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学C

2024-08-12

行政学C(精选8篇)

1.行政学C 篇一

C语言是一门通用计算机编程语言,是大学计算机系学生所必要学的科目,那么大学里C语言怎样学才能学好?

课上

①认真听老师所讲,对于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要认真思考,不要怕出错,大声说出答案。

②做好课堂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能自大的认为自己能全部记住。

课下

①好好预习下节所学,做好准备,思考看不懂的问题并标注,待课上认真听讲。

②及时温习所学,根据艾宾浩斯遗忘定律合理进行复习。

③多多练习,一昧的听讲而不动手操作永远只是纸上谈兵。

C语言程序结构

C语言的模块化程序结构用函数来实现,即将复杂的C程序分为若干模块,每个模块都编写成一个C函数,然后通过主函数调用函数及函数调用函数来实现一大型问题的C程序编写,因此常说:C程序=主函数+子函数。因此,对函数的定义、调用、值的返回等中要尤其注重理解和应用,并通过上机调试加以巩固。

判断语句(选择结构):

if 语句:“如果”语句;if-else 语句:“若…(则)…否则…”语句;switch 语句:“切换”语句;switch-case:“切换-情况”语句。

循环语句(循环结构):

while 语句:“当…”语句;do-while 语句:“做…当…(时候)”语句;for 语句:条件语句(即“(做)…为了…”语句)。

跳转语句(循环结构:是否循环):

goto 语句:“转舵”语句,也称“跳转”语句;break 语句:“中断”(循环)语句,即结束整个循环;continue 语句:“继续”语句(结束本次循环,继续下一次循环);return 语句:“返回”语句。

需要说明的是:

1、一个C语言源程序可以由一个或多个源文件组成。

2、每个源文件可由一个或多个函数组成。

3、一个源程序不论由多少个文件组成,都有一个且只能有一个main函数,即主函数。是整个程序的入口。

4、源程序中可以有预处理命令(包括include 命令,ifdef、ifndef命令、define命令),预处理命令通常应放在源文件或源程序的最前面。

5、每一个说明,每一个语句都必须以分号结尾。但预处理命令,函数头和花括号“}”之后不能加分号。(结构体、联合体、枚举型的声明的“}”后要加“ ;”。)

6、标识符,关键字之间必须至少加一个空格以示间隔。若已有明显的间隔符,也可不再加空格来间隔。

2.行政学C 篇二

行政的意涵大概有几种:第一, 从三权分立的角度来看, 行政是相对于立法和司法而言的独立领域;第二, 从政治—行政二分的角度来看, 政治是国家意志的制定, 行政则是国家意志的执行;第三, 从管理学视角来看, 行政则是涵盖管理学理论、方法与相应技术性思考的内容。结合以上三种观点, 行政的涵义应该是依法享有行政权力的国家机关以及其他组织, 为维护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 而对公共事务实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总合。

那么, 公共是指什么呢?

公共 (public) 相对的是私人 (privat e) 。公共行政不同于私人行政, 主要体现在:公共行政基于公权力的保障, 在全社会中享有普遍的权威, 而私人行政的权力仅与私人契约和约定有关;公共行政向社会提供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 而私人行政提供的是私人产品;私人行政以效率最大化为目的和评价标准, 而公共行政还要兼顾公平性、代表性、透明性等;公共行政的经济基础来源于公共财政的支持, 而私人行政则依靠私人资本投资;公共行政是“法不授权不可为”, 而私人行政则是“法不禁止皆可为”;公共行政接受来自公民和社会的广泛的监督, 形成“金鱼缸效应”, 而私人行政出于商业机密的保护, 透明性较低。

同时, 公共行政也不同于政府行政。公共行政主要是公共权力的行驶, 其载体可能是国家机关, 企事业单位, 非营利性组织等其他具有普遍权威的主体。戴维·马修斯说:“公共与政府的不同之处在于, 公共之间的政治关系是横向的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而在政府, 这种政治关系则通常是一种垂直关系 (从权威到下级的关系) 。”

公共到底是指什么呢?笔者认为, 公共意味着:

第一, 公共行政的主体是公共部门或机构, 包括政府部门和非营利性组织等, 而不是私人组织。公共部门或机构可以简单界定为具有普遍成员资格的非营利性机构。

第二, 公共行政的执行者须胸怀“共同的善”。公共行政的执行者是人民受托者, 他们的合法性并不来源于个人的价值体系, 而应来源于人民的同意。换句话说, 公共行政的执行者对整个国家和社会承担着特殊的伦理责任。

第三, 公共行政意味着人们在共同生活中形成公共理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判断并试图放大自己的利益。但是为了在公共社会中生存, 则必须试图寻找自己利益的边界。在这种利益的权衡下最终形成公共理性。

第四, 公共行政呼吁公民精神。公民精神对公共行政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公共行政伦理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公共行政的精神》中指出:“当我们在公共行政中寻找公共的意涵的时候, 便会发现公共与公民的角色密不可分”。在弗雷德里克森与芬纳之争中, 弗雷德里克森认为公民的构成庞大且充满差异性, 所以说公民的意志是模糊不清的;然而芬纳则认为公民是睿智的, 他们由各种有识之士构成。同时,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 公民是理性经济人假设, 他们在决定是否参与公共事务前, 会先进行成本和收益的考量。而由于公共事务和公共产品具有共享性和外部性等特征, 公民在面对公共事务时, 往往会选择保持一种“理性的无知”。

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方法

威尔逊曾在《行政学研究》的最后一部分提到关于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方法, 他认为历史比较法是进行行政学研究的最佳方法。而政治与行政分离的界限, 也使得这种比较研究更加可靠。“如果我看到一个杀气腾腾的人在敏捷地磨着一把刀子, 我可以借用他磨刀的方法, 而用不着借用他可能用刀子犯谋杀罪的动机”, 也就是说我们在学习法国人或德国人的行政实践时, 没必要关注其政治和宪法方面的问题。最后, 威尔逊说, 这种比较研究将使行政管理“有资格进入政治研究的最高级和最有成果的重大分支学科的行列之中”。

除此之外, 管理学大师赫伯特·西蒙 (Herbert Simon1916-2001, ) 是探索公共行政学研究方法的光辉典范。在西蒙在其代表作《行政行为———行政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 (1947) 中指出, 传统的行政学研究方法只能得到“行政谚语”, 而不能得出行政原则, 因为这些所谓的原则往往是相互矛盾的, 因此在研究方法上就必须寻求新的途径。

