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文章的情感

2024-06-27

体会文章的情感(通用8篇)

1.体会文章的情感 篇一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一种情感,源自心有灵犀的一种默契,在自然恬淡的意境中创造出一段纯真的心灵童话。置身于红尘俗世中的现代人,有机会找到一位志趣相投的知己,用心演绎一段美丽的人生,那也未尝不是一件赏心乐事。只不过,不管是什么样的感情,都要求一个“真”和“善”,只有符合这两点,这感情才值得我们去珍惜的。而大凡一段成熟的感情,都要经历以下五种境界。

相遇

相遇是缘。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和人相遇真的是一种机缘,有的人邂逅相遇,终生难忘;有的人旅途相遇,一路开心;有的人偶遇相助,感慨万千;有的人遇见贵人,一生转折。而一辈子没见过面的人又何止千万,一次相遇,有时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有时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相遇真的是缘。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逢是生命之途的交会,有缘相识是缘分的第一种境界。佛祖: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我们今生的一瞥。十年修得共船渡,百年修得同枕眠,如果相信前世今生的话。我们的相遇是注定的缘分,就象是白娘子和许仙千年的等待才换来断桥的相遇。尽管相遇,如果我们没有回眸,如果我们没有宝哥哥见到林妹妹,四目相对时的感觉,各自在心里惊叹着:“这个妹妹(哥哥)好象在哪里见过”;如果我们在回眸时,没有从芸芸众生中探询到我们要寻找的那一双眼睛。那也注定我们彼此只是自己生命中来来往往的过客而已。

相识

相识是份。人和人相遇,并不一定都能相识,有缘无份,擦肩而过的事比比皆是。有的人一见面,就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很想去认识他;有的人虽然相遇了,却似若流星,一闪而过,没有这个份,是相识不了的。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相识是遇见知己的惊喜,有缘相识是缘分的第二种境界。相遇的两个人也许擦肩而过,也许相视一笑,也许有种惊鸿一瞥的震惊,也许有种“众里寻他(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于是有种想认识他(她)的冲动,这时,我们或许勇敢的上前搭讪,或许逃之夭夭。当然,胜利永远属于勇敢的人。也许就是你的勇敢赢得了一生的幸福。然而,一些人似乎都喜欢像大话西游里的猴子那样,想要说爱的时候却只能装作不在乎,甚至伤害深爱的人。只是猴子有金箍套着,所以不敢动情,那么俗世里的男人女人呢?难道也有金箍,非要言不由衷才显英雄本色吗?逃之夭夭者,只有为你的胆怯枉然兴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相知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知是心灵感应的默契,有缘相知是缘分的第三种境界。什么是相知?真正的相知是“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真正的相知是伯牙和子期的琴意相通;真正的相知是“上邪,我愿与君相知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勇气;真正的相知是夫唱妇随,妇唱夫和……

相爱

相知是感。人和人能相知,是一种感觉,虽然相识了,但要相知,却是要靠人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内心的,是心灵的碰撞,是心理的感受,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没有那份感觉,任何人不可能相知,相知的人会成为朋友,朋友是彼此间真诚的象征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相爱是山盟海誓的缠绵,有缘相爱是缘分的第四种境界。“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相爱的人是最幸福、最甜蜜的,相爱的人总是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相爱的人永远都觉得耳鬓厮磨不够;相爱的人时而象沸腾的水,时而如冰冷的霜;时而又如沙漠里的一把火;相爱的人永远在猜忌,问不完:“你到底爱不爱我?”相爱的人时而也多愁善感,总有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相爱的人呀,想的、念的全是对方。

相许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相许是永远不变的承诺,有缘相许是缘分的第五境界。任何感情久而久之都会变成难以割舍的亲情,缠缠绵绵,不分彼此,这就是相恋。当两个人的爱情走过了相遇的春天,经历了火热的夏天,收获了金色的秋天。冬天到来时,他们需要偎依在一起取暖,谁也离不开谁,这就是相恋,无论贫穷、富贵、疾病、痛苦都不离不弃。无论什么时候都陪着对方坐着摇椅,哼着一曲《最浪漫的事》一直到老。

[有关情感的境界文章]

 

2.体会文章的情感 篇二

文章不是无情物, 每一篇文章无不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这里有对祖国的热爱, 对人民的忠诚, 对事业的追求, 对信念的执着;这里有赤子之心, 莫逆之交, 男女之情, 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 天地动容的悲壮, 催人泪下的凄切, 细雨霏霏的柔婉;这里有开怀的大笑, 嚎啕的痛哭, 会心的喜悦, 无名的烦忧……如此丰富的情感, 怎样才能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呢?靠强行说教传给学生, 这样做会适得其反,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抓住一个“情”字, 用“情”去撞击学生的灵魂, 用“情”去熏陶、感染他们, 让他们尽“情”舞蹈。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情感

于漪曾经说过:“如果四十五分钟都是一个调子, 平铺直叙, 像流水般地淌, 淌, 淌, 学生也就会感到乏味, 打不起精神。”因此, 我认为适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 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 在教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课时, 我将《辛德勒名单》中的小提琴主题曲作为整节课的背景音乐, 同时将《辛德勒名单》影片片头简介、红衣小女孩、最后的送别和墓前祭奠四部分剪辑下来, 让几十年前的那段历史仿佛在学生眼前再现。这样既营造了氛围, 创设了情境, 又在主旨的探究中起到了很好的连接作用, 不仅让学生完成了对课文主旨的探究, 完成了对影视作品的鉴赏, 而且对灾难、人性和生命也进行了思考, 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人生态度观, 学生切切实实地产生了情感上的悲鸣, 悲鸣中又有着对和平生活的珍爱。

当然, 激发学生情感的方法很多, 除上面讲到的借助音乐、电影以外, 我们还可以借助投影幻灯展示实物的具体形象, 甚至可以运用电视等, 只要运用合理, 定能起到激励学生情感, 使学生达到更深刻理解课文的目的。

二、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情感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 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既是一种语言能力, 又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基本方法。对教师的讲解和分析来说, 朗读是一种高效的综合;对学生来说, 是主动性、主体性甚至是创造性的生动活泼的显现。朗读就是出之于口, 入之于心, 就是对课文从字词段到篇, 从文字到语音、语义, 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

首先是教师的示范朗读, 要感情充沛, 抑扬顿挫。教师要将自己的生命及情感完全融进文本人物命运之中, 一字一句地朗读, 字字带情, 声声入心。之后, 教师再指导学生去读, 这样学生才能细细品味, 读出文章的万种风情。在随段随行的分析领悟之中, 学生的心情也就能随着人物命运澎湃起伏。师生可以在准确的有感情的朗读中获得优美意境、情调意味, 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把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于声音之中, 通过朗读触摸心灵, 引起共鸣, 排除学生与课文之间的隔阂, 达到身临其境、忘我的境界。

