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三集五大”(通用6篇)
1.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三集五大” 篇一
摘要:在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电网公司面临着管理方式的系统变革,为服务和保障“五大”体系建设,培训要先行,以切实领会国网公司总体战略意图,把握“五大”体系建设工作要点,让广大干部员工深刻认识到“五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理解“五大”体系建设的操作流程。培训为员工观念转变、业务能力适应、人员调整发挥重要作用,为“五大”体系建设做好全面的理论和思想准备,推动公司广大干部员工主动适应“五大”体系建设。
关键词:三集五大;改革;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8-0023-02
为实现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战略目标,加快公司“两个转变”,国家电网公司在江苏、重庆公司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正全力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是在人、财、物集约化基础上,按照“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业务流程,实现公司运营的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管理,[1]是一次管理方式的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培训将发挥先导作用,建立起为变革前做好思想准备的“三集五大”知识宣贯培训、变革中的新业务流程与技能培训、变革后转岗员工的岗位适应和思想稳定的“大培训”体系,把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网公司的战略部署上来,使广大员工尽快适应和积极投入这场变革,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一、做好宣贯培训,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做好理论和思想准备
要实现“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目的,就必须提高员工对企业改革的认识,加深对“三集五大”体系的理解,所以要建立全覆盖、分层次的“三集五大”宣贯培训体系,以“全覆盖、全过程”为前提,以“新流程、新要求、新能力”为主线,全面宣贯“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目的、意义、实施过程,通过各种渠道开展“三集五大”宣贯培训,加大改革宣传力度,消除对改革的畏惧思想,以积极的态度支持改革和参与改革。
1.组织“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形势任务宣讲团,进行改革前的形势任务宣讲培训
辽宁省电力公司由公司领导带队,组成五个形势任务宣讲团,分片到各市供电公司进行形势任务宣讲,对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进行宣贯,主讲的领导把电网的发展形势和“五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可行性和必要性说得很透,着重强化了对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科学认识,对当前变革形势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为改革做了充分的舆论和思想准备。
2.组织领导班子“三集五大”培训班,分三期对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为期一周的“三集五大”集中培训
公司各专业部门对各直属单位和供电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专业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内容进行讲解,并提出了方案编制的时间安排和工作要求。参与公司“五大”体系设计的专家和领导把“五大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讲解得清晰透彻,各单位班子成员对“五大”体系如何实施有了深入的理解,基本做到了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培训中采用行动学习的方式,对各单位改革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头脑风暴式的研讨,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明晰了各单位领导的思路,达成了改革的共识。
3.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全员“三集五大”集中培训
主要采用脱产集中培训为主,网络培训和班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把握了三个主题:第一,变革是大势所趋;第二,“五大体系”是公司向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是提高公司运营管理能力和经济效益的举措;第三,强调变革不影响职工待遇,给员工一个定心丸。使广大员工明确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目的、意义和目标、主要构架和运作模式、总体实施进程和工作要求。
近两个月通过三个层次的“三集五大”宣贯培训,做好了变革的舆论准备和思想引领。使广大员工了解了企业所面临的变革形势和变革的趋势,明白了改革是电网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利益相一致,消除了员工认识上的误区,把员工关注岗位变化的焦点转移到更多地关注如何快速适应新体系的工作要求上来,解决了员工对变革带来的恐慌思想,统一了员工对“五大体系”建设的改革发展认识,识大局、谋大体,进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二、做好“五大体系”专业化培训,为变革做好专业知识与技能准备
“五大体系”建设是全新的业务流程,为了使机构和人员配置、流程优化以及新旧机制转换的顺畅对接,必须按专业体系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分层次对干部员工进行动态培训,使广大员工尽快掌握“五大”体系新知识、新技能和工作流程,以迅速适应变革。[2]
(1)专业化培训是在第一阶段总体宣贯培训的基础上,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第二阶段,组织“五大”体系所覆盖岗位相关人员开展的专业化培训,是保证“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顺利推进和正常运作的基础性工作。培训主要是按照“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五大体系,分专业制定涵盖管理、技术和标准制度等内容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手册,学习各项新标准、新要求和新流程,内容包括专业管理模式、管理标准、工作流程和岗位工作基本要求等,重在提升员工的岗位适应能力,帮助新上岗人员尽快适应岗位要求。
(2)细分培训群体,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对象的培训需要,分层次、分类别、分专业制定和落实培训计划,以岗位实际需求为培训导向,开展新标准、新要求、新流程培训;修订和完善管理、技术、工作标准,进行集中专业对口培训。[3]按照各大体系对省公司层面、地市公司层面、县公司层面管理和专业人员,开展分层培训。对中层干部和各专业人员既有专业的纵向培训,还有交叉专业的横向培训,以提升干部和员工的管理与技能水平。强化班组人员新岗位、新设备、新业务培训,加大普考、调考、竞赛力度,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为员工转岗位及体制变化后的生产、经营、管理日常工作做好人才储备。
(3)创新培训模式,加强专业化培训的针对性,提升培训效果。以“五大”体系的岗位需求为培训导向,创新培训模式,广泛采取集中培训、交流研讨、班组学习等多种培训方式,在培训模式上提高针对性,比如进行专题式培训,即针对“五大”体系中某一个方面的热点或难点问题进行专题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进行讨论式培训,拟出若干变革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式的头脑风暴,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寻求最佳解决方案;进行案例分析式培训,即举出变革中出现的实际例子,找出各单位的共性,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经验。进行实地考察式培训,即根据需要,选择公司各单位建设中的亮点和成功方面,组织相关人员参观、考察、借鉴经验,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特别重视调查研究式培训,即按照“五大”体系,成立五个课题组,自始至终跟踪各单位的开展情况,进行专题研究,发现“五大”体系开展中遇到的问题,寻找共性和特性,分享经验,总结规律,为下一步发展提供思路。
2.坚持以民为本 推进科学发展 篇二
问政于民集民智。争当科学发展示范区。当前,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海啸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仍在持续和蔓延。这既是对区域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方式、企业运行质态的严峻考验,也是提升发展层次、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科学发展的倒逼机制。我区经过多年的培育和积累,已经形成了以规模骨干企业、六大重要产业、四大经济板块为支撑的良好产业基础。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区结合实际开展了“百企走访”、四套班子领导挂钩联系企业活动,充分发挥企业应对危机的主力军作用,上下同心、政企联手、共渡难关。顺应邗江产业发展阶段,坚持走量质并举、以质促量的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把科学发展落实到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优化结构上。一是坚持扩大总量,加快形成规模优势。坚持做大总量和扩大增量并举,抢抓当前欧美国家产业转移、中央保增长扩内需、国家审批政策较宽的有利时机,强化主导产业、重点板块和龙头企业“三大支撑”。通过推进产业招商、拉长产业链条、加快产业集群、加大技改投入、突出扶大扶强等多措并举,加快打造百亿产业、百亿园区、百亿乡镇、百亿企业。力争今年亿元以上企业数突破200家。到2010年,邗江经济开发区、杭集日化科技园、北洲功能区、北山工业园分别形成300亿元左右规模,车船重工、机械制造产业分别突破300亿元,旅游日化、服装服饰、电器线缆产业分别突破200亿元。“三新”产业突破100亿元,全区一半以上的镇工业总量超百亿。二是注重以质促量。加快提升产业层次。大力实施以“科技、品牌、人才、资本、制度”为核心的民营经济五轮驱动发展战略和以百企创新示范工程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四百”工程(即百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百企创新示范、百个科技创新技术平台、百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把加快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抓手,将总量的扩张建立在更高科技含量、更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全区应税销售超亿元的企业都能建立“一站两中心”:全区千万元以上规模企业实施产学研合作的覆盖面达80%以上。全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以上,R&D经费占GDP比重达2%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35%以上。三是着力优化结构,加快培植新增长极。充分发挥环抱城市、空间广阔、产业基础良好的优势,把服务业作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极来培植,着力构建“一个商务中心、两大旅游度假基地、三大专业市场、四大区域性物流基地”服务业发展格局。同时大力引进总部经济、创意、设计、软件以及服务外包等新型业态,为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撑。