西蒙的行政学理论尤其是决策理论建立在现代哲学即逻辑实证主义的基础上。西蒙在对德怀特·沃尔多《民主行政理论的发展》的回应中指出, 仅仅研究政治理论是不行的甚至是危险的, 逻辑实证主义对于研究公共行政学来说十分重要。逻辑实证主义的方法绝不是民主行政进程中的绊脚石。实证主义由孔德提出, 根源于对柏拉图观念论的批判, 以及对亚里士多德的继承。实证主义在本体论上主张朴素实在论, 在认识论上则主张主客观二元对立, 在方法论上采取实证的实验法以证实假设。而后, 实证主义逐渐向逻辑实证主义发展, 施利克提出了形式真理与经验真理, 即逻辑实证和经验实证。形式真理 (逻辑实证) 仅仅是形式上的推理演绎过程, 事实上是一种符号关系上的同义反复;经验真理 (经验实证) 则是以经验为判断, 以事实语言为基础, 关注命题是否与事实一致。也就是说, 逻辑实证主义是通过事物找到本质, 是用符号和法则串联起来的概念体系。西蒙正是秉承了这种方法论的精髓, 主张运用逻辑实证主义的方法研究公共行政科学。

参考文献

[1]弗兰克.古德诺:《政治与行政》, 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2]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颜昌武, 马骏:《公共行政学百年争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黄光国:《社会科学的理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二号男嘉宾·政治学与行政学 篇三

M:您好,其实我起源于美国。在中国,最早开设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相对滞后的政治体制改革形成了较大的反差,积累了不少问题。有许多学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调整,在此背景下,政治学与行政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在众多的专业中偏冷门,所以您可能对我了解得不多。

W:(一头雾水状)那你平时都做些啥?

M: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属于法学体系当中的政治学大类,而政治学与行政学是此大类中最为基础的专业。行政学主要关注具体的行政管理操作实务;政治学以国家及其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范围涉及政治理论、政治制度、公共政策、公共行政和国际政治等。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政治学为整个国家构建宏观层面上更合理、更有效、更科学的体制与结构提供理论指导,而行政学所承担的是研究在对应的体制与结构下如何进行具体的日常管理工作。政治学和行政学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简单地说,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就是研究治国与行政的一般规律,探讨当代中国的政治改革与发展等问题的学科。

W:跟你牵手以后,能给我带来什么实际性的好处吗?

M:毕业后,你可以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教育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行政管理、政策研究工作。中国公务员制度的推行,也为你的就业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

主持人:场上还有10位女嘉宾留灯,下面进入“男生权利”环节,有请男嘉宾介绍自己与心动女生牵手的“门槛”。

4.行政学C 篇四

一、单选题:

1.《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创刊时间(B)

A.1981年 B.1991年1月 C.1995年 D.2001年3月 2.指出下例非8项安全指标统计项(E)A.亿元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 B.工矿商贸企业10万人死亡率 C.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

D.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 E.千人死亡率

3.我国将安全科学的学科名称定为“安全科学技术”的时间(B)A.1993年7月1日 B.1975年2月 C.2002年 4.工伤事故构成要素不包括(A)

A.伤害部位 B.伤害种类 C.伤害程度 D.伤害时间

5.利用系统工程原理调节、控制安全的要素,有条件地实现人的局部安全或追求物的本质安全化,则是可能的、必须的,这里指的是安全的(C)。A.相对性 B.经济性 C.局部稳定性 D.随机性 6.安全科学学科体系中的工程技术层次是(B)。

A.安全学 B.安全工程 C.安全工程学 D.安全观

7.在安全文化的层次结构中,包括人类为了生活、生产的需要而制造并使用的各种安全防护工具、器具和物品,这是安全的(A)

A.器物层次 B.价值规范层次 C.制度层次 D.精神智能层次

8.按我国的工伤伤害程度划分,轻伤是指损失工作日(D)天。

A.100——1 B.105——100以下 C.1——105 D.105以下

9.按我国的工伤伤害种类划分,下列不包括的是(D)

A.挫伤 B.烧伤 C.听力损伤 D.惊吓 10.按我国的工伤伤害程度划分,死亡是指损失工作日(B)以上。A.7500 B.6000 C.5000 D.4500 11.安全投资合理比例的三种确定方法不包括(E)

A.系统预推法 B.历史比较法 C.国际比较法 E.人为预想法

12.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C)指安全文化中精神层次的文化。从本质上看,它是人的思想、情感和意志的综合表现,是人对外部客观世界和自身内心世界的认识能力与辨识结合的综合体现,其目的就是要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思维。

A.制度安全文化 B.物质安全文化 C.员工心态安全文化 D.员工行为规范安全文化

13.安全法规使人们能够预测自己和别人依法行事的方式和后果,也就同时能够料想到别人对自己依法行事的反应。这是安全法规的(A)

A.预测作用 B.指引作用 C.强制作用 D.教育评价作用

二、多选题

1.预防事故安全管理的三大对策(3E原则)包括:(ABC)

A.安全工程技术 B.安全教育培训 C.安全法制管理 D.安全社会救助 2.安全科学的研究领域应当包括:(ABC)A.生产领域 B.生活领域

C.生存领域 D.思想领域

3.构成生产实践规律运动的五种因素(ABCDE)

A.劳动者 B.劳动手段 C.劳动对象 D.时间 E.空间 4.安全生产三同时是指:(ABC)

A.同时设计 B.同时施工 C.同时使用(投产)。

5.我国的工伤伤害程度分为(ACD)

A.死亡 B.丧失劳动能力 C.重伤 D.6.降低事故严重度的措施(ABCD)A.限制能量或分散风险 B.防止能量逸散 C.加装缓冲能量的装置 D.避免人身伤亡的措施

7.安全目标管理的实施三程序(BCD)A.安全目标的论证 B.安全目标的制定和展开

C.安全目标的实施 D.安全成果的考核评价。

8.安全经济(方法)的特点包括(ABDCE)A.系统性 B.预先性 C.决策性 D.边缘性 E.实用性

三、判断题

1.我国将安全科学的学科名称定为“安全科学”(错)

轻伤

2.安全科学的整体构架由四纵向分类与四横向层次构成。(对)3.安全科学是一门跨学科门类、综合性很强的多学科交叉科学(对)4.安全科学研究的目的:达到保护人类的身心安全与健康、财产免遭损失、环境免受破。(对)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安全观的指导思想(对)6.安全系数=1-(事故损失价值/净产值)(对)

7.大安全观是安全事物的范畴问题,它包含了人类生产、生活、生存的全部安全事物的总和。(对)

