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孟浩然

2024-10-22

王维孟浩然(通用6篇)

1.王维孟浩然 篇一

王维孟浩然山水诗人

美在深情──孟浩然与王维的山水诗

王国维先生在曾在《宋元戏曲史·自序》中写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从这里,可以肯定地说,唐朝,是一个盛产诗歌的盛世,这毫无疑问是一个时代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这一时代也因此给后世留下了无数宝贵的精神财富。笔者在这主要是就自己所学来谈谈孟浩然与王维的山水诗。

一、清远的美,人情的美

说到山水诗,我们马上就会想到谢灵运,清代的沈德潜在《说诗啐语》中说“谢诗经营而反于自然,不可及处,在新在俊,谢诗胜人正在排。”也就是说谢灵运写山姿水态,是对山水情貌不遗余力地勾勒和描绘,而这样的后果就是使得其诗歌大多是有句无篇。及至唐代,山水诗是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这么一个发展孟浩然是作出了贡献了的。笔者认为孟诗是体现出了一种人情之美和清远之美的。

首先来看他的《过故人庄》,当然这首诗是一首山水田园诗,并非纯山水诗,但还是有必要提一下,毕竟其中含有对山水的描写,且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独创也!“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人首先并没有用很华丽的语言去可以雕琢这一诗作,而是用一种很朴素的言语来描写田园、山水之景,透出一种清远的意味,这就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绿树、青山,两个简单而又平常的意象在他的笔下却是给人异样的感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再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一种何等淳朴的民风,这是一个充满着人情美的农庄。难怪沈德潜说孟浩然的诗歌是“语淡而味终不薄。”

虽然山水田园诗的融合从孟浩然开始,但他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他笔下的.山水。如《晚泊洵阳望庐山》:“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洵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这首诗歌乍一读来,好象描写山水之处并不是很多,但这恰恰于无声处听惊雷,无声胜有声,因为他追求的是山水的神似,而非简单的形似。他人看山水用眼看,孟浩然却是在用心去体悟,于这种静美中传达出更加深刻的东西。

从孟浩然的诗歌中可以看出,他受到陶渊明的影响是很大的,因而他的诗歌最主要的特色之一就是透露着玄音,富有一种清远之意,淡淡地,却又是那么美。

二、空灵的美,寂静的美

空灵这个词,其实是来源于佛教用语的。也就是说王维的山水诗是充满着许多禅趣的,而这正是因为他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大的缘故,尤其是禅宗。因而,他看山水就是用的这种禅宗观物方式。禅为何物?释慧皎的《高僧传》卷十一中是这样说的:“禅也者,妙万物而为言,故能无法不缘,无境不察。然缘法察境,唯寂乃明。其犹渊池息浪,则彻见鱼石;心水既澄,则凝照无隐。”这一思维方式,以“妙万物”为内核,以“寂”为基本途径,其基本特征在于“缘法察境,唯寂乃明”,有如渊池鱼石,心澄而悟,则可凝照一切,妙观万物。

先来看看他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在这么一种清新而又宁静的山水中,体悟到万物生生不息的乐趣。同样是写山水,就可见出孟诗和王诗的山水是各有千秋,王维好似出乎其外在描写着这一切,观照着这一切,山山水水就浑然如同画卷一般,而孟浩然则是入乎其内诉说着这一切,他是把自己融入了其中。王维如同一个画师一样让他笔下的山水于空灵中见美,于寂静中见生机,不管是人、景、物,都有他们各自的状态,遵循着他们自身的本真,可谓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难怪殷幡在《河岳英灵集》中称“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著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

三、美的指归──情

尽管孟浩然和王维所表现的山水诗意蕴各有不同,但在诗人背后还是有着某种共同的元素。笔者认为这个共同的元素在于情.这个情是个极大范围的:有隐逸之情,有对人生之情,有对生命之情,诸如此类。

先说隐逸之情,隐逸可算得上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人生境界和人格理想的一种审美追求.唐以前有“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 陶渊明,唐以后有“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孔子说:“天下有大道则见,无道则隐。”可见,仕与隐其实都是主动的,自由的,具有人格力量的。因而,笔者认为这个隐逸之情可以说是二位诗人内在人格美的表现。

至于人生之情,生命之情,则是诗人将他们以融入到自己诗作的字里行间了,所以他们的山水才能够被后人无数次的吟诵与品评。

不论是孟浩然诗歌中所显现的那种安顿生命,亦或是王维诗中的那种启迪生命之哲思,皆流露出一种美学的特质──他们对自然、山水、人生和美的深情!

美在深情,所谓皎然《诗式》所云:“不顾词采而风流自然”,“但见性情不睹文字”。(作者单位:长江大学中文系)

2.王维孟浩然 篇二

超然出尘, 与宇宙苍生天地万物如邻如友, 相敬如宾, 近似人与自然追求之极致。《大唐大安国寺故大德静觉禅师碑铭》有如下警言:“猛虎舐足, 毒蛇熏体;山神献果, 天女散花。澹尔宴安, 曾无喜惧。”在辋川山野之间, 王维心神高翔, 日臻于曼妙之境, 有诗为证——“窗外鸟声闲, 阶下虎心善”、“寂寥天地暮, 心与广川闲”、“我心素已闲, 清川澹如此”……

这几句诗, 都有一个“闲”字。要隐居, 修行, 就要有闲情逸致。闲情逸致来自何处?一要心智高超, 二要收入丰裕。王维恰恰具备了这两点:既是才华横溢的著名诗人, 又是俸禄很高的朝中显宦。隐居之余, 他还要跑出辋川别墅, 来到日渐黑暗的朝廷做官。他哪里知道, 一场大动乱, 就在眼前。