所以, 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 学生更应在课堂上读起来, 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朗朗上口的作品, 或朗读, 或吟诵, 或吟唱, 或记背, 在这样的活动中能积累名言佳句, 体验艺术魅力, 陶冶思想情操, 提高审美能力, 养成高雅气质。

三、通过课本剧教学激发学生情感

长期以来, 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单元 (如小说、戏剧、文言文) 的讲解都是一个固定的模式, 如作者简介、背景介绍、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分析、写作特点等, 文言文辅之以必要的字词落实。面对这样的教学模式, 教师即使用尽浑身解数, 精密组织课堂教学, 声情并茂地教, 学生对课文内容还是印象不深, 对语文课产生不了浓厚的兴趣, 导致课堂失去了生气。而把课文的故事情节编排成课本剧, 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再现课文内容, 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 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例如, 在讲课文《烛之武退秦师》时, 如果教师采用了传统的教学形式, 学生可能只认识到“这是一篇古文”, 一学而过, 但通过课本剧排演, 经过学生自己演绎, 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 而且能重新树立起学生对古文的看法, 唤起学生对学习古文的兴趣, 更能很好地体会烛之武在国难面前义无反顾独闯秦营的英雄气概, 深明大义、不计个人得失的爱国情操。

此外, 课本剧的编演, 还能让学生对原课文的理解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实现语文水平的新飞跃。这样的理解比教师的说教要深刻得多, 透彻得多。

四、读后感写作激发学生情感

读后感写作, 就是指学生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或读了一段话, 或读了几句名言后, 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文章。所谓“感”, 可以是从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 也可以是受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

学完了美国人弗洛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学生感触很大, 有一位学生在读后感中这样写道:

“静静地读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对母爱的无条件, 我既感动又心酸。

感动于母亲含辛茹苦, 为儿女操劳一生, 感动于着母爱的无私与深沉。但又不能不让我感到心酸, 作为儿女只能看着母亲不断地给予, 不断地消瘦, 不断地衰老, 却又无以回报。因为在母亲眼里, 儿女无需任何回报。

亲爱的母亲, 其实您不必这样。因为我们不是温室的花朵, 不需过度灌溉, 我们要自己努力绽放出美丽的花蕾。因为我们不是折翅的小鹰, 不需太多呵护, 我们要自己展翅翱翔在广阔的天空。

母亲, 您给了我们生命, 教会我们成长, 这些, 足矣!您只要看着我们绽放, 看着我们飞翔!”

学生写出这样的文字, 也让我感动许久。感动于他们不仅体会了母爱, 感受了母爱, 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再一味地去索取, 懂得了去爱, 知道了感恩, 学会了独立。学生自我的感悟与理性思考比老师、父母的说教要深刻得多, 有意义得多。

课文、教材提供的是丰富饱满、叠彩纷呈的情感海洋, 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进入丰富的情感世界, 培养他们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狄德罗曾说:“凡是有感情的地方就有美。”因此, 教育要义只有在精神愉悦、情感澎湃和审美享受中, 才能深刻领略。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积极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 以此扣击学生的心弦, 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 使他们从心灵深处静静地、细细地品味作者的心声和意图。只有师生都做有情人, 彼此情感水乳交融, 产生情感效应, 才能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独特作用, 才能使学生真心地喜欢上语文。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语文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 引导他们体验情感, 培养他们的能力。文章不是无情物, 每一篇文章无不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呢?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感情的朗读、课本剧教学、读后感写作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达到情感共鸣, 让学生尽“情”舞蹈。

3.把握文章主旨 提升学生情感 篇三

“情感与态度”是语文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之一。文学类作品对学生思想进行提升的主要途径就是对主旨的理解。

问题解答:

主旨是文章的根本。对主旨的理解是建立在对文本的把握之上的。在了解了相关文学常识、生字词的基础上,对文本展开进一步的解读,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作者所创造的情景,来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再结合时代背景,进而理解文章的主旨。并适时对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进行提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的过程,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含义:1.对新信息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建构成的。2.从记忆系统中所提取的信息本身,也要按具体情况进行建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的去联想、去想像、去领悟,将文字内化为能力。

教学案例:

《荷塘月色》的主旨领悟

设计原则:

给学生主动联想、想象的机会,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把握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个人以自己的得失为喜怒哀乐的依据,这很正常,也无可非议,但却不是伟大的。如果将自己的喜怒与社会的进退结合在一起,来警戒人,来提升人,那才是伟大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学大家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来体会一下作者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的心情,看看这种感情是如何与社会的进退融合在一起的。

二、信息整合——自主学习

找出表现作者“行踪”、“感情特征”的语句或词语。

①作者行踪语句

“带上门出去”(出家门)—→“路上只有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踱小路)—→“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观荷塘)—→“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回家门)。

②思想感情语句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可惜我们现在已早已无福消受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三、分析课文、把握感情

重点分析第4、5、6段,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联想能力,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研习第4段:月光下的荷塘

①学生想象荷塘中有哪些景物:

荷叶、荷花、荷叶与荷花与荷梗这一整体、荷塘中的水。风吹荷塘的情景。

②学生新造比喻句:

荷叶像一顶顶小草帽,稳稳地扣在水面上。

荷叶像许多绿色的小手帕,点缀在水面上。

荷花如少女红润的面庞,鲜艳而充满朝气。

盛开的荷花如雍容华贵的杨贵妃,美丽可爱。

风吹荷塘的情景就像音乐四起的舞池,高低起伏,波澜壮阔。

风吹荷塘,就像远望人山人海,忽高忽低。

③ 将学生的比喻句与文本中的比喻句进行比较,体会其中不同的比喻妙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是比喻的一种特殊形式——通感(也叫移觉),就是将不同感官感知的事物用来打比方。通俗的说就是将感觉器官沟通了一下。比如该句将嗅觉感知的事物——清香比喻成听觉感知的事物——歌声。

④ 联想古人描写“荷”的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荷》

⑤ 体会作者此时的感情——喜悦。

2.研习第5段:荷塘上的月色

①“化抽象为具象”的例子:

李煜写“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贺铸写“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②效仿例句“化抽象为具象”的特点造句:

月光如雾一般,总是给人一种迷梦的感觉。

月光像窗纱一般,迷蒙蒙的,给人一种朦胧美。

月光是透过树枝照在地上,如同我家门上的破窗户纸,如同我们身上穿得条格衣服。

③与文本中语句比较学习。

使用了“通感”的句子: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班驳的树影,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④ 体会作者面对此景的感情。——喜悦。

3.研习第6段:荷塘的四周

①写景顺序是什么?

