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学生的发

2024-06-22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通用12篇)

1.一切为了学生的发 篇一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把校车安全问题真正纳入法制的轨道。这样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且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温家宝总理在11月27日召开的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针对校车安全问题表示,“我要求法制办在一个月内制订出《校车安全条例》”。

这一讲话至今仅半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昨天公布《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征求民意,公众如有修改意见,可在明年1月11日前进行反馈。

这一高效的立法速度足以证明立法解决国内校车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充分证明了民生问题的分量。

■规定

违规校车可先走后处罚

征求意见稿特别强调,接送幼儿、小学生的校车应当是专用校车。北京师范大学袁桂林教授解释说,专用校车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校车标准生产的车辆,它与一般交通工具不同,配置更符合儿童特点、安全上更有保障。

此次校车条例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给予了重点关注,幼儿园虽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但由于频发的校车安全事故,也被纳入进来。目前,国家对幼儿园的布局、服务半径等没有明确规定,其实幼儿园更应提倡就近入学,农村地区也应将幼儿园分散办到村里去。如果都就近了,就没有了校车的需求。

有关部门还顺应民意迅速回应民生期待,在征求意见稿中对校车赋予优先通行、在消除违法行为的前提下先放行后处罚等“特权”。如规定,校车在道路上停车上下学生,应当靠道路右侧停靠,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由驾驶人将停车示意牌伸出车窗,后方车辆应当停车等待,不得超越。而不避让校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500元以下的罚款。

改装校车将强制报废

校车一旦违规将面临重罚,如生产、销售不达标的校车,将被责令停产禁售,没收违法校车,并处违法生产、销售校车(包括已售和未售的)货值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使用拼装、擅自改装或者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接送学生的,由交管部门收缴并强制报废;对司机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并吊销驾照;对车主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提供无校车标牌的车辆作为校车使用,或司机无校车驾驶资格,将被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校车服务提供单位存在这些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其经营许可证件。

2.一切为了学生的发 篇二

一、教育中, 班级需要严明的管理, 更需要严爱相间

原以为, 去年的初一 (13) 班自己的管理应该是比较成功的。规范的行为习惯, 可靠的班委力量, 令人羡慕的班级荣誉, 问题学生基本在掌控之中, 管理中没有了繁琐的说教, 没有过分令人头痛的学生, 一年的管理中, 自己比较轻松。因为, 面对素质比较好的学生, 我的管理更多的是规范要求, 严格执行, 学生的行为习惯很快得到了比较满意的进步, 加上自己说一不二的做法, 学生对自己很是畏惧, 虽然, 管理没有吃力, 但是心里总有一种隐隐的痛———自己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了, 可是学生和家长却从来不领情, 他们似乎认为自己的孩子一直就是这样优秀, 好像没有我的任何功劳。

经过暑期的培训, 在听报告的过程中, 我突然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一个字“爱”不是自己不爱学生, 而是我已经有一段时间不会对学生表达细腻之爱了。我对于学生的是宏观之爱, 整体上, 我希望把班级管理得有序、管理得规范。但是, 我已经不会对每个孩子、不同的孩子给予不同的关爱了。教育中, 因材施“爱”更谈不上了, 更多的是因材施教啊!

曾几何时, 自己给留校学生做饭, 给生病学生做饭、喂饭, 给学困生补课, 给单亲孩子做工作……那时的自己也曾迷茫过, 我对学生这么好, 为何孩子们不好管理, 班级中仍然有不听话的学生呢?为何这些学生仍然有违纪现象呢?于是, 经过几年的调整, 自己对于爱学生已经变得缩手缩脚, 对于细腻之爱已经不再那么细腻了, 我把自己调整得非常“理性”, 非常“冷酷”, 学生却和我保持了距离, 我已经找不准自己的定位了。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也不知道这个度到底该如何去把握。

“爱心是做好班主任的基本条件”, 这可能是班主任培训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我突然明白, 在严格的管理中, 需要给学生更多的爱, 他们是我的孩子, 我希望把他们培养成人。但是, 不同的孩子, 需要我用不同的爱去教育和引导, 而不单单是纪律的约束。我缺少了细腻的关爱, 没有用真爱去关爱每个孩子, 他们的心灵依然对老师只有敬畏, 他们对我只有服从却没有爱。

我明白了下一步自己需要严爱相间, 细爱长流。不为做一个好班主任, 只为每一个孩子心灵的需要, 只为每一个孩子成长的需要, 让他们在纪律的规范中成长, 但是每个人心中要沐浴老师爱的阳光, 感受老师爱的力量。让每个孩子用心成长, 用心记住老师的真爱。不是私立学校的孩子不懂爱, 恐怕是自己还要在教育和关爱私立学校孩子的身心成长上下工夫。

二、教学中, 不能再把成绩作为必须, 更需要关注兴趣和成长

急功近利的教学, 成绩是教学的首要。恐怕作为私立学校的老师为了生存、为了自己, 都在这样做。自己何尝不也是这样啊!

听了刘颖主任的《落实科学备课, 有效“用课本教”》的报告, 不禁为自己近年来的工作而汗颜。

说实话, 自己很少研究学生, 很少研究这课本要给学生的是什么, 我更多在乎的是教给学生什么知识, 让他们完成什么学习任务, 而这些知识和任务却是从考试的需要出发, 而非学生的需要, 更不要谈什么学生的成长。

用课本教学生学有兴趣;用课本教学生学有所得;用课本教学生学有方向。

这课本是何等重要, 这课本有多少东西有待我们去开发和运用啊!一直抱怨教材陈旧, 一直抱怨学生基础薄弱, 一直抱怨语文教学毫无功效。今天, 我才明白, 真正问题出在我们身上, 我们根本没有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没有认真研究课标和课本, 教师目光的短浅, 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更改了语文作为工具学科的现实性意义。

今后, 学生才是自己备课的需要, 学生的成长才是自己教学的方向, 而不是成绩, 更不是完成教学任务。

研究学生所需,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目的, 认真研究教材, 从课标出发, 是自己今后的教学方向。