8.灾害科学与安全科学及环境科学是大安全观中的三大要素。(对)9.安全(事物)的自然属性表现为: 安全是人的生理与心理的基本需要(对)10.20类工伤事故中,物体打击包括因爆炸而引起的物体打击。(对)11.20类工伤事故中,平地坠入地坑不属于“高处坠落”。(错)

12.本质安全化方法是控制事故的根本方法,主要从物的方面考虑。包括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和降低事故严重程度。(对)

13.加强预防性设备维修是提高本质安全化的有效方法。(对)14.事故严重度系指因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的严重程度。(错)

15.安全目标管理是企业目标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安全管理的总目标应该符合企业经营管理总目标的要求。(错)

16.权限下放,自我管理,自我控制是安全目标实施阶段的主要原则。(错)17.安全目标管理不包括下一期目标管理的内容。(错)18.安全教育的本质问题是人的安全文化素质教育。(对)

19.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生产、生活、生存活动中 , 为保护身心安全与健康所创造的有关精神财富的总和。(对)

20.教育的社会职能对于安全活动具有永恒普遍的意义,安全文化的发展必须依靠安全教育。(对)

四、简答题

1.安全本质的哲学机理:

2.安全文化的概念

五、论述题

5.行政领导学(精选) 篇五

一、关于权力起源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哪些?

关于权力起源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

1、神权说。这是一种关于权力来源的愚昧主张,认为权力来源于上帝,进而创造出“神权论”或“君权神授论”,为封建专制统治辩护并服务。

2、德仁说。这一学说主张权力是一种来自道德教化的影响力。中国古代孔子的“德治”、孟子的“仁政”等思想,都属于此类学说。

3、智慧说: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提出了权力应该来源于知识的“哲学王”学说;近代英国思想家培根提出的“知识就是力量”及现代学者提出的“科技治国论”等主张,都属于此类学说。

4、暴力说:这一观点主张权力应以法律、军队等暴力工具为依托。中国古代的韩非、西方中世纪末思想家马基雅维里是该主张的重要代表。

5、契约论: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者为卢梭与孟德斯鸠等人。他们认为,国家是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契约建立起来的,国家的权力来自人民,而人民的权力则是天赋的。人民主权学说进而成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的理论基础。

6、资源说:这一学说把权力的来源归结为对组织资源的拥有与控制。这里的资源包括金钱、信息、武力、社会地位、立法权、投票权等。人们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资源,便具有了影响他人的力量。

7、接受论:这一观点是由巴纳德第一次系统地阐述的,他认为“应从组织成员是否接受一项命令、指示或建议的角度来考察权力”。此外,在西蒙的权威论中也有接受论的主张。

二、领导权力起源的因素表现在哪些方面?

总体说来,权力起源的因素主要体现于人所具有的一些固有的本质特征,具体表现为:

1、人以劳动作为自身存在的前提;

2、人具有高度的社会性;

3、人的欲望具有无限性。

三、领导权力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领导权力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发展阶段是紧密相连的,它经历了传统社会时期的领导权力、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和社会转型期的领导权力三个阶段。

1、传统社会时期的领导权力

传统社会时期的领导权力是指与传统农业社会相适应的领导权力,这种领导权力主要具备如下特点:第一,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的社会职能与国家政治权力的统治职能明显地交织在一起。第二,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教权力或迷信权力等曾经相互结合。第三,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法权力等血缘关系权力有根深蒂固的联系。第四,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与经济权力有相当直接的关系。

2、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

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是与现代工业社会相适应的领导权力,其与传统社会时期的领导权力相比,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第一,现代社会领导权力的自主性非常明显,社会管理职能日益突出。第二,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不仅实现了同外部权力的分离,其内部的功能分化也日益发达。第三,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是一种法理型的权力。

3、社会转型期的领导权力

在转型期社会,行政领导权力的现代性特征与传统性特征就盘根错节地交织在一起。这种转变中社会的领导权力可称为转型期的领导权力。把握转型期领导权力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对理解发展中国家的行政现代化是很有必要的。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国的领导权力状况也异常复杂。一方面,领导权力本身的现代化还不够完善,它往往受到各种传统特征的影响,以致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受到现代化浪潮的冲击,类似于行政国家的现象在中国也开始出现,领导权力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时常错位,导致贪污腐败等现象时有发生。

四、对权力的概念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哪几种?

对权力的概念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五种:

1、力量说;

2、能力说;

3、控制说;

4、关系说;

5、零总和说。

五、什么是领导权力?它大致包含哪些内容?

领导权力就是领导者(权力所有人),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在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中,对被领导者(权力相对人)做出一定行为与施行一定影响的能力。

领导权力定义大致包含的主要内容有:

1、领导权力的主体。领导权力的主体包括党政机构的领导者、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以及广大的社会组织中的领导者。

2、领导权力的目标。领导权力的根本目标是要通过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令和各类政策来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志。

3、领导权力的作用方式。领导权力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

4、领导权力的客体。领导权力的客体包括所有的居民以及由居民所组成的不同社会组织和社会集团。可以说,领导权力的客体囊括了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

六、领导权力具有的特征主要有哪些?

领导权力的特点主要有:

1、无形性;

2、依附性;

3、可塑性;

4、对象性;

5、强制性;

6、目的性;

7、交换性;

8、垄断性;

9、诱惑性。

七、什么是领导权力的结构?

领导权力的结构是指领导权力的各种构成要素依附于一定的组织机构并进行有序性活动的过程中所构成的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的总称。

1、领导权力的静态结构。它主要包括领导权力主体、领导权力客体和领导权力载体三种构成要素。

2、领导权力的动态结构

领导权力的动态结构是由领导权力作用的方向、方式、轨道、层次、时间和结果等要素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权力运行模式,这种运行模式赋予领导权力的静态结构以生动的实际内容。

八、领导权力与权威是截然不同的。这种观点正确吗?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权威是指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或是在某种范围内最有地位的人或事物。权力与权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是相互作用的。

1、权力与权威的共性

权力与权威的共同性在于能够指导、影响他人的意识和行动。在权力与权威的指示与感召之下,人们改变了自己的想法,而按照权力与权威占有者的意志行事。

2、权力与权威的区别

(1)权力与权威的来源不同。在一个现代组织中,领导权力一般来源于法律、法规或组织规章条例的规定,具有外在的、法定的性质。领导权威则主要来源于个人影响力,具有内在的、个性化的性质。

(2)权力与权威的表现形式不同。领导权力主要以职权形式出现,其所发挥的指引与影响作用是以强制性为后盾的。而领导权威则主要表现为领导者自身的良好素质,往往是通过一种非强制性的影响力来统御被领导者与周围的人。

