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童趣》的教学设计

2024-06-28

七年级上册《童趣》的教学设计(共9篇)

1.七年级上册《童趣》的教学设计 篇一

主备:孙荣堂课型:阅读讨论型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备课时间:-9

组长签字:级班:第小组姓名:得分。

教师寄语:学习这件事不在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法布尔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词语,掌握“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等成语。

2.能力目标: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掌握基本的解词方法,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培养阅读和翻译能力。

3.情感目标:品味作者在叙写中表现出的童年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思维。

【教学设想】

重点: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掌握基本的解词方法,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培养阅读和翻译能力。

难点:理解怎样通过观察、想象来获得生活乐趣。

疑点:思考本文围绕着什么来回忆三件事,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来的?

【学习指导】同学们这是你们进入中学来,学的第一篇文言文,要学好文言文,必须要做到以下“三要”:一要反复朗读课文,并做到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要自己要多用心领悟,目的是把“言”(课文中的字、词、句)和“意”(文章大意)融为一体,做到见“言”而知“意”;三要积极主动地去积累文言词汇,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反复朗诵课文,并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领会文章大意。

学习过程:(先学后教)

一、导入:播放《童年》音乐,激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本课。

二、自读预习:(小组内积极主动完成任务,比一比看谁完成的最快、最准)(限时5分钟)

1.请同学们用圈、画、点的方法快速自主地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正确地给下列加点字标上注意。

童稚()鹤唳() 怡然称快() 土砾()

丘壑()癞虾蟆()藐小() 项为()之强()

2.常识过关:

课文《童趣》选自《》,作者是代文学家。(哪里)人。

著有:《浮生六记》是他的一部自传体作品,书共六卷,故名“六记”。这“六记”包括《》、《》、《》、《》、《》、《》。

三、展示交流: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限时20分钟)

孙俊豪

[.《童趣》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2.七年级上册《童趣》的教学设计 篇二

一、范读, 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引起朗读兴趣

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认识的深入, 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 才能得到力量, 引起积极注意, 记忆和思考。”范读的作用, 在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快速走进课文, 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引起强烈的朗读兴趣和求知欲望。因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情真意切地朗读《化石吟》, 同学们便穿越时空, 聆听远古的呼唤, 于是探索的思想便油然而生;我们声情并茂地朗读《皇帝的新装》, 一个荒唐的社会展示在同学们面前, 让学生们顿生厌恶之情;我们抑扬顿挫地朗读《理想》, 让同学们萌生了“请乘理想之马, 挥鞭从此起程”的豪情壮志。……在范读的过程中, 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一幕幕多彩的情意, 激荡在同学们富有创造的想象中, 于是, 我们的学生便又跃跃欲试, 想要一读为快了。

二、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

古人云: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在朗读过程中, 仅仅要求发音准确, 吐字清楚, 声音洪亮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在朗读技巧方面加以指导和训练。

1. 要读出节奏和重音。

尤其是诗歌的朗读。诗歌的节奏感比较强, 抒情色彩比较重, 读出节奏, 读好重音, 显得尤为关键, 以《理想》为例:“理想/是石, 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 点燃/熄灭的/灯……”节奏的划分, 有的是按章节来划分的, 两字一拍;有的是按意义划分的, 依内容而定。重音的确定, 是根据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定的, 朗读时一方面语气要加重, 另一方面, 在重音之前或之后有适当的停顿或拖音, 这样, 重音的表达效果更加鲜明。

在本册教材中, 且不说古诗所占的比重, 单是现代诗就占了八篇。因此, 诗歌朗读一定要加强。

2. 要读出语气, 读准语调。

一般, 写人叙事的文章包括两种语气:一种是作品中人物的语气, 另一种是叙述人的语气。要读出人物的语气, 就要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体会他在不同情境之中的情感;要读出叙述人的语气, 就要揣摩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两种语气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让人回味无穷。当然, 读出语气的前提, 是要读准语调。语调是指句子中间的高低、快慢、轻重、停顿的变化。只要能正确把握这些变化, 就能恰如其分地表现作者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例如《皇帝的新装》文中有这样一段关于皇帝的心理和语言的描写:“我什么也没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 真是美极了!”在这里我们且不必说轻重的变化, 单说高低和快慢的变化, 前者声调低, 语速慢, 因为, 它是心理描写, 他要思考, 他在害怕;后者声调要高, 语速稍快, 因为它是语言描写, 表示他并不怀疑, 并不愚蠢。这样一低一高, 一慢一快, 再加上一些拖音和装饰音的变化, 一个表里不一、愚蠢荒唐的皇帝形象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至于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然是寓谑于庄, 无情地揭露与嘲讽。

3. 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 要适当提出一些相关的思考题, 供学生思考、分析、回答, 做到读思结合。

3.七年级上册《童趣》的教学设计 篇三

在对修订后教材的学习以及新旧教材的对比中,笔者明显地感觉到教材修订者在修订过程中除了要体现修订后的课标的精神之外,还饱含着他们对当今数学教育的一些思想,于是据此提出几点教学的建议.

