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共8篇)
1.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篇一
黄老营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据区教育局《2013年教师队伍建设年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在全校营造“讲和谐、弘师德、提师能、比学习、争奉献、赛质量”的良好氛围,激励我校教师争做信心坚定、志向高远、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德艺双馨型教师,建设一支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工作主题
讲和谐、弘师德、提师能、比学习、争奉献、赛质量
三、工作目标
1、师德目标:始终将师德建设作为重点来抓,形成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廉洁从教、关爱学生、积极向上的师德风范。
2、培训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提升理论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3、教研目标:提升教师教研的能力,提高教研活动质量,创建浓厚的教研氛围。
4、质量目标:培养专业化教师团队,打造每个学科的骨干队伍。
5、和谐目标:构建和谐校园——人的和谐、事的和谐、物的和谐、景的和谐、情的和谐。
四、工作任务
(一)实施“师德建设行动“
1、开展主题教育。组织教师参与“为黄老营教育发展献一策”、“教师家访活动”、“一句师德宣言”、“一篇师德征文"、“一次师德满意度测评”“教师读书活动”“师生结对帮教活动”等系列主题活动。
2、加强师德建设。以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重点,树立一批
师德典型,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将教师有偿家教、以个人行为推销教
辅资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行为作为师德治理的重点问题。严肃查处一切违
规行为。
3、完善考核评价办法。进一步健全师德档案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
核、岗位聘任、职务晋升的首要内容。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督导评估的重要指标。
4、宣传表彰先进典型。
(二)实施“专业能力提升行动”
1、组织岗位技能研训活动。开展“读一本教育专著,做一项教育专题研究,上一节教学展示课”活动,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学习力、研究力和
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2、抓好教师培训管理。配合区“有效德育”、“高效课堂”活动,做好班
主任和备课组长培训。不断创新培训形式,采用专家讲座、视频培训、案例引领、外出学习等形式提高全体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3、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构建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培训机制。
4、每学期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促进专业化成长。
(三)实施“骨干培训行动”
1、组织教师听专家视频讲座,进行理论学习。
2、请区优秀教师、班主任来校进行经验交流。
3、制定教师听课、评课制度;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评课表。
4、成立以教研组长为主的评课小组,进行推门听课。
5、发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在集体备课中的引导、启发、带动作用。
6、力争做到每个年级的每个学科都有1—2名骨干教师。
(四)实施“规范教师管理行动”
1、改善教师队伍结构。
2、完善教师岗位设置管理制度。
3、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
4、健全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五)实施“关爱教师行动”
1、维护教师身心健康。
2、建立特困教师慰问扶助制度。
3、做好教师信访、维稳工作。
五、活动实施。
教师队伍素质决定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质量,最终要依靠教师,建设一支高
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教师队伍建
设需要整体规划,分布实施,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六、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为全面落实教师队伍建设年各项工作,成立教师队伍建设领导
小组。
组长:张德吉
副组长:熊万金
组员:由办公室、支部、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工会主要负责人组成,协同一致抓好组织落实。
2、制度保障:以教师道德建设具体要求为重点,完善学校校本教研制度、教师管理考核办法、优秀教研组评选制度、教学事件认定及处理方法等。
3、经费保障:学校设立专款,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教师队伍建设。经费使用
实行公开,接受教代会监督。
2.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篇二
然而考察当前教师队伍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却不容乐观。因部分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专业个人主义、文人相轻的传统意识, 导致教师各自为阵, 学科门户严重, 缺乏有效沟通;因学校考核评价机制只注重考核和评价教师个人, 致使同一学科教师有时相互防范甚至相互拆台。结果造成了年级组作为基层管理组织, 流于形式, 没有形成有效的整体。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如何加强年级组教师团队的建设, 构建教师团队建设的有效模式,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提高年级整体效应, 落实课改目标, 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是当前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形成共同愿景, 建立年级组命运共同体
建立年级管理责任制。从我校同年级班级多、管理难度大的实际出发, 在充分开展民意调查的基础上, 实施年级组管理责任制, 科学确立年级组教育教学的具体目标, 年级组长全面负责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发挥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等管理机构目标计划审核、工作指导督查和总结评估作用, 加强监督指导, 落实过程管理, 降低管理重心, 提高管理效率。
确立年级管理目标制。围绕学校总目标, 根据组情和学情, 经过组内教师和家长代表充分讨论和共同论证, 集思广益, 反复酝酿, 形成年级组工作目标, 成为全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方向。在年级组目标的基础上, 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与自身优势, 合理、科学地形成个人目标, 经过年级组长审核后, 在组内公示, 起到相互促进、相互督促的作用;同时在年级家长会上, 向家长宣传, 取得支持, 形成家校互动, 符合教育一致性原则。
制定年级组工作规范。制定组长职责, 明确岗位要求, 让组长享有本年级的人事权、管理权和经济权, 全面负责本年级的教育教学管理。组长根据本年级实际, 制定教师与班主任工作细则, 形成年级组教师例会制度与班级工作例会机制, 不定期召开由全体科任教师参加的学情排摸会和质量分析会, 有效提高班级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实施各种凝聚力工程。强化目标管理, 加强目标凝聚, 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围绕目标, 分析目标达成度, 加强沟通交流, 注重和谐协作。利用周末休闲时间, 组织年级活动, 如教师沙龙、简易聚餐、联谊活动等, 鼓励老师自我突破, 让每个人都有成功愉悦的体验和感受, 激发其工作热情的源动力。年级组长关心每一位年级组成员的工作、生活、疾苦, 让组内每位教师感受年级组“大家庭”的温暖, 增强年级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加强组长培训, 准确定位年级组长责权利
