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防治知识(精选8篇)
1.感染性疾病防治知识 篇一
人感染禽流感防治知识问答
1.什么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最常见的流感起病突然,畏寒、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等。婴幼儿或老年人得了流感,易并发肺炎或心力衰竭。如无并发症,多于发病3~4天后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
2.命名流感病毒的H和N是什么意思?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流感病毒中的甲型可以引起人类流感的世界性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可能引起区域性流行,丙型只引起散发病例。
H和N是构成甲型流感病毒的两种成分糖蛋白(蛋白质),分别代表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H又可分为H1~H16十六个不同的型别,N又可分为N1~N9九个不同的型别,这就像同胞兄弟姐妹长相一样,既相似又不同。不同的H和不同的N会组成一个个具有不同抗原性和致病性的流感病毒,专业术语称之为流感病毒亚型。3.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容易在鸟类(尤其是鸡)之间引起流行,过去在民间称为鸡瘟。
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禽类特别是水禽是所有禽流感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4.禽流感病毒的抵抗力如何?
禽流感病毒与其他流感病毒一样怕阳光、怕热,普通消毒剂很容易将其杀灭。通过加热(60℃30分钟,100℃2分钟)或普通消毒剂(福尔马林、碘复合物等)均可杀灭病毒。5.什么是人感染禽流感?
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可以感染人,引起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人急性感染性疾病。其轻型病例仅表现为发热、咽痛、全身酸痛和乏力等流感样症状;重者可发展为肺炎、急性呼吸道窘迫综合征,发生呼吸道衰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且病情逐渐加重、病死率较高。6.对人类有威胁的禽流感病毒主要有哪几种?
既往确认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9N2、H7N2、H7N3、H7N7、H5N2、H10N7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和H7两种亚型。
1997年,在我国香港地区暴发由H5N1型的导致的人感染性高致病性禽流感,导致了18人感染,6人死亡,首次证实高致病性禽流感可以危及人的生命。
H7N9既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2013年3月30日,我国确诊了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上海市2例(均死亡),安徽省1例。病例发病时间为2月下旬与3月中旬。这是全球首次发现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7.H7N9病毒与既往H1N1、H5N1等其他流感病毒相比其毒力和传染性如何?
由于目前只发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确诊病例,对该病毒及其所致疾病的研究资料十分有限,尚无法对该病毒的毒力和人际传播的能力做出准确判断。8.本次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例的感染来源?
禽流感病毒的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携带病毒的野禽也有可能导致人的感染。但截至目前,3例确诊病例的具体感染来源尚不清楚。9.H7N9禽流感病毒是否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目前尚未证实该病毒具有人传人的能力。上海的1例确诊病例发病前,其2名家庭成员也发生了重症肺炎,病因仍在调查和检测中。该家庭的3个病例的发病是否存在关联,有待进一步调查。除此以外,上海、安徽确诊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触者没有发现类似病例。至今尚无足够证据表明H7N9禽流感病毒具有人传人的能力。
10.医务人员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风险大吗?
3例确诊病例接诊的医务人员中均未发现感染病例,但由于医务人员比普通公众接触患有感染性疾病病人的机会更多,建议医务人员在诊治病人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在接诊疑似或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时,应采取标准预防加飞沫传播预防和接触预防。
11.公众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风险大吗?
目前,仅在局部地区发现少数病例,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经医学观察未发现续发病例。根据已掌握的有限证据推测,公众感染该病毒的风险较低。12.有疫苗可以预防吗?
目前尚无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13.目前有什么治疗方法?
根据其他型别流感抗病毒治疗的经验,发病后早期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可能是有效的,但对人类新发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治疗手段仍需观察研究。
14.人如果接触了禽鸟该怎么办?
应尽量避免不必要地接触禽鸟,特别是病死禽鸟。如果接触了禽鸟或被禽鸟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后,应该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洗手。即使与禽流感病禽有过接触,也不要恐慌,因为家禽将病传染给人的机会很低。如果接触后出现流感样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并如实告诉医务人员你的接触史,以便正确处理。
15.防治人感染禽流感关键要做到哪“四早”?
防治人感染禽流感关键要做到“四早”,指对疾病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早发现:当自己和周围的人出现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全身疼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去医院就医。
早报告:医疗机构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或怀疑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应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早隔离:对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和疑似病例要及时隔离,对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以防止疫情扩散。
早治疗:确诊为人感染禽流感的患者,应积极开展救治,特别是对同时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人更要及早治疗。16.日常生活中怎样预防人感染禽流感?
人感染禽流感主要是通过与病死禽类的密切接触,一般公众这种机会很少,感染的机会并不多。但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应尽量避免与禽、鸟类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是儿童应避免密切接触家禽和野禽。(2)注意饮食卫生,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不要吃生的或者半生的鸡蛋;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厨房卫生,在加工处理禽、蛋类后要彻底洗手。
(3)不要购买活禽自行宰杀,要购买经过检疫、加工的禽肉制品。
(4)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带上口罩,尽快就诊,并切记要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外出旅游或与禽类接触史。应在医生指导下正规治疗和用药。
(5)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本病非常重要。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17.哪些人需要特殊防护?有何具体要求?
