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经验

2024-07-22

初中物理教学经验(共11篇)

1.初中物理教学经验 篇一

初 中 物 理 学 科 经 验 文 章

201

3金年南月

1本学期,我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以踏实、认真、负责的精神进行工作,积极探究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方式。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教育教学奠定基础。

二、认真抓好教学常规,认真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认真批改作业。我认为在备课和批改作业方面我做得较充分,我节节都备课,布置的作业每次都批改,对每位学生的作业都进行了批改。我在教学过程中一直都秉持“六认真”精神。我备课时,以教材、学生、教法、教具作为研究对象,加强对知识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尽量力求全面、准确的掌握知识。由于我是新老师,所以学习老师的经验对我非常的重要,从而形成个人的体验和认识。引导学生将生活和书本知识融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我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我运用自己制作的教具,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我几乎每堂课都进行了实验,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的思维都能活跃起来,从而积极去思考问题、钻研问题,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对我我布置的作业,我及时的检查,并做出客观、积极的评价,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认真搞好备课和听评课活动。通过备课,能基本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方法,这样能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教法的把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四、加强对尖子生的培养和对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我采取了“抓

两头促中间”的教学策略。对于尖子生的培养,在课堂上,对于一些有难度、有深度的问题多让尖子生回答。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善于钻研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对于后进生,我采取了稳定他们的学习情绪,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的方法。

五、进一步加强教课研工作。我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产生疑惑,提出问题。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了创新的欲望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觉得就是要用科学的方法去指导学生的学习,把科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中,我积极探讨科学的学习方法,诸如兴趣教学法、交互探求法、情感交流法等。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我深知学生组织的重要性。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巧妙组织学生活动,体现学生探究式学习显得更为重要。

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我相信的真理,这也是激发我努力工作的源泉。在我所教的八年级、九年级的物理课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大提高。当然在教学中我还存在很多不足。因此在下一步教学工作中,我还要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给学生创设质疑、动手实验的机会,给学生提供课内外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初中物理教学经验 篇二

(一) 广博的知识

广博的知识是每一个学科老师都要具备的, 这里所说的广博是相对于本学科来说比较专业而课本或许没有涉及的知识, 需要在课堂里补充, 使本节课程更完整, 做到对知识的梳理, 使学生理解得更全面, 使学生学到更多课外知识。同时, 广博的知识是老师学科素养的体现。学生需要一杯水, 老师不仅仅要有一桶水, 更要有源源不断的泉水供学生汲取, 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到东西, 而不是老师“以其昏昏, 使人昭昭”, 这不仅是对教师职业的不负责任, 更是对学生和教育的不负责任, 会使学生失去对历史的兴趣而导致科目的偏颇。所以, 老师具备广博的知识是对老师专业教学的考验。

(二) 较强的政治意识

政治意识, 似乎只是政治学科所要遵从的。其实不然, 对于历史老师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基础意识。没有良好的政治意识, 就会对课本历史有更多的曲解和附会, 对于网络上流传的所谓“正史”、“秘史”等就会信以为真。历史老师不仅要有较强的理性分析能力, 更要担当引导学生价值观的角色。诚然, 思想是自由的, 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 明辨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弱, 容易偏听偏信, 这就需要历史老师以正确的知识, 引导学生学会在驳杂的信息里不被误导。教师的政治素养更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不能凭借历史老师的地位, 随意曲解历史, 而要守住政治意识的底线。

(三) 特色的教学技巧

对于一个老师来说, 富有特色的教学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老师教学效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学技巧的影响, 如何才能有更好的教学技巧是每个老师必须考虑的。我有几点建议:第一, 幽默风趣。历史是严肃的, 但学习的方法可以是幽默的, 教学方法也可以是幽默的, 不仅可以让课堂氛围活跃,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第二, 结构严谨。老师上课最重要的是对课堂教学的把握和顺序的把握, 要注意循序渐进, 顺利地贯通始终。这是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技巧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四) 对知识的贯通

对知识的贯通, 不仅能展现老师的知识功底, 更能体现老师的魅力和吸引力, 引起学生的兴趣。娴熟的知识是对学生的要求, 更是对老师的要求, 老师不仅要对初中课本知识有了解和掌握, 而且要了解高中知识, 做到对知识的衔接和贯通。这是老师的职责, 也是对学生的负责。对于初中古代史、近代史及外国史有以高中课本作为讲课的补充, 高中知识是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深化和详解, 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的了解和对高中知识的铺垫。同时老师应该对于野史有相对的了解, 为学生讲一些有趣的故事, 在故事的趣味中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深的印象, 这是促使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因素。

二、学生的角度

(一) 积极的思考与质疑

学生对于历史不感兴趣的原因是不深入了解, 不想了解过往的事情。造成这种观念的原因, 大部分是因为对历史只看到一部分, 没看看到整个历史事件的过程, 所以学生应该以更积极的态度探寻历史事件的真实状况, 也要对课本产生质疑。比如黄海海战是不是因为李鸿章的“避战保船”而丧失的战争主动权, 课本虽然已经下定了结论, 但要探查是否是真实的情况, 这需要我们思考。另外, 讲课的教师具有对历史的个人观点和看法, 学生是否认同, 观点是否能够禁得起推敲, 需要思考和质疑, 老师在教育中的角色不是灌输者, 不能填鸭式教学, 学生应该有质疑的权利和思考的独立性, 这样才能学好历史。