重新做了一次关于“课改”的洗脑学习, 重新进行了一次关于“班主任”的更新认识, 我的心里豁然明朗了, 我更明确今后的教育和教学中自己应该如何去做, 如何更好地为学生所需而教学、而管理。这样, 自己的路才会更顺畅、更平坦。

3.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篇三

一、学生需要就是我的追求

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智慧的化身,是知识的缩影。因此,教师必须用渊博的知识影响人,用人格的魅力感化人。为了不辜负学生的希望,我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钻研教育理论,并努力把理论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个性。几十年来,数学、思品、科学我都教过。在新一轮课改中,作为校长,我多次主持“老课新教”的教研活动。例如,在上五年级数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我整合了思品课上“祖国的巨大变化”和科学课上“滑轮的运动规律”等有关知识,和学生们一起演示火车相遇、飞机相遇、机器人相遇以及卫星相遇等情景,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二、学生进步就是我的快乐

教师的许多烦恼,都是因为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教育对象而形成的。评价学生是一种艺术,更需要评价者有一种较好的心理境界。我担任六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时,教数学、思品等课程。生源是从下面村小来的,60%成绩不合格,有的学生数学水平还不如二年级学生。我非常烦恼。那一段时间,我反复研读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积极投身到新一轮课改中。魏书生深有体会地说:“一名好教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我把善待每一位学生作为规范自己教育行为的起点,把全部心思用在发现他们的优点上。曾有一个考试成绩只有20多分的学生,班上所有不该发生的事几乎都与他有关,可谓是人见人恼的学生。记得第一次同他谈话时,我给他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只是在谈到“争取做班上的‘纪律督察员”时,他连说了三个字:“好!好!好!”这是整个谈话中他说的唯一一句话。就凭这三个字,我看到了希望。随后我让他写一份当“纪律督察员”的计划,从他写的歪歪扭扭的近百个字中,我看到了他心中燃起的希望的火花。在我的鼓励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他不仅自己带头遵守学校和班上的各种规章制度,而且“督察员”也当得非常称职。他把过去爱逗爱闹的习惯用到了热爱劳动上,洒水、拖地、擦门窗……他几乎包揽了班上全部的力气活。他的这些进步虽然令我高兴,但如何培养他求知的欲望也让我颇费了一番心思。我从最小的目标开始,首先借给他几本他喜爱的图书,包括童话书、故事会、优秀作文集等。只要他一次作业不出差错,我就大张旗鼓地表扬。临近小学毕业,我发现他思想压力很大,就亲切地鼓励他:“只要你努力学了,不管考试结果怎样,即使比平时只多得了1分,也说明你进步了!”他听了,郑重地点了点头。经过努力,最后各科成绩都及格了。

三、读懂学生我就有深深的成就感

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喜欢把什么事都写在眼里,挂在脸上。当教师时间长了,就能通过他们的眼神和目光,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从而实施有效的心理调控。课堂上,我能从几十双熟悉的眼神中找到成功的喜悦,也能感受到失败的沮丧。任何时候,只要他们高扬起自己的脸,我立刻就能读懂这本“无字天书”,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我会随即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行为。

一次,在给五年级一个班上数学课时,四组中间的三名男生坐得很端正,表面上全神贯注听我讲课,其实,我发现他们的内心在起波澜,脸色不是在随我讲课的情形而变化,眼神中反馈的也不是课堂上的信息,其中一个还拿错了练习本。下课后,我给他们三人写了一张纸条:“你们上课在想什么?能告诉老师吗?”他们没有及时回答。中午,他们推开了我的寝室门,告诉我事情的原委:课间,他们在学校食堂打扫卫生时,不小心碰坏了一个饭盆。因为害怕学校追查,所以心神不宁,总在想怎样逃过这一关。我及时帮他们分析了这件事的因果关系,让他们吸取教训,并教给他们今后处理这类问题应采取的态度和方式,终于让他们如释重负。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千百倍的语言”。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几乎一切非语言的声音和动作都可以作为沟通的手段”。从教三十多年来,我以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执著,苦心研读一张张稚嫩的脸,成就了我想当一名优秀教师的理想;而同学们也通过我的眼神,解开了他们心中的一个个谜团,找准了人生道路上的跑道。我们师生之间,用眼神说话,用目光传情,搭建起了心语的桥梁,彼此心心相通,使教育活动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四、家长满意就是我的愿望

绝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从小具备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能力。我发现,就终结时的成绩和过程中的进步而言,家长们更关注的是孩子的进步。一个每次成绩都是“优”的学生,家长并不太在意,而一个后进生变成了中等生,一个中等生变成了上等生,一个偏科的学生变成了全面发展的学生时,家长会非常高兴。我除了上好每一门课外,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次,一名家长专程登门道谢。他的孩子以前从来不做家庭作业,现在不仅每天按时做作业,而且还对数学特别感兴趣。播下的种子有了收获,我当然很高兴。走在街上,外出散步,经常有家长热情地打招呼,还不断听到“您的这一招真灵,我儿子现在听话多了”,“我女儿不贪早床了”等等一些赞扬的话。家长满意就是我的成功。家长满意了,就会主动参与到教师的教育活动中来,协助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当教师要有良好的心态,特别是当小学教师。要把每天升起的太阳当做新的召唤,把讲台当做施展才华的舞台,把批改作业、备课当做撰写人生履历。只有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塑造心灵,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

4.一切为了学生的高素质 篇四

评说:职业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前些年很是红火了一阵,近年来似乎不那么受青睐。其实在一些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始终很受重视,因为它是现代化企业的大厦不可缺少的一根支柱。就在咱国内,五年制高职这些年来也是成绩斐然。有关人士披露,在就业最困难的年份,全国五年制高职仍然保持了平均87%的就业率。与同专业的本科生相比,高职毕业生的优势在于有较强的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因此从初中毕业起适当分流,无论从国家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还是从学生个人的就业前景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成都市将于今年秋季新学年开始之际,在农村中学开设实用技术课,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增收。成都市规定,在农村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开设1至2门以实用技术为主的`选修课,每学期不少于15个学时。农村中小学在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要求之外,将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开发适合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评说:这条新闻和上面那条一样,都反映了职业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在沉寂若干年之后,重新受到了重视。农村中小学生绝大部分升不了大学,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将来仍要回到农村工作甚至当农民,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因此,在中学里就教给他们怎样当好现代农民,建设好现代农村,是农村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必须担负起的责任。

