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组织作用

2024-08-20

社区党组织作用(通用8篇)

1.社区党组织作用 篇一

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群众满意度测评

调查问卷

您的住址: 小区(巷道)楼栋; 每个问题都是单选题,请任选一项打√

1、您知道您所居住社区党组织书记吗?

A、经常见,熟悉 B、入户次数少,印象不深 C、听说过、没见过 D、不知道

2、您对所在社区党组织书记发挥作用情况(履行职责、廉洁自律、民主决策等)是否满意?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D、不了解

3、您认为社区党组织书记在本社区群众中的威信如何? A、威信高 B、有一定威信 C、威信一般 D、反响差

4、您对社区党组织日常执行上级政策、完善落实每题制度方面做的如何?

A、好 B、较好 C、一般 D、不知道

5、您认为社区党组织在管理社区干部方面做得如何? A、好 B、较好 C、一般 D、管理差

6、社区党组织团结带领所属配套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社团、工会、共青妇等)开展社区工作情况如何? A、好 B、较好 C、一般 D、不知道

7、您认为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怎样 A、好 B、较好 C、一般 D、不知道

8、您对社区整体工作的满意度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D、不了解

9、您认为所居住小区楼栋(巷道)长作用发挥如何? A、好 B、较好 C、一般 D、不知道

10、您对社区组织群众联防队开展巡逻治安情况是否满意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D、不了解

11、您对社区开展的流动人口和房屋出租管理工作如何评价?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D、不了解

12、您对社区经常开展集中入户排查(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流动人口出租房等)工作是否满意?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D、不了解

13、您所在的小区开展过应急处突演练吗?

A、经常开展 B、开展很少 C、从未开展 D、不知道

14、您对社区平安建设、稳定工作是否满意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D、不了解

15、您认为社区干部综合素质如何 A、好 B、较好 C、一般 D、差

16、您认为社区干部掌握政策、法律、法规情况如何 A、好 B、较好 C、一般 D、差

17、您知道您所居住楼栋包片社区干部吗

A、经常见,熟悉 B、入户次数少,印象不深 C、很少联系 D、没见过

18、社区包片干部为小区居民办实事、解难事方面您是否满意?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19、您认为社区干部服务态度如何 A、好 B、较好 C、一般 D、差

20、您所在小区的社区包片干部工作作风是否满意?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21、您认为社区邻里之间、民族之间的团结怎样 A、好 B、较好 C、一般 D、差

22、您所在的社区是否经常开展以民族团结教育、邻里互助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宣传教育工作?

A、经常开展 B、开展很少 C、从未开展 D、不知道

23、您认为所在社区开展的 “四项服务”(面向广大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困难群众的救助帮扶服务、面向老幼孤残的志愿服务和面向驻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如何?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D、不了解

24、您认为社区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开展如何?

A、开展好 B、听说过,但不了解详情 C、没听说过 D、代办拖拉效果差

25、您知道社区干部实行“错时工作制”吗

A、知道,常去办事 B、听说过,没办过事 C、不知道 D、效果差

26、您所在的社区经常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吗?

A、经常开展 B、开展很少 C、从未开展 D、不知道

27、您认为居住在小区内的在职党员发挥作用如何? A、好 B、一般 C、差 D、不知道

28、您所在社区党组织是否经常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

A、经常开展、参与群众多 B、开展活动单

一、参与群众少 C、偶尔开展 D、没开展

29、您对所在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之间包联共建活动开展如何?

A、经常开展、效果好 B、活动一般、效果一般 C、与包联单位沟通联系少、活动少 D、不知道

30、您所在社区党组织自身解决或协调上级职能部门解决社区居民反映的难热点问题情况如何?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D、不了解

31、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群众满意度测评

调查问卷赋分办法

调查问卷总分100分,共8个方面的内容:

一、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情况(1-3题合计9分,每题3分,选A得3分,选B得2分,选C、D不得分)

二、社区党组织日常工作开展情况(4-8题合计13分,前三题各3分,选A得3分,选B得2分,选C得1分,选D不得分;后两题各2分,选A得2分,选B得1分,选C、D不得分)

三、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情况(9-14题合计18分,每题3分,选A得3分,选B得2分,选C、D不得分)

四、社区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情况(15-20题合计30分,每题5分,选A得5分,选B得3分,选C得1分、选D不得分)

五、开展宣传教育群众情况(21-22题合计6分,每题3分,选A得3分,选B得2分,选C、D不得分)

六、建立健全社区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情况(23-25题合计9分,每题3分,选A得3分,选B得2分,选C、D不得分)

七、开展志愿服务和社区群众性活动等情况(26-28题合计9分,每题3分,选A得3分,选B得2分,选C、D不得分)

八、社区党组织自身或协调解决难热点问题情况(29-30题合计6分,每题3分,选A得3分,选B得2分,选C、D不得分)

2.社区党组织作用 篇二

关键词:社会组织,社区服务

“社会组织”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组织”是指社会上的一切组织, 狭义的“社会组织”则专指与政治和经济组织相对应和区别的其他各类组织。我们可以将“社会组织”的含义界定为:所谓“社会组织”, 指政府与企业外面向社会提供某个领域的公共服务的法人实体。近年来由于我国社区服务的不断兴起, 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元服务需求, 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逐渐以不同形式参与到社区服务当中, 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其参与社区服务具有某种必然性, 同时发挥的重要作用也逐渐被社会认可。

一、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必然性

(一) 政府职能的转变

政府职能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逐渐转变, 社区理念萌芽初生, 许多政府公共服务功能落到社区, 因而政府日渐改变过去社会公共服务的大包大揽角色, 而是将一些职能进行分配, 通过政策支持或购买服务等方式交由社会组织管理, 因而使能提供某些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成为可能。

(二) 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日渐多元

社会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 使自身在服务的方式、水平及种类上日臻完善, 其灵活性及创新性使其能够对服务需求做出及时的反应, 当社会出现某种需求时, 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就显得更为灵活, 因而当社区居民出现需求时,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成为可能。

