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实体经济现状

2024-10-26

镇实体经济现状(共8篇)

1.镇实体经济现状 篇一

镇民族经济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加快民族经济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主题和核心,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增强民族团结、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大意义。最近,我对镇民族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试图从把脉该镇民族经济发展现状中,探求一条科学发展、良性发展、加快发展的路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民族经济发展状况 镇位于港市境西部,辖社区和10个建制村,有村民小组276个,2010年末人口6.02万人,其中壮族居民遍及9个村(社区),有壮等少数民族(世居民族)1.95万人,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区域和革命老区。该镇自然资源丰富,辖区总面积133平方千米,有耕地面积3696公顷,有山林面积2943公顷,森林覆盖率36%;道路交通便利,黎湛铁路(复线)、209二级国道过境,有等级公路里程53公里;水利设施相对完善,有中小型水库6座,常年有效库容1112万立方米,义渡江为得天独厚的常年汩汩江流。伴随改革开放的强劲春风,镇党委、政府总揽全局,认真把握市场经济脉搏,引领农民扬长补短,充分发挥地方优势,经济实现较快增长。2010年全镇生产总值63158万元、同比增长16.3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3953万元、同比增长15.75%,第二产业完成23372万元、同比增长17.80%,第三产业完成15833万元、同比增

村还涌现出不少黄沙鳖(墨底鳖)养殖户,年内水产品产量达1630多吨。全年水产畜牧业产值预计5568万元,占大农业产值的比重达37.80%,比2009年提高7.68个百分点。

三是非公经济持续发展 目前,该镇有中外合资树脂深加工企业1家、木料深加工公司1家、遍及9个村的木材粗加工企业(中板厂、木片厂)32家、上规模的纸业公司2家、食品加工企业(含小作坊)21家,此外,一批粮食加工、油料、服饰、建材、金属制品等厂家正如日中天,生意红火。全镇农产品加工型、资源型、创税型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不仅拉动了大农业的良性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也成为国地财税的主要来源。

四是市场效应辐射明显 镇“十二五”规划完成之后,加速进行了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重心:其一,加快专业市场的改造和开发;其二,强化水、电、路和通信等硬件设施建设;其三,抓好旧城改造;其四,开发居民住宅新区和工业园区,以吸纳更多的有识之士和经济能人到圩镇经商办实业,拓宽第三产业。目前,圩镇建设用地128公顷,常住人口1.35万人,圩期赶集人数在3.5万人左右,是周边地区商品集散重镇。

五是外出务工促农增收 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通过政府积极宣传引导,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免费培训”和“牵线

得到了定期扶助,并提高了补贴标准,对自治区第二批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贫困村(),在生产、生活项目资金和力量投入上进行全方位倾斜。

保稳定,就是要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造就良好的安稳环境。在具体工作中,打出维稳“组合拳”;一是“不治已乱治未乱”,以思患而豫防之。摸清属地的不稳定因素,加强对重点问题的排查调处,使各类不稳定因素和苗头得到及时疏导和化解;二是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使“书记大接访”活动制度化、常态化,通过“疏”而不是“堵”的办法,使群众能以正常渠道表达利益诉求;三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治安联防体制机制,加大人民内部矛盾的调处力度,注重调处“三大纠纷”,严厉打击社会黑恶势力和各种刑事犯罪,确保一方平安,守护百姓福祉。

镇属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过程凸显出一些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主要是: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体健力壮接受新生事物强的人大多外出务工,导致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者数量和素质不断下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生产资料涨价过快,农业投入杯水车薪,民族经济发展存在资金匮缺制约;此外,市场信息、科技传播、创新意识比较滞后。所有这些,都将严重阻滞民族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意见和建议

(一)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大对“三农”扶持力度,

2.镇实体经济现状 篇二

林下经济是指以森林为依托, 充分利用林木的遮光、保湿、调温等功能所形成的特有森林环境条件, 有选择性地在森林下开展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的种植和养殖或开展其他活动, 在保障森林生态系统和谐稳定的前提下, 进行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 以取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一种林业生产新型经济模式[1]。田园镇历来重视植树造林和森林的保护工作, 镇内四角田村1995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田园镇是昌宁县城的所在地, 森林效益以生态效益为主, 特别是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基本国策, 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后, 田园镇森林的生态效益更显重要, 发展林下产业, 增加林下经济收入, 成为田园镇林业生产的新方向。

2 田园镇森林状况及特点

田园镇地处东经99°36′~99°46′、北纬24°44~24°54′之间, 境内海拔1562~2442m, 年平均气温15.9~10.6℃, 平均降雨量1253.1~1779.2mm。全镇有林地18277.64hm2, 未统计入林地核桃面积6000hm2, 森林覆盖率71.4%。其中:农户管理13692.92hm2, 西山和观音山两个国社合作林场联营代管面积4584.72hm2。农户管理森林中, 退耕还林763.29hm2, 用材林6055.92hm2, 防护林5327.18hm2, 经济林882.48hm2, 薪炭林664.05hm2;林场联营代管面积全部为生态公益林。

全镇境内东部山峦起伏, 为低山丘陵, 森林树种以云南松等针叶林为主;西部则为中山地貌, 以元江栲、高山栲、石栎、云南樟、楠竹等阔叶林为主。全境受孟加拉湾暖湿气流影响, 有温热、温凉2种气候类型, 适宜多种动物、植物和菌类的生长。

3 田园镇林下产业现状分析

田园镇现有森林适宜白牛干菌、红菌、干巴菌、黄奶浆菌、鸡枞等珍贵野生食用菌的生长;适宜草果、重楼、石斛、龙胆草、黄连、何首乌、天麻、红豆杉等药用植物的生长。镇东部的四角田、九甲、达仁、龙泉等社区的干巴菌、白牛肝菌品质优良, 西部的红菌、黄奶浆菌内质较好, 但因历史、技术、人文等原因, 林下产业发展基本还停留在尝试阶段, 虽有少数群众在核桃林下种植魔芋、牧草、滇重楼等;在阔叶林下潮湿处种植草果、石斛;在茶地内套种龙胆草;在林下养鸡;在林内间种植树头菜、香椿、红豆杉等森林蔬菜以及药材, 但由于技术层次低、管理落后、资金不足等因素, 除在云南松林下促繁干巴菌取得较好效益外, 其它林下产业规模小, 产业量小。

