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创建情况汇报

2024-09-07

文明城市创建情况汇报(共8篇)

1.文明城市创建情况汇报 篇一

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201x年,全区林业工作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大力推进绿地倍增行动,开展以农田林网建设、通道绿化、农村社区绿化、镇区绿化、景区景点绿化、园区绿化为主的国土绿化工作,全力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努力建设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一、工作任务

一是扎实开展村镇绿化,完成人工造林9.395万亩,其中新型农村社区绿化0.084万亩、镇区绿化0.32万亩。

二是全面推进通道和景区绿化,完成国道312线、金武公路等交通干线和区乡道路绿化250公里(0.225万亩),高坝蜻蜓休闲农业旅游村、西营五沟温泉度假村、普康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等景点绿化10个(0.05万亩)。三是大规模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完成义务植树550万株。

二、进展情况

一是按照见缝插绿、应绿则绿、成倍增绿的思路,制定印发《凉州区201x年国土绿化行动实施方案》(凉办发〔201x〕25号)。

我局按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要求,结合林业工作实际,制定了《凉州区林业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01x年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工作任务分解安排到相关股室、单位,推动文明城市创建。二是各乡镇积极落实201x年国土绿化建设任务,加快苗木栽植工作,截止目前,完成人工造林9.87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05%,是201x年乡村造林绿化面积的近4倍,其中:压沙造林6.14万亩、农防林1.02万亩、水源涵养林1.52万亩、通道绿化0.44万亩、社区绿化0.15万亩、镇区绿化0.36万亩、园区绿化0.15万亩,旅游景点绿化0.09万亩。三是积极开展201x年国土绿化全民义务植树工作,制定印发《凉州区201x年国土绿化全民义务植树实施方案》(凉办字〔201x〕26号),今年春季共完成义务植树562万株。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去年全年降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少,尤其11月份以来无有效降水,造林绿化生态用水不足,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春季造林的成活保存。

二是部分群众对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保护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参与植绿护绿的积极性不高,国土绿化栽植树木管护抚育主体落实难度大。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造林管护抚育力度。

一是各镇实行领导包村、干部包组责任制,针对近期国土绿化中存在浇水覆膜不及时等问题,认真组织开展“回头看”,配备专职护林员,靠实管护责任,切实落实浇水、覆膜、抹芽、除草等管护抚育措施,全面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二是加强与水务部门协调配合,全面做好新栽植树木生态用水配备和管理,及时提供新栽植树木灌溉水源,切实解决栽植苗木“浇水难”的问题。林业部门加强对各镇新造林树木浇水督促检查,确保生态用水到村、到组、到树。三是加大林业行政执法力度,加强巡查,严厉打击偷盗、毁坏林木等行为,切实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二)积极开展秋季造林。

及早谋划筹备,抢抓秋季造林时间节点,完成祁连山林地保护与建设工程人工造林剩余任务0.63万亩。提前研究制定秋季造林绿化方案,对道路、工业园区、企事业单位周边具备绿化条件的地段,要应绿尽绿,切实提高绿化覆盖率,开展石羊河、白塔河等河道沿岸大规模绿化行动,确定机关干部义务植树点,开展秋季义务植树活动。

(三)持续抓好森林资源保护。

一是加强征占用林地管理,督促涉及占用林地的项目建设单位及时办理使用林地审批手续,做好项目永久使用林地预审转报及临时、内部使用林地审批工作。二是全面落实全市森林资源管理卫片执法和涉法专项行动暨“放管服”改革推进会议精神,积极开展森林督查工作。加大林业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未批先占、少批多占林地、毁坏森林资源等违法行为。三是严格实行林木采伐许可证制度和限额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五禁”决定,加强森林防火及林木病虫害防治,依法保护森林资源,建立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2.文明城市创建情况汇报 篇二

一、环境卫生现状

1.公共场所卫生质量较差、死角多。

一是商业区、火车站、汽车站、公园等人口密度大、流量多的地方, 水果皮、饮料瓶、宣传单、烟头、痰迹等污物随处可见, 即便有环卫工人进行清扫保洁, 但保持情况非常不好。二是公厕卫生质量参差不齐。大型商场、宾馆、饭店等处的公厕卫生状况相对较好, 但一些小型饭店、旅店及城乡结合部的公厕却经常脏乱不堪, 气味刺鼻。三是露天烧烤、路边小吃等占道经营严重地破坏了城市的环境, 同时也给周围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干扰和影响。

2.早市、夜市卫生情况差, 成为污染环境卫生的重灾区。

每当市场散去, 菜叶、果皮、塑料袋、包装箱等垃圾到处都是, 整个市场以及周边地区一片狼藉, 这不仅极大地破坏了城市的卫生环境, 同时也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 给他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3.因基建施工、修路筑桥等原因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

虽然国家对建筑施工的垃圾处理问题做出过很多规定, 也出台了很多法律法规, 但这一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 因建筑垃圾造成的污染以及乱堆乱放造成的占道现象依然存在。

4.城乡结合部的卫生状况不尽如人意。

各种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随意堆放, 长期滞留;主要路段和背街小巷乱摆、乱设摊点现象较多, 农贸市场及周边卫生情况尤为突出;因乱倒污水、乱倒垃圾以及未能及时清理残雪等原因而形成的卫生死角, 成为老鼠、苍蝇、蚊虫等滋生和繁衍的温床。

5.城市“牛皮癣”现象仍然是污染城市环境卫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法广告、招贴等经常出现在居民楼道、小区院内以及电线杆、汽车站, 甚至是行人过街天桥、行车路面上。尤其是假证广告简直是无孔不入, 极大地污染和破坏了城市的环境卫生乃至精神文明建设。

