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诗词(共11篇)
1.长相思诗词 篇一
长相思/词林正韵*
{1}
叹芳菲,谢芳菲,春日花闲柳絮飞,清风澹澹追。
意馨绯,爱馨绯,念到深深情忘归,梦痴君伴随。
{2}
月应词,水应词,红荷芬芳舞绿池,香风漫入诗。
日相思,夜相思,眷眷柔情知不知,教人痴相思。
{3}
长相思·新韵
水影翩,柳影翩,烟雨疏疏紫雾缠,池幽菡萏闲。
望江南,忆江南,墨韵阑珊情意添,卷书藏挂牵。
*
{4}
长相思/词林正韵
枫漫山,菊漫山,原野深秋碧水寒,轻云似絮棉。
石桥边,木桥边,默默游人依画栏,莫凭遐迩传。
{5}
长相思/词林正韵
野陌间,紫陌间,几处残枝败荷寒,云霓墨海天。
醒相牵,梦相牵。漫把伊人留画端,浅吟诗赋翩。
{6}
2.长相思诗词 篇二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品悟《长相思》一词描写的是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 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全词纯用自然真切、简朴清爽的白描语句, 写得浑然天成, 毫无雕琢之处, 却格外真切感人。上片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 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 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下片开头“风一更, 雪一更”描写荒寒的塞外, 暴风雪彻夜不停。紧承上片, 交代了“夜深千帐灯”, 深夜不寐的原因, 后面的“聒”字表现了词人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的情感, “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这首词以白描手法, 朴素自然的语言, 表现出真切的情感。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 自然雅致, 直抒胸臆, 毫无雕琢痕迹。
3.《长相思》教学设计 篇三
1.能有感情地诵读《长相思》,并积累有关乡愁的诗句。
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向榆关、心系故园的思乡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思乡之深。
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初读感知,了解词意
(一)导入
古往今来,有许多诗人词人饱含深情地写下他们的故园,请同学说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故园又是怎样牵动着他的愁绪呢?
(二)根据要求,读准《长相思》
1.自由朗读。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2.检查:谁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板有眼。 3、读出味道: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注意把握朗读的节奏。
(三)联系背景,读懂《长相思》
1.长相思,思的是什么呢?(故乡)
找出相关的词句,课件出示这句——
(课件: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你能根据注释说说这句词的意思吗?
3.由此可以看出,词人的心,在哪儿?
(板书:心系故园)
词人这么思念故乡,那他一定是远离了故乡的。他人在哪儿呢?身向何处?到词中找到相关的句子。
4.在康熙二十年,三番之乱平定,国泰民安。第二年三月,康熙出山海关到盛京,也就是现在的沈阳告祭祖陵,祭祀祖先。纳兰性德作为御前侍卫随行。这首词就是纳兰性德从北京到沈阳途中写下的。
人离家乡越来越远,心却更加思念故乡了。齐读这一句。谁能说出这一句的意思?
5.此时此刻,夜深了,他站在营帐外,看到了什么呢?(千帐灯)
为什么夜深了,仍然营火闪烁、无法入睡呢?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就是夜深千帐灯的原因所在。因为思念家乡,夜不能眠啊!
(四)小结
师:身向榆关,心系故园。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的思乡之情。怀着这份感情,大家齐读《长相思》。
二、拓展延伸,领悟词情
1.此时此刻,词人想念着家乡,家乡的亲人可能在做什么呢?(也在思念他。还可能在干什么呢?)
(在皎洁的月光下聊天,小孩子们在追逐嬉戏,朋友在喝酒吟诗……)
好一派宁静祥和的田园生活哪!
2.引文拓展
而词人在向着山海关进发的途中,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叨叨,有的只是——山一程,……
这里,没有孩子的追逐绕膝的天伦之乐,有的只是——山一程……
这里,没有皎洁月光下和家人相偎依的幸福,有的只是——
这里,没有和朋友一起欢聚时的喝酒吟唱,有的只是——
是呀,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
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
三、质疑问难,升华主题
(一)学生发问
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你去从军,为的是什么呢?
──什么时候能结束使命回家去呢?
──你在行军途中,有没有发生什么令人高兴的事呢?
