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家访工作心得体会

2024-09-30

教师家访工作心得体会(共12篇)

1.教师家访工作心得体会 篇一

这次家访,使家长和学生感到十分亲切,从内心深处非常感激教师。学生张诗雨见到我的到来,开始非常紧张,站在门口不知所措,害怕我是来向家长“告状”的,没想到我只字不提她表现不好的地方,而是鼓励她要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进步。在轻松和谐的闲聊中,孩子越说越高兴,把自己的志向、思考统统都讲给老师听,家长也因此了解了孩子内心更深刻的东西,对孩子的表现越来越满意。最后,他们一家人依依不舍地把我们送出大门口,并希望老师经常到家。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反映: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无极限。当然高兴之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了。让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学生个体和认知表达水平。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事有原则的一类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有欠缺,但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家长说的多,做的少。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念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这类孩子需要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多指导。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从小又过于溺爱;现在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所以针对有问题的学生,我和家长促膝谈心,用一分为二地观点分析学生,同时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总之,家访让我受益非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我们只有通过家访才能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找出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根本原因,这样我们可以从根源着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2.教师家访工作心得体会 篇二

一、彼此欣赏,在信任的基础上寻找教育共同点

首先,向家长介绍一年级孩子有哪些特点,使家长能思索自己对孩子的要求、自己的教育态度是否合理。

很多家长都因为孩子好动,好玩,坐不住,易写错字,算错题,喜欢打闹,不知着急,尤其不专心等现象而担忧,却不知用什么对策才能扭转乾坤。这正是家长没有了解一年级孩子学习特点,以至于在不知不觉中走入教育误区的原因。因此,在家访工作中,向家长介绍这一方面的知识,能在教育中正确对待孩子突出的“不良”现象。

其次,在向家长介绍孩子在校情况时,不应只是突出介绍分数、名次,而应重点介绍学生的学习习惯与社会品质发展如何。其中,学习情况主要指孩子的学习、听讲习惯,上课是否专心,作业有什么困难,对学习有没有兴趣。而社会品质则主要介绍学生是否有伙伴,独立性怎样,是否胆小,爱哭,是否会欺负同学。尤其要注意的是交流时切忌以告状的口吻诉说。另外,要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针对缺点则提出改进性的措施与建议,而不是指责。

同时,还应交流学生在校在家是否精力充沛,是否喜欢活动,喜欢劳动等家长认为重要且关系到孩子健康发展的问题。

二、平等互助,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交流沟通

家长与老师之间是一种很特殊的关系,家长与老师彼此平等互助,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与沟通,才能真正有利于教育对象的健康成长。

第一,交流教育经验。

家长与老师各有教育优势,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占了除睡眠外的大部分时间,与老师的相处时间也不少,但老师面对的是一个班的学生,大多数时候还要关注课堂,要完成教学任务,要批阅作业,老师对学生个体的关注肯定不能面面俱到,家长虽不能关注到孩子学校生活部分,但拥有的是学生在家的大部分时间,关注的也就一个个体,对孩子的了解也可以比较充分,所以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各种习惯养成,个人性格培养等重要教育任务,都需要家长与老师的有效合作才能完成,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第二,交流教育对象的特点,双方实现因材施教。

常常听到家长在议论:某某孩子能计算几位数的加、减、乘、除,每次考试下来,对别人的孩子的情况往往比对方还清楚,为此一喜一忧,一惊一乍,没完没了。其实眼睛只盯着别人孩子的长处,只能使自己更盲目,心中没底。家访中,双方尤其应交流教育对象的特点,树立家长对孩子的信心,增长老师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信任,发掘每个孩子的潜能。

第三,交流教育方式的采用与各自成绩的不足。

如何对待教师教育的不足,如何对待家长与教师的分歧,对于保持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老师或家长存在的不足及教育方式的不当都十分正常,在家访中老师与家长应理智、宽容,有技巧地交流,以确保家访能发挥作用,使孩子在家长和老师的合力下,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态投入学习。

三、捕捉时机,讲究谈话艺术,沟通顺畅有效

第一,良好的时机可以使沟通更顺畅。

与学生家长沟通,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地点。人人都有情绪化或心情不佳的时候,那么此时就不是与家长进行交谈的时候,老师应避开这个时候,选择双方心情比较愉悦的时候进行沟通,老师应先间接地向学生了解其家中的情况,以便决定是否适合与家长交谈。

第二,具有良好的谈话艺术,可以使沟通更有效。

与家长沟通,要讲究语言的艺术,要深入浅出,要情理兼具。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教养不同,难免会遇到一些“护短”的粗鲁家长,那就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一年级的孩子顽皮,喜欢玩闹,又把握不住分寸,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如果处理不当,家长难免觉得老师偏心,袒护某些同学,往往造成误解,所以老师应该在家长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用征求意见的态度,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构建教育网络,让家长真正成为教师队伍里的一员

