包括各层次需求预测和库存信息、供应商生产信息和终端客户使用反馈信息等等。信息共享以完善的信息集成平台为基础, 如基于供应链的ERP等。

激励供应链非核心节点企业并保障其利益, 降低企业间合作与衔接成本。在国家电网统一招标采购的大背景下, 在以电能计量中心 (电网公司) 为核心的电能计量器具供应链中, 电能计量器具供应商等非核心企业参与供应链的积极性, 将不利于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而通过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 (如采用契约等形式) 激励各层次供应商, 则有利于通过这些激励措施, 促使供应 (生产) 商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物流服务提供商使用先进的流通技术 (如GPS全球定位系统) 或设施设备的使用, 在保障非核心供应链节点企业利益的同时, 优化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加强和完善供应链风险管理, 降低风险成本。供应链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 宏观的如突发自然灾害、原材料价格波动、运输成本上涨、文化差异和社会环境不同等;微观的如库存波动 (体现为缺货或者库存积压) 、利润分配机制不合理、信息管理落后、独家供应等。而往往宏观的风险和微观的风险并存。电能计量器具供应链的风险管理策略主要有:设定合理的电能计量器具安全库存 (包括日常安全库存和应急安全库存) , 以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和库存缺货风险;制定合理的供应链间利润分配机制 (例如规定风险分担条款等) , 以应对成本上涨等风险;合理评估和选择电能计量器具供应商, 以应对社会环境不同和文化差异等风险等。

健全物流标准化体系

建立电能计量器具供应链物流标准规范与导则, 实现电能计量器具供应商、电能计量中心和供电局与供电公司各节点有效的衔接, 提高物流效率, 减少物流成本, 实现规模经济;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使得整个供应链的信息能够顺畅的交流。同时规范化电能计量器具信息管理标准, 实现信息的无缝对接, 使得信息准确及时的在各节点间传递, 提高响应速度;建立电能计量器具供应链物流运作标准化体系及其操作导则, 指导物流操作过程的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进行;实施电能计量器具供应链物流作业的自动化。在此基础上, 电能计量中心通过实施一系列标准化作业和管理, 有效降低了物流管理成本, 增强了物流管理效率。

整合生产与配送资源

在国家电网公司计量器具集中招标的背景下, 电能计量中心无法准确预测招标的开始和完成时间, 而中标的生产商也大多无法应对瞬时到达的大量订单, 基本上不能按时完成交货, 降低了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因为当前的生产和配送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 基本上还处于零散分散的局面。整合生产和配送资源则有助于区域性生产资源的合并改造, 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施设备, 打造集成的产能中心, 辐射范围大幅增加。在此基础上, 建立区域性仓储、配送中心, 全国范围内藉此形成统分统配的大格局, 在大幅降低物流配送成本的同时, 也增加了计量器具供应链的稳定性。

构建综合评价体系

对电能计量器具供应商, 设定完整的招标机制和退出机制。招标机制是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满足供应链的需求、质量要求、规模要求和技术要求等;而供应商退出机制则是为了防止供应商招标成功后, 减少合作的积极性, 或者降低要求使得一些指标达不到规格水平的现象, 同时也可以淘汰部分生产力不足、质量水平较低的小型供应商。这使得计量器具供应链可以持续循环地处于稳定状态。

对电能计量器具供应链的主要影响因素, 依据当前国家规定和行业规定的相应指标, 通过现代管理学理论, 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等评价方法, 建立一套符合电能计量器具供应链运作效率的评价体系, 为整个供应链能够高效、经济的运作提供可参考的标准和依据, 并指导电能计量器具供应链管理。具体的评价指标如:电能计量器具供应商的到货及时率、产品合格率等;电能计量中心的库存控制、检定效率、物流成本、配送及时率等;供电局与供电公司的库存控制、需求计划的准确率等进行科学评价。

8.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篇八

关键词:计量 标准器具 测量仪器 管理

包括标准物质在计量标准器具和配套的测量仪器是实施检定、校准的基本条件,只有通过科学管理,才能保证检定、校准结果的准确可靠。对仪器设备的管理是为了使仪器设备完全符合用于检定、校准、检测的规程、规范等技术文件的要求,并且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包括购置、验收、建档、检定、校准正确使用、维护保养、期间核查、修理、报废等环节。各环节需注意以下内容。