最近出台的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方案和各学科标准,明显降低了知识总量和难度。新课程和新教材将于今年秋季在上海的小学起始年级全面推行,初中和高中将在和推行。

5.一切为了学生的发 篇五

——“海城首届十大师德模范”被推荐者吴华桂老师先进事迹

吴华桂,女,1969年9月出生,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语文学科带头人,1990年走上教师岗位,现任广西北海市海城区第一小学五(3)班班主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1年来,吴老师敬业爱岗,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一教育主旨,坚持以校为家,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全身心投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从而在育人和教学方面都做出了较理想的成绩。

一、雄心壮志上小岛,义无返顾控流失。

1990年7月中师毕业后,吴华桂老师申请到广西边远海岛——涠洲斜阳小学任教,开始了她的教书生涯。刚去时,同行们既惊奇又不解,因为在她之前从没有一个经过正规培训的教师去那里,父母更是反对她去,他们知道那里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生活艰苦。但是由于吴老师的坚持,最终谁也没有劝住她。在斜阳,她的确吃了不少苦。有时也问自己,是不是真来错了地方。但是转念一想,大家都不愿意来,难道让这里永远都闭塞落后下去吗?可那些小孩是无辜的,他们也有受教育的权利啊!想到这,她的心很快安定下来。为了改变岛上学校的面貌,她勇挑重担,担任六年级语文教学(以往六年级要到涠洲中心校插班),并负责主持学校教学工作。为了使教学实现正规化,吴老师开设了过去没有的课程,使音乐、写字、体育课在那里生根发芽。虽然条件艰苦,教学工作繁重,每周要上二十多节课,但是她却觉得很充实。

94年,吴华桂老师调到了高德小学。高德小学地处北海市郊之间的高德镇,那里白粉仔多、烂仔多、农民子弟多、外来经商的多,生源非常复杂,学生流失严重。作为一个青年女教师,对于学生流失,她原没有什么心理准备,然而接二连三出现的学生辍学现象在她心中激起了阵阵波澜。她仿佛看到了那些眼巴巴地看着别的孩子跳着跑着上学而自己只能躲在墙角偷偷抹泪的孩子;她仿佛看到了那些因为家里贫困,只能过早中断学业,在山坡上放牛、望着天空发呆的孩子。吴华桂老师感到一种责任在强有力地牵引着她。她不能让自己的学生遭受这样的命运,流失到社会成为一个

社会负担。带着这种责任,吴老师伸出温暖的手去抚慰那一颗颗受伤的心灵。家住高德大小岭的学生郑兰新,因父母离异,把她丢给80高龄、双目失明的奶奶,祖孙俩仅靠政府救济金维持生活。在她读六年级时,奶奶病逝,成绩优秀的郑兰新决定放弃学业外出打工,吴老师知道情况后,就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为她垫交一切学习费用,还给她生活费,让她安心学习。升到六中后,吴老师还专程去找校长,反映该生的特殊情况,要求学校减免她的部分费用。家住高德三街的庞世燕,父亲早逝,患有眼疾的母亲带着她和两个弟妹过着艰难的日子,吴老师就一直支持她读完中专直至工作。经过她的不懈努力,她所管理的班级从未有过学生失学的现象。

二、爱岗敬业,心系教学第一线。

1999年11月的一天,吴老师辅导完最后一个学生的学习,在回家的途中,意外受伤,造成右手腕骨折。当医生告诉她至少要一个月才能拆掉石膏、三个月方能基本康复时,她不由得哭了起来。医生当时很不理解,说:“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伤,好好歇几个月就行了,看把你吓的!”吴华桂老师伤感地说:“唉,我每天都有四节课呢!要是我歇了几个月,那我的学生怎么办呀?”

她人被迫离开了教学第一线,心却留在了那里。她每天在家里用左手努力地练习书写粉笔字和钢笔字,让同年级的老师把学生的作业、试卷捎回来,用左手试着批改,通过批改作业和试卷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家呆不到十天,她就用绑带托着还打着石膏的右手腕,迫不及待地让家人送她上班了。谭校长见到她的伤势,担心她上不了课,但当他看到吴华桂老师能用左手挥洒自如地在黑板上书写着粉笔字,孩子们都专注地听讲时,终于放心了。

2004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女儿突然肚子痛,还发起了高烧。吴老师把她送到医院,经检查患了阑尾炎,医生建议住院观察治疗。一边是教师的职责,面对的是将近50多双求知的眼睛,一边是母亲的职责,面对的是需要自己照顾的女儿,权衡轻重,她是哪头都不能扔呀。丈夫远在涠洲岛,她不想让他担心女儿,更不想影响他的工作。于是,吴老师每天奔波于学校和医院之间,坚强地履行着一个教师和一个母亲应尽的职责,即使是女儿住院期间,她也未耽误过学生一节课,请过一次假。有一次,眼看上课时间快到了,她就跟孩子商量:“你自己在这儿看故事书,妈妈去学校行2

吗?”女儿怯生生地说:“妈妈你别去学校了,我一个人在这儿呆着害怕。”望着女儿稚嫩的脸,吴老师强忍着心中的酸楚,对女儿说:“你已经是二年级学生了,要勇敢些,知道吗?”在女儿不情愿的目光中她眼含热泪带上房门匆匆而去。那一次,吴老师是一路流着眼泪到学校的,可她人一到学校,看到她的学生,就仿佛忘记了女儿。很多老师规劝她:“把心思放到女儿身上吧!别耽误了治疗。”