1. 去繁就简,化虚为实,强化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从“有理数”定义的回归,到“足球赛”系列题以及“量桌子”的题的删去,再认真研究这次增加的那些例题和练习题,我感觉到教材修订者内心在追寻着“去繁就简、化虚为实,强化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相对于有理数的词源性定义来说,其描述性定义更简单,学生更容易懂,进而,学生更容易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关于“足球赛”的系列题,实践证明,学生确实难弄懂,甚至不少老师也难弄懂.笔者曾经仔细研究过旧教材中的4道题,感觉要给学生讲明白确实不容易,而这些题从本质上看,无非就是“正数和负数”的应用.此次删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量桌子”可以说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动手操作,是“生活数学论”的体现.然而,学生该选用多长的尺子?如何才能使测量尽量精确?精确到哪级单位更合理?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学生练习时不愿意做的根源,所以这道题很少有教师布置给学生做,也很少有学生自主做,结果便成一道“虚”题.然而,这道题本质只是“正数和负数”的应用,这次教材修订者更换的另一道题,相对来说,更接近数学本质一些.

再比如这次修订教材《习题3.2》增加的第4题(附题目如下),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建立方程并且解方程,为了强化学生对数学本质(方程思想)的理解.

4. 用方程解答下列问题:

(1)x的5倍与2的和等于x的3倍与4的差,求x;

(2)y与—5的积等于y与5的和,求y.

因此,在七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注意做好中小学教学衔接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理解教材的修订意图,教材已经删去的绝对不要再“捡”回来,教材中如果还有学生学起来感觉困难的,也可以化繁为简,化虚为实,只要保证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数学内容的本质.所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实践证明,对于数学教学,只要学生掌握了数学的本质内容,他们往往就能解决相关问题.

2. 重视经验,促进思考,落实“四基”教学

从贯彻了“基本活动经验”的新思想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教材修订者已经将“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的新课标理念融入其中.那么,如何把握“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事实上,我们通过教材的修订来加深理解.以《2.1整式》这一节的修订为例,原教材编排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单项式,第二课时学习多项式;修订后的新教材重新编排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2道例题和4道练习,让学生充分获得字母表示数的经验,第二课时学习单项式,第三课时学习多项式.由此看出,重视经验就是要充分设计恰当的数学活动,并且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通过丰富的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经历建立相关的经验.

就“四基”而言,名词是新的,但教学并不陌生,我国多年来的数学教学都在实践“四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被誉为我国数学教育的优秀传统,无需赘言.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视一直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追求,以七年级数学上册为例,无论是旧教材还是新教材,都重视对“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内容的教学.至于“基本活动经验”,因为10年前新课改之初“建构主义”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已经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只是在“四基”提出之后,我们要把“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要更加有意识地创设丰富的、质优的数学活动,要保证学生自主地、高效地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经验、促进思考.

3. 对各章教学关键点、重点和难点的把握

基于对修订教材的学习与感悟,笔者结合自己的点滴经验对各章教学的关键点、重点和难点提一些具体的建议.

(1)教学《第一章 有理数》的关键点是“正数和负数”的充分理解,要让学生视“负数”与“正数”一样容易理解.因此,需要创设让学生获得“负数”经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重点是“有理数”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同样需要在适量的计算活动中去积累经验,要引导学生分析具体题目,选择合理的运算律并确定合理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尽量避免“蛮干”与“死算”.难点是关于分数的计算,分数的计算在小学阶段是学生的计算难点,学习有理数时,依然是难点.

(2)教学《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的关键点是获得“用字母表示数”的经验,要让学生视“字母”与“数字”一样容易理解.因此,在本章第1课时的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并积累丰富的字母表示数的经验.重点是“单项式”与“多项式”概念的理解,以及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多项式的项与次数的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明晰概念教学以便让学生充分地理解.难点是代数式运算时的去括号步骤,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去括号法则并在适量去括号的练习中获取经验.

(3)教学《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点是深刻理解“等式的性质”,它是正确解方程的基础,在解方程过程中,“去分母”、“去括号”和“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的理论依据都是“等式的性质”.因此,在本章《等式的性质》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经历等式的变形,并积累丰富的等式变形的经验.重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这既是前面所学“有理数”和“整式的加减”的综合运用,也是后面学习“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的基础,课本中的例题和练习题足够丰富,教学中要让学生适量训练,积累丰富的解方程的经验.难点是解应用题时寻找并建立“等量关系”.学生解应用题有几重困难,首先是“选择”用列方程解应用题,在他们心里,做应用题会选择小学所学的列算式法和初中所学的列方程法,而不太适应列方程解应用题;其次的困难是设未知数,在他们看来,题中的未知量不止一个,不知该设谁为未知数;而最为困难的就是寻找并建立“等量关系”,哪怕在教师看来存在很明显的等量关系,但因为学生缺乏方程思想,所以难以找出等量关系.本次教材修订,我注意到修订者有意识地重新编排了应用题的部分例题和练习题顺序,而且增加了一些难度更适宜的题.因此教学时,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寻找并建立“等量关系”,让他们通过问题的解决不断地建立“方程思想”并获得丰富的经验.

(4)相对来说,《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修订的内容比较少,关键点是通过《几何图形》来认识图形并建立“空间观念”.因此,在本章的教学中,要始终坚持引导学生“看图”和“说图”,看图是为了建立空间观念,而说图更有利于建立空间观念.重点是“几何符号语言掌握和运用”,要始终如一地加强几何符号语言的学习和准确运用.难点是线段和角的知识中涉及“分类讨论”的问题的解决,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刚刚接触这种数学思想,比较难适应.

