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报告

2024-08-10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报告(共9篇)

1.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报告 篇一

本次教育技术培训我的收获甚多。较长时间的在线培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一个增强自我学习能力的平台。在这次培训中,我收获了全新的理念,全新的知识,得到的很好的提高和锻炼,对我的教学改革影响巨大,培训让我受益匪浅。现将这次培训总结如下:

虽然是没有教材,只能靠在网上学习。但我还是很认真的去学。虽然说这种远程培训不如集中培训显得正规,较少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但是对于一个酷爱学习的我来说,还是一次相当难得的机会。更何况远程培训有其自身的优势。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较高级别的培训带来的财富;可以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可以让学习者灵活掌握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培训老师的约束;由于学员可以自主安排时间学习,对学员的个人生活影响也很小,使学员更能放心的参与到培训学习中来。这种培训尤其对于中年以上的教师来说更加适合。虽然是时间较紧张,工作再加上培训学习挺累的,但是对于爱学习的人来说,还是挺快乐的。必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是件让人感到较为自豪的事情。如果往后有机会再参加这样的培训,我还乐意参加,我也期望其它的老师能有机会参加这样的的培训。

在这次培训中,通过学习理论,解读案例,实践操作,虽说是有收获,但也有不足。

一、教育思想有了更大的解放。

在过去的教育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只重视向学生单纯的传授知识,忽略对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在教学形式上,只知以课时的形式的授课,不重视对主题单元的挖掘,忽略了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这一点随着教材的改变,虽然有所改变,但是因为支持的理论和实践较少,自己也没有信心。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加深了对课标的理解,对自己的原先的一些想法找到了更充足的理由,使我更有信心去改变自己的教学。使我的科学学科的教学更有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不在像以前学自然那样,学到的多数是知识,而不是探究的方法。教学不仅要有授递,更要有探究。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要改变过去的那种时空限制,向着全空间的学习环境发展,向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虽然是思想有所解放,但是缺乏足够的经验,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要一点点的摸索积累这方面的教学经验。

二、学习了一些新的工具的使用方法。

思维导图,是以前从来没有听过的名字,对它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更是一无所知。这次培训让我对它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也学会了一些使用的方法。现在用的还是较为得以应手的。microsoft frontpage XX虽然以前接触过,但是用的很少。这次通过建立主题资源网站,对它的使用方法也有所长进。评价量规工具的使用和设计也有了一点认识。这几样工作现在应当说只知皮毛而已,还需要做深一步的研究。

三、积累的一些教学设计经验。

通过学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主题单元教学计划设计、主题单元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设计和单元学习评价设计也有了些许的经验。虽然只是合格,但是毕竟向前迈出了一步。不过这其中不有很多的问题需要研究学习,尤其是在新的教学形式下的,时间的把握和学生的监控方面等方面的问题,更要下大力去解决。今后还要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理论知识,研讨这方面的案例,继续向优秀的设计迈进。

这次培训,还有很多的理论知识理解的不是很多,也有很多案例的精华没有学习到,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有时间还要翻出来重新研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之路还很长,教学之路也许还有一段要走,在这漫长而短暂的道路上,我要好好把握方向和节奏,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2.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报告 篇二

一、基本情况

此次培训时间共14天, 除路途和周末时间外, 实际培训9天左右。由于时间较短, 培训设置以专业知识讲座为主, 辅以部分实践参观环节, 旨在最大程度提高学员的感性认识, 提升培训效果。

(一) 培训内容。

专题讲座的内容主要涉及:俄罗斯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俄罗斯农业机械试验鉴定体系布局情况、管理模式及技术体系情况;俄罗斯西北农机试验站发展情况;俄罗斯农业机械研发现状;俄罗斯生态问题研究现状;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农业大学农机科研领域研究现状等10多个方面。以上内容分别由俄罗斯农业机械和生态问题研究所、西北农机试验站、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圣彼得堡国立农业大学等专家学者进行授课。

(二) 实践参观。

结合课堂上学习的内容, 还安排了实践环节。培训组参观了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和生态问题研究所、基洛夫拖拉机工厂、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农机维修研究所及电气化研究所等, 多角度了解到俄罗斯农机化、农机试验鉴定及科研情况。

二、俄罗斯农业和农机化的最新情况

(一) 俄罗斯农业和农机化发展概况

俄罗斯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农业大国, 农业用地占国土总面积的30%左右, 耕地面积约1.3亿公顷。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玉米、水稻和豆类等, 畜牧业主要有养牛、养羊、养猪业等。俄罗斯地域广大, 耕地平坦, 非常适合于机械化作业, 早在前苏联时期的20世纪50年代就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苏联解体后, 虽然农机化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 部分地区农机化发展放缓甚至倒退, 但整体而言, 其农机化的程度仍然很高。仅以俄西北地区为例, 其90%的畜牧作业由机械完成, 土豆、甜菜、胡罗卜、包叶菜等机械化作业率也达到了90%以上。65%以上的俄罗斯农村人口拥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 具备使用、维护农业机械的技术基础和推广条件。目前, 俄罗斯全国农机产品分10大类, 这10大类基本涵盖95%-98%左右的农机产品, 包括拖拉机、谷物和豆类收获机、根茎类收割机、耕整地机械、播种机、施肥灌溉机械、植保机械、收获后处理 (加工储藏) 机械、畜禽养殖机械、饲料机械等。大类后又分小类和具体品目, 且每个品目都有具体技术要求。

(二) 俄罗斯农业和农机化发展促进政策

据介绍, 苏联解体后的各自为政和管理混乱导致农业减产, 且与农业生产相关的行业发展呈下降趋势, 因此目前俄罗斯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农业生产, 其中最重要的是《俄罗斯粮食安全法》, 该法规定国内粮食必须能够自给自足, 农业产品国产化率必须达到一定比例, 其中谷物90%, 糖80%、植物油80%、肉类85%、奶90%、土豆95%。另一个是《联邦农业发展法》, 该法细化了各部门的任务。在该法框架下设置了若干农业项目, 明确了农业主管部门的职能和必须完成的目标任务, 例如继2008-2012年专项计划之后, 又制定了2014-2020年国家发展计划。为了保障项目实施, 俄罗斯还每年都在制定政府具体法规, 详细规定项目资金流向。

原苏联时实行区域专业化生产, 像谷物收割机、大功率拖拉机等都是在白俄罗斯生产, 而如今的农机生产体系被破坏, 影响了俄罗斯农机产业发展。2015年开始, 为了加强农业机械化发展, 农户购买本土农业机械, 俄罗斯工业部给与农机企业25%价格补贴, 企业在农机销售之后根据票据到工业部办理补贴。每年购机补贴额为90亿卢布, 另外10亿卢布则用于科技结构调整补贴。在此之前, 伏尔加沿岸一些较发达地区已经实施补贴, 在联邦财政补贴后, 省级可在联邦补贴的基础上追加补贴额, 最多补贴总额可达40%。但是, 由于资金总额有限, 目前只有20%-30%能够满足标准的生产企业能够享受到补贴。

另外, 俄罗斯还通过立法推动农业机械化, 从今年开始, 每三年编制并发布一次总统令, 在数量上规定农业机械生产的种类和数量;而农业部负责出台规范性文件, 对农业机械的质量性能提出要求 (包括连续工作时间等可靠性技术要求) 。另据介绍, 目前俄罗斯农户可通过租借的形式 (最长可10年) 使用农业机械, 俄罗斯农业银行也可以给农户提供低息贷款。

(三) 俄罗斯农机化发展趋势

虽然目前俄罗斯农机生产面临经济大环境和产业自身发展等多重问题, 但农机生产仍有很大潜力, 国家也逐步开展重新重视农机生产, 并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技术基础好。有良好的农机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二是市场前景好。俄罗斯有四五千家大型农场, 这些农场都是农机刚需。俄罗斯认为, 他们完全有能力实现农机产品自给自足, 甚至出口。目前俄罗斯国家战略优先发展方向, 就是逐步降低对国外生产商的依赖, 要求不断提高农机产品国产化率。因此, 俄罗斯高度重视农机科研开发工作,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 原位于列宁格勒的农机化研究所就分出8个部、21个分所, 50多个研究基地。这些研究所集“产、学、研”为一体, 具有较强的设计、开发和生产能力。目前俄罗斯正在研制新一代符合环保要求的60-750马力柴油发动机、谷物收割机模块化系列、电动拖拉机, 以及改进拖拉机变速箱等。这些项目实现后, 将有效促进农机设备更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农作物损失及减少排放, 农机化发展正在向智能、精准、高效、绿色迈进。