在家访中,学校应建立家长与老师信息沟通反馈卡,运用人人通平台等现代化教育平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社会品质发展情况,并在学期末对学生进行的评价中作为参考。也即把家长的评价真正纳入到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评价中来。

总之,重视家访工作,突出家访工作中教师与家长的相互尊重、理解与信任,发挥彼此在教育中的优势,才能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摘要:一年级是每个孩子学校生活的开始,怎样让孩子在幼小的年龄学会学习,尽快地适应学校生活,获得健康的发展呢?他们需要家长与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家访是联系学校与家庭,教师、孩子与家长的纽带。在家访工作中应与一年级学生家长怎样交流?怎样才能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意识,使之真正成为教师队伍里的一员呢?彼此欣赏,在信任的基础上寻找教育共同点;平等互助,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交流沟通;捕捉时机,讲究谈话艺术,沟通顺畅有效;构建教育网络,让家长真正成为教师队伍里的一员。

3.浅谈教师的家访工作 篇三

1.告状式心态。一个学生在校不争气,屡教不改。万般无奈之下,教师便上门告状,把学生说得一无是处,以泄“恨铁不成钢”之愤,希望家长对其好好“管教”一番,以取得心理平衡。

2.推卸责任式心态。有的教师由于学生行为习惯不良,如经常打架,不讲卫生,学习成绩差等,认为学生在校表现不好的原因是家长未尽教育的责任,“只养不教”,或是遗传所致。“龙养龙,凤养凤”,让家长明白,孩子的缺点,非学校教育所能转变,责任不在老师,以推卸责任,获得心理上的轻松感。

3.“名利”式心态。有时教师对学生夸夸其谈,把学生说得完美无缺,似乎是“名师出高徒”,以赢得家长的放心和夸奖,皆大欢喜。

4.任务观点式心态。教师为完成工作任务,应付学校的工作检查等,敷衍地进行家访。这类教师中有些怕与家长接触交谈,因为教师本身工作忙,没有时间家访;其次考虑到家长方面的因素,有的家长工作忙很难见面,有的家长素质差,教师不愿与之交谈。也有些教师对自己的能力过分自信,认为没有家长自己也行,不相信家长也是教师教育工作中的助手。这种家访,往往毫无针对性,家访有否都一样。

当然,人的心理是微妙复杂的。有时教师也许兼有几种类型的心态,但不管如何,以上家访中教师的不良心态都会产生相应的不良后果。前两种心态会使家长听了火气上升,当场责罚孩子,结果不欢而散,不仅未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造成学生对教师的抵触情绪,家长与教师产生感情上的隔阂,对孩子失去信心,甚至破罐子破摔。第三种心态会使家长盲目乐观,从此放松对孩子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第四种心态会使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缺乏了解,对自己配合学校的家庭教育心中没底,家校之间没有衔接,往往会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出现相互抵消的现象,教师和家长都劳而无功。

那么,家访中的这些不良心态该怎样予以矫正呢?本人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家访体验,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在与家长交谈时要一分为二、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的情况,应对孩子作出客观的评价,首先要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这样能使家长增强教育孩子的信心。然后再指出缺点,提出孩子努力的方向以及家长应做的工作,家长就易于接受,以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2.要尊重家长。即使孩子不好的重要原因在于家長,教师家访时,也应婉转、含蓄地说明,让家长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如果直截了当地指责,家长会下不了台,不仅内心不赞成老师,而且会对孩子索性放任不管。

3.同家长站在一边。教师和家长共同担负着教育孩子的责任,为了使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应与家长成为“同一战线”上的朋友,更多地了解孩子,并与家长商讨他的学习和教育,甚至与家长一起为他的成绩和前途而高兴。当家长把孩子的不光彩的“秘密”信赖地告诉教师时,这意味着教师已成为这个家庭的朋友。

4.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联系,指导家庭教育。教师不要把家访仅仅看作为了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情况,还应利用家访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要经常与家长沟通,及时给予家长以直接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使两者在教育上保持一致性,做到同步合拍,取得1+1>2的效益,才能真正把孩子教育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使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4.教师家访工作心得体会 篇四

小班家访心得体会篇1

24名幼儿,家访24户,访问率达100%。我们根据居住区域确定家访路线,有效的利用了时间。提前电话预约。家长在周末一般都有安排,提前预约家访时间,一是让家长安排好其他事务,二是让家长做好心理准备。了解家长的需求及幼儿在园情况。一方面,充分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另一方面,也尽可能的了解家长的特点,使家访内容满足家长的需求。

我们在家访时首先是教师角色,同时又要把自己看成家长的朋友,做到态度谦逊,举止文明,语言朴实诚恳。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家长们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他们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我们详细地了解了幼儿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及家庭结构、成长经历、健康状况、学习环境、在家表现、行为习惯,并听取了家长对教师的意见、希望,同时,耐心地传授家庭教育的方法,让家长知道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提醒家长不仅要关心幼儿的学习、生活,更要关心幼儿的情感和品德。