4 田园镇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的优势

4.1 区位优势明显, 交通便利

(1) 田园镇是昌宁县城所在地, 林地距离县城近, 人口密集, 林下产品消费者人数多。

(2) 田园镇全部行政村通柏油、水泥路面, 70%以上自然村有柏油、水泥或弹石路面通达, 20%自然村有沙石路通达, 通土路的村寨不到10%, 全镇最偏远村寨的森林距县城不超过20km, 全镇交通便利, 新鲜森林食品运输快捷。

4.2 发展空间充沛

随着退耕还林、核桃产业化、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生态公益林建设等项目的实施, 有783.29hm2的耕地和1666.67hm2的宜林荒山成为林地;在田园镇18277.64hm2的森林中, 有近1000hm2的森林林地地势平缓, 交通发达, 管理方便, 适度科学发展林下经济不影响生态功能的发挥;在未统计入林地的6000hm2核桃林中, 有2000hm2面积管理方便, 适宜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业, 林下产业发展空间充沛。

4.3 文化相对发达, 林副特产种类丰富

田园镇开发较早,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 积淀了丰富的乡村文化, 培育出了多种与森林密切相关的地方特产。如勐廷社区田坝山的甜樱桃、树头菜、香椿;新华社区核桃箐的大树番茄、香椿;四角田社区的干巴菌、白牛肝菌;马桥后山的红菌;达仁的松鸡枞[2];达丙和龙井社区的林下散养鸡、香猪等, 林副特产丰富。

4.4 社会形势有利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 农民工工资和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上涨, 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升高, 已出现部分收益低产业被淘汰的现象, 许多劳动密集型和单位效益低的产业有被淘汰的趋势;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生态食品等安全度高的食品需求量越来越大, 森林食品正是安全性较高的食品;三是随着部分外出务工人员的返乡, 想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人不断增加, 发展林下产业的人群和资金保障力度逐步增加;四是田园镇是昌宁县城所在地, 各级领导更重视田园镇的林业工作, 特别是森林景观建设工作;五是近年来国家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比较重视。

4.5 气候温和, 降雨充沛, 土层深厚, 适宜多种植物的生长

田园镇全境属亚热带气候, 镇境内大部分为达丙河流域, 属亚热带气候;部分位处枯柯河流域区受低热河谷热气流影响, 有河谷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5.9~10.6℃, 平均降雨量1253.1~1779.2mm, 适宜于多种植物生长, 气候资源好。

4.6 已有一定的技术积累

田园镇很早就开始野生食用菌研究等林下产业研究, 并已掌握了干巴菌的适生环境、最佳采适条件、提质措施等林下产业实用技能技术[3], 有一定的技术积累。

4.7 国家产业支持

近年来国家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比较重视, 特别对能取得生态和经济效益的林下经济产业给予了许多产业、资金的支持。

5 田园镇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民对林下经济认识不高, 重视不够, 信心不大, 认为收益小, 投资回收期长;二是缺乏林下经济扶持政策, 投入少, 限制了林下经济的良性发展;三是由于林下经济没有更多的外地经验可以借鉴, 自己挖掘力度不大, 即使找到好的项目, 也很难达成共识, 从而导致项目储备及发展模式严重缺失;四是缺乏林下经济技术推广的专业机构, 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五是没有龙头企业带动, 技术、示范点、扶持资金等相对缺乏, 仅仅依靠农民放鸭式地发展林下经济, 显得势单力薄。如新华社区后山的一户村民, 2009年种植大树番茄0.09hm2, 2010年产果4700kg, 果实销售收入24600元, 带动发展种植户20多户, 种植面积最多时达2hm2, 但因技术、资金等因素影响, 目前种植面积仍在2hm2左右。

6 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策略

6.1 选择林下经济产业的适宜模式

因地制宜地选好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经过调查了解, 根据田园镇林农认知水平、经济实力、市场行情、现有环境等因素条件, 在保护好生态功能和生物资源的前提下, 拟选择以下几种发展模式。

6.1.1 核桃林地套种魔芋、重楼等作物

根据调查分析, 5年后, 田园镇有近6000hm2耕地上的核桃将郁闭成林, 核桃长大成林后, 玉米等现有农作物将很难种植。可选择种植魔芋、重楼等耐阴性强的经济作物。

近年来, 田园镇和相邻的鸡飞镇等已有人开始尝试在果园及核桃地内套种魔芋、重楼、乌头等植物,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里文村一农户种植魔芋, 两年收获, 每公顷产近45t, 每公顷产值22.5万元;另一农户种植魔芋, 两年收获, 最大的14个有320kg, 销售收入900多元。

还有的农户在便于管理的核桃林种植重楼, 也已取得一定成效。

6.1.2 阔叶林内仿野生种植石斛, 促繁红菌、黄奶浆菌等野生食用菌

石斛, 本地称黄草, 是一种附生草本植物, 喜在温暖、潮湿、半阴半阳的环境中生长。据调查, 田园镇30%的阔叶林有野生石斛生长。35%的阔叶林内生长红菌、黄奶浆菌等野生食用菌, 阔叶林内仿野生种植石斛、促繁红菌、黄奶浆菌等野生食用菌, 可以增加林农的收入,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6.1.3 在云南松林内促繁干巴菌、白牛肝菌等野生食用菌

以干巴菌、白牛肝菌为主的野生食用菌一直以来就是田园镇传统特产。近年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野生食用菌的需求量不断增大, 价格不断上升, 一些农户从原来的雨季附带捡拾发展到专业促繁, 全镇已有20多户促繁农户采拾野生食用菌收入超过5万元, 据2014年统计, 全镇野生食用菌销售收入近千万元, 这为发展野生食用菌的规模产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也使该产业成为田园镇发展林下经济最有潜力的一项。

6.1.4 在林中发展草果、八角、树头菜、香椿等香料、森林蔬菜

田园镇降雨丰富, 气候温和, 适宜草果、八角、树头菜、香椿、大树番茄等多种林下经济作物的生长。田园镇群众种植草果、八角、树头菜、香椿、大树番茄等林下经济作物时间较早, 已有成熟的种植技术, 可利用田园镇现有的土壤、气候、区位条件, 发展市场潜力好的香料和森林蔬菜。