转眼到了天宝十四年, “安史之乱”如火山爆发, 大唐王朝顷刻之间分崩离析。叛军进入长安, 大开杀戒。追随玄宗出逃官员的家属, 留在京城的皇亲国戚, 皆遭满门诛杀。唐廷留京百官, 悉数被俘, 分批押送东都洛阳。时任文部郎中的王维, 与吴道子、张璪等人被困在京城, 后被押送到洛阳, 囚禁于菩提寺。

这时候, 安禄山的洛阳宫苑之中, 一派歌舞升平景象。他派人前往长安, 搜捕玄宗的乐工和歌伎宫女, 并将宫中的乐器、舞衣、舞马、犀、象等统统运到洛阳, 供其享乐。凝碧池是洛阳宫苑中的一处胜景, 时值盛夏, 玉露生凉, 微风吹柳, 池水澄碧。踌躇满志的安禄山, 在凝碧池畔大摆酒宴, 他在文武百官簇拥之下, 高踞上坐。酒宴开始, 安禄山吩咐奏乐。那些被拘押来的乐工, 想到长安的血流成河, 家人的哀哀惨死, 纷纷泪如雨下, 乐声哀婉低沉, 声声啼血。安禄山大怒, 命令武士持兵刃向前胁迫。乐工雷海清怒发冲冠, 当场折断琵琶上的全部琴弦, 将琵琶摔在地上, 然后向西跪拜, 号啕恸哭。武士在安禄山的嗥叫声中, 将雷海清绑到试马殿前, 肢解残杀!

被囚禁在菩提寺的王维, 闻听雷海清的壮举, 惭愧不已。被俘之后, 他曾吃药取痢, 假装患病, 企图逃脱, 没有成功。来到洛阳后, 安禄山不管三七二十一, 任命他为给事中。他明知这是“伪职”, 有背叛之嫌, 但不敢拒绝。雷海清壮烈殉国, 他悲愤不已, 写下了《凝碧池》一诗, 迅速流传开来, 随雷海清英名远播, 最后传到了唐肃宗耳中, 成为王维日后重出江湖的“救命稻草”。

玄宗南逃, 丢掉了皇位, 牺牲了贵妃, 杨氏家族被诛杀殆尽。唐军在唐肃宗李亨的指挥下, 英勇作战, 收复河山, 到了至德二年 (757年) 十月, 相继收复长安、洛阳, 王维和其他陷贼官员一起被押回长安, 等候清算。朝廷最后议决, 附逆官员分六等定罪:最重者公开处死, 二等赐自尽, 三等杖一百, 以下三等则流放、贬官。这年十二月底, 18名重罪官员在长安城西南独柳树下被处斩, 7人自杀于大理寺, 许多人被杖打、贬黜。王维曾任“伪职”, 应受严惩, 因为《凝碧池》一诗表明了他对大唐王朝的忠心, 加之其弟王缙拼死相救, 肃宗法外施恩, 予以从轻发落, 仅降为太子中允, 而雷海清, 则被追赠为死难英雄。

3.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比较研究 篇三

王维和孟浩然在盛唐山水诗坛享有盛名,世称“王孟”。在山水诗创作上,有许多令人惊异的相同之处。

首先,两者都具有风格清新淡雅,意境空灵悠远的特点,而且多运用白描手法,情趣昂然。王维和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风格淡雅,追求意境美。如王维的《山中》诗:“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在对自然山水的描写中,追求一种空灵的意境,并且寄寓着一种醇雅的情趣。而孟浩然的代表作《秋登万山寄张五》更是写得景致清、意境清、心境清,“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诗人登高远眺,心旷神怡:心随飞鸟远去,游兴倍增;时见渡头归客,闲适淡泊;天边树如荠采,江畔舟如弯月……白描写法,情趣盎然,同时,也流露出诗人的心境是何等悠闲、旷达和淡泊!有时,即便是一首小诗,意境也很清新。如《春晓》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全诗小巧玲珑,恬淡闲适,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其次,描写田园生活,风格闲适恬淡,流露出对农家生活的关切之情。在王维和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中,都流露出对农家生活的关切,实属难能可贵。先看王维的《新晴野望》诗“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全诗以写景为主,生动地描绘出了大自然的美景:原野清朗、白水清流、碧峰静立……但结句(尾联)流露出诗人对农家的关切之情。再看孟浩然的《田家元日》诗“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强以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夫,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孟浩然一生没有入过仕途,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大半生生活在农村,尽管诗人未必参加过社会劳动,缺乏劳动生活的体验,诗作中也缺乏陶渊明诗作中的那种理想境界,但因为具有“无禄尚忧农”的情怀,与田家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因而诗中感情真挚,意蕴醇厚。

而两位诗人在诗歌创作上也有不同点。

首先,从内容上看,他们在描写山水田园的同时,都能反映各自的其它生活内容。但比较而言,王维的诗更为广阔,孟浩然的诗则更为集中。与王维相比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但内容没有王维的丰富。他的诗主要集中在山水、田园、咏怀、酬赠等方面。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则以隐居山林的闲情逸致为主要描写对象,诗风清新,诗中有画,这主要是因为王维是南宗画派的宗师,其山水田园诗追求音律美和气韵美,孟浩然则不如。王维不仅工诗画,而且善音乐。“性闲音律,妙能琵琶”。因此,诗人既能把音乐中的节奏美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对自然景物的声响的感受也特别敏锐,其山水诗中常常流淌着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山居即事》中“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两句,用含蓄而有韵致的笔调写出了自然景物的细微变化和音响;《过积香寺》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两句,则声与色相映,渲染了深山丛林的幽邃和僻静。