06年下半年,吴老师在学校值日时,被学生不小心冲撞跌倒在地,右手腕舟骨再次发生骨裂,旧伤反复,难于康复。但她仍一边敷药一边坚持上班,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各种困难,没有耽误学生的课程学习,并在学校期末考试中名列前茅。

三、悉心育人,科学“治”班,痴情育桃李。

吴华桂老师注重教书育人,能时时处处以热忱的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在每一任班主任工作中,她都能对学生投入全身心的爱,并能处处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表率,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好,综合教育质量高,得到了领导和老师的一致肯定。她在班级管理中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分析学生,注重档案管理。一接班,她即查阅学生档案,并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谈心、重点家访等多种形式综合掌握学生情况(比如性格、爱好、家境、成绩等),并建立了新的学生档案。如经过了解,发现顾传文和戚音保两同学家境不好。两人的父亲均患病医治无效而亡,家里欠下的一屁股债靠母亲一人打零工来偿还。为解他们的燃眉之急,她联系学校领导,由他们申请得到了学校的特困生补助基金,使他们能安心学习,没有后顾之忧。档案管理使她避免了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分析班况,加强目标管理。根据六(3)班的具体情况(部分学生上进心不强、集体主义观念较淡薄、学习目的性欠明确等),吴华桂会同班委、队干提出以“自强、进取、团结、求实”作为班训,并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警句时刻勉励学生,要求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21世纪学习社会的主人。提出第一步目标,班级在年级中考核优胜;第二步目标,班级学风、班风全校领先;第三步目标,学习

质量和德、体、美、劳各方面素质有较大提高。由于目标明确,学生们的自信心被充分调动起来,有效地促进了班集体的整体优化。

3.结合规范,强化制度管理。结合《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吴华桂会同班委、队干制订了班规,经全班同学讨论通过后,即成为班级所有学生行为规范、学习生活的公约。她还实行了操行品德的量化考核方式,使制度管理民主公正合情合理,从而提高了教育和管理的力度。

4.培养骨干,重视自我管理。在班级教育中,吴华桂首先提出了班干部无小节,要求他们处处以身作则,成为全班同学的楷模。通过谈心、鼓励、扶持、督促、指导等方式,使六(3)班逐渐产生林斯毅、李元勇、周世曾、李慧、梅永洁、盘耀芳、叶子洋、林海婷、莫冬凤等一批得力的班干部。其次,她有意识地放手让班干部独立主持开展班级活动,如由他们自己成立操行考核小组,卫生自查小组,学习互帮小组等。同时还采用班干部值周制,让他们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中坚。第三,她要求全班同学加强自我管理,按学号实施全班同学值日班长制,人人争做文明学生和文明标兵。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极大地提高了班级教育的质量。

5.系列活动,重在过程管理。如2008学年,她所带的班级先后召开了“同在一片蓝天下”、“顽强拼搏,勇攀高峰”、“我为奥运添光彩”“自信――走向成功”“天生我才必有用”“人无志不立”等10多次主题班会; 组织了庆六

一、迎新春等文艺活动,举办了普通话、新闻、科技、奥运等各种知识竞赛;组织了运动会、军训汇操等体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思想感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活跃了学生的文化生活,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了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6.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到了高年级,学生进入了青春期,随着小升初的日趋临近,个别学生会感到精神压力很大,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一见考试就会头晕,严重的甚至会整天愁眉不展,忧郁心烦,看不进书。在了解了个别学生的这种不健康心理后,吴老师不失时机地利用周记、日常谈话、个别谈心、网上资料下载和张贴等方式不断鼓励学生正确面对青春期的烦恼,找回自信心,提出努力加自信就一定会成功。两年来的事实证明许多学生由于自信心被充分调动起来,不仅战胜了自我而且超越了自我,从而发挥了最大的潜能。

四、严师威望胜慈母,倾心付出不求回报。

(一)如母情深令人爱——学生深情地说:“吴老师就是我们的妈妈。”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吴老师深深地懂得这个道理。她把满腔的爱无私地献给了学生。她用自己的真心和爱心换得了家长的放心,学生的舒心。是的,她一心扑在学生身上,爱学生已经胜过了爱自己的孩子,对待学生就像对待心爱的宝贝一样,细心地呵护着学生,关爱着学生。

她每接手一个班级,总要设置一个“爱心包”。里面装满了沈老师自己和她孩子的衣裤。遇到雨天,同学们如果在上学路上淋湿了衣裤,她就从爱心包里拿出衣裤给学生换上,并为他们擦去身上的雨水,递上一杯热水。这样,学生就可以舒舒服服、安安心心地学习了。体育课后,有些学生跑得浑身是汗,衣服都湿透了。她就把这些学生召集起来,一个个地为他们擦干背上的汗,让他们换上干净的衣服。每当此时,学生们是多么的满足,多么的享受。每天一下课,她不准学生在教室看书、作业等,总叮嘱他们到校园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学生们动情地说:“吴老师就是我们的妈妈。有时,比妈妈还要细心,还要爱我们!”

(二)严师威望胜慈母——学生斩钉截铁地说:“我就是爱听吴老师的话。”

吴老师的爱亲似慈母,又胜过母爱。这是一种对学生负责的爱,是严格的爱。

在教育学生时,她注重身教重于言教,时时模范自己的行为,刻刻成为学生的楷模,以自己的吃苦耐劳、勤奋踏实的作风为学生们树立榜样。她还不断探索班主任工作的良策,如“降温冷却”、“理解感化”、“爱心传递”等等,使学生看在眼里,服在心里。

她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带动其它良好习惯的养成。她倡导学生自主管理,加强学生自觉性培养,开展“自尊、自强、自律”的“三自”教育活动,使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班级的主人,培养出一批有工作能力的班干部。在他们班级,总能看到和谐的画面:吴老师总是轻轻地走进教室,同学们也总是静静地学习。

她注重在管理过程中培养学生把班集体的荣誉与自己的行为紧密结合,为集体争光,她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多次被评为区优秀班集体。

如今的学生都是家中的小皇帝,然而,这些小皇帝们在吴老师面前可是言听计从,对沈老师的话是心悦诚服。一次,一个性格倔强的学生和父母闹翻了,把自己反锁在卧室里。任凭父母怎么劝说,怎么妥协,她就是不肯开门。父母没有办法,最后只好求教沈老师。父母说,沈老师叫她开门出来。该生说只有亲耳听到沈老师的话她才相信。沈老师就发短信给该生,该生一看到短信,她就乖乖地出来了。很多家长都由衷地发出感叹:“孩子就爱听吴老师的话!”