加强组长培训, 着力提高年级组长的管理艺术水平。就工作计划制定、教学常规检查、年级备课组活动管理、年级班务工作量化考评年级德育的针对性、和谐年级组教师团队建设等内容, 聘请市德育专家、区德育名师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年级组长来校给组长开设讲座, 蹲点观察, 指导工作方法, 进行培训;学校行政带领年级组长参观考察一些知名学校, 实地学习他们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就“如何了解年级组教师的现状和需求、如何通过各种有效载体促进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如何实施一套激励机制来打破教师间的学科壁垒”等, 请名校有实战经验、取得明显成效的年级组长谈主要策略和具体做法, 作重点培训, 进一步丰富各年级组长的工作方法, 有效提高管理能力。
明确组长职责, 给予组长一定的职权利。享有人事聘任权、教师管理权、绩效考核权和评优评先推荐权等,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 结合本年级工作和学生特点, 制定和实施年级工作计划;指导青年教师做好班主任工作;开展年级整体教学改革试验;组织好教育活动和课外活动、各项竞赛等。在此基础上学校确保组长享受政治待遇、岗位津贴和相应的年级组长教育教学突出成果奖等。学校加强对年级组长履职履权情况的检查与考核, 对年级组长工作实绩评出优、良、中、差四个不同的等级, 校长根据考核结果并参考年级组长聘任条件决定是否继续聘任该年级组长。年级组成员接受学校组织的业绩考核, 学校参考组长意见, 决定是否调整该教师工作。
学校定期分析评价年级组工作。定期召开年级组工作例会, 广泛听取组内教师建议;召开不同层次部分学生座谈会, 开展学生问卷调查, 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 及时调查各学科和班主任的教育教学情况。听取学生对年级组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了解学生的需求。在此基础上, 对年级组目标达成度进行分析、评价, 加强会诊和指导, 及时调整策略, 采取有效措施, 做到检查有反馈, 反馈有调整, 调整有成效。
三、进行双向选择, 实施年级组长组阁制
实施年级组长组阁制, 由组长聘任教师。在学年结束前, 及时公布各年级组长名单, 向教师发放岗位意向表, 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岗位意向和班主任工作意向。学校充分尊重教师的选择, 并将教师的相关材料真实提供给年级组长。由年级组长根据年级岗位职数和年级组教育教学目标, 结合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个性特点等, 行使年级组长权力, 择优聘用。在人员确定的过程中, 学校各职能部门为组长排忧解难, 做好组长与待聘用教师的沟通工作。聘任教师后, 组长与教师签定工作合同, 确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明确教师的工作目标、工作量和具体工作要求。原则上教师在组长的领导下, 应服从组长的工作安排, 出现不同意见, 双方协商解决。
组长聘任班主任, 班主任聘任科任教师。学校根据相关规定, 确定各年级班额, 提供学生背景资料, 组长在政教处、教导处的指导下, 根据年级学生的基础、性别等实际情况, 合理分成若干个平行班, 经过学校审核后, 张榜公布。组长根据班主任职责, 并充分考虑组内教师的教育能力, 聘任班主任, 并报学校审核, 由学校统一进行公示。公示结束后, 年级组长根据科任教师工作意向书中的意向, 聘任班主任, 并和被聘班主任签定工作责任书。班主任在组长的指导下, 根据教师职责、教学能力和个性, 在组内聘任本班级的科任教师, 如若碰到重复聘任, 则由年级组长予以协调;不能聘到的教师, 则由教导处统一协调。
四、开展校本研修, 推进教师团队的建设
安排年级学科组办公室, 建立年级备课组。以年级组为学校基本的行政管理单位,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研组的功能, 对学校教学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为弥补这一缺陷, 学校在整体安排年级组教师办公室时, 以年级内同一学科教师在同一办公室为原则, 组建办公室, 这样更加有利于教学研讨与资源共享。各年级同一学科, 皆成立相应备课组, 选出备课组长。按照学校备课组活动要求,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听课评课、学法指导、分层作业、有效练习等为载体, 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激发教学智慧, 共享成功经验, 促进年级组学科整体发展。
制定校本研修制度, 定期开展研修活动。按课程标准要求, 制定并落实《松江四中校本研修制度》, 围绕教学重点、教学实施情况、教学反思、学生作业、错解题、学生学习、课堂教学等内容, 加强“三有”、“四定”、“四统一”集体备课活动;做好考前复习、考后质量分析与查缺补漏的工作;建立错解题记录, 开展二到三次错解题训练;组织组内老师相互听课、评课;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 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学科教学论文;认真开展公开课教学, 各备课组每学期至少推出一节公开课。重点开展“三次实践, 两次反思”研修活动, 在尝试课、会诊课和优质课研修过程中, 组内教师相互取长补短, 合作共享教育智慧, 分享成功经验, 不断增强教师团队意识, 提升教师团队力量。
围绕学生发展, 经常性加强质量分析。以月考为主要形式, 进行阶段性质量监控, 通过各学科每月一次的考试, 及时批改, 每位教师往往认真梳理学生测试情况, 进行全样本分析, 深入了解班上学生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及时召开年级组教师例会, 加强考后的质量分析, 共同分析年级组学生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状况, 形成年级组阶段性质量分析报告, 注重分析每位学生的学习现状, 各学科发展是否均衡, 针对学生的个别情况, 任课教师共同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充分地协调平衡各学科, 做好补漏工作,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促进班级的学科发展。
五、强化团队意识, 实施捆绑式评价与奖励
实施“1+x”班主任工作机制。建立以班主任为主、科任教师为辅的工作机制, 为每个班级配备一个班主任, 统筹班级管理;同时, 根据每个教师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特长, 任命他们为副班主任, 分管纪律、卫生、学习、体育、文娱等工作, 落实相关责任;召开两周一次的班级工作例会, 分析前一阶段工作和学生发展情况, 看到成绩, 找到问题, 共同出谋划策, 进一步落实有效措施, 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开展以年级为重点的集体奖励评价。学校积极倡导“组内合作, 校外竞争”的良好氛围, 建立评选优秀备课组、先进班集体、优秀中队、文明组室、先进党小组等评选机制, 明确先进标准与评选条件, 加强工作检查和民主测评, 做到评选公正、公开、公平, 在此基础上, 主要依据组内氛围、学科成绩、教育科研、竞赛获奖、常规管理、参加校际活动、提高幅度等综合指标, 评出优秀年级组, 开展捆绑式考核和奖励, 并作为推荐市、区先进集体的必要条件, 以此不断增强教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
优化教师团队, 促进年级组发展。学校成立综合评定考核小组, 在实施年级组集体评价的基础上, 从教师师德、教学成绩、班主任工作业绩、个人发展规划完成情况等方面, 进行教师的综合评定。根据综合评定结果, 由校聘任委员会实施优胜劣汰机制, 或调离原来年级组;或工作量减半;或调离教师岗位, 从事后勤工作。同时, 根据新课程要求, 学校以校本教材开发、集体备课活动、有效作业和分层作业的形成等为载体, 加强专业讨论, 注重教师合作, 在工作中实现合作, 在合作中提升自身素质, 通过一系列措施, 加快教师专业发展, 强化教师团队意识, 促进年级组的整体发展。
在二期课改全面推广和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 我们从学校实际和学生发展出发, 尝试年级组行政建制与扁平式管理, 实施了年级组长负责制与组阁制, 由组长和教师进行双向选择, 优化了教师团队组合;加强校本研修, 进行集体考评, 提升了教师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经过多年实践, 初步形成了有利于年级组教师团队建设的运作模式,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年级组的整体发展, 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
3.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篇三
幼儿园教师持证上岗
探索设立农村幼儿师资特设岗位,严格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新进幼儿园教师实行公开招聘。现在还未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的幼儿园在职教师要在2018年底依法申请认定教师资格,期满仍未取得任教资格的,予以清退。其他学段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应在上岗前接受学前教育专业培训。幼儿园教师按照每班配备2名专任教师和1名保育员标准配备。