……
(二)亲人发问
师:这次出行,纳兰性德写下了好几首诗词。在一首《菩萨蛮》的词中,他留有这样的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请你们再想一想,除了纳兰性德在问自己以外,还有谁也想这样问一问诗人?(妻子、父亲、儿子、兄弟、朋友)
师引读:
长亭外,古道边,杨柳依依,依依不舍的妻子深情地问他──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萋萋,天真的儿子拉着父亲的手,问他──
长亭外,古道边,秋风瑟瑟,头发花白的老人问他──
(三)作者反问,升华主题
师:我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再读《长相思》,说说你从哪儿体会到我纳兰性德没有轻离别呀?我不是轻离别呀!长相思的什么地方让你体会到这一点。
(四)小结
师:就这样,作者把自己对故园的无际思念和依恋写进了这首《长相思》中。这就是作者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原因,这就是作者为什么那个梦会破碎,那颗心会破碎的原因。
师:现在,知道纳兰性德的相思为什么会这么长吗?让我们带着这种长长的思念,再读——长相思
师:让我们带着对故园无限的思念,深情地背出这首词——
四、作业
1.收集摘录有关思念家乡的古诗词。
2.以《长相思》为内容,制作自己喜欢的书签.。
板书:
长相思
纳兰性德(清)
思乡
身在征途————心系故园
4.长相思诗词 篇四
五代•李煜
云一緺(wō),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赏析】
秋季多风,席卷秋叶,送来秋雨;秋季多雨,淅淅沥沥,打遍芭蕉。“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三句,描写秋雨之夜,是女主人公相思怀人的背景,真是秋风秋雨愁煞人。
词的上片着重描写女子的妆扮与神情,遣词清新简洁,呈献给读者的是一幅清淡素雅的仕女图。“云一緺,玉一梭”,发饰极简单,盘结的发髻上只斜插着梭形的玉簪。“淡淡衫儿薄薄罗”,衣着依旧简约素淡,罗衫淡薄。“轻颦双黛螺”,她眉黛轻颦,带着淡淡的忧愁。
女子本身已经带有忧伤情绪了,可外面的风雨又来“助”秋凄凉,营造出一种幽远沉闷的氛围。“秋风多,雨相和”,作者把凄清的环境以轻快之笔写出,言雨“相和”,好像是故意发出滴答声响来应和秋风之声。如何得知雨的声音?且看“帘外芭蕉三两窠”。诗词中的芭蕉似乎就是为哀愁而生的,更是为秋雨而存在的。芭蕉叶大,被雨敲打有如泣如诉般的悲凉之声。如此环境,如此心境,置于这漫漫长夜,让人不免发出“夜长人奈何”的感叹。若是时间加速,黑夜很快结束,这愁绪应该也会少点吧。
扩展阅读:李煜的人物简介
李煜(937年—978年),初名从嘉,字重光,璟第六子,九六一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九七五年,宋曹彬破金陵,煜降宋,封违命侯,改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卒。据宋人王铚《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煜善为诗词,著作甚多,惟已散逸。后人辑存,仅诗词数十篇而已。
南唐第三任国君,史称李后主。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等,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留恋。故有人说:李煜不是个好皇帝,但是个好的诗人。李煜在中国词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扩展阅读:李煜的诗词风格
李煜的词的风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他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
根据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如《菩萨蛮》,《相见欢》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柳永等所谓的“婉约”派打下了伏笔,为词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如《虞美人》,《浪淘沙令》……
李煜词摆脱了《花间集》的浮靡,他的词不假雕饰,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亡国后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超过晚唐五代的词,成为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后世尊称他为“词帝”。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5.长相思诗词 篇五
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赏析
此词纯用民歌形式,上下片均以“长相思”迭起,上片言只有相见才得终了相思之情;下片言由于不得相见,相思之情无处诉说,以浅情人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反衬自己一往而情深。
词的上片,一气流出,情溢乎辞,不加修饰。“若问”两句,自问自答,痴人痴语。要说“相见”是解决“相思”的唯一办法,这纯是痴语,痴心,可是,小晏却认认真真地把它说了出来,正是如黄庭坚《小山词序》所云“其痴亦自绝人”。
