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4-07-20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通用8篇)

1.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一

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论文题目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班级

学号

姓名

联系方式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国外个人理财业务是一种十分流行的金融服务。在经济发达国家,个人理财是一项发展得相当成熟的银行业务,且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而在我国国内个人理财业务行业目前还处于新兴阶段,但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教育、医疗、住房改革的深化,居民收入的迅速提高和投资意识的增强,使得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发展得非常迅速。近年来个人理财业务越来越成为各家商业银行业务竞争的焦点。我国居民的个人可支配资产快速增长,居民金融需求多样化和个人金融资产多元化的格局逐步形成,这使得广大居民对个人理财的需求日渐强烈。目前,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个人理财业务,个人理财业务产品百家齐放,争相斗艳。近几年来国内银行纷纷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自招商银行推出了“金葵花”理财品牌之后,工行推出了“理财金账户”,建行推出了“乐当家”,农行推出了“金钥匙”,交行推出“圆梦园”,民生推出了“非凡理财”,广发推出了“真情理财”等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是未来银行竞争的主要领域。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加上缺乏相应的基本的投资理财知识和法律保护意识,面对手中大量闲置的钱,普通居民却不知该如何来安排自己的财产,能够使之得到良好的配置,因此,普通居民希望能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指导确定投资理财方向、渠道和品种,有策划的调整投资结构,避免个人投资理财的盲目性和随机性,从而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市场实况,让更多的普通居民知道什么是个人理财业务;研究目前商业银行行业存在那些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探讨未来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趋势;本人通过进入商业银行进行实地考察,产生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并进一步探讨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论文通过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认识,将深层次地研究对这个项目的发展,使之得到优化和进一步的发展,并对此提出建议对策。对于提升和改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并可以为有关部门提供基本的信息,因此一定具有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作为一项高利润、高增长的业务,渐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极富竞争力和挑战力的领域之一。深入分析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其问题根源,联系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实际情况提出可操作性的发展建议,对国内商业银行加快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许多学者结合理论与实际,国内研究与国际比较相结合等研究方法,明确提出了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现阶段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1、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面临巨人的发展潜力和机遇,中外资银行将在这一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在比较分析了中外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优势和劣势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国内银行的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外国银行业的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步入成熟期,国外银行金融机构都将个人金融业务作为发展重点,面向中高端客户的个人理财业务竞争十分激烈。外资银行能够在自身各个方面因素不足的情况下,有效的利用高科技技术和网络,并且充分利用资源,弥补不足的同时又降低了自身的成本。所采取的措施及时有效。在这种经营环境下的个人理财业务呈现服务内容多样化、理财方案个性化、服务手段科技化、服务水平专业化、服务范围全球化的特点。

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处于起步阶段,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较快,但无论从理念、内容、形式、服务上都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一些学者从营销渠道与市场定位、理财产品的设计和运用和营销服务战略——客户管理和专业化服务三方面进行比较,李松柏,蒋太才,朱春兰(2007),陈娟(2007),常雯(2007),李艳(2007)等认为我国存在的问题是:专业人才的匮乏、创新不足、理财需求和理财文化的制约,成本较高,没有有效地利用资源还有就是相关部门实施了,却没有深入的落实和宣传的力度不够,还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等方面原因的限制,让银行无法与客户实现无缝对接,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问题。建议和策略是转变经营观念,树立营销意识、加强创新力度,拓展理财业务品种、尝试“客户关系管理”,分层次服务、做好宣传推广工作、注重相关人才的培养。还有些学者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持有不同的观点,以张静(2007),朱晶华(2007),王丹(2007),伊娜(2007)等认为:需求不足、个人理财产品有同质化趋势、金融业分业经营不利业务发展、缺乏高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人员。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细分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创造市场需求;加强金融机构之间跨行业的合作,丰富理财业务内涵;培养和选拔专业的理财客户经理,提高理财人员的综合素质。

归结以上国内外学术界对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进行比较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一是业务发展理念概念化,缺乏实质性;二是产品品种同质化,缺乏创新性;三是服务水平技术含量低,缺乏竞争力;四是组织机构随意化,缺乏科学性;四是理财人员素质弱,缺乏综合性。

2、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思路

刘永祥,张金城(2007),任献荣,吴庆(2007),张静(2007)等这些学者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路的认为:集中精力打造优质高效的理财中心;网点设置要实事求是,按照低成本、高效率的原则,在实践中努力找出二者的均衡点;强调个性,分类营销,提供差别化服务;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用人环境,吸收和选拔优秀个人理财人才;创新机制,整合资源,防范风险,为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而另一些学者在这方面持有不同的观点,以徐炜(2007),胡佳(2007),孙炜(2007),周航(2007)等为代表认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路是根据国内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趋势和发展现状等因素,呈现经营思路上重“批发”轻“零售”、理财服务技能有待提高、合格理财人员缺乏、对理财服务认知的差异导致服务策略还不完善、理财产品还不够丰富。需要通过这几个方面,做出相应的对策。

结合以上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思考和对策:在技术层面建立强大的知识管理系统支撑,构筑统一的理财业务平台、客户数据库系统和经济信息系统;在组织架构层面科学设置理财中心,加速培育理财经理队伍;在经营层面确立目标客户营销策略,多方探索产品研发创新途径,建立金融创新保护机制;在管理层面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个人理财业务管理体系,当务之急应建立个人理财经理管理办法和考核制度。转变经营观念,树立营销意识、加强创新力度,拓展理财业务品种、尝试“客户关系管理”,分层次服务、提高服务质量、适当降低个人理财业务服务门槛、细分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实行差别化、个性化、分层次的服务,加大营销宣传力度,主动出击,引导市场,创造市场需求、加强金融机构之间跨行业的合作,丰富理财业务内涵、培养和选拔专业的理财客户经理,提高理财人员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该领域内这些学者对于商业银行总体认识和大部分的观点与看法都是相互一致的,还有是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受到当前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的制约;个人客户市场的挖掘和培育有待深入;商业银行的经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方面,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模式还不够多样化,不能同时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产品品种单一等。所以本文在这些方面可以做进一步地研究。

三、论文提纲引言

描述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2.1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

2.2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2.3国内商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比较分析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阐述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策略

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对策结束语

四、与选题相关的主要参考文献

[1]张建琴.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9(1):111.[2]刘永祥,张金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创新思路与发展对策[J].理论纵横,2007,08:11-12.[3]任献荣,吴庆.浅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J].当代经济,2007,2:78.[4]赵寅珠.加强政府监管促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3:109-110.[5]朱晶华.关于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与策略[J].新疆金融--投资理 财,2007,3:54-55.[6]周航.城市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策略分析[J].金融经济,2007:48-49.[7]张静.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315:51-52.[8]赵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318:31-32.[9]陈娟.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J].时代经贸,2007,78(5):194-196.[10]徐炜.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制约因素及出路探讨[J].理论探索,2007:77-78.[11]胡佳.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

4(17):177-179.[12]陈美芸.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及策略[J].经济师,2007, 7:247-248.[13]程艳.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328:56-57.[14]李艳.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分析[J].企业家天地,2007:161-162.[15]王丹.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J].时代经贸,2007,75(5):157-158.[16]顾晓安.个人理财---原理应用案例[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1:1-378.[17]Jack R.Kapoor Les R.Dlaby Robert J.Hughes.Personal Finance7th ed.[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1-695.[18]伊娜.国外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对我国银行行业的启示[J].浙江金 融,2007,01:34-39.[19]常雯.中外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比较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313:35-36.[20]李松柏,蒋太才,朱春兰.国内外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分析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504:265-266.五、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2.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二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始于代理收付型的“中间业务”, 从2004年9月银监会正式批准商业银行开展人民币理财业务算起, 我国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即将迎来她的十周岁生日。在这近十年的时间里, 银行理财业务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以其安全稳健的特点赢得了社会大众的欢迎, 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在, 商业银行已经成为国内资产管理市场重要的参与者, 银行理财已经成为国内资产管理市场业务规模最大、客户数量最多、产品类型最丰富、品牌信赖度最强的业务类型。截至2012年末, 全国有超过233家商业银行开办了理财业务, 年募集资金规模接近50万亿元, 存续的银行理财产品约3.2万款, 存续规模超过了7.1万亿。2012年仅18家开展理财业务的主要商业银行就为客户实现投资收益2464亿元年化加权平均收益率超过4.11%。与此同时, 银行理财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已经建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财产品体系, 涵盖了不同风险收益特征和各个时间期限, 理财资金投向了境内外各主要市场, 初步形成了以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和公募产品为主的产品结构和服务模式, 较好地满足了客户的投资理财需求。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融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在合规前提下设计研发了多种项目融资模式, 通过银信、银证、银基、银保等多种跨机构、跨市场的合作业务模式, 增强了商业银行的融资服务能力, 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但是,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 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制约着理财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业务拓展, 忽视风险管控

目前, 我国部分商业银行认为理财业务风险低、利润丰厚。因此, 很多银行只重视业务规模的拓展, 而忽略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具有受资本约束小, 透明度差, 监管当局难以有效监管, 理财产品组成复杂, 风险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在产品定价和风险对冲方面, 部分商业银行缺乏科学的定价机制和必要的风险评估、监测和控制体系。这样就进一步加大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