(二) 大胆地尝试与创新

学生应该在课堂上积极表现的另一方面是对课本上知识的演绎与识记知识方法的创新, 用新的形式演绎历史, 比如自创话剧、歌曲、笑话等, 以特殊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快速记忆, 形成深刻的印象, 但是在创新形式的过程中要注意尊重事实, 不要偏离方向。还有学生应该主动以小老师的身份, 在熟练地掌握某一节课本知识的情况下自己上台在老师的指导下为学生讲解本科的知识, 这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增强, 培养的不仅是学习的心态,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克服怯场的心理障碍, 对于学生的交流与学习有双重的帮助。所以, 学生应该大胆尝试, 就像某所著名学校那样, 让学生主导课堂, 学生的思考与发言贯穿课堂, 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老师为学生创造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 使学习的压力成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的表现舞台。

(三) 合理的心态与方法

合理的心态对于学生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有些人对于历史不感兴趣而放弃对历史的学习, 从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 偏科现象严重, 不利于学生的各科成绩的均衡发展。所以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心态要调整好, 在学科的学习中不仅要学会知识, 更要学到正确的价值观念, 从而达到品学兼优的目的。历史学科的知识不仅需要了解, 而且要注意历史人物中的正能量, 全面看待历史问题, 以一种积极心态对待历史。另外, 还要注意学习历史的方法, 学习历史不能死记硬背, 要知道历史发展的脉络, 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历史, 掌握历史学习散碎化的特点, 做到利用零散时间学习、识记。在课下与同学一起讨论历史问题, 互相提问, 时常复习, 这样才能为历史学习打好基础, 从而在做题时运用自如, 这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学科素质。

(四) 宽阔的视野与多维的视角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有宽广的视野, 不要局限方面、片面, 孤立地看待问题必然是“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有时候会因小失大, 得不偿失。学习历史要有历史的思维, 所谓的历史思维就是了解当时的时间背景, 否则只会闹笑话。例如在讲古代文化时, 有个学生说杜甫“读书破万卷”, 当时印刷术这么发达, 自然很容易, 这就给人们留下笑话, 相对于唐人来说, 印刷术还不算普及, 真正运用印刷术的便利是在宋代。所以在看待历史问题时要有历史的思维, 联系当时的实际, 不能信口雌黄, 免得出笑话。

多维的视角就是对待历史问题, 要全方位地看待, 不能是一刀切, 这样太偏激, 会片面地理解历史。例如洋务运动在主观上是危化清王朝的统治, 以自强、求富为口号进行变革, 虽然失败了, 但是这场运动确实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客观上推动了近代化的发展。对于问题的多维度思考, 有利于发展教师的辩证思维, 让我们发现其中的新意, 对历史问题有新的思考。

学生拥有宽阔的视野和多维的视角, 正是历史学科教学的任务, 这是对学生本身成长有益处的优势学科。

除了上述所说的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经验外, 还应该注意这样一个问题, 那就是开卷考试的问题。文综考试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 得到许多家长、老师和学生的认同, 认为此举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老师的教学任务也轻了很多。但在这样的政策引导下, 一些学生会出现侥幸心理, 认为历史可以不学习, 考试时可以翻看课本, 这是一个方便快捷的选择, 何必再费脑力识记。有些老师以此为乐, 教学态度上会有侥幸心理, 认为这样可以在教学中偷工减料。这些心理正是开卷考试带来的弊端, 诚然这种方式给师生生了很多力气, 但是考试只有两个小时, 需要考很多知识, 仅仅依靠翻看课本, 非常浪费时间, 有些学生会出现做不完试题的情况, 这就是给我们的教训, 开卷有益, 但要适度, 不要过于依赖开卷的政策, 否则对教与学会带来更大的损害。即使有这样的政策, 也要教师认真教, 学生认真学, 做到万无一失, 这是对自己的负责。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教学心得, 希望为广大教师同行在教学过程中有所帮助, 有疏漏和错误之处请广大师生指正, 希望我们互相交流, 共同在教学中做到最好, 为我们的职责尽力。

摘要:历史这种文科性质的学科, 需要记大量的散碎知识, 可以通过时间轴记忆、串联学过的知识, 使散碎的知识系统化, 从而在横向和纵向上把知识学牢, 娴熟地讲出相应的历史事件。教师应该顺势而为, 引导学生学好历史,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初中历史.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9年.

[2]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 2003年.