写荷塘四周的景色。顺序是由近到远。

②此时的感情是什么?

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忧伤(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4.研习剩余段落:赏景后归家

重点:领会含有深意的句子,培养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

①作者为什么“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想起了与采莲有关的哪些事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因写莲花,想起采莲的事情就很正常了。

男女欢娱的事情。

坚信将来的生活会更美好,对和平幸福的生活充满了向往。

②有没有为明天美好的生活而斗争的地方呢?

有,在江南。

③“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结合时代背景想一想。(过渡)

5.结合背景,领悟主旨

写作背景简介:

《荷塘月色》发表于1927年7月,当时,作者正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教授, 时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由一直在呐喊、斗争的“大时代的一名小卒”而一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但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现实的黑暗,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尽的大海上,像一个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

那么,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呢?

情感:渴望大革命的风暴再次兴起。

主旨:将自己的喜怒与时代的进退结合起来,充分表现了一个民主主义者渴望新时代到来的情怀。

四、总结

本节课上,我们调动了自己的想象力、联想力,并与朱自清描写的“荷塘月色”进行了比较,同时认识到了朱自清的与国家、与民族同甘苦、共喜怒的高尚情怀,使我们得到了一次美的享受,经受了一次心灵的升华,我们要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案例点评:

①通过师生互动,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化抽象为具象”例子的引入,调动学生的联想力,丰富学生文化底蕴。同时,理解作者创作此意境的目的——表达某种感情。

②在充分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介绍写作背景,进而理解文章主旨,水到渠成。

③开头与结尾都落在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提升上面。

4.伤感文章《我的纠结情感》 篇四

伤感文章《我的纠结情感》

一个人的生活是孤单的,两个人的生活的甜蜜的,每个人都会找精神的寄托,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向往,都在默默的朝着这个方向迈进。

其实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向往都是不一样的。

小时候的我们就知道玩,对于我们来说玩无疑是我们最大的乐趣,滚滚玻璃球,跳跳绳,打打陀螺,荡荡秋千,吃吃零食。

但是,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无疑是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路线,或者学习好现在在上的每一科科目,努力上大学,将来有一份好的工作,有的人还在迷茫当中,比如说我自己,我现在也是处在迷茫当中,不知道怎么做,很多事情我真的解决不了,比如说关于情感方面的,这是我目前最不知道怎么处理的问题。

我现在有对一个女孩有好感,因为我不知道她在我的心里究竟有多重要,所以我暂且只能用好感来形容,我只是感觉我和她在一起会很合适,我也向她表述过我的心声,她给我的回答是可以考虑我,当然,只是考虑,不是说一定,当然,我们隔段时间也是会见面的,不过,有时候我真的好想跟她说:你不用考虑我了,是我越线了,对不起,我们还是做回普通朋友吧。不过,总是在我在这种绝望的地步时给我一丝希望,让我挺下去,过了一些时间她又总是和别人缠在一起时我又开始纠结。

这一篇就是在刚经历过绝望,又给了我一丝希望时写的。

今天她又和我们共同的朋友通话时被我听到了,而且给我的感觉他们每天都在通话一样,而我给她发的QQ消息她只是爱答不理的回了几个字,有一次,我和一个异性同事捉弄了一下,而她还给我发了一个消息说叫我不要和其他异性靠的那么近,否则她会认我的心里没有她的存在,这种感觉是什么,就像是那种恶人先告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找不着北的感觉,我想说的是你有想过我的感受吗?你和别的男人在通话,而且还是经常性的,你让我怎么想,别人的手搭在你肩上时我是什么感受,你有想过我吗?你一句话生病了,就要我围着你团团转,可能吗,你有为我付出过啥?没有只是动力一下手指,用了几kb流量或者WiFi发了一个消息说啥啥啥,勾起了我那幼小纯洁的心灵,给你最备胎。而你却一次次的给了我心灵的创伤,同时也给了我经验,让我会在最后时给你最合适评分,至少时我心中最合适的。

其实我就只说了这一件事,不过我觉得这件事情也给了我很多的疑问和答案,虽然说我俩的关系还是那种藕断丝连的状况,但是我想信我会给你压力的,让你做出你的选择,然后我做出我的决定,是去是留,是进是退,你必须做出选择,我也给出答案,是断是连,其实我已经做出了太多让你决定的权利,我已经沉默已久,正所谓爱已成殇,我已没有感觉。

最后决定,由你做出。

长大以后的事,交给以后去考虑吧,我目前能想的事,也只有件。

5.适合朗诵的情感散文文章 篇五

一次的分手,就再也没有见到你,所以,我总是拼命的回想着,你刚才转身的那一刻,是否曾依依不舍的回眸看过我?可是,记得的却只有自己痴痴的望着你离去的背影,独自一人伫立在那里。

以为每一次的分手,都会有再见到你的时候;

以为每一次的回头,都会有你在静静的守侯;

以为每一次的心痛,都会握到你那暖暖的手…… 找了很久,在不见你的那一瞬间,在我们曾经到过的每一个角落——停留。等你、盼你、思念你,我只想你能告诉我:想你的时候,我该怎么办。

想你的时候,我该怎么办?

你就象那一缕微风轻抚过飘渺的海面,拂动了海面上那叶孤独的小舟。漾起了层层的波澜,而后你又消失的无影无踪,使我颤动的波心无所归依,再使我无处寻觅曾有的那份宁静。

想你的时候,我该怎么办?

我就象一片落叶,飘落在茫茫的海洋,感觉不到我归于尘土的宿愿。无奈的漂流四方而没有了尽头,究竟是你舍弃了我的温柔,还是我舍弃了你的根系?

想你的时候,我该怎么办?

我犹如海面上那只单飞的“鸥”,用熟练的滑翔,来掩饰心中孤独的痛楚,那是我最终的飞翔,我嘶哑的哀鸣:我痛!我好痛!撒下一路苍白的脆弱,你可知痛在何处?

想你的时候,我该怎么办?

我犹如落在远航船只甲板上的鸟,渴望得到一丝的生机。张着干渴的嘴唇,每一次的懦动,都有我泣血的呼唤:不要抛弃我,我是你的泪,你的心,失去了你,我如何飞翔,失去了你,我唯有死亡。

我久久的徘徊在自己孤独的小屋,盛满着回忆和思念的小屋。伤痕累累的,写的全是:想你、想你、想你……

我一次次的留恋在我们曾经走过的地方,那些曾经印下我俩足印的路口。你曾经对我说过:这一辈子你都不会给我离开你的理由,从此,我们永远的一起走。此刻,你可听到了我在呼唤着你吗?

