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新旧教材对比

2024-10-21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新旧教材对比(10篇)

1.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新旧教材对比 篇一

小学体育新旧教材教学对比的点滴感悟

[摘要]: 为了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小学体育教材进行了改革并开始实施到教学过程中去。由过去的旧教材转变为现在重新改换具有时代气息篇目的新教材,既然是新教材,它与旧教材相比,到底有哪些变化,有哪些不同之处,又是怎样来体现新课标的要求的,在这些年的实施过程中我也进行一些比较,哪些教学方法适合我们学校的学生?哪些内容符合我们的学生?这样才能更好的有助于教师在使用体育教材时更好地、更自觉地贯彻《课程标准》, 实现课程目标。

[关键词] 新旧教材 教学对比 感悟

小学体育新教材的使用到现在也有六年了,使用过程中我也常和老教材进行比较,通过粗浅的比较发现新旧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上都有不同之处,下面我就谈谈这些年来所对比出的点滴感悟。

一、教学内容的对比.我们体育教师都知道:原有的教学大纲,我们教师的教学习惯是:新学年开始,一切依照大纲要求,按部就班,不用思考,按体育课本教学内容写好教学计划,进度和教案就成了,教学内容和时数是不能自主变动的。那些教学内容不管学生是否喜欢,场地是否能行,基本上都必须按大纲的要求执行,去完成教学任务,严重捆绑了教师的手脚,抑制了学生的体育兴趣,这种数十年不变以竟技运动为主的教学体系早已滞后。然而以前的教材也有他的好处,就是教师上课不用想太多,按部就班就行了。

而新教材的内容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更加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的养成,重视学生在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情感体验,满足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在身体条件及兴趣爱好和运动兴趣的培养,,将学生的学习内容合理地划分为体育基础常识、基本活动和游戏三大部分。这种划分改变了以运动技术体系为目标,每项教材内容都为运动技术的发展打基础的方法,不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不受运动技术系统的制约,而是以小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基本活动中的走、跑、跳、投、小球类、对抗、角力等基本活动与游戏相结合,使小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体育的基本动作和一些简单的技术动作,这样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生动、活泼、愉快、主动地学习。另外,内容的编写改变了以往的程式化,加强了教材内容的弹性和选择性。对同一个教材内容,新的教材给教师提供了各种思路,以便于教师创造性地使用。如跳跃教材:“各种方式的单双脚跳”,不是给教师固定框子,而是通过启发引起体育教师的联想、思考与创造,体现了小学体育教材自身的价值所在,而旧的教材确做不到这一点.在实践中,新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对此兴学生趣非常浓,效果非常好.在新教材的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学校各水平教师根据课程目标体系,结合我校和各水平阶段学生的特长、性别、兴趣、爱好等选编教学内容,也可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情况作灵活调整。同时,对不同水平阶段学生制定的体育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

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所选用的教学内容,是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有能达到的。同时结合我校现有的体育场、体育器材等情况来选编教学内容。于传统教学大纲、以规定教学内容和时数是绝缘不同的。我校进行体育新课标实验选编教学内容的具体操作情况是这样的,比如:水平一(即:

一、二年级)教学内容,是根据该水平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游戏的教学内容和时数比例相当大,师生经常自编游戏进行活动。在其它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简单、易学为原则。又如:水平三(小学五、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偏重于有一定运动技能,相对有一些对抗性,如球类,活动时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是尽量做到学生能达到100%的投入,其它教学内容次之。教学内容,从传统的教学大纲(不变的),转变为新课标可自主选编。在教学内容动作技术的形成,组合动作的编排,同样师生经常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没有大纲的条条框框,约束限制。从这几年我校进行新课标的试验情况看,教学内容可下放到学校自主选编,师生共同选编教学内容,学生喜欢,教师更要动脑筋。相信教学内容百花争艳百家争鸣的时侯恨快就到来,优秀的自编教学内容会层出不穷。

二、教学方法的对比

以前我们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二种;一种是传统式教学法。只强调教师的教,至于学生怎样学并不重要。换言之,教师重视的是“跟我做”。这种教学法在学生的技术动作中完全看到老师的影子。老师教的很用力但是学生学的不一定好,这种教学法看上去很好,但是效果不明显,也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磨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更谈不上什么学生的情感体验。另一种是系统教学法;这种教学法非常重视学生技术动作学习的系统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系统性地传授技术动作。比如教小学生的蹲踞式跳远为例:先教学生跑三步起跳,然后三步起跳后落入沙坑,接着腾空步练习,待学生学会基础的练习后,才让学生学(7——9步)助跑起跳蹲踞式跳远动作,再学全程助跑的脚步丈量方法等。上述两种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主要是为教师设计的,根本不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如果训练专业运动员情有可言,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就不感觉兴趣,难怪慢慢地以往的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

而在新教材中,明显的改变了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而教师只是个指导者,比如教水平二(即:

三、四年级)学生的短跑,完全抛弃上述两种教学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跑(不要求过多的技术动作),自由组合去跑,随意的追逐跑等。强调不管你用什么方法,跑得快的学生都让他出来展示,谈跑得快的心得体会,并及时用启发、探究、合作的方法来弄清和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用传统的小步跑,高抬腿、后蹬腿和短跑的其它专门性练习等来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高兴地跑,自然地跑。使那些短跑自然素质较差,有个体差异的学生都能100%的投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体育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步一点点也给予认真表扬和激励。关注学生的个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高度重视体育课程标准五领域,三层次的递进关系,课程目标统领一切的基本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一起设定学习目标,鼓励学生努力实现已定目标,在体育活动中提供更多更大的空间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展示,帮助和提高。所以,我们在水平一、二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而水平三阶段不仅采用情景教学法,有时也采用些发现教学法。这样就进一步的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了。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对比

下面简单逻列一下原大纲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如: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以行政教学班为主的组织形式、分项教学的组织形式等,还有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程序。传统的教学组织和教学程序既严重束绑了教师的手脚,也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情绪和积极性。用比较坦诚和理性的思想来思考一下,当在教室里久坐的学生来到操场上的时候,他们需求的是什么?不就是想舒展一下僵直的筋骨,放松一下疲惫大脑。有那位学生想一来到操场就“立正、稍息”,面对体育教师的讲解示范等,学生能喜欢这样的教学法组织形式吗?答案是否定的。

而现在我们教学组织形式的基本情况是这样的;上课前由班体育委员带领全班同学到指定的上课地点,上课铃响后,体育教师在学生中一站(学生在教师周围随意站立),教师宣布本课目标,学生根据本课目标向老师提出活动所需的场地器材,由教师、活动组长组织各种形式,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在大部分时间里教师巡视、检查、辅导和一起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有目的的准备活动也在其中完成)。在见不到传统的严密教学组织,军事化整齐的教学队形,也听不见教师整堂课都在发号施令的宏亮声音。真正把教师在传统教学组织的指挥者角色,转变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激励者和帮助者角色。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很喜欢,更能达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全方位的沟通,学生只当作教师是一位可信赖、有知识、肯帮助人的阿姨来相处。我校在小学体育新课标实验中的教学组织,大部分采用合作、友情、随机和同质的多元化分组形式。