3.初中作文教学经验点滴 篇三

【关键词】兴趣 贴近生活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语文教学的指归。如何搞好作文教学呢?我总结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感悟到,以培养写作兴趣来提高写作能力是作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可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

一、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1、“看”为写服务,激发学生观察乐趣和写作热情

还有一道题是通过创设特定情景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的。作文题目为《任课老师》,要求写正在本班任课的一位老师,不能写出其姓名、性别及所教学科的有关信息;通过对其外貌、服饰、神态、性格、兴趣爱好、习惯语言和习惯动作等方面的描述,能让本班师生认定写的是谁。达到这个要求的就算写作合格,否则要重写,直至成功。这道作文题以写人物为内容,提出了特殊的情境要求。不是老师提供“景”,让学生触景生情写作文,而是老师提出对象和写作要求,让学生据此去“捕捉”老师的外貌服饰及语言行为,然后写成文章。情景不是存现在眼前,而是隐藏在课后的生活中。

这样的情景作文,老师有计划地设置观察目标,把观察目标与写作需要结合起来,使学生自觉地把老师的教学需要转化为自己的写作需要,变被动为主动,形成观察生活的自觉性。哪怕作文基础很差的学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观察可以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内容。可是为什么教师平时布置写观察日记,学生兴趣总是不高呢?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观察的愿望,没有既定的目标,观察后,短期内派不上用场,看不到观察的作用。但如果教师观察活动设计精巧,学生观察过程心情愉快,写作时又能马上派上用场,那么,学生必定会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解决了学生作文中“无米之炊”的问题,学生就有事可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2 、“听”替写铺垫,拓宽学生想象天地和写作空间

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运用感知所获得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每一个青少年的头脑里都有许多美丽的幻想,他们常常可以绘声绘色地讲给自己的知音听。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写想象作文,如设计过这样一些题型:请学生先听一个故事开头的录音,然后叫学生想象故事的经过和结果,并把所想象的故事的经过和结果写下来。最后是回过头来听原故事的经过和结果的录音,看谁编得更好。或者反过来,先听一个故事的结局,然后插上想象的翅膀,创作故事的起因和经过,再听听原来的录音,比较一下谁的想象最高明。这类写作训练,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写作热情高涨。

二、回归作文本源,强化作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在教育中,我们有义务教会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这也是作文教学能够胜任的使命。可以说,亲近自然是中学作文教学的手段,更是中學作文教学的目标。当学生为一草一木而感怀的时候,当学生为一山一水而动情的时候,他们的作文便有了需要表达的思想,而他们的人格、他们的情趣同样会得到一次难能可贵的提升。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尝试和努力。

首先,教育学生关心生活,亲近自然。我们应该把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与课外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比如组织一些参观、访问、游览活动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作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做到“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引自《语文课程标准》)

其次,作文要表现生活、干预生活。根据作文教学与生活联系的原则,我们应大力提倡学生写自己熟悉的、有感悟的东西,努力发掘并表现身边平凡生活的美和意义,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切感受。

只要有了生活的底子,有了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有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学生作文自然就会血肉丰满,有真情实感了。虽然它也许还很稚嫩,但它毕竟是一种真实的、鲜活的、可贵的生命的活动,是创作主体个性的张扬。

三、注重课外阅读

阅读的读物和方式要多样化,要切忌单一。课外阅读的读物应允许在统一中求个性,阅读的方式要在稳定中有变化。在阅读尝试中“欣赏一个作家”任学生自由选择,不求一致;“推荐一篇文章”因同龄人推荐,更有知音之感,并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而大受赏识;“系列专题阅读”则开阔了阅读的视野;每周抄写并点评自己喜爱的一篇文章的阅读方式由于抄文章也是一种享受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维护和认可。让名著经典与杂志时文并存,读写抄评与听说论辩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多样中获得丰富,在丰富中拥有厚实,在厚实中求知欲得到满足,从而保持经久不衰的阅读欲望。

四、进行系统化的、切实有效的写作技巧训练

在写作教学中,培养思想、关注生活、强化阅读等固然十分重要,但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大家都经历过同样的事情,都见过同样的景物,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写成一篇好文章,有的人却不能?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不同当然是很重要的原因,但更关键的是技巧。写作教学讲究的是宏观与微观兼顾,只有大而广的理论(指导思想)而没有系统而具体的训练,一切都是空谈。当然写作训练“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指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

4.初中物理复习经验材料 篇四

社旗县城郊一中物理教研组高冰2014.2一、复习计划

第一轮:抓住课本,夯实基础.(本轮复习从2月17日至4月23日)

本轮复习以课本为线索,将逐章逐节教材中的知识点,实验,思维方法,基本应用等,回顾一遍。

第二轮:把握重点,专题复习(本轮复习从4月23日到5月31日)

由教师把近几年来中考中的热点,重点问题编成若干个专题进行复习。第三轮:针对考点,强化训练(本轮复习自6月1日至6月20日)

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训练或模拟训练,以提高同学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二、中考物理复习很讲究方法和技巧,那么怎么样才能使学生取得理想的成绩呢?

