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2024-07-09

经济全球化与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精选8篇)

1.经济全球化与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篇一

加入WTO对中国期货市场的影响与对策

经过十年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我国期货市场终于迎来规范发展的新纪元。国家“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了“稳步发展期货市场”的方针,这说明,我国政府充分重视期货市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作为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的重要金融工具,期货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当前,在我国加入WTO、融入国际经济大家庭之际,中国经济的发展将更需要期货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因此,客观分析WTO对中国期货市场的机遇与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我国期货行业的应对措施与发展策略,应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实际意义的课题。

市场经济不能没有期货市场

期货市场是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现货市场不断进行外延扩张和内涵深化的结果。在现货市场上依据现行价格信号进行的市场调节,由于存在着价格调节滞后的问题,导致市场供求和价格的剧烈波动。现货市场的这种内在缺陷只能通过其他机制来加以弥补,而期货市场所特有的回避风险、发现价格、减缓价格波动的功能正好能够满足这一要求。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最直接的作用,是所形成的超前价格可以使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做出更为科学的生产经营决策,减少盲目投资和生产,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通过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交易,将生产者和经营者所面临的现货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分解、转移出去。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现货市场体现的是现货交易(供求)关系,期货市场体现的是远期交易(供求)关系,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缺少了期货市场,市场体系就不完善,市场机制就很难充分发挥作用。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勒教授所说:“没有期货市场的经济体系称不上是市场经济。”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没有发达、完善的期货市场,一个国家或地区就难以成为世界性经济与金融中心。在工业化时期,期货市场应工业化的客观要求而产生,并且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伦敦金属交易所是欧洲工业革命的产物,又为欧洲的工业发展做出了贡献,推进了欧洲工业化进程。美国农业的商品化推动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产生与发展,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成长又进一步促进了美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更带动了芝加哥从一个小村庄转变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经济步伐。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的自由化和一体化进一步推动了金融期货的成长与发展,从而使期货市场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期货市场的高速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性金融中心的形成。美国的纽约和芝加哥、英国的伦敦、日本的东京、中国的香港及新加坡等世界性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期货市场功不可没。可以看出,期货市场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制高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向国际化方向的发展以及与世界经济不断融合的过程,也是我们的企业和国家暴露在风险之中的过程。如何使中国的经济不被其他国际经济力量所控制,中国期货市场是应该而且也是能够有所作为的。我国是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具有巨大的经济总量和市场总量,很多产品无论是生产量还是进出口量,都在国际市场上占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市场地位足以影响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化,但这种优势往往不被重视,以至于许多有优势的重要商品价格被国际上其他有影响的期货交易所左右或者主导,使我国的某些商品价格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被动地位,甚至造成重大损失。建立发达的期货市场,有利于为我国经济建立一道安全屏障。

入世后中国更需要期货市场

期货市场有助于减缓入世的不利冲击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入世后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将会进一步上升。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将大规模出口,而石油、粮食、工业原材料和高新技术设备等战略物资与产品将更多地依赖国际市场的进口。国际市场相关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将对我国企业的经营绩效和人民的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

入世后,我国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国经营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它们的国际经济活动如国际贸易、外部融资和对外投资将更多地受到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利率、汇率和金融资产价格变动的不利影响。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我国某家航空公司曾因日元对美元汇率的大幅度贬值发生近十亿元的损失。

近期,国内股市近30%下跌使得为数众多的资产管理公司和某些证券公司陷入困境。这从反面证明了金融期货等衍生产品市场在分散风险、平衡现货供求、避免股市产生过度泡沫方面的重要作用。入世后,经过一定过渡期,允许国际短期资本这类不稳定力量进入国内市场将是必然趋势,金融市场的大幅度波动也将不可避免。因此,建立并健全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不仅是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入世后减缓和避免国际资本流动冲击的战略性举措。

众所周知,期货市场一个重要功能是低成本地实现风险的分散和转移。作为广义资本市场的核心---期货市场还具有促进资本和稀缺资源有效配置的功能。格林斯潘曾指出:“金融衍生工具具有一种与生俱来化解各种风险的能力,并将这些风险分配给那些最有能力且又最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这种化解和转移风险的过程改善了市场形成各种金融产品价格和资产价格的机制,……。合理的、非扭曲的金融产品和资产价格信号将有利于促进企业家更合理地分配实物资产资源,从而创造出在消费者看来最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毫无疑问,这一过程提高了生产力,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金融衍生市场本身的附加值来自于提升财富创造过程的能力。”

入世是中国经济的全方位开放,是将国民经济纳入全球一体化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去。这将使中国经济生活的不确定性进一步上升。南北关系的不对称性、国家综合国力的差异、市场控制和影响力的差异、以及体制和经济当事人素质的差异,都可能导致入世后国民经济系统和非系统风险的上升。因此,风险管理无论是对企业和金融机构,还是对政府和监管者,都将被提升到战略高度来考虑。而期货市场无疑是将风险管理战略落到实处的有效手段和市场基础。

期市发展有利于提升我国综合国际竞争力期货交易不仅成为企业套期保值降低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而且成为降低融资和仓储等生产成本的有效手段。实践证明,期货市场通过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使参与其间的企业增强了驾驭市场、规避风险的能力,指导了企业的生产与销售规划,提高了企业经营者素质和决策水平,加快了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在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从金融业发展角度看,入世后我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发展面临巨大威胁和竞争压力,期货市场的发展对于提升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体现出以下作用:第一,期货市场及工具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其期货市场在促进经济发展、聚集资本和资本输出方面的作用功不可没。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和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为国债和股市投资者提供了避险的工具,促进债市和股市的平稳运行。2000年3月17日,美国财政部长伦斯・H・萨默斯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期货业对美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期货市场的“后发效应”效果明显。如,英国在20年前就认识到自己的金融中心地位如果没有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心来支撑,将会发生动摇。在不足20年的时间里,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从立法到政府推动,使英国国际金融期

货期权交易所(LIFFE)成为能与美国抗衡的金融期货市场之一。又如新加坡继日经指数期货推出后,又推出恒生指数期货和台湾指数期货,在抢占金融市场制高点上具有深远影响。

第二,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与否直接关系到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入世后,国民经济风险管理的内在需要将派生巨大的衍生产品交易需求和风险管理服务需求,如果我国期市发展滞后于市场需求的发展,那么,最活跃、最具成长性和盈利性的期货市场和金融衍生品服务领域就将为外国金融机构占领或侵吞。

第三,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可通过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首先、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为投资基金和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提供了组合投资的空间,有助于实现组合投资的风险分散要求;其次、可为各类金融机构提供金融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再次,为金融机构开拓金融风险管理业务提供了市场工具和条件;从而在投资领域、业务范围和管理手段等方面为金融机构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创造了条件。

从国际贸易关系来看,商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将通过减缓国内供求关系的周期性波动、增强对国际市场价格形成过程的影响力,改变我国在大宗商品贸易中的“贱卖贵买“的不利地位。