通过对比我认为,组织形式还是和原大纲的组织形式想结合比较好,这样既让学生有军事化整齐的队形又有自由放开的空间,使学生更能健康的成长。

四、教学评价的对比

以往我们习惯地对学生体育学习的成绩评价内容,基本局限于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定,就是终结性的评价。就是对学生的体育成绩打一个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合作、身心、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评价。学生无论在体能、技能、兴趣、个性自然素质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同时,在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过程中,有各种方面很大程度上是教师说了算,学生无可奈何。这样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实际上是很不公平的。如果一个学生体育成绩差,就很难评价为优秀的。就算是进步了也只能是从不合格到合格,这样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而小学体育新教材对学生的评价做了重大改革,在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评价方法的设计中,突破了以往只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倾向,淡化了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强化了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体现区别对待和纵向发展与鼓励的评价思想,构建了多层次的目标体系,以反映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达到提高兴趣、促进发展、鼓励进步、增进健康的目的。

现在我们总体的评价方法是:教师在技能方面评学生,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学生期末体育成绩=运动参与+运动技能+上课行为+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这种多元化的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很高兴,就算技能课不好的学生,现在其他方面也能拿到好的成绩了。真正体验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这种评价方法对发展学生的体能,增进健康,娱乐身心,调节情绪,减少压力,乐于接爱不同观点,分享自己和他人的快乐,会评价他人和自己所获得的成功感,对进一步促进完善新课标的评价方法起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新教材充分体现了体育学科的特点,以身体练习和运动技能为主线,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提出了可行性的参考性的建议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奠定基础。当然,旧教材也非一无是处,目前的新教材也非一好百好,我们在对比中也发现,新教材中.个别教材的划分,不符合《课程标准》中“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基本理念,小学体育教材中对“跑”内容的划分仍没脱离竞技体育的影子,如各种姿势起动的自然跑、自然站立式起跑、30米自然加速跑、30米快速跑、各种方式的接力跑、各种方式的追拍游戏、400~600米的走走跑跑、400~600米的一般耐久跑等。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一种误导———对学生进行专业运动员一样系统的训练,如此又回到过去的竞技教学模中。若把“跑”分为:不同距离的跑、不同姿势的跑、各种姿势起跑、与器械结合的跑、合作跑等,就更符合学生的年龄段特点。另外,投掷教材的选择、加工与处理,与以前的旧教材在内容上区别不大,基本上以竞技教材的形式出现,体现不出在新标准思想指导下的教学内容变化,不符合水平一学生的身心特点。当然这只是我的点滴感悟罢了。最后让我们在对比中继续探索,在创新中继续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1~6年级)课程标准 [2]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4]网上收集

2.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新旧教材对比 篇二

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目前社会关注的核心问题, 也是教育界通过教育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每门学科的课程标准在不断地调整, 教材的内容依据课程标准在适时更新, 七年人教版地理新教材已完全投入使用。为研究七年级人教版地理新教材的改进情况, 本文从教材的章节组成、内容设置、活动安排、图文结构、材料分析等方面对新旧教材的差异做对比分析。

二、七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新旧教材差异分析

(一) 教材章节组成

七年级人教版地理新教材的章节内容有一定改动, 新旧教材都由十章组成, 每章的标题和排列顺序没有变动, 只是部分单元的某一节内容做了调整 (如附表1) 。

如第一章的“地球和地图”部分, 新教材的第三节由旧教材的“地图”改为“地图的阅读”, 把“地形图的阅读”作为一节单独列出;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中的第二节和第三节有一些变动, 第二节由“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调整为“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第三节由“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调整为“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其他章节内容没有变动。

(二) 新教材内容的调整

新教材在章节变动的基础上, 内容构成及表现形式也做了适当的调整, 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内容增多, 大部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1. 新教材序言的调整

中学课本中的序言主要介绍这门课程学习什么, 怎么学的问题, 好的序言对学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新教材中序言的编写方式进行了很大的改进, 如在阐述学习地理的用途方面, 旧教材采用直接陈述的方式说明了学习地理的好处, 而新教材则是通过以下几个问题“地理课学习什么?学习地理有什么用?怎样学习地理?”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 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同时点明了本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另外, 在序言中阐述学习地理用途的篇幅增加,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地理要素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着重说明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地理。在学习地理的方法上重点强调了学习地理不仅仅是在教室的课堂中学习, 更重要的是利用大自然这个有效课堂, 侧重强调课外实践对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与旧教材相比, 新教材序言编写方式的改变使学生更明确学习地理的方法和途径, 为学生学习地理做了很好的铺垫。

2. 教学内容的调整

新教材内容的阐述方式更简单, 通俗易懂, 如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描述, 去掉赘述, 直接切入主题“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新教材阅读材料的选取与旧教材相比更能直观地说明问题,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 对部分材料的顺序做了适当调整, 删掉一些抽象的、难度大的教学内容, 新教材阅读材料侧重于更清楚地说明一个问题, 而不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目的而大量地罗列课外资料。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有针对性地查阅相关资料, 所以教材不需要在这部分用太多的篇幅。阅读材料的改动为中学地理教师处理教学内容留下一定空间, 同时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材正文内容的设置更合理。首先教材中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教学内容增多。如“天气与气候”这部分教学内容, 编者利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天气预报做切入点, 通过人们关注天气的方式以及从中获取相关信息的途径说明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同时又表明学生学习的是身边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其次, 教材剔除难懂低效的教学内容, 如类似于“东西半球的划分方式”这样的知识点已被删除。东西半球的划分是历年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 也是很多教师作为重点讲解的内容, 内容难度大, 学生不易理解, 教学时通常要占用很多课时。再如“人口与人种”这一节, 新教材去掉了“图4.2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图”, 我们知道, 在旧教材中这是一幅说明人口增长原因的示意图, 以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结构特点及现有的知识水平, 仅仅根据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就可以分析掌握人口增长的原因, 而类似于“天平”这样的简单的图示来演示出生率、死亡率及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似乎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新教材中增加了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总数和平均人口增长率, 这些数据更便于学生认识世界人口数量大、增长过快、问题严峻等人口现状。再次, 新教材中一些重要教学内容回归教材正文, 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内容中高低纬度的划分标准, 反映天气信息的重要载体—卫星云图等。最后, 新教材内容衔接更合理, 知识点准确到位。如“地球的运动”这部分教学内容, 为了增强学生对温度带的直观认识, 教材增加了有关“回归线”和“极圈”的相关介绍, 并说明了“极昼”和“极夜现象”, 为学习温度带的相关内容做铺垫。