1、要重视基础练习(忌重难题、偏题)

很多同学在物理复习中,把主要精力、时间用在解题上,特别是用在解难题上,忽视了对课本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复习,其结果是:难题解不对,基础题解不好,概念混淆不清。适量的做题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做题后,要学会反思,善于总结,尤其是做错了题,要去寻找,分析做错的原因。同时还要尝试对各种题目进行归类,要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切记不要稀里糊涂做题。

2、要重视理解分析(忌呆板机械记忆)

部分同学在物理总复习中,无论是物理概念、规律、实验一律要求自己死记硬背,其结果使自己学习物理味同嚼蜡,没有兴趣。从近年中考试题中,可以看到以往那种靠死记实验步骤和实验原理的程式化试题,如今已很难看到,取而代之的是富有特色、注重考查学生能力的试题。

3、要重视课堂学习(忌课外题海练习)

现在书店复习资料有很多,实际上不少都是习题集,部分同学不加选择地购买,老师上复习课时却不认真听讲,头脑中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网络。根据近年中考试题的分析可知,基础题其中源于课本或略有改动的试题占很大比例,在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中几乎都可见到这类题目。当然,我们不反对在复习好课本基础知识后,适当地做一些针对性较强的习题以及提高的练习。

中考物理复习策略

九年级物理复习备考成功的关键何在?我以为中考物理复习成功的要诀是:准、精、薄,再加上科学的时间安排。

要诀一:准

“准”,主要包含三个方面:①中考大方向把握准;②教学重点、难点、热点瞄得准;③学生的心理与兴趣摸得准,知识缺陷、思维障碍抓得准。

保证“准”的措施:认真分析研究考试说明、近几年的中考试卷、权威学校的最新中考模拟题;广泛搜集本学科的中考信息;深入学生之中,通过交谈,作业、试卷的批改洞悉学生的问题所在。

要诀二:精

“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①精讲。中考的重点、难点、热点与学生困惑易错的地方详讲,其他知识略讲。

②精练。针对中考的重点、难点、热点与学生困惑易错的地方多练。根据中考的能力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练习,不搞撒大网捕小鱼,不搞题海战术,浪费学生的精力和时间。重点知识要多练,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等形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对中考的热点知识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并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精选。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资料不如无资料。因此老师对众多的复习资料不要照搬照抄全盘接受,更不能被资料牵着鼻子走,不要做资料的奴隶,而要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结合学生的实际,去粗取精,增删修改,取我所需,为我所用,这样才能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有效性。

④精评。对试卷和模拟套题考后、练后,不要从头到尾逐个讲评,甚至每个题详细讲评。所谓精评就是画龙点睛,有代表性、典型性、迷惑性的问题着重评,学生都会的题目只需蜻蜓点水,一笔带过。讲评并非老师唱独角戏,形式以多样化为好,可以老师评,也可以学生评,还可以师生一起评、相互评。

保证“精”的措施: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学生、相信学生,不要总不放心学生,复习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站得高,看得远,从本学科知识结构的整体上来分析研究中考的要求,从而更有效、更准确地把握中考的重点、难点、热点;潜心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复习心理与考试心理,只有针对学生的思维障碍与困惑易错的地方对症下药,我们的备考复习才能真正做到精讲、精练、精选、精评,实现高质量、高效益。

要诀三:薄

读书学习有两个飞跃,一是从薄到厚,二是从厚到薄。第二个飞跃更为重要,它代表着知识的升华、能力的提高。中考前的复习,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从厚到薄:理线索、清思路、立足核心,突出主线,便于记忆,有利发散,使学生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和能力结构。

要诀四: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进行系统复习(两个半月)

本阶段主要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要求师生扎实地把中考所考知识全部复习一遍。以《堂清》为依据,突出双基,培养能力。适当做一、二次综合套题训练。

第二阶段归类复习(专题复习)(一个月)

以备课组为单位,认真研读中考说明,研究近两年中考试题,做好任务分配,明确分工,通力合作,提高复习效益。本阶段要求教师对重点知识作归类复习,加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以近两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为载体,以复习资料中的中档练习题为主,兼顾教师自选习题作必要的补充。每周至少自行组织一次模拟考试。

第三阶段中考仿真演练(6月1日-------6月18日)

本阶段主要是综合训练,教师仍以近两年中考试题作随堂讲练,用收集到的信息题作适当的补充,以考促练,通过讲评,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并针对学生掌握知识及综合能力的不足,及时进行补缺补漏。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迎接中考。

要想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对学生备考的心理辅导。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当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学习焦虑、厌学情绪、学不得法,从学习态度、学法指导和考试心理等方面进行心理辅导。结合课堂教学着重讲:学习态度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焦虑心理的典型表现及自我调控;学习兴趣的激发

5.初中历史教学经验总结 篇五

“自主、导学、训练”课堂教学模式

我根据自己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经过多次课堂观摩、教学研讨、反思总结,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进入角色自学,教师适时采用问题导引策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学习重点,并进行所学知识巩固迁移的课堂模式。为了便于操作,本模式分解为“3阶12步”。

一、“自主”阶段,即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尝试了解教材内容的教学阶段。这个阶段分四步进行。