国内成熟品种期货市场的发展充分证明了发展期货市场的必要性经过几年的发展,上海期货交易所已经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铜期货交易中心。上海的铜期货交易从1992年5月开始交易,当年的成交额为327亿,到2000年已达到5035亿,在8年内增长了14倍,年平均增长125%。上海期货市场已形成相当规模,提高了在国际铜期货市场中的竞争力。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上海期货交易所铜期货的价格与铜现货价格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7,很好地预示了铜现货价格的供求关系,而且与国际铜期货权威的价格---伦敦LME铜期货价格的相关系数也达到了0.94。这说明,上海期货交易所铜期货交易的价格发现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其价格能够准确地反映国内外铜市场价格的变化趋势。许多企业通过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回避了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从而保证了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一些企业在发挥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的基础上,已经提升到充分利用期货市场,进行资产整体运作,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高度上来了。

由上可见,经过国内期货市场的实践锻炼,企业已完全能够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因此,入世对有色金属行业已经几乎没有多大的冲击和影响了,这也再一次证明期货市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货品种的交易额在2000年达到了1万多亿,已经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大豆期货交易中心,成交量仅次于美国的CBOT。

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价格较好地预示了现货的供求关系,在指导生产规划方面起到有效的作用。我国最大的粮食企业黑龙江农垦局就充分利用期货价格很好地调整了种植结构。由于1999年农民种玉米、水稻、小麦都赔钱,2000年春播期间,黑龙江农垦局系统有1000万亩土地无人承包,面临搁荒的危险。但当时大连商品交易所和CBOT的远期大豆价格均比较高,其中大连商品交易所价格在2300元/吨以上。黑龙江农垦局抓住机遇,在期货市场大量进行保值,为向农民以较高价格收购创造了条件;同时组织下属单位到大连召开落实播种面积与合同订购会议,让下属单位领导了解期货,感受市场经济。会议结束后,立即层层签订收购合同,由于价格合理,有利可图,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这样,从2000年3月份起,人们才开始承包土地。据黑龙江农垦局统计,农民不但承包了1000万亩播种大豆,而且多种了大约300万亩“黑地”,合计播种面积1300万亩,这1300万亩土地资源由闲置变为有效利用,为国家带来了巨额财富,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国家节约了进口大豆所需的外汇资金。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价格竞争。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价格与国际期货市场价格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国内的进口商就可以利用大豆期货价格,为他们进行国际贸易的价格参照系。中粮总公司是一家大型粮食进出口商,1997年7月,中粮总公司准备出口一批大豆,当时9月份的大豆期货价格在2900-3000元/吨之间,根据这个价格折算成货源成本是有利可图的。为防止公司在现货市场采购大豆时出现价格暴涨,公司在2900元左右的价位买进相应数量的期货合约。不久,大豆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果然上涨,现货价格的上涨加大了公司采购成本,但由于期货市场多头部分的盈余弥补了成本上涨的损失,公司利用期货市场成功地达到了保值的目的。

上述两个国内成熟期货品种市场的实证分析表明,期货市场发展了,成熟了,就可以与现货市场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入世后中国期市将怎样应对?

加入WTO后,面对严酷的市场竞争和变幻莫测的市场风险,中国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只有加速改制,利用入世后短暂的5年过渡期,抓紧时机来熟悉和掌握市场竞争规则,熟练运用国际市场通用的避险工具---期货交易来回避市场风险,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正常收益,才能更有效地展开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加入WTO后,开放我国期货市场的外在压力也将越来越强。虽然,在我国加入WTO的谈判中,并没有涉及期货市场的具体条款,但它却是表明一个国家在价格形成方面的显示器,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其他成员国企业进入本国市场时市场风险大小的主要标志。加入WTO后,所有涉及原材料、产成品等进出口的行业,都面临着国际性市场风险冲击。因此,对期货市场的要求将随着进入WTO进程的深入而更加迫切。同时,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及相关专业服务业的开放承诺,外资的逐步介入和国际同行的竞争压力都将对我国金融期货市场提出迫切的发展要求。期货交易特别是金融期货交易作为金融衍生工具,是金融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也是议题之中的早晚之事。

然而,从许多方面来看,我国期货市场运作未达到成熟、规范,面对WTO,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去完成。

(一)加快期货市场的法规建设,完善期货市场监管体制。

1、尽快促进修改《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加快《期货法》立法步伐。《条例》为我国期货市场发展起到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但《条例》是针对当时的客观环境制订的,其部分内容与加入WTO后市场经济对期货交易的需求、与全球化的新形势不相适应,急需尽快修订和完善。修改的重点应该是交易所、期货经纪行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范围;期货品种推出的批准程序;取消对期货市场参与者的行政限制;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及监管架构。围绕条例的修改,现有的4个管理办法及交易所章程和规则也应做相应的修改,以逐步形成完善的法规体系,以利于期货市场的.稳步发展。同时要组织力量对历经数稿的《期货法》(草案)进行再次修改和完善,并争取早日出台,使之成为统领我国期货业的根本大法。

2、完善期货市场监管体系。建立一个以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和维护市场秩序为目标的监管体系,在监管中要体现出对期货行业机构和人员并重、外部监管和内部行业自律并重的原则。充分发挥期货交易所的一线监管和期货行业协会的自律管理的作用,通过分层次的监管体系使期货监管工作走向规范化、法

制化、市场化的轨道上来。

3、坚决取缔非法期货交易,促进持牌机构的发展。

(二)、尽快推出股指期货、石油期货等迫切需要的期货品种,配合在加入WTO后相关市场的改革,降低现货市场风险。

1、建立科学的期货品种上市决策制度。按《条例》规定,期货品种的上市由中国证监会批准。但目前实际运作决策程序复杂,过程冗长。为使期货品种上市决策科学化,建议由中国证监会牵头组成“期货品种上市审核委员会”,该委员会可由国务院有关部门代表和期货专家组成,实行“备案审核制”。

2、精心设计合约,确保大宗商品期货品种顺利上市。期货合约是期货交易的对象,合约设计是该品种能否上市及上市后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国内各交易所应根据入世后市场的需求及交易所自身的特点和定位,相应做好石油、玉米、大米、白砂糖、棉花、线材等商品期货合约的设计工作。

3、充分认识金融期货的重要性,适时推出金融期货品种。金融期货已成为目前世界期货交易的主流。加入WTO后,银行业、保险业及证券业将逐步开放,由于国外银行业、证券公司都实行混合经营,而保险基金更是金融投资领域中的重要力量。由此,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后,他们必然会利用包括金融期货在内的一切金融工具与我国金融企业展开竞争,如果我国金融业仍受分业经营体制的束缚,又无适当的金融工具作为竞争手段,那么,入世后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为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包括保险基金、养老基金在内的基金入市是必须的。但如果没有股指期货作为入市的避险工具,是不利于这些基金大规模进入证券市场的。因此证券市场迫切需要开设股指期货。另外,新加坡等国准备开设中国指数期货的举措,更加深了我们的紧迫感。

加入WTO后,我国居民投资渠道将进一步增加,投资更趋分散。在此情况下,为确保国债的顺利发行,有必要早日恢复国债期货交易。同样,当人民币成为硬通货时,开展外汇期货交易也将具有巩固我国经济地位的划时代的意义。