新教材中更新了一些插图的内容, 如“经纬网的定位”教学内容中的关于“确定某一点经纬度”的插图资料, 其时间由2001年更新至2011年;再如, 地球公转示意图也做了适当的调整, 注释中明确指出此图是“北半球的二分二至日”图, 并且在地球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太阳直射点箭头的指示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二分日时, 太阳直射点的箭头清楚地指示赤道的位置, 立体感很强, 使学生能更清楚认识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位置及变化特征。

新教材中活动的设置有大幅度的更新, 新教材活动主要有两种类型:问题型活动和操作型活动, 在两种活动中, 小组合作方式贯穿于始终。

第一, 操作型活动增多, 活动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增强, 如“演示地球自转”活动的设置, 在旧教材中, 活动中只提供了手电筒和地球仪两种教具, 让学生通过这两种教具演示并证明地球存在昼夜现象, 并没有让学生通过这个活动更深入地挖掘地球存在昼夜交替及其原因。而新教材中这个活动设计做了很大的调整, 活动设计如下:“通过手电筒模拟太阳, 地球仪模拟地球, 演示地球的自转, 观察昼夜的存在、昼夜的变化。”前者的实验设置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而后者则可以说明一系列问题。此外, 新教材的活动设计简化, 更贴近生活, 实用性更强。如“多变的天气”这部分教学内容, 学生通过收看天气预报, 通过测量学校一周的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来了解学校的天气特征, 这个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 关注和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事物。新教材还增加了其他形式的操作型活动, 如“人口与人种”这一节, 教材以“人口多好, 还是人口少好”为辩题在班内组织一次辩论会, 活动留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 搜集资料, 选择自己的立场, 展示自己的途径,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发挥自己的特长, 在提高学习地理兴趣的同时,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第二, 问题型活动。问题型活动与旧教材相比更简单实用, 如在“阅读和绘制地图部分”, 旧教材选了两个题, 一个题的前半部分主要回忆知识点, 后半部分用来考察地图三要素中的“方向”, 而“比例尺”等相关知识另设一题。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考察相对简单, 剔除了知识点的回忆, 仅仅通过一个简单的小题就完成了对三要素知识点的反馈。此外, 教材中问题型活动的设计更贴近于生活, 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这部分教学内容活动中的第二个问题:“用你所熟悉的事物作比较, 感受地球的大小。”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可以通过身边的事物对地球的大小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在“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内容中的第二个问题, 让学生通过媒体查阅最近发生的重大事件, 利用经纬网的相关知识确定事件发生的地点。教材通过这种和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活动来反馈印证学生所学内容。

通过以上分析, 七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教材, 无论是在章节构成、内容结构、材料安排还是活动设置都在旧教材的基础上有所改进,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发展, 尤其是在新课改所倡导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方面更为突出。但通过分析, 我们不难看出新教材在编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

(一) 教材的编写理念相对保守

教材中有一些内容的处理比较保守, 如序言中的“世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和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的设置, 教材中采用这两幅图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地图在学习地理中的重要性, 在中学阶段必须学会运用地图。这两幅图的注释以陈述的形式说明这两幅图所体现的教学内容, 实际上这是两幅比较简单常见的图表, 只要教师教会学生读图的方法, 学生可以很轻松地从图表中提取文字材料蕴含的信息, 教材在编写时没有必要用大量的文字阐述这样两个事实。同理, 在“世界的气候”这部分内容中的“图3.25根据图表中的信息说明其展示的气候类型特征”, 教师只要根据图中的信息适当启发引导, 学生就会很轻松地得出气温和降水的特点, 并概括出气候的特征, 但教材中并没有采用任何方式渗透这些信息, 而是直接给出知识点, 这样使很多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 从而影响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 教材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上相对保守。

(二) 教材编写的细节上存在一些问题

仔细阅读教材, 我们不难发现, 教材编写的细节上存在一些问题。在“地球的运动”这一节中存在箭头指向不明确的问题, 如“图1.19地球的五带”这幅图中南温带和北温带具有相同的气候特征, 而图中在标注温度带的气候特征时, 箭头仅指向北温带, 而忽略了南温带。再如, 这部分内容中关于生活在不同温度带气候特征的描述, 居住在温带地区的居民应根据自己的体会说出这里四季气候的特征, 而不是把寒带和热带的气候拿来对比, 因为居民不一定有机会体验寒带或热带的气候, 尤其是四季的气候变化, 所以这样描述温带的气候特征有些牵强。同样, 在“世界的气候”部分, 阅读材料中“柯本和他的气候分类法”, 这段材料的选取不合适, 这段材料说明了柯本以气温和降水为指标将气候分为五个基本气候带, 成为以后许多气候分类的基础, 但这不能说明没有其他的气候分类法, 材料中也没有明确说明目前我们学习的气候类型是以气温和降水为指标进行分类的。选择这段材料的目的如果是为了说明气温和降水是反映气候的两个基本指标, 这段材料阐述不到位;如果为了说明柯本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科学家, 材料中又没有介绍其证实气温和降水是反映气候指标的伟大历程。这部分内容应调整为重点阐述气温和降水是反映气候的两项基本指标比较合适。教材中还有其他的一些细节问题, 如图幅的大小不一致等。

四、解决措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依据实际的教学情况, 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 如在条件相对好的城镇地区, 教师可以利用当地有利的条件, 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准, 通过有效方式, 寻找适时合理的教学材料, 如可以利用世界经常发生的重大事件、网络图片、谷歌地图等资源来弥补教材材料和信息的不足。同时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课堂操作型活动, 增加学生动手实践机会, 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条件相对较差的乡村地区, 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课外实践活动, 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弥补课堂教学资源和信息的不足, 提高学生课外实践能力, 如学生可以根据雨量筒的设计原理, 利用身边的资源自制雨量筒, 测量自家附近或校园里的降水量。

3.对小学数学新旧教材对比的感想 篇三

工作单位:霞葛小学

姓名:胡飞雪

小学数学新旧教材的对比感想

工作单位:霞葛小学

姓名:胡飞雪

小学数学教材经历了几次改革,我作为第一战线上的教育者,深受改革思想和浪潮的冲击,适时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形式,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成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文化内涵,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目标。

通过对小学数学新旧教材的阅读、对比和分析,它们有着共同的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知识; 让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以及具有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教学让学生思想深受良好品德的熏陶以及小学生科学观的初步形成等。总体目标尽管相同,但是在教材呈现方式以及教学方式上却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在:

1、实验教材的编排顺序和内容变了。新旧教材都注重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是两者对“什么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看法不同。新的《课程标准》对“什么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审视,一些以往未受关注的知识、技能或数学思想方法现在却成了学生必须掌握的 “双基”。为此,实验教材在具体内容以及顺序的编排上作了较大的调整和改变,加大了“空间观念”的部分内容和要求,并且增添了“实践与综合运用”这一内容。如小学数学教材增加了“数学广角”,加大了“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这两个内容的比重,这些内容在编排上与其它内容更替出现(如数的运算、图形的计算等)。这样,实验教材的内容和呈现形式就显得丰富且多样化,学生学习数学的个性条件和方法也就各样化。这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观察、想象空间、思维逻辑以及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还初步培养了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更进一步加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学以致用”的数学。旧教材相对于实验教材,它的内容“繁、难、偏、旧”且“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侧重于数的计算,如五年级数学上册都是关于计算题,像:第1单元、小数的乘、除法;第2单元、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用题 ;第3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第4单元、简易方程。学生一看目录都是计算题,心都凉了,哪里还有心思想学数学啊;而且计算题内容原本就比较单

一、计算过程繁琐、枯燥,是一种比较呆板的学习形式,不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能力的提高。而实验教材明显降低了对学生运算和记忆力方面的要求,弥补了旧教材这方面的缺憾。

2、实验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生活“情景图”,语言简洁明了。相比较于旧教材,“情景图”或说“生活图”是人教版数学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它不是为了点缀而存在,而是作为主线贯穿于小学数学教材的始终。然而,“主题图”大多以 “场景图”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一定的事件作为载体来演绎“主题图”的情景。那么,在教学中,我们该怎么做呢?通常都是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把观察到的信息用讲“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借此方法来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具体做法可以是:

1、可用童话为载体来编故事,像教到三年级关于“0”的认识以及加、减法和乘除、法时,可借助《西游记》这个神话故事来学习我们的新课;

2、以“重大事件或重要节日”为载体来编故事,像学习三年级下册的认识“年、月、日”时,以“北京申奥成功的日子”或是“六一儿童节”为载体进而学习时间的内容;

3、以“实际生活事例”为载体,如一年级关于“位置与方向”,借助本班学生排队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明确前、后、左、右这四个方向。实验教材“情景式”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在宽松、活泼、接近实际的学习环境中学会数学知识,还学了一定的课外知识和生活实例,从而体现了学科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也能够让学生领悟到“小学学习的数学是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这个道理。作为教师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旧教材侧重于文字叙述忽略了“主题图”的作用,就拿五年级的数学来说吧:整本书的复习题和例题几乎都是繁琐的文字叙述,没有“图”的概念,更不用提“主题图”,连课本的练习题也是如此。这样的教材,学生学习时比较乏味,没有新鲜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也就随之下降,这点我教学时深有感触!

3、实验教材拓展学生发散性思维,倡导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的设计应着眼于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持续不断提升的过程,其目的不在于获得既定的标准答案,而是在于持续不断地探究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验教课书越来越注重算法、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多样化,具体体现:第一种(主要体现为你还想怎样算?你有几种算法?你还有哪些算法?),像三年级数学一道关于乘法估算的简单应用题,教材例题就呈现三种不同的算法;第二种(主要体现为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或是说你从图中还能的到那些信息?),主要是针对应用题和统计图。实验教材呈现的这两种形式,都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可以多角度地学习课本知识,大胆阐述自己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与此同时,实验教材一节课内涵容量加大,使教师把握教学内容的难度加大了。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分组学习提出自己喜欢的问题分组解决,然后分组汇报,教师再选择比较典型的问题、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和本节课需要重点掌握的问题进行重点点拨,这样既做到了有的放矢,又给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同时也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的新理念。改变了旧教材过分的注重书本知识、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倾向,这不是很好嘛?

4、实验教材注重实践和综合运用能力,在每一册的数学教学活动中都适当的安排了活动课。如实验教材二、三年级数学的 “动手剪一剪”、“制作年历”、“动手设计校园”等内容的编排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加强了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新《课程标准》还强调“教学要致力于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尤其要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旧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意识。其内涵简单的概括就是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注意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主动探究,在探究中体验成功和喜悦;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促进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实验教材三年级关于《四边形的认识——四边形的分类》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得到很好的体现。

4.初中生物新旧课标对比分析 篇四

新教材的突出优点有,重点概念以黑体字出现,概念定义更准确、明了;知识的完整性更强;章节以重要概念为标题,易让学生明白重点。探究实验中,删除了许多可能性较低,操作性较弱的实验;许多实验改成了“试一试”;在实验中增加了可供选择的多种材料。在教材正在之前,创设情境,提出了常见的,但学生难以理解的现象,以引起学生思考。同时,教材正文增加了“想一想,议一议”和“通过本节学习,你应该知道”栏目,让学生明白本节的知识点。教材中,插图有所增多,部分图片适度放大,更清楚。总的来说,新教材比旧教材要简单的多。新课程标准与旧标准相比,其总体影响是:

1.新课标更贴近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更具有操作性。

2.新课标更加重生物学和其他基础学科的联系,明确了生物学科的主导学科地位。

3.新课标增加了“重视重要概念的教学”的内容,突出了“重要概念”的核心地位,诠释了“重要概念”的教学手段及要达成的教学目标等,指明了“概念教学”需要“构建知识框架”。

4.新课标更好的展现了《生物学》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作用。

5.新课标,对课程学习的过程、学习方式和学习的短期要求和长远目标更加明确。

5.浅谈初中历史教材插图教学 篇五

河北省无极县无极镇中学 刘美然

历史插图作为一种直观教材,是初中历史教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历史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何有效发挥历史插图的作用,是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研讨的重要课题。根据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初中历史教材插图的利用。

一、培养历史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历史教材插图的大量增加,其中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在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课时,上新课之前,可以先投影了两张插图,第一幅是“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第二幅是苏维埃政权成立时的情景,并打出思考题:①图二中正在进行讲话的人物是谁?②两图反映了哪个时代的重大事件?③谈谈你对此事件的了解。这样就让学生产生求知欲望,想知道插图中的内容,把他们的情绪调动了起来,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新课上,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二、感知历史,掌握史实

历史教材很多内容是用文字表达的,但文字具有抽象的特点,无法向学生直观地反映出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而插图形象直观,一目了然,具有容易记、记得深刻的特点。因而在教学时,我们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解决历史教学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如在上《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一课时,讲到经济危机给德国带来的影响,教材从多方面归纳,但不直观,我就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一幅插图:1927年德国关于经济危机预言性的漫画,使学生看了这幅图深刻体会到德国贫富悬殊和处于崩溃的边缘状况,就很容易掌握经济危机的背景。又如教师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路线图用粉笔画在黑板上,然后将所经过的重要地点:瑞金、遵义、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吴起镇、会宁等用方框标注出来,再叫学生到黑板上填写,既直观又有成效。