在这次家访活动中,发现多数家长都能客观的认识宝宝的能力,而且能主动和我们交流。家长们特别关心宝宝即将开始的幼儿园生活,特别在生活这一方面是家长们很关注的。宝宝能否自己吃饭、挑食、上厕所,午睡等问题,我们也认真听取家长的担心,我们班宝宝年龄跨度挺大的,相差近一岁,势必也会有所差距。如我们班的昕妍宝宝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在和妈妈的交流中我们也了解到宝宝上好厕所后需要老师帮助拎裤子,我们会特别注意。我们班的宝宝性格内向的较多,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孩子的需求有时他们会不愿表达,那么我们会主动询问,如我们班的玥函宝宝喜欢喝水但是胆子很小,我们会经常问问她。

每一次结束访问,我们都会反思自己教育行为,诚心的向家长说明,今年我是第一次带小班,所以入园这段时间来,工作中有很多做得不好和不足的地方,请家长多包含。对于我们想的不周、照顾不到地方以及有什么意见和要求请及时和我们老师联系指出。虽说家访占用了自己的业余时间,但听到孩子一遍遍地问老师什么时间到他家家访,看到家长把老师迎送到很远,以及家长们放心那份微笑,我才真正领会到家访是任何家园联系方式都无法比拟的。

小班家访心得体会篇2

今年是我带的第四次小班,每次都带小班给我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幼儿园里小班开展的“走进家庭,走进学生,集中家访月”活动,让我们在这个月里更近距离的和家长沟通交流,发挥了家园合作的更大的作用。

今年我们小三班有30个小朋友,其中女宝宝有16个,男宝宝有14个。孩子们在学校生活了3个星期了,小朋友们都已经能很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并喜欢上幼儿园了。其中在这三个星期中有一段小插曲让班里的宝宝和各位家长“受惊”了。

起因是这样的:

班里有个叫涵涵的小男孩,在短短的3个星期了咬伤了7个小朋友,对于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老师是有责任的,对于制止他的这种行为一定要靠家长和我们配合才能更好的制止和预防。在涵涵入园的第1个星期时就出现了咬人的现象,我们以为是小朋友之间抢玩具才引起的,但后来才发现不是的。涵涵根本不和其他小朋友交流,没有什么征兆就去咬人。这样的事情让我们老师防不胜防。第一次利用下午放学的时间和他的爸爸约谈,他爸爸只是说自己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以前在家里从来没有过咬人的现象,可能是偶尔这样的。以后一定会教他的。作为老师,家长护着孩子的言辞让我们也不便多说什么。接着来的几天,涵涵就算是看电视高兴了也会去咬旁边坐着的小朋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又请涵涵的妈妈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和进行约谈。那天涵涵的婆婆来了,“肇事者”涵涵在中间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妈妈和婆婆表示平时自己很宠,涵涵要什么马上就给,涵涵不能等的,如果不给或者是让他等涵涵就会发脾气、大哭大闹。通过这次约谈我们发现了发生这种事情的原因是家里的太宠爱、溺爱了。我们给了他们一些建议:

⒈请婆婆和妈妈在处理这种事情要意见要一致,从平时和他玩开始,一个涵涵最喜欢的东西妈妈主动说和涵涵一起玩,如果涵涵等不及了,要让涵涵学会“等待”。

⒉教会涵涵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情。碰到自己喜爱的东西在别人手里要学会说“我能和你一起玩嘛?”自己很高兴的事情可以用笑、拍手、跺脚来表达而不是去伤害别人。

⒊如果涵涵出现那种说了也不听不讲道理的现象时,爸爸和妈妈要等他发泄完后进行说服教育。

约谈时涵涵的妈妈、好婆和亲婆都像小学生一样在听老师的建议,并表示会好好配合老师一起改掉涵涵咬人的坏毛病。

通过这次“家访月”的活动让我更深的感受到家里对孩子的教育会出现教育观念不一致的现象这也是因为现在差不多都是三代同堂住在一起,祖辈和父辈在教育孩子时观念相差太多。这也让我深思怎么去处理家长所反映的观念不一一的现象,这也是接下来所有的老师都会遇到的难题。

小班家访心得体会篇3

由于本班两位老师都是小班下学期刚新任的教师,所以,家长工作为工作之重,我们除了日常的接待以外,还必须要利用一切资源与家长进行沟通,除了网站交流和交通本以外,家访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下面我来谈几点家访中的体会:

一、我们利用下班时间登门拜访,不但表现出了老师的诚意,也让家长体会到老师工作的辛苦,从某一个角度上,抛开教师的身份,也拉近了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能象普通朋友一样聊天交流,而重点又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孩子,能感觉到家长们抛开客套真心实意与我们交谈,也增加对我们的信任,这会更好的便于我们开展今后的工作。

二、在家访过程中,观察每个幼儿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通过与每个家庭成员的交谈中,感受他们的文化背景与教育方式,这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注意观察,家中孩子留下来的痕迹,用心的老师会尽收眼底,这会帮助我们分析教育中的不同个案。

