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常态化下基层

2024-09-25

开发区常态化下基层(共8篇)

1.开发区常态化下基层 篇一

基层建议建立家庭过期药品常态化回收机制

如今,不少家庭都有自己的小药箱,药品储量也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过期药的数量也日益增多。调查显示,70.1%的居民储存过期药品的时间超过半年,且多数居民表示并没有有效的途径处理过期药品,对过期药品带来的隐患表示担忧。

一是误食过期药品引发病症。我国《药典》明确规定,一旦过了有效期,药品就成为劣药,不仅意味着药性失效,有些还可能发生霉变,若不小心误食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疗效,还有可能加大药品的毒副作用,直接危害健康。有调查显示,我国存有备用药家庭中,有82.8%的家庭没有定期清理过期药品的习惯。市民李女士反映,自己的母亲就曾经因误食过期的药品而致上吐下泻的情况。二是丢弃过期药品引发污染。过期药品被明确归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属于重要环境污染源之一,一些挥发性强的过期药品可能成为过敏源,一旦大量过期药扔到生活垃圾站里并随土填埋,会对土壤以及水源造成巨大危害。调查显示,有90.1%的人有将过期药品随生活垃圾丢弃的经历。村委会工作人员反映,由于农村很多地方没有垃圾桶,不少人直接把过期药品丢在路边或田埂周围。三是转卖过期药品危及农村。基层反映,不少药贩子将收集的过期药品进行包装再加工后,运往缺医少药的农村或偏远山区或是卖给城乡结合部的一些黑诊所,黑诊所再高价卖给患有慢性疾病并经济困难且无医保的农民群众,导致一些患者花了钱,病情却没见好转,有的还出现了病情加重、生命垂危的情况。

过期药品如何处理是令很多群众犯难的问题,即使有社区或者企业组织回收,也是偶尔为之,因此,基层建议:一是以药厂、药店为主体进行回收。可借鉴啤酒瓶退换模式,群众购买的药物过期后可免费向药店或者药商换取新药,由于更换过期药品需要大量的成本,而且回收的过期药品不能回炉,也不能二次利用,为了减轻企业和药店的资金压力,政府可进行适当的补贴。二是与社区合作长期开展过期药回收。可在社区和小区内设置长期的药物回收点,方便居民回收,定期更换过期药物,建立常态化的药物回收机制,比如日本每月有专人上门收药。同时,也可以借助社区进行宣传,使群众了解到过期药品的危害。三是建立完善的过期药回收机制。由于药品回收在法律法规上还没有明确规定,使过期药品的专门回收无章可循,虽然有的企业自行回收,但也只是企业行为。建议完善《药品管理法》的相关内容,建立过期药品回收机制。同时,应加强相关部门的配合,使药店、药厂和药品监督部门形成合力,共同解决过期药品回收的问题。

2.开发区常态化下基层 篇二

2005年初, 潍坊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社会新闻栏目《全景新闻》, 正式改版为民生新闻栏目《直播潍坊》。节目时长由原来的15分钟, 迅速扩充为45分钟。节目定位于“说百姓身边事, 做观众贴心人”:选题由原先区别于时政新闻的社会新闻, 转变为观众提供的海量新闻线索;节目包装力求活泼, 主持风格力求亲和;节目由录播改为直播, 以增强与观众的互动。频道前几年同时段的平均收视率为1.8%左右, 《直播潍坊》改版播出半年后, 央视索福瑞平均收视率达7.0%左右, 2007年进入节目成熟期的《直播潍坊》, 平均收视率为10%左右, 日最高收视率峰值为16.9%, 周收视率平均值突破15%。

伴随着这一节目形态经由成长期到成熟期, 民生新闻栏目之后大都遭遇了收视疲劳, 进入“老化期”。2010年《直播潍坊》栏目平均收视率重降至3%左右。由于新闻选题、报道角度一再重复, 醉酒、车祸、纠纷、案件、监控资料充斥荧屏, 曾经的新鲜刺激逐渐变成观众眼里的“黄色新闻”, “民生”和“贴近”定位日趋“狭隘”。媒体研究领域开始探索民生新闻的去向, 回归公共新闻的呼声日趋高涨。

二、记者走基层为民生新闻“回归”具象化破题

无论是什么样的节目形态, “内容为王”是个“老理儿”, 因此民生新闻“回归”的第一步, 就是选题内容的改变, 重新审视“民生”和“贴近”, 将狭隘的视角拓展开去。近年来, 全国媒体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无论是从新闻理论的层面看, 还是从实操收效的角度看, 无疑是为民生新闻回归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破题尝试。

(一) 从新闻的特性看记者走基层对民生新闻回归的破题作用

新闻具有真实性、新鲜性、接近性、显著性等特性。民生新闻栏目的初始定位, 对于这些新闻特性并无遗漏。而随着节目进入老化期, 对这些新闻特性的理解, 逐渐落入狭隘的窠臼。将新鲜等同于刺激, 在片面追求刺激的过程中, 难免出现类似“纸馅包子”的失实或偏颇的报道, 进而损伤栏目的公信力。把接近等同于近乎无厘头式的琐碎, 无尽的重复必然考验受众的心理, 观众收视疲劳导致收视率下滑, 栏目影响力下降, 带来一连串负面效应也就不难理解。

2011年, 潍坊电视台推出“百名记者一线行”系列活动。一百多名采编人员深入一线进行采访, 报道了大量鲜活生动且具有影响力的新闻。这些新闻虽不是同时具有理论上的全部特性, 但无一例外都是某一个或几个特性的放大。例如, 记者在棉花丰收季节到采摘一线, 在同棉农一起劳动的同时, 深入了解棉花的市场行情、棉农的生活状态, 采编了题为《棉花价格为何涨不上去》的一组系列报道。从新鲜性角度来看, 记者就在现场, 报道鲜活生动, 无疑是秋收时节的时令新闻;就接近性而言, 无疑是众多农村观众所关心的消息;而以小见大的新闻选题展示的正是“三农”这个大话题。随后的《产地探访向钱“葱”》《难卖的白菜》等一系列连续或深度报道, 也是由于记者在走基层过程中发现好选题, 进而有了好作品。潍坊是一个农业大市, 这些选题和报道的成功, 正是《直播潍坊》在记者走基层活动中将农业报道选题, 从农村的家长里短、农民的邻里纠纷、农业的科技发明中拓展开来的收获。而这些收获随之带来选题方向的改变, 对这一民生新闻栏目的“回归”, 可以说是个好的探索。

(二) 记者走基层:重新审视“三贴近”, 民生新闻“回归”贴近性

“三贴近”就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党中央对新闻工作的重要要求, 也是指导我们新闻战线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民生新闻诞生之初, 定位也是基于新闻的“三贴近”原则。而进入老化期后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 偏重于刺激、突发、矛盾和类故事性的选题, 致使对“三贴近”的践行失于偏颇和狭隘。当然致力社会公益的诸多报道, 在一定程度上中和了部分“黄色新闻”的浓度, 但离真正的“贴近”原则可谓是渐行渐远。

