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作文四年级(精选8篇)
1.世界遗产作文四年级 篇一
说起世界遗产,首先想到的是举世文明的中国万里长城。书中讲到:两千多年前,一条土石身躯的巨龙在中华大地飞起。它跨崇山、穿草原、过沙漠、经绝壁,起伏盘旋、奔腾飞舞,纵横十万里,它就是长城。就是因为它历史悠久、工程宏伟,所以早在几百年前就被列入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才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
我从小出生在北方,到过长城,经常发现一些年轻人不讲文明,学着孙悟空样子在墙上写着“╳╳╳,到此一游”……等文字,而我却没有这样,只是把口香糖扔进一段路与另一段路中间的小窄沟里。可当我抬头正要走的时侯,外国朋友看见,连连摇头说:NO,NO!这时我惭愧的无地自容,也终于知道这样做是错的(以前还以为是对的)。这时刚才说:NO,NO!外国朋友再看到古老、雄伟、美丽的长城时,不由自主地竖起了大拇指,连声称赞道:very beautiful!
在回去的路上,我既高兴又感到惭愧,高兴的是为我们拥有这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长城而感到无比自豪。惭愧的是古人和外国人都能做珍惜和爱护我们的遗产,而我们现代的年轻人却不知道珍惜和爱护我们祖先遗留的文化遗产,相反去破坏它们,使祖先遗留下来的遗产越来越少了。
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就要爱护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没有遭到破坏的世界文化遗。等到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召开时,外国朋友再看到我们时,就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和连声称道。这时,你的行为不仅是代表你自己,在一定程度上还代表了国家和民族的形象。所以让现代的年轻人携起手来,做新社会的一名文明人。
2.
2.世界遗产作文四年级 篇二
采用绘画教学手段让学生回忆起夏夜的美丽景色, 有层次地描述星星、动物、花草、月亮的状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这节作文课, 我们要学写《美丽的夏夜》。这是一篇描写夏夜景物的文章。怎样写好它呢?我有两个办法, 一是“画夏夜”, 二是“演夏夜”。我先来“画夏夜”。你们仔细看, 我画下了什么? (在黑板一角画下一个不规则图案。随后说明“这是一颗星星”。并且问:“样子像什么?”)
(学生开始有点疑惑不解, 好奇地看着黑板上的图形。可是当教师先说明“星星”, 再提问“样子像什么”后, 学生的思维顿时被激活, 纷纷回答:“像闪电”“像一把勺子”“像一把刀”“像烟斗”……气氛热烈起来。)
师:天上的星星是各式各样的。请各位同学也来画一画。这样, 每组第一个同学先上黑板画, 五秒钟画好, 然后像接力赛一样把粉笔传给第二个同学, 直到最后一位。每个同学都画一颗星星后, 黑板就变成“星斗满天”啦。只是你要先想想, 该画怎样一颗星星。 (稍后, 教师问:“有问题吗?”)
生:老师, 我有一个问题。要画不一样的星星么?
师:当然。不但和老师画的不一样, 还要和同学画的星星形状都不一样。好好想想啊, 画怎样的星星? (学生正思考着, 教师走向座位, 轻声提问学生:“你画了啥样子的星星?”学生起身和老师“咬耳朵”, 似乎在讨论着什么。而教师却有意大声说“啊!想得真有趣!”引得其他学生好奇猜测。一分钟后, 各组学生以接力赛形式依次在黑板上画星星。学生上上下下川流不息, 煞是热闹。大约两分钟后, 黑板上画满各式各样的星星。)
师: (指着黑板问) 这片“天空”怎么样?
生: (迟疑一下) 星星漫天, 浩瀚无际。
师: (转身板书“星空”) 请大胆想象, 此刻你正坐在哪里观赏这片星空?
(学生似乎有点不解。当即, 教师果断地喊出口令:“全体起立!走出座位, 自己找地儿, 1、2、3———坐下!”学生嘻嘻哈哈地席地而坐, 多数学生坐在黑板前, 也有的坐在座位过道, 还有的坐在桌面上。)
师:想象一下, 此时的你坐在哪里观赏星空呢? (板书:坐哪里) 要各想各的, 各说各的, 自言自语地说说。
(学生纷纷回答:“我坐在草地上……”“我坐在柔软的沙土上……”“我坐在公园亭子里……”“我坐在茂盛的 大树下……”“我坐在房顶……”“我坐在秋千上……”答案不一。)
师:现在夜色浓郁, 四野宁静。请大家注意倾听自己的心跳。好, 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了。此外, 再想象, 你似乎能听见什么声音? (板书:夜深人静)
生1:能听见水滴答滴答的声音。
生2:树叶甩来甩去的声音。
师: (竖食指贴住嘴唇, 示意“要安静”) 是啊!夜深就会人静, 静得能听见最细最轻的声音。请大家仰望着“浩瀚无际的星空”, 低声回答我, 星星多不多啊?
生:多!数也数不清。
师:星星美不美? (板书:星星多而美)
生:美!
师:请细细看看星星的形状, 很有趣呢。它们的形状让你产生想象, 一颗颗星星像什么?
(学生依次回答:像一道闪电!像一只袜子!像一把勺子!还有的像茶壶!一朵小花!一个海星!……)
师:哦!星星很美。请大家回到原位。
(学生纷纷坐到座位上。)
师:在这夜深人静的夜晚, 动物们乘机热闹起来。先来听听蛐蛐是怎么叫的? (教师信手一指一组同学) 来!你们这群蛐蛐先叫唤叫唤, 给夏夜添些音乐。 (板书:动物音乐会)
(那组学生“蛐蛐———蛐蛐”地叫起来。有一个学生大叫:“老师, 还有鸟叫。”)
师:是呢, 现在我们就来开一个动物音乐会。这一组学猫叫, 这一组学狗叫, 你们一组学青蛙叫, 加上蛐蛐, 很热闹了。先自由地学着叫唤叫唤, 看哪一组是小动物达人?预备———叫!
(教室里顿时闹成一团, 这里“喵喵”, 那里“汪汪”, 还有“呱呱”和“蛐蛐”。学生们相互笑着, 各种“动物”叫个不停。)
师: (示意打住) 各位“动物”, 请服从我的指挥表演“音乐”。我说“远”, 你们叫唤的声音就要“远一点, 轻一点”, 我说“近”, 声音则要“响一点, 猛一点”。先请“青蛙”们做个示范。
师:各位“青蛙”准备好了吗?看老师的手势, 听指挥“, 远———”
生:呱……呱……呱……
师:近一点。
生:呱!呱!呱!