2、理财业务产品创新不足

目前, 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实质上大同小异, 很多银行均是将现有业务进行重新整合, 或者是在一家银行推出新的理财产品后就立刻跟进, 名目虽不雷同, 但功能特点相似、投资收益相当。例如现有的个人理财产品基本都是保险、证券、外汇、基金等的投资组, 缺乏特色。同一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会被几家商业银行代理, 或者同一商业银行代理的几家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只是名字的区别, 而没有实质性的差异。而理财业务与传统产品的差异就在于“突出个性”, 不同的理财机构针对不同的客户群, 利用自己的相对优势, 提供最合适的理财服务。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

3、专业理财服务人员严重缺乏

个人理财业务是我国近几年发展起来一项综合性业务, 要求理财人员必须全面了解理财产品的各项功能, 熟练掌握投资、银行、保险、法律、税收、财务等多方面知识, 具备丰富实务操作经验, 并有良好的交际和组织协调能力。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时间较短, 缺乏专业知识全面且经验丰富的理财服务人员, 目前多数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主要是个人业务部门经理经过短时间的培训并取得相关的从业资格证后就兼任理财经理。这样的理财团队并不能适应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其次, 国内商业银行在发展理财业务中缺乏主动的营销意识, 大多是被动的等待客户来办理各种业务。这种坐等客户上门的营销理念需要转变, 理财人员或客户经理应主动发现潜在目标客户, 为客户制定合适的理财方案。一些银行的理财人员在理财协议及相关文件一旦签署后, 就觉得任务完成, 服务终止了, 对客户的后续服务没有跟上, 导致客户的流失。

4、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目前, 各商业银行对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渠道、信息披露详细程度、信息披露的及时性等都没有统一的标准, 都由商业银行自行决定, 因此各商业银行之间在理财产品信息披露问题上存在较大差异。首先, 很多银行为了增加理财产品的销售量, 在产品上市销售时, 片面的强调“预计最高收益率”, 对产品存在的潜在风险或者与投资者切身利益相关的一些重要条款并未做详细披露或者充分的说明, 甚至不惜弱化或规避高风险理财产品的风险提示义务。这样就容易误导投资者。其次, 各商业银行对于理财产品的到期信息披露也不及时, 很多商业银行的官方网站上都查不到其理财产品的到期信息。更有很多投资者的理财产品因到期时没有及时办理而被银行自动续买理财产品。以上情况也是近几年来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的投诉重 点。

三、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业务的对策

1、加强理财业务风险管控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具有一定的法律风险、声誉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因此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理财业务风险监管体系, 内容涵盖理财产品研发设计、宣传销售、投资运作管理、信息披露、人员管理、投资者评估、理财产品评价等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全过程, 形成一个在内容上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监管体系。

2、不断创新个人理财业务

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应加大理财产品的创新力度, 丰富理财内容, 力求在自身的理财服务中可以涵盖更多的金融产品, 提升理财服务的深度。商业银行可根据目前个人理财业务的实际情况, 建立一支专业的研发队伍, 成立新产品开发小组, 充分做好银行特色产品和个人投资产品。商业银行应积极与证券、保险、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 努力发展交叉性金融业务, 不断推进产品整合、开发能力, 加快个人理财产品和服务创新。同时, 应建立完备的客户信息系统平台, 细分客户层次, 对不同层次的客户设计不同的理财产品与投资方案, 提供有针对性的、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 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多样性的带有高附加值的金融理财产品。

3、加强专业理财服务人员培养力度

高素质的理财队伍是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基础, 也是理财业务竞争的核心领域之一。因此银行需加强培养具有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专业知识, 熟悉投资理财、营销技巧、风险管理, 懂得定价技术的模式、知识和数据的高层次人才。商业银行应有针对性的制订理财师培训方案, 通过寻求经验丰富的专业理财师培训机构的帮助, 在内部开展持续的、有针对性的员工培训, 将内部员工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另外还可以通过从外部选聘的方式, 引进一批熟悉理财规划和了解各类金融业务的高、精、尖人才, 从而建立、储备一支素质过硬、忠诚敬业的理财师队伍, 把他们作为发展理财业务的主力军。其次, 可加强与同业的合作, 积极开展交流学习。有目标的选择相关人员到先进地区、先进金融机构 ( 包括银行及证券、基金、信托、保险等公司 ) 进行经验交流和学习研讨活动, 同时与同业结成发展同盟, 共同研究市场、共同开发产品、共同培训人员、共同分享成果, 是快速提高理财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有效手段。

4、建立健全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信息披露制度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不仅有利于理财产品投资人利益的保护, 更有利于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理财市场, 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为我国金融市场创新增加活力。首先, 在产品宣传销售阶段, 必须客观真实的告知投资者相关产品的各种潜在风险。并按照风险匹配原则, 根据一定标准对理财产品和客户进行风险评级, 将某一风险级别的理财产品推荐给同一风险承受能力级别或更高风险承受级别的客户。其次, 在理财产品的存续期内, 应及时、准确的向投资者提供资产变动、期末资产估值等重要信息。最后, 在产品到期时, 也要及时公布理财产品到期信息, 方便投资者做出相应决策。

参考文献

[1]刘扬, 张宓.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探究[J].经济导刊, 2010;1

[2]朱永利.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问题研究[J].南方金融, 2012;3

3.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三

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营销管理

一、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概述

在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重点是指银行发行对公理财产品和个人理财产品,把通过募集方式获得的居民或企业的资金投向债券市场、信贷贷款及货币市场中的银行信贷资产等。“买者自负”这是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要遵守的一个原则,因此凡是与理财产品有关的一切风险都需要投资者承担,并在这样的前提基础上,获取投资效益。不过在这项业务中,银行将获得一些手续的费用收入,如理财产品的投资管理费、托管费、销售费等。借助理财业务这一渠道,银行以佣金收入及手续费的形式,把原本从表中呈现出来的纯利息收入加以转化。

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定位和市场细分并不到位

在理财产品市场里,每个客户都有自己的特定需求,客户的年龄段不同、资产规模不一样、对风险的承受度及选择倾向不一样,他们需要的服务需要和理财产品也不一样。可是,现在我国的商业银行系统中,还实现不了根据客户的性别、年龄、财务状况、风险偏好、投资目标及资产规模等特征来深入挖掘理财产品的潜在客户,对他们进行市场细分及需求分析,一般对出现下面的问题,比方说:在营销某种产品之前,未能对客户的资产规模、风险偏好及年龄阶段进行区分和细化,使得营销效果很差,且营销资源配置不合理;另外将目光只盯在销售业绩及客户的数量上,而不关心客户的质量,没能对理财产品的目标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和筛选定位;上述因素都一定程度上对理财产品的有效管理起到了负面作用。

(二)产品有太强的趋同性,几乎没有创新

如果要体现出客户的优势,开拓商业银行的渠道,关键一点是要依靠雄厚的资金运营和产品的创新设计,不断对产品进行开发创新,吸引客户,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出客户优势、拓宽银行渠道,并将他们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利润和收益。当前阶段,我国银行理财业务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因素,并且监管机构监管的比较严,现阶段,各个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有着很严重的趋同性,不过理财产品不存在专利保护,前提投入也不多,因此对于理财产品的开发设计,大部分都是模仿同行或国外,实行“拿来主义”,单单对一些无关紧要之处做适当调整,很少能够自主创新、挖掘出自己的特色。所以要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知名品牌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且实现不了持续不断的优势。

(三)理财产品营销渠道仍较为单一

目前,商业银行的物理网点网络体系十分庞大,有储蓄所、支行、分行、总行等,也有很多的电子渠道,如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网上银行、自助服务设备、电话银行等,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中,对理财产品的营销方式过于简单,多数是建立起分支机构网络,通过客户经理与客户在实际的银行网店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沟通。最近几年来,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几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将营业网点开设在繁华区域级地段,并且在人力资源、装修店面、硬件设备等方面增加投入。通过实际网点来扩大理财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以及不断拓展金融消费市场的方式,一方面为客户提供了快捷的、能够直接进行沟通的服务方式,不过这种方式运营成本比较高,相应地使经营效益降低,并且,此种营销方式不仅受到时间限制,也受到地域限制,无法实现客户与银行的即时联系和沟通。

三、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营销管理的措施

(一)尝试设计“订单式”的个性化理财产品

商业银行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仔细调查不同客户群体年龄段、教育背景、风险偏好等方面的差异性,对不同客户在服务及理财产品方面的多种不同需求进行分析,对国内外理财产品市场的变化趋势进行时刻关注,不断对理财产品的潜在客户进行挖掘,借助市场细分及客户分类等方式,对目标市场进行准确定位,且根据“对你的客户进行充分了解”这一原则,通过专业理财客户经理进行客户财务状况、风险偏好、生活状况、投资经验等方面信息的评估、整理与搜集,按照不同层级客户的年龄段、资金数量、各自风险偏好及投资目标,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开发,营销一些独具自身特色的、适销对路的理财产品,使理财产品能够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还有,各商业银行应该按照自己的优势和实力以及所处的营销环境,对产品进行市场细分,且与竞争对手所经营的产品进行比较,从而对自己的目标市场进行选择,明确主打品牌。

