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学案设计模板

2024-10-22

教学学案设计模板(精选8篇)

1.教学学案设计模板 篇一

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

课题

1.教学内容分析

2.教学目标分析

3.教学重点分析

4.教学难点分析

5.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

教学活动一

活动主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活动二

活动主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

环节二:(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

教学活动一

活动主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活动二

活动主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

环节三:(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

教学活动一

活动主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活动二

活动主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

6.教学资源参考

教学资源一

教学资源二

教学资源三

教学资源四

……

2.教学学案设计模板 篇二

一、学案设计呈现

《金色花》学案

重庆68中学文明

【学习目标】

(1) 通过朗读, 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感情。

(2) 把握诗文基调, 有感情朗读课文, 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3)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诗文基调, 有感情朗读课文, 培养我们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步骤】

【走近课文了解作者】

泰戈尔, () (国家) 诗人、作家, 1913年获 () , 他的著名散文诗集有 () 、 () 、 () 、 () 。

【搞定字词扫清障碍】

(1) 注音

嗅 () 匿 () 笑祷 () 告沐 () 浴 () 罗摩衍 () 那

(2) 解释

匿笑:__________________。

祷告:__________________。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我认为, 这是一篇写的文章?你可以试着填一个四字短语或者一个短句。

【锦上添花伴乐朗读】

你知道吗?朗读的时候如果选择一首与诗歌内容及情感相应的乐曲, 就可以让我们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进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哦!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乐曲, 听听这一段乐曲适不适合用来配合本文的朗读?

【品品句子谈谈理由】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我想, 课文里一定有你最喜欢的句子, 而你, 也一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理由!请找出来, 把你的理由讲给大家听听!

【轻松想想认真答答】

问题1:孩子变成金色花做了些什么?

问题2:孩子为什么一而再, 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自己是金色花呢?

问题3:妈妈 () 说:“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孩子 () 说:“我不告诉你, 妈妈。”

(你认为妈妈和孩子分别用了什么样的语气?)

【展开想象开怀畅写】

(如果你能选择更美好的假设对象, 用更富有诗意的语言那就更棒了!!!)

妈妈, 我想变成__________________, 当你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 我可以__________________;妈妈, 我想变成__________________, 当你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 我可以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案设计反思

初读这一学案, 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篇教案,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案。

教案和学案有着本质地区别。教案和学案的最大区别在于出发点不同。教案是我们教师教学的设计和上课的依据, 教案往往是从课文文本出发, 融入了教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自身认识体验。教案关注的是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的问题。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方案, 要求学生要有学习的自主性和主体意识, 它是给学生阅读和使用的“教案”, 它关注的是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的问题, 学案强调学生的“学”。当然学案不应该是简简单单地“教辅型练习册”, 不是纯粹的知识强化与反馈的过程体现。教案和学案不同的出发点导致了两者不同的落脚点。不同的落脚点也是二者的本质区别。教案是从教师的教学的角度来编写的, 是为教学流程服务的, 因而教案关注的是“预设”知识点的传授和“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案就成了教师在讲台上表演的“脚本”。学案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编写的, 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 根据班情和学情设计的。学案体现的是学生的主人翁的学习意识, 关注的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能力和自我反思精神的培养。学案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能力目标完成效果的理想与否。

分析文明老师的《金色花》的学案设计, 我们很容易将此学案当做是一个教案来看待。但是说是当教案看待, 实际上还不是安全意义上的教案。参照以上对学案和教案的分析, 我觉得文明老师的《金色花》学案设计有这样几个优点和不足。

第一:针对《金色花》而言, 文老师设计的重难点目标是很恰当的。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 “读文句”和“悟真情”就是本文的关键之处, 学案设计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案的引导, 养成朗读的基本能力和培养对于亲情的感悟。因而, 我觉得【锦上添花伴乐朗读】和【展开想象开怀畅写】这两个环节就设计地比较好。这两个环节就紧扣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抓住“读”和“悟”这两个关键词, 而且这两个环节也充分放开了学生的手脚, “迫使”学生“主动”起来, 张开自己的嘴巴, 用自己的朗读来感受文字的美和情感的美, 放开自己的手, 用自己的手来抒写和赞美人间最真的母爱亲情。根据这样的学案上课, 我们就能充分地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学生在这样的学案设计中才有可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意识。学生完成《金色花》的这两个目标, 本课的教学任务就比较顺利的达成了。因而, 学案设计要有明确的并且是准确的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的学案目标。

第二:针对《金色花》而言, 文老师设计的有些环节是不必要的。如:【品品句子谈谈理由】这个环节就可以省去。为什么呢?首先, 我认为这是一篇课内自读文章, 我们不可能像讲读文章那样在设计学案时要多角度考虑, 我们只要侧重于一个或者两个关键的目标即可, 自读文章也不需要面面俱到的涉及。其次, 我认为文辞优美并非本文的一大特点, 比起前面所学的《紫藤萝瀑布》《蝉》《贝壳》《风筝》等文章而言, 本文的文辞要逊色一些。所以我认为学案设计要从整套教材的文章编排考虑, 合理地安排学生训练的目标。学案设计要体现教师训练安排的系统性, 不可随意安排学案目标。由此,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设计学案其实比设计教案难度要大。教案设计时的思维方向比较单一, 就是从教师而学生 (施教和接受) 的单一顺序, 而学案则是要求教师站在文本和学生双重的角度考虑问题, 教师成了课堂“生成”的调控者和导航员, 准备不充分的教师很可能在课堂上失去话语权。其实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 教师和学生的信息量是不对称的, 教师占有的信息不一定会多于学生, 学生占有的信息未必就比教师少。这样的状况下, 教师就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施教者”。教师在设计学案的时候要考虑到将课堂作为学生充分参与和活动的舞台。

比如, 我在设计《皇帝的新装》的第一课时的学案时, 我抓了“读”和“写”这两个关键词。我的学案设计是:通读《皇帝的新装》, 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故事情节, 字数要求200字左右。并且参照下面的标准, 给自己的概括文字打分, 总分为7分。

【评分标准】

《皇帝的新装》的第一课时, 我的学案设计中就以以上的“概括”目标为主。“概括”是一项很重要的阅读能力, “概括”需要学生能够完整地、具体、通顺地串联故事情节。这是一项基本能力, 也是我们阅读“叙事性”文学作品的教学重点。通过以上的训练, 我明显感觉到学生对于“概括”能力的具体要求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并且在顺利达标后大家的脸上都有一种成就感。

