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贯彻全市统筹城乡医疗卫生

2024-10-11

中心贯彻全市统筹城乡医疗卫生(共9篇)

1.中心贯彻全市统筹城乡医疗卫生 篇一

(6月2日)

刚才,参观了大英县准备的现场,大英县雷云县长介绍了经验,家正副市长安排部署了相关工作,我都表示完全同意。现在,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积极稳妥推进卫生改革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我市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城乡差距大,财政收入水平低,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深刻领会中央医改精神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市市情的医药卫生体制。因此,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既要坚定决心、抓紧推进,又要精心组织、稳步实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让老百姓满意、让医务人员满意。

今年以来,国务院研究室、全国政协、农工党中央、省政府研究室、农工党四川省委、省卫生厅领导先后莅遂调研考察,听取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情况汇报。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医改的重要性,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和措施,找准改革和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突破口,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确保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群众;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增强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抓住机遇,改革创新,总结推广好的试点经验,使这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大改革有序推进。

二、学习大英经验,强力推进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

大英县通过在县级医院领办乡镇卫生院,不断探索创新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机制,为全市推进城乡医疗卫生统筹发展提供了很好经验。省政府、省卫生厅的领导多次到大英调研,对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赞扬。各区县委、政府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大英经验,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今年底前,在全市基本建立起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机制,促进城乡卫生事业统筹协调发展。为此,要着重抓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提高统筹城乡医疗卫生发展的.认识。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创新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有效途径。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抓好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工作,把推进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纳入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

第二,要增强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近几年来,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条件逐步改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农村卫生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投入不足、设备落后仍然制约着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农村卫生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为卫生工作的重点,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我市卫生资源向农村流动,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第三,要建立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各县(区)在“以城带乡、共同发展,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纵向整合、优化结构,整体推进、综合配套”的原则下,通过县级医院联办乡镇(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领办村卫生室、县级公共卫生机构下伸派驻乡镇管理机构、组建县(区)域医疗联合体等措施,逐步建立起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实现农村三级医疗卫生资源纵向整合,建立以“县(区)级医疗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区)域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机制。不断提高乡镇(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促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为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新路子。

第四,要坚持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县级医院联办乡镇卫生院后要坚持“六个不变”。即:联办后的乡镇卫生院所有制性质不变,人员身份不变,国家对乡镇卫生院投入和政府补助政策不变,国家对乡镇卫生人员的特殊照顾政策不变,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不变,乡镇卫生院职责任务不变。坚持开展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爱国卫生、康复等综合性服务。

第五,要建立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各区县委、政府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卫生事业的有关政策,切实兑现卫生投入政策,确保乡镇卫生院编制内人员工资和单位缴纳的医疗保障、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费纳入财政预算,将乡镇卫生院院长和公共卫生人员的工资纳入区、县财政全额预算;对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共卫生补助,要按照标准由区、县财政纳入预算。

三、加强人口出生缺陷预防和干预工作,提高我市出生人口素质

据我市卫生部门监测点数据显示,从至,我市人口出生缺陷率分别为9.90‰,10.71‰,10.97‰,11.15‰,12.28‰,12.43‰,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人口出生缺陷发病已成为我市婴幼儿死亡、儿童和成人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伤害和负担,也是严重影响我市人口素质提高的一个关键因素。为此,保华书记和昌升市长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加强我市人口出生缺陷预防和干预工作,市政府以遂府办函〔〕109号文件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出生缺陷预防和干预工作的通知》,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各级党委、政府、三园区要抓紧抓好人口出生缺陷预防和干预工作,关键把好婚前医学检查、孕前医学检查,产前检查诊断和孕期保健,新生儿疾病筛查三个关口。各级财政要把婚前检查、孕前专项检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出生缺陷预防和干预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免费为男女双方提供婚前医学检查、孕前医学检查、产前检查诊断、孕期保健、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通过有效干预措施,着力降低全市出生人口缺陷率。相关单位要通力协作,强化部门职责,共同做好人口出生缺陷预防和干预工作,不断提高我市出生人口素质。

四、狠抓落实,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保障

为认真学习领会新医改精神实质,进一步把握政策、理清思路、明确重点、推动工作,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各区县委、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机构,负责医改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市级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市发改委、市卫生局要认真履行医改牵头部门职责,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市人事局、财政局要认真研究我市卫生人事编制、卫生投入政策意见,以逐步解决我市卫生人才紧缺、投入不足、制约发展的问题,特别是近期急需研究落实的新农合基金市级财政匹配经费、人口出生缺陷预防和干预工作的补助经费问题;市劳动保障局、市民政局要与市卫生局一道研究医疗民生保障工程建设问题,提高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医疗救助等保障水平;市人口计生委要与卫生局认真落实人口出生缺陷预防和干预的具体措施,确保这项惠民政策旱日惠及人民群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有关部门要结合职能职责,积极做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工作,共同促进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开展。

2.中心贯彻全市统筹城乡医疗卫生 篇二

关于城乡规划建设工作贯彻城乡统筹方针的几点思考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要义之一,是新时期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所必须回答和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大至指导思想、方针政策,中至标准规范、行业规划,小至工作部署、业务指导,都有一系列课题需要研究.

