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环保问题的调查报告

2024-09-20

关于农村环保问题的调查报告(精选8篇)

1.关于农村环保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一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行政管理

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目:

关于农村环保问题调研报告

---以鹿角镇部分村庄农村环保为例

号:

1643001409548

名:

校:

指导教师:

作业成绩: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印制

岳阳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毕业作业选题申报

学生姓名

袁琪

学号

1643001409548

专业

行政管理

单位指导教师

李继军

岗位

机关干部

工作单位

岳阳县鹿角镇政府

学校指导教师

丁军

职称

讲师

工作单位

岳阳县电大

作业题目

关于农村环保问题调研报告---以鹿角镇部分村庄农村环保为例

一、作业主要内容:

一、调查概述

二、调查工作流程

三、调查内容

四、调查结果

五、改善鹿角镇环保问题的有效策略

六、调查收获与反思

二、参考文献(专著、教材、论文):

魏国印;;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J];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邓睿;川页;;农村主要环境污染及防治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年10期

李学德;操海群;;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5期

朱玉红;;治理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J];才智;2009年19期

刘睿华;曹健;张歆媛;;公民社会视阈中的生态危机治理[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12期

三、单位指导教师意见:

文章通过此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整理,我们兴趣小组对农村的环保意识与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较深层次的了解。

名:

李继军

2017年10

四、学校指导老师指导过程:

2017年10月20日,在岳阳县电大教室学习如何写论文。

2017年10月28日,在岳阳县电大请指导老师帮助修改。

名:

2017

年10

二、毕业作业(设计)写作过程考核表(由学生填写)

学生姓名:

袁琪

论文题目:关于农村环保问题调研报告---以鹿角镇部分村庄农村环保为例

随岗实践过程

2014年9月到今,在岳阳县鹿角镇工作,边工作边实践。

调研与

材料准备

情况

魏国印;;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J];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邓睿;川页;;农村主要环境污染及防治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年10期

李学德;操海群;;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5期

朱玉红;;治理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J];才智;2009年19期

刘睿华;曹健;张歆媛;;公民社会视阈中的生态危机治理[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12期

修改了调查报告的格式,补充了部分标点,对改善鹿角镇环保问题的有效策略作了补充修改。

管理教师考核意见

三、毕业作业(设计)评审

指导

教师

评语

袁琪同学的《关于农村环保问题调研报告---以鹿角镇部分村庄农村环保为例》,通过实地调查本乡镇的农村环保情况,了解环保重要性,使人人参与环保工作。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经济良好发展,同时为农村居民创造一个环保、清洁的生活氛围。

该调查报告选题恰当,调查充分,报告格式规范,调查目的明确,其中的对改善鹿角镇环保问题的有效策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建议评为及格。

成绩

及格

指导教师(签名):丁军

2017年10月20

电大分校/教学点初审意见

该生对待毕业论文写作态度较端正,写作过程比较努力、愿意思考,能够积极主动地与指导教师沟通,认真听取指导教师的指导及修改意见,修改及完成毕业论文。

成及格

分校/教学点专业负责人(签名):孟伟

2017年10

市级

电大

复审

意见

成绩

市级电大专业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关于农村环保问题调研报告

---以鹿角镇部分村庄农村环保为例

【摘要】: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是人类共同的目标。近几年来,我国的城市环境问题得到各级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关注,已逐步得到改善,然而,农村环境治理体系却是明显滞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却日趋严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日益受到威胁。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改变村容村貌,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以面对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关键词】:农村

环保

调研

报告

一、调查概述

近年来,随着农村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地养分逐渐匮乏,农药的使用量逐年上升。从而引起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乃至大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农产品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为了顺利完成16春季电大毕业设计,在县电大老师的鼓励下,我们自发组织了一个6人的学习兴趣小组。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深入了岳阳县鹿角镇中信村、葵花村和杨庙村进行了走访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对农民的环保知识与环保意识进行了一次调查。同时,再辅以走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情况,以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同时,我们还对农药的使用,化肥的使用以及一些科学的耕作方法对村民进行了讲解与宣传。通过此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整理,我们兴趣小组对农村的环保意识与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较深层次的了解。

二、调查工作流程

(1)前期准备工作1、9月12日~9月15日通过网络、图书馆以及请教相关专业人士,对调查内容有了较为全面较为正确的认知。

3、9月17日下午4时出发到达了岳阳县鹿角镇,准备实地调查。

(2)开展实习活动1、9月18日~8月19日,进行问卷调查。

2、9月20日~9月22日以走访交谈的形式与当地农民沟通,进一步了解情况。

3、9月23日在村支书的帮助下召集村民,进行环保知识科普工作。

(3)后期总结工作1、9月25日~9月27日,进行资料整理,数据分析。

2、9月28日~9月30日,对调查情况进行组内交流,分析并确定调查结论。

三、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共有25道题目,内容涉及此地区主要种植的作物和化肥、农药的选择与正确使用、禽畜养殖业对水源、空气等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情况等内容。旨在了解农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以及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这次调查以中信村、葵花村和杨庙村为主。

中信村位于离岳阳县鹿角镇约10公里处,人口约1830人,耕地面积5400多亩。葵花村位于离岳阳县鹿角镇约3公里处,人口约2830人,耕地面积6300多亩。

杨庙村位于离岳阳县鹿角镇约7公里处,人口约2030人,耕地面积3900多亩。

四、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走访交谈,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总结当地环保方面的现状如下:

(一)、当地村民意识到污染问题,但素手无策。

通过多问卷调查结果的总结分析,我们发现当地村民有67.5%的人对蔬菜水果有农药残留问题处于担心状态。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并没有解决办法。而对于长期使用农药等化学杀虫剂的危害亦有近40%的人并不清楚。同时在调查中,有近97.5%的村民认为使用农药会对土壤和水源产生污染。可见在当地,有大部分的村民已经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但苦于并没有明确的办法可以解决,所以也只能任由其发展。

(二)、缺乏科学的农业知识,接受科普教育程度不深刻。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调查中有80%的人并不能接受到科技人员的下乡指导。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有42.5%的人并没有接受过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与绿色食品方面的只是教育。同时,几乎近99%的村民认为自己需要进行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培训并认为农村很有必要进行环保工作的宣传,这表明,现如今农村村民对环保意识有较高的需求渴望得到相关机构的科普宣传有关单位的科普宣传并不十分到位,从而导致农民环保知识的匮乏。

(三)、污染源比较广泛,村民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民家有很多畜禽的棚舍,但这些棚舍的排泄物处理方式并不科学。大部分都是直接进入村里的排水沟。同时,农民在进行农药的配制时,取水多由附近的水渠就近取水。引起水质变质。水中生物大面积死亡,同时,村民中仍有乱砍伐者。他们在房屋建设或者自家土地扩建时肆意砍伐树木,导致村子周围的树木破坏严重我们还发现村民的生活垃圾处理比较随意,多数是随意堆放。炎热的夏天气味十分难闻污染问题严重这些并没有引起村民的重视。

(四)、村民施用化肥并不科学,同时有机化肥与无机化肥比例失衡。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75%的村民在农业生产中主要施用的肥料是无机肥,而这些肥料有92.5%用于粮食作物中。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村民对农药、化肥施用过程中各种比例配制并不了解。多数人存在比例偏高,施用过量的现象。而我们知道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导致土壤结构被破坏,甚至是地下水污染而村民对农药的使用标准也更偏向效果为主。对污染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五)、面对农业污染,相关部门投入不够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委会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够,往深了说,这也是上级领导对环保问题的忽视。一直以来,农村的建设都以增收为主,而对环保并不十分重视。同时,近几年来,我国的环境建设多围绕城市污染、工厂污染,对农业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不够。

五、改善鹿角镇环保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政府牵头,带动村民解决污染治理问题,化束手无策为治理有方。

在政府的推动下,解决村民在面对污染问题上的难题,投入资金,推动农村环保现状的建设,加强人才投入,鼓励现代科技大学生投入到农村建设中去。科学种田,从根本上清除污染源头。村民们的束手无策说白了,无非是知识不够,资金不足,只有政府出头,才能更彻底的解决问题。

(二)、加大农业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调动农业人才积极参与,全民环保。

村委会应联系有关部门,加大农业环保知识下乡的力度,是科普知识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同时,加大教育力度,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同时引进农业人才,在人才上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同时鼓励引导村民有关部门进行咨询学习农业环保知识,只有政府社会村民三方共同努力,这一问题才可得到更好地解决。