1、激发兴趣

上课开始时,教师根据教材和学习内容的特点,设置情境,导入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如学习《繁盛一时的隋朝》时,可以讲述“隋炀帝上琼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的学习。

2、目标明确

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把课堂教学的“训练重点”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给学生明确揭示,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和掌握技能指明方向。

3、提示学法

既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整体常规的学习方法(如自学一册书、一个单元的方法、课堂学习法、课外学习法等),进行宏观规范,又要根据教材特点有计划的有步骤的教给学生多种具体的方法技巧,实行微观优化。比如:课堂学习中的归纳总结法、材料解析法等。

4、异步自学

依据学习目标,学生根据学习能力专心自学,圈点勾画自己认为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并写出自己的疑问;与此同时,教师巡视课堂,对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做特殊辅导,了解学情,收集学生疑难,作为确定或修正后面“导学”阶段的重点难点的参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二、“导学”阶段,即教师想方设法,学生得以知识的教学阶段。

5、提出疑问

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钻研和把握,结合“自主”阶段了解到的学情,有针对性的抛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或几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用问题导引策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教学重点。如在学习“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时,可以用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什么?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哪些?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你有什么看法?

6、讨论交流

让学生前后四人组成小组,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发言交流,争论反驳,形成信息的多向传递。充分发挥思维的“共振效应”,让学生扬长避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学生合作讨论的问题必须是共性的、个人解决有难度的、相对比较深入的问题。如学习“资治通鉴”的知识时,让学生合作讨论“在大家的心目中,北宋是一个孱弱的王朝,为什么会出现《资治通鉴》这部通史巨著呢?并且,教师要提供相应的历史资料。

7、启发点拨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请部分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讨论结果,老师趁机启发点拨,补充订正,把讨论所得引导到一定深度,并根据需要不时穿插读议讲练,完成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8、小结归纳

在师生共同讨论、基本解决重点难点的基础上,老师还应小结归纳,使所学知识明晰化、条理化、系统化,让学生新知与旧知联系起来,形成新概念,完善认知结构,总结学习方法。如学习《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一课时,知识点可以概括为:三个年代:1206年、1271年、1276年;三个历史人物: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三件大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

三、“训练”阶段,即学生巩固和迁移所学知识的教学阶段。

9、咨询解惑

通过“自主”、“导学”,完成了教学的基本目标,解决了学生带共性的问题。但学生还难免存在着个别特殊的问题,所以安排一点时间接受咨询,解答疑惑,实现因材施教。

10、巩固迁移

教师设计听说读写多种方式的训练,使学生巩固和迁移所学知识,让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技能。

11、反馈补救

根据巩固迁移训练的效果,及时评价反馈信息,采取补救性教学,确保大多数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12、拓展延伸

让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指导学生参读与课文相关的文字材料或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外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衔接,拓展学习时空。

6.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篇六

为了能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总结了几条经验:

一、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物理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应物理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二、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三、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教物理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物理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四、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因而这一部分相对得分较高。

五、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在复习中,要时刻注意“信息反馈”。通过反馈信息来了解已设计的教学内容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个阶段复习教学中,除了注意来自学生方面各式各样的反馈信息外,还特别重视每次测验和考试的信息反馈。坚持做到按时、按量、按评分标准,科学分析试卷,评价试卷,并注意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状况和掌握知识的程度。要求学生对测验情况进行知识点、面、掌握情况及学习上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师做好统计工作,找出教学上的弱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对不足之处立即查漏补缺。这样才能使实际掌握情况与预订的教学目标更吻合,尤其要对后进生加强辅导、关心、鼓励,及时表扬他们,哪怕是一点滴的进步,充分肯定他们。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大面积地有质有量地提高学习成绩。

7.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经验浅谈 篇七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按照意思理解就是:有了好习惯, 自然而然成功。越是学习困难的学科, 越应坚持培养学生形成符合学科学习特点的良好习惯。语文学科因其特殊的工具性质, 更需如此。

1 结合语文学科特点, 培养学生听课、说话、读书、写作的习惯

教师上语文课时特别注意观察学生, 有人分神了, 就走到他的旁边吸引他的注意力, 或者点名他回答问题, 经常提醒学生做笔记并按期检查。

从初一开始, 教师课前3分钟安排两个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说的内容不限, 可以是一个小故事, 可以是一段小介绍, 或是一个小笑话。轮到的学生既紧张又期待, 听的人也兴趣盎然, 教师会做适当的肯定性赞评。上课时鼓励学生必须回答问题, 有时也会让另一个学生评价别人的答话,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尽量让学生多说话。

每节早晚读教师都坚持下班巡视, 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灌输“读书就是要读出声音”的思想。提倡学生多读课外作品, 每学期进行一次读书介绍活动。

在写作训练方面, 除了每学期六次大作文的训练外, 还要批改学生每周交上的两篇日记。每学期举行两次个人最佳日记展。写日记使学生经常得到练笔, 对写作的帮助是不容置疑的。

