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动物朋友说课稿

2024-07-13

我们的动物朋友说课稿(精选4篇)

1.我们的动物朋友说课稿 篇一

动物—人类的朋友

一、说课题

本课题是属于综合实践活动中自然探究领域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不着眼于使学生获取系统知识,不追求严密的知识体系,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从事有益的活动,研究、解决或试图研究、解决他们自己认为感兴趣、有价值的问题。其关键就是让学生去尝试,去探索,去经历,去感受。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活动本身。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情感、能力和认识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儿童热爱动物的情感。

2.帮助儿童了解动物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让儿童学习和掌握观察、调查等技能。4.培养儿童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行为。

教学目的

1.尽可能让儿童通过体验产生对动物的热爱。

2.注意引导儿童从自己身边的动物、从细小的地方发现人和动物的关系。

3.适当借助媒体,如:电视、录像、图片、图书等,帮助儿童开阔视野,进一步感 受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各种动物的有关知识。

5.促进儿童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重难点

重点:通过活动培养儿童热爱动物的情感。在活动中了解动物的特点和人与动物的关系。难点:通过活动培养儿童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行为,提出保护动物的可行性计划。能对身边伤害动物的行为提出制止。

二、说课型

1.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项长时性的活动,本节课是此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其课型为成果交流型。

2.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儿童交流、分享自主学习的成果,总结交流获得信息的方法和途径,所以,教师在这节课中几乎没有教给儿童任何现成的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进行交流。在儿童们的活动中他们进行了知识的分享、方法的交流和情感的体验,这正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

三、说教法

1.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宜给学生开放的时空,不仅仅限于学校操场、教室等有限时空内,学生可以打破原有班级、小组的限制。可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走出学校采访家长、群众,上互联网搜集信息。让儿童在实践中学习,变“教”师为“导”师,在儿童碰到问题时给予引导,而不是把知识直接教给他们。

2.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只是担任“主持人”的角色,在活动过程中进行适时调控。

四、说学法

1.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要实现以小组活动方式为主,由儿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体验、分享、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2.倡导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与学习兴趣,给儿童表现自己,分享学习成果的机会。

五、说教学程序

这节课时在两次自主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活动背景是:

1.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去动物园调查,单独或与小伙伴一起观察生活中与动物有关的活动,亲自与动物交朋友,了解人与动物的关系。

(意图:让儿童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取得直接经验。)

2.通过图书室、书店、互联网等方式,搜集喜欢的动物的图片并对相关知识进行考察了解。统计生活中伤害动物的现象并作出评价。(意图:让儿童学习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

教学程序设计

(一)说一说:

1.说说你是怎样找到动物图片的,和这种动物有关的知识又是从哪儿找来的?

2.各小组展示自己搜集的动物图片,并派出代表向大家介绍图片上的动物和相关的知识。说说为什么喜欢它们。

(教师出示由儿童搜集的图片做成的幻灯片,由图片的搜集者讲解。)3.讲讲你和你的动物朋友的故事。(出示家养宠物的照片)

4.你认识下面的动物吗?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动物图片,检查儿童自主活动、搜集资料的效果。)

(意图:给儿童展示学习成果,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小伙伴分享自己的快乐,培养口语表达和倾听的能力。)

(二)谈一谈

谈谈你了解到的人与动物的关系。把你找到的资料介绍给大家。比如: 1.动物给了人类什么?

2.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动物朋友的?

3.你认为人类对待动物的方式对吗?

(教师出示两段文字,一是人类对待野生动物的错误行为,二是应该怎样对待动物园的动物。)

(意图:学会思考,通过讨论产生关心动物、热爱动物的情感和保护动物的意识。)3.想一想、议一议

我们应该为动物朋友们做些什么?

各小组讨论后写出自己可以做到的保护动物的行动。

(意图: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把爱护动物落实到行动上。)

六、结束语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个位评委老师。

2.《我与动物交朋友》说课稿 篇二

华建学校

龙秀莲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与动物交朋友》之饲养小动物。

一、教材分析

《我与动物交朋友》是中央教育研究所编写的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第七单元的主题。日常生活中,很多家庭都饲养了小动物。探讨喂养动物的方法,分享喂养动物的乐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我选择饲养小动物作为本次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动物并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小动物的可爱,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

二、学情分析

现在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爱心和责任心。而且家长工作繁忙,孩子独处时间长。孩子们总是对一些小巧可爱的动物有好奇心和亲近感,小动物往往会给寂寞的孩子带来伙伴般的快乐。生命教育应该从儿童做起,培养孩子的关爱品质,应该从爱护小动物开始。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饲养小动物这一实践活动的展开很有必要而且非常有意义。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认知目标:了解一些家庭饲养的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学会至少一种动物的喂养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信息并整理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分享。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