与家禽密切接触的工作人员,包括从事养殖、分拣、运送、销售、宰杀、免疫接种工作和病、死禽处理等的人员,以及对有关场所进行终末消毒的专业人员需要特殊防护。特殊防护的要求是穿普通工作服,外罩一层防护服(隔离衣),戴防护口罩、医用一次性乳胶手套,穿长筒靴或可消毒的保护性脚套。
18.禽流感流行期间为什么不提倡家庭自行宰杀禽类?
目前,由于国内部分地区发生了禽流感疫情,我们最好不要自行宰杀禽类食用,因为直接接触家禽的粪便或呼吸道分泌物时就有感染禽流感的危险。如果养殖户随意宰杀对血液、废物和污染的水不进行处理或处理不当,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病原传播扩散。
2.感染性疾病防治知识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校1~3年级小学生21 124名, 男生女生各半, 在编在岗小学教师3 232名。3 232名教师中, 女1 784名, 男1 448名;年龄19~62岁, 平均年龄 (35.4±12.3) 岁, 年龄分布情况:<20岁68名, 20~29岁1 310名, 30~39岁833名, 40~49岁648名, 50~62岁373名。所有观察对象均自愿参加本次调查, 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小学生由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在校小学生粪便标本展开蛔虫、鞭虫虫卵检测, 并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 对小学教师寄生虫防治知识展开问卷调查, 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检测方法:采集受检者粪便标本, 当天采取玻璃纸厚层涂抹法对蛔虫、鞭虫虫卵进行检测。准备1张40μm厚的玻璃纸, 面积为26mm×28mm, 将玻璃纸分别在着色药剂中浸泡1d以上, 将采集到的粪便标本涂抹在玻璃切片上, 甩干玻璃纸上多余的溶剂, 盖在粪便上, 经橡皮塞子将粪便压平至玻璃纸的边缘, 而后在25℃的环境下放置20~40min, 显微镜下观察。
1.3 数据处理
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 相关计量资料采用 (±s) 形式表示, 对比中采取t检验, 计数资料的对比则采取χ2检验, 在P<0.05时, 视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寄生虫感染筛查结果统计
经统计发现, 21 124名小学生中, 检出蛔虫、鞭虫虫卵者共计253例, 检测总阳性率为1.2%, 检出蛔虫虫卵者202例, 阳性率为1.0%, 检出鞭虫虫卵者51例, 阳性率为0.2%。显然, 蛔虫虫卵检测阳性率高于鞭虫 (P<0.05) 。
2.2 教师寄生虫感染防治知识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统计发现, 见过蛔虫的教师有2 695名, 但是见过蛔虫卵的教师仅336名, 不知道光脚走路会感染寄生虫的教师共计1 745例, 占53.99%。随着教师年龄的增加, 对蛔虫认知情况也随之增加, 详见表1。
3 讨论
学校是肠道寄生虫易感染儿童集中的一个场所, 在学校健康教育中, 教师起主导作用, 教师可以向学生直接且群体性地传授卫生知识, 开展面对面的健康教育。此时, 教师自身的健康卫生知识显得特别重要。曾有调查显示[3], 教师越年轻, 则见过蛔虫以及蛔虫卵的越少。并且需要注意的是, 接受调查的教师对寄生虫知识的了解相对缺乏, 并且有50%以上的教师对光脚走路会感染寄生虫这一知识不知晓。由此可知, 在学校对教师、学生开展以防治寄生虫感染为特点的健康教育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在调查分析的前提下, 以各地各学校实际情况, 对健康教育形式、方法进行探讨, 以获得最佳的效果。另有研究发现, 不注意手部卫生小学生感染蛔虫的危险性较注意手部卫生学生高出2倍多。若是可以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保证手部清洁, 对预防蛔虫感染的保护率超过了55%。曾有文献显示[4], 超过70%的教师对学生开展过预防蛔虫感染的教育, 并且有部分教师被学生及其家长问过蛔虫的相关知识。因此, 若是教师的知识不强, 则会对学生寄生虫感染预防产生显著影响。因此, 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 应首先对所有教师开展寄生虫防治知识专题培训。
本文中, 对小学生寄生虫感染及教师的寄生虫防治知识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发现, 小学生蛔虫、鞭虫虫卵检测总阳性率为1.2%, 蛔虫阳性率为1.0%, 鞭虫阳性率为0.2%。调查问卷结果发现, 教师年龄越高, 则见过蛔虫、蛔虫卵的比例越高;超过50%的教师对光脚走路会感染寄生虫不知晓;文化程度高、年龄大的教师, 对寄生虫感染知识知晓率高。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5,6]报道结果相似, 由此可知, 目前, 小学生依旧存在一定的寄生虫感染情况, 学校应开展寄生虫防治工作, 加强教师、学生的宣传教育, 普及寄生虫防治知识, 促进学生良好卫生习惯, 降低寄生虫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启光.西宁市城西区小学生蛔虫感染情况调查〔J〕.青海医药杂志, 2010, 40 (3) :64.
[2]张跃天, 姜海娟, 梁俊杰, 等.2012年新疆阜康市儿童寄生虫感染调查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3, 28 (2) :80-90.
[3]拉龙才让.同仁县小学生蛔虫感染状况调查〔J〕.吉林医学, 2011, 32 (22) :4611-4612.
[4]江立华.留守儿童问题的建构与研究反思〔J〕.人文杂志, 2011, 10 (3) :178-183.