二、影响城市环境卫生质量的主要因素

1.环卫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难以适应人口增长需求。

近年来,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壮大, 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而原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却未能与城市规模的扩大相适应。其中, 卫生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就直接导致了城市环境卫生的“脏乱差”。例如公厕数量不足造成的随意便溺现象;由于垃圾箱数量不足造成的随意丢弃垃圾的现象;因垃圾处理设施落后、垃圾转运站数量不够, 造成垃圾转运过程中出现的二次污染等, 都是因环卫基础设施不足造成了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环境卫生的建设。

2.市容管理水平不高, 亟待改善。

首先, 对市容管理工作重要性和认识程度不够, 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其次, 管理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意识, 不善于用动态的、联系的、发展的观念去决策和实施城市管理工作。再次, 监管不严格、不到位, 没有实行严管。主要是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没有形成长效管理;乱摆乱卖、占道经营, 经常没人管;损坏公共设施的现象, 没有受到处罚;很多“脏乱差”现象经常发生在下班后或晚上, 而我们的巡查监管却未能打破常规, 没有实行全天候监管。

3.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文明素质有待提高。

文明城市是反映一座城市整体文明和谐程度的最高荣誉, 而市民素质和文明程度的高低就直接反映出整座城市文明程度的水平。可以说, 在公共文明习惯养成方面距离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一些市民的公共道德、环保意识和卫生意识还很淡漠, 没有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而在公共行为方面所表现出的一些陋习仍没有得到有效根治。种种不文明行为一方面反映了市民公共卫生公德意识、城市主人翁意识差,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们对城市的文明素质教育的滞后, 法律意识薄弱, 文明观念淡薄, 而且自律意识差, 从而造成卫生环境治理难、难治理的困境。

三、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1.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改善和提高城市整体环境卫生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 齐抓共管, 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因此, 各级政府和各部门都必须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从思想上把这项工作重视起来, 从行动上把这项工作落实下来, 并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同时, 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 充分认识争创文明城市工作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坚定信心、齐心协力抓好这项工作, 从而使城市的环境卫生状况得到全面的改善和提高, 为创建适宜人居城市创造必要条件。

2.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城市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否则就会回潮、反弹。为了确保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并长期保持下去, 必须大胆积极探索, 建立一整套长效管理的工作机制。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目标, 将管理项目细化, 并把管理标准作为“硬指标”纳入各地的目标责任管理体系中, 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以取得实实在在的管理效果。二是要按照全面高水平完成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要求, 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实施细则, 并将有关工作标准与全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结合起来, 使保洁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三是加强日常检查, 提高暗查、明查、数字城管等检查频率, 强化监管手段。

3.加大资金投入, 不断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环卫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将直接关系到城市卫生环境质量的好与坏, 因此, 无论是基础建设还是公用设施, 都应该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府要充分重视并下大力气, 组织人力、筹措财力, 从加强环卫设施建设入手, 把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纳入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计划当中。市、区两级政府要逐年增加对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做到专款专用。建设资金除政府投资外, 还可以采取贷款、引资、受益者集资和其他方式筹措。

4.加强舆论宣传, 营造全社会良好氛围, 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环卫意识。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 市民的素质是城市的灵魂和最大品牌, 只有提高全民素质, 提升市民的环卫意识, 才能更好地杜绝和防范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因此, 政府要大力发挥舆论引导和宣传监督的作用, 将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1) 以人为本, 强化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形式, 对居民进行持续性的、潜移默化的正面引导, 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宣传教育, 努力提高全体市民的城市意识、文明意识、法律意识和城市管理意识, 营造“城市环境人人有责”和“人人参与管理、共建和谐城市”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2) 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体, 开辟创建文明卫生城市专栏、专题、热线等, 广泛宣传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的重要意义, 反映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整治的有益成果, 加强政府与市民间的沟通与互动, 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3) 开展多种形式的争创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组织市民参加城市绿化、垃圾收集、白色污染治理等公益性志愿活动, 引导居民在自己的生活中自觉遵守文明规范, 敢于制止不文明行为, 形成“人民的城市人民管, 管好城市为人民”的良好风尚。 (4) 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通过市民投诉、曝光等方式, 加强对违反城市管理的行为的监督, 形成一种人人唾弃和斥责不文明行为的氛围。

5.向新加坡、香港等先进城市学习, 严格管理, 从重处罚。

严管重罚是搞好环境卫生最为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如新加坡对破坏城市环境卫生的人, 一是进行现场教育, 二是当场填写传票, 三是自觉接受处罚, 四是法院判决。如乱吐乱扔者, 先由环发部执法人员送传票, 被传唤者即到处罚中心先看电视录相带教育片, 再处罚1 000元新币, 如不接受法院处罚的就穿劳改服劳动。通过这些严管重罚措施, 新加坡的城市管理水平取得了质的飞跃, 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其经济的高速发展。香港也同样如此。依照香港法律规定, 吐痰和乱扔垃圾一次, 分别罚款1 500元。在香港的街上看不到随地吐痰、乱扔乱抛的现象, 连内地去的游客也能“入乡随俗”, 自觉遵守公共卫生。 可见, 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恶习并非不治之症, 关键是管理要到位, 处罚要动真格的。

摘要:城市卫生环境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市民居住和生存的质量, 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以及市民素质的高低。因此, 抓住创建文明城市这一有利时机, 不断改善城市环境面貌, 提高卫生质量, 这是建设适宜人居的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内容和必然选择。

3.创建生态城市建设绿色文明 篇三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推进生态市建设的责任意识

首先,始终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务院作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生态省的决策部署。衢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充分认识衢州作为钱塘江源头地区在全省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责任,加大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努力在生态建设上为全省建设多作贡献。其次,始终把思想统一到实施“三大战略”、?实现“两大目标”上来。近年来,衢州市委、市政府围绕“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大目标,积极推进“工业立市、借力发展、特色竞争”三大战略,将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实施《衢州市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和《衢州生态市建设规划》,努力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建设之路。我们把生态优势作为最大的特色,扬长避短,以长补短,发挥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互相促进,实现“双赢”。第三,始终把思想统一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上来。我们树立保护生态就是造福人民的理念,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强化环保意识,体现生态效益。高度重视林业经济,把林业摆在经济的基础地位和生态建设的首要位置,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绿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全民性的公益性事业和基础性产业,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等三大效益,使林业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绿色特色农产品基地、林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现代花卉苗木示范园区、绿色无公害林产品基地等,积极打造青山绿水旅游品牌,让老百姓在生态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