(三)、建立村民自治体系,规范各类污染源的治理方法。

村委会应建立相关制度,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离处理,分区域管理,加强监管力度,对破坏植被的村民给予批评管理。同时,鼓励村民自我监督,相互监督,从根本上解决生活垃圾处理的问题。

(四)、统一规范村民农药,化肥使用比例引导村民科学施肥。

村委会每年开根据本地区土地状况,生产状况。统一计算出各种肥料在不同作物中的使用比例,也可引导村民进行集体大型机械化统一施肥撒药,这样既可以避免农药化肥的滥用现象,又能节约耕地成本。

(五)、政府统筹城乡建设,加大对农业污染的治理力度。

资金是解决农业污染问题的重要保障。政府在统筹城乡建设的基础上,加快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大对农业污染的治理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农业污染问题。

六、调查收获与反思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能够提高农村经济效益,促进生态环境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与监督体制,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使农村经济规范化,并得到良好的管理与监督。环境保护部门应该与各个单位加强联系,相互协调、监督、促进,在保证农作物不受到破坏的情况下进行环境保护治理手段的实施。制定环保法律,制约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并引导人们做好环境保护的基础,加强环保意识的渗透,了解环保重要性,使人人参与环保工作。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经济良好发展,同时为农村居民创造一个环保、清洁的生活氛围。

通过这次兴趣小组科普活动,我们小组深入农村,走访调查,对农业污染问题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与分析与整理。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与建议,其中可能有许多的不足望请见谅。

【参考文献】:

魏国印;;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J];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邓睿;川页;;农村主要环境污染及防治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年10期

李学德;操海群;;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5期

朱玉红;;治理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J];才智;2009年19期

刘睿华;曹健;张歆媛;;公民社会视阈中的生态危机治理[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12期

2.关于农村环保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二

为了解我国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 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我们特组织了这次“关于农村医疗问题”调查, 对成员各自所在地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

一、研究方法与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充分运用多种调研方法, 力求使所得的资料相互补充, 相得益彰, 保证本研究以点面结合的方式获得大量有效资料, 从而保证所得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本次调查课题组成员深入安徽淮北、河南巩义、浙江绍兴、金华、温州等地的农村展开实地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0份, 回收96份, 有效回收率96.0%.其中有效问卷92份, 有效率92.0%。调查对象的选择采取随机方式;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形式。为了解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情况提供了较为详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本调查的特点是:本调查在农村进行, 以中国基层的村民的视角, 客观真实的反应了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一新型利民政策的实施情况。

本此调查分析采用Excel软件统计。

(二)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1. 性别、年龄。

本次调查中, 被调查对象男性占55.4%, 女性占44.6%。平均年龄在38.4岁, 最小17岁, 最大73岁。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次我们都做了一个调查, 而年龄又比较集中在四十岁的中年人, 由于他们更关注政策, 所以更能准确的了解农民们的认知情况, 使调查更具可靠性。

2. 文化程度。

调查发现, 现在的农村中年人的文化程度相比过去有了显著的提高, 这反映了着改革开放以后, 人们的文化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调查对象中以初中文化水平的人数最多有45人, 占了49%;有37人有高中 (以上) 文化程度, 占全部对象的40.2%, 而小学 (以下) 文化程度的只有10人, 占了10.9%。这一结果是值得我们欣慰的, 同时对医疗事业的发展也有巨大的作用。

3. 月收入状况。

在农村中, 村民的月收入大多是在1500~2000元, 占问卷的34.8%;其次是1000~1500元, 占问卷的27.2%;不容乐观的是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还有12人, 占了问卷的13.0%;月收入在2000~3000元的人占了10.9%;虽然农村的经济比城市落后, 但是还是有自强不息的人先富起来, 月收入在3000以上的也有5人, 占了问卷的5.4%。可见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 人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 基本医疗已不再成为问题。

二、当前农村医疗基本情况

(一) 监管力度不够, 还存在违规现象

在人们的眼中可能觉得现在不会再存在一些无证的诊所或卫生院了, 然而, 经过此次调查我们惊讶的发现, 现在农村还是存在一些违规的就医地点。调查中有49人认为存在无证得诊所或卫生院, 占了问卷的53.3%, 这一现象说明我们对这类就医地点的监察力度不够。调查还发现有70%以上的人认为医务人员有私自提高药价现象。

(二) 现医疗设备、医药品种和医生技术水平有待完善

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虽然给了农民朋友们很多优惠的政策, 但是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 农民认为新农合医疗制度还是有很多需要改善的方面。根据我们的调查, 农民朋友们对改善医疗设备的要求比较高, 占了问卷的70.7%, 这可能也是政策规定不完善之处。从这一问卷结论当中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对于医生的技术水平是相当重视的, 有60人认为我们的医疗水平还有待提高, 占了问卷的65.2%。农民们认为这些方面还需要完善, 说明政府还需加强对监管, 使新农合政策更有效实施。

(三) 政策存在死角, 农民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新农合医疗的政策还不完善, 用药目录的限制过大, 需进一步调整。报销层级设定比较复杂, 农民群众不易理解。定点医院审核结算人员构成不够合理, 审核结算程序、告知制度的执行不严格。大病统筹未从根本上解决, 农民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仍较弱。

(四) 紧急救护预案缺乏, 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弱

世界上每时每刻都有意外发生, 然而有紧急医疗救护预案地段的死亡人数则明显要比没有预案措施的地段少, 说明紧急医疗救护预案措施至关重要。而调查发现, 有42人所在的村子里没有紧急医疗救护预案来应对村民的突发疾病或突发事故, 占了45.7%;只有少数的12人认为自己村里有防护预案, 只占13%;还有38人不知道自己村子里是否有防护预案。有这一措施的农村寥寥无几, 我想这事应该引起各地政府的重视, 只有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政府才能称得上是为人民谋福利, 一切为了人民。

(五) 体检、心理健康方面工作不足

在体检方面, 有78.3%的农民认为每年都要体检, 然而由于经济的原因他们将此事忽略了, 所以, 我觉得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来帮助农民们一年至少做一次体检。

随着经济的增长, 社会压力的增大, 人们的视线也不仅关注肉体上的健康, 而是逐步移向心理健康, 研究表明每个人在心理上都有一定的疾病, 可是我们却忽视了农民这一庞大的群体, 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样值得我们关注。本次调查发现政府在这一块领域没有建设好, 农村竟然没有一个地方有心理咨询室, 说明我们还不够重视村民的心理健康, 可想而知, 村民的自伤、自杀行为率居高不下是可以改变的。

三、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情况

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农民已经参加了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大部分人参加了医疗保险, 但是农民进行医疗费用保险方面的意识不足。

(一) 相关政府积极做业, 新农合医疗全面实施

自2003年新农合医疗在全国各试点实施以来, 通过政府的努力2007年开始全面实施。政府成立了新农合医疗管理委员会, 设立了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各镇街也相应成立了专门机构。同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使农民对新农合医疗有了一定的认识。如今, 新农合制度越来越得到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

(二) 医疗保险工作较到位, 农民有了贴身保障

医疗保险是病人的护身符, 参加了保险, 村民们就减轻了心理负担, 万一得了什么疾病, 也不用再像热锅上的蚂蚁了, 可以先安稳的就医, 而后将医疗消费单据交到参保公司就行。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有76人参加了医疗保险, 占了问卷的82.6%, 只有少数的7没有参加保险, 占了7.6%, 还有9人不知道自己是否参加了医疗保险。可见我们医保的普及率还是比较高的。

(三) 农民报销意识较底, 积极性较差

根据调查, 一些定点医院有设立专门的报销窗口, 实行即时报销制度, 一部分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 可还是存在农民没有去报销自己医疗费用的现象, 而且情况十分严重, 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 努力普及报销知识, 使更多的人民得到实惠。

四、应对医疗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经过一个月的实地调查分析, 针对当前农村医疗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从以下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一) 政府层面

1. 进一步加大新农合实施工作的宣传力度。

政府应采取更加有效的宣传手段, 大力宣传新农合实施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及各项规定, 增强广大农民的互助共济意识和健康风险意识, 调动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把筹资前的阶段性集中宣传与实施中的经常性宣传结合起来, 为新农合的稳定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注重用事实说话, 以典型的事例宣传参加新农合的优越性, 通过受益群众现身说法, 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更加深入人心。

2. 立足实际, 大胆创新, 完善不足、缺失政策。

政府人员应研究总结新农合医疗实施以来的经验教训, 立足实际, 制定出解决各自地区特有问题的各项政策。如根据各地情况合理调整报销比例, 在保障基金正常运行的基础上, 最大限度的让参合群众受益;积极争取、利用政策, 扩大卫生院的用药目录范围, 尽量简化层级设置和报销程序, 进一步方便群众就医, 促进新农合健康发展。