(三) 社区居民的多元化社区服务需求

随着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不断升温的多元化需求, 为尽可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差异化需要, 需要通过合理的路径使社区居民的需要得到满足, 因而就需要能够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社会组织参与到社区服务当中。

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重要作用

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服务的过程中促进社区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政府职能由微观直接管理向宏观间接调控转变, 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服务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一) 社会组织不断开拓社区服务的领域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社区的依赖程度的不断加深, 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服务领域需求呈多样化的趋势, 社会组织为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社区服务需求不断拓展自身服务领域, 因而参与社区服务的社会组织在服务过程中会不断丰富社区服务的内容, 开拓社区服务的领域。同时, 在居民产生需求时, 当现有的社区服务中的社会组织不具备相关的服务能力, 必将会促使其他社会组织为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参与到社区服务当中, 因而, 社区服务在社会组织的参与下内容日渐丰富, 功能愈加完善。当社区居民出现多样化的需求后, 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过程中, 通过不断地开拓社区服务领域来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二) 分解政府压力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社区服务是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在社区的延伸, 政府通过创新社区管理体制, 不断地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为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不断鼓励社会组织、企业等参与到社区服务当中。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 分解了政府在提供社区服务上的压力, 能提供更为专业、适应社区居民需求的服务, 这样政府不参与对居民的直接服务, 而是通过宏观的管理来促使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服务当中,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

(三) 为经济社会稳定献力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在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门类时, 增加相关门类相关服务就业人数。同时由于供给刺激需求, 由于社会组织在提供相关服务是会不断刺激相关的服务产生, 例如家政服务类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服务时不仅根据社区居民需求的服务进行服务提供, 同时会提供一些社区居民可能会需要的家政服务来刺激服务需求, 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会促进其相关领域服务人员的增加, 带动相关领域的就业,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发展为社区居民生活提供多种服务, 保证社区居民生活的同时, 提高多种服务领域的就业率, 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关于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思考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有利于改善民生, 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近年来我国社会组织蓬勃发展, 为社会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在参与社区服务中通过不断摸索已初步形成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服务体系。为促进社会组织更好地参与社区服务, 通过相互培育形成新的发展空间, 需要多元主体的共同配合, 形成合力。目前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初见成效, 已初步形成了政府购买、社会捐赠和适当收费相结合的的服务提供模式, 在接下来的社区服务过程中应该探索一条项目化发展渠道, 政府给予适当的资金、政策等支持, 以目标设定的方式吸引社会组织参与到社区服务当中, 不断拓宽社会组织发展空间, 提供相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来保障社会组织不断完善社区服务, 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合力, 促进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服务中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3.社区党组织作用 篇三

一、社区党组织生态环境的变化

社区党组织生态环境的变化,给社区党组织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社区党组织的生态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社区党组织活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生态环境能够限制和影响社区党组织的功能及其功能的实现,但社区党组织也可以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合理地利用和改造生态环境,实现党组织所期望的目标。

二、党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功能

我国的社区治理是在全能政府失灵及“单位制 ”解体的背景下开展的。社区从单纯的生活居住区,逐步演变为具有多种功能、提供多种服务的社会共同体。人们逐步认识到,社区治理不再仅是政府治理的范畴,必须以多元的模式承担起对社区治理的责任。社区多元治理主体开始出现,并逐步形成了社区治理结构。推进社区持续发展的制度和运作机制。其特征在于: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过程的协商化;治理组织体系的横向网络化。

三、党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地位

在社区治理结构中,社区党组织处于核心地位,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社区建设和发展过程并不是单纯的自下而上的、基层民主的发展过程,而是中国政府和共产党为城市社区的稳定和有效的管理进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党政强化统治的措施之一。党组织积极推动的社区建设和发展,其自身要求在建设过程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也是顺理成章的。同时,党组织把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法规加以明确规定。党组织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区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城市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许多新任务。大量下岗失业职工转入社区、大量新经济组织落户社区、社区党组织必须协助有关方面做好再就业工作以及对这些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同时,社区多元治理主体需要有一个主导性的、有效的政治力量的支撑,而在中国社会,这个主导性的、有效的力量自然是党组织。这就是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各类组织中确立为领导核心力量的客观基础。就稳定而言,城市社区是各类矛盾反应比较敏感的汇聚地,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城市稳定的基础在社区,抓社区党的建设,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就是抓城市稳定的基础。社区党组织通过执政党的组织系统对社区发展重大事项的决策能力和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为民服务和代表广大人民的根利益,获得社区其他治理主体的认同和授权,从而获得了社会合法性。

四、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具体表现

社区党组织作为社区治理主体之一,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其功能的定位应该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功能过于宽泛或过于狭小都不利于党的建设的开展,也不利于社区各项事业的进步。当前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表现在政治领导功能、利益协调功能和文化导向功能。

1.政治领导功能

在社区治理中,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一是体现在对社区居委会通过的重大事项进行最终决策上。社区党组织站在居民区的全局立场,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维护社区居民的民主权利和共同利益有机 地结合起来,实现对社区重大问题的决策指导和把关职能。二是体现在对社区内各类组织以协调、对话为主的软控制上。三是体现在对社区自治组织开展自治活动的引导上。社区党组织从绝大多数社区居民的共同利益出发,引导、推 进社区成员的民主决策,保证和监督社区自治组织开展自治活动,逐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2.利益协调功能

当前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所出现的社会经济结构、身份结构等的多元化,下岗失业问题、流动人口问题、社会救助问题、贫富分化问题、老龄化问题等等,无不引起人们之间利益的重大失衡,加剧了社区成员间的利益冲突。社区党组织在解决社区成员利益冲突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充分调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各种手段,使不同的利益诉求得到合理的表达,不同的利益矛盾也能得以合理的协调。社区党组织还要总揽全局,依法协调处理社区各类组织的矛盾,整合各类组织资源,为这些组织规范有序发展创造必要条件。社区党组织通过利益协调,理顺不同主体的关系,能够促进社区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社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可以使政府获得稳定的财政来源,从而为社区建设和繁荣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援和经济保障。