三、每个孩子在学校里和在家里的表现判若两人,有的在园内很活泼大方,在家里看到老师就会很害羞,不敢说话,有的则反之,看到老师家访,过于兴奋,想尽情的表现自己,我们可以通过家访更全面的去认识孩子,了解孩子不同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

四、家访给予我们双方充裕的时间来交流,我们可以反映幼儿在园内的各种表现和进步,家长也可以提出各种建议和看法,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个别幼儿进行相关的教育,通过和家长的共同讨论而达成共鸣,找到最适合个体的教育方法。

五、家访是我们师生、家长之间感情的提升。家访完后再见孩子和家长,会有一种特别的亲切。这都是在走入家庭里一对一交流感情的提升。

这次的新生家访和期末家访对我的收获很大,在网上我也发布了这访心得,也得到了家长们的共鸣!相信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会越来越好!


猜你感兴趣:

1.小学家访心得体会

2.家访心得体会

3.家访日记心得体会

5.教师家访心得体会 篇五

老城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学校

孟宪云

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取得更大的成功。下面就谈谈本人的几点心得体会。

12月24日利用休息时间,我深入几个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感受颇深。家访真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心应手。同时大部分家长的热情好客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学生赵美月的家长对我的到来,感到十分意外和兴奋,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我给他们简要介绍了当前教育的理念与发展,汇报了我们学校在孩子教育方向上的指引,以及我们班级是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面对面促膝畅谈,家长对我们教育人给予了高度评价与鼓励,我对班级容量也很大,有的活动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敬请家长谅解,对于我们学校的发展、班级建设有什么建议的可以尽管提出来。” 赵美月的家长说:“万万没有想到老师对学生是如此牵挂和关心,我们的孩子放在你们学校班级,就是放心,你们这是在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我们家长一定大力支持学校的工作。”

很多家长对老师的到来,接待的非常热情,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学生本人感到:原来自己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老师的心中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总是在注视和关心着自己。学生李浩宇说:“老师,您这次家访,给了我很大力量,我更加自信,我还要更加努力,在班上要做个好学生,在家里更要做个懂事的好孩子,你看我以后的表现。” 这次家访,使家长和学生感到十分亲切,从内心深处非常感激教师。学生张诗雨见到我的到来,开始非常紧张,站在门口不知所措,害怕我是来向家长“告状”的,没想到我只字不提她表现不好的地方,而是鼓励她要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进步。在轻松和谐的闲聊中,孩子越说越高兴,把自己的志向、思考统统都讲给老师听,家长也因此了解了孩子内心更深刻的东西,对孩子的表现越来越满意。最后,他们一家人依依不舍地把我们送出大门口,并希望老师经常到家。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反映: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无极限。当然高兴之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了。让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学生个体和认知表达水平。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事有原则的一类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有欠缺,但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家长说的多,做的少。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念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这类孩子需要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多指导。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从小又过于溺爱;现在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所以针对有问题的学生,我和家长促膝谈心,用一分为二地观点分析学生,同时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6.教师家访心得体会 篇六

易晓英

暑期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家访,感受颇深。家访真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心应手。同时大部分家长的热情好客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师的自豪。

在家访之前,我跟几位家长们都通了电话,电话里我能感受到家长们高兴的心情,有的家长本来要上班,知道我们要去,就特意请了假在家等我们;我觉得家长们很重视老师的来访,也很欢迎老师家访,他们特别想有一个机会能单独和老师一起交流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我也更深地感受到家长对孩子的殷殷期望。

7月6日那天家访,让我感触好深。刚到文杰家门口,家长就很热情的欢迎我们,还说:“我们老师关心他们孩子,暑假都在家访,真是辛苦你们呀!”还说我们老师很有责任心,当听到家长这么说,心里感到很安慰,再苦也值得了。而一开始我们就聊一些该生的情况!聊着聊着,那学生的妈妈就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好朋友聊了,还说出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不愉快的事,当时好想去安慰,却不懂怎么说好,就静静的听着他们诉说,相信说出来了会好些。最后我们还是有说有笑的聊,在回来时候她还说有时间再去她家坐坐,一起说说话等。这位家长让我感到了一种格外的亲切与友好。同时这次家访也让我深有感触,原来我们跟家长也可以那么的亲切与友好。

很多家长对老师的到来,接待的非常热情,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学生本人感到:原来自己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老师的心中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总是在注视和关心着自己。学生雷梦云说:“老师,您这次家访,给了我很大力量,我更加自信,我还要更加努力,在班上要做个好学生,在家里更要做个懂事的好孩子,你看我以后的表现。”

这次家访,使家长和学生感到十分亲切,从内心深处非常感激教师。学生孙弈千见到我的到来,开始非常紧张,站在门口不知所措,害怕我是来向家长“告状”的,没想到我只字不提他表现不好的地方,而是鼓励他要扬长避短,争取更