三、培养自主积累历史知识习惯

没有长期的历史知识的积累,就不可能有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积累历史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由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程,而插图教学是学生历史知识积累的一种良好的方法。因为历史插图的蕴含极为丰富,它所提供的信息,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研讨插图是解读历史插图的第一步,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步。老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有什么”,分析“说明了什么”。从表面信息入手,将插图上的信息与所学知识相结合,挖掘和释读插图中的历史信息,达到积累知识的目的。插图教学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感知,这不仅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进行积累的重要源泉,而且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学习迁移是指已经学得的知识、技能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所产生的某种影响,其中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起促进作用的叫“正迁移”。教师可以利用插图来培养学生这种迁移能力。以《彼得一世》这幅插图为例,教材内容虽已表明:他是俄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增强了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巩固了专制统治,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的强国,为进一步对外扩张创造了条件。但仅此还显得不够,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识图、解图来实现知识的迁移——不难看出,彼得一世刚毅、果断的气质跃然纸上,实际上他一生的历史活动是深受这种个性影响的。通过感知插图,学生加深了对彼得一世义无反顾、大刀阔斧的改革精神的理解。

五、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许多历史特征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比较而认知的,所以,比较和鉴别在教学中被大量采用。而教材中的许多插图恰好为历史比较法的实践运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利用插图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事物的内在特征及其本质区别。如在《世界历史》第二册中,关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一节,教师可让学生先对比本课中的两幅扇形图,会很自然地得出美、德经济发展迅速,英、法相对缓慢的结论;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两幅柱状图,又很容易地分析出英、法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从而加深学生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六、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和评价历史人物能力

学习武则天的内容时,教师除了介绍教材上的“武则天肖像图”,还可以专门向学生展示教材上没有的武则天的“无字碑图”让学生在两幅插图的观察中,配以文字简介: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病逝后,为自己立了通高7.53米,宽2.l米,厚1.49米的无字碑。同时提出,武则天为什么在自己的墓碑上不刻一字?历代学者为此争执不休,聚讼纷纭。纵观诸说,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一,武则天自知自己执政中,篡权改制,滥杀无辜,罪孽深重,无功可记,无德可载,与其贻笑后世,不如一字不刻。其二,武则天自认为她在位时,扶植寒弱,打击豪门,发展科举,奖励农桑,继贞观之治,启开元全盛,政绩蜚然,彪炳史册,远非一块碑文所能容纳,留下空碑一座,以示自己功盖过世。其三,武则天一生聪颖机警,常作惊人之举,立无字之碑,意在千秋功罪,让后人评说。你倾向哪一种观点?把问题抛给学生,引发了学生的深层次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在对插图的观察研讨中,学会透过历史现象看到本质,学会运用辩证的、客观的、历史的眼光来分析问题和评价历史人物。

七、利用插图教学,进行创新学习

历史插图直观但隐藏着丰富的知识,这需要学生在学习时,充分运用观察能力,把观察到的现象上升为理性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如《洋务运动》一课中,教材有江南制造总局的插图,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出道思考题:江南制造总局是谁创办的、是什么性质的企业?其建筑外观有何特点?里面的设备与外观是否协调?这从侧面反映了洋务派什么样的思维方式?这样把建筑的有关知识与政治经济制度有机联系起来,是比较抽象的,对于中学生来说具有创新思维含量。为了让学生能够解决这道思考题,可以让他们自己到图书馆查阅一些书籍,并写成一篇历史小论文。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感受到了历史课的魅力。

6.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新旧教材对比 篇六

【内容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新出版的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在初中老师的群体中得到了很多好评,但也有质疑的声音根据这些问题,调查了一些学生和数学老师,得到了一些结果。从而对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推行情况和遇到的困难进行研究讨论。

【关键词】新课标教材 初中数学 教学研究

引言

初级中学学习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学习,初中数学也包含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课程之中。运用什么样的教材怎样运用成为评价教师的专业能力的主要因素。近几年来,我国开始进行了新课程改革,绝大部分的地方也都开始运用了新课改中提倡的新人教版课本,但相对于使用旧课本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有的人就开始了对新教材的质疑,本文就是基于这些问题,也提出了一些问题。

一、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现状调查

在基层进行教学的教师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太热情,不太热衷于自己的专业。这是由于这些教师的学校没有教师的奖惩制度,使他们太过于安逸,不重视和不看重课程的改革和教学工作。同时,也有一些教师对备课十分消极,不认真备课,这是对学生没有责任心的表现。新的初中数学教材虽然已经删去了一些不必要的定义和公式,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会一次又一次地把它们传输给学生。这就使得减轻学生负担这一任务仅仅停留在了口号上,这也就使得新课程改革没有了他最初的意义,更谈不上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最初目的了。虽然人们已经在新的教材上有了很多的修改,但是,这种修改大多只是浮于表面,其实质仍旧没有大的改变,内容不能吸引学生,不能让学生有很强的学习兴趣。因此,新课程标准中使用的数学课本并不受大多数学校的青睐,新课标的目标还不能实现。

二、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本出现的问题

1.对计算器过早使用

在新课程改革中所使用的新的数学教材中,让学生过早的接触了计算机,他规定学生在七年级的时候就能够使用计算机了,这种规定虽然可以节省学生运算的时间,但却使得学生只要有计算题就会立刻使用计算机,丝毫不考虑自己动手计算,长此以往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计算能力大大降低,并且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学生往往不会自己进行思考,总结一下计算里的规律,这样对学生大脑的开发是非常不利的。

2.整式学习应该在七年级的时候

整式能够说是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当中的,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早些进行整式的学习安排对后面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例如,当A=2C,C=B,B=15,这一问题中,假设问A等于多少,大多数学生都是能够计算出结果,但他们却不会把计算过程进行简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提前学习了整式,早就能够运用和适应简化式子中的加、减、乘、除,就简化了计算的步骤,使得计算更加方便。

3.习题和例题不够相配

例题相对于学生比较简单,且没有代表性,不能跟相对应的习题进行相关的联系。而习题大多数是一样的,不能满足学生能力提高的需要。例题是“就事论事”,没有过多的延伸和总结,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提高的作用。

4.一元二次方程的分配

初中的一元二次方程为初等数学知识,被分配到八年级教材里,而且还删去了一元二次方程里的韦达定理,而到高中却没有了具体的更深一层的描述,有的学生在高中学习函数等内容的时候,对十字相乘法不知道怎么换算,而一元二次方程还是高考的高?l考点,这不利于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