问计于民聚民力,争创城乡统筹先行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就我区而言,在去年全面小康目标实现以后,下一步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创造条件向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迈进。我区地处城乡结合部,虽然近年来融入城市步伐加快,但大部分区域仍然是农村。农民仍占大多数,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仍然兼具城市、城郊、城镇和农村四种社会形态。可以说,没有城乡统筹发展就不可能有我们的基本现代化。区委、区政府在深入调研、征集民意的基础上,提出把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作为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路径,始终坚持以加快经济发展为主题,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方向,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党的领导为政治保证,通过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不断缩小城乡差距,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让具有较高水平的城乡统筹发展成为邗江“两个率先”的鲜明特色。重点抓好“五个统筹”,构建“五个格局”:一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着力形成以一区四园和核心产业为支撑。中小企业与全民创业为补充,三次产业协调推进的发展布局。构建“三次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的板块经济新格局。二是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坚持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互动,以推进“一城三镇”建设为重点,以“一区四园”产业布局为支撑,以优先鼓励农民进城进镇居住为关键,构建“现代主城区、活力卫星镇、魅力新农村”的城乡布局新格局。三是统筹城乡基础建设,以提高村组通电、通路、通路灯、通公交、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网“八通”建设水平为重点,构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的优化发展新格局。四是统筹城乡就业保障,推进创业富民、就业安民、保障惠民,动态消除城乡“零就业”家庭,构建“创业就业多渠道、社会保障全覆盖”的有机衔接新格局。五是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积极推进由过去重点保障城市向城乡并举转变,不断促进城市优良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推进城市优良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构建“以城带乡、资源共享”的均衡发展新格局。
问需于民惠民生,争做社会和谐首善区。近年来,通过共建共享全面小康,我区在构建倾听民意的方式和渠道方面不断探索,在推进常规动作的基础上,形成了“领导干部百村讲座”、“双挂双促”、“建立民情绿色通道”、“区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等动作,在充分倾听民声、反映民意的基础上,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研究出台了包括通组道路建设、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与老年补贴、消除城乡“零就业”家庭等一系列为民办实事的政策措施,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面对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我区将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逐步形成长效机制。一是不断健全完善党委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面对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新形势,我们不断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把定期征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和“百村百企走访”活动经常化,构建倾听社情民意的长效机制,让党委、政府的决策更多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更加符合老百姓的需求。今后每年我区都将组织1~2次征集社情民意活动。建好书记区长信箱、政务网站、公开电话、民意调查等与群众沟通的平台,加快区、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畅通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渠道。二是不断健全完善发展成果更多普惠民生的长效机制。将在全面小康推进过程中形成的关注与改善民生的理念和作风固化下来、坚持下去。真正推动改善民生的理念和思路从扶贫济困向保障民生权利转变,从局部救济向普惠于民转变,从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性需求向满足人民群众的发展性需求转变,从重视解决老百姓切身利益问题向注重提升老百姓幸福指数转变。从政府主导向老百姓广泛参与、全社会共建共享转变。每年通过突出几个重点。兴办一批实事,不断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舒适感和满意度。三是不断健全完善有效保障和谐社会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城乡文明共建工程,构建务实高效快捷的信访问题和社会矛盾处理机制,通过提高文明素质促进和谐、发展社会事业推动和谐、健全法制保障和谐、利益协调增进和谐,夯实和谐稳定的社会基础,让城乡居民真切感受到改革发展创造的丰硕成果,充分体会到全面小康建设带来的幸福生活,着力打造社会和谐新邗江。
3.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三集五大” 篇三
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 年 6 月 28 日)
詹 立 风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如东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在如东基本现 代化建设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大 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选举产生中共如东县第十三 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号召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共 产党员和干部群众,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 神,紧扣主题主线,聚力开发开放,持续推进跨越发展,为 全面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加快建 设现代化新如东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 议。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如东发展史上速度 最快、投入最多、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 众,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抢抓机遇,创新举措,攻坚克难,负重拼搏,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较好地完成了县第十二次党代 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推进现代 化、建设新如东”打下了坚实基础。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 增强。始终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县域 经济实现了量的快速扩张和质的显著提升。2010 年全县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 352.4 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3.5 万元,分别是 “十五” 期末的 2.4 倍和 2.7 倍; 实现财政总收入 50.38 亿元、一般预算收入 19.04 亿元,均比“十五”期末翻了两 番多。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为 12.8∶ 53.4∶33.8,二三产业比重比“十五”期末提高了 7.4 个百 分点,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 8 年跻身全国百强行列。产 业集聚发展能力大幅提升。始终突出工业经济主体和项目建 设中心,大力推进招商引资,走集聚吸纳发展之路。五年来,围绕建设长三角北翼现代物流基地、先进制造 业基地、绿色能源基地、休闲旅游胜地的目标,精心打造 “东 方深水大港、绿色能源之都、黄海旅游胜地”三张名片,成 功举办了四届海洽会,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 15 亿美元,是 “十五”期间的 3.9 倍。五大主体功能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 快,配套设施日臻完善,落户项目的质量和规模明显提升,产业基础越来越好,集聚能力越来越强。沿海开发建设实现 重大突破。积极抢抓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历 史性机遇,举全县之力,推进以洋口港为龙头的沿海开发建 设,“规划审批、工程建设、招商引资”三大会战取得了重 大突破,洋口港海上作业区、临港工业区、港口新城区、陆 岛连接通道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同步推进,实现了港口通航、口岸临时开放和 LNG 接收站投入运营,累计完成开发建设投 入 115 亿元。港区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金牛挖入式港区和 东太阳沙港区的规划研究取得重要成果。一批重大项目成功 落户沿海,沿海产业带正在加快形成。城市和交通基础设施 建设强势推进。围绕提升承载能力和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大力实施环境革命,加大城市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新 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形成了“一心、两轴、三核” 的县域城镇空间布局。建设新区、完善老区、接轨港区步伐 加快,累计完成市政建设投入 33 亿元,县城主城区 73平方 公里框架基本形成,城市功能大幅提升,重点镇建设速度明 显加快,国家级生态县创建扎实推进。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 施投入 44 亿元,以高速、铁路、省道、运河为骨架的现代交 通格局加速形成,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显著改善。统筹发展 取得明显成效。始终突出改善民生这一根本,加快公共服务 向农村延伸,累计投入 40 多亿元,用于“三农”、社会事业 发展、保障体系建设、生态环保等方面。富民进程不断加快,2010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502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9120 元,分别是“十五”期末的 1.8 倍和 1.9 倍。新农村建 设成绩斐然,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社会保障体 系不断健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成效显著,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 强,广电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体育健身设施加快建设,人口计生事业续写新篇章。全县人 民共享了改革发展成果,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大幅提升。党的 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坚持以执政 能力建设为重点,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进一步提高。深化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县、镇两级机构改革和镇党委、村“两 委”集中换届全面完成,各级领导班子得到进一步优化。强 化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意识,加大了科技创新和 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加强党风廉政和机关效能建设,在全 市率先推行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建成具有如东特色的惩 防体系基本框架,机关作风进一步好转。以《如东县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十一五”规划纲要》为主线,加强“学习型” “创新型”如东建设,大力弘扬“厚德笃行、扶海越江” 新时期如东精神,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社会 文明程度有效提升。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人大、政协 工作富有成效,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扎实推进政法 综治和社会管理创新,大防控、大调解和基层基础“三大建 设”更加完善。长安、法治如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连续五 年蝉联“省社会治安安全县”,荣获“省法治创建先进单位” “省信访工作先进县”称号。与此同时,人武、统战、群团、老龄、老干部、关心下一代、残疾人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 绩。