3. 加强村卫生院建设, 规范基层医疗秩序。

按照少而精、便于管理的原则, 合理规划设立村卫生室, 提高新农合定点卫生室的入门标准, 理顺卫生室的管理体制, 明确村委会的所有权和卫生部门的业务监督管理职能, 加强用药、财务、人员管理, 夯实农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体制, 为新农合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4. 加大医疗市场监管力度, 严厉打击非法行医。

深入开展医疗市场专项整治活动, 依法查处非法行医, 规范医疗秩序, 净化医疗市场, 保障群众就医用药安全, 为新农合医疗的实施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严厉查处套取新农合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 确保新农合顺利实施。

5. 完善网络, 加强监管, 确保新农合医疗有序实施。

借鉴先进地区经验, 采取多种手段, 尽快建立区、镇、村三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和监督管理机构的网络监管体系, 全面实行微机、信息卡管理, 堵塞监管漏洞。加强对定点医院的监管, 把责任和处罚落到实处。落实解决好镇街合管办人员、经费问题, 进一步提高监管水平。

(二) 医务人员方面

1. 自觉服从组织安排。

医生的职责是看病, 跟地点没有关系, 只要你的医术好自然会有升职的机会。然而, 现在一些医生靠左后门, 往城里跑。使得农村的医疗问题, 雪上加霜。所以, 身为医务人员应自觉服从领导的安排, 在指定地点行医。

2. 自觉诚心诚意为病人服务。

现在一些农村医生认为山高皇帝远, 高层监管不到, 对病人态度恶劣, 服务质量极差。医生是公认的白衣天使, 应自觉的诚心诚意为病人服务, 这也是医生们应尽的职责。

3. 坚决杜绝违规行为。

现农村还存在无证行医现象, 没有经过国家批准, 说明该医生的医术没有得到认可, 胡乱行医用药可能, 危害病人的健康, 导致严重的后果, 甚至是威胁要生命。所以医务人员应杜绝无证行医。

(三) 农民自身方面

1. 关注新闻, 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

农民存在消息滞后现象严重, 即使政府已经大力宣传, 但他们仍然知之甚少, 其重要的因素还在于农民自身, 他们过少的关注新闻广播, 导致对政策一无所知。所以农民应关注时事, 不断扩充对政策的认知程度。

2. 积极主动参加新农合医疗制度。

政策的有效实施不仅靠政府, 还在于人民的主动性。一项政策的出台必定是经过仔细的研究和探讨的, 其目的性很明确, 为广大人民谋福利。所以积极主动参加这一制度自然能获得一定的实惠。

3. 享受应有权利, 积极报销医疗费用。

新农合医疗实施, 是政府拨款, 为农民排忧解难, 消除因病致贫等现象出现的有效措施, 广大农民应积极响应政府出台的政策, 积极报销医疗费用, 使新农合医疗实施更完善。

摘要:为解决农村“看病贵, 看病难”问题, 政府颁布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关注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的实施情况至关重要, 文章从调查新农合医疗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现状出发, 针对现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 最终从政府、农民、医务人员三个层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农合医疗制度,医保,农民

参考文献

[1]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反思

[2]浅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21期

[3]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衡山人大网2008年1月23日

[4]让新农合最大限度造福百姓—峄城区推行新农合制度调查报告2008年3月20日

3.关于农村环保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驻马店

一、基本现状与特点

河南省驻马店市地处黄淮平原,下辖九县一区,全市总人口8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13万人,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全市耕地面积1239万亩,农村人口人均耕地面积2.02亩。常年粮食产量120亿斤左右,占河南省的八分之一,其中小麦产量占河南省的近七分之一。该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200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仍占GDP的27.8%,农民人均纯收入3900元。选择该市进行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调查,在黄淮平原粮食主产区有一定代表性。早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期,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上,该市就出现了农户之间为便于耕作而进行的小面积承包经营权互换、转包。

目前,该市土地流转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流转形式多样化。主要有五种形式:一是转包。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农户之间的土地经营权的租赁,使用人向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者支付转包费,这类形式有202765亩,占总流转面积的45.6%。二是出租。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租赁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人,共86593亩,占总流转面积的19.5%。三是入股。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折价入股正规的法人股份公司,按股份多少享受公司生产经营的效益,这种形式有2725亩,占总流转面积的0.6%。四是转让。农户经发包方同意,将已承包的土地经营权转让他人,这种形式有26691亩,占总流转面积的6%。五是托管。外出务工农户短期把自家承包地委托亲戚或他人耕种管理,纯属农户间的自发行为,此种形式有41446亩,占总流转面积的9.3%。二是土地流转规模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流转的土地规模再扩大。2005年该市土地流转面积327131亩,占家庭联产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7%;2007年流转面积增加了117616亩,比2005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2007年,仅西平县盆尧乡就流转土地14500亩,占全乡耕地面积的23%。二是承包大户承包土地的规模再扩大。据统计,全市承包100亩以上的大户324家,其中承包1000亩以上的大户76家。上蔡县承包大户岳汉东,承包土地1600亩,主要培育花木品种,实行规模化经营,年产值1300多万元。确山县承包大户赵全群在竹沟镇承包荒山4000多亩,以种植林木和中药材为主,兼顾发展养殖业,年利润近100万元。三是流转主体多元化。前些年土地流转大多是在农户间进行,参与主体主要是本集体内部组织农户之间的流转。现在,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除本集体内部组织的农户外,外单位、个人、集体也以承包、转包、出租、入股等形式参与了土地流转。如新蔡县砖店镇周寺村1100亩流转耕地中,有160亩以每亩每年400元的价格出租给了县畜牧局发展鹅业生产,其余部分租给个体户发展养殖业,还有部分用于温室蔬菜大棚和发展种植业,经过几年的经营,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农村土地流转产生了一系列的积极效应,表现在:一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在保证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既可以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效益更高的工作,又维护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解除农民离乡离土的后顾之忧。二是提高了农业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可以获得相对较高和比较稳定的有偿转让收入。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民通过流转土地,一般每亩可以得到300—800元不等的租金收入或等价粮食,如果将土地租赁给种、养殖大户或龙头企业,每亩租赁费可高达1000元以上。租赁者通过规模经营,也可获得利润可观的经济效益。西平县土地流转以前,每亩耕地年效益在600元左右,流转后的土地年效益平均达1990元;该县环城乡观音堂村300亩流转土地用于食用菌生产,每亩每年收入近万元。三是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土地的合理流转为农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基础。该市流转土地基本上用于畜牧养殖以及种植收益较高的蔬菜、食用菌、林果生产、烟叶等经济作物,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问题与成因

土地流转是一个长期复杂过程。从调查情况看,该市土地流转虽在各级政府积极引导下有所推进,但由于缺少有效的管理服务与市场化运作机制,土地流转缓慢,分散性和盲目性较大,与实际需求较远。

1、思想保守,不愿流转。一方面,部分县乡干部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热情,认为土地流转是农户自己的事情,顺其自然。另一方面,虽然近年来传统的种植业收益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在逐年下降,但大多数农民仍不愿放弃土地,小富即安等小农经济思想意识仍比较严重,认为外出打工挣钱只是暂时的,土地才是他们最终的依靠,对土地流转抱着“金不调,银不换”的态度。2003年取消农业税并实行粮食补贴后,土地的价值日益显现,一些在外务工经商的农民又返回家乡耕种土地。

2、服务缺失,影响流转。目前,该市乡村基层尚未建立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构或中介组织,造成流转信息不畅,多以自发为主,流转双方既不签订书面合同又不履行其他手续,给以后土地纠纷埋下隐患,严重制约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有的撂荒地无人问津,有的地方涉农企业和承包商需要农地却找不到可用资源,“想转的转不掉,想包的包不到”,这就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由于管理不到位,少数流转后的土地改变了农业用途,进入了非农领域。

3、效益偏低,阻碍流转。农业产业化程度低,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少,是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对转让方来讲,由于当前土地的价值还没有显现,土地价格低,流转收益少,农户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投入大,农作物生长周期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大,投资效益低,而国家对流转后的土地用途又有很多限制,土地流转后的收益并不十分明显,受转方也不愿出更高价格租赁土地。特别是分散偏远的土地,更是难以流转。