(3)权力与权威的影响时限不同。领导权力是通过命令、批示等强制手段产生影响的,具有直观、明显的特点。这种权力随着职位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职务的终止而消失。而领导权威则不同,它来自领导者的自身,通过领导者的崇高威望和优良品行感染并影响人们的言行,使人们在心理上认同,从感情上接受。这种威望在人们心目中存留时间的长与短,是与此人为人们所做的贡献大与小成正比的。

(4)权力与权威的作用效果不同。领导权力带有强制性和不可违抗性,在这种强大“外力”的作用下,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一般多表现为消极被动的服从,有时处于敢怒不敢言或敢言而不敢动的反抗状态。而领导权威产生作用的前提是人们心理上的认可与感情上的接受,在这种“内动力”的作用下,人们对领导者时常表现出一种由衷的尊敬与主动的服从和依赖,并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综上所述,领导者只有同时具备法定的权力与个性化的权威,才能实行最佳领导,并取得最好的绩效。

九、如何对领导权力进行合理的划分与配置?

领导权力的行使是以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为前提的,因为领导权力的行使必须首先立足于有序的组织机构,即所谓的在其职,谋其政。

1、宏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

宏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主要是从与社会大系统诸要素的互动中探索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

(1)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服从于国家的政治制度。

国家政治制度即国家政治体制,通常是指取得政权的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政权。它包括国家的管理形式、结构形式、选举制度、人民行使政治权利的制度等。

首先,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置身于一定的政体下进行,我国的政体是议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其次,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与我国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相一致。最后,领导权力的划分与配置必须与司法机关权力的配置与运用相配套。

(2)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有利于公民权利的充分享有。

我国作为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社会主义国家,领导权力作为一种公共权力,必须遵从人民群众的意愿,为实现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而运行,要利用手中的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与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

(4)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考虑民族传统文化的因素。

民族传统文化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共同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政治观念、价值观念与心理倾向等。民族传统文化对行政领导权力的划分与配置起着长久的、潜在的、无形的与不可估量的影响。

2、微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

微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主要是从行政系统内部各要素的联系中寻求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

在组织系统内部,所有的领导与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以及运用展开的。而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又与组织系统内部的组织职能与组织人员等要素密切相关。

(1)组织职能的配置是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的基础。

(2)组织是领导权力合理划分与配置的载体。

(3)组织人员是领导权力行使的主体。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领导权力的划分与配置必须与社会大系统相适应,并充分考虑领导系统内部的各种要素,从而把各种要素相互融合与协调,才能达到领导权力划分与配置的科学化与合理化。

十、行政领导权力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哪些?

1、正当性原则。正当性原则是指领导者在特定的职权范围内履行自己的职责,而无须顾及来自职权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干扰。

2、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领导者行使权力要充分注意组织内外的主客观条件,在现实基础上,在组织原则和社会道德规范内行使权力。

3、民主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是指领导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实行决策民主化和领导班子中的集体领导原则。

4、效益性原则。效益性原则是指领导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必须讲究取得成果的大小与快慢,即注重社会效益。这种社会效益包括政治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等。

5、权变性原则。权变性原则是指领导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必须依据不同的环境和条件,审时度势,变换行使权力的方法和手段,调整领导权力的计划和目标。

十一、什么是领导授权?领导授权的主要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所谓授权,就是在组织系统内部,领导者将组织和人民赋予自己的部分职务权力授予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构,以便下级机关能够在上级的监督下自主地行动和处理行政事务,从而为被授权者提供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客观条件。

领导授权的重要意义表现在:

1、领导科学授权是完成领导任务,实现现代领导目标的需要;

2、授权能够减轻领导者的负担,有利于其集中精力抓大事。领导科学授权能够锻炼被领导者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责任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有助于下属的锻炼、提高和发展,是培养干部,进而提高整个组织总体水平的需要;

3、领导科学授权能够改善上下级的关系,使之更为融洽,从而营造一种团结合作,奋发向上的组织气氛,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整个组织的效能。

十二、领导授权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1、领导授权在本质上是组织内部权力分配的特定形式;

2、领导授权实际上是领导活动过程的一部分,其核心内容是上级领导给下属分派任务;

6.【公共行政学】 篇六

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是设置于地方各级行政区域内的公共行政管理机关。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2、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

3、人事行政: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4、公文管理:公文管理就是对公文的创制、处置和管理,即在公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存贮到转换为档案或销毁的一个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公文进行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或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C)。

A.普耳 B.斯密 C.欧文 D.斯图亚特

2.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

1A.里格斯 B.古立克 C.德鲁克 D.高斯

3.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A)。

4.公共行政环境的(D)A.约束性 B.复杂性 C.不稳定性 D.特殊性

5.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C)。

A.前资本主义 B.由资本主义 C.垄断资本主义 D

6.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A.政府职能 B.行政监督 C.行政决策 D.行政体制

7。A.内阁制 B.总统制 C.半总统制 D8.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A)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加拿大

9(B)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A.《行政学原理》 B. D.《行政学》

10(A)的行政区。

A.特殊型 B.发展型 C D

三、多项选择题

1A.法律制度C.道德伦理 D.价值观念 E.教育

2(BCDE)等几种形式。

A.综合培训 B C.任职培训 D.业务培训 E.初任培训

3(AD)。

A.墨西哥 B.德国 C.新加坡 D.埃及 E.丹麦

4.较有代表性的领导行为理论有(ABCDE)。

A.四分图理论 B.领导作风理论

C.领导系统模式 D.领导方格理论 E.PM型领导模式

5.科学合理的机关日常工作程序应注意的环节有(ABCDE)。

A.计划安排工作 B.组织实施工作

C.协调控制工作 D.检查总结工作 E.奖惩教育工作

四、简答题

1、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有自然地理、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差别。就是在同一种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

传统的前提下,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区别。(2)这种特殊性还表现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的公共行政环境的差别。这些差别主要表现在自然地理、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素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行政效率高低等方面。

2、简述机能制的优点和缺陷。

答: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1)机能制的优点是:①可以扩大公共组织的管理职能。②专业分工,有利于专业化管理,提高效率。③分权管理,有利于调动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机能制的缺陷是:①职能分化过多,会造成政府机构过多,因而会造成对社会和经济干涉过多,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的后果。②分工过细,会造成权力交叉,影响行政效率的后果。

五、论述题

1、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就必须正确界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你认为政府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答:要实现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变,就必须正确确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事业单位、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1)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政治学的核心问题,也是公共行政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管理的目的和宗旨(3)正确处理动,因为行政权力进入市场是没有竞争对手的,必然造成垄断。(5(6)正确处理政立自理。