师:再近一点。
生 (用力地) :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师:好!青蛙组叫得顶呱呱。以下, 小狗组、小鸟组、蛐蛐组都准备好, 根据老师指挥, 留心先怎样叫, 再怎样叫, 后来怎样叫, 要叫出层次和花样来啊。
(学生开心地转变成小动物角色, 教师指挥着他们轮着叫唤, 再此起彼伏地相互呼应, 声音先由远到近, 再由近到远, 先由急到轻, 再由轻到急……学生很投入很快乐地叫唤着, 俨然是在排练一场音乐会。)
师:叫得好!现在, 请同学们根据板书, 思考:要写哪些内容?分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写作要注意什么?想好就动笔。时间13分钟。
(板书呈现的写作脉络十分清晰, 再加上课堂上的亲身体验, 学生明白描写星星的多和美能突出夏夜的安静, 也明白描写动物的叫声能表现夏夜的热闹。此外, 教师还强调写作时要注意多分小节。随后, 学生伏案奋笔, 多数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写作。)
第二课时
师:继续感受夏夜。请想象:一阵风吹过来……哦, 谁上黑板来画一画风呢?
(一生走上前来, 在大家的注视中, 他先是画下一棵向一边倒去的树。)
师:这位同学没有直接画风, 而是画了树。可是, 我们明显感到了风正吹过来, 树枝正在摇晃, 这叫衬托法。谁也来运用这个方法, 画一画小草?
(又一生画下两丛草叶, 各自往左右倾倒。最后在黑板一角斜着画下有力的两道斜杠, 以示“风刮过来了”。)
师:我请两个同学来表演风中的花朵。 (叫起两名学生站在讲台前, 转身问一名学生:你是含苞欲放的花, 还是已经盛开的花?那学生答道:“我是盛开的花。”教师又打趣地说:“你这朵花是在风中盛开的吗?”那学生爽快地说:“是的。”教师又问另一学生:“你是怎样的花?”那学生答道:“我是花骨朵。”教师又问:“花骨朵在风中有什么表现?”那学生笑着没有回答。)
师: (又叫起两名学生, 让这四名学生确认所要扮演的角色。) 好啊, 我们来观看这些“大树、小草、花儿”在凉风中的奇异表演。 (又对他们说“当我们全体同学“哗啦啦———哗啦啦———哗啦啦———”地刮风时, 你们这些“大树、小草、花儿”就要开始表演啦!四名学生笑着点头。)
师: (面对全体) 好!老师说“风刮过来啦”的时候, 所有同学就一起喊 “哗啦啦 ———哗啦啦———哗啦啦———”地刮风, 同时仔细观察“大树、小草、花儿”的出色表演。
生:哗啦啦———哗啦啦———哗啦啦———
(讲台前的“大树“”小草“”花儿”开始表演了“, 大树”把手用力往左右伸展, 似乎展开很大的树冠。手臂和五指还不断地颤动, 表示“风吹来了”;“小草”一会儿往前一会儿往后地摇摆, 表示“前俯后仰”;那朵“盛开的花”正一点一点地展开双臂, 表示“绽开”, 而“花骨朵”只是使劲晃动。)
师:“大树”“小草”“花儿”的表演很生动。请愿意挑战这些“大树”“小草”“花儿”的同学起立。然后, 我指挥剩下的同学“刮风”, 你们就得演出“风吹草动, 树起舞, 花绽开”的情景。好吗? (生:好!) 预备———起!
(教师一次又一次地说“风刮过来啦”, 学生便一次又一次地“哗啦啦———哗啦啦———哗啦啦———”地喊起来, 扮演“花草树木”的学生站起来开始舞动, 各有各的姿态、表情、动作, 虽然不知道他们演的是什么意思, 但从投入的神态可以看出, 他们正在表演夏夜风景。大约一分钟后, 学生嘻嘻哈哈地结束表演。)
师: (采访大树) 风刮过来啦, 大树, 怎样了?
生:树叶飘落, 枝干摇晃……
师: (采访小草) 风刮过来啦, 小草, 怎样了?
生:前俯后仰, 都贴着地面了……
师: (采访花朵) 风刮过来啦, 花儿, 感觉如何?
生:凉爽快乐!绽开花苞……
师:好!如果请大家把这些花草树木的景象用并列的三个小节写出来, 每一小节开头都可以写同样一句话, 再加上象声词, 可以吗?
生: (异口同声) 可以。
师:对, 谁来画月亮?
(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下一弯朝着左边的钩月, 还在月牙上画上笑脸。)
师:画得真好!这是一弯新月, 一弯有表情的新月。
生:月亮在笑呢。
师:这弯新月是怎样的?
生1:弯弯的, 像把镰刀。
生2:像眉毛。
生3:像一个钩子。
生4:像一只小船。
生5:像豌豆!
生6:还像牛角!
师:像得很呢!这是一弯新月, 它朝着左边, 如果是朝着右边, 那叫残月。这新月像什么呢?好!新月为什么笑得那么高兴?请结合当时的情景来想象。
(学生想了一会儿便陆续回答:它看到美丽的花草树木的舞蹈;它听到了悦耳动听的叫声;它被风吹得很凉爽呢。)
师:对!请问, 能不能将月亮的样子和表情, 以及内心写进文章呢?
生:能。
师:我们一起来整理写作提纲: (接住上节课所写的内容) , 继续要写的内容有:用并列的段落, 写出阵风中花草树木的动态;采用拟人句式写出月亮的样子、表情和内心。有问题吗?
生:没问题!
师:那就快写吧。
(学生写作, 教师边巡视边在学生的作文上画下红色波浪线, 并且与学生低声交谈。15分钟后, 多数学生基本完成写作任务。)
师:多数同学已经完成写作任务, 少数没有写完的请在课余抓紧。下课!
【教学反思】
这节作文课的内容是学习描写“夏天夜晚的景物”。课堂教学活动自始至终以“绘画”为主线, 可以称之为“绘本作文”, 也可以称为“游戏作文”, 因为“绘画”中有“游戏”。
我在开始讲课时就告诉学生:写好本文要用到“画”和“演”两种方法。
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方式, 是因为我在乎: (1) 学生是否能够进入“教学境界”; (2) 学生能否通过教学活动写出层次分明、内容生动的文章。
我很清楚, 不但要将教学活动设计得让学生“快乐”些, 还要把写作的内容塞进活动中去, 在形式和内容一致的情况下, 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有以下三个亮点:
1.引领作画。
上课伊始, 为了激发学生观察“星空”的快乐情绪, 我领先一步, 先行在黑板上画下一颗形态鲜明的“星星”。这“宕开一笔”为学生拓开了“想象云天”的基础。当黑板上满满地出现所有学生亲手画下的各式星星时, 想象的快乐思绪就汩汩而来了。
2.体验角色。
课堂上, 我用尽心思让学生获得各种体验的快乐。
比如:我要求学生随意地坐在地面上, 想象自己在何地抬头看“星空” (画满云朵的黑板) 。学生们怎么会不感到新鲜有趣呢?