(一)仪器设备购置

当需要购置新的仪器设备时应根据规程、规范等技术文件对仪器设备的要求提出采购申请。申请中应包含尽可能详细的仪器设备的信息,如名称、数量、金额、型号规格、测量范围、准确度技术指标、附件、软件,以及质量要求和进行这些工作所依据的管理体系标准和制造厂、销售商的信息等。包括购置申请在内的采购文件在发出之前,其技术内容应该经过审查和批准。采购申请经批准后应对仪器设备的供应商进行评价,并保存评价的记录和获得批准的供应商名单。应选择信誉高、产品质量好、售后服务好的供应商。与供应商签订技术合同应尽可能详细,应包括申请书中所有技术指标信息。购买国产的计量器具要注意检查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购买进口的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型式审查目录》的计量器具,应经过型式批准。购买标准物质应是经批准的有证标准物质。

(二)仪器设备验收

仪器设备到货后应由经办人员和专业人员共同验收,检查物品是否符合订货合同。对照装箱单检查仪器设备、附件和说明书、合格证、软件载体等随机资料是否齐全。需要通电试验或其他试验手段才能证实的功能,应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试验,并出具验收检验报告或证书。需要进行检定、校准的,应由有资格的机构给以检定、校准,并出具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对验收情况,包括所有物品的名称、数量、状态、验收检验报告、检定或校准证书或校准证书都应详细记录,并由参加验收的人员签字确认。如果验收中发现不符合订货合同的情况,应及时与供应商联系,按合同规定进行处理。仪器设备经验收合格后,移交设备保管人保管,设备保管人要办理签收手续,负起保管责任。

(三)仪器设备标识和建档

凡用于检定、校准和检测的仪器设备,包括计量标准器具、标准物质、配套设备、环境监测设备、电源、工具、附件、计算机软件等,都应建立设备档案,对可能做到的给以惟一对应标识。

惟一性标识是对本单位仪器设备给以统一的编号。一个编号与一台仪器设备惟一对应。这个编号是单位内部对本单位仪器设备管理的惟一性标识,不是仪器设备的出厂编号。可以考虑本单位管理的需要,在编号中不同的字母或数字,反映仪器设备的种类(如分为计量标准器具、一般测量仪器)、仪器设备所属的专业(如长度、力学、电学等)、仪器设备的型式(如固定式、便携式)等,再加流水号。惟一性标识应粘贴在机身上,并在仪器设备数据库和其他计算机管理系统中作为仪器设备的代码。

应对每一设备分别建立设备档案。根据设备的复杂程度和影响的重要性,其设备档案可以有不同的要求,但至少应包括仪器设备基本情况的记录(如仪器设备名称、惟一性标识、制造厂名、出厂编号、型号规格、测量范围、最大允许误差或准确度等级等)。根据需要还可包括购置申请、订货合同、验收记录、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历年的检定证书、校准证书、使用记录、维护保养记录、损坏故障记录、修理改装记录、保管人变更记录、存放地点变更记录、设备报废记录等。根据需要可建立儀器设备数据库,用计算机管理设备档案。不论采取何种形式,应有专人管理设备档案,并及时更新档案内容,使之能准确反映仪器设备的真实情况。无论是纸质档案还是数据库都应妥善保存,科学管理,便于检索,有借阅规定,保证仪器设备档案的完整和安全。

(四)检定、校准状态标识

有专人或部门对所有仪器设备制订检定、校准计划并按规定时间通知仪器设备保管人。由保管人或规定的部门,负责执行仪器设备检定、标准计划,包括送到有资格的机构给以检定、校准,或由本单位相关专业人员给以检定、校准。检定、校准完成后应将检定证书、校准证书归入设备档案。当仪器设备经检定或校准后产生了新的修正值时,仪器设备的使用或保管人员应及时以新的修正值代替旧的修正值,特别要请注意使用计算机处理检测数据的相关软件中存储的修正值,要及时得到更新。

应在仪器设备上贴上反映检定、校准状态的状态标识。例如经检定合格的贴检定合格证。状态标识应贴在设备机身显著位置,其内容包含检定、校准的日期及有效期,还可根据需要包含检定或校准机构名称、检定或校准实施人员签名等信息。当前的检定或校准状态标识应覆盖上一检定或校准状态标识,才能如实反映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状态。

