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培训试卷

2024-07-17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试卷(通用8篇)

1.质量管理体系培训试卷 篇一

关键词:教师培训,培训质量,质量管理体系

2011年年初,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出台,这充分表明“十二五”期间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进一步深入开展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从事教师培训的机构要把培养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战略目标,围绕这一战略目标,以提升教师培训质量为主要任务,建构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切实提高教师培训质量。

2000版ISO9000标准的主要成果就是制定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企业及其他组织进行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怎样在教师培训管理过程中建立科学的培训质量监管体系,使之切实有效发挥作用,并能持续加以改进呢?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应贯彻和执行ISO9000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原则,以保证教师培训质量和有效性的提升。

一、焦点为“顾客”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就是以顾客为中心,它体现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指导思想。组织的生存依赖于顾客,因此,组织必须把顾客的需求放在首位,明确顾客的具体所属对象和范围,了解顾客的需求是什么,怎样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接受产品的组织和个人被定义为顾客。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第一顾客认定为接受培训的教师,第二顾客为送培学校,参训教师接受的培训服务就是培训的“产品”。因此,充分了解参培教师及其所在学校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是任何教师培训机构首要任务,并应把他们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教师培训机构要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具有创新性的知识和教学技能,学校需要具备较强的学科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师。但具体到不同的参训教师和学校,以及不同的时期和地域,参加培训的教师和送培学校的需求都不尽相同。为此,教师培训机构应着力加强与中小学教师和其所在学校的沟通,改善沟通环节方式和方法,有必要采取开放式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深入了解和甄别各方需求和未来期望,通过调整培训模式、目标、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满足并超越他们的要求。

二、领导团队的作用

“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发展方向,领导者应该营造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和谐环境并保持员工能充分参与”,这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2000版中所表述的管理原则。

一个组织能否实现管理目标的最重要基础是拥有一个睿智的领导团队。教师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政府层面管理机构和教师培训机构的领导要充分重视,并积极参与整个过程,充分发挥领导自身的主导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

1. 确立教师培训质量管理的目标。

教师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就是让每个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教师能够掌握学科的最新知识,提升教学水平和技能,以及教学、科研的能力,使其教学工作得到学生、家长、学校的认可。具体的质量目标需要根据每个地区和不同的培训对象,制定翔实的质量目标,例如: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教师满意度、培训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等。

2. 建立和运行监督体系。

教师培训机构多数为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多为行政性指令,培训质量的优劣对教师培训机构不造成什么影响,机构内部长期缺乏培训质量监控制度,管理过程经验化和简单化。因此,领导要抓好质量监控制度建设,出台相应的管理文件,建立流程,通过配备教学督导等措施切实开展质量监控工作。

3. 营造质量建设氛围。

大力倡导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向教师和参加培训的学员传达保障培训质量的重要意义,教师和学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培训质量的提高过程中。

三、全体员工的参与

“各级员工是组织存在之本,只有全体员工充分参与组织建设,其才干会为组织发展带来收益”。这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2000版管理原则之一。

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政府管理部门、培训机构的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教师都是组织之本,构建教师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离不开他们的参与。首先,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的管理人员要科学制订每年教师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以当前教师的需求为出发点,制定和开发出有利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的培训项目,吸引更多的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聘请优质教师授课,合理安排培训时间,聘请老专家进行督导等。其次,教师培训的质量与作为培训者的教师,要根据培训的目标和对象,制定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等,并在教学进程中根据学员的情况及时加以修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真正投入到培训工作中,加强自身的责任感意识,教师培训工作关乎下一代的成长,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能真正为中小学教师成长提供有效果的培训。再次,作为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是促进其专业成长的重要历程,参加培训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训对其掌握新知识、新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要珍惜培训机会,使自己成为培训过程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学习者。在培训过程中,只要有全员人员的积极、热情参与,培训的质量就有了保障。

四、质量管理过程及方法

“将组织的活动与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来管理,使其更有效达到期望的结果”。这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2000版所表述的一个管理原则。

教师培训同其他教育形式一样,也是一个输出合格学生的过程。此过程包含培训项目的策划、经费预算、培训时间、教师、场地安排等。由这些过程衍生出来很多教师集体备课、教学督导听课等细小过程。要做好教师培训的质量管理,就要识别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任何一项活动,每项活动都要按照统一的步骤进行循环操作,即策划、实施、监督测量、持续改进,被称为PDCA循环模式,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与效率。

1. 培训策划 (P) 。

培训策划是在培训开始前对整个培训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根据不同的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主要了解培训需求,确定培训的目标和质量方针,在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效果评价及实践环节等进行功能设计,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专家沟通,确定培训方案。

2. 培训实施 (D) 。

该环节就是对确定的培训方案进行展开的过程,也是整个培训工作的重点,根据培训方案落实负责人、制定培训项目的进程表形成可操作性的实施计划,并认真开展过程的常规化管理,例如,开学典礼、班务、作业、结业、考察活动、专题讨论等。