又比如:我要求一半学生扮演“风”, 夸张地喊“哗哗哗———哗哗哗———哗哗哗———”, 另一半学生扮演“花草树木”表现出“享受凉爽”的意思。“大树”在阵风中舒展、摇晃;“小草”在阵风中颤抖、仰俯。它们夸张地钻到桌子底下, 表示“恨不得钻进泥土里”。如此夸张的戏剧动作怎么不令他们感到“好玩”呢?
事实上, 学生在体验景物的同时, 脑子里已经想象出一棵大树、一丛小草的鲜明形态, 写作情绪已经激发出来了。
3.模拟声音。
夏天的气象特征是有声有色。因此教学活动现场是不能够没有声音的。
我想起了夏天夜里小动物的生动叫声。备课时, 我曾经考虑采用“录音”制作出虫鸣、蛙叫、犬吠的声音, 但很快就被否定了。理由是:其一, 让学生旁听动物“录音”, 学生缺乏对声音变化的体验, 写作成文字有一定困难。其二, 请学生模拟动物的叫声, 在课堂上会营造出快乐的气氛。重要的是, 我可以“指挥”这些“动物”表演出“音乐会”的层次和高潮, 和文章内容的详略高低吻合起来。其三, 我内心里希望作文教学设计少些“洋气”, 多些“土气”, 希望形成“随心拈来, 徒手一绝”的教学风格。
在课堂上, 学生开心地转变成小动物的角色, 在我的指挥下, 他们先轮着叫唤, 再此起彼伏地相互呼应, 声音先由远到近, 再由近到远, 先由急到轻, 再由轻到急……学生很投入很快乐地叫唤着, 俨然是在排练一场音乐会。我内心非常得意。
教学中的“快乐”活动是有意义的。
首先, “快乐”设计的要义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而不是单一地让学生“高兴”, 甚至“得意忘言”。文章的写作内容有什么要求, 就要把含有“快乐”因素的教学活动与写作内容吻合起来, 让学生在其中摄取到写作素材, 甚至形成构段谋篇的写作思路。
3.如何做好四年级语文作文教学 篇三
关键词:语文;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318-01
四年级学生写作文是最令头痛的事,接触写作时间不长,词汇贫乏,视野狭隘,作文成了他们语文学习上的难题。我在教学中,对此深有感受,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好作文,除了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外,更主要的是必须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写真人真事,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结合我的教学工作,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培养兴趣、多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观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做到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学生有了写作的积极性,搞好作文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我在班里组织一些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像“拔河比赛”,“知识竞赛”等。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描写能力,引导学生留意生活。第一步让孩子画出来、第二步让孩子说出来、第三步让孩子写下来。学生写作文不好,心理上必然会产生一种恐慌感,再加上教师或家庭给的压力,时间长了,就会产生逃避甚至逆反心理,也就对写作失去了主动探索的欲望,这个结果是非常失败的。然而,要调动学生积极探索的因素,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要靠教师多留“心眼”,多给予肯定和鼓励,控掘他们内在和外在的积极因素,并持之以恒。特别是学生有点滴进步迹象时,就不要让这微弱的希望之火种熄灭,要循序渐进,我教的一个学生,虽然成绩都很好,是三好学生,但是我接教她的半年里,发觉她的语文成绩有后退的迹象,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一上课时,精神不集中,而她的数学教师则反映,她的数学学习劲头则很好。后来,从家访中得知,她是怕写作文,每当家长叫她完成语文家庭作业时,她总是躲开语文科,学习数学。这都是作文惹的祸。有次,我叫学生以《我家的***》为题,写一篇描写动物外形的文章,我把她写的作文在班上作范文念出来,而且三次都念,指出每一次修改获得的成功之处,让同学们自己比较,向她学习多修改作文;以示给她的夸奖和鼓励。果然,渐渐地她对作文的热情越来越高涨起来,变得不是怕写作文而是爱写作文了;而且写作文时还常常要我给她指点,多提点子,上课时,也由原来的心不在焉的样子变得用心听讲和积极思考了,而且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在第二学期的期末考试里,她的成绩又挤进了班中的前三名。所以教师要耐心地引导,抓住学生每一瞬间的亮光,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让学生迈进写作的大门。
二、多读书,多练笔,多修改
作文需要积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好词、好句的积累,况且“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能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有段可模。
作文内容写得好不好,文章思想反映美不美,三分在写七分在改。修改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例写作《最美的人》写作时由于选材的不同, 孩子们写出的人物不同,反映出来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样。有反映助人为乐的美,有反映勤奋努力的美,有反映无私奉献的美……形形色色的美不可能通过一个学生的作品来反映,但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修改,小组交流让孩子们欣赏到,感染到。指导学生进行修改、评价,不但纠正了文章中出现的标点,词句,段落的详略、条理等方面的文章语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提高了文章从遣词造句到文面整洁的形式美,更使学生的思想受到了多方面的教育,进一步提高了他们明辨是非,发现生活真、善、美的能力。 培养学生健康情趣和审美观,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美育。而只有抓住时机,利用各种途径进行美的教育,才能使学生热爱美、追求美,成为行为美、心灵美的人。作文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的好途径。我总认为学习写好日常应用文;特别是周记是个提高写作的好方法。因为周记要记的这些事或物就发生在他们身边,与他们的最贴近,他们认识也最深刻。从周记中不但可以显露出学生的写作优缺点,而且还往往反映学生思想情感发展的倾向,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第一手指导材料。教师可以将训练目标分解成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写作知识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这样不但使达到练笔的目的,而且又能使教材的知识得到巩固和迁移。认真修改是写好作文重要一环,特别是让学生自己来修改,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如果作文只由教师来修改,再把作文本子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参考”,就算是教师修改得多么详尽,批语写得多么完美,这样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收效基微的,因为学生写作时高涨热情早已冷却,再要他们认真看作文,他们只会敷衍了事,即使有个别同学认真看了,也只会过目就忘。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总感到復式法是比较奏效的,即多次评,多次改。
三、调整学生心理,诱导其身心融入
因为作文本身固有的难度和学生写作水平的个性差异等原因,不少学生经常会产生某些心理障碍,从而影响作文水平的提高。这些心理障碍大致有:自卑心理、畏惧心理、无所谓心理、速胜心理等。要针对其心理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逐一消除。使学生真正理解:畏惧、自卑,大可不必;只要努力写作,全身心融入,又能注重运用以上巧妙方法,定会有长足进步;无所谓和自大,是一种盲目思想的表现,是一种错误思想的熟悉,作文是一种技能,多练就会进步;速胜心理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急燥心理,作文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表达项目,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具备多方面和综合能力。
4.四年级世界遗产作文400字 篇四
颐和园位于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那就是佛香阁。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5.四年级世界遗产导游词作文 篇五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首先感谢您选择水果旅行团的北京香山一日游,我是你们的导游小果,希望大家今天会十分开心哦。
好啦,说了这么多,时间也在慢慢地过去,一眨眼间已经到达了香山公园。接下来,请大家跟我走,让我们一起开始这次“开心之旅”。现在我们来到了香山公园东门,有两条道路供游客们行走,左边的一条是上山的道路,右边则是看景区的道路,由于这次的旅游不包括登山,那么我们就走右边的道路咯。首先直走,就是香山饭店,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香山饭店吧,那么我就不多说了。香山饭店的前面就是松林餐厅,一会我们要在这里共进午餐。继续往前走是闻名天下的双清别墅,大家跟我往里走,注意!这里毛泽东爷爷的床是一头高一头低的,有趣吧!