五年来,我们取得的成就,是全县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 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 界人士、各人民团体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的结果;是历届县 委打下的良好基础和老领导、老同志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在座的各位代表,向奋战在 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共产党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如东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为如东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 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回顾五年的奋斗历程,回顾五年的奋斗历程,既坚定了我们“推进现代化、建 设新如东”的信心和决心,也给了我们诸多的经验和启示: 一是坚持以统筹统领的思维谋划发展全局。一是坚持以统筹统领的思维谋划发展全局。理念决定走 向,思路决定出路。五年来,县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统 筹谋划发展全局,整体系统地推进各项工作,鲜明提出并始 终坚持“两集聚、两突破、两促进”的总体思路,既注重抓 发展的源头,又注重发展环境的打造;既注重抓当前发展,又注重抓长远发展;既注重经济建设,又注重民生事业的发 展,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共进。二是坚持以重点重抓的举措加快发展步伐。二是坚持以重点重抓的举措加快发展步伐。抓住了重 点,才能更好地推动全局;突破了重点,才能实现跨越式发 展。五年来,县委始终突出项目建设中心,坚持求高求实、求好求快,一以贯之地狠抓招商引资、工业经济、港口开发、城市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作,以各项 重点工作的快突破,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提速。三是坚持以创新创优的机制破解发展难题。三是坚持以创新创优的机制破解发展难题。创新推动发 展,创优才能争先。五年来,县委全力推动思想解放,主动 应对新情况新问题,面对危机创新思路,面对制约创优机制,着力化解了资金、人才、用地等要素瓶颈,坚决突破投资环 境、项目建设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了活力,增强了 动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四是坚持以实干苦干的作风谋求发展实效。四是坚持以实干苦干的作风 谋求发展实效。干部的作 谋求发展实效 风,决定了抓落实的力度和成效。五年来,县委持之以恒地 抓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大力营造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干 就干成的工作作风,锁定目标不放松,明确责任强推进,一 心一意抓落实,坚持以一流的服务推动转型升级、以过硬的 本领攻坚克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五是坚持以富民惠民的宗旨践行发展使命。五是坚持以富民惠民的宗旨践行发展使命。发展为了人 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五年来,县委始 终把发展富民惠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富民优 先,大力推进就业创业,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坚 持发展惠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注重社会管理创新,让发展成果全民共 享,形成了和谐发展的局面。在总结过去五年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县经济 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 题,主要表现在: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还不够高,跨越发 展的基础还不够扎实,转型升级的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快;沿 海开发支撑经济发展的作用还需进一步增强;城镇化水平有 待进一步提高;富民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快;党的建设和精神 文明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干部队伍的能力和作风建设 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增强紧迫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 今后五年,是我县沿海开发、转型升级和建设基本现 代化的关键期。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总体向好,主要新兴 经济体保持着较为强劲的增长态势,资源和环境约束对经济 的影响日益凸现,加速了资本、人才、科技在世界范围内的 流动,为我们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了极好的机遇。从国内看,我国仍将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 化、国际化、市场化、城市化互动并进,有保有压的宏观调 控政策将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产生持久 而深刻的影响。从我县发展情况看,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 县已经进入了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产业集聚的加速期、沿海 开发的黄金期,同时也面临着以科技驱动、创新发展为主要 内容的更为激烈的区域竞争。机遇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今后五年,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突出科学发展 主题,紧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进一步增强加快转 型跨越的共识,统一思想和行动,凝聚智慧和力量,在“推 进现代化、建设新如东”的过程中做到“四个牢牢把握”,凝聚“四个新共识”,坚持“四个更加注重” : 第一,牢牢把握如东发展的新起点新目标 第一,牢牢把握如东发展的新起点新目标,进一步凝聚 继往开来、又好又快推进发展的新共识,继往开来、又好又快推进发展的新共识,更加注重持续跨越 发展。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如东开启了基本现代化建设的新 征程,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推进现代化、建设新如东” 是我县今后五年发展的总定位,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 干部要充分认清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高点定位不动 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承接和放大良好的发展势头,奋 力推动持续跨越,实现赶超式发展,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力争到 2015 年,全县人均水平实现与南通大市“齐步走”,对照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实现程度达到 80%以上,进入苏中地区基本现代化建设第一方阵。第二,牢牢把握基本现代化的新内涵新标准,第二,牢牢把握基本现代化的新内涵新标准,进一步凝 聚科学统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共识,聚科学统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共识,更加注重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对照新阶段江苏“两个率先”的新要求,今 后一个时期我们所要建设的基本现代化,标准更高,内涵更 丰富,涉及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人 的发展等诸多方面,不仅要注重量的扩张,更要注重质的提 升。经济现代化是基础,是实现全面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我 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 得重大进展。围绕产业的现代化,加快建成新的产业体系; 围绕城市的现代化,加快形成新的城市格局和面貌;围绕生 活的现代化,加快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新的提升、生活质量 和生活环境有新的改善。第三,牢牢把握建设新如东的新机遇新动力,第三,牢牢把握建设新如东的新机遇新动力,进一步凝 聚抢抓战略机遇期、再创黄金发展期的新共识,聚抢抓战略机遇期、再创黄金发展期的新共识,更加注重推 进沿海开发开放。进沿海开发开放。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江苏沿海开发 深入推进的新阶段,如东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重大 历史机遇面前,我们要更加突出发展第一要务,牢牢抓住经 济建设中心,进一步强化科技驱动,创新体制机制,激发跨 越发展的内在动力,再创如东发展的黄金期。坚定不移、全 力以赴地推进沿海开发开放,加大开发建设投入力度,提升 开放层次和水平,充分发挥港口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 用,争创发展新优势,拓展发展新空间,不断提升沿海开发 的贡献份额,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第四,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第四,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进一步凝聚 以人为本、创造美好生活的新共识,以人为本、创造美好生活的新共识,更加注重民生福祉与社 会和谐。会和谐。让全县人民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过上更加美 好的生活,是“推进现代化、建设新如东”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也是检验“推进现代化、建设新如东”实际成效的标准。随着建设新如东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群众对过上美好生活 充满新期待。我们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 置,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把增进人民幸福贯穿于“推 进现代化、建设新如东”的全过程,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 的物质基础,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加快完善覆 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保 持社会持续和谐稳定,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 感。今后五年,全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 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全力抢抓江苏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深入推进的战略机 遇,更加突出科学发展主题,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主线,以“推进现代化、建设新如东”为统领,以沿海开 发为支撑,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改善民生为根 本,大力实施“港口引领、科技驱动、城乡一体和可持续发 展”四大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步伐,切 实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全面超额 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勇当江苏沿海开 发第一县,为 2018 年左右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今后五年的总体目标是: 经济更加繁荣。16%以 经济更加繁荣。地区生产总值按不变价年均增长 16%以 亿元,上,2015 年确保 850 亿元,力争达到 1000 亿元;人均地区 万元,达到南通全市平均水平; 财政总收入、生产总值突破 8 万元,达到南通全市平均水平; 财政总收入、“十一五” 期末翻两番,分别达到 200 亿元、亿元、一般预算收入比 十一五” 期末翻两番,亿元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70 亿元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发展质量明显提升;改 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沿海开发取得重大突破,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沿海开发取得重大突破,成为江苏沿海 重要增长极、长三角北翼区域性物流新枢纽。