三、俄罗斯农机试验鉴定情况

(一) 俄罗斯农机试验鉴定机构现状

俄罗斯农机试验鉴定由农业部归口管理的农机试验鉴定机构承担。俄罗斯农机试验鉴定始于1948年, 当时全国建立了34个农机试验站, 最初建立的目的是检测农机装备、技术、燃料和润滑油等。目前, 俄罗斯农机试验鉴定体系主要由直属农业部的全国10个农机试验鉴定站 (分布情况见图1) 和1个农机研究所组成。10个农机试验鉴定站分布于典型的农业生产区, 目前, 整个系统大约有1000名员工, 其中70%以上具有俄罗斯专业二级以上教育学历。整个农机试验鉴定系统固定资产达147.3亿卢布, 占用土地10533公顷, 其中农业用地、房屋、结构、设备展示地和设备仓库等占地10447公顷。其农机试验鉴定都是在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下进行。整个系统装备了95个试验台、710台试验装置;有65个动态数据处理系统检测田间作业条件下农业机械的动力和操作特征数值;有331个固定实验室检测装置和田间农业机械的检测装置, 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业机械检测和评估其机械性能、技术参数、燃料和润滑油等特性或特征值;有219个拖拉机和车辆的检测装置。另外, 隶属农业部的ROSINFORMAGROTECH科研所 (距离莫斯科30公里) 主要开展农机试验方法研究, 也承担部分农机试验鉴定任务。俄罗斯农机试验鉴定机构基本情况见表1。

(二) 俄罗斯农机试验鉴定管理要求

据俄罗斯西北农机试验站站长和总工程师介绍, 俄罗斯的农机试验鉴定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类是范型 (定型) 试验鉴定 (公试) , 即样机生产完成之后的初验。企业每年12月31日前要将试验申请报给农业部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司, 由农业部下达农机试验计划到各个农机试验鉴定站, 各鉴定站完成后的试验报告直接报农业部审批。通过范型 (定型) 试验鉴定的农机样机才能够进行批量生产。另外一类产品合格试验鉴定 (商试) , 即在产品出厂销售前的合格鉴定。由企业向国家制证局 (独立机构) 提出申请, 再经农业部于每年年初下达农机试验计划到各个农机试验鉴定站, 各试验鉴定站依据技术要求和标准对上述产品进行试验鉴定后, 将试验鉴定结果上报农业部, 最后由农业部向国家制证局提交报告, 合格的产品将获得国家制证局颁发的质量合格证书和质量认可标志。具体流程即:企业-制证局-农业部-试验站-农业部-制证局-企业。农业部要在网站上公告所有的年度试验项目、试验报告、结果数据等有关试验信息, 作为用户选择适用农业机械的参考依据。

以上两种农机试验鉴定都是强制性的, 所有的农机产品必须经过农业部所属的农机试验鉴定机构的试验鉴定, 取得产品合格证书后, 才能生产销售, 并可享受国家财政和其它方面的优惠政策。产品合格证书在大贸易区包括白俄罗斯、斯坦国家通用。没有取得合格证书的产品不得销售, 要进行改进并重新提出试验鉴定申请。国外企业要进入俄罗斯市场也需要取得产品合格证书才能销售。农机试验鉴定机构的鉴定能力范围由农业部资质认证司认可。

目前, 俄罗斯虽然设有国家级的农机试验站, 但财政保障水平较低。据俄罗斯西北农机试验站站长介绍, 俄罗斯农业部下辖10农机试验站, 属农业部管理的体制内单位, 承担着公试和商试双重职能。公试试验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开展, 如西北站有70人, 每年农业部给250万卢布 (合25万人民币) , 要完成60个项目的试验报告上交农业部;商试试验每年也可做60个。

(三) 俄罗斯农机试验鉴定技术要求

俄罗斯所有的农机试验鉴定都要依据国家制证局或农业部指定的标准进行, 而所有的标准由国家标准局负责组织制定并发布。俄罗斯农机试验鉴定技术体系框架见图2。顶层标准是联邦法规《技术规程》, 第二个层次是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 包括《技术型功能产品生产标准通则》等;第三个层次是联邦农机技术试验工程师协会 (ATEAM) 标准, 这部分标准由协会组织各农机试验鉴定机构起草。部分农机试验鉴定标准见图3。

依据农机试验方法和规范性文件, 不同的农机产品的试验鉴定评价内容不同, 主要内容包括:技术专家检查、设计安全性评价、作业性能评价、能源参数评估、操作性能评价、设计可靠性评价、 (拖拉机) 动力和燃油经济性评价、 (拖拉机) 牵引性能评价、燃油和润滑油质量分析、经济指标评价等。俄罗斯农机试验鉴定评价内容见表2。例如:一份自走式饲料联合收割机合格鉴定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总纲 (基本技术参数和规格, 包括产品功能性介绍、技术参数) 、试验部分 (试验条件、过程、结果、与标准的符合程度、技术隐患等, 其中适用性评价通过田间试验完成, 用户调查不是强制性的, 调查结果供参考) , 试验结果总结及结论, 市场适用度评价 (性价比分析、市场占有率、价格浮动、不同购买群体的接受程度等) 。 (未完待续)

3.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学习总结 篇三

【关键词】怎样成为职教的名师 慕课与职业教育 充分利用慕课资源 教学资源

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也倍感珍惜,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教学管理上有所收获有所启迪。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及上海景格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是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上海市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上海景格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中德(上海)职业教育合作示范基地。

我们培训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块:1、如何成为职教名师;2、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3、教学媒体设计与开发;4、让微课程服务于职业教育;5、上海优秀中职示范校参观学习;6、阶段性互动研讨及案例分析、项目拓展、头脑风暴;7、课程与师资;8、屏幕录制型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9、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践、如何设计一堂好课、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案例分析;10、中职示范校精品课程 。

首先是邬教授给大家讲授的《怎样成为职教的名师》,让我记忆犹新:所谓好老师:凡是能够成为专家或名师的都是在能力边缘的极限上工作后锻炼出来的。一个老师只要把他的职业作为事业来对待,他肯定是位好老师。作为老师,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仅主持公正而且善于化解矛盾;在一切时空,你不仅言语育人,而且行为育人。天下教师一家人, 用一双手托起一个地球,没有一双手成就一凡事业。

在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所以教无定法,学无止法,只有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方法。

其次是潘教授讲授的《慕课与职业教育》,其中慕课是MOOC读音,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文简称。慕课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于以因素:名校、名师、精品、廉价、便捷等,给我了们提供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如果我们充分利用慕课资源,这将对以后的教学起到很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别是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需要输入大量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内容,节省下来的时间去进一步增加课程量或熟悉课程内容,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将学到比以往更丰富、更精彩的内容。如果学生上课、上机在同一环境下,再配上互联网,教学效果不可估量,这当然要求学生能够积极配合的情况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又给学生提供了打游戏、聊天、看视频的机会。

以后的教学也可能是在线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老师将变为助学者,导学者,师生将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共同找到创新折钥匙。教师只要将课堂建设好,管理好,组织好,教师摇身一变为导师,学生变为主体,学生线上、线下自由、自主、自知地学习,这将对学生的自控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合作能力等得到全面的锻炼! 这种教学模式与我们的现在现代教育教学模式有更多的相似处。

所有的教学资源我们都可以将它浓缩在一起,创建成微电影的形式,给大家播放出来,这种教学方式就是“微课”,因为它是浓缩的,所以它的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小,教学时间短,但它有很强的创新性,为未来教学形态的变化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所有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都离不开一些工具、软件提供的平台。例如在Googl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搜索资料;在豆丁、道客巴巴、百度等实现不同类型文件之间的相互转换。真正使用好这些工具、软件,将是提升自己的一把尖锐的利器!