香山的景点多得是,现在就是大家自由活动的时间咯,我跟大家说几点注意事项:1、请不要随地扔垃圾,吐痰。2、乘坐缆车时请注意安全3、请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谢谢。祝大家玩得愉快!
6.海底世界四年级作文 篇六
我们走啊走啊,来到了海洋剧场,我们坐在那里等了很久,急得汗水都要流出来了!看了小海豚精彩的表演,有算算术、顶皮球等等,得到我们热烈的掌声。
表演完了,我们接着来到了海底隧道,看到了好多各种各样漂亮的鱼儿在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比如有中华鲟,大白鲨``````它们都是国家保护动物,我心中又是激动又是兴奋,因为真是太美了!
出来之后,我们还到了游乐场,看到了许许多多、五颜六色的玩具。我们连忙跑过去玩那些好玩的玩具。李老师急忙喊到:“你们要慢点跑啊!慢点跑!”我们在游乐场尽情的玩着,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 你也可以投稿,真快啊!
突然,听见老师喊到:“集合!我们要回去了!”我们马上收拾好书包,说道:“怎么就回家了啊?时间过得真快啊!”
李老师带着队离开了海底世界,在车上,还跟我们照了相,留做纪念。
7.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篇七
【考点一览】
1.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3.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4.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5.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7.实践 (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与谬误)
10.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考点解读】
1.哲学的物质概念 (世界的物质性) 。
(1)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 也具有客观物质性。
(3)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本质) 。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其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是客观的, 但其反映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这说明,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意识是派生的, 物质决定意识。
3.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作用) 。
(1)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1) 意识具有能动性, 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 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类意识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4.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
(1)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①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④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机械唯物主义。
(2)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物质运动的规律 (运动是有规律的) 。
(1)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 规律是客观的 (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
(3)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 而不能违背规律。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1)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 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 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
(2)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①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就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经过调查研究, 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 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要求。第一, 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不断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第二, 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 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
7.实践 (实践及其特点) 。
(1) 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 实践的特点。①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 这个过程及其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也具有客观性。②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 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 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 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 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主观认识、客观事物自身都无法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通过处在主观与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 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 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脱离实践, 不为实践服务, 认识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9.真理。
(1)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受主体因素影响, 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有多种不同的认识, 但是, 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即真理只有一个。
(2) 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离开了这一特定的过程, 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3) 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 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4) 真理与谬误。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0.认识过程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
(1)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受主体、客体和实践水平的限制,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 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主体、对象和社会实践都是无限发展的, 因此,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 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归纳拓展】
1.物质、意识的关系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物质、意识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决定意识, 二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前者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而不是意识。只承认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 只承认后者则是唯心主义。
(2) 意识的能动作用也包括两个方面: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 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前者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 认为意识与物质具有同一性, 物质世界具有可知性。
(3)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意识的关系的理论不仅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而且进一步回答了意识对物质、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哲学基础。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 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3.实践的概念和特点是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基础。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能动性的特点, 决定了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 使得实践成为一切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意味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具有差异性, 这使得实践是无限发展的, 也是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的重要原因。
【易混易错点】
1.认为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简析:物质是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哲学物质概念与万事万物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不是万事万物的简单相加。
2.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简析: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3.认为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
简析: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 并通过物质的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而不能独立存在着。
4.认为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 不可分离。
简析:物质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 不依赖于意识, 而意识则依赖于物质。
5.认为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简析:意识的生理基础是人脑而非大脑, 意识是人脑而非大脑的特有机能。
6.认为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简析:无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7.认为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简析: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是物质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仅从这个意义上说规律是永恒的。但具体规律的存在及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条件, 不是永恒的。