你可是记得那花前?你可是记得那月下?你可是记得那许愿?你可是记得我们相对而视的时候,你可是记得在和煦的阳光里我们相依相伴……

想你的时候,我该怎么办?

6.关于人生情感励志的文章 篇六

有人说:人生里最美的感觉,就是和一个美好的人,心手相牵,走过繁华,归于淡泊。光阴退去,留在心里的依然都是美好,满满都是爱的味道。

爱,是世界上最可遇而不可求的珍品。有时候,走过万水千山,越过茫茫人海,看过所有风景,听过所有乐音,都及不上遇上对的人的那一眼,爱的人的那一句。

历经了千回百转,积攒了一世的柔情,原来只是为了遇到你,牵你的手,为爱赴一生的约,择一世可以诗意栖居之所。

或许没有什么生死契约,也无需“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誓言,遇见你,就已经是最浪漫的事,共度今生,就已经是一首最美的诗。执子之手的那一刻,或许我们就已经把一辈子的山河,都印在了彼此的手心里,注定了守护一世的情长,偕老一生的爱暖。

时光涓涓漫过去,我们就这样静静地携手,听风听雨,看花开花谢。岁岁年年,老去的是时间,不老的是缱绻爱意。有你在身边,便心安;有你在呵护,便是温暖。痛时,你在;喜时,你在。如花盛放时,有你在顾盼欣赏,香愈发芳醇;红落香残时,有你在细心爱护珍藏,芳华依然久长。

你在,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词汇;你在,是一个多么温情的字眼;你在,是一种多么踏实的感觉。这一世,你在,我也在呵。你在我的视线里,我在你的视线里;你在我的思念里,我在你的思念里;你在我的心里,我在你的心里……

常常觉得,最美好的事,莫过于世界上有个你,而你,恰好也这么觉得。月色微朦,莲意初绽,而我,恰好就在一个春意氤氲的,你有所期盼的日子里,从风景深处,向你而来。我知道,我的到来会晃动你整个生命的荷塘,我的孤独也会因你而增添暖色,不再忧伤。

好多人注定了都是时光里的驿站,短暂的相逢后挥手作别,一切,都是为了成全,都是为了遇见你而铺设的一段段路,一步一步,只为了见到你,从此靠岸、休憩、相守,不再张望,不再踟蹰。从前的漂泊、泪和痛在遇到你之后,都变得很轻很薄。以后的泪和痛,因为有你,有你的肩膀可依,有你的怀抱可偎,都有了幸福的味道。似乎只有在你的目光里,在你的陪伴下,这世界才有了一种让人入迷的安宁。

我陪你立黄昏,你问我粥可温;我为你梳理青丝到白发,你伴我青春到耄耋;我慰你心疼一地落红,你懂我伤怀夕阳近黄昏。

时光脉脉,如水而逝。烟火人生,难免有风雨凉薄,而总有一盏不灭的灯火暖在心间,我知道,那都是因为你在等待,在守候。你在,爱就在,我就无惧,我就不会孤单。

我知道,这一生,除了老去,我们便不会分开了;除了爱,我们便没有其他财富了。你是我的岁月静好,我是你的春暖花开。

素色时光里,有一个懂你的人,有一个爱你的人,一生一世地相守着。这一生,足矣!

励志文章2:人生无法重来,好好善待自己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从儿时的单纯可爱,到如今的长大成熟,人生已经走过了多少天?还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享受生活?

时光悄悄流逝,我们也渐渐老去。没有人可以留住岁月的脚步,也没有谁可以和人生讨价还价。生活,注定是过一天,少一天;旅途,注定是走一程,少一程。

对于过往种.种,好的坏的,都将成为过去式。

草枯了,来年继续发芽,花落了,明年还会再开,而我们,只活这一生,没有从头再来的机会。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止是活着,更是要好好的活着。

在这过程中,也许会走错不少路,看错不少人,承受许多的伤害,落魄得狼狈不堪,但都别气馁,那么长的旅途,怎么能没有磕磕碰碰?

不管何时,都别忘了提醒自己,人生无法重来,不要让泪水代替笑容,不要被无果的感情束缚。

累了就去休息,别咬牙硬撑;痛了就放手,别太委屈自己。

柏拉图说过:“如果不幸福、不快乐,那就放手吧。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生活里,有多少人,经历了许多坎坷,学会很多道理,却还是没学会好好善待自己。

每天为生活劳累奔波,为感情委曲求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烦恼与伤痛在内心慢慢堆积成山,渐渐的忘了如何去笑。

要知道,生命没有第二次花开,人生也不会破土重来,为什么不让自己过得开心快乐一点。

如果能微笑,就别抱怨;如果能休息,就别拼命;如果能看开,就别执着。

一直很喜欢丰子恺说过的一句话:“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生活永远有美好的一面,只要换个角度看,便会发现很多烦恼不过是庸人自扰。人生,没有谁比谁幸运,过得幸福的人只是懂得好好生活,好好爱自己。

在这无法重来的一生,记得做一个爱自己的人。

从今天起,不再为往事苦恼,不勉强自己去取悦别人。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从今天起,不再受烦恼左右,只为快乐而过。为生活努力的同时,给自己一点私人的空间:看想看的电影,买想买的衣物、见想见的朋友。

从今天起,学着自私一点,多爱自己一点。有些事想不通,就干脆不去想;有些情没有结果,就顺其自然,用心过好自己的后半生。

时光不会停留,人生无法重来。

不管你经历过什么,或者正经历着什么,都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别让脸上的笑容太少。相信自己从来不必别人差,只是缺了一点,那就是“爱自己”。

从今往后,珍惜活着的每一天,好好善待自己,做一个接近幸福的人。

励志文章3:做一个手心向下的人

有人说:“世界上的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手心向上的人,一种是手心向下的人。”

手心向上是伸出手掌向人索取,就如同乞丐一样乞讨,渴求着别人的帮助。而手心向下的人不仅仅是一味地去索求。他们懂得付出,更懂得伸手抓住自己想要的。

这个世界,没有不劳而获的幸福,想要的一切要靠自己去获得。生活和爱情都是一样,伸手去讨要,会让人失掉独立又失掉尊严。

所以无论何时,请记得提醒自己:做一个手心向下的人,你想要的,得自己去挣。

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亦没有能不劳而获的幸福。学会对别人付出,更要学会对自己付出,主动争取想要的。

电视剧《恋爱先生》里,顾瑶丈夫出轨,婚姻支离破碎。

两人离婚那一天,男方说的一番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他说:“反正这么些年都是我来养你的,穿最好的衣服,住最好的房子 ,我在外面辛辛苦苦挣钱的时候,你在干什么?风吹不到雨淋不到的,你给过这个家什么?”