(三)心理攻防是高手——学生自豪地说:“吴老师摸摸我的额头,我的心就定了。”

吴老师是严师,是慈母,还是一个称职的心理辅导师。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学生,她每学年都要走入每个学生家庭,因此,她对每个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她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有的是和风细雨式的关怀,有的是力推助进式的引导,有的是物质帮助式的温暖,有的是沟通交流式的理解。在学生面前,她从不发火,从不厉声说话,但经常能看到她在恰当的时间,适当的阶段找合适的学生进行谈心。她会为了督促不爱学习的学生,去买学生爱吃的巧克力、果冻等给他,但决不提作业的事。久而久之,学生被感动了,爱听她的话了,她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给他讲道理。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后,更是为了感谢吴老师,学习的劲头就足了。

吴老师就像有魔力一样,她能洞穿不同学生的心理,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在她的针对性的爱心教育下,学生健康茁长地成长着,对她更是依恋有加。有一个学生每次考试前,总要跑到吴老师的面前,让吴老师摸摸她的额头,然后她才安心地参加考试。吴老师温柔的声音传递给他的是鼓励,是动力。她说:“吴老师摸了我的额头,听了她的话,我的心就定了。”

(四)倾心付出不求回报——学生激动地说:“我们爱吴老师!”

吴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当吴老师得知班内一聪明而又调皮的学生的父母需出差两个多月,没有家长看管,想麻烦吴老师帮忙照看,她毫不犹豫地带回家中。于是,第二天吴老师多了一个“儿子”,每天上学、放学都带着他。吴老师自己的女儿与这个学生年龄相仿,但这个学生与自己的女儿不一样,有很多不爱吃的东西,吴老师并不嫌麻烦,每天三顿饭都先问学生吃什么,然后再去做,对自己的女儿却不闻不问了,6

害得自己的女儿对吴老师都有了意见。由于这位学生来得匆忙,连换洗衣服也没带。吴老师就自己掏钱给他买了衣服,连袜子也没有忘记,买了好几双。

就这样,吴老师带了马晨煜两个多月,学生的父母亲出差回来,两人对吴老师千恩万谢,吴老师表现得很淡然,轻轻地说:“没什么,搁谁都会这样做的。” 今年的教师节,家长特意在饭店定了桌以表感谢她,吴老师却婉言拒绝了。六十多天里,吴老师没有吃过他家一顿饭,没有收取家长一份礼。像这样的奉献不胜枚举,她就是全心全意为学生,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同学们发自内心地说:“吴老师,我们爱你!”

四、坚持学习,乐教善研,锐意创新。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吴华桂老师充分认识到:“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她深知现代社会、现代学生需要具有知识渊博、锐意创新的教师。只是凭着自己已有的经验、满腔的热忱是只能做“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断地充电,不断地寻找提升自己的源头活水,坚持进行业务和理论学习。多年来她总是象学生时期那样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先后参加了“汉语言文学大专班”、“现代管理学本科自考”学习和各类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掌握精湛的业务知识。深夜,她还手执书卷在拼搏,睡眼迷朦的女儿醒来,总是不解地问:“妈妈,你怎么每天晚上都看书,你不累吗?”吴老师总是坦然一笑,继续埋头学习。她也有劳累的时候,也有过放弃的念头,因为她也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但是一想到了学生、想到了教育的发展,就浑身充满了力量。

五、默默耕耘,分分收获,真心献教坛。

教育这份工作,投入地做与得过且过地做,效果大不一样。吴华桂老师要求自己投入地工作。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她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培养学生,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自1990年以来,吴老师几次跨年段教学,甚至跨新老教材教学,凭着自己艰辛的探索,在教学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和毕业班语文教学经验炼就了她具有优秀的组织教学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善于与学生(家长)沟通,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深得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赖。所带班级有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在学校的各项考核评比中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

市属级先进班级,历年被评为校级先进班集体。

吴华桂老师超负荷的工作,超强度的探索,换来了教学上的硕果: 1990年9月被评为涠洲镇优秀教师;1992年9月被评为北海市郊区优秀教师; 1995年2月撰写论文《浅谈班主任工作》在北海第二届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中荣获一等奖;1995年9月被评为高德镇优秀教师,辅导学生参加高德镇“赛诗会”获优秀指导奖;1996年6月获镇小学语文教学优秀奖;1996年9月被评为海城区级优秀教师;1998年10月获北海市教育教学论文优秀奖; 2000年4月获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校级二等奖;2000年5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小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转化后进生之策略》分别获省级二、三等奖; 2000年10月撰写案例《“爱情”游戏》在广西小语教研中心教学经验交流上介绍并获得二等奖;2001年12月辅导学生参加广西教育学会的“环保小卫士”作文竞赛获先进工作者奖;2002年5月辅导学生刘金苗参加“崇尚科学,传播文明”读书活动讲故事比赛分别获市级指导二等奖、海城区级指导一等奖;2002年5月辅导学生参加小博士报社的“我与税收”征文竞赛中获优秀指导奖;2002年6月撰写论文《开辟创新途径,提高作文水平》在广西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评比活动中获得二等奖;2002年7月辅导17名学生参加全国“小学生手抄报大赛”分别获一、二、三等奖,本人获优秀辅导教师奖;2002年11月获学校课件制作比赛二等奖;2003年7月获学校“师德”演讲比赛二等奖;2004年4月撰写的教学反思《会唱歌的转笔刀》获校级二等奖;2004年5月指导学生参加全区中小学语文知识竞赛活动获优秀指导奖;2004年8月撰写的《谈谈如何开展后进生素质教育》获广西区论文比赛二等奖;2004年12月指导学生参加全区中小学语文知识竞赛活动获指导一等奖;2005年6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控制学生流失之我行》获省级三等奖;2005年6月参加“教苑探索杯”课堂教学比赛获校级二等奖,并被评为“优秀中队辅导员”;2005年10月指导学生参加全区中小学创新作文竞赛活动获指导一等奖;2006年7月撰写论文《创造性作业设计初探》在广西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中获得二等奖; 2006年9月被评为北海市优秀班主任;2007年1月被评为北海市“师德建设年”先进个人;2007年3月在第三届“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中获得小学组优秀指导奖;2007年4月在第二届“全国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三等奖;2007年11月撰写论文《树立新时期的8