重要增长极、长三角北翼区域性物流新枢纽。科教更加发达。科教更加发达。科技对转型发展的驱动力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 GDP 比重达到 2.5%,高新技术产业产 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35%以上,科技进步对 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60%以上;自主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 进一步加强,做优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科技 创新型企业;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实现新 突破;人才强县取得明显成效,力争建成创新型县份。社会更加和谐。社会更加和谐。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公共服务体系 更加完善;新时期如东精神进一步弘扬光大,全民综合素质 普遍提高,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社会管理机制更加健全,各类社会矛盾有效化解;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依法行 政能力明显增强,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长安、法治如东 建设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环境更加宜居。环境更加宜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和主 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环境质量全面改善,节能减排 目标全面实现,建成国家级生态县;交通条件大幅度提升,建成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现代化的 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到 2015 年城市化率达到 55%,基本建成 宜居创业、富有现代气息的滨海城市。人民更加幸福。人民更加幸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人 均收入实现倍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4000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8000 元。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城镇登 记失业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社会 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人民群众享有更高水平的公共产品,满 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五年要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 作:
(一)突出港口引领,推进集聚发展,全力谋求沿海开 突出港口引领,推进集聚发展,发新突破 沿海开发是如东今后五年实现跨越发展的主引擎,围绕 争当江苏沿海开发第一县的目标,抢抓战略机遇,加快港口 开发,扩大沿海开放,放大港口引领作用,促进各类资源要 素向沿海经济带集聚,努力实现县域经济爆发式增长。加快建设现代深水海港。加快建设现代深水海港。坚持把港口建设作为沿海开发 的重中之重,发挥洋口港开发建设起步早、航道等级高、岸 线资源丰富的优势,举全县之力,聚各方之能,加快洋口港 开发建设,进一步放大港口集聚和辐射效应。加快集聚临港 产业。坚持以工兴港,重点围绕建成能源、石化、冶金、船 舶海工、现代物流五大产业基地的目标,着力打造千亿级产 业板块。确保 LNG 二期工程、LNG 燃气电厂一期工程、差别 化粘胶纤维项目竣工投产,努力争取炼化项目落户港区,加 快推进成品油库、矿石和煤炭中转基地、石材和粮食物流园 区建设,促进上下游配套项目、关联项目落户,实现产业集 聚发展。推进港口设施建设。加快太阳岛三期、四期工程建 设,确保“十二五”时期金牛挖入式港区基本建成、东太阳 沙港区开工建设,推进 15 万吨级深水航道和石化、煤炭、通用散货等 5 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建设,提高港口吞吐能力。完善口岸联检设施,健全口岸综合服务体系,实现国家一类 口岸开放。加快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期 末,基本建成港口设施配套、功能较为完善、集疏运体系健 全的现代化深水海港。优化港口发展规划。立足于建成我国 东部沿海地区多功能、现代化、综合性大型深水海港的目标 定位,抓紧完善“港、产、城”一体化规划,推动港产城融 合发展。依托港口科研机构,加快编制各类等级航道、泊位 码头和港区规划,重点开展 30 万吨级航道前期研究,尽快 形成最终成果。进一步优化临港产业发展布局,统筹规划能 源、石化、冶金、船舶海工和物流产业园区,着力提高港口 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水平。加快打造优势载体板块。加快打造优势载体板块。园区经济直接代表了一个地区 经济发展的水平,依托港口辐射和快速连接通道,推进港口 与腹地联动开发,加快打造具有如东特色的优势板块集群。提升园区功能定位。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准建设,打造特 色产业链,努力建成定位鲜明、错位发展、产业高度集聚的 一流园区。如东经济开发区重点集聚发展机电、光电、汽车 电子等先进制造业;沿海经济开发区重点集聚发展高科技精 细化工产业;东安科技园区全力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成 国家级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区;沿海旅游经济开发区积极创建 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推动洋口港经济开发区跻身国家级 开发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加快园区设施 配套。坚持环境先行,着力提升项目承载能力。统筹园区基 础设施建设,实行并联配套模式,形成滚动开发、梯次推进 的良好格局。重点在项目供地、供电、供水、供热和治污等 环节上完善配套,促进项目快落户、快建设、快达产。抓紧 完善园区生产性、生活性服务配套设施,搭建各类发展平台,打造宜居创业新环境。创新园区经营理念。积极探索科学的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引进专业人才,提升园区经营管理水平,加快园区转型升级步伐。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选准最有基础、最具成长性的优势产业,集中力量优先突破,拉长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大力开展跨区合作,主动承接 先进地区产业转移,借力加快发展。优化政策机制,推动企 业加大技改投入,淘汰落后产能,不断提升园区产业的竞争 力。加快招引优质项目。加快招引优质项目。优质项目是加快区域发展、实现转 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坚持把招引优质项目作为招商引资工作 的重点,加大有效投入,促进产业快速集聚。持续推动大招 商。抢抓江苏沿海开发升温、产业集聚加快的机遇,加大招 商引资的力度。配强招商力量,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的组织 化水平。强化载体招商、产业招商、专业招商、以商引商,突出长三角、珠三角、欧美日韩、香港、台湾等重点区域,紧盯世界 500 强、上市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等大企业大集团,力争有更多的国内外资本参与我县沿海开发建设。全力猛攻 大项目。抓大项目是实施大投入、大建设,促进大发展、大 提升的关键举措。各载体要结合自身的产业定位,准确把握 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的方向,将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产业链长的重大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力争每年引 进一批超亿元的科技成长型、税赋增长型、产业带动型项目。进一步加强项目质量管理,更加注重招引项目的投资强度和 税赋贡献率,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
(二)突出科技驱动,推进转型发展,全力构建现代产 突出科技驱动,推进转型发展,业新体系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筑发展 新优势的必然选择。坚持把实施科技驱动战略与建立现代产 业体系结合起来,以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推动现代产业体系 建设。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将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作为我县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依托优质增量推动产业转型。加 快编制符合我县产业发展基础、具有如东特色的战略新兴产 业发展规划,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 展。全力打造绿色能源之都,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充分发 挥我县沿海风电场资源丰富的优势,拉长风电产业链,做大 做强风电产业;加快发展太阳能电池制造及发电项目,提高 新能源产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加快发展新材料产 业,鼓励现有企业向产业链高端环节延伸,重点发展化工、感光、纺织新材料,着力打造新型功能材料、复合材料、化 工新材料制造基地。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依托现有医药 化工产业基础,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发挥港口优势,以物流 企业发展为重点,以物流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信息化建设为 动力,加快培育和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大力发展服务 外包产业,重点推进如东科技城、软件园建设,加大政策扶 持力度,引进创意设计、软件设计、研发中心等服务外包企 业,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快速集聚。大力推进现有产业升级。大力推进现有产业升级。现有产业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环节,加快推动现有产业由 粗放型向集约型、数量规模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变,努力构建 如东现有产业竞争发展新优势。推进农(渔)业现代化。以 实施农(渔)业现代化工程为抓手,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加大“三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设施、高效规模、生态农(渔)业,加强现代农(渔)业科技园区建设,培育壮大产 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农产品流 通体系建设,实现传统农(渔)业向现代农(渔)业转型。推进新型工业化。引导企业围绕创新能力建设、技术装备升 级、品牌质量提升、降低能源消耗实施技术改造,促进企业 上台阶、增效益。加快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提升工业的信 息化水平。强化资本运作,积极推动企业上市。支持企业兼 并重组、嫁接改造,实现规模扩张。推进建筑业品牌化。以 跨入“省建筑强县”行列为契机,推动龙头企业组建大企业、大集团,加大品牌创建力度,调结构、拓市场、快转型,进 一步做大做强如东建筑业,实现全省位次前移。推进服务业 质态优化。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加 快发展现代金融保险业,积极吸引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和 投资性公司来如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制造类企业实施主辅分 离。倾力打造黄海旅游胜地,加快现代旅游业发展,加大旅 游景区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保 护和开发工作,建成全国闻名的休闲度假与生态旅游基地。加快县城核心商圈建设,着力发展新型商贸业态。实现服务 业规模化、特色化、集聚化发展,力争到 2015 年服务业增 加值占比达到 40%。切实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切实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科技创新是科技驱动的核心,是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主要力量,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 能力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提升企业创新 能力。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科技 创新投入,加强自主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推动产学研更加紧 密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鼓励龙头企业组建产业创 新联盟,实施产业共性技术攻关。