作 者:叶如棠 作者单位:刊 名:城建档案英文刊名:THE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MAGAZINE年,卷(期):2004“”(6)分类号:关键词:

3.中心贯彻全市统筹城乡医疗卫生 篇三

情 况 汇 报

县人大:

根据县人大统一安排部署,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城乡统筹发展规划贯彻实施情况予以专项调查工作,现就我乡人大组织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城乡统筹发展规划贯彻实施情况

(一)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

1、乡立成了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由乡政府主要负责人为主任,城建、土管、房产等为组成单位,常集中办公。

2、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延伸至村、组、户。村(社区)由村主任(社区主任)任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协管员。组(社区党小组)由管水员(党小组长)担任信息员,户以重点帮扶对象为典型,实行全覆盖。

(二)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1、有规划

我乡于2008至2009年间,在市、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市、县有关规划设计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全面冤魂成了《公安县章田寺乡总体规划(2009-2020)》、《公安县章田寺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全乡16个村的村庄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全面实施。

2、有规章

我乡早在2009年就以政府名义签发了章政办发[2009]57号《章田寺乡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章田寺乡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又于2011年签发章办发[2011]32号《中共章田寺乡委员会办公室 章田寺乡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章田寺乡创建文明卫生集镇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

3、有规定

自2010年来,我乡连续3年与16个村及二个居委会签定了《章田寺乡村庄规划凤管理责任书》和《章田寺乡土地利用规划管理责任书》。协管员有《协管员手册》,信息员有每周汇报制度。

(三)建立健全了以点带面,全面开燕尾服新农村建设模式。

我乡早在2007年就以双仁村为试点,创建双星小区,集文、体、卫、商、住为一债权,去年再次以集中居住为模式,建立多层居住小区,现已形成规模。

在双仁村的带动下,有条件的村如杉木桥、联台、达仁、金红、公兴以有新农村集中居住小区,还有长春、南阳、接丰、罗家等村正在规划和筹建中。

二、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规划不完整。

我乡三个规划(乡总规、村总规、土地利用总规)都只有总规,而缺乏详规,操作起来无目标,建议迅速组织编制三个详规以及控制性详规。

(二)规划不协调。

镇与村总规,镇、村总规与土地利用总规不一致,不协调,操作起来互相矛盾。建议镇、村、土地规划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达到协调统一,具有可操作性。

(三)规划难实施

规划难实施集中表现在农村。关键在土地,村庄总规和土地总规都有了,而就是没有土地。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出发点是集中居住、节约土地。而集约土地是全乡各村的最大难点,无计可施,而造成原址建房现象,建议政府应当出台切实可性政府,让各村在集约土地方面有法可依。

(四)资源未共享

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流失上。国有土地未盘活,集体土地形成村、组、户对手交易,土地管理和村镇规划管理失控,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建议严格加强土地和规划管理,坚持打击对手交易和非法买卖的行为,严肃查处责任人。

(五)设施难配套

有好的规划,没有雄厚资金,也就难以把基础设施配套上来,我乡包括两个集镇在内是一个共性问题,向上要、向外讨、向内集都不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和办法。建议盘活国有和集体资产,盘活国有和集体土地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发展集体和私有经济,改善人居环境。

公安县章田寺乡人大联络处

4.探索城乡卫生事业统筹发展新路子 篇四

高,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卫生二元结构突出,城区卫生资源丰富,农村卫生资源匮乏。城区有三级甲等医院1所、二级医院6所,农村有卫生院42所。全区有3322名医技人员,其中城区 2906名,农村乡镇卫生院416名。332 名高级医技人员中,城区有 330名,农村仅有2名。1012 名中级医技人员中,城区有994名,农村仅18名。医技人员中大学本科以上692名,其中城区691名,农村仅 1名。