结句非同凡响,抒写了比相思不相见更大的悲哀。“说似谁”,犹言说与谁、向谁说。纵使把相思之情说了出来,那浅情的人儿终是不能体会。浅情是深情的对面,多情的小晏却总是碰到那样的人,可是,当那人交暂情浅,别后又杳无音信,辜负了自己的刻骨相思时,词人依然是一往情深,不疑不恨,只是独自伤心而已。下片四句,以“浅情人”反衬小晏相思苦恋之情。
6.《长相思》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篇六
关键词:《长相思》;教学内容;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长相思》是纳兰性德的代表之作,其人其词评价极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这样评价:“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沈轶刘、富寿荪在《清词菁华》这样评价:“(性德)小令为清一代冠冕,奇情壮采,一无往前。”《长相思》上片描写的是词人白天在跋山涉水,目的是是山海关。下片承接上片的“夜深千帐灯”,描写的是夜晚风雪交加,嘈杂难耐,恶劣聒噪的环境勾起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长相思》在小学思乡的作品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表达方式,它是通过“聒”来刻画外面恶劣聒噪的环境,外面的环境不给词人想家的机会,所以词人内心对家乡思念的深度更加深刻、对家乡思念的时间更加长久。在教学这篇词时,应该紧扣这个特点来展开教学。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就词而言,这是继四年级《忆江南》学的第二首词,对于词的特点有一点点的了解,所以在教学时应该提及一二。就思乡的题材来说,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陌生的,再加上前面学了《泊船瓜洲》和《秋思》,学生对于思乡的感情基调的把握以及词的节奏和韵律是没有问题的,学生比较难懂的就是,如何理解“不给词人机会想反而让思念更长久”这样的表达方式,正是这样的表达方式才让纳兰性德的思乡作品在众多思乡题材中与众不同。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并且能够熟读成诵
2.理解词人思乡之苦、思乡之深、思乡之久的感情
3.理解词人表达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词人思乡之苦、思乡之深、思乡之久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词人表达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王安石借吹绿了岸边的江南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思念家乡的感情,张籍借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来表达自己的思念家乡的感情,那么在纳兰性德眼里,他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感情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二)介绍词人和词的特点
1.介绍词人
纳兰性德,纳兰氏,字容若,号饮水。清朝宰相之子,是满洲贵族子弟,也是皇帝的贴身侍卫。跟贵族子弟不同的是,他性情细腻、多愁善感,他的词也大多抒发凄凉哀愁的感情。 他被称为“清词第一人”,不过天妒才华,31岁英年早逝,代表作有《饮水词》《纳兰词》。
2.词的特点
(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一般来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
(2)词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3)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
(4)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
(三)诵读全词,整体感知
1.按照要求,自由读词(第一遍:读准字音,注意字正腔圆 ;第二遍:读准节奏,注意内如停顿 ;第三遍:读出韵味,注意轻重缓急 。)
2.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
(明确:“更”和“聒”的读音,“身向榆关”和“聒碎乡心”的后面停顿,“夜深”和“故园”的后面停顿)
3.播放名家配乐朗读,深化感受
(四)结合注释和插图,读懂词意
1.思考:词人白天在做什么? 晚上在想什么?
2.词人白天在做什么?
(1)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明确:跋山涉水)
(2)体味“山一程,水一程”
(明确:跋山涉水的艰难漫长)
(3)指导朗读上片
(明确:两个“一”字要读得长一点缓一点,“夜深”读得轻一点缓一点。)
3.师:白天的跋山涉水,如此得艰难漫长,本该搭起帐篷好好睡一觉,可是夜深了,词人却……?(夜深不寐)?那么他在想什么呢?(思念家乡)
(五)品味关键字词, 了解表达方式
1.过渡:师:是啊,夜深了,词人的内心本该可以安安静静的享受他自己的小世界,本该可以静下心来好好思念自己的家乡,可是外面的环境给词人提供了一个安安静静想家的机会吗?(没有)外面的环境又是怎么样的呢?