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推 动传统企业加快转型。积极引进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共建 研发基地、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科技孵化 器,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科技服务。加快创新型产业园区 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公共科技投入机制,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加快完善以财政投入为引 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 系,以高强度投入支撑科技驱动,确保财政性科技投入占地 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高、企业主体性投入持续增长、社 会多渠道投入大幅增长。积极推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着 力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强化人才支 撑作用。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围绕我县优先发展产 业和重点领域,大力培养和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 队以及高素质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打造创新人才集聚高 地。进一步完善鼓励人才创新创业的激励政策,强化社会化 人才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创业载体完善功能配套,为人才发 挥作用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突出城乡一体,推进均衡发展,全力打造宜居兴 突出城乡一体,推进均衡发展,业新环境 构筑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建设现代化新如东的迫切要 求,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推进,加快城市现代化和新农 村建设步伐,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适宜人居的城 乡发展新环境。加快建设现代滨海城市。加快建设现代滨海城市。城市现代化是区域现代化的重 要标志。抢抓沿海开发深入推进的新机遇,加大开发投入力 度,加快形成与长三角北翼重要节点城市相称的现代城市新 格局。全面优化城市布局。围绕“十二五”期末县城区人口 规模达到 35 万人的目标,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区布局,提 高县城片区开发建设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的水平,突出前瞻 性,体现整体性,增强科学性,维护严肃性。按照“一心、两轴、三核”的县域城镇空间布局,加快港城联动开发和小 城镇建设,进一步提高人口吸纳、产业集聚的能力。着力提 升城市品位。围绕做优、做特、做精的目标,加快推进县城 商业中心、商务中心、文体中心建设,建成一批充满现代气 息的标志性建筑和生态园林小区,充分展示现代化滨海城市 的魅力。推进城市水脉生态景观和城市绿地公园、郊野公园 建设,加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开发力度,提升城市内涵。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完善城市功 能。统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和环境建设,实现城 市规模扩张与功能完善同步推进。加强城市综合交通网络建 设,不断提升城市辐射集聚功能,逐步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 加快城市服务业发展,不断提升城市现代商务功能;加大城 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力度,不断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推进城市网格化、数字化、规范化管理,建立依法管理、科 学管理、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构建现代交通体系。加快构建现代交通体系。大力推进对外大通道和县内路 网建设,着力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省级干线公路 为支撑的现代化快速交通网络体系。加快推进海洋铁路电气 化工程建设,实施铁路港区连接工程。推进通洋高速建设,确保 2013 年建成通车,争取海启高速早日开工,力争 2015 年建成通车,使如东真正融入长三角高速公路网。加快临海 高等级公路如东段、港城中通道、省道 334 线东延、苴东线、省道 225 线复线南北延、省道 223 线北延等交通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干线公路连接线和镇(区)间连接线,力争到 2015 年基本形成现代化的交通网络格局。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基本现代化,重点和难点在 农村。坚持以建设“幸福美好家园”为导向,着力改善农村 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有效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保障 水平。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建设规划城乡全覆盖,促 进基础设施投入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建设向农 村延伸。坚持以城镇化带动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产业发展 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适 度规模经营集中,在更高的层次上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发 展村级集体经济。大力推进村级“四有一责”建设,充分发 挥村级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支持村级集体通 过资源开发、资产经营、为农服务等多种形式,发展壮大集 体经济。进一步加强村级“三资”管理,建立城乡统一的建 设用地市场,保障村级集体资产收益,确保全县村级集体收 入大幅增长。加大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扶持力度,拓展 便民商业、农产品购销、农资配送、网络信息咨询等服务功 能,提高村级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 完成农村改水任务,确保饮用水安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和 危桥改造。推进高标准农田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完善农村 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理机制,集中收运处置农村生活垃 圾,强化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着 力建设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
(四)突出可持续战略,推进协调发展,全力开创和谐 突出可持续战略,推进协调发展,共享新局面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建设基本现代化的根 本要求。坚持以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感,以创新社会管理增强 安全感,以建设良好生态提高满意度,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持续和谐。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围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 题。着力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以农村居民、企业职 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四个群体”增收为重点,进一 步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和帮扶等增收渠道,以稳定 和扩大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以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加快发 展民营经济增加经营性收入,以扩大投资增加财产性收入,以完善社保和加大扶贫增加转移性收入,促进城乡居民收入 普遍增长,力争到 2015 年,全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现倍 增计划。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深化教育、医药卫生、文 化等领域的体制改革。坚持教育优先,保障教育投入稳步增 长,整合教育资源,巩固和提升教育现代化创建成果,加强 素质教育,做强职业教育,促进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完 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满足多 层次的就医服务需求。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努力保障 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着力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全面繁荣文化事业,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 文化产业发展,繁荣和壮大新闻、广播电视服务业,“三 推进 网融合”,加速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的 GDP 占比。加强体育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 年)。着力优化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推动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城镇居民社会 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实现农村新农保、新农合基本全覆盖,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推进社会保障信息一 体化平台建设,力争到 2015 年,全县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 达到 96%以上。加快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慈善救助,进一步扩大救助覆盖面。健全城乡低保对象、农 村五保对象等困难、弱势群体基本生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基本保障水平。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大保障性安 居工程建设的力度,着力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县社会福利中心,鼓励扶 持社会力量兴办敬老助老机构,完善高龄补贴制度,逐步提 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促进残疾人保 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十二五”时期,既是我 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 期,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加快建立与我 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新体制。强化源头治理。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充分考虑重大决策、重大项目 实施可能对社会稳定带来的影响。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法治如东建设,推进依法行 政,严格公正廉洁执法,切实提高执法公信力。全力推进民 生权益保障中心建设,加大对特殊群体、社会弱势群体的关 心、帮扶和救助力度,使他们能够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创新管理机制。加强社会服务、社会运行、社会治理三个层 面的管理创新体系建设,针对征地拆迁、企业用工、教育卫 生、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矛盾比较集中的领域,进一步健 全诉求表达机制、矛盾排查和预警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应 急管理机制、公共安全管理机制等五大机制。加强信访工作,畅通信访渠道,及时发现苗头,妥善化解矛盾,强化舆情引 导,主动稳控事态,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 减少不和谐因素,确保社会稳定有序、健康运行。夯实基层 基础。