[5]李燕菁, 高原, 谢朝勇.2004-2008年南京市肠道线虫感染情况分析〔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0, 4 (1) :75-76.
3.夏季注意感染性皮肤病的防治 篇三
小外伤夏季穿着较少,容易出现外伤,但小外伤一定要当成大事对待。患者应用2%碘酒涂抹局部,可以不用75%酒精脱碘,尤其是已有细菌性感染炎性渗出的伤口。包扎的无菌纱布要薄,使伤口透气,不要造成伤口的无氧环境,否则将使厌氧菌繁殖,伤口会进一步溃烂恶化。每天应至少给伤口消毒换药一次。
褥疮褥疮应以预防为主,定时翻身,避免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受压皮肤出现红肿就是褥疮的早期表现,要马上解除局部压迫,轻轻用手按摩,可用红花泡的酒精按摩,忌用油制剂按摩。一旦出现褥疮溃烂,除避免对褥疮部位的再压迫外,还要清疮。伤口清到好组织和坏组织相间即可。小伤口可用棉棒蘸上2%的碘酒局部涂抹,起到去腐、消炎、干燥的作用。每天多涂抹几次,不用包扎,感染很快会得到控制,伤口逐渐愈合;大疮面可用大小合适的纱布蘸满2%碘酒塞在伤口上引流,能不包扎就不包扎。
癣——霉菌感染血糖高也是霉菌的培养基,最多见的是脚气,不仅在脚趾和脚趾缝形成感染,还会出现灰指甲(指甲下的甲床霉菌感染),整个脚的皮肤都会有霉菌,甚至感染到腿部、会阴部。洗脚时,双手如沾上霉菌,将引起手部皮肤霉菌感染;如再触摸头部,还会导致头部霉菌感染。
一旦有霉菌感染,务必引起重视。首先要做到皮肤清洁,可用肥皂或碘伏(含碘的洗涤净)洗手洗脚及有感染的部位,勤换袜子,勤晒鞋,预防感染其他部位,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治疗霉菌感染的霜剂、酊剂或口服抗霉菌药。
4.感染性疾病防治知识 篇四
目录
一、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二、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后会有哪些症状?
三、新型冠状病毒能够在人际间传播吗?
四、目前有没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
五、个人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六、如何降低旅行中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
七、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时应该怎么办?
八、去医院就诊时要注意什么?
九、什么是密切接触者?如果你是密切接触者应该做些什么?
十、如果被诊断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怎么办?
十一、近期去过武汉及疫情高发地区,返回居住地后应注意什么?
十二、面对此次疫情,可能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
十三、如果产生上述生理心理反应,应该怎么办?
十四、如果一直处于恐慌紧张中,无法放松和休息怎么办?
十五、如果有家人接受集中隔离,该怎么帮忙?
十六、确诊和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有哪些权益和法律义务?
十七、近期参加公共场所聚集性活动或到娱乐场所有什么注意事项?
注:本手册内容是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门发布的核心信息编制的。我们将及时更新最新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非常普通的一类病毒的统称,因该病毒形态在电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本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世卫组织命名为2019-nCov,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此外,目前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有6种。其中4种在人群中较为常见,致病性较低,一般仅引起类似普通感冒的轻微呼吸道症状;另外2种是我们熟知的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和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
二、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后会有哪些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目前已知症状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
三、新型冠状病毒能够在人际间传播吗?
现有的证据显示,新型冠状病毒可能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例如:1.通过咳嗽或打喷嚏在空气中传播;
2.没有安全防护情况下与病人密切接触;
3.触摸被污染的物体表面,然后用被污染的手触碰嘴巴、鼻子或眼睛等;
4.接触到可疑的被感染的动物。
四、目前有没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
新型冠状病毒目前暂时无可用疫苗,也尚无有效抗病毒药物。
五、个人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1.保持手卫生。咳嗽、饭前便后、接触或处理动物排泄物后,要用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正确洗手的方法见附件)2.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所和人多集中地方,必要时请佩戴口罩。(正确戴口罩的方法见附件)
3.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用手肘遮掩口鼻,防止飞沫传播。不要打完喷嚏后揉眼睛或者接触粘膜的部位。(咳嗽、打喷嚏正确姿势见附件)
4.医院就诊或陪护就医时,一定要正确佩戴好医用外科口罩。
5.养成良好安全的饮食习惯,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肉类和蛋类应彻底煮熟。不吃野生动物。
6.尽量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或养殖动物。
六、如何降低旅行中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
外出旅游出差时,如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该戴上口罩,立即通知导游或酒店职员,尽快到附近医院的发热门诊或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并如实告知是否去过武汉及疫情高发地区或接触过来自上述地区的人员的关键信息,以便医生及时准确判断。
七、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时应该怎么办?
1.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不一定是感染了冠状病毒,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向医生详细告知个人症状和近期活动情况。
2.如果发病前14天内曾到武汉及疫情高发地区旅行,或发病前14天内接触过来自上述地区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出现小范围的聚集发病,应到当地指定的医疗机构就诊、排查。(成都市17家定点医疗机构和197家发热门诊地址见附件)
八、去医院就诊时要注意什么?