顾瑶心中一颤,彻底失望到极点。

她哭喊着:“当初明明就是你跪着求着我当全职太太的啊。原来在你心里我一直是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好吃懒做坐享其成的人。”

这段婚姻的散场,无法完全说是谁对谁错。

但是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顾瑶在这段婚姻里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放手把所有的一切都交付给男人。

或许他当初是真的承诺要照顾她一辈子。

可是浮华世界,谁又能保证人心能够永久不变?

依赖于对方来生活,这让两个人的关系开始处于不平等的位置。

久而久之,生活中一些细节摩擦一出现,当初那些浓情爱意被抛之脑后,留下的“我在外冲锋陷阵,你在家锦衣玉食“的记忆。

所以有句话说:“再苦再累一定要找份工作。”

尤其是女人,当你伸手向对方要钱,在这份感情里你就已经输了地位。

钱是安全感,工作是底气。经济独立,才有选择的权利。

靠别人,安全感随时都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中,最好的依靠永远是自己。

眼泪自己擦,跌倒了就自己爬起来。

手心向下,不依赖于别人,只靠自己。

很喜欢一段话:在孤独的时候,给自己安慰;在寂寞的时候,给自己温暖。坎坷路途,给身边一份温暖;风雨人生,给自己一个微笑。

没有谁能永远陪着谁,终此一生,我们才是自己人生的主角。

弗吉尼亚·伍尔夫说:“人一旦有了独立人格,也就不再浑浑噩噩,虚度年华了。换言之,一生都会有一种适度的充实感和幸福感。”

手心向上地依赖于别人,也许轻松,但会终日活在失去的担惊受怕中。

唯有独立,把想要的掌握在手中,内心放能踏实,也赢得别人的尊重。

从今往后,做一个手心向下的人,过独立自主的生活。少一点矫情,多一点努力。

励志文章4:眼里有光看得远,心中有路走得宽

电影《东邪西毒》里有一段这样的台词:“每个人都会经过这个阶段,见到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我很想告诉他,可能翻过山后面,你会发现没什么特别。回望之下,可能会觉得这一边更好。”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悟,也会用这样的经验来指导、规劝别人。在他们眼里,一切都不如最初。不去折腾,才不会浪费时间走冤枉路。

然而,也会有另外一种人,即使从别人口中对山那边已经了然于心,但依然不会停下脚步向着山那边出发。

就算跑一圈,又回到原点。就算翻过山,根本没有风景可看。他们依然会乐此不疲并且有所收成。

因为,在他们眼里,出发翻越这个过程本身就是风景,不一定非得是终点,不一定非得是彼岸。享受过程,本就是体悟人生。

在好奇中出发,在探索里前行。这两者是一个人活的热气腾腾的标志。

看一个人生活的是有趣还是乏味,首先就要看他是不是已厌倦出发、不愿前行。

爱因斯坦曾说:“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谁就无异于行尸走肉,其眼睛是迷糊不清的。”

诚然,一直能看清远方、不迷茫,并把日子过得富有生趣并活色生香的人,自始至终都有着满满的探索欲和好奇心。

不断探索、不断追寻,就算看穿生活的真相,但依然热爱生活,并孜孜不倦地给自己寻趣找乐。

立足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客观世界、现实环境,对人生进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哲学思辨,最终进入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大彻大悟之境。

把不过如此的生活过出不一样的烟火,即使是天地间渺如微尘的小我也要绚烂地绽放、精彩地去活。

山那边没什么特别,就让跋涉翻越的过程留下特别的记忆。就像春花终究会谢,但不影响它绚烂一季;就像蜡炬终究会灭,但不影响它照亮暗夜。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它不是山顶的无限风光,而是途中的鸟语花香、林幽虫唱,还有你挥洒汗水,迈开步子的模样。

心中有山,就去翻越;心里有海,就去泅渡;心中有路,就勇敢迈步。

你有你的归宿,你有你的追逐,所有说着不过如此、没什么特别的过来人的劝阻,都不足以让你停下脚步。

送你一句鲁迅先生名言:“走上人生的旅途吧。前途很远,也很黯。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励志文章5:一个人的时候,记得坚强

《西雅图》中说过:“人,生而孤独,这就是世界。”

是啊,孤独才是人生的常态。

这一生你会遇见很多人,深爱的、遗憾的、不期而遇的、擦肩而过的......可无一例外,他们都只在你的世界路过一程。

人海茫茫,很多人,相识不久,就成了过客;很多故事,还来不及真正开始,就被写成了昨天。

没有人能永远陪在你身旁,总有一段路需要你自己去走,没有人能代你承受生活的艰难,他们都是你人生的旁观者,只有自己才是真正的经历者。

这一路的跌宕起伏潮起潮落,只能你一个人走完。生活里的所有苦与难,只能你一个人慢慢熬过去。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没有谁会给你全部的关怀,帮你驱散所有的孤独。

有的人,即使你掏心掏肺,用全部的真心相待,却只换得Ta的无动于衷。

有些情,即使你拼命挽留,心甘情愿百般迁就,可最后落得空期待一场。

越是年长,你越能深刻感受到,人生有些路只能你自己走,旁人无法给予全部的帮助。就算有幸从别处得到片刻宽慰,但最终,还得你自己,迎着风,硬着头皮,咬牙一步步往前走。

就如亦舒说的:“午夜梦回,你爱怎么回味,就怎么回味,但人前人后,我要你装出什么都没有发生过的样子,你可以的,我们都可以,人都是这般活下来的。”