2.风一更,雪一更。 (聒)
(1)风雪交加的声音非常嘈杂
(2)狂风暴雪让词人非常烦躁、厌恶
(3)指导朗读下片
(明确:两个“一”字要读得长一点缓一点,“风”读得急些,“雪”读得轻些,“无此声”读得轻缓些。)
3.明确表达方式
(1)师:词人内心是思念故乡的,但是狂风暴雪让词人非常烦躁,以致于词人想思念家乡,可是却不给他这样的机会。
(2)问:不给词人机会去想念家乡,难道词人就不思念家乡了吗?(不是)反而让词人思乡的程度更加深刻、思乡的时间更加长久,也增添了词人思乡的苦楚。
(六)课堂总结
1.结合板书自己说一说你对整首词的理解
2.结合板书跟着老师一起总结整首词
3.带着词人思想之深刻、思乡之长久的感情诵读全词,并尝试将全词背诵。
(七)布置作业
收集纳兰性德的《饮水词》或《纳兰词》的部分诗词来读一读,抄一抄。
板书设计:
长相思
白天:跋山涉水——艰难漫长
聒(不给机会想)
晚上:夜深不寐—
思念家乡
7.长相思·长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七
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翻译
长久的相思啊,长久的相思。若问这相思何时是尽头,除非是在相见之时。
长久的相思啊,长久的相思。这相思之情说给谁听呢,薄情寡义的人是不能体会的。
注释
甚了期:何时才是了结的时候。
似:给与。
浅情人:薄情人。
赏析
此词纯用民歌形式,上下片均以“长相思”迭起,上片言只有相见才得终了相思之情;下片言由于不得相见,相思之情无处诉说,以浅情人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反衬自己一往而情深。词的上片,一气流出,情溢乎辞,不加修饰。“若问”两句,自问自答,痴人痴语。要说“相见”是解决“相思”的唯一办法,这纯是痴语,痴心,可是,小晏却认认真真地把它说了出来,正是如黄庭坚《小山词序》所云“其痴亦自绝人”。
结句非同凡响,抒写了比相思不相见更大的.悲哀。“说似谁”,犹言说与谁、向谁说。纵使把相思之情说了出来,那浅情的人儿终是不能体会。浅情是深情的对面,多情的小晏却总是碰到那样的人,可是,当那人交暂情浅,别后又杳无音信,辜负了自己的刻骨相思时,词人依然是一往情深,不疑不恨,只是独自伤心而已。下片四句,以“浅情人”反衬小晏相思苦恋之情,无奈和遗憾。
8.长相思诗词 篇八
终于听到了《长相思》!它是我国杰出管弦乐创作者之一、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教授王建民的大作。这个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唐诗,通过我国传统的古筝创作手法结合现代的一些先进创作方法,体现了一位旅者胸怀大志但却郁郁不得志的寡欢状态与对未来的向往,乐曲的情绪在其间不断加深,是一首很好的古筝乐曲。笔者在此试结合品赏,就其调式创新及使用的轮指演奏手法做些探讨。
上篇:清新,中外兼蓄的调式变化拓展
王建民老师创作《长相思》的灵感来自于唐代李白的著名诗词《长相思》,整个曲目通过对一个旅者心理的刻画,表现了旅者虽心怀抱负但却无从施展的苦闷心情。此乐曲是融合我国古代乐曲的某些音调和出自陕西民歌的某些旋律创作出来的。我们从中能听出浓厚的民族特色旋律,又能体味到浓厚的古韵中透露出的别样色彩。
《长相思》全曲分为四段,每段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其引子部分强调的是自由,情绪的变化幅度比较大,相应的力度变化也大,主要强调的是A音。速度从开始的慢逐渐加快,起伏很大。表现出旅人内心一种无法诉说的复杂愁绪,强烈而又有冲击感。第二段速度减慢,转为慢板。以左手柔和的音色配合右手明亮的音色,奏出了一段忧伤的旋律,令人想象旅者孤身在青黄的草地上,看着一轮明月,惆怅在心中萦绕。第三段表现出的情绪变得开始激动,逐渐转为快板,让人感受到旅者对于亲人无限的想念,但是又因满怀抱负不得志不想归乡,这种矛盾心理生出一种厌世的感觉,表达了旅人对于当时世象的不满。最后一段是激扬的广板,通过转调、加花等变奏手法,让整个曲子达到高潮,在历经前面多次的转调酝酿而使得乐曲意蕴爆发,从而充分表达了旅者波涛汹涌的向往明天美好的内心。而此时的演奏者也已完全投入到情境当中,通过大幅度的手上动作等肢体语言,让乐曲达到高潮,引起欣赏者的强烈共鸣。
无疑,《长相思》的调式实现了令人赞佩的创新。以往筝曲的创作受到传统的古筝定弦的极大限制,转调非常困难,这就使得调式调情的丰富性和作品内容的多样化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王建民先生基于现代人的思维和审美观念,将传统的无声音阶为主体的定弦法打破,使西方人发明的人工调式定弦也应此曲而与中国传统器乐演奏揉为一体,这种调式结构将我们需要的音符直接定在弦上,不仅方便了演奏者演奏,而且对于创作空间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懂音乐演奏的人士大都知道,古筝是一种多弦乐器,筝曲创作的基础调式是由21弦构成的,调式也是一种乐音体系,调式上的突破明显意味着乐音体系的进步。《长相思》将人工调式定弦运用到筝曲创作上,即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它拓宽了音乐的创作思维,让我们感受到创新的魅力,并生发出一连串的放想。
下篇:舞动,美感纷呈的轮指演奏特色
笔者是一名文化馆音舞专业干部,由群众文化的特性使然,常会将音乐和舞蹈结合起来想创作。这里因篇幅所限,省去《长相思》调色创新上的小快板、“乐音”音色与泛音、小撮等演奏特色不议,就特别探讨一下轮指演奏的特色应用。
1、轮指的分类科学合理。