4. 在教学中严格落实“减负”

这次教材修订我个人觉得较满意的地方就是增加了部分例题和练习题,以及重新编排了部分例题和练习题的顺序.新教材中的现有例题和练习题都是经过“历史积淀”和“精心打磨”过的,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只要能够引导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课本上的内容,完全能够保证“四基”的教学与落实,没有必要再给学生布置过多的作业.教师们不但要认真落实“减负”措施,还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七年级上册《童趣》的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储备点:

1.理解文言文实词的意义。2.掌握文言文的诵读方法。能力培养点:

1.学会仔细观察事物,发挥联想和想象。

2.围绕中心,选取富有表现力的同类材料进行表述。情感体验点:

体验生活,爱惜生灵,感悟物外之趣。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言字词,掌握诵读方法。背诵全文。课型:朗读课

教学方法:采用四轮诵读的方法,层层推进不断提高阅读要求,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投影片、卡片。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正音、指导朗读、反复朗读。

2.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儿时观察昆虫的童趣。3.体会作者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教学步骤及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

1.按学号说自己最近的所见所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教师要作适当的点拨。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

教师:同学们,你们的童年生活如何的呢?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请一学生讲讲。

(备学生)没有学生回答,教师可以讲讲自己童年时的快乐时光。

三、指导朗读,了解文意。(目标1)(15分钟)

1.教师正音。藐()小 土砾()

项为之强()

鹤唳()壑()

怡()然

虾()蟆()

2.教师提示、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见 /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3.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四、翻译课文。(目标2)(23分钟)

1.幻灯显示,先根据课文注释完成练习提纲,再翻译全文。(1).弄清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自己).②又留蚊子素帐中,徐喷以烟(慢慢地).③鞭数十驱之别院(用鞭子打).④以虫蚊为兽(把„„当作„„).(2).弄清加点的代词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①必细察其纹理(代藐小微物).②昂首观之(代夏蚊).③使之冲烟飞鸣(代蚊子).④常蹲其身(代自己).⑤观之正浓(代二虫).

⑤驱之别院(代虾蟆).(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想一想该怎样翻译。

①心之所向,则或干或百果然鹤也。(用心地想象,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了鹤。)②常蹲其身(常蹲下身子),使与台齐(使身子与花台平齐)。

③神游其中,恰然自得。(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象之中,心情愉悦,自觉是一种满足。)④见二虫斗草间。(看见二只虫子在草间争斗。)2.讲解联系答案。

(备学生)有个别词语较难或教重要,教师板书而且要求学生进行识记 3.根据刚才的练习,学生独立试译。4.学生纠正或修改,教师补充。

五、小结(1分钟)

这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从文章里,我们看出了作者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确实,我们跟作者的年代比较,现在的生活不知好多少,那么我们是否要更珍惜现在的生活呢?

六、布置作业(1分钟)

1.用“明察秋毫”、“藐小”、“怡然自得”等词语造句。(A)2.翻译全文。(B)

3.找出课文当中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原因。(C)

七、说课精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设计一系列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熟悉并理解文言词语,自主翻译课文。

八、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口头翻译课文,在熟悉文句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2.理解作者的“物外之趣”并且思考这种“物外之趣”是怎么来的。3.学习作者发挥创造性想象。教学步骤及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

1.按学号说自己最近的所见所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教师要作适当的点拨。

二、以旧联新,复习导入。(2分钟)

1.请一学生回忆上界课的内容。

2.教师明确今节课的学习目标。(理解作者的“物外之趣”并且思考这种“物外之趣”是怎么来的。)

三、复述课文内容,先拟出复述提纲。(目标1)(15分钟)

1.教师提出问题:作者记叙了儿时哪几件“物外之趣”?

2.请学生先列好提纲,再根据提纲复述课文内容,训练口头表达能力。①拟夏蚁为“群鹤舞空”。

②把草、虫、土砾拟作森林、野兽、丘壑。③惩治虾蟆,为小虫打抱不平。

(备学生)这一步要让中下生有发言的机会,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指导,让学生敢说、乐说。

四、讨论理解文章中?quot;物外之趣“。(目标2)(23分钟)

1.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解决。

(1)作者所说的”物外之趣“指什么?这种物外之趣是怎么产生的?

(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从中得到的乐趣。)(2)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出来的?如: 夏蚊成(想象成)群鹤舞空。冲烟飞鸣(想象成)青云白鹤 丛草——森林(富有创造性)

(3)你小时候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试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备学生)这题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并不需要太多的讲解。

五、小结(1分钟)

文章这种“物外之趣”是通过创造性的想象而得来的。想象出事物超出了原事物所具有的特性,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体现了作者小时候知识丰富,想象力的丰富。

虫蚊——兽类 土砾——丘壑

六、布置作业:(1分钟)

1.熟读、翻译全文。(A)

2.《掌握语文》练习。(B)

3.把你童年的趣事,在小组或班上说给同学听。(C)

七、说课精要:本节课主要通过复述文章内容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务求能够让中下生有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还专门设计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八、教学后记:

九、板书设计:

仔细观察、富有爱心、想象联想

观蚊如鹤 神游山林 鞭打虾蟆

5.七年级上册《童趣》的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明察秋毫项为之强怡然自得癞虾蟆鞭数十

2、了解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异同,学习基本的翻译方法,理解文言词句,掌握文言文学习的规律。

能力目标:

1、体会文中的童真童趣,提高朗读能力,培养文言文语感。

2、引导学生探究物外之趣,培养学习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3、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用天真烂漫的童心细致观察事物,做一个有生活情趣的人。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物外之趣。

教学难点:

探究物外之趣的根源,培养生活情趣。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朗读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串讲课文,积累有关文言词语。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童趣》。

二、作者:

沈复(1763-?),清代散文家,字三白,号梅逸,江苏苏州人,代表作是《浮生六记》。

三、朗读:

板书:稚藐强唳砾

1、自由朗读;

2、齐读。

四、串讲:

第一段:

明察秋毫物外之趣

第二段:

夏蚊成雷项为之强

第三段:

丛草为林虫蚁为兽

第四段:

鞭数十驱之别院

五、练习:

讨论练习二

六、作业:

练习三,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文章内容。

2、鉴赏本文特色。

教学步骤:

一、复习:

方式:请个别同学翻译下列句子:

1、明察秋毫

2、项为之强

3、定神细视

4、庞然大物

二、朗读:

先自由朗读再齐读。

三、理解:

方式:先给时间引导学生自已思考讨论再做总结。

第一段:小时候能明察秋毫,故时有物外之趣。

第二段:把蚊子当做仙鹤怡然称快。

第三段:以丛草为林,以虫为兽,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第四段:二虫斗草间,为癞虾蟆所吞,驱之别院。

四、鉴赏:

方式:先给时间引导学生思考再讨论总结。

1、层次分明:

物外之趣--戏蚊之趣--丛林之趣--二虫斗草

2、结构特点:

总--分

3、想象丰富:

蚊--鹤草--林虫--兽

4、语言特点:

典雅,言简意丰

五、主题:

方式:启发引导学生自已总结。

本文叙述了小时候的几件趣事,启发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联想,就会发现生活的乐趣。

六、练习:

集体讨论练习一。

七、作业:

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理解:鉴赏:

一、物外之趣1、层次分明

二、戏蚊之趣2、结构特点

三、丛草之趣3、想象丰富

6.七年级语文童趣教案1 篇六

沈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掌握“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等成语。

2、学会朗读文言文,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

3、借助书下注解和常识译读全文,了解全文大意。教学重点

能节奏分明的朗读全文,较准确的疏通文句。教学难点

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掌握基本的解词方法。(如:组词法)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还记得李白的那首《古朗月行》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写的是一个天真的小孩子对月亮的想像,今天我们将结识另一个孩子,他也很天真,很愿意联想,但他不是再看月亮,而是对其他的事物发生了兴趣,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板书课题、作者)

二、讲在前面

这是我们学习语文以来第一次正式接触文言文,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入门”,所以先来讲讲学习古汉语的方法。

一、培养语感:

1、熟读、背诵课文;

2、用心领悟,见“言”而知 “意”;

3、注意积累词汇。

二、了解文言文的特点: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句式变化。

三、文言文翻译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抓住关键字词。

2、不译的字词。

3、用现代汉语的句式代替古代汉语的句式。(意译)

三、检查预习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童稚然称快yí

土砾小miǎo

项为之强.zhì

怡..lì

藐..jiāng 鹤唳 āo tū

lài

虾蟆.lì

凹凸...hè...há

四、整体感知 读“通” ①读准字音

②分清句读,注意停顿 例:能/张目·对日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 / ”表示明显的停顿,“ · ”表示极短的停顿)可采用的朗读形式:

教师范读;教师分句领读;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学生齐读;学生个别读。

最好能使学生做到当堂成诵。

五、研读课文 读“透”

1、根据书下注解疏通文意,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2、前后四人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3、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学习成果验收:(教师可顺势画出关键字词)项为之强

果如鹤唳云端

徐喷以烟

以丛草为林 ......以丛草为林

兴正浓

方出神

驱之别院 ....明察秋毫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夏蚊成雷

六、课后作业

·找出文中“义同字不同”的字 ·找出文中的“一词多义”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找出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叙事顺序,品味作者在叙写中表现出的“物外之趣”。

2、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3、养成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表现的“物外之趣”。教学难点

分析作者的“物外之趣”是怎样得来的。(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抽背课文,抽查个别字词的解释

二、研读课文

诵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①找一找文中的画龙点睛之语?即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 ②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

③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明确:①围绕“物外之趣”来回忆了三件事。教师应从这一问题展开,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物外之趣”,可以不必深解,讲讲大体意思即可。

②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 第二件是把土墙凹凸、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 第三件是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并惩罚癞蛤蟆。

③需要“仔细的观察”和“丰富的想像”,教师要强调两者如果只有一点是不够的,两方面都要进行强调。要善于利用学生中相似的生活体验。要结合书中有关句子来启发,比如作者幼年视力极好的描写。

三、赏读解趣

回读课文,挑出自己最欣赏的一句,说说在句中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学生联系课文,想像、描述。

四、拓展延伸

你是否也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

说说你童年中类似的趣事? 学生自由发挥。

结合学生的讲述,教师围绕“物外之趣”和“观察”、“想像”小结课文。

五、课堂练习

1、一词多义

见藐小之物

心之所向

使之冲烟而飞鸣

以虫蚁为兽

为之怡然称快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项为之强 时

余忆童稚时

故时有物外之趣 其

必细察其纹理

蹲其身 以

以丛草为林

徐喷以烟 观

作青云白鹤观

昂首观之

2、译读下列句子

(1)故时有物外之趣。

(2)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3)以丛草为林

(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5)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六、课后作业

1、巩固背诵课文

7.七年级上册《童趣》的教学设计 篇七

本课为外研版七年级上册Unit 2 His birthday p re se nt is a c inema tic k et教学设计, 指导教师为北京市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李德坤老师。该课课例获得2011 年北京市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例获得了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全国课例展评一等奖, 笔者获邀参加外专委第17 次年会, 并在年会上作为全国六位英语教师之一进行了现场执教, 2012 年该课例入选“国培计划”。