将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幼儿园教师培训,每年举办园长和骨干教师市级培训,鼓励幼儿园教师进行高学历进修,依托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加大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力度。
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10年的教师原则上都要进行交流
建立和完善本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校际交流制度。城镇学校新进教师在城镇学校跟班学习1年后应到农村学校任教3~5年以上。城市中小学教师应有1年以上在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才能聘任中级教师职务,有2年以上在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才能聘任高级教师职务。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10年的教师原则上都要进行交流,每年交流人数要达到应交流人数的10%左右。
开展多种形式的短期支教活动,每年组织 “名师送教下乡”等系列活动,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健全和完善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长期稳定的校际对口支援制度。
岗位职数优先向农村教师倾斜
在全市实行职称评聘地方政策试点,对部分具备资格但受岗位数量限制未能聘用的优秀教师,由同级财政拨付专项资金,保证其工资待遇。适当提高农村学校(含教学点)中、高级教师岗位的结构比例和农村教师在各级各类评先表彰中的比例。同一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工岗位职数在优先向农村教师倾斜的基础上可以互补余缺,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人社部门统筹使用。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已聘人员教学业务的定期量化考核,对于无法胜任所聘职务的人员可以不受聘期限制进行调整,予以解聘。
按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费用
依法确保教师培训经费的落实,市(县、区)财政部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按教职工年度标准工资(不含绩效工资)总额1.5%的标准统筹安排培训经费。中小学校按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费用。民办学校举办者也要按不低于本校教职工年度工资总额的1.5%安排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不断提升教师学历水平。所有学历不达标、距离法定退休时间超过10年的在职教师必须参加学历提高进修。各县(市、区)要根据目标任务制定具体的提高教师学历规划并认真实施。
4.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以市区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为指导,以学校师资队伍实际情况为依据,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素质教师队伍,促使学校能更有效持续地发展。
二、培养目标:
坚持教师发展为本,发挥教师主体作用,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主研修,积极促进教师专业素养、人文素养的发展,提高教书育人的综合能力,造就一支热爱学习、敬业爱岗、求真务实的教师队伍,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师德与师能同建的原则。
2、坚持专业提升与错位发展结合的原则。
3、坚持全面提高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教师发展与评聘、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提高的原则。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师德建设,培育人文情怀
师德修养是教师队伍的首要任务。弘扬教书育人精神,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构建一支具有一定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教师队伍。
1.修师德、练师能,塑造教师新形象。以“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教书育人的杰出楷模”为主线,促进教师为学、为人、为师的有机统一。结合学校实际,组织教师加强学习,提高依法治教意识及人文素养的提升。围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不断提高提高我校教师职业道德,提升家长、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
2.培养典型,优化群体,展示教师整体风貌。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增强整体合力,提高管理效率;加强党团队伍建设,岗位体现“三高”;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整体提升班主任师德修养及专业能力;加强教研组长队伍建设,发挥组长引领、组织、凝聚作用;加强年级组长队伍建设,提高组内沟通协调及应对矛盾、纠纷的能力。评选表彰各类先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传播教师中生动事迹,形成表彰制度。
(二)提高专业素质,提升育人能力
1.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和继续教育。预计到2010年,教师专科
学历达到60%,鼓励教师攻读大学本科课程,争取小学高级职称达到90%,为拓展我校教师进取的空间,选派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或教科研机构组织的有关培训班、研讨班和进修考察。
2.开展专题学习研讨活动:充分发挥校园主阵地的作用,每周更新近期学习内容,每月开设教师论坛,每学期组织全员读书活动。
3、开展寻找自身特长活动:鼓励教师一专多能,在具备学科教学能力的同时,培养特长,发扬特长。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挖掘教育教学或兴趣爱好方面特色或特长,加以总结,进行展示或交流,自愿报名、组织推荐相结合,进行“教师课堂”的授课,以期达成“精彩一点,闪亮一片”的目的。
3、开展专项教学技能评比: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开放、展示活动。每学年组织“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老年教师风采展示”,根据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教学基本功汇报(板书设计、独立备课、课件制作、教学片段设计大赛、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等)。使教师的基本技能更加过硬,钻研、把握、设计教材的能力不断提高。
4、突出抓好教师分层培养:
(1)建立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度。新入校的青年新教师在上岗前要进行相关培训。主要内容涉及教师的职业道德,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等,能初步懂得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标准和要求。
(2)建立带教制度。在同学科的范围内,采取双向选择办法,学校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对子,签订全面帮教合同。成立学科指导小组,校长任学科指导组组长,所有教学骨干、部分中层领导任各学科组员,指导各学科的教学工作。
(3)明确各年龄段教师发展指标:
0-5年教龄教师熟悉学科教学流程及学科特点,完成五个一:练就一项扎实教学基本功,进行一次校级以上教学展示,建立一份个人成长档案,参与完成一个课题研究,汇报一次成长经历。6--10年教龄教师进一步明确专业化发展方向,完成五个一:发表一篇文章(区级及以上),进行一次校级以上展示或交流,参与完成一个课题研究,个人或指导学生在区级及以上范围内获奖,设计并组织一次学科竞赛活动。10年以上教龄教师努力追求个人教学特色,完成五个一:发表一篇文章(区级及以上),进行一次校级以上展示或交流,参与完成一个课题研究,个人或指导学生在区级及以上范围内获奖,带教一名或多名教师。20年以上教龄教师力求形成教学风格,完成五个一:发表一篇文章(区级及以上),个人或指导教师进行一次校级以上展示或交流,参与完成一个课题研究,总结一份经验校级以上范围交流,完成一次“教师课堂”授课。