4、推出石油期货迫在眉睫。目前,我国国内油价完全受制于国际市场油价。1999―――2000年国际油价的飙升,至少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两点:一是作为石油消费大国的中国,必须建立自己的战略石油储备;二是必须建立国内的石油期货市场。在国内开展石油期货交易,就能使我国取得国际石油定价参与权、影响权和主动权。而国内开展石油期货交易,势必要在境内建立容量巨大的石油交割仓库,对稳定国内石油供应也是一个有力的保证。同样,对于其他的大宗实物商品及金融期货也应该有我们自己的期货交易市场。

5、加强期权研究,完善期货市场品种结构。期权是当今期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期权推出的本意是分散期货市场的风险。期权交易产生后,增添了期货市场的活力,也使期货市场避险功能的实现增加了灵活性和多样性。因此,在研究石油等价格容易波动的期货品种上市的同时,可考虑同时进行相关品种的期权交易的开发。

(三)推进期货交易所的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增强国际竞争力。

在国际竞争形势和市场压力下,我国交易所在两个方面急待改进:一是我国期

货交易所的地位和作用急需提高,同时加强一线监管能力。

二是交易所需要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1、交易所体制改革。较为稳妥的方式是,首先建立真正的会员制。然后在条件成熟时,选择有一定条件的期货交易所进行股份公司改制的试点,并允许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2、交易所在运行机制、交易方式、结算方式、风险管理方式方面的国际接轨。

3、探索与国外交易所联网交易,根据政府监管机构的授权,交易所要做好选择加入国际交易所联盟的基础工作,通过逐步实现共享交易品种、共享会员、共享交易平台等方式实现24小时不间断交易。要和国际接轨,实现交易电子化。

(四)从行业建设角度改造期货经济公司,把期货公司定位于金融服务业。加入WTO后市场对期货交易多层次、全方位的需求。因此,必须将期货经纪作为一个行业,从行业建设的角度进行改造。要形成一个以大型综合类期货公司为龙头,期货佣金代理商和期货投资咨询公司为侧翼,一般性期货公司为基干,期货营业部为基础,能够覆盖全国的、既有分工又有竞争的分层次和专业化期货经纪行业结构及经营网络。

应按照国际惯例和我国现实情况,将期货公司定位于金融服务业。只有明确此点,才能从法律地位和政策角度奠定期货公司从事金融期货代理的基础;才能允许金融机构参股,改善期货公司股权结构,增强抵御的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也才能采取与证券公司相类似的政策措施,来大力扶植大型综合类期货公司。

1、尽快实行分类管理,形成结构合理,功能突出的期货经纪行业体系。中国证监会可通过修订《期货公司管理办法》,对期货公司明确实行四种类型分类管理,即:①综合类期货公司;②代理类期货经纪公司;③综合类期货公司设立的投资类期货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④期货公司设立的咨询类投资顾问子公司。

2、扶持大型期货公司,培育期货市场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

3、改善股东构成,允许金融机构和外国机构参股期货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顺应金融期货逐步开放的发展趋势,应逐步改变现有期货经纪公司的股东构成不合理的状况。为此,要放宽期货公司股东限制条件。第一,允许和支持国内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国有控股大型企业集团控股和参股期货公司。第二,在制定相应管理办法后,允许国外期货公司、证券公司、投资银行和基金管理公司参股国内期货公司。第三,完善期货经纪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改变“一股独大”和董事长或总经理高度集权的现象,真正使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四个环节层面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转,并试行聘请金融证券类和法律类专家、教授和企业家作为期货公司的独立董

事,理顺经营管理和各种关系。

4、顺应期货市场逐步开放的趋势,恢复经纪公司的境外期货代理业务。

5、完善职业经纪人制度,倡导服务创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提高经纪人的专业服务水平,逐步试行“全权委托代理”。

6、探索“银期”和“证期”合作,通过金融创新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五)、大力开拓和培育期货市场投资群体1

、转变观念,从单纯现货市场、盲目参与期货转为善于利用、充分利用期货市场。加入WTO,使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的界限日趋模糊,而国际市场频繁的价格波动势必会加剧国内市场的波动,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也将增大。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要敢于、善于利用期货市场的避险功能回避现货市场风险。否则,将会使企业陷入更大的经营风险。99年下半年2000年上半年,国际石油价格强劲反弹,国内航空公司只能上调机票价格来应对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而同时,国外许多航空公司由于在期货市场进行了燃料油的套期保值而回避了此次石油涨价的冲击,非但机票没有上涨,反而为了吸引客源还不断地降低票价。事后中国航空业界有人撰文提出,国内航空业应增加燃油储备来抵御原油涨价的风险。殊不知,从企业角度来分析,原材料库存的增加不但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金,而且还会面临原材料价格下跌的巨大风险。这说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

天,企业如果仍应循守旧,不转变观念,不掌握,不主动利用现代市场经济通用的套期保值手段,就会处于劣势,甚至会被淘汰。

加入WTO后,我国家庭经营式的农业将承受最直接的冲击。面对大量进口农产品的价格竞争,除了通过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以此来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营收益外,当前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组织农产品销售公司等形式将千万户农民引入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使期货市场成为减缓入世最初冲击力度的避风港湾。

2、允许信贷资金参与套期保值业务。现代企业的流动资金绝大部分都是信贷资金。但是我国现行政策规定信贷资金不能用于套期保值业务。而在国外却是相反。因此有必要按照国际惯例,修改相关政策,允许企业利用信贷资金开展套期保值业务,鼓励银行将资金贷给进行套期保值业务的企业。

3、改革财务会计制度,综合平衡现货期货损益。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的目的不是追求期货交易收益,而是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和取得确定利润。因此,套期保值业务的结果不是期货盈现货亏,就是现货盈期货亏。但现行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配套,期货交易和现货交易产生的盈亏是分开核算,而未统一平衡。因而在对企业经营进行考核时,往往只看到期货帐面上的亏损,看不到现货交易上的盈利,从而挫伤了企业进行套期保值的积极性。

总之,加入WTO应成为中国期货市场的分水岭。如果说期货市场在此以前是经过试点取得经验的话,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必须真正考虑如何运用这个市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目前期货市场的现状,不仅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更落后于加入WTO以后的现实需求。经过十年的规范和整顿,期货市场已经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已经具备了坚实发展的基础,在中国经济日益市场化、国际化的大环境下,期货市场理应有一个大的发展。

(中国证券报,“入世对中国期市的影响与对策”课题组,彭俊衡 朱国华 李强 褚海 潘英丽)

2.经济全球化与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篇二

笔者主要是利用递推的动态模型来评估入世给我国经济财政带来的影响。首先, 设计假若没有入世, 并且没有其他外贸变化的情形下我国未来十年的基准增长情景, 作为进行方案比对的参照;其次, 对与上者相比对的入世后十年发展情形进行预估, 假设我国于2001年入世, 在五年之内完成以下政策调整:第一是在农业领域, 削减农产品关税并引进关税的配额机制;第二是在工业品方面, 削减工业品关税并取消非关税壁垒;第三在纺织品及服装出口领域, 分阶段取消多纤维协定配额。需要申明的是, 笔者所进行的分析只限于商贸领域。