大的进步。在轻松和谐的闲聊中,孩子越说越高兴,把自己的志向、思考统统都讲给老师听,家长也因此了解了孩子内心更深刻的东西,对孩子的表现越来越满意。最后,他们一家人依依不舍地把我们送出大门口,并希望老师经常到家。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

很多家长都反映: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无极限。当然高兴之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了。让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学生个体和认知表达水平。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事有原则的一类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有欠缺,但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家长说的多,做的少。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念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这类孩子需要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多指导。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从小又过于溺爱;现在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所以针对有问题的学生,我和家长促膝谈心,用一分为二地观点分析学生,同时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一次家访了解一个家庭,一次家访走进一个心灵,一次家访震撼一次心灵。总之,家访让我受益非浅。通过家访,我感受到家长们对孩子都寄与了厚望,只是缺少了正确有效的方法,使得一些孩子的教育效果不甚理想。本次家访活动,更拉近了教师与家长间的距离,增进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关系与信任度。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家访工作作为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其不可低估的作用。

7.家访制度化还需教师给力 篇七

教师坚持家访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优良传统。现在由省级教育部门作出规定、形成制度, 变部分教师的个人行为为全体教师的制度行为、变教师个人的一个积极性为个人和组织的两个积极性, 家访这根老藤定能开出新花, 教育人自然喜见其成。但喜中有忧, 忧在制度特别是家访这类必须以执行者的高度自觉和积极主动为基础的制度, 如果没有教师的高度认同和深切认知, 仅靠制度强力维持, 主动家访变成了被动家访, 恐怕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要把这件好事办好, 最要紧的是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 使每个教师都清楚家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主动的投入。

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发挥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的积极性, 既是现代教育理论的普遍共识和根本策略, 也是教育自身的实际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发展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是一种合力关系, 而合力的方向是遵循共点力的合成法则的。如果把学生发展简单看作物体的位移, 再把学生健康发展看作物体位移的理想方向, 那么, 只有这三个分力都指向正确方向, 合力才能最大化, 否则, 引力、推力就会降低甚至成为负数, 学生的发展方向也可能发生偏离。学生发展当然不这么简单, 但不能不承认, 学生无论是沿着正确的目标健康发展还是滑向我们不愿看到的方向, 都是三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要保证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 就要最大限度地整合三方面的力量, 向着学生健康发展的方向共同努力。

然而, 因为社会、家庭、学校利益不同, 三方力量并不总是指向一个方向。在三方力量构成中, 社会处于教育的最终“买家”和最终决策者的强势地位, 通过教育环境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诉求。主要由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文化传统和社会教育价值观构成的教育环境, 既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又能迫使教育背离教育规律。家庭既是个体需要的直接代表和教育的服务对象, 又是组成社会的重要因子, 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教育价值观, 具有双重地位。可是, 各个家庭的经济状况、文化背景、职业构成千差万别, 每个家庭心目中的理想教育又相距甚远。学校对教育规律有深刻的认识, 且能洞见社会和个体的需要, 但不过是教育行为的具体实施者。因此, 学校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状态: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办教育, 又不能背离社会和家庭的意志, 即表面上处于教育者的主动地位, 要承担全部教育责任;实际上处于教育被动地位, 在被社会舆论和家庭牵着鼻子做违心的事。

在这样的情形下, 作为整合三方力量的重要举措, 家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一, 整合家校力量。教师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困难, 说明学校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交换、统一对学生教育的看法, 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和支持, 是家访的基本目标, 也是家访得以成功的基础。其二, 建设家校桥梁。教师通过和家长促膝谈心, 释疑解惑, 建立教师和家长的友谊, 结好家校联系的纽带, 既能为学校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又能扩展教师自己的教育空间。其三, 传播教育科学。对现代教育理念的认同是整合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力量的基础和关键。教师通过家访宣传现代教育理论, 讲解现代教育理念, 普及现代教育知识, 阐释自己的教育思想, 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教育价值观, 是如今家访最重要的任务。其四, 宣传教育方针政策。家庭对教育、对学校的许多误解源于对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不甚清晰或误读, 正确宣传解释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对于优化教育环境、整合教育力量无疑也是重要一环。其五, 学习社会知识。与社会有“距离感”是许多学校和教师存在的通病, 家访则为我们提供了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学习社会的一条途径。家长们无论是一定权力的拥有者、某一方面的权威人士, 还是普通劳动者, 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理念都是社会知识, 认真倾听、科学分析, 都是宝贵财富。

此外, 家访是心灵的沟通、谈话的艺术, 远不像电讯往来那样冰冷和简单。家访既要坦诚相见, 又要保护学生自尊;既要主动宣传, 又要学会倾听;既要注意教师形象, 又要入乡随俗;既要善于抓住时机, 又要保持一定频率;既要敢于承诺, 又要防止腐败。