其次,从题材上看,由于人生经历、性格修养等方面的原因,王维的诗歌相对于孟诗而言题材更广泛,孟诗远没有王诗的题材丰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蕴涵着一种深长的佛理禅趣,孟浩然的诗则禅趣全无。由于家庭环境的熏陶、社会风气的感染以及社会现实的刺激与个人思想的蜕变。尤其晚年连遭不幸之后,皈依佛门,“以诵禅为事”,王维诗中“处处都流露一种禅趣”。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诗境与禅境之间形成了一个契合点,两两相通:《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终南别业》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书事》中的“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两句和《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禅意深远,给人以恬淡平和的绵绵遐想。但是,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禅意的幽远、恬淡、宁静,决非死寂、枯槁、浮躁,而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王维所追求的禅境,是和污浊的社会现实、黑暗的政治环境相对立的,并非都是心灵空虚幻灭的反映。在幽静恬淡的造境中,往往可以发现一个高洁的形象——诗人的自我写照:冷中有热,静中有动。

再次,从艺术才能看,孟浩然既没有王维那种精通诗书画,能在诗中融合各种艺术的妙理,也没有李白那种出人意表的构思和想象,更没有杜甫那种以诗艺的集大成而著称的气魄。孟浩然的诗涉及的题材内容比较集中,艺术手法也未能像前面几位诗人那样千变万化。从艺术表现上看,孟诗更重形式美,注意炼字炼句、对仗压韵、色彩对比、画面安排等。而王维的诗则是浑然天成,自然流畅,不假修饰,天然本色。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更为冷寂、静穆与安详,有些诗透露出看破红尘的淡漠,充满宗教的神秘感。王维对自然的观察十分细致入微,感受非常敏锐,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层次感、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的结晶。

4.浅析王维与孟浩然山水诗之异同 篇四

内容摘要:王维和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杰出代表,被后人并称“王孟”。盛唐山水田园诗始于孟浩然而成于王维,二者都擅长山水诗,王维的诗是丰润而富有生趣,孟浩然的诗是清淡而韵味悠长。由于他们生活环境和气质性格的不同,其经历和思想不一样,所以他们的诗歌艺术风格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因此对二者山水诗风的探讨,对于了解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王维 孟浩然 山水诗 比较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盛唐诗乃是这座高峰的顶点。在盛唐诗坛的灿烂星空中,山水田园诗是一条绚丽壮阔的星河。盛唐山水田园诗始于孟浩然成于王维。因此,王维、孟浩然是这条绚丽壮阔星河中两颗最璀璨的星星。

山水田园诗,许多诗人学者是指歌咏寄情山水自然之景,田园生活的诗歌然而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人等劳动人民为题材。田园诗不管是以田的性格,还是以园的性格出现,都离不开山水景物。在此也把描绘山水和田园的诗结合而言,称为山水田园诗,或简称田园诗。古代描写山水田园的诗人有许多,其中以“开千古平淡之宗”的陶渊明,创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的王维和诗风自然淡雅的孟浩然最具代表性。后两者在盛唐诗坛享有盛誉,在中国古代田园诗史上影响很大。王士源更说孟浩然的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矣”(《孟浩然集序》)。

而王维、孟浩然同属山水田园诗的代表,在思想内容、表现手法、题材体裁、意境风格方面看上去也是大体相同的,故而称之为王孟诗派。但认真研究,由于他们的经历、性格、志趣,特别是世界观中在仕、隐心态上的差异,使得王、孟对生活体验的程度、观察事物的角度、选择表现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法所塑造的意境和形成的艺术风格方面都有相异之处。下面,我将粗浅谈论王、孟山水田园诗歌的异同。

说到王孟诗风不能不说王孟的共同生活归宿—— 隐逸。

在古人的心目中,孟浩然是天生的隐士。其实不然,孟浩然不是天生的高士隐士,他憧憬、渴望过仕途,然而却因种种的原因使他在仕与隐的矛盾中过日子,看他飘逸、出世,其实不然。

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多才多艺的文人。他21岁考取进士,曾任过太乐丞,因故被贬后,受张九龄的提拔重回朝廷,但又因张九龄“以贤治国”斗不过李林甫的“以党营私”,随之张九龄的被逐,王维也产生了“自顾长无策,空知反旧林”的愿望。安史之乱时,王维被迫做了“伪官”;当时,他发出:“万户伤心生淹淹,百官何El再朝天?”的沉痛感慨!“安史之乱”平定以后,王维在其弟的力保下,虽未处罚,官复原职,但仕途的坎坷,已使他心灰意冷,终于“退朝之后,焚香独

望,以禅三诵为乐”。

孟浩然因仕途无路而隐逸;王维因仕途曲折而隐逸,两者殊途同归。共同的生活归宿使他们有相同的诗风——清淡。

一、王维与孟浩然山水诗的相同点

(一)、王维与孟浩然的山水诗具有相同的清淡之风

孟浩然山水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清淡,闻一多先生在《唐市诗杂论》中说:“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在孟浩然的诗中,这种清淡具体表现为语言的浅淡、意象的疏淡、情感的冲淡。孟浩然的大部分诗都体现出这种特色,但是他的《临洞庭》却气势宏阔,在他的作品中显得与众不同,这首诗和杜甫的《登岳阳楼》一起成为描写洞庭湖的佳作。孟浩然的山水诗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表现出朴素自然的生活情调,其代表作如《夜归鹿门山歌》、《过故人庄》、《夏日南亭怀辛大》、《秋登兰山寄张五》、《山中逢道士云公》等,无论是高士形象的塑造、山中登览的意趣,还是乡村风光的勾勒、偕隐过从的情谊,都既见淡远清旷、超然脱俗的诗境,又不失朴素真诚、生动活泼的生机。