8.认为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简析:思维规律的形式是主观的, 内容是客观的。思维规律是由外部世界的规律所决定, 是外部世界的规律在人的思维过程中的反映。思维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 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 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 思维规律都存在并起作用。
9.认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简析: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 其决定性因素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
10.认为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 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简析: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但本质上说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而非主观活动。
11.认为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 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简析:实践的社会性, 否定的只是孤立的 (离开社会的) 活动, 其实单个人的活动也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12.认为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服务实践。
简析: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是认识的根本任务。服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理论联系实际】
1.我国军民融合向深度发展。
2016年7月2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 (简称《意见》) 。《意见》“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 明确了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政策措施, 是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解读:《意见》“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 是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体现了意识、实践的能动性。《意见》立足军民融合发展的“新形势”, 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 “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 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这条道路来之不易, 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 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 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 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解读: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 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持续探索发展道路的过程, 是变革社会的伟大实践, 是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也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的伟大实践和意识能动作用的体现。
3.“观天巨眼”主体工程正式完工。
2016年9月25日上午, 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观天巨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FAST) 在贵州平塘县落成, 从此中国科学家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数据。
“观天巨眼”覆盖了当今射电天文的三大主流热点方向:宇宙演化、脉冲星探测和星际分子, 能以很高的灵敏度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观测脉冲星、探测星际分子, 给人类绘制完整的宇宙图景提供了一种可能。
为了给“天眼”找到一个合适的“眼窝”, 科学家经过反复踏勘筛选, 最终在贵州平塘县找到了“大窝凼”。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天然地貌, 保证了望远镜不受雨水侵蚀, 远离人类的极其宁静的自然环境也使其少受无线电干扰。
解读:“观天巨眼”主体工程正式完工, 是实践的成果, 也是实践基础作用的体现;是意识能动性的体现, 也是认识和利用规律、进一步揭示世界物质统一性的重要手段。
【高考真题】
例1 (2016·全国文综卷Ⅲ·23) 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 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 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 如“地冷宜亲火, 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 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1) 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2) 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3) 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4) 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 (1) (2) B. (1) (3)
C. (2) (4) D. (3) (4)
解析:从题干看, “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 这是意识内容的变化, 而“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是先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而存在的, 故 (3) 错, (2) 可选。产生这个变化的原因在于“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 可见, 这种变化从本质上说不是“人的反映方式” (意识的形式) 的变化, 而是人的反映对象、社会实践的变化, 故 (1) 错, (4) 可选。答案为C。
例2 (2016·全国文综卷Ⅱ·22) 在长征途中, 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 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 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 寻找敌方薄弱环节, 灵活调动军队, 四渡赤水, 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1) 重视调查研究, 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2) 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3) 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4) 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 (1) (2) B. (1) (3)
C. (2) (4) D. (3) (4)
解析:从题干看, 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准确掌握不断变化的情报并据此决策, 故 (1) (3) 可选。 (4) 与材料无关且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军事行动是社会实践, 出发点只能是客观实际, 而不是认识, 故 (2) 错。答案为B。
例3 (2016·全国文综卷Ⅰ·20) 习近平强调, 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 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1) 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2) 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3) 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4) 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A. (1) (2) B. (1) (4)
C. (2) (3) D. (3) (4)
解析:习主席的论述集中表达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价值、目标, 科学决策需要克服认识、决策主体的局限性, 智库是有效方式, 故 (2) (3) 符合题意。直接现实性是实践活动区别于认识活动的特征, 故 (1) 错。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 把“认识主体认同”作为真理的标准, 是对真理客观性的否定, 故 (4) 错。答案为C。
例4 (2016·全国文综卷Ⅱ·23) 《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 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 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 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 军队在后面跟着, 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1) 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2) 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3) 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4) 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 (1) (3) B. (1) (4)
C. (2) (3) D. (2) (4)
解析:客观实在性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属性, 故 (1) 错误。人之“智”是意识, 源于实践, 而马之“智”非意识, 是条件反射, 是物质性的东西, 是人们认识和利用的对象, 故不源于实践, (4) 错。用老马之“智”是人类对事物的认识和利用, 故 (2) (3) 符合题意。答案为C。
例5 (2015·全国文综卷Ⅱ·39) 抗日战争期间,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 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 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 “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 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 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 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 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 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解析:材料的有效信息概括起来是两个方面。一方面, 中国抗战胜利是“以弱胜强”, 这是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 体现了意识能动的反作用。另一方面是中国为什么能够“以弱胜强”。中国之“弱”在于物质力, 中国之“强”在于抗战精神, 抗战精神之“强”在于“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 这体现了精神的力量。