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做好抓基层、打基 础的工作,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基层,扎实推进 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社区管理体制、功能和 工作转型。突出抓好新建社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和互联 网的管理,全面建立“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的社区管理模式,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把社区打造成政府社会管理的平台、居民日常生活的依托、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牢固确立生态文明理念,始终坚持环保优先方针,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建设,积极开拓发展空间,持续优化生活空间,走“生 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大力推广 节能环保技术,鼓励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不断提高资 源再利用率。严格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通过项目源头控制、基础设施支撑、严格日常监管三措并举,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确保“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深 入实施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大力开展绿色如东建设,加大 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力度,建成国家级生态县,启动生态文明 县创建,打造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人居环境。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坚强的组织领导是实现今后五年奋斗目标的关键,必 须坚持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创 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为 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如东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锤炼创新发展的坚强党性。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锤炼创新发展的坚强党性。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主动适应建设现代化新如东 的新目标新要求,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始终牢记党的宗 旨,坚持执政为民,推动科学发展。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 建设。坚持把加强学习作为增强党性、提高本领的首要途径,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以建设 “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 为抓手,做优 “扶 海大学堂”学习的平台,紧密结合建设现代化新如东的实际,紧扣主题主线,深入开展“学理论、促转型、助跨越”主题 活动,进一步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增强各级干 部引领创新发展的底气和信心。大力弘扬创先争优的时代旋 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进一步弘扬“厚德 笃行、扶海越江”新时期如东精神,着力提升全社会文明程 度。大力营造突出科学发展、推动转型跨越的浓烈氛围,始 终把思想集中到立大志上,把本领体现在干大事上,把目标 锁定在创大业上,把争创一流作为最大的责任,把建功立业 作为最大的追求,不断超越自我,努力创造在同行业、同系 统中有位置、有影响的骄人业绩,勇当创新发展的时代楷模。善于凝聚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的新征程 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 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勇气和锐气,勇挑重担,带头攻 坚克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紧紧依靠群 众,善于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善于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 力量,大力组织实施“四大战略”,全面加快现代化新如东 建设进程。
(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夯实推动发展的执政基石。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夯实推动发展的执政基石。实现建设现代化新如东的宏伟蓝图,归根结底要靠各级党组 织来推动,靠广大党员干部来落实,必须着力加强各级党组 织建设。打造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围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高度重视党政“一把手”的配备,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述职评议和实绩考 核,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引领科学发展、推动转型跨越 的责任意识,确保每一位领导班子成员“在岗在位在状态,有责有为有激情”,创造出无愧于组织、无愧于时代、无愧 于人民的业绩。打造朝气蓬勃的干部队伍。突出素质培训和 能力提升,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为抓手,增强各级干部推进 科学发展、应对复杂局面、做好群众工作等方面的能力,着 力打造“三宽”型干部队伍。切实加强年轻干部的培养和后 备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在一线实践锻炼中增长才干,为优化 领导班子结构、培养高素质领导人才提供源头活水。打造坚 强有力的基层组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动改革 创新,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筑牢加快建 设现代化新如东的坚强堡垒。大力开展“强村行动”,着力 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和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村级 组织的运转能力和水平。不断扩大“两新”组织中党的组织 和工作的覆盖面,积极探索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新途 径。强化社区党建,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和管理,着力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发 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加强惩防体系建设,营造保障发展的清正环境。加强惩防体系建设,营造保障发展的清正环境。贯彻《廉政准则》要求,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为建设基本现代化营造风清气 正的环境。切实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深入开展示范教育、警 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扎实推进廉洁教育“四化”工程,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大力推进 党员干部思想道德体系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努力营造廉荣 贪耻、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强化权力运行监督。抓 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等重点对 象,完善科学合理的内控机制、公开透明的运行机制和规范 严密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深化党务、政务、村务、厂务公开,推进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全面 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进一步整 合监督资源,形成整体监督合力。加大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 力度。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问题专项治理,着力解决社会 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坚决惩治不作为、乱作为等妨碍经济 发展的行为,严肃查处久拖不决、敷衍塞责的人和事,坚决 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 件。强化反腐倡廉的治本功能,做到有贪必反、有腐必惩、有乱必治,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4.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三集五大” 篇四
坚持科学发展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区正在深入推进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之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了人与环境自然和谐、相互融合的境界,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两者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学习边实践,边治理边完善,相互促进,提高实效。
打造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是切实搞好环境整治的必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务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刻认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大意义,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阶段性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时间节点、工作安排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扎实开展综合治理,以城乡环境的新变化、新气象来推进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以群众满意的标准检验工作的实际成效。
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事关恒升发展环境的大事,更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一个天蓝、树绿、水清的环境,自然有益于群众的身心健康;而一个污水横流、大气混浊、噪声充斥的环境,势必会严重影响群众的身心健康。切实解决城乡环境好不好、净不净、美不美的问题,既可以让人民群众从身边的变化中,体会到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为民办好事的诚意、决心和能力,促进社会稳定,又可以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增强各级党委政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环境是乡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抓环境治理就是抓经济社会建设。优美的城乡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只有开工之日,没有竣工日期,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在长期的治理工作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记执政为民的理念,以宏大的魄力、有效的措施、扎实的工作,取得治理实效,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聚集人气、资金、技术,聚集一切有利于发展的要素,提升恒升综合竞争力,极大地推动经济建设,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增色添彩。