“你所看到的, 就是正在发生的。”这句话是《直播潍坊》栏目就在现场板块的开篇语, 出镜记者或主持人现场直播连线时, 这句话彰显的是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在百名记者一线行的众多报道中, 虽然从未具体出现过这句现场词, 偏执地看所有走基层的报道, 在时效性上都逊色于突发事件。但仔细斟酌过后, 会发现记者走基层系列报道在新鲜性上毫不逊色。首先是选题方向新, 深入各行各业发掘各阶层时下最新事实题材;其次是报道角度新, 以某一个或几个人物的视角展现新闻事件;再次是报道设计领域新, 很多以往媒体很少涉及而观众也不甚了解的领域里的人和事, 在记者走基层中被报道出来。而这一切都是正在发生却不被受众了解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 这类报道的新鲜性毋庸置疑。这些新闻题材, 所反映的又都是最广泛的基层群众, 展现的是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普通大众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诉求。例如:当大家都质疑铁路客运一票难求时, 记者走基层采编了一系列关注铁路职工工作和生活的新闻。从假日里的客运值班员, 到刚做父亲两个月的货运调车员, 表现人物的同时展示了新闻事件, 让普通观众了解铁路职工的同时, 引发了众多铁路职工的共鸣。民生新闻并非局限于节日出行客流, 哪个方向的票额是否紧张等消息, 而是从关乎受众日常出行的铁路客票, 延伸扩展到铁路系统发展现状。在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有力地贴近了实际。记者走基层系列报道中的这类选题不胜枚举。

顺着这条思路拓展开来, 民生新闻电视栏目的内容再次获得丰富的同时, 真正实现记者到群众中去, 新闻从群众中来, 扎根基层, 脚踏实地践行“三贴近”原则。

(三) 从受众心理分析, 看记者走基层系列报道, 在舆论导向层面引发的民生新闻价值回归

民生新闻栏目的崛起, 在一个阶段符合了观众的口味, 这毫无疑问。但是一味去迎合受众对刺激性、故事化、娱乐味的需求, 最终导致民生新闻栏目导向性模糊, 为观众所质疑。从改变主题报道字正腔圆的刻板说教着手, 从“小”和“软”新闻题材起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 民生新闻栏目却走向舆论导向模糊的另一极端。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 仅仅靠控制问题性报道选题比重和调整节目编排, 是远远不够的。此前有同事戏称, 要是一家人遇到今晚节目播出的所有事儿, 那得多悲剧啊!由此可见, 栏目的“审丑”倾向已经十分明显。

舆论监督是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 但负面监督不代表所有的导向功能。“遇到美, 要行礼。”各种艺术形式的表达, 都是人类对美的追求。抛却弘扬真善美与鞭挞假恶丑, 这二者的比重不论。民生新闻报道过程中, 为了迎合受众“爱看热闹”的心理, 往往将该看的“门道儿”也就是导向大大弱化。这种导向模糊或者刺激性强的内容同主题无限重复, 无疑是对受众心理的一个极大考验。

记者走基层系列报道, 往往表面上看并非主题先行, 事实上正确的舆论导向就隐于人物和事件报道的众多细节中, 整个一系列报道播出后, 所引发的观众共鸣, 恰恰说明了主题传达的成功。如百名记者一线行中, 记者对基层城管人员治理马路市场的报道。执法细节配合人物生活, 小冲突展现的是对城市管理的思考。《见习的殡仪入殓师》, 折射的是大学择业、就业的大话题。这些报道与央视推出的系列公益短片《真诚沟通》异曲同工。报道的软化, 丝毫不影响主题的展现。在这其中看不出任何迎合受众的取向, 但这并不影响受众的关注度。

三、民生新闻栏目“回归”, “走基层”优点须常态化

首先, 在选题上坚持走基层报道时的拓展模式, 将题材范围扩开去, 不必忌惮广种薄收, 才能实现厚积薄发。其次, 在报道手法上, 记者走基层中运用成功的纪实手法, 费劲儿却实现了新闻的平和、真实。再次, 相对于纸媒来说, 深度报道看似是电视的弱项, 但这远比“雨过地皮湿, 到此一游式”的快餐式新闻受欢迎。针对一个新闻事件的深入挖掘, 成组推出的系列报道可提升栏目内涵, 增强影响力和公信力, 所以不能因噎废食。

《直播潍坊》栏目在展播百名记者一线行系列报道之后, 将其中成果逐步转化吸收, 收视率也有小幅攀升, 2011年全年平均收视率在5%左右。

综上所述, 社会新闻、民生新闻、公共新闻, 概念的转变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们还要不断探索, 要实现民生新闻的“回归”, 最终成功实现这一新闻形态的真正蜕变, 仍是媒体和学界研究的一个课题。

参考文献

[1]张国良.传播学原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5.

[2]叶子.现代电视新闻学[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

[3]吕正标, 王嘉.电视新闻节目:理念、形态与实务[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4.

3.让常态化赛课真正走向常态 篇三

一、常规优质课竞赛模式的误区

近年来,全国各地为推动教学改革,组织了大量的教学技能竞赛活动,特别在新课程实验改革的过程中,各地对优质课竞赛活动尤为重视,有些学校甚至开展了全员上课竞赛活动。活动的开展对于教师把握新课程理念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教师与新课程一同成长,同时也反映了以下问题:

1.高投入与低产出的矛盾

越是规模较大、范围较广、级别较高的优质课大赛,牵涉到的部门和教师越多,各校都要为此进行大练兵活动,进行层层筛选。为了上好这节课,学校必须集组内成员的智慧进行“磨课”,反复推敲,一节课自己班上上完后又借用其他班上,最后拿出这节在特定时间、特定班级和特定内容的“精品课”进行表演,虽然能获奖,甚至能获得较好的名次,但是在耗费的精力与实际的收获之间远不成正比,因为常态课难以承受这样高投入的消耗。

2.功利性太强

优质课大赛的本意是提升教师水平,展现教师上课的机智和人格的魅力。近年来,由于职称评定、晋级等需要,使赛课附加了太多的功利成分,参赛老师怀揣着一种是否能得奖、能得什么样的奖项而来,由于怕出现失误而使得比赛课缺乏个性特色,基本上是一种四平八稳的“做课”和“演课”。

3.导向性不够

举办优质课大赛应该是能给观摩者以一定的借鉴或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否则就失去了赛课的意义。若以获奖的标准要求教师,会使教师因要求太高失去对课改的信心,从而放弃对新课改的自我反思与改革的探索,不利于新课程教学的深入推进。