3.文化导向功能

由于社区建设和管理起步较晚,现在的社区发育不充分,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混合在一个居民区,社区表现出较强的异质性,其所带来的思想的复杂性将是长期的。在这种情况下,决定了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多元治理主体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必须发挥导向作用。社区党组织应当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建设,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丰富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并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推动以职业道德建设为依托的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形成爱岗敬业、服务奉献的良好风气。社区党组织通过文化引导,培养社区治理主体的社会责任意识、公益意识、互助意识、奉献意识、参与意识,促进社区成员和睦相处。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应主要表现在政治领导功能、利益协调功能和文化导向功能,但在社区发展的实践过程中,社区党组织管了很多管不了、管不好、不该管的事情,导致社区党组织凝聚力下降,在社区居民中影响力降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的执政能力。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党的组织设置出现空缺;社区内各级各类党组织难以统一行动、形成合力;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难以适应社区党建发展的客观要求;社区党员管理机制的不完善致使一部分党员参与社区党建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处理好与其他社区治理主体的关系等。

社区多元治理主体各有特定的功能、作用和优势,任何一个治理主体在社区中都无法单独进行有效的治理,需要多元治理主体在职责分明而又相互依赖、合作的基础上促进社区的发展。社区多元治理主体由于具体目标任务、运作机制、作用方式等不尽相同,因而难免会有矛盾。这就需要处于领导核心地位的社区党组织通过政治领导、利益协调和文化导向等服务,为其他治理主体健康发展创造必要条件。社区党组织为其他治理主体提供了满意的服务,其获得的反馈是其他治理主体信任度与认同度的增加,其结果是提高了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合法性。因此,社区党组织功能的实现关键在于对其功能的科学定位和选择正确的实现路径。党组织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4.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作用3 篇四

大力推进文明和谐社区建设

潞安集团王庄煤矿社区居委会

潞安集团王庄社区成立于2002年6月,辖6个小区,5400余户居民,常住人口18000余人。是一个以“三位一体”为理念,“四会联治”为基础,“四级管理”为框架,“八项功能和安全社区建设”为核心的企业主导型社区。

近年来,我们在社区建设中,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社区发展灵魂,以推进文明和谐社区建设为目标,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基层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促进社区事务管理,推动社区公益事业发展,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提升居民幸福生活指数方面的积极作用,全面提升了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有效维护了社区的和谐稳定。2007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全球第124个国际安全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培育基层社会组织,努力夯实社区管理组织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在社区,社区的和谐和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保障。通过近几年的社区建设和实践,我们认为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基层社会组织,是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和谐社区建设的一条主要途径。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基层社会组织建设。首先,积极整合社区各类服务资源,建成了集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社区管理服务中心。投运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实现了社会化管理进社区。建成并投运了社区老年康复理疗中心,实现了社区老年人康复、理疗、健身、娱乐和养老一体化运作,使社区居民真正享受到了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与此同时,我们对活跃在社区的二十余个群团组织进行规范和整合,组建成立了王庄社区文艺协会、太极拳协会、体育协会、排舞协会、夕阳红合唱团、志愿者协会以及红白理事会协会等七个社团组织,明确了各协会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各协会章程,各协会网络成员达到3200余人,其中文艺协会成员120人,太极拳协会600人,体育协会300人(市级体育指导员8人),排舞协会90人,夕阳红合唱团130人,志愿者协会2500余人。2011年7月,我们按照郊区民政局的要求,对七个协会进行了注册登记备案,为强化社区管理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王庄社区的基层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主要得益于两个条件,一是集团公司“一个机制,四个载体”党建工作新模式的推行,把社区建设纳入到了党委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为社区建设搭建了一个好的工作平台,营造了一个好的发展环境。二是通过八项功能和安全社区创建,广大居民充分享受到了社区建设的成果,使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有了一个雄厚的群众基础。

二、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基层社会组织管理科学化水平。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我们认为胡总书记所讲的稳定不仅仅是简单的管住和控住的问题,而是有科学的内涵,是以人为本的稳定,是和谐的稳定,是发展的稳定。维护稳定的根基就在社区,而基层社会组织正是维护社区和谐稳定的重要依靠力量。为此,我们创新工作理念,拓展工作思路,努力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加强了基层社会组织管理。一是建立了协会活动保障机制。对矿区内所有的公共体育活动场所资源进行整合,全天候为居民免费开放。在社区服务中心开设了协会之家,设立了排练厅、舞蹈室、乒乓球室、健身房等活动场所,社区专门 配置了2名各协会组织管理员,并且给每个协会划拨了相应的专项活动经费,从而保障了各个协会活动能持续有效的开展。二是建立了协会联动机制,每季度要组织召开一次协会活动专题例会,听取各协会活动情况,研究和解决协会活动遇到的各种问题。三是充分发挥各协会网络成员的带动作用,努力探索社区居民自治之路,在社区逐步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居民自治机制。通过每月一次的居民听证会,确保了居民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的有效实现;通过民情民意反馈和疏导调解机制,在社区建立起民意表达及回应民意的渠道,形成了一个有效化解社区矛盾的协调机制;通过“全天候管理、全方位保障”治安防范机制,确立了社区应急管理体系,提高了居民自我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通过每季一次的“居民论坛”,使社区能及时了解居民心声,切实解决一些居民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单元管家制”的推行,增强了居民主人翁责任感,提高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一方面提高了对各协会的管理科学化水平,一方面通过基层社会组织作用的发挥,把广大居民都团结和带动到社区的各项事务管理和活动中来,在社区实现了居民事、居民议,居民事、居民办,最大限度地增加了社区的和谐因素。

三、创新活动方式,大力推进文明和谐社区创建。基层社会组织的生命力,在于活动中求活力,在于活动中求发展。近年来,我们按照“精品+特色”的思路,要求社区活动要出精品,小区活动要创特色,做到了年年有创新,季季有创意,月月有主题,达到了乐中融谊、乐中受益的目的。