王维擅长山水之美的诗篇创作。关于王维山水诗歌的风格,历来诗评家们有过许多评述.诗歌的艺术风格,与诗人的思想,感情,个性,审美爱好以及诗歌的意境,意境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优美,清雅冲淡是王维诗歌最突出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主要体现在诗人的那些反映隐逸生活情趣的山水诗中.请看诗作《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选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此诗描写的是秋日傍晚雨后的山村风光.随意挥写,语出自然.在这首诗里,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流动的声响,浣纱归来的女孩子们在竹林里的笑声,小渔船缓缓穿过荷花的情态,都和谐完美地交织在一起,象是一幅清新秀丽的有声画,又像是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曲.我们仿佛呼吸到了雨后清新的空气.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此诗洋溢着诗情画意,最能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人在有限的篇幅中,选择最富有感染力的自然景色和山色风光,以灵活多变的手法交织成一幅清新和谐、宁静高远的图画,借以表现山水之美。诗中描绘的清新、美好的生活画面,反衬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而映现在画面中的泉水、翠竹、莲花,既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对诗人所

追求的理想境界的烘托。

(二)、王维与孟浩然的山水诗描绘山川景物,抒写农家生活,都不求词藻华美

孟浩然和王维的山水诗都不追求辞藻的华美,而是力求极自然地表现山水本身的美。同时他们也都在山水诗中尽力表现自己的个性。孟浩然常在山水描写中融入游子漂泊之感,由于心情孤寂,山水也染上了一层清冷的色彩,有时诗人被作为画面的一部分而写进诗里,孟诗缺乏对理想的追求,其基本风格是恬淡孤情。读他的诗,总给人一种宁静而清冷夫人感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这些诗都是为人所熟知的,足以表现孟浩然诗境所呈现出的宁静清冷之风。

王维的山水诗则往往渗透着佛家虚无冷寂的情调,诗人努力去追求那种远离尘嚣的空而寂的境界,故许多山水诗不见诗人的影子,却能感到他沉浸在寂静的快乐中,表现了对的自然的浓厚兴趣。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瞑》)。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精神升华到了空明无滞碍的饿境界,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比较而言,孟浩染的诗歌偏于冷峻,偏于枯淡。正像王维喜欢用“静”字,孟浩然太喜欢用“清”了,孟浩然对于“清”的情韵风度的追求,实乃其主体精神和清高性格的必然所致,也是其人生际遇的暗示。这种以“清“为其艺术人格的景语构图,由于失意的惆怅、哀怨的情绪的介入,使其诗显得格调下沉,风仪瘦峻,情韵寒淡。如“坐听闲猿鸣,弦清尘外心(《武陵泛舟》)。

而孟浩然诗歌也有时有“静”,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孟诗只是静其表,而王诗内外俱静,静成为他的一种生命风采,成为一种宇宙情怀,一种诗性精神。王维既能从感性的自然山水里看到静谧的本质,又能超越山水景象而达到精神的心无挂碍的境界,物我融为一体,天人合一。诗人在与山水同静的交流中获得了身心的极大放松和自由,从感性时空里感受生命之永恒。“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是诗人超意识的灵觉与幽深清远的宇宙意志形成的契应,摇曳出一种无为无碍的生命情态。

二、王维与孟浩然山水诗的不同之处

(一)、王维与孟浩然山水诗中所体现的内容不同

1、题材有区别。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在他的诗中有壮阔山川景色的描绘,有山林隐逸者幽居情景的描写,有旅途情景的叙述,也有田园农家的生活 的反映。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王维反映生活的深广度虽有限,却比孟诗略胜一筹。王诗的题材既有山水田园之作,又有抒发理想抱负之作,也有讴歌边塞将士之作,揭露社会现实之作,宣传佛家教义之怍以及倾诉妇女怨情之作。王维则是昌盛时期的杰出代表,代表了中国山水诗的最高水平。王维的歌,现存四百多首,题材相当广泛。其中以山岳江河,风露花草,鸟兽虫鱼等大自然的事物为题材,描绘其生动的形象,艺术地反映千姿百态的自然美,体现作者审美情趣的山水诗,约有百篇左右,占其全部诗作的四分之一,居其他各类题材的篇什之首。而这百篇左右的山水诗,就其艺术创作性而言,远远超越了前人,并对后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诗中所表达的感情不同

孟浩然的山水诗描绘山水田园清新秀丽,写故人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亦复简朴可爱,表达出诗人欢快的心情,如《过故人庄》等。还有不少诗是写自己幽栖的生活,洁身自好的情趣,以及怀才不遇的苦闷,如《宿建德江》。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多写在后期,此时的王维抱着消极出世的态度,沉溺于内心生活,寄情山水逃避现实,往往渗透着佛家虚无冷寂的情调。如《山居秋日冥》《终南山》他的这些山水诗在客观上产生了粉饰现实,引导人们追求清静孤寂生活的消极影响

(二)、王维与孟浩然诗中所蕴含的情调不同

王孟都乐于表现隐逸生活的闲适逸趣。但王诗往往夹杂着“幽冷寂灭”的心绪,孟诗往往夹杂着耿介郁勃的心态。如孟浩然《晚春卧疾寄张八小容》,“林园久不游,草木一何盛!狭径花将尽,闲庭竹归净。翠雨戏兰苕,赤贞鳞动荷杨。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此诗写晚春游园的景色,笔调清新、闲雅,表达了“知音难觅,功业无望”的 惆怅。孟诗《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矢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谈罢泪沾襟。”此诗表露了诗人自叹不如羊祜的心情。