生活中我们用到的地方有很多,例如我们的教材,如果要摘录教材中大量的文字,我们完全不用一字一字的录入,而是通过扫描教材,然后保存为PDF图片格式,最后将图片再转换成DOC文档格式,这种文档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编辑的文件。

这些方法除了能给我们提供正能量外,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运用这些方法专空子,行使不正当的行为,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很多人买房子时,可能都不是第一套、第二套房、而是第三、第四或更多,这时就需要出具无房证明,怎么出?找个无房户开具合法的无房证明,再用扫描仪扫描成之后再转换成文档的格式,并且鲜红的章印同样会完好地转换出来,他们只需要更改其他内容,找个彩色打印机打印出更多的无房证明,谁能辨别出来呢?

所以我们要用这些工具,做一些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事情,给自己、给他人提供更多的正能量。这些内容就是徐教授讲解的《不同类型文件之间的相互转换》,这是最贴近我的心理需求的知识面,只可惜时间太短了,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一一练习,回家在笔记本电脑上再做。

这次培训让我受益非浅,为我以后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将坚持不懈地上好每一节课!

所以好的培训就是一盏灯,照亮前行的路,也点燃了自己的人生!

再次感谢学校各级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

【参考文献】

《河南省驻马店财经学校示范校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课外研修资料汇编 编著: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景格学校

4.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报告 篇四

在历经了近两个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的时间里,本人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需要掌握的十项信息化教学技能》、《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交互式智能平板在教学中的应用》三门必修课程和《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介绍及应用》、《微课程的制作与应用》、《思维导图应用案例实践》、《英语教学设计与助教型课件》、《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英语教学》、《技术支持的初中英语探究学习任务设计》六门选修课程,并运用所学知识认真完成了实践作业。这次培训模式新颖,充分发挥了远程教育的作用,让广大教师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优质的学科培训资源,共享网络学习资源,大大提高培训的质量。我们从“观看视频、阅读资料——班级交流讨论、集中答疑——交作业”这三个环节来细化学习任务,感觉有点像玩游戏闯关,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提高的平台。在本次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中,让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对我们的教学思路进行了梳理,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所具有的特性,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出路,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的认识到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和必然性。

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能给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让学生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向。CAI的兴起是整个教育界进行信息革命最有代表性的产物。随着CAI的逐渐推广和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也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所应掌握的一种技术。网络化的进程,也正一步一步临近,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一个好的课件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当前科技发展异常迅猛,每个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利用多种媒体组合,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参与和学习积极主动性,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首先通过自学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成果,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给学生提供自学条件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可以改变教材的观念和形式,改变教学环境、手段和方法,变革教学模式,有利于面向全体同学发展个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是必要的而且也是紧迫的。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对学生来说,学习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因。而“课件”的合理运用能使这些因素得到优化,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件中利用二维、三维动画技术和视频技术能使抽象、深奥的知识简单化、直观化,缩短客观实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能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对我的教学受益匪浅,我们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优势,引导学生善于置疑,积极探索,大胆联想,多方位,多层面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使学科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通过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能使教师更能注重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教育三种模式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更注重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 , 给学生留出更多的空间,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育效果。培训只是一个手段,培训只是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我将因此而振作精神,在教育天地中走得更宽,更远。

5.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总结 篇五

一、理念上的更新

1、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虽然只有短短五天的时间,但是每一天紧张有序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听了幽默风趣的傅老师的讲座,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解其意义和作用;知道了教学中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听了赛课能手刘芳老师的讲座,掌握了教学设计的概念及一般过程;了解了研究性学习的概述和评价。听力向帮松校长的高效讲座,知道了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以及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联想我平时教学都只停流在基本应用上,没有理论作指导。然而通过此培训,为我今后的生物教学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撑,能更好的指导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同时,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中青年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作为一名现代青年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集成、整合、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地学习,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二、专业知识方面

1、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的解读”、“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青年教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同时掌握了常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应用,及如何进行教学评价。

2、通过聆听专家们对“资源检索与获取”、“教学资源的处理”、“Science word的应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太落后与不足。如听班主任张青阳老师对“Science word综合应用”的解析和邹卫老师对“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加工、集成与整合”深入仔细的讲解与演示操作,这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如制作试卷、编写资料、课件制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由此感慨,此次培训,不枉此行。

6.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报告 篇六

2016年,在学校的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2016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我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上网学习,在培训中聆听了各位专家精彩纷呈、风格各异的讲座,观看了名师娴熟精湛的课堂实录视频,相互交流心得体会,他们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恰到应用,让我受益匪浅。顺利完成了网上的学习任务。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的信息技术知识得到了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通过这次培训,我了解了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变革,让我对信息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让我树立了“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理念,我明白了信息技术使教育教学赋予更多的内涵,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使我的课堂更具活力,使我们的教学更具实效。

在返岗实践中,我将学到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六年级体育课时,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把体育与健康知识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演示,让学生清楚认识到体育与健康知识的重要性。另外在培训时,我积极参加了工作坊的讨论活动,学习了其他学员的好的经验。返岗实践中,我将培训学到的方法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中,效果很好。

7.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报告 篇七

一、培训迁移概述

培训是组织有效利用和培养现有人力资源, 从中获得人才、提高组织竞争力、促进组织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对于任何一个培训, 人们最关注的都是其效果问题。过去对培训效果的评价, 大多是关注培训前和培训结束后参训者知识、技能、态度等的变化, 利用两者差异的显著性来表明培训的效果。此种评价忽略了培训的真正目的, 即培训是为了实际工作服务的, 被培训者只有将培训所学实际运用于工作, 才能体现培训的真正价值。参训者若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学运用于工作当中, 提高个人工作绩效, 培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基于此种认识, 人们对培训效果的评价由对培训学习成果的关注转移到了对培训迁移效果的关注。所谓培训迁移 (training transfer) 是指被培训者把在培训中获得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应用在实际工作中的程度[1], 它更多关注培训所学如何更好地应用于实际, 以及经过一段时间后迁移行为是否仍能保持。而培训迁移效果则是强调受训人员因培训所学而改进的个人工作绩效以及个人绩效在组织水平上的成果。为了提高培训效果, 有必要分析影响培训迁移的因素, 支持和促进有效迁移的发生。鉴于培训与实际应用之间并非真空, 被培训者将培训所学应用于实际工作将会受众多因素影响, 因此人们对培训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不再仅着眼于培训本身, 而是扩展到了培训活动之外的因素 (如图1) 。

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迁移现状

据了解, 很多地区在完成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后, 就很少再去关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实际运用状况。其中似乎有着一条共同默认的假设:教师在拿到培训合格证后就已经获得了教育技术能力, 从此就可以胜任技术整合的学科教学了。但通过对培训后教师ET技能实际运用情况进行初步了解之后, 我们发现事实并不那么理想。其中最令人担忧的一种情况是, 少部分教师拿到培训合格证后依然重归故道, 没有尝试实践新的理念, 没有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改进教学。这固然有教师的态度问题 (他们从一开始参加培训就带有强烈的功利心理) , 但这同时也提醒我们,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迁移的问题是实际存在的。另一种情况则较为普遍, 教师们在教学工作中, 还难以针对教学实际问题将培训中所学知识技能灵活、有效地运用于教学实践, 培训迁移遇到了困难。很多教师在技术整合教学的实践中, 还停留在浅层次的整合上, “电灌”的现象依然较多。此外, 整合的创新意识不足, 创新实践不多。这些情况给出了一个提示:“培训”还不能算圆满结束;同时也揭示了一个问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迁移应得到有效支持, 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实效性。

三、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迁移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培训迁移的因素很多, 根据已有的研究可将这些因素分为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培训设计因素等方面。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影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迁移的因素。

1. 受训教师个人动机

动机是人们对将要承担某项任务或进行某种活动愿意付出努力的内驱力, 是个人内在需要与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里的动机包括教师参训的学习动机和训后迁移动机。学习动机会影响教师培训学习的成效, 进而会影响培训后的迁移效果。而迁移动机则会直接影响培训所学是否会用于实际工作以及运用效果如何。