围绕服务弱势群体的工作目标,我们充分发挥志愿者协会的作用,建立了志愿服务队伍两级管理体系,在各小区组建了特色志愿者服务队,先后组织开展了“一月一小时”义工服务,“送太阳”、“爱老、助老”等服务活动,特别是对社区内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开展了“一帮一”和“零距离”服务,对社区内80岁以上老人开展了社区志愿者结对帮扶服务,目前我们“一帮一”和“零距离”服务覆盖率达100%。近年来,我们共开展“一帮一”、“零距离”服务活动次数达到4800余次,共有2180余名志愿者参与到活动中,参与率达到85.9%。

围绕“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生活和美、人际和顺、人企和谐”的幸福社区创建目标,我们积极开展了重塑相知相爱邻里情等系列活动。通过开展“进千家门,办千家事 ”、“邻里守望”等活动,使社区居民切实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和温馨;通过开展“和睦邻里节”百家宴活动,增进了居民间的友谊,促进了邻里间的和睦;通过“梁桂英民事调解会客室”作用的发挥,社区居民的矛盾得到了及时化解,减少了纠纷,融 洽了人际关系;通过“好儿媳、好女婿”的评选,在社区内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倡导了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围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工作目标,充分发挥体育协会的作用,按照“贴近居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几年来,共组织开展了健身操展示、太极拳、剑比赛、社区三八运动会、小区篮球赛、小区扑克双升对抗赛、小区乒乓球对抗赛、小区羽毛球联赛、百人健身徒步走、排舞推广等各类比赛和活动70余次,参与人数达到9000余人次,居民参与率达到48.6%。特别是我们为体育协会专门培训了8名市级体育指导员,由体育协会组队连续参加了两届山西省城市社区运动会,荣获双连冠,在全省社区中充分展示了王庄社区人的实力和魅力。

围绕提升居民文明素养工作目标,发挥各类协会的作用,大力实施了社区文明行为建塑工程。首先是积极开展多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主要有消夏文艺晚会、金秋红歌在社区、红歌唱响幸福生活歌咏晚会、秧歌大赛等,力求用先进文化的导向和塑造功能,来提高居民的文明意识。二是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协会中老党员、老劳模、老教师等“五老”队伍的作用,成立了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突出社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率先在集团内实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的有机融合。三是通过“牛反生义工服务站”和“党员示范岗”作用的发挥,在规范居民文明行为的同时,使广大居民真切感受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者精神的博大内涵。四是通过红白理事会,规范了居民婚丧嫁娶流程,坚决杜绝了燃放钢筒礼炮、大型烟花的不文明行为,使新事新办、崇尚节俭的文明之风在社区逐步形成,多形式活动的开展丰富了社区文化内涵,以社区文化促进了社区文明,以社区文明推进了社区和谐。

5.社区党组织作用 篇五

近几年来,随着xxx市城镇化新社区发展规划的整体推进,我市将现有的xxx个行政村,xxx多个自然村规划整合成xxx个新社区,这样就给我市的工会组织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怎样在xxx个新社区建立工会组织?怎样将在城市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农民工兄弟吸纳入工会组织,并能很好的发挥作用,为我们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也为工会在新农村建设发挥作用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发挥村级(社区)工会组织作用的重要性 随着我市农村城镇化道路发展的不断推进,各种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的变化,其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用工方式、分配方式已经凸现多样性,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进一步显现,以我们现有的村级(社区)工会组织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发挥村级(社区)工会组织作用的重要性,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采取有力措施,把加强发挥村级(社区)工会组织作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来抓,努力开创我市基层工会工作新局面。

二、村级(社区)工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一)村级(社区)工会组织覆盖面不够完善。我市的村级(社区)工会组织都是按照“先组建后规范”的原则组

三、怎样发挥村级(社区)工会组织作用

(一)加大宣传力度。我们可以通过采取组建区域性、行业性工会抓好工会组织在小企业的覆盖,但覆盖不是目的,关键是要将我们好的政策及工作方法带下午,让他们知道工会工作是干什么的,我们的职责是什么,要让他们从根本上认识到工会工作的重要性,这样我们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就好办了。今年xxx开展的“三走访 三服务 千名工会干部下基层”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使我们的机关工会干部都走出了办公室,走进厂矿、村庄、社区。走到了基层,访贫问苦,协调解决企业难题及困难职工的难题。职工群众也进一步了解到了我们工会组织的作用,同时也感受到了上级工会组织对困难职工、农民工带来的温暖。

(二)村级(社区)工会组织基础设施要进一步加强。近几年来,我市村、社区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提高,工会的阵地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大部分村、社区都有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工会办公室,都能够正常的开展工作。但还不能够满足我们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我们的职工群众有困难再到村里和社区是否能找到工会主席或者能否找到工会办公室,这些问题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要贯彻落实全总的《关于在企业工会实施“工会组织亮牌子、工会主席亮身份”的意见》,将村级(社区)工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也作为我们 “双亮”

6.社区党组织作用 篇六

2012-11-07

阿勒泰市

阿勒泰市解放路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干事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城市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位体制的衰落使得社会管理及服务功能从单位逐步移向社区。在“小社区、大社会”中,社区社会组织在加强社区管理、推进社区自治、培育社区文化、推进社区公益方面日益凸显其独特的优势与功能。但由于各社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居民的结构、文化基础等方面的差别,不同类型的社区及其社会组织发展的状况、特点以及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等也各不一样。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和谐社区建设,要将“共建共享”理念贯穿于和谐社区建设的始终,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参与和谐社区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共建中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社区中的社会组织就是其中的重要力量。

一、社区社会组织的概念及其发展的现实必要性

(一)社区社会组织的基本概念

社区社会组织是指由社区组织或个人在社区(镇、街道)范围内单独或联合举办的、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的、满足社区居民不同需求的民间自发组织。

社区社会组织不等于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在我国主要由公民自愿组成,从事非营利活动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利用社会捐赠的财产从事公益事业的基金会三大类经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组成),但社区社会组织是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现实必要性 社区社会组织作为我国社会组织的一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是组织居民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格局的重要力量。探索发挥社会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对于大力推进和加快和谐社区建设的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社区社会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的实践