二、理论依据和设计思路

国家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 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拓展视野,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本课的授课内容, 笔者设计了一个故事性的连贯的课堂进程, 把词汇、阅读活动以及写作有机地融入“给老师、父母、朋友送礼物”这一条线上。整堂课充满了快乐, 体现了亲情。

三、教材分析

Module 8 模块的话题是Different habits (习惯的差异) , 教材力图展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 了解Daming, Tony, Betty等来自不同国家小朋友家人的生活习惯与爱好。本单元的话题是“生日礼物”, 是这个年龄段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与学生生活实际较为接近, 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且这堂课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契机。这堂课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关注他人, 健康向上的品格。

这堂课虽然主要是阅读课, 但是笔者安排学生做一些小讨论。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思想碰撞的平台。笔者始终认为, 一堂好课, 首先是一堂真实的课, 所以笔者的课有许多并不是故意准备的“小意外”, 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欢迎“小意外”并处理这些“小意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挥者、引导者, 工作职责是利用教材提供的内容, 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 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本课的课型是词汇和阅读, 教材要求在本堂课尽量掌握与日常生活习惯以及生日礼物有关的词汇, 重难点是阅读能力的培养, 通过阅读训练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并逐步向写作能力过渡。

四、学情分析

北京市昌平二中回龙观校区初一4 班是实验班, 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好, 而且因为低年龄的原因, 对birthday presents这样的话题较感兴趣, 学生具备较充足的词汇量, 所以对于本课的重难点没有太大的障碍, 从而也为阅读能力的提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本课的教学任务是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加以引申和提高, 使学生获得阅读的技巧, 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强化。

五、教学分析

The lesson I am going to talk about is taken from the textbook published b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Research Press. Module 8:Different habits. This is the second unit of this module. The topic:His birthday present is a cinema ticket. And the key grammar in Module 8 is learning Simple Present Tense and the adverbs like always, usually, often, etc.In terms of background culture, the focus of Module8 is about the differences among peoples, countries, and cultures, especially the contrast between Chinese people and Western people. As a teacher, my job is to teach the kids to learn about, to accep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US and foreign people.

For these three units of the whole module, we will use about five periods to finish the contents and this is the second period.

For my kids:most of my students are the single children of their families. They have no brothers or sisters. They are very lonely since they grow up. So some of them don’t know the necessity of caring about others and they don’t know how. This lesson gives them a chance to learn to care about others:including their parents, relatives, and their friends, of course, I’d rather they care about me, their teacher.This group of students are the ones from the experimental class in my school.They have pretty good habits, interest, and good English. So I feel very happy working with them. And my job is to inspire, to promote, and to give guidance.

The lesson type is vocabulary and reading. In this lesson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learn and use vocabulary about birthday and birthday party.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use certain reading skills to find the specific information in the passage presented in this lesson. And finally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write about their friends’likes and dislikes and be able to report what presents they will give to them.

Generally, in this lesson, I have four major steps.They are:warming-up, teaching vocabulary, reading, and writing. Every major step contains several smaller steps. And all the steps are closely connected.

Now I will explain the teaching flow of this lesson.The first step of course is warming up. Warming up is a very important step of a lesson. A successful warming up usually predicts a very successful lesson. We Chinese have a saying:“A good start is half of a success.”In this lesson, I told the students today is a special day for me. And I asked the students to guess the reason.The students’interest is aroused. This is the aim of this step. When they saw the picture of the birthday cake and heard the music of “Happy birthday to you”, they understood the topic of this lesson is“birthday and birthday party”. Oh, today is the teacher’s mum’s birthday. Through the teacher’s descriptions, the students have a vivid picture of the teacher’s mum. She is a very old mum. But she also has likes and dislikes. The teacher should give her birthday presents according to her hobbies.

Then I ask the students to imagine:If tomorrow is your father’s or mother’s or your best friend’s birthday, what presents will you give to them? Students’attention is naturally diverted to the English names of presents. How to say them in English? So it is time to begin the second step:teaching the vocabulary about birthday and party. I will show the students pictures and they have to tell what they are loudly. First some easy words, and then the new words they have to learn in this lesson. And then on their learning plan they have to spell the words one by one and check the spelling with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to make sure they spell correctly. The vocabulary they learn in this step will be used in the next several steps:reading and writing.

Then I come to the most important step of this lesson:reading. I just imagine the characters of this book:Daming, Tony, Lingling, they are my friends.They will celebrate their birthdays very soon. But I cannot remember their names. I asked the students to help me. They listen and write down the names on the learning plan. In this way they have a general view of this passage. Then I give the students the key question:I want to give them presents. But WHAT DO THEY LIKE? With this question they start reading and try to find the information in the passage. With question they start to read, and they have a purpose or aim when they are reading. Thus the efficiency will be improved.

Then we have a discussion. The students’attention will be diverted to the classmates in this classroom. I will show some photos of their familiar faces and popular faces. I ask them to talk about their classmates. Of course I give an example:My friend’s name is Mr. Look (a very naughty boy in this class) .He likes...He doesn’t like...After the discussion the students will report their results. And this step is the basis for the next step:writing.

After oral English, it is time to record what is on their mind in written English. They will write about their friends’likes and dislikes and show their writings in front of the audience. If they have any mistakes, they should correct them right now. And finally I give the students the final question:if tomorrow is your friend’s birthday, what presents will you give to him or her ? What they wrote down will be used to choose the presents.

And the very last step is EVALUATION. This is also very important. The kids give themselves a tick about how they behaved in this lesson.

