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水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

2024-09-26

xxx水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共2篇)

1.xxx水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 篇一

鹄山乡蒙山山体保护和生态治理修复

情况汇报

蒙山在鹄山乡境内面积10.83平方公里,占全乡总土地面积的22.7%,涉及荷沂、坑里、蓝塘、鹄山等4个村委13个村小组。我乡共有矿产资源开采企业13家,开发面积1.86平方公里;加工企业17家。

一、目前已做的主要工作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对蒙山地区生态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在发展理念上,以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经济发展统揽全乡各项工作;在工作机制上,形成了以乡党政主要领导为正副组长,矿管、企业、林业、综治等九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组织架构和推进机制。目前,正严格按照《新余市“五山”山体管理办法》的部署和要求,对蒙山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保护。

1、全力推进专项整治。对矿山企业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矿山企业一律先停产再整顿。对现有企业重新进行环境评估及审查,推动企业安装环保设施。对整改不到位的企业进行关闭,2012到今,共关闭污染企业6家。

2、努力整合矿山资源。先后召开9次企业联席会议,对矿山资源开采类企业进行专项调度。目前,整合工作取得的进展有:一是蒙山白云山石矿四家企业达成共识,一致同意进行资源整合;二是明确形成两种整合方式,一种是一次性作价买断,另一种是以储量为依据,由第三方机构进行储量评估,按储量 规模入股。已委托701地勘队进场,形成了储量报告。

3、加快矿区植被恢复。按“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以场矿企业为主体,对矿区进行植被造林。目前我乡各厂矿已投入造林资金200余万元,恢复矿区植被近1800亩。同时,还加强了滥砍滥伐和森林火灾预防的监管力度,蒙山地区新增绿化面积1530余亩。

4、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已在蒙山地区建立苗圃培育基地2个,解决了农村100余人的就业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目前,在蒙山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中,最大的困难和问题是矿山资源开发利用中过程中引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矿山整顿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目前,乡财政主要依靠蒙山地区的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业。自去年6月停产整顿以来,乡财政可用财力下降800万元以上。同时,停产造成当地480余辆货车司机年收入损失7—10万,货车停运导致无力还车贷,没事可做没有收入来源极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维稳压力陡增。另外,以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为主要就业机会的当地上千户老百姓生计来源也受到严重影响。

2、矿山资源企业整合悬而未决。由于矿产资源开采办证由上级部门审批,所办矿产资源开采证的区域划分不明晰,导致当地对山体及生态环境损坏严重。根据省里“一个独立山头一 本证”的开采规定,同属蒙山主矿区乌脑山地区的四家企业纳入整合范围,亿元以上的前期投入面临闲臵和重组风险。2010年以来,为解决矿山企业无序开采、恶性竞争、安全隐患等突出问题,区政府成立了工作组对乌脑山地区所属企业进行了全面整合,将原有的8个采矿点初步整合成4个,然而企业并未按照初步整合要求和安全生产规程进行开采,点多面广、越界开采、掠夺式开采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杜绝。在当前停业整顿的情况下,这四家企业虽然达成了整合共识,但对整合条件和整合方式,致今没形成一致意见,影响了企业开工生产。

3、企业整治工作难度较大。还有八家不在蒙山主体范围内、具有独立山头、符合安全生产条件要求的企业,纳入整治范围。由于前几年企业办理证照时省里最高限额为5万吨/年,而根据今年7月份省安监局、省国土资源厅、省公安厅《江西省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赣安监管一字[2014]76号)文件要求,开采规模必须达10万吨/年。对这些企业来说,不整顿,就无法达到补办证件的条件,只有关闭;要整顿,就必须申请民爆物品,对开采场地进行整治,分层分台阶开采,使之尽快符合设计及规程规范要求。而今这些企业一律停产,无法申请民爆物品,就无法申请开采设臵方案。由于业主对整顿的详细具体要求和标准不清楚,不明白要整治到什么程度,所以既开不了工,也不敢开工,怕再投入数万元资金打了水漂,多持观望态度。

4、植被恢复任务较重。由于发展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工业及农村建房、水土流失等原因,蒙山地山体及植被破坏面积约2160亩,主要集中在乌脑山地区,其中矿产开采造成植被破坏的面积1894亩,其它原因造成植被损坏的面积约266亩。除透辉石厂恢复植被200余亩外,其它都正在实施。如此繁重的植被恢复任务,对于我们这个薄弱的乡财政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责,面临很大的资金瓶颈。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及几点意见建议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综合整治力度,根据省安监局、省国土资源厅、省公安厅《江西省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赣安监管一字[2014]76号)文件要求,加快推进资源整合,对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一律关停。严格落实环保复绿工程,推动实现山体资源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对矿山企业实行押金式管理,复植树木在两到三年后成活率达95%以上,才可以退还押金,强化对责任主体的刚性约束力。着力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尽快拿出鹄山乡矿区总体规划,明确保护区面积和界限,确定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合理开发区,实行差别化管理;二是加快拟定矿山企业管理、道路维护、植被恢复和安全生产等蒙山保护利用规范性文件,明确保护对象、保护范围、保护举措和相应责任,构建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