王维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名作如《终南山》、《汉江临泛》、《山居秋暝》、《青溪》、《过香积寺》、《辋川集》20首、《赠裴十迪》等。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成就达到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加之艺术技巧很高,颇为后人所

推崇。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色彩鲜明优美,极有画意。

(三)、王维与孟浩然诗中所体现的意境不同 孟浩然的诗意境深沉,王维的诗意境高远。

王维与孟浩然同为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他们田园山水诗的相似与不同,突出地表现在意境上。王维的诗主要表现生活在政务纷繁和斗争激烈的官场上的官吏的情趣,他喜欢乡村生活的和平宁静和自然风光的清幽美好;孟浩然的田园山水诗则主要表现布衣之上的情趣,生活在田园山水中的闲适自在和与田园山水的天然融洽,抒发没有出仕的苦闷,表达出仕的愿望。二者虽然都表现田园山水之美,都有闲适恬静的情调,但王维的诗的背后总有官吏的背景、别墅的影子,有官吏的恬退隐衷。孟浩然的诗则有布衣的形象、庄园的影子,有高士的进取思想。二者的共性与区别都是非常明显的。试比较土维的《终南别业》和孟浩然的《涧南即事贻皎上人》: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睡、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伯林史,谈笑无还期、(《终南别业》)弊庐在郭外,索产唯田园、左右林野旷,小闻朝市喧、钓竿垂一七涧,樵唱入南轩、书取幽栖事,将寻静者论、(《涧南即事贻皎上人》)两首诗的思想是一致的,都是表现山林隐逸之乐。然而仔细品味,情调韵味却大不相同。王维的诗表现官吏的别墅体闲之乐,表现外来人物力求融入美好的环境。孟浩然的诗表现士人的庄园自娱自乐之趣,表现人物与环境的和谐融洽。意境的区别非常明显。

(四)、王维与孟浩然写作山水诗的手法不同

王维与孟浩然在艺术手法上的最大共同特点是都用种叙述的笔调来写诗,很少穷形极相的描写,这是构成他们“清淡诗风的重要因索。两人相比较,王维的描写性要强些,孟浩然的叙述意味更浓。孟浩然的诗有某种事实情节,有某种故事性。请看土维的《淇上田园即事》和孟浩然的《采樵作》:

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日隐桑拓外,河明闾井间。

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

(《淇上田园即事》)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桥崩卧搓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采樵作》)

二人的诗都是除最后二句共写事外,其余都是一句写一景或一事,用叙述性的笔调把事情说清楚,在叙事中表达思想感情。没有生动的描写,也没有多角度的渲染,平平淡淡,真真切切,却很有诗味。两首诗相比较,孟浩然的诗围绕采樵,进行系列动态性叙述,叙述性更强,诗也显得更平淡。作为有很高绘画、音乐造诣的王维,最善于用画法写诗。他的诗将景物、人物和事物组成幅风景画,并将思想感情融入其中。在构成画面的时候,注意诗的景物、人物、事物的关系,根据它们的大小、远近、高低等因索,使诗的画面显出层次。同时运用它们的色彩和声响,构成有声有色的画。孟浩然则纯用诗人的表现方法,他主要运用对人物行动或事件过程的动态展示,加上对环境的表现来构成画面。如果说王维的诗是有声的画,孟浩然的诗则像幅流动的连环画,二者的区别是明显的。

(五)、王维于孟浩然山水诗中的语言有所不同

孟浩然的诗平淡简朴,孟浩然诗歌的语言,不钩奇抉异而又洗脱凡近,“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他的一些诗往往在白描之中见整炼之致,经纬绵密处却似不经意道出,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功力。例如他的名篇《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通篇侃侃叙来,似说家常,和陶渊明的《饮酒》等诗风格相近,但陶写的是古体,这首诗却是近体。“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一联句,画龙点睛地勾勒出一个环抱在青山绿树之中的村落的典型环境。还有那一首妇孺能诵的五绝《春晓》,也是以天然不觉其巧的语言,写出微妙的惜春之情。王维诗的语言风格是亮丽、清醇、雅致、圆润。如:

万壑树参人,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秒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

语言是那么美,又那么富有表现力,是极佳的诗的语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孟浩然的诗是淡到了骨子里,而王维的诗淡得只是表面,其蕴含的内容是“精致”的,是“绚丽多姿”的。以下而几首诗为例: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惘川别业》)

口落江湖自,潮来人地青。(《送邢杜州》)

青山横苍林,赤口团平陆。(《冬口游览》)

清浅自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仕水东酉,洗纱明月卜。

(《自石滩》)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洗女,莲动卜渔舟。

(《山居秋暝》)以上节选诗句中,前三句既有炼字之巧,又含描色之妙。“染”、“燃”二字化静景为动景,使繁茂的芳草、娇艳的桃花在蒙蒙细雨和清澈水流中交相显映出来,更见色彩的明艳和清丽,整个画面因此而生动起来。日落反光强烈,浩瀚的江湖在远方闪动着一层白亮的波光,而江水在波涛中汹涌滚来,潮头卷起的片青