2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每节课教师都安排有检查预习情况的时间, 如果效果不佳, 还会马上要求学生重新预习,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预习思考题。每节课后布置作业和思考题, 也会促使学生课后拿起课本重新阅读。长期坚持这样, 学生不知不觉就形成了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教和学的效果都会显著提高。

3 授课中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每上一节课之前, 教师都精心地做好教学设计, 特别是设计好课堂提问, 多方面地设想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如果学生回答不好, 教师并不急于否定, 而是换一种方式启发学生思考。提问尽量做到一问连一问、一问套一问, 从而形成连贯的教学思路, 学生的思维也会一直处于高度运转之中。再加上精心设计的板书, 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重视解题思维的训练是学生考好试的保证, 每次测试的讲评重点不讲答案, 而是解题思路。

4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要从细节入手

为了尽量消灭学生的错别字, 应强调:凡是在作业和作文中发现的错别字, 都要重复写一行。对于书写好的学生, 及时给予表扬。公开进行的各种展览也能促进学生写好祖国的文字。再比如生字的识记, 每一个都是学生自己查字典, 自己到黑板上拼注, 评判工作也是由学生来完成。诸如此类的小事, 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5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老师是表率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所组织的各种活动, 教师都尽量参加。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首先做到。读书介绍活动中有教师的阅读体会, 日记展上学生也能看到教师的心扉。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是平等的, 教师是他们的排头兵。

6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工作琐细, 效果显著

8.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经验与剖析 篇八

关键词:物理实验 教学体会 现状分析 完善建议

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必要手段。实验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思维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过程。因此实验既是学习物理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通过实验原理分析和实验设计,能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实验器材组装和操作中,可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仪器及操作技能;通过实验信息的获取,培养学生精细敏锐的观察能力;实验中的操作和讨论交流还能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综合,能培养学生概括、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的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理念,教学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重视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提升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途径。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处主导地位,教师是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评价者。

一、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探究教学,科学探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在课堂上起到引导的作用,只有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思想上重视探究实验,才能发挥其功效。我们应当在课程安排上给探究实验留出相当的时间,尽我们所能地进行组织、指导。

其次,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对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精心设计,做到既照顾全体,又兼顾两端,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实施探究式教学,必须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能力、个性和爱好特点等情况,认真分析研究教材,联系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再次,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也应当给予适时的指导。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实验不能完成或数据不理想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实验操作前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仪器的使用,要求学生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特别是“爱护器材,实验完毕需整理好器材”是我们反复强调的规范。要加强示范操作,指导好学生操作。在实验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分析与论证中学生由于受经验知识的限制,往往不能认识实验中数据或结果的错误和缺点。老师要即时给予指导,对实验做得不好的同学,方便的情况下要求其重做实验。

二、学生应认真进行探究

首先,学生要做好探究前的预习。有些探究对学生是有难度的,为确保探究课取得好的效果,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要求学生课前对探究的各个环节做好预习。特别是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中仪器的使用方法课前应做好充分准备,以确保实验的成功。学生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探究过程中获得的数据或现象必须是真实的,不能编造数据或抄袭别人的数据。如实验中测得的数据不合要求,要讨论分析,查找原因,科学是来不得虚假的。

其次,学生要认真完成实验的各个环节。学生要在观察调查阅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学生要大胆的猜想,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核心环节,它是科学结论的先导,能帮助探究者明确探究的内容和方向,为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奠定必要的基础。此环节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进行探索的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讨论,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区分有关因素和无关因素,迅速地抓到问题的成因并对问题作出初步的猜想。学生要在探究中训练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能力。在教学中学生要充分讨论,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获得思维的各种办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修改、选择或综合,设计出最好的实验方案。例如: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在学生猜想可能与压力及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后,老师引导学生采用控制变量和对比实验的方法去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要善于动手操作,认真完成“观察、操作、记录、分析、整理”各环节。学生要有分析与论证能力,分析处理实验结果,与猜想和假设进行比较并作出解释,收集更多的证据支持解释。检查解释及过程,方法上是否存在问题,必要时提出改进措施。学生应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回顾、反思,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操作中有没有失误,设计合不合理,测量结果是否可靠。学生有意识地“自我评估”,检验实验目的是否达到,学会自我发现,及时总结,及时调整,先讨论,再交流。探究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三、实验教学中的不足

因担心学生组织纪律差,课堂纪律失控,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展,许多教师都乐于采用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但是在教室里分发实验用品显然没有在实验室里方便、省时。同样地由于担心课堂纪律失控,所以我在探究实验的教学中只是“进行实验”这一环节安排在实验室进行,其他的环节是在教室中完成的。有些探究实验甚至被改成了演示实验,如固体的熔化探究实验由于药品海波的数量少而改成演示实验。演示实验中的二氧化氮的扩散实验,由于不熟悉二氧化氮气体的制取而没完成。小孔成像的小制作我们完成得还好,其他的小制作、小实验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显得有些懒于动手。

参考文献:

[1]代卫建.《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探究技能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0.9.