1.详细告知医生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要告知近期是否有武汉旅行史以及是否与可疑患者或动物有接触史。
2.诊疗过程中应佩戴外科口罩,保护自己和他人。
九、什么是密切接触者?如果你是密切接触者应该做些什么?
1.密切接触者是指与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但未采取有效防护者:(1)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如与病例近距离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与病例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如直接治疗及护理病例、到病例所在的密闭环境中探视病人或停留,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3)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过病人的人员;该病人的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近距离接触病人的其他乘客和乘务人员;(4)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其他与密切接触者接触的人员。
2.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主动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做好健康询问及隔离。隔离期间如有身体不适,应及时报告留观点工作人员。隔离至末次接触后14天。
十、如果被诊断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怎么办?
1.要主动配合隔离治疗,接受健康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如实提供个人接触史,不得逃避管理。
2.接受卫生部门的随访管理,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如实报告个人病情变化。
3.不要紧张,保持心情轻松,遵医嘱科学安排睡眠和运动,注意加强营养。要相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十一、近期去过武汉及疫情高发地区,返回居住地后应注意什么?
1.主动向居住地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报备来蓉时间、交通方式、同行人员、抵蓉后每日活动情况。
2.在抵蓉后居家隔离14天。在此期间不走亲访友、不聚餐、不在家中接待客人;不去商场、电影院等人群密集场所。若必须出门,请正确佩戴医用口罩,避免近距离与人面对面交谈。
3.居家隔离期间注意家庭内环境清洁,适当通风,每日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20分钟。
4.配合社区工作人员观察记录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状况。如出现乏力、发热、咳嗽等症状。请戴上口罩立即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
5.若接到医务人员通知,请务必积极配合相关调查、隔离和消毒等处置措施。
十二、面对此次疫情,可能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
面对此次疫情,人们可能会出现以下心理问题:有些人心烦意乱、紧张焦虑、容易愤怒、指责抱怨;有些人感到孤立无助、沮丧悲观;有些人变得注意力不集中、茫然失措、难以照顾好自己和家人;有些人会有行为笨拙、行为冲动、甚至会有攻击行为;还有些人会通过大量饮酒及吸烟来缓解紧张情绪。甚至有些人会出现心跳加快、食欲下降或进食过多、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疲乏、入睡困难、睡眠浅及多梦等不适症状。
当出现上述反应时,请广大市民不要惊慌,不要过度担心,这些都是人们在经历疫情后的正常反应。
十三、如果产生上述生理心理反应,应该怎么办?
1.不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疫情上,不过度关注,不长时间阅读相关信息。
2.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分散注意力,比如读书、游戏、看看综艺节目等。
3.适量锻炼身体。参加一些令人愉悦的活动,如跑步、打羽毛球,做瑜伽等,既能增强体质和抵抗力,也能调动身体活力,改善紧张情绪、放松心情。
4.尝试一些平时没做过的新事物,如学做糕点、某种菜肴、画画等。学习新事物能够收获不一样的乐趣和平静。
十四、如果一直处于恐慌紧张中,无法放松和休息怎么办?
如果你发现自己处于高度焦虑中,甚至出现肌肉紧张、不自主的身体震颤或发抖,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全身无力、无法入睡等不适症状,请有意识地让自己放松,你可以通过深呼吸、放声大喊、洗热水浴、听音乐等方式让自己肌肉松弛、精神放松,从而改善症状。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存在,无法自行缓解,请前往医院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成都市防控新冠肺炎心理援助咨询热线电话见附件)
十五、如果有家人接受集中隔离,该怎么帮忙?
1.可以通过打电话、发短信,倾听他们的感受,鼓励他们,让他们减少孤单的感觉;
2.如果自己也有一些恐慌情绪,要先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处理了自己的压力,才能更好地支持被隔离的家人。
3.对被隔离的家人保持“适度”的关心,不要过分夸张,这会增加他们的紧张感受。
4.如果发现家人行为异常,及时联系隔离点医护人员。
十六、确诊和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有哪些权益和法律义务?
按照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的《关于切实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工作的通知》要求,确诊和疑似病例在定点医疗机构实施集中隔离治疗,根据有关诊疗方案符合出院标准的准予出院,解除隔离。密切接触者由各区(市)县组织实行定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确诊和疑似病例在接受隔离治疗期间,享受免费医疗救治政策。密切接触者在接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享受所在单位在岗待遇。
对不服从隔离相关要求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强制执行。
十七、近期参加公共场所聚集性活动或到娱乐场所有什么注意事项?