答案:意识是对事物的能动反映, 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抗战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 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 坚持持久抗战, 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例6 (2016·全国文综卷Ⅲ·39)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 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 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 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 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 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 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 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 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 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 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 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 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 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 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 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结合材料, 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
解析: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材料给出了答案。 (1) 源起:疟疾威胁人类生命几千年, 常用药物的药效已经减弱。这说明发现疟疾新疗法是实践的需要。 (2) 发现过程: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新药项目, 科研人员协同合作, 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 这体现了实践的社会性, 体现了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 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从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 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 体现了实践的能动性和基础作用;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答案: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受主客体条件的限制, 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具有反复性。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课题。克服困难、反复试验, 经历多次失败仍坚持不懈。发挥团队精神, 协作攻关。发掘中国传统中医中药学资源, 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疟疾治疗实践, 接受检验。
第二部分考点演练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6年9月25日, 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观天巨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FAST) 在贵州平塘县落成, 可实现更大天区面积、更高精度的天文观测, 为人类寻找银河系以外的脉冲星提供了有利条件。FAST建成的哲学意义在于
(1) 可进一步证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 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和水平 (3) 证明先进的认识工具也是认识的来源 (4) 可进一步证明世界的可知性
A. (1) (2) (3) B. (1) (3) (4)
C. (2) (3) (4) D. (1) (2) (4)
2.某校研究人员最新设计出一种专门用于寻找癌细胞受体的自组装纳米粒子, 这种自组装纳米粒子的外部涂有一层特殊的蛋白, 通过该蛋白可以寻找特定的肿瘤信号, 从而提高核磁共振成像 (MRI) 扫描的有效性, 进而帮助医生提高癌症诊断率。这一科学成果表明
(1) 人的意识只有正确反映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 (2) 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3) 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客观事物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4) 人能够通过实践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A. (1) (2) B. (3) (4)
C. (1) (3) D. (2) (4)
3.“阿尔法围棋”在与李世石的“人机大战”中以3∶0取胜。科学家认为“阿尔法围棋”所用的关键技术是“深度神经网络”, “建立神经网络要收集大量数据样本, 然后选择合适模型, 让模型学习样本, 从中找出数据的内在规律。“阿尔法围棋”正是通过学习海量棋谱和自我对战, 训练出不凡“武功”。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1) 人工智能只执行特定的指令, 并不探求任务本身的社会意义和社会后果 (2) 人工智能的发展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 将超越并替代人类智能 (3) 人工智能是机械的物理过程, 是对人的部分意识活动、思维活动的模拟 (4) 人工智能能够从大量纷繁杂乱的现象中发现规律并抽象到理论高度
A. (1) (2) B. (3) (4)
C. (1) (3) D. (2) (4)
4.2016年7月20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扶贫开发“要坚持时间服从质量, 科学确定脱贫时间, 不搞层层加码”。这是因为
(1) 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一个过程 (2)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客观的 (3) 物质运动是绝对的, 人对事物运动过程无能为力 (4) 主观能动性不是无限的, 要受客观实际的制约
A. (1) (2) (3) B. (1) (3) (4)
C. (1) (2) (4) D. (2) (3) (4)
5.2016年7月25日《科技日报》发表文章称, 过去近150年间, 全世界教科书对地衣的定义是“一种真菌和一种藻类或蓝细菌组成的共生体”即两物种共生。而美国科学家利用最新基因测序技术研究发现, 全世界主要的地衣物种都是三物种共生体。这说明
A.真理是有条件的, 新的发现并不否定原来定义的科学性
B.意识具有能动性, 意识活动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新物种
C.实践具有能动性, 但已有的认识会阻碍人们在实践中获得新知
D.科学实验不仅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而且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6.腐乳又被称为“中国奶酪”, 传统中医认为腐乳具有活血化瘀、健脾消食等作用。现代营养学证明, 豆腐在经过发酵后会产生更多利于消化吸收的必需氨基酸、烟酸、钙等矿物质, 尤其发酵还能得到一般植物性食品中没有的维生素B12。这体现出
(1) 腐乳的自然属性是其具备特定营养的物质性基础 (2) 腐乳的营养成分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提升 (3) 人们研发的特殊工艺是腐乳获得相应营养的源泉 (4) 现代营养学的研究提高了人们对腐乳营养价值的认可
A. (1) (2) B. (2) (3)
C. (1) (4) D. (3) (4)
7.谷子是起源于我国的古老作物, 但人们对谷子遗传资源的群体结构缺乏了解, 限制了对谷子基因资源的高效发掘和深度利用。经过努力, 我国科学家率先绘出谷子基因组图谱, 这将对未来谷类作物的品种改良、能源作物的遗传解析产生深远的影响。这说明
(1)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 人们对事物的新知常常来源于已有的认识 (3)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 (4) 认识水平影响人们实践活动的效果
A. (1) (2) B. (2) (3)
C. (1) (4) D. (2) (4)
8.网传, 酷热天气时, 打开暴晒小汽车一侧车门, 将另一侧车门开关五次, 可使车内温度下降数度。王先生试用此法, 发现在中午时效果不明显, 反复数十次开关车门后才有一定降温效果;傍晚温度下降时使用, 效果则较为明显。这表明
(1) 外部环境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状态有重要影响 (2) 经过一次实践检验就能够辨别网传观点的真伪 (3) 只有亲身实践得来的正确观点才具有指导意义 (4)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确定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A. (1) (2) B. (2) (3)
C. (1) (4) D. (3) (4)
9.为解决城市内涝频发的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运而生。它要求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 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 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 促进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体现了
(1) 在遵循自然规律基础上改变城市发展规律以利于人类生存 (2) 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自然和城市发展的本质联系 (3)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能有效提高城市的整体效能 (4)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决定着城市发展水平和状态
A. (1) (2) B. (2) (3)
C. (1) (4) D. (3) (4)
10.“当真相还在穿鞋, 谣言已经走遍天下”, 相较于方兴未艾的辟谣平台, “科学”谣言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更能蛊惑人。它披着“科学”的外衣, 让人难辨真假, 不少人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接纳它。“科学”谣言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更能蛊惑人的主要原因是
(1) 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2) 一切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 复杂事物的本质暴露需要一个过程 (4) “科学”谣言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A. (1) (4) B. (1) (3)
C. (2) (3) D. (3) (4)
二、非选择题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建立起来的。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搞现代化, 只能靠社会主义, 不能靠资本主义。历史上有人想在中国搞资本主义, 总是行不通。我们搞社会主义虽然犯过错误, 但总的说来, 改变了中国的面貌。”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让发展更有质量, 让治理更有水平, 让人民更有获得感。”
(1) 从“真理和谬误”的角度, 指出邓小平同志的上述论述对我们的启示。
(2) 结合材料, 用“认识过程”的知识说明中国人民制度选择的历程。
(3) 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 说明我们怎样推动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和发展。