(二)不断拓展产品组合的广度和深度

在进行理财产品的营销管理时,商业银行必须对理财产品实施组合扩展策略,不断增强理财产品组合的深度,对理财产品组合的广度进行有效拓展,为了满足多种客户的各种需求,设计出多种多样的,种类繁多的、具有个性化的产品,增加理财产品的销售量,在市场竞争中抢占有利地位。所谓的理财产品广度主要是指理财产品中拥有多少产品线,商业银行一般借助产品线的多少对理财服务和产品的范围进行扩展,使理财产品的系列和大类逐步增加。比方说发行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保本浮动收益类及保本固定收益类的理财产品;对信托、保险、信贷资产、投资债券、同业资产等各类不同的基础资产进行多种多样的理财产品设计。所谓的理财产品组合的深度指的是在理财产品组合里,不同的产品线含有多少产品项目数量。对产品组合的深度进行拓展指的是在目前的理财产品线的基础上扩充一些新的产品项目,对理财产品大类下面的各个小类进行丰富,使产品更具有个性化、差异化及多样化。

(三)拓展新型便捷的营销渠道

银行的理财业务正在向着理财产品营销渠道更加多元化得方向发展。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对现有的实际营业网点渠道进行完善,一方面对手机银行、自助银行及网上银行等各类新的营销方式进行拓展,一步步将理财产品营销渠道太简单这一状况转变过来。

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银行的最主要的营销渠道依然是实际的网点渠道。因此商业银行首先要将已十分成熟的网点销售维护巩固好,对网点的环境加强美化,进一步优化服务水平、改善服务态度,不断增加窗口工作效率,对自助银行设备的管理文化进一步强化、简化并优化业务流程等,努力将更加便捷、满意的个人理财服务提供给客户。

并且,商业银行要想办法让越来越多的潜在客户使用手机银行,不断对手机银行客户端软件进行设计,使其程序进一步优化,功能不断完善,界面更加美观,对本行业的产品特点、服务宗旨、市场定位等进一步突出。商业银行寻求与联通、移动等移动通信公司的业务合作,在定制手机的终端里安装上手机银行客户端,也可以把关于理财产品的网址放到所有能够安装手机搜索引擎的手机里,在某些比较有名的网站进行广告栏的设置,并且将连接入口设置在站点上,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增加网页信息的覆盖面。

参考文献:

[1]陈秀芝. 论山东省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陕西农业科学,2011,01:154-157

[2]彭凌.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问题及对策[J]. 生产力研究,2010,02:145-147

[3]林文俏. 对商业银行理财营销几个问题的思考[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03:48-49

4.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四

——-以工商银行为例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国内居民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居民理财意识也不断的增强,个人理财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己成为不争的事实。中国工商银行作为国内最早开办个人理财规划业务的金融机构之一,如今,工商银行已经建立了先进的个人理财业务系统,培养除了一批具有专业水准的优秀理财人员,并建立了理财专家支持系统为客户经理提供后台支持,但是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五点工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个人理财业务;现状;问题及对策;工商银行

引 言.....................................................................1

一、工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分析........................................1

(一)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1

(二)工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分析..................................1

二、工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3

(一)分业经营,难以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3

(二)相应专业人才的匮乏..............................................3

(三)客户关系管理能力有待提高........................................3

(四)服务渠道仍以网点为主,电子银行分流率低..........................3

(五)理财产品品种单一,创新不足......................................4

三、工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4

(一)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4

(二)培养理财人员....................................................4

(三)健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5

(四)加快网络化进程..................................................5

(五)加大创新,丰富个人理财产品......................................5 结 论.....................................................................5 参考文献..................................................................6

引 言

个人理财业务是以个人资产收益最大化为原则,为客户制定的阶段性生活与投资的目标,帮助人们将资产科学并合理地投资到多种金融品种中,达到人资产的保值增值。中国工商银行作为国内最早开办个人理财规划业务的金融机构之一,早在2000年,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就推出了个人理财工作室,开创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规划业务的先河。但是工商银行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是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一大课题。

一、工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分析

(一)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

所谓个人理财业务,又称为对私金融服务、个人金融理财业务、家庭金融和家庭理财等。原指围绕客户的收入、消费、投资以及心理偏好等情况,根据客户的现金流收支状况和实物性资产,按照由客户制定的阶段性生活与投资的目标,所形成的个人资产收益最大化为原则,在人生的各个时期,比如青年期、中年期、退休期等的个人财务安排,以帮助人们将资产科学并合理地投资到多种金融品种中,达到人资产的保值增值的目的,从而满足不同客户对投资风险以及回报的多种需求。

从客户角度看来,所谓个人理财服务,就是以确定自己的投资目标与阶段性生活为基点,充分分析个人的资产承受能力和分配状况,并在专业理财师的建议下调整资产配置和投资,充分了解自己的资产账户等各类信息,以求个人资产收益最大化。相对银行的角度,即为研究并开发符合消费人群需要的个人理财产品以及提供专业化的顾问服务,以帮助客户实现生活及投资目标的长期规划。

(二)工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分析

当下,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国内居民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居民理财意识也不断的增强,个人理财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己成为不争的事实。尤其是最近几年,国内各大银行都相继开通了个人理财服务,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中国工商银行作为国内最早开办个人理财规划业务的金融机构之一,早在2000年,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就推出了个人理财工作室,开创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规划业务的先河。如今,工商银行已经建立了先进的个人理财业务系统,培养除了一批具有专业水准的优秀理财人员,并建立了理财专家支持系统为客户经理提供后台支持。

1、多样化的个人理财产品

工行的理财产品主要有“稳得利”、“珠联币合”、“汇财通”以及“灵通快线”四大类:

第一类是“稳得利”人民币个人理财产品,是指银行以高信用等级人民币债券(含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其他债券等)的投资收益为保障,面向个人客户发行,到期向客户支付本金和收益的低风险理财产品。属于信托投资型理财,目前主要有固定收益类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

第二类是“珠联币合”理财产品,是工行推出的境内外市场结合投资型理财产品,客户用人民币购买此类产品即可参与境内外市场投资,获取更高收益。

第三类是“汇财通”,是指银行以一系列与利率、汇率、信用、股票或商品等挂钩的结构性产品为载体,向个人客户提供的外汇理财服务。币种有美元和欧元。

第四类是“灵通快线”理财产品,属于超短期的个人投资人民币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国债、央行票据、金融债等债券,没有固定期限的投资理财产品,申请赎回类似于开放基金的操作方式。

2、打造个人理财品牌

“理财金账户”是中国工商银行为贵宾客户提供的一项个性化、全方位、贵宾式的新型金融理财产品,本产品以无纸化、电子化为特征,以科技领先、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电子系统为保障,集后台智能的综合账户系统、个人理财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多项先进技术于一体。依靠我行雄厚的资金实力,丰富的金融产品,便利的网络资源,专业的客户经理队伍,客户管理金融资产、从事金融活动变得更加轻松自如,并得到前所未有的贵宾礼遇,提升自信、自然、自由的人生境界。“理财金账户”是工商银行综合性个人理财服务品牌,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精心打造新型客户服务平台,悉心构建贵宾服务体系,倡导“自信、自然、自由”的理财新主张,致力于为高端客户带来更为尊贵的定制化金融服务。

3、不断升级的理财服务模式

我国工商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升级,一方面表现在理财手段逐渐丰富,由手工记账演变为为电脑记账,品种由简单的储蓄与代理代收逐渐转变为多种产品服务体系,并建立起诸如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完善的系统,目的是力求为客户提供最为方便快捷、准确周到的个人理财服务。

另一方面,“个人理财中心”不断升级,突破传统的柜面服务的模式,发展为在全开放式的柜台上,根据客户资产状况以及不同的金融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制理财方案,提供面对面、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以实现帮助客户实现资产的保值乃至增值的目的,不断升级的理财服务,使一切更为周到,满足了理财者的需求。

二、工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分业经营,难以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

当前,客户更需要的是理财“一站式”服务,从理财概念分析银行、证券以及保险之间的不同作用和不同侧重,但在现实操作过程中,并没有有效的结合银行、证券以及保险这三者的优势。原因是目前国内金融领域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经营状态,银行、证券以及保险仍处于分业经营的状态,银行只能代销、代理买卖保险公司保险和债券之类的产品,而不能涉足证券、保险的业务,这样就导致银行无法依据客户自身赢利要求、心里素质和风险承受能力等综合条件,制定属于客户自己的个性化理财服务规划,实现客户的资金在不同领域的配置。如何跨越行业壁垒,有效组合银行、证券以及保险三项金融工具,是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一大课题。