6.1.5 在林下发展鸡、香猪等养殖业

田园镇森林靠近人口密集的县城, 交通便利, 可发展市场需求量大的鸡、香猪等养殖业, 发挥区位市场优势。

6.2 借助政策优势, 加强林下产业生产技术研究, 促进林下经济发展

6.2.1 实施科学规划

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无公害产品、畜牧发展、农业科技推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六大方面结合起来, 多角度多层次挖掘林下经济发展潜力, 着力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

6.2.2 落实扶持政策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 把林下经济培育成为带动本镇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制定《全镇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扶持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实施办法》等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大力推进“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种 (养) 殖大户”模式, 确保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有计划、有步骤、统筹推进。

6.2.3 强化宣传引导

坚持“适宜、适度、适用、适当”的原则, 加强对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引导, 通过实施林下经济试点, 动员、引导农民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 探索林下经济等多种生态林业发展新模式, 充分发挥相关农林资金渠道的作用。发放种 (养) 殖适用技术和法律法规等资料, 对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

6.2.4 强化技术服务

整合技术服务资源, 以科技为支撑, 成立林业、兽医、农技等部门为指导的技术服务组织, 加强对干巴菌、红菌、黄奶浆菌等依赖森林环境生长的林下产品的开发研究, 建立实验示范样板, 同时分片包户定期进行林下经济实用技术培训, 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服务, 解决林农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不断提高农民技术骨干和示范户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

6.2.5 强化配套建设

整合扶贫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森林工程建设等各类项目建设资金, 夯实发展基础设施, 完善规划区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保证。

参考文献

[1]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J].云南林业, 2015 (5) .

[2]杨瑷溱.田园镇森林经营措施研究[J].绿色科技, 2012 (10) .

3.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 篇三

调整有两个内容:一是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要“消肿”,二是重建其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由实体经济系统中产生,又依附于实体经济系统。如果忽视这个基本认识。虚拟经济的脱离实体经济发展基础而成为“脱缰野马”,最终变成整个社会的“洪水猛兽”,只是时间问题。

此轮金融危机究竟何时见底?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负影响将渗透到何种程度?美国现有的各种救市措施是恰到好处还是南辕北辙?危机将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病暴露无遗,引发了学界对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哪些深层思考?日前本刊记者就这些热点话题对话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刘骏民教授,请他着重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视角对此作全新解读。

《新广角》:眼下全球金融危机继续渗透且有越演越烈之势。究竟导致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经济学界的判断迄今依然五花八门,有的甚至南辕北辙。这也直接影响到大家对于危机处理方法的认识,美国经济界还为此引发了相当激烈的大分裂大论战。那么,您认为导致此轮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刘骏民:是美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严重失衡。

次贷危机只是起到了一个导火索的作用,深层次原因在于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使得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严重失衡,资产价格泡沫化,并导致虚拟经济累积的系统性风险集中爆发。因此,即使各种救市措施一时奏效,但只要这一根本问题不解决,各种金融危机就会不断发生,直到开始触及和缓解这个问题。

这里不妨对美国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内部结构情况人手进行分析,观察其失衡的情况。对美国的实体经济状况(以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和交通运输业表示美国的实体经济即依托于实实在在物质生产与服务的产业),和美国的虚拟经济依托于房地产、股票和债券等金融资产炒作的产业进行的分析表明,美国实体经济创造的GDP占其全部GDP的比例已经从1950年的61.78%,下降到2007年的33.99%,且实体经济中最具代表性的制造业也从1950年占其GDP的27%,下降到2007年的11.7%;而其虚拟经济创造的GDP占其全部GDP的比例则从1950年的l 1.37%上升到2007年的20.67%。美国战后的三大支柱产业,汽车、钢铁和建筑业早已不再具有往日辉煌,代之而起的支柱产业是金融服务业和房地产服务业。

值得指出的是,上述美国官方提供的统计数字仍然过高地计算了制造业在其GDP中的比重。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为例,该公司曾经是美国制造业强大的象征之一,但其公布的财务报表显示,福特公司出售汽车创造的货币利润远远低于其从事金融活动获得的收益:2007年,福特汽车公司全年税前利润为58亿美元,其中,竟然有50亿美元的税前利润是福特公司经营信贷和租赁等金融业务所得,而出售汽车创造的利润仅为8亿美元。由此可见,金融危机爆发前,在美国,靠制造业赚钱对企业家正在渐渐失去吸引力。当时的调查显示,许多像福特这样的制造业企业大多在从事各类虚拟经济的活动,美国实体经济创造的GDP中也因此隐藏着越来越大的虚拟经济创造GDP的活动假象。也就是说,虽然GDP统计数字反映出的虚拟经济不断增大趋势已经十分明显,但还不足以说明虚拟经济在当代美国经济中的真实比重。

在美国经济“去工业化”不断发展的同时,美国经济的“虚拟化”程度却在不断加深。美国债券,其中包括次级债务、股票、外汇、期货、金融衍生品市场、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已经成为美国人创造货币财富的机器。根据国际清算银行保守估计,2006年底,美国境内的股票、债券、外汇、大宗商品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值约为400万亿美元,为2006年美国GDP的36倍左右。由此,如果将美国比作一支股票,用其虚拟资产总市值除以其GDP算出的美国股的“市盈率”已经高达36倍左右,而以同样的方法计算出来其他国家的“市盈率”最多只有十几倍,如日本是16倍左右、中国是10倍左右,这充分说明,美国经济已经犹如一只市盈率过高的股票,具有了相当的泡沫性。

《新广角》:那么,美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的失衡是如何演进的呢?