在全区1557台件1万元以上医疗设备中,城区有1362台件,农村195 台件。从经营状况看,2006年全区公立医疗机构共接诊门诊病人 215万人次,其中城区133万人次,农村82万人次。住院病人7.21万人次,其中城区 6.65万人次,农村仅5600人次。

面对城乡卫生如此巨大的差距,如何解放思想,充分集约利用现有卫生资源,突破农村卫生发展困境,全面推进城乡卫生事业统筹发展,成了我们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对这种状况,过去我区也和其它地区一样,对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的形式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如新毕业分配到城市医疗机构的学生先要到农村医疗机构锻炼一段时间,设想上是将学到的新知识带到农村,而实际上新毕业的学生由于临床、管理等经验不足,起不到较大的指导带动作用。又如城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晋升高、中级技术职称前要到农村医疗机构工作一段时间,派出医疗车和医疗队到农村巡回医疗,到农村设立指导医院、合作医院等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部分农民群众就医,对农村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和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从实施情况看,存在点少面窄,支援不稳定,时间不长久,范围较局限,形式较单一,效果不明显,各方不满意等等问题。

如何迅速改变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找到一条长期、稳定、见效快的城乡医疗卫生事业统筹发展的新路子?成为我局深刻思考的问题。今年以来,我局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各层次的意见和建议,结合统筹城乡建设试点工作以及卫生部推出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活动和重庆市卫生局开展的城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的项目,认真思考、创新思路,确定了以城市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农村医疗机构开展师带徒拜师活动为切入点,充分利用**丰富的城市卫生资源全方位的长期稳定地支援农村卫生,率先在全国启动了“城市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农村卫生院一对一师带徒活动”,从医疗卫生的角度,探索统筹城乡的新路子。

我们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第一,在支援方式上,分三个层面进行。一层是由一所三甲医院帮扶15个中心卫生院;二层是由城区6个二级医疗机构帮扶27个乡镇卫生院;三层是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帮扶辖区村卫生所。

第二,在支援内容上,分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开展拜师活动,支援单位选派管理、医疗、护理、医技等方面的思想素质好、业务精、医德高尚的人员为师傅,其徒弟为各受援单位的业务骨干,形成点对点、一对一的师徒关系,并签订师徒协议、举行拜师仪式。师傅每月必须到徒弟工作的单位带徒3-5次,徒弟每月也应到师傅工作的单位跟班学习3-5天。师傅应拟定带徒计划,并以师徒关系的名义在每年年底分别书面总结当年学教活动成果,接受我局的考核。二是管理援助。支援单位派管理方面的人员帮助受援单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内涵建设,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分析、解决一些关键性的管理问题,提高管理水平。组织徒弟到师傅单位进修学习,举办医院管理、病历书写、疾病控制等专题讲座,使受援单位的管理工作逐步向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迈进。三是技术援助。以专题讲座、教学查房、手术带教、病例讨论、质量评价、护理示范、流行病调查、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妇幼保健等形式进行技术援助,有计划地免费接受受援单位人员进修。四是设备援助。各支援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新购买适宜医疗设备或将闲置和更换下来的医疗设备无偿赠送给受援单位。

第三,在工作落实上,有四个要求。一要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以对农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统一认识,抓出成效。二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结合实际制定方案,确保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推进。三要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既要扩大覆盖面,推动工作普遍开展,又要集中力量。四要强化宣传、及时反馈信息。

5.中心贯彻全市统筹城乡医疗卫生 篇五

结合本次县委中心学习组理论学习会议的研讨主题,下面,我就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不足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指出了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阔步前进的指导思想和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在指导思想的“六个必须”和今后五年的“七个主要任务”中都明确提到了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就我县而言,如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和谐***?我认为有六个方面的统筹是必须进一步抓好的。

一、统筹城乡发展规划

统一编制城乡发展规划,把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一纳入总体发展规划,通盘考虑城乡产业布局、基础设施体系、社会事业发展,是城乡能否协调发展的一个关键。在规划中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着力克服三个倾向。统筹县域城乡发展规划,主要是要立足实际,突出特色,要从产业发展规划、用地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着手,克服缺位、滞后、虚化这三个倾向,解决城乡发展上的盲目无序问题。

(二)要突出城乡一体化。要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搞好城乡功能布局,推进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形成城乡联动发展的生产力布局和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城市形态。要导入县乡一体规划的理念,按市场经济运作,明确分区功能定位,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县乡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规划。