12.“定力”本来是佛教用语, 是指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的一种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同志把这个词拿过来加以改造, 赋予它特别的含义。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 但怎么改、怎么完善, 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 如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 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刚刚起步, 有的方面还没有破题, 需要广泛探索。关键是要保持战略定力, 应势而谋, 深入研究管用的措施和办法。”在经济新常态下, 唯有保持战略定力, 增强发展自信, 我们才能做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 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才能在“乱花渐欲迷人眼”时保持沉着冷静, 在“千磨万击”和“东西南北风”中“咬定青山不放松”, 向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协力奋进。
(1) 结合材料, 从“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的角度, 指出保持战略定力的依据。
(2) 定力内在表现为思想意志控制力, 外在表现为行为的坚持力。结合材料, 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的知识, 说明我们怎样才能保持战略定力。
1.D题干的有效信息是, FAST开阔了人类的视野, 为人类寻找银河系以外的脉冲星提供了有利条件。前者是认识能力的提高, 后者是新物质形态的发现, 故 (1) (2) (4) 符合题意。认识的来源是实践而不是认识工具, 故 (3) 错。
2.D设计出新工具说明人的认识在实践中变成了现实, 是意识能动性的体现;新工具可以帮助医生提高癌症诊断率, 反映的是实践的发展推动认识水平提高, 造福了人类, 故 (2) (4) 符合题意。正确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也是意识能动性的体现, (1) 错误。只有通过实践, 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才能变为现实的存在, 故 (3) 错误。
3.C人工智能是机械的物理过程, 是对人的部分意识活动、思维活动的模拟, 不是意识本身, 故 (2) 错。透过现象发现规律并上升为理论是意识的主动创造性, 故 (4) 错。
4.C“科学确定脱贫时间”, 科学的本质是主观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 不能无限夸大人的能动性搞主观主义, 更不能搞数字脱贫。故 (1) (2) (4) 符合题意。物质运动是绝对的, 但具体事物运动过程包括过程的长度等人是可以改变的, 故 (3) 错。
5.D美国科学家的最新成果, 只是发现而没有创造物种, 故B错。这一成果否定了“两物种共生”定义, 所以A错误。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是科学实验活动, 是基本的实践形式, 既推动了认识的发展, 也对原教科书定义做了检验, 故D符合题意。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发展, 因而也有助于人们获得新知, 故C错。
6.C腐乳的营养源泉在于其自然属性, 现代营养学和工艺的研究只是发现和开发了这些营养, 故 (2) (3) 错误。
7.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故 (2) 错误。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是观念的东西, 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是实践活动, 故 (3) 错误。
8.C王先生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了多次试验, 故 (1) (4) 符合题意, (2) 错。正确的间接经验也有指导意义, 故 (3) 错。
9.B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 既防止内涝, 又充分利用雨水, 减少地下水的过量使用, 实现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优化, 故 (2) (3) 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 故 (1) 错。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才能促进城市发展水平提高, 故 (4) 错。
10.B“科学”谣言不是真理, 故 (2) 与题意无关。错误意识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故 (4) 错。
11. (1) (1) 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2)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 (1) 认识具有反复性。受到主体、客体和实践水平的限制,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 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历史上有人想在中国搞资本主义, 总是行不通, 我们搞社会主义虽然犯过错误, 历史和人民最终还是选择了社会主义这条正确的道路。 (2)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主体、客体和实践都是无限发展的, 因此,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选择, 也需要更加成熟定型。
(3) (1)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不断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 用科学理论指导制度创新;立足中国国情, 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2) 要科学谋划, 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主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3) 要勇于实践, 推进制度的变革和完善。意识活动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不仅是理论创新, 也是社会变革。
12. (1) 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绝对运动的同时也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相对静止就是事物的稳定性。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无论形势如何变化, 无论怎样改进, 始终都必须抓住的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8.梅东的世界(连载四) 篇八
“活力班级”是区里这两年才办起来的特色评优活动,不看成绩,不看荣誉,只看一个班级作为集体的“能动性”与“协调感”。梅东暗自猜想,发起这个评选的区领导一定岁数不大,连对评选的解释说明都如此的写意和创新。而对于这种极具新意的评优,梅东是十分赞赏的。用岑老师的话说,这是“素质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和谐体现”。
更重要的是,梅东认为这个奖项简直就是专门为他们初一三班量身打造的。岑老师在班会上的讲话给了梅东很大的信心。所以,当岑老师把准备评优材料的工作下达给班委后,梅东便第一时间主动请缨。最后,经过一番简短的讨论,在运动会筹备中大显身手的梅东、徐晓霞和乔西阳再次聚首,三人共同分担评优材料的筹备工作。
一开始,梅东对这样的分配还有些不满。所谓评优材料不过是上交一份PPT而已,其中包含一部分必须表达清楚的规定内容,剩下的部分可以自由发挥。梅东认为自己一个人完全可以搞定,根本用不着三人分担。当然啦,他心里也有点小盘算。班委的正式选举就在一个月之后,梅东很想出个风头,再给自己加点分。
不过很快,梅东就开始庆幸自己有两个可以依赖的同伴了。他光想着班委改选,差点忘了在那之前还有期中考试这道关。他这个副班长要是考得太难看的话,自己都没有颜面继续坐这个位子了。
而另一方面,徐晓霞严谨认真,乔西阳精通各种软件,他们身上的特质和优势是梅东无法比的。如果少了他们两个人的贡献,这份PPT肯定要失色不少。不过梅东也有自己的骄傲。也许是遗传自老爸这个游戏设计师,梅东经常会有灵光一闪的时候。比如他给班里同学拍摄的那些照片,尽善尽美的实在是少数,但完全不中看的也真没有多少,大部分都是半张好图,些许瑕疵。而梅东一拍脑袋,借助乔西阳的PS技术,再拉来孙闻秋铭这个美术大师做参谋,把几张照片合成一张,去掉糟粕,保留精华,还通过拼接的艺术性增添了美感。这份机灵和应变,梅东自信要比徐晓霞和乔西阳强上一些。
就这样,三位班委分工合作,各显其能,PPT的制作进展十分顺利。在班会上,他们把初步完成的草稿小样向全班同学做了展示,获得了一致的好评。而冷沁雪这种高标准严要求的精英也给足了面子,没有当场拆他们的台,而是在班会结束后私下里提了几点建议。梅东一直把冷沁雪视为竞争对手和挑战的目标,当然不会喜欢对方对自己的工作指手画脚。可他又不得不承认,冷沁雪的每一条建议都提到了点子上,这份看起来花团锦簇的PPT其实还存在着很多缺陷。
“唉,冷沁雪就是这样,每当你觉得自己似乎比她强了一点,开始飘飘然的时候,她就会忽然杀出来,当头一棒把你打回残酷的现实。”
班会第二天的午饭后,梅东向孙闻秋铭抱怨着。
“哎……哎!”孙闻秋铭挂着恼人的微笑摇了摇手指,“别说‘你’,要说‘我’!”
“我?”
“是啊,也就你梅东老想着跟她较劲,这里头可没我什么事哈!”
“这不是较劲,是见贤思齐!良性竞争好吗?”梅东忿忿道,也许孙闻秋铭没这个意思,但在他的话语里梅东总像个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小人。
“是——良性竞争。要我说啊,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你先把这副班长的位子保住了再想别的。这是初一,第一学期还没过一半,以后的日子长着呐。”
“嗯,也对!”梅东点了点头,他觉得孙闻秋铭总算说了句人话,然后思绪便又飘到如何改良PPT上头了,以致于他根本没听到孙闻秋铭后面嘀咕的话语。
“……本来一个平庸小子,现在非要立身成圣,也不知中了什么邪……”
然而梅东的确有点中邪了,因为评优材料上交的截止日期越来越近,但乔西阳却无法继续工作了。期中考试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据乔西阳讲,那是个国际大赛,如果能拿奖那就是为国争光。好在乔西阳那部分的工作已经接近收尾,而一直在旁边观摩的梅东也学会了不少东西,已然是半个熟手了。
“放心去吧乔师傅,好好努力,就算没拿到奖也是为国争光!”
梅东话说得漂亮,也的确是真心诚意的。但忽然接手乔西阳的技术活还是让他有些慌乱。手艺不成,那就用时间来补。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梅东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钻研PPT,而徐晓霞也是全力相助,再加上老爸时不时地从旁点拨,梅东他们终于赶在截止日期前完成了一份完美的PPT,然后手忙脚乱地踩着点发送了出去。
身上少了一个包袱,但梅东连松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就投入了紧张的期中复习当中。
专注于一件事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飞快。一转眼的工夫,期中考试结束了。拿到了考试成绩的梅东这才真正松了一口气。虽然不是名列前茅,但拿梅东刚入学时的状况来比较,这个成绩已经非常不错了。对接下来的班委正式选举,梅东也充满了信心,他这个临时副班长肯定是能顺利转正的。
然而一个意想不到的麻烦从天而降,打了梅东一个措手不及。他从岑老师那里听到,区“活力班级”的评选结果公布了,他们初一三班只拿到了一个安慰性的三等奖。要知道这项评优的奖项设立是一等奖三个、二等奖十个、三等奖……只要参加就有。
怎么会这样呢?满心疑问的梅东等不到回家,就去岑老师的办公室借用电脑,打开了区教委的网站,上面有所有获奖班级的PPT展示。那些获得一等奖的班级确实是优秀、团结、活力四射,PPT做得也十分精美。但平心而论,梅东相信自己的班级,自己的PPT在各方面都不比他们差啊!直到梅东点开了网站上他们初一三班的PPT链接,这才傻了眼——他们提交的是那份有缺陷,甚至有好几处还没完成的草稿小样。
“怎么会这样!”梅东失声惊叫道。
“怎么会这样……”跟梅东一起前来的徐晓霞不禁哽咽了起来。
毫无疑问,答案肯定是梅东或徐晓霞之中的某一方出了差错。按照当时的分工,梅东对PPT进行最后的修改,然后用QQ传给徐晓霞。徐晓霞校对之后,用邮件发送到区教委指定的邮箱里面。这样看来,徐晓霞肯定是难辞其咎的。
nlc202309082121
果不其然,当徐晓霞抱着最后一丝侥幸打开自己的邮箱,查看当时发给教委的邮件时,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个未完成的版本。而徐晓霞也终于承受不住这巨大的压力,在梅东和岑老师面前痛哭了起来。
“梅东,你发给徐晓霞的文件是正确的吗?”岑老师一面安抚徐晓霞,一面询问梅东。
“这个……我也不太确定。”梅东有气无力地答道。
“那你们两个回家以后各自确认一下,到底是谁发错了文件。”岑老师的语气当中并没有太多责怪的意思,“现在是谁的责任还说不好,徐晓霞你也不用太难过。”
“查……查不了的,我家上周刚……刚换了电脑。而且最……后经手的人是我,我该检……查好的。都是我的错……对不起。对不起!”