一、加入WTO给我国经济以及财政带来的影响

第一, 入世将会引起部门结构的调整。经济收益在总体上并不是平均分配在经济生活的各部门之间的,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从理论上来看会引起部门结构的大范围调整。发达国家普遍已经取消了出口限制, 我国入世以后受益最大的部门将会是服装和纺织部门, 这点在加入WTO之后的实践中也已经得到了检验;与之相对应, 受到来自于国际市场的挑战最大的将会是当前我国着重保护发展的汽车制造、小麦生产加工等部门, 与前面假设的参照标准相比, 受到较大冲击的部门的就业与产出将有所下降。

第二, 入世将会导致劳动力发生转移。部门结构的调整会产生相应的调整成本,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各部门间的劳动力转移。当前我国就业比重较大的是农业部门, 入世对我国农业部门的重大冲击, 将会导致农业部门一定程度的收缩, 进而使一部分农业劳动力转移到服务或者工业等其他领域。与前面所设定的参照标准相比, 自2001年开始以后的五年间, 将会有近270万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出来。鉴于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从农业领域已经有超过1亿的劳动力转移出来, 因此可以说, 我国入世所引发的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完全可以应对的。另一方面, 随着世界纺织品市场的发展以及取消“多纤维协定”配额, 对我国农业领域劳动力移出创造了有力的外部环境, 因为服装以及纺织部门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部门, 其快速发展将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而据预测, 到2005年服装与纺织部门提供的就业机会将会增加近250万。

第三, 入世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通过相关模拟实验, 可以得出加入世贸组织将会极大的刺激我国经济整体发展, 给国家财政带来积极影响, 使国家的财政收入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但考虑到削减关税、出口增加, 会使退税相应增加, 因此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将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二、应对WTO影响的对策

第一, 要在部门设置上更贴近WTO的要求。我国加入WTO之后, 由于关税的减免, 大量的跨国公司加入中国市场的竞争, 许多的纠纷由此产生。无论是从理论的角度还是从实际需要的角度来考虑, 在相关职能部门的设置上都应该更贴近WTO的要求, 以减少纠纷, 规范竞争秩序, 保护民族产业。

第二, 妥善处理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 在劳动力转移方面, 承担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的来源主要是农村,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 农民平均收入水平较低, 为了提高自己的收入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从积极的意义来看, 这种转移正是城镇化的需要, 但是, 从短期来看过快的转移速度会造成很多的社会问题。因此, 在短期内, 国家还应该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 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使这一转移过程能够较为和缓的实现。此外, 还要注意统筹城乡的发展, 避免城乡之间的矛盾激发。

第三, 积极应对财政挑战。从理论上来说, 关税水平的降低是会当然的影响国家的财政收益的。但是, 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近十年的实践来看, 这种影响并不明显, 我国的财政收入每年都在快速的稳步增长。可以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财政收入带来的压力并不大。真正的财政挑战来自于财政支出, 加入WTO之后, 国家每年都要对整体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布局进行调整, 这样的调整是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来支撑的。具体的, 这些增加的财政支出可能会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得很集中或者很明显: (1) 提升涉外管理能力的支出; (2) 由于结构性失业带来的财政支出; (3) 由于区域经济差距带来的财政支出; (4) 提高农民收入带来的财政支出; (5) 社会保障支出; (6) 城镇化过程中的公共设施支出。这些支出的大量增加给国家财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但这些支出也是国家在入世过渡期以及平稳入世之后经济稳步发展的保障, 国家要采取多种措施, 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应对财政挑战。

参考文献

[1]苏道俨加入WTO后我国财政监督:机遇挑战对策.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2]段爱群论WTO中的财政补贴与我国的战略取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

[3]李善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与WTO:入世政策改革和减贫战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3.经济全球化与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篇三

一、加入WTO对教育的影响及挑战

1986年9月开始的关贸总协定的乌拉圭回合谈判首次将服务贸易列入谈判议题。教育是12个服务贸易大类中的一个。教育服务贸易和其他类服务一样,存在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等4种服务提供方式。2000年前,在当时的128个世贸组织成员中,有30个成员缔结了教育服务贸易协议,但他们对教育服务的承诺不尽相同。

我国加入WTO对教育服务的承诺是部分承诺,承诺的具体内容如下:在项目上不包括军事、警察、政治和党校等特殊领域的教育和义务教育,即以上领域不对外开放。除上述特殊领域和义务教育外,我方在初等、中等、高等、成人教育及其他教育服务等5个项目上作出承诺,许可外方为我提供教育服务。在教育服务提供方式上,对跨境交付的教育服务未作承诺;对境外教育消费未做任何限制;允许商业存在,即允许中外合作办学,但不一定给予国民待遇;对自然人流动,承诺具有一定资格的境外个人教育服务提供者应中国学校或教育机构聘用或邀请,可以来中国提供教育服务。因此,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所作出的教育服务承诺将使我国教育面临许多新的情况。

教育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和基础性工程。因此,我们还必须从经济建设全局的高度来分析加入世贸组织对教育所提出的挑战。加入世贸组织将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起推动和激励作用。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不仅要从我国现代化本身的需要出发,而且要面对入世后世界范围内的激烈竞争。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在入世后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而那些竞争力不强的行业则将面临巨大挑战。据分析,入世后我国的纺织、服装、轻工、家电、工艺品、建筑等行业将有更大的发展机遇;农业和汽车、化工、机械、电信、医药等行业将面临较大冲击;IT产业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保险等服务业将在迎接挑战中提高水平。从一、二、三产业来说,我国农业由于生产效率低,面临的形势将十分严峻;加工工业和一般的工业因具有劳动力便宜的优势,入世有利于这类产品出口的扩大;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和汽车制造业等因缺乏竞争力将面临巨大挑战;第三产业将有较大发展。国际竞争的加剧和经济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无疑将对人才提出新的需求。

由此可见,加入世贸组织将使我国教育面临新的情况,对我国教育既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全面、科学地分析机遇与挑战,及时制定正确的对策,才能抓住机遇,变挑战为动力,取得主动权,使利大于弊。

加入世贸组织对教育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维护教育主权的任务十分艰巨。教育主权涉及国家基本的政治文化经济利益,是每一个主权国家都必须坚决维护的基本权益。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必须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成为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阵地。学校从来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实现其西化、分化图谋的重要目标。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后教育开放度的加大,将有更多的西方教育机构进入我国,并带来其思想和文化影响。特别是一些带有明显意识形态目的的教育机构会趁机进入,教育领域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反对西化、分化的任务将更加艰巨。此外,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在吸收国外先进文明成果的同时,保持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也是我们的神圣职责。

2.教育市场的竞争加剧。首先,高等教育将受到很大挑战。近三年来,通过大幅度扩大招生,虽然我国高校在校生翻了一番。但总体来说,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资源还相当短缺。近年来,许多国家十分看好中国教育市场,纷纷采取办教育展、放宽签证和工作条件等多种措施吸引中国学生出国留学。我国学生出国留学人数不断增加。加入WTO将放宽国外机构进入我国合作办学的条件,并允许其在资金投入上占大头。这些高等教育机构具有较强吸引力,并在我国境内直接与我国现有学校竞争,将对我国高校形成挑战。其次,国外在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方面经验丰富,具有明显优势,这块教育市场的竞争也将加剧。