每个人都曾经体会过这种有苦难言,疲惫没人懂的心酸,累了没人疼,哭了没人哄,再怎么无助,也没有人伸出援手,只能靠自己,不动声色地坚持,一点点努力,一步步支撑。

就算没人关心,也学着一个人默默去承受,就算没人照顾,也能够转身独自擦干眼泪。

成年人的世界,不是所有的心愿都能如愿以偿,也不是所有的前路都能毫无阻碍,总有些苦,需要亲自去品尝。

人生本就不易,总要在跌跌撞撞中,才能明白许多道理,一辈子那么长,你总要一个人,承受艰难困苦的重量,熬过孤独无依的时光。

很多时候,人生只有走出来的魅力,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是坚强。

既然有些事怎么也躲不掉,不如就修炼一颗坚强的心,勇敢地直面这一切,只当这些是生命里温柔的灌溉,那些打不倒你的困难,恰恰会使你变得更强大。

等熬过这一切,你会发现,曾经避之不及的孤独与磨难,也不过如此,你也远比你想象中的自己更坚强。

记得:人生,注定是自己与自己抗争,自己与自己和解的过程。

生命本就是一场孤独的旅程, 而无论你正在经历着什么,是喜悦还是挫折,都要做自己的光。

冷了,给自己添衣;病了,给自己买药;难过了,给自己安慰;气馁了,给自己鼓励。

7.体会文章的情感 篇七

一、铁肩担道义。

这首先体现在贯穿《资本论》始终的批判精神。《资本论》以前所未有的批判精神揭示了资本主义最主要的不公平在于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劳动者得到的报酬要低于他们所生产的价值,其剩余价值被拥有生产资料的雇主获得。剩余价值的发现使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成为了科学性的批判。恩格斯在评价《资本论》时说道:“剩余价值问题的解决,是马克思著作的划时代的功绩”。《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如剥笋般犀利:从批判资本主义生产伦理到批判资本主义的所有权伦理;从批判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有机体;从批判资本主义发展不道德性到批判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丝丝入扣,酣畅淋漓。

《资本论》的批判始终侵濡在科学精神之中。马克思开篇就对资本主义的大工业生产模式给予充分地肯定:“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在《资本论》通篇,马克思借鉴了自然科学论证的方法,特别是以生物细胞、数学公式以及化学元素对商品进行了类比,对商品的“价值”做了详尽的分析。一个理论的生命力来源于它的科学性,《资本论》的科学性决定了它从不会过时。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西方掀起一股“重读马克思”的热潮,特别是《资本论》再次受到西方世界的追捧和青睐。这种现象就告诉我们:世界没有忘记, 也不会忘记马克思,马克思的思想体系是能够接受时间的检验的,并仍然是改变世界的强大理论力量。

体现“铁肩担道义”其二是《资本论》通篇都以人文关怀为价值主轨,无论是批判资本对剩余价值的占有,还是尖锐地评击物化劳动对人的统治,《资本论》都是充满着浓烈的人文关怀。《资本论》指出:“人,作为人类意识的经常前提,也是人类历史的经常的产物和结果”。“人”在《资本论》 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核心地位。《资本论》在关注人的发展中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为未来的社会奠定现实的基础, 未来社会是“一个把每个人都有完全的自由发展作为根本原则的高级社会形态”。如果说我们在民生和社会建设中有值得总结的地方,最主要的就是脱离了马克思的价值取向。从顶层设计的具体措施,虽然也强调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但这个人民是众多的“人”,而不是《资本论》所讲的“每一个人”,离开了具体的“每一个人”,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人文关怀,就会出现只有政策中的百姓而没有现实中的人,只有先进的工人阶级而没有活生生的工人,只有先进的共产党而没有先进的党员这种本末倒置的价值追求。目前,中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必须重塑全社会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系,由现存的“GDP本位”的发展理念向“民生本位”的理念转变。

二、妙手著文章。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不仅思想深邃, 而且文采斐然。例如马克思在对英国贵族的批判中写道:“大家知道,英格兰没有真正的森林,贵族的鹿苑中的鹿都是驯鹿,肥得像伦敦的市议员一样,所以英格兰是这样‘高贵情感’的最后寄托所”。这种讽刺的笔调既闪耀着深刻睿智的熠熠光辉,又表达了他对丑恶的资本主义极端的轻蔑。《资本论》的修辞之美令人惊叹:“如果按照奥日埃的说法,货币‘是一颊上带着天然的血迹来到世上的’,那么资本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渗透着血污来到世上的”。“资本是死劳动,就像吸血鬼一样,只要吮吸活劳动才有生命,吮吸的活劳动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劳动者只要还有一块肉、 一根筋、一滴血可供榨取,吸血鬼就决不罢休。”《资本论》 的百年传颂、历久弥新,除了它富含的理性精神,也得益于其文学的力量。

《资本论》的结构艺术具有别有鲜明的独创性,其表现是贯彻始终的辩证法逻辑。从最初的逻辑起点“商品”开始, 《资本论》就贯彻了辩证法,贯彻了由一种形式过渡到另一种形式的辩证思维逻辑。马克思编织其经济学逻辑结构的形式是创造性的,使用辩证法的逻辑推理不但让《资本论》达成了马克思论资本的目标,而且实现了马克思的美学理念, 这都让《资本论》别具魅力。

“文以载道”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这个成语来源于宋朝的周敦颐《通书 · 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文以载道”的意思是说“文” 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资本论》之所以能魅力长存,也在于其强烈的“文以载道”的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文以载道”是我们最应该继承和弘扬的品格。而今天的我们一些意识形态宣传,明显存在着让简单问题复杂化,理性问题感情化,字里行间充斥着假、大、空的废话,排比无休无止,长句无边无际, 让宣传对象望而生畏,让培训学员学而生厌。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文风之劣,今犹胜也。反观马克思则在《资本论》中把高深的学理加以洗练,把意思写的通俗易懂,把它写成无产阶级都能看懂的理论武器。而要达到这样的水平,就需要意识形态工作者的弘法、布道精神。做好马克思主义的弘法者、 布道者,不是简单地重复经典著作,不是简单地鼓吹中央文件,而是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这个道的精髓,投入最真挚的情感,用最通俗易懂的形式加以传播,没有嘘头,淡泊名利,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在今天日益严峻的意识形态工作中,极其需要这种弘法、布道的精神,让我们切实地向马克思学习,去切实地改造我们的文风。

摘要:凝聚马克思毕生心血的《资本论》,在百年来作为经典不断被人所学习,其中的哲学思想、文学素养不断被人传颂。在今天,我们学习这本著作不仅要从《资本论》的内容去读,也要认真学习其作者——马克思那为人类解放事业的革命情怀,才能时时警醒,努力去建设社会主义。

8.体会文章的情感 篇八

中学生写作难教,高考写作尤其难教。难就难在写作的本质乃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我们对写作通常理解为“运用书面文字通过特定的体裁形式表达写作者对生活对自己对社会等诸方面现象、问题的认识和真情实意表达的创造性劳动”。而就写作来讲,用于交际,是一种工具,写作实践则表现为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而能力是不太可能通过教师的“教”而形成,犹如学习游泳者若只是背熟了泳姿的技巧口诀,而不实践,那么一下水就会沉下去一样。