政领导者行使职权、履行责任的前提。其次,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权,即来自于行政职位的权力,它是行政职位所具有的一种由法律规定的权力,是行政领导者履行责任的必要依据。第三,行政领导者要履行行政领导责任: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中处于一定的职位,具有一定的职权,就要承担国家所委托的一定工作任务,并对国家负有责任,这就是行政领导者的行政领导责任。作为领导者,责任是第一位,权力是第二位的,权力是尽责的手段,责任才是行政领导的真正属性。行政领导者决不仅仅是掌权者、管人者,而首先要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负责,忠实于自己的责任,以工作成绩和贡献表明自己的责任心,表明自己对工作的胜任,否则,就不是一个称职的行政领导者。行政领导者履行责任,完成工作任务,也是对国家应当承担的一种义务,对渎职、失职和不称职的行政领导者要追究其责任,并做出必要的处理,在行政领导者中树立起责任观念。

作业二

一、案例分析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了各种各样的“行政问责暂行办法”、“行政过错追究暂行办法”。2004年4月,中央又批准实施丁《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对“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作了严格规范。

最近,重庆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重庆市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这一《暂行办法》通过18种问责情形和7种追究责任,对行政首长追究其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责任,小到诫勉、批评。大至停职反省、劝其辞职。问责的情形主要包括5种:效能低下,执行不力;责任意识淡薄;违反法定程序,肓目决策;不依法行政或治政不严,监督不力;在商务活动中损害政府形象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

“官员问责”制给中国4 000多万名各级干部的仕途平添了风险,使为官变成了—种风险职业。这就要求政府官员转变观念,从“当官有权”到“当官有责”。

请你运用行政领导的有关原理分析上述案例,并回答下列问题:

1.重庆市政府通过的《暂行办法》实行官员问责制度的内容,主要体现了行政领导者的哪方面责任?其具体内容是什么?2.行政领导者的责任主要有哪几个方面?本案例中欠缺的责任是什么?

3.结合行政学原理简谈我国实施“官员问责”制的益处。(回答此问字数不少于300字)

答:1导工作责任的具体内容有:(12本部门的工作计划;(3((5)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6

2.行政领导者责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立法机关以及对公众负的责任。(2(3政责任是一种管理责任。(4到的谴责和制裁。

3“能上不能下”的陋习;有利于整肃吏治。

(两种观点都谈或任选其中一种观点500字。答:“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有语:“学而优则仕”。去创业则是从商。概言之,如果说西方国家人们的观念是“学而优则商”““”的话,那么,优秀分子大都集中在商界和经济管理领域的社会就可以称为“”了。一般地说,当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时,维持一个强有力的政治统治力量以保证社会稳定日益降低。所以“”往往是与传统的农耕社会相适应的,而“经济精英社会”只能是商品经济发达到一定程度主要任务也必然要由政治管理向经济管理演化。我国已经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人民生活日益多元,创业机会日益增加。但是为什么还会出现“学而优则仕”的热潮?这既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之深,更说明了目前我国企业家的创业环境还不容乐观。操作手续烦琐、技术设施不先进、法律金融环境不完备等等都成为创业者的“拦路虎”。另一方面,公务员的“高含金量”有越来越趋高之势。与其他行业相比,公务员在获取公共信息资源、话语权、工资外的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机会更大,而他们需要承担的风险却是相对较低。于是,竞考公务员被许多人认为是“最优选择”,“考公务员热”涌动也就不足为奇了。一国竞争力高下的区别,从社会人力资源的配置来讲,往往就在于社会中最优秀的人做的事不一样。竞争力相对强的,是因为它有一个好的制度环境,使得社会中最优秀的人去创业;而竞争力相对弱的,往往是最优秀的人都挤着往做官的路上奔,社会缺乏创业精神。怎么让人们的观念从“学而优则仕”更多地转向“学而优则商”?如何促进这个转变?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作业三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监察管辖: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

2、招标性采购:是指通过招标的方式,邀请所有的或一定范围的潜在的供应商参加投标,采购主体通过某种事先确定并公布的标准从所有投标商中评选出中标供应商,并与之签订合同的一种采购方式。

3、标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瞄准一个比其绩效更高的组织进行比较,以便取得更好的绩效。

4、行政诉讼:所谓行政诉讼,就是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员就违法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俗称“民告官”。

二、单项选择题

1.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C)。

A.协调阶段B.总结阶段C.实施阶段D.准备阶段

2.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D)给予处分。

A.检察机关B.行政监察机关

C.党的纪律检查机关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3.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

A.中央预算B.县级预算C.省级预算D.市级预算

4.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B)A.15B.30C.45D.60

5.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A)(含不批准)三个基本步骤。

A.事先B.事中C.事后D.全面

6.从20世纪(C)同程度的行政改革。

A.50B.60C.70D.80

7(D)。

A.积极方案B.追踪方案C

8.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D)。

A.信息支持系统BD.领导决策系统

9D

A.明确评估目的BCD.确定评估对象

10(A)。

A.横向沟通BD.网上沟通

三、多项选择题

1(ABD)。

A.地方计划C.国防计划D.基层计划E.资源计划

2(BD)。

A.印花税BC.房产税D.配赋税E.耕地占用税

3.行政复议的合法性审查包括(ABCD)。

A.法定依据的审查B.滥用职权的审查

C.法定程序的审查D.法定权限的审查E.权力腐败的审查

4.从决策对象的结构性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AB)。

A.程序性决策B.非程序性决策C.理性决策D.科学决策E.直觉决策

5.工作控制是对具体执行工作的各方面的控制,它包括(ABCDE)。

A.计划控制B.标准控制C.程序控制D.成本控制E.质量控制

四、简答题

1、行政决策程序应该包括哪些步骤?

答:行政决策程序应该包括如下步骤:(1)认识问题,界定问题,找出差距;(2)确定决策目标。(3)确定决策标准,确定每个标准的权重。(4)拟定决策方案。(5)分析方案。(6)选择方案。(7)实施决策方案,完善决策。(8)评估

决策。

2、简述测定行政效率的标准。

答:测定行政效率的标准有:(1)测定行政效率的量的标准。(2)测定行政效率的质的标准。(3)测定行政效率的社会效益标准。(4)测定行政效率的规范性标准。

五、论述题

1、试述行政协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行政协调的作用主要有:(1)行政协调可以使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在工作上密切配合,和谐一致,避免内耗和互相冲突,从而达到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目的。(2)行政协调可以促进各行政部门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行政资源,精简和优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行政效率。(3)行政协调有助于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并从整体和全局立场出发,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意义,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从而有利于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4)行政协调有助于将分散的力量集中“合力”。

2、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理解行政改革?