(五)仪器设备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

应由具有规定资质的专业人员按照检定、校准、检测操作程序和设备操作正确地使用仪器设备。每次使用前要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确认一切正常方可使用。尤其是经过运输,或仪器设备离开保管人控制,返回后更要认真检查。计量标准器具只能用于检定或校准,不能用于其他目的,除非证明其作为计量标准的性能不会失效。用于检定、校准和检测的仪器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应妥善保护,不得随意调整,以免影响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如果需要调整时,应按规定的程序执行

仪器设备要有专人保管,要制定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例如定期的清洁,更换易耗品,润滑等。要认真执行维护保养计划,特别是经常携带到现场使用,或在较恶劣的环境下使用的仪器设备更应加强维护和保养工作。

9.浅谈船舶计量器具管理 篇九

主要阐述了船舶计量器具的重要性,以天津港轮驳有限公司的实际管理为例,指出船舶服务企业在计量器具的`管理上应有自己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办公手段,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为船舶生产运行提供最大的安全保障.

作 者:赵春燕  作者单位:天津港轮驳有限公司,天津,300450 刊 名:天津科技 英文刊名:TIANJIN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 36(2) 分类号:U6 关键词:船舶   计量器具   管理   天津港  

10.计量器具事故分析报告制度 篇十

事故分析报告制度

本制度规定了计量计量室发生的设备和工作事故的分析报告制度。1职责

1.1计量室负责人负责计量事故组织处理、分析报告文件的审批。

1.2计量标准负责人负责计量事故的现场取证、事故分析报告的审核。

1.3计量检定/校准人员负责相应的计量事故证据保全、事故分析报告的起草等。

2事故严重性分类

因工作人员造成标准仪器,仪表设备损坏者定为设备事故;因计量工作原因造成其他部门相关损失的为责任事故。

3发生设备事故和责任事故,当事者均应立即口头报告计量室负责人,计量室按职责将事故分析书面报告按规定逐级上报,不得隐瞒和不报。4事故发生后,应按“三不放过”的原则,组织有关人员总结教训,改进工作。

5认真贯彻执行《计量标准操作程序》和检定规程,所有工作人员,应经考试合格,取得上岗资格后方能工作。

6每季必须坚持不少于一次有针对性的安全学习活动,并做好各方面的记录。

11.加强医学计量器具管理的重要性 篇十一

1 提高认识,强化医疗计量器具管理的组织保障

随着现代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逐渐形成和发展,在现代医学和医学工程中,医疗计量器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更加明显,在诊断中使用的生化分析仪、脑电图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数字化移动C臂X光机和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等,在治疗中使用的微波治疗仪、高压氧舱和超短波治疗仪等,如果不按要求提供准确可靠的量值,造成精度失准或误差过大,则难以保证医疗诊断和临床的质量。因此,各级医疗卫生部门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成立医疗计量器具管理组织机构,把医疗诊断和治疗质量保证作为医疗计量器具管理的重要基础。一是要把思想认识作为强化组织保障的先导。在加强医疗计量器具管理过程中,医院领导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树立综合管理的思想,重视医院计量器具质量,将医疗计量器具质量保证纳入医院的全面质量管理,是医院应用医疗计量器具最新测量技术,提高医疗质量,实现医学科学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二是要及时成立医疗计量器具管理领导机构,提供组织保障。医疗计量器具管理领导机构的成立既要科学又要务实,科学就是机构人员要有科学的分工,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有责、权、利的划分和严格的奖惩规定;务实就是一切以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出发,做到定期检查分责任,技术监管讲科学,严格管理按制度,违纪处罚按规章。三是要加大对医疗计量器具工作的政策、法律宣传。在医疗计量器具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把医疗计量器具的质量保证放在“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高度加以落实,切实提高法律意识,增强自身法制观念,积极送检医疗计量器具,确保质量的可靠性,减少医患之间的纠纷,努力夯实医疗计量器具管理基础。