Vroom的期望理论说明了个人对行为结果的认知、期望以及对这些结果的偏好将对动机产生重要影响。该理论的内涵可用如下公式表示:激励力=效价×期望。其中, 激励力表示个体积极性和内部动力的强度, 效价是达到目标对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和重要性, 期望则是指执行一定行为或付出努力能够带来任务达成和需要满足的可能性 (概率) 。若目标价值越重要, 实现目标的概率越高, 所激发的动机也就会越强烈。由此可见, 学习和运用ET技能的难度及对其价值回报的估计, 将会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学习和迁移动机有着很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 培训设计要关注参训教师需要, 培训实施要考虑教学方式、方法, 培训后对迁移要给以支持和鼓励等是多么重要。而目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多是集中式的, 易忽视参训教师个体需求差异。这将对学员的热情和积极性造成抑制, 甚至会降低学员对培训价值的认同感, 从而易造成培训学习被动化、机械化。另外, 培训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迁移也常被当成教师自己的事, 难以得到多方有力的支持和激励, 这会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迁移努力的积极性造成抑制。

对受训教师个人动机分析还可以从职业生涯态度和工作态度、组织承诺、培训后干预等方面着手。职业生涯和工作态度会影响培训前动机, 具有好的职业生涯计划和高水平的工作投入的受训教师更有可能去学习新的东西。组织承诺是个体对某个组织的认同程度, 表示个人对组织目标、价值观愿意付出工作努力以及维持组织成员身份的程度。教师组织承诺的程度影响培训前动机以及培训在完成关键工作活动中的应用。培训后干预, 如反馈等会影响培训结果。积极反馈会影响受训教师迁移的能力和迁移愿望 (Burke, 1997) 。[2]

2.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迁移设计

根据Laker的观点, 培训迁移可以分为近迁移和远迁移。近迁移是指将学习应用于相似的情境中;远迁移是指将学习应用于不相似的情境中。根据等同因素理论, 培训可以通过改进与实际情境相对应的刺激、反应和条件等因素的程度来提高近迁移效果[3]。也就是说培训情境与工作情境越接近, 培训的效果就越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多是去情境化的或者拟情境化的。讲授为主的培训方式几乎完全脱离了教师工作的实际情境, 类似学科教学式的, 讲授内容多是理论、程式和规则。案例教学等关注到理论联系实际, 但其意图是通过案例等来教授一般过程和方法, 也很难顾及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学生等的教学实际问题, 参训教师回到工作中后还是难以有效运用。因此培训应尝试运用多种模式, 支持结合教师教学实际情境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根据远迁移理论, 受训者充分理解基本原理、概念及其所学技能和行为背后隐含的假设, 并能在多种情境下练习和使用新的技能、能在自己选择的情境中讨论和应用培训所学、在培训后尝试将其所学应用于新的情境等, 将能有效促进远迁移的发生。

3. 学校培训迁移气氛

培训迁移气氛是组织成员对那些具体的促进或阻碍使用培训所学的工作环境的感知, 它反映的是与培训相联系的员工认知模式[4]。组织行为学家Rouiller与Goldstein (1993) 提出了培训迁移气氛的结构模型 (如图2) 。他们认为, 迁移气氛包括两种类型的工作场所线索———情境线索和结果线索。情境线索是指在受训者返回工作岗位后, 提醒他们使用培训所学, 包括目标线索 (设置目标要求受训者应用培训所学) 、社会线索 (上司或同事积极肯定或对应用培训所学反映消极) 、任务线索 (设备、资金和时间等的提供) 和自我控制线索 (员工的自主权如何) 四种线索。结果线索是指受训者在培训后的实际工作中应用培训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得到的反馈, 包括无反馈 (主管领导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在工作中应用培训所学技能) 、惩罚 (主管者公开反对受训者在工作中应用所学技能) 、正反馈 (应用培训所学技能的受训者会得到表扬和奖励) 。由此可见, 学校对参加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教师运用培训所学是否有明确要求, 领导和同事是否支持受训教师运用培训所学, 并为其提供时间、设备等的支持, 受训教师运用培训所学改进教学的自主权或灵活性如何, 受训教师运用培训所学是否能得到奖励或职位晋升等等, 这些因素都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迁移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

4. 学校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是学校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从一个侧面表现学校的价值观念和精神, 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学习氛围浓郁的学校, 领导重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注教师的不断提高, 把教师的进步看成对学校管理工作的肯定;教师上进心强, 渴望并努力利用一切机会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积极运用学得的新知识、新技能改进教学, 努力进行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迁移将能够得以不断地进行并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支持和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迁移的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 影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迁移的因素存在于训前、训中和训后的整个过程。因此, 支持和促进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迁移应关注三个不同的阶段及其不同的问题, 全盘考虑、甄别处理。结合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践, 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 关注教师需要, 激发教师动机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调动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就是保证培训学习和训后迁移效果所要解决的第一个重要问题。参训教师对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认识及对培训内容的认可度会影响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投入程度。因此, 在培训的规划上要做好前期宣传和动员工作, 力争让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由自上而下的培训转变为自下而上的培训;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应注重参训教师的需求, 做到内容与教师实际需要和工作实际相一致, 提高教师对培训内容价值的认同感;在培训活动的执行中应强调教师的参与性, 必须要避免培训者讲、受训教师听的被动灌输局面一统全程。

2. 培训注重形式多样、方法灵活、训教结合

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主要是采用塔式培训的方式进行的, 即先培训培训者或骨干教师, 然后再由这些培训者或骨干教师去培训广大的中小学教师[5]。此种培训对传递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则是合适的, 它能保证知识内容的科学性、经典性, 专家教授有利于受训教师达到对概念和原理等的正确全面的理解, 这将利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远迁移的有效发生。但此种模式易出现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 一定程度上脱离教师教学实际情境, 不利于近迁移的发生。因此, 培训应采用不同形式, 达到优势互补。为了支持近迁移发生, 培训可以采用“师徒带教制”, 让教学经验丰富的、在技术整合教学实践中绩效较高的教师在工作场所进行指导和示范, 达到对知识和经验的有效分享;学校组织开展校本研修, 针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研究、探索和尝试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从而达到对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利用网络组建网络虚拟社区, 教师在社区中交流经验、答疑解难、共享资源、展示案例等, 以协作学习的方式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3. 多方位支持, 优化培训迁移气氛

根据迁移气氛模型, 学校环境对教师应用培训所学影响很大。为促进培训迁移提高培训实效, 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 对参训后的教师明确提出运用培训所学应达到的目标要求, 制定政策, 保证给以时间、设备、技术等的支持, 并明确应用培训所学达到某种程度或实现某个目标所应给与的奖励的措施;同时也应给与教师一定的自主权, 鼓励教师尝试创新行为, 对探索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给以应有的理解。学校还应努力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打造学习型组织, 鼓励和支持每位教师的持续发展和进步;建立健康的竞争机制, 营造健康的竞争气氛, 同事之间能够相互支持应用培训所学改进工作。

4. 加强对培训迁移效果的评估与反馈

为保证培训迁移的效果, 学校应建立迁移效果评估体系, 包括评估教师在工作中运用培训所学达到的范围、运用培训所学达到的频度、运用培训所学解决的问题的难度或复杂程度等。在评估教师运用培训所学达到何种程度的效果时, 最根本的一点不应该忘记, 那就是学生的学习成效。学生的发展才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所以, 只有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才能从根本上取得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迁移效果的实质性评估。但学生学习成效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 在实际操作中很难鉴别是哪些因素起了作用, 作用多大, 所以通过学生学习成效来评估培训迁移效果操作起来很难, 但它作为评估的指导思想是不应该忽视的。

参考文献

[1]Baldwin T T, Ford J K.Transfer of training:A review and future direction for future research[J].Personnel Psychology, 1988, 41 (1) :63-105.

[2][3]冯明, 陶祁.培训迁移的有关理论和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 2002, (3) .