(一)解放路街道情况简介

解放路街道地处阿勒泰市文化商贸中心,辖区面积约10.19平方公里,辖3个社区,常住居民7200户,总人口2.3万人。共有汉、哈、维等6个民族。驻辖区单位(部门)89个,其中地直单位(部门)84个,市直单位5个。“两新”组织765家。街道社区工作者113名,其中:少数民族干部54名,女干部81名。

(二)解放路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现状 经调查发现,解放路街道各社区中或多或少都有社会组织存在,这些社区社会组织包括社区老年人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社区服务组织、各种文娱团队等,目前全街道共有90余个。2012年以来,由党员组成的各类志愿者队伍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34件,结对帮扶165名贫困户,送慰问品及慰问金6万余元,带动辖区党员4000多人次参与到社区各类社会事务中来;由离退休人员组成的群防群治队伍以及网吧监督队伍不定期在辖区内巡逻、监督未成年人进网吧20余次,带动3200余人次参与到维稳工作中;由社区干部、法律专业人员组成的帮教小组加强对24名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了帮扶;由居民组成的各类文体活动队组织开展大型活动27场次,确保了社区周周有活动,累计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居民达7000余人次;由社区各类人员组成的就业服务队伍协助办理失业登记证513个,帮助979名灵活就业的“4050”人员申请了社保补贴,举办再就业培训10期,培训500人,引导和帮助800人次就业,安置大中专就业见习生86人。

(三)社区社会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简析

1、社区社会组织满足了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促进了公共服务的专业化。“爱心超市”、残疾人协会、关心下一代协会、计生协会、老年协会、志愿者协会等公共服务类型的社区社会组织,这些社区社会组织以其灵活的体制和多样的服务形式,充分满足了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要求,成为发展社区服务的重要推动力量。

2、社区社会组织引导居民有序参与社会管理,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居民根据自身的利益和需求建立的,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公信力和认定度,在参与社区管理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社区社会组织在拓宽民意表达,促进民主协商和维护居民权益等方面为居民提供了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提高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民主议事的水平。如在街道2011年召开的党代会中,在提名候选人环节增加了社区社会组织提名候选人的方式,赋予社区社会组织提名候选人的权利,充分发挥了社区社会组织在民主选举和民主议事等方面的独特作用。解放南路社区的老年协会在动员广大老年人参与基层民主政治、社区建设、社会公益活动和维护老年人自身权益,教育下一代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解放北路社区义务巡逻队既当治安巡逻员,又是道德劝导员,还是义务管理员,这些对于提高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治管理效能有较大助益。

3、社区社会组织丰富社区文化娱乐生活,提升了社区文明程度。社区社会组织,尤其是棋牌协会、书画协会、健身协会、读书协会、文体协会等组织具有民间性、自发性的特点,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纽带开展活动较为频繁,极大地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陶冶居民的情操、增强了居民公益意识,融洽了人际关系。对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凝聚了人心,增强了社区的向心力和居民对社区的归宿感,在社区营造出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极大地提升了社区文明程度。解放路社区的老年大学,开设的健美操、书画、民族舞等班次,吸引了400多名老年学员,成为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重要平台。

4、社区社会组织增强了社区凝聚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社区社会组织源自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具有很强的群众基础,在促进社区和谐方面有着独特优势。街道社区建立了青年创业就业服务队、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创业就业指导中心、劳动就业保障站等,这些以提供就业服务为主要目标的社区社会组织通过整合就业资源,收集就业信息,开展信息咨询,介绍岗位,跟踪服务等服务项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区就业、再就业难的问题。各社区还成立了社区民调协会,人民调解服务等以民事调解为主要内容的社区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居民中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及时调解民间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维护了社区的和谐稳定。2012年以来,调处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5起。

三、社区社会组织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由于观念、环境、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社区建设中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及其监督管理还很不规范,导致社会组织的作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1、对社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不少街道社区领导干部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的必然性认识不足;有些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特别是社会团体,缺乏参与社区建设的自觉性,尚未找到在社区建设中的位置。由于缺乏以上的认识,所以不能够恰如其分的找到社区建设与社会组织互促互进、共同进步的切入点。

2、在社区建设中缺乏有利于社会组织稳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社区建设需要全社会的投入,民间的人力、物力的投入更是促进社区建设持续发展的支柱。但社会组织的投入也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诸如员工福利、工伤、保险、税收优惠等,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虽然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并不是不要核算,不要产出。社会组织的投入也需要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取之于社区,这样才会有生命力,才会有持续发展的后劲。

3、社区社会组织的自身素质和社会化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大多数社区社会组织有欠规范,内部管理和对外服务行为未形成制度,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另外受资金、活动场地、设备等方面条件的限制,自身活力还需加强。

四、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积极作用的建议

1、重点培育,均衡发展。要使社区的社会组织“强筋健骨”,应统筹规划,重点培育,注重发展四大类社区社会组织:一是社区服务类。按照社会化的方向,培育发展一批能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质量高、信誉好、服务周到的便民类社区社会组织,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困难户、优抚对象的社会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服务和面向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二是文化体育类。培育发展社区文化、体育、科普等方面的社区社会组织,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慈善救助类。培育发展社区互助社、社会救助站等社区社会组织,广泛开展慈善捐助、送温暖等社区互助活动,增强社区自我救助功能,拓宽基层社会救助渠道。四是社区维权类。培育发展社区老年人协会、关心下一代协会、残疾人协会、法律服务站、青少年维权组织等社区社会组织,依托社区工青妇及基层法律工作者协会等群团组织,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维权活动,消除不安定因素,营造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

2、加大支持,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保障。这就有待于地方能够结合本地广大群众、经济发展等方面实际情况,制定出台有利于社区社会组织稳定健康发展的政策,一方面达到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目的,另一方面能够通过社区这个平台,间接的促进社区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工作。在制定出台本地有利于社区社会组织稳定健康发展的政策时,一要把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作为深化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居民自治,构建和谐社区的重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二要研究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的理论,通过实践使期上升到政策层面,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生存和发展的外部制度环境。