(二)相应专业人才的匮乏

目前,国内工商银行理财人员普遍存在综合营销能力低下、素质不高的问题。由于人力资源机制以及培训体制的多方面原因,使得银行人员专业单一,复合型人才偏少,造成提供个人理财的专家都是非“标准专业出身的银行职员及有真正意义上的理师。”个人理财业务的开拓和发展,需要的是业务能力强、知识面广并且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但是,目前国内工商银行这方面的人才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个人金融服务业务的发展。

(三)客户关系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客户资源价值已经成为构成银行内在价值的基础,决定了银行未来发展的基础。所以培育客户对银行的忠信度、树立优质品牌、促进业务发展、提高银行综合竞争力应该是银行客户服务的目标。但是目前,国内工商银行尚未有一个好的定位,并没有把自己当成是服务商,或者尚未让顾客感到是在被服务而非请求服务

(四)服务渠道仍以网点为主,电子银行分流率低

过去那种网点为主的服务渠道,需要大量的柜员开展业务,这种高投入岗位管理体系已然不适应当前的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可以有效降低经营成本。虽然电子银行业

务在我国开展了十多年,在多方的积极推进中,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然而,与国外电子因业务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突出表现为电子银行各主体发展不均衡,整体上以网上银行和自助银行为主,电子银行的业务主要还是基于网点银行业务进行的,电子银行分流率低。

(五)理财产品品种单一,创新不足

全面的理财服务所要涉及的范围是极为广泛的,要求在众多投资领域的合理分配客户资金,同时要保证规避风险,尽可能实现个人资产收益最大化。但是,目前工商银行的“个人理财中心”,并不能满足这种要求,还只停留在概念推广和形象的宣传方面,推出的专业理财咨询服务及投资组合方案和建议,也仅仅停留在较为低的层次上,只能在储蓄新产品上进行功能扩张,单调的服务不能令客户满意。

三、工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

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是推动我国工商银行发展的必然要求。

设立专门的私人理财中心,推出以理财服务主,融汇证券以及保险在内,集投资、融资、信息咨询、中介结算于一体的一揽子服务,为客户代理部分银行卡、消费信贷及储蓄业务。为了加速创新,可以客户提出的需求进行研究,任何典型的需求就可视作一种产品的设想,如通信存款、托管业务、储蓄委托存款都可应客户要求有所调整。

同时,私人理财服务建立统一标识工具的零售客户综合帐户以及理财品种的分户帐,包括实盘外汇买卖、消费信贷、代理保险、代理开放式基金等业务,作为银行初步的理财工具。理财品种服务模式包括以存款、汇款、兑换、托收为核心的基础服务,提供基金、证券、外汇交易信息的咨询服务,整合证券、保险等综合优势的增值服务,以及加强客户需求分析的关怀服务。服务定位原则是以“私人理财服务”为载体,使客户享受理财顾问提供的一对

一、面对面的一站式个人化金融服务。

(二)培养理财人员

建立起一支全面掌握银行业务、懂得营销技巧的高素质理财人员队伍,为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消费习惯的各类客户提供理财服务,就要优选一批业务熟练、责任心强,对个人理财业务感兴趣的精英员工进行强化培训。

首先,要进一步明确个人理财人员的内涵与职责,通过严格挑选和系统培训相关金融和理财专业知识以及较强业务营销与管理能力。其次,要提升个人理财人员的业务理

论知识,对先进的个人业务理念要接受,从而可以使工商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能手迅速扩充,充实工商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团队。第三,对那些新入行的年轻员工,由于其金融理论基本功底较好,所以根据个人特点,应及早做好个人职业规划;同时加强业务培训,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氛围,为工商银行的金融理财团队准备强有力的后备军。

(三)健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一是要建立良好的管理理念,这是是客户关系管理成功的必要条件。二是向这种新的管理模式提供信息技术的支持,只有得到信息技术的支持,才能得以保证客户关系管理工作的效率,管理理念的贯彻也有了落脚点。三是信息数据的采集,信息数据是健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基础。四是通过这种理念与模式进行深化开发营销和风险管理,只有最终落实深化营销与风险管理,一切就不会仅仅停留在空谈和梦想上。

(四)加快网络化进程

面对机遇与挑战,要不失时机地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我们如何定位与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成为众多商业银行关注的焦点,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在总结国内外电子银行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紧紧结合我国电子银行的发展现状,提出有效发展电子银行,必须实施电子银行业务战略规划。

(五)加大创新,丰富个人理财产品

个性化、全方位、高品质的个人理财产品和服务,从以产品为中心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财富管理服务转变。服务内容将涉及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税务、收藏等各个领域,理财服务内容将不断丰富。因此,要充分体现工商银行服务全面性、主动性及人性化的特点,使其成为吸引黄金客户重要个性化服务的手段,同时,使个人理财服务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结 论

中国工商银行作为国内最早开办个人理财规划业务的金融机构之一,在多方的积极推进中,如今,已经建立了先进的个人理财业务系统,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然而,与国外电子因业务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培养理财人员、健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加快网络化进程以及加大创新,丰富个人理财产品,才能有效促进工商银行个人理财服务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5.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五

(2009-01-21 16:48:04)转载▼

标签:

财经

票据业务

票据市场

银行承兑汇票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对于经济和金融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票据业务的发展,其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业务经营比较粗放,票据业务不具有真实贸易背景,风险意识淡薄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使一些金融机构蒙受了经济损失,更使其经营信誉受到了极大损害。银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正常经营秩序。

随着我国银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已经难以满足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票据业务作为一项新兴的中间业务,以它独特的优势占据了银行业务的一席之地,并逐步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与传统的一般贷款相比较,票据业务的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其较低的风险性。票据贴现业务实质上就是一种特殊的贷款形式,一般贷款是到期后才收息,而票据贴现是先收息后放款,因此其安全性就大大增加;同时贴现是以票据作为抵押,到期后由承兑人承兑付款,从而降低了贴现银行的风险。其次是其较高的流动性。一般贷款的期限要半年以上,而且期限固定;而票据贴现的期限最长才6个月,大多数都在 1个月左右,甚至十几天,相对比较灵活。因此,票据贴现业务一方面很好地解决了中小企业短期融资的难题;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银行的盈利性,逐渐成为国内各商业银行重点发展的业务之一。

目前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势头强劲,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违规问题,商业银行办理票据业务违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违规办理票据业务的原因分析

票据业务收费低、成本高,银行审查贸易背景没有积极性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商业银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只收取万分之五的手续费。

(一)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审批都集中在市分行,办理却在各支行,办一笔承兑汇票花费的各种人工费用、管理费用要高于承兑手续费。因此从实际操作和成本效益方面来讲,银行办理承兑汇票业务只能对贸易背景作形式上的审查,不会花大气力去调查企业是否有真实的交易,了解签发承兑汇票后企业的经营状况,但迫于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应付监管部门的检查,商业银行对贸易背景往往会作形式上的要求,但不会作实质上的审查。而且,银行审查贸易背景还会妨碍银行自身承兑汇票业务的发展。目前在商业银行办理全额质押或 100%保证金业务的基本上都是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还有的是不符合资格的企业及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等经济组织之间经济往来没有正规的经济合同,经济往来往往是口头约定,或有一个简单的协议或合同,没有具体的金额、品种、质量、结算方式等内容,按规定这些不符合办理承兑汇票的 条件。如果商业银行把这些客户拒之门外,损害的则是自己的利益。

(二)银行承兑汇票对应的贸易背景非常复杂,银行在审查中不好操作。

1、经济合同约定的付款日期与实际付款日期往往不一致,银行若依据交易合同约定的付款日期与承兑汇票日期核对,交易真实性便不好判断,若不要求两者日期在约定的付款期内,承兑汇票开出日期则更不好确定,承兑汇票对应的合同也不好确定。

2、付款方式往往有多种形式,很多经济交易要求部分用承兑汇票,部分用现款,合同金额与承兑汇票金额不好对应,判断贸易背景也有困难。

3、合同规定金额与实际成交金额不一致,合同金额与承兑汇票金额不能对应,但又不能武断地认定该承兑汇票无贸易背景。

4、与上述情况相对应签订合同的企业,签发下笔承兑汇票所需上笔交易增值税发票到底应是哪一份便不好确定,要求增值税发票也就没有意义,因为在该时问段内,企业会有很多增值税发票,有的是原来用其他方式付款的,或者同一份增值税发票多次使用,或在不同的银行使用,签发承兑汇票的银行控制不了。如现在企业在异地办理承兑汇票或办理贴现,即使银行要求增值税发票原件,企业也会采取同一份发票多次使用的办法,但银行往往只是形式上要求有复印件,企业便可多次使用同一份增值税发票。

5、交易合同形式多样,银行审查合同有困难。按照《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书面形式又有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形式,银行很难区分这些合同的真假。

(三)严厉的考核机制迫使商业银行违规操作目前商业银行都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为了完成考核任务,有的银行被迫采取曲折的形式来完成一些考核指标。

1、为完成中问业务考核指标违规办理汇票业务。时下各商业银行都规定有中间业务考核指标,但内地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很低,各种金融创新产品使用率低。完成中间业务指标的渠道很窄,发展票据业务对商业银行来讲能时完成存款与中问业务两项考核指标,所以银行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否合规,银行则很少考虑。