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理解行政改革,应注意:(1(2)行政改革的目(3)行政改革必须改革内部有重点地开展,而不能盲目进行。(4作业四

至2007年61亿辆,其中北京机动车保有量突破300万辆,北京市市长王岐山也将此事称之为“”0.7辆车,北京已步人汽车社会。中国人民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这是2007年大专辩论赛众多主题中的一个,请你也参加讨论,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

一、简单调查一下当地私家汽车拥有情况,范围可以选取你所在地城市、城区或社区等;

二、根据你调查的情况,拟定个人讨论提纲;

三、进行小组讨论,归纳小组讨论意见;

四、形成你的观点,并进行论证。字数不少于500字。

答:宁波私家汽车拥有情况调查:目前城市家庭私人购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并已具备了巨大的购买潜力。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生产厂家如何根据地区市场的差异性,分析研究并准确的制定其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广告定位、价格竞争策略,对企业的市场开拓及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城市调查的范围涉及到宁波各区,代表100多万城市家庭,600多万人口的汽车消费市场情况,调查样本抽取的数量为100户。

家庭拥有汽车数量:

一、总量:在625万户城市家庭中,拥有汽车总量的置信区间在69.9万—92.6万辆之间,置信度为95%。城市居民私人汽车拥有量占总保有量的6%-8%。

二、数量差异:从不同收入水平居民家庭拥有汽车的情况来看,月收入在三千元以上的高收入家庭与月收在一千至三千元之间的中等收入家庭和月收入在一千元以下的低收入家

庭在汽车拥有率上差异非常大。高收入家庭拥有率为6%,是低收入家庭拥有率 0.7%的8.6倍,是中等收入家庭拥有率1.2%的5倍。

家庭购买汽车价格:

一、总体购买价格:在所调查的家庭中,所购汽车的平均价格为11.9万元/辆。在所调查的家庭中,欲购汽车的平均价格为12.0万元/辆。

二、收入水平的价格差异:高收入家庭购车平均价格为17.8万元。中等收入家庭平均价格最低。高收入家庭的预期价格为18.0万元。中等收入家庭的预期价格为7.6万元。

家庭拥有汽车的消费特征:

一、色彩特征:本次调查显示,宁波居民家庭购车多为鲜艳的颜色,最多的颜色是红色,占已购汽车的31.3%;其次是白色,再次是蓝色。这三种颜色占已购家庭汽车总数的64.4%,已接近三分之二。黑、绿、灰三色合计只占到城市家庭汽车总数的16%。

二、家庭驾车人性别特征:本次调查显示,现阶段宁波家庭的实际驾车人员主要是男士,占到80.4%。女士实际驾车比例为19.6%。但女士驾车的比例有上升趋势。

三、排量特征:本次调查显示,目前宁波居民家庭汽车以低排量为主。其中1升以下的占36.5%,1.0—1.5升占20.5%,这两档合计占到家庭汽车拥有量的一半以上,而排量2.5升以上的仅占9.35%。

讨论提纲:购买意向:

一、总体情况:轿车品牌知名度最高的前几个品牌是桑塔纳、奥迪、宝来、标致、别克、红旗、夏利、奔驰。其中桑塔纳的总体知名度是所有轿车中最高的,将近85%40%60%以上;夏利、奔驰、富康、捷达的知名度均超过了50%分别为77.9%、68.4%、43.6% 归纳小组讨论意见:从本次调查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8%。

二、到2010万辆。

大城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家庭拥有率将达到5%

三、城市家庭未来预期购车的平均价格为1

7.行政学C 篇七

一、循证司法行政学的循证色彩和司法行政学属性

国外循证学是循证司法行政学的一个来源。国外循证学产生于1980年的美国医学界,其创始人萨克特教授(David L.Sackett)等人将循证学界定为通过对最有效研究证据的整合,把研究理论与实践操作进行紧密联系从而推动研究与实践互相促进。①30余年来,循证学不仅在世界范围内向整个医疗服务领域渗透,覆盖循证内科、循证外科、循证护理、循证心理治疗等全医学学科的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而且其触角还延伸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②形成了循证管理学、循证教育学、循证经济学、循证计算机学、循证图书馆学等一系列交叉学科群。国内学者接触国外循证学后,由复旦大学教授王吉耀于1996年首次将其译为中文词汇“循证”,获得学界广泛认同并确定下来。到了2012年,司法行政决策者将循证学正式引入司法行政领域,首先将其理论及实践运用于矫正、戒毒等亟待变革的工作职能中去,自此形成了“循证+司法行政”二位一体的理论及实践新格局。

国内司法行政学是循证司法行政学的另一来源。司法行政学,顾名思义,就是关于司法行政的学问,即研究司法行政本质和现象的法学学科。司法行政本质,主要关乎司法行政的内涵,即是什么的问题;司法行政现象,主要关乎司法行政的外延,即有什么的问题。从研究目的和方式来看,凡是以司法行政本质和现象为对象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和工作对策研究,都是在从事司法行政学框架内的智力活动,应被囊括于司法行政学的学科体系之内。

二、循证司法行政学包含但不仅仅是循证矫正、循证戒毒的理论和实践

众所周知,循证矫正和循证戒毒,其中尤以循证矫正为重,是国外循证学传入国内后与司法行政理论及其实践相互关联的最初结合点和突破点,也正是由于司法行政决策者的反复重视和强调,循证矫正、循证戒毒才有幸受到司法行政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大量而集中的关注,形成一大批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的珍贵研究成果并取得巨大的工作成绩。然而,正如(监狱、社区)矫正和戒毒并不是司法行政工作的全部,循证矫正、循证戒毒更适宜被理解为循证司法行政学的理论及其实践在我国发扬光大的切入点和突破口,③而非循证司法行政学这门学科的全部内容。不能用循证矫正或循证戒毒的存在来取代或否认循证司法行政学的存在,否则不仅会失之片面,而且极有可能在循证学本土化进程中形成一个较大的理论断裂带。

有鉴于此,司法行政理论界和实务界需要在此方面形成的正确认识是:循证矫正、循证戒毒是循证司法行政学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研究对象,但不能将研究对象和循证司法行政学这一学科本身相等同,既要在理论和实践上关注循证矫正、循证戒毒,又要拓宽视野,将循证学基本理念和方法贯彻到司法行政学和司法行政工作的其他领域中去,避免形成理论空白点和实践断层。