3. 监督测量 (C) 。

它是指对培训进行过程的有效控制。不同的培训项目,采用不同的监控方式和方法,一般包括督导听课、访谈、问卷调查、常规检查、召开多方座谈会。这样,整个培训过程运行的情况可以做到了如指掌,有效监控管理者服务水平、教师教学效果和学员的学习状况可以及时地掌握。调查的数据经过分析整理,形成结论,有助于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4. 持续改进 (A) 。

这是培训组织发展的根本。建立总结、跟踪、改进的流程机制,通过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相关记录等形式规范培训过程管理,建立信息化管理。每个培训项目结束后,召开全员参与的总结会,跟踪培训学员,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形成文字报告,在下一个培训项目特别注重改进,形成持续的良性循环。

五、管理过程须采用系统方法

2000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这样描述: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管理的系统性方法重点就是对管理系统加以分类,按照系统功能性进行分类,首先是对一个组织的功能进行识别,之后对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客观分析,并将分析的结果用于管理的衔接控制。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没有结构的系统,是不可能发挥整体功能的。

教师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由多要素、多层次、多人员组成的系统。从宏观层面上看,教师培训是整个教育大类中的一个子系统,教师培训要主动适应当前中小学教师的需求。从微观层面上看,把教师培训质量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其质量管理与教师培训机构内部各部门及外部领导机构的管理的工作密切相关,涉及教学各种要素,各个要素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要树立系统、全局观念,不能孤立对某个部门、某个环节进行管理。确立培训管理职责范围、培训资源管理、培训产品的实现、监控检测和改进等四个过程要素,通过这些要素构成了循环网络,形成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其中的监控检测和改进过程中沟通环节很重要,保障沟通的畅通与透明,以提高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建议和意见的反馈渠道应当畅通、全方位和多样化,每个反馈渠道都应发挥真正的作用,不能成为摆设,否则会影响整个控制系统。

六、持续改进

2000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中表述:组织的恒永目标就是持续改进总体业绩。

改进是指产品质量、过程及体系有效性和效率的提高。持续改进还包括:了解现状,建立管理目标和运行机制,寻求改进的科学方法,调动员工参与改进的积极性,评价和监测改进过程,验证和分析结果,再建立新的目标,不断改进,建立持续改进的流程。

教师教育培训机构是为教师提供接受教育服务的场所,服务失误又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客观现实,如何进行服务补救,进行持续性改进。首先,全体员工要树立持续改进的观念和意识,正视服务失误带来的影响,建立持续改进的程序,才能提高培训服务管理水平。其次,分析当前教师培训质量管理的现状,找到需要改进的环节,建立质量管理的改进目标,通过激励等手段调动员工参与改进的热情。

七、基于事实的决策

2000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指出:数据分析和信息是有效决策的基础。

评价的数据和信息真实有效是教师培训质量保障体系有效运行的前提之一,在每个培训项目中,为了解上课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参培教师的学习状况,对教师教学成效、管理者服务质量和学员学习需求等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办法进行测评,通过调查材料的处理,形成调查结论,为下一步的决策和改进提供真实的依据。在进行调查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细节。一是为避免因利害关系而做出不真实的评价,使用评价工具的评价表和调查问卷时,要注意设计细节以及发放时机的选择;二是抽样对象的选择应符合统计技术的要求;三是遇到特殊评价意见的,应进一步加以核实,否则,评价意见仅能作为参考。

八、互利的关系

2000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指出:组织与供方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加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供方”是指提供产品的组织和个人。与供方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组织是否能持续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双方要讲互利合作,建立良好的互利关系,这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教师是教学最重要的供方,教师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即是供应者,其属无形产品。教师与培训机构之间也是相互依存、共赢的关系,

教师培训机构依赖教师传授知识、培养人才。教师依靠学校为其提供自我实现的机会和适当的待遇。好的教师培训机构能吸引优质的师资,优质师资能吸引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学员,优秀学员能够为教师培训机构带来良好的口碑和声誉。这样,教师培训机构又有条件为优质教师提高待遇,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培训机构与教师之间的这种相互依存、共同促进的关系,使得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不断提升。因此,教师培训机构要重点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培训者队伍是教师培训机构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是建立教师培训高层次专家库,选聘高层次专家和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组成培训团队,按项目或学科进行分类,避免因专家“供不应求”而延误培训项目的开展。二是建立和完善教师聘任和评价制度;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控,开展教学效能的科学测评,形成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三是定期开展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搭建沟通平台,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及其学术水平。

由此看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八项原则之间不仅相互依赖、支持、渗透,同时还相互区别、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一个完整体系。对教师培训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启示作用。教师培训机构应充分认识到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理论在教师培训中应用的必要性,加强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八项原则的解读和研究,结合各教师培训机构的特点和条件,建立富有自身特点的教师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并保障其有效的运行和持续的改进。

参考文献

[1]兰觉明, 等.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质量管理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11) .

[2]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S].

[3]翟晓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培训中的研究探讨[J].新西部, 2010, (2) .