8.教师家访“这点事” 篇八

在探索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家访充分显示出其丰富的内涵和不可估量的功能。成功的家访能使家长更加佩服老师,使学生更加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从而激发其积极向上的决心。然而,失败的家访也会使家长对老师产生不该有的误解,会使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给老师增添新的烦恼。因此,教师家访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否则就失去了家访的意义,达不到家访的目的。

家访过程中必须注意些什么呢?笔者就以往教师家访中出现的问题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明确家访的目的

对学生今后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教师应在家访时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预先设想,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应对策略,避免家访的失败。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被家访的学生要有很深的了解,不至于在家访的过程中手足无措,使家长产生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关心太少,家访只是形式而已的想法。另外,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如谈什么、怎样谈,如何与心态层次不同的家长进行交谈等。

二、尊重并了解学生

有许多老师并不是非常了解学生,而“家访”则可以弥补这个不足。试想一下,如果老师事先没有对这次家访的学生作一个全方位的分析与评价,面对家长可能就会无话可说。所以,为了避免这种尴尬局面的产生,老师在平时就必须去关心每一个学生,并随时做好学生的观察记录。对于那些有多种缺点且成绩差的学生,要从爱心出发,不要以偏概全,“一好百好、一差皆差”。应从表扬其优点开始,打开家访局面,使家长体会到严是爱、松是害。向家长汇报时,要挖掘学生在校的点滴进步,不能把家访当作告状的机会,特别不能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数落他们。要告诉学生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正,改正了就是好学生。

三、了解家长

学生家长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各不相同。所以,在家访前老师有必要通过学生或其熟人调查了解家长的性格特征、对孩子的管教方式和要求等等,只有做足了这些准备工作,老师才能在家访时尽量避免话不投机等不愉快的场面。所以,从这方面来说,家访可以建立起新型平等的教师和家长关系,更好地统一学校和家庭的力量来把孩子教育好。

四、注意交流方式

家访时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家长,因此,家长对教师的家访是否采取积极合作态度,直接决定着家访的效果。教师在家访时力求语言朴实诚恳、举止大方,消除家长对教师的戒备心理。谈话时要避免单刀直入,可先从家长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引导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谈话中,创设良好的谈话气氛,力求与家长产生共鸣。在取得家长的信任后,逐步引入正题,向家长了解、介绍学生的情况。作为教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家访的方式一成不变,则有可能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家访中偶尔会遇到极个别素质较低的家长,他们娇惯子女、放任自流,甚至对老师蛮不讲理,此时不可针尖对麦芒,特别是发生口角,使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五、注重教师的自身形象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处处应该为人师表。家访过程中,老师的衣着、言谈举止都要体现一个老师的身份。有的家长出于感激之情,会送些礼物给家访的教师,对此要婉言谢绝,不要接受家长馈赠的任何礼物。家访时还应选择恰当的时间,切不可在就餐时间上门,并且也不要在学生家中用餐。

9.教师家访心得体会 篇九

陈同学平时在学校里性情温和、待人诚恳,课堂上遵守纪律,但总是沉默不语,不会主动积极地回答老师问题。经过两个小时的家访,我了解到,陈同学主要是由妈妈负责她的学习生活,家长向我反映,孩子在家很懂事,能理解妈妈的难处,从不向妈妈提出过分的要求。暑假生活开始了一个星期了,每天都会在家拖地打扫卫生,在妈妈的监督下,制作了一张暑期生活规划表,各门功课每天完成的作业量都有一个清晰的规划,遵循着“今日事今日毕”的原则,作业从不拖拉。

陈同学初一刚进来的学习成绩还是不错的,处于班级的中上游。但较初一上学期而言,这个学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退步。平时课堂上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注重理性思维的一些学科成绩明显处于下滑的趋势,面对政史地生小四门的背诵也是能偷懒就偷懒。这就导致了几次考试都处于班级中下游水平了。小陈同学自己也很心急,她对自己的成绩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客观地指出了自己学习上的问题,对自己的薄弱科目也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宛如一个小大人。

在和陈妈妈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在期末复习的最后几天,由于家中亲人的离世,无人监督陈同学的作业完成情况,所以孩子只完成了老师布置的笔头作业,对于背诵的作业选择性地忽视了。小陈同学的妈妈对我来家访很是高兴,和我交流了很多关于孩子的情况,说了很多趣事,这个小女生在妈妈面前就是个小话痨,每天妈妈接送她上下学,她总是有说不完的话,把一天中发生的故事要完整给妈妈复述一遍。