(三)抓教育科研,深化新课改
将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推进作为培养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1、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根据教师在课改实践中的实际需要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探索校本活动的有效形式,努力提升教师实践智慧,建立以校为本的研究制度,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通过教学观摩、实录分析,案例交流评选、专家讲座等活动,为教师投身课改创造条件。
2、落实长效工作制度。完善课题研究工作例会制度,教师学习制度和科研论文评比制度,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教师每学期所读理论书籍不少于一本,所做读书笔记不少于2500字,参加学习共同体活动不少于2次,每月上传教育教学随笔不少于1篇,学期末进行考核与评比。
3、进一步增强研究意识。教师从自身教育教学需要出发,教学问题入手,研究自己需要的课题;体验亲历的实验;珍惜、运用、发展自己提炼的成果。强化教科研的群体合作,着力进行个案研究、案例研究、行动研究,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提高,在研究中发展。重点做好如下教科研工作:一是按计划推进学校课题《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的策略及实践研究》及教研组、教师课题研究工作。二是开展好教师学习共同体活动。三是尝试开展每学期一次以上的“教师课堂”活动。四是做好每年一次的教师优质论文评选活动,对获奖的优质论文积极向教育教学报刊编辑部或教育教学主管部门推荐。五是定期总结教师借助教育科研提升教育教学品质的方法,借鉴分享。
(四)完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氛围
1、继续坚持考核激励机制。根据火天乡教师达标校总体目标,其中对师德师能基础、专业水平等方面作为学校评价教师师德指标。
2、重视优秀学科人才的培养。深入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及一校一品工作,作汇报,出经验,辐射各科。学校给重点培养教师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提供各种机会,优先送培。
3、健全奖励制度,表彰优秀教师。学校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奖励制度,对开拓创新,成绩突出,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做出贡献的教师除了精神鼓励外,给予物质上的奖励。
五、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校长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第一责任人,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
小组,教导处具体操作执行,负责日常事务及管理。
领导小组成员:周伟华、熊厚军、周为贵、吴建华、彭泽雄
2、制度保障:
以火天乡教师道德建设具体要求为重点,完善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优秀教研组评选制度、教学事件认定及处理方法等。
3、经费保障:
学校设立专款,在公用和人员经费中确定一定比例,用于队伍建设。学校结构工资经费中安排1%,用于优秀教师的奖励。经费使用实行公开,接受教职员工监督。
4、监督保障:
5.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篇五
(2013年—2015年)
为加强专业部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我部教师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能够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适应专业需要的教师队伍,根据我校创建“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发展规划,结合我专业部师资建设现状,特制定本方案。
一、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提高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引进和培养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争取到2015年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数量适当、专兼结合、富有活力能完全适应和满足我部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二)目标要求:大力推行校企联合培训专业教师的机制,实行专业教师到企业、行业轮训制度,实施“双师型”教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培训、培养和学历提升。使师资队伍的结构逐步趋于合理,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其中所有任课教师均要求达到本科学历。“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5%,三年内培养一名省级骨干教师,一名系统内骨干教师,一名校内骨干教师。所有专业课教师均有到企业实践锻炼的经历。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全部具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中级技术资格证书。
促进我部教师队伍建设。
(三)队伍结构:是一支由专家、高级讲师、讲师、工程师和能工巧匠组成的师资队伍,能基本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
二、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措施
为保障2015年师资队伍建设目标的实现,教学部应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的原则,逐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才立校、人才兴校的思想。要明确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是决定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教师队伍建设应作为专业部建设的重中之重。要把教师队伍专业化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治本之策。
2.根据《个人岗位职责》、《教师考核评价方案》实行岗位责任制、考核制、奖惩制三位一体的教师管理办法;建立切实可行、相对科学合理并适当向骨干教师倾斜的内部分配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法、依规管理教师队伍,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建立教师培训制度;形成师资建设保障机制。
3.坚持不懈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倡导团队协作、敬业奉献、严谨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引导青年教师继承老教师、老专家艰苦奋斗、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忠诚教育事业,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4、按照《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管理办法》规定,保证专业教师每3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跟班实践3个月以上,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熟悉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学习本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调查了解企业与社会对人才要求数量与质量特点。实践考核记录表进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晋升职称职务的重要参考依据。