7.社区和社区民间组织概念解析 篇七

关键词:社区,社区民间组织,社区建设

社区和社区民间组织, 是社会学和公共管理学等研究领域重要的概念。社区, 英语里叫“Community”, 是个含义非常丰富的用语, 既可指带有行政管理属性的一定的地理区域, 也可有文化含义和表述。现在国际通用的社区概念, 一般既包含地理上实际存在的人群集中居住的街区, 也常用来指具有某种同类文化社会属性的人群的聚集地或共同体, 如独身者社区、艺术家社区等, 有时还可以用作虚拟的空间, 如网络社区、游戏社区等等。在中国, 社区一词一般强调行政管理属性, 多用于地理概念, 指的是现实生活中人群居住生活的街区或居民住宅区。

社区, 最早是作为社会学概念提出使用的。在西方最早使用社区概念的是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1887年滕尼斯在《社区与社会》一书中认为, “社区”是指那些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亲密、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共同体。滕尼斯最初是把“社区”作为一个同“ (现代) 社会”相对的概念提出来的, 对其内涵做了实际的限定, 他所指的“社区”主要是传统的农村村庄, 强调的是传统社会里民众间那种密切休戚与共的社会关系。正是由于滕尼斯“社区”概念最初的局限性, 使“社区”概念的界定在学术界一百多年来一直存在着歧义和纷争, 滕尼斯后不断有学者对社区概念进行发展诠释, 有的从社会互动、有的从文化理论、有的从空间理论等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研究场域来界定社区, 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社区概念。1955年, 美国社会学家乔治·希勒里统计总结了95种社区定义;到1981年时, 美籍社会学家杨庆堃统计发现, 有关社区的定义已经增加到140多种[1]。不同人对社区概念有不同的强调和使用, 如滕尼斯最初主要是从人际关系角度来强调“社区”社会的特征和使用这一概念的, 韦伯强调“共同体” (即社区) 中参与者社会行为取向具有共同的主观感情基础[2], 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则认为“社区”作为居民划定地理界限的居住区, 应当以一个固定的位置和居民之间的相互社会作用为主要特征[3]。可以说, 后来不断发展的社区概念含义已与滕尼斯最初的社区用语相去甚远。

社区作为有一定地理范畴的居民居住区, 其目的是使居民形成一种与居住其间的小区相关的共同认同, 大家拥有某些共同利益和需求, 通过发展一种团结互助、彼此合作的关系, 在自愿的基础上力争实现和满足大家一些共同的利益和需求。所以从功能定位上讲, 社区主要是社会自治单位。中国负责基层社区建设工作的民政部门曾明确中国基层社区主要的职能目标定位为以服务居民为目的的自我管理的组织。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文件把社区定义为“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但有西方学者认为, 严格真正自治意义上的社区在目前中国还不存在[4]。从社会学上来讲, 社区一般包含三个方面内容: (1) 一定的空间, 这个空间拥有一定数量的居民; (2) 一定的社会关系, 即行为者在有限空间内的各种社会关系; (3) 一种功能机制, 即相互邻里、有共同利益的居民如何进行决策和行动。现实生活中的社区通常由五个要素构成: (1) 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数量的人口是构成社区的主体。 (2) 特定地理区域。特定的区域是社区得以存在的依托。 (3) 相对完备的生活设施。相对完备的生活设施是人群得以聚居的物质基础。 (4) 居民对社区感情上的认同。社区居民对自己生活居住的社区感情和心理上的认同, 是社区存续的情感基础。 (5) 有特色的社区文化[5]。当前中国城市社区主要有以下类型: (1) 老住宅区。这类住宅区以前往往从属于“单位”, 如一些破产改制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等。 (2) 开发商兴建的商品房住宅小区。 (3) 其他混合组成的小区。

民间组织, 国际通行的称呼是NGO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简称NGO) , 即非政府组织, 民间组织是中国的叫法。民间组织一般具有志愿性、非营利性、民间性、自治性等特点, 非营利性是其本质属性, 所以也叫非营利组织。中国政府最初使用社团、社会中介组织等称谓, 后来发展到使用民间组织这一正式概念。在中国当前, 官方规定的民间组织形态有三类: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在中国, 民间组织的行政主管部门是民政部及县以上各级民政部门, 目前中国对民间组织官方实行的统一管理方式是双重管理体制。

社区民间组织是民间组织中的一部分, 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社区间组织泛指在社区地域范围内开展活动的各种民间组织, 包括社区内民间组织和在社区活动或活动涉及到社区领域的民间组织;狭义的社区民间组织则是指在限定的街道、社区内成立的, 以满足社区居民不同需求为目的的, 从事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环保、慈善等活动的民间组织。广义的社区民间组织概念几乎可以泛指各种城市民间组织, 因为几乎所有城市民间组织的活动都会直接或间接涉及到社区 (或社区居民) 。

社区民间组织作为民间组织的组成部分, 除具有非营利性、民间性、自治性、志愿性等民间组织的共同属性外, 还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鲜明的社区性, 即社区民间组织产生于社区, 服务于社区, 活动于社区, 具有鲜明的社区性。二是一般规模较小。社区民间组织一般是由本社区的居民或单位组成, 其本身往往对成员人数、组织机构没有特定要求, 对活动资金要求不多。三是影响相对小。基于社区民间组织的上述两个特点, 其影响相对于全国性或其他地方性较大的民间组织来说较小, 一般只及于本社区。四是整体数量庞大。关于社区民间组织的准确数量, 中国目前还没有进行过全国范围的调查, 没有正式的统计数字。根据民政部《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的统计数据, 截至2009年底, 全国登记注册的民间组织数量约43.1万个, 其中社团23.9万, 民办非企业单位19万, 基金会1 843家[6]。但据有关专家估计, 在中国未正式登记注册的“非法”民间组织数量惊人, 远远大于官方统计数字。从社区民间组织的自身属性和其现实状况来看, 可判断未经登记注册的社区民间组织数量会更大。根据上述分析, 可以说中国整个社区民间组织数量会非常庞大[7]。