城市发展三分在建设,七分靠管理。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就要从城市管理最起码、最基本的事情做起,改变脏、乱、差现象,杜绝“五乱”,创造干净整洁的环境,逐步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和市民整体素质。因此,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一基本要求,不能简单地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看成清理卫生死角、清除“牛皮癣”、规范占道经营行为等,要与我镇文明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迎接上级检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经济发展等工作结合起来,推动泸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三集五大” 篇五
——大庆银监分局建局5周年回眸
2003年12月18日,大庆银监分局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市银行业监管体制改革向专业化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建局5年来,大庆银监分局这支创新务实的队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认真贯彻中国银监会“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在黑龙江银监局和大庆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提升银行监管有效性为主线,以监管创新为手段,以监管文化建设为动力,切实履行监管职责,积极引导银行业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推进银行业改革,强化银行风险管控和处置,在促进大庆市银行业安全稳健运行的基础上助推了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突出创新理念 推进监管文化建设 着力在抓好监管有效性提高上下功夫
建局伊始,大庆银监分局就以创新的精神、创业的勇气,探索并逐步打造先进的监管文化,着力锻造优秀职工团队,用文化引领银行监管行为。构建了以中央精神为指导,以银监会“四四六”监管思路为主体,以大庆精神为积淀的“三位一体”精神家园;培育了“廉洁、务实、和谐、创新、高效”的核心价值理念,形成“四个一样”、“四个不一样”的监管文化内核。2005年,《金融时报》以整版篇幅聚焦大庆银监分局的监管文化现象。2006年,在上年成功举办银行监管文化建设研讨会基础上,承 办了中国银监会监管文化建设座谈会,中国金融网以《中国银行业需要什么样的监管文化》为题全面报道了分局独具特色的和谐监管文化。
文化建设方兴未艾,建设成效业已彰显。一是建设了一个和谐、务实的领导班子。为进一步增强向心力、凝聚力与战斗力,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带头深入学习,坚持科学民主决策,班子成员团结务实,工作扎实有效。党委班子两次被推荐申报银监会主席奖励基金,省局考核连续三年为优秀。二是打造了一支文明、向上的职工团队。通过承办各种大型活动,凝聚人心,打造和谐团队;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培训活动,提升职工素质;通过开展文明服务活动,锻造出一支蓬勃向上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积极组织职工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两次以爱心捐助、特殊党费形式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文明、和谐之风成为职工心中主旋律。建局以来,多名职工被评为银监会系统“百优”青年、岗位能手,荣获省局系统突出贡献奖以及知识型员工等称号。三是形成了一种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重点推进科技创新,结合监管实际,搭建了在线监管网、大庆银行网、办公自动化系统“三位一体”的在线监管网络。组织开发了大额贷款在线管理“T+1”系统多项实用应用程序,有力地促进了监管有效性的提高。着力推动管理创新,通过推行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优化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促进了整体监管合力的提升。推进阳光政务,利用大庆银行网将政务公开内容向社会公众披露,提高了监管工作透明度。
建局五年来,大庆银监分局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团中央全国“百优”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被评为银监会级“文明单位”、“模范职工之家”、“青年文明号”、“五四红旗团委”,2 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局级“先进集体”、“文明单位”,荣获大庆市“文明单位标兵”等称号。
突出发展理念 助推地方经济建设 着力在抓好银行业金融服务上下功夫
建局以来,大庆银监分局始终积极引导银行业机构树立“立足地方,依靠地方,支持地方”的发展理念,重点引导银行业机构优化信贷结构,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支持新农村建设,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银行信贷投放稳步增长。大庆银监分局积极指导银行业为促进大庆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合理把握信贷投向,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认真落实国务院、银监会关于支持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实施意见,引导银行业积极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项目改造。截至目前,全市银行业贷款余额274亿元,较五年前增长34.3%。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贷款增长保持在14%以上,高于地方经济增长速度,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
小企业金融服务成效明显。督促银行业机构建立和完善小企业授权授信制度、信贷管理办法,精简小企业贷款业务审批程序,减少贷款审批层级。支持城市商业银行设立小企业贷款中心,各行开办小企业贷款“绿色通道”。与市中小企业局、发改委、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沟通,举办银企对接会,帮助银行和企业加强沟通,解决供需矛盾。开展“走企业,看项目,话融资”活动,深入中小企业92家,至今已经促成融资12.5亿元。截至2008年9月末,全市银行业机构小企业贷款余额已达20亿元,有力 3 地支持了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支农服务力度不断加大。大庆银监分局积极督导银行业机构加大支农力度,支持“三农”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以农村信用社为支农主力军的各银行业机构逐年加大支农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最大限度地满足“三农”资金需求。2008年全市银行业累计投放支农贷款27亿元,是五年前投放额的3倍,银行业支农力度不断加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地满足了“三农”信贷资金需求,有力地支持了新农村建设。
银行业窗口服务不断改善。大庆银监分局始终将切实维护广大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作为监管工作的一件大事开抓,认真督促各银行业机构加强和改进银行服务。督导各银行业机构合理分布机构网点,增加服务窗口,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力度,完善各项金融服务措施,合理改造业务流程,改进服务质量,认真解决银行排长队问题和各种服务纠纷,银行业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突出服务理念 支持银行业改革 着力在抓好银行业可持续发展上下功夫
大庆银监分局寓监管于服务之中,针对不同类型银行业机构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其完善内部管理、改善金融服务,有力地支持了银行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认真督导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改革。督促各改制银行分支机构加快业务流程改造,重点推进业务条线垂直运作和考 4 核,加快基层网点向营销和服务平台的转化。密切关注各行股改政策落实情况,指导其摸清风险底数和资产质量,切实加大对特殊资产处置力度。二是大力推进邮政储蓄银行分支机构组建。督促其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机制建设,依托和发挥邮政网络优势,坚持面向“三农”、服务社会的零售银行市场定位,努力实现良好开局。目前,大庆市邮政储蓄银行52家支行已全部开业,为城乡金融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稳步推进大庆市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历时三年综合治理了大庆市商业银行,并督导其可持续发展。目前,大庆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已跃居全市银行同业第三位,各项存款125亿元,较综合治理前增长793%;各项贷款41亿元,较综合治理前增长310%。四是积极支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深化改革。大庆银监分局从督促农村信用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入手,积极支持其深化改革,推进以县级联社为单位的6家统一法人社顺利组建,央行票据兑付工作有序开展。五是积极开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积极与地方党政部门进行沟通,协调有关金融机构,2008年10月28日,我省首批两个试点单位之一--杜尔伯特润生村镇银行正式挂牌营业,标志着我市县域农村金融服务正朝着多元化趋势迈进。
历史回眸,短短五年后的今天,大庆市银行业资产总额已经高达1287亿元,年均递增14.5%,在全省12地市银行业中唯一资产总量过千亿;存款余额1148亿元,年均递增12.7%;银行业盈利能力显著增强,较五年前增长285%。
突出监管理念 坚持风险监管为本 着力在抓好银行业风险管控上下功夫
大庆银监分局以确保一方金融平安为己任,依法履职,强化监管,以监管促发展,以监管促稳定,以监管树形象。重点突出了“四抓”:
6.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三集五大” 篇六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对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深化创新发展。
(一)要注重从服务科学发展的时代主题来认识和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当前,推进科学发展是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主线。推动全省“四化两型”建设,加快科学发展,实现“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企业是主战场、职工是主力军。深化和创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首要任务是要牢牢把握好科学发展这个时代主题。要紧紧围绕促进企业科学发展、转型升级,推动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促进企业顺利实施结构调整、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引导职工投身创新实践,凝聚职工智慧和力量,更好地促进湖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当前,受人民币汇率升高、生产要素价格上涨、银行贷款紧缩等影响,我省部分企业出现融资难、用工难等问题。要深入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把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及解决办法向职工讲清楚,鼓励职工与企业共渡难关。