(三)要体现地方特色。要坚持“以水为脉,以山为屏,以路为轴,独具特色的山水田城”定位和“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创新规划设计,通过严格执法,因地制宜,全方位挖掘项目底蕴,突出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龙头和导向作用,把县城建成“商贸繁荣、工业发达、旅游兴旺、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布局清晰、功能齐全的山水田城”。乡村要充分发挥在人力、土地、矿藏等方面的优势,主动寻求县城科技、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支持,根据农村实际情况,确立主导产业,有目的、有计划的引进县城资源,实现理性发展。

二、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打破这一“瓶颈”,必须在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等方面更多地优先考虑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用足用活国家各项政策,把资金投入重点转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上来,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一)加快交通设施建设步伐。要紧紧围绕“两纵一横”主骨架,加快弥泸师公路建设步伐,加大泸丘公路前期工作力度,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尽快打通我县出省入海的通道。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网,继续抓好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和等级,有效缩短城乡之间的距离。加大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力度,规范运输市场秩序,方便人民群众出行。

(二)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一是建好水源工程。对小Ⅰ型以下病险水库、坝塘进行除险加固,兴建山区“五小工程”,增加蓄水、供水能力。二是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搞好安全饮水和小集镇饮水工程。三是切实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水利工程,以小型水源工程、引水工程、扬水工程、小型灌区配套改造为主,切实发挥“小工程、大效益”的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四是建好防洪工程和灌区配套。抓好工农隧洞2号洞的立项建设、中枢中大河配套、金马大河改造、部分山地洪涝灾害治理和逸圃灌区引水工程的兴建。

(三)抓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构筑旅游产业高度发展的休闲之都,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之城,构筑人居环境优美宜人的理想之城”为目标,针对城市排污系统不健全,垃圾处理不规范,县城新区公用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围绕“二园、二厂(场)、三改、三区、四横四纵”,实施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逐步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使***真正成为旅游业高度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休闲之都”。建设泰和生态园、泸源文化公园;新建污水处理厂、完善垃圾处理场;完成城市面山绿化改造、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城市污水管网改造;建设娱乐区(新区文化宫、影剧院、体育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旅游商品交易区(围绕阿庐古洞、泰和园周边的旅游商品交易区)、生态休闲度假区(黄草洲湿地度假区);在新区建设20余条城市主次干道,形成“四横四纵”的城市道路网络。有效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三、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就是要强化城乡三次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现代工业理念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以特色农业的发展促进二、三产业的升级,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三次产业的融合,形成三次产业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格局,促进农业开发、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增强了县域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一)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一是要抓龙头企业培育,为农业产业化打造强势主体。要通过提升壮大、培育发展、引进嫁接等方式打造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推动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良性互动局面的形成。鼓励民营企业带着资金、信息、技术等参与农业开发,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新型利益联结机制,逐步由契约联结、服务联结向资产、资本联结方向发展,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纽带。二是要抓农产品基地建设,为农业产业化建好“第一车间”。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按照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的要求,依托龙头企业,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加快培育和建设有龙头企业带动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抓好无公害蔬菜基地、优质米基地、优质高原梨基地、灯盏花GAp种植基地、肉牛养殖小区等基地建设。三是要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为农业产业化架起坚实桥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连接市场、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桥梁,是强化农村社会分工、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推动农民整体进入市场的有效形式。要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注重引导和提供服务,示范、引导农民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切实改变目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规模小、素质低、散而乱的局面。

(二)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要坚持以开放为突破口和发展基础,积极招商引资,内引外联,以此弥补县域资源、技术、资金的不足,为新型工业化发展开创空间;要将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提高县域工业集聚水平,扩大新型工业化的区域外延;要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深加工引导种植业特色化、市场化,壮大新型工业化的区域基础;要消除一切不利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观念、体制和政策障碍。打破地方保护,在市场准入,金融服务、税收优惠、土地使用、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鼓励支持、保护一切高新技术和农业开发投资者的创业活动;要积极探索实行资产置换机制、规划引导机制和开放机制,激活投资主体,通过资产重组进行资本深化,提高技术含量,提高行业质量认证标准,建立县域新型工业化运作发展的良性机制。

(三)发展壮大第三产业。一是放宽市场准入,加快私营经济发展步伐。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在融资、人才引进、土地使用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强化引导扶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民营企业集团。二是继续鼓励、扶持个私经济发展,重点抓好个私大户、私营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创新经营机制,规范企业管理,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促进个私经济上新台阶。三是大力发展以商贸、旅游等社会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拓宽三产领域。

四、统筹城乡市场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培育、发展农村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做到齐头并进、各有侧重、均衡发展。