2 规范行为,建立健全医疗计量器具档案制度

建立有效医疗计量器具的档案制度,逐步形成行为规范、制度健全、档案齐全的医疗计量器具档案管理,有利于医院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但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对计量法规认识不足,医院领导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自我保护意识,形成没有一个专门存放医疗计量器具档案的工作室,医疗计量器具管理档案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管理上各自为政,没有固定的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或是档案人员兼职过多,无力管好管细,导致档案残缺、丢失、损坏的现象适时存在,同时,医疗计量器具档案管理人员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培训,对医疗计量器具档案管理行为不规范,管理方法不妥,管理意识不强。因此,医院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建立和完善医疗计量器具档案,确保医疗计量器具的科学管理。一是健全医疗计量器具档案管理制度。只有严格的制度,规范的管理,高素质且较稳定的管理人员,才能保证医疗计量器具工作的实施,才能避免医疗计量器具量值不准而造成的漏诊、误诊等医疗事故的发生。同时,还要制定《医疗计量器具档案管理办法》和《医疗计量器具岗位人员责任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形成完整的有法定效力的医疗计量器具档案监督体系。二是严把医疗计量器具档案三关,即采购关、入库关和周期检定关。采购前要通过医疗计量器具档案了解其规格、性能、价格、质量等,从中优选技术先进、价格合理、适于使用、检测和维修的医疗计量器具,确保采购的医疗计量器具过硬、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入库前要按合同、说明书及有关技术资料要求进行严格验收,进行计量检定,合格后将合格证书等资料收齐一并入库立档;周期检定必须由专职计量档案管理员与医疗计量器具检定部门配合,进行按期检定,不超期、不漏期,并将检定结果及合格证等全部归档。三是要建立电子档案。由于医院所用医疗计量器具数量多、种类多、分布广,管理较困难。因此,要将处于检定合格有效期内的医疗计量器具按检定日期分类,按月分组输入计算机,建立电子档案,编制医疗计量器具动态检定和管理,对强检医疗计量器具按种类进行编号,对医疗计量器具出厂机身编号、检定日期、使用日期、使用科室和管理人以及维修等情况做详细记录,及时发现和停用不合格或检定合格标志过期的医疗计量器具,及时掌握其使用情况。

3 全程监管,严把医疗计量器具质量关

全程监管就是医院对医疗计量器具实施从购进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目前,多数医院对新购置的医疗计量器具的验收工作仍停留在传统的检测模式下,主要检测外观是否破损,开机是否正常等,而缺乏对其技术指标和相关参数进行计量检测,给出必要的真实数据;对维修过的医疗计量器具未经计量检测就匆忙投入使用,及时创造经济效益,而缺乏必要的维修后的检测数据,很难判断计量器具输出量值的准确度,对患者产生潜在的危险性。因此,各医院在购置医疗计量器具时,必须安排首检,对新购进的医疗计量器具除具有本身各种资质外,还要有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和标志,进口计量器具要有批准标志、编号和省级以上的检定证书,对一类压力容器必须取得省级注册的使用证方能正式使用,对维修过的医疗计量器具要通过有关部门的检定,达到标准再投入使用,并严格按医院的规章制度进行验收、入库、记帐、领用工作流程。

4 提高技术,完善医疗计量器具送检率

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医学装备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各种医学设备正在向智能化、数字化、多功能、多参数方向发展。核磁、CT、DR等高科技产品已占据各大医院,成为现代医院发展趋势的一大亮点。但是,计量检测工作还停留在原有的单参数检测和定期检测的技术上,已不适应医院的改革步伐。因此,我们在提高测量能力和自动化水平的同时要积极运用软件技术进行计量测试,将软件技术计量测试领域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一是做好医院医务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其明白检测的重要性;二是坚持原则,不怕麻烦,做到定期送检;三是做好交接手续,区分责任,对检测不过关或检测不合格的坚决不能使用。四是计量检测部门要以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重,对送检的医疗计量器具收费价格要适当,收费标准要合理,使医院能积极主动的将医疗计量器具按时定期送检,保证送检率达到100%。

综上所述,强化医院计量器具管理,使医疗计量器具处于受控状态,保证医院所使用的计量器具都能稳定可靠地提供准确的医学参数。防止医疗诊断、治疗隐患的发生,防止医患之间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的发生。切实把计量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建设,对增强医疗卫生人员素质,提高医疗卫生工作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极其特殊的现实意义。同时又是医院必须开展的刻不容缓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高慧,杜和诗,重视医学装备质量,加强计量检测手段[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2)105