色也仿佛弥漫了整个天地。“自”、“青”二字用得极平淡而又极准确,形象地展现了色彩的相衬相生。青山横贯东西,将弥望的苍郁林海托负在起伏透远的山脉,“横”字呈带状。赤日光览天下,金光四散化作育苍巨网抛洒大地,“团”字显圆貌。王维以他精炼的语言表达和高超的诗画意识,写物态天趣,浑然天成,却自有精美内妙。王维是位语言大师,他的诗的语言极富表现力,又具有色彩美和音乐美,是盛唐诗歌语言风格最杰出的代表。、总之,王维的诗是丰润而富有生趣的,孟浩然的诗是清淡而韵味悠长的。王孟二人给最大赋予的即是他们把大自然作为一种精妙语言而精妙运用,在体合宇宙万物而进行的有目的的实践的中,展现直彻心源的生命情调,将中国古典诗歌中山水田园诗推上了峰巅,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诗歌美学。

参考文献:

[1]、马承

五、戴建业主编:《唐宋诗词史》,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第1版。

[2]、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版。[3]、陶文鹏主编:《王维孟浩然诗选评》,三秦出版社2004年第1版。[4]、李浩:《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之比较》,《西北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

[5]、傅如一:《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价值》,《山西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

[6]、潘裕民:《绘画美、音响美、静态美》,《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

[7]、葛景春选注.王孟体诗选.[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

[8]、唐五代诗鉴赏.[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9]、张喜洋著.[M]学术论文写作概要.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集团.2004 [10]、朱自清.陶诗的深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1]、朱东润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二)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 [12]、游国恩 《中国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年

[13]、林庚、冯沅君 《中国历代诗歌选》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0年 [14]、唐圭璋、潘君昭、曹济平《唐宋诗词选注 》 北京出版社

5.王维孟浩然 篇五

山水田园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表现形式,自魏晋时期已经开始流行并固定。发展至盛唐时期,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的状态。此时期出现的一大批诗人以王维和孟浩然为主要代表,他们在继承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山水诗传统的同时,又将其继续发展,最终形成一个山水田园诗派,风行一时。然而,虽然两人都是以写山水田园诗为目的,但在意境的表现上则略有不同,以致形成彼此不同的风格。王维和孟浩然在取材上大致是相同的,他们都喜欢描写山、水、泉、石、松、柳等景物,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是他们永不厌倦的歌咏主体。但是,在运用这些素材创造诗歌意境时,两位诗人所用的方法、达到的效果却迥然不同。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来简要说明两者在诗歌意境上面的差异。

(一)归隐的寂寞与入仕的感慨

王维和孟浩然的诗,虽然都意在表现山水田园风光,但是由于两位诗人的经历不同,以致于表现的情怀有所差异。王维早年曾一直身居官场,后因其爱好山水田园的本性,在晚年时终于可以归隐山林,于是经常在诗中将归隐后的情绪融入其中。而孟浩然则一生郁郁不得志,未曾涉猎官场半步,终日过着隐逸的生活,心中颇有怀才不遇的感慨,因而其诗中夹杂着渴望入仕的情怀。下面通过王维的《山居即事》和孟浩然的《临洞庭赠张丞相》来详细分析两者在意境上的差异。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筚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山居即事》)

八月潮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临洞庭赠张丞相》)

王维的《山居即事》是他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全诗以“寂寞”一词开头,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因“寂寞”的情绪,故而“掩柴扉”出门,以环视山居外景解闷,正切诗题“即事”者,咏眼前景物也。紧接着颔联在落日余晖、松树茂盛的背景之下,鸟鹊还巢,行人开始归宅,很少有人出访,于是柴扉紧掩。这一切都弥漫着诗画气息,表现了黄昏时的一片宁静之美。颈联用“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色彩明丽,光影流转里体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这时,渡头的烟起了,于是采菱的人们相继而归了。尾联着重落在“归”字上面,其中暗含着诗人的归隐之意。

通观全诗,诗人的山居所见,都是幽寂之景,但是这些却没有将诗人的归隐之趣消散,他享受着这份寂寞,虽然寂寞但是绝不孤独。在世人看来,无心于世事归隐山林,与松风山月为伴,不仅没有丝毫的孤独之感,反而流露出自得和闲适。

再看看孟浩然的《临洞庭赠张丞相》。全诗首联就直接描写八月中的.洞庭湖,此时,水涨湖平。“涵虚”指的是涵泳于虚空,“混太清”,是混合于天空。句意是说水天一色。颔联紧接着描写此时湖上的景色:水气从湖面上蒸发出来,波浪很大,像是要冲击着岳阳城。这一联是孟浩然的名句,十个字表现了洞庭湖的空阔浩瀚,表现了诗人心中豪迈的情怀。颈联表面上写的是“欲济”,实质上是指诗人心中渴望入仕的情怀。虽然想入仕,但是却没有“舟楫”,于是诗人心中又多了些许感慨。尾联集中表现了诗人的这种情怀,最终只能是“徒有羡鱼情”。

总观这两首诗,不难看出两位诗人所编织的意境的差别,因其自身经历与生活环境的原因,必然会使得他们在表现诗的意境时,不经意将个人因素与情感融入其中。因而,这种差异是在所难免的。

(二)以空明纯净入画与以平淡自然入诗

“空明纯净”是王维诗歌的主要特点,因其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故而经常融其擅长在山水田园诗中,创造出静逸明秀、空明纯净的诗境。苏轼曾称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因此,王维的诗歌多是以“空明纯净”入画。而对于长期隐逸田园的孟浩然来说,田园生活与周围的环境就是他诗歌创作的源泉。他经常描绘朴实而又自然的农家生活,以及自然而又真实的景物。因此,孟浩然的诗歌多是以平淡自然入诗。下面从王维的《山居秋暝》和孟浩然的《春晓》来说明两者之间的差别。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