(一)切实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小城镇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一是从规模经济、产业集聚效应、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等方面确定小城镇的布局和规模,合理构建城镇体系。二是抓好小城镇的规划编制和规划落实。三是加强小城镇建设工作,努力增强小城镇的综合功能和发展后劲。四是要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多渠道解决小城镇建设中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需要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一方面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主导作用,加强对小城镇建设配套设施的组织、协调、服务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对小城镇建设的补助资金和优惠政策;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城镇建设市场化融资方式,推动城镇资本运营,逐步形成城镇建设投入保障机制。五是要坚持项目带动,产业支撑,特色建镇,大力发展小城镇经济。应把小城镇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个重点,把一些项目放到小城镇,使之产生集聚效应,推动小城镇发展。要充分利用当地优势,选准产业方向,努力形成镇域特色经济。

(二)建立城乡一体的市场体系。按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加快发展和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市场网络。充分发挥城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运用城镇市场引导和带动农村市场的发展,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农业市场化程度。大力培育各种以农民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鼓励和引导城市的工商经济组织向农村延伸和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三)统筹城乡资源配置。要统筹城乡之间的各种生产要素,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营造城乡各类经济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制定落实相关配套政策,调动城镇、乡村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充分发挥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五、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

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切实关注和解决失业、贫困、教育、医疗、公共卫生以及社会公正和反腐倡廉等社会问题,才能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全面进步。为此,必须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等方面的体制,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就业问题关系到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方针,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政府要切实履行好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把促进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目标,把维护社会公平,降低失业率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

(二)建立与我县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县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处于相对较低的层次,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此,一要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是要在农村“五保”供养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积极探索建立以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三要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实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有效缓解失业对保险基金的冲击,使下岗职工逐步适应自主择业,平稳渡过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由企业人向社会劳动者的转变。此外,还必须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建立补充保险;开辟筹资渠道,强化社会保障费用征缴,保障基金安全;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社会安全网。这些措施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障广大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强化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强化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要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一是必须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继续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二是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要把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为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贡献力量。要增强学习者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三是要以建设公共教育管理与服务体系为方向,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进一步转变规范和完善政府的教育行政管理职能,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管理体制与办学体制,积极探索构建规范运行的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制。

(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卫生医疗体系。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有效措施。一是要加强公共卫生基础建设,重点要抓好疾病信息网络体系、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医疗救治体系三个方面的建立。二是要进一步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疗机构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动医疗服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医疗机构内部制度建设,减轻群众医疗负担。三是着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在坚持“农民自愿参加、多方筹资;以收定支、保障适度;积极稳妥、分步实施”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在政府组织、引导、支持下,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

体、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互助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扩大覆盖面,全面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六、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

实施可持续发展,核心问题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当今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必须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大力推广科技创新,在工农商贸、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和生活消费等各个领域,大力推广先进技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科学技术中的最新成果广泛应用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开源与节流并重,预防与治理结合,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转变,大力促进和逐步建立节地节水型生态农业体系,节能节材型工业生产体系,高效降耗型综合运输体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城镇发展体系,适度消费勤俭节约的生活消费体系,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

(二)坚持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优生优育。人口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如果人口过渡膨胀,不仅难以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要,而且势必破坏资源与环境,危及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要稳定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工作重心,城市应放在社区,农村应放在村组,重点做好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计生工作。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与服务,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服务体系和相关政策,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

(三)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自然资源。要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加强综合治理,建立政府管理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资源优化配置新机制,实行永续利用。全面加强资源调查、规划和管理,不断提高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重点推进水、土地、矿产资源的节约使用和合理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耕地,从严遏制城镇村庄建设用地规模盲目扩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四)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坚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推进,加强生态保护和污染整治工作,尤其要重视水资源保护和生态林建设。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水污染治理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城乡环境的综合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固体废弃物的综合治理和再生利用,积极开展城市和交通干线噪声综合治理,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保护,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有关统筹城乡发展的中心组学习发言材料(第2页)》来源于,欢迎阅读有关统筹城乡发展的中心组学习发言材料(第2页)。

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一)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一是要抓龙头企业培育,为农业产业化打造强势主体。要通过提升壮大、培育发展、引进嫁接等方式打造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推动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良性互动局面的形成。鼓励民营企业带着资金、信息、技术等参与农业开发,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新型利益联结机制,逐步由契约联结、服务联结向资产、资本联结方向发展,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纽带。二是要抓农产品基地建设,为农业产业化建好“第一车间”。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按照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的要求,依托龙头企业,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加快培育和建设有龙头企业带动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抓好无公害蔬菜基地、优质米基地、优质高原梨基地、灯盏花GAp种植基地、肉牛养殖小区等基地建设。三是要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为农业产业化架起坚实桥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连接市场、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桥梁,是强化农村社会分工、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推动农民整体进入市场的有效形式。要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注重引导和提供服务,示范、引导农民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切实改变目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规模小、素质低、散而乱的局面。