2、为完成存款考核任务违规办理票据业务。实际操作中,银行为企业办理票据业务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吸收存款。银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办理贴现吸收保证金存款和贴现资金存款。

(四)企业有利可图,愿意配合银行弄虚作假。办理票据业务对企业来讲有利可图,企业也愿意办理。

1、企业可以套取利差。现在各行执行的保证金存款利率为1.89%,而手续费为万分之五,利差为 1.85%。企业为了赚取差价,愿意到银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结算。

2、便利企业低成本使用资金。企业使用银行承兑汇票节约了财务费用,便利了商品交易。在票据管理宽松的条件下,企业把收到的汇票交给银行作质押,银行可以免收手续费,有的银行还对企业实行专人专车专班服务,直接在企业签发承兑汇票。有的企业根本不使用自己的资金,交易收进、付出的全是票据,因此好企业不使用银行贷款,主要靠签发汇票进行资金周转。

3、企业能得到额外收益。对大户企业,银行除在办理承兑和贴现时放松条件,往往还违反规定不收或少收手续费,降低利率贴现,并把承兑、贴现、存款、中间业务等综合算账,然后给企业一定的额外好处。

(五)不正当竞争。不正当竞争迫使银行违规操作近几年来,商业银行把票据业务作为一项重要的业务品种进行发展,票据总量增加很快,本地票据市场被分割后,有的金融企业把目光转向外地市场。随着竞争加剧,银行在竞争手法上也花样翻新,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银行违规操作。二,商业银行办理票据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票据业务的 日益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 也逐渐增多。主要的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票据市场发展不平衡。

我国《票据法》明确规定 “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守诚实信用的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因此,目前票据市场只有交易性票据,而没有融资性票据。在允许的交易性票据中,也只是银行承兑汇票占据了绝大多数,商业承兑汇票由于风险较大而难被接受。从业务种类上来看,票据市场的发展极不平衡。

除此之外,我国各地区的票据市场发展也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及其他经济发达城市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借助宏观政策的支持,大力发展票据业务,进一步加深了票据市场的区域性特征。而中西部地区由于资金短缺,票据业务发展缓慢、滞后,也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二)票据业务管理缺乏严格规范。

目前,办理票据业务时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对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汇票进行承兑和现。主要表现形式有:(一)是经办人员未严格审查产品购销合同及增值税发票,就为无效商品交易合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银行采用开新票还旧票的方式,对没有真实交易背景的出票人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超过商品交易金额签发银行承兑汇票 ;为同一号码增值税发票办理多笔贴现等。(二)是在票据业务中还存在很多违规操作,如超授权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和办理贴现;为背书不连续的银行承兑汇票办理贴现,不按规定收取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等。近几年,商业银行虽然普遍加强了信贷管理,完善了内控制度建设,但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管理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内部往往忽视风险防范,有章不循、违规操作。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无形中也弱化了央行货币政策功能的正常发挥。

(三)利用票据犯罪现象频率升高。

近年来,随着国内银行票据业务的扩展,利用票据作案的频率也随之升高,作案手段相应升级,有些地区竟出现了多达百人的票据诈骗团伙,票据诈骗形式也多种多样。一般银行票据风险分为两种,一种是外部风险,即不法分子直接伪造、变造银行承兑汇票,骗取银行资金,造成银行信贷资金损失;另一种风险来自内部,常常是银行内部人员和企业勾结,盗取信息,内外呼应作案。目前,内部风险已经逐渐成为银行防范的重点。

不法分子造假的环节层出不穷,主要有:私刻存款户预留银行印鉴、伪造保证合同、伪造核保手续文件、伪造对账单等。而一些商业银行,特别是股份制银行,为了抢夺票据市场,片面地追求业务量,往往疏于风险防范,以致造成不良后果。

(四)商业银行鉴别票据真伪的手段落后、能力受限。

在实际工作中,客户提供的商品交易合同复印件和大额交易合同,工作人员仅能够审查收付款双方是否是商品交易合同当事人,签发票据金额是否在商品交易合同约定金额内 对于印鉴,只能用肉眼去对比预留印鉴,没有专门的鉴别仪器,很难辨别真伪。

(五)市场过度竞争与投机弱化了票据业务收益,银行业整体利益受损。由于票据是一项集流动性、效益性和安全性于一体的业务,成为各金融机构竞争的焦点。各金融机构除了在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上下功夫外,最主要的竞争手段就是降低贴现利率,以较低的利率吸引客户。同时票据业务过快发展引发的贷款结构性变化。对传统贷款业务产生了经营替代。票据业务相对的低收益降低了金融机构的整体信贷资产收益水平。

三,促进票据市场良好发展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及时总结经验,积极防范风险,努力保持票据业务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

(一)拓展票据业务思路,丰富业务品种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形式比较单一,基本上以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与转贴现为主,而对商业承兑汇票涉足较少。在西方发达国家,商业承兑汇票作为一种便利 结算和融资工具,占据了票据市场很重要的地位。在我国 当前的金融发展形势下,大力发展银行承兑汇票很有必要。首先,签发商业承兑汇票的成本较低,银行可从中盈利;其次,通过商业承兑汇票这一载体可以对商业信用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其三,通过授予企业签发资格,可以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改善社会信用环境。

除了交易性的商业汇票,商业银行应尝试发展融资性票据。融资性票据没有真实的贸易背景,是以融资为惟一目的的票据,它实质上就是一种信用贷款。发展融资性票据可以优化金融机构的资产结构,使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强。当然,这要建立在优良的社会信用基础以及一定的市场规模前提下,同时防范风险也是极为重要的。

(二)加强监管、完善内控机制

首先,商业银行应加强对票据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票据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其熟练掌握票据的基本要素并学会鉴别假票,将假票拒之门外。其次,要进一步提高业务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坚持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逐级负责,严格审查各个环节,杜绝经办过程中的不合规现象,确保票据业务工作正常开展。再次,要加强对业务人员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其职业道德,以防止内外 勾结、弄虚作假、协同作案的情况发生,从而减少票据犯罪的几率。

(三)建立统一的票据交易平台

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票据业务大多是由专门的中介机构来经营。由于票据业务 自身具有专业性强、业务连续 性强等特点,风险又比较集中,非常适合专业化统一经 营。同时,由专业的票据中介机构代理,又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成本,提高市场效率,有效地降低票据风险,从而减少损失。因此,对于刚刚起步的我国票据市场,应尝试组建统一的票据中介机构。

除此之外,目前亟待解决的是票据查询速度慢、环节多、被查询行不配合等问题,为此商业银行应尽快联手建立全国统一联网的票据业务信息登记、查询和监控系统,商业银行通过网络即可查询到票据的真伪,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四)严格建立票据业务专业化队伍,努力减少操作风险。

加强对票据业务人员的培训,使其不仅掌握了解我国宏观金融政策,具备营销观念和 责任感,而且熟悉票据信贷、结算、法律等多方面的业务知识。同时,要加大职业道德教育,防范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

(五)开发适应票据业务管理和发展的信息系统,应用高科技手段防范票据业务风险。要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加强对票据真实性的审核。以提高业务效率,降低业务成本,防范和化解票据业务的风险。

转载]分享:银行为什么喜欢做承兑汇票业务Romney 字体: 大 小换肤: 收藏

原文地址:分享:银行为什么喜欢做承兑汇票业务Romney作者:济南实习

Romney:一直听说银行喜欢做承兑汇票业务,理由是可以派生存款。但是对这个派生存款的过程一直不甚了然。偶然查到这篇年代较为文章,觉得解释的比较清楚,给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刚发布的中报也表明,银行承兑汇票一块,增速快于贷款增速,从本质上说,银行承兑汇票是一种变相的贷款,而且会使得存款虚高。(http://finance.qq.com/a/20060710/000562.htm)

金融时报 :规范银行承兑汇票 防范金融风险

近年来,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发展很快,对于帮助企业融通资金、提高银行效益和促进票据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银行承兑汇票总量失控、超常增长的问题也非常严重,并蕴涵着一定的金融风险。

数据显示,2006年一季度末,全国银行承兑汇票余额约2.27万亿元,同比增长51%。银行签发了承兑汇票就意味着银行对购货企业承付货款提供了担保。一旦汇票到期购货方无力支付货款,银行必须无条件替企业垫付资金。从这个意义上讲,银行承兑汇票也是一种对外担保业务。任何企业对外提供担保,必须具备相应的担保能力。换言之,银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净额加上其他担保性业务之和不得超过银行净资产。根据5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005年年报公布的数据,2005年末,这5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净资产总额586亿元,而银行承兑汇票额余额4765亿元,减去2837亿元保证金,银行承兑汇票净额1928亿元,超过净资产近1342亿元。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些银行为了追求业绩,盲目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向企业收取高额企业保证金,从而达到增加存款业绩的目的。例如,假定某企业向银行申请1000万元贷款,银行完全可以对其直接发放1000万元贷款。但这种做法只能给银行带来1000万元的派生存款。因此,有的银行为了增加存款业绩,不直接对企业发放贷款,而是采取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办法,先让企业交纳1000万元的保证金,同时给企业签发一张面额20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然后银行再进行贴现。这种做法虽然仍然是给企业融资1000万元(不考虑利息因素),但银行存款的增长却放大了一倍。银行除了增加1000万元的派生存款外,还可以再增加1000万元的半年期保证金存款。这种现象尤其在一些急于扩张规模的中小银行最为严重,这就是目前为什么有不少银行热衷于开展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并导致银行承兑汇票泛滥的原因。这也使得目前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中蕴涵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首先,造成大量不良贷款。据调查,目前各银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平均保证金比例为45%,据此推算,在目前的2.27万亿元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当中,银行承兑汇票净额约1万亿元。2005年,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8.61%。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在目前1万亿元银行承兑汇票净额中,至少会造成861亿元的不良贷款。由于有些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没有经过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实际不良贷款率要高于报表数。