所以, 每一个学案的设计要从学情入手, 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对于学案目标要删繁就简, 切忌面面俱到。

第三:针对《金色花》而言, 我觉得学案的设计要有层次感。就是说学案除了关键的目标要设计之外, 还要注意梯度。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学案教学的积极性, 我们可以将《金色花》的学案目标和环节调整一下。如:

《金色花》学案

【学习目标】

有感情朗读课文, 感悟人间至爱亲情。

【学习重点】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诗文基调, 有感情朗读课文, 培养感悟诗歌的能力。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步骤】

【积累知识走近课文】

(1) 文常填空。

泰戈尔, () (国家) 诗人、作家, 1913年获 () , 他的著名散文诗集有 () 、 () 、 () 、 () 。

(2) 注音解释。

嗅 () 匿 () 笑祷 () 告沐 () 浴 () 罗摩衍 () 那

匿笑:__________________。

祷告:__________________。

(3) 主题概括。

我认为, 这是一篇写的文章?你可以试着填一个四字短语或者一个短句。

【至爱亲情伴乐朗读】

你知道吗?朗读的时候如果选择一首与诗歌内容及情感相应的乐曲, 就可以让我们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进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哦!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乐曲, 听听这一段乐曲适不适合用来配合本文的朗读?

【展开想象开怀畅写】

(如果你能选择更美好的假设对象, 用更富有诗意的语言那就更棒了!!!)

妈妈, 我想变成_______, 当你___________的时候, 我可以__________________;妈妈, 我想变成____________, 当你_____________的时候, 我可以。

3.教学学案设计模板 篇三

摘要:WebQuest是一种很受国内外广大教师欢迎的网上学习模式,目前已经形成了成千上万的案例。为了了解WebQuest教学模式在我国的应用状况,本文对搜集到的大量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WebQuest;教学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2-0043-03

从2001年底“惟存教育”网站将WebQuest教学模式系统地译介到我国以来,我国教师和研究者们对WebQuest寄望甚高,有学者甚至称它为“信息化教学的新利器”。许多国内教师依据这种方法建立了自己的WebQuest课程网页,并在学校教学中开展了相应的实践探索。那么WebQuest教学模式引入我国数年之后,其应用状况如何?实践应用中存在哪些问题?本文在对相关案例和文献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来回答这些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一、WebQuest案例调查分析

1.WebQuest案例在不同地域、学段、学科的应用情况分析

笔者通过网络和期刊杂志等媒体搜集了各类WebQuest设计案例和应用文献500余份,其中设计案例主要来自国内相关教育网站如“现代教育实验室”网站、“惟存教育”网站、罗湖教育信息网等,而文献案例则取自中国期刊数据库。并对搜集的案例从地域分布、学段分布、学科分布三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如图1、图2、图3所示。

从所搜集样本的总体来看,样本案例涉及北京、吉林、辽宁、河北、河南、湖北、四川、广西、山西等20余个省市,分布范围较广,但其中仅广东、上海、福建、江苏、山东、浙江6省区案例就已占样本总量的75%(如图1所示),可见WebQuest设计或应用案例的分布情况存在明显的不均衡。分析原因则可能是由于WebQuest教学应用对网络软硬件环境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有一定的要求,而上述省区的网络环境设施建设情况优于其他地区,教师、学生个人拥有电脑及接入互联网的比例也比较高,而且网络教学培训和应用实践开展得相对较为广泛,因而这些地区的设计或应用案例的比例自然也就占据了主导地位。

从图2可以看出,WebQuest设计与应用目前主要集中于中小学,占所获案例总数的89%,高职院校案例仅占11%。

从图3可以看出,WebQuest的设计与应用涉及语文、历史、英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英语等学科,但其学科分布差异也很明显。其中,设计或应用最多的学科是语文,其次是历史。究其原因,这可能是由于语文、历史等学科综合性较强,而且网络资源相对丰富,因而适合利用WebQuest开展探究式学习。而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应用则偏少,这可能是由于这些学科内在体系紧密,教学倾向于追求逻辑性和条理性,同时也由于这类学科的网络资源还不够丰富,影响了网络教学的设计应用。

2.WebQuest应用中的问题分析

通过文献分析发现,从WebQuest教学设计的内容模块来看,绝大部分案例基本都是按照WebQuest模板的一般格式来组成的,包括简介、任务、过程、资源、评估和结论6个模块,设计内容、学习要求大都符合各模块要实现的学习目标。但是经过对多数样本案例的分析,发现其设计和应用并不尽如人意,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问题需要改进。

(1)WebQuest模板的僵化使用。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应用设计模板化较重,探究主题不适当。案例分析表明,很多教师在制作时主要依靠惟存教育网(www.being.org.cn)上由柳栋根据伯尼·道奇各模板编译修改而成的模板,他们往往只是简单套用模板,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把握其精髓,因此难免模式化较重,过于课本化,失去了WebQuest的特色。此外,WebQuest探究主题的选择是一个耗时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为并不是任何课程内容都适合用WebQuest来学习,要选择那些不使用Web网页就不能完全讲解清楚的主题。但是样本案例中不乏用其他教学手段能达到更好教学效果的教学设计,不乏将探究目标定位在事实性知识或原理性知识领域的教学设计,这些设计不仅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而且结论唯一的良构问题也无法体现WebQuest探究价值。

(2)设计多,应用少。在中国期刊网所检索到的主题文献中,大部分案例多属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设计“作业”,并无实际应用。虽然经过技术或教学培训之后,许多教师都尝试将WebQuest模式付诸于教学实践,但限于资源、环境、管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生、教师的信息素养等制约因素,真正深入、扎实的应用实践却不多。

(3)过于注重虚拟世界,忽视了真实世界。WebQuest并不排斥常规信息渠道和其他学习方式,它基于网络但却需要网络和现实的有机联系。学习资源一方面可以网上获取,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图书、音像或实践资料;学习过程可以通过网络探究与合作,但网络探究活动必须与日常课堂学习、面对面交流和学生生活实践建立密切联系。但在所搜集的WebQuest学案中,却鲜有案例提到调查或走访专家等方式。