9.初中物理教学经验交流报告 篇九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有幸和大家一起交流教学经验,我感到非常高兴。前几天,当学校领导让我总结一下教学经验时,我赶紧回顾自己十几年来的教学经历,可突然却发现头脑中并没有存下一条成文的“经验”,简直是一片空白。静心思考、认真回顾,才发现这么多年的教学,更多时候凭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经验,而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不同要求和不同时代的不同风格,灵活改变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因为我一直信奉“教无定法”,教学的确要“因材施教”、“因生施教”、“因知施教”,必要时“死教和活学结为一体”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当然无论是何种模式和方法,都少不了一条主线贯穿其中,那就是“用心去教”。下面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但称不上经验,与老师们交流和探讨一下。

一、给学生留好至关重要的“第一印象”。

我不知道在大家心目中什么是“好”的第一印象,我的观点是:几节课下来,你给学生要留下比较鲜明的初步感觉:这是一个治学严谨、知识渊博、严爱有加的老师,他不但对学生要求严格,而且对自己要求也严格,在今后相处的日子里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要抱着一种“说干就干,干就往好处干”的心态去工作、去学习,任何人、任何时候不能懈怠。另外,作为一名教师在衣着、言谈上应大方。如果你给了学生这样的印象,我想以前多么散漫的学生,也应该都有不同 1

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就算没有改善和提高,心灵上也会形成一个“触动”。

二、严爱兼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中,我最深的感受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给他们知识,更要给他们细心的爱护和严格的管理,也就是严爱兼施。因为知识重要,但是懂得如何“学知识”和“学会做人”更重要,所以作为老师除了要有精湛的业务、全面的知识,而且要在传道授业解惑时做到既能严格要求,又能爱生如子。实践证明:有些事情需要用爱心来暖化,但是有些时候更需要用严格的要求和纪律来约束,离开了纪律和约束有很多事情会走形和打折扣。所以我的观点是:该爱则爱,该严格必须要严,而且一定也不能留情,即“爱而不溺,严而不疏”。这样一来,学生对你的感情是“敬”、“怕”、“爱”的交织,有话既想和你说,干任何事情时又不会肆无忌惮,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用生动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的活力。

按照新课标要求和我校的课改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我大胆实施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探索的能力。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更能适应课改的要求,在课堂上,我很少自己一言堂,只要课时内容允许、教学进度允许,我总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在学生的讨论、师生的交流过程中,让学生把知识理解的更加透彻,从而掌握的更牢固,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另外多让学生参与进来,也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表现欲,课堂的气氛比较高涨。

总之,教学工作千头万绪,实施起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键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课程的特点,制定全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较快的适应教材以及学生的变化,做个适应发展的教育者。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认识,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摸索创新,并虚心向各位老师学习,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水平和能力。

2010

10.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总结 篇十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下午好!很荣幸能有机会能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教学经验,从工作到现在工作不到三年的我,在教学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承蒙大家的关照,才让我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大家以后能继续对我的工作多多给予帮助和建议,我的成长离不开大家的帮助,所以在这里首先感谢帮助过我的那些老教师们。下面我就个人的一点教学的小经验和大家交流一下,有什么不当的地方,还请大家多题意见。

一、赏识学生可以无限地激发学生的内动力

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人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老师希望学生具有哪些品质,那么,你就说他已经具备哪些品质,不断地被赏识和被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

二、多种多样的兴趣激励法进行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研究教材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学校特点,发挥优势,数学科课堂教学模式还要更加深入地探索、研究,逐步形成自我教学特色。

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发生兴趣时,就会调动自己的一切潜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对此,我采取了这样几点做法:

(1)从现实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和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简化复杂问题。

(2)用生动有趣的图案和实物来代替抽象的理论知识,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对于数学的推理计算,学生更容易对直观有趣的图案和实物产生兴趣。在讲解第一章“生活中的图形”时,我将大量有趣的图画、实物带入教室,让学生感悟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几何图形,数学就存在于生活之中,学习数学能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供很大的帮助,从而调动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讲解第四章“图案设计”一节时,我在上课时向学生展示了大量生动的几何图案,如仙人掌、帆船、房屋、桥梁等等,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理解了对称的意义及用途,体会到数学王国的瑰丽。(3)用精彩的问题设置吸引学生。

“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讲解“日历中的方程”一节时,我让学生随便圈出某月日历上一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数,将这三个数的和告诉我,我就能猜出这三个数是多少。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调动了起来,学生迫切的想知道我是如何猜出这三个数的,学习热情高涨。这时,我告诉学生,我们只需要列一个简单的方程即可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然对列方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情愉快的接受了新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4)用数学实验和游戏吸引学生。

在新的实验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实验和游戏,我对这些资源进行了充分的利用。这些实验和游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从中发现数学的一些内在规律并能熟练加以运用,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寓教于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概率的有关知识时,教材中设置了摸球游戏,让学生通过摸球游戏感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但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实验次数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我在课后又组织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对概率有了较为清晰的初步认识,并对进一步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将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不费吹灰之力就解决的很到位。(5)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事例吸引学生。