刘骏民:美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的失衡是长期积累而成。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常项目一直保持顺差,资本金融项目一直是逆差,这个时期美国经济的对外循环方式是:通过资本项目逆差输出美元,如,美国对外贷出美元和对外美元援助,得到美元的国家再用美元购买美国制造业生产的产品。这种经济运行方式和美元循环方式导致外部需求对美国实体经济的持续依赖,刺激美国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

1971年,美元停止兑换黄金,美元的流出不再受黄金储备的约束,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便一路绿灯畅通。因此可以说,从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停止与黄金挂钩那一刻起,美国就开始为今天的危机埋下了伏笔。上世纪整个70年代,美国经常项目有5年是逆差。这标志着美国对外贸易从经常项目顺差的循环方式向经常项目逆差的循环方式演变。1982年以后,美国开始了持续经常项目逆差的时代,即美国通过经常项目逆差用美元现金买回其他国家的产品和资源,卖出产品及资源得到美元的其他国家再用得到的美元现金购买美国的债券和其他金融资产。美元现金通过经常项目逆差流出美国,又通过资本金融账户流回美国。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一方面消费了别国的资源、商品、劳务;另一方面又在境外留下了越来越大的美元债券和其他的美元金融资产,这期间一个重要的变化是,通过资本金融账户不断回流的美元刺激了美国境内可以炒作的“虚拟资本”的不断膨胀,这些“虚拟资本”包括房地产、股票、债券及其他可以反复炒作的金融资产。也就是说,这种循环方式刺激美国虚拟经济的发展,并造成了美国实体经济的衰落。

《新广角》:这也就是您所说的美国经济特殊的运行方式?

刘骏民:对。从上世纪80年代的证券化浪潮以来,美国经济运行方式就悄悄发生着重大变化。随着这一变化的深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实体经济的雄风早已不再,美国人的生存方式也因此改变,他们已经不再依赖于自己能生产什么和生产的数量、质量如何而生存,却更多地依赖于美元能够买到什么和怎样才能创造出更多的货币收入。

炒股票、炒房地产等等非制造业的经济活动完全可以不通过任何实体经济的增长而增加人们的货币收入。只要货币收入能够不断地被创造出来,人们消费支出就可以维持在高水平上,而只要有高的货币收入,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就可以确保美国人的消费品供应。因此,美国国内的经济运行方式不是为人们生产什么,而是为人们能够保持购买力来“生产”货币收入。它由此产生了两个值得重视的现象:一是美国虚拟经济活动的繁荣,只要能创造出货币收入,而不管生产不生产产品和劳务;二是以其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也只将高端、高价的生产环节留在国内,将低端低价环节转移至国外。

《新广角》:这曾经使某些经济学家羡慕不已啊。

刘骏民:可正是这种生产方式在本次金融危机进一步深化时也必然会带来巨大的麻烦。因为低价品都是生活必需品,它没有需求弹性,所有生活必需品即使在人们收入下降时对其需求都不会有太大的减少。那些高价品则不然,收入减少时往往先减少对其的消费,如奢侈品名牌高尔夫球拍等等。虚拟经济发展和高端高价生产保留的同时,美国富人也在增加,靠劳动工资生活的人少了,靠资产收入生活的人多了,人们越富裕,对资产收入的依赖越强。但遗憾的是,虚拟经济的特殊性还在于它会使一般人一夜暴富,而金融危机的显著功能就是也能将富人瞬间变穷,特别是那些缺乏自保能力的中产阶级,转瞬间,他们可能会一贫如洗。一个人、一个阶层,乃至一个国家概莫能外。当消费减少时,高价产品会先于低价产品萎缩,也即,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说,虚拟经济越庞大越强,抵抗金融危机的能力就越弱。

《新广角》:我国的虚拟经济发展尚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您的这一观点或许会让很多人产生一种错觉,对于继续发展虚拟经济畏首畏尾裹足不前——

刘骏民:关键是两者要匹配。当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匹配良好时,虚拟经济将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广泛的融资渠道,转移市场运作的风险,从而有效保障实体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整体运行效率。若匹配失衡,麻烦就来了,而且两者负面传导,在实体经济系统中产生的风险,例如产品积压、企业破产,都会传递到虚拟经济系统中,导致其失稳;虚拟经济中的风险,例如股票指数大落、房地产价格猛跌、银行呆账剧增和货币大幅贬值等,也会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但无论如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虚拟经济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实体经济中孕育出来的,实体经济的重要性高于虚拟经济。虚拟经济由实体经济系统中产生,又依附于实体经济系统。也就是说,如果忽视这个基本认识,虚拟经济的脱离实体经济发展基础而成为“脱缰野马”,最终变成整个社会的“洪水猛兽”,只是时间问题。

我国虚拟经济目前还处于比较浅层次的阶段,目前,我国的虚拟经济与整体经济的匹配程度还不够,国内虚拟经济主要停留在股市上,而A股又是“单边市”,金融产品过于单一。而且,虚拟经济占GDP比重过低。也就是说,中国与美国发展虚拟经济的情况完全不同,不是过度的问题而是建立和完善的问题。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就不需要平衡虚拟与实体之间的关系,我们应遵从适度和平衡原则,积极防止虚拟经济的负面作用。

不过,当前我国需要做的仍然是加大虚拟经济的发展,以满足我国实体经济金融支持力度不够的问题,作为一个大的经济体,如果虚拟经济没有大的发展,国外大资金进入以后没什么资产可买,而我们调控的经验又不足,那就很可能成为未来经济健康发展的薄弱环节。

《新广角》:既然此轮金融危机是由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失衡所致,那您的解决方案就是将这种失衡调整过来——

刘骏民:调整有两个内容:一是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要“消肿”,也就是通过银行和金融机构倒闭、以及资产贬值使得虚拟财富大量削减;二是重建其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前者决定着金融危机持续的深度和时间,后者决定着美国在金融危机过后的经济调整方向以及经历衰退的时间长度。

《新广角》:从目前来看,美国的救市政策主要是向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直接注资或直接干预、重组乃至接管濒临倒闭的金融机构,降息,还有就是扩大财政赤字,不久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华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反复游说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您看——

刘骏民:这一系列救市措施无疑是在进一步加剧美国境内外金融资产的膨胀,特别是境外金融资产的膨胀,显然是饮鸩止渴。

必须看到,这场金融危机暴露出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病,引发空前的美元危机。

货币没有含金量之后,其价值就是其购买力,即单位货币能购买到的产品数量和劳务数量,金融资产则不能判别货币价值大小,也就是说,最终美元的购买力是要用实体经济来支撑的。在正常情况下,美元在世界范围内媒介贸易和投资,其购买力是由在全世界能购买到的产品和劳务来衡量的。而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引起人们拒绝接受甚至抛售美元时,美元的购买力就只能由美国的实体经济来衡量和支撑。现实中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美元在境内外的规模不断膨胀,而美国实体经济却在不断萎缩,随着本次金融危机的蔓延,长期潜藏在美元自身的巨大危机来临了。