2.质量管理体系培训试卷 篇二

一、建立学员基本信息档案,缩短学员之间的差异

培训班开班伊始,发放基本信息调查表,通过学员填表,了解学员的教育背景、工作背景、能力特点等,结合本次培训的目标要求,对学员进行一个基本评估,初步判断本次培训学员能否达到本次培训的要求,如果得出的结论是达到目标有距离,我们会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我们的培训教师,教师会在培训中格外关注这些学员,通过帮带、开小灶的方法,最终使他们达到培训的目标。

二、明确培训目标,自主查差补漏

培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告知学员本次培训的目的,通过培训,学员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实现目标过程中我们会做什么,受训学员应该做什么,以及我们本次培训会分怎样的层级来实现我们培训的目的,和最终的评估方法,让学员对培训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培训学习过程,最终实现培训的目标。

三、全面详细介绍课程安排及教师情况,便于快速解决问题

把培训过程中的教学计划,任课教师的情况,特点以及特长,联系方式都尽可能详尽地告知学员,学员一旦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第一时间可以联系到老师,不拖延,不影响学习的进度,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培训的整体目标实现。

四、丰富业余生活,增加学员间的互帮互学

每一期培训班,参培的学员都有差异,有的技术过硬,但理论水平薄弱,有口说不出,怵怕理论考试及计算机操作;有的年轻,理论水平好,但实际技能欠火候,惧怕动手。我们通过开展文体活动,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熟悉及相互了解,在培训中互帮互学,能及时快速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提高培训的效果。

五、强化制度管理,保证学习时间

培训成果的好坏,取决于是否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做保证。培训的学员,大多都是在职工作人员,如果在本地培训,无论个人或者单位,都会有事情来干扰学员的学习,很难保证学习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单位提出培训学员一旦派来培训,就当是到外地出差,不能随便唤回单位,脱离培训。对学员我们要求,除了遇到非常重大的事件,不得随便离开培训地,班主任不随便准假。遇到真有特殊而紧急的事情,我们也很人性化,通过考勤请假制度,层层审批。这样要求后,稳定了学员的学习情绪,消除了工作培训两头牵挂,不安心的问题。

六、评选优秀学员,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

长期培训班,我们会在培训的过程中,安排模块的考试评估,小型的分组竞赛等事宜,其结果纳入最终的培训考核当中,并按照一定的比例评选出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员,给予优秀学员的称号,并将该称号反馈给学员的单位,作为评优的条件之一。这样做,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引进了良好的竞争机制,同时还提高了培训的质量。

七、评估反馈,优化培训模式 ,提高培训质量

培训完成,发放问卷调查表,详细了解学员的培训受益,培训中的优缺点,需要改进的问题,及时汇总,对培训做一个全面的评估,优化培训模式,改进培训方法,完善培训方案,为下一輪培训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使得培训效果不断提升,达到提高培训质量的目的。

以上这些,都是我与我的同仁们在工作中长期积累和尝试过的管理方法,在培训中确实有效,能使得我们的培训井然有序地进行,能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能全方位的培养他们的素养,实现培训的目标。虽然班级管理不是培训的主旋律,但是没有班级管理的有力配合,培训的主旋律也很难圆满地奏出最美的旋律。加强培训班级管理,是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1]企业培训师培训教材,新华出版社

3.质量管理体系培训试卷 篇三

公司: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40分)

1、动物传染病的三大要素为:()、()、()。

2、急宰室出口处应设消毒池,其应与门同宽,长不少于()米,深()米,且能排放消毒液。

3、生猪屠宰加工检验的三腺指:()、()、()。

4、屠宰用刀具,应用()℃热水进行()消毒。

5、健康猪的正常体温()、呼吸()次/min。

6、经宰前检验后的生猪,处理结果有()、()、()和()。

7、猪宰后检验的基本方法有()、()、()嗅检和实验室诊断五种方法。

8、宰后检验色泽异常肉有黄膘、黄脂病()、()、()、()和白肌病等。

9、生物安全处理是指用一定的方法将病害动物尸体和()或附属物进行处理,以彻底消灭其所携带的病原体,达到消除病害因素,保障人畜健康安全的目的。

10、非食用品加工过程中,必须遵循集中()、单独加工()的原则,不得对 其他正常产品造成交叉污染。

11、冷藏库温度应()℃ ;预冷库温度应控制在()℃,湿度控制在()。

12、咬肌检验主要检查(),凡是检出的病猪,其胴体、头、内脏都要进行()处理。

13、猪只经放血后进行沥血,沥血时间为()min。

14、刺杀点红到拿脏,全过程时间应控制在()min以内,全部屠宰过程应不超过

()min。

15、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和生物消毒法。

16、装车前,发鲜品时车厢温度控制在()℃,发冻品时车厢温度控制在()℃ 以下。

17、口蹄疫病毒具有多种血清型,有A型、()、()和Asia-1型、SAT1型、SAT2型、SAT3型等。宰后检验心肌时有时表现心包膜有弥散性及点状出血,心肌松软,形成所谓的()。