(4)重视资源引用,缺乏应用资源的指导。在WebQuest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学习搭建合理而有效的“脚手架”,以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探究、交流以及逐渐掌握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这是WebQuest模式应用的精髓所在。就所搜集的设计案例而言,大部分WebQuest链接了很多网站,但是没有指导学生如何进一步利用网站的资源,也很少有案例提供学习过程的探究策略、活动机制或协同工具等支持。受传统学习思维习惯的影响,学生往往试图在信息“海洋”中直接寻找问题答案,而采用复制、粘贴等方法来拼凑所谓的“探究”报告,从而导致网络学习丧失了“分析—思考—综合—创造”的过程及其探究意义。

(5)讨论区形式化严重,极少能真正投入实际应用。按照柳栋编译修改而成的WebQuest模板,每个WebQuest都有一个讨论区。但从所搜集的样本案例来看,多数无法实现真正的网上讨论,更别说自由讨论。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更多的是指导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没有充分发挥讨论区的功能。

(6)评价形式、内容单一,具体评价目标不够明确。WebQuest设计内容之一就是制作量规来考查学生的表现。通过对样本案例的统计显示:对学习活动过程进行评价的占51%,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的占69%,而对学习者的态度、体验等进行评价的只有6%,能对以上三项分别进行评价的则不足5%。在对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时,虽然大多数案例兼顾了学习过程,但对学习者在过程中的表现却大部分缺乏可操作的量化指标,因而无法有效地检查或激发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在评价形式方面,采用测评表并提供量规评价的占61%,只有笼统说明、没有量规的占28%,提供标准化练习或测试的占2%,没有提供任何评价方式的占3%,同时提供两种以上评价方式的仅有2%。统计结果还显示,多数学案(大致为52%)未提及评价主体。少数案例虽提到学习者自评、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但却缺乏具体措施,因而真正意义上的评价主体多元化很少能得到体现。此外,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尽量避免用含糊、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

二、WebQuest教学模式的应用发展建议

为了更好地在实践中应用WebQuest教学模式,真正发挥其作用,笔者认为:

首先,提倡教师在设计制作WebQuest时,应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灵活进行WebQuest设计,大胆创新,不必拘泥于现有的WebQuest模板。除了网页、PowerPoint外还可以运用如Authorware、Flash、教学游戏等形式。此外,教师在设计过程中的教学方法上也应该有所创新。当然,这也需要教师积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同时需要学校为教师创设学习机会,提供软硬件环境,采取相关鼓励措施等。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了,在应用WebQuest教学模式中发现的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如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应用资源的指导等。

其次,教师要慎重挑选Web Quest主题以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选择的问题必须与学习者过去的经验有关,有一定的探究可能性,具有吸引力。如何选择一个WebQuest主题,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教学对象、主题的网络信息量和课本教材知识点的整合。教学对象的不同决定着主题选择的知识性强弱程度和内在涵义的深浅。主题的网络信息量决定着选择的主题是否能实现WebQuest教学。也就是说,根据教学对象选择了一个很好的主题,但其网络资源并不丰富,同样不能很好地展开WebQuest教学。课本教材知识点的整合使得利用课本教材选择WebQuest主题能更加有效。这在英语教学中就有不错的应用效果,即依据英语教学、课程标准结合英语教学内容,以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主题作为WebQuest的主题,来设计、组织和实施WebQuest的探究活动。

再次,教师要不断反思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不足进而修改。“行动+反思”才能更好地进步,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进而修改。这里,笔者给目前的WebQuest教学提出一点建议: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教师要给学习者留出讨论和应用的时间,鼓励学习者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应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讨论区的功能,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高校教师宜多开展WebQuest探究性学习活动。目前,高校为信息技术的各种硬件设备投入了大规模的资金,但由于网络教学系统开发时间长、资金大等一些原因,校园网利用的质量层次较低。据有关调查,不少大学生在网上绝大多数时间是聊天或看电影,用于学习的时间少得可怜。因此,高校教师可以利用较好的校园网络环境,展开对WebQuest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研究,从而较大限度地发挥校园网的作用,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网络学习环境,同时也为中小学应用WebQuest教学模式提供经验教训等。

最后,笔者还想推荐基于博客平台的WebQuest,它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引导学生网络探究的“导航员”,学生随时可以把活动情况和问题发表在相应的模块上,教师也可以随时把活动评价与活动建议发表在学生的日志后面,在师生互动中活动效率将得到极大的提高。以上两点,使得WebQuest在普通学科教师中推广起来较难,而利用博客来设计制作WebQuest,不仅能很好地突破这一技术难点,而且可以提供良好的师生互动平台,吸引本校师生参与进来,为组织跨班级、年级、学校,甚至是地区的网络主题探究活动提供基础。在此过程中,除了学生向教师汇报和请教问题外,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共享网络资源,分享探究心得。

参考文献:

[1]惟存教育——网络主题探究[EB/OL].http://www.being.org.cn/webquest/,2007-11-2.

[2]徐洪丽.WebQuest的最优化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5.

[3]钟日辉,陈宏珊.基于WebQuest的课程教学效果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7,(5):41-44.

4.绝招教学设计模板 篇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3.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教学重点】

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教学难点】

理解什么是“有用”的绝招。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揭示课题

1、由“绝”字引入。

师:书写“绝”字,(课件1出示)在字典里的几种解释,学生来说一下在这里应该取那一种解释。(生:绝,表示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赶得上的。)

2、自读课文,用一句话说一下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描写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趣事。讲的是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第一次输了,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暗自练习绝招。结果,在他的努力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大家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课件2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选择义项理解什么是绝招,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同时锻炼学生总结和概括的能力】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及了哪几种绝招?

读书反馈,自由交流。

小结:三胖的绝招是憋气,二福的绝招是空翻,奶奶的绝招是包饺子,小柱子的绝招是算数学题目。(课件3出示)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细读课文作好了铺垫。】

2、在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三胖、二福、奶奶和小柱子绝招的部分并指导学生朗读。

3、学生朗读描写三胖憋气片段并表演憋气的神情。

三、抓住教学重点,细读感悟

1、引导学生找出小柱子第一次比绝招的过程及心理感受。

(板书: 小柱子 尴尬)

2、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3、创设情景:清晨,小柱子……;课间十分钟,小柱子……;放学之后,小柱子……;夜深了,小柱子……(课件4出示)

【设计意图:想象小柱子练绝招的过程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创设一定的情景有利于想象出小柱子练绝招是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等,更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去触摸小柱子的内心世界。】

4、说说我们身边有身怀绝招的人吗?这两位你知道吗?