4.银行支持实体经济 篇四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近年来,银监会出台了一系列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我行按照这些政策措施,坚持支微、支小、支农的宗旨,大力开展各项支持实体经济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难,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所谓“实体经济”,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涉及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流通的经济活动。实体经济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贸物流业、建筑业等提供实实在在物质产品生产和服务的部门,制造业当然包含在其中。另外,也包括教育、文化、信息、艺术等精神产品生产和服务的部门。实体经济是与虚拟经济相对应的概念,我行长期以来,没有支持虚拟经济,一直都在坚定地支持实体经济。截至***5年3月底,我行全部贷款余额*3*7**.**万元,没有一分钱是支持虚拟经济,除于个人房产按揭贷款*****.**万元为个人消费类贷款,其余共计******.*万元全部为支持实体经济贷款。

一、统一员工思想,支持实体经济工作。为了更好地开展好支持实体经济的工作,我行召开了专门会议,进行安排布置,统一全体员工思想,并要求各分支机构抓好落实,要把重视支持实体经济的工作一抓到底,思想精神要传达布置到每一个员工。为此,每个网点在每天晨会上进行通报,提升我们支持实体经济的工作效能。每天利用晨会将前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对当天的工作进行安排和布置,使我们的工作一环紧扣一环,加快我们的工作速度,提高我们支持实体经济的工作效能。

二、加强培训,提升素质,支持实体经济。我行客户经理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参加工作时间较短,工作经验少,社会知识面窄,人生阅历浅,需要培训与锤炼。为了提高客户经理队伍支持实体经济的整体素质,我们在多个方面对他们加以引导和训练。

首先是加强思想培训,让大家意识到支持实体经济工作的重要意义;其次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全体客户经理的整体能力。

在培训的方式上我们有多种形式,一是集中培训。先后从各个地方抽调人员集中到总行进行专业培训。主要是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开展业务培训,先后集中人员***多人次,培训总时间***多小时。二是以考试带培训。我们对全行客户经理,举行了业务考试,以考试带动全体客户经理学习业务,先后举行两次业务知识测试,全行共有**人参加了业务考试,我们并取前*名进行了表彰。三是注意实践学习。全行的客户经理基本上都是新人,最需要的就是在实践中摸索,对每一名客户经理都要求他们迅速熟悉业务,同时要求他们在业务办理过程中要迅速成长,学会从业务实践中好好学习,提高个人业务技能,促进支持实体经济工作开展。

三、完善激励机制,支持实体经济。我行对支持实体经工作设立激励机制,奖优罚劣,让在支持实体经济工作中的客户经理多劳多得。通过激励机制,客户经理通过积极办理各种业务支持实体经济,个人绩效收入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其他员工拓展贷款、维护客户、支持实体经济的积极性。

四、不断创新贷款业务,支持实体经济。在贷款业务品种上,我们结合本地本行实际情况,多方参考与借鉴他行成功经验,创办新贷款业务品种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一是开办最高额抵押贷款业务。目前我行实体经济申请贷款的,如果采用房地产抵押的,我行均可以向客户提供最高额抵押登记业务办理贷款,一次性评估和登记,可以连续使用三年信用额度,保证客户在到期归还后,可以迅速续贷,减少客户在第二年和第三年评估与登记的麻烦,帮助客户解决评估与抵押贷款中的一些难题,目前我行多数支持实体经济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均已采用最高额循环贷款方式。

二是推出了几个新贷款业务品种,支持实体经济。主要有联保贷款业务、农户小额贷款业务、质押贷款业务等,制定了以上几种贷款业务管理办法,制定了相关贷款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完善了相关贷款业务制度,以此推动支持实体经济。

三是推出了中长期贷款业务。****年以前我行均是一年期以内短期贷款,现在我们推出了中长期贷款业务。贷款业务品种的不断创新,使得我行在支持实体经济上有了更多选择,使得客户更愿意选择我行为合作伙伴,促进了我行支持实体经济工作的开展。

四是优化贷款流程。相对以前,我们在支持实体经济贷款业务上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中间程序,对贷款流程图进行了细化和优化,在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审批、贷后检查等各环节设定时效管理。要求每名客户经理在收到实体经济贷户申请时,要在*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对能贷或不能贷要及时给予客户回复;对能贷的贷款要给予客户*张贷款材料清单,让客户一次性准备齐全材料,减少客户来回周折;不能贷的贷款要给予客户明确回绝,不让客户产生其他误解,减少与客户之间的误会;客户贷款材料送齐后,要求客户经理*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并上会,不给客户经理拖、懒、散的机会;贷款审查、审批完成后,要求客户经理加快投放贷款速度,早投放、早收益。以上各种革新完成后,我行贷款速度大大加快,目前在广大实体经济客户中,我行贷款办理速度最快已经成为共识,我行最快的单笔贷款速度在*日内完成,其中还包含了周日的一个休息日。贷款流程的革新,贷款速度的加快,贷款品种的更多可选择性,极大提高了我行在实体经济客户中的声誉和扩大了我行在实体经济客户中的影响力。

五、科技支持实体经济

科技支持实体经济,让实体经济享受现代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我们接入了“**农金”这一高科技银行金融平台,我行发行的银行卡是银联识别卡,一卡在手走遍全球;我行为实体经济安装的网银可以通过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与国内各银行相互转账汇款;我行为实体经济安装的POS机业务通过银联标识,随时刷卡、即时到账;短信通业务,账户余额变动即刻通知;转账电话,把银行搬到家。实体经济所需要的现代金融服务,我行目前都能够提供。

六、减费让利,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与国有商业银行、其它股份制银行相比,我们的收费项目少、费率低,****年我行中间业务收入仅**.**万元,占总体收入比例约*.*%左右,****年我行中间业务收入仅**.**万元,占总体收入比例约 *.**%左右,与他行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时我行多数存款产品在基准利率上一浮到顶,上浮**%,同时不开设保险、基金、贵金属、理财等高风险产品,让客户真正存款、放心存款;银行卡(折)免收工本费、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网银汇款、短信通知等免费,贷款除了利息,没有公证费、保险费等,对一些开展土地复垦的“三农客户”和实体经济贷款执行基准利率,对具有专利证书等市场发展前景较好的实体经济,贷款利率相对于其他企业优惠**%以上。近三年多来,我们减费让利于实体经济至少****多万元。