10.教师家访心得体会 篇十

我们首先家访的是葛志浩家,因为葛志浩自控能力差,不完成作业,上课捣乱,不能与同学和睦相处,经常逃学,偶尔还拿同学的东西。

来到了他居住的地方。他的,爸爸妈妈都外出打工了,家里有只有奶奶。我很快就把话题拉到了家访的正题。 我先给家长介绍他开学以来在学校的情况和表现。为了顺利达到家访的目的,我尽可能介绍他身上的闪光点,列举了他爱劳动,指出他是有潜力的,如果再端正一下学习态度,各个方面会有较大的进步的。接着就指出他的问题所在:在学校怎样不讲卫生,会有怎样不文明举动等问题,并指出造成这些问题的外部原因,是家庭教育。跟着我启用已准备的策略,向家长详细阐述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举了很多家庭教育成功与失败的例子,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最后我建议他们对葛志浩以说服教育为主。为达到时共同教育孩子,我向家长提出建议:家长要坚持正面教育,减少负面干扰。尽量多过问孩子在校表现,关心他的学习。要求进入学校要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尊敬老师,友爱同学,上课认真等,要做一个令老师、同学喜欢的好学生。跟孩子讲道理、讲原则、谈条件,让他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应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等问题。如果孩子做错事时,要告诉孩子做错的原因及改正的方法,不要只靠“打”。最后我告诫学生:你是个聪明孩子,有很多优点,但是自制力不强,管不住自己。这样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你,不跟你交朋友。如果你改正以上缺点,老师相信会有很多同学喜欢你,愿意跟你交朋友。葛志浩点点头,家长也连连点头。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反映: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无极限。当然高兴之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了。同时让我们更深的认识到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成长的不同影响。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多数会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管教子女严厉的家长,会教子女做人的道理,孩子的品性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对自己的子女又过于溺爱的家庭;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和家长促膝谈心,有的给予肯定和表扬,有的共同商讨,有的用好的教育事例给家长作分析,委婉地指出其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在这段时间的家访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家访对教师和学生家长来说都是受益匪浅的,家长能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老师能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我们只有通过家访,走进学生的生活才能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找出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根本原因,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源着手,对症下药,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达到家校结合,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

11.美国教师家访有“加班费” 篇十一

“美国式”家访

美国电影《非常教师》中有露安老师家访的一幕。美国家长有着和中国家长极其相似的思维:老师上门,就是告状。所以露安老师前去家访时,伟奥的父母不等教师开口,就对儿子说:“早警告过你不要惹事……”然后,他们就转向教师:“他会受到应有的惩罚的,您不用担心。”但露安老师的解释让两位家长十分惊讶:“我来是想亲自告诉你们,伟奥很聪明和风趣,事实上,他是我最喜欢的学生。伟奥令我深感欣喜,你们也一定会引以为荣的……”整个家访的氛围为之一变,由于这一次家访,伟奥的人生也发生了转折。

美国中小学普通家访的确与电影中的情形相似,也与我国中小学家访区别不大;但是美国中小学校还存在一个专门的学生指导体系,它是重要的校内学生支持系统,包含家访的内容。

“学生指导”作为美国学校指导与咨询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常规工作,是一个相当成熟的教师专业领域。中小学各学段一般都包括三个方向的指导:学业指导、生涯指导和生活指导。学校中指导团队也来自三个领域:心理学教师、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教师”)和学校咨询教师。他们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学生指导职责。其中,社工教师担当家访任务,其职责主要是与学生家庭建立长期而密切的联系(美国中学多数实行“走班制”,通常没有固定的班主任),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情况和亲子关系,进行长期而积极的跟踪与研究,以加深对不同学生个性、人格、特长、兴趣的了解,展开针对特殊学生的教育与帮助,并指导和帮助家庭为学生创造更有利于其成长的环境。

家访的准备

为了保证家访的质量,美国教师在家访前都会注意做好以下几项准备工作。

教师往往会通过电话、电子邮件、书信便条等方式和家长取得联系,商定家访的日期和时间。有的教师会先让学生把便条带回家,然后再给家长打个电话,以确立合适的家访时间;有的教师会提出几个家访的日期和时间让家长选择,使访问能在双方都方便的时间里进行;还有的教师会先给家长发一封短信,说明家访持续的时间(如不超过1个小时),并列出几个备选的日期和时间,供家长选择,几天以后再给家长打个电话,确定双方都方便的时间,并询问家庭的交通路线。

绝大部分家访会在学生家中进行,但是,教师有时也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不得不更换家访场所。例如,有的家长害怕教师来家访,教师就会为他提供在其它合适的场所进行访谈的机会,会选择在校园、公园、游戏场、咖啡馆、教堂、社区中心等地进行沟通。如果教师觉得不便于到某个学生家里去访问,他可以到家长的工作单位去访谈。总之,教师可以利用家庭、学校、社区等不同场所来实施自己的访谈计划。家访前,教师会精心准备家访中可能要用到的各种物品,如学生家庭住址的地图、学生所在学校或所在班级的照片、学校简介的书面材料或磁带、学生画画和写字的笔与纸、照相机等。这些物品为家访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物质保障,能满足教师、家长和学生的不同需要。