简介刘谦和刘翔(课件5、6、7、8出示)

5、讨论:什么是“有用”的绝招?怎样能练成这样的绝招呢?

师总结: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而且,要练,就要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明白课文蕴含着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巧妙地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对刻苦求知产生一种价值认同。】

四、布置作业:

学习课文,听了小柱子练习绝招的过程,你有什么想法?请写下来。

五、板书设计:

绝 招

自尊、好强、不服输

小柱子 尴 尬—―――――――――→练成绝招

5.梅花魂教学设计模板 篇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摘录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3.理解课文,体会感情,并揣摩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引导指导结合法

学法:读文悟情、读句悟理;抓重点词句以点带面的学习法。

课前准备:

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特点以及赞美梅花的诗句

2、了解课文中所涉及到的诗句。

3、了解中华民族出现的有气节的人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梅花情怀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每当看到这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使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的回忆走近外祖父,去解读这位漂泊异乡的老人的梅花情怀。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了作者与外祖父之间发生的五件往事,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

看来,大家学得很认真,老师也把它们归纳出来了,请同学们看屏幕。

二、以读促悟,体会梅花情怀

(一)体会爱梅之心

1、你认为这五件事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之情?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把你认为能体现外祖父爱梅花的句子画出来,圈点批注。

2、交流:你找到了哪些句子?指名读第三自然段相关部分。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家人碰也碰不得。”

这句话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一份多么真切的爱梅之情哪!请你读出外祖父的这份“分外爱惜”!

(——指名读——小组读)

3、还有哪儿可以看出外祖父特别喜爱梅花呀?“我五岁那年……什么稀罕呢?”

是啊,这么慈祥的外祖父竟然会大发脾气。这一字一句,甚至连一个标点,都在向我们诉说着一段感人的情怀。从祖父的话语、动作、神态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轻轻地小心翼翼地刮、慢慢地专心致志地抹,在老人看来,这仿佛不是一幅画,而是一件——稀世珍宝。——指名读(读出对梅花的珍爱之情)

谁能读读外祖父训斥我妈的话,其他同学看看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名读——反复读)(指导:你是在“训斥”吗?你拉下脸来训斥了吗?)

(诶!这是一个——反问句,言下之意是说——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不得的?外祖父为什么不直接这么说,而说:“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你觉得这句话的重心在哪里?(强调梅花高洁、清白的秉性))

小结:你们能够透过动作、语言、神态理解人物的情感,走进人物的内心,真会学习。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场景,去感受老人对梅花那份深沉的爱吧。——请同学们齐读本段。

(二)感受爱梅之因

1、过渡:是呀,不就是一枝画梅吗?有什么稀罕的呢?当时年幼的我并不明白外祖父为什么如此钟爱梅花,你明白吗?

请好好读读这段话,相信你们一定能找到答案。学生自由读。

2、外祖父为什么这么钟爱梅花?在外祖父的心中,这梅花是怎样的一种花呀?

(1)指名读。你发现在这几句话中哪几个词用得多?(愈……愈……愈……愈……,最……最……最……),从这几个词里你感受到了什么?这里的一个感叹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看,这就是风欺雪压中依然昂首开放的梅花,这就是百花凋零时依然吐露芬芳的梅花,看到它,你能想到哪些词来形容它的品格?(昂首开放,坚强不屈)

多么坚强的梅花啊.谁能读出梅花的傲然开放,坚强不屈?——指名读——再读.(3)小结:这种风欺雪压中依然坚强不屈、迎难而上的精神就是——梅花魂(板书:梅花魂)。原来,外祖父爱梅花就是爱梅花的精神啊!外祖父爱的仅仅是梅花的精神吗?他爱的还有什么?

3、交流。“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1)是啊,中国人有着梅花的精神,那就是——“管历尽多少磨难……不肯低头折节”。

(2)正如外祖父所说,我们中华民族的确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在磨难面前,在敌人面前,甚至在死亡面前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他们是最有骨气的人,你知道有哪些这样的人?——学生说——请大家看屏幕

(3)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像这样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人。我们的炎黄子孙中出现了许许多多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人,所以,在老人眼中,梅花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这梅花之魂就是中华民族之魂。(板书:民族魂)

(4)同学们,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好,现在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出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谁来读?——男生齐读————全班齐读

(5)外祖父这么爱梅花,那他为什么还要把这幅他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我?

(6)外祖父期盼莺儿做一个有梅花品德的人。所以他告诫莺儿“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7)老师小结:其实,这段话不仅仅是外公对莺儿说的,这更是他老人家自己心灵的独白。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原来,老人爱梅情怀的后面藏着的其实是一颗心,一颗怎样的心?——一颗爱国心,一颗中国心。(板书:中国心)

4、好,同学们,拿好书,让我们带着对梅花,对民族,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赞美之情好好地读读这一段。

5、过渡:同学们,老人对祖国如此热爱,可是,他却身在国外。每当想起自己深爱的祖国,老人不免一次又一次流下了热泪。课文中几处地方写到外祖父流泪?

(三)、以外公三次流泪为引子,体会思乡爱国之情

1、第一次流泪的情景我们已经学了,请大家回忆一下,外祖父是在什么情况下流下的怎样的泪?

2、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其他两次描写外祖父流泪的句子,看看外祖父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流的泪?流下的是怎样的泪?找完后,大家可以先讨论交流一下。

3、孩子们,泪是情感的标志,你是否读懂了老人泪光中蕴涵的深情呢?谁来说说老人第二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流下了怎样的泪?

第二次:我们要回国了,老人却不能回,流下了伤心的泪。

4、请同桌间互相读一读外祖父第二次哭泣的句子,你能感受到什么?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自己的儿孙要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国,因为种种原因,自己永远不可能回到家乡,永远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由来已久的心愿,心里当然十分悲切。)

5、那第三次呢?指名生说。第三次:我们回国时,外祖父来送别,流下了遗憾终生的泪。

6、引:让我们把回忆的镜头切换到码头送别的那一天。

出示第13、14自然段。——师范读

(1)孩子们,你们发现今天的外祖父和往常有什么不同?