二、对创新赛课活动的建议

1.尽早让老师们知道创新赛课活动的形式和意图

此次活动的重点之一是学情调查,但此次比赛在下发通知中对比赛形式和内容是这样规定的:“高中思想政治采取现场备课、命题、说课的形式,内容视备课所在学校(高二文科班)实际进度而定。比赛的具体办法和评价标准另见附件(邮件)”。很多教师对学情调查这个环节比较陌生,重在于准备备课、命题的内容上,比赛过程中此环节也显得仓促,影响了比赛的整体成绩。

建议:以后在通知中把竞赛的时间安排作出较为详细的说明,比赛的效果一定会更好一些。

2.备课环节对选手稍有不公平

虽然各选手都带有笔记本电脑,也有评委对备课全程监考,但选手知道比赛内容有早有晚,我们不好揣测有些选手事先就已经准备好了教学案或有集体备课的痕迹,总之,对临时开始备课的老师来说不太公平,因为从上交的答卷来看,要在两个小时内完成如此精美的电子教学案,还是超出了绝大多数教师的实际能力。

建议:临时随机抽出一所学校的一个班级,学情调查环节结束后,就把选手集中到该校的微机房统一备课、命题,把该校机房的网线断开,全程由评委监考,如选手打字速度较慢,可以在材料纸上书写,因为比赛比的是教案,而不是打字速度,参赛选手只准带教材和教参,其他教学资料及笔记本电脑、U盘不能带入。在这种相对真空状态下的比赛对所有参赛选手来说应该更公平一些。

3.命题环节的评分参考可以更精细一些

本次命题比赛只在内容上作了五个等次的解释,而在难易度、题目类型,考核目的上没有详细说明,所以选手对命题的目的把握不准,形式上五花八门,给评委的评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建议:既然是新课讲授,那命题就是从巩固新课、知识检查的角度命制,综合题、难度较大的题主要面对的是高考,不太适应,形式上可以分A、B两种,每种形式可以命两道客观题和一道主观题,A类题是基础题,B类题是能力提升题(但与高考综合题有区别),如果按下发的《通知》中所讲的“命制1~2道试题”,说法就比较含糊,且数量较少,难以检测出一框题所学的内容,也难以体现出老师的实际命题水平。

4.说课环节需要调整

说课比赛,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必备的条件,在此次活动中似乎存在一个漏洞,那就是选手是在什么条件下制作出来的课件。另外说课中因为对学情分析有严格的规定,即4分钟,而其他内容为8分钟,这样的时间比例不太合理,即课程内容时间太少,相当部分选手因超时而影响了比赛成绩。

建议:第一,制作课件其实也是思想政治教师的业务素质之一,在集中统一备课环节之后,选手和评委就在机房吃快餐,不离开机房,午饭后,用三个小时的时间当场制作说课课件,考试结束后,统一拷贝作为第二天说课的辅助性展示,这样可以减少电脑高手的参与或是网上下载,或是同伴的帮助。第二,说课环节的时间分配可作调整,学情分析2分钟,10分钟介绍本课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和流程、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设备的使用等,这样就不会有一种头重脚轻之感,也可以使选手更好地完成说课内容。第三,在说课评分表中,应增加参赛选手对教学内容“富有个性的探索,多姿多彩的教学态势,有个人独特的教学方法,体现出个人独特的教学魅力”等内容,因为四平八稳的说课没有创新,选手也不敢越雷池半步。创新赛课活动可以对教学过程中的机智灵活,思维的摩擦碰撞“提取精华”,甚至可以对教师的大胆探索而造成的失误采取一定的宽容,这样可以使创新型选手脱颖而出。

4.体育常态课如何常态化 篇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提出:“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怎样才能不折不扣地执行课程标准。保质保量地上好体育常态课呢?本人以为,提高体育常态课的教学质量。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是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一个都不能少。而要想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认识常态化

“常态课”顾名思义是常规状态下、自然状态下的平常课。“一个哨子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课不是常态课;过分强调娱乐、休闲功能。以简单的游戏为主。游戏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游戏里没有什么技术成分的课不是常态课;轻视对学生的管理,忽视教学组织的严密性,导致学生懒散,课堂组织松散的课不是常态课;一味满足学生需求,只选择学生喜欢的内容,教学内容没有计划性和系统性的课不是常态课。本人以为,体育常态课应当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有组织有纪律的“正常”的课,应当是有具体的教学目标、适宜的教学内容、得当的教学方法的“实实在在”的课。因此,体育教师依据《课 程标准》,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好课程教学计划,保证每一堂课都能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经常增强认识,提升课堂的“口味”。不仅能有效地消除学生对体育课是可有可无、是学习的“调味品”、是让自己尽情自由活动等认识的误区,而且能让学生真正走进课堂,成为体育常态课保质保量的重要前提。

二、加强管理常态化

体育常态课中,常常因为学生的拖沓使课堂不能流畅:因为学生的惰性不能很好地互 动;因为一部分人的游离影响课堂氛围。因此,要使体育常态课保质保量,体育教师必须建立有效的课堂常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常规管理仅凭简单的讲道理是不够的。一定的纪 律约束和一规则意识的养成能有效地约束学生的行为,能让他们明白课堂内哪些是应该遵守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从而使学生能很快地融人课堂。笔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规则教育”,培养学生遵守各项制度或章程。使学生逐渐把对规则的遵守 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由于大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小组活动中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从而导致活动不能有序进行。笔者常组织学生玩些无规则的游戏。让学生体验 “无规则”是怎样 “不成方圆”的。然后再让学生逐步自主制定游戏规则来完善游戏,再体验有规则的和谐与乐趣。这 样,他们在课堂上就能自觉地融入课堂活动中。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三、处理细节常态化

在体育常态课中,学生出现注意力分散,甚至做与学练内容无关的事情等问题,并不是用纪律和规则就能够完全约束得了的事情,这需要教师通过对课堂上的情况反馈,针对性地 在一些细节上进行巧妙处理,及时将他们唤回到课堂上来。

1.友情互助经常化

在老师讲解示范或者在学生演示环。常常有学生不认真听讲、私自讲话、甚至躲在后面搞打或做自己的事情。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在讲解演示完毕后,请学生复述并演示,如果因为不会或害羞不好意思,老师可以让他(她)邀请一个要好的朋友来共同完成,这样既给了他们一个台阶又巧妙地给予了警示,时间一长,大家都能认真观察并听讲了。大大提高 了教学质量。对于这种始终游离于课堂的问题。如果不能处理好,不仅会影响组织教学,而且会“带坏”其它同学,使教学质量大大降低。老师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可以采用“迂回战术”,从他们的好朋友中找突破口。老师先在优生中找出问题生的好朋友,然后主动地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与这些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让他们将自己的朋友“吸”进自己的练习小组,并与他们一起完成学练内容。几次课下来,这些 “游离”的学生也渐渐地被“吸”进了课堂活动中了。