按照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的《关于切实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Ι级响应工作的通知》要求,在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客运站、高速路出入口等重点区域设立检疫站,对所有来往人员进行体温检测,请来往上述地点的市民积极配合,做好体温检测。
5.感染性疾病防治知识 篇五
人感染H7N9 禽流感防治知识培训小结
为切实做好人感染 H7N9 禽流感防治工作,提高对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病毒的预防与控制意识、报告及处置能力,我院于4 月12日下午在四楼会议室举行了“人感染 H7N9 禽流感防治知识培训”。此次培训由我院主治医师吕宗龙主讲,全院人员到场听课,共计190余人。培训会上,主讲老师针对 H7N9 禽流感的不同课题作了深入浅出的培训授课,通过一系列数据和图片的详细解释和分析,将H7N9 禽流感的具体发病特征、传染方式、预防保护措施及病例报告作了专业的讲解和培训,使听课人员对 H7N9 禽流感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也为我院今后在临床诊疗护理工作中防控 H7N9 禽流感疫情提拱了参考和依据。最后,医务科对这次培训作了概括性的总结,指出针对H7N9 禽流感希望大家高度重视,提高警惕,不能有丝毫马虎,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要掌握 H7N9 的症状特点,了解隔离操作程序,熟悉早期救治方法,第一时间发现患者并给予正确的救治,第一时间隔离患者,避免交叉感染,并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6.感染性疾病防治知识 篇六
科室: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
1、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实验室检查正确的说法:(ABCD)
A.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下降。
B.血生化多有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乳酸脱氢酶升高。
C.对患者呼吸道标本采用PCR检测到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D.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H7N9禽流感病毒。
2、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传播途径是:(AC)
A.呼吸道播途 B.消化道播途 C.直接接触播途 D.血液播途
3、关于H7N9禽流感的治疗,下述说法正确的是(BCDE)A.单独使用离子通道M2阻滞剂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治疗有效。
B.重症患者应入院治疗,对出现呼吸功能障碍者给予吸氧及其他相应呼吸支持,发生其它并发症的患者应积极采取相应治疗。C.呼吸功能支持可以使用机械通气。
D.其他治疗:在呼吸功能支持治疗的同时,应当重视其他器官功能状态的监测及治疗;预防并及时治疗各种并发症尤其是医院获得性感染。E.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达菲治疗
4、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医疗机构采集的临床标本包括(ABCD)
A.病人的上呼吸道标本(包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抽取物、咽漱液和鼻洗液)。B.血清标本。
C.下呼吸道标本(如气管吸取物、肺洗液、肺组织标本)。D.死亡病人的肺组织、气管、支气管组织。
5、密切接触者追踪和管理要求(ABCD)A.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管理,对密切接触者实行医学观察/健康随访,不限制其活动,每日晨、晚各1次测体温并了解是否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
B.一旦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5℃)及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则立即转送至当地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报告及治疗。C.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工作。
D.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后7天。
6、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预后差,影响预后的因素可能包括(ABC)A、患者年龄 B、基础疾病 C、合并症 D、性别
7、对临床诊断和确诊患者应进行(ABCD)
A、隔离治疗。B、对症治疗,可吸氧、应用解热药、止咳祛痰药等。C、抗病毒治疗。D、中医中药治疗。
二、填空题
1、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 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禽流感病毒对 热 敏感,对 低温 抵抗力较强。65°C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C)2分钟以上可 灭活。
3、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传染源可能为: 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4、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直接接触病毒。
5、人感染H7N9禽流感潜伏期: 7天以内。
6、人感染H7N9禽流感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 发热、咳嗽、少痰; 可伴有
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表现为 重症肺炎 ;体温大多持续在 39℃ 以上,出现 呼吸困难,可伴有 咯血痰 ;可快速进展出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纵隔气肿、脓毒症
、休克、意识障碍
及 急性肾功能损伤 等。
三、判断题
1.人感染H7N9禽流感时血常规化验,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
2.人感染H7N9禽流感血生化检查可伴有酶学的改变及C反应蛋白升高,肌红蛋白升高。√
3.诊断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金标准是核酸检测到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 4.人感染H7N9禽流感肺部影像学改变是出现肺水肿。× 5.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愈后良好。×
6.人感染H7N9禽流感抗生素治疗有效,应尽早应用抗生素。×
四、简答题:
1、什么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病例的病例? 1)发热(腋下体温≥38℃); 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4)不能从临床或实验室角度诊断为常见病原所致肺炎。
2、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治疗?
答:1)对临床诊断和确诊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
2)对症治疗。可吸氧、应用解热药、止咳祛痰药等。3)抗病毒治疗。应尽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A.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B.离子通道M2阻滞剂:。4)中医药治疗
5)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注意休息、多饮水、增加营养,给易于消化的饮食。密切观察,监测并预防并发症。抗菌药物应在明确继发细菌感染时或有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使用。
6)重症患者的治疗。重症患者应入院治疗,对出现呼吸功能障碍者给予吸
氧及其他相应呼吸支持,发生其它并发症的患者应积极采取相应治疗。
3、抗病毒药物重点在哪些人群中使用? 答:①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②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阳性的流感样病例;
③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阳性或无条件检测的流感样病例,具有下列情形者,亦应使用抗病毒药物:
A.有密切接触者(包括医护人员)出现流感样症状者;发生聚集性流感样病例及在1周内接触过禽类的流感样病例;
B.有基础疾病如慢性心肺疾病,高龄,孕妇等流感样病例; C.病情快速进展及临床上认为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流感样病例; D.其他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4、思考:假如你是一个门诊医师,发现一个有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的病人前来就诊,你应该怎样采集病史?做哪些基本检查?如确诊为禽流感,你该怎么做?