七、相关案例

**市**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于****年*月**日,位于**镇,公司法人代表**,先后被授予“**市十大杰出青年”、“**市优秀民营科技工作者”等称号,获“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六项,在**北地区享有“农机发明大王”之称。

****年由**市中小企业担保中心担保,该企业第一次在我行获得贷款***万元,我行在贷款调查中,了解到客户反担保措施是企业自己的房地产,于是我行建议客户第二年贷款到期后,可以用房地产直接抵押给我们银行,省去客户反担保费用。****年我行为该客户贷款***万元;****年,我行又为该客户贷款***万元,连续两年计为客户节省担保费用约**万。

同时,我行逐年为该客户下调和优惠贷款利率,为客户节省贷款利息*****元。同时我行为客户安装了企业银、个人网银、发放银行卡等现代银行金融产品,目前正在为客户安装POS机、电话便民宝等,使客户足不出厂,就能办理好各项银行业务。

**农机公司在我行的支持下,企业得到了较好发展。企业****年、****年、****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万元、****万元、****万元,净利润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该企业销售收入、营业利润呈逐渐上升趋势。目前该客户获得有效专利六项、其中在免烧茬、破茬式多功能精良播种机的发明生产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为当地解决烧麦茬造成的环境污染治理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八、我行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我行在支持实体经济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很多。

1、我行成立时间晚,网点布局不完善,员工整体比较年轻,工作经验缺乏。我行成立于****年**月,至今仅三年;目前只在四县一区和**区**镇有物理网点,全市**%以上的乡镇我行还没有布设网点,辐射能力明显不足;同时全行**%的员工都是新招聘的大学生,从业经验不足,员工的整体从业素质还有待提高,他们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需要在实践中进行锻炼和提升。

2、本地区实体经济发展较快,大额贷款需求逐渐增多,我行受资本金限制,有些实体经济支持起来力不从心。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民营实体经济已经逐渐形成规模,各行各业的民营实体经济都在做大做强。在民营的实体经济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他们的资金需求也在逐渐增大。而我行注册资本仅仅*亿元,单笔贷款额度最大****万元,一些实体经济企业对我行的支持力度不满意,我行自身在支持的过程中也能感觉到资本金对我行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约束。

3、多数新发展的现代实体经济,会计资料和会计账务不健全,银行支持过程中,难以把握贷款需求与贷款风险。民营实体经济企业多数是从个体工商户发展起来的,所谓的董事长、总经理都是以前的“小老板”,家族管理的理念较重,走现代公司结构治理的理念缺乏,没有真正的财务部门,没有规范的会计资料和会计账务是这些企业的通病,而银行的风险就会在不健全的会计制度下被隐藏,形成实质风险。

我们本地区是农业大市,存在很多涉农的实体经济,而这些涉农的实体多数没有固定资产抵押,贷款办理难度大。银行也是市场竞争相对比较充分的行业,银行的经营目的也是效益,同时最害怕风险,银行经营的是货币,资产的安全是第一位。我国对商业银行的要求是“三性”,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要求在安全的状态下实现效益。所以针对农业实体经济相对可供抵押和担保的东西少,银行也有苦难言,银行现在绝对不可能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路子,大面积地对涉农的实体经济发放信用贷款,这里边双方必须找到共同的理念,才能够把支持涉农的实体经济的工作做得更好。

九、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打造“********银行就是支持实体经济的银行”的品牌理念。继续加大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的宣传力度;利用展板、宣传折页、电子屏等宣传本行金融产品,增强实体客户对我行的了解,扩大我行知名度和影响力,赢得实体经济客户的支持。

二是强化宗旨,加大贷款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我们********银行的宗旨之一就是切实承担起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责任,将有限的信贷资源重点投放到实体经济,择优支持实体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优先安排信贷资金,充分发挥信贷资金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是积极创新,全力探索服务“实体经济新途径。目前,我行金融产品比较单一,支持实体经济的服务渠道较窄,为了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我行计划积极开展产品创新,拓宽服务实体经济渠道,对现有金融产品不断完善更新,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客户。

四是增点招员,拓宽服务实体经济半径。****年计划在农村集镇新增*家营业网点,新增**台以上自助设备。

5.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篇五

摘要: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提出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为了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由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内在关系所决定的,有关部门为落实该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为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方向。证券业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证券业应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金融体系,证券业,实体经济,创新驱动

一、概念界定(1)实体经济

经济学上,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由成本和技术支撑定价。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国民经济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从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上看,实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更为稳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更强,典型的例证便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的德国。作为欧洲的头号经济体,制造业的发展是德国经济的脊梁,重视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是德国成功抵御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影响的重要原因。

(2)金融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中将金融业分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其他金融活动,是第三产业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业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的金融业在直接产出、解决就业、实现资源配置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金融的功能包括:一是融通社会资金,为实体经济在不同经济主体、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之间配置资源。二是集中资本和分割股份,在一定的程度上,资本市场、银行、投资基金等可以集中小额资金、短期资金,解决大额、长期资金需求。三是提供清算和支付结算,完结商品、服务和各种资产的交易。这一功能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四是提供信息和形成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等都是实体经济投融资决策、经营决策的重要参考变量。五是分散、转移和管理风险,将风险配置到有承担意愿且有承担能力的经济部门或经济主体。六是缓解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委托-代理”问题。七是通过金融体系,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可以发挥杠杆作用。

(3)二者之间的关系的辩证

金融产生于实体经济支付结算的需要,发展于实体经济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实体经济是金融存在的基础。金融通过融资、支付结算、分散风险等功能,不断推动实体经济发展,金融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工具。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金融的发展过度,会产生泡沫,使得经济不稳定;金融发展不足,实体经济融资难,交易成本过高,为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经济的发展和稳定,金融应该服务于实体经济。

二、背景与重要政策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原则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始于华尔街的次贷危机暴露了美国金融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的缺陷,再次警示金融创新的边界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必须立足于实体经济的客观现实。2008年后,欧美国家在救市过程中纷纷加大金融监管,出台限制金融创新的政策。在中国,金融工作由此也变得更加谨慎稳重。201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在国内外引起了重大反响。