社区民间组织一般可按照服务性、群众性和专业性来划分, 目前中国城市社区民间组织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社区民间社团。这是由社区居民自愿组成并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的社团组织。按其功能又可分为利益维护类、情趣文体类和公益类等不同的形式。比如权益类社区民间社团有业主委员会、社区法律援助中心、社区妇女儿童保护协会等组织, 这类组织的目的主要在于表达和维护社区内某一类成员的合法权益;情趣文体类社区社团如文体协会、书画协会、摄影协会、社区票友队、健身武术队、老年文艺表演队等;公益类社区社团主要包括社区志愿者协会等。二是社区民办非营利服务组织和机构。社区民办非营利服务机构是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满足社区居民特定需要的非营利性服务机构。目前中国的社区民办非营利组织主要有社区托老所、社区敬老院、社区公共活动场馆、社区公益服务中心、社区公益服务站等组织形式;其他还有为社区一些特殊群体如残疾人、优抚对象、“低保”家庭等提供服务的民间组织等。随着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和居民需要日益多元化的发展, 社区民办非营利组织将进一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并根据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自主开展服务和运营[8]。

社区是当代城市的基本结构,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近年来,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带来中国社会深刻转型和经济社会形势快速发展, 社区逐渐成为城市生活和城市管理的主要载体, 成为城市居民安身立命的大本营;人们对社区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社区越来越依赖。伴随中国城市社区的快速发展, 中国的社区民间组织也迅速发展壮大, 整体数量快速增加, 日益成为中国城市居民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成为和谐社区建设和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社区要和谐, 首先要考虑居民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 生活是否方便。社区民间组织因为具有社区性、民间性、公益性、非营利性、志愿性、自治性等特点, 可以承担社区某些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 提供良好服务, 满足居民需要。西方发达工业国家社区建设和民间组织发展经验表明, 社区民间组织在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需求、缓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区自治等方面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使社区民间组织在满足居民日益个性化的需求、提供公共服务、参与社区治理、促进社区建设等方面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帮手, 是和谐社区建设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

当前, 中国正努力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管理体制格局, 在政府职能转变、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服务功能社区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重等大背景下, 社区民间组织应当积极参与社区公共治理, 提供服务, 满足社区居民需要, 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参考文献

[1]吴亦明.现代社区工作:一个专业社会工作的领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7.

[2]马克斯.韦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M].胡景北,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62.

[3]Parsons, Talcott, The Principal Structures of Community:A Sociological View, Community.New York, 1959:S.152-179.

[4]托马斯.海贝勒, 君特.舒耕德.从群众到公民:中国的政治参与[M].张文红, 译.上海:中央编译出社, 2009:51-54.

[5]赵秀池, 谭善勇.住宅小区与大型商厦物业管理[M].上海: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133-134.

[6]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EB/OL].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mzyw/201006/20100600080798.shtml.

[7]汪鹤飞.试论社区民间组织在建设和谐社区中的作用[J].三江论坛, 2007, (10) .

8.社区党组织作用 篇八

关键词:社区党组织;社区各类组织;协调

随着改革的深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人”逐步向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人”转变。过去以单位为主开展的大量工作将逐步由社区来承担,这些新情况、新变化,对社区党组织如何在社区中发挥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社区内有着纷繁复杂的组织群体,具体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社区自治组织,主要是指居民委员会。居民区党支部既是居民民主自治的政治领导核心,又是居民区中联结基层政权、居民委员会与居民群众的结点。第二类是社区服务组织或中介组织,归结为经济效益服型、社会公益服务型和社会志愿者服务型组织。第三类是社区群众组织,包括社区内各类群众性组织,社区工青妇组织。在社区党组织的定位上,尽管社区党组织定位为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但是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社区组织的管理和服务上,还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出现了社区党组织与各类组织的横向关系协调难的问题。

一、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内各类组织缺乏有效衔接

(一)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委会

目前,很多城市社区党支部书记与居委会主任由一人担任,“两委”(社区党委、总支、支部和社区居委会)高度交叉任职。提倡把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按照法定程序推选为社区居委会成员候选人,通过选举兼任居委会成员,居委会成员中的党员通过党内选举,兼任社区党组织成员。这样的模式虽然有利于社区的管理,却未能突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同时也不利于社区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目前,全国居民自治的制度设计与推广和目前的现实治理出现了矛盾,“一肩挑”模式的社区党支部委员和社区居委会干部交叉任职,从理论的角度来说,二者合一既可以为居民办理实事,又可以在具体事务中贯穿党的方针、政策。但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在传统的居民自治体制下,居民委员会几乎承担了所有“非自治性”任务,政府管理重心下沉导致居委会成为事实上行政管理的末梢,政府的需求而不是居民的需求成了居委会的主要推动力,这就导致了“一肩挑”的支部书记过多地纠缠于具体事务,对于自身的决策身份、领导身份概念模糊,党支部委员对自己的工作定位、身份定位不准确,事实上作为党的理论先导者,理论传播者,理论的实践者身份没有充分发挥,皆由居委会代行。另外,“一肩挑”也会形成权力过于集中,社区建设、管理好坏,直接取决于党支部书记个人素质的好坏,有时会造成个人滥用职权,或者个人思想发生重大变化,就有可能出现个别人被敌对利用的情况,从而影响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最后,由于政府部门长期以来形成了纵向、微观、具体、直接的管理习惯,以致将社区居委会也当成下属单位,只管建机构、挂牌子、造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局面,让社区居委会不堪重负,缩小了社区居民自治的范围,从而影响了基层民主的实施。这样一来,居民的民主监督作用也无法发挥作用,腐败现象也会应运而生。