(二)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要坚持以开放为突破口和发展基础,积极招商引资,内引外联,以此弥补县域资源、技术、资金的不足,为新型工业化发展开创空间;要将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提高县域工业集聚水平,扩大新型工业化的区域外延;要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深加工引导种植业特色化、市场化,壮大新型工业化的区域基础;要消除一切不利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观念、体制和政策障碍。打破地方保护,在市场准入,金融服务、税收优惠、土地使用、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鼓励支持、保护一切高新技术和农业开发投资者的创业活动;要积极探索实行资产置换机制、规划引导机制和开放机制,激活投资主体,通过资产重组进行资本深化,提高技术含量,提高行业质量认证标准,建立县域新型工业化运作发展的良性机制。

(三)发展壮大第三产业。一是放宽市场准入,加快私营经济发展步伐。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在融资、人才引进、土地使用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强化引导扶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民营企业集团。二是继续鼓励、扶持个私经济发展,重点抓好个私大户、私营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创新经营机制,规范企业管理,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促进个私经济上新台阶。三是大力发展以商贸、旅游等社会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拓宽三产领域。

四、统筹城乡市场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培育、发展农村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做到齐头并进、各有侧重、均衡发展。

(一)切实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小城镇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一是从规模经济、产业集聚效应、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等方面确定小城镇的布局和规模,合理构建城镇体系。二是抓好小城镇的规划编制和规划落实。三是加强小城镇建设工作,努力增强小城镇的综合功能和发展后劲。四是要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多渠道解决小城镇建设中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需要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一方面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主导作用,加强对小城镇建设配套设施的组织、协调、服务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对小城镇建设的补助资金和优惠政策;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城镇建设市场化融资方式,推动城镇资本运营,逐步形成城镇建设投入保障机制。五是要坚持项目带动,产业支撑,特色建镇,大力发展小城镇经济。应把小城镇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个重点,把一些项目放到小城镇,使之产生集聚效应,推动小城镇发展。要充分利用当地优势,选准产业方向,努力形成镇域特色经济。

(二)建立城乡一体的市场体系。按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加快发展和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市场网络。充分发挥城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运用城镇市场引导和带动农村市场的发展,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农业市场化程度。大力培育各种以农民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鼓励和引导城市的工商经济组织向农村延伸和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三)统筹城乡资源配置。要统筹城乡之间的各种生产要素,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营造城乡各类经济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制定落实相关配套政策,调动城镇、乡村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充分发挥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五、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

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切实关注和解决失业、贫困、教育、医疗、公共卫生以及社会公正和反腐倡廉等社会问题,才能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全面进步。为此,必须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等方面的体制,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就业问题关系到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方针,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政府要切实履行好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把促进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目标,把维护社会公平,降低失业率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

(二)建立与我县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县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处于相对较低的层次,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此,一要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是要在农村“五保”供养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积极探索建立以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三要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实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有效缓解失业对保险基金的冲击,使下岗职工逐步适应自主择业,平稳渡过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由企业人向社会劳动者的转变。此外,还必须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建立补充保险;开辟筹资渠道,强化社会保障费用征缴,保障基金安全;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社会安全网。这些措施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障广大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强化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强化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要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一是必须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继续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二是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要把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为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贡献力量。要增强学习者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三是要以建设公共教育管理与服务体系为方向,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进一步转变规范和完善政府的教育行政管理职能,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管理体制与办学体制,积极探索构建规范运行的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制。

(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卫生医疗体系。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有效措施。一是要加强公共卫生基础建设,重点要抓好疾病信息网络体系、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医疗救治体系三个方面的建立。二是要进一步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疗机构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动医疗服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医疗机构内部制度建设,减轻群众医疗负担。三是着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在坚持“农民自愿参加、多方筹资;以收定支、保障适度;积极稳妥、分步实施”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在政府组织、引导、支持下,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互助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扩大覆盖面,全面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六、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

实施可持续发展,核心问题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当今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必须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大力推广科技创新,在工农商贸、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和生活消费等各个领域,大力推广先进技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科学技术中的最新成果广泛应用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开源与节流并重,预防与治理结合,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转变,大力促进和逐步建立节地节水型生态农业体系,节能节材型工业生产体系,高效降耗型综合运输体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城镇发展体系,适度消费勤俭节约的生活消费体系,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