答:
1、采集病史:询问禽类有无接触史、是否来自疫区;
2、基本检查:血常规、胸片;
7.感染性疾病防治知识 篇七
1 工作历程的简要回顾
1.1 起步阶段
1995年,苏州市下辖太仓市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设计了慢性病防治5年规划。1996年,该市又在全国慢性病专家指导小组的帮助下启动了防治工作,即在广泛社会动员的基础上开展大规模的基线调查,进行社区诊断工作。1997年该市被卫生部确定为全国慢性病防治示范社区。随后,该市又在省卫生厅的直接参与下完成了慢性病防治规划的制订和论证工作,并以政府文件形式出台政策。
在太仓的影响下,昆山市、常熟市、张家港市和苏州市城区也先后投入大量的资金自发地组织开展慢性病基线调查活动,并分别作出了社区诊断。苏州市于2000年全面完成基线调查工作,实际调查201 188人,获得了大量的宝贵信息,形成了苏州市的《社区诊断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苏州市《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由此,苏州市慢性病防治工作由一点(太仓)迅速发展成为一片(全苏州)。
在完成基础性的工作以后,如何进行慢性病干预和有效的健康促进活动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当各地都存在许多前所未有的工作、技术和经费困难。首先太仓市从建立首诊测量血压制度开始,开展高血压和糖尿病系统管理工作。其次是常熟市通过试点,积极探索农村高血压管理的有效方法,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再次是苏州城区于2000年会同北京医学教育发展中心通过试点工作,联合研制了“能平衡量化管理”的代谢综合征干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目前,这一干预模式在向其他区域推广,进一步提升了业务技术含量和服务范围,形成了“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
1.2 规范提高阶段
为了进一步促进工作衡协调地发展,在全省工作会议以后逐步将慢性病防治工作纳入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苏州市卫生局2002年出台了《苏州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方案(2002年~2006年)》和《苏州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慢性病防治工作指南》。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台了相关4份技术规范性文件,提出了短期工作目标和操作要求,明确了一般社区8项工作内容和示范社区13项工作内容。由于有了具体的工作内容与指标,每年都能确定明确的工作任务和年度考核内容,对推进全市慢性病防治工作整体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4年《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04年~2020年)出台,从宏观上统一协调了慢性病防治工作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所要实现的目标与所要落实的工作内容。
近几年来,苏州市卫生局每年都根据《规划》要求下发年度工作方案或要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召开业务工作会议、举办相关培训;组织调研与督导活动;作质量抽查,通过这些措施来整体推进全市慢性病防治工作。
2 《规划》与《方案》的目标指标
2.1 《防治方案》目标指标(2002~2006年)
2.1.1 目标
5年内形成一套简便、易行、有效的干预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在相应的防治期限和范围内使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所下降。
2.1.2 指标
开展“首诊病人测量血压”工作,测血压率达到75%,病例登记率达到85%;开展健康体检工作,每年的体检率达到计划数(具有服务需求)的90%以上;开展35周岁以上人群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筛查活动,高血压每年1次、糖尿病每3年1次(或每年1/3人群);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血脂紊乱、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精神障碍疾病管理专项档案归档率达到75%;社区开展全人群的健康教育活动,每年至少1次;开展高危人群的专项教育活动,每年至少4次,教育率达到70%;开展以“能量平衡量化管理”为主的综合干预工作,管理率达到已知对象的10%,规范诊疗率、高血压和糖尿病控制率分别达到管理对象的80%、50%和45%;社区内居民生活方式和行为有所改善,人群吸烟率平均每年下降0.65%;居民每日食盐摄入量呈下降趋势;居民膳食脂肪摄入量不超过膳食总热量的30%;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城市达到40%,农村有所增加。
2.2 《防制规划》近期目标指标与措施要求(2004~2005年)
2.2.1 目标指标
建立30个示范社区,每个示范社区有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根据工作要求,城市80%、农村60%的社区完成所规定的工作内容;根据工作要求,全市完成指标所规定的70%内容;在健康社区、健康家庭等11健康城市“细胞工程”项目中慢性病指标实现率达到90%;农村初保项目中,20%~40%的镇和街道达到慢性病工作指标。
2.2.2 措施要求
健全慢性病防治网络组织,包括:各级建立协调组织、疾控机构成立专业科室、社区卫生和医疗机构确定职能部门和专业管理人员;政府将慢性病防治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实施目标管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如利用健康城市、农村初保、环境保护等项目开展工作,并将慢性病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纳入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建立疾病监测系统,包括疾病死因监测、疾病发病监测、危险因素和疾病相关知识及社区环境监测;保障慢性病防治经费的基本投入,财政部门确保基本经费的到位,并鼓励多渠道筹资。
3 评估方法