师德形象》在第二届杏坛杯全国师德征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007年12月撰写论文《实施“童心”工程,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在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中获得二等奖;2008年1月评为校“师德标兵”; 2008年9月被评为海城区优秀教师;2009年7月撰写论文《大力倡导“反腐败从娃娃抓起”》在广西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中获得二等奖;2009年9月被评为海城区首届十大“师德模范”;2009年12月撰写论文《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现状初探》在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作为年级级长、语文科组长和骨干教师,该同志不仅带领本组教师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还不断对教育教学进行总结提高,并写成论文。先后撰写了三十多篇学术论文,其中有六篇获全国奖项,十多篇获省级论文评比奖,多篇在市属级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其中《浅谈班主任工作》刊登在《北海教育》里交流;《谈谈如何开展后进生素质教育》被收集在《海城区教师论文集》中;人物传记《好老师,孝媳妇》在《北海日报》上刊登。

6.一切为了学生的发 篇六

中国电信衡阳分公司 周先荣

2012年8月16日,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邓湘衡给公司六岗以上管理人员上了题为《继承党的优良作风和优秀精神,推动衡阳电信又好又快发展》的专题党课。通过听课学习和课后的反复学习思考,现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近些年,企业的发展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员工待遇低于员工期望,员工们对企业的发展信心不足。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一名企业中层干部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我深感自己责任重大,觉得自己不仅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增强为员工服务的意识。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员工,一切服务员工。

一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不搞教条主义,在严格执行上级政策、不违背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各项工作的开展、各种管理办法的出台、对员工的关怀和对人才的培养与使用都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不能简单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也不能人云亦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电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决不是传统电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能够适应的,而且也没有很多现成的经验或规律可依。只有通过自身努力,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才能与时俱进。要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加强学习,持之以恒地学习。首先是要加强移动互联网方面知识的学习,让自己了解甚至初步掌握移动互联网有关知识,以便掌握移动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其次是在掌握移动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结合移动互联网企业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才能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如虎添翼,越做越好;再次是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条件,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手段和方法,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提高为员工服务的水平。

二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是员工,服务的对象也是员工,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切都是为了员工。因此,人力资源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事关员工的切身利益,必须做到从员工中来,到员工中去。也就是说人力资源政策和措施出台,必须事先听取或征求员工的意见,并得到大多数员工的认同和支持。比如岗位晋升、业绩考核、薪酬分配、福利待遇等凡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的问题,都应该广泛征求和听取员工意见,根据员工意见不断修改完善,并通过职代会等形式予以确定才能执行。与此同时,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经常深入员工之中,加强与员工的联系和沟通,与员工打成一片,只有真正成为员工的朋友,才能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了解员工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帮助员工解决困难和问题,也才能真正调动员工积极性,为企业发展凝心聚力。目前企业在规模发展方面遇到暂时的困难、员工待遇与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的情况下,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更应该加强与员工的联系和沟通,及时化解矛盾,做好员工思想稳定工作,帮助员工认清形势,树立信心,转变观念,克服暂时的困难,全力以赴投身企业规模发展之中,企业才能尽快摆脱困境,走上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之路。

三是不断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把“员工就是客户”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之中。省公司一再强调,企业的所有工作都必须做到“一切为了客户,一切为了市场,一切为了发展”。在我走上人力资源管理岗位时就要求自己把员工当作客户看待,把对员工的服务视同为对客户的服务,在工作中要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但回顾过去的工作,还做得很不够。特别是近年来,企业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员工对企业的期望大于实际时,怎么样尽心尽力、用心用情为员工服好务方面做得不到位,深感惭愧。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强化服务意识,不仅要求自己这样做,而且要带领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都这样做,真正把员工当作我们的客户,当作我们的衣食父母,当作我们的上帝,一切为了员工,一切服务员工。把员工服务好了,企业才能凝心聚力,企业才能又好又快发展。

7.一切为了甘肃教育 篇七

我作为《甘肃教育》的一名老编辑, 见证了《甘肃教育》30年的成长历程, 从《甘肃教育》创刊之日起, 就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

回首30年来发生的事, 竟历历在目, 仿佛就在昨天。文革结束后, 工业需要振兴, 农业需要振兴, 科教需要振兴, 教育更需要振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甘肃教育社、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及甘肃省课程中心三个单位的前身———甘肃省中小学教材编写组的一帮知识分子着手创办甘肃省有史以来第一本主要面向基础教育的综合类教育杂志———《甘肃教育》。确定办刊方向和目标、设置栏目、找稿源、搞策划、跑发行、设计版式、联系印刷、采访、调研、撰稿、校对……每一样都是新挑战, 都需尝试探索, 都需摸着石头过河。就这样, 这帮人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热爱, 凭着要振兴甘肃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和高度责任感, 也凭着编写甘肃省中小学教材所积累的编辑和排版知识, 办起了《甘肃教育》。为了全心全意办好《甘肃教育》, 他们中的有些人放弃了去高等院校当教授专家, 有些人放弃了去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发展……