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扎实实推进生态市建设步伐

衢州市在推进生态市建设过程中,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在具体工作中抓好启动点、切入点,全力抓重点、破难点,扎扎实实推进生态市建设的步伐。

(一)明确生态市建设总体要求。处理好两对关系、做到三个结合、实现四项目标。要妥善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环境治理与社会稳定的两对关系;做到生态市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与建设节约型社会、与新农村建设三个相结合;确保实现完成生态省建设省、市目标责任书和“811”环境污染整治目标责任书确定的年度任务;确保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面考核验收;确保全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重点断面和出境水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重点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90%以上;确保全面完成生态市建设“六个一批”工程计划等四项目标。

(二)深化生态市建设工程体系。生态建设“六个一批”工作是衢州生态市建设的特色,通过几年的努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生态城镇、生态文化六大领域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生态农业方面。建成了特色、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510个,总面积120万亩,其中省级以上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92个;认定了3批共计99个衢州绿色农产品和97个衢州市绿色特色农业示范园场,获得国家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72个,有机食品21个,绿色食品14个,15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原产地标记保护。开化县成为农业部命名的“全国100个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基地县”之一, 开化县、江山市和龙游县进入全省30个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县行列。生态林业方面。近几年,我们通过大力实施路域绿化、水系绿化、高标准农田林网、村庄绿化、经济林建设等一系列绿化工程,使全市的生态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全市共完成造林更新26.59万亩,建设生态公益林300万亩,森林总蓄积量达到177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1%的较高水平;全市共新建绿色通道1264公里,建成花卉苗木基地9万亩、省市级绿化示范村96个和工业原料林基地8万亩,建成城市防护林带1000亩,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市建立了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二个省级森林公园和48个自然保护小区,保护面积143.4平方公里。生态工业方面。坚持加快制造业基地建设和创建生态市相结合,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要求,28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共实施清洁生产项目520个。全市有8条回转窑水泥生产线配套了余热发电项目,合计装机达7.8万千瓦。在造纸、化工行业推广热电联产技术,10个热电联产项目已建成投产,合计装机近21万千瓦。近两年,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每年下降5%。生态旅游方面。衢州人文景观荟萃,自然资源尤其是生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衢州将生态理念植入旅游发展,发挥钱塘江源头山清水秀优势,坚持“保护优先、科学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发展生态旅游,对以孔氏南宗家庙、围棋发源地烂柯山等为背景的古城文化景区,以钱江源头、国家森林公园为背景的水系源头生态旅游文化景区,以姑蔑旧地、龙游石窟为背景的姑蔑文化景区,从生态的角度整合提炼、拓展深化,建设集旅游、生态教育、科普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全市旅游区环境达标率达到100%。生态城镇方面。“画好山水画,促进城镇生态化”,确立“盆景式城市”的特色理念,致力于做精、做美、做特城市。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利用江、湖、山、林等生态资源,把城市定位为生态园林城市,生态理念已融入城市规划与建设。全面开展“五城联创”活动,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全市已有100多个乡镇完成了生态示范乡镇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建成市级生态示范乡镇68个,省级生态示范乡镇4个,省级绿化示范村109个。生态文化方面。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依托,挖掘衢州丰富的生态文化内涵,加快文化名市建设。编制孔子、棋子“两子”文化发展纲要,大力弘扬南孔文化中正确处理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精神,提高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推出了“农家乐文化大篷车”、“国际孔子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创作了一批反映生态衢州建设主题的文艺作品,充分展示了衢州的生态文化建设成果。

(三)完成生态市建设预期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衢州市生态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了预期目标。一是生态示范区建设通过了国家级验收。2006年衢州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的12项基本条件和26项指标全部达到一类标准;各县(市、区)都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考核验收,实现了全市“一片绿”。二是污染防控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目前,衢州市、县(市、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全部启动,衢州市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全市建成了27座乡镇垃圾中转站,近900个村开展了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了50.2%。三是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衢州市先后关闭了1.24万只竹料腌塘和41家土法造纸企业、完成了12家氨氮重点企业的治理、淘汰了小化工企业60多家、拆除水泥机立窑90多条、关闭小矿山170多个、小石灰窑520多个、实施了150多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治理工程。

加强领导明确措施有效保障生态市建设顺利进行

衢州市委、市政府切实把生态市建设作为事关衢州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采取有力措施,有效地保障了生态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市委、市政府对生态市建设高度重视,把它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每年都确定“建设一批生态示范乡(镇)村,培育一批清洁生产(绿色)企业,打响一批绿色品牌,营造一批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绿色单位,实施一批生态建设项目,治理一批污染源”的生态建设“六个一批”工程。同时,将任务以责任书的形式分解到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再由各县(市、区)分解到基层,形成了各负其责、协同配合、统一完整的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机制,使各项任务分解到位、落到实处。

(二)编制规划,确立项目,认真实施。生态市建设的基础是林业。近年来,衢州市完成了城区森林生态体系建设规划、城市生态景观林建设工程规划、千里绿色长廊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规划、100个生态示范乡镇建设规划,建立兴林富民示范村100个,森林生态保护示范村100个,绿化示范村100个等,形成了健全完善的林业生态建设规划体系。一方面,充分利用全省“五大百亿”工程、“生态省建设十大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等载体,整合资源,突出项目的生态含量,编制、推荐项目,做到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申报一批。另一方面,认真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一是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全市建成省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300万亩,二是实施针叶林阔叶化改造工程。全市完成100万亩。三是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全市建设生物防火林带1000公里。