5.负整数的分配靠后

物理是在八年级开始学习,一开始学习就要学习负指数,因为数学和物理不分家,所以,物理老师认为可以轻松地教我们物理知识。但最后还要教我们数学里的负整数。如,负整数是小于0的整数;是除了正整数和零之外的整数。负+负=负,负×负为正。负整数存在最大值-1,不存在最小值。在物理中这些都是要用到的,所以在数学中应提前安排,从而减轻物理老师的负担。

总之,为了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不断突破传统,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自己作为积极的引导者,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自由思考井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语

本文对新课程标准中的初中数学教科书的进行一些探究,当然,在本文中提出的问题仅仅是几个小的问题,并不是新课程标准中数学教材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并不是这里提出的所有问题。我们之所以这样对初中数学这样认真研究,是因为初中生必须要学好数学,为高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7.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新旧教材对比 篇七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活动设计教学初探

作者简介:李小平(1966-),女,湖南双峰人,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李小平

(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发展中心,广东 广州 510440)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应该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课程设计中安排了大量的活动设计,如何处理和使用这些活动设计对教学来说是一种新的考验。我们要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有选择地、创造性地使用。

关键词:教材;活动设计;课程标准;处理和使用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3)04-0011-03

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 ①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①课程。《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应该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由此可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强调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与实践活动中建构知识,培养能力,升华情感,学做负责任的公民。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呈现方式打破了原来思想政治先给出观点,然后论述、事例论证的呈现方式,创设了学生的生活事件和遇到的问题在前台,知识、观点、结论在后台,用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作为两者桥梁的呈现方式。教材中每一课都有大量的活动设计,每一单元还有主题探究②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每个单元的首页都设计了一个与该单元内容相配套的“主题探究”。 它面对整个单元的整体结构,从“全局”的高度俯瞰和统帅各个部分知识的处理,是整个单元的灵魂和核心。②。因此,如何更好地处理和使用新教材中的活动设计,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中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一活动设计处理和使用误区

(一)不加选择盲目使用

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将教材“神圣”化,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敢按部就班地全部依照教材编排来进行教学。不管学生有没有共鸣,不管活动的设计符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只要书上有活动就安排学生做。有的教师将活动加上观点简单地拼凑在一起,没有对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观点进行分析、澄清、归纳、总结。有的甚至还没有弄懂教材的活动意图,就开始要学生活动,并不懂得通过学生活动来活化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二)完全放弃教材中的活动设计

完全放弃教材中的活动设计有两种表现。第一种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转变,按照自己的老一套进行“灌输式”的教学。课堂教学仍没有超越“知识本位”、“教师中心”的传统模式,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重说教,轻学生体验、感悟。上课画书、背书、默书。知识死记硬背,学生学习到的东西,是死的知识,是知识的堆砌。这种现象弱化了思想品德课程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与教材的编写意图背道而驰。第二种情况是不顾教材活动设计,花大量的时间去寻找、搜索一些教学资源,设计活动,对教材中的许多资源和活动版块都弃而不用。甚至有些教师为追求“新”、“奇”,把教材资源全部抛开,只考虑开发课外资源,结果学生上课被各种信息轰炸,应接不暇,导致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三)忽视课外活动设计

教材中的活动设计按照完成的时间和场所可分为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教师一般比较重视课堂的活动设计,而对课外活动比如单元主题探究活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不够重视。有的教师认为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教师难以组织和调控,所以干脆不开展。也有教师认为课外活动可有可无,只要不影响教学成绩就行,能不开展,就不开展。

二处理和使用教材活动设计策略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行动指南。教材的编写,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安排,都是以课标的理念来指导的。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入理解、领会课标理念,处理和使用教材中的活动设计。

(一)确立新的教材观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课程资源做了很充分的论证,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多方面的。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我们不应该把教材看作是教学的金科玉律,而要把它看作是一种教源。因此,教师必须摈弃 “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灵活地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防止“新瓶装旧酒”的现象发生。 遵循这一理念,在处置和使用教材中的活动设计时,就可以做到既重视它而又不完全照搬,教材中可使用的应充分利用,可经改造整合后使用的,应大量地取舍或拓展,并且能有所突破,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

(二)树立新的学生观

新教材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出发,精心创设问题的情境、事例,以及丰富多彩的探究性活动,这些活动往往以“讨论”、“观察”、“辨析”、“调查”等形式出现,加强探究的力度,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方法①转引自课改理念100问wenku.baidu.com/view/7f17f614fad6195f312ba6ef.html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在教学实践上,在处置和使用教材活动设计时,教师应树立新的学生观,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特点、实际出发,以全体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总体上去把握。处理和使用上都是以学生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采用的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协作、探究,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活动者、做“主角”,教师扮演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这样来达到教学目标。

(三)形成新的教学过程观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新课程强调“学习过程是主导”的理念即过程较之于结果,过程更重要。新的思想品德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要通过提出问题、提供资料、与学生讨论和一起活动等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及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探讨。教学不仅是教师引导学生接受知识的特殊认识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师生共同交流、创新、分享成果、探求新知、共同成长的过程。新的教学过程观要求我们在处理教材活动设计时,应充分认识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构建“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生成知识、培养能力、升华情感,在师生互动中提升师生生命的质量。

三处理和使用教材活动设计的具体做法

(一)直接使用活动设计

思想品德教材的编写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体,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努力使教材内容建立在学生的经验基础上,创设他们乐于接受并有利于他们自主发展、并能对他们的思维、情感、态度构成适当挑战的学习情景,加强 “ 讨论、探究、体验 ” 教学活动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情景中思考、探究、理解,在活动与实践中体验、认知,在实际生活中锤炼、提升,通过自己的知、情、意、行的整体参与来创造性地消化、吸收、实践教材的内容与目标,实实在在地增强他们自我选择和判断的能力,达到引导学生明事理、辩是非、增情感、导行为的目的。教材这些活动设计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设置既增强了学科的趣味性,又有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对于教材中的活动设计,我们要按照合理、科学的原则进行比较和选择,只要符合本地、本班实际情况的我们就可以直接使用。如讲八年级上册《同学?朋友》一课时,可以直接使用课本的第一个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二)加工使用活动设计

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整合活动设计。教学实践中,要整体把握和梳理这一课的各种活动,挖掘出活动之间的关联,将几个活动整合在一起,给学生一个整体体验的过程,赵銮垦生对知识的全面把握。如八年级上册第三课《同学?朋友》一课中,为解决怎样交友的问题教材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活动,有教师在教学中将三个活动整合成一个。既节约了活动的时间,留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交流的机会,又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二是更新材料,完善活动。如九年级教材中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中教学内容涉及的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需要教师及时补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来更新教学内容。如有教师在进行《党的基本路线》这一框的教学时,将教材P39页的活动变成让学生观看国庆阅兵式片段,然后让学生讨论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学生积极性高,发言踊跃,在讨论交流中增强了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加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认同感,有效地达到了三维教学目标。三是改编活动设计。教材中有些活动设计,尽管是经过编者精心设计的,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使用起来并不那么得心应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时需要对教材的活动设计进行改编,以便更乐于被学生所接受。