在《长相思》演奏中,轮指的指序有多种组合形式,集短轮、长轮、弹轮、弹摇过度弹轮、混合弹轮于一体。其中,短轮是一轮或者两轮的轮指,主要用于装饰,并作用于十六或三连音时。长轮则通过相同的指序循环重复,使得无数的节点连成一条条线音,运用在抒情或者感情丰富的乐段尤显动人。弹轮则用于为长音旋律或者是高声部做复调旋律,浑然加入新的和音,别显动听。
2、轮指在演奏中的作用独具风采。
轮指手法通过《长相思》而趋于完美,使得古筝出现了自然圆润、颗粒性极强的、密集频率的、连绵不绝的长音,有效的解决了古筝演奏中长音效果让人不满意的尴尬。
据笔者了解,在轮指还未出现之前的国内筝曲演奏技巧中,要想得到连绵不绝的长音效果,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河南筝曲派和山东筝曲派中通过大拇指关节拖劈的演奏技巧,虽然两者分别通过大拇指大、小关节的运动来产生长音,但如果演奏者没有长久的耐力和拖劈的频率不够密集,就会使得长音出现断音或者是音响卡住的情况,乐曲产生一定的停滞,演奏不能流畅进行,悦耳性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另一种是摇指类技巧,比如说是大指摇、双指摇、三指摇等;这些演奏技法的共通性就是通过手腕和手臂的左右摇晃,使得演奏者的指甲快速的触碰琴弦来获得,产生出一种连续的、不间断的好音色。但因古筝的面板是带有略微弧度的长方体 ,如果在使用摇指的时候,需要不同的音区来实现长音的获得,那么就需要演奏者非常及时地调整手腕的高度,而指甲触碰琴弦的角度也要调整的恰到好处,不然的话很容易会出现频率不均匀,甚至会出现断音的情况,由此而带来缺憾。
3、轮指中的长轮技巧流畅舒展。
在箏曲《长相思》后半段,是通过快速的长轮来达到乐曲的高潮和结尾。无疑,快速的长轮技巧使得乐曲的颗粒性更加明显,而且能够饱满的将每个音表现出来。这种流畅性和舒展性相统一的演奏技巧给演奏者带出启示,必须要着重注意重音点和音色之音的变化起伏,演奏的时候不但要重点突出大拇指产生的重音,还要掌握好整个旋律的轻重所在,强弱的变化幅度。也就是进一步强调,轮指在古筝乐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与地位。
9.〈长相思〉说课稿 篇九
黄莉
一、说教材
《长相思》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诗词。它向我们讲述的是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事情。课文图文并茂,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课文插图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挚爱的思想感情,从而领悟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表达出来的,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根据大纲及教材的要求以及结合本文的特点,现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故园”二字所承载的无穷的韵味。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构建“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主要采用点拨、质疑、想象,诵读法教学模式。
依据:本课着重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通过抓关键词句进行点拨,以点代面,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寓讨论、探究式教学法一体。
学法:指导学生用读、思、议问等方法理解,在整个文本中走过来回。
三、说教学流程
怎么样教学这节课呢?我采用:直接引题,感悟诗蕴——按要求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读懂诗意——想象画面,读出诗情——提出疑问,寻找根源五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一)直接引题,感悟诗蕴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关于乡情的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读课题。
设计依据: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就会读出不同的感觉,从而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引出读诗就要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这就叫味道、这就叫感觉。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题疑问、印证想法。
孩子们通过读课题,我们就把疑问定格在一个字(生:“思”),由此我产生了猜想(生:这是不是在写与“思”相关的诗?”)打开书本,大声朗读课文,看看你的想法是否正确。
2、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3、抽生读、评价,齐读,定格初步印象。
设计依据:整体感知课文,带着问题读,让学生有目的地读,有价值地获取,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及时反馈,才能得知相应朗诵的情况,通过抽生的朗读,孩子们就能感受到这样一字一顿,节奏有序,就叫字正腔圆,就叫有板有眼,这就是诗的味道。在反复朗诵的础上,这时他们的头脑中已形成了初步印象。