[4]吴怡, 龙立荣.培训迁移影响因素分析及其管理策略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 2006, (2) .

8.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报告 篇八

关键词:素质;拓展;管理能力

素质拓展,又称拓展训练、外展训练,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去战胜一个个困难。风靡全球50余年的素质拓展,近年来在国内不断发展,备受推崇,逐渐被列入国家机关、外企和其他现代化企业的培训日程。为什么“素质拓展”能有如此的魅力呢?让我们一起亲身步入“素质拓展”!

一、拓展活动的开展

金秋十月,二百多位中小学校长和教育教学骨干参加“放飞我们的教育理想”拓展训练培训活动,活动由全国著名的红色演讲家邹越老师主持。

在第一天紧张新奇的活动中,“临猗教育航空号起飞”的活动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活动模拟航班飞行,让参加活动的二百多位教育工作者围成一圈报数,有的数字要空过,报错十次惩罚做俯卧撑,再次报错十次做俯卧撑的次数翻倍。开始大家还嘻嘻哈哈,取笑报错数的同志,后来在邹越老师的教育下,大家神情越来越凝重,而且多数同志也随着惩罚的加重体力不支起来。这时候,邹越老师提出若有一位同志愿意出来替大家挨罚,其他同志就可以免除惩罚。这时冲出程村初中的王岩老师,一个坚强果敢、充满激情和爱心的小伙子。大家暗自为免除惩罚而高兴,但也为王岩担忧不已。当错误一再发生,王岩要做八十次俯卧撑的时候,大家都紧张起来。在做了近四十个后,王岩终于支持不住,重重地趴在了地上。大家开始骚动起来,大声喊着“王岩,加油!”看到王岩在艰难地坚持,不少女同志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后来,全体同志都涌到场地中央,不顾阻拦开始完成自己应该做的惩罚。会场气氛达到顶点,邹越老师这才语重心长地揭示出这场活动的意义,让大家明白自己的责任只能由自己来负担,不能推卸,也明白英雄的巨大模范带头作用。时代需要英雄,也需要团结。对于我们的学校和单位,教育管理者是组织者、领导者,好的教育工作者能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凝聚人心,同心协力,为共同的教育事业努力奋斗。而同时,一个学校和单位不能缺少先进分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不断涌现众多的模范人物,才能让一个学校和单位保持昂扬士气和不竭活力。

第二天的活动同样精彩,特别是“把信送给加西亚”。大家喊着口号,互相鼓励着,不停地做着划桨动作。尽管有“坏人”的干扰,尽管一个多小时的活动让大家几乎耗尽体力,筋疲力尽,但每一个人都坚持到了最后。当大家一起数着倒计,邹越老师宣布到达终点时,全场一片欢呼。这次拓展活动最大特点是充分挖掘人的潜能,让每个人包含着自信心——挑战自我,战胜自我。一个人的成功不能代表整个团队的成功,只有团队中的个体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才能共同达到团队的目标。全体队员在挑战困难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挑战了自我,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彼此之间更多了份信任、理解、包容、默契、鼓励。

二、成果与不足

实践证明,素质拓展教育平台的搭建与实施,对职业素养的全面提高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1.最大地激发人的潜能

潜能是一种埋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力量,无论智者还是愚者,每个人都拥有它,而当这种能力被激发出来时,常常也是出人意料的!而大多数人的志气和才能都深深地潜伏着,要靠外界的东西来激发。只有通过外界的条件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出来,才能创造出更大的成就;若只懂得埋头苦干,而不晓得挖掘自身的潜能,固有的才能就会变得迟钝并失去了它的力量。

2.拓展人的创新思维

素质拓展活动让大家突破了原有思维的局限,培养了创新意识,提升了个人和团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

3.增强责任心和参与意识

拓展活动让大家体验团队的伟大力量,增强团队成员的责任心与参与意识,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和群体合作意识。素质拓展,促进了校长之间的了解,密切了团队之间的关系,所有参与的教育工作者更加热爱神圣的教育事业,对今后的校园管理更加充满了自信!

在实施过程中,也总结出一些问题,比如:活动过程管理还需要进一步细化优化,一些大型活动的组织困难,执行存在漏洞和不平衡的问题;各项活动丰富多彩,但是对于教育素质拓展而言,专业素养与改革创新针对性相对不足,普及面和参与率有待提高;部分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拓展计划还存在认识模糊,对该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对自身的素质提升的积极影响不明确,重视不够,导致被动接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身的活动积极性,也影响了整个拓展教育计划的实施效果。

三、问题与思考

教育素质拓展活动作为一个素质教育提升平台,是基于近几年社会对教育过分重视智力的培养,忽视人文素质关怀的一种回应。实际上,我们提出要从整体上思考构架素质教育结构,已经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人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过去,很多人对校园文化不够重视,现在,还是对这个层面上的素质教育不理会,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把素质教育与专业教学割裂开来,把素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心”之外的东西来看待了,这不能不说是素质教育在教育中的尴尬。所以,要摒弃应试教育,提升学生素质,就应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用素质拓展活动中领悟到的思维去更新观念,并不断改革创新。

(作者单位 山西省临猗县教育局)

9.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篇九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总结1

按照学校的安排,我参加了“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学习,虽然是远程培训,但收获颇大。在培训中聆听了各位专家精彩纷呈、风格各异的讲座,观看了名师娴熟精湛的课堂实录视频,他们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恰到应用,让我受益匪浅。这次培训,提升了自己在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一、教育教学理念有了新的认识

这次培训的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通过这次培训,我了解了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变革,让我对信息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让我树立了“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理念,我明白了信息技术使教育教学赋予更多的内涵,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使我的课堂更具活力,使我们的教学更具实效。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有了提升

这次培训我认真学习了必修和选修的全部课程,做笔记、做作业、与同行交流,实实在在地学到了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在课堂上我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学之中,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死板无味,无精打采的教学气氛。教师和多媒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协调、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习整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信息技术的应用,确实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语言、声音、图象、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三、课件制作水平有了提高

通过学习,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已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制作课件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将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所以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学会从网上等多种途径下载视频、图片、flash等资源,以及截取网页和视频等,并将它们整合到课件中等技术操作,从而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行为发生了深刻变化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光是翻阅书本、备课写教案,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网络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开展教学。

在这次的培训学习中,通过看专家的讲座、名师的课堂教学视频,与同行的交流,我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我将以此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我会继续学习深化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更好的运用信息技术指导教学。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总结2

在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发展这样一个新背景下,作为学校领导必须具备信息化领导力——基本的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化设备组织教学,合理评价教师、学生和学校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及其效果的能力,引领和示范合理高效地使用信息化资源的能力,简言之就是使学校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取得应有的成效的能力。学校领导的信息化领导力,是在信息化环境中,学校领导所体现出的一种综合影响力和领导气质。

教育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成功与否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要想加强信息化领导力,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发展,学校应当系统规划、有序行动,对以下方面要有所关注和思考:

第一,要关注课程

教育改革和新课程的挑战。教育信息化的领导力应当体现在全面了解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并进而认识到教育信息化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改革是密切相关、互为促进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信息化实践创新的具体体现。

第二,要关注课堂

创新教学与教学改革。教育信息化的领导力体现在应当了解信息化教学在课堂实现的基本模式,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需要以教学方式的改革为基础,认识到高价值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要确保体现技术的有效整合。

第三,要关注学生

信息化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创设以“学”为中心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是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关注和思考的出发点——应该了解如何创造将学校、社区、家庭紧密联合的信息化教育体系;了解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师、学生、家长多方参与的评价与家庭学校互动:了解实现学生的电子成长记录与全面发展轨迹;了解如何将社会信息化发展和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的新要求,转化为教师、学生的行为和基本素养。

第四,要关注教师

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成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应该体现在——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新的机遇。教师需要掌握基本的技术应用能力,需要掌握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中的教育技术能力,需要掌握借助信息技术寻求终身发展的学习能力。学校领导要认识到,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成长,是教育领域系统规划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制定相应计划,以内化为教师自觉利用教育信息化的执行力。