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孩子从饲养小动物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爱心教育,从关爱小动物开始,关爱身边的人。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了解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探讨科学喂养动物的方法。教学难点:开展小组实践活动,能应用搜集到的信息来解决在饲养动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能归纳总结,与他人分享。

四、教法和学法:

为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设计了以下几种教学和学法。

(一)教法:

1、演示法:把可爱的小兔子带到课堂上,使全体学生用多种感官感知演示对象,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观察注意力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2、开放性教学法:从课前开放性课外作业的布置,到课中多种形式的展示交流,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任务型教学法: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给每个小组布置好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任务去搜集资料。知道自已想要干什么,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学法:

1、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已的主观能动性,自已发现问题,通过各种途径亲身体验,积极实践。用自已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合作交流法:在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已的资料和想法,与他人分享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

五、教学过程:

饲养小动物这一活动共分为两个课时,本节课是整个活动的第二课时。是在四个小组分别喂养了四种小动物一个星期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了解了四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准备好了展示的节目并上交了展示节目的计划书的基础上开展的活动。在活动中我设计了五个环节:一创设氛围,揭示课题;二资料交流,成果展示;三结合实际,探讨饲养;四关爱动物,情感升华。

五、小结

(一)创设氛围,揭示课题 我把自已饲养的小兔子带到课堂上。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了一位新朋友和我们一起上课,大家欢迎吗? 用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一起交流兔子的生活习性,和养兔子的注意事项,演示怎样给兔子做窝,讲述养兔过程中发生的趣事。(设计意图:用鲜活的实物导入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视觉和心理上迅速进入课堂,亲近动物,也能更好地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的特点,可以增加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二)资料交流,成果展示

各组表演程序:由各组组长出示一周小动物饲养记录表。选派组员介绍各组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汇报在饲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展示节目。金鱼组几个学生分别扮演金鱼,以金鱼自述的形式讲述了自已的心声;小狗组展示了喂养过程中拍摄的图片和录像;仓鼠组讲述了喂养过程中发生的趣事;小鸡组以记者采访养鸡专业户的形式介绍了养鸡的一些注意事项。在各组表演结束时其他组可对其提问和补充。然后进行评价。先由学生自评,然后生生互评,最后老师评价。

(设计意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活动中,学生产生了丰富的学习成果,而些成果的展示过程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把课堂交给学生,展示他们在饲养小动物的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成果,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并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中,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生参与活动情况的总结,也是学生参与活动的动力,不容忽视。及时恰当的评价让学生感觉汇报有方向性,评价有针对性。)

(三)结合实际,探讨饲养

饲养小动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还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让学生结合实际讨论家庭饲养小动物要考虑哪些因素?要注意哪些事项?可以从以下方面引导:

1、哪些动物适合家庭喂养?建议尽量选择容易喂养的小动物。

2、是否在自已或家庭的能力范围之内?教育学生要考虑家庭的承受能力,要为父母着想,不能提出过分的要求。

3、是否安全?提醒学生要保护好自已,避免被动物咬伤。

4、是否妨碍他人?教育学生要多为他人着想,不能只考虑自已的喜好。

5、是否能合理安排时间?提醒学生要在不耽误学习的前提下喂养。

……

(设计意图:这些问题在饲养动物时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学生年龄尚小,可能只是凭一时的冲动,会忽视生活中许多实际的问题,所以老师有引导的必要,有助于学生在饲养小动物方面考虑得更周全,也可以引导学生关心父母,关爱他人。)

(四)关爱动物,情感升华 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如果动物在喂养过程中突然死亡或失踪,你做好心理准备了吗?怎样才能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建议:在喂养动物时要有足够的爱心,既然你喂养了它,就应该认真对待,爱它,保护它,珍惜它。尽量避免这些意外的发生。如果这些意外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也要勇敢的面对。明白生老病死是一切生物发展的自然规律。

问题二:出示游客参观动物园时给动物喂食的图片。让学生判断这种做法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出示课件)动物因游客随意喂食而受到伤害的新闻:动物因分辨不清食物和包装用的塑料袋,把塑料袋连同食物一起吞进胃里。讲述随意给动物喂食的危害。让学生为动物园管理处拟一条标语,奉劝游客爱护动物,勿向动物随意喂食。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这些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更加关爱动物。)

(五)小结

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如果你想饲养小动物,首先你要确定你爱它,并且有能力和决心一直照顾它。在养之前做好功课,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养的过程多一些耐心给它,爱它,保护它,珍惜它。相信你会成为小动物最好的主人,最好的朋友!