2.感情交流经常化

对于这些“游离”的学生,还可从他们自身找突破口。通过观察,去发现他们喜欢的运动 或练习,然后再一步步“走近”他们,逐步化解他们游离的心态,使他们真正参与课堂活动。例如有一个学生喜欢做俯卧撑。课堂上除了有俯卧撑环节,其它活动很少参与,于是老师可以在课上有意经常安排俯卧撑练习,并与大家交流出俯卧撑的多种做法,然后布置大家利用课后时间进行练习。老师在课后也积极准备着。在一个“偶然”的时机,老师和他进行了一场PK,并进行了很好的交流,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通过以后的几次交谈,这位同学不仅改变了原来的游离状态,课上练习变得积极起来,而且还带动了其他同学。

四、合理评价常态化

1.明确目标经常化

对于学生而言,在每一节常态课堂上,知识技能学习的评价要是可见的、可操作的,否 则。学生的练习将会无序。因此,老师在每一课的教学中,都会设置不同的练习目标,以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学练,使他们都有成功的体验。能有效地根据目标合理进行自评与互评。除此之外,在每一个单元的教学开始,老师都可以告诉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会达成怎样的一个目标,并在课堂上随时提醒。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练习会更积极、主动,目的性更强。

2.听课评课经常化

对于教师而言,上好每一堂常态课。除了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外,还要有长期的学习和积累。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安排一项观摩常态课的环节,听课老师根据上课老师提供的教 案。结合课上师生在各环节的表现,“挑刺性”地进行评价。如教学目标是否准确、教学内容 是否恰当、教学过程是否合理,甚至对个别学生的特殊表现,教师的处理是否及时、恰当等 等进行评价讨论。这样,经过长期的互相学习,互相督促。大大提高了每一个教师的业务水平,大大提高了每一个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每个人在自己的每一节常态课中,能更有效地 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了体育常态课的教学质量。另外也可定期与学生交流上课的感受,让学生谈谈近期体育课的优劣。一来便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二来也利于教师考虑学生的需要进行一些教学上的改变。

3.过程评价经常化

根据2007年国家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的精神。2009 年 10月下旬,杭州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印发《杭州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试行)》的通知”,就初中学生三学年体育考试项目、考试形式、分值分配等问题,作了原则性的规定。改变了中考体育加试初三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方法,结合《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制定了杭州市体能技能测试方案,将初

一、初二的体能技能测试按照一定的比值计入学生的中考体育成绩中。这种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练积 极性,而且对保质保量上好体育常态课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5.常态化营销 篇五

随着银行业的发展,银行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各家银行都在不断地推出自己的新产品。作为建行网点的一名柜员,如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在做好服务的同时做好营销工作呢?那就是积极营销。但如何才能做到成功的营销呢,下面就我在实际工作当中总结的一些技巧。

一、扎实的产品知识

首先,我们应该对所发行的产品要有一个全方面的认识,从产品功能、产品的特点、相对优势到如何使用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给客户介绍的时候底气十足。其次,要对市场要有一定的了解,销售任何一款产品除了要掌握产品本身之外,我们还需要将其准确定位,找准其市场发展方向,才能提高它的市场竞争力。

二、树立营销意识和协作精神

作为一名柜员,每一位客户都是我们的业务发展对象。首先要树立良好的营销服务意识,让营销成为我们日常工作的一部份,这样业务才能发展得更好。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就要珍惜机会,抓住每一位客户,把最细致周到的服务、最新的产品介绍给他们,让客户了解和信赖我们的产品并且接受我们的产品。

三、积极的工作心态

一个人的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人生的成败。我们每天都会面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往往在一些细节上的东西,会影响到我们与客户的交流,影响到产品的销售,造成客户拒绝我们的产品。对于客户的拒绝,我们应当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千万不要心灰意冷,把客户拒绝的原因加以分析,找出客户拒绝的真正原因,进行认真的总结,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再次遇到同样的情况就会有更好的销售方法。所以,我们一定要带着积极的心态工作,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会更有激情。

四、注重营销技巧

我们面对的是广大客户群,在与客户沟通的过程当中,要充分了解他们想要得到什么?怎样得到?以及得到之后所能给他们带来的收益等,注意营销的技巧,把合适的产品推荐给合适的客户。不能为了销售而销售硬把产品强塞给客户,这样不仅会使客户反感,也会降低客户对我行的忠诚度。所以,在客户进门的时候,我们不能直来直去的营销,我们应该察言观色、投其所好,营造一种轻松惬意的氛围,了解客户的真实意图,这样就会拉近我们与客户的距离,为营销做下一步铺垫,进而一步步水到渠成的完成销售。

五、做好销售服务

在销售产品的时候,我们应该对客户提示其所将要购买的产品进行完整系统的说明,并揭示风险等,以提高客户对我行产品的使用度和信任度,为今后给客户推荐其他相关产品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6.施工质量常态化管理 篇六

1.三检及交接检查制度

为了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避免不合格产品转序,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同约定标准,特制定此制度。1)各检验批、分项、子分部和分部施工结束,班组长应按照技术交底的质量标准要求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填写自检记录(各分部、子分部、分项和检验批记录)报项目部技术人员复验。2)项目部质检员收到班组自检记录即按企业标准要求进行复查,评定质量等级,对复验部位要有产品验收标识和验收记录,以备月底质量评比进行奖罚。

3)公司工程部对项目施工部验收评比结果按施工质量验收程序(六到位、三定位)进行抽查核定,出具质量检查结论。

4)隐蔽工程检查验收,由项目经理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质检员、班组长和分公司质量管理人员参加,认真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并签字齐全。

5)交接检查时后一工序施工前应对前一工序质量进行检查验收,满足优良、合格标准双方交接。

6)未经过三检及交接检查的分部、子分部、分项和检验批不得进入下道工序,不得报设计、监理、勘察和建设单位组织验收。7)各项检查记录均应整理齐全后归档,作为质量验收和质量管理资料内容一部分。

8)凡不按此制度执行的项目,根据情节轻重,公司将不予办理有关验收手续,并按质量与经济挂钩制度给予处罚。2.实测实量制度

1、目的

通过建立实测实量体系标准,并形成常态化的工程管理制度,客观真实的反应工程实体的质量水平,促进施工单位加强施工过程质量管理,为集团公司“高品质”的质量方针提供保障。

2、适用范围

廊坊银行项目。

3、人员配置及职责要求

3.1 业主单位(以下称甲方)

3.1.1甲方责任人为工程部各专业工程师。

3.1.2各专业工程师负责指导、督促各自所对接的监理、总分包单位对工程实体进行实测实量。对实测实量结果进行抽检,落实相应单位对出现偏差的项目进行整改并对整改结果进行确认。3.2 监理单位

3.2.1监理单位责任人为各专业监理工程师(专人专职)。3.2.2负责督促各自所对接的各总分包单位对工程实体进行实测实量,并对实测实量结果进行全检,对检查不合格的项目落实整改并对整改结果进行确认。3.3总分包单位