小结:头发乱了也无暇料理,因为老人的心里思念着——

面容一下子衰老了许多,因为老人在伤心啊!他为什么伤心?

(2)在船快开的那刻,泪眼蒙眬的外祖父递给我一块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你觉得他递给我的仅仅是一块手绢吗?是什么?

(3)说得多好啊。同学们,这是一颗怎样的思乡心,是一片怎样的爱国情哪!老人这深深的情,这浓浓的爱震撼了我们,也震撼了作者。作者将这份沉甸甸的思乡心,爱国情凝聚成了三个字,那就是(指课题)——梅花魂。老师觉得,这深深的情,这浓浓的爱,也凝聚成另外三个字(指课题)——中国心。

7、面对这样一位身居异乡的老人,我们的心中能不对他产生敬意吗?让我们再一次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8、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前后呼应,首尾连贯,对比朗读,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延伸,寄托情怀

老师这有一首跟老人有关的诗歌——乡愁,想与大家一起分享。(师先诵读一二节,再引导学生一起读)

四、总结谈话,升华情感

梅花,她是我们民族的气节,民族的骄傲,民族的象征!无论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只要心中有“梅花”,就会添一份信念,添一缕幽香!让我们再次深情地齐读课题——《梅花魂》

五、拓展实践

1、当莺儿和母亲回到祖国之后,外祖父一人身处异国他乡,他会做些什么来寄托他对祖国、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在展开想象,以“我仿佛看到了外祖父……”为开头来写一段话。

6.【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篇六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摸弄,引起幼儿对球在斜面上滚动的现象感兴趣。

2、学习用语言和图表表达自己的操作和体验。

二、重点与难点

1、物体在斜面上会移动的。

2、在不同的坡度上,物体移动的速度是不同的。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在科学角活动中已对物体的滚动发生兴趣。

2、已学习过作单一物体的观察记录。

3、网球、洗衣板、积木、记录纸、笔等。

四、活动流程

设疑探索——讨论体验——记录延伸

五、活动过程

一、初次探索

1、设疑:怎样不用力推,球也能滚起来。

2、探索:幼儿自由的操作摆弄,教师巡回观察。(可能出现:板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积木上,手拿着板的一端往上提等等)

3、讨论:

(1)幼儿讲述自己的方法并演示。

(2)小结:板的一端垫高了,不用力推球就会从高的地方往下滚。

二、再次探索

1、设疑:请小朋友两个人一起玩,想办法使两只球在板上滚的快慢不一样。

2、探索:幼儿自由结伴操作摆弄,教师巡回观察。(可能出现:两块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积木垫的高低不一祥。或者是,一块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块板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积木垫的一样高)

3、讨论:

(1)幼儿讲述合作的经过,并进行演示。

(2)小结了两块平整的板面,积木垫的低不一样,的滚动快慢也不一样,垫的高的板球滚的快,垫的低一点的球滚的慢。两块积木垫的一样高,平的一块球滚的快,凹凸不平的一块板球滚的慢。

4、幼儿体验

三、记录

1、请小朋友把玩的方法记录下来,让大家一看就明白。

2、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记录。

四、延伸:

今天我们玩的是球,那么别的东西放在上面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8个生字,蓝、祖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理解字词

教学难点: 理解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课前准备:

1.课文录音带

2.词语卡片

3.实物投影

4.投影课文内容

5.帮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2. 板书课题:家 3. 听课文录音。提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谁的家?它(他)们的家分别在哪里呢?

二、初读课文

1. 听后谈话,结合学习词语 2. 看图,指导说话 3. 自由读课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带着愉快的心情读。4. 指名读,师正音

三、细读课文

1. 学习第一句

(1)指名朗读

(2)师问:为什么说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3)小组讨论

(4)交流

(5)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6)齐读

(7)小结:这句话打了比方,把蓝天,树林,小河,泥土当成了白云,小鸟,鱼儿和种子的家。它们有了自己的家,生活多么幸福啊!我们有家吗?

2.学习第二句

(1)指名朗读

(2)师述:这也是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把我们比作了祖国的花朵,想想看,如果没有祖国,我们会怎么样?我们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感觉怎样?

(3)指导朗读

(4)自由读,指名读,范读,指名读,齐读

3.游戏:找家

4.练习背诵

5.发散思维练习

(1)小朋友,除了刚才你们背的内容,想一想,蓝天除了是白云的家,还是谁的家呢?

(2)那么树林呢?对了,我们要保护树林,还要植树造林,让动物们有一个安乐的家。

(3)小河里除了住着小鱼,还住着谁?你们想的真多!所以我们要保护小河,不能让脏水污染它!

(4)那么泥土呢?说的真好!泥土太宝贵了。所以我们要保护土地,让肥沃的土地上长出更多的庄稼,更多的水果,更多的蔬菜,更多的树林。小朋友们,请你们课后再仔细观察,去寻找更多的家。

四、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观察花在一天中的什么时间开放。

(2)学习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自然界的奥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孩子对自然界、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体会花儿开放的美。学习用不同方法表达。

难点:弄清不同植物的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

教具准备:

1.各种花开的图片。

2.部分课文内容幻灯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欣赏鲜花盛开的图片,积累描写花的词语,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大声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共同练读难读的句子。

3.出示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指名读,随机理解词语“娇嫩”,书写“娇嫩”。

4.指名读全篇课文。

三.品读感悟,理解积累

阅读第三自然段,解释“花钟”。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课堂导入

1.请学生说说什么是花钟。

2.师:这位植物学家可真了不起,设计得多少巧妙啊。“只要我看到什么花开了,就知道几点了。”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4.课件出示花钟的图片,介绍有名的花钟。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师:花钟的设计是那么巧妙,那么植物学家是依据什么设计的呢?花钟的奥秘就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同学们快点去探寻花钟的奥秘吧。

2.学生自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指名说说设计花钟的依据。

3.师:“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

4.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5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体会好在哪里。相机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

6知识拓展,学习用不同的表达方法表达同一个意思。

三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不同的花为什么样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呢。请各个小组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

2各小组汇报合作成果。

四总结

1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花钟》这篇课文,其实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的奥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板书设计:

(略)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的运动能力逐步增强,规则意识也逐渐形成,但合作互助的意识相对较弱,为了进一步培养幼儿在游戏中正确运用交往合作的能力,逐步积累合作互助的经验。我依据班内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设计了体育游戏《跳跳车》,让他们在自由组合的过程中,不断尝试并积累经验,感受同伴之间合作互助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互助的技能。同时我选择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材料——米袋,并贴上了四种色彩不同的图形,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以配对、分类组合等形式进一步巩固对图形的认知,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感知图形,体验游戏所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巩固双脚蹬地跳跃的技能,发展身体的弹跳力。

2.巩固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增强同伴间合作互助的能力。

3.感受体育游戏带来的快乐,能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1.贴有各种图形的米袋数只。

2.场地上画有大型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图形。

【活动过程】

一、开汽车进场。

幼儿开车进入场地,找一个地方停下来。

二、以检查汽车的形式,开展热身运动。

幼儿随教师口令,做从头到脚的热身准备活动。

三、幼儿取米袋,练习单人跳。

1.幼儿自取米袋,想办法让自己跳起来。

2.在场地上找到和自己一样的大图形,按箭头所示沿图形的边缘跳一跳。

四、两辆图形一样的跳跳车组合,练习双人跳。

1.选一个和你一样图形的跳跳车组合,变辆双人跳跳车。

2.两人合作自由跳。

3.在场地上找到和自己一样的大图形,按箭头所示沿图形的边缘跳一跳。

五、四辆不同图形的跳跳车组合,练习四人跳。

1.四个幼儿组合,变一辆跳跳车,每辆跳跳车要有四个不同的图形组成,四辆车连起来一起跳。

2.教师与幼儿一起尝试。重点检查幼儿的组合情况,引导幼儿的合作互助。

3.游戏《逛大街》。

六、以检查车的形式,开展放松运动。

幼儿检查自己的车,从头到脚做放松运动。

七、以变魔术的形式带领幼儿整理米袋。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重点

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留心观察父母、家人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

2.家庭成员看电视时意见统一吗?意见不统一怎么办?

3.教师准备明明一家人看电视的flash动画。

4.教师准备看电视时不同场面的片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结合自家的情况,谈谈看电视的情况。

2.播放明明一家人看电视的场面,你能猜出他们正在看什么节目吗?(尊重学生意见,只要说的合理,就给予肯定)

3.引导学生发现明明家看电视中的“奇妙”所在,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认识字词

1.引导学生揭开他们家看电视中的“奇妙”之处,朗读课文,找到答案。(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认读。

3.找出这些生字在课文中带出的词语,反复读。(生在书中找词语)

4.学生汇报词语,师在屏幕上呈现词语。

三、引导学生选择学习生字、生词的方式

(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运用加一加、减一减、猜字迷的方法识字,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在什么地方或场合见到过这些字)

1.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例如:学生汇报“精”时,引导学生说说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在哪儿见过这个字。)

四、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字的结构特点。

2.帮助学生掌握书写方法。(边板书边讲解)

3.学生描红并临写生字。(书写姿势要端正)

五、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看电视

奇妙?

全家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多种方式朗读)

1.围绕“奇妙”一词展开,学生读第2~5小节,找找奇妙藏在哪里?(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

2.学生分组讨论,奇妙在哪里?(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1)身为球迷的爸爸关掉球赛,换成京剧。

(抓住这一点,询问学生爸爸为什么这样做,爸爸表现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爸爸孝顺母亲的感情读读这一节)

(2)奶奶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京剧,换足球频道,奶奶不看电视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老人对儿女子孙的浓浓爱意。如果学生读不出这种感情,教师范读指导)

(3)关掉球赛,看音乐舞蹈。(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会这样呢?)

学生有感情的读这一小节,读出家庭成员间互相关爱之情。

(4)互敬互爱,为了他人的快乐,放弃自己的爱好。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第五小节)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四、感悟诗歌,课外延伸

配乐朗读小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出示反映,谦让、礼貌、孝顺等主题的小诗,培养学生喜爱诗歌的兴趣,同时受到好的品行的熏陶)

板书设计看电视

爸爸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感受作家笔下美好的生活。

2.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品读、赏析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精彩语言。

3.过程与方法: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美好的生活和少数民族同胞的特有风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品析文中的描写。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赏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美好的人生。

教学设计

导入:云南的民俗介绍

云南是个多民族地区,在人民的生活中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他们以歌唱倾诉爱情,激起劳动的热情,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对婚姻的祝福,抒发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歌唱成了传授知识的工具。据说,解放前云南一些少数民族打官司也是唱歌。因此,在许多民族中,小孩子还在咿呀学语的时候,就跟着大人学唱歌了;一个高明的歌手常常会在本民族中得到人们特别的尊重。

今天我们就随着文学大师沈从文的抒情美妙笔触,来领略一下云南民歌的风采。

默读课文,疏通字词

主要是落实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

问题导读,整体感知

1.通过课前预习阅读本文,想一想:跟你听过、看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云南的歌会有什么特点?

(提示:可从歌唱的人、地点、内容、环境气氛等方面进行比较)

演唱会所受的拘束较多。而少数民族同胞们在蓝天白云、在树林山野中歌唱,人人都是唱歌的高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歌唱者淳朴自然,歌会气势壮观。

2.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

(提示: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文字来共同探讨云南歌会的迷人之处。)

作者极爱这种淳朴自然的民间文化。因此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赞美。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

理清框架,把握三个场面的内容及特点

1.作者写了云南歌会的三个场面,请你概括一下它们的内容及特点。

第一部分:山野对歌。生面别开、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以人衬景。

第二部分:山路漫歌。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以环境衬人。

第三部分:金满斗会。民歌的`展览大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点面结合。

2.对于三个唱歌的场面,作者描写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先自读,然后与小组伙伴交流意见,最后派代表在班上发言)

山野对歌部分主要写唱歌人,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写人的哪个部位?哪个方面?写出了什么特点?由人能体会出什么样的对歌情景?)

山路漫歌部分则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天如此之蓝、花如此之美,悠悠鸟鸣如此婉转动听,而在这样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儿,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这是以优美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为什么花很多的笔墨写环境、鸟儿?哪句话是这段话的中心句?)