(三)抓住重点词、读懂诗意
1、借助课文插图和注释,默读课文。
2、小组讨论两个问题:第一,作者“身”哪里;第二,作者“心”在哪里? 生汇报,师点拨。
读上阕,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预设 ——将士们翻过悬崖峭壁,渡过惊涛骇浪,向山海关前进,辛苦。你的感觉是辛苦,你来读
——夜晚,他们露宿营地,点起篝火,好壮观的场面,你的感觉是壮观,你来读。……
c、读下阕,感受心在“故园”。(相机板书,说出发现)
设计依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抓住时机,适时点拨如“拨云见月”。
(四)想象画面,读出诗情
师: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读——
1、想象画面,领略诗人意思。
此情此景,让我不由得思念起我的故园,因为故园——(生:无此声),此是什么意思,此声又指的什么呢?让们跟随纳兰性德,一起去感受他的内心世界吧。闭上眼,听老师朗读,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2、感受故园,写下感触,感受相思之苦。(配乐)。
那可能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一家人坐在一起,喝着下午茶……那也可能是一个寒风凛冽的早上,父母们端上热腾腾的饭菜……那还可能是……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已经不存在了,这里远离故园,没有鸟语花香,这里只有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没有了妻子的相伴,这里只有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没有了父母的嘘寒问暖,这里只有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山水程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雪更更,更更都是长相思。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设计依据:创造意境,才能把课文读得有滋有味。
(五)提出疑问,寻找根源
1、读简介,提问题。
2、回归课题,寻找根源。
设计依据:情到浓时自然水深火热,我们不仅要从读出情,更要从情中走出来。
四、说板书设计
身在征途
碎
心在故园
了
10.《长相思》 篇十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长相思》。2.了解词人的写作背景,理解词意。
3.体会词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重点:通过诵读感悟词人的思乡之情。难点:通过想象,构建“征途”“故园”的意象,体味思乡之情。
一、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学生欣赏并谈感受。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王安石在看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盎然春意后,不禁感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洛阳城萧瑟肃杀的秋风吹起了诗人张籍的万千愁绪,让他在家书写好后:“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下面让我们来学习纳兰性德的《长相思》,看看又是什么引发了词人的思乡之情? 3.板书课题:长相思,解题。
长相思 词牌名,通常用来写思念之情。
二、初读,整体感知。1.思,词人因何而思?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词,注意读通生字和多音字。2.指名读词,教师及时评价,正音。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节奏。(播放音乐《怆》)4.指名读,齐读。
5.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再读,理解词意。
同学们都是善于发现的孩子,能从字里行间发现一些词隐藏的含义中。1.默读,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2.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词意。3.小组派代表汇报。
四、三读,品味情感。
1.作者身在何处?从何得知?(征途)2.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3.作者的心又在何方?(故园)
4.在作者的记忆中,故园又是怎样的景象?请同学们将自己的想象写一写。播放配乐《琵琶曲》)
师:也许是在春光明媚的日子,带上全家老小,到郊外踏青,感受花儿绽放的芬芳,聆听春天的赞歌……
也许是在月凉如水的晚上,与三五知己把酒言欢,举杯邀明月…….又或者是在昏黄的烛光下,老母亲用细密的针脚缝补衣服,温柔的妻子轻声哼唱儿歌,榻上的孩子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5.指名读学生对于故园的想象。
6.故园是温暖的,而征途是天寒地冻的;故园是舒适的,而征途是疲惫的;故园是宁静的,而征途是嘈杂的。看着“身在征途,心系故园”这八个字,你有什么想问问纳兰性德的吗?