建议

一、成立蒙山生态保护区,明确四至界址,并立桩标定。完善蒙山保护区所在地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形成以生态文 明建设为主要权重指标的考核机制。

建议

二、请市、区相关单位尽快明确矿山企业整顿的具体标准和要求,使企业整治能做到有的放矢,为证件更新和恢复生产创造必要的条件。对于符合恢复安全生产的矿山企业,希望尽快批准开工生产。

建议

三、在企业整顿中适当考虑当地客观情况和历史成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前停业整顿的企业,多数是因当时省里5万吨/年最高限额以及当时的生产条件所限。而今在企业有能力、并愿意提升开采规模的情况下,应积极创造条件,明确相关标准和要求,尽快帮助其更换新证件,恢复生产。同时,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能在矿产资源开采证审批、年审以及企业环评、整改意见方面,能适当征求和参考当地党委政府的意见。

2.xxx水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 篇二

1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1]

坚持保护与治理、保护与开发相结合, 对矿山进行地质环境综合整治, 按照宜林、宜耕、宜渔等原则合理选择治理工程措施。通过坡面清理、支档等工程方式对边坡进行治理, 消除安全隐患;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区实施场地平整、矿坑回填、固体废弃物和矿坑污水进行处理, 使矿山损毁土地恢复到可利用状态;通过复绿、复耕等方法使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实现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2 土地生态恢复与治理

2.1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

实施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工程、坡耕地综合整治工程、崩岗治理工程和山洪沟防治工程, 工程重点为建设水土保持林、经果林、水源涵养林、崩岗治理、坡面水系、坡改梯、封禁治理等。

2.2 实施高效生态茶园修复工程

进行生态立体栽培推广、茶园梯壁修复、茶园基础夯实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等。通过实施“茶—林—绿肥”的复合栽培, 合理建设水利和道路设施, 达到树、草、肥、水、路的有机结合, 形成梯壁牢固、梯层整齐、水土保持良好的茶园模式。

2.3 实施生态移民

做好扶贫规划与生态建设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 对扶贫项目开展全面的生态效益与环境影响评价, 充分考虑扶贫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生态敏感程度, 根据不同情况区分“搬穷”和“帮穷”, 实施差异化的扶贫策略。

3 水土流失治理与保护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内以小流域为单元, 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基础上, 对水土保持措施进行配置, 耕作措施、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治坡与治沟相结合, 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治一片, 成一片, 保护一片;以发展林业为重点, 将生态保护作为首要任务, 改善林业品种结构, 积极营造用材林、经济林、水保林, 对疏幼林地进行补植, 并实行封禁治理;25°以上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对25°以下坡耕地酌情进行退耕还林、坡改梯或实行保土耕作;建设坡面水系, 配套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并加强工程的管理。

4 生物多样性保护

加大典型生态系统、物种、景观和基因多样性保护力度, 对保护空缺的典型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 加快划建保护区和森林、湿地公园, 完善保护网络体系。加强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及能力建设, 推进自然保护区示范建设。加强对濒危动植物种的拯救与保护, 开展对野生动植物就地保护、迁地保护、野外放归和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强化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建设和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与评估工作。

5 森林和湿地生态修复

5.1 森林生态修复

低产低效林改造项目。以增加森林资源、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强森林综合功能和效益为目标, 按照分类经营、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原则, 通过结构调整、树种更替、补植补造、封山育林、林分抚育、嫁接复壮等多种方式促进林木生长, 提高林分质量。

5.2 湿地生态修复

河流湿地保护建设。加强河流两侧景观防护林带建设。对于流经城区的河段, 防护林内适当设置休闲空间, 增加林带的游憩观赏功能, 打造成城市的带状公园。对于流经郊区的河段, 防护林带以水土保持功能为主, 打造多层次的风景林带。

湿地公园保护建设。重点恢复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并促进湿地的生态系统发育, 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 实现湿地景观的自然化。

湿地生态系统恢复。通过退田退塘、还湖蓄水、湖泊连通、调控水位、植被恢复和栖息地修复等措施, 达到整个生态系统恢复。

水禽栖息地恢复建设。通过退田还湖、清淤、控制水位、水量, 恢复湿地水生植被和湖滨植被带, 改造和修复鸟类栖息地, 增加鸟类种群和数量。

湿地植被带建设。在重点湖泊湿地四周建设乔、灌、草结合的紧密型宽幅植被带, 以达到护岸固土、降解污染、保护水质, 以及保持水土、削弱水冲刷作用, 同时形成江河湖泊湿地绿色景观。

工程方法恢复建设[2]。重点对重点河流和湖泊沟渠进行整治, 清淤疏浚, 提高灌排水能力, 治理沟水污染, 争取清污分流。

6 结语

全国地质灾害、土地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降低、森林和湿地退化等问题凸现, 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方法和措施能够降低生态破坏, 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摘要:从矿山地质治理、土地生态恢复与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和湿地生态修复等方面提出生态修复和治理的具体措施, 为生态修复工程提供较好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生态修复

参考文献

[1]胡振琪, 龙精华, 王新静.论煤矿区生态环境的自修复、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J]煤炭学报, 2014 (8) :56-59.

上一篇:执法廉政教育心得体会下一篇:人民法院计算机网络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