3.教育的地区不平衡性加大。入世将使人才需求更加旺盛,境外教育资源的介入也有利于加快人才的培养。但是,境外教育机构必定会考虑其利益回报,他们办学的重点将放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教育方面原已存在的东西部地区的不平衡性将加大。

4.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加大。入世总体上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加大。我国第三产业相对落后,占GDP的比重还不到36%,而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这一比重已达70%-80%,即使是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平均也达45%。由此可见,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不仅比发达国家低得多,连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都未达到。加入WTO后,我国对服务贸易的承诺将大大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据有关部门测算,未来五年我国将新增就业岗位数千万个,这些岗位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

国外公司的大量进入及其本土化经营,将大大增加对高新技术人才及懂得世界贸易规则的金融、管理、贸易、法律、会计等方面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那些熟练掌握外语,精通涉外业务的高级专门人才将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技能过时的城市劳动力将失去职业,大量过剩。

5.人才流动出现新的特点。由于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加大,外国公司将高薪聘用高层次人才,现有的一些高层次人才会流入外国机构。金融、保险、医疗卫生等服务业的开放将不仅使这些行业在经营上受到冲击,而且在人才上也面临严峻形势。据测算,入世后我国金融系统预计有20%的专业人才流失。西部地区人才流失问题将更严重。

二、教育应对加入WTO挑战的对策研究

面对加入WTO后的新情况,教育工作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提高质量,迎接挑战,为增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作出应有贡献。为此,应采取以下对策。

1.要有对教育战略地位认识的新觉醒,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将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形成对教育战略地位认识的新觉醒。接受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大的文化利益。各级政府要真正把提高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水平作为第一要务,加大投入,加快教育的发展。现在有些地方对形象工程十分重视,却把发展教育当成包袱,其结果将十分严重。可以肯定,哪儿不重视教育,哪儿的劳动力素质就低下,在竞争中就必然处于劣势地位,并被淘汰出局。

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我国虽然已经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综合国力还不强,因此除了由国家为主办教育,增加对教育的投资外,还必须吸引社会力量办学,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要充分利用加入WTO的教育服务承诺,吸引海外资金和优质教育资源进入我国,补充我国教育资源的不足,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2.调整人才培养结构,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入世后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是一个突出问题。因此,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是当务之急。必须采取超常规办法培养急需的高新技术人才和高层次金融、贸易、会计、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人才,以适应我国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当前还要抓紧培养懂得WTO规则的各类急需人才。

大力发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新型服务业相适应的新型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和实际工作第一线的专业人才,满足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第三产业发展,以及外资企业大量进入对人才的需求。完成高中阶段教育将成为许多新职业和岗位的最低门槛。因此,要在巩固和发展“两基”成果的基础上,在有条件的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3.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增强我国教育的竞争力。

我国的教育体制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十多年来,教育体制改革虽有了突破性进展,但教育观念、运行机制、管理体制、教学内容和方法等仍比较陈旧。加入WTO后,要在教育领域引入新的竞争机制,促使一批学校提高质量和效益。要借鉴海外先进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使我国教育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顺应教育发展的世界潮流。依法落实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使我国高等学校具有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灵活应对新情况,迎接新挑战的能力。入世后留学人员回国数量将大幅度增加,要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用事业、感情和较高的待遇留住和吸引优秀人才。加强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为提高我国的产业竞争力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学校要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突出地位。改革课程、教材、教学模式、考试和评估体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材,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聘请高质量的教师,包括境外专家教授任教。要把让学生熟练掌握外语,特别是英语作为一项战略性的工作来抓。近年来一般的金融、会计、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已出现就业难现象,但这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仍十分紧缺。一些专业人员不仅不懂国际通行的规则,甚至连外文文本都看不懂,更谈不上依法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并为企业争得最大利益。因此,一批重点建设的学校都要尽快在自然科学、经济、管理等课程中使用汉语、英语双语教学。

4.加强职业培训,建立终身教育体系。

入世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要求不断提高职工的素质;行业转移,职业流动的加快要求对下岗人员再就业进行及时的培训;农业上未来几年所释放出的数千万劳动力必须经过培训才能成为合格的工人;国际劳务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对劳动力的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切都呼唤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要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开展灵活多样的职前、职后和转岗培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远程教育。未来社会将是一个学习化社会,因此必须建立不同类型及层次教育相互衔接、贯通的教育体制和更为开放、灵活的学校制度,形成完善的社会化教育网络,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和学习需求。

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需要,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使农村教育真正为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服务,为农村劳动力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服务。

5.扩大教育开放力度,积极开拓国际教育市场。

教育的对外合作交流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是邓小平同志的战略决策。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先后已有35万人出国留学,学成回国的有近12万人。目前,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出国留学,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留学派出国。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来华留学人员已达30余万人。我国教育的对外合作交流有利于我们学习国外先进的科技成果,了解最新发展动态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也推动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加入WTO并作出有关教育服务承诺,将使我国教育开放的程度进一步加大。要继续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政策,提高公派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切实措施,吸引海外优秀专家学者以各种方式为国服务。鼓励他们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和中介机构。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要解放思想,大胆使用优秀专门人才,提高执政水平、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

制订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制定政策,鼓励和规范中外合作办学。为尽快提高急需人才的培养水平,并建立适应经济建设发展和入世需要的新学科,特别要支持鼓励我国高等学校和国外高水平的大学采取多种形式合作办学,迅速培养能够适应国际竞争的管理、金融、法律、高新技术等方面的紧缺人才。抓住入世后知识流动和知识共享障碍减少的契机,加强国际合作研究和交流,充分地利用发达国家的知识、信息资源。

发挥我国在中国语言文化、中国传统医学和某些学科方面的优势,利用我国学费较低,基础教育和本科教育扎实的特点,更大规模地吸引境外学生来华学习。适应入世后我国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交流的进一步全面发展,对汉语教学的需求剧增的需要,积极提供教育服务,开拓国际教育市场。

6.加大对西部教育支持的力度,促进地区相对均衡发展。

4.经济全球化与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篇四

加入WTO必将对我国经济与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如何定量估计我国加入WTO的收益和成本,以使相关各方深刻理解加入WTO所带来的机会与挑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经济活动中各部门、机构间的复杂联系,本文采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相对综合和全面地分析我国加入WTO所带来的整体、结构调整、财政收入和区域性等方面的影响。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政策分析工具,它所能揭示的经济联系比部分均衡或宏观计量经济模型更为广泛。它通过比较在给定政策框架下的经济均衡状态和有一定外生冲击或政策变化下的经济均衡状态来估计外生冲击或政策变化的影响。估计贸易自由化的经济影响是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应用的一个主要方面。我们在此所用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是一个针对我国经济的多部门、多区域的动态模型,它考虑了我国经济在外贸方面的一些结构特征,如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区分等。本文反映了运用这一模型的分析结果。

5.经济全球化与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篇五

中国加入WTO后对会计的影响及对策

中国已正式加入WTO,中国经济将会加快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作为经济信息的.提供载体--会计在加入WTO后势必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因此,必须积极采取有效对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作 者:孟鸿玲 作者单位:营口行政学院,辽宁,营口,115003刊 名:辽宁行政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ADMINISTRATION COLLEGE年,卷(期):4(6)分类号:F2关键词:WTO 会计 影响 对策