18、猪后肢从上到下依次是:髋骨、()、膝盖骨、()、()、跗(趺)骨、跖骨和趾节骨等,腿寸骨是()。

19、“接触肉品的设备、工器具和容器,应使用无毒、无气味、不吸水、耐腐蚀、经得起反复清洗与消毒的材料制作;其表面应平滑、无凹坑和裂缝。禁止使用(竹木工器具和容器)”是()规定的。

20、农业部农医发【2010】27号通知要求,在进行猪的肝脏检验时要“视检肝脏形状、大小、(),触检弹性,观察有无淤血、肿胀、变性、()、坏死、硬化、肿物、结节、纤维素性渗出物、寄生虫等病变。剖开肝门淋巴结,检查有无出血、淤血、肿胀、坏死等。必要时剖检()。

21、《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A),用于()出售或者运输动物,视运抵到达地点所需时间填写,最长不得超过()天,用汉字填写。

22.生猪产品检验后的处理原则是()、()和()。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第1125号公告:猪的三类疫病除多种动物共患病如大肠杆菌病、丝虫病、附红细胞体病外还有()、()、()和()4种猪的传染病。

24、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人畜共患病。其临床症状变现为(),天然孔出血,病理变化特点是败血症变化、脾()、皮下和浆膜下结缔组织出血性胶样浸润,血液(),呈煤焦油样。

25、我国法定一类传染病,猪有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

26、猪囊尾蚴主要寄生于人和猪的()、()和脑、眼等组织器官。

27、宰后检验发现旋毛虫病时其胴体和内脏作()处理,皮张()。

28、猪瘟又称猪霍乱,俗称“烂肠瘟”,是一种急性、()和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全身泛发性()、脾(),淋巴结水肿、出血,呈(),肾脏表现()。

29、猪有()个淋巴中心,大约190个淋巴结,宰后检验淋巴结主要选择有颌下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等,其中肠系膜淋巴结要剖检()cm以上。

30第三期国储肉执行的产品标准是()。

二、名饲解释(共5分)

1、(2分)急宰—

2、(3分)食品安全—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5分)21道检验工序有哪些(可以不按顺序)?

2、(7分)猪的宰后胴体初验包括哪些内容?复验在初验的基础上还要做哪些工作?

3、(3分)常见的瘦肉精有哪七种?

4、(5分)出厂产品(成品)的检验内容有哪些?

四、问答题:(35分)

1、(5分)一客户投诉某公司产品(3:7碎肉25kg/件)有一根白猪毛,请您认真分析原因并阐述如何防止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

2、(5分)猪丹毒在宰后检验中有四种表现形式:最急性型、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和慢性型,请叙述急性败血型和亚急性疹块型的宰后检验的主要病理变化?

3、(5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

签。标签应当标明哪些事项(共10项)?

4、(10分)一客户投诉某公司产品不符合客户要求,请您认真叙述该产品召回的程序和注

意事项?

4.质量意识培训试卷及答案 篇四

姓名:部门岗位:分数:

一、选择题(单选或多选,每小题3分,共27分,本题必须全选对才得分)

1.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的三不原则()

A.不接受不合格品B.不制造不合格品

C.不合格品不向下工序流转D.不制造合格品

2.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流转过来的产品进行抽检称为()

A.自检B.巡检C.互检D.终检

3.员工质量意识提高,是企业急待解决的课题。加强员工的产品质量意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教会员工要改变工作环境B.车间主管必须每天强调质量

C.大家要理解检验员的工作D.车间主管每天只强调生产

4.产品质量好坏主要决定于()的工作质量和控制能力。

A.质量部门B.生产部门C.采购部门D.人事部门

5.()就是生产者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按照图纸、工艺或技术标准自行进行检验

A.互检B.首检C.终检D.自检

6.要想避免不会做,下列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A.不去做事B.按标准作业书做

C.由别人代替做D.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7.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流转过来的产品进行抽检称为()

A.自检B.巡检C.互检D.终检

8.下列表述有错误的项是()。

A.过程检验的作用不是单纯的把关,而是要同工序控制密切地结合起来,判定生产过程是否正常。

B.成品最终检验是对完工后的产品进行抽检或全面的检查与试验。

C.当操作员出现质量问题时,检验人员应主动替他把问题解决好,操作员不用管。

D.生产同事如果发现品质人员玩忽职守,有义务向生产品质主管对其进行投诉,并协助调查投诉情况

9.全面质量管理三全”包括 “:()

A.全员参与B全面C.全过程D全技术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1.产品的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2.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顾客”,上道工序要为下道工序服好务。()

3.生产过程要实行自控、自检、互检())。

4.出现质量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分析,没有预防和整改措施。()

5.如果在生产中品质出现问题时,有人说“这一点小问题”没关系。()

6.车间主管只说完成多少任务,而不注重质量要求。()

7.影响产品质量的五大要素人、机、料、法、环,人是主要因素。()

8.操作工只能做产品,而不能保证产品质量。()

9.质量是由管理人员来控制的,与一线作业员无关。()