(三)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衢州市在生态市创建过程中,十分重视生态示范区带动作用,努力培育一批绿色单位和生态示范乡镇和村。几年来,通过宣传发动、自主申报、强化指导、积极扶持、严格考核、表彰奖励等创建程序,全市有74家企业获省级“绿色企业”称号;建成90个省级“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饭店”、“绿色医院”、“绿色家庭”;创建省市级生态乡镇69个,市级生态示范村125个。

(四)创新思路,制定政策,完善机制。衢州市在浙江省率先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的意见》、《关于生态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三农”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政策引导,形成工作合力,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步伐。在激励机制上,对获得国家、省、市绿色食品证书、绿色单位称号的单位进行奖励;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给予财政补贴;对实行清洁生产和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给予财政补助,对综合利用工业废物的企业落实退税政策。在投入机制上,按照政府宏观调控与社会共同参与的思路,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多方投资。在监督机制上,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执法监督管理,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监督和新闻媒体、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作用。在群众参与机制上,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引导社会各界主动参与生态市建设,对在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与奖励;在工作经费保障上,每年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用于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奖励、补助、规划、宣传、调研等。

(五)强化宣传,全面发动,营造氛围。生态建设涉及面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衢州市为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提出了建设“浙江绿源”的口号。通过邀请国家、省生态专家开办生态建设知识讲座和环保课。利用报纸、电视、电台开辟了宣传专栏,举办生态摄影比赛,制作宣传光碟,汇编生态建设文献,举办 “中国(衢州)生态与经济双赢论坛”,在高速公路、国省道沿线设立宣传牌,开通“浙江绿源-衢州生态市建设网站”等形式,扩大衢州创建生态市建设的影响,展示了衢州良好生态形象,打响了衢州生态品牌。

4.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情况汇报 篇四

一、关于城南片区小街小巷市政维修和清扫保洁的问题

从省调查总队对广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两次模拟测评结果,以及市创建办多次实地督察情况来看,小街小巷的市政设施破损、缺失、清扫保洁等问题较为突出。根据《城南片区小街小巷市政维修责任区域移交协议》,从4月27日起城南小街小巷的市政维修工作就交由广安区人民政府负责,区政府负责本责任区域内的市政维修工作;责任区域内整条道路的翻新、改建或打造特色街区等工作;按属地管理,小区整治(设立大门、改造环境、化粪池、房屋立面等),城中区、城郊结合部治理等工作。根据《城南片区小街小巷清扫保洁责任区移交协议》,自9月1日起,由广安区政府负责城南片区小街小巷清扫保洁责任区内的清扫保洁和果皮箱的清洁,并将责任区域内所产生的垃圾清运至就近垃圾中转站。

二、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实地考察点责任划分的问题

近期,市创建办对我市实地考察点(单位)申报表进行了模拟测评,并就发现的问题发出了整改通知。根据广市创指办〔2011〕33号、34号要求,我局协同广安区,就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实地考察地点中的主干道、非主干道、主要商业大街、公园、大型公园绿地、建筑工地等进行了申报。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城北片区和城南小街小巷涉及的实地考察点的主体责任单位为广安区政府。我局将认真履行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职责,指导督促广安区住建局做好实地考察地点的创建工作。

三、关于城南片区居民小区内管网等设施建设维护的问题

由于老住宅小区、居民散居区未实行专业化物业管理,较多小区、居民楼存在管网、化粪池堵塞等问题,社区、物管、住户未形成有效的处理协调机制,寄望于我局解决,我局无论从职能、资金、精力上都无法解决。为切实解决问题,推动创建工作,根据《城南片区小街小巷市政维修责任区域移交协议》中“按属地管理,小区整治(设立大门、改造环境、化粪池、房屋立面等),城中区、城郊结合部治理等工作”由广安区政府负责的精神,建议对达不到要求、基础设施不配套,不具备物业管理条件的单幢或零星住宅楼的管网等设施建设维护,由广安区政府负责整治,资金问题由市政府专题研究解决,我局将全力做好行业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

四、关于提高市政公用设施维修管护效率的问题

5.铜陵市创建文明城市情况汇报 篇五

铜陵市文明办(2011年12月22日)

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铜陵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提前八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幸福铜陵工作目标,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扎实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不动摇,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作为实现铜陵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智力支持,作为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升级的精神动力,作为提升精气神、提高执行力的思想保证,作为营造良好对外形象、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的重要载体,予以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强力推进,实现了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实现了以积极健康、丰富多彩、服务人民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实现了以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城乡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2011年5月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安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在全省17个城市中,铜陵市幸福感指数竞争力排在第一位;2011年10月荣获省级文明城市二连冠;12月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取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回顾近年来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立足弘扬典型、引领风尚,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掀起高潮。一是以典型示范为切入点引领社会道德风尚。采取“五推荐、五评选”以及开设热线电话、文明网推荐邮箱等的方式,大力开展“铜陵好人”评选活动,广泛宣传看得见、信得过、学得到的“凡人善举”,截止目前我市已评出41位“铜陵好人”。认真参评全国道德模范和全省道德模范,王素英、方海鹰先后荣获安徽省道德模范和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叶官山、杨文革荣获安徽省首届道德模范提名奖。组织开展“全国百城市道德模范巡讲网上行”等系列活动,成立道德建设先进人物巡讲团,进社区、进村镇、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宣传道德模范和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品质。二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为着力点夯实公民思想基础。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市直各新闻媒体、市民论坛网站等相继开设专题专栏,全市各单位把荣辱观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和文明创建结合起来,充实内容、创新形式、拓展领域,推动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三是以“讲文明、树新风”等系列道德实践活动为立足点促进公民道德养成。着力开展“做文明有礼的铜陵人”和“我们的节日”等活动,在全省率先开展“文明劝导”活动,承办了安徽省第二届公民道德论坛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百千万工程”现场会,开展红歌大家唱活动,不断增强了各类主题活动的群众性、广泛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四是扎实推进志愿服务活动。召开了铜陵市志愿者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将志愿者协会从市民政局调整到市文明办,目前全市共有注册志愿者92362人。精心组织开展了“迎世博 讲文明 树新风”铜都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农民工”和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行动,积极推进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活动。