2012年1月召开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总方针,温家宝总理在会上明确提出了“五个坚持”,其中第一个坚持就是“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2014年5月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被称为“新国九条”,旨在更好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促进创新创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5年11月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到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2015年12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即是部署在多地开展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会议认为,坚持突出特色、重点推进,选择一批条件成熟的地区分类开展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可为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积累经验,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会议决定,一是建设浙江省台州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通过发展专营化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服务新模式、支持小微企业在境内外直接融资、完善信用体系等举措,探索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二是在吉林省开展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围绕分散现代农业规模经营风险、盘活农村产权,对农村金融组织、供应链金融服务、扩大农业贷款抵质押担保物范围、优化农业保险产品等进行探索。三是支持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分别以深化粤港澳合作、发展融资租赁、推进两岸金融合作为重点,在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资本项目可兑换、跨境投融资等方面开展金融开放创新试点,成熟一项、推进一项。有关部门和试点地方要向国务院专题报告试点工作情况。

三、证券业服务于实体经济现状

一行三会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三会所监管的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证券法》指出证券公司可以经营的业务范围包括:一级市场的承销与保荐业务,二级市场的证券交易经纪与投资咨询业务,证券自营与证券资产管理业务,财务顾问业务,以及其他证券法规定允许的证券业务。证券业对实体经济有着重要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服务于实体经济:

(一)基本职能实施,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证券经营机构的基本职能包括拓展投资融资、销售交易、资产托管等。证券经营机构为大宗交易、私募产品、场外衍生品等各种金融产品开展做市等交易服务;开展资产托管业务;建设证券账户平台,建立与私募市场、互联网证券等业务相适应的账户体系。证券业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融资的方式主要是公司的上市和挂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是全国性的证券交易场所,之前只有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证证券交易所是国家批准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通过上市或挂牌实现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实现企业的直接融资,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

(二)为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业务创新。我国证券业目前开展的创新业务包括资产证券化、中小企业私募债、类贷款业务、PPP合作模式等。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可以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组合作为支持,发行证券的融资方式。中小企业私募债券是指中小微型企业在中国境内以非公开方式发行和转让,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公司债券。目前证券公司可以开展的类贷款业务包括融资融券,约定购回式交易,股权质押等。

(三)以专业化团队、专业化方法为实体经济提供咨询与服务,提高实体经济利用金融的效率。

四、证券业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进一步措施

证券业作为重要的金融机构,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随着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进行,证券公司应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实现券商转型,采取措施进一步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策。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及证券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情况,证券业可以采取下列具体措施。

(一)发展跨境业务,提高国际竞争力。证券业可以为境内企业跨境上市、发行债券、并购重组提供财务顾问、承销、托管、结算等中介服务;可以在港、澳、台和其他境外市场通过新设、并购重组等方式设置子公司;可以为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提供相关服务,积极参与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并依托上海自贸区等经济金融改革试验区机制和政策,为境内外个人和机构提供投融资服务。

(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助力中小企业发展与产业升级。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国家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打开了中小企业融资的直接渠道,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途径。证券公司让优质中小金融机构进入资本市场,让优质的中小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并购重组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证券公司应在产业的并购重组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助力产业升级。创新驱动是产业升级的内在动力,证券公司在实现其基本职能的过程中,可以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更多地支持,为万众创新创业提供咨询与支持。

(三)创新金融产品,向综合金融服务的方向进行创新和转型。我国金融行业经过多年的分业经营,导致证券公司的业务被限制在传统业务的框架内,但是从近期证券公司创新业务的发展来看,未来的证券公司更应该是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为实体经济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整体金融解决方案。同时,目前证券公司正在开展的如火如荼的类贷款业务,包括融资融券、打新股贷款、约定购回等,相当于替代了部分银行的职能,朝着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的目标更迈进了一步。具体可以:开发资产管理业务;开展固定收益、外汇和大宗商品业务;加快融资类业务创新;稳妥开展衍生品业务;发展柜台业务;自主创设私募产品。这既是我国监管部门所鼓励的,也是证券公司的发展方向。

(四)创新服务方式,加快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和创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我国互联网创新的概念不断提出,互联网金融成为金融行业最近发展方向。证券公司也必须要积极加强自身信息技术建设、借助互联网开展创新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这就要求证券公司在具备一定的硬件条件和互联网思维。可以借助互联网提供金融服务,缩短与客户的距离,免去地域的限制,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可以借助互联网实现营销模式的创新,增强竞争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技术的发展等为证券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挑战,证券业应该抓住机会,应对挑战,不断创新与改革,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6.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篇六

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鲜明提出的“五个坚持”原则中,“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被放在首要位置。专家表示,这一思路的提出,一方面从金融危机中吸取虚拟经济过度膨胀的教训,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另一方面也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未来我国将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加大支持经济薄弱领域。除了优化银行信贷结构外,注重其他金融产品对实体经济支持,同时也对监管提出新的要求。

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 会议指出,做好新时期的金融工作,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

对此,金融专家赵庆明表示,这既是中国从西方发达国家爆发金融危机中吸取的教训,也是出于对自身经济发展需要的考虑。

金融危机的教训显示,一方面,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的过度膨胀,导致了实体经济的衰退和产业空心化现象;另一方面,虚拟经济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并不能长久。

赵庆明表示,当前国内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农村地区、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更为迫切,这更需要金融业把握好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原则。

而从目前我国实际情况来看,虚拟经济的危害性也有所显现。例如,我国部分民间资本从实业撤出,涌入各种投机市场,导致房地产等行业的泡沫挤出难度加大。而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持续,部分撤出的民间资本转投其他领域,炒高价格。在2011年信贷紧张背景下,一些资金进入民间借贷市场,推高民间借贷利率,使得一些从事主业的中小企业资金成本更加高企。

专家表示,作为经济的核心内容,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也是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而金融市场和各种金融工具的存在为经济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流动性支持,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要使金融更好得服务经济,就要注意引导信贷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在金融产品的设计上应更贴近实体经济的需求。

会议提出,金融行业要大力提升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覆盖面,加大对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重点支持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自主创新,特别要加快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

银行将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等薄弱领域的支持 资金是实体经济发展第一推动力。作为银行业占主导的国家,信贷无疑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赵庆明表示,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改革成效显著,我国金融业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具备了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条件。