(三)创造活动设计

尽管新教材设计了大量的活动,但是并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所有问题。教材中有的内容理论性强、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而教材又没有设置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活动来解决这一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来设置新的活动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从而突破难点。如九年级第七课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的教学,需要教师把抽象的理论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之接受和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让活动更具有吸引力,更加联系学生实际,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师生创造的智慧,在课堂中流动,让我们的课堂更丰富。

(四)拓展课外活动

人教版七―九年级的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设置了一个单元主题探究,安排在单元的引言中,是一种前置的小课题长作业的实践活动。这是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的延伸,是帮助学生走向生活、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的关键,对实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将“主题探究”教学与本单元其他内容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相得益彰。在结合的具体途径上,一方面发挥本单元其他教学内容对“主题探究”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探究,更好地认识和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发挥“主题探究”对本单元其他教学内容的内化作用,让学生通过探究,将教材中的间接经验加以内化、吸收,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实际操作中,可以先介绍主题活动的内容,成立合作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其次,向学生提出活动的目的与要求,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资源、获得的途径;再次,一个单元教学结束后要给学生提供展示、检查、交流活动成果的机会;最后要把结果作为本学科学习状况评价的重要依据。

总之,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们在处理和使用教材活动设计时,应该在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遵循、整合、拓展、升华教材活动内容,真正发挥好活动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自我发展”①转引自刘玲.《浅谈思想品德课学生兴趣的培养》. 《教育教学论坛》第34期①,从而达到思想品德课课程的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2003.

[2] 李天赐.品新教材 谈“心”体会[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8).

8.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新旧教材对比 篇八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三年制初中化学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除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做到了浅显、易懂外,还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编入了数页彩图和100多幅插图,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直观、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素材,也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新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教学往往以其独有的奇妙无比的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新教材丰富、精美的插图更增添了化学学科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当学生领到新教材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怀着好奇心,把教材从头到尾翻个够,并被其中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插图所深深吸引。教师在第一节化学课上就要紧紧把握这一教学的好对机,结合绪言中的内容,指导学生欣赏有关插图。例如,教师可问学生:教材封面底纹是什么“花纹”?当学生还在摇头、疑惑时,教师指出,这些“花纹”实际上是构成物质的、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原子的图象。学生顿时兴致勃勃、神情专注。进而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封面的四幅画面: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钢铁生产,节日中五彩缤纷的气球、焰火,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桂林溶洞。这些都与化学密不可分。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更加浓厚。接着指导学生看彩图中“具有绝热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和“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制的乌笼”两图,让学生在惊讶中认识到化学世界的神奇、科学技术的伟大。教师要注意创造这种想问不成,想答而不能的情境,引起学生思维,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动机。

此外,各章节的实验仪器装置图、各种示意图、物质用途图、古今科技成就图等插图都具有浓郁的趣味性,教师要重视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稳定兴趣,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运用插图,加强实验教学

新教材中有关实验内容的插图有近百幅,其中有化学仪器图、基本操作示意图、实验装置图、操作过程示意图等,它们有的是平面图----前视剖面图,线条简单,示意明确;有的是立体图----斜俯视实物图,形象逼真,能清楚地说明一 些复杂仪器的构造和实验操作的注意点。总之,它们直观、形象,一目了然,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好资料。

化学仪器图表示出各种仪器的形状、构造、特点。新教材第195-196页表格中10种化学仪器的图形加深了学生对实物认识产生的表象。另外13种常见化学仪器的示意图,也使学生对仪器有了初步的认识。

新教材中出现得最多的是实验装置图。一幅清晰完整的实验装置图,能够用来表明该化学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药品、化学原理和实验顺序,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示意性等特征。因此,对于确保化学实验有条不紊地进行并获得良好的效果,关系重大,而且对帮助学生学习、记录、复习有关实验内容和实验技能,以及培养学生设计化学实验的能力等均有重要的作用。新教材中,形象、生动的化学实验装置图比比皆是。

例如,第18页图1-11白磷的燃烧,图中两处白磷、一 处红磷明显不同的位置,加上适当的示意,使学生形象地了解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从第197页图2中学生学到了如何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的方法。第140页图7-3过滤装置图为

9.企业税务改革内容(新旧对比) 篇九

一、税率

新税法:25%

老税法:33%

二、纳税人

新税法: 以构成法人的企业或组织为纳税人。

老税法: 以独立经济核算的企业或组织为纳税人,即对实行独立核算的总分公司要分别纳税,而不能汇总纳税。

三、税前

1工资

新税法: 按企业和单位实际发放的工资予以据实扣除。

老税法: 对企业和单位规定税前扣除标准,实行计税工资制度,即每月每人工资税前扣除限额最高为960元,超过部分不允许税前扣除。

四、扣除项目

1捐赠

新税法: 对企业的公益救济性捐赠(即企业向民政、教科文卫、环保、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等的捐赠)在其应纳税所得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

老税法:对企业的公益救济性捐赠(即企业向教育、民政等公益事业和遭受自然灾害等地区的捐赠)在其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

2广告费

新税法: 企业的广告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可据实扣除;超过比例部分可结转到以后扣除。

老税法: 企业广告费的扣除实行分类扣除政策,一是高新技术企业等可据实扣 除;二是粮食类白酒广告费不得在税前扣除;三是其他企业的广告费支出按当年销售收入一定比例(包括2%、8%、25%)扣除,超过比例部分可结转到以后扣除。

五、税收优惠

1高新技术

新税法: 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老税法: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起免征所得税两年,之后减按15%的税率征收。

2创业投资

新税法:对国家需要扶持的创业投资所得,可以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老税法:无

3研发费用

新税法:企业研发费用可按其实际发生额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老税法:企业研发费用可据实扣除,对研发费用增长幅度在10%以上的,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4基础设施

新税法: 企业从事港口、码头、机场、铁路、公路、电力、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予以两年免征、三年减免征收企业所得税。

老税法 :无

5农业生产

新税法: 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老税法: 对国有农口企事业单位、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林业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业取得的所得,暂免征收所得税。内资渔业企业从事外海、远洋捕捞业务取得的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

6残疾人就业

新税法: 企业安排残疾人员就业支付给残疾职工的工资,可按实际发生额加倍扣除。

老税法: 对民政部门举办的福利工厂和街道办的社会福利生产单位,凡安置“四残”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35%以上,暂免征收所得税。

7就业再就业

新税法: 符合条件的企业安置国家鼓励安置的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可按实际发生额加倍扣除。

老税法:对安置待业人员的城镇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以及吸纳安置随军家属、军队转业干部、城镇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两劳释放人员的企业,可在一定期限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