2、立足强化领导、创新机制,创建文明城市活动蓬勃开展。一是在组织领导上,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市委副书记任常务副指挥长的争创指挥部,成立了创建督查组和争创办。二是在工作机制上,严格实施“队伍网格化、管理标准化、督查制度化、奖惩公开化”制度,各争创职能部门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协调联动、无缝对接”的争创运行机制。三是在落实机制上,将全国文明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并建立了市、县区两级领导干部和部门包社区、包路段、包分值制度。四是在协调机制上,建立了工作联席会议、争创点评会议、文明委全委会等制度,通报创建情况,着重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五是在日常管理上,深入开展了市领导带队视查、市文明委明查暗访、市文明办检查督查、创建职能部门自查互查等四级创建评比活动。六是在考评机制上,将创建工作纳入各单位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并出台了奖惩问责办法,做到有奖有罚、重奖重罚。

3、立足夯实基础、活跃基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齐头并进。

一是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在创新中突破。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开展以城带乡、城乡共建小康村镇活动,开展“净化环境、美化家园”、“农村清洁行动”等系列主题活动,命名了28个村为2009-2010市级文明村,铜陵县取得全国文明县城二连冠,另外郊区大通镇、狮子山区西湖镇朝山村当选全国文明村镇。二是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在深化中拓展。组织开展“行风热线”等系列活动,开展“看世博、学礼仪、讲文明”系列活动,进一步规范行业服务行为,加强示范单位、示范窗口的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市级文明行业命名表彰工作。三是创建文明社区工作在发展中前进。围绕“设施优等、管理优化、服务优质、环境优良”四优和谐社区建设,着力在社区活动、社区服务、社区文化上下功夫,开展了市直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开展了“社区文化活动月”活动等,命名表彰了第五届市级文明社区30个。四是创建文明单位工作在评比中优化。修订了《铜陵市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开展了市级文明单位检查验收和省级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单位遴选推荐工作,加强对文明单位明查暗访力度,促进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命名表彰了293个2009-2010市级文明单位,其中市人民医院等64个单位(含有色系统)被命名为第八届省级文明单位,市人民医院、市国税局等4个单位荣获第二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4、立足搭建平台、培育亮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将其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关于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开展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交流等。深入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开展“黑网吧”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等专项整治活动,积极构筑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联动格局,形成了“三养、三帮、三辩”的渐进式德育教育模式,“娃娃楼长”、“荣辱观跳棋”及“传承经典、点亮童心”等创新载体等,在全省乃至全国得到推广。认真抓好“乡村少年宫”建设,制定了《铜陵市“乡村少年宫”建设实施方案》,在铜陵县、狮子山区、郊区先后建成了14所乡村少年宫。制定《铜陵市中小学生“文明礼仪,从我做起”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加强了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知识的普及教育,组织各校学生走上街头、深入社区,开展交通安全礼仪、文明行为礼仪等内容的文明劝导活动,提高了学生文明素质。

共享成功喜悦再写创建辉煌

11月24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也是一个让全体市民欢欣鼓舞的日子———2005年至今,历经6年多努力,我市终于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努力,70多万人民的合力,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水到渠成,我们在此与全体市民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

“国家卫生城市”,这一光荣称号来之不易。2005年,市委市政府着眼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包括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在内的“五城联创”重大决策。自2007年我市成为首个“安徽省卫生城市”后,市委市政府乘势而进,于2009年作出建设幸福铜陵的战略部署,提出实施身心健康工程在内的“六大幸福工程”,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多年来,全市上下怀着对安康幸福的热切希望,克服持续工作的消极厌战情绪,始终保持旺盛斗志,始终以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创卫工作,勇挑重担,不断化解创卫难题。创卫没有休息日,日复一日的改进、改进、再改进,从市领导到普通百姓,全城动员、全民上阵,创卫已成为全市上下的自觉行动。六年多坚持不懈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我们稳稳地拿到了这个荣誉。这样的一个日子里,请让我们向为创卫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人们致以最真诚的感谢!我市是一座典型的工矿城市,历史原因造成了我市的城市建设不科学、功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制约了城市发展,群众也不满意、不方便。而创卫工作正是一项最基础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工作。“创建依靠人民,创建为了人民”,市委市政府从推动全市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创卫工作,牢固确立了“以人为本、创建为民”的理念,设立了“让城市更靓丽、让市民更幸福”的创卫工作目标,创卫工作的意义早已超出了“创卫”本身。创卫工作开展以来,市民的生活悄然发生改变:卫生面貌持续改善,城市环境焕然一新,市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一座老旧的工矿城市变成了一座青山绿水、宜居宜游的山水园林城市。

更加重要的是,在创卫工作的奋斗中,我市全体市民凭借顽强的作风和昂扬的斗志,将“古朴厚重、熔旧铸新、自强不息、敢为人先”铜都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城市的凝聚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铜陵的发展基础更实、发展活力更强、发展前景更广阔。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虽然成功了,但是创卫工作没有结束。我市多年的创卫经验证明,创建卫生城市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事业。和创卫先进城市比,和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期望比,我们仍有差距。获得国家卫生城市之后,我们还面临着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任务,这是一项比创卫更加艰辛的工作。我们在庆祝胜利的喜悦中,应该一如既往的清醒认识到: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全体市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健康文明新铜陵才是我们创卫的真正目的。同时,国家卫生城市技术评估和现场复查中,专家也给我们指出了很多仍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意见,需要我们进一步认真落实,积极整改。