3.3.1各总分包单位必须成立实测实量检查小组(2个人),检查小组人员须专人专职,禁止负责实测实量之外其它任何工作。检查小组人员名单须上报甲方、监理。禁止随意更换、抽调小组人员。3.3.2各总分包单位检查小组须对各自所承建工程进行实测实量,并对不合格项进行整改(整改期限)。

4、实测实量检查内容

4.1实测实量检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项目:钢筋砼工程、砌体工程、设备安装工程、抹灰工程、水泥砂浆地面工程、防水工程、涂饰工程、墙砖饰面砖工程、地砖饰面砖工程、室内门安装工程、入户门安装工程、铝合金(塑钢)门窗工程。实测实量档案管理及操作流程 5.1 实测实量档案管理

5.1.1总包应结合实测实量操作细则、并依照检查单元建立完善的实测实量档案。实测实量档案主要包括检查记录表及建筑图纸,检查记录表应同建筑平面、立面图相对应(检查部位于图纸上标注,检查数据于记录表上反应)。

6.1.2总包单位应及时将监理、甲方复验合格的实测实量档案资料报送至甲方存档。

6.2实测实量工程管理制度的操作流程

6.2.1总包单位须对所承建的工程进行实测实量自检。在各分项工程完工后应及时进行,对实测实量不合格的,应主动及时整改。施工单位自检的实测实量档案资料各应在各分项工程具备实测条件后5日内报监理进行验收。

6.2.2监理单位需对施工单位所报实测实量自检结果进行30%的比例抽查复验。对复验结果不合格的,监理单位除在实测实量检查记录表上记录以外,还须以监理通知单的形式告知施工单位抽检结果及整改期限。监理单位复检合格后将施工单位的实测实量档案报送至甲方申请复验。监理单位报甲方复验时间应在接到施工单位自检资料5日内完成。

6.2.3甲方对监理单位的实测实量结果依照检查单元随机抽取不低于50%的比例进行复验。对复验结果不合格的,监理单位组织施工单位对施工单位所报验范围全部复检、整改,直至合格。4.质量专项检查制度

对重要工序、关键质量控制点施工、隐蔽工程进行专项检查,由项目工程部组织工程监理单位、总包单位进行检查。总包单位应先行自检并填写工程检查有关内容,备齐有关资料,首先通知内部质量检查工程师检查签证,后送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和签认重要工序、隐蔽工程检查证,否则不得隐蔽或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以确保工程质量。各级管理人员,无论是否参加定期的质量大检查,凡到工地布置、指导、检查工作时,均应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将有关情况反馈给监理单位、总包单位并提出处理意见,督促及时改进。5.质量例会制度

1、项目部每月五日由项目经理组织召开项目部质量例会。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技术员、专业工长、施工班组长均应参加。工程管理部的质量负责人视需要参加月质量例会。

2、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每周一组织超开项目部技术员、专业工长、各施工班组长参加的月质量例会。

3、月质量例会对本月将要施工的过程质量提出要求,由项目技术员负责按周计划分解后,在周质量例会上对各检验批施工质量作出要求。并对上月施工质量进行总结。

4、周质量将各检验批的质量控制目标分解到各专业工长负责,并由各专业工长上报本专业各检验批的验收时间(检验批的验收时间不应滞后于项目部周进度计划)。

5、周质量例会时各专业工长应汇报各专业上周施工完而未验收的各检验批工程质量的检查情况,并将各施工班组的自检结果上报技术负责人。

6、质量例会按期召开,如因故推迟,推后不得超过每月7日,周质量例会不得迟于周二召开。月质量例会必须项目经理负责组织召开,周质量例会可由项目经理委托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召开。

7、质量例会应有会议记录,应注明与会人员并如实记录会议内容。

6.工程材料设备及材料复试管理制度

原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为此特制定此制度: 1)对用于工程的主要材料,各种构配件,必须具有厂家批号和和出场合格证,否则不予验收入库。

2)凡标志不清晰或认为质量有问题的材料,对质量证明资料有怀疑或与合同规定不符的一般材料,根据工程质量要求的程度决定,应进行一定比例抽样复检,需要进行追踪检验,以控制和保证其质量的材料等,均应进行抽查。

3)对进口的材料设备和重要工程关键施工部位所用的材料,则应进行全部检查。

4)材料质量抽查和检验方法,应符合有关规定,要能反映该材料的质量性能,对于重要构件或非均质的材料,还应酌情增加采样量。5)用于主体结构的两块制作,养护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其中拆模试块根据现场模板周转程度而定,首次浇筑的混凝土还需做开盘鉴定试块。

6)试块应按规定时间或温度进行送检施压,并及时取回试压块报告进行汇总,评定,评定应符合国家规范,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7)试块试验结果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应及时联系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现场实体检测。

8)钢筋焊接试验必须经有上岗证的焊工试焊送检合格后方可开始焊。

9)其他常用建筑材料,构件检测试验按国家现行材料检验试验标准进行。7.质量验收制度

一、隐蔽工程质量验收

1、隐蔽工程质量验收的目的,在于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做到工序控制,内部层层把关,把质量问题消除在隐蔽之前,从而有效地控制施工质量,求得工程项目整体质量得到保证,使用户得到一个质量上放心的工程。

2、隐蔽工程的概念

隐蔽工程是指那些在上一道工序结束,被下一道工序所掩盖,正常情况下无法进行复查的项目。例如:地下基础工程;钢筋工程;建筑工程的防水工程和地下与水下结构的防水、防腐工程;设备封闭前的内部质量验收;以及埋入设备、结构内部及保温、防腐层的焊接工程等。

3、隐蔽工程验收项目,土建工程参见验评标准“土建工程篇”,安装工程参见有关验收技术规范和验评标准,其中地基验槽应有设计专业人员签字认可。

4、工程具备隐蔽条件或达到专用条款约定的中间验收部位,承包人进行自检,并在隐蔽或中间验收前48小时以书面形式通知工程师验收(合同通用条款第171条,工程报验单A7表)。

二、检验批验收

检验批(工序)的验收应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

1、验收的条件:

(1)检验批(工序)的验收应在自检、交接检的基础上,由工长通知质检员验收合格后请监理单位进行验收,并应形成验收文件(统一标准强制性条文第303条第5款)。

(2)工程质量的验收均应在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进行(同上第4款)。

2、验收人员资格:

(1)建设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

(2)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

(3)分项工程和检验批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验收,专职质检员和技术负责人参加。检验批是工程检验的最小单位,是分项工程验收的基础。检验批的合格质量主要取决于对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检验结果。主控项目不允许有不符合要求的检验结果。对检验批的数据主要是靠质量工程师进行收集整理并报验的。

二、分项工程验收

工程分项工程的验收是分部工程验收的前提。从分项工程开始,做好分部工程的质量检查与验收,对保证工程质量十分重要。分项工程的验收在检验批的基础上进行。一般情况下两者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性质,只是批量大小不同。分项工程合格质量的条件比较简单,只要构成项工程的各检验批的验收资料文件完整即可。由项目工长自行汇总报验。