6.加入WTO与非公有制经济 篇六

在产业结构方面,非公有制经济只能在国有企业垄断的产业和部门以外的产业和部门存在和发展。这形成了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完整的畸形的产业结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一些部门分布。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约占四分之一,其在三个产业中的比重分别是,第一产业1.32p第二产业47.8p第三产业50.84。在这些产业和部门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分布与国有经济的分布有很大不同。在我国加入WTO后,由于没有了非关税保护p大大降低了关税税率p给予外国企业以国民待遇,在我国处于弱势的部门,例如,农业p汽车业p银行业p保险业p证券业p电信业等,我国企业将面临外国企业的强大竞争。由于非公有制经济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很低,所以它受的冲击可以不计。(关于农业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一般都认为农业是集体所有制的,实际上,除土地外其他农业生产资料都是农民自己所有的,究竟如何认定农业经济的所有制这里不谈)。而在我国居弱势的其他部门,非公有制经济受外国企业和产品的冲击比国有企业小得多,而在那些由国有企业垄断的部门,非公有制经济则完全不受冲击,这自然是指直接冲击,间接冲击多少还是有的。在我国处于强势的部门,如纺织业等劳动密集部门p家用电器制造业部门p商业和餐饮业部门p建筑业p各种非金融服务业部门等等,正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多的部门,它们受到的冲击较小。相反,在加入WTO后,外国的市场对我国的产品也更加开放了,那些我国具有强势的部门将可扩大出口,获得进一步发展,由此非公有制经济也将获益。而且,在与有些国家的协议中就明确规定在从该国的农产品进口贸易中我国国有进口企业的进口额将逐渐降至50,也就是说非公有制企业不仅可从事农产品进口,而且其进口额应占到一半。因此,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的产业结构使得它受到加入WTO的不利影响较小,而得到的好处则更多。这只是概括而言。实际上,当然还得按部门仔细地分析。例如,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方面,在非金融服务业的有些中介服务业,如独立的律师p会计师服务业,在部分涉外业务上非公有制经济也会受到较大冲击。

在规模结构方面,非公有制经济的规模很小,大企业很少,规模大有利于经营的一些部门,在与国外大企业有竞争的部门中,非公有制经济确实处在不利地位,例如,在零售业方面,外国的一些很有实力的大型商店p超级市场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的商业,包括非公有制商业,构成了威胁,我国的非公有制商业规模很小,直接与其抗衡是很困难的。但是,非公有制商业正因为其规模小,可以广泛分布,灵活经营,外国大型商业企业不可能取代它们。

在技术结构方面,非公有制经济的技术水平低是其很大的弱点,在那些技术水平有决定影响的部门,如制造业部门p新经济部门,非公有制经济在与外国企业竞争中往往也处于不利地位。

总之,如果说我国加入WTO,在利弊权衡上有利有弊p利大于弊的话,那么,与国有经济相比,对非公有制经济来说利更大,弊更小。

二p非公有制经济如何应对加入WTO面临的形势t

那么,非公有制经济如何应对加入WTO后面临的形势呢t这里提出几点。

第一,扬长避短,有进有退

7.经济全球化与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篇七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最时髦的议题之一, 它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发展, 各种生产要素或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 合理配置, 各个地区、国家和民族之间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相互依存、相互融合、密不可分的一体化的趋势和倾向。任何国家都不能置之度外, 不能消极回避, 更不能抵制、抗拒, 经济全球化有力地推动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跨国流动, 形成了统一的国际商品市场, 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 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和重要表现是生产的全球化, 贸易的全球化, 金融的全球化, 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 也是中国也逐步融入全球化的过程。刚刚掀起全球化浪潮时, 中国抓住了机遇, 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由鸦片战争时被动卷入变主动融入。21世纪来了, 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中国再次抓住历史机遇, 2001年12月11日成功加入WTO, 标志着中国进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阶段。如今回首中国加入WTO十年风雨路, 入关过关, 是风雨兼程的十年, 是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是开放的十年, 竞争的十年, 与世界共赢的十年, 中国适时抓住机遇, 经济发展成绩斐然, 创造了一个个辉煌, 令世人瞩目。但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抓住机遇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更为严峻的挑战。

二、中国加入WTO后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年来,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开放的市场之一。十年来, 中国按规则办事, 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 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 非歧视、透明度、国民待遇、公平竞争等世贸原则逐渐渗入体制机制。中国的承诺全部履行完毕, 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9.8%, 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服务贸易开放部门达到100个, 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十年来, 中国政府持续付出艰辛努力, 从世贸组织“新成员”向“参与方”和“推动者”角色转换, 正在成为一个被各方认可的“成熟”、“负责任”的世贸组织成员。

十年来, 在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中, 中国改写了世界经济版图。经济保持稳定、高速发展, 经济总量跃升到了第二位。外汇储备, 吸引外资快速增长。人均GDP突破4 000美元, “全面小康”迈出一大步。十年来, 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的重要引擎, 是与世界共赢的十年。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 吃、穿、住、用行各方面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生活越来越便捷, 汽车越来越便宜。手机、电视越来越智能, 商场、超市里汇集了世界各国商品, 来自国外的金融、文化、娱乐服务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声誉得到提高, 积极参与一些重大国际事务, 认真履行职责, 真正承担起一个大国的责任, 中国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 2010年上海世博会, 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形象, 中国的魅力, 让中国走向世界, 也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中国加入WTO不仅经济发展, 也打开了人们的视野, 更新了思想观念, 加深了对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理解, 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公平竞争意识、法治精神和知识产权观念等在中国更加深入人心。这笔无形财富弥足珍贵, 并将使中国的发展受益久远。

三、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

产业结构方面:在国际分工中, 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主要生产一些工业原材料或加工一些初级产品, 充当发达国家原材料基地, 收益少。中国产业结构中以科技含量较低的产品制造加工业见长, 比如服装、玩具等制造业, 产品附加值低, 只赚取很少的制造加工费, 缺乏自主创新品牌, 而设计、研发、营销等关键环节为国外企业掌控, 攫取了巨额利润。

贸易增长方式不合理, 中国加入WTO大大增加了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 但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出口, 这样就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的贸易摩擦。出口又过分依赖外资, 很容易受国际市场的波动的影响。吸引外资结构不合理, 对外资本依存度较高, 不能只看吸引外资的数量还要注重外资的质量和投向, 不仅要看经济效益还要看综合效益, 不能只引资金、设备, 还要引进先进技术。中国已成为第一出口大国, 产业结构升级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出口仍担当经济发展的主力, 我们应客观地分析, 接连不断的贸易摩擦是中国贸易迅猛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 从中长期来说, 会成为伴随中国贸易发展的一种常态。西方国家实行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双重贸易规则, 一方面要求发展中国家降低关税壁垒, 冲击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商业, 另一方面又不断给提高非关税壁垒, 反倾销案, 反补贴, 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 环保, 技术非关税壁垒不断升级, 争端的领域从加工制造业扩向服务业, 产品覆盖领域从低端的服装, 玩具到中高端的机械、电子产品, 究其原因有世贸规则不公平的外部因素, 也有内部的相关摩擦防范和纠纷解决机制不完善。