7.自古忠孝难两全,正是出于对家园的热爱,作者才会毅然决然地踏上征途。让我们带着对家园的无限眷恋一起来读读《长相思》。
五、拓展延伸
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是漂泊在外的游子永恒不变的甜蜜和心酸。下来,我们来品味古今诗人的思乡情怀。
多媒体出示思乡诗句,学生自由读。
板书设计: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身在征途
爱国 心系故园
11.长相思教学反思 篇十一
《长相思》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是一首脍炙人口、情深意长的著名诗词。一程山水一程歌,一更风雪一更愁。纳兰性德在随扈东巡、去往山海关途中,写下了这首思乡之曲,成就千古名篇。纳兰性德是通过写景和叙事两个方面来倾诉自己的心声的。他在途中遭遇风雪,辗转难眠。途经一道道山,一条条河,休息时连思念家乡的梦也被嘈杂的声音破坏得支离破碎。他抬头望月,想起家乡那安宁、祥和的生活,不禁泪花闪闪。
为了更好地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我让学生想象作者家乡温馨和谐的画面。在音乐声中,我深情诵读这首词,学生闭起眼睛,构思着一幅幅别致幸福的场面。
有的说:我看见了纳兰性德的家乡鸟语花香,他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天,说笑,好不热闹。小孩们在巷口玩耍嬉戏,姑娘们坐在门口绣花;放学归来的孩童放下书包,放起了风筝,有的还把花做成花环戴在了头上,家乡一片生气勃勃。
有的说:我看见了晚上月光皎洁,群星闪烁,作者的亲人坐在窗前欣赏着明月,不远处时时传来鸟儿唧唧的叫声,花儿合上那美丽的花瓣,似乎也与作者的亲人一样,静静地期待纳兰性德与他们团聚。
我见学生热情高涨,继而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从而更加明确纳兰性德投军从戎,征战疆场的心声。作者为了壮志和理想,忍受着思乡之苦,饱受着思想的孤独和寂寞,着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舍小家顾大家,赤子之心全都化作长相思。
长相思教学反思二:
上完课下来,感觉酣畅淋漓,指导学生的朗读很到位。
我首先让外地生谈来自哪里,思念家乡吗,思念家乡的什么?导入课题,拨动他们的情弦,垫定思乡的感情基调。然后告诉学生有一位词人也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并做了一首思乡的词。接着出示词人介绍,重点介绍他是皇帝身边的一等侍卫,所以这次随皇帝巡视远离了故乡,他文武双全,是清代三大词人之一,词风哀婉凄艳,并提醒这首词应以什么情感来读。再指导学生读课题,指出既是词牌名也是词的主题。让学生一读词,将词读准、读顺;二读词,读出节奏、味道,三读词读出感情。学生一遍比一遍读得好,但毕竟是多凭语感,所以读得比较空泛,我示范着读了一遍,让学生感受到了更多的意韵之后,就进入到词的具体学习中了。我采用出示一句词就投影配套画面,指导学生观察、描绘,把学生带入具体情境之后再读,这样学生就能入情入境立体式地读了。在学习夜深千帐灯一句时,虽然学生能够领会灯的数量之多与美丽,但不能感受到那种壮观的情境,经我点拨才领会了;能够说出词人当时的心情很高兴,但不能体会出豪迈之情,经点拨、范读后,也都能带着豪迈之情读出那种千帐灯的壮观。上阙学完之后我让学生再回过头来读一遍,学生就都读得很投入了。
进入到下阙的学习时,让学生观察、描绘风一更,雪一更的画面后,我随即抓住词人冻得睡不着而思念家乡、想念亲人设计一出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寒冷中的词人与亲人对话的场景,这样一下就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了,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了词人既想亲人又见不到面,连梦都梦不成的痛苦与悲哀,从而一举突破聒碎乡心梦不成一句,接着学习故园无此声一句,让学生想象故园的繁华温暖而更加烘托出词人处境的凄惨。学完之后让学生读这阕时他们已经能读得身临其境并哀婉凄艳了。最后回过头来指导学生理解全词,问他们作者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学生回答出身在征途心在故园,身心分离后,要求他们读出那种身心分离之感时,他们已经都能读得伤心欲绝了。
长相思教学反思三:
对待学校的教研课,我的态度很不积极。因此,当任务下达之后,我并未引起任何重视,准备者草草,听课者更是敷衍了事。