5.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提高师资培养培训成效。(1)每年以行动研究为导向、以专题为纽带组织一次说课活动,突出信息、思路、观念和能力。促进教师间的交流。(2)每年有计划安排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基本保证每个教师三年内能有一次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通过各种培训,使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教学能力、实训指导和职业指导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6.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规范并拓宽进人渠道,多形式、多渠道地引进和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聘请熟悉企业工作程序的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解决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问题。
7、通过参与企业产品开发、技术革新等实际生产活动和有针对性的新知识、新技能培训,培养多名熟悉企业工作程序的“双师型”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协助专业带头人根据行业企业岗位群需要开发课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组织专业教学和实践实训教学。
6.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意见 篇六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百年校庆上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阐明了教师在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此,延边二中要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第一要务来抓。为建设一支高素质、高品质、与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化教师队伍,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师德建设为首要任务,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中心,整合学校多元师培因素,多渠道地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快教师专业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应遵循下列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要采取使用我校实际的方法和措施,既着眼于长效利益,又兼顾当前教学,教学相长;
2、以人为本原则。要把尊重教师、依靠教师、提高教师做为建设“留人机制”的核心,稳定教师队伍,强化教师的主人翁地位;
3、岗位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以岗位培训为主的原则;
4、把好入口、畅通出口的原则。
二、加强教师队伍思想建设
思想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决定着教师队伍品质的高低。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
1、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和学习。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现代教育基本理论培训,特别要结合当前教育改革,进行通识理论和专业理论培训。教师要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进行自修、自研。努力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和正确教育人才观、价值观,并获取参与实施课程改革的实践能力。
2、结合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大力推动“争先创优”活动的开展,以党风建设促进教风建设。要把“保先”教育的普遍要求与我校实际结合起来,鲜明地提出党员的先进性在我校的具体体现,就是先进的教育理念,精湛的业务素质、高尚的师德的综合表现。
3、开展文化建设,用人文思想塑造教师内在品质。大力宣传以校为家的校本精神,树立“校兴我荣、校辱我耻”的意识,时时审视自己“我能为二中做什么、我为二中做了什么?”。继续大力倡导教师的“三风”“三心”修养,即:豁达淡泊的君子之风,宽厚明礼的绅士之风,严谨慎思的学者之风;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博爱之心对待学生,以诚信之心对待生活。继续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人文氛围的工作学习环境,用环境和氛围潜移默化地教育人、感染人、塑造人。
三、多渠道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
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师培的中心任务。
1、营造积极提高业务能力的学术气氛。要通过宣传、倡导和评价、评优选先、聘职晋级等管理制度,努力营造讲学习、讲钻研、讲创新的学术气氛,要改革和完善管理模式,构建使业务尖子能够脱颖而出的机制。
2、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在进一步加强学科知识能力培训的同时,更加强调教师专业化建设。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专业艺术培训、思想培训、教学法培训等,并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要将班主任培训纳入师培计划中。
3、坚持教科研与师培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以教科研活动促进师培工作。启动名师示范课和导课制度;每上学期组织一次青年教师大奖赛,下学期组织骨干教师示范课;每学期教研组组织一次教研周活动;每年十一月份,组织新教师汇报课。坚持并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和以老带新的师徒结对制度。
4、积极创造条件参加上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培训、教研活动的同时,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学习、考察活动,拓展思路,开阔眼界,增长才识。
5、充分发挥“名师”在师培中的作用。州、校名师应承担下列任务:
(1)在教科研课题组中应为主要承担者,或根据校本教科研的需要,独立承担自选课题,每年应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1-2篇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论文,并在教研组内组织教科研讲座。
(2)每年由学校统一安排至少出一次高质量的示范课。
(3)区、校名师要带2-3名青年教师,有培训计划,有培训记录,有培训总结。
6、建立“德全”优秀教师奖励基金制度,每年7月份评选25名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在教师节期间予以表彰奖励,每人奖励2000元。
四、加强教师队伍管理
教师队伍管理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把人文关怀落实到管理的各环节中,在制度的规范下,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每个人的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1、进一步完善全员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根据省、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变人员管理为岗位管理,按需设岗,以岗选人。对不适应岗位者和富余人员,通过转岗、待聘和退养等方式解决,畅通人员出口。待聘和退养等操作办法和待遇,按州有关规定执行。
2、严把入口关。坚持“三个不调入”原则,即年龄超过40岁的不调入、行政后勤人员原则上不调入、第一学历
非本科以上的不调入。调入人员必须经考核、试讲,由教研组集体评议,由校领导班子集体决定。招收大学毕业生要由主管校长、教导处主任、办公室主任及相关人员组成招聘考核小组,到高等院校考核、试讲,共同研究确定。
有计划地招收非师范院校毕业生,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制订优惠政策,吸引招收研究生来校任教。
3、试行新进教辅人员长期合同制。教辅岗位出现人员空缺,一般由落聘人员转岗补充。确实需要外聘的,试行长期合同制,人事关系不调入,聘期和工资待遇由双方协商,并按有关规定,给予参加劳动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
4、严格聘期管理。为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拟调出人员要提前三个月向学校提出辞呈。不提前三个月提出辞呈,扣发一个月工资,拒不交者,不予办理调转手续,并通报拟调入单位。