全满斗会部分既有全局描绘,也有细部刻画,宛如电影画面中的全景和特写。(写热闹的场面作者怎么写?)

自由质疑

学生可能会对村寨传歌的目的不太理解,对一些句子的含义存在疑问,可自由质疑,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预习:

完成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赏析文章优美抒情的语言。

教学设计

导入

沈从文是有名的文学大师,他作品的语言向来为人们所称道,这节课我们就来赏析一下他那优美抒情的语言。

自读课文,画出文中你最喜欢的文句,并说明理由

以下内容若学生没有提及,可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的人物及环境描写)

1.学生齐读课文:“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思考、讨论:你觉得作者笔下的云南妇女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作者是用什么描写方法来写出人物的这些特征的?

提示:作者写云南妇女以工笔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作者的态度隐含在字里行间。这段文字(第三段)如同一幅人物肖像:写面容、写牙齿、写衣饰,笔笔细致,如在眼前。

2.阅读课后练习二中另一段人物描写,思考:这段文字中的人物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作者采用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来写?

提示:这一段作者着重描写人物的神韵气度,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感情倾向。为了写出人物的内在的精神风貌,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意在写出人物空灵动人的精神之美。因此,这段文字显得飘忽灵秀。

3.学生探讨:你喜欢哪一种描写人物的方法?为什么?

4.练习:使用自己喜欢的人物描写方法为班上的一位同学或老师做画像。(应视时间多少而选择是否进行)

(教师可选择一两位同学的作品在班上朗读,与学生共同品评)

5.齐读文章第四段,请学生稍做准备,然后将自己当作“赶马女孩子”,说一说路上的旖旎风光。思考:作者着力描写美丽的山野风光,其目的是什么呢?

提示:此处的环境描写,作者移步换景,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山坡树林、写花、写鸟、写人,描绘出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图来。这图给“赶马女孩的歌唱”创造了一个动人的场境。山花烂漫,山鸟齐唱,这是何等的生机活泼!而生活在其间的女孩日日领略,潜移默化,在性格气质上早已渐染了如此美好的自然真趣。另外,山鸟或悠扬或质朴的鸣唱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互为辉映,交织成一片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

思考

我们身边有没有如此美丽浓郁的民俗文化?要怎样才能像作者一样感受民俗文化的美?

作业

阅读自读课文中的相关文章,写写自己的感受。或者查阅资料、调查实践,写一篇介绍当地民俗节日的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新词。

2.理解重点句

(l)“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2)“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3)“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

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感情朗读,激发学生情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感情朗读课文。展开想象,以升华情感。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是本文重点。

2.展开想象,续编《穷人》这个故事是难点。

(二)疑点

体现桑娜内心矛盾的重点语句。

(三)解决办法

采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重难点;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教师穿插感情描述,感情朗读课文。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读自悟,勾画重点词句,质疑问难。

2.小组讨论重点问题。

3.感情朗读课文,表现主人公心灵美好。

4.续编《穷人》这个故事。

教具准备:

自制Flash课件、Internet网络、提供学生上网帐号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理清文章,感知形象。

1.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初学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用一、二句话说一说。

[预设]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桑娜和她的丈夫虽然日子过得极其艰难,但仍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这样一件事。

二、深入课文,读中悟情。

(一)师:请自由朗读课文的1-7自然段,看看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都会有哪些感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写感受、找问题;

2.师巡视,并于个别学生交流。

[预设]

感受:A、贫穷B、勤劳C、辛苦(危险)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朗读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和桑娜为丈夫担惊受怕的句子。

[练习]

(出示课件)学生进行练习。

师小结。

三、读悟结合,感受美德。

虽然他们的日子过得极其艰难,但还是毅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难道他们没有想到今后的生活吗?

1.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快速默读课文,用曲线画下来。

2.生讨论、交流。

3.指名读课文,师相机作朗读点拨。

4.谁来说说你认为桑娜和渔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5.学生交流

四、总结升华。

1.小结全文。

2.总结升华。

板书设计:

穷人

[个人简历]

7.“引发教学”理念下的导学案设计 篇七

一、导学案的设计原则和基本内容

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原则:第一,学案的设计要适切可行,要基于学情的需要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第二,学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得当,使学生能根据学案的要求与提示进行探究,完成相关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讨论;第三,学案测试反馈准确及时。另外,设计导学案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学习新知所必需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如果所设定的学习起点与学生的实际不吻合,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课上得再生动,也只是低效的教学。

我校大部分学科的导学案都采用了“三段式”学习,第一部分内容适合学生自学,根据其生活常识就可以解决;第二部分内容适合学生当堂检测做完;第三部分内容适合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设计学案时,教师只有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事半功倍。

二、导学案实施要领

第一,运用导学案进行预习。教师先让学生在学习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展组内互助学习并交流课前预习的情况,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预习交流文学常识、字词句的含义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后在一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并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适时点拨。在预习时,教师可让学生将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特别注意听教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教师还可以在课前翻阅学生预习过的学案,深入了解学生预习所达到的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把握讲课的方向和重点。

第二,运用导学案进行探究。例如,我校物理教师高彦芳将“情境、问题、探究、归纳、应用”这几个环节,用学案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式,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收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第三,分小组合作进行交流。是否体现小组合作帮促的交流学习也是评价学案的一个方面。教师可通过培优帮差,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协作的精神,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再到“乐学”。例如,我校杨志林老师根据学案中预设的问题和教材已有的内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国旗长和宽的尺寸,让学生发现无论用国旗的哪边长去除以宽,结果都是1.5,并以此为契机引出比的定义。

三、合理运用导学案的检测部分

学案检测以巩固分层为内容形式,关注评价的时效性,以表扬激励为出发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发挥。导学案检测部分的评价分为两方面:一是课上检测,二是课后作业。学案检测的评价需要关注以下几点:检测是否及时,内容是否适切、适量、具有发展性,教学是否分层,提问是否有反馈。另外,检测的学案要生活化、有学科特点,还要注意连贯性、系统性。此外,检测学习训练的编写还要体现分层理念,分基础、巩固、提升,必做、选做。

8.教学学案设计模板 篇八

(1)什么是学案

学案(Guided Learning Plan)是相对教案的一个概念,教案与学案具有不同的含义。学案应该理解为导学方案,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准、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在教师引导下,由师生共同设计的,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使用的学习方案。