(1)2005年第三季度,组织了全市首次行为危险因素调查工作。由中心承担业务技术培训,再由受训人员对有关社区医生进行培训,并按当地区域的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选择调查点,要求每个市、区各完成500人的调查任务。(2)2005年12月至2006年1月,组织基层疾控机构对示范社区工作进行评估调查。(3)2006年2月至3月,组织下级疾控机构对当地慢性病防治政策、机构、人员和社区工作现状进行评估;(4)2006年4月,组织专业人员现场抽查一般社区的慢性病防治工作情况;(5)2006年6月,组织专业人员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防治的管理情况进行调研,并各走访10名服务对象了解知晓情况;(6)2006年11月,市卫生局组织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年度考核活动。
4 调查结果——指标的实现情况
4.1 《防治方案》目标指标完成情况
(1)首诊病人测量血压制度执行率89.2%(66/74),测压率87.41%(23 964/27 416),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病例登记率91.97%(1 294/1 407)。(2)社区2005年度健康体检执行率74.32(55/74),每单位平均体检695人(38 214/55)。该项目在年度工作中要求每年每社区体检500人以上。(3)2005年度社区高血压筛查执行率75.68%(56/74),每单位平均筛查994人;2002~2005年三年间糖尿病筛查执行率64.86%(48/74),每单位平均筛查739人(35 459/48)。该二项在年度工作中要求每年每社区筛查500人以上。(4)2005年底社区健康档案建档执行率90.54%(67/74),家庭档案和个人档案建档率分别为26.16%(60 619/231 759)和18.04%(131 789/730 399),疾病登记执行率82.43%(61/74)。(5)2005年度社区机构开展全民健康教育科普活动的比例是17.63%(104/590),开展专题讲座活动的比例为15.08%(89/590)。(6)走访就诊病人、家属及附近的居民,在过去的一年里听当地社区医生健康教育课的占16.2%(19/117)。(7)城区社区疾病管理率为41.97%(2 040/4 860),开展“能量平衡量化管理”社区机构的比例为4.75%(28/590)。(8)根据行为危险因素调查得知:3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27.69%(608/2 196),与2001年社区诊断报告(31.52%)相比,吸烟率年平均下降0.76%;过去30天中参加任何体育锻炼的占24.9%,较2001年社区诊断时(12.6%)提高了12.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为32.10%,农村为20.41%,分别较社区诊断时提高了2.65和14.06个百分点;过去30天中饮食口味偏咸的占12.2%,较2000年社区诊断时(20.96%)降低了8.7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方案》目标中所涉及的17项指标现达标13项,未进行评价4项,达标率为76.47%;《方案》实施期间形成了“社区慢性病防治规范”,创建了“健康管理模式”,基本实现了目标——“5年内形成一套简便、易行、有效的干预模式”。
4.2 《防治规划》近期目标完成情况
4.2.1 指标实现情况
全市确立了40家示范社区机构,符合相关的基本工作要求(百分制中的60分以上)的社区机构占61.11%(11/18);社区机构慢性病防治工作普及率为75.40%(668/886),其中城市97.87%(46/47)、农村74.14%(622/839);完成了《苏州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方案》指标的76.47%内容;健康城市细胞工程中慢性病防治工作普及率为58.74%(326/555);根据2006年苏州市初保办的评估,以镇为单位慢性病防治工作普及率达100%,慢性病管理率为74.88%。
4.2.2 措施执行情况
(1)网络组织。5个市、区建立了慢性病协调小组,参与部门6~13个;2所疾控机构内部设立独立的慢性病科室,其他市(区)均有职能部门;全市12家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有慢性病专职人员18人,32家县(区)级医院中30家有专(兼)职慢性病管理员,90.79%(572/63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慢性病管理专(兼)职人员。(2)苏州市和下辖各市(区)都已经将慢性病工作作为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一并列入社会发展规划;苏州市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已先后下发10份有关慢性病防治规划、方案、计划和要求等文件,各市(区)也先后出台了40份有关慢性病防治方面的文件。(3)在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方面,初保工作的面最大,健康城市细胞工程的影响也在逐步扩大,但将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纳入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项目没能如期实现。(4)疾病监测系统。苏州市全面开展出生与死亡报告,进行居民死伤病因监测工作已经有了近30年的历史,工作较为规范,目前主要任务是如何提高报告的质量。2005年平均期望寿命为78.22岁,较2001年(77.28岁)增加了0.94岁。2004年苏州市开始进行肿瘤报病试点工作,2005年下半年全面普及。2006年下半年开始全面启动常见慢性病(冠心病、脑卒中和糖尿病)的报病工作。2005年开始在全市各市、区开展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工作,制订监测方案,建立了每两年进行一次调查分析的监测制度。(5)慢性病防治经费的投入情况。慢性病防治经费的投入渠道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财政预算拨款(2004年6.00万元,2005年6.66万元,2006年13.00万元),二是对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考核分按比例进行公共产品购买(2005年购买42.89万元),三是省拨款(2005年5万元)。各市、区中有4个地区2004年和2005年都有慢性病防治的财政专项拨款,合计各为40万元。另有2个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自筹资金分别为2万元和5万元。
综上所述,《规划》中所涉及到的目标指标和措施指标有17项,现达标13项,达标率为76.47%,巩固了已有的防治工作基本框架,基本实现了近期目标。
5 评估结论——防治成效
5.1 工作效果评价