三、循证司法行政学包含但不仅仅是一套研究方法或工作方法

循证司法行政学是一门与国内外循证医学、循证管理学、循证教育学、循证经济学、循证计算机学、循证图书馆学等理论和实践相并列的横断科学,包含了一整套本学科特有的概念、原则和范畴,既是目的又是工具,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在程度和范围上远远超出单纯的方法或方法论。

在司法行政理论界和实务界,不仅存在着将循证矫正、循证戒毒视为循证司法行政学全部内容的片面化倾向,还存在着将循证司法行政学仅仅理解为类似实证考察、个案分析、量表比对、技术分析之类方法集合或方法论的工具论倾向。唯有超越工具论、方法集合或方法论的理解方式,从理论上真正将循证司法行政学作为一门循证学和司法行政学之下的次级学科,重视但又不完全拘泥于循证理念及其实践所引入实证考察、个案分析、量表比对、技术分析,潜心钻研循证司法行政学学科特有的概念、原则和范畴,才能真正实现“由表及里”、“拨云见日”。

四、循证司法行政学要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国外循证学的兴起与发展是以西方流行的实证主义(Positivism)、实用主义(Pragmatism)等理论和学说为基础的。其中,实证主义更多是“为循证理念和实践的兴起与发展提供方法论的支撑,而实用主义则在西方的人文价值观念基础上为它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一整套的价值观、世界观、甚至是操作的具体方法”。④一言以蔽之,国外循证学可以说是通过实证方法寻找最实用证据的学问。

循证司法行政学与国外循证学既是一脉相承的,又具有中国化的特色,在将国外循证理念与实践“拿来”为我所用的过程中,循证司法行政学从理论基础层面上进行了重构。在我国,和其他法学学科乃至任何自然科学或人文科学学科相同,循证司法行政学的理论和学说基础不可能采取西方盛行的主观主义色彩较重的实证主义或实用主义,而是应当且只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观点和方法作为理论基础。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方位占领司法行政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阵地,⑤是司法行政理论研究必须坚持的原则和底线。对于循证司法行政学而言,虽然循证司法行政学同样注重遵循证据、重视证据的有用性,也会用到各种实证研究和实践的方法,但是重视证据的有用性不等于实用主义,运用各种实证方法也不等于实证主义。相反,循证司法行政的理论和实践要求尽可能地使主观符合客观,按照“实践-认识-实践-……”的基本路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除循证司法行政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原则和范畴等总论内容外,分论部分通常会像其上位学科司法行政学那样按照司法行政职能或制度种类来划分研究对象。除以往的法律保障、法律服务和法制宣传的传统三分法外,还有法治意识培养、社会矛盾化解、法主体业务管理、个人行为矫治和法治救助的五分法;⑥司法保障、法律服务、执法普法的新三分法;⑦执行矫治、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司法行政保障的四分法;⑧以及笔者曾提出的裁判执行、法律服务、替代司法和司法管理的四分法,⑨凡此种种。

这些不同的分类方式,尽管各有侧重,但都是对国内司法行政职能或制度所作的类型概括,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司法行政职能或制度所具有的本土化特征和本国特色,也较为鲜明地体现在循证司法行政学的这些研究对象上,以笔者提出的四分法为例,循证司法行政学的分论部分内容由循证裁判执行(循证矫正归于此类)、循证法律服务、循证替代司法(循证戒毒归于此类)和循证司法管理所组成,且均颇具中国特色。

五、中国特色循证司法行政学的内容构成初探

循证司法行政学的总论部分,除了前面扼要介绍过的交叉、横断学科属性、中国特色及核心理念外,还包括对循证司法行政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关联性、循证司法行政的概念、方法、思维、文化、价值等范畴的系统介绍,夯实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础。需要强调的是,正如关于总论部分的研究历来是司法行政学的薄弱环节,研究循证司法行政学的总论部分以及基础理论部分,极易被一些深受西方实证主义、实用主义思想感染的理论家和实务家们误认为意义不大甚至毫无意义。从长远来看,这种情绪不仅会动摇循证司法行政学的学科合理性,也会有损于循证实践向纵深发展及其长效机制的建立。只有真正选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来研究这门循证学与司法行政学的交叉学科,并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中促进学科发展、推动理论和实践创新,才能减弱和消除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在循证司法行政理论和实践领域的负面影响,返璞归真、去伪存真,筑牢循证司法行政学的理论基础,为相关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支持。

循证司法行政学的分论部分,贵在对学科内容完整性的全面把握。仍姑且按笔者提出的司法行政现象四分法的脉络来梳理的话,如前所述,循证司法行政学的分论应当由循证裁判执行、循证法律服务、循证替代司法和循证司法管理所构成。循证裁判执行当前主要是循证矫正,包括循证监狱矫正和循证社区矫正两块,时至今日已开展过超密集研究和试点。循证法律服务需要按照不同的循证参与者,如基层法律服务、律师法律服务、公证法律服务所针对的对象,法治宣传教育受众等找准并分析好相关“证”,然后科学地“循”求更好地完善相关工作、提升服务效果的对策。值得指出的是,其中的法治宣传视野内的法治创建活动,或多或少地与循证理念相契合,前者在分析法治创建参与者如何影响到法治创建成绩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的思路,与后者分析个案因果关系后从库中找寻最接近案例以实现个案最佳解决的思路非常近似。循证替代司法与循证裁判执行较为接近,除循证戒毒的理论与实践外,无非是循证参与者被替换成人民调解对象、安置帮教对象之类人群而已,基本构成差别不大。循证司法管理探讨如何借助循证理念和实践更好地完成与司法有关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如国家司法考试、国际司法协助与司法外事、人民陪审员协管和人民监督员选任等方面,可以参考当前国内外有关循证管理学的有益经验,结合司法行政领域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展开和细化。

摘要:循证司法行政学不仅仅是循证矫正和循证戒毒,也不仅仅是方法的集合或方法论,而是一门超越了实证考察、个案分析、量表比对、技术分析之类的方法集合或方法论,在范围上远远大于循证矫正和循证戒毒的新兴学科,有其特有深刻的核心理念和系统化的内容构成。

关键词:司法行政学,循证学,循证司法行政学,中国特色

注释

1宋行、朱洪祥主编:《循证矫正理论与实践》,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第9页。

2杨文登:《循证心理治疗》,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8页。

3在课程而非学科意义上,正如与循证医学这一学科相对,循证内科、循证外科、循证护理等亦称循证内科学、循证外科学、循证护理学等课程一样,与循证司法行政学这一学科相对,循证矫正、循证戒毒等也可被称作循证矫正学、循证戒毒学等课程。