三、对策与建议

1、认清形势,支持土地加快流转。改革开放30年,尤其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充分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全国农民由贫困走上富裕。但随着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到非农产业就业需要流转;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土地拥有者为提高土地效益要求流转;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形成新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应该流转。驻马店作为欠发达的农业大市,土地流转、规模和集约经营是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实选择。要认真学习理解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农村实际,站到优化农业生产要素、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稳定农村大局、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土地流转的重要性、必要性,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2、把握政策,重视土地科学流转。2003年以来,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土地流转的法律和政策,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农村土地流转政策进一步明朗化、法制化,为推动农村土地科学流转创造了条件。一要正确把握“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发展规模经营要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坚持等价有偿,确保农民的利益和生产生活的稳定。二要正确把握“稳制、分权、放活”的原则。农村土地流转和发展规模经营,必须要稳定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在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使用权分离,创新流转机制,探索有效形式,放活土地使用权。三要正确把握“三个不得”的原则。按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原则。必须以此为红线,确保土地流转在政策范围内顺利进行。

3、注重引导,促进土地增效流转。土地流转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使农村土地潜能和农业综合效益最大化,最终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民对土地流转既怕政策有变失去土地,又怕土地流转后见不到效益。中央已明确土地承包经营长久不变,这在政策上让农民吃了定心丸。要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载体,通过土地流转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使农民真正从土地流转中尝到甜头、得到实惠。把扶强产业大户和龙头企业作为推动土地流转的基础和关键,立足于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积极发展各种农业专业合作化组织,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进行合作生产,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接和连片开发经营农民流转的土地,促进农村土地向种田能手、专业大户、龙头企业转移,提高土地流转效率。

4、加强管理,规范土地有序流转。土地流转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农民自发流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管理,确保流转在政策和法律范围内有序进行。一要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科学界定土地产权归属、交易方式与流转程序,保护农民权益,促进土地流转。二要建立健全农地流转合同制度、交易登记制度、公证制度、纠纷仲裁制度,明确流转双方权利义务,规范流转程序。三要完善土地价格评估制度和土地流转补偿制度,在兼顾集体、农户和承包者利益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确定土地流转补偿标准和利益分配比例,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四要组建管理机构,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县乡村应依托涉农部门组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委员会和农村承包土地合同专管员队伍,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督指导,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流转有人管的问题。

4.关于农村环保意识调查报告1 篇四

前言:

近年来环境保护一直是热议的话题。而一个国家的环境影响的不仅仅只是这个国家,这关系到全球。例如,现在的全球变暖问题,不少国家已经加入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来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我们把环境的破坏的焦点都放在了比较发达的城市,但是我认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农村地广人稀,农村环保问题也应该受到关注。由此我在农村开始了这次调研。

一、调查情况、调查原因

我发现近年来我的家乡广西桂林市灌阳县新街乡萍涧村周围的环境越来越差,很多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这给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个小村庄的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我想通过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来对我村人民做一个简单的环保意识调查,进而对农村环保意识小范围的做一次调查,从而分析了解周遭环境遭到破坏的原因。我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来展开了此次调查。、调查对象情况

由于父母在外地工作,我跟随父母在外地,所以通常我都是一年才回一两次老家。这次回老家,坐在车上,一路上看着窗外的风景,快要到老家的时候,满目疮痍,给我了很大的震撼。老家有一条远近闻名的江,名叫灌江。原来江水清澈,水里的鱼种非常多,而且鱼都长得很肥硕,由于水质很好,那时候鱼吃起来是很清甜的,江边的人们都靠着这条江生活;人们可以在江里游泳、嬉戏,可以用江水洗衣、洗菜、做饭,可以打江里的水来喝;还有很多艺术学院的大学生特意驱车前往这条江,在江边找一个合适的角度摆起画架,开始描绘那美丽的风景……可是如今,这条江变成了在江边生活的人的天然排污江,生活垃圾全部倒在江里,江里飘满了垃圾,甚至还飘着一些死的牲畜!由于缺乏管理,打鱼的人很多,水里的鱼也日趋减少,现在即使从江里打到鱼人们也不敢食用;江边再也看不到在那里洗衣服、洗菜的人们,也只是偶尔有几个不懂事的小孩敢在江里玩闹……

我发现我们村没有固定的垃圾堆放点,垃圾没有一个集中堆放的场所,所以人们处理垃圾的方法常常是把垃圾拿到山上烧掉或者随便倒在路边……

这只是家乡的一两个典型的例子,还有很多环境被污染的现象,在此不能一

一列出。

3、调查目的(1)调查研究我所在地农民的环境意识。

(2)走访了解人们环保意识的形成。

(3)宣扬环保的重要性,使农民能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

二、调查内容、调查时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我们村里,年老的人很多人都不认识字,所以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对于不识字的老人,我主要采取的措施是以口头形式问答。在发放问卷的同时,应该跟他们聊一聊,他们会给我们很多不知道的信息。我在发放调查问卷的同时,跟他们了解一些我表面上看不到的环境方面的事,以及纠正他们对环境问题的一些错误观点。一些比较有知识的老人,知道的环境问题比较多,跟我说了很多我村的环境现状,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这里还是要很感谢他们的支持和配合。我发放了50份问卷,回收了49份。、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析

经过对调查问卷的仔细分析,我发现,我所调查地区的村民大多数环保意识是非常薄弱的,比如:他们处理垃圾的方法就是把垃圾拿到山上烧掉或是随便倒到小河中及路边;很多农户认为燃烧秸秆没有害处,选择把秸秆燃烧处理;百分之九十二的人知道农药有污染,但是其中的大部分人仍会选择价格便宜或者效果好的农药;有百分之三十一得人认为白色污染是指冶炼厂的白色烟灰;百分之四十一的人不知道天然气对环境保护是否有利……、通过调查发现问题

近年来政府部门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重视,家电下乡等优惠政策使得很多人用上了电器,公路也修起来了,打开了农村的大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很多农民因此过上了小康生活……但是,农村的环境问题却很少受到关注。大家都知道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破坏环境的物质,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工业的支持,而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生活的环境变差。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废气及废水,污染尤为严重。臭氧层被破坏、出现酸雨,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得全球的气候变暖,温度升高,冰雪消融、海平面上升;水资源被污染;日渐恶劣的气候……这些都是环境污染所造成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保监察力度也加大了。但是在农村,大型工厂较少,人口分布广,人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相对于城市人口稠密的工业城市的污染,农村的污染不算什么,这也正是人们忽视农村环境问题的原因。经过调查发现,我所在地的农村环保宣传极少,政府部门对农村的环保也不够重视。一些小化工、小印染、小皮革、小造纸、小冶金、及畜牧养殖等农村小作坊工厂的不断增加,每天排放着大量的烟尘和污水,由于规模较小他们没有能力(为了利益最大化也不愿增加投入)进行环保,而政府部门也常常会忽视这些小型工厂的环保问题;我们家乡所在地是两江汇合处,近年来由于村民的环保意识比较薄弱,江水被污染严重,捕鱼的人也越来越多而且没有节制,江里的鱼种减少,政府部门开始明令禁止不准捕鱼,但是一到晚上仍然还是可以看到很多人不顾政府部门的禁止,依旧在江边用电捕鱼;虫害季节,种田的人们都会给菜地杀虫,人们在配农药时在给农药灌水的河边,随手乱扔农药瓶、农药袋等,不仅严重污染了河水,还造成垃圾污染,原来的装农药的是玻璃瓶,现在换成了塑料瓶,但是无论哪一种在自然条件下分解都很难的……我想不只是我们家乡如此,很多地方由于农民环境意识薄弱,不知道污染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即使有政府的明令禁止,他们仍会知法犯法,破坏环境的人仍然不在少数,况且有的地方政府部门很少管这些环境问题,村民更加不会了解自己的举动会危害到环境。或许这表面看只是一些小问题,但是这么多小的问题加起来就不知不觉地变成一个大的环境问题。

三、结论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了解,农村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而关键在于农民的环保意识十分薄弱。农村人口基数大,分布较广,所以要治理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首先我们应该从他们的思想观念入手。农村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半途辍学的孩子更是不计其数,总体来讲接触外界比较多的外出经商者和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对相关于环境方面的知识较常年在田地里耕种的本分农民懂得多。所以首先我们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比如可以在农村进行发传单、演讲、墙报等宣传方式进行宣传,以媒体的方式告知人们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严重的后果,使人们首先能在思想上有所改变,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哪些举动是污染环境的,从而可以在行为上有所改变。其次,可以组织一些专业人士,帮助他们以不污染环境为基础进行发家致富,带动农村经济的同时改善农村的环境。还有政府部门不仅要加大环保的宣传,还应该加强环保的监察,对于那些破坏环境的个人和单位给予严重的处罚并对其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