《山居秋暝》是王维的山水名篇,它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全诗首联开始写景,描写了雨后的山以及气候。“空山”二字点出此处犹如世外桃源一般。一场山雨过后,万物为之一新,加上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优美。接着颔联又开始描绘一幅优美的画卷。天色已经“暝”了,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幽清明净的诗境跃然纸上。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构成了一种空明纯净的境界。颈联也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卷。“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原来是几个天真无邪的姑娘洗衣服笑逐着归来了;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抖落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这样的生活图景,无不让人有种纯洁美好的情怀。这两句用笔不露痕迹,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洗衣服的女子隐没在竹林之中,渔舟被大片的莲叶遮蔽。起初并未见到,等到听到竹林中的喧声,看到莲叶在动,才发现这里原来隐藏着浣女和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使人心向往之。

6.王维孟浩然 篇六

内容摘要:诗如其人,欣赏山水田园诗,我们就要了解山水田园派诗人内心的精神追求。诗人人生境遇的不同,造就其思索问题的不同,面对同样的山水美景就必然引发不同的感慨。从诗人内心精神追求不同这个层面,去分析诗人所创作的诗歌风格的异同。

关键词:山水田园诗;精神追求;异同

山水田园诗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为作品主要内容的一个诗派。歌咏田园生活,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渊明诗歌淳朴,自然,富有韵味。他把自己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融入到诗作中来,开创了田园诗一体。孟浩然以山水隐逸为主要题材,风格恬淡孤清,但是他善于发掘自然中的美景,把自己的情感与自然山水融合在一起,努力做到情与景的结合,从而创造出了一种以清旷冲淡为主的艺术风格。王维把画意融入诗歌文章,画意与禅趣相融合,使其诗文既构成了“禅”的状态,又在山水景物中形成了极为冲淡空灵优美深邃的意境。他们歌歌风格的不同与其内心精神追求的不同有着必然联系。现在就他们的诗歌去分析精神追求的异同。

田园诗起源于东晋陶渊明,至盛唐朝时王维、孟浩然诸人,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唐代田园诗派,一直影响到后代。王维、孟浩然继承了六朝山水诗传统,艺术技巧又有发展,给后世山水诗带来较大影响。山水田园诗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艺术技巧较高。王维是该派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名篇有《山居秋暝》、《渭川田家》、《鸟鸣涧》等;

孟浩然和王维齐名,名篇有《春晓》、《过故人庄》、《宿建德江》等。现在我们来谈谈陶渊明、王维、孟浩然这三个山水田园诗人之间的异同,看看他们所追求的精神境界是怎么样的。

一、陶渊明入世的精神追求

陶渊明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号“五柳先生”,私益“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他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后弃官归隐。后世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冲淡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陶渊明少年时受家统和儒经的影响,怀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陶渊明的诗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因此,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诗派的鼻祖。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陶渊明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读者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大约作于南朝宋初年。它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它标志着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的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农村生活,表现农村恬美宁静和悠然自得的心情。早期的田园诗在反映现实的时候,是以诗人实际的田园生活为基本素材,如《归园田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诗人的笔下,农村是那么恬美、宁静;榆柳桃李的环绕中座落着几间茅舍,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袅袅轻烟;从幽深的小巷中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这里的一切与喧嚣终日、凶险四伏的官场是多么的不同。使诗人像“池中鱼”“笼中鸟”一样的庆幸着自己“复得返自然”。这种生活虽然寂寞、清贫,但是经历了“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俯仰由人的仕宦生涯之后,诗人却领略其中悠然自得的情趣。

陶渊明的田园诗对农村事物和恬静的环境给予由衷的赞颂,朴实自然毫无喧饰的充分表现了诗人的真实感受;同时将农村那宁静平和的生活表现得如仙镜般优美,令人神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未直接说出,而是通过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村炊烟、鸡鸣狗吠、山气飞鸟的白描,流露出对田园购物的由衷喜爱和深切依恋,表露出诗人那纯净的心地和平静的心境,与简朴恬静的田园风光交融为一体了。

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之所以能够在人们的精神领域里占有重要的一席地位,不仅因为其所营造的田园氛围,所描绘的田园生活能够吸引我们;也不仅因为其所展现的澄澈、明净的风格,所流露的真切、自然的情感能够感动我们;更重要的是因为他还具有一种建立在诗歌内容和诗歌艺术特点之上的诗歌精神,那就是自由、随性的精神境界。

二、孟浩然纯然的精神追求

孟浩然(689~740)年轻时内心怀着积极的抱负。40岁前,他一直读书习文,为应举入仕作准备。开元十六年(728),孟浩然离开家乡,到长安去应举。然而事与愿违,他竟然落第了。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仍然仕进无门,开元十七年冬他返回家乡。开元十八年(730)他北上洛阳,又从洛阳南下游历吴越一带,直到开元二十一年仲夏,孟浩然才回到家乡。开元二十五年(737)阴历四月,诗人张九龄被贬荆州长史。张九龄到荆州后,将孟浩然请到自己的幕府中。但第二年立春后不久,孟浩然辞幕归家了。

孟浩然出身贫寒,以功名改变家境既是动力又是压力,同时家世也影响到人际的交往,在古代尤其如此,这些或多或少影响到了他。当他考取功名不第时候,当他因诗触怒皇帝时候,当他连幕僚也做得不顺心时候,他能从哪里寻找安慰呢?儒家思想和现实的碰撞带给他的是痛苦,只有道家思想给他以安慰,所以后期的孟浩然,理当是道家思想的忠实粉丝。满怀失意的他南下吴越,寄情山水。时间长达三年之久,他的足迹遍布江东沿海一带的山山水水。一个纵情山水自得其乐的文士形象。他内心曾经怀着积极的`抱负,但却没有施展才能的舞台。《岁晚归南山》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北阙休上书,南山归弊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面对仕进无望的残酷现实,他的诗句流露出了痛苦与郁闷。因此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