三、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

分部工程验收在其所含分项工程的验收的基础上进行。分部工程中各分项验收资料文件必须完整。涉及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安装分部工程应进行有关见证取样送样试验或抽样检测。项目在工程报验前,还要经公司质量保证部、科技部、机电部复核无误后再向有关单位报验。

四、单位(子单位)工程验收 单位(子单位)工程检验也称质量竣工验收,是建筑工程投入使用前的最后一次验收,也是最重要的一次验收。第一步验收从分项、分部工程验收开始再做一次全面检查;第二步填报“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单位(子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检记录”、“单位(子单位)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第三步组织竣工前的竣工资料备案、消防备案、电梯备案、人防备案验收。第四步建设、监理、设计及施工单位提交竣工报告。第五步建设、监理、设计、勘察及施工五方在地方工程质量监督站的监督下进行竣工验收。8.技术交底制度

为了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确保每道工序验收质量符合国家规范和企业标准,要求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班组人员熟悉施工步骤、质量标准要求以及自己所担负的责任,为保证项目施工部在每道工序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得到落实,特制定此制度:

1)根据工程特点对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各分部、子分部、分项均编制技术交底,其内容应全面,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2)技术交底内容必须满足设计和国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强制性标准、技术规程、企业工艺标准的规定。

3)技术交底内容应包括:施工准备、操作工艺,质量要求以及产品保护和安全措施等几部份,内容应全面,并且有针对性,不得照搬企业标准。

4)一般工程技术交底由项目施工部技术负责人在分项施工前编制结束,分公司、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审批批准后由技术负责人对各专业班组进行交底。

5)重点和大型工程的技术交底和专项施工方案,由项目施工技术负责人编制,分公司、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审批,公司工程部经理审批后由分公司、项目技术负责人把主要施工措施和重要事项对项目主要管理人员进行交底,项目施工技术负责人向专业班组交底并现场指导施工。

6)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技术交底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编制,对专业班组进行交底。

7)技术交底签字应齐全,交底内容应做抽检工作,技术交底应做到先交底后施工。9.成品半成品保护制度

一、成品(半成品)保护制度

由于各工种交叉频繁,对于成品和半成品,容易出现二次污染、损坏和丢失,影响工程进展,增加额外费用。我们制定成品(半成品)保护制度,设专人负责成品保护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对易受污染、破坏的成品和半成品要进行标识和防护,由各分项工程负责人经常巡视检查,发现损坏的,及时恢复,对成品保护负监督、检查责任。

二、保护措施

1、对土建分部的成品保护措施

(1)墙、板如需开洞、开凿应事先同业主进行联系,业主同意后方可进行。严禁在砖墙板上随意开洞、开槽,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切割结构钢筋。

(2)砖墙及其它材质的墙体开洞、开槽应按图纸要求,先划线后再进行施工。开槽、开洞使用专用开槽机及开孔机。

(3)现场设置的施工设备应由木板或其它材料垫离地面,防止油污粘贴在地面上。

(4)在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应采取隔离措施,以防损坏已做好的地面和墙面。

(5)在已施工完的墙内和吊顶上进行安装施工时,施工人员戴了干净手套和穿了干净工作服后方可进行施工。

(6)管道、电气、通风以及顶棚刷油漆时要小心谨慎,切勿将油漆滴落在土建产品上,如有滴落,应立即用汽油或其它溶剂擦洗干净。(7)积极开教育全体参建职工成品保护教育,严禁在土建建筑上乱涂乱画,如发现,将立即责令当事人出场。

2、对安装分部的成品保护措施

1)各专业交叉施工时,相互配合、相互保护,不得路踩已安装好的产品,特别是已保温完的管理和风管。

2)所有精密仪器、仪表元件、灯具、面板、洁具等产品进行封闭围护,以防丢失和损坏。

3)设备安装完毕后,采取防水、防尘等对设备进行密封保护。

3、对装饰原材料的成品保护措施

1)所有原辅材料经验收合格后,由仓库管理员负责材料入库,做好入库手续,并按规定标记清楚,严禁混合堆放。

2)所有材料储存时均制定保护措施,存放时底部使用水平木材垫平,每层之间须以薄木条隔离,且材料堆放最高不宜超过10 层,玻璃须竖直存放在专用支架上,每块玻璃之间有隔离纸。

3)工厂材料搬运中所需运输均应有预防措施,禁止软件、硬件等直接接触,以免损坏材料。

4)材料加工平台须按规定铺垫毛毯,并注意不得有杂物,严禁在平台上施动材料,所有材料移动须垂直抬放。

5)加工完成的材料或成品,须将表面内腔的杂屑全部清除,并进行清洁及加贴保护膜。

6)每道工序的完成人员均须将本人工号打在流程卡上,经自检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并接受质管人员的随时抽检。

7)当班质管员负责加工完成的材料或成品按工艺标准进行检验,并检查流程卡填写情况,在流程卡上签名确认。

8)只有检验合格的材料及成品才进入成品库,成品库管理员对入库材料须按流程卡上的合同号分类存放,并进行清楚标识。

9)材料库及成品均须按规范进行管理,做好防尘、防霉、防火等工作,所有材料均须进行覆盖,且登记造册。

4、对装饰材料包装及运输过程的成品保护措施 1)型材表面除加保护膜外,另应使用专用包装纸捆孔。

2)玻璃板块等除在装饰表面按规定加贴保护膜外,在准备发运装车时应在板块中间加隔离板,并用紧线机捆孔结实,严防运输过程中造成磨擦损坏。

3)所有材料及成品在包装时应注意规格,不同尺寸、品种的料应避免包扎在一起。

4)玻璃板块边安装边清洁,并检查上下防护网,防止杂物掉落污染或损坏玻璃。

5)以厚胶纸或三合板在室内遮挡玻璃部分,以免焊点、防火喷剂、水泥抹灰及其他不利影响等污染玻璃面层或导致其破碎,但以上保护材料不应与玻璃有直接接触。

6)材料表面的保护纸不得任意撕毁,以免材料的装饰表面被硬物划破或被水泥砂浆污染。保护纸除去后留下的多余胶料用清洁剂清洗干净。

7)用保护材料在施工过程中盖掩玻璃片,以防损坏、褪色或污染。8)提供书面材料,证明拟采用的清洁剂可用以工程铝材、玻璃片及涂胶等物料的清洁工作。

9)每批发运的材料包装上均贴有物品标签,注明所标示包装中包含有的材料名称、对应合同号、规格、数量、发运地等内容。10)运输车辆应状况良好,车厢板上铺垫橡胶板,以减少运输震动造成的损坏。

11)应尽量避免在阴雨天气运输材料,如必须运输则应由油毡严密遮盖。

12)押车员应随时注意检查材料包装及摁孔状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车整理。13)材料运输至工地后,工程材料员和技术员应按清单核对数量、规格、质量等并填写回单,对无合格证明及有质量问题的材料一律予以退回。