(二)坚持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优生优育。人口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如果人口过渡膨胀,不仅难以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要,而且势必破坏资源与环境,危及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要稳定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工作重

心,城市应放在社区,农村应放在村组,重点做好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计生工作。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与服务,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服务体系和相关政策,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

(三)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自然资源。要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加强综合治理,建立政府管理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资源优化配置新机制,实行永续利用。全面加强资源调查、规划和管理,不断提高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重点推进水、土地、矿产资源的节约使用和合理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耕地,从严遏制城镇村庄建设用地规模盲目扩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四)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坚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推进,加强生态保护和污染整治工作,尤其要重视水资源保护和生态林建设。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水污染治理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城乡环境的综合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固体废弃物的综合治理和再生利用,积极开展城市和交通干线噪声综合治理,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保护,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6.中心贯彻全市统筹城乡医疗卫生 篇六

情况小 结

市卫生局于4月20日召开了全市卫生工作会议,会上买市长和陈局长等都作了重要讲话。我院根据会议要求,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在全体干部职工中进行了认真的传达、学习和贯彻,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分层次进行贯彻学习

陈局长的讲话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客观地分析了卫生系统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明确了今年及今后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充分体现了卫生系统推进医疗改革、高度关注民生的工作理念。为了能够全面的学习贯彻,我院首先于21日召开了院委会成员和科主任参加的专题讨论会,此次的参会人员大多参加了全市卫生工作会,对会议精神有了很深的了解,会上大家结合此次卫生工作会议对我院今后的发展展开的积极的讨论,并制定出了我院下一年发展的基本目标。22日我院又召开了全院干部职工大会,会上院长将此次卫生工作会的文件精神及买市长和陈局长的讲话进行了全方位的学习和贯彻,并对我院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布置。

通过学习,全体医护人员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高瞻远瞩工作规划,更是一个求真务实、惠及民生的实际举措,它充分反映了卫生系统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勇于破解难题,勇立改革潮头,努力实现全面推进我市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坚定信心

和坚强决心。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通过学习陈局长的报告,结合我镇卫生工作实际,今年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以实施公共卫生服务为依托,着力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及公卫服务均等化水平。

2、以巩固和扩大新农合覆盖面为契机,大力提升医疗保障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3、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中心,全力抓好各项配套制度的完善和落实。

4、以强化行业特色管理为抓手,努力构建友好和谐的卫生工作新秩序。

5、以实施岗位绩效考核为动力,激发职工戮力同心干事业的竞争活力。

总之,通过学习买市长和陈局长的讲话,使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斗志更加高昂,我们一定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市卫生局既定的工作目标和要求,以扎实苦干的作风、跨越发展的勇气、为我市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出最大的力量。

沁阳市西万卫生院

7.中心贯彻全市统筹城乡医疗卫生 篇七

统筹城乡卫生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坚持政府主导、城乡统筹、部门协调、社会共建,突出农村卫生重点,着眼于实现城乡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爱国卫生和行业管理一体化,建立城乡卫生事业统筹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努力缩小城乡卫生差距,切实改善城乡卫生二元结构,保障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一是要统筹城乡公共卫生一体化,筑牢群众健康保障防线;二是要统筹城乡医疗服务一体化,做优三级医疗服务网;三是要统筹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维护人人享有健康公平;四是要统筹城乡爱国卫生工作一体化,改善人居环境与生活质量;五是要统筹卫生行业管理一体化,增强宏观调控与发展能力。

统筹城乡卫生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城带乡、共同发展;坚持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坚持纵向整合、优化结构;坚持整体推进、综合配套。一要均衡配置卫生资源,着力消除看病难;二要开展惠民医疗措施,大力破解看病贵;三要创新特色卫生服务,切实保障看好病;四要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未雨绸缪防好病。对此,要建立区域卫生共同体,区医院联办南强镇中心卫生院、西宁乡卫生院和高升、育才、凯旋、龙坪、广德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以技术协作、业务指导、设备资源共享、转诊转院、会诊查房、信息互通、学术交流为主要内容的共同体,实行“五统一”管理,即财物、人事、后勤、分配、药品实行统一管理;坚持“六个不变”,即所有制性质、职工身份、财政投入、卫生政策、收费标准、职责任务不变。建立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机制,对村卫生室实行“三统一”管理,即国家对村卫生室投入形成的固定资产统一管理,新农合支付结算统一管理,村卫生室用药统一配送。