10.品质是很抽象的东西,需要很高深的知识才可以掌握。()

11.操作者将自己加工的工件通过检测判断合格与不合格后,必须使之分别堆放。

三、问答题(共40分)

1.什么是质量?(8分)

2.影响过程质量主要有六个因素(8分)

3.品质保证的三不政策(8分)

4.质量五不放过原则(8分)

5.何为质量管理“6S”(8分)

四、简答题(11分)

结合自己的岗位谈谈如何加强质量控制?)(2014年质量意识培训试卷答案

姓名:部门岗位:分数:

一、选择题(单选或多选,每小题3分,共27分,本题必须全选对才得分)

1.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的三不原则(ABC)

A.不接受不合格品B.不制造不合格品

C.不合格品不向下工序流转D.不制造合格品

2.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流转过来的产品进行抽检称为(C)

A.自检B.巡检C.互检D.终检

3.员工质量意识提高,是企业急待解决的课题。加强员工的产品质量意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C)。

A.教会员工要改变工作环境B.车间主管必须每天强调质量

C.大家要理解检验员的工作D.车间主管每天只强调生产

4.产品质量好坏主要决定于(B)的工作质量和控制能力。

A.质量部门B.生产部门C.采购部门D.人事部门

5.(D)就是生产者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按照图纸、工艺或技术标准自行进行检验

A.互检B.首检C.终检D.自检

6.要想避免不会做,下列表述不正确的项是(ACD)。

A.不去做事B.按标准作业书做

C.由别人代替做D.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7.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流转过来的产品进行抽检称为(C)

A.自检B.巡检C.互检D.终检

8.下列表述有错误的项是(C)。

A.过程检验的作用不是单纯的把关,而是要同工序控制密切地结合起来,判定生产过程是否正常。

B.成品最终检验是对完工后的产品进行抽检或全面的检查与试验。

C.当操作员出现质量问题时,检验人员应主动替他把问题解决好,操作员不用管。

D.生产同事如果发现品质人员玩忽职守,有义务向生产品质主管对其进行投诉,并协助调查投诉情况

9.全面质量管理三全”包括 “:(A B C)

A.全员参与B全面C.全过程D全技术

二、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产品的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2.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顾客”,上道工序要为下道工序服好务。(√)

3.生产过程要实行自控、自检、互检(√)

4.出现质量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分析,没有预防和整改措施。(√)

5.如果在生产中品质出现问题时,有人说“这一点小问题”没关系。(×)

6.车间主管只说完成多少任务,而不注重质量要求。(×)

7.影响产品质量的五大要素人、机、料、法、环,人是主要因素。(√)

8.操作工只能做产品,而不能保证产品质量。(×)

9.质量是由管理人员来控制的,与一线作业员无关。(×)

10.品质是很抽象的东西,需要很高深的知识才可以掌握。(×)

11.操作者将自己加工的工件通过检测判断合格与不合格后,必须使之分别堆放。(√)

问答题(共40分)

1.什么是质量?(8分)

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这种程度越高,质量就越好;反之就越差。

2.影响过程质量主要有六个因素(8分)

即人(操作者)、机(设备)、料(原材料)、法(操作方法及规范)、测(检验和测 量)、环(工作环境)。

3.品质保证的三不政策(8分)

①不 接 受 不 良 品--互相检查(互检)

②不 制 造 不 良 品--自检.③不 流 出 不 良 品--自检和互检

4.质量五不放过原则(8分)

原因找不到,不放過;責任分不清,不放過 ;糾正措施不落實,不放過 ;糾正措施不驗證,不放過 ;有效措施不納入,不放過。

5.何为质量管理“6S”(8分)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

三、简答题(11分)

结合自己的岗位谈谈如何加强质量控制?

5.两体系培训试卷 篇五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5分,共30分)

1、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掌握四级以上风险分布情况、可能后果、典型控制措施及可能存在的隐患。

2、隐患的分级是根据隐患的整改、治理和及其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级别划分。

3、日常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岗位级。

4、事故隐患分为基础管理类隐患和类隐患。

5、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将风险分为1、2、3、4级其中级最危险。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

1、企业要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标准和清单。A.考核依据

B.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C.领导带班

2、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的核心。A.检查

B.领导

C.风险分级管控

3、()承担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A、企业

B、中介机构

C、主要负责人 4、1级风险(红色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A、无需立即整改,可以继续作业 B、必须立即整改,可以继续作业 C、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

5、公司针对各科风险点制定()标准和清单。A、考核依据

B、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C、领导带班制度

三、判断题(每题5分,共15分)

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按照危险性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对风险点进行公告警示。()

2、安全检查表(SCL)的编制依据包括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

3、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一种定量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一、什么是隐患排查?

二、隐患一般分几级?

三、结合本职工作,说明如何落实双重预防体系?