14)验收合格的材料应立即存放在进工地仓库,并注意按照公司规范进行保护,做好防霉、防盗、防腐等工作。

5、装饰成品保护措施

1)制定详细的成品保护方案,包括成品和半成品两类。其中包括半成品的加工、动输、装卸、保管等、成品的保护方案,根据成品所在的部位、材质、色别等不同而采用不同的保护措施,特别是对已安装好的设备进行必要的保护。

2)制定成品保护等级,易碎易污染易损成品为重点保护等级,贵重成品的保护采取隔离保护措施。

3)编制成品保护标牌,保护标牌根据保护等级及材种不同制定分类,标牌的规格、字体、色别应清晰鲜明,标牌用语应简洁明确。4)成品保护应由专人巡回检查,发现问题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及时召开成品保护现场会,对施工人员进行产品保护教育。5)对工人进行产品保护技术交底,并定期召开产品保护专题会,组织工人学习产品保护知识,认识到产品保护的重要性。

6)限制成品区人员的进出,非相关人员严禁进入,并建立成品区人员登记措施。

7)成品保护可分固定式成品和移动式成品保护两种,固定式成品采用隔离式保护,移动式成品采用集中式包装保护。8)严格按照工序施工,避免成品因工序错乱而造成的污损。9)加强工程调度阶段的成品保护,避免不同工种施工而产生的成品损坏。

10)地面成品保护:

施工延续阶段,地面铺设保护用的材料;

施工全部结束后,对进入人员进行有效控制,养护期间严禁上人。11)墙面成品的保护

涂料施工时,应注意对以完工的工程保护,防止二次污染发生。施工延续阶段,其它部位施工人员进入已完成墙面区域,需填写施工许可表,方可进入现场,重点部位设立保护栏和保护标志。施工全部结束后,进行人员控制的同时,还应对重点保护部位采用封闭式保护。

12)对成品区实施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措施保护与总体工程的配合和联络体系。

6、吊顶成品保护

1)吊顶安装板安装完毕后,不得随意剔凿,如果需要安装设备,应用电钻打眼,严禁开大洞。2)板材不得受雨淋,并注意防潮。

3)在板材附近,不得进行电气焊,板面严禁接击,防止损坏。4)吊顶内的水管、汽管,在未钉罩面板前应试水试压完毕,以防因漏水而污损吊顶。

5)管道阀门部位,注意预留检查孔,以防上下人操作吊顶。6)安装灯具和通风罩等,不得损坏和污染吊顶。

7)不得将吊杆在吊顶内的通风、水管等管道上,以防损坏暗管。8)吊顶安装完后,后续工程作业时,应采取保护措施,以防污染。9)吊顶应安排在上层楼面、层面防水工程完工后,方可进行施工。

7、石材成品保护

饰面工程半成品、成品保护是一道绝不能省略的工序,因为,在施工操作中,即便全部达到优良标准,最后因保护不善,造成饰面缺陷,同样满足不了功能和装饰效果。

1)柱面、窗套安装后,对所有面层阳角都要用木护板遮盖。2)墙面易污染部位应贴纸或塑料薄膜保护,以保证不被污染。3)拆除脚手时,注意不要碰撞饰面表面,以免引起缺陷。

8、内墙涂料成品保护

1)每次涂饰面均清理周围环境,防止尘土污染涂料,涂料未干燥前,不得清扫地面,干燥后,也不能接近墙面泼水,以免沾污涂料面。2)每遍涂料施工后,应将门窗关闭,也不得靠墙立放铁锹等工具。3)在施工中,如遇到气温突然下降,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4)最后一遍有光涂饰完毕,空气要流通,防涂膜干燥后表面无光或光泽不足。

5)明火不要靠近墙面。

6)门窗、踢脚板等要保持整齐干净。

7)涂料施工完毕,应按涂料使用说明规定的时间和条件进行养护,涂膜完全干燥后才能投入使用。

9、细木制品成品保护

1)细木制品安装完毕后,最好刷一遍干性油,防止受潮变形。2)细木制品安装完毕后严加保护,不得碰撞,不得刻划,防止污染。10.培训上岗制度

一、总则 明确培训需要,对所有从事与本项目施工人员安全、质量有关的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培训的有效性。本制度规定了人员能力培训的机构、职责,能力培训指导方针、原则、内容、方式、实施、要求以及继续教育、岗位资格控制和档案管理。本程序适用于项目所有与质量有关的人员的培训管理与上岗资格的控制。

二、培训范围:特殊工种、机械操作人员、管道安装施工人员、电工、木工、钢筋工、混凝土工、零工。

三、培训程序

(1)指导方针 操作工人培训是项目施工发展的重要因素,各级管理人员要树立“企业发展、培训先行”的培训理念,通过组织培训与自学等形式为操作工人创造“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机会,提高操作工人整体素质,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

(2)培训原则 操作工人培训应坚持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与操作技能技能一起抓的原则; 坚持面向项目安全生产,学用结合、满足需求的原则; 坚持科学管理、严格考核、讲求实效、保证培训质量的原则; 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

7.让审美教育常态化 篇七

一.着装美

罗兰说:“世界并不缺少美, 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意思是美无处不在。人们的着装打扮就是很好的例证。孔圣人有言:“见人不可不饰、不饰无貌, 无貌不敬……”。两千多年过去了, 在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大统一思想指导下, 中国服饰也力求稳重、平静, 有助于营造和谐、礼让的人际关系, 形成了中国服饰独具魅力的含蓄美。中国服装, 尤其是古典服装, 朦朦胧胧, 藏而不露, 历来为全球所称赞。如中国女装的旗袍, 通过造型、色彩、材料等手段给人以典雅之美, 在风情万种的世界服装苑内独树一帜。其幽雅内秀的东方神韵带领着中国女装跻身于世界服装之林, 被誉为世界服装花园之“奇葩”。旗袍以其特有的典雅之美独领风骚, 给人以温婉和无限遐想的审美愉悦感。如果我们没有审美眼光, 不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 请问我们如何欣赏?再如《红楼梦》第三回描写王熙凤出场时的打扮更是美到极致:“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 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 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 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撇开其暗含的贪婪、俗气等深层含义不说, 其异常丰富的色彩让人目不暇接, 美轮美奂的饰物让人叹为观止。作者由衷地感慨“彩绣辉煌, 惶若神妃仙子”。如果我们没有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 怎能领略其绝妙之美呢?

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 通过专业教育, 他可能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 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以审美教育为突破口, 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 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因为只有经过审美教育的洗礼, 人的感性和理性才能获得和谐平衡的发展, 进而打破工业社会所带来的把人变的单一化、片面化和残缺化的窘境.