在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个笑话、一句生动的话、一个有趣的事例能给人以美的遐想,更重要的是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克服困难,奋发进取的信心。比如,在讲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时,我拿出一个乒乓球向空中一扔,乒乓球划出了一道弧线;然后我又打开了教室中的吊扇,吊扇徐徐转动,逐渐形成了一个面。然后我告诉学生,这分别就是“点动成线”和“线动成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我调动了起来。

11.初中物理课程改革经验点滴 篇十一

关键词:贴近;创设;形象;类比

本人积累了一些小小的经验,现略作小结,以供今后参考。

一、贴近生活是课改教材的一个重要特色,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将物理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实践中,让物理融入生活

比如,“熟悉而陌生的力”一章,提法本身就富有悬念感。说熟悉,因为人人都懂得力,在平时生活中就已经有了力的初步概念,什么“力大无穷”、什么“弱不禁风”等;说陌生,因为力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力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多数人并不清楚。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举一些例子,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大胆发言。

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提出的:

1.一个举重运动员,可以举起二倍于他的体重的扛铃,如果他抓住自己的衣领,能不能把自己提到空中?(不能)

引导: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因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石头碰鸡蛋时,什么破裂?鸡蛋碰石头时,又是什么破裂?为什么总是鸡蛋破?说明什么?

引导: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都是施力体,同时也都是受力体,都将一样受力。结果怎样取决于哪个坚硬哪个脆弱。

3.当你使劲拍桌子时,手有什么感觉?为什么?(让学生自己解答。)

二、在第七章力的平衡之后,有必要让学生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寻找暗藏的力(不考虑空气阻力)

1.以下4种情况物体所受的力分别有几个?

(1)从屋顶掉下的球(在空中下落期间);(2)水平地面上静止的球;(3)被踢出后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球;(4)水平地面上被匀速推动的球。

分析:(1)非平衡,越掉越快,只有1个力(重力);(2)平衡状态,受一对平衡力(重力、地面支持力);(3)非平衡,越滚越慢,竖直方向受平衡力(同前面2),水平方向只受阻力而改变运动状态,即3个力;(4)平衡状态,竖直方向、水平方向分别受平衡力——重力与地面支持力平衡,推力与阻力平衡,共4个力。四种情况下都有重力,要让学生感受到在我们这个世界里,重力不可能消失,做受力分析时一定得考虑到重力。

2.手用力将一本书压在竖直墙上静止时,书所受的力有哪些?(重力、摩擦力、手对书的压力、墙对书的压力)

3.在水平地面上被一定的力拉(但不动)的物体,所受的力有哪些?(重力、支持力、拉力、摩擦力)

在2、3两题中,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都暗藏有摩擦力,第2题还有墙对物体的压力。相同的是都有两对平衡力。

4.小孩用100 N竖直向上的力,提重300 N的箱子,这时箱子受的合力为______N(200 300 400 0)

答案:0。因为不能提起,处于静止(平衡)状态,暗藏一个支持力,三力平衡。

三、大气压是学生认知的一个疑惑点,教学上除了用马德堡半球演示外,还要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小实验来让学生体会大气压的存在

如,两片沾水的玻璃板,压在一起后很难掰开;用纸片顶杯水(杯子装满水,盖上硬纸片,按住翻转后松手,水不会洒);养鸡鸭用的喂水器;气压挂衣钩;针筒赌气后很难拉开;炒田螺前先把尾端剪开,如果不剪开,容易吸出吗(讲述)?用吸管吸饮料。通过实验观察、讨论分析,进一步感受大气压的存在,提高应用大气压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深入一层,进行迁移发散,如提出“假如没有大气压,我们的生活会变成怎样?”之类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充分发挥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流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方面,简单易行的做法是,可点燃两支蜡烛(相距约10厘米),然后用嘴对两火焰中间吹气,则火焰会向中间靠拢,非常直观明显,许多学生意想不到,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说服力,效果甚佳。

四、电学部分

因其知识比较抽象,教学上难以直观演示,给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解决的方法:(1)利用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累积的零碎经验和认识;(2)利用类比法进行教学。关于电学上一条重要定律——欧姆定律的探究分析,关键的一点是学生对三个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只有在透彻、准确理解电流、电压、电阻本質的基础上,才能深刻领会欧姆定律。这里可以用类比法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利用大家都明白的水流来比喻电流,水压来比喻电压,水管对水流的阻碍作用来比喻电阻,让学生想象电流在电路中流动的情形,再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实验课是最重要的一环,探究欧姆定律采用控制变量法:(1)电阻不变改变电压:同一导体改变电源电压或使用滑动变阻器调压;(2)电压不变改变电阻(更换阻值不同的导体)。不过保持电压不变有一定的难度,一般可使用稳压电源,也可用滑动变阻器调压,但这将使问题复杂化,增加学生误解的几率。通过这样想象、推理、分析,加上实验验证,各组间交流合作,推出结论,逐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认识。

上一篇:难忘的古田之旅下一篇:古县人社局思想解放年典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