两个体系试卷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5分,共30分)

1、(各生产单位、车间)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掌握四级以上风险分布情况、可能后果、典型控制措施及可能存在的隐患。

2、隐患的分级是根据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级别划分。

3、日常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班组级)、岗位级。

4、事故隐患分为基础管理类隐患和(生产现场)类隐患。

5、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1、2、3、4级其中(1)级最危险。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

1、企业要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B)标准和清单。A.考核依据

B.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C.领导带班

2、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C)的核心。A.检查

B.领导

C.风险分级管控

3、(C)承担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A、企业

B、中介机构

C、主要负责人 4、1级风险(红色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C)。A、无需立即整改,可以继续作业 B、必须立即整改,可以继续作业 C、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

5、公司针对各科风险点制定(B)标准和清单。

A、考核依据

B、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C、领导带班制度

三、判断题(每题5分,共15分)

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按照危险性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对风险点进行公告警示。(√)

2、安全检查表(SCL)的编制依据包括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

3、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一种定量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一、什么是隐患排查?

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

二、隐患一般分几级?

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三、结合本职工作,说明如何落实双重预防体系?

两个体系培训试题

危险源辨识方法培训

一、1、危险源;根源

2、作业危害分析法或者JHA法

3、评价结果;确定风险管控的优先顺序

4、可能性

二、1、A

2、C

3、A

4、C

5、A

6、A

7、A

8、B

三、1、什么是两个体系?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2、什么是风险?什么是危险源?

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3、说一下本岗位有哪些风险点和危险源?

两个体系试卷

一、1、各生产单位、车间

2、排除的难度

3、班组级

4、生产现场

5、严重性; 1

二、1、B

2、C

3、C

4、C

5、B

三、1、√

2、√

3、× 四、一、什么是隐患排查? 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

二、隐患一般分几级? 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三、结合本职工作,说明如何落实双重预防体系? 两个体系试卷

风险及管控措施培训

一、1、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

2、等级

四、1、(1)消除或减弱危害--通过对装置、设备设施、工艺等的设计来实施;(2)密闭--对产生或导致危害的设施或场所进行封闭;(3)隔离--通过隔离带、栅栏、警戒绳等把人与危险区域隔开;(4)移开或改变方向--如危险及有毒气体的排放口。

6.质量管理体系培训试卷 篇六

安全培训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战略措施[1], “培训就是利润”, 培训搞好了, 可以提高煤矿职工的素质和安全意识, 大大降低事故的发生, 减少费用的支出[2]。因此, 提高煤炭职工安全培训的质量对降低煤矿的安全成本至关重要。

一、安全培训质量的现状

目前, 煤矿职工的安全培训可以保证数量, 但培训质量普遍不高, 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通过培训提高的并不多。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较少体现成人教育的特点, 偏重知识的灌输。二是培训内容固定, 职工初训复训学习的内容基本相同, 知识得不到更新。三是培训考核流于形式, 不能真正检测员工的安全技能水平。煤矿职工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接受能力普遍较低, 培训时间短, 为了考试通过, 多数职工都是死记硬背, 并没有真正理解一些知识和操作要领, 导致日后在工作中不断出现操作失误。

二、义煤职教中心为提高安全培训质量采取的措施

义煤职教中心作为豫西地区唯一一家国家二级煤矿安全培训基地, 已为豫西地区输送了2万余名各类人才, 在安全培训工作中不断进行管理新方式探索和教学创新, 有效地提高了安全培训的教学质量。

(一) 开展学员大讲堂

以每节课或开展专题讲座为平台, 深入开展内涵丰富、形式新颖的“学员上讲堂”活动, 让学员讲身边的事、案例、安全经验等, 改变学员“听众”角色, 使之成为“主演”, 变成主讲者、点评者, 为广大学员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 使学员之间相互学习, 拓展视野, 激发其学习兴趣, 提高培训效果。

(二) 采用案例教学法, 以案释法

每一起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大都是用职工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教训。针对学员文化水平不一, 掌握知识参差不齐, 对于枯燥的理论教学, 既不感兴趣, 也缺乏理解能力的实际情况, 采取案例教学法, 把我们身边发生过的生产安全典型事故进行分类整理, 以案释法, 对学员进行针对性强的安全知识培训, 既可以消除学员对学习安全知识理论的畏难情绪, 又可以尽快使其从单纯工作角色进入学习型角色, 把已有的对安全知识模糊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使大家真正理解“条条规程血染成, 不可再用血验证”的含义。特别是在一线工人的培训班上采用案例法, 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研讨结合, 增进教学互动

采用研讨式教学, 能置教和学于研究探讨的氛围之中, 让来自不同单位的学员畅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同大家一起探讨, 与学友分享收获, 听取别人的经验和体会, 互相启发, 互相学习。在合作过程中, 教师对学员的发展负责, 学员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承担起自己参与活动与自主自觉学习的责任, 有助于避免学员在求学过程中出现应付差事的被动学习和厌学情绪, 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创新培训”的新理念。

(四) 积极开展“矿与矿对抗赛”, 激发学员学习兴趣

在每一期培训教学中, 为检验学员学以致用的成效, 结合集团公司生产实际和安全管理红线中的案例, 提供一些实物、模型、图片、视频, 制作一些竞赛题目, 开展“矿与矿对抗赛”, 使学员“在快乐中学习, 学习于娱乐之中”。