如此我们就容易理解,考生都使用同一套汉语言系统,写作同一个题目,同等条件下公平考试,而平时写作还是同一个老师指导,可是写出的文章却是千差万别的,这正体现了写作的创造性劳动特点,而且是个性化的创造性劳动。写作在指导后唯有通过学习者的自我体会感悟,科学训练方才能够达成一定的写作能力。因此,就写作“教学”的“教”而言,往往就是“师傅指一指门,修行在个人”,连“领进门”也很难。教师写一篇优秀的下水示范文章,也只是教师自己对生活的领悟和表达,那些无数可供学生参考的“满分作文”、优秀文章,具有思想感情深度广度的良好表达,但却是绝大多数同学可望而不可及的。思想感情、思维能力、广泛积累等等,不是学习几篇范文就能速成,因为,写作能力是一种“慢功夫”,必须靠长期的积淀和训练。

选拔性的考场写作,与自由写作(创作)有别。与体育竞赛的体操、跳水、舞蹈等类似,可分为“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自由写作即是“自选动作”,考场写作就是“规定动作”。这也是很多人自由写作比较优良,而考试就发挥不到最佳的原因之一,与作家们写高考作文常被网友调侃同理。

其实,就考场应试作文而言也有“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标准就是“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前者强调写作的基本要求,考查占60分的66%有余,且分为四个等级。而“发展等级”,也就是突出考查个性化特色水平——选拔“优良”。

由此可知,高中阶段通过写作知识学习并反复训练,“基础等级”这“规定动作”的技能是可以达到一般要求的,而“发展等级”这“自选动作”,则必然要有较长时间的多层面积累,多样化思维训练,逐步充实自己的思想内容感情宝库,才能达到发展等级的一定程度,如此看来,思维水平,分析能力,尤其是丰富的思想积淀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高考写作是在命题人的规定下“戴着镣铐跳舞”,思想感情的要求就具有一定的范围,而且与时俱进。在强调文学性要求的时候,会让考生说“我想握住你的手”,去“提篮春光看妈妈”。在强化考查思考能力、辩证分析的现阶段,就会有“聪明和老实”“文品和人品”的二元对立统一、辩证分析的写作要求,更有“路的形成、走错路的价值、坚持走的收获”三个层面的综合性表达,要求对事理,对情理的理性化思考和写作。

因此在当今写作命题趋于理性思考表达的时代,依据高中生应该具备的思想感情积淀范畴入手,不仅有利于坦然面对理性思考,辩证思维后的高考写作要求。更有利于思想感情的丰富与自我修养的提升和积淀。

二、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积淀框架?

人生无非有两个性质,其一是人的“基本性质——社会性”,任何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生存和发展。对“老规矩”(2014年北京卷)的认识,“不同风采”(2014年新课标卷Ⅱ)的判断和选择等,无不与考生的社会性紧密相关。其二是人的“本质特征——创造性”,这是“万物之灵长”独有的,“青春的朽与不朽”(2014年江苏卷)靠自我奋斗去创造;“门与路相连”(2014年浙江卷)是论说自己如何走向远方;“看见空谷想到悬崖峭壁或道路桥梁”(2014年福建卷)虽有不同,却也更是人的创造性使然。明乎人的两个性质,知道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创造自我、实现自我,也会懂得不该东想西想产生幻想而脱离家庭、团体、社会。如此就会心随路转,路随人宽。

《课程标准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7次提到与“思”有关的概念:“思想”“思路”“思考”“思维”“思辨”。对象就是“思考文本”“思考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这除了和“阅读和鉴赏”有关外,更与写作能力有关,读而思,思而作。尤为重要的是几个与“思”有关的范围对象的写作价值,为什么呢?

人是社会的人,人生的所有关系归纳而言就是:人与他人,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而高考作文命题的思想内容,总与考生成长过程中的“四个关系”紧密相关,而且具体地体现在对待“人、情、事、理”中,也是围绕中学生的自我塑造和社会规范要求。一句话,就是考查在学习过程中成长的认识判断,考察怎么做一个大写人的思想素养、心灵高度。

“窗外望去,可见雅、俗、闹、静”(2014年山东卷)这无非关涉自我心灵观照的映像;“剧作家和表演家的矛盾”(2014年安徽卷),涉及人情事理的态度,关乎自己和他人劳动价值方式的取舍;“危险的玻璃碎片”(2014年重庆卷),是对他人和自然关爱差异性的态度行为辨析;“祖孙对话说美丽,话沧桑”(2014年山东卷),便是体验认识社会今昔巨变,自我心灵的回归和向往;人“与自然的远和近”(2015年广东卷),便是一种融入大自然或借助科技飞速发展带来的欣赏学习的思考。

人要融入社会,创造自我价值,又不可脱离人生获得幸福和实现成功而必备的“品德修养,天资才能,科学努力,环境条件,目标理想”五大要素。其性质可以简要概括如下:

品德,为收获幸福获得人生成功的首要条件。

环境,决定着收获成功、幸福的难易、顺逆。

努力,决定着成功、幸福的数量和质量。

理想,决定着成功、幸福的层次。

才能(天资),是决定成功的基本条件。

品德为其首要的条件,在成功的作用里,含有相当的比重。与“孝为百善之首”的“孝”相似。至于有品徳低下而收获成功者,这种现象要做具体分析。如,品德的动态性,社会的发展状态,个人发展的阶段性,往往会让一个人的品德起变化。另外,成功,不完全取决于品德,就如人只有品德优良一个优质要素,也不能取得成功一样。如果努力,环境优越(机遇多)、天资高,也可能取得成功。但是不可否认绝大多数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品德,很多时候品德还起了决定性作用。

“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2015年北京卷),考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灵魂感召的力量,品性的潜移默化。“智慧是一种境界”(2015年江苏卷),一定有美好理想的目标,有自我的努力追求。“文品与人品”(2015年浙江卷)的复杂表现,表现着人在环境里的智慧表达,也考验着人的品行质量。“大树没有翅膀”(2015年湖南卷)却能将种子传播到各地,也是借助环境和他人的力量,展示才能,实现自我。“泉水的喷涌”(2015年湖北卷)来源于长期努力和积累汇聚的能量,没有厚积薄发,哪有跨越人生的栏杆?“聪明和老实”(2015年四川卷)借助于天资而努力,成就真正的“聪明”,即使天资不高,老实踏实地努力,也会成就自己的聪明。“一分钟的等待”(2015年重庆卷),是内心宽容、善良、尊重等社会价值的正能量高扬。“路的多样性质”,正是理想决定“道路”、也是努力实现自我的坚韧;路走错,走不通而走出新路,便是一种科学努力和坚韧不拔的胜利。