30年来, 尽管编辑记者队伍在不断变化, 不断补充新鲜血液进行新老交替, 但《甘肃教育》人强烈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不怕吃苦的奋斗精神、永不减弱的钻研进取精神、甘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奉献精神却一直未变。他们一篇篇筛选、一字字斟酌、一句句推敲、一题题演算, 默默无闻、认认真真地办着杂志。那印成铅字的一篇篇文章、一期期杂志无不倾注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有些人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一直到退休, 从未离开过《甘肃教育》, 可以说把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都献给了《甘肃教育》, 也献给了甘肃教育。正是有了全体《甘肃教育》人的辛勤工作, 才有了《甘肃教育》今天的发展。

《甘肃教育》自创刊之日起, 就确立了为甘肃教育服务的宗旨。30年来, 尽管栏目在不断调整, 装帧设计在不断改进, 内容在不断更新, 但她为甘肃教育服务这一宗旨一直未变。《甘肃教育》始终坚定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紧密配合省教育厅的中心工作,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推进课程改革、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等方面做了重点宣传报道。《甘肃教育》还刊登了大量教育专家、教学骨干撰写的关于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育实验、课改探索等方面的教研论文, 并从理论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又结合我省的教学实际广泛介绍了一些一线教师的新思想、新做法和新经验, 为广大教师解惑释疑, 赢得了教师的普遍欢迎。

《甘肃教育》为全省各地教育行政工作者、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提供了交流经验、展示成果的平台, 反过来, 他们也给予了《甘肃教育》有力的支持。30年来, 不少市 (地区、州) 、县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好做法好经验及先进事迹通过《甘肃教育》的记者之笔传遍了全省甚至省外。一任任市县教育局长有不少经常给《甘肃教育》投稿或者是《甘肃教育》的特约撰稿人, 其中一些在当普通干事时就给《甘肃教育》写稿, 当了局长后仍笔耕不辍。

8.一切为了学生发展 篇八

光华学院在过去10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步摸索、实践和凝练了具有鲜明特征的办学特色,初步形成了以人文教育为底蕴,以“2-1-1”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职业化教育为纽带的整体育人模式,即学生在校的4年学习中,前2年用来夯实以文化课为主的理论基础,使其保证基础文化的大学本科规格;1年打造专业特色,保证较高就业率;最后1年强调个性化培养,达到“合格+特长”的培养目标。以打牢基础够用为度,以突出应用能力培养为重,以挖掘学生内在潜能为本。学院还依据“四个层次、五个模块、六种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突出岗位实际操作能力,欲将每一位光华学子都打造成为应用型人才。

光华学院始终坚持教育引导的整体性和一贯性原则,树立全员育人意识,建立全过程育人机制,完善全方位育人网络,认真做好新生军训、生涯规划,为学生成长、成才、成功打下坚实基础;针对学生成长中的共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文教育,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严格学业过程管理,组织多种形式的晚自习活动,深化、拓展课业学习内容;全力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开设职业化课程,帮助学生顺利走向社会;学院与国内多家大型公司签订了实习协议,不断提高就业率;学生社团组织活动丰富,志愿者服务工作为亚运会及各种慈善、公益活动做出了贡献。毕业生有的走上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工作岗位,还有一部分走上了参军、“三支一扶”、出国深造和自主创业之路。

十年斗转星移,十年风雨沧桑,十年花开花落,光华学院的足迹已踏上历史扉页,抚今追昔,光华人以辛勤的汗水开辟出一片片美丽的“绿洲”。2004年,光华学院创始人康井山先生在《光明日报》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民办教育十大杰出人物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十大杰出人物。2006年,光华学院图书馆在吉林省高校图书馆评估检查中被评为优秀图书馆。2008年,光华学院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评为中国民办教育十大知名品牌学校。2010年,学院被吉林省教育厅评为全省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先进学校。2011年,光华学院被省教育厅评为“十一五”吉林省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评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在国家、省级各类竞赛中,学生屡获佳绩:在“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荣获吉林省第一名,在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执着追求;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团结凝聚,和谐奋进的人文力量;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理想志向。她永远儒雅相承,文脉不断,与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相连。

这就是长春大学光华学院,十年砥砺耕耘的风雨历程,十年求索进取的辉煌足迹。试看今日之风貌,鸿猷浩歌,和谐盛景。今日的光华人将继承光华精神,在新的征程上锐意进取,勇创佳绩。

9.一切为了孩子 篇九

今年6月中旬,特大暴雨突然袭击陕西省南部.洪水肆虐造成陕西34个县区的500多万人受灾.其中不少孩子在洪水中失去了亲人.如何帮助这些孤儿,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陕西华商报迅速发起了“一加一”帮助孤儿活动:就是把在洪灾中失去双亲,或因为洪灾而成为单亲儿童的孩子们集结起来,在社会上帮他们找到好心人从而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为了更确切地了解孤儿们的情况,华商报随即派出了5路记者前往灾区逐个探访孤儿们的生活状况.

作 者:姜树 作者单位: 刊 名:新闻与写作 PKU英文刊名:NEWS AND WRITING 年,卷(期):20xx “”(10) 分类号: 关键词:

10.一切只是为了生存 篇十

・ 匆匆茫茫的走过,看着的钟声敲响,我把散落一地的花瓣,收藏在书签,做成标本,等某年某月某一天在看看那些路过的人和做过的`事情,才发现原来我犯下了很严重的错误。驿动的心和一败涂地的伤感,令我彻底悔悟。原来那残花下得泥土才是我的归宿。我把自己埋葬在泥土里,沉睡一千年才重生,就是为了守护你到永远。不敢奢望谁是我的最爱,只希望在最美好的时光里呵护着你。我会用温顺的手抚摸你那憔悴的脸,希望你幸福快乐,拥有一份灿烂的笑容。感悟最永恒的信仰,让我们不在孤单。相信季节的转变,带不走你的伊人轻笑,轻轻的撑一跟竹篙,为你搭起属于我们的家,为你倾城,为你歌舞,为你祝福。希望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

11.一切为了学生成长健康 篇十一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应坚持德育为先。德乃做人之本,德育要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应坚持以能力为重。智育不是简单灌输知识,而是点燃人心智的火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追求新知。强化能力培养,关键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应坚持全面发展。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保证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时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阳光的心态、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加强美育,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确保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大事,全社会都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