其次,造成银行存款的虚假增长。银行承兑汇票本来是一种支付和融资工具,但现在已经变味,成为各银行增加存款的手段。2005年末,上述5家股份制银行全部存款增加3679亿元,其中,保证金存款增长占到33%,最高的一家银行达到64.8%。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虚增存款,已经成为目前商业银行的一个普遍问题。

再次,造成票据市场虚假繁荣。目前票据市场空前火暴,根本原因就是银行承兑汇票失控。银行承兑汇票是票据市场的源头,1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可以带来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票据交易量。2005年,全国票据市场交易量约63000亿元。如果把银行承兑汇票总量控制在银行净资产额以内,全国票据交易量预计将减少40%左右。规范的票据市场应当是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并存,并且以商业承兑汇票为主。

此外,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后,会产生派生存款。上述5家银行超量签发的1000多亿元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后,如果按照最高准备金比率8%和现金漏损率20%计算,最少可产生4600亿元的派生存款。可见,超额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一方面增加货币供应量,一方面还会造成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假象。

更主要的是,在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中也出现了大量的违法犯罪案件。近年来,银行承兑汇票领域成为金融犯罪的高发区。2006年2月11日,中国银行双鸭山市四马路支行爆出涉案金额4.3亿元的银行承兑汇票诈骗案。2006年6月,中国银行河南沈丘支行再次爆出1.46亿元银行承兑汇票大案。犯罪分子以虚假承兑协议、提供虚假保证金,骗取银行承兑汇票1.46亿元。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中违法犯罪案件频频发生和银行承兑汇票的泛滥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银行承兑汇票总量得到应有的控制,银行承兑汇票的案件必然大幅度下降。

因此,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做出相关规定,合理控制银行承兑汇票的总量,防范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

另外一则刚发生的新闻在这里:(http://finance.caijing.com.cn/2012-09-05/112106851.html)银行表外业务增速15%超信贷 华夏民生增速超20%

财经网专稿】 记者 赵君在目前去杠杆进程中,银行表外业务并未降低。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上半年,中国商业银行表外加权风险资产为7.53万亿元,较上一季度增长3441亿元。其中,上市银行表外加权风险资产增速在15%左右,超过了同期信贷增速。

表外业务虽一般暂为债权债务,但随时可能转变成为事实上的资产或负债。根据记者统计,民生银行(600016.SH/1988.HK)、华夏银行(600015.SH)表外项目“信用承诺”较去年末增幅最大,分别增长20.60%、20.61%。两家银行的仅承兑汇票就分别达5784亿、2864亿元。而平安银行(000001.SZ)、中信银行(601998.SH/0998.HK)、兴业银行(601166.SH)、招商银行(600036.SH/3968.HK)等银行增速也都在15%左右。

这一增速也超过了上半年各银行6.5%-14.1%的信贷增速。相比之下,四大行表外业务增长较慢。

来自央行《2012年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仍然多于上年同期。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为7.7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35亿元。而这其中,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6089亿元,委托贷款增加4827亿元,信托贷款增加3432亿元。信贷缺口已经由表外填补。

某四大行信贷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银行承兑汇票派生存款早已是万金油。今年上半年,民生银行承兑汇票比上年末增加1158亿,而开出信用证增长2.17亿元,开出保函增长2.15亿元。

而其他几家上市银行承兑汇票的增长情况为:华夏银行增长687亿元;中信银行50.80亿元;平安银行655.33亿元;光大银行586.43亿元;浦发银行1228.75亿元;招商银行461.48亿元。数家银行的承兑汇票在表外项目中都增幅第一。

“银行对于存款业务的依赖也是承兑汇票持续增长的根源。”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而地下钱庄、影子银行依靠保函保证金存款以及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存款等将存款无限放大。

2012年上半年,民生银行最大信用风险敞口由去年末的2.86万亿元上升至3.37万亿元;兴业银行表外风险敞口亦是由4582.41亿元上升至5347.51亿元。

银信合作业务气势不减。在兴业银行刚刚公布的2012年中报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下信托计划为142.09亿元;“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受益权类为2125.51亿元;“应收款项类投资”中资金信托计划为548.47亿元。

而对于城商行而言,贷款业务则严重集中在保证类贷款担保方式。而城商行的贷款又以小企业居多,在倒闭潮之下,担保方的保证质量亦存忧。

6.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六

近年来,随着银行金融业务不断创新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服务项目愈来愈多,收费价格也在日益增长。银行作为一种特殊行业,不断扩大服务功能,收取费用是一种正常的经营行为,但与此同时,银行暴利、服务乱收费等问题也层出不穷。规范商业银行服务收费行为对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经济的发展十分必要。本文就开展商业银行服务检查和对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探究其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商业银行服务和收费存在的问题

1、将应由银行承担的房屋抵押登记费转嫁给客户。将应由银行承担的房屋抵押登记费转嫁给客户在各商业银行中比较普遍,开展房屋抵押贷款业务的银行几乎都将房屋抵押登记费转嫁给客户承担。根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的《关于规范房屋登记费计费方式和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在抵押权登记过程中,购房者与贷款银行签订的抵押合同中,抵押登记费只能向登记为房屋权利人的一方收取。而权利人通常为银行,因此,房地产抵押登记费由银行支付。商业银行在开展房屋抵押贷款业务中,采取由房地产开发商或银行客户经理向贷款客户(抵押人)代收的方式,将这一费用转嫁由贷款客户(抵押人)承担。部分银行在《房屋抵押借款合同》中明确载明房屋抵押登记费由贷款客户(抵押人)承担。商业银行的这一做法显然违反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房屋抵押登记费管理的规定。

2、把自身应履行的职责变为有偿服务,收取费用。2013年8月,中国银监会下发《关于整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规范经营的通知》明确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依法承担贷款业务及其他服务中产生的尽职调查、押品评估等相关成本,不得将经营成本以费用形式转嫁给客户”。部分商业银行利用其优势地位,将一些理应由其自身承担的经营成本转嫁给客户,混淆了银行本身职责和服务的界限,将其自身的职责作为服务内容向客户收费。如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银行应对贷款资金是否按贷款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进行监管,但有的商业银行在履行这一工作职责时,通过与借款人签订《资金监管/托管协议》的形式,由借款人将贷款资金“委托”给银行监管,商业银行则按贷款金额的一定比例收取资金监管/托管费。

3、利用贷款之机强制服务,或以与贷款捆绑方式变相强制服务并收费。部分商业银行利用贷款优势地位,在贷款过程中借机附加收取不合理费用或强制客户接受与其真实需要不符的服务而收取费用。商业银行在企业、个人贷款过程中强制收取贷款承诺费、财务顾问费、融资顾问费等,将实际交纳或同意交纳这些费用作为发放贷款的前置条件。在外围调查中,贷款单位反映,各银行虽然收取了财务顾问费等费用,也与贷款单位签订了所谓格式化合同,但并没有专门为客户提供财务顾问服务的团队或者专门机构。贷款单位其实并不需要银行提供合同上所签订的服务内容,均反映不交财务顾问费,就贷不了款。

4、收费后不服务或少服务,表现为银行向客户提供的服务缺乏个性化或无实质性内容。商业银行向贷款企业收取财务顾问费或融资顾问费、咨询费,其收费标准多为协议收取(格式合同),只收费不服务或少服务问题突出。有的银行向企业(客户)收取高额的顾问或咨询类服务费,但是提供服务仅限于印送纸质的金融资讯类资料,或通过电子邮件定期向客户群发电子版的金融资讯类资料。这些金融资讯类资料主要是总行编撰的电子杂志或宏观经济分析资料,商业银行没有针对企业(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有的银行虽然有限的提供财务分析报告,但其内容多为从企业(客户)的财务报告中摘抄,几乎没有针对客户的生产或经营现状以及客户资金运行情况提供原创性的财务分析报告。

5、对明令禁止的收费项目继续收费。2011年10月12日国务院第175次常务会议明确禁止商业银行对小型微型企业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但部分商业银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继续向小型微型企业违规收取相关费用,增加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此外,部分商业银行在2011年7月1日后继续收取明令取消的人民币个人账户密码挂失费、存折工本费,签约工资账户年费等。