统筹城乡卫生一体化,有利于全区医疗卫生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推动全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区医院是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的龙头,无论是医疗技术还是综合服务能力都是最好的,保升等8个乡镇卫生院增挂船山区医院协作医院,老拱桥等60个卫生室增挂船山区医院协作卫生室标牌,建立对口帮扶协作关系,通过开展临床教学、下派人员查房、手术示教、疑难病例讨论、继续教育讲座、短期培训、巡回医疗、对口支援、双向转诊等多种方式,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和执业能力,达到以城带乡、共同发展、资源共享的目的。

我希望受援单位要抓住这个机遇,密切与区医院的协作,主动加强业务上的联系,虚心接受指导,充分运用区医院的教学、科研技术优势,促进自身医疗技术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的提高,为全区人民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也希望区医院要从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角度认识到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真正体现龙头医院的实力,扩大在全区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影响,带动全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最后祝双方协作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8.中心贯彻全市统筹城乡医疗卫生 篇八

关于开展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的实施计划

各下属单位:

为巩固提高2011年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效果,进一步改善我市城乡环境卫生面貌,进一步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特制定全市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实施计划,请认真遵照执行。

一、整治重点

各单位负责区域内的沿街门店、主次干道、建筑工地、公共场所、背街小巷、卫生死角,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居民楼栋、居民户等。

二、区域划分

(一)局机关负责:宠物用品—新颜路与韶山路交界处

(二)就业局负责:众泰汽车—前有狮子房屋

(三)社保局负责:狮子房屋—东山菜馆

(四)医保局负责:东山菜馆—东方红汽车

(五)农保局负责:东方红汽车—宠物用品

三、整治内容

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集中整治行动,达到以下标准:

1、负责区域范围内无白色垃圾和成堆垃圾,沟渠河坝、池塘水库等无漂浮物。

2、负责区域范围内个体经营门店归行入市,无店外经营,无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堆乱放乱拉乱挂现象。

3、负责区域内市民房前屋后卫生整洁,杂物堆放整齐。

四、工作措施

1、根据辖区清洁行动作业需要建立专职常态保洁队伍。

2、通过专项整治,达到区域内所有经营门店无违章搭建;无违章设置店外广告牌匾、灯箱;实行划行归市,无店外经营和占道经营;无私拉乱挂和擅自设置的横幅、霓虹灯;无乱贴乱涂现象。

3、一是开展卫生整治行动,请责任单位每星期

一、星期五负责各自责任区域内的卫生清洁行动。二是开展可视垃圾、积存垃圾清理行动。各责任单位按照已划定的责任范围清理到位。

9.中心贯彻全市统筹城乡医疗卫生 篇九

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我市农村和农村卫生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但**是集革命老区、连片贫困山区、地震重灾区三区合一的市,农村发展仍滞后,卫生事业相对滞后经济社会发展。当前,我市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发展阶段,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卫生人力资源对卫生事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统筹城乡卫生发展的关键和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发展”为主题,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建立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通过城市支援农村,以城促农,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和培养农村卫生人才,改善农村卫生人员工作生活条件和福利待遇,稳定农村卫生队伍等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使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的城乡二元卫生结构,农村居民难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医疗卫生服务。卫生人才队

伍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卫生人力资源布局不合理,城市多,农村少,且城市拥有优质资源多。二是农村卫生人员报酬偏低,保障制度不健全,存在后顾之忧,影响队伍稳定。三是农村卫生人员进修学习机会少,技术提高缓慢。四是农村卫生人才引进难,缺乏配套的优惠政策。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进程中予以认真研究解决。

统筹城乡卫生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今后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将以队伍建设为抓,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一、统筹城乡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按照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控制卫生技术人员总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新增卫生技术人员重点向农村倾斜,统筹城乡卫生队伍结构、数量、质量,为城乡居民提高公平、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统筹城乡卫生人员能力建设。制定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城市社区服务。对长期在城乡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下午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完善全科医师任职资格制度,健全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制度,鼓励参加学历教育,促进乡村医生执业规范化,尽快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加强医疗、卫生管理等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强化继续医学教育。

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严格贯彻执行“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农村累计服务1年”的规定。推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深入开展,研究建立城市卫生支援农村的制度,提高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人才队伍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制定具体措施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城市卫生机构的在职或离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服务。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业绩、能力为主的原则,评价和使用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要给予适当倾斜。强化面向农村需要的医学教育,可采取初中毕业后学习5年或高中毕业后学习3年的高等专科教育等方式,定向为农村培养适用的卫生人才。加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建立终身教育制度。

上一篇:受精作用教案设计下一篇:重庆市农村土地承包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