第五,要关注环境

信息化教育环境与学校文化建设。学校领导们该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效果体现之一,是教育文化的变革。如何在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与校园文化之间取得协调和共同促进发展,以取得信息化投入的最佳效益。

第六,要关注效益

区域教育信息化投入的效益评估。教育信息化是一件经济、人力、物力投入都极大的工作。学校领导应当清醒并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系统规划需要对技术投入的效益进行关注,需要对教育信息化各系统要素效果和整体效益进行通盘考虑和认真评估。

只有对这些方面真正思考,从硬件设施、软件资源、应用队伍、课程改革、教学应用、规章制度等多维度进行系统设计,才能有效地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发展与建设,真正具备教育信息化的领导能力。

当前,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学校的职责就是要寻找能够使每个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学习水平并得以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条件。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是学校工作的掌舵者,学校信息化的有效应用和使用水平,取决于校长及中层领导因素、教师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学校的引领作用是关键。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校领导的认识层次决定了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发展方向,学校的信息化的制度的制定符合教学规律,要贴近教学实际,符合教师的工作需求,才能够被教师认可,才能有效地得到执行,因此学校有关信息化方面制度建设和激励机制的的健全是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保障。

学用结合是深入推进信息化的法宝。学校领导的身体力行是学校信息化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校领导必须清楚各学科教师的学习情况,做好信息化推进中的对全体教师培训指导工作,能及时利用数据对课堂教学及质量进行分析,化解难点和教师的困惑,让教师切实体会信息技术的魅力。

信息化的管理服务是效率的保证。学校领导和相关管理人员要密切合作,协调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推动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快速发展。

为信息化搭建、打造必要的环境。学校要从硬件建设和软件提升方面为教师的使用提供便利,解决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学校专业信息技术人员的学习和教师的专业培训必须符合教师的实际需求,确保优质资源能为教师正常教学所用,能为学生平等地共享。

利用信息化,推进校本教研。学校要着眼教师的专业发展,拓展学科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践研究,促进教师开展信息化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激发教师的成就感,为教师更好的发展创造条件。

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逐步完善的工程,只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在行动上积极地践行,才能使信息化发挥最大的效用。

以上就是我此次培训的一点感悟,虽然还有许多知识没有完全消化,有待于以后继续加强学习、领会体悟,但通过这次学习、培训和交流,信息化这股扑面而来的教育清风,使我更加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做一名教育信息化的积极践行者,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总结3

通过一个多月的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我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听了专家的讲座和培训老师的指导后,我感触最深的是微课的认识与制作方法。培训中,老师一方面要求我们以超脱姿态,踏实前行,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研究微课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自觉培养自学发展意识,力求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促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上新的台阶。通过深入学习,下面谈一谈这次培训学习的一些感悟。

一、认识了新的课程——微课

在x月24日余xx老师和25日陈xx教授的讲解下,我初步认识了“微课”这一门新的课程。他们指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二、如何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设计微课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本人从别人的身上学习到一些有关微课设计的知识。一节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佳,知识点的选择和分析处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设计每一节微课时,我首先慎重选择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尝试做到如下几点:

1、知识点尽量选择教学的重点、难点。

2、知识点的选择要细,十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

3、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文字、语言、图片上的知识性错误或误导性的描述。

4、要将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

例如:在这次培训中,我根据本学科小学四年级语文的教学,我选择了“习作”指导作为一个知识点设计一节微课,让学生在短暂的10分钟内对习作审题、习作方法等内容进行微课的设计。这节微课在前一节课“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微课的设计,突破了本节习作课中帮助学生审题和习作方法教学的两个重难点。

三、培训模式微课化

在这次培训中,除了三天的集中培训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通过培训老师的培训微课进行传授知识。在这些培训微课中,老师讲解非常明了、清晰,只要培训者发时间去观看,就能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即使一下了看不明白,可以反复地去看,直至自己学会为止,这符合了微课的设计理念。同时,学员可以通过qq群平台以及微信等方式与主讲教师进行互动,而主讲老师又会不厌其烦进行一一地解答,这样就产生了学员与老师互动,学员与学员互动的培训模式。这样的培训方法既让我们学得了技术又可以在教学中边学习边实践,让我们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真是两全其美。

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使我们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言能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总结4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很庆幸区教育部门为我们提供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得到名师传授的教学经验和技术指点。从教以来,我接触教育技术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教学中总存在许多困惑,利用这次培训正好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虽然学习很紧张只有六天的时间,但过得很充实,受益匪浅,让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这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大的不同之处。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对我们的教学思路进行了梳理,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老师的有效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

这一堂堂授课虽然还略显生涩,但也雏形颇具,使我深受启发,并理清了自己的收获:

1、接受了教育技术这个新的专业术语。以前每每谈到教育技术能力就想到信息技术,其实教育是一半科学一半艺术,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致力于以科学观来考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设计教学策略,力求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获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益。

2、深入领会了解了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前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技术、轻思想等。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体会到,要真正上好一堂课,课前的思考、准备及课后评价、反思与课堂上的组织、教学等环节同等重要。

3、学习领会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在这里,我是作为一个学生的角色在课堂里感受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对比自己的学生如插秧苗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有了更多合理利用身边的教育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致的思考。

4、矫正了一些有偏差的想法。以前学校教师每当喊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时,都会以条件有限为借口。现在我更清晰地知道教育技术除了利用信息技术外,只要合理、科学地使用教育技术,同样通过传统的媒体也能上出一堂高质量的课。

培训只是一个手段,培训只是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我将因此而振作精神,在教育天地中走得更宽,更远。

我坚信,短暂的培训将使我终身受益,并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拓宽道路,我一定会好好珍藏且不断充实!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总结5

通过一个多月的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我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听了专家的讲座和培训老师的指导后,我感触最深的是微课的认识与制作方法。培训中,老师一方面要求我们以超脱姿态,踏实前行,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研究微课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自觉培养自学发展意识,力求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促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上新的台阶。通过深入学习,下面谈一谈这次培训学习的一些感悟。

一、认识了新的课程微课

我初步认识了“微课”这一门新的课程。他们指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二、如何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设计微课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本人从别人的身上学习到一些有关微课设计的知识。一节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佳,知识点的选择和分析处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设计每一节微课时,我首先慎重选择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尝试做到如下几点:

1、知识点尽量选择教学的重点、难点。

2、知识点的选择要细,十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

3、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文字、语言、图片上的知识性错误或误导性的描述。

4、要将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

例如:在这次培训中,我根据本学科小学四年级语文的教学,我选择了“习作”指导作为一个知识点设计一节微课,让学生在短暂的10分钟内对习作审题、习作方法等内容进行微课的设计。这节微课在前一节课“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微课的设计,突破了本节习作课中帮助学生审题和习作方法教学的两个重难点。

三、培训模式微课化

在这次培训中,除了三天的集中培训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通过培训老师的培训微课进行传授知识。在这些培训微课中,老师讲解非常明了、清晰,只要培训者发时间去观看,就能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即使一下了看不明白,可以反复地去看,直至自己学会为止,这符合了微课的设计理念。同时,学员可以通过QQ群平台以及微信等方式与主讲教师进行互动,而主讲老师又会不厌其烦进行一一地解答,这样就产生了学员与老师互动,学员与学员互动的培训模式。这样的培训方法既让我们学得了技术又可以在教学中边学习边实践,让我们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真是两全其美。

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使我们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言能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总结6

20xx年11月开始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远程培训,使这个冬日尤其忙碌,每天上课之余,便置身网络学习的平台,虽阵阵寒意,而竟不觉。

一、眼界视野更高阔

课程学习与研讨交流过程中,深感专家的专题讲座、名师的课题讲座,都是理论水平高、立意高远、立足课堂,既具前瞻性、又密切联系实际,使我在观念得到更新、理论得到提高、知识得到积淀的同时,眼界视野更高阔。现在感到我们的辛勤耕耘,也可能不知不觉中,就汇入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的.洪流之中,虽然我自知做不了“可汗”,却能理解它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与价值意义。