6、自立项目、提高标准收费。按照《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应当由商业银行总行制定和调整。分支机构不得自行制定和调整服务价格。”部分商业银行的分行、支行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改变计费方式或提高收费标准。

二、我国商业银行服务和收费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商业银行与贷款客户之间的地位不对等

在金融市场上,企业贷款有求于银行,导致银行跟企业之间关系不对称。尽管金融市场竟争的态式初步形成,但是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的现状短期内不会改变。一方面我国企业融资渠道相对比较狭窄,民间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方式仍然在观望,商业银行之间缺乏充分竞争;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程现的特点,使企业增加投资的动力仍然强劲,另外点多面广的基础设施建设使社会对资本的需求不减,这使得中国庞大的货币量仍然显得供不应求,资本市场仍然是卖方市场,融资难在短期内不会改变。一些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强势市场地位,强制或变相地强制通过不规范的经营方式向借款人收费,表现为银行收费名目繁多,推高了企业融资成本。

(二)中间业务任务指标考核压力大

银行业传统的收入是存贷款的利差。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银行业的收入已经由以存贷款利差为主,逐步转向以中间业务收入为主。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商业银行来说仅依靠传统存贷利差收入已经难以保持长期竞争力。为增加非利差收入,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各商业银行都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对中间业务增速的要求也日渐提高。一些商业银行总行制定相关的业务考核政策,对基层行下达中间业务考核指标。部分商业银行把中间业务与员工工资、奖金甚至评先、晋级等绩效挂钩,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利益链条。但因银行开展报中间业务品种单

一、结构不合理等原因的限制,使银行业务收入渠道狭窄,很难达到总行下达的中间业务指标考核要求,为完成考核任务,各分支行想方设法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他们一方面在存贷款利差收入的结构上做文章,将部分利息收入转为中间业务收入的一部分(息转费),以期完成中间业务收入的考核任务;另一方面借发放贷款之机变相强制客户签订咨询顾问类服务协议,并收取咨询顾问类服务费。有的分行甚至下发文件强化这种与贷款捆绑收费的方式。

从对商业银行服务价格执行情况的检查来看,咨询顾问类服务收费是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咨询顾问类业务指商业银行依靠自身在信息、人才、信誉等方面的优势,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以及银行和客户资金运行的记录和分析,形成系统的资料和方案,提供给客户,以满足其业务经营管理或发展的需要的服务活动。由此可见,中间业务是一项需要银行依托人力资本和技术含量来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业务。从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来看,能适应这些中间业务需要的高端人材仍比较缺乏,部分银行的咨询顾问类服务对客户的需求来说,没用实质性的帮助,咨询顾问类服务的水平不高,对客户来说这些服务质价不相符。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咨询顾问类业务方面要走的路仍然很长。

(三)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中依法合规收费的意识不强 据调查,部分商业银行基层行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认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贷款利息可以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4倍,目前商业银行执行的利率只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20%,银行加收一些企业财务顾问费、个人理财顾问费或咨询费,只是将部分利息转化为收费而已,并没有增加群众和企业的负担”。但是,调查中多数群众和企业都认为这些收费不合理,不该收,客户对商业银行不交费就不给贷款的行为感到无奈。此外,有的商业银行缺乏公平、透明、收费服务自愿的意识,银行网点收费信息标示不充分,服务信息不透明,没有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也是造成银行乱收费的原因。

(四)政府有关部门监管能力不强,监管缺位。

1.价格主管部门对商业银行执行价格和收费政策的监管弱化。根据《价格法》,各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是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的监管主体。随着政府对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的进一步放开,除人民币基本结算类业务仍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外,银行金融机构的服务价格和收费均实行市场调节价。在价格放开的同时,价格主管部门对商业银行价格行为的监管弱化了。表现在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情况下,价格主管部门查处银行金融机构价格违法行为的难度加大,价格行政执法能力不够强。

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是银行金融业的监管机构。银监会在对银行金融业进行监管的同时,对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的监管有加强的趋势。在管理实践中,由于银监会在各银行金融机构中其地位一定程度上等同于业务主管部门,因此银监会对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的监管存在缺失。

从上述两点可见,政府层面对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监管不到位,特别是对商业银行服务价格和收费行为监督检查不到位,是商业银行出现价格和收费问题比较严重的原因之一。

三、治理商业银行乱收费的对策

治理商业银行乱收费问题,既要提高银行的服务意识,也要打破“垄断”,既要靠内部行业自律,又要靠外部监督。

(一)深化金融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多元化融资渠道,打破银行的垄断地位。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和改革相对于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而言还不够充分。要从根本上解决银行乱收费问题,需要深化金融改革,引入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让企业融资渠道变得多元化,营造银行金融充分竞争的局面,增加市场上的信贷主体。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降低银行业进入门槛,让民间资本可以合法进入银行业,抑制银行业暴利,构建更合理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要引入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让企业融资渠道变得多元化,增加商业银行的竞争,增加市场上的信贷主体,使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形成大银行为大企业服务,小银行为小企业服务,其他金融机构提供别的金融服务的合理无缝隙结构。

(二)强化价格监管的主体资格,加大政府监管的力度。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银行金融机构服务价格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价格监管政策,定好规则,并对各银行金融机构执行政策情况进行监督。2014年2月10日,中国银监会、中国央行、国家发改委三部委联合推出《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该办法着重规范商业银行服务价格行为,保护群众对商业银行服务收费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监督权。但这些办法要发挥作用关健是政策的执行力和监管力度。

(三)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价格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商业银行业中间业务收费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可采取委托检查的形式委托下级价格主管部门对当地银行中间业务服务收费进行检查,把检查、处理权下放,以提高当地价格主管部门开展银行中间业务服务收费检查的积极性和权威性。坚持清理与处罚并重原则,对仍然不规范服务价格行为、仍然收取不合理费用的,一旦查到或者有人举报,将严格依法进行处罚。2013年国家发改委组织开展的全国商业银行服务收费专项检查中,严肃查处了一批银行金融机构在金融服务中巧立名目乱收费、不按照规定提供服务而收费、提高收费标准等价格违法行为。这一专项执法行动,引起各大银行、金融机构的高度重视,促使银行金融机构在高级管理层重新审示这几年大力开展银行中间业务服务的得失,为进一步规范银行金融机构的价格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引导商业银行合理合规经营

2014年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要清理整顿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合理收费,对直接与贷款挂钩、没有实质服务内容的收费,一律取消。中国银行等四大国有银行及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银行等共计15家商业银行总行在8月初率先下发落实会议精神的文件,采取一系列措施规范服务收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他们取消了一批收费项目,对小微企业免除、停收部分收费,降低部分收费标准,规范贷款过程中的评估、登记等收费。可见,引导银行合理合规经营对于促进商业银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7.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七

一、利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投资的优点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是银行依据市场投资信息和客户信息,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客户的财务状况及理财需求制定的金融产品的投资组合,可以帮助客户实现一系列的理财目标,每一种理财产品都有不同的针对群体、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客户投资理财的需求和目标。客户选择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进行投资具有诸多优势:

1. 收益稳定风险低

大多数投资者对风险都抱有规避的态度,并不是风险的偏好者,特别是在经历了股市的大起大落之后,投资更加谨慎,银行理财产品的低风险性恰好满足了投资者的这种需求,特别是一些保本型的银行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一些合规的信托或债券,能够满足投资者对低风险理财产品的需求,收益相对稳定,并且高于同期存款利率,因而受到了投资者的普遍认同。

2. 投资简便门槛低

很多投资者虽然具有投资理财的愿望,但是并不具备投资的技能和素质,不懂投资学、经济学,也看不懂技术分析图和财务数据,因而缺乏自我理财的条件。而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投资则简单易行,只需要到银行柜台办理手续。投资者对银行环境比较熟悉,办理各项业务和手续都很便利,投资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和办理存款业务相差不大,投资类似于存款、撤资类似于取钱。而且银行很多个人理财产品起购金额都不高,进入门槛低,大大提高了投资者的参与度。

3. 品种丰富选择多

为积极开拓市场,各家银行纷纷推出种类丰富、各具特色的个人理财产品,在期限、币种、投资对象、投资目标、投资方式等多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加大研发力度,使得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品种日益丰富,投资者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可以满足各种类型投资者的需求,这也是促使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日益火爆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投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了一条配置资产、保值增收的有效途径,但是从近些年的状况来看,由于很多投资者对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理解存在误区及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缺陷,导致投资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增加了投资的风险,影响了资产投资目标的实现。

1. 投资者错误理解“收益”预报

在银行的各种个人理财产品宣传信息中都会出现对投资收益的预期估测,比如“预期收益”、“年化收益”等,但是很多投资者在投资前并没有正确理解这些概念,认为“预期收益”就是实际收益,且越高越好,或者将年化收益率直接当作自己的投资收益率等,结果投资结束才发现自己的收入和当初认为的不同,甚至相差甚远,最后才大呼上当却为时已晚。其实并不是所有的预期收益都是实际收益,因为有些理财产品是投资一些风险资产的,收益状况取决于风险投资的结果,在投资结束前根本不可能知道准确的收益是多少,而且投资有风险,如果投资中银行运作出现问题,或者市场情况发生不可预料的变化,则收益甚至可能为负,根本不可能保证预期收益的实现,也更谈不上最高收益;另外“年化收益率”仅是一种理论收益率,是把当前收益率换算成年收益率来计算的,有些短期投资产品投资期不到一年,其实际收益率应该小于年化收益率,投资者经常因为误解这些“收益”的意思而导致纠纷。