各种经济风险增多, 尤其金融高度一体化, 世界金融危机频发, 容易引发全球经济的动荡, 各种不可预测的经济风险增大。如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对各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和破坏, 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加之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对金融市场的负面影响有限。但中国东南沿海很多低端出口制造企业受到致命打击, 很多纷纷破产倒闭, 失业率上升, 就业形势严峻, 经济增长放缓, 股市低迷等等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

产业安全方面, 很多外国大型跨国公司凭借资本、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的优势, 通过合资和直接收购国内很多企业, 甚至控制很多关键产业, 如金融、通讯、电力、石油战略性产业, 发达国家凭借比较优势和垄断地位, 在与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开发时附加苛刻条件, 以科技为诱饵, 通过并购, 先参股再扩股等方式吞并国内很多龙头企业, 一些民族品牌消失, 使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受到很大冲击, 对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跨国公司进行跨国经营时总是把本国一些“污染重, 能耗高”技艺落后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以不合理条件引入较低程度的技术, 则经济上损失巨大。

环境能源方面,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 过去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靠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深化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从没有如此迫切。中国环境保护标准低, 监管不严, 大量洋垃圾进口到中国, 很多重污染的外国产业如化工、造纸、印染、电镀等转移到中国。短期的经济利益却无法弥补更长远的的根本利益的牺牲, 空气污染, 河流, 土地污染将严重危害居民的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 很多企业只为赚钱, 不能真正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 利用率低, 高消耗, 低产出, 浪费严重。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消解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加入WTO, 各种思潮纷纷涌入, 东西方文明相互交织, 相互激荡, 一些消极、颓废、腐朽的东西也不断侵蚀, 使我们迷失信仰, 丢失理想, 情感冷漠, 道德滑坡, 丧失精神家园。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势文化, 侵蚀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精神, 冲击民族文化。大量输入国外商品的同时, 西方国家也加强了其文化的扩张和渗透的全球攻势, 企图向全世界推广、传播他们的意识形态、理想信念、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面临着重大危机, 我们在喝着可口可乐, 吃着肯德基的时候, 许多人也更热衷于美国好莱坞大片, 欧美的摇滚乐, 日本的动漫, 韩国的家庭剧, 西方的情人节, 圣诞节, 而对中华民族传统的京剧, 茶道, 功夫, 四书五经, 道德经, 弟子规, 孔孟之道, 唐诗宋词, 传统的中秋节、除夕夜, 民间技艺越来越淡, 越来越远。一些消极的颓废的思想和价值观也不可避免地袭来, 如拜金主义, 物欲主义, 享乐主义, 极端个人主义等极大冲击着中国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道德观, 民族认同感等, 使得我们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受到巨大挑战和侵蚀, 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力。

国家经济、政治主权削弱, 全球化使各种国际机制介入一国政治, 为维护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 国家不得不让渡部分政治、经济主权。各种西方国家意识形态上对国家主权的冲击, 以人权为幌子, 提出“人权”高于主权, 大肆插手他国政治经济各项事务, 宣扬传播资本主义价值观, 理念, 政治制度等, 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 政治体制, 政府职能,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带来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一国的利益往往与一个区域或全世界的利益密切相连, 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界限越来越模糊, 也对传统的国家主权, 领土, 民族, 人民, 政治制度, 政治体制等概念提出严峻挑战。发达国家的许多跨国公司利用强大的经济实力, 通过对资金、技术的垄断, 控制一国许多经济部门甚至国民经济的命脉, 不断侵蚀一国的经济主权, 势力影响力不断从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渗透, 对发展中国家附加种种条件, 甚至会干涉别国内政, 削弱一国的政治主权。一些国际经济组织如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贸组织对世界经济协调发展顺利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取代了很多本属于国家的职能, 又由于国际分工不合理和分配不公平, 许多国际经济组织被发达国家控制着, 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构成威胁。

四、具体对策和措施

调整经济结构产业布局, 由低端加工制造业向中高端产品迈进, 如电子产品, 机械产品的组装, 大力发展第三产, 旅游、餐饮等服务业, 努力提高服务贸易出口比重, 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充足的比较优势, 增加就业。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科技强国, 中国企业应该注重技术的研发, 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 加大科技资金支持和投入, 建立一些研发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 利用自身优势占有某个产业或生产环节的高附加值与高科技的环节, 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 从出口依赖型向内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改变传统的生产什么, 出口什么, 需要什么, 进口什么的做法, 出口不仅要有量, 还要以质取胜, 拉长产业链, 进行深加工, 努力扩大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成套设备的出口。进口方面, 不单是原料设备的引进, 更要引进先进的技术, 吸收后创新。优化外资结构, 合理引导外资投向, 要招商选资, 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中国13亿人口, 有巨大的市场, 应引导合理的消费理念和习惯, 培育国内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 坚持扩大内需, 通过调整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的比重, 刺激国内的消费,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健全法制和各项制度, 防范风险, 保障经济安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打击假冒伪劣商品, 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加强对跨国公司的管理和控制, 限制约束外国跨国公司一些有损中国企业和国家利益的行为, 通过限制外国跨国公司的参股比例和外资过多进入中国战略性部门, 进一步完善反垄断法, 制定严格的审批制度, 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要保持国有企业的主导性地位, 防止被外国大型跨国公司控制经济主权, 完善外资并购等相关经济法律。注意外资投入产业的合理性, 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提高利用外资的效益, 建立公开透明的跨国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保障产业安全。降低贸易对外依存度, 培养熟悉国际法和国际经济法的高级专门人才,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合作, 同时争取和维护中国的经济权利, 积极主动应对各种国际贸易纠纷, 保障贸易安全。继续完善金融体制改革, 规范金融市场管理和风险投资管理, 加强金融监管, 建立健全信息沟通制度, 完善金融体系风险预警机制, 保障金融安全。

坚持科学发展观,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能源、资源节的节约、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相协调, 限制、关闭重污染企业, 制定完善环境保护法, 加强管制和监督, 明晰责任, 健全奖惩制度,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积极开发绿色产品和绿色市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积极寻找新型能源, 清洁能源, 发展循环经济和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经济。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和谐社会。

深化企业改革, 完善公司治理,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扩大海外投资。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重组, 股份制改革,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 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各司其职, 相互配合和制衡, 完善企业产权制度, 科技强企, 发挥核心竞争力, 国家创造良好的法制, 政策环境, 给予大力支持与帮助,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提高海外投资的比重和质量。