8资源综合利用

新税法: 对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产品所取得的经营收入,减按90%计入应税收入。

老税法: 企业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可在五年内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

9环保安全生产

新税法: 企业购置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所得税税额抵免优惠,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老税法: 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使用的国产环保、节水设备,其投资额可按一定比例抵免企业所得税。

10加速折旧

新税法: 企业的固定资产常年处于超强度使用或者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老税法: 对促进科技进步、环境保护和国家鼓励投资项目的关键设备,以及常年处于震动、超强度使用或受酸、碱等强烈腐蚀的机器设备等,可以实行加速折旧。

11非营利组织

新税法: 非营利公益组织的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老税法 :无

六、纳税地点

新税法: 各分支机构盈亏互抵后在法人注册地汇总纳税。

老税法: 以独立核算的企业为纳税人实行就地纳税,即实行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在各自所在地纳税,不能由总公司汇总纳税。

七、间接抵免

新税法: 对企业取得来源于其控股的境外子公司的股息、红利所得在境外已缴纳的所得税,可实行间接抵免。

老税法 :无

八、反避税

新税法: 新税法规定了防止关联方转移利润、防范资本弱化等反避税措施。

10.新旧管理办法对比(范文模版) 篇十

问:请介绍修订出台新《管理办法》的背景和过程。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或者会计人员的单位,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为规范代理记账业务,财政部1994年印发了《代理记账管理暂行办法》(〔94〕财会字第24号),2005年对其修订后印发了财政部第27号令,即原《办法》,明确了从事代理记账业务的条件、代理记账资格的申请要求和程序、代理记账业务委托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对代理记账机构的监管要求。经过20年发展,全国代理记账机构达1万多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业务收入近百亿元,形成了一支新兴的会计服务力量。代理记账行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企业会计人员短缺的矛盾,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提升了我国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和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代理记账行业的发展壮大,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务院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等一系列改革,要求我们进一步改进代理记账资格管理和代理记账行业监管。2014年8月以来,财政部联合相关部门先后赴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开展调研,听取代理记账机构、小企业以及地方财政、税务、工商等监管部门对原《办法》的意见。2015年6月,财政部印发了《代理记账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反馈的意见修改后形成《代理记账管理办法(修订草案)》。2015年9月,财政部组织有关专家集中研究讨论《代理记账管理办法(修订草案)》,会后根据专家意见对修订草案予以完善,报财政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后,最终形成新《管理办法》。2016年2月17日,新《管理办法》以财政部令第80号正式发布。

问:与原《办法》相比,新《管理办法》主要在哪些方面进行了修订?

答:新《管理办法》共30条,与原《办法》相比,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修订:

一是放宽市场准入门槛,简化资格申请要求。2014年11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4〕50号),明确将“中介机构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审批”由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调整为后置审批事项。新《管理办法》对代理记账资格的申请条件相应进行了调整,同时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删除了“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有健全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两项准入条件,并将申请代理记账资格应提交的六项材料简化为四项。此外,为方便申请人开展业务,新《管理办法》规定,代理记账机构新设分支机构开展代理记账业务,向其审批机关办理备案即可,其新设分支机构无需申请代理记账许可证书。

二是建立信用约束机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2014年8月7日,国务院发布了《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654号),规定企业应当自行政许可取得、变更、延续信息形成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为加强代理记账机构的信用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新《管理办法》要求申请人取得代理记账许可证书、代理记账机构完成变更登记后,在规定时间内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同时,要求审批机关在批准代理记账资格后,在规定时间内向社会公示;代理记账机构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审批机关也应及时向社会公示。

三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大违规处罚力度。按照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宽进严管”的要求,新《管理办法》加强了与其他法律法规的有效衔接,强化了对代理记账机构的后续监管,加大了对无证经营、违规经营的处罚力度。对于无证经营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查处。对于违规经营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列入重点关注名单,并向社会公示,提醒其履行有关义务;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罚,并向社会公示。

四是加强行业自我约束,发挥行业组织作用。行业自律是实现社会共同治理,推动市场主体自我约束、诚信经营的重要途径,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补充。为更好地提升行业组织参与市场监管能力,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行业管理、监督、约束和职业道德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新《管理办法》规定,代理记账机构依法成立的行业组织,应当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建立会员诚信档案,规范会员代理记账行为,推动代理记账信息化建设;代理记账行业组织应当接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问:新《管理办法》对代理记账许可证书管理有什么新的要求?

答:新《管理办法》对代理记账

代理记账 查看更多

《会计法》第36条明确规定:“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帐业… 许可证书管理有两项重大改革:一是代理记账许可证书不再受区域限制,在全国范围内有效。新《管理办法》规定,代理记账机构跨原审批机关管辖地迁移办公地点的,由迁出地审批机关将代理记账机构的相关信息及材料移交迁入地审批机关即可,代理记账机构无需重新申请证书。二是代理记账许可证书由财政部统一印制改为财政部统一规定样式。新《管理办法》实施后,财政部将不再印制代理记账许可证书,改由各地财政部门根据财政部规定的统一样式自行印制。

问:新《管理办法》明确了代理记账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有关要求,请介绍一下具体内容?

答:随着代理记账行业的发展,一些规模较大的代理记账机构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业务。目前,各地区对代理记账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管理要求尚不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代理记账机构的跨区域发展。为此,新《管理办法》明确了代理记账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有关要求:一是代理记账机构设立或撤销分支机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二是分支机构应当及时向其所在地的审批机关办理备案登记,分支机构名称、主管代理记账业务的负责人发生变更的,分支机构应当按照要求向其所在地的审批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三是代理记账机构在人事、财务、业务、技术标准、信息管理等方面对其设立的分支机构进行实质性的统一管理,并对分支机构的业务活动、执业质量和债务承担法律责任。

问:财政部对贯彻落实新《管理办法》有哪些要求?

答:一是做好宣传培训和制定配套措施。各省级财政部门应加强对各市、县级会计管理机构和本地区代理记账机构的培训,引导代理记账机构在宽松准入的同时,承担相应的信息报告和公示义务,增强代理记账机构信息的透明度;同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配套的监管制度,配备必要的执法力量,强化后续监管。

二是建立健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各地财政部门应在积极推行代理记账资格审批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与相关监管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依托代理记账机构管理平台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及时获取拟从事代理记账业务机构的工商登记信息和反馈代理记账机构的行政许可信息,注重运用信息公示、信息共享、信用约束等手段,建立健全部门合作机制,发挥协同监管合力。

三是加强行业宣传力度。各地财政部门应通过宣传代理记账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增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其他小型经济组织对代理记账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代理记账的社会认可度;代理记账机构自身应注重品牌宣传,主动宣传代理记账的工作方式和主要优势。

上一篇:卡通的注释及相关成语下一篇:信任不能代替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