5.关于农村环保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五

课题组成员:谭雨欣

研究报告:马 力车要达到大马力汽车或豪华车的性能,其代价将是极为巨大的。随着流动手段的增加,人们已不仅仅在近处活动,活动空间正在急剧增大。据调查,现代中国人的出行率在10年间增加了一倍。工作在城里、居住在郊区已经成为不少人的现实。

2005年,我国各大中城市50%的主要道路已处于超负荷运转。据预测,2005年和2010年,我国汽车社会保有量将分别达到2600万辆和4000万辆,加之每年1150万辆摩托车和300万辆农用车的产销规模,压力不仅仅是迷雾般的废气,还有浪费在道路上的燃料和宝贵的时间。其实,世界各地都有同样问题。美国交通工程师唐斯早在1962年就提出了“唐斯定律”,即无限扩张的道路虽然能够减少人们在出行的时耗,但并不能缓解交通堵塞,而是相反地诱发了人们交通的欲望。据统计2010年,每个城市有一半的地域用做停车场,但每年因交通堵塞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680亿美元,远超过自然灾害带来的灾难。由汽车带来的困惑和麻烦就像堵塞着的车辆的喘息,人类追求发展与维持自身生存的矛盾在汽车问题上浓缩成一个难以化解的墨点。建议应有更合理的城市规划和交通政策,使我们生活、上学、消费及工作地点更接近,依靠火车、电车、公共汽车、自行车和人行道共同编织一个环保的交通网,而不是无节制地通过汽车让人们越走越远。

汽车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为社会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然而汽车给环境、给健康带来的危害却往往被忽略。在我国数以千万计的汽车,日复一日的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越来越多的越市人充当丰“吸尘器”的角色。据研究,在我国1个最大城市,空气中的烟尘和细颗粒物每年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机动车废气排放主要有油箱泄漏燃料蒸发和排气管排放三种方式,其成分比较复杂,含有上千种化学物质。当我们提到汽车污染,首先是指汽车排气的污染人们常常可以看到小轿车后面排气管喷出的团团白烟,柴油汽车和三轮摩托车还冒着滚滚黑烟,而且夹带着难闻的气味,加上喇叭声和汽缸振动的噪声,更是令人厌恶。机动车剧增构成的能源消耗增加,同时它所排放出的废气,有害气雾加剧了温室效应。其中发达国家保有机动车数量最多。他们仅仅占全球人口的20%的发达国家却有全球70%以上的机动车,而他们的机动车耗能大过发展中国家车辆的水平,平均较之大约为

2.5倍。

从欧洲到美国到日本,有一股汽车的时尚潮流得到共同认可,那就是环保。中国也要加

入到这个环保汽车的时尚潮流中。节能环保汽车用品、汽车升级系统在全国市场陆续上市,汽车升级系统最大特点在于节油、环保提升动力,这标致着中国在汽车环保方面迈出了开拓的第一步。

所以,安全、节能、环保以及智能化和信息化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为确保我国汽车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政府部门严格汽车排放及燃油经济性方面的标准。促使我国汽车市场准入门槛的不断提高,加速淘汰技术水平低的汽车产品,加快汽车环保技术的升级速度,有效引导社会资源快速向节能环保的优势汽车企业集聚,推动我国汽车工业走科学发展之路。同时,政府加大环保宣传和监管力度,将进而引导汽车消费者更加注重环保型消费毕竟,汽车产品是耐用消费品,使用年限一般较长如果一款汽车环保技术含量比较低,几年后可能因尾气排放的原因受到一些限制,其市场竞争力无疑会大打折扣。市场需求决定市场供给。为了争取主动,中国汽车企业应持续关注重中国政府制订的有关标准及实施时间进程表,积极采取决策,加快汽车环保技术的提升速度。

有人预测,随着能源供应的减少,以及人们普遍对健康与生命的重视,以后每百公里的耗油量标准还要大大降低,绿色柴油、天然气以及氢燃料电池和太阳能将逐渐取代汽油成为汽车动力来源,现在看来,汽车要从节能、舒适安全、环保等方面为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而进行激烈的竞争。

6.关于农村环保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六

书记、县长,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由我对XX街道针对中央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汇报。

一、中央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情况

一是及时主动认领问题。

202X年X月X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查组督查发现“XXX富营养化问题严重”问题,X月X日晚街道党工委组织涉及社区、部门人员召开会议,成立了问题整改工作专班。研究并制定了整改工作方案,明确了整改具体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二是扎实开展整改。第一步,街道于X月X、XX日,组织XXX余人、XX台挖掘机、XXX辆运输拖拉机对XX集镇至枯树庄北侧的XXX余米沟渠开展全面清淤疏浚;在XX集镇外枯树庄沟渠东侧建设容量为XXXm的临时污水收集池,自X月X日起对XX集镇排入XX的污水进行收集后,用街道吸污车将污水拉运至XX市XX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第二步,建设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街道筹资XX万,征收土地X亩,购买地上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X套,建设调节池XX个,清水池XX个,污泥池XX个。该项目X月X日已全面完工,并已通过环保部门验收,正在按照XX吨/天的标准对集镇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

二、针对XXXX河水污染问题的整改工作情况

(一)健全组织责任体系

一是建立和完善街道、社区二级河长及督察体系和河渠库塘管理机制。

街道对将社区河长制考核纳入综合考核。二是加大投入,街道年均投入XX万元聘请XXX名河道管理员对河渠进行日常管理,以社区管理+街道考核方式进行,每月考核,管理员工资实行“基本工资+考核工资”方式发放。三是以市级“XX”App平台为依托,加大巡河力度。街道河长每个月不低于两次,社区河长不低于每星期一次,截至目前,街道河长实际有效巡河XXX次、社区河长实际有效巡河XXX次,发现问题上传交办、整改跟踪为一体,层层压实责任。

(二)多管齐下提升XXXX河流域水质

一是结合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厕所革命、七改三清等工作,通过试点,以点代面,持续提升XXXX河流域水质。

完成了XXXX座无害化水冲式卫生厕所改造任务,辖区内无害化水冲式卫生厕所覆盖率达XX%以上。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项目投资XXX余万元实施了XX村、XX村、XX村、XX村、XX、XXXX农村污水收集管网及氧化塘建设,共铺设污水管网XXXX米,新建氧化池XX个。为做好环境卫生治理成果巩固,聘请XX县XX专业合作社并投入XXX余万元实施环境卫生整治,以社区清理收集+街道转运方式开展工作。年更新垃圾箱XX余个,年清运垃圾约XX万吨,日产垃圾清运率达100%。

XX街道XX个社区均属于XXXX河流域XX治理项目范围内,其中X个社区已开工建设,即为XX村集镇污水管网项目,截至202X年X月XX日,XX集镇污水收集项目总工程量XXXXm完成工程量XXXXm完成比例XX%;其他X个社区污水项目设计图稿已出,X月XX日完成XX连片图纸答疑,预计X月XX日组织设计图联审,按XXXX河流域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指导尽快对接开工。

二是开展源头治理工作。

已建设养殖粪污池XXX个,阻断养殖污水直排;以万亩生态观光农业园土地流转为契机,流转土地XXXX亩,集约化管理和经营。以“XXX”等企业种植有机蔬菜,使用喷灌等技术,带动逐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三是开展排污口整治工作。

结合XX中心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及清河行动调查等工作,逐步取缔河渠排污口,共取缔企业排污口XX个(其中拆除重污染企业屠宰场X处)、居民生活排污口XXX个。

四是深化“清河行动”。

今年以来对XXXX河开展了X次集中整治行动,由县级河长制联系部门县住建局、街道干部、社区及小组干部、河道管理员XXX余人对XXXX河XX段XX公里河道内、护坡、河堤及沿线保护范围内杂草、垃圾进行清理整治,共清运垃圾、杂草XX车XXX方。社区按属地管理原则开展整治行动XX次,投入挖机XX台,装载机XX台,对河渠、村庄及周边环境进行持续整治保洁。

(三)加强宣传引导公众参与

通过党建平台、挂社区领导上党课、党员主题活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微信、布标)等形式宣传发动,录制宣传音频XX个,发放倡议书XXXX余份,提高居民整体意识,动员居民注意爱护卫生,主动参与XXXX河流域整治及农村污水收集项目实施工作,争取居民理解、支持。