These are the major steps of this lesson. When I finish it, I think it is not bad. There are two pieces of experience that I want to share with my teachers.

No.1 Teaching is also life. So after I finish the usual steps or the routines, I often try to connect the teaching materials with the students’life. Our kids are more interested in their favourites, their favourite food, game, sports, and people. They are interested in their friends. So when I divert their attention from Daming, Lingling to Liu Yu, Liu Hao etc. They realize that they can use the vocabulary and sentence structures to talk about their friends and themselves. They have learnt the vocabulary and sentence structures in the previous steps. So they have a motive. And they feel it is easier to talk. And so language becomes a real tool among the kids.

In my other lessons, if possible, I often try to connect the teaching materials with the students’life.

No.2 A lesson is a whole. As I said before, all the steps should be connected closely. The previous steps should serve the following steps. We should prepare carefully to make sure that the lesson goes smoothly. And we shouldn’t waste the precious time of a lesson. In this lesson, I use the four major steps:warming up, vocabulary, reading and writing, from easy to difficult, 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learn from a lower level to a higher level.

This is how I design this lesson. Of course I realize that no lesson is perfect. But if we keep trying, our English teaching will be more interesting to the students and more efficient to US.

六、教学过程

(一) 热身活动 (Warming-up)

T:Today is an important day for me. Can you guess why today is important for me?

教师播放课件中的蛋糕图片, 并播放歌曲H ap p y birthday to you , 学生齐唱歌曲。

S:Today is a birthday. But whose birthday?

说明:学生看到图片, 听到歌曲, 对上课内容有了一点点了解, 并有了进一步的疑问:是谁的生日。

预测:学生可能猜测今天是谁的生日, 并进一步联想生日礼物。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句型结构likes + v-ing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二) 单词预热活动 (Warming-up for the new vocabulary)

T:For example, tomorrow is your father’s or your mother’s or your best friend’s birthday. What birthday presents will you give to them? I will give you some advice.

S:None.

说明:这个问题不需要回答, 它的功能仅仅是引起学生的好奇, 为下面的单词预热活动做准备。

预测:学生把注意力由谁的生日转向有关生日礼物的词汇。

(三) 教授新单词 (Vocabulary)

T:I have more presents for you. I will show you pictures. Tell me what they are in English.

S:根据图片说出本课要求掌握的词汇。

说明:因为本班为昌平二中初中实验班, 学生的词汇基础较好, 所以这里并不十分强调单词的拼写, 只要能流利地说出来就可以了, 为下一环节———真正的拼写做好准备。

(四) 单词拼写 (Checking the spelling)

学生拿出worksheet, 并按照与课件一致的格式拼出图片所代表的礼物单词。Check one by one.

说明:检查时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相结合, 学生可以通过课件参考拼写来改正自己的错误。

(五) 送生日礼物的简洁问答 (Ask & Answer)

T:What presents will you choose for your parents’birthdays? Why?

S:The answers may vary.

说明:学生能简介运用相关词汇表达。

(六) 阅读前活动 (Pre-reading activities)

问题:I have many friends. They will celebrate their birthdays very soon. But I cannot remember their names. Can you help me? Listen and tell who they are.

回答:学生听, 在学案上记录人物的姓名。

说明:学生先对文章有一个整体印象, 整体把握, 也是“整体阅读”的阅读方法的体现。

(七) 精读I (Intensive reading I)

T:I want to give them birthday presents. But I don’t know what they like. Now read and tell me what they like. (见图1)

S:学生精读, 在学案上记录文章人物的爱好。

说明:先看问题, 再阅读, 带着问题去寻找有用信息, 这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 在本环节中教师倡导这种阅读方法。

(八) 精读II (Intensive reading II)

T:Now I know what they like. Now read again and give me some advice what birthday presents I should give to them.

S:学生继续精读, 解决本阅读环节的最终问题。在学案表格中给教师提出建议, 然后和教师的参案进行对比。

(九) 朗读 (Reading aloud)

学生先跟教师朗读文章第一、二部分, 然后学生一起朗读。

说明:在一节外语课中, 应该尽量安排一段时间给学生朗读, 这对于学生的语感和语音的训练至关重要。同时, 本环节也为下一环节 (写作) 做了铺垫。记住:模仿是学习语言的第一步。

(十) 讨论 (Discussion)

T:Now let’s talk about our classmates. These are our friends. Ask an individual:what is your friend’s name? What does he like? What doesn’t he like?

S:Individual的回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为下一步的书面写作做准备。

说明:教师与学生的问答是为学生的两两对话做一个范例, 学生的两两对话又是为学生的口头报道做铺垫, 学生的口头报道也是为书面写作做铺垫。

(十一) 写作 (Writing)

学生在学案上写朋友的爱好。然后在视频平台上展示和改错。

T:If tomorrow is your friend’s birthday, what present will you give to her or him?