(五) 开通“监督热线”, 促进教学相长

教务处专设一部移动电话, 开通“监督热线”。鼓励学员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方面面提出意见和看法, 帮助改进教学, 提高教师知识水平。培训部门对提出意见或建议的学员在评选优秀学员时给予相应考虑。

(六) 实行“全景式”教学, 固化安全操作行为

为解决瓦斯抽放工、探放水工等工种实操教学对现场设备要求较高的难题, 与公司内部相关技术条件先进的矿井达成“矿校合作”培训联盟, 建立“全景式”实训教学基地, 使学员在校内完成理论学习并考试合格后, 到矿上进行实操培训, 固化安全操作行为, 使学员回到送培单位后切实显现安全培训的作用和效果。

(七) 大力开展准军事化训练和管理

锤炼学员意志, 塑造纪律观念, 强化团队意识, 打造高素质职工队伍。中心聘请有经验的军事教官对全员进行准军事化训练, 每一期都统一安排学员集中住宿, 要求学员上课前集体朗诵义煤公司安全理念, 用军队标准规范学员行为, 增强学员的执行力。

综上所述, 由于安全培训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煤矿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成本的高低, 因此, 强化安全培训质量是培训机构的重要任务和使命。义煤职教中心坚持以人为本, 在多年的教学管理探索过程中, 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 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使煤矿安全培训的质量逐年提升, 学员考试合格率能达到95%以上, 学员的安全意识入脑入心, 真正得到了提高, 提高了煤矿生产的本质安全度,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

三、结束语

煤矿的安全培训是煤矿企业生产活动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提高人的安全素质是该项工作的重要核心[3]。安全培训机构要不断地学习现代的培训理念, 了解成人学习的特点以及认知的规律, 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安全培训的教学质量。同时, 煤矿的安全培训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工程[4], 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监管部门以及相应的培训机构对煤矿安全培训高度重视, 协同努力, 才能切实提高安全培训的质量。

摘要:在我国目前煤炭行业经济形势严峻, 亟待降低煤矿安全成本的情况下, 分析了当前煤矿职工安全培训质量不高的原因, 总结了义煤公司职教中心在提高安全培训工作质量方面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教学方法, 为类似培训机构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键词:煤炭,培训机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素明, 高福辉, 王立志.以能力建设为基础的现代培训[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6.

[2]万军, 刘斌.浅谈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J].煤矿现代化, 2008 (1) .

[3]王凤京, 赵春兰等.煤矿职工的安全培训模式[J].煤矿安全, 2002 (8) .

7.浅析石油高校培训质量管理模式 篇七

关键词:石油高校;培训;质量;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今后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这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良好的机遇。石油高校充分发挥高校职能,为石油石化企业开展高层管理及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培训质量保障机制是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也是石油高校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石油高校培训质量管理现状

目前,石油高校及相关培训机构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展培训工作,培训规模不同,培训质量要求不同,宽严不一。总体上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石油高校注重继续教育及质量保障,设置专门机构及相应的人员配置负责石油石化企业人才培训工作,并辅以相关政策支持,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实施。

二是石油高校充分发挥各自学科和科研优势,研发高质量培训项目,开展石油石化企业人才培训,培训的重点和特色各异。

三是石油高校重视挖掘师资资源,师资广泛分布于高校、石油石化企业、政府机构、国外等专家、教授,为保障培训质量奠定了基础。

四是石油高校根据培训需求在培训实践中不断探索有效的质量管理模式,培训管理标准不一,做法各异,有待研发高层次、高质量的培训项目。

二、培训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

199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 S O)推出了I S O 10015—1999《质量管理——培训指南》。随后我国引进该标准,并发布了GB/T 19025—2001培训质量管理基本原则。它包括确定培训需求、设计和策划培训、提供培训、评价培训结果和监视五个管理程序,以保证培训质量的实现,为石油高校培训质量管理提供了指南。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出版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专门设置了项目管理领域的项目监控流程组,把项目的启动、计划、执行和收尾各个阶段都纳入了项目质量管理之中。这种项目监控流程可以用来对培训项目实施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确保培训项目的成功。

美国爱德华.戴明博士(Dr.Edward Deming)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PDCA质量管理模式,即被称之为戴明环。这种模式归纳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ion)四步循环管理程序。这四个管理手段可以形成一个培训质量管理的科学程序,循环不止,从而保证工作质量。

三、石油高校培训质量管理形成的基本模式

通过研究与多年的实践,石油高校的培训质量管理工作基本形成以项目管理为基础的管理模式(见图1)。培训质量管理是培训工作中的重要部分,贯穿于整个培训工作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包括质量保证和质量监控两个环节。质量保证包括培训工作质量计划和质量计划的执行,存在于培训工作的“确认培训需求”、“设计和策划培训”、“提供培训”和“评估培训结果”的四个阶段之中,确保培训的每一个阶段按照既定的计划执行;质量监控包括识别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以及纠正偏差的应对行动方案,同样存在于培训工作的四个阶段计划执行过程之中。质量保证工作在先,质量监控工作紧跟其后,形成培训质量管理工作循环。