5、实行优惠政策,鼓励教师业务进修,吸引优秀毕业生来校任教。
(1)鼓励在职青年教师业务进修。青年教师参加研究生进修的,专业对口并获得硕士以上学位的,由学校报销学费(获研究生班结业证者不再报销学费)。
7.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篇七
1 解读《甘肃省中医学校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师资队伍培养指导方案》
1.1 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背景及意义
当前, 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于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五”期间, 职业教育将按照“系统设计、多措并举、创新机制、加大投入”的思路, 从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等方面进行推进, 以提高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水平。
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综合素质高、职业适应能力强的实用型医药卫生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要求日益提高, 对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要求也不断提高。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实用性和技术性等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特殊要求,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成为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也是体现卫生职业教育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借助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的平台,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所有教师的培养任务归根结底都应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最终目标, 因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才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才能体现各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水平。
1.2 我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及内容
1.2.1 培养目标
学校规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象需要经过两年的重点培养, 要求既有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又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既能促进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 又能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同时, 双师型教师还应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1) 基本素质: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 对所任教的学科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2) 职业素质:具有丰富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并能将其应用于各个教学环节。 (3) 管理能力:熟悉企业或行业的管理规定, 具备指导学生参与行业企业经营管理和参加基本生产实践活动的能力。 (4) 创新能力: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 能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
1.2.2 培养内容
(1) 通过两年的培养, 培养对象充分利用我校职业技能鉴定所的优势, 积极参加相关职业技能培训, 获得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提升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等级。 (2) 能接受和理解职业教育新思想、新理论和新理念, 能熟练应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 每年进行说课1次, 听课不少于20学时。 (3) 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主动完成教研组安排的工作, 每年参加技能培训至少1次, 撰写培训心得并交流。 (4) 每年赴行业、企业、医院实践的时间不少于30天, 增强实践能力。 (5) 专职教师每年的教学任务不少于500学时。
针对文件中的上述内容, 可以总结出我校的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是“一全” (全面的职业素质) 、“二师” (既能从事理论课或文化课教学, 又能从事技能训练教学、指导;既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经师”, 又是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人师”) 、“三能” (具有专业理论或文化知识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技能或职业基本训练指导的能力、科学研究和课程开发建设的能力) 、“四证” (毕业证、技术技能资格证、继续教育证和教师资格证) 。
1.3 我校双师型教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我校师资队伍的双师型特点不突出, 数量不足。我校是一所拥有五十多年办学历史的老中专, 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学校在校教学班多达五十多个, 但每学期能够上课的教师只有七十多人, 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的数量远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师资要求, 双师型教师的数量远没有达到教育部规定的70%的比例。
(2)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实践经历不够, 经验不足。从事理论课教学的人数偏多, 从事实习实训课教学的人数明显偏少, 绝大多数专职教师都是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 他们大多是从学校走向学校、从课堂走向课堂, 实践经历不够。此类双师型教师中的绝大多数是在教学实践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取得专业技术职务的。
(3) 双师型教师队伍年龄偏大, 知识更新较慢。我校许多专业课教师毕业时间较早, 自身技能难以达到新时期双师型教师的要求。近几年来, 随着我校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 在校学生人数大幅度增长, 专业课教师数量明显不足, 专职教师每学期都在超负荷工作, 因而无暇顾及业务水平提高、进修和实践锻炼, 导致知识更新跟不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2 中医药卫生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原则