6.文明城市创建情况汇报 篇六

市城建局

创建城市园林文明行业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几年来,市园林行业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建设厅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抓住根本,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以改善环境质量和创造一流工作业绩为依托,以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高素质”的园

林队伍为根本任务,以“树行业新风”为主题,认真开展创建文明行业工作,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某年和某年,我局分别被建设部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国绿化工作先进集体”。现将我局开展创建城市园林文明行业工作的简要情况作如下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明确目标,提高认识,增强创建城市园林文明行业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把市建成“绿色工业城市”的奋斗目标,与之相适应的打造精品特色园林城市的构想也初步形成。特别是某年省里出台《省创建园林城市考评办法》和《省级园林城市标准》后,由我局牵头,协调林业、旅游等相关部门以及市内外园林绿化设计、施工单位,对市及主城区园林绿化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就我市园林绿化的组织管理、规划设计、绿化建设、生态保护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城市防护林建设为载体,以城市公共绿地为重点,以庭院绿化为依托,坚持以人为本,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力争两年内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的创建目标,并制定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对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协调。同时,创建城市园林文明行业工作也被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某年全省建设工作会议之后,按照省建设厅《创建全省城市园林文明行业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确立了“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为基础,以规范化服务达标竞赛为载体,使全市城市园林行业两个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照城市园林文明行业标准,明确了创建目标、步骤、措施和工作要求,全市园林文明行业创建工作得到了深入开展。

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我们逐步提高了对创建工作的认识。我们认识到,创建城市园林文明行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市建设绿色工业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园林行业两个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也是园林绿化建设不断提高水平,促进全面进步的重要手段,对我市园林建设事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深刻认识到,创建文明行业既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要求,也是园林行业自身发展的必需,更符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它集中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园林行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由此,进一步增强了创建城市园林文明行业的坚定性、自觉性和主动性,确保了创建工作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

二、全面动员,扎实工作,积极推进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建立创建工作格局,为做好创建工作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我们始终把创建工作列入全局工作的重点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体干部职工共同抓,做到目标有规划、工作有计划、季度有评比、半年有小结、有总结、有评比。局主要领导多次在会议上强调,要把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借此增强园林行业广大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现代科技文化素质,增强服务建设工作发展、服务社会的本领和能力,力求使园林行业率先成为全系统的文明行业,以此促进和带动整个建设系统各个行业的文明创建工作。几年来,尤其是近两年来,我们在加强组织领导、抓好班子建设、落实创建措施、完善制度建设、提高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化单位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和省建设厅交办的各项相关工作任务,保证了创建工作能够根据新形势的要求,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水平。

二是广泛动员,为实现创建目标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创建文明行业是全局上下的共同任务,需要全局干部职工的积极参与。我们通过召开动员会、专题座谈会,要求大家积极投身到创建工作中来,努力为创建做贡献。目前,创建意识已植根于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之中,创建文明行业已成为全局上下的共同目标,已初步形成了同心协力为创建工作做贡献,人人争当文明职工,争创文明行业的喜人局面。

三是按照创建工作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创建工作。围绕创建文明行业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和创建工作的要求,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创建的各项具体工作,认真抓好创建工作的全过程。把文明行业创建工作的必要开支纳入财务计划,拨出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创建活动的开展。发放征询意见函,走访重点用户,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整改,做到件件有答复,有落实。

7.文明城市创建情况汇报 篇七

一、提炼名人文化, 宣传淮安美名

开国总理周恩来, 1898年3月5日诞生于淮安并在故乡度过了12个春秋。淮安现有周恩来故居,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周恩来故居约两华里有雄伟壮观、气势恢宏地周恩来纪念馆, 在淮安市中心还有周恩来童年读书处, 这些场馆成为淮安百姓乃至全国及世界友人凭吊瞻仰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的纪念地, 也成为全市党员干部“学习伟人周恩来, 崛起江淮作表率”的实境课堂, 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学习他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光辉人格;学习他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淮安另一世界级人物, 即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在淮安区河下打铜巷12号, 座落着吴承恩故居, 国家AAA级景区, 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球首部立体电视剧《吴承恩与西游记》的拍摄基地。《西游记》里的美猴王孙悟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 历经千山万水, 终于在西天取了经, 这一形象深受世人喜爱, 也揭示了一个颠补不破的真理, “前途是光明的, 但道路是曲折的”, 人要有一颗上进之心, 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 要始终坚信:“天道酬勤, 爱拼才会赢, 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兵仙、汉代三杰淮阴侯韩信, 忍受胯下之辱成就一代伟业, 也说明一个道理:宽容之心是成就大业的美德, 韩信为了感激漂母施粥之恩, 建起了漂母墓, 也弘扬了“知恩图报”的优良品德, 我们感谢大自然, 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衣食之源, 生存之本, 我们感谢身边所有的人, 因为他 (她) 为我们的成人成材成长提供了许多无私的帮助和热情关怀, 只要人人拥有一颗感恩之心, 你就会觉得整个世界处处充满阳光和谐。淮安还曾诞生过巾帼英雄梁红玉、虎门硝烟的名族英雄关天培, 为我们培养一代又一代淮安爱国人士起了前赴后继的激励作用。淮安的河下古镇, 在明清两代曾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 有“进士之乡”之称, 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所以才成就今天淮安人好学上进的良好学风, 故现代淮安产生了戏剧大家陈白尘, 著名书法家谢冰岩, 著名电影导演谢铁骊, 作品有《暴风骤雨》、《智取威虎山》、《早春二月》、《海霞》等, 著名作家吴强, 代表作《红日》, 著名写实作家张贤亮, 代表作《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牧马人》等, 京剧大师王瑶卿、周信芳、宋长荣, 淮剧泰斗肖文艳、马秀英、王志豪, 现代诗人赵恺等。淮安还产生与李时珍齐名的中医大师吴鞠通, 他所作的《温病条例》在中医史上独树一帜, 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来救死扶伤, 造福于民。今天还涌现了当代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许嘉璐等一批淮安名人。淮安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历史古城, 文化名城, 为今天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了取之不竭, 用之不尽的德育之源。