徐晓霞哭得更厉害了,岑老师只好让梅东先回教室,留下徐晓霞来继续开导。办公室里其他女老师也围了上来,梅东知道自己在这里一点忙都帮不上,只能灰溜溜地离开了。
剩下的半天时间里,梅东情绪消沉,连话都没怎么说,面对向他打探消息的孙闻秋铭也是缄默不语。放学后,梅东更是谁都没理,直接冲出了学校。忐忑了一路,回到家中的梅东祈祷着打开了电脑,调出文件传输记录。他惊恐地发现,传错文件的人其实是他自己。
“这是怎么了?慌慌张张的。”
爸爸不知什么时候走进了房间。梅东像被主人撞到的小偷一样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爸爸倒没太在意梅东的反应,只是看着电脑屏幕问道:“这东西不是早做完了吗?怎么又拿出来欣赏?”
“没什么……就看看。”梅东快速地点击了几下鼠标,电脑屏幕上顿时只剩下桌面的画面。
“哦,对了,后来那个评优怎么样?”
“还行吧,拿了个三等奖。”
“哦!不错嘛!晚上让你妈给你煎一块牛排,以示庆贺!”
爸爸可能以为三等奖就是第三,狠狠地拍了拍梅东的肩膀,笑着离开了房间。
晚饭的时候,梅东的面前果然摆着一盘牛排,鲜嫩多汁,滋滋作响。梅东强颜欢笑地接受着爸爸妈妈的祝贺,嘴里的牛排却一点味道都没有。
“来,祝我儿子再接再厉,一鼓作气,连任副班长!”爸爸又端起了酒杯,看得出来,他的确很高兴。
梅东拿果汁和爸爸碰了一下杯,抿了一小口。“副班长”这三个让他引以为傲的字眼,在此时却深深刺痛着他的内心。
而爸爸已经喝了两杯红酒,脸上泛着微红,话也开始多了起来。
“咱们小东啊,真是长大了。这一上初中,当了副班长,整个人都不一样了。爸爸从小就相信你是块璞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以后还要在副班长的位子上,继续努力下去啊!”
“老公啊,别老是副班长副班长的。”妈妈接过话来,“不是还没改选吗?别给孩子那么大压力。”
“嗯。别有压力啊小东!爸爸看重的是你当上副班长以来的进步表现,重要的不是这个职位,而是在这个职位上你成长为了什么样的人。只要你保持这段时间的表现,哪怕不是副班长,爸爸依然为你骄傲!”
“我知道了,爸。”
梅东端起果汁主动和爸爸碰了一杯。他的心里没有刚才那么慌了。
下一周的班会上,岑老师向全班同学正式公布了活力班级的评优结果,教室里一片惋惜。接下来,徐晓霞上台对全班同学作了检讨。因为在提交PPT的那天晚上,她将梅东发来的PPT打开修改了好几次,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到最后定稿的时候她已经精疲力尽,所以没做好最后的确认,导致提交了错误的版本。
而在徐晓霞之后,梅东也走上讲台,说出了事情的真相——那天晚上,他发给徐晓霞的最终版本就是错误的。徐晓霞的确有一些失察的责任,但交错PPT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他梅东身上。
“同学们信任我,选我来做副班长。但因为我的失误,让初一三班与我们应得的荣誉失之交臂,是我辜负了大家的期望。在这里我向全班同学和岑老师郑重道歉!”
梅东向台下鞠了一躬,然后又单独向徐晓霞鞠了一躬。
“因为我的失误连累你也犯错,实在是对不起!”
“不,这本来就是我的失职……”
“我也有错!”乔西阳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要不是我临时退出,梅东和徐晓霞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压力……”
梅东三人不断地互相道歉,直到被岑老师叫停为止。
因为这样的失误断送了区级奖项,同学们当然很失望。但梅东他们的努力和艰辛大家都看在眼中,所以并没有人去责怪他们。
后来,冷沁雪给区教委又发了一封邮件,讲清楚事情的始末,并提交了真正完成的PPT,希望能替换下网站上的错误版本。不久之后,当同学们在区教委的网站上看到初一三班不输一等奖水平的精美PPT时,心中的疙瘩也就彻底解开了。
“唉,还是不如冷沁雪啊。”梅东感叹道。
然而让梅东意想不到的是,在接下来的班委正式选举中,他顺利地连任了副班长。
“谢谢我吧!”新任的文艺委员孙闻秋铭笑道,“是我告诉同学们徐晓霞换了电脑,你要是不说没人知道是你犯了错。嘿嘿,大家还是信任诚实的人。”
“你怎么能这样?这不是耍花招吗?”梅东叫了起来。
“耍花招?我又没说半句假话!而且,难道同学们没有知道真相的权利吗?”
孙闻秋铭扬长而去。
梅东虽然如愿连任了副班长,可心里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反而还有些失落。好在他最喜欢的一款游戏马上就要出新版本了。
也许这样能调节一下心情吧……梅东如是想。
(这最新版的游戏真的能给梅东带来快乐吗?精彩请看下期。)
【世界遗产作文四年级】推荐阅读: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五年级作文08-05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西湖作文07-06
写一处世界遗产作文600字09-03
世界遗产的作文:长城的导游词07-28
世界遗产的导游词作文100字07-31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作文08-30
以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主题小学作文500字07-06
世界遗产城市组织09-08
让世界充满爱四年级作文600字07-09
小学四年级作文,同学们笔下的未来世界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