孟浩然晚年的诗都表现在一个“真“字,到了晚年他认为功名利禄已经不重要了,因此对隐居有了更深的理解与向往,在隐居中保持着人格的纯洁。如他的著名的诗篇《早发渔浦潭》:“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拔。日出气象分,始知江路阔。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作为一个盛唐诗人,孟浩然以高妙的笔力,将自然的生机复苏的意境诉诸于文字,以反映孕育于自己内心的时代精神。孟浩然的诗歌同时大多运用五言格律的形式写作去表现自己的精神追求,在当时已极富盛名,在他的诗中有壮阔山川景色的描绘,有山林隐逸者幽居情景的描写,有旅途情景的叙述,也有田园农家的生活的反映,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诗人从大处落墨,格调雄浑,气势磅礴,洞庭湖壮丽雄伟的景色得到了含蓄而有力的表现。如《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此诗写田家留饮的情景和宾主之间的淳真友情。“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与陶渊明诗“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口吻相似,但是孟浩然借以陶渊明的口吻抒发自己的坦荡襟怀,显得清新、飘逸阔达。“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这是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孟浩然在这里仿佛寻找到了一种皈依的感觉。对仗工稳二不纤巧,写景混成二不刻画,作律诗而知取法古体,学陶诗而有变化,故有创意。“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一联句,画龙点睛地勾勒出一个环抱在青山绿树之中的村落的典型环境。还有那一首妇孺能诵的五绝《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四句诗是孟浩然艺术境界和精神境界俱臻化境之作。孟浩然是幸福的,他把自己的人生境界由功利境界化到了天地境界,尽管这期间他甘苦备尝,但终于苦尽甘来。也是以天然不觉其巧的语言,写出微妙的惜春之情。

总的来说,孟浩然诗的成功在于他善用奇绝而又自然的艺术,用独具特色的语言,把自己生活和内心的美,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他的诗上承陶谢,下启王维,在中国山水诗史上的地位是无可否认的。因为孟浩然的山水诗大都在一片清幽之中即景会心,伫兴造思,将客观景物同主观情致相结合,开掘出被主观情志异化的自然美,以抒发自己的孤寂之情,韵味悠长。创造出了富有个性的悠远凄清的意境,形成了清幽淡雅的风格。孟浩然的山水诗创作奠定了盛唐山水诗派的基础,使盛唐山水诗沿他开辟出来的道路走向繁荣。

三、王维超然的精神追求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开元九年(721)进士。王维的人生历程,可以“安史之乱”而分为两个时期。早期的王维系官僚贵族子弟,年少才高、诗艺杰出,开元初到长安就受到上层社会的青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王维被叛军所拘,系于洛阳,迫受伪职。两京收复后,责授太子中允。历尽劫难,身心受辱,王维雅洁清高的自尊心受到致命一击。加之当时朝廷纲纪紊乱,君臣昏庸,因之更加消沉、苦闷。于是,王维回归自然、向往山林,自性内照、远离红尘,在随遇而安的自然和谐中,尽享恬适、雅致、平淡的人生。在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诗作中,表现出空寂、幽静的境界,气象萧索,幽寂冷清,将自己与外物融在一起,体现出禅学的思想情绪。

首先,从山水诗中看诗作中体现出的空静禅意。诗人寄身于空山寂林,并精研佛法,由禅入定、再由定生慧。因此在观察宁静的大自然时别具独特的慧眼,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在对优美的山水描绘中,展现出空静的禅意。如《鹿柴》中: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空山”又“不见人”,在我们看来是何等的孤独寂寞啊!但诗人欣赏的却是寂寞时方能细察到的隐含自然生机的空静之美。气氛空静、冷寂,以空山传语、林中夕照衬出它的幽静,以简淡的笔墨,细致入微地展现出寂静幽清的意境,意境空灵,意味悠长,令人神往。又如《竹里馆》中: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自坐在深林中,弹琴歌唱,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只有明月相照。诗人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空寂的美的艺术魅力。表面上写空中的明月、茂密的竹林,幽静的氛围,独坐的弹琴人,其实暗合了佛家教义——解脱,表现出一种解脱后的所得之境——涅磐。还如《鸟鸣涧》中:“人闲桂华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描绘自然景致的时候,带静而近似于空,幽而略带冷寂的感觉,表现为禅学上的空与寂的禅理。

其次,让我们从田园诗中来看诗作中体现出的空静禅意。虽然王维的田园生活诗作中很少能找到这种体现禅意的诗作,因它多在山水诗作中体现,但试从下面的诗作中来看看田园诗中体现的空静禅意。如《破山寺后禅院》中: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声。

清晨,初阳照在深林、古寺中,小路曲曲折折通向深处,寺院的花草茂盛。诗人走在幽静的后院,碧潭映影静化人的心灵,自然界的声音完全消失,在写美景的同时,也表现出一种享受孤独的心境。

诗画大师王维就是这样,在准确的色彩里寄托悠悠情愫,在淡泊的诗意里吐露娓娓心音,如此的秀美空灵,如此的清香醉人,如果说美妙的诗句成就了“诗佛”王维的地位,倒不如说他对信佛参禅一种超然境界造就了美奂绝伦的诗句。

上一篇:春天的歌 - 自然作文350字下一篇:七年级优秀作文:圣诞节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