学案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既反映学习结果,又体现学习过程。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专门给学生看和用的教案。特别强调的是“学”。

而教案(Teaching Plan)则是教师在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后,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切实、可行的有关教学内容及教材组织和讲授方法的案例,其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

(2)理论依据

当我们步入21世纪时,科学技术正在发生着日新月益的重大突破,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为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打开了广阔前景。基础教育特别是初中教育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近年来,西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在中国兴起。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为本”)。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学案的提出源于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案是教案的翻版吗?其实,教案与学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学案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具体化,就是把教学的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这也正是新课改的精髓。

(3)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帮助学生最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是学案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因此学案设计一定要紧扣新课程标准,与学科自身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学案内容设计上应更多地体现生活性、研究性、趣味性,兼顾基础与拓展。

2.学案内容可以采用口述、板书、印刷、多媒体投影、网络等形式下达给学生。其中,口述、板书和印刷三种形式是最实用、最方便的。

3.学案交流是学案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和频率教师一定要控制好,否则会给教学本身带来影响。学案交流切忌长篇大论,鼓励短小精悍,点明关键,直击结论,三言两语也可;交流必须面向教室里所有的学生。

4.哪些内容比较适合用来进行课堂交流(互动)是需要研究的。

5.对学案教学过程如何进行评价,关系着学案教学的成效。

(4)学案设计的编写原则

由教案到学案是教师的主体地位向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的重要表征,语文学案的设计,要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促使教师由施教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1.时间性:教师的讲课应尽量精而少,尽可能腾出时间让学生按学案规定的程序进行学习,以利于每个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 能动作用,达到全体提高的教学目的。

2.问题原则: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方法性: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问题。

4.梯度性: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参与性:让学生拥有学案编撰权。学案是融合师生共同心智学习方略,在学案设计中应考虑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性学习。

学案的编写与教学进程同步,学案教学都应该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

二、学案设计的教学案例

学案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案设计向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在近年笔者从事教学实践中,实施学案的情况具体如下:

“教案”设计课堂操作一般环节

学案设计理应依据学习的内容、目标和学习者的情况而定,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

举例:课文《五月的青岛》学案设计

(一)导学探究

在学案的开头部分,依据学生易学易懂的知识和课堂上不教的原则,设立各知识点的“导学探究”部分,目的将这一部分内容编制成基本检测题,通过学生自我检测自学完成。让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先行一步”,做到“我要学”,并深入钻研教材。随后学案又导出知识重难点问题——思考题。上述任务需要学生课前完成。

举例:

《五月的青岛》是现代化著名作家老舍于1937年6月写的一篇充满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优美散文,文章饱含着作者对五月青岛的由衷赞美并渗透着作者对祖国深沉的爱。

1.解释“春深似海”的意义,结合文中两处语境,分别理解意义。

2.辨别以下五个句子的所表现的意境。

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②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③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3.从语法学的角度解释以下“那么,且让我们尽量欣赏五月的青岛”中“且”的含义,作者为何要用“且”?

(二)课堂演讲——学习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拟定的学习目标,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迁移。每堂课的开始8分钟由学生演讲,让学生到讲台上演讲学案中学习目标涉及到的基本知识点。上台学生讲的不当之处,其余学生提出疑问或修改补充。这样做目的有二:其一是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上课前要预习教材;其二是依据“减时增效”原则,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老舍笔下五月青岛的自然美景给你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

5.老舍在写景的散文中为什么不介绍青岛的民风民俗,偏偏要写那几类人?

(三)问题讨论

“问题讨论”应当是课堂教学的最精彩部分,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及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而拟定的讨论题,是教师课堂上的主要话题,是诱发学生学习的关键部分。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疑惑,进而渴望讨论、解惑,在“导学探究”的大力协助下,师生展开激烈的大讨论,各抒己见。以“文本”为本,深入研读,大胆想象,科学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通过个体“努力”和合作“学习”得出合理结论。

举例:

6.说说两处“春深似海”在文中的用法、含义、作用的不同。

7.理解作者在文中引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一诗句的作用。

8.说说作者用“顺、悬、散”这三个字的好处。

9.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女性的伟大”指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来表现的?

10.说说文章的结句所用表达方式及其含义和作用。

(四)思维拓展

当问题讨论渐进尾声时,学案又设计推出一系列由教师精心设计或精选具有一定思考容量、小巧的拓展题目——让学生在巩固教学重点的基础上发展思维能力。把本节课教学推向新高潮,同时温故知新,使学生有更大的思维空间,多角度、发散性地融会已掌握的知识,并在和谐互动中落实教学三维目标。

举例:

认真阅读下面这篇短文,试着用所学的散文鉴赏方法,从文章的一个角度切入,进行赏析,并整理成文,要求有观点、有分析。

(五)学习小结

学案的最后一部分,是由学生自行完成的“学习小结”。让学生学会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节课要点,学会总结规律,形成知识网络。进而达到当堂掌握和消化的效果,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三、启示与反思

在实施学案设计的课改教学中,我们还面临着一些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启示

1.学案教学的突出优点

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学生科学地把握知识内容,有利于准确理解,提高其学习效率。对学习新课作用尤其明显。学案好比半个家庭教师,能提供及时、关键的指导和人性化的服务。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具体的内容材料,师生互动的基础得以充实。更利于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提高研究性学习水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评价学生学业成绩和评价教学状况提供方便、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2.“减时增效”

在起步阶段,学案编写存在工作量大的困难;学生要借助学案自学,做好学习笔记,可能一时不适应,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适应的。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会更为融洽,以后的教、学就更为轻松自如。学生学会了使用学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二)反思

1.学生的主体性增强,防止学案的价值取向“异化”

学生有准备、有侧重地听课,提高了听课的质量和听课的效率。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之间互动增强,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与施展。学案设计一定要防止把“学案”等同于作业,没有层次,难度偏大,题量太多,造成学生对这样的学案敬而远之,失去了学案引导学生学习作用。

2.教师学习的意识增强,业务培训尤显迫切

由于都分教师知识面窄,对最新科技成果了解甚少,故在开发问题的应用性、开放性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必须要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上一篇:虎兄虎弟观后感下一篇:一件令我快乐的事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