说明:最后这个问答也为本课做了一个总结。

(十二) 自我反馈 (Self-assessment)

教师带领学生了解“自我评估”的内容, 让学生自我评价本课的表现, 这也符合学生“形成性评价”的精神。

七、教学反思

反思这堂课, 基本上实现了笔者的最初设想, 这是一堂包括词汇和阅读两个环节的常态课, 因为笔者所教授的是实验班, 进度比较快, 所以笔者又加了写作的环节。笔者认为, 这堂课的可取之处在于连续性较强, 整节课就像是在讲一个故事, 非常生活化。不足之处是内容安排得太多, 一堂课所讲授的知识不必面面俱到。如果课堂内容安排得太多, 有些环节就无法落实了。

专家点评

8.七年级上册《童趣》的教学设计 篇八

1. Topic: How to keep healthy

2. Teaching Aim: According to Unit Five, write an article about how to keep healthy.

3. Key Points: Teach students to use effective sentences to write a good composition.

4. Teaching Method: Discuss in groups

本节课是在学完第五单元之后设计的一节写作课,目的旨在复习巩固第五单元所学内容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任务前——Review and make a summary

Lead-in:

Teacher: Boys and girls, do you want to be healthy? Do you know how to keep healthy? I want to know your ideas. So, this class we’ll write an article: How to keep healthy.

Teacher: Can you remember the language points about health in Unit 5? Let’s talk about them together.(Ask the students to say one by one) e.g.

任务中——分组讨论写作的思路和步骤

Step 1: Discuss in group of four

Teacher: You did a good job. Next, you’ll work in group of four 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y does someone often feel tired and weak? And why does he/she often have a cold ?

2. If you are ill, what should you do?

3. Which habits are good/bad?

4. Which food is healthy/unhealthy?

5. If you want to be healthy, what should you do?

The teacher goes around the classroom during their discussion. If they have new words, encourage them to use a dictionary. After they finish.

Teacher: OK, let’s share your answers. (Ask one of the group members to read their answers to the whole class,

Step 2: Oral composition

Teacher: Well done! Now let’s discuss how to write the article. (讨论怎样开头、结尾,中间怎样展开,然后小组由组长带领口头操练,鼓励每个成员大胆说,勇于开口。)有的小组成员练习中还巧妙地使用了first, second, then, next, at last ... 等连接词。

Step 3: Writing (在讨论和口头练习的基础上,形成书面文字。)

(Let the whole class write their own articles according to their oral practice. The teacher moves around the classroom affording support as needed.)

Step4:评价阶段:

(1) 自评:通读全文,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2) 互评:小组之间互评(指出词、句、标点等错误)。

Teacher: OK. I’ll ask two students to show your work, the others listen carefully and see if they have mistakes.

Present two students’articles to the whole class as models and correct their spelling or grammar mistakes with the whole class.

任务后——把修改后的作文上交老师批改。

Step 4: Rewriting

Write the articles in their exercise books and hand in.

教学反思:

1. 从教学目标来看,本节课紧扣本单元所学内容,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能,达到了预期目的.

2. 从教学方法上看,打破了传统的单调的方法,采用了group work, 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加强了,学生在互相帮助中语言交际水平得到了提高,收到了较为理想的课堂效果。

3. 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发挥了其主体作用,激发了写作热情。

4.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不敢开口说,参与热情不高。

5. 应搞清楚不开口学生的原因,提出相应措施。

6. 活动要规范化、常态化。

9.七年级上册《童趣》的教学设计 篇九

1.掌握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

2.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

3.学习小说围绕看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1.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重点)

2.学习小说围绕看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欢快跳跃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读鲁迅先生的《社戏》,看看文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生活的画面。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二心集》等。

2.了解背景

鲁迅在谈到自己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和思想时曾说:“我母亲的母家是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集外集拾遗》)这一种十分可贵的“亲近”,对鲁迅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少年时代的鲁迅接触长妈妈等贫苦善良的农民,受到他们的启发和教育。特别是鲁迅家道中落以后,他更了解了农民痛苦的生活,更同情他们悲惨的命运。这些都反映在他的作品中。《社戏》就形象地表现了迅哥儿和农民少年的美好友情,热情地歌颂了农民孩子高尚、淳朴的品质。

3.知识链接

社,旧时祭祀土地神的地方。社戏,旧时某些地区的农村中春秋两季迎神赛会所演的戏,用以酬神祈福,一般在庙台或在野外设台演出。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戏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4.朗读课文,解决重点字音。

归省(xǐng) 不惮(dàn) 行辈(háng bèi)

棹(zhào) 怠慢(dài) 撺掇(cuān duo)

凫水(fú) 絮叨(xù dāo) 潺潺(chán chán)

家眷(juàn) 皎洁(jiǎo) 漂渺(piāo miǎo)

纠葛(jiū gé) 渔父(fǔ) 蕴藻(wēn zǎo)

5.解释词语。

絮叨:形容说话啰唆,来回地说。

宽慰:宽解安慰,使解除烦恼、苦恼或忧虑。

怠慢:待客态度冷淡而考虑不周。怠,轻慢;慢,态度冷淡。

委实:实在。

朦胧:月光不明。本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动词。

依稀:模模糊糊。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而和谐。

扫兴:正在高兴时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兴致低落。

6.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层次。

明确: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因此本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看戏前(第一至四自然段)——看戏中(第五至三十自然段)——看戏后(第三十一至四十自然段)。

7.依据小说三要素,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明确:本文记述了“我”在乡村和农家少年看戏的一次经历。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第一部分中有一个词既写出了平桥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写出了“我”对平桥村的情感,请同学们把这个词找出来。

明确:乐土。

2.文章写平桥村是“我”的乐土,“乐”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明确:①“我”在这里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优待;②可以免读《诗经》之类难懂的古书;③可钓虾、放牛,体验到乡间生活的无穷乐趣。

3.在这里除却这些乐事,最令“我”盼望的是什么呢?