二、参与互动更积极

在网络学习参与专家视频答疑活动、浏览简报、学习同伴优秀作品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网络平台功能强大,教育资源丰富,专家名师的水平高,同行之中山外有山。文章和评论,观点独特新颖、方法行之有效。在这里,好的讲座可反复收看,并有配套的资源下载供参考;提出的问题,有人助答;同行在关注、评论你的发言,你也自觉不自觉参与互动。虽在现实互不识,网络在线见如故,哪怕在静静的深夜,你也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三、手段手法更熟练

经过培训,不仅对具体的通用信息技术,WORD、PPT、PLASH等掌握加深,对用工具处理文件的技巧(比如图片、音视频处理)、素材的搜集、资源的整合、课件的编写也更熟练

当然也体会了在网络平台中伴随着经验值提升是贡献的增加,有贡献才能分享。尽管目前主要还是用信息技术支持优化教学环节,对“微课程”、“电子书包”、“翻转课堂”尚无能企及,但自如地利用多媒体与课程融合,教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协调、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习整体,已经算收获颇丰。

四、研修课题更具体

本次培训最大的特点是“学评测一体,融入过程”,研修成果的呈现,无论是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课程作业,还是校本实践环节提交研修成果(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及相关资源、教学反思等),都是立足学校、课程、学生,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协同、个体反思实践中完成。

五、实践运用更自觉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把语言、声音、图像、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优化数学教学有很大的辅助作用。以往可能更多在上公开课才调动全力运用,现在成为常态,自觉运用。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总结7

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纪,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慢慢渗透了各个行业,也慢慢融入了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慢慢方式改变,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教育和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已经迫在眉睫。

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国培计划(20xx)”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通过为期两个月的培训学习,让我对教育现代化、教育时代化、教育信息化有了新的体会,对教师的角色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有了新的认识。

一、专题学习体会

通过聆听专家老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养”和“整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一名老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教育信息化的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掌握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通过聆听专家们对“网络学习资源应用”、“电子白板的创新应用”、“中小学微课设计与制作”、“微视频的加工与编辑”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掌握的信息技术的匮乏,软件使用的贫瘠,也深深的认识到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对于一个现代教师的重要性,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信息的脚步,跟上社会的发展,跟上教育模式的改革就要熟练掌握和应用现代化的技术和工具,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也要求我们适应教育的信息化的到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改革。听了老师们的解析与演示操作,使我开拓了视野,信息技术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二、基于网络的小学科学教学体会

1、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2、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是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要求。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用科学思维方式获取知识,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由此可见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的能力基础上,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创新性学习是一种对未来的预期与前瞻的意识。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多从身边的事物寻找。这也在提醒我们,科学即生活。科学课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这种意识的作用,使儿童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3、科学课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培养科学课的课堂常规,如有条不紊的开展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时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长期坚持观察记录,能倾听别人的发言,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等。

4、科学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的内容繁多,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对教师的知识要求很高,因此教师要及时补充知识储备,同时要学会科学探究的技能,具备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这样科学教学质量会更高。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教育不是孤立的、封闭的,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循规蹈矩的。教育也要时代化,要融入到现代的生活之中,融入到这个信息的时代,这个信息的社会。同时,我会一如既往的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自我的专业技能、业务能力,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努力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综合能力的现代化的新兴人才。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总结8

这次的网络远程研修课程学习,给我们提供一个新式的学习的平台,是对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也是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高。课程学习中,充实的教学内容、丰富的教学形式、真实的课堂实录、精彩纷呈的专家解读等等,让我感触最深,受益匪浅。通过理论学习和与同事们的研讨、交流、思维的交换及对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反思,我有了新的感想。

现在我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相对落后,以至于不能从理论的层面来解释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现象和困惑,不能放手学生,不敢把课堂还给学生。今天我终于从喧嚣的班主任和教育教学工作中走出来了,利用研修时间,我静静的聆听专家的讲座,与同事进行热烈的讨论,认认真真的作业和反思,虚心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观念,了解了更多地关于高效课堂和教学设计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此次课程学习中,我体会到了信息技术选修模块既要注重技术深度和广度的把握、技术方和技术思想的挖掘,又关注技术文化与信息文化理念的表达。要将理解、选择、使用技术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这种技术包括“操作”层面上的技术、“方法”层面上的技术、“思想”层面上的技术,要包括技术工具、技术方法、技术思想以及技术文化(即技术及技术产品影人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要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学技术”与“用技术”融合在一起。

明天我必须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应是学生精彩展示的舞台,必须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教育观念,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展示交流,在交流中获得能力提升,情感得到升华;明天我必须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重新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的自觉性上发生改变,以便能开阔自己的思维和认识,提高了自己的知识与教学能力;不断的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思考得到提升,对问题的看法有更深的认识,课后经常撰写教学反思,提高教学实效。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总结9

一转眼,两个月的培训就要结束了,还真有点舍不得。在这两个月里,虽然在紧张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之余,还得趴在电脑前认真地学习专家引领性的视频或文本资料,或是完成一些培训的作业,几乎可以说是忙得焦头烂额,但是回想起本次培训中自己收获与进步,觉得累得值得,因而又对这次培训倍感珍惜。

首先,必修课的学习让我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更进了一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以前听说过微课程,以为微课程也就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小段,通过培训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竟是井底之蛙。现在我不仅明白了什么叫微课程,知道了如何设计和制作微课程,更明白了微课程在未来学习中的重要性,也激起了我认真学习和培训的热情,以使自己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不远的将来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以之外,我还学到了图片、音频、视频的一些使用技巧,学会了制作精美、实用的多媒体课件。并尝试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自己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良好。

其次,进一步明确了信息技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比如何时使用,以何种方式呈现,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等。清楚了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能第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清楚了信息技术支持的探究学习任务如何设计才能行之有效,清楚了多种形式的媒体各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发挥各自最大的优越性,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通过观看优秀课例,使我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理解得更深刻。

第三,明白了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最后,在辅导教师的帮助下,在和同组教师的互研讨中不断成长进步。组内教师对我提交的教学设计给予了真诚的评价和帮助,他们为我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使我能不断完善进步,在和同组教师的互助研讨中,我学到了很多解决教学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良好办法,可谓收获颇丰。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真正读透了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了解了一些信息化教学环境应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既然参加了培训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就要把学习的内容和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力求能够让信息技术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总结10

通过培训,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改变我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我收获颇多。

一、教学理念得到更新

1、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者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每一天紧张有序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专业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

二、师德素养逐步升华

通过学习,认识到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因此,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三、专业知识水平快速提升

1、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信息化教学环境”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信息技术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2、通过聆听专家们对“资源检索与获取”、“多媒体素材的处理”、“办公软件综合应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太落后与不足。如一些视频对“办公软件综合应用”的解析和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设计”深入仔细的分析与演示操作,使我真正的知道了什么是办公软件强大的功能,平时我只会对办公软件进行简单的应用,没有更进一步去学习,看了视频的解析与演示操作,深刻的认识到什么专业知识,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四、教学方法不断更新

1、此次远程教育培训,教育观念有所更新,教学方法更新,让我们农村教师也充分享受了运用远程教育培训的成果。结合专家讲座、作业练习、教师间相互交流等学习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2、本次培训让我在教师工作坊研修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收获颇多:一是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虚拟实验工具的策略;二是初中课堂教学提问与反思的教学策略;三是初中课堂提问与反思的教学策略;四是对拓展教材资源提高教学效益和策略。这将对知识更新,能力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参与、关注课堂效益

五、团队合作深入交流

通过远程教育培训,在学习的同时,在班级论坛学习交流时与区县内县外相识或不相识的同行朋友进行网上探讨。学到了许多新的教育观念,也通过同行的帮助,解除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许多困惑。“发帖、回帖”充分交流阐述自己在教育教学的感想、心得、体会,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真挚交流,增长了教师的见识,增进了我们老师之间的友谊。在本次培训过程中,通过完成专家推荐的作业,我发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深深感到自身的不足,感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很多老师的作业中提供了精彩的案例,优秀的教学设计,完美的教学策略这些都是值得我去学习的。