2. 信息披露不全导致双方信息不对称

银行在经营个人理财产品业务时应该做到充分的信息披露,以帮助投资者随时了解资金的运作情况、风险变化等重要信息,但是从目前现状来看,在销售前,很多银行都会重点向客户介绍本金的安全、收益的保障等,但是对风险揭示不足,使得投资者缺乏风险意识,更甚者会对投资者作错误引导,对产品作不当解释和宣传,致使投资者判断选择失误,蒙受损失;在销售后,很多银行也不会及时、充分的向客户披露资金的管理、运用及风险收益变化等重要信息,导致客户对投资情况一无所知。多位资深投资人士直言,“银行理财产品投向的资产信息、风险系数等完全不透明,这就是最大的风险。”

3. 投资者忽略投资产品说明书

投资产品说明书是对投资产品最详尽的介绍,但是在实际投资中,很多投资者却恰恰忽略了对投资产品说明书的阅读与理解。原因主要有三:第一,投资产品说明书用语过于专业化且没有案例帮助理解,对于缺乏金融投资知识的一般投资者来说内容过于晦涩难懂;第二,在投资产品销售人员的引导下,更关注本金和收益,而忽视了说明书中的风险提示;第三,盲目相信银行,在很多投资者眼中,通过银行办理各项业务安全性高,对银行过于信任,因此单纯认为银行产品相比证券、债券、基金等产品基本上没有风险,因此将投资产品说明书当成一种走形式的资料,要么不看,要么随便浏览一遍,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三、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投资过程中问题的对策

1. 提高银行投资理财产品销售人员的职业技能和从业素质

一般来说,银行应该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与投资目的为客户量身定制投资组合,以帮助客户实现投资理财目标,但是现实中很多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并没有专业的理财规划师为其进行分析设计,而是直接通过银行的一线营销人员进行购买,很多营销人员为了自己的业务量和个人收入,进行不规范的操作,甚至将不适当的产品销售给投资者,因此有必要提高销售人员的职业技能和从业素质,来保障投资者权益的实现。各家商业银行应该健全和严格个人理财产品销售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考试、工作评价等机制,提高销售人员的综合素养,避免销售人员个人的不良行为对投资者造成的投资损失和对银行带来的信誉风险。

2. 健全和完善银行投资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制度

银监会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等文件中都要求各商业银行应加强风险提示,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确保市场健康发展。因此首先,各商业银行应该严格遵守银监会规定,向投资者提供投资服务时对投资者进行评估和分析,在强调本金与收益保障的同时强调产品存在的风险,向客户充分揭示风险提示;其次,向客户详细说明一些容易造成误解的概念,比如预期收益率、年化收益等;再次,在产品的说明书中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使投资者能够容易理解,必要时可以举例说明;第四,建议银行定期向投资者披露投资现状及风险变化等信息,特别是发生重大收益波动、异常风险事件等情况时,要及时向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报告与披露;最后,监管部门应严格监管,对信息披露做的不到位的银行应及时给予提示、警告或处罚。

3. 引导投资者正确解读投资产品说明书

从现实的情况看,很多银行理财产品的纠纷都是源于客户在购买前没有看清产品说明书,对理财产品存在错误理解,因此为避免产生此类纠纷,银行销售人员和理财人员应引导投资者正确理解投资产品说明书,对艰涩难懂的概念应主动解答,不应因为销售收入或个人利益原因避重就轻,误导投资者;而投资者自身也应该加强投资理财知识学习,提高自己的风险意识,详细阅读投资产品说明书,主动就关键概念和风险揭示内容向银行专业人员寻求解答,保持理性的投资态度,不要盲目信任产品宣传,只重视收益而忽视风险。

参考文献

[1]潘一鸣.个人理财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J].学理论,2011,(33).

[2]彭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问题及对策[J].生产力研究,2010,(02).

[3]李瑞红.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风险表现及建议[J].华北金融,2011,(2).

[4]裴海莲.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J].南都学坛,2012,(06).

8.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八

摘要: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以其灵活的经营方式和经营机制在我国银行业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也成为了我国金融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市场定位模糊、内控体制缺乏规范、产品结构欠合理、人才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本文着力分析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小商业银行;问题;对策

一、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及作用

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是指工、农、中、建,交行五大商业银行以外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含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

(一)发展现状

自2000年以来,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快速发展,并以参股、并购、在海外设立分行等手段进军海外市场、扩大对海外的资金投资,通过十多年的發展,中小商业银行渐渐成为银行业的生力军,中小银行主要由第二梯队的股份制银行和第三梯队的城商行组成。近年来,中小银行扩张速度惊人,资产规模节节攀升,在业务创新、跨区经营、上市融资等方面,可谓动作频频,方兴未艾,搅动了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格局。

(二)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作用

中小商业银行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金融和经济的发展,首先,中小商业银行通过其灵活的市场灵敏度和较高的金融服务效率,支持大量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利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二是通过金融制度的变革与创新,迅速推进了我国金融业的市场化进程。而中小商业银行为中国银行业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和新的手段,也推动了整个行业从计划垄断经营向公开竞争经营的转变,提高了中国银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改革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和地位。

二、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严重失衡

当前,各地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财务状况等方面差异较大,发展程度严重失衡,它一方面受各地政府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受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商业银行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发展战略的限制,使得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存在地区差异。

(二)金融服务覆盖面有待拓宽

地区性的限制极大地限制了中小商业银行的进一步扩大规模。与全国性商业银行相比,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辐射面受到严格的区域限制,因此其资产规模小,在这种情形之下,抗风险能力显得更弱,业务发展也受到拖累;

(三)盈利模式单一,中间业务收入较低

中间业务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中发展较晚,其管理模式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从而抑制了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发展。而它包含的业务也较为单一、狭窄,产品的创新能力不足、金融产品的单一,也导致他的金融产品对客户缺乏吸引力。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主要是通过筹资功能、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类、代理类业务实现盈利,而通过以为市场提供智力服务而从中收取手续费为主的业务很少,从而导致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低下且缺乏专业经验。

(四)市场定位不恰当,投资具有盲目性,盈利能力呈下降趋势

中小商业银行普遍存在战略定位不够准确的问题,因此,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且中小商业银行客户群体波动性较大,由于银行各方面实力和地域性的商户。这些客户可用于担保的有效财产较少,中小商业银行因此承担了较大的经营风险,对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不利。

三、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对策

(一)细分市场,找准定位

通过对其他国家中小商业银行成功经营经验的总结,中小商业银行应主要依托地方政府及地方人民银行,以地方中小企业和市民为主要客户,积极参与到地方经济改革中,为发展地方经济提供全面金融服务。总而言之:要想发展中小商业银行,就要努力服务地方经济、瞄准中小企业和市民,将市场进行细化。在差异化、精细化的过程中,积极进行品牌区和区域化的探索。

简而言之,应该立足于本区域,立足中小企业,立足零售。首先,立足本区域就是着眼于所在地区,服务于所在区域,将业务的主战场立足于所在区域。在此充分挖掘本地的市场的基础之上,再实现了跨区域经营,其次是立足中小企业,在过去经营活动中积累了一些客户要继续保持,而随着银行定位的改变,更要积极开拓中小企业这个市场。最后是立足零售,立足零售是相对于国有大商业银行来讲的,因为相对来讲在一个区域的范围之内,充分利用网点多的特点,积极探求如何发展零售业务。在此基础之上,充分发展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

(二)加强内控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力争得到政府政策的合理支持

“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助于形成对经营者的产权约束,在此基础上,使中小商业银行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与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与此同时,同时,还应当与当地政府进行有效合理的合作,以期取得政府多方面、全方位的支持,加快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

(三)加强产品创新,突出产品特色

打破“以产品为中心”的传统创新模式,在组织机构、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变革,贯彻“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形成需求-研究-决策-试点-推广-持续改进这种运作方式,建立科学高效的产品评价体系,及时改进、推广创新,形成具有特色和经济效益的产品体系。

结语: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我国发展迅猛,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应从外部环境到内部制度,按照它发展的内在规律做好做精,按照这样最前沿的标准和要求去做,这样才能防范风险,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07期,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成因分析及防范,作者:刘志兰

[2]《金融论坛》,2011年第04期,中国中小银行可持续发展策略:规模领先还是特色制胜,作者:孙翯

[3]银行家研究中心,2005-2006,中国商业银行竞争报告(城市商业银行篇)[R],2006

[4]《新华网》,2003年8月27日,《刘明康指出支持城市商业银行上市》

[5]《中国新闻网》,2004年2月9日,《中国已有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112家城市商业银行》

上一篇:2019榜样4党员观后感心得体会_张富清事迹心得体会下一篇:七下语文高分突破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