四、石油高校培训质量管理的“人为”因素

石油高校培训质量管理工作是在各阶段、各环节主要关系人的直接参加和作用的结果(见图2),各关系人的缺位或错位都将造成培训质量管理工作的被动和损失。石油高校培训质量管理关系人总体上分成三个层次,单独或者联合出现在培训工作的四个阶段。第一层次的关系人是委培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他们是培训质量管理目标、培训需求确定、培训计划审核等主要关系人;第二层次的关系人是培训机构的质量管理者和培训项目负责人,是培训工作四个阶段的主要和核心关系人,负责培训项目的计划、执行和监控工作,培训机构质量管理人主要负责质量控制环节,而培训项目的负责人主要负责培训计划的执行,也就是培训质量保证工作;第三个层次的关系人就是培训师资和受训学员,他们的参与是培训质量管理的基础。教和学的良性互动能够促进培训目标的实现,提高培训效果和培训质量管理水平。

五、石油高校培訓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培训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涉及四个阶段:确认培训需求、设计和策划培训项目、提供培训和评估培训结果。第一,在确认培训需求阶段中,质量保证环节是确保能够正确识别工作需要与企业员工能力之间的差距,评审这种差距的解决途径,形成培训需求文件,质量控制环节确保识别工作没有偏差,形成的需求文件正确合理;第二,在设计和策划培训项目阶段中,质量保证环节确保培训方案的设计要求符合培训需求文件,质量控制环节解决设计过程中的漏洞;第三,在提供培训阶段中,质量保证环节确保培训工作按照培训计划有序进行,质量控制环节跟踪、检查计划落实和执行结果;第四,在评估培训结果阶段中,质量保住环节确保评估过程的真实性,质量保证环节解决评估活动的有效性。

六、石油高校培训质量管理的机制

石油高校培训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培训需要设计出合理的培训质量管理保障机制(见图3)。培训质量管理保障机制包括四个分机制:组织保障机制、教学保障机制、制度保障机制和后勤保障机制。石油高校培训质量管理组织保障机制是指质量管理关系人要求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共同参与,才能实施好培训质量管理工作。教学保障机制是指培训教学管理工作细致、到位,从教师聘用、课程选择、教材组织、教学手段开发和教学设备提供等方面支持培训教学工作;制度保障机制是指委培公司明确的管理要求和石油高校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学员管得住、管得好;后勤保障机制是指委培公司举办培训班的费用预算合理、石油高校的培训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等,比如,教室、食堂、宿舍、学习环境、以及行政服务、卫生服务等。

培训质量是继续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石油高校具有师资和科研等方面的优势,肩负着石油石化企业高层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及引领相关培训机构注重和研究培训质量的责任,在石油石化企业培训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加强培训质量管理,探索培训质量管理标准化,才能把石油高校培训工作推向规范化和专业化,促进继续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ISO,ISO10015-1999 Quality management-Guidelines for training,1999,(12).

[2]PMI,A Guide to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M]. ProjectManagement Institute,2008.

[3]W.Edwards.Deming,PDCA[EB/OL].http://www.isixsigma.com/dictionary/ deming-cycle-pdca/.

[4]陈玉琨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研究:基于利益关系人的分析[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8.危险废物管理培训试卷 篇八

主要考核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重要提示:本次试卷满分100分,及格分数60分。

部门: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90分)

1、建设产生固体废物的项目以及建设贮存、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项目,必须依法进行(),并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2、产生固体废物的(),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3、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固体废物。

4、对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固体废物的()、()和(),应当加强管理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5、转移固体废物出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贮存、处置的,应当向固体废物移出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移出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商经接受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后,方可批准转移该固体废物出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未经批准的,不得转移。

6、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污染环境防治(),采取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

7、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合理选择和利用原材料、能源和其他资源,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工业固体废物(),降低工业固体废物的()。

8、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流向、()、()等有关资料。

9、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其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加以利用;对暂时不利用或者不能利用的,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建设()设施、场所,安全()存放,或者采取()处置措施。

建设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必须符合()。

10、对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

11、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计划,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

12、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危险废物,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不处置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者处置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代为处置,处置费用由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承担。

13、禁止将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的单位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的经营活动。

14、收集、贮存危险废物,必须按照危险废物特性()进行。禁止混合收集、贮存、运输、处置性质不相容而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物。

15、贮存危险废物必须采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防护措施,并不得超过();确需延长期限的,必须报经原批准经营许可证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16、转移危险废物的,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写(),并向危险废物移出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移出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商经接受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批准转移该危险废物。未经批准的,不得转移。

17、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制定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进行检查。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以填埋方式处置危险废物,应当缴纳危险废物排污费。()

2、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

3、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制定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向所在地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4、转移危险废物的,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并向危险废物移出地设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上一篇:《草莓》教学设计下一篇:企业对学生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