(二)社区党组织与单位党组织

社区党建工作开展的是否顺利、社区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社区单位党组织是关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单位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但是距离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参与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首先,由于受传统基层党建工作模式的影响,多年来我们的基层党建工作一直是按照隶属关系进行管理、开展工作的,彼此间没有什么交叉,自成体系。像机关党建、企业党建、学校党建、街道党建等,各自按照自身的特点进行工作。而社区党建与其它类型党建形成的这种彼此间广泛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无疑给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其次是社区党组织的管理体制出现了问题,导致社区党建工作配合比较困难。管理体制不顺,往往形成了“小庙”难以管“大神”的局面。社区党总支作为一级基层组织,对社区单位党组织的组织、协调有一定的难度。一些属于条条管理的单位党组织对于社区党总支的组织、协调、配合支持少,甚至置之不理。因而社区和社区单位党组织一定程度上难以形成条块结合、共驻共建的党建工作格局。

(三)社区党组织与服务组织、群众组织

社区组织结构多维性,增加了社区党组织的调控难度,阻滞了组织协调机制功效的发挥。这些服务组织在社区党组织的主导下,开展为民活动,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然而很多自发的服务组织,在提供有偿和无偿服务中,希望拥有自主权,实行自我管理,如物业管理公司、协会等;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在社区中发挥的作用很小,工会一般是企事业单位单独设立,在社区主要是企业离退休人员,有的参加单位离退休处活动,有的参加自发的服务组织活动;共青团员理应作为社区党的后备军,然而大部分的团员在单位、学校管理,社区党组织又处于管不到边的位置,这样的横向协调就出现了矛盾。因此,基层党组织如何对横向关系的组织机构进行领导,以及如何与自治组织、服务组织、工青妇群众组织和谐发展,成了社区党建工作的一个难题。

二、构建社区组织体系,突出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

作为社区党组织来讲,不能只停留在文件中明确其领导核心地位,最重要的是应在实践中真正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切实把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转变成为大家的共识。

(一)理顺与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关系

基层民主建设的核心是居民自治,通俗地说就是有关居民利益的事务由居民自我决策、自我管理、自我发展。随着社会生活的空间和利益关系的重心日益从传统的单位组织向社区转移,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行“一肩挑”模式,就当前的形势来看是行得通的,要保持和发挥“一肩挑”的作用,短期内促进和推动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但是从全国社区的长期发展趋势来看,“小政府、大社会”的局面逐渐成熟,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还是要逐步的实现居委会成员和党支委成员分开设置,把“一肩挑”作为一种短期的过渡,实现党政分开。最终使政府对社会的干预和调控从直接转向间接、从无限转为有限。当然,真正实现居民自治,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是明确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民主自治中的功能定位。社区居民自治工作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治文明在社区的具体体现,加强社区居民自治,扩大和推进基层民主,离不开党的统一领导。其理论依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国家协调与社会关系的重要途径。二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基层群众自治发展的重要政治力量。但是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民主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固然重要,并不意味着社区党组织可以凌驾于社区民主自治建设之上,其领导作用只能表现为引导、扶持、前期启动以及建章立制。

二是以完善参与机制,培育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民主素养和自治能力。社区党组织有必要通过制定完善的参与机制,培养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以充分培育基层群众自治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基础。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既是社区民主的重要内容,也是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管理的基本形式。因此,完善参与机制,要以上述四个方面为切入点,调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街道、社区党组织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听证会、恳谈会和入户走访等形式,倾听群众的呼声,群众的意见,以改进工作,提高群众满意程度。此外,社区居委会坚持在社区公示栏公布财务支出、人员分工变动、工作进展等情况,增加工作的透明度,提高社区居民自治的意识,提高自治能力。

(二)建构社区组织载体,扩大组织资源优势

社区中除了有社区居委会以外,还有数量不一的驻区行政企事业单位组织,社区党组织要领导好社区建设,必须充分发挥这些组织资源优势。

社区党组织要处理好与驻区单位党组织的关系,尽可能调动这些单位的资源为社区建设服务。制定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共建帮扶制度,全面开展社区共驻共建和城乡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活动。完善社区党组织牵头,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真正实现社区党建共促、社区环境共管、社会治安联防、公益事业联办、精神文明联创。驻区单位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资源共享是处理社区与辖区单位关系的关键性问题,资源共享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使用原则,对经营性的资源,应在考虑其自身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对社区居民开放的设施、时间、收费标准和管理办法;非经营性的资源,凡富余和闲置的,其主管部门应支持社区创造条件,实行对社区居民开放,街道、社区党组织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合理使用。二是参与原则,开展资源共享是社区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应尽的责任,各单位要以实际行动支持和开展资源共享;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设计主管部门应强化资源共享意识,关心和支持所属单位开展的资源共享。三是互惠互利原则,充分考虑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切身利益,维护其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和管理秩序。这是社区基层党组织发挥社区资源优势的一个有效载体。

(三)整合社区服务组织、群众组织资源

要实现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还必须发挥社区其它组织中的成员作用,特别要注重发挥三类成员的作用:一是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的作用。目前,仅靠六、七名社区干部,要抓好社区的文化建设、社会治安、环境卫生、体育健身等工作,是很难做好的。这就需要动员社区内各种社会人力资源,来为社区全体居民服务。二是各种自发组织的群众团队的作用。在社区工青妇群众性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中建立党组织,隶属于社区党组织领导。也可鼓励、支持这些党组织的领导竞选本社区的居委会成员,加强对这类群体的组织、管理、引导,凝聚这些力量为社区建设服务。三是社区非党员身份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知名人士、统战对象等特殊人才的作用。对辖区有一定威望的社区知名人士登记造册,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和社区“两委”班子正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知名人士联系人数,并定期走访和召开知名人士联系会议,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知名人士在联络群众、维护稳定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龙斯钊,韩应军.城市社区党支部建设[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

[2]马西恒等.城市社区党建:内涵与体系[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3]雷洁琼主编.转型中的城市基层区组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中国城市社区党建研究课题组.中国城市社区党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5]马慧吉.城市社区党建:经验、难题及其破解[J].理论探索,2008,(3).

上一篇:新城日记500字下一篇:生态园区创建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