三、主要存在问题

(一)干部、群众认识有待提高。

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不够、理解不深不透,工作能力有待提升。

(二)河流跨界长。

XX辖区XX条河渠中X条为跨界河渠(跨乡镇),管理难度较大。

(三)管理资金缺乏。

年均投入约XX万元用于支付河道管理员工资、绿化、清淤、应急处置等费用,街道无专用河长制工作经费,长效管理中筹措资金困难。

(四)项目建设跨度大。

辖区位于XX中心城市建设范围,项目多、跨度时间长,建设期间对原水系造成一定破坏或临时占用河渠范围施工,日常管理困难,汛期产生新的安全隐患。

(五)受征拆影响,基础设施、沟渠道路破坏严重。

比如,XX河等河道部分河段行洪能力不足,防洪标准低,河长制工作日常管理困难。

(六)污水收集设施薄弱。

XX街道从农村变为街道,规划不及时不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处理设施等项目建设滞后,点多面广。污水治理项目实施工期长,见效慢,部分问题只能采取临时措施,难以从源头上对影响河渠水质的问题进行治理。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通过班子会学习、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万名党员进党校学习等多种方式深刻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高干部、群众思想认识,提升工作能力。

(二)夯实基层堡垒。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融合提升人居环境、美丽乡村等工作,同步推进河长制工作,进一步发挥党支部战头堡垒作用,夯实河长制工作基础。

(三)不断强化宣传和氛围营造。

创新宣传方式,争取居民理解和支持,营造河渠有人管、众参与的河长制氛围。

(四)从资金保障上下功夫。

结合XX中心城市发展机遇,整合资源,探索资金筹措方式,发展社区经济,按社区属地管理原则,保障河道治理经费。

(五)及时协调完善规划治理工作。

加快污水管网建设进度,配合上级做好农村污水项目规划及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大与中心城市建设项目建设、施工等单位协调力度,从源头改善沿线对河渠水质的影响。

7.关于农村环保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七

一、我市智力残疾儿童入学现状

(一) 入学率水平较低下

智力残疾儿童入学率为72%和巩固率为60%, 远低于两纲的基本要求, 特殊教育发展不平衡, 我市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低于健全儿童的入学率。

(二) 区域差距比较大

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特殊教育发展较好, 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特殊教育发展相对缓慢。我市近郊六区三残儿童入学率为100%, 14个区县市达到90%以上, 9个区县达80%以上, 5个区县达70%以上, 1个县达到60%以上, 2个区县达到50%以上, 1个县达到40%以上, 还有个别区县特殊教育还未起步。

这组数据充分表明, 智力残疾儿童平等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他们入学、巩固问题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残疾人教育事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社会、家庭强烈关注的焦点问题, 残疾儿童迫切要求的问题, 同时也是政府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

(三) 辍学失学现象还相当普遍

调查中发现智残儿童在应入学残疾儿童中的比例在25%~42%之间, 除少数人随班就读外, 相当比例的人未入学或辍学, 这种现象在区县农村较为突出。

二、智力残疾儿童入学现状原因分析

农村智力残疾儿童残疾种类多, 残疾的等级复杂, 具体的身体差异不同, 入学难、巩固难问题的具体情况也呈现多种多样。较为突出的几类情况:

一是部分中重度智力残疾儿童, 行动不便, 生活基本无法自理, 必须专人护理, 增加入学难度;

二是家庭经济原因无法使其入学 (调研中石柱农村人均年纯收入在3000元左右) , 经济条件较差, 入学难、巩固难;

三是提供智力残疾儿童教育的学校办学条件并不能充分满足智力残疾儿童入学的需要, 造成入学难、巩固难;

四是山区交通不便, 村小撤并, 轻度智力残疾随班就读儿童往返时间太长, 安全隐患太大, 家长接送不便, 造成入学难;

五是山区农村对智力残疾儿童的认识有距离, 不愿亲近他们, 缺少关心和爱护, 甚至在生活、学习中故意排斥他们, 造成智力残疾儿童家长心酸、儿童心理自卑, 使他们不想上学, 不愿上学, 害怕上学.

六是缺乏有效政策支持力度。国家各种扶残助学项目虽得到大力的很好的实施与落实, 但是, 智力残疾儿童在享受政策的时候较其他类别的残疾儿童没有得到实惠, 智力残疾儿童的有限政策资源被忽视。

表现在:缺少对《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条例》、《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和《重庆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等法律法规的宣传, 本次调研中了解部分地方只听两纲其名, 未见其文;部分家长法制意识淡漠, 仍是智力残疾儿童上不上学一个样, 反正都是混日子, 长岁数, 可送可不送的心态和想法在农村局部地方存在;由于山区交通不便, 智力残疾儿童入学每天必须接送, 一次往返要走20-30公里, 造成部分家长送子女上学负担, 随意让孩子旷课和辍学, 导致智力残疾儿童的入学、巩固成为难题。其次缺少对农村山区智力残疾儿童的投入保障机制和有效渠道, 其经费和项目基本上靠义务教育投入在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 而往往由于其智力残疾儿童在学校班级的作用和能力不能得到发挥, 甚至对班级造成负担, 因此除非针对智力残疾儿童的助学项目对智力残疾儿童发放外, 其他奖学、助学性质的项目基本上与他们无缘;缺少对残疾儿童享受农村或者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明确政策依据, 致使残疾儿童享受相应待遇必须受到家庭收入、名额总量的政策限制。

七是缺少有效的医疗救助通道。残疾儿童的医疗救助,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有所体现, 比如视力残疾儿童的白内障手术, 肢体残疾儿童的假肢安装, 语言残疾儿童的助听器配带, 然而智力残疾儿童的医疗救助体系还尚未起步, 没有形成系统的救助体系。

表现在:缺乏智力筛查体系和机制, 没有科学鉴定评价智力的机构、设备和人员, 智力评价采用“望”“闻”“问”的方式, 有一名智力残疾儿童一直被鉴定为肢体残疾;缺少对智力残疾儿童伴有癫痫等疾病的儿童先治疗后教育的救助模式和体系, 以及缺少相应的经费来源渠道和保障机制, 往往就是采取随班就读, 随病任发的局面出现;缺乏对智力残疾儿童因智力引发的肢体协调, 手脚灵敏、行为失调等的心理干预和康复训练。

八是缺乏有效的教育管理平台。目前全市对智力残疾儿童的教育管理采用最多的方式是随班就读, 随班就读系我国教育界专用名词, 指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中吸收残疾儿童与健全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形式, 目前对随班就读教师编制、培训、待遇等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 对其质量的管理、考核、评价尚未行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表现在:缺乏对校舍场地的无障碍化, 或者添置辅助设施, 帮助智力残疾儿童行走, 减少参加教学活动的困难;没有对随班就读学校的编制、人事、经费给予适当倾斜, 缺乏针对随班就读的教材设计, 教师的教学计划只能因循正常儿童的进度适当放慢节奏, 放松要求, 降低难度;缺少一套有效的招生标准、模式、系统, 智力残疾儿童什么年龄入学, 到那里入学, 怎样入学应该具有一定标准。

九是缺失有效的社会资助环境。残疾儿童由于先天的生理缺陷, 智力残疾儿童由于其反应迟钝、思维呆板、行动缓慢, 被冠之“傻子”“呆子”等刺激性很强的字眼, 人为的被贴上标签, 在人群中, 社会上无形有一种自卑感, 缺少应有的认同感和关爱。

表现在:对智力残疾儿童的成果宣传不够重视, 事迹不够典型, 从而社会各界对这一群体存在的价值缺乏足够认识, 缺乏足够认同, 缺少足够了解, 甚至认为是家庭、社会的负担;家庭对残疾儿童的生活、心灵、学习、发展等的了解、帮助、关心不够、不足、不深。无法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环境.