但是当我数次看见学校的x书记在精心准备教研课,再加上看了x书记的精彩展示之后,我赧颜。于是,我端正态度。
首先,我认真钻研了教材,《长相思》只有短短的36个字,但是韵味深远。在平实的描述中,给人无限的遐思和想象。寥寥几字,就让我们的思绪飞到了几百年之前的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词人在夜空下的孤苦无依和长吁短叹都仿佛浮现在了眼前。词人到底是为什么出征,词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诸多疑问上心头。于是,我觉得有必要对词人多一些了解,对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有些认识。于是,我沉下心来,研读相关的资料。
互联网是个好东西,我阅读了杨雨教授在百家讲坛上讲述的纳兰性德的文字资料。一直不太喜欢视频,因为视频传递信息的速度太慢,文字更快捷一些,而且更能给人想象的空间。夜深,我依然在制止不倦地阅读着,甚至我还读了纳兰性德另外的一些词。心不由变得柔柔的,人的一生,不可太过洞察,也不可太过计较,最好的人生态度,就是清醒和糊涂都拿捏到恰到好处,否则,我们无端地生出一些忧伤和哀怨。
虽然自己感觉对这首词已经理解了,深刻理解了。但是,如何设计教学流程,如何引导孩子们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我依然茫然。技到用时方恨少啊,我,平时太不注意积累和学习了。
于是,我先观看了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长相思》的视频,那个视频长达60分钟。边看边揣摩,为什么这样设计,达到了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呢?还可以进行一些什么改进呢?边看边想,边想边回看。就这样,一段视频我看了三遍。就这样,一个夜晚就这样悄然而逝。
临近上课了,我的教学设计虽然有了大框架,当然是仿名家的手法。但是几个细节的处理,始终无法把握好。那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我居然是在《长相思》中醒来的,于是,提笔写教案。其实,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有手写教案了,一直是在电脑上操作的。写着写着,觉得非常顺畅。紧接着,我按照教学设计制作了课件。也就是这一天,我决定就在当天上课。
早自习的时候,针对班上的孩子上课习惯沉默我采取了一些激励措施,我鼓励孩子们大胆说大胆设想,不要有任何其他想法。
应该说,课上得很流畅,孩子们很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了。虽然说教学设计是以我自己为主导,引导学生学习的,没有让孩子发挥主动学习的意识,但是孩子们的态度是积极的,踊跃的。
当然,这课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其一,我对学情把握不够精准。比如,在初读词的时候,我只请了一个我认为基础比较差的孩子朗读,他朗读的还不错,于是我认为全班所有的同学都弄清生字的读音了。但是,后来的课堂告诉我,孩子们并不是我想的那样,比如读聒碎和畔这两个词出错频频。于是我要不断纠正孩子们的读音错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走捷径,我就指名读的时候偷工减料了,因此就没有发现问题。
其次,在指导孩子们朗读下阕的时候,读得不够,其实可以反复诵读,让孩子们充分体会到词人的凄苦孤单的情怀的。但是我的课堂处理显得粗糙了些,不够精细。
最后一点就是在课堂中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课只有38分钟就结束了,其实如果我如果利用这两分钟的时候,让孩子们将这首词和补充的《菩萨蛮》背诵下来,那样效果不是更好?教学机智,其实是无数的教学经验累积起来的结果。
最后我还是有必要用一句话来时时提醒自己:任何事情,不要以塞责的态度去对待,就会有实效,就不会沦为形式。
长相思教学反思四:
《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暗藏于词中的无限情思,有感情地朗读词。
【长相思诗词】推荐阅读:
古代描写相思的诗词08-04
描写相思的诗词名句10-23
诗词大会诗词08-07
鼠年迎新诗词,新年诗词07-03
美到心碎的古诗词红尘 唯美古诗词08-18
《重阳诗词》06-15
当代诗词名句06-22
秋分诗词06-25
民族团结诗词06-30
古今诗词名句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