苏州市慢性病防治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1)圆满地完成了社区诊断报告和规划制订出台的慢性病防治基础性工作,为进入干预阶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基本达到了“苏州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干预方案2002~2006年目标指标”(即防治方案)、“苏州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规划2004~2005年近期目标指标”(即防制规划),顺利进入《防制规划》中期目标阶段。(3)一些重要行为危险因素(如吸烟、偏咸和缺乏锻炼)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一些主要干预项目(如健康教育、疾病管理和疾病筛查)的工作量呈上升趋势,一些重大政策措施(如社区共公卫生产品购买、机构建设和考核检查制度)的支持力呈强化趋势。
5.2 工作特色评价
8.犬细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篇八
关键词:犬细小病毒感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8.29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2.039
1 流行病学
本病传染途径主要经消化道传染,感染犬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自然条件下,对本病易感的动物主要是犬,3~4周龄犬感染后呈急性致死性心肌炎的为多。此外,无临床症状的带毒犬,也是危险的传染源。感染犬出现症状后一般第45天左右粪便排毒量最高,900天后病毒含量趋于减少,传染性可持续1~8个月。犬细小病毒的抵抗力较强,用福尔马林、氧化物、紫外线等能杀灭犬细小病毒。病毒只能能在猪和恒河猴的红细胞凝集,不能在其它动物的红细胞凝集。犬肾细胞和猫肾细胞上能培养;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的抗原性存在血清学交叉反应。
2 临床症状
2.1出血性肠炎
在发病犬发生出血性肠炎的时候,典型病例表现是急性出血性腹泻为主要特征,每个年龄的犬都有发生,潜伏期15天左右,4月龄的幼犬最为多发,发病犬伴常出血食欲不振,全身发抖,体温升高到40℃,甚至达到41℃,也有的病犬体温不升高。排泄黄色或灰黄色覆有多量黏液和伪膜的稀便,而后粪便呈番茄汁样,并有腥臭味。病犬呈急性经过,发病迅速,急性出血性肠炎型的病犬因水、电解质平衡失调、酸中毒等原因,常于腹泻后3天内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2%~95%和10%~40%。
2.2 心肌炎型
此型病犬发病突然,发病初期食欲和精神尚可,腹泻不严重,少有呕吐现象,表现为突然发病,呼吸困难,心脏听诊心率达到170次/分钟以上,并伴有肺水肿,多发生于2月龄以下的幼犬,常因急性心力衰竭而突然死亡,病情轻微的犬能治愈。
3 病例剖检变化
3.1 出血性肠炎型
肠黏膜严重剥脱,颜色呈暗红色,肠内容物中常混有血液。可见肠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组织学检查,小肠黏膜上皮坏死和脱落,肠绒毛和隐窝萎缩,数量减少,肠上皮细胞内有核内包涵体。肝脾肿大,肝脏呈紫红色、红色,切面血液凝固不良。胆囊增大,内有大量绿色胆汁,颜色是黄绿色。心脏扩张,心肌颜色是黄红色。
3.2 心肌炎型
剖检可见心肌有非化脓性坏死,心肌纤维有损伤,有出血性斑纹。肺脏的颜色是灰红色,有散在出血斑点。气管充满液体。肺切面触压有较多的血样液体。心室扩张,心外膜有黄红色与白色条纹,心肌呈白色条纹。诊断可依据的是心肌纤维有核内包涵体。
4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和病理学变化特点,一般可以作出初步诊断。最明显的特征是肠炎型。
临床表现是急性出血性腹泻的居多。而心肌炎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呼吸困难,可视黏膜苍白,相对于肠炎型腹泻的症状轻微。但对特殊病例,则必须要进行病毒分离鉴定、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等实验室检查。临床诊断此病时,要注意与犬瘟热和犬传染性肝炎等犬病进行鉴别。实验室较多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来确诊此病。
5 预防
及时做好免疫预防接种,用犬细小病毒加犬瘟热+传染性肝炎+狂犬病+犬副流感五连弱度疫苗,于2月龄首免,间隔14天加强免疫接种1次,以后半周龄加强免疫1次。母犬则在产前3周免疫接种。发现病犬立即隔离,同时要防寒保暖等。
6 治疗
治疗原则是特异性血清治疗,配合对症、抗菌、解毒、抗休克治疗和防止继发感染。
6.1 特异性血清治疗
使用抗犬细小病毒高免血清进行治疗,效果可靠。
6.2 抗病毒治疗
用兽用抗病毒1号黄芪多糖注射或血清(1毫升/公斤),静脉或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用3~5天。
6.3 对症治疗
对伴有呕吐者,可用胃复安或维生素B6注射液,如果病犬出现呕吐伴有肠蠕动亢进的,可以肌注胃复安1~2毫升;如果病犬出现肠麻痹的症状,可把温水中适量加如活性炭制成悬液、口服补液盐进行灌肠,能彻底清除肠内容物。
6.4 当有代谢中毒者治疗
可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50~150毫升,静脉注射;腹泻可口服硝酸铋等;出血性腹泻可注射维生素K、安络血等止血剂。
6.5 控制继发感染和纠正脱水,可用下列处方
5%葡萄糖氯化钠50~80毫升/公斤体重、庆大霉素8万~16万IU/只、地塞米松2.5 ~5毫克/公斤体重、维生素C 50~100毫克/公斤体重,混合后静脉注射,如困难可采用腹腔注射。
6.6若心率在160次/分钟以上,有明显水肿时,可用下列处方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0~500毫升、25%葡萄糖注射液5~40毫升、维生素C 5~20毫升、三磷酸腺苷二钠0.5~2毫升、辅酶A 50~200单位、复方丹参注射液0.5~2毫升、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0.3~1毫升,用法:一次缓慢静脉滴注,每日2次。
【感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推荐阅读:
感染性疾病科科岗位职责08-30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09-02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记录08-18
院内感染知识培训试题09-09
感染性疾病科管理与工作制度,共5种09-29
H7N9人感染禽流感防控培训知识10-25
2018科室感染管理年度计划_科室医院感染工作计划09-08
医院感染管理自查09-10
医院感染科制度09-29
医院感染管理标准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