以我校为例, 笔者认为在贯彻落实《甘肃省中医学校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师资队伍培养指导方案》的有关精神时, 我们还应该把握中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 结合教师成长的规律, 遵循以下培养原则: (1) 以专业培养为主。从我校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来看, 双师型教师的教学专业各不相同,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专业素养和要求。因此, 双师型教师要按教学专业进行培养, 从而使培训内容和要求与专业规范相一致, 提高针对性、实用性和培训效果。 (2) 以实践培养为主。实践性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 我校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较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 更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当前我校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专业技能的实践锻炼, 对专业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缺乏深度理解,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 应该通过教学、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等措施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技能, 使教师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3) 以重点培养为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数量和水平往往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教育质量。在对所有教师进行全面培养的基础上, 我校应该重点培养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4) 以校本培养为主。学校是教师成长发展的平台, 双师型教师培养要立足于校本, 同时拓展培训途径, 发挥学校、企业、行业等各方面的作用, 培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3 中医药卫生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以我校为例, 在示范校建设项目的申报过程中确定了中医 (针灸推拿方向) 、中药、护理3个专业为重点专业。这3个专业的任课教师在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上应该区别对待, 不同专业的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
3.1 中医 (针灸推拿方向) 的双师型教师培养
(1) 我校中医 (针灸推拿方向) 专业的部分教师拥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并且长期在学校门诊坐诊, 临床经验丰富。学校可以考虑让这些教师担任导师, 负责指导培养本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 通过定期开设专题讲座提升被培养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 帮助这些教师掌握职业基础理论, 使这些接受培养的教师能够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指导学生进行技术创新活动。
(2) 利用学校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安排中医 (针灸推拿方向) 专业的学生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象一起参加技能培训, 这种集中持续的技能培训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 帮助他们熟练掌握针灸推拿的基本手法和操作要领, 为进一步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奠定了基础。
(3) 充分利用我校的门诊, 使门诊真正发挥产学研一体化的作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象可以跟随导师亲身感受临床实践的全过程, 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现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差距与不足, 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3.2 中药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培养
(1) 中药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师对行业或企业的了解比较欠缺, 所以学校应该定期从校企合作的企业中聘请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技师来学校讲授新技术、新工艺、岗位技能要求及岗位群之间的各种交叉知识等, 他们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 熟知工作的每一个步骤、清楚各个岗位员工应该具备怎样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 能够将企业的要求客观、准确、具体地描述。
(2) 学校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中药专业的任课教师护送中药和药剂专业的实习生前往相关合作企业或机构进行顶岗实习。这些教师与学生一起进入实习企业开始生产实习, 时间可以暂定为1个月。这样做一举两得, 首先实习生刚刚离开学校这一熟悉的环境, 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有一段心理适应期, 如果此时有学校的教师陪同, 对稳定学生的情绪有帮助作用, 利于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其次下企业的专业教师能够明确生产实习的任务、内容、目标和要求, 学习现代企业中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
3.3 护理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培养
(1) 我校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是医院或诊所。因此, 对于护理专业的任课教师,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教学实习医院, 将护理专业的任课教师列入当年的实习安排中, 在寒暑假时, 由学校统一指派护理专业的任课教师到医院进行临床实践, 时间可以暂定为1个月, 让任课教师以护士的身份开始双师型教师的实践培训, 感受医院的环境, 熟悉医院的护理流程。
(2) 我校护理专业的教师人数严重不足, 每学期都要聘请大量的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因此, 学校应该从长远考虑, 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在师资数量紧缺的严峻形势下, 学校应该想办法与教学实习医院进行人力资源共享。由教学实习医院出面, 选出一些带教态度认真、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作为师资共享人员。这样医院就可以和学校合作, 送这些医护人员到学校进行继续教育, 帮助他们进一步完善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学校可以聘请这些医护人员作为学校护理专业的实践教师, 并给予优厚的课时报酬。将这部分医护人员与我校的护理专业教师结成帮扶对子, 安排两位教师共同上课, 一位主讲理论, 一位主讲实践, 这样两位教师就能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合作教学, 实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这一做法同样适用于中医 (针灸推拿方向) 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培养。
以上只是笔者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建议, 希望能够对中医药卫生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也希望有更多的教师能够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献言献策, 为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2013年6月我校制订下发《甘肃省中医学校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师资队伍培养指导方案》, 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及内容做出明确规定。解读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案, 并探讨一些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具体实施办法和途径, 旨在对中医药卫生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规划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8.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篇八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加强普通高中教师队伍建设,稳定教师队伍,昭通市从2013年起实施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