(二)要始终着眼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取向来认识和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暨经验交流会上强调,要丰富职工民主参与形式,畅通职工民主参与渠道,努力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建设。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发展基层民主的高度重视,也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积极适应职工群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民主素质不断提高的新形势,组织和引导职工积极参与企业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三)要紧密联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战略任务来认识和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新形势下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今年10月13日,由省委书记周强同志主持召开的省委常委会议,传达了近期召开的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强调要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健全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要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化解劳动关系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要坚持按照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内在要求来认识和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反腐倡廉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改革开放以来,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反腐败斗争形势仍然严峻,任务仍然艰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当前,在国有企事业单位,损害职工群众利益的问题仍然存在,严重腐败案件时有发生,其原因大多与权力运行不公开、不透明,缺乏有效防范腐败的监督制约机制有关。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防止暗箱操作、权力滥用的“防火墙”。我们要把深化创新厂务公开民主作为推进企事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健全企业内部权力运行机制、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增强决策透明度,扩大职工参与度,有效防止企业领导人员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深入发展
我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以贯彻全国会议精神为契机,以迎接省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为动力,抓住有利时机,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开拓创新,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引向深入。
(一)要坚持改革创新这个时代精神,着力加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所在,也是新形势下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同志在今年8月召开的全国深化创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我们要按照这一要求,创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整体水平。一是加强理论创新。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加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理论创新,积极探索这项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切实加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和现实性问题研究,以理论创新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实践创新。二是加强制度创新。要按照建设“法治湖南”的基本要求,积极探索,不断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着力增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推动企事业单位完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制度体系,促进厂务公开、职工代表大会、工资集体协商等制度的有效对接,发挥综合效应。指导督促企业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操作工作规程、考核评价标准等,确保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三是加强工作创新。要拓展工作领域,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探索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建立民主议事会、民主协商会、劳资恳谈会、职工代表竞选、津贴、述职、巡视等制度,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向农民工、劳务派遣工群体延伸覆盖。要丰富工作内容,关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薪酬和职务消费等热点问题,围绕企业改革发展难点问题,注重由企业一般性经营管理活动向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延伸,向保障职工民主政治权利、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等延伸。要与党务公开、“创先争优”等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等手段,使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更具生机活力、更富时代特色。
(二)要突出非公有制企业这个重点领域,着力提质扩面。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应得到尊重和保护。要把非公有制企业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重点领域,扎实开展“两建六有六公开”活动,推动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实施厂务公开。一是推进手段要注重多样性。要采取推动转改制企业在改制时源头建制,推动规模以上的非公企业单独建制,推动工业园区、中小型企业通过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联合建制等多种推进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建制率。二是实施内容要注重实效性。内容上要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切实保障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民主权利和劳动经济权益,把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与促进企业发展相结合,为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工作方法要注重渐进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深入推进,不断扩大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覆盖面。比如,我们今天参观的非公企业艾华集团公司实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经验值得大力推广。
(三)要完善职工代表大会这个基本载体,着力推进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职工代表大会是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基本载体,具有职权行使的法定性、职工参与的广泛性、作用地位的公认性等优势。深化创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一是切实抓好职代会民主评议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工作。最近,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国资委、省总工会等六机关和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工作的意见》。各地各单位要组织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开展职代会民主评议,明确评议内容、规范评议程序,不断提高民主评议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二是进一步落实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企业重大决策必须通过厂务公开听取职工意见,并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未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的不应实施;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要向职工公开,既未公开又未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的有关决定视为无效;经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对多数不拥护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其上级管理部门应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三是科学理顺职代会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关系。随着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大量公司制企业应运而生。如何使职工代表大会与法人治理结构有机衔接、顺畅运转,是当前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要按照股东会、董事会行使出资者权利,监事会行使股东监督权,职代会行使劳动者权利原则,规范职代会职权,使职代会与“新三会”各司其职、相互补充。
(四)要落实促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这个重要任务,着力推进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促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措施,是国有企业廉洁风险防控的重要内容。国有企业要通过深化创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围绕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明确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加强监督控制、强化风险防范,防止廉洁风险诱发腐败行为,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廉洁风险防控水平。要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把企业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等决策制度执行情况,提交职代会审议,充分听取职工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不断健全决策规则和程序,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要认真落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把领导人员年薪、职务消费、薪酬管理、投资入股和配偶、子女从业情况作为公开重点,接受广大职工群众的监督。要加强对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在厂务公开中暴露出来的违法违纪问题,要严肃查处,促进企事业单位稳定健康发展。
(五)要巩固和发展齐抓共管、统筹推进这个工作格局,着力增强整体工作合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共同推进。在新的形势下,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统筹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要根据各地党委、政府换届情况,及时调整充实厂务公开领导小组人员,坚持机构规格不变、保障力度不降、工作劲头不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之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要针对事业单位实施分类推进改革、我省启动厂办大集体改革等新情况,认真研究制定加强民主程序的相关政策文件,促进单位改革改制工作的顺利开展,维护职工队伍稳定和社会大局稳定。要积极拓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宣传形式和渠道,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以及网络等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典型经验,营造良好工作氛围,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断深入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三集五大”】推荐阅读:
坚持科学发展 发展水利改善民生09-26
坚持科学发展观 做大苹果产业范文10-03
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科学理解坚持以人为本08-25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06-25
坚持特色创新发展10-12
坚持优化发展环境10-15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08-04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