增强文化软实力。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创造力, 战斗力, 凝聚力, 吸引力, 感召力, 占据思想阵地。多元文化由于时代、民族、地域等的差异将长期存在, 不会立即走向“世界统一”, 而是长期并存, 相互渗透和交融。我们不能不辨良莠的拿来主义, 全盘西化, 也不能排斥抗拒, 封闭守旧。要大胆地借鉴国外先进的文化, 取长补短, 博采众长, 合理扬弃, 重要的是汲取其精华, 为我所用, 要勇于创新, 深挖文化底蕴和内涵, 增加中国文化的吸引力,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扩大文化产品生产, 加大中国文化输出能力, 形成具有民族气派、民族风格、民族精神和中华烙印、时代气息, 实践特点的优秀文化, 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既要提升文化的民族性, 也要体现世界性。思想领域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加强宣传和教育, 以人民群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大众所熟知, 所掌握, 所运用, 凝聚民族力量, 弘扬民族精神, 坚定共同理想。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强化国家主权意识。要很好的融入全球化, 必须遵循一些国际政治经济规则, 由一些国际组织取代国家进行协调解决, 国家主权不断弱化, 可以适度让渡一些次要的国家权力, 但主权并未过时, 离开国家主权, 就会沦为任人宰割的羔羊, 很难想象如何维持正常的国内社会生活秩序, 要积极警惕西方的西化和分化, 反对西方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同的时, 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 坚决维护中国的经济主权和安全,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独立自主, 坚持改革开放, 加强区域合作, 南南合作, 团结互助, 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积极开展南北对话, 争取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权, 积极维护和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五、结束语

总之, 经济全球化不能抗拒, 历史经验表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行不通的, 只有开放, 在参与中才能生存与发展,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加入WTO十年我们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给我们以激励和鼓舞, 为我们提供很多弥足珍贵的经验, 但不能沾沾自喜, 止步不前, 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存在的诸多问题, 不能回避, 只有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 才能真正实现富国强民, 实现可持续发展。积极寻求对策解决, 从容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以更坚实、更成熟、更稳健的步伐走向世界, 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巩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影响[J].经济问题, 2009, (6) .

[2]沈炜.论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及中国政府的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9) .

[3]岑鹏, 吴茜茜.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经济安全[J].商场现代化, 2010, (2) .

8.经济全球化与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篇八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中国经济 经济发展 影响 对策

目前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为应对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复杂性及其多变性,确保国内经济稳定发展,提升我国在全球中的经济地位,分析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经济全球化的概况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通常是指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通过各种经济活动,在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等方面进行竞争和合作,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经济体。其实质目前较为流行的有三种观点:资本主义化和美国化,产业结构调整论以及要素优化配置论[1]。

1.1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紧密,奠定了世界市场形成的基础,使之初具雏形。②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交往,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定,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经济全球化初步启动。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⑤“一战”至“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⑥“冷战”结束后进入了市场经济全球化阶段,标志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真正到来。⑦20世纪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

1.2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①贸易全球化。目前人类对生存环境日益关注,贸易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世界各国经济出现逐渐开放的趋势,表明国际贸易在世界市场经济中占据愈来愈重要的地位。②市场经济体制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目前大多数国家都在为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而努力,当今世界市场已出现多制度、多层次共存的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世界性的市场经济,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③生产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动力是生产全球化。当今国际分工愈来愈细化,分工形式亦呈现多样化。同时,国际资本流动规模迅速发展,日益扩大,成为重要纽带。④金融全球化。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标志。目前跨国贸易及跨国公司的发展,增强了国际金融资本的效能,在国际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2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充分把握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的同时,也要趋利避害,规避其带来的风险,具体总结为以下几点:

2.1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2.1.1 可以充分吸引、利用外资

对于诸多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消费市场巨大,进而是新兴市场中主要的外资接收国家,有利于解决我国在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资金匮乏的现状,满足国内资本需求,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在吸引外资的同时,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及其管理方式亦被引进,缩短我国在技术应用方面同世界水平的差距,进而推动我国企业的长期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2.1.2 可以有效发展我国对外贸易

我国的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对经济的增加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尽管在2008年中国加工业受到金融危机的重创,但2009年以后我国诸多企业的出口量仍居高位,在历经打击后,部分企业推陈出新,率先走出低潮,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2.1.3 可以开拓海外市场,利于劳动力的分配

因跨国公司的产品是全球性的,消费人群覆盖全球,利于我国“借船出海”[2]。同时,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充分利用我国剩余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水平,促进企业和社会稳定发展。另外,经济全球化可刺激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使之尽快走出国门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

2.1.4 可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

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我国需加快传统产业的更新。同时,需尽快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及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加快现代经济制度的形成。历史实践证明,一个国家的开放程度与其经济转型的进度呈直接关系。

2.2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

2.2.1 影响我国国家经济安全

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科技、金融、贸易等方面目前仍受少数发达国家的制约,尤其是在制定国际经济规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常以自身利益为重,当世界市场接收其巨额投资后,以贸易自由为由,攻击我国贸易堡垒,以保证其经济利润;但当其国内市场受中国廉价商品冲击时,以贸易保护为由,忽视我国经济利益,对我国经济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2.2.2 影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

经济全球化迫使我国加快产业转移,发达国家在保护其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同时,利用资金优势将愈来愈多的高污染、高消耗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破坏生态环境。尽管我国产业结构得到一定调整,但为参与更多的国际竞争,我国只能接受此类产业项目,最终致使我国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引发了种种环境和社会问题。

2.2.3 影响我国金融安全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量外币涌入我国,在给我国带来市场活力和经济繁荣的同时,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因素。我国金融仍处于发展初期,金融体系也一直是我国薄弱环节,金融体制仍不完善,监督力度仍需加强。外币大量涌入我国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部门,通过融资、购买股份而盈利,同时跨国公司的强势进驻,致使我国民族经济备受威胁,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国际跨国公司在我国开设经营,势必对我国企业造成一定竞争和压力,导致部分企业倒闭或被兼并。另外,我国人民币正处于升值阶段,国际投机资本仍冲击着我国金融市场,对我国金融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

3 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形成,但市场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方面尚未完善,有待加强。对此应该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实现政企职责分开,加快政府部门职能转变,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还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完善和配套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相关企业制度,使其真正具有竞争力,提高参与国际市场能力。另外,还需创设开放、公平、竞争的多元化市场环境,深化市场体系改革。

3.2 提高风险意识,保持金融领域独立性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之下,首先要提高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现阶段应注重改善民生,完善和巩固经济制度,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并通过经济的发展,保持社会稳定,运用科学的发展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我国同其他国家的经济关系,为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加强对金融行业的宏观调控,完善金融体制,慎重对待金融自由化,对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等进行管理,增强对金融行业的监管力度,完善经济领域风险约束制度,以保证金融安全,使我国金融行业能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之中。

3.3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科技的进步与创新。若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必须加强我国科技的创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现行的产业结构进行升级,进而提高我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另外,无论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到何等程度,不同国家间的竞争仍必然存在。因此在动态多变的竞争中,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举措。

3.4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对外交流

我国作为经济大国、贸易大国,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若要在世界经济中生存与发展,必须注重吸引外商资本,提升国际投资的质量。同时,还要注重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及经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还要通过引进竞争的办法,提高我国民族工业的竞争意识,积极完善企业管理方式,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生产效率,走向国际产业链的更高端,获取更大利润。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应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趋利避害,在把握机遇的同时,强化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市场经济机制,避免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采取各项措施,使我国经济适应经济全球化,维护我国经济稳定和国家经济安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金欲立,王青.浅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5):275.

[2]朴英.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初探[J].新财经(理论版),2011,10月(上):009-010.

上一篇:社工梁家河读后感下一篇:16.2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