三、加强智力残疾儿童教育的思考与对策

(一) 加强宣传, 扩大社会影响, 引起社会关心、关注和关爱

首先, 加强对两纲的意义、目标、作用的宣传, 扩大社会影响, 以及市政府组织检查组对重点目标指标的检查, 督促区县落实情况。其次, 大力开展对智力残疾儿童的事迹收集, 典型成长故事的传播;还有采用各种方式宣传、动员智力残疾儿童入学, 讲学生入学后的未来, 讲入学标准、入学方式, 入学渠道, 入学补助等政策, 使家长懂政策, 明事理, 清未来。

(二) 落实经费保障, 开展医疗评价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保障机制、建设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

贯彻中发[2008]7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以及渝委发[2008]27号精神《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文件, 加大投入, 落实经费渠道, 保障经费来源。

1、率先开展智力残疾儿童医疗评价、救助体系。

智力残疾儿童医疗评价体系是智力残疾儿童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科学客观的鉴别、判断、评定智力残疾儿童的残疾程度, 以及检测是否伴随有多动、行走困难、癫痫等并发症, 才能有针对性对智力残疾儿童实施救治、康复或者入学。

智力残疾儿童救助体系是根据智力评价团队得出的科学客观数据、结果, 制定相应的适合智力残疾儿童需求的救助模式和方案。救助体系主要是针对中重度智力残疾儿童, 并伴随有多动、行走困难、癫痫等并发症, 生活基本无法能够自理, 需要进行医疗救助、生活护理等方面的帮助。

2、健全社会福利保障机制。

残疾儿童家庭一般都是贫困家庭, 智力残疾儿童家庭更要承担护理责任, 家庭的收入和负担更重, 出台低保政策按照智力儿童残疾水平和评定等级, 给予指标倾斜, 金额倾斜, 或者设立残疾人福利生活补助基金。

3、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

我市的智力残疾儿童入学主要采取的方式就是随班就读, 其就近入学, 节约开支, 方便儿童, 为儿童融入主流社会提供了一种快速的便捷通道, 然而其不便管理、管理复杂、师资水平要求高等客观问题也暴露无遗。建设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 首先, 给予随班就读学校人事、编制、财政的倾斜, 给予吸纳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班级在师资配备、教师待遇、职称评定、奖励表彰等方面给予倾斜照顾;特教学校各类功能教室和设备要资源共享, 成为对周边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进行教育和训练的资源中心。特教学校安排巡回指导教师, 配合做好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业务指导工作。

(三) 加强领导, 保证政策落实, 得到政策倾斜

智力残疾儿童的入学难、巩固难问题成为一个难题, 成为每个儿童平等享受教育权利的阻滞, 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保证政策的落实, 政策的兑现, 早日实现国家对智力残疾儿童的生存、保护、发展目标, 应定期召开会议, 研究问题, 发现情况, 提供决策, 制定政策, 检查落实执行情况。

8.关于农村环保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八

一、陕西省农村环境保护现状、治理实践与成效

(一)陕西省农村环境现状。

从走访调查的情况看,农村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生产污染严重,包括畜禽养殖业污染、乡村企业污染、农业生产面源污染。二是农村生活污染突出。农民居住环境“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生活垃圾和生产废物随意堆放,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小河小溪或池塘、沟渠。废弃电子产品和塑料袋等白色污染有增无减。三是农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农膜、激素等的大量使用,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对化肥农药依赖性越来越强、宜林山地毁林耕种、水土流失严重。四是农村环保工作基础薄弱。对农村环保重视不够,工作的着重点和注意力放在了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上。农村环保投入缺资金、管理缺手段、工作缺机构的问题普遍存在。

(二)陕西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实践。

为了改变农村环境状况,从2008年起,陕西省开始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不断加大农村环保的投入力度,着力改善农村环境。从调研的情况,有的地方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

1. 扶风县通过“五个”一点,多渠道筹集资金。扶风县探索并建立了“五有”(有固定的“三堆”堆放点,有垃圾污水处理系统并正常运行,有固定的环卫队伍,有钱办事,有人管事)工作机制。采取“群众集一点、财政补一点、项目整合一点、村集体拿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即:通过“一事一议”,每个群众每年筹资筹劳12元,县财政每人配套10元,加上农村公益岗位资金和村集体补贴资金,各村每年筹集到的资金达到7—9万元左右,基本保证了运转经费。

2. 凤县垃圾兑换超市。为了进一步实现农村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标,凤县探索“村民收集分类、定点兑换物资、政府补贴差价”的模式建设垃圾兑换超市。在镇村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新建或者依托商业网点,按照等价兑换模式,对可再生垃圾进行实物兑换。兑换的商品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和学生学习用品等。政府根据可再生资源回收量,对依托的商业兑换点,按照年度进行适当的财政补贴,以促进垃圾资源回收利用。2013年,凤县建成垃圾兑换试点超市6个,每个落实政府补贴3万元,确保了其正常运行。仅2013年一年时间,已累计兑换生活垃圾400余吨,有效减少了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处理量。

3. 凤翔县探索公私合作PPP模式。针对凤翔县城关镇火星村、洛川县石头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不足的情况,陕西鼎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采取与乡镇政府合作的方式,在项目建设上投入自行生产的设备。在运行维护上,在三年内承担全部运行维护费用,并采取物联网监管平台,通过直接调取运行数据实现远程监控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三年运行期满后,交由当地乡镇政府采取收取收益村民污水处理费的方式继续运行维护,这种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模式是公私合营模式的雏形。

4. 汉滨区推行政府购买服务。针对汉滨区陕南移民搬迁新建的茨沟镇、谭坝镇新建社区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后期运行管护,两镇组建环卫所及环保工作站,成立物业公司,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及设施设备维护工作。在运行费用上,乡镇从三个方面筹集运行经费:一是村上采取“一事一议”向村民和个体工商户收取每人每年5元垃圾污水处理费用; 二是汉滨区政府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每年为乡镇解决6—8个公益性岗位,安排保洁人员薪酬700元;运行经费不够的从乡镇“三公”经费中拿出一定的资金弥补不足,从而确保了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5. 宝鸡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助力第三产业。宝鸡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在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也促进了农民增收。结合开展整治活动,积极发展休闲农业示范区,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宝鸡市乡镇休闲观光农业及乡村旅游悄然兴起,以岐山县北郭村、太白县黄柏源村等为代表的一批“最美乡村”,已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形成了游客以吃、住、行、游、购、娱、观为一体的旅游服务体系。2012年,全省仅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一项就为群众增收7000多万元,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三)取得的成效。

1.改善了人居环境。示范区内城镇周边村庄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规模较大的村庄或河流沿岸连片村进行集中污水处理;居住分散的村庄采用小型人工湿地、无(微)动力处理设施、氧化塘等分散式处理,部分地区采用了雨污分流模式,改变了污水横流的状况。生活垃圾通过分类减量,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市处理后,改变了乱堆乱放的状况。通过使用沼气,取代了传统的烧柴烧煤,农民不用上山砍柴,森林植被得到了有效保护。通过房屋整理,改厕、改水、改灶等,使室内整洁了,村容清洁了,脏、乱、差的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

2.改进了生产方式。以农业秸秆、生活垃圾等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利用为核心,因地制宜推广创建了一批循环农业模式。如稻一猪一沼一果(茶、鱼、稻)模式等。推广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量。调整农业种养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生态农业,建设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了农民现代农业意识。

3.促进了农村消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的实施本身就是对内需的拉动,一个村少则上百万,多至上千万。路修好了,交通便利了,农民买车的越来越多,也刺激了城乡物资流通业的发展。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农村持续消费的欲望也愈发强烈。

nlc202309032209

4.提升了农民素质。示范区环保合作社、环保协会,环保夜校宣讲环保知识,推介农业经济适用技术,学知识增见识,开阔了农民视野,促进了农民传统农业理念的改变。

二、陕西省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陕西省农村环境整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长久以来,重经济轻环境,环境保护工作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点源轻面源,农村环保欠账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与农村环境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农村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一)政府投入农村环境保护资金不足。

近年来,陕西省财政用于环境保护支出一直呈上涨趋势。2008年,陕西省财政支持环境保护资金3.67亿元,2013年已经达到9.46亿元,增长了1.57倍,但这样的支持幅度还满足不了巨大的环境保护需求。另一方面,虽然财政支持环境保护的绝对数有了较快增长,但环境保护支出占陕西省财政支出比重从2008年的4.11%到2013年的1.36%,总体成下降趋势,基本处于10%以下。

(二)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供给不足。

2008—2013年,中央和省级投入农村环境保护资金11亿元,加上地方各级政府的投入,使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一定改善,但已实施的农村环境保护连片整治示范乡镇和行政村只占全省乡镇和行政村总数的17%和11%。另一方面,现有的各项水污染治理规划中,对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支持也较少,省级对乡镇一级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更没有统一的建设规划。据统计,陕西省丹江口库区水污染治理规划只将3万人以上的18个集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纳入中央支持范围;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规划支持陕西省关中及陕北地区8个乡镇污水处理建设项目;中央基建资金支持关中及陕北地区15个镇级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以上共计41个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纳入规划。总体上来说,乡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供给不足。