明确:去赵庄看戏。

4.读第五至九自然段,找出表示“我”心情变化的词语,并用四个字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心情变化:盼望——焦急——失望——猜测——沮丧——高兴——兴高采烈;主要内容:戏前波折。

5.细读第十至三十自然段,这一部分写看戏中的情景,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将这部分分为三个层次,试各用四个字概括其主要内容。

明确: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

(二)合作探究

1.本篇题为“社戏”,重在叙写去看戏,写这些在平桥村的一般乐事又有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写这些小住平桥村的一般乐事,既多方面地表现出那段生活的乐趣,使作品内容丰富,具有生活实感;更由于这里写了钓虾、放牛这两件乐事,第4自然段的开头“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就与之构成递进兼有转折的关系。钓虾、放牛已是乐趣甚浓,“第一盼望”的“看戏”自然更乐趣无穷。这样,就为写最大乐事——看戏做了铺垫,吸引读者读下去。

2.本文依据事件的主次有详有略地叙事。主线是看社戏,围绕这条主线,文章一共写了七件事。每件事对塑造人物、表达中心的作用各不相同,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起止段 事件 详略 人物(性格)

1~2 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 略写 “我”、小朋友

3 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略写 “我”、小朋友

4~9 看社戏前的波折 详写 “我”、母亲、外祖母、少年们

10~13 夜航看社戏途中 详写 “我”和小伙伴们(农家子弟聪明能干)

14~21 在赵庄看戏 详写 “我”和小伙伴们

22~30 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详写 “我”、小伙伴们、母亲

31~40 六一公公送豆 详写 “我”、双喜、六一公公(淳朴善良、好客和对劳动成果的珍惜)

(三)品析词语的感情色彩

著名语言学家黄伯荣、廖序东曾在《现代汉语》这本书中指出,“有些词语除了它们的基本意义外,还具有褒奖或贬斥的感情”。

1.一般来说,表示对人或事物的赞扬、喜爱、尊敬等感情,要用褒义词;表示贬斥、憎恶、鄙视等感情,要用贬义词。比如《社戏》中的这两句话:

(1)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孩子们盼望着“好戏在后头”,但老旦唱得迟迟不肯结束,孩子们“破口”而“骂”,这里的贬义词直接表达了对老旦的厌恶之情。)

(2)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喝采”一词,渔父对孩子们的褒奖赞扬之情溢于言表,是很明显的褒义词。)

2.词语的感情色彩是人心灵的主观投射。不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词语原有的感情色彩会发生变化,有时褒词贬用,有时贬词褒用,非常有趣。如:

(1)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偷”是贬义词,但在这里却非常得体巧妙地表现了小伙伴的淳朴可爱,含有褒义。)

(2)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得意”常与“扬扬”“忘形”等构成“得意扬扬”和“得意忘形”等贬义词,但在这里却看不出一点贬义,相反却表达了褒义的效果。)

(四)少年形象分析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少年的形象应该是会“飞鸣”“会跳跃”的。本文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童年伙伴形象,如双喜、阿发、桂生等,他们聪明活泼、胆大心细、热情友爱,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农民孩子所具有的性格和美德。作者是用哪些方法来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呢?

1.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孩子的世界是充满情趣的,所以他们的语言也应该是清新活泼的。文中双喜的语言亦极富鲜明个性。他说服大人让迅哥儿去看社戏:“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快人快语,机智而又热情。船回到平桥时,双喜在船头上就大声地说:“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既写出了他的能干、老练,又把孩子的那种“自喜”“自得”的心理表现了出来。

2.人物动作——生动灵活。文中的一群孩子,都来自于农村自由广阔的天地,他们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表现出淳朴、能干的特点。如船出平桥一“点”一“磕”,委实是一个个“弄潮的好手”,灵活而又老练。回转船头时,“拔篙”“点退”“架橹”,摇起船来连老渔父都喝彩,进一步表现出水乡少年是干练的弄潮好手,以及他们天真活泼而又顽皮的性格。

3.人物心理——细腻真切。人物心理描写对于塑造典型形象非常重要,作者在塑造少年形象时,写出了他们在这一年龄段的心理特征。文中刻画偷罗汉豆的心态最是细致。先是偷阿发家的,又怕偷多了挨阿发娘骂,于是又偷六一公公的,也怕六一公公骂,便又想出对付的办法,孩子们聪明能干而又狡黠顽皮的形象跃然纸上。这几段简洁的语言、心理刻画很富有生活情趣,切合艺术的真实性。

4.人物环境——贴切有效。在去看社戏的路上,“豆麦”和“水草”的清香,富有诗意的“月色”,“宛转,悠扬”的笛声,以及宛若仙境的戏台,都很好地烘托出孩子们要去看社戏的愉悦心情;向船尾跑去的“连山”则烘托出他们渴望很快看到社戏的急切心情。回家的路上依然写景烘托,前后呼应,更显奇妙。比如写因为厌倦老旦唱而回转时,却又“回望”,写戏台如仙山楼阁,横笛婉转悠扬,真切地反映出孩子们虽然离去,却又十分留恋的心理状态。

四、课外拓展

根据你对《社戏》的解读,用一句话来评价《社戏》:

《社戏》是一幅( )的风情画;

《社戏》是一曲( )的人物赞歌;

《社戏》是一首( )的童年抒情诗;

《社戏》是一个饱经生活沧桑的人回忆童年生活所讲的一个美丽的童话;是看倦了都市尘嚣的都市人回归( )、向往( )生活的动人心曲……

答案:五彩斑斓;深沉诚挚;热情洋溢;自然;自由美好

上一篇:如何对待孩子的谎言?下下一篇:诗歌的记叙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