家访的内容和模式

美国教师家访的内容主要涉及三方面:第一,关于学生。包括学生的兴趣、害怕的事物、喜欢的东西、对学校的态度、饮食习惯、认知情况等。第二,关于家长。包括家长对学校的态度、惩罚手段、教育背景、对父母和教师角色的认识、喜好等。第三,关于家庭。包括家庭生活方式、家庭成员的角色、兄弟姐妹关系、空闲时间的活动等。

美国教师的家访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访问,其次才是对其他家庭成员的访问,因此,在教师家访过程中,学生在场并参与其中。教师家访前需要培训,而且家访属于教师的额外工作,会有“加班费”。

12.家访工作的重要意义 篇十二

做好家访工作, 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家访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和延伸, 是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具体体现。

(一) 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有关教育法

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 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和支持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建、共管、共育”教育模式。

(二) 与家长交流沟通, 深入了解学生

的成长环境和在家表现, 同时将学生近期在校期间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效、行为习惯以及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向家长反馈。

通过家访, 教师可以向家长及时反馈子女在校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家长能够随时了解子女在校各方面的情况, 从而激发对子女的责任感和责任心。做好帮助学生与父母沟通、搭桥的工作, 促进双方的了解。如我班里的王某, 家住当朝村, 家庭环境优越, 性格内向, 上课老是走神。经过家访, 其父母真正认识到孩子需要的不是金钱, 而是对她的关心和爱护。现在她活泼开朗了很多, 还考上了高中。

(三) 讲解有关学生安全教育知识, 督

促家长或监护人教育学生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进一步落实定期联系制度, 加强学校、家长、学生委托监护人之间的联系。

(四) 了解掌握特殊家庭学生 (贫困生、

单亲生、农民工子女、留守子女等) 和行为偏差生 (学困生、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 情况, 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辅导 (含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 和其他助学措施, 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鼓励他们积极上进、健康成长。

了解家庭环境。通过家访,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家庭环境进行了解, 这便于我们在教学中因材施教, 找到很好的教育方法。开学初, 对新生要进行家访, 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父母的情况、家庭收入、家庭成员、家庭教育等情况, 以便我们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行全面的了解。如陶某, 家住红星村, 该生是其他班转过来的, 厌学, 不爱说话, 于是我和科任教师对他进行家访, 了解其家庭情况。我们找到了根源, 他是一个留守儿童, 从小跟着外公外婆, 在家里他缺少父母的关爱, 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事后, 我要了其父母的电话号码, 和他的父母沟通了一下共同教育的方法, 让孩子和父母经常联系, 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关爱,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今的他可积极了, 也会跟我说说心里话。

改变学生观念。在农村, 由于受“读书不如早打工”的思想的影响, 很多父母认为, 只要孩子拿到初中毕业证书就可以去打工, 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并不关心。这更需要家访, 要让家长认识孩子的前途所在, 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如我班庹某, 她性格开朗、成绩优秀, 但因家里姊妹太多, 她又是一个女孩, 父母不想让她考高中, 这对她是不公平的。经过我们家访, 其父母知道她是一个多么优秀的学生, 有着大好的前程和知识的重要性, 后来她的父母改变了观念, 使庹某顺利地完成了学业, 上了高中。

了解学生的心理。对于家长都在外打工的孩子更要家访, 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 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对于留守儿童, 应多到孩子家看看, 让学生体验到老师的关爱, 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 让他们知道父母的艰辛, 只有现在学好知识, 以后才能有一个好的前程, 从而给学生增加无穷的学习动力。

密切师生关系。家访可以密切师生关系, 密切班主任和家长的关系, 使学生和家长都感到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这样可使老师与家长两股劲拧成一股绳, 在教育学生的态度、方式、方法上求得一致, 在学生的管理上更加严密, 使之取得最佳工作效果。

家访还可以让教师增进对社会的了解, 真正把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教学更加有效。“一半是孩子, 一半是大人”的懵懂少年更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关心。对于今天的这种社会现象, 教师更应该多家访, 让农村的家长和孩子知道知识的重要, 知识学到了, 财富也有了。

帮助和关心困难学生。对于家庭有困难的, 经常家访, 我们还可以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 让学生知道老师的关心和爱护, 从阴影中走出来, 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如尚某, 其弟不幸从屋顶上摔下来, 头部受重伤, 在州医院救治, 家中只有他一人, 又是农活又是读书, 他渐渐地无心读书了, 这时我和各科任老师一同到他家进行家访, 献出我们微薄的一点点力量, 这让他感动不已, 现在又能看到认真学习的他。

帮助家长正确对待问题, 加强家长对学生的约束力。很多教师在学生出现问题时, 都是叫家长到学校, 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 因为这样会使家长和孩子都很没面子, 也达不到教育效果, 我们应把“请进来”变为“我们去”的形式。此时进行家访, 教师及时地了解该生的教育背景, 让学生知道家长和老师的关心, 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以发现的眼光对待孩子, 多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 多与家长倾心交流, 与家长一起研究教育的最好方法。

(五) 征求家长对学校及教育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等。

上一篇:缅怀革命先烈继承优良传统下一篇:故乡情韵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