这次研修,使我耳目一新。通过深入学习,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才能适应社会,适应学生。这次培训我感觉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只有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树立新的教学观,转变教学方法,才能讲出好课,才能讲出学生喜欢的课。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总结11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没有什么理由不与时俱进;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这次远程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自身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都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加强基本功的新修炼,才能不断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所以,我对这次远程培训很满意。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使我们有能力更好的开设信息技术选修课。我认识到做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在这十天的培训中,我深深的体会到:

1.信息技术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

2.信息技术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信息技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信息技术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3.观念上的更新

本次信息技术远程培训虽然只有短短十天的时间,但是每一天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计算机的使用在往常对我而言就是一个进行文本操作的工具而已,本来我平时也不太注意对计算机技能的学习,总是有了问题就打电话求助,从没有想过要自己去掌握这样的技术。

4.细节上的渗透

本次培训中,授课信息技术教师都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不仅教给我们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旧知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

通过十天的培训,虽然短暂,但使我的受益不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信息技术教师。最后,我想说,我仍会继续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这将是我以后的最终目标。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总结12

因为三四年没有外出培训了,所以接到通知时,我对这次培训期待万分。顶着寒风赶到了进修学校,步入机房,一股暖风迎面扑来。我环视机房:50多台电脑紧密有序地排放着;角落里空调正努力地呼吸,几位先到的老师零散地坐着,熟悉电脑;门口方桌上放着水杯、茶叶、饮水机……感谢班主任老师的细心准备。

4天的培训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主要是4个课程:微课制作、几何画板、Excel表格数据处理以及PS抠图。因为以前对Excel与PS有过针对的学习,所以此次培训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首次接触的微课与几何画板的学习。

微课制作让我成为了一个“导演”,声音、图像等的设计处理皆由我掌控。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从制作的软件到具体的操作再到最后效果的调整,一连串下来,我也能够完成基本的微课录制与处理。几何画板的学习让我成为了一个“设计师”,在这里我可以设计各种图案,并且可以随我所想地控制它们,让它们在课堂上活跃地表现。当然,Excel中函数的学习让我能更全面地掌握数据的处理,PS的学习也让我提高了对蒙版的掌握。

4天培训下来,我的培训手册上的笔记也写得满满的。这是我几天学习成果的见证,也是培训老师们严谨教学的见证。各位老师,你们辛苦了!

通过这几天的培训学习,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不仅我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而且也使我认识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能将所学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的课堂更生动、更活泼、更丰富!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总结13

我有幸参加了为期6天的在郑州科技中专举行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通过本次的信息技术培训,我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听了王磊老师的讲解后,本次学习我的最大收获是:

1、让我对微课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通过学习和王磊老师的指导以及观看视频,我也学习到一些有关微课设计的知识。一节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佳,知识点的选择和分析处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设计每一节微课时,教师首先慎重选择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知识点尽量选择教学的重点、难点。

2)、知识点的选择要细,十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

3)、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文字、语言、图片上的知识性错误或误导性的描述。

4)、要将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

2、通过培训,对教师应掌握的大部分内容(powerpoint多媒体展示,教学设计,个人博客的创建,文字处理软件,电子邮件等)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王磊老师没有大而空的理论阐述等,边讲边操作,使我更易于理解与接受。平时只用了03版的一些办公软件,经过王磊老师的讲解,使我知道了10版软件的优越性,使我认识到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将自己的课设计好和上好,并且很大程度的弥补了我的计算机知识的缺陷。本次培训让我对多种软件都有了新的认识,并能轻松运用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培训后的打算:

1、将本次培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为巩固并扩大培训成果,我将做好校本培训工作,让更多的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并能充分利用。

3、利用本次培训成果,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探讨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本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很实用,培训结束后,我要把培训中获得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今后,我将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地继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个人信息素养,多学习相关的知识,争取使自己的计算机技能能够更长时有效的为教学工作服务。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总结14

20xx年9月19日至10月19日,为期一个月时间,我有幸参加了甘肃省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学习。经过一个月辛苦学习,无论在教学和学习的理论水平、计算机操作水平、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及评价等方面都有了重要的转变,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对现在和今后的教育教学有较大的指导和帮助。现总结如下:

1、提高了信息技术的素养,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的整合,同时,我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信息技,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新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直观形象,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教学流程图让教学过程更加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2、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知识、研究方法,教学媒体选择和使用方法,学习媒体素材的加工和获取方法,掌握了信息检索加工利用方法、授导型和探究型教学设计的模式、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资源、确立步骤、分析评价),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等。

3、具备了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了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加以优化教学环境的能力,具备了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力。

4、本次培训采用网络学习、小组合作的形式,时间空间灵活,给人轻松自由的选择学习时间带来了方便,特别适合边工作边学习的人。通过在线讨论的方式进行,这一点也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线讨论中,不但解决了老师布置任务,而且解决了平时教学中的困惑,以及大家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同小组的互相沟通,互相帮助,最后经过小组互评,共同完成这次培训,小组成员也可以在全班讨论区发表个人意见,这样提高了小组成员的参与度。

5、学习内容非常实用,从计算机基础操作,如文档编辑,数据的统计处理,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方法等,如何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设计基本方法等基本技能开始培训,并结合大量中小学实际教学案例,特别是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设计与处理,word中的修订功能用于电子作业的批改,excel中公式与函数用于成绩统计与分析,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又为教师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帮助。

6、矫正了观念的偏颇。以前一提到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就把它同信息技术培训等同起来,经过这次培训明白了教育技术是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致力于以科学观来考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设计教学策略,力求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获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益。

通过自身参实践,对多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本学科课程整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课件资源开发的思路和方法及整个过程都有了亲身的体验,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以及教学管理中的具体运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实践,这是一次实用性非常强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优秀的案例给了我示范,坚实的理论给我教学的动力,把这次培训所学到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带到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我培训的目的和收获。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总结15

7月6日,我们在成都师范学校开始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在这里,我们要积极参与,更新观念,拓展知识,提高水平,转变角色。做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思想理念、技术应用上真正的提升。

在这里,我们了解了信息时代的挑战与变革、中国的教育顶层化设计、教师信息技术应力标准解读。现代信息技术深刻的改变着时代,是谁也无法抗拒的。要转变观念,现在需要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而不再是以前的只是与学科整合,我们要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中去创新。那种认为“狼来了”的思想必须得以摒弃,我们要用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的现代化,用教育信息化破解中国教育难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我们要认真研读《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明白它的核心理念是深度融合与革命性影响,以前我们使用信息技术只是效率的影响,现在我们使用信息技术要使教学发生结构性的变化,改变教与学的地位。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做到经常用、普遍用、教学用。对于偏远农村地区的学校、学生来说,学校、家庭承载教育信息化的设备还不足,有了理念的先行,先掌握了相应的技能,在需要应用时就会很快适应、很快融入时代潮流。

作为一个地方的骨干老师,我们有可能还要成为培训者。经过培训,我们懂得了作为一个好的培训者,要有一个精彩的开场(龙头),华丽的承接(金身),满结束培训(凤尾)。一个实在、实用的讲座,让我懂得了培训者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希望对以后的培训有很大的帮助。

作为教师,我们最重要的还是在于教学。在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中,我们要改变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在这里,我们学习了微课、慕课、与翻转课堂的相关知识。这些新技术深刻影响着基础教育,慕课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简称,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微课,主要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慕课与微课区别一个是教学模式、学习模式方面,一个是资源、内容方面,微课为慕课做准备,把教学内容碎片化。

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翻转”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翻转”让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更深入。我深刻认识到,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教育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在这里,我们通过学习,学过小组合作,我们懂得了教学素材收集与加工的方法,学会了多媒体教学环境及课件制作,我们学会了制作微课。对于微课的应用来说,技术只是形式,内容才是核心。微课的路在于与学科结合,内容结合,作为微课的使用者,应该既要懂必要的信息技术,又要有专业的学科知识。虽然我们是农村学校,存在不小的城乡差距,微课、翻转课堂的使用暂时还很难,但信息时代的变革是相当快的,所以我们要在理论上认识它,技能上掌握它的制作,适当的加以尝试,当条件具备的时候,我们可以迅速的应用它,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方式,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

上一篇:全市政法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下一篇:少普小学法治教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