从上面的简单解说可知,绝大多数作文命题是“以人为本”,更“以高中生为本”。写作考试,本质上是考察考生“做人”的常识和对事物认识判断的确认,体现考生对事物事理情理乃至于哲理的分析和阐发。

人生的“两个性质”,决定着中学生成长和追求的必然性,每个人要获得成功和幸福需要必备的“品德、才能、努力、环境、理想”五个方面长期修养,同时必须具备“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与自己”的四个关系处理能力修炼,并且要三者相融互补而进行全面学习、积淀。三者提供了具体的“阅读思考,分析写作”的切入层面和不同的思考角度,且是紧扣中学生人生发展“塑造自我”的思想情感范围。其“两个性质”“四个关系”“五个角度”,是实现与时俱进地指导和帮助学生自我培养健全的人格精神和追求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考写作思想情感的范畴。

高考写作,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也就必然地对高中生的思想素养、人格精神进行有侧重的考查,尽管还有对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侧重点。但是,有深刻、丰富思想的文章一定是优秀的先决条件,评分标准的“思想新颖深刻”即是优秀标准之一。从某种角度而言,谋篇布局,是技术性较强的可以短期(高三是三五篇训练修改总结归纳,就可再上一个台阶)弥补而提升的,因为它毕竟属于“形式”(对其“发展等级”创新,不会有多的要求,它不同于思想感情的新颖性),尤其是高考所要求的形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创作、自由写作,因而形式要求有限、范围确定。而思想感情和语言表达,则必需长期积淀,属于日积月累、潜滋暗长而养成,但是,如果从命题的思想感情范围角度去思考,会有许多不同的思考写作切入点。

下面,我们将对近两年高考材料作文中不同形式材料的命题,尤其是2016年将有大部分回归“全国卷”命题的情况下,利用人生必备的“思想感情积淀框架”进行不同侧面的具体操作举例,希望能抛砖引玉,充实当下写作指导的内容。

三、例析高考命题思想感情,精准审题构思,助写一气呵成

1.2014大纲全国卷作文题(题略)

[解析示例]

(1)材料及内容:用现实生活组合的材料。三个主体,老王、老板、医院。命题者以第三人称立场叙述,情感倾向上,分别赞扬了三者。

(2)命题及主旨:体现现实社会的和谐、理解、回报、感恩、关爱、信任的社会(个人)正能量。要求考生对这个“故事”事理、情理的认识和阐述。

从人的生存发展角度,材料体现了“人应该如何与他人、社会和谐相处”的方式方法,即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人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体现人生性质:社会性,创造性;涉及“人与他人、与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认知、判断和解决方式;还涉及如何对待个人的“境遇”,如何对待别人帮助等思想感情。

(3)思考理解:好心的老板帮忙垫支医药费;医院在老王没有完全结账的前提下,同意老王出院;老王在病愈之后没有一走了之,且要打工回报老板回报社会。关涉到整个“思想框架”内容。

这三者之间共建了一种良性循环关系:这个世界的美好首先是有奉献关爱的人,而重要的,还必须有懂得领受他人善意,心怀感恩的人。

(4)审题立意:老王的角度切入,写农民工拖欠医疗款项后的感恩、回报之心。

标题:感恩,在于行动。

医院和老板的角度切入,可写社会对底层群体的关爱、帮助,体现社会和谐。

标题:关爱,没有名和利。

从三个主体相互之间因果关系切入,阐述个人、团体有了社会良知和人的良知、承担社会责任和个人的责任,才会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团体之间的信任,共创和谐社会,让自己实现创造性价值。

标题:共创和谐,实现自我

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作文题(题略)

[解析示例]

(1)材料及内容:现实生活的矛盾性材料。“过独木桥”竞赛规则,有竞赛对手突破规则引发争议。体现如何处理“人与他人”竞争的思考;也体现在执行规则当中“人的见识、才能”如何实现,暗扣“人的创造性”价值判断。

(2)命题及主旨: 命题材料难点在“没有明确思想的中心句、关键词,也没有暗示性主题句、关键词”,要求考生自己分析概括,提炼自己的认识!

材料紧扣当今转型、创新的社会热点:思考与实践做事情、创事业是遵循规则还是打破规则或另辟蹊径。体现“人的社会性、创造性”,成功依靠的“才能、努力”。

(3)思考理解:按照竞赛规则比赛,有对手互相合作而打破规则,引发争议。体现生活中应该遵循特定的规则,但是,任何制度总是为适应当前而制定,不是永恒不变的金科玉律;适时适地灵活变通也未尝不可。引导我们对社会发展中的规则进行辩证思考。

(4)审题立意:

打破规则方面,敢于打破常规,变通规则追求,会有通向成功的捷径。

竞争双方合作方面,合作彰显智慧、共赢创造未来;在坚守规则的同时,更要追求创新。

辩证思考切入方面,什么规则该与时俱进,什么规则该坚守。

可联想相似相反材料构思。如不能随意改变的小规则:红绿灯、行人靠右;大规则,做人遵从的礼义廉耻;社会发展相关的,随社会进步而改变规则制度,如农村土地政策,30年不变改为70年不变——与时俱进的变。

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作文题(题略)

[解析示例]

(1)材料内容:现实生活的矛盾性材料。人们因为喜爱动物而给保护区动物喂食,保护区警示不得喂食,否则将惩处。内容是依据动物特点提出的特定要求。

(2)命题及主旨:遵守特定场合的特定规则。

(3)思考理解:爱动物也不能随心所欲,如果爱的结果是伤害,既不利人也不利己,也会因喜爱而伤害动物。而一旦违背规则,就会受到特定规则的惩处。

内容思想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考察对“和谐相处”的辩证思考,更涉及人应该遵守特定规则。

(4)审题立意:命题内容提供了多角度思考的起点和丰富的因果关系辨析基础。

从野生动物的角度分析,可从“反对依赖”“保持本性”“依靠自己,拒绝‘圈养”“独立自立,学会生存”“拒绝眼前的安逸享乐”等角度立意。

从管理员的角度分析,可从“理智的爱,才是真爱”“随心所欲的爱不是真爱”“只为满足自己的爱,是一种自私”“任何不良的喜爱,都是长久的伤害”等角度立意。

从游客的角度分析,可从“对事物的喜爱要有正确的方式”,还可引申“拒绝不符合事物需要的爱”等角度立意。

从警示内容的角度分析,可从“遵守规则,规范行为”“无规矩,不成方圆”等角度立意。

上一篇:中学工会工作总结2下一篇:炎炎夏日的雪糕作文