二、传播淮扬美食, 感悟德理之源

天下至美——淮扬菜, 近日赴日参加“文化中国·中华美食”的交流活动。这是淮扬菜集团第一次走出国门, 不仅带去了舌尖至味, 更传递了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 让总理的故乡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展示, 极大地提高了淮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淮扬菜以其取料广博 (就地取材) 、制作精美、注重火候、擅长炖焖 (软烂嫩滑) 、急炒速烩、清淡入味、咸甜适中、色调雅丽、兼容善变等特点, 在世界美食交流中一枝独秀, 赢得各方赞誉。从淮扬菜的特点来看它充分阐释哲理, 体现道德理念。如:就地取材——体现敬重自然、因地制宜;注重火候——体现做任何事要适度, 千万不要忽左忽右;擅长炖焖——体现在饮食上尊老爱幼;清淡入味、咸甜适中——体现中庸之道 (如周恩来同志在我国外交政策中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伟大构想) , 制作精美、色调雅丽——体现了精益求精, 追求卓越的思想;兼容善变——体现了包容、创新的理念。另外淮扬菜擅长用普通低档食材做出高档水准 (土菜精做) , 朴素而典雅, 体现了党中央对节俭的倡导和对自然的敬重。如以“平桥豆腐”为例, 是将极普通的豆腐片成瓜子大小, 再配以小鲫鱼脑子或虾仁、蛋白浑然一体。制作淮扬菜通常材尽其用, 绝不浪费, 又比如用一条黄鳝可以做出108道菜, 脊背前部“炒软兜”, 脊背后部“炝虎尾”, 腹部“煨脐门”, 血和肠子“蒸小鱼”, 骨头做“挂霜龙骨”……, 再比如“淮安蒲菜”又称淮笋,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部就提到了淮安的蒲菜饺子, 因梁红玉曾挖蒲根充军粮, 自南宋后又称“抗金菜”, 现也成为淮安新开发的一道名菜, 即“开洋蒲菜”, 为充分发掘淮扬菜的文化内涵, 淮安设立了淮扬菜文化产业园, 打造了中国淮扬菜集团, 建成了首家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 并启动淮扬烹制技艺“申遗”工作 (如“淮点三绝”:文楼蟹黄汤包、淮饺、烫面饺) 。

8.文明城市创建情况汇报 篇八

一、规划先行、避免盲目

城市环境建设规划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依据,也是实施城市环境精细管理常态化的首要环节。泉州着眼建设特色生态文明城市需要,找准影响城市环境建设发展的“瓶颈”问题,借鉴国内外城市环境建设经验,突出顶层和全过程设计,制定出符合泉州特点、具有泉州特色、体现泉州特征的环境建设发展规划,做到全市有总体规划统领,县(市、区)有区域规划统揽,以及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相互配套完整实用的规划体系。

中心市区市容是生态文明城市的外貌,又是生态文明城市内涵的窗口。所以,市容专项规划应成为生态文明城市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泉州在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中,常常用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来替代市容专项规划,给城市的容貌景观留下了许多难以弥补的遗憾或不足。如:道路网络和路灯、绿化等道路附属设施,以及道路两侧建筑设施之间的空间布局不合理;不预留停车位和小区绿化空间而占用慢车道、人行道,道路两侧建筑设计风格和主色调不和谐;市容景观缺乏统一谋划,不能形成鲜明的城市个性,广场、雕塑、喷泉和游乐休闲等人工景观设施,以及草坪、丛林、河流等自然景物,与城市地貌特征、建筑设施、风土人情不和谐;市容“硬件”设施严重不足,私家车哪里停?小商贩哪里摆摊?小商业广告哪里发布?这些细微的民生问题考虑不周,以致造成乱停乱放、乱摆乱设、乱贴乱写等“顽症”。

因此,泉州从城市市容实际现状出发,进行市区景观大道规划、主干道两侧建筑设施景观更新改造规划、城市内沟河两侧风光带规划、市区户外广告景观设置规划、市区主干道广告灯箱设置规划、楼宇亮化景观规划和临时摊点群设置规划和改造等,又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从市容管理的全局进一步拓展市容专项规划的深度、广度、规模和范围,以发挥市容专项规划在市容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前瞻性和指导性作用,掌握城管工作的主动权。市容专项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对市容进行整体布局和通盘考虑的专业规划,它包括建筑设施容貌技术规范、市政公用设施容貌技术规范、市容管理设施规划、城市景观规划、户外广告及标识设置规划等五个部分。其中,前两项已成为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市容专项规划经主管部门和专家评审论证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乡村是生态文明城市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空间,泉州非常重视中心市区的边界规划控制,以及郊区和乡村的规划控制,并当成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在规划实施中,泉州坚持长远发展的理念;坚持生态文明的思路,在产业布局方面尽量考虑环境友好型、绿色环保型,有选择地招商,把低碳、环保、可循环、高附加值的产业招进来;增强规划的法律意识,非按法律程序办理修订的一律不准变更规划。

二、突出重点、精心创建

按照规划加快推进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是创建生态文明城市的基础性工作,必须抓住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并根据“轻重缓急、分期分批”的原则精心推进。几年来,泉州重点实施项目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加快市政道路设施配套建设

确保城市道路主车道、慢车道、人行道、窨井等附属设施的完好,实现道路综合设施完好率达95%以上。对老市区主干道存在小区出入口多、人车分流疏导组织差、人行道和慢车道混杂等问题,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堵住部分小区出入口,并实施人行道和慢车道的改造,解决了人车分流、车辆起步距离小问题,以确保畅通;对新市区的道路建设,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既考虑车行问题,又考虑人行问题,保证不留后患。