一、改革措施和主要做法
(一)加强项目实施的保障机制建设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昭通市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教育局、编办、昭通学院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昭通市免费师范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定向培养免费师范生的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昭通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由市教育局局长担任。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发挥职能,各负其责,通力合作,确保培养计划顺利实施。教育部门负责做好年度免费师范生学科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就业的安排;编制部门负责做好人员编制的核定工作;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培养经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做好毕业生就业的有关工作;昭通学院负责做好招生录取、协议书的签订、学生培养管理及承担经费的落实等工作。各县(区)政府也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分解并制定所在县(区)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需求计划,做好考生组织报名、签订就业协议书、上报考生信息以及毕业生就业安置和工作期间的管理等各项工作。
二是落实经费保障。免费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和教材费,每月补助一定的生活费,每生每年平均的经费补贴额度为10 000元。建立以昭通市人民政府、免费师范生定向就业所在县(区)政府和昭通学院三方共同分担的经费保障机制。每年招收的200名免费师范生所需培训经费200万元,分别由市人民政府、免费师范生定向就业所在县(区)政府和昭通学院按4∶4∶2比例分摊。市、县(区)培养经费由市、县(区)财政按照各年度各县(区)签订定向培养协议的学生数测算,分年度拨付昭通学院。昭通学院承担的资金由昭通学院负责落实。
(二)积极创新免费师范生培养机制
一是明确招生范围和对象,确保生源质量。普通高中学科教师免费定向培养招生原则上以本县(区)生源为主,本县(区)报考生源不足时,面向全市其他县(区)参加当年国家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考生。凡填报昭通市免费定向培养师范生计划志愿的考生必须是达到当年国家普通高校招生二本线以上的考生。市内其他县(区)生源地考生按协议约定到定向县(区)普通高中学校任教。
二是实施订单式培养,培养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免费师范生实施订单式培养,以培养普通高中教育合格师资为目标,以服务和满足县(区)普通高中教学为根本,培养一批留得住、教得好的普通高中教师。按照“择优录取、协议定向、免费培养、考核合格、落实就业”的原则进行。在招生环节上,由昭通市教育局根据全市普通高中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及各县(区)实际需求,结合学校当年专业设置情况确定学科年度招生计划。经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报昭通市政府同意后,分年度、分学科、分专业上报云南省教育厅批准纳入年度招生计划。昭通学院按照批准的年度学科招生计划进行招生。各县(区)根据确定的免费定向培养师范生计划,宣传动员考生报考,并落实培养经费和有关协议书的签订等工作。取得毕业证书和相应教师资格证书的免费师范生毕业后,须按协议规定,由定向就业县(区)教育局安排至当地普通高中学校任教。定向就业县(区)的教育、人社、财政和编制等有关部门做好定向就业免费师范生的接收工作。
三是强化实践环节,实施“3+1”培养模式。免费师范生学制四年,实施“3+1”培养模式,即前三年在校学习,最后一年在定向就业的县(区)的高中顶岗实习支教。免费师范生学籍纳入国家正规学籍管理,在校期间享受国家普通本科生相关政策待遇。昭通学院负责免费师范生学科专业建设,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教育教学管理,调整课程体系,优化师资配备,突出实际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训练。并制订专门的免费师范生管理办法,加强对免费师范生的管理。定期与市、县(区)编制、人社、财政、教育部门沟通,展示培养成果。同时,对免费师范生培养实行动态管理,对学业成绩不合格、有违反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的,及时予以淘汰。免费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如因违法违纪受到处分,或不能按时获得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和相应教师资格证书的,免费及相关定向就业资格自动取消。为提高免费师范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免费师范生毕业前一年前往各县(区)定向就业的高中顶岗实习支教。具体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由市教育局、昭通学院负责组织实施。
四是缩短服务期限,职后就业保障更趋人性化。免费师范生实行定向就业,服务年限短,并鼓励报考研究生。免费师范生新生入学时,昭通学院负责组织学生及其担保人与定向就业县(区)教育局、昭通学院共同签订《昭通市免费师范生定向就业协议书》。免费师范生毕业取得毕业证书和相应教师资格证书后,按协议规定,由定向就业县(区)教育局直接安排至当地普通高中学校任教。与国家政策不同的是,昭通市只要求免费师范生在任教学校工作6年以上。同时,鼓励定向就业的免费师范生在校期间及在基层服务期间在签订回定向单位就业协议的前提下报考研究生。昭通市级财政为被录取的研究生提供15 000元/年的学习及生活费用。研究生毕业取得硕士学位后,由原协议县(区)教育局安排到普通高中学校任教,也可由市教育局根据需要安排到市内其他高中学校任教。
二、推广意义
一是有利于吸引优质生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国家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把昭通市作为乌蒙山区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随着昭通城镇化、产业化两翼齐飞发展思路的深入推进,科技和人才越来越成为竞争制胜的关键,加快昭通教育改革与发展显得愈发重要和紧迫。昭通市的贫困,说到底就是群众受教育水平低,高素质人才匮乏。昭通学院作为昭通市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培养的优势,大胆借鉴国家免费师范生政策,实施免费师范生计划,有利于吸引优质生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二是有利于解决“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缓解高中教师压力。截至2014年,昭通市有普通高中专任教师5 098人,教师缺口较大,培养大批留得住、下得去的优秀普通高中教师成为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的关键,而单靠对外引进是远远不够的,即便短期内能够引进来,也很难留得下、稳得住。因此,实施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有利于艰苦边远地区和学校解决“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缓解高中教师压力。
【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方案10-20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09-15
教师队伍建设案例分析07-10
我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情况07-11
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09-26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10-16
领导班子与教师队伍建设07-10
怎样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07-23
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思考09-07
张沟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制度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