[2]路俊昌,李献波,医学计量发展方向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8)234

[3]刘晓卿,李晖,梁明宏,加强医院计量器具档案管理势在必行[J]医学计量.2008.29(6)104

[4]宋晓英,杨晓亚,周秀梅加强医学计量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2)107

12.计量器具新产品管理办法 篇十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任何单位或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单位)制造以销售为目的的计量器具新产品,必须遵守本办法。

计量器具新产品是指本单位从未生产过的计量器具,包括对原有产品在结构、材质等方面做了重大改进导致性能、技术特征发生变更的计量器具。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的计量器具范围,是指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的装置、仪器仪表和量具。

标准物质新产品,按《标准物质管理办法》执行。

第四条 凡制造计量器具新产品,必须申请型式批准。型式批准是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计量器具的型式是否符合法定要求而进行的行政许可活动,包括型式评价、型式的批准决定。型式评价是指为确定计量器具型式是否符合计量要求、技术要求和法制管理要求所进行的技术评价。

第五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负责统一监督管理全国的计量器具新产品型式批准工作。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本地区的计量器具新产品型式批准工作。

列入国家质检总局重点管理目录的计量器具,型式评价由国家质检总局授权的技术机构进行;《目录》中的其他计量器具的型式评价由国家质检总局或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的技术机构进行。

第二章 型式批准的申请

第六条 单位制造计量器具新产品,在申请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前,应向当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请型式批准。

申请型式批准应递交申请书以及营业执照等合法身份证明。

第七条 受理申请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自接到申请书之日起在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资料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依照本办法第五条的规定委托技术机构进行型式评价,并通知申请单位。

第八条 承担型式评价的技术机构,根据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委托,在10个工作日内与申请单位联系,做出型式评价的具体安排。

第九条 申请单位应向承担型式评价的技术机构提供试验样机,并递交以下技术资料:

(一)样机照片;

(二)产品标准(含检验方法);

(三)总装图、电路图和主要零部件图;

(四)使用说明书;

(五)制造单位或技术机构所做的试验报告。

第三章 型式评价

第十条 承担型式评价的技术机构必须具备计量标准、检测装置以及场地、工作环境等相关条件,按照《计量授权管理办法》取得国家质检总局或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授权,方可开展相应的型式评价工作。

第十一条 承担型式评价的技术机构必须全面审查申请单位提交的技术资料,并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型式评价技术规范拟定型式评价大纲。型式评价大纲由承担型式评价技术机构的技术负责人批准。

型式评价应按照型式评价大纲进行。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中已经规定了型式评价要求的,按规程执行。

第十二条 型式评价一般应在3个月内完成。型式评价结束后,承担型式评价的技术机构将型式评价结果报委托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并通知申请单位。

第十三条 型式评价过程中发现计量器具存在问题的,由承担型式评价的技术机构通知申请单位,可在3个月内进行一次改进;改进后,送原技术机构继续进行型式评价。申请单位改进计量器具的时间不计入型式评价时限。

第十四条 承担型式评价的技术机构在型式评价后,应将全部样机、需要保密的技术资料退还申请单位,并保留有关资料和原始记录,保存期不少于3年。

第四章 型式批准

第十五条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在接到型式评价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根据型式评价结果和计量法制管理的要求,对计量器具新产品的型式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的,向申请单位颁发型式批准证书;经审查不合格的,发给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第十六条 对已经不符合计量法制管理要求和技术水平落后的计量器具,国家质检总局可以废除原批准的型式。

任何单位不得制造已废除型式的计量器具。

第五章 型式批准的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承担型式评价的技术机构,对申请单位提供的样机和技术文件、资料必须保密。违反规定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赔偿申请单位的损失,并给予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技术机构出具虚假数据的,由国家质检总局或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撤销其授权型式评价技术机构资格。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制造已取得型式批准的计量器具,不得擅自改变原批准的型式。对原有产品在结构、材质等方面做了重大改进导致性能、技术特征发生变更的,必须重新申请办理型式批准。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申请单位对型式批准结果有异议的,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出行政诉讼。

第二十条 制造、销售未经型式批准的计量器具新产品的,由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其实施细则和《计量违法行为处罚细则》的有关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进口计量器具型式批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二条 与本办法有关的申请书、型式批准证书、型式批准标志和编号的式样,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规定。

第二十三条 申请型式批准、型式评价,应按规定缴纳费用。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上一篇:实变函数论是什么下一篇:送好朋友新居入伙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