(摘自“人民网”)

(吉林*韩佳/荐)

12.耐克,一切为了运动员 篇十二

1000美元起家

菲尔·奈特是一位技术平庸的1英里赛跑运动员, 鲍尔曼是俄勒冈大学的体育教师, 对运动鞋的兴趣使他们成为很好的朋友。1964年, 鲍尔曼和奈特合伙, 每人拿出500美元开办制鞋公司。鲍尔曼依据自己多年从事体育教学的经验, 精心设计出了田径运动鞋的图样。当他拿着图样找了多家制鞋商后, 得到的回答几乎相同:“我们不想教你怎样当教练, 你也别来教我们怎样制鞋。”鲍尔曼碰了钉子后并没有灰心, 毅然当起了鞋匠。

他走出学校, 走进工厂拜制鞋工人为师, 到街头请教补鞋匠, 白天教学, 夜幕降临之后便开始投入对运动鞋的研究。无数个不眠之夜, 失败了又重来, 终于在一次运动会上, 鲍尔曼的学生穿上了由他亲自制作的样子虽难看, 但却轻巧舒适的运动鞋, 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

鲍尔曼和奈特在街边销售他们的鞋子, 便利店、中学的田径场和超市的停车场都是他们摆摊的地方。一批批鞋子生产出来, 为了节约租用库房的开支, 成品鞋一直放在奈特岳父家的地窖里。谁知, 就是靠着街头叫卖, 一年竟然销售了8000美元。

1972年, 他们给这种鞋取名叫耐克, 名字依照希腊胜利之神而取。同时他们还发明出一种独特标志Swoosh (意为“嗖的一声”) , 简单的标识像是一个精彩的对勾, 极为醒目、独特, 每件耐克公司制品上都有这种标记。

奥运会上的重创

1976年的奥运会上, 红了眼的制鞋商们不惜用大把的美元争取让各国选手穿上自己的运动鞋。耐克公司由于资金实力有限, 他们争取到的惟一一个运动员在进入赛场的前一分钟脱下了耐克鞋。那一天, 耐克公司的全体员工关上了电视和日光灯, 全公司在黑暗中度过了永远难忘的一个夜晚。沉重的精神打击使奈特一蹶不振, 卧床八九天。

在挫折面前, 鲍尔曼挺直腰杆给全公司员工做了一次“一切为了运动员”的企业理念演说, 之后, 他将公司的经营工作交给奈特, 自己开始专心致力于运动鞋的研究和改进。他几乎走遍了美国所有的运动场, 从不放过任何体育比赛的机会, 收集运动员对运动鞋的意见。无数次试制, 无数次改进, 无数次试穿, 直到运动员满意为止, 耐克鞋的新产品不断问世, 在运动场上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一切为了运动员”的理念使大批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聚集在耐克公司周围。

打破产品组合观念

很早以前, 耐克公司就开始重视研究开发和技术革新工作。公司致力于寻求更轻、更软的跑鞋。他们雇用了将近100名科技人员专门从事研究工作, 其中许多人具有生物力学、实验生理学、工程技术、工业设计学、化学和各种相关领域的学位。公司还成立了研究委员会和顾客委员会, 其中有教练员、运动员、设备经营人、足病医生和整形大夫。这些人定期与公司见面, 审核各种设计方案、材料, 改进运动鞋的设计。其具体活动包括对运动中的人体进行高速摄影分析、运动员踏车的情况分析、有计划地让300多运动员进行耐克实验, 以及试验和开发新型跑鞋及改进原有跑鞋的材料。

1980年, 公司用于产品研究、开发和试验方面的费用约为250万美元, 1981年的预算将近400万美元。对于鞋子这样非常普通的物品, 进行如此重大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可谓是空前绝后了。

耐克公司实施着对制鞋业而言极为有效的市场策略。这些策略主要是:集中力量试验和开发更好的跑鞋;为吸引鞋市上各方面的消费者而扩大生产线;发明出印在全部产品上的、可被立刻辨认出来的明显标志;利用著名运动员和重大体育比赛展示产品的使用情况, 甚至把大部分生产任务承包给劳动力廉价的亚洲工厂。这种只有品牌, 本土没有工厂的虚拟经营战略, 使企业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从而使产品获得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效仿阿迪达斯抄近道

任何公司, 不论在市场是否占据领先地位, 都不能依赖它的名声而无视发展变化着的外部环境和强大的对手。竞赛时跑在前面的人很容易自满自大, 阿迪达斯的情况就表明了这一点。在市场需求急剧增长时, 他们却刀枪入库, 马放南山, 放松了警惕。虽然这位制鞋业领先者的销售额一度迅速上升, 但油然而生的自我满足情绪为他们日后的失利埋下了隐患。

效仿并不意味着制造与别人完全相同的产品, 只有那些成功的决策、标准和行为才是真正应该仿效的。耐克公司在仿效他人的同时, 注重发展自己的个性, 培育自主创新的能力。此外, 还充分发展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 并建立了善于抓住各种新机会的组织机构和管理部门。

耐克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卓有成效的仿效。就跑鞋市场来说, 长期以来阿迪达斯公司所施行的市场战略, 是生产型号多样的鞋, 在重大体育竞赛中让运动员穿用带有公司标志的产品, 不断使产品更新换代。耐克公司把这一操作方法拿来, 就等于在企业成长中掌握了现成的经营方法, 也就是抄了一条近路, 使公司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运动员成为耐克推销员

“一切为了运动员”的理念使大批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聚集在耐克公司周围, 很多退役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成了耐克公司的专业推销商, 耐克成功了。

20世纪80年代初, 美国绝大多数专业运动员都穿上了耐克鞋, 到1984年, 美国篮球协会的会员比赛时100%穿的是耐克鞋。于是人们看到, 在美国芝加哥, “耐克城”成了头号旅游景点, 以耐克形象代言人——篮球明星乔丹命名的销售部, 每天有8000到10000人光顾。

上一篇:未就业证明怎么开下一篇:狼与俄罗斯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