教师是无言的教科书, 教师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针对学生好奇心强, 对新鲜事物敏感的特征, 教师要抓住第一次与学生见面机会, 通过既彰显教师职业风范, 又能体现当代人风采的得体着装, 给学生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请相信, 一个举止庄重、言行文明、衣着美观得体又满腹经伦的教师肯定会成为学生的楷模。也会使学生喜欢你, 爱上你的课, 这就是亲其师, 信其道。无疑这对学生和老师都是有利的, 容易产生正能量,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严于律己、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注重言传身教, 使着装与教学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达到完美统一。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一直推崇“活的教育”理论, 讲教育必须承认青少年是活生生的人, 教师首先要自己努力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活的人。活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种种活的能力, 所以教师教学要活。尤其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掘优秀作品中那些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古典诗词中凝练蕴藉的语言, 典雅优美的意境, 这些无不是情感喷涌的结晶, 包孕着丰富美好的情感和积极健康的价值追求。语文教师要有文化的眼光, 通过语文这一媒介, 让学生获取语言技能, 感受审美熏陶, 探寻民族精神, 进而提升品位, 历练人格。使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而将古诗文的色彩美作为审美教育的抓手, 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古诗文的色彩美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每句都是一幅很美的风景画, 尤其是前两句。“黄———翠、白———青”四字, 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色彩的把握是多么准确!这些明亮艳丽的色彩使我们心旷神怡。我们仿佛真的看到了生机勃勃、歌声婉转、天高任鸟飞的大自然的美景, 我们的心情得到无比的愉悦和陶醉, 从而启示我们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 培养学生乐观开朗, 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毛主席也有:“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满江碧透, 百舸争流……”的优美诗句。其中红、染、碧的运用也十分恰当生动, 这无不得益于作者平时的细心观察和良好的美学素养。再如刘鹗描写白妞的眼睛时用“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来写其黑白分明的程度;用“启朱唇, 发皓齿”来写其唇和齿各自美的特点。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红酥手, 黄藤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等等, 举不胜举。王维的《山居秋暝》历来被誉为“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这些美好的语言给人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让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所以, 我们说:语文课本身潜藏着丰富的审美因素, 语文教学需要审美教育, 寓审美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培养学生审美理念和趣味, 增强学生审美意识, 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是当务之急, 也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钱理群教授说过中学语文教学落实到人文教育上, 就是给人打一个精神的底子。教师在有意识地让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染, 涵泳其中的蕴味同时, 也就落实了新课标“注重道德修养, 人文精神, 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的培养”的要求,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同时净化着师生的心灵, 使每一个人个性健康, 人格健全, 也共同守护和完善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面镜子, 你从这面镜子里可以照见自己, 从而对自己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态度。”若学生具备了对美的形式的敏锐感知力和一定的欣赏力,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选定的审美对象在学生脑海中才能获得最清晰和最理想的反映, 学生才能自觉地掌握这面镜子, 用他来关照自己也关照别人, 学会按照美的规律来认识事物和创造美的情景。授课时, 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的美学因素, 使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 用多样的审美形态去丰富学生的美好情感, 一定会获得“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为全面地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自觉抵制粗俗、低级趣味的“美”的情感诱惑, 对学生成为能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健康美的正确方向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大有裨益。

8.浅析新常态下基层财政之困 篇八

【关键词】财政困境;增幅放缓;需求增加;開源;节流

近两年来,很多地方财政是“钱荒”一片,出现了寅吃卯粮,相互拆借,赊欠度日的局面。本人相信这不是个例,在很多落后的县乡都存。新常态下如何使政府财政成功脱困,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着实拷量当地执政者的艺术水平。

造成当下困境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收入增幅放缓

1.受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我国广大的县镇经济也会或多或少的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表现在地方财政上就是收入增幅放缓甚至减少,尤其是在一些基础薄弱的地区。

2.受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来使经济提质增效,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比如降税免费、淘汰落后产能等,这对一些优质税源还没有培植起来的欠发达地区经济也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3.“营改增”全面实施。今年5月1日,“营改增”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这对于一些主要依靠地税过日子的地方,依据现行的收入分成政策,地方收入临时势必会减少。

二、刚性支出需求持续增加

1.近几年来民生保障支出持续增加。如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近几年来都有不同程度的扩面、提标。这些政策性支出一般都是由各级财政分成负担的,这些支出的增加势必加重当地财政负担。

2.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资金增加。针对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国家相继启动了一系列的民生建设项目。这些项目上级一般只拨付建设资金,配套资金一般由当地财政负担。

面对既已形成的财政压力,如何化解当下困局,是每位财务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是开源,增加税收及各项财政收入。

首先要培植优质税源,从转方式,调结构入手。改变过去单纯依靠数量取胜的粗放的增长模式。对于已落户的企业,支持设备改造升级,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增大规模企业对财政的贡献力度。同时要扩大招商引资力度,有效发挥优势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培育起具有内生发展动力的优势资源企业。

其次把握政策优势,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国家这些年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措施,以帮助地方经济自身造血,增强发展后劲。对这些政策措施,地方应该积极应对把握,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争取上级的资金支持。

二是节流,严格控制财政支出。

首先要节约日常经费开支。一是要减少“三公”经费开支。制定严格的财经管理制度和机关办公制度,规范经费管理,严格审批。二是要整合办公资源,合并相关的职能机构,减少人员和费用开支。

其次对项目建设资金进行严格管控。一是形成正确的政策决策和形式机制,杜绝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二是严把投资评审关口,加大项目投资评审力度,严格执行项目“开工、验收”双审机制。三是善于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地方经济建设,适度引入BOT、PPP建设模式,以缓解政府当前的财政压力。

从开源与节流入手,多措并举,各地一定能够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之路,化解当下财政之困

是税收收入增长乏力。主要是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不足,新的增长点不多,出口下滑,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二是预算收入不确定性加大,土地财政依赖症严重;三是财政支出压力加重,收支矛盾加剧。

作为一名欠发达地区的基层财务人员,近两年来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困难多、压力大、财力吃紧,靠举债过日子的现象。基本工资保障困难的现象。这种感觉更为明显从2015年年底以来,一些地方出现了县、乡级财政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吃紧,甚至有些地方连最基本的工资发放也出现了问题。归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一是前些年一些地方大搞的土地置换项目,而没有科学的政策规划和及时跟进建设,后期拆迁安置成本大量上升,造成了预算的严重超支;二是近几年来,连续几次提高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这也造成了财政支出的一大部分支出;三是近来受世界经济遇冷和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税源减少;四是国家对中小企业实行一定的减税政策也对地方财政收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两个方面,一是形不成优质税源,没有固定的税收入财政;二是形不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一个好的企业,能够对当地经济产生有效的带动效应。但是如果是引进因此,增加财政收入的第一位的要求就是要改变招商引资的方式入手,引进、培植一批优质的税源企业。

参考文献:

[1]胡颐新,建立乡级财政促进开源节流,理论月刊, 1992(02):46-47.

[2]羊怀芝,朱同球.求平衡重在开源节流,中国财政, 1992 .

上一篇:无畏落花散文下一篇:2023中国奢侈品行业人力资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