4宋行、朱洪祥主编:《循证矫正理论与实践》,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第14页。

5吴爱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做好司法行政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载《中国司法》2015年第1期。

6关保英主编:《司法行政法新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71-150页。

7任永安、卢显洋:《中国特色司法行政制度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前言第5页。

8吴爱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做好司法行政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载《中国司法》2015年第1期。

8.行政学C 篇八

【关键词】新公共行政学;高校;共青团工作

新公共行政学派是现代美国公共行政学领域非常著名和活跃的一个学派,研究新公共行政学理论,对指导当代高校共青团工作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本文以新公共行政学的主要思想在高校团工作中的实践与应用委主要内容,作如下思考。

一、新公共行政学的产生背景和基本意义

1.新公共行政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0世纪六七年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经济逐渐衰退,尤其是经过1973—1975年的经济危机,经济陷入“滞胀”,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在美国,反对越南战争、反对贫困和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交织在一起,斗争浪潮高涨。此时,以政治——行政二分原则和官僚制为论述的,以效率为中心的传统公共行政学已不适应解决理由的。故以倡导社会公平为中心的新公共行政学应运而生,新公共行政学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也说它是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社会革新在公共行政学探讨上的回音。

2.新公共行政学的论述主张与价值追求

(1)主张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新公共行政学的,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效率、经济目的和管理的协调性或许并错,协调性经常以牺牲社会公平为代价,而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恰恰是公共行政的目的,公共行政应当以经济的方式为社会高质量的服务,更强调把社会的公平作为公共行政所追求的目标,这是新公共行政学的论述基点与传统行政学的最的差别。

(2)主张民主行政,倡导社会性效率。新公共行政学的民主行政的核心价值观尊重人民主权和意愿,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反对滥用权力和行政无能。新公共行政学派对传统行政学“效率至上”的工具理性产生了质疑:“实用的或传统的公共行政学试图找出下列两个理由任何理由的答案:①怎样才可的资源更多的或更好的服务(效率)?②怎样才花费更少的资金保持服务(经济)?新公共行政学则增加了这样理由:服务增强了社会公平?这就意味着行政管理人员是价值中立的,担负着广泛的社会责任。新公共行政学强调建立规范价值,提高社会性效率,以改善人民的生活。

(3)突破传统政治——行政二分法的局限。新公共行政学,传统行政学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观念使得行政学的探讨局限在非常狭窄的领域内,尤其把探讨焦点放在行政机关预算、认识、组织大量其他的所谓“中性”的理由上,相反却很少与社会、政治密切的政策和政策浅析等理由的探讨,致使公共行政游离于社会政治现实之外。政治与行政二分论述虚构,而在现实的政治与行政运转中,行政系统游离于政策之外的情况是根本不存在的。行政人员既以事行政执行,也以事政策,“行政管理者是中性的。应责成承担责任,把出色的管理和社会公平社会准则、完成的事情原理。”

二、新公共行政学的思想对目前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的启迪

1.以社会公平观来创新思路

良好的工作思路是搞好共青团工作的基础,思路清晰,能促使共青团工作目标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并能整合团工作的整个资源,使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目标得以实现。对每一项团的活动和每一个时期的共青团工作我们都必须结合各种实际情况,以社会公平观来创新工作思路,使团的各项工作任务按照这一思路顺利得以实现。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之一就是对公平的关注空前的提高。创新工作思路必须按照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在服务大局的前提下进行,要正确处理好三服务的关系,既要考虑党政所需,社会所急,更要考虑青年所求。再次,必须在服务大局和服务社会中实现服务青年的成长成才。事实证明,以社会公平观来创新工作思路,是团的工作迎接挑战,克服困难,不断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胜利的前提和保障。

2.以开放组织观指导组织创新

主要是团组织的设置,必须适应高校学生“2+1”学习模式多样化和新的教学组合方式,与团组织建制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团组织活动变化相适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对团的组织设置进行大胆的科学的改革和调整,打破地域界限,探索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新的流动团建模式,建立起灵活多样、动态开放的组织网络,实现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例如针对我校大三学生统一赴企业进行一年实习,深入开展了实习学生企业团建工作。同时,我们还在寒暑假期间、学生毕业初期等时间节点进行团组织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较好的适应了新形势发展变化,真正做到哪里有团员、团组织就建在哪里,打破了传统的建团模式,实现了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

3.以服务平等性指导内容创新

工作内容和工作主题是共青团工作实现工作职能,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根本。创新工作内容就是要在知识不断更新,科技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使团的活动和工作主题更加适应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更好地适应青年的需要,我们要努力做到在青年思想教育方向上更加符合知识经济时代青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元化和信息化以及青年成长成才需求的特点:在建功立业方面要围绕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开展活动,注重培养青年的科技素质和创新精神,造就高素质的青年人才。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要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把精神文明建设的总要求、总任务加以具体化。

4.手段创新

工作手段创新,主要是服务青年的功能与手段要更多的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服务和引导青年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青年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能力。创新工作方式必须正视经济发生根本性转变给资源的配置方式、政府职能的行使、企业的经营机制、社会的分配和保障制度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对广大青年的价值观念、伦理操守、文化心态、行为模式等发生的深刻影响;对共青团组织的思想认识、管理制度,工作机制等提出的现实挑战。还必须对以前的运行方式进行冷静的思考和辩证的分析,继承其合理的部分,克服其不合理的东西,更必须对这场变革所引发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趋势进行超前性展望与预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作方式、载体和形式可以丰富内容,更好地突出工作内容。

5.以社会公平论指导机制创新

工作机制的创新,主要是建立科学的社会化运行机制,重点在工作网络、阵地建设、物质依托、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创新,使团组织在新形势下能够延伸工作手臂,拓宽工作领域,增强工作依托,扩大工作阵地,壮大工作队伍。共青团组织应在坚持发展政治功能的前提下,完善和扩大团的社会功能,通过接受政府委托,加大共青团在青少年事务中的工作分量。应紧紧围绕学校党政工作大局,针对社会和群众需要开展工作,努力扩大工作外延,使工作触角延伸到学生工作各个领域,工作内容更加贴近社会生活,更加适应青年需求。社会化的青年工作运行机制的建立,将为在服务大局与服务青年的有机结合中加强团的建设提供一种工作依托,从而更有效地吸引青年,凝聚青年,教育青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上一篇:应收账款审计案例分析下一篇:总帐助理会计师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