(二)加大环卫设施的投入

在解决好以政府独资建设的大型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和以各种筹资方式投资建设的垃圾处理焚烧厂的基础上,加大垃圾清扫机械、道路清洗机械和收集转运车辆的资金投入,不断提高机械化清扫率,降低人工清扫负担面积,提升城区清洁率,确保主次街道无暴露垃圾、无污水横流、无扬尘污染。同时,重视如厕难问题,改造建设一批档次较高的厕所,尽可能人性化地配置设施(包括除臭、音乐、洗手设施等)和蹲位(包括残疾人专用蹲位);对无法进行新建厕所的老城区域,购买添置一些移动公厕。

(三)开展绿化行动

开展以“护绿、增绿、提档、特色”为主题的绿化行动,实现城市绿化全面上水平。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道路绿化带建设、广场公园绿地建设、街道休闲绿地建设、内河岸边绿化带建设、行道树补栽补植工作,大力提高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在实施绿化行动时,做到“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突出内涵、突出管养”和“注重绿化、注重美化、注重花化、注重生态”,努力营造青山绿水、拴心留人的生态环境,达到“点上绿化成景、线上绿化成带、面上绿化成园、绿树成荫”的绿化效果。

(四)管网综合改造

实施排水排污管道和内沟河的综合整治,保证暴雨道路不积水、污水排放入管和内沟河水质碧波荡漾。在前几年截污纳管、管道疏浚的基础上,对雨水管道不畅的地段和污水直排内沟河的居住区进行雨污水管道改造,以及实施对河底泄水改造、河墙清洗等,以解决局部路面积水、污水管网不完善和城市河道水系不畅,造成内沟河黑臭,影响市民出行和人居环境的问题。

(五)背街小巷整治

进行老旧街面和背街小巷建筑物的整治,使城市建筑物容貌焕然一新。对老旧街面建筑物的外立面有计划、分阶段实施清洗、粉刷和外装修,精心打造高低错落、远近互衬、色彩协调的建筑物立面景观;对背街小巷的整治改造,既做好保护各街巷的历史文化,房屋改造做到修旧如旧、恢复原貌;又精心设计,尽量做到管线敷设下地,并有效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营造街巷优美环境。

nlc202309010544

(六)夜景工程建设

推进夜景工程建设,勾画动态、飘浮、神秘而又美妙的泉州夜城。充分利用城市的江河,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布局夜景,在沿江、沿河的堤岸上布置高杆灯,在堤内绿化带布置草坪灯,在城中大桥头配置适当的霓虹灯、旋转灯、投射灯,在公园、市民休闲娱乐场所建设动感音乐喷泉。

三、强化服务、创新管理

泉州城市管理部门围绕城市、人、自然和谐发展目标,坚持“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生产力、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强化“服务第一、发展第一、队伍第一”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高质量打造生态文明城市,高标准实施净化、亮化、美化、彩化等为民办实事工程,创新管理工作,提升服务发展水平。

(一)以市容考评为抓手,推进精细化城管

首先,根据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排水排污、广告设置和公园景区的管理规范,制定常态化专项考评考核标准,实施考评考核;其次,围绕市容环境提升行动,突出重点抓好各项示范工作,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精细化管理机制;再次,按照“强化日常管养,强化落实责任,强化上下联动”的工作要求,及时快速地落实整改考评中发现的管养问题,实现市政设施完好无损、市容整齐有序、路平街美、环境舒心的效果。

(二)以为民惠民为目的,推进社会化城管

通过“114”电话投诉举报热线,启动举报有奖制度;结合月度考评、年度总评,建立健全“以奖代补”等经费核拨机制;组织社会监督员对社区、道路、公厕和住宅区等进行常规现场考评和暗访,定期抽评车站码头窗口单位、公交候车廊、文化广场等公共场所;成立以人大政协老领导牵头的市容市貌观察团,定期观察市容市貌情况,督促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及时解决市容市貌问题;鼓励引导社会志愿服务者参与城市管理;开通市政政务微博,及时将关系市民切身利益的信息发布上网,主动回应公众诉求,接受市民的咨询、建议、投诉与批评;加强与媒体互动,强化正面引导,曝光市容市貌问题。

(三)以科技创新为依托,推进现代化城管

首先,建设管理网络。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构建城市管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网络,并按照工作职能和任务明确职责,即:市、区两级城市市容考评中心分别设立信息指挥中心和信息监督中心,负责信息采集接收、复核、立案、协调处理(派遣任务)、督查和销案归档等工作;市、区直市政市容管理单位、街道办事处及派驻社区城管人员和协管员为解决问题的责任单位、责任人,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实行“定人、定岗、定责任、定区域、定时限”完成城管现场处置工作任务,并负责处理结果情况反馈。

其次,建立工作流程。市、区两级城市市容考评中心购建城市管理日常信息采集设施设备,即:“数字城管”设备,在此基础上建立“信息采集传输—任务案件立卷—任务调度派遣—任务案卷处置—处理情况反馈—现场核实结案—系统综合评价”等七个环节的“数字城管”工作流程;市、区直市政市容管理单位、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相应建立“任务接收—立案—派发—现场处置—反馈—结案”等六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再次,建立应急处置机制。

对所有城管信息,按照轻重缓急处置原则要求,划分为三类:一类城管信息,规定收到“数字城管”分派任务指令时,工作人员必须在30分钟(白天)、50分钟(晚上)以内到达现场处理;二类城管信息,规定收到任务指令时,必须在三天内完成处置任务;三类城管信息,规定收到任务指令时,必须在七天内完成处置任务。

通过“数字城管”,增强问题发现能力,提高问题解决效能,达到最大程度赢得广大市民对创建生态文明城市工作的赞成、拥护和支持,努力凝聚民心,提高市民的生态意识,营造生态风尚,推进生态文明城市早日实现。

(责任编辑:李利)

上一篇:大学生创业补贴的申请条件下一篇:小学语文修辞排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