3.我们的动物朋友说课稿 篇三

1.老师注重在饲养的过程中体验,通过讨论、与好朋友互相说说的方式交流动物饲养心得。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这是一堂真正的活动课。

2、视频选取的非常好,小鸡的破壳而出非常有趣,更直观的让孩子体验动物的生活习性,让孩子和动物的感情融合。同时,也能让孩子了解到动物的生长过程,相机板书,一举多得。

3、教师的非常关注每一个孩子,及时关注孩子的表现,教态非常亲切,课堂和谐而温馨,教师、学生、动物融为一体。

4、课堂形式多样,有卡片、视频、课件、甚至还带来的活生生的.动物让孩子去喂养。但形式太多反而会牵绊住学生,老师却没有考虑学生的需求,制作了大量的PPT,遇阻代庖将一大堆的东西呈现给学生,信息泛滥。“我是这样设计的,你跟我来吧!”在有限的时间里,应考虑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做主,深入去做。

4.《动物的运动》说课稿 篇四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第一节。本单元主要讲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而动物的作用和人类的关系与动物本身具有运动和行为的能力是分不开的,所以本节内容是这一单元学习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系统组成的知识,揭示动物运动的本质,巩固和理解动物适应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因此,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关爱生命,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对动物生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对动物的运动方式有许多感性认识,对肌肉、骨骼和关节等结构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动物完成运动的各结构的协调配合及完成运动过程中各系统的协调配合认识不深。同时,这个时期的学生正是身体发育的旺盛阶段,也是思维较活跃的时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很高,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欲望也很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生理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

1.描述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概述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通过解剖及观察活动,提升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

3.认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的要求,运动系统的组成,运动系统的组成及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列为本节重点内容。但对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比较难理解,因此是本节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运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图片等进行直观演示,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对知识的掌握。用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展示:各种动物运动的图片。设置疑问:“动物”从名称上体现了人们对它的最初的认识——能“动”。但动物的运动时如何实现的呢?播放视频:蛇追兔子。并提问:运动是通过身体的哪个系统实现的?通过情境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导入新知识的学习。

2.新课展开

本环节包含两个知识点的讲解: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1)运动系统的组成

教师分别展示家兔的骨骼图片和标本、关节的组成图片、鸡翅的实物,提出如下问题:

家兔的前肢和后肢,它们分别是由哪些骨组成的?关节的组成?肌肉是怎样附着在骨上的?

通过家兔的观察引导学生大致了解哺乳动物骨骼的组成。通过关节图片的观察,请学生用双手模拟关节的结构,亲自感知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进一步掌握关节的组成。紧接着让学生动手解剖鸡翅,依次拉动每一组肌肉,引导学生回答观察到了什么?

再用解剖刀除去肌肉,引导学生观察骨与骨之间的联系,理解关节与骨之间的联系。

最后,在活动的基础上,总结运动系统的组成。

接着引导学生完成屈肘、伸肘动作,感受运动的形成。通过观察与思考、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和动作的感受,让学生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

(2)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首先,请学生做屈肘、伸肘运动,边做边思考:这一运动的完成需要哪些结构的配合?

其次,利用模型或教具,教师解释屈肘和伸肘运动中,骨、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之间的关系。

然后,利用已学过的反射弧知识,提出问题:

(1)反射弧都包括哪些部分?

(2)结合反射弧的知识,想一想运动是如何产生的?

(3)动物只靠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就能完成运动吗?如果不是,还有哪些系统的参与呢?

通过问题的引导使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确运动不仅只靠运动系统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协调配合。

最后,结合本节所学,思考问题:动物的运动对动物有哪些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补充总结,掌握运动的形成原理以及运动对动物的意义。在本环节,通过实际感受运动和图片视频观察吸引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更加生动形象的理解运动的产生过程,以降低理解的难度。

接下来让同学一边做伸肘屈肘动作,一边描述动作形成的原因,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同时培养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3.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并安排课后任务:课下尝试用硬纸板、松紧带和工字钉制作演示肌肉牵动骨运动的模型。

本阶段可以在梳理本节内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并且将问题延伸扩展,真正让学生发散思维,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动手实践,拉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七、说板书设计

上一篇:高速公路公司庆五一及迎五四文艺晚会主持词下一篇:工作手册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