2011年11月末,我国金融业总资产达119万亿元,比2006年末增长149%;2011年9月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2.3%,比2006年末提高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为0.9%,2 比2006年末下降6.2个百分点。

会议提出,要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对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房价设,对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对企业技术改造的信贷支持。

工行行长杨凯生表示,金融始终注意服从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运行,着力加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的支持和服务,是商业银行要加强研究和执行的方面。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三农”和小微企业一直是短板,他们的金融需求能不能得到满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成效。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之前强调,要促进商业银行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进一步提高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特别要加强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建行党委书记王洪章表示,2012年建行将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方向保持一致,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服务实体经济。

实际上,目前各家银行都创新开发出适合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并尝试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和集合票据发行规模,帮助其拓宽融资渠道。

为提升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我国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等新兴增长点。这些产业既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是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

据了解,各家银行除了加大对新能源、新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外,还探索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带动社会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并非对所有实体经济领域都进行支持,有“保”必有“压”。“对国家调控的房地产行业,高耗 3 能高污染行业等领域,建行将继续控制信贷投入。”王洪章说。

多措施服务实体经济 监管仍需加强

专家表示,金融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除了加强银行信贷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还要拓宽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继续扩大股票、债券等融资活动对企业的帮助。

例如,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助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截至2011年12月30日,281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广泛分布于16个行业,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48家,占比高达92.8%。

目前,我国债券市场规模扩大,日益成为各类机构和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银行间债券市场创新,有力支持经济发展。

对于加快债券市场改革发展,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曾表示,积极发展多样化的投融资工具,逐步研究推动地方债、机构债、高收益债等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创新。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也对监管部门提出了要求。例如,为了进一步引导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银监会此前出台“三个办法一个指引”。

此次会议特别提出要“坚持创新与监管相协调的发展理念”,既支持金融组织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同时也要防止以规避监管为目的和脱离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

金融创新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同时,金融监管也需要加强,保证金融安全。金融机构创新的产品要符合企业的需要,避免金融衍生品不断创新却距离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越来 4 越远的情况发生。

7.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之本 篇七

面对前几年各行各业都涌向资本市场, 醉心虚拟经济, 格力电器的掌门人董明珠就曾直言:都去运作资本, 那最终资本运作什么呢?离开了企业, 资本和谁嫁接?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 有的人不生产产品、不付出劳动, 只凭着手中的资金, 就能通过高利贷或者买栋房子坐等高额的回报, 这些所谓“财富增值”的神话, 一度在国内不少地方上演。资本“暴利”的光环使勤勤恳恳做实业者黯然失色, 疯狂的民间借贷和暴利的房地产“盛宴”带来的恶果, 是实体经济的极度“失血”。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 金融工具可以让实业如虎添翼, 然而一旦过度, 也可能带来洪水滔天的危害。温州实体经济曾经光耀世界, 如今却奄奄一息。温州危机, 本质上是资本远离企业, 远离实体经济的危机!

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 它能直接创造物质财富, 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也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发达稳健的实体经济, 对提供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拉动消费、促进内需、稳定社会、提高税收、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更是一个国家应对外部冲击、巍然屹立的关键。发展实体经济, 也要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与虚拟经济相比, 实体经济往往投入成本较高、产出周期偏长、利润空间有限, 更需要得到重视和支持。目前, 企业订单减少、出口萎缩、税赋较重等因素, 也是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资金成本增加三大原因直接导致实体经济出现微利, 资本远离实体经济的原因之一。

8.夯实实体经济根基 篇八

“夫祸患常积於忽微”,无论是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都告诉我们,没有永远的繁荣和强盛,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麽。而在一个问题重重的社会,一个本应严肃讨论这些问题、真正“参政议政”的场所,变成歌舞昇平的“秀场”,绝不是什麽好兆头。

由民建中央、农工党中央、全国工商联联名提交的《关於强本固基维护实体经济坚实基础的提案》已经被列为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一号提案。“夯实实体经济根基”成为一号提案,确实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当前我国实体经济正面临高成本高税费两头挤压存在“空心化”的趋势。一是利率、汇率、税率、费率“四率”,薪金、租金、土地出让金“三金”,原材料进价和资源环境代价“两价”,9种因素叠加推动企业成本直线上升;二是我国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之间“两极分化”严重,实体经济利润“比刀片还薄”;三是企业家实业精神衰退,呈现出“赚快钱”的浮躁、急躁心态,大量实体经济的资金流向非实体经济领域。重振实体经济迫在眉睫。

尽管我国GDP总量上已超过日本,日本却还是我们中国的一面镜子。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日本军国主义膨胀,失控,文官,甚至具有统帅权的天皇都被军官“忽悠”,日本最终选择了错误的战争,社会则陷入了无序和崩溃的边缘。国家快速崛起,容易膨胀。所以,我曾鼓吹:我曾有云:2012,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末端治理。

邓小平“南巡”讲话20年过去了,民众受益的“改革红利”到底是多少?我也就不用赘述了。正如2月23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所说那样:“既得利益者会用优势话语权阻碍改革,媒体公众会带着挑剔目光审视改革,一些人甚至还会以乌托邦思维苛求改革。” 中国社会面对这种治理危机已经表现出自发的反应,从草根阶层中出现了诸多寻找出路的努力,典型例子便是乌坎事件。恰好在两会前夕,乌坎也进行了选举,这代表了普通民众自发寻求治理秩序,进而实现社会公正的努力。

事实证明,实体经济的兴衰是一个国家能否强健,是否有未来的关键,很多国家都把发展实体经济当成第一要务予以鼓励和扶持。而我国在过去的几年间,一些实体企业被贱卖被吞并,一些原本专注实体的企业纷纷转行做来钱更快更多的投资或投机,一些实体中小企业陷入融资难、用工荒和成本高的严重生存困境。在此关键时刻,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把“夯实实体经济根基”列为一号提案,企业家集体呼吁资本回归实业,这说明很多人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实体经济所处的困境。

虚拟经济的超常发展鼓励了投机,导致大量资本从事非生产性投资,也加大了经济的波动,增加了经济的脆弱性。让老百姓的生活和企业生产经营能力保持良好态势。实体经济正盼望着真正的、实质性的、强劲的政策东风。

我们期待着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春天早日到来。

上一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案例下一篇:描写冬天瀑布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