(三)农村环境治理供给主体单一,主要是政府投入。

由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是公共产品,因为其自身特征导致必须由公共部门参与供给,加之农村市场体制的不完善,无法有效提供公共产品,政府作为公共部门的主体必然成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供给单一主体。以2012年农村连片整治示范项目为例,陕西省共开展88镇483村环境综合整治,总投资31094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级市县四级共投入资金25778.49万元,整合其它部门资金3127.86万元,占总投资93 %。乡镇自筹716.94万元,占总投资2.3%。由以上数据可看出陕西省各地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靠财政拨款来实现,乡镇财政本来就薄弱,导致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形成了政府提供环境治理的局面。

(四)运行维护监管资金缺口大。

乡镇政府是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由于大多数乡镇财政无收入来源,无法或无力成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运营主体,对于农村环境保护运营无固定的资金渠道,从而使很多已建成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项目达不到预期的绩效目标。以2012年为例,陕西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受益人口约76万人,农村垃圾转运运行费用约1953万元。如村镇按常住人口每人每年征收12元垃圾清运费,年可征收228万元;年需运行费约1725万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养护费每个县(区)年护养费约259.16万元。因此,示范县(区)仅上述两大类治理项目所需运行保障经费就达1984.16万元。另一方面,现阶段,陕西省大多数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都采取“企业建厂、政府建网、企业运营、市民付费”的BOT模式进行融资建厂,但由于城市污水处理费收取标准不高,政府运行补贴负担较大的问题,使得很多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成为负债运行。据测算,污水、垃圾处理项目正常运营成本至少为污水处理1元/吨、垃圾处理100元/吨,由于陕西省各市县实际收取污水处理费平均0.6元,与省物价局要求的平均0.8元,还有0.2元的缺口,使得很多污水处理厂都是负债运营,仅2012年全省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负债13.79亿元。

(五)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

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与资金供给的矛盾十分突出,加之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各级政府成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主体,而金融机构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支持远远不够。从2012年陕西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资金投入比例来看,政府投入占总投资的90.5%,乡镇自筹占3.7%,无贷款项目。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利润薄。由于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回收低、风险大的特点,资金的趋利性决定了在没有足够扶持和优惠政策的前提下,信贷资金不会背离市场规律而轻易投放到农村环境公共基础设施中。二是涉农资金贷款门槛高。国家规定,贷款少于900万元的企业不予贴息。企业在发展之初,规模较小,而银行根据企业规模,一般不会给企业更多贷款。三是国家对涉农企业的扶持方式主要是通过固定资产贷款贴息。而银行对固定资产贷款的门槛很高,这几年涉农企业已很少能贷到固定资产贷款。企业急需的流动资金贷款,国家又取消了贴息,对企业影响很大。

三、创新财政支持农村环境保护多元化机制的几点思考

(一)建立农村环境保护投入稳增长机制。

资金投入是农村环境保护的物质基础。一是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财政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逐步形成农村环境稳定投入来源,确保农村环境保护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二是开征环境保护税。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在有条件的地方如城镇征收垃圾处理费、污水处理费,并从有限的村财和乡财政抽出部分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投入。

(二)创新资金整合机制。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是资金整合,难点也是资金整合。要围绕示范村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整合,资金整合以农村环境保护建设规划为引导,以项目为平台,在规划和立项上形成捆绑。采取“渠道不乱,性质不变,适度集中,捆绑使用,各计其功”的办法进行整合。一是围绕示范村的项目建设规划,将农村环境整治与生态创建、移民搬迁、新农村建设、重点镇建设、沼气工程、改水改厕等涉农工程相结合,多渠道筹集连片整治资金,实现连片整治效果的最大化。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成后,探索收费收入的项目,后续实行“民办公助,民营民管”的市场化管理。三是继续以优势特色产业、美丽乡村建设、城镇化专项资金为平台,整合和统筹安排涉农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

nlc202309032209

(三)探索建立引导信贷资金投入。

一是担保机制。积极扩大商业银行对农业贷款的支持。各级政府可以通过采取财政贴息或赋税减免等措施,鼓励农业银行向农村环境保护提供贷款。积极发挥政府引导调控作用,积极为从事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和个人拓宽融资渠道,放松抵押和担保的条件,推动小额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等。另一方面,采取政府参股经营、补贴担保费、建立担保基金等方式,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导向功能和“四两拨千斤”作用,吸引带动社会和民间资金投入,初步建立起“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机制。二是探索PPP模式建设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农村环境的公共性使得政府在环境治理中起到主导作用,由于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资金匮乏,财政投入较少,使得寻求多元化、多渠道的融资方式成为必然。现阶段,陕西省大多数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都采取“企业建厂、政府建网、企业运营、市民付费”的BOT模式进行融资建厂,但由于城市污水处理费收取标准不高,政府运行补贴负担较大的问题,使得很多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成为负债运行。可借鉴宝鸡凤翔县的污水处理建设PPP模式,政府和部门共同发挥作用,乡镇政府运用其职能促进、引导企业参与到农村环境治理中来,乡镇政府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如优惠税收政策,提供贷款担保,后期运营中利润与风险共担。而企业采取PPP模式,可以利用自身多渠道融资能力弥补乡镇政府资金不足,利用精湛技术改善建设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在后期运营中也解决了其运行经费不足的问题。

(四)加大投入,大力发展循环农业。

农村环保的核心是提高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就地减量化、资源化利用率,出路是发展循环农业。把农村环保与发展农村产业相结合,加大产业投入力度,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循环农业模式,消纳农业废物资源,如稻一猪(禽)一沼一稻(菜、茶、果、鱼等),拉长种植业一养殖业一微生物产业之间的循环链条。有条件的可以在一、二、三产业之间循环,如生物发电、秸秆造纸等。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应尽量堆肥就地消纳,避免远距离往垃圾场输送。

(五)大力发展环保服务业,建立环保长效机制。

农村垃圾站、生活污水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成后需要运行维护和管理,养殖大户畜禽粪便当地土地难以消纳,需要处理,等等,这些需要一定的费用支出。靠政府补贴、农民出资或收费是有限的,长效机制最终依靠市场。农村环保设施运营,如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的处理,可以成立环保公司,以车养车、以塘养塘。养殖业废弃物处理,可以由专业环保公司来承担,环保公司和养殖户之间互不收费,环保公司通过处理利用废弃物获得利润,如生产有机肥料等,政府在税收上给予扶持政策。发展农村环保服务业是解决农村环保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势在必行,应积极探索,给予鼓励和支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为扩大清洁村庄整治成果,建立村庄卫生长效管护机制,陕西省可借鉴汉中市汉滨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经验,在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运行服务方面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市县两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购买保洁员岗位。设置村庄卫生保洁员是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以区县政府为责任主体,街、镇政府和村委会具体组织实施,按照不低于村庄人口千分之五的标准设置保洁员岗位,聘用符合条件的农民,建立健全乡村保洁员队伍,明确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确保农村公共服务岗位的能进能出和权责匹配。

(六)探索设立农村环境污染税费制度。

针对农村环境污染的不同来源,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设立农村环境污染税费制度。按一定标准向排污者征收费用,实现污染负担的外部性内部化,增加排污者污染环境的成本,迫使其选择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的生态之路。可针对陕西省不同区域的农村面源污染类型,实行分类收费,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排污,通过环保部门的监测制定统一费率征收排污费;对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品过量使用造成的面源污染,可考虑征收农用化学使用费;对村庄的生活废水、固体垃圾、散养或小规模的畜禽养殖户,可采取费用分担的方式收费。这样一来农村污染的个体消费者也就承担了环境污染责任,避免了农村环境的无责任主体情况。

(七)探索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运行服务市场化。

仅靠行政手段保护农村环境弊端越来越明显,财政资金短缺,农村基础设施规划和管理缺乏,阻碍农村经济发展。建立市场机制,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走市场化之路是农村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必然途径。陕西省可选择环境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县区,探索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运营市场化。以县乡为单位将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垃圾转运体系后期运营服务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承包给个人或者环境保护公司,政府与承包企业或者个人签订合同,承包人承担乡镇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运营及垃圾转运日常维护工作,乡镇政府通过定期考核和群众监督、投诉等方式对承包企业进行监督。承包人通过承包污水垃圾基础设施及垃圾转运的同时和获得污水垃圾处理费的特定收取权、垃圾转运设施的使用权等,从中得到经济利益。这样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运营及垃圾转运设施后期运营完全市场化,资金由承包者承担,无需任何政府财政拨款,同时也解决了后期运行资金不足的问题。

责任编辑:洪峰

上